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回归商业本质-金融创业要回归风险和信用本质

发布时间:2018-02-04 所属栏目:业界

一 : 金融创业要回归风险和信用本质

  创业项目频道上线 你有项目来A5招商吧

  继趣店、和信贷、拍拍贷后,10月20日,融360也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了IPO招股书,成为今年下半年第四家赴美上市的中国创新金融公司。

  作为融360的A股投资人,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在36氪近期举行的WISE x新金融行业峰会上表示,“创业要回归金融本质。”在他看来,所谓金融的本质,主要就是两个词:风险和信用。“永远把风险放在第一位考虑,这是创世伙伴资本投资金融领域创企考虑的第一要素”。

  从2007年开始,创新金融一直是周炜重点投资领域,过去十年在A轮布局了7家创新金融公司。自宜信旗下子公司宜人贷,成为中国创新金融第一家上市公司后,今年周炜投资的多家创新金融公司都有了资本的最新动向:京东金融,今年3月签署了重组协议,京东二季度财报显示,京东金融已经完成重组。国政通,10月17日宣布了被华铭智能并购的消息,如果重组成功,国政通亦将曲线上市。

  随着融360提交IPO,周炜即将成为手握3个创新金融独角兽和3个创新金融上市公司的投资人。凭借在创新金融的出色投资,周炜也被评选为“36氪新金融领域投资人TOP10”。

  对于未来创新金融领域的创业机会,周炜认为,现阶段金融行业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信用,然后是优秀产品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谈及需要运用技术和大数据去解决现有问题。

  在融360提交IPO招股书当天晚上,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也在朋友圈评论称,普惠金融的难点在于覆盖度和效率问题上。AI、大数据等颠覆性技术,最终还是要推动普惠的发展。2012年叶大清就是用这个认知在创业之初就打动了最喜欢技术驱动的平台模式的我,让他有幸成为融360的A轮投资人,而“大清和团队这些年努力实现的独立开放平台的独特模式以及背后的搜索推荐技术、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证明能够给用户和金融机构提供巨大价值”。

  “我们中国经过40年高速发展,金融、教育、医疗的问题特别明显,管制非常严,市场不够活跃,四大银行在主宰新产品这些领域,在产品创新、提供优质的产品这方面仍然不足。还有很多的空隙没有产品。”他说道。因此,需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与传统金融公司合作,带来更多好产品。过去金融领域总是在说颠覆,但周炜觉得,“还是应该更多关注,如何与传统金融一起合作,把这个领域做得更大,而不是去做一些要颠覆谁。”

  在创新技术方面,周炜说他看好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他认为,技术在目前发展相对低下的金融环境能起很重要的作用。不过,他指出,区块链作为基础性技术,目前应用创新的潜力还尚未爆发。相关创业者需仔细考虑,如何跟应用相结合。

  以下为周炜在WISE x 新金融峰会演讲原文:

  金融领域,我自己管今年叫打板子年。今年年初,一些公司非常热,一些公司被监管,后面很多回国上市的公司,最近发现还是要出国上市。再往后,区块链、比特币投资大热,热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往下跌。

  好在这两天好消息很多,今天这个会议,有一些特别热的CEO没有在现场出现,原因很简单,因为最近这些公司纷纷上市,今天可以看到3、4家公司在美国挂牌,我们投的宜信,旗下的子公司宜人贷前两年上市之后,现在又出现中国公司大规模上市,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我今天想在这儿谈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回归金融本质。为什么谈本质?金融出现了很多乱象,我一向不同意互联网金融,也不同意金融科技,我叫创新金融。为什么呢?

