61阅读

通联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小米生态链爆发:已投资55家创业公司

发布时间:2018-03-21 所属栏目:财经滚动通联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一 : 小米生态链爆发:已投资55家创业公司

  【61阅读IT新闻频道】小米早已经不是那个只会做小米的手机,其触角正在逐渐延伸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从电子产品到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现在又做起了电饭煲。也有很多网友戏称小米是个“超市”、“杂货铺”。

  事实上,这都得益于小米对生态链的扶持,因为小米不仅制造优秀的产品,还想“制造”优秀的创业公司。

  围绕智能家居,小米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今天还公布了全新的智能家居品牌“米家”。

  雷军透露,小米是从2年前开始试水生态链计划的,迄今为止已经投资了55家创业公司,其中29家从零开始孵化、20家已经发布产品、7家年收入过亿元、2家年收入过10亿元!

  雷军表示,按照业界对独角兽企业普遍的评判标准,估值要超过10亿美元,以此计算,小米生态链有四五家公司会成为独角兽公司。

  2015年,小米生态链产品的销售额年增幅达220%,同时获得28项国际设计奖,典型产品包括:华米手环、紫米移动电源、智米空气净化器、云米净水器、青米插线板等。

  此前小米生态链企业Ninebot(纳恩博)收购全球平衡车开创者Segway(赛格威)时,雷军曾表示还要投资100家公司复制小米模式,而且不同于苹果的产品化扩张方式,小米的生态链扩张思路更注重终端设备的合作及开放。

  (本文转自快科技)

小米生态链爆发:已投资55家创业公司

小米生态链爆发:已投资55家创业公司

小米生态链爆发:已投资55家创业公司

小米生态链爆发:已投资55家创业公司

小米生态链爆发:已投资55家创业公司

小米生态链爆发:已投资55家创业公司

扫描二维码关注61阅读公众平台,第一时间获取新鲜IT资讯

二 : 深圳市煜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

深圳市煜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内部管理,使业务招待费的支出适应公司经营管理和业务开展的需要,特制定本管理制度。(www.61k.com]

2.定义:业务招待费是指为开展工作、拓展业务而发生的合法、合理的接待费用。

3.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员工。

4.原则:业务招待费的使用应在遵循本年度财务预算的前提下,合理开支,尽力推动本公司的业务拓展,在日常管理中参照“比例控制,分级管理,事前申请,事后核批”的原则。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范围按照公司规定使用。

5.权责单位

(1) 财务经理负责本规范制定,修改,废止及起草工作。

(2) 财务总监负责本规范制定,修改,废止之复核。

(3) 总经理负责本规范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6.内容

6.1业务招待费的开支审批流程:

业务招待费用发生前,由经办人填写“业务招待费申请表”,分别由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审核后,交财务部审核,总经理审批,5千及以上需由集团董事长加批后方可进行接待。

6.2业务招待费的各项标准:

煜隆创投 深圳市煜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

煜隆创投 深圳市煜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

煜隆创投 深圳市煜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

6.2业务招待费的报销流程:

业务招待费用发生后,由经办人按财务要求粘贴好相关票据,填写费用报销单,并附上已审批的“业务招待费申请表”,分别由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审核后,交财务部审核,总经理审批,超过集团董事长前期审批金额的需由集团董事长加批后方可报销。(www.61k.com]

7.附则

7.1本制度自2014年4月1日起执行。

7.2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财务中心。

深圳市煜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四月一日

三 : 平均每30小时投资一家创业公司 这就是巨头们2016年的布局

  截止2016年10月31日,10家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小米、蚂蚁金服、360、网易、新浪、盛大)的总投资数达到244笔,平均每30小时就有一家创业公司被巨头看中。

  风险投资不再是投资机构的特权。

  微链曾梳理“中国独角兽的最佳投资捕手”,发现腾讯有着不输于专业投资机构的投中率与商业敏锐度。这次,微链整理了国内10家互联网公司2016年的投资项目,旨在让创业者们更好地了解巨头们的“一举一动”。

  

 

  截止2016年10月31日,10家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小米、蚂蚁金服、360、网易、新浪、盛大)的总投资数达到244笔,平均每30小时就有一家创业公司被巨头看中。

  撇开简单粗暴的投资数量不谈,就投资方向和多样性而言,腾讯、京东与阿里巴巴更胜一筹。

  

 

  

 

