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安贫乐道-安贫乐道真君子

发布时间:2018-01-06 所属栏目:杂文评论

一 : 安贫乐道真君子

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后汉书·韦彪传》

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意思是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中。

传说,孔子有学生三千,其中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盛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可惜的是,颜回29岁头发尽白,40岁就死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安贫乐道,是中国百姓自古以来称颂的美德。颜回的故事大概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的安贫乐道的典型了。庄子的故事也是一个例子。

庄子的生活一直很穷困,有一天,庄子在钓鱼,这时,来了两个楚国的大夫,请他去当国相:“我们的国君希望把国家大事交给你,让你受累。”

当时的楚国土地最广,物产最丰富,在所有的国家中排名第一,就这样一个国家,向庄子抛出了橄榄枝,请他去当大官。作为一个很长时间没有工作、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卖草鞋为生的人,现在突然能够身居要职,很少有人能够拒绝这样的诱惑。

可是,庄子仍然握着竿子在钓鱼,头都没有回地说了一个故事:在楚国的田野里有一只乌龟,这个乌龟平时生活艰辛,在污泥浊水里奔波觅食。可是有一天楚王把它请到了宫中,给它吃好的住好的,到要祭祀的时候就把它给杀了,装在精美的盒子里,放在祭坛之上。如果你是乌龟,你是愿意在楚国的祭坛上呢,还是在水田里待着呢?

庄子拒绝了楚王。在庄子看来,政坛比泥水更污秽,也更危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庄子心甘情愿选择了乡下的贫穷生活,在他看来,用物质生活贫穷的代价,换来了精神上的自由。人拥有的物质越多,顾忌就越多,而庄子恰恰是把对物质生活的要求降到了极限,所以他思想的自由也就升到了极限。

其实,纵观古今,圣人主张安贫乐道,并非就是鄙视财富。孔子从未排斥过财富,他肯定追求财富是人的天性:“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但他同时强调获取财富的正义性:“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李嘉诚就十分赞同孔子的财富观,他认为,财富不能单单用金钱来衡量,内心富有,才能真正拥有财富。

有人说,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名下企业业务遍布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雇员人数约二十二万名;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也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这两种与财富打交道的方式和态度就这样奇妙地统一在了李嘉诚的身上。

学者钱学森也是一个安贫乐道的典型。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从小就很有志气,5岁就能读懂《水浒》,立志长大后也做英雄,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他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从研究员一直当到教授。照理,钱学森一家在美国的生活是相当不错的,可是,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1955年10月,他毅然带全家返回祖国。他牵头成立了中国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起草文稿,都是写在废旧的挂历背面或会议材料的背面,一只公文包用了50年,因为,在钱学森的心中,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色就应该是安贫乐道,生活上低标准,工作上高标准,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国家和人民。

就是这样一个安贫乐道的学者,1958年完成了东风导弹计划,并且在1964年试射成功。而2003年成功将“神舟五号”送入太空的“长征”火箭,也是在钱学森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的。很多人都说,是钱学森点燃了中国的强国梦想。

人总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当你离开这个世界前,能够快快乐乐地回想起,这一生虽然人家为我服务了很多,但我也为人家服务了不少,那么,也就拥有了真真正正的财富。因此,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认为,如果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就永远不会成功;只有当一个人想着去帮助别人,去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功。

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质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或者说义务,或者说责任,能够对需要帮助的人贡献你的所能,这就是你内心的财富。

来源:杜大宁《大道至简》

感悟:大道至简是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中华道家哲学大道至简,悟在天成阐述了相关的修身、求知、心态、处世、职场,交友、生活、成功等等真谛,就像一汪泉水,将清凉灌注到我们的心田,让我们远离喧嚣与嘈杂,提示人们不必在意那些烦心的事情,给自己一份安详、一份宁静、一份美丽;不再忧伤、怨叹。让我们徜徉在儒家思想的海洋中,采撷绚丽夺目,启迪心智的智慧之珠。德才兼备的修身之道。儒家学派很重视儒者自身的精神修养,儒者自身的精神修养活动为儒家精神奠定了基础。从中国文化的根源出发,力图以平易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文风、一个个小故事,使我们在读这些古今融通的先哲智慧的同时,学会修身养性,给人们的人生以新的启迪。文/单眼老表

二 : 小议“安贫乐道”

世上千万家,贫者居多,富者尚少。贫者千方百计想脱贫,望有朝一日挤入富者之列,然仅有极少者可以“旧貌换新颜”,大多数人家仍然在贫者之列苦苦挣扎。世上既有不可强为之事,不妨在奋斗之余,安于贫,乐其道。话虽如此,世上能够达此境界者微乎其微。