  1994年,从中国第一个跨行合并POS交易系统,第一个跨行POS机开始,这个领域才算金融科技。投资创新金融,就跟我们当年投资电商一样,曾经各种纯互联网参与的电商创业,目前看来最后特别成功的没有几个。真正大成B2C的电商就只有京东,它是一个尊重零售本质、有情怀的互联网公司,它很大的优势来自于传统的物流。

  今天面对一样的状况,就是说金融今天实际上像当年电商早期阶段一样,各种公司讲的都有道理,每个都有它的出发点。但是再过两年可以发现,很多都倒闭了。在金融领域,中国十年前和现在,金融领域最缺的是信用,要用效率结合这个问题,我觉得效率很重要,但是今天的金融最大的问题是在信用。

  2008年,我投资了国政通。2009年我A轮投资了宜信,它旗下的子公司宜人贷已经上市了,2011年投了中天嘉华公司,2012年投了融360,不多说了,非常优秀的一家公司。到后来中谷小金和全民股神,京东金融、冰鉴科技。

  我投的第一家公司是信用的公司,现在投的也是信用的公司。我投的公司没有一个是纯互联网创业者做的,全都是以金融为起点。因为金融首先是风险,第一个要知道的词就是风险认知。纯互联网创业者跳到金融里就是不同的金融了,会出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这个领域的问题,是因为那些人完全不理金融最基本的要求,就开始疯狂扩张,那一定会出问题。

  回归到金融的本质,在我看来就两个词,风险和信用。

  第一个词是风险。任何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没有把风险放到第一位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投的。我们投的7家创新金融公司,是否把风险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要投的时候考虑的第一要素。只有把这个第一位来考虑,你的团队才有能力把控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团队的能力从各方面把风控放在第一位解决,才能解决得更好。这是我们在创业金融领域第一个投资的要点。

  目前,风险控制再往前走,下一步具体一点,我觉得可能是用新技术和大数据解决问题,这是第二个。金融渠道非常有价值,但是目前金融存在的问题,也跟医疗、教育都很像,优秀产品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互联网医疗面临的困局也是一样的道理,通过互联网效率的手段,解决一部分,因为需求巨大,而优秀的供给是非常少的。

  我们现在非常关注创新金融创业方向的是什么?是通过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手段,和大数据的应用,跟传统金融公司来合作,产生更多好的产品,我们现在非常缺好的产品。简单来说,不管通过哪个渠道,哪一个现金管理产品,利润都是差不多。我们中国经过40年高速发展,金融、教育、医疗的问题特别明显,管制非常严,市场不够活跃,四大银行在主宰新产品这些领域,但在产品创新、提供优质的产品这方面仍然不足,还有很多的空隙没有产品。

  举个例子,在产品领域,我们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去年我们看到一些公司给程序员专门提供保险,今年共享单车也有保险。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参与和大数据的应用,传统的保险是不能提供的。互联网思维、大数据与金融的结合,能更好更快地提供服务。

  我认为传统金融是重和大的活,目前我们互联网金融创业的基础是这个的10倍,有可能三年后,通过大浪淘沙,就可能没剩多少。但是创新应用互联网金融风险远远大于传统金融风险,这是为什么创新金融公司有机会覆盖更广的领域,也是传统的金融公司不太愿意进到这里面的原因,因为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来支持。

  我们回到团队身上,核心技术团队,应该搭建了一个技术平台,让需求更有效,同时有风险控制平台。宜信我们投资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了很多年,为了做普惠金融,在创业之前,唐宁请了多位律师团,一起来设计行业结构,应对金融风险。所以公司到后来都有技术核心和大数据应用在运行。

  目前在创新创业的技术上,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我们都看好。但是我要说,区块链是基础性的,在基础这个层面上,应用层面有很多创新例子出现,但是我觉得有爆发力还没有出来。这种话每个投资人不一定认可,但投资人都在谈,这是我们团队目前认真筛选的行业。

  再举个产品创新的例子。如京东白条,运用京东大数据为很多传统行业提供服务。我觉得这个团队,是我们看到运用大数据,结合传统金融行业实现产品创新非常好的案例。在金融科技这方面的,我觉得这个创新是有价值的。

  另外,在现金贷方面,其实有大量优质、低风险的客户,因为贷款额比较小,所以成就非常杰出。但他们跟传统金融机构有紧密的连接,而不是作为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东西。