  2016年是内容创业元年,在10家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事件里,文化娱乐以40起融资数量稳居创业热门榜首,金融与企业服务分别以30起与29起融资事件紧随其后。文化娱乐、金融与企业服务三个领域里,只有腾讯全部中标。

  10家互联网公司中,文化娱乐成为腾讯、360与新浪最关注的领域,金融是京东、网易与蚂蚁金服的心头好。其余各家中,百度最爱投资企业服务方向,盛大偏好虚拟现实领域,小米的投资焦点是硬件,而阿里巴巴则继续在电子商务领域深耕。

  

 

  

 

  

 

  小米与京东的投资基本以早期项目投资为主。偏爱早期项目投资,是小米建立起“小米生态”的契机,也是京东实现硬件上战略布局的措施之一。

  

 

  

 

  阿里巴巴与腾讯的投资阶段中,早期项目与后期项目均有涉猎,且战略投资与并购次数颇多。其中,阿里巴巴参与了5次并购、12次战略融资,腾讯则是2次并购与16次战略融资。

  

 

  

 

  由图可见,2015年是互联网巨头总体投资数量的顶峰。相较2014年,京东2015年的投资数量更是翻了三倍不止。

  从总投资数量来看,阿里巴巴、腾讯、360、京东与小米0皆在100以上,腾讯以超出第二名阿里巴巴整整101个项目的绝对优势,成为互联网公司中最会投资的巨头。

  事实上,大洋彼岸的苹果、谷歌、Facebook、微软、亚马逊等巨头也在投资圈内布局,例如谷歌投资中国的出门问问……

四 : 创业公司集体办葬礼 这届投资人与创业者真的都不行!

  摘要:当人人都可以做投资的时候,这或许是投资市场最垃圾的时候。当人人都想以【投资人】自居出去讲课,出去骗钱的时候,这个行业真的是烂透了。一切虚假的东西,都会被打回原形。

  2016年的冬天很冷,青岛在11月中旬竟然就零下了,北京还下起了鹅毛大雪。据说,不穿秋裤会冻成狗。

  比天气还冷的,还有投资和创业市场。知名TMT投资人徐小平、蔡文胜、李开复创办的天使投资基金所投项目全军覆没,引发了社会各界大讨论。

  有媒体扒拉出来获得A轮融资的公司已经死掉了1000余家,这还是粗略统计数字。其实,我早就说:这届投资人与创业者都不行。

  平心而论,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情绪偏激动,无法控制不骂人,因此各位就凑合着读吧。

  2016年创业公司集体办葬礼

  

 

  这个小标题似乎太不仁道,可这就是事实。自2013年开始,疯狂的创业大潮就来了,各种创业铺天盖地。而当前的死亡名单里就涉及到医疗类、美业类、房产类、金融类、家居类、出行类、汽车类、旅游类、教育类、餐饮类、社区类、零售类几乎所有类别,涉及到数千家公司。

  这些公司都有几个共同特征:

  其一,多数创办于2012-2014年之间。这个时间段是投资最盛,最不长眼,有项目就能拿融资的时代。

  由于没有任何门槛,导致获得投资的企业也未经过任何过滤,有个想法就能拿到钱。还有些投资人甚至专挑有故事,吸引眼球的90后,比如,马佳佳、余佳文、王凯歆等等。

  这真的把投资当成了娱乐业,除了瞎搞就是瞎搞啊。

  其二,多数公司都无任何技术门槛,一个APP而已。这些投资基本上都是所谓的“互联网+”,目的很简单就是把此前的商业模式搬到网上,搬到手机上。

  医疗类,让你挂号不用线下挂,网上挂,网上问诊;美业类,就是用手机APP约到家里理发、美容、按摩;金融类,就是弄个APP就可以放贷款,搞理财;家居类,就是弄个APP就可以连接装修师傅与装修业主;房产类,就是弄个APP就能搞租房生意......

  

 

  总之一切都是互联网+,完全的同质化,无任何技术壁垒,唯一的壁垒是你能否忽悠到投资。

  其三,多数创业公司都属于低频消费。为了全中国的互联网+类创业公司只活下来滴滴、饿了么?