小时候家贫,吃不饱穿不暖,以一颗幼稚的孩童之心安于贫;长大后,收入尚无盈余,期盼有朝一日苦尽甘来,以一颗充满希望的奋进之心安于贫;时光步入世纪之初,一场大病的降临将我的生命推到死亡的边缘。整日在提心吊胆中度日如年,在资金筹措中忙于奔命,在债台高筑的阴影里寻找生机,我只能以一种无奈的思绪安于贫。

春夏秋冬,寒暑往来,匆匆几十个春秋。

回想一路走来,感慨万千,慨叹人生之不易,实不明白己之何以如此多灾多难。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虽只勉强度得日月,可还算单纯快乐,虽吃的杂粮,却亦能吃饱,虽穿的粗布,却亦能穿暖,虽有时生病,在父母的呵护下,还算健康的成长。

时光荏苒,上了初中,一场车祸的降临,使我渐渐懂得原来人是那样极易失去生命。司机肇事后逃逸了,是我的的父母和初中母校的师生们救了我的命,我在市医院昏迷一夜后渐渐苏醒,同学们还为我捐了款。这件事我永远记在心中,因为至今我的脑后仍留一条长长的、永远抹不去的疤痕,那是我要永远感恩的见证。我不恨那个司机,只愿他(她)以后开车小心一些,因为自己也要珍惜生命。(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我不相信宿命,可时至今日,有些事情巧合的让我真的不知是否冥冥之中早有注定。那场车祸我12岁,一场大病不得不休学一年是24岁,又一场大病致使我再次死里逃生是36岁。农历讲12年一旬,难道真的是纯粹的巧合吗?

佛经曰:“欲知前世因,今世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世做者是”。我闲来无事用易经推过我的前世,说不是汉人,我就想,假如真的有轮回,我的前世一定是个大恶人,不然我的今生为何这样多灾多难。这虽然只是唯心的,可我时刻相信善有善报的道理,所以我时刻奉劝自己,凡事要积德行善,为了今生、为了来世。

人生有长有短,亦不过数十载。我默默给自己树立一个信念:靠自己,一切都会变得无比美好!尽管贫穷,归根结底人还是要活着,既然活着,我就会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安于贫,乐其道。

那年,我最落魄时,为了给我治病,妻子不得不出外打工,春节只有我和7岁的儿子,为了能让儿子吃上一顿饺子,我买了一斤肉。春季总要挂春联,卖了两张红纸,怎么也写不出喜庆的词句,胡诌了几句,那年的春联虽对障不甚工整,只取其意罢了。现将其抄录如下,权博朋友一笑。

正门:

上联:家贫浩气存下联:境迫鸿志坚横批:自强不息

侧门:

上联:心平逢凶化吉下联:志坚遇难呈祥横批:好人一生平安

厨房:

上联:不论贫富贵贱下联:但求一日三餐横批:安贫乐道

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要始终相信,明年的今天,风还是一样的吹,日还是一样的照。无论际遇如何不堪,要依然恪守着“安于贫,乐其道”!

三 : 安贫乐道与乐道安贫

认识一个张姓作家,第一次见面时他就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文人固穷,安贫乐道。并以自身目前生活状况为了向我说明了这一点。他说,只有那些安于贫困,不去追名逐利的人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铜臭之腥,最败心性。那天,他在我们这些整天都在盘算着如何多挣稿费、多拿广告提成之人中讲这些时,神色是颇为自得的。虽然是初次见面,之前也不曾拜读过他的文章,无从了解到他在困顿下写出了哪些气吞山河的大作,但他的这番话却也让我们羞愧了好几天,心里差点把他当神来顶礼膜拜。后来,他为我供职的报社投了一些稿件,其中几篇稿件由我编辑刊登。恰恰是因为在文章稿酬这件充满“铜臭味道”的事件上让我对他有了些许看法。

原由是,报社对外来稿件的稿酬支付上早就有了既定标准,所以对这位张姓作家的大作我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支付,没想到钱付出去之后,麻烦也接踵而来。这位张姓作家先是找我商量着提高他的稿酬,理由为,租房价格提高物件飞涨而他只靠写几篇文章来对付云云;见我实在难以应允后,又提出个办法,让我多刊用他的作品,但是,我收到的他的作品很多都是充数之文,对于这个要求更是难以接受了。不过他可不管。此后,QQ上也问这期副刊有用他的作品没有,邮件上也问这期副刊有用他的作品没有,电话上也问这期副刊有用他的作品没有,好几回还发了作家脾气。不胜其烦,我只好告诉他,由于其作品思想意义太高,小刊物这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理解不了,不便再使用他的作品,让他另寻高出。