  在金融行业,我们以前都在讲的颠覆,但是金融行业它的本质,包括国家对金融的关注,我认为在中国,我们还是应该更多关注,如何与传统金融,跟他们一起合作,把这个领域做得更大,而不是去颠覆谁,技术在我们这样发展相对低下的金融环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点来说,中国的金融非常有潜力,我认为经过十年,中国在金融领域产生独角兽的总数可以超过过去10年总数,因为金融领域无比巨大,而且金融领域不同于互联网领域,并不是一家赢家通吃的市场,每个垂直领域都会产生不错的企业。每个领域在每个地域都会产生不错的企业。关键在于你怎么找到很好的风险控制的方式。

  我最后一页PPT,第一个,互联网很重要,第二个,让技术提供更有效率,更安全的金融服务。第三,我们非常关注创新技术,比如我们看到区块链技术。对金融行业来说,这非常激动人心。但在应用层面还需要创业者仔细去考虑,怎么样跟应用结合起来。

  基本上我说的就是这些,回归金融本质这是我说的重点。另外,永远把风险放在第一位来考虑,这也是我们投了7家泛金融公司,可以看到风险在金融的应用,互联网在金融,一定要懂金融。光靠互联网创业热情,光靠过去获取用户去做互联网金融是做不成的。

  樱桃金信恰恰在乎的就是信用评估、风险控制与投资安全。获得ICP权威认证的樱桃金信秉着“投资安全高于一切,保障用户利益为首要原则”的经营理念,立志打造“安全、高效、诚信、透明”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用户资金安全放在首位,并不断完善用户的平台体验。

  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樱桃金信亦积极推动行业的自律、他律与互律,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力量。

  了解更多,欢迎下载樱桃金信APP 或者扫码关注,了解更多讯息!

  

 

  樱桃金信APP 樱桃公众号

二 : 实体进军电商,是退化还是回归电商本质?

从2008年开始,由于经济的原因,实体工厂就在酝酿转向电商潮;2011年掀起实体企业进军电商的小高潮,并导致一系列事件,但彼时观望者依然众多。而从2013年开始,线下实体企业,在并没有电商平台方鼓动以及业界喧嚣的情况下,悄悄地不约而同的进军电商。

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天猫的前瞻性。2008年布局商场,2010年至2011年提高保证金,先将费用提高,虽然导致了“十月围城”事件,但由于在实体企业真正地触电潮来临之前,完商业准入门槛及盈利方式的配套,免去了现在提高可能造成的麻烦及大量的损失;京东正好相反,2013年9月,调低入驻费用,降低入驻门槛,更是为争夺实体企业客户。

电商在淘宝系手中,先是B2B,再就是C2C,然后是B2C,最后是开放平台。B2B暂且不论,C2C是以个人为电子商务经营者群体,也就是个体户,B2C则是经营者是企业,开放平台实际上也是是B2C,不过是概念不同而已。

从2011年起,被神化的C2C开始有被抛弃的焦虑。而到了今天,被抛弃已经不再是悬念。从2013年开始,淘宝大量C店经历流量的多连跳,成交额也不断下滑。天猫必须是企业,但C店也可以是企业开,而不再仅仅是个人。更重要的是,传统的实体企业,线下工厂,已经不动声色地招兵买马,争先恐后地加入到电商行列。

在笔者所在的深圳地区,3个月的时间,所接触到的新开或者即将开通天猫网店的企业,不下30家。不管是美容、3C数码、珠宝、服饰,这些企业有几个共同点:1、在进驻天猫之前,就已经经营实体工厂多年;2、不靠第三方,自建团队;3、有多年的阿里巴巴运营经验。4、产品线短平快。很少有例外。