  很简单,吃饭和出行者两个行业是最高频应用,其他家居、租房、美发、按摩等等,全都是低频需求。这些低频需求完全没有必要通过APP解决,也容纳不了这么多无差异化的创业者。

  其四,都多只能停留在网上,一碰线下就死。大多数创业者都是年轻人,无从业经验,更无实战经验。基本都是从互联网开始创业,不接地气。

  比如,互联网金融,真的就是弄个APP这么简单么?背后是风控,是各种规则。网络装修真的就是搞个APP么?本质是有好的装修设计师和施工队伍,以及施工经验。

  这些创业都是偏离商业本质的,都不是为了解决现实痛点,而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所以死亡是必然的。

  其五,O2O是所有创业公司的死穴。曾经,不叫O2O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创业公司,不好拿融资。现在看来,O2O是最大的死穴。卖煎饼果子的,卖肉夹馍的,搞互联网餐饮。

  结果发现,O2O的概念只是为了骗投资,食客最终还是看你的饭菜口味。融资几个亿,亏得一塌糊涂,还不如夫妻开的肉夹馍店。

  他们只是从陕西出来谋生,不懂融资,不懂互联网,只是凭借老家的手艺把肉夹馍做好吃了。

  其六,很多创业者为了一夜暴富,一夜成名。太多的创业者,是大学里的垃圾学生,是公司里的末尾淘汰者,是社会上的白痴。

  但是他们有一颗好高骛远的心,有一张吹牛逼不用打草稿的嘴,有一颗能发现漏洞和空子的投机眼睛。

  他们都想一夜成名,都想不劳而获,都想一夜暴富。有些创业者拿了钱后,就立即想办法花完,买豪车,泡夜店,买好房子,泡妞,出国.....

  总之就是要过上奢侈的生活。同时,出去后就牛逼哄哄的说,我的投资人是徐小平,是李开复,是真格基金。然后各种孵化器走台,演讲,吹牛逼。更可笑的是,几个创投媒体平台,天天替他们吹,天天95后创业神人,90后创业高手的封号往头上插。

  总之,我们真的不缺什么创业者,小商小贩都是创业者。

  我们缺的是不忽悠,实干的精神,缺的是真正把事情做好的工匠文化。前几天,我看华为请了一位做油酥病的驼背老人去公司做油酥饼,这位老人做了一辈子油酥饼,祖传手艺,秉承工匠文化。

  我看日本许多手艺人,修钢笔的,做蛋糕的,做面的,都是百年老店,为何?因为工匠文化和回归本质的做事态度。

  所以,这届创业者不行!

  投资人不再是吹牛逼的好头衔

  

 

  除了这届创业者不行,这届投资人也不行。

  徐小平、蔡文胜、李开复都是令我们十分敬佩的人,都是牛人,大师。可他们搞得天使投资基金竟然一个项目也没投成,都死了。

  这是眼光不好,水平不够么?我认为不是,主要是违背了投资的本质。带有太多的投机心理。

  曾经有投资人说,我们投资100个项目,有1个成了,就赚钱,所以不怕99个完蛋。可惜啊,当前的创业者100%的都是骗子,所以你100%的完蛋。

  投资人总想着有人接盘,A轮后B轮,C轮,反正别砸我手里。最不好就是推上新三板,有个市值。是的,新三板已经成了垃圾创业者的避风港,可这个无法交易的股票本身就是废纸。

  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保荐机构开始撤退,资金撤离,避风港马上要拆了。

  更可笑的是,一部分自媒体人,一部分江湖人士,微信个人介绍,名片上都印着【投资人】,这真的是TMD可笑至极的头衔。

  当人人都可以做投资的时候,这或许是投资市场最垃圾的时候。当人人都想以【投资人】自居出去讲课,出去骗钱的时候,这个行业真的是烂透了。

  一切虚假的东西,都会被打回原形。投资人行业也不例外,所以现在谁还敢出来说自己是投资人?

  就是财大气粗的BAT,也做了大量不靠谱的投资,到现在还在胡乱的投。所以投资人并不光荣,并不比谁高一等。

  有些投资人押准了某打车APP,就开始四处招摇的讲投资经验,我问一句:你除了蒙准了这个打车APP,还有啥项目么?

  然后一些创业者,投资人流着哈喇子,开始转《XX投资人投某打车APP20万翻倍10000倍》的文章。我也是真的看得醉了。

  所以,这届投资人真的不行。

五 : 创业公司第一次该融多少钱?这里有一份实操指南

  摘要:这是一个梗,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梗。对于“创业公司第一次该融多少钱?”从逻辑上来讲应该有三个方面:项目能估值多少?自己计划要融多少?到底能融到多少?