从这件事上,我看出了这个张姓作家的虚伪,也从他的虚伪中体会到他的高明。

高明何在?就在他那句“文人固穷,安贫乐道”。

查了一些典籍,“安贫乐道”与 “乐道安贫”都出现过,意思也差不多。不过真的要认真去追究,其中的意味还是挺深的。

“安贫乐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最早出于《后汉书·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其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所以说,“安贫乐道”虽然不是出自孔夫子之口,却是他最重要的观点之一。

看看孔子一生的追求及他对其学生的期望,我们就可以看出“安贫乐道”的真正含义。

孔子学有所成之后,就一直在寻找实行他的政治主张的机会,也就是寻求当官之路以脱 “贫”甩“困”。他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但是没有一个国君录用他。孔子在列国奔波了七八年,碰了许多钉子,年纪也老了。末了,他只好回到鲁国,把精力放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不过,人老志不老,昔年未酬的壮志还是要让学生来实现,“学而优则仕”是他对学生的要求与期望。所以后来,他的一些学生在官场即便有不作为之嫌,他也只是温和地训斥,为什么?因为孔夫子的一个广为人知的内心小秘密:发达乐道、富贵乐道才是吾心之所愿啊,即便是当个漆园小吏也比一介白丁强!在贫困中坚守道只是无奈之下的选择罢了。

所以挑剔一点地说,“安贫乐道”本来就不是以太褒义的姿态出现。更直白一点,这里的“安”和“乐”都不是出于内心的真正想法。拆开这个成语,安,处于;贫,缺少钱财;乐,乐于、坚守;道,信仰、事业。以今人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个成语:在贫穷中从事这份工作(坚守这个情操或信仰)。语气够凄凉,也够无奈。其中隐藏的意思是什么?这意味着,如果有钱了,咱就不再做这份工作;或者如果有机会,一定去换一份比较轻松且赚多的工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匣内待时飞”就是它所产生的余音。

再来看看“乐道安贫”。其意思为: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最早出于《晋书·儒林传论》:“……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方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太康时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战乱和分裂,统治集团内部的内讧使社会几乎没有安宁的时候,这时处于战乱中的文人为了寻找自保完全可以投身于统治集团,并且当时的统治集团为了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又极力地拉拢一大批文人。按照常理,这些文人们可以在经过“安贫乐道”潜心苦修之后,甩掉敲门砖,堂而皇之,登堂入室,实现孔夫子“学而优则仕”的殷殷教诲。

但是,他们偏不!出了“乐道安贫”这个成语的《晋书.儒林传》记述的两晋独具代表性的十八位儒师,他们或安贫乐道、或淡泊名利、或博学洽闻、或独善其身、或振教兴化、或达于从政,在两晋官学衰微、私学兴盛的独特教育背景映衬下,形象鲜明地屹立在历史长河中。这些儒师形象为当代教师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职业形象和社会形象提供了借鉴。也真正实现了孔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的文人志气。孔子好比一个雕塑师,他一生的思想就是他无数的雕塑作品。当初这个“安贫乐道”的雕像初具雏形之后就被他丢弃在一边,而经过魏晋这些人的精雕细琢之后才得以显出其真正的内涵所在。同样的把这个词语拆开,乐,乐于、坚守;道,信仰、事业;安,处于;贫,缺少钱财;可理解为:热爱这个事业,或忠于这个信仰,即使三餐不饱也不放弃,也不会见异思迁!可以说,“乐道安贫”才是“安贫乐道”的正解。

语序不同,其境界天壤之别。一句随口说出的话,让我足足忙了一阵才解得其中含义,这位张姓作家可谓不高明呼?

四 : 乐道安贫:乐道安贫-拼音,乐道安贫-释义

乐道安贫的词语意思是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出之于《晋书·儒林传论》,曾经是唐代的科目之一。

乐道安贫
①乐守正道,安于贫贱。②唐代取士科目之一。参阅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

乐道安贫_乐道安贫 -拼音

; lè dào ān pín

乐道安贫_乐道安贫 -释义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

乐道安贫_乐道安贫 -出处

; 《晋书·儒林传论》:“……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方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
本文标题:安贫乐道-安贫乐道真君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35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