就拿笔者所了解的Aminy来说,2008年设厂做蓝牙耳机,做外销的同时,也在做阿里巴巴。2013年下半年组建团队,进驻天猫,产品专注于做蓝牙耳机。

在这样的状况下,个人网店的空间,一定是会缩小,同时,B2C业务也一定会所有萎缩。实体企业的入驻,电子商务平台的盈利猛增,当然天猫、京东等更加爱含着金钥匙高富帅的实体企业,而不是矮矬穷的个人店长。同时,也更加推高了在线营销的推广成本,加剧竞争。不久的将来,可能每个类目都会进入白热化竞争的的状况。

形成这样的状况的原因,我们或许不用深究。但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实体企业进驻电商,究竟是退化还是回归电商本质?近期犹甚。

乃至于最近,才有恍然的感觉。所谓B2C,C2C,其实不过是门槛的高低不同,不过是概念的嬗变,以及操作形式不同。究竟什么才是真的电商,以及电商的本质,追究下去,或许现有流行的概念,都是伪命题。看看,三八女人节来了,淘宝与百度糯米拼线下消费,那是不是过后数据一炒,就连ktv、影院也成了电商?

如果硬要说一个所以然,我认为,现在所谓的电子商务,实际上已经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电子商务的主体,已经不是天猫、淘宝、京东、1号店这些售卖企业,也不是即将集体触电的实体企业,更加不是马上就要挂上电商头衔的线下消费类门店,而是消费者。作为经营群体,我们实际上需要关注的,并不是谁是B,谁是C,而是谁能在这波浪潮中,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活下去,然后发展。

实体企业触电,有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先烈试错,已经无比务实,操作方式已经开始贴近原本的淘品牌。假以时日,诸如Aminy、宝锐、斐斯格之类的新兴品牌,很有可能会在2年左右的时间内,超过原有的淘品牌。他们现在试错的成本,相比2011年之前,已经无限降低。

(我的微信:三章六款)

三 : 在线教育App创业泡沫涌现,回归个性化教育本质才是长久之计

在线教育

目前在线教育火热趋势难挡。根据第三方相关机构统计,仅仅2014年,就有600个在线教育的创业项目正在进行中。在线教育概念也被热炒,在线教育市场也呈现了资本热。

与此同时,类似于问作业、学习宝、猿题库、魔方格、易题库等各种在线教育App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根据App Store的数据统计,教育类App在2014年底已超过7万个,仅次于游戏类应用,占据应用类型排名榜单的第二位,比例已超过10%。但这类软件真的可以颠覆传统教育模式,实现个性化教育吗?

教育类APP快速增长,彰显资本浮躁,盈利模式成难题

相对来说,在线教育软件相对传统教育有它本身的优势。比如通过充实题库内容,拥有教学大纲体系下完整的知识框架与标准的编辑模板,可结构化的呈现内容,变换丰富多样的内容展现形式,包括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让用户直观快速的完成知识学习,有UCG沉淀机制。在线教育最大的好处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地域差异化与信息不对称。

教育类APP快速增长的背后,彰显出资本与行业的浮躁。浮躁背后,当然是也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引发。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的中学生就有近1亿人,相关的教辅出版和培训市场价值3000亿元,是一个需求庞大的潜在市场,但在线教育市场的新玩家在不断增多,狼多肉少,必须要有杀手锏。因此,目前教育免费已开始成为一张颇有噱头的牌。这些软件平台以免费习题为招聘来吸引更多中学生,抢食市场份额。

但问题来了,免费战略抢市场之后的盈利模式则成为难题?要知道,涵盖了美国几乎所有大学的的慕课教育几乎也没有盈利,有业界人士认为,可结合出版社、卖货的形成新的商业生态关系来获利。但这种盈利模式更多立足于想象,而不是现实。

线教育APP更多是单向机械灌输,不等于个性化教育

另外,我们看到,目前市场中的教育学习APP,更多的只是针对自主学习者的,学生根据自己想要的节奏来学习,如拓词,猿题库、学霸君等,更像是学习任务的提醒者和记录者。这类在线教育软件的核心是专注软件本身,即通过不断充实题库并通过搜索技术为题库引流,不少在线教育类软件认定题库是核心竞争优势,未来的商业模式也要围绕题库来进行,因此大力充实题库,进而可以给学生不断推送习题改善巩固,而有些软件则可以通过手机拍下某一道题目即可以从海量题库中搜到相应的答案。