  

创业公司第一次该融多少钱?这里有一份实操指南

 

  对于“创业公司第一次该融多少钱?”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认为的:从逻辑上来讲应该有三个方面:

  (1)项目能估值多少?

  (2)自己计划要融多少?

  (3)到底能融到多少?

  三方面文字上看没多大联系,但是,仔细斟酌却发现是有联系的。

  首先公司成立了,产品上线了,核心团队也快组建完成了、没钱去推产品,快没钱发工资了,怎么办?找“有钱的人” 投资人或者个体融资呗,融之前是不是要去估值一下自己的产品值多少钱?能有多大的市场容量?是几千万美金的市场等,周转一圈之后,就要根据市场容量、估值、未来的运营计划等进行计划了。

  前面说的这些都是自己意愿下的事,那么,到底能融到多少?这就是投资人的事了,因为,站在投资方角度讲,是对等的, 就赌一个期望值和运气和多年的投资经验,有可能打水漂,有可能赚的身价倍涨。

  总之,这个不是你考虑的, 你该考虑的是一定要说服投资人把你计划的钱,拿到手! 那么,该融多少钱呢?

  第一次融资:别激动得找不着北

  早期创业公司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精确的“估值”方法,你和VC去讨价还价看着办吧。这样吧,换个角度来看,先让我们限定讨论的逻辑假设:

  1.万事有一个起点;

  2.钱是在时间过程中增值的(金融风暴暂且忽略不计);

  3.我们吃饭是一口一口吃的,爬楼梯是一节一节地爬上去的,融资也是同样的道理;

  4.公司的规模等于公司创造收入(包括利润)的能力;

  5.卖方永远希望以最高的价格出售;

  6.买方(理论上)永远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入(奢侈品牌除外);

  创业者们心急火燎地寻找钱,就算你运气好,一出门就撞上了一个肥头大耳的VC,他问你需要多少钱,你急切地央求:“快快给我20万吧……不对不对说错嘴了,是200万……不不不,又错啦,还是给我2000万吧。”

  VC轻松地一笑又诡异地转转眼睛:“钱嘛,当然是没问题的……不过你得告诉我,出这笔钱能买你公司的多少股份?你的公司到底值多少钱?”

  如果这是你有生以来第一次找VC要钱,我猜这时的你,肯定就像第一次听到一个女孩对你说“我爱你”那样,会顷刻间面红耳赤、不知所措。

  创业者们,要是此时此刻的你一无所有、只有一个idea,请原谅我,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帮助你找答案。

  不过,假如换了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绝对不会连20万和2000万都搞不清楚……我会精确算计好我未来6到12个月内必不可少的资金,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然后这样地对他说:“如果你能给足我6到12个月的运营资金,我可以给你1/3的公司股份,这是我的底线,绝对不会超过;如果你能把我下半辈子的经营给全部包下来的话,你我肯定应该是法定的一半一半。”

  讨价还价:买方确认估值价格

  早期创业的公司,尤其是还没有成型的、没有现金流的公司的估值,实在是很难确定出一道公式的。无论是创业者还是VC,可以看好未来的发展潜力,相互谈判公司的估值和定价,应该客观、理性、适可而止,不要寸步不让,寸土必争。

  创业者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设法搞定“第一个机构投资人”来确认你公司的估值。因为专业的投资人通常不会莫名其妙地拍脑袋叫价砍价,他们会根据分析和判断来对你的公司进行估值,其依据包括但并不限于:

  1.你的公司目前和未来的盈利能力如何?

  2.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公司被VC投资了,那些公司的估值大概在什么范围?

  3.算算看如果根据计划发展,你的公司多久后要进行下一轮融资,在那时候,我投入的钱,至少会有几倍增值?

  看出来了吗?估值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拍拍脑袋就可以搞掂的。我们不妨再来分析一下,

  1.盈利能力是硬道理,在你的盈利基础上双方讨价还价讨论倍数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2.和同类被投企业比较估值是危险的,因为一旦发现市场上还有你的竞争对手,大多数VC就会把自己已经伸了出来的头又缩了回去,人们不是都说VC只投老大、老二的吗?你要是老三的话,机会很小,即使有VC愿意投老三,你的估值一定不会比老大高;

  3.VC其实算计得最多的,并不是你的估值,那是你最关心的事情。VC心里有他们自己的一本帐,那就是在下一轮投资人进来时,或者在自己投资退出的时候,他们现在投入的钱到底有没有可能增值,如果有,到底可以增加几倍?

