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悲歌慷慨-11.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

发布时间:2018-04-24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11.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

试题详情

试题答案

二 : 临海历史人物:悲歌慷慨王士琦

黄仁宇先生著《万历十五年》,开头说:“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这种平静,其实正隐伏着内忧外患的危机,五年后即万历二十年,日本的关白(摄政)丰臣秀吉大举入侵朝鲜。[ www.61k.com ]

丰臣秀吉代表了日本封建主和商人向外扩张的利益,且正是荡平国内诸侯,一统日本,锋焰正炽的时候。日本十八万大军从釜山登陆,一路势不可挡,陷王京,占平壤,朝鲜八道几尽全没。朝鲜国王向大明天子告急,朝庭震惊。年底,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率部大举援朝,二十一年二月拿下平壤,扭转了朝鲜战局。丰臣秀吉一边假意言和,一边命部队留在釜山,且暗中增兵,待明朝军队撤走,却于二十五年二月,再度举兵十四万卷土重来。这一次明朝派邢玠率兵援朝。到二十六年二月,集结了刘綎所率川军,陈璘所率广军,邓子龙所率浙直军,并原驻的麻贵、董一元两军,开始了与日军的生死决战。

当时有一位深怀韬略的将领,虽不在主将名单之上,却在战场上起着威慑和主心骨的作用,这就是监军参政王士琦。

王士琦(1551—1618)浙江台州临海人,临海张家渡镇王藏山麓,现存王十琦墓,已列为临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墓曾于1954年出土了一批金冠、金带等珍贵文物;墓前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和华表各一对,保存尚好,皆雕琢精美。临海市区有“十伞巷”,王宗沐旧居,临海人称为“父子四进士,一门三巡抚”的王氏家族,就在此了。王宗沐有四子,士崧、士琦、士昌、士业。除士业为贡生外,其余皆进士,此所谓“三进士”;王宗沐本人和次子士琦、三子士昌都官至都御史兼巡抚,此所谓“三巡抚”。“十伞巷”,位于临海巾山脚下,南起三抚基,北到水门街,一百二三十米的样子,因王家为官有清名,家有百姓所送“万民伞”十把,以此得名。

从历任的官职来看,王士琦干过工部主事、兵部郎中、知府、按察副使、布政、最后做到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他一度在云中,得到“有边才”的赞誉,大约朝廷也是看到了他的善于治军和与异族周旋,才调他赴朝抗倭的吧。

对于王士琦人们最集中称道,且又有正史记载的事迹,是他在入朝之初,驻节全州,刘綎军进攻失利,军心动摇;在危机关头,他挽狂波澜于即倒。《明史·刘綎传》称:“监军参政王士琦怒,缚其中军,綎惧,力战破之”。在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局,这才有以后克粟林,曳桥的胜利。

几年前,过访临海博物馆丁伋先生,聊起王士琦,丁先生示以他的《王士琦抗倭援朝功绩考述》一文的稿样,又有一份据《章安王氏宗谱》整理出来的王士琦抗倭援朝史料。这对研究当时那一场抗倭战争,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王士琦不仅有勇有谋,文才武略,实乃慷慨悲之士,他在军中和朝鲜军民的心目中,威望远在刘綎、陈璘二将之上。虽然如此,他却不肯居功,这一点从他在国内并不著称,而在朝鲜则享誉隆重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来。当然,封建时代,李广难封之类,并不少见。

渡鸭绿江援朝时,王士琦击楫啸歌,誓捐七尺,实有当年祖逖的英风。渡江那一天,风平浪静,晴空万里,同行的人都觉得是个好兆,倭冠可平。从全州向南原进发后,忽有朝鲜军飞骑报信,告知泗州方面作战失利。泗州与南原离得很近,朝鲜居民得知泗州败绩,争相逃匿,使南原成了一座空城。王士琦的随行们哭着劝他退守全州。在这种时刻王士琦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军士气。他神气镇定,态度坚定地说:日寇能到南原,就不能到全州吗?两军对垒,作为监军的先走了,军队还能有斗志和战胜的勇气吗?今天只以死报国,谁再有异议,立斩。当晚传令,第二天早上大张旗鼓,向南原挺进,朝鲜居民见到这阵势,又纷纷回到了南原,军心稳定,斗志昂扬。

粟林之战,和海上制敌,表现了王士琦的足智多谋,粟林的地形易守难攻,外围有丘陵山冈,粟林则丛菁蔽日,我军稍有行动就被躲在暗处的日寇发现。王士琦以诱敌之法,调出了敌军,然后焚粟林,夺曳桥,直逼日军老巢,使之溃不成军。

援朝决定性的胜利是在朝鲜南海面上与日军的决战。我军水陆攻敌,王士琦以为强攻之下,日寇有可能困兽犹斗,定计令水兵撤出一面,敌援师果然突入,有战船千艘;士琦命用火攻,日军几至被全歼,这次海上大战的场面,不下当年赤壁鏖兵。战役中明军老将年逾七十的邓子龙,朝鲜杰出将领李舜臣战死。

在班师回朝之际,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情景,据《章安王氏宗谱》所记:“士女老幼争以壶浆劳师,欢呼加额,引裾随行”。“问候之使,接踵于途,复恭走数十里,迎宴江浒,称觞献颂。”“先生既奏肤功,召还振旅,仆夫在路矣,属国君臣把袂而趑趄,士庶卧辕而流涕,若有不容一日舍先生去者”。

朝鲜朝野出于对王士琦的景仰,要为他“勤金石而垂丹青,在全州立《去思碑》作为纪念。”

有关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有不少说法。《明史》以为万历二十六年,丰臣秀吉的病死导致了战争的结束。我过去读历史,教课书使用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书中把胜利的原因归于“朝鲜人民的坚持抗战。而明军的两次援助,也起了重大的作用”。这显然是由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观点得出的结论。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对这一战争的描述亦不多,基本沿用《明史》的观点,且认为这场战争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对以后它的逐渐衰落有一定影响。而临海博物馆丁伋先生在《王士琦抗倭援朝功绩考述》一文中则认为,王士琦指挥下的刘綎、陈璘两军力战大败日军,使其伤了元气,实已没有再战的能力,又加上丰臣秀吉的死,这才使战争告一段落。明朝军队的战而胜之是主因。事实上在最后的决战之前,日军方面已经得知丰臣秀吉死去的消息,并没有放弃进攻。这一观点尚属以前未曾有人提出来的,我以为更接近于史实。

王士琦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功不可没;而这种作用和功绩却未被载入史册,被更多的人所重视。其人已逝,往事如烟,然而在他的家乡临海,人们依然在怀念和纪念着他,朝鲜人民也并没有忘记他的功德。 1953年金日成首相访华时,提到过王士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韩国代表团访华时,也对王士琦援朝抗倭的事迹交