但也有学生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这类APP毕竟软件,只是一种单向的机械灌输,如果你在某一方面错得多,它就会多推这方面的题帮你改善和巩固。”而这类APP缺乏线下辅导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做一个完整的梳理以及打通思维知识上的逻辑关联。说到底这类在线教育软件的核心主打机器搜索与识别,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用户部分需求,但却并没有与学生做到近距离接触,没有延伸到线下构建一种良性教育体系闭环。

另外,从目前的K12领域的在线教育APP属性来看,更多的只是对于线下模式内容、资源照搬到线上,以题海战术来应对学生的应试需求,不少在线教育软件都步入了一个歧路:即过于只是片面强调需求而忽略了人性,软件成为一个出题机器,学生成为做题机器,它并不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线下师资尤其重要,线下个性化辅导连接线上学生需求

而个性化教育中教师身份的参与至关重要,教师通过APP数据分析收集学生的学习优势与劣势,线下提供学习方法。而孤立的在线教育并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打通线下是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在线教育O2O的本质是线上做平台与中介,家长在线上找到老师,老师线下教学,实现需求对接,打破传统培训结构的第三方去中心化。现在的在线教育市场环境中,大家看重的解决方案,却唯独缺少一种人性化的成长体系。

前面提到,在线教育让所有知识领域的基础内容都可以免费而无差别的获得,但可以依赖增值服务来对差异化、核心的内容进行收费。它应该体现在线下个性化辅导、定制需求等环节。就如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所说的,线上教育的未来可能的盈利点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家长、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

在线教育需要线下因材施教匹配个性化成长路径,回归教育本质

我们看到,创立于2013年1月的英国知名在线家教服务网站MyTutorWeb所确定的个性化的在线教育服务模式就是:所有的在线课程都是一对一,并且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这与国内所说的“因材施教”,确定个性化成长路径是契合的。

对应到国内,学大教育的模式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科和辅导需求量身匹配辅导小组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与单纯的教育类APP相比,学大教育将线下教辅与线上e学大平台的应用结合,即打通线上线下,通过线上应用的系统分析能力,形成对用户的行为和能力数据分析,线下的老师便可以基于用户行为与学习数据梳理出个人成长体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教育体系。因此,优质的线下核心师资资源成为闭环的核心,而盈利部分也由此而来。

根据学大教育CEO金鑫的观点,在线教育应该用互联网连接人与教育,学大在此战略目标下建设“校外自建”和“校内共建”两大生态系统。前一个系统以课辅行业为核心,在学大内部实消费者用户的更多选择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后一个系统以全日制学校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数字教育服务。

说到底,在线教育O2O不仅需要解决用户的痛点,消除用户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差异与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具备将有限的优秀的师资最大程度利用起来的平台,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性,盈利模式也因此水到渠成。教育类O2O的本质都是需要扎根线下,并顺势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反向打通倒逼线上链条。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说到底,做教育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必须首先回到“教育”的本质,因为传统教育的转身与变革如同戴上脚镣起舞,有太多弊端要除。但并不是说,做一个在线教育软件就能实现了。

在线教育需要做的是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打破教育的边界。西方有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目前K12领域正处在资本不断涌入的烧钱大潮之中,泡沫正在涌现,而目前移动互联网App也迎来死亡潮,浮躁的表象下可能会有大量在线教育App被淘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活下来的应该是去中心化的平台,这类平台可将技术与平台教育资源结合,线上线下闭环驱动在线教育回归人性化的教育本质。

【钛媒体作者介绍:王新喜 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四 : 国美无奈避战:回归零售本质 不再死磕电商

国美(微博)似乎迎来了一次新生

国美本周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5.8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对这家体量巨大的线下零售霸主而言,是一次调整的结束,也是一次转型的开始。