  别总想着“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融资就像我们平时吃饭要买米,你知道自己创业辛苦胃口大,每天要吃一斤饭,预测自己至少要活70年,一辈子要消耗的大米等于25550斤。但是你不会把这70年要吃的米一次性买好,而是会每过两个礼拜出去买一次,吃完了再买。实际一点吧,别老是白日做梦搞定你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

  初创的公司如果有了第一次机构投资人的“认价”,等于万事有一个起点。而有了第一次估值以后,你公司再融资时就容易很多。

  VC投资的游戏就是:在我投入资金以后,这公司就要增值,换句话来说,当下一个投资人进来时,他理所当然要花更高的价钱才能买到和我相同大小的股份。

  公司成长需要不断地引入更多的资金,所以会有一批又一批的VC愿意一轮轮地把钱投入到你的公司里来。每经过一轮融资,股价就相应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早进来的VC的持股不断增值,后来的VC不断对公司重新溢价认价,公司的价值也就不断地翻倍。

  融资规模越大,风险越高,下一轮融资越难,因为投资者们需要不低于投资成本十倍回报的收益,早期的投资人甚至要求更高。有数据表明,投资人更愿意为一两亿的收益投资,而不愿意为四五亿的收益去冒险,因此设置低一点儿的资金额度更容易完成融资。

  假如你在估值2000万美元时融资500万美元但没能成长进入到下一轮估值的话,你会陷入困境,因为风险投资人厌恶“流血融资”(down round,即下调估值)。这将严重破坏你与之前投资机构的合作关系,VC管理团队可能会出于无奈接受下调估值但他们会因此丧失继续帮忙的动力! 切记,切记!

  互联网公认的“激进迭代”融资

  产品原型阶段

  第一轮天使投资或自筹资金,融资金额 100,000 RMB,天使占股5%

  团队3人(可预备随时加盟人选3-5人),产品上线,市场验证,趋势把握,用户10,000-50,000。

  该时间段维持三个月。

  第二轮天使投资,融资金额 200,000-500,000 RMB,天使占股10%

  团队不超过7人,强化运营,迅速迭代,加强基础平台和基础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可延展性,产品要做到极致,用户100,000-500,000。

  该时间段维持3-5个月。

  A轮融资,融资金额10,000,000-20,000,000RMB,占股20%

  吸引牛人,每个牛人单独出来都能是一个联合创始人,每个牛人带一个团队,每个团队做一个子产品,每个团队5人左右,逐步增加到5个团队,基础平台产品和管理不超过7人,运营不超过5人,共40人左右,每人都可以购买公司期权,按照A轮价格,一共不超过10%,可以少拿工资,多拿期权。

  基础平台加大运营力度,用户扩展到一百万人到两百万人,基础平台产品要继续做到极致。

  子产品原型不超过2周,群体批判修改时间不超过2周,研发上线不超过3个月,快速迭代。

  A轮融资共不超过6个月。

  B轮融资 融资金额 50,000,000-100,000,000RMB 占股20%

  公司和产品已经成熟,开始加速跑。

  这是目前互联网第一次融资 比较 公开的 计算第一次融资时如何确定自己融多少钱的估值!

  今天就写那么多吧!回顾总结一下:希望能在评论区补充建议,由于没有具体的案列,各创业公司的估值不一样,具体的数值没有办法去分析,只能理一个顺序给你自己去参考:

  第一个是:公司估值多少? 决定你跟投资人的讨价还价,也决定你出让多少股份的问题,也涉及到以后你用来激励员工的期权问题,

  第二个是:自己的计划要融多少?是根据你的项目运营、市场容量、用户基数等去计划的,不是拍脑袋来的。

  你要详细计划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产品推广,线上推广:搜索引擎竞价、DSP广告投放、内容运营等,就计划投入金额、人员配置薪资等;线下推广:异业合作(预留多少合作费用)、地推(置办物料、人员配置、社团活动组织等细节都要考虑到计划中去) ,另外还有预留6-12月的其他运营资金。

  第三;已经给出了现在流行的互联网融资金额,对应的是第几次融资!

  都已经解释那么清楚了,还看不懂的,估计要自己狠狠地责怪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认知太少了,回头狠狠的去“大补一顿吧”!

本文标题:通联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小米生态链爆发:已投资55家创业公司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827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