王俊洲在10年前不会想到,曾经靠5年的速度在全国拿下1000多家门店的国美会遭遇一年多的扭亏期——赚钱变得不再容易。

作为国美电器的总裁,王俊洲是一位有着10多年3C零售经验的“老手”,但在一年多之前,他在零售业态突如起来的变化面前也显得手足无措。

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开始向线上转移时,国美和其他零售商一样,遭遇了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困境。一个事实是,京东、天猫和易迅等为代表的电商品牌开始迅速崛起。

京东今年曾表示,5年之内家电销售将突破1000亿元。而国美的老对手,同时也在为转型纠结的苏宁业绩开始大幅下滑,今年前三季度,苏宁净利润6.25亿元,同比下降73.41%。

面对来自线上业态的压力,苏宁选择通过融资、并购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发展,而国美则走上更为保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聚焦主业,回归零售本质。”王俊洲向腾讯科技表示,这是国美经历战略迷茫期之后的重新认识。“我们不会笃定5年之后的市场,更重要的是买家电,国美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永远不会消失。”

王俊洲的未来赌局在于,3C家电产品在中国市场仍拥有巨大的空间。以传统大家电产品(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冰箱为主)来看,苏宁、国美分别占据全国10%市场份额,整体电商平台目前占据10%。“还有70%的家电渠道仍可以整合,这是国美的机会。”

国美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国美门店租金下降10.3%,人工费用下降3.3%,毛利增加19.8%。“未来业绩的增长仍靠扩充门店和提高单店利润。”王俊洲表示,这是国美需要稳固和保持的优势。

国美今年业绩转好除了是因为在电商业务减少投入,关闭业绩较差门店、注入大中等优质门店的做法也是一大因素。但分析人士指出,“线下店受冲击是长期的趋势,电商转型已经没有大的机会,如果没有大的战略变化,以后国美很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窘境。”

这个扭亏为盈的节点,之于国美仍只是一个新考验的开始。

曾经的转型迷茫期

“我们去年就很痛苦,找方向,找出路。”王俊洲表示。

国美在2012年战略中,LOGO也省略了电器二字。尽管2012年第一季度国美业绩开始亮红灯,但国美并没有降低宣传和促销费用。2012年电商十一大战,国美还积极参战,甚至不惜巨资4亿元拿下央视广告。

“你那时不能没有声音,天猫、京东等所有的电商品牌都在央视投广告,国美也应该有这样的声音在里面。”国美副总裁何阳青表示。

但大规模的烧钱,并没有让国美看到成效,换来的是持续亏损。2012年前三季度,国美亏损金额达8.29亿元。

为此国美今年改变了策略,“如果目前还在亏损,投入的越多,亏的越多。坦率来讲不是我们想走的路,我们想走的路希望把电商的成本有计划的压制下去。”何阳青表示,电商毛利维持8%-10%,国美再花钱做广告买流量,这样才有更大的价值。

当电商格局已定后,国美的盈利目标是否能如愿以偿?相比京东、苏宁分别在电商释放的信号,国美在线今年表现出的沉默被业界看做是非常规的举动。

何阳青认为,零售商需要打组合牌,而不是丢失一个业务而去盲目投资新的业务。

今年,国美采用了共享一个采购平台,一套IP系统和物流系统来推动线上线下业务的发展。借助传统零售商的物流较低的成本,可以降低电商的费用。一方面是国美物流仓储达423家,而与第三方合作的租赁协议已控制了租用价格的涨幅。

另一方面,相比线上100%的送货几率,线下零售店送货,只有1/3产品需要送货,2/3产品消费者直接取走。

“国美物流成本在1.8%左右。而任何一家电商公司的物流在10%。”何阳青认为在比拼市场份额时,亏损企业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至少是大打折扣。

但国美并不认为自己放弃了电商——国美在线仍作为一个独立体系在运营。

“电商跟国美各个全国分公司更是一种交易,你给我货多少钱,存货多少钱,这样平台就为了上下服务。”王俊洲表示。

包括物流中心在国美的垂直管理,国美总部成立物流中心,分管全国四五百个库存和几千个承运商。

提升线下门店成交率

受电商的冲击,实体店的成交率能继续保持么?从去年开始,国美开始引入麦肯锡管理团队研究如何优化供应链管理。

国美今年年初在内部推行一个“低价格高毛利”的计划,这看似矛盾但并没有违背商业规则。

针对电商平台家电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特性,国美调整了产品结构。首先,改变中低端产品与供货商的合同,采用价格一步到位的采购方式。高端产品通过独家包销、ODM/OEM,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进一步降低常规商品的销售占比。

目前常规商品占国美销售的50%,高端产品占25%,中低端产品25%。

“以前低端产品我们利润达18%,中低端产品和高端产品结构调整后,中低端产品利润将降低,但高端产品利润超过18%,达到一个平衡。”王俊洲表示。

目前,国美差异化产品销售占比高达22%,综合毛利率达18%,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何阳青甚至计算,传统家电新品更新率相比其他品类要低,一次采购批量在一个月左右,并不会有大跌价的风险,从而实现零售价变化。

为了准确对价格踩点,国美专门在供应链部门成立了一个研究组,随时对原材料和行业价格进行准确评估,和供应商在最短的时间内谈一个最有竞争力和盈利空间的价格。

而在此之前,国美更多是作为“二房东”的角色,采用与供货商返点的形式坐等收益。

“原来零售商很容易就能赚到钱,当电商来临后,你得自己做很多事才能赚钱。”王俊洲表示。

除了产品结构,国美在库存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据悉,国美库存周转目前已达到1个半月左右,未来可实现1个月的库存周转。

线下带动线上流量

目前,国美拥有1600家门店,除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各个门店开始围绕客户需求调整方案。

国美对门店进行互联网和O2O改造,增加了WIFI和体验比价后,从7月开始到现在,国美单店销售提升了27%。

目前国美已对北京、常州等10家进行改造,明年这一数字将提升至大约100家。

在国美对店面的评测体系中,分别按照指向性品牌,价格段和规格段的体验。

例如,消费者买手机跟三大运营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国美将三大运营商在手机品类区做到最大。在手机品类中,三星和苹果手机销售占到整体手机市场销售的50%,国美在门店里把三星和苹果区域放在最好的区域,然后给到最大的展台和样机储量。

目前,国美将门店销售的产品机型通过大数据采集后分析后分成低价低端、常规机和高端机,并监测100个顾客里有多少人看过这个商品或有选择的倾向性,再根据占比进行样机出样。

在门店产品的整体展示位置上,低端低价机型放在吸引眼球的位置,高价机型放在体验的位置。“这些调整和管理以后,消费者到门店很容易找到他需要的商品,就会增加他的成交率。”何阳青表示。

对于如今火热的O2O,国美给出的模型是:1600家门店线下销售员可以卖线上产品,提升国美在线发展流量,而销售员则会手持主推或者畅销产品目录,推销高毛利率产品。

今年三季度,国美同店实现8.8%的增长,达到了2011年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两大零售商百思买与电路城,前者聚焦主业,后者多元化发展包括延伸汽车、金融等领域。但最终结果是电路城已失败而告终,变成百思买与亚马逊的竞争。”王俊洲认为,国美的发展与百思买路径相同,而从亏损到盈利的阵痛,国美真正认识了零售业态的本质。

但正如王俊洲所承认的,目前美国3C业态的竞争已经是在百思买和亚马逊之间进行。前者在面对后者咄咄逼人的攻势时也抛出了“不以低价取胜”的口号,但仍然未能阻挡线上业态蓬勃发展的大势,逐渐沦为“线下体验店”。

对国美来说,盈利和线上拓展似乎成了鱼和熊掌的关系。但在电商的持续冲击下,市场给国美取舍的时间也不多了。

本文标题:回归商业本质-金融创业要回归风险和信用本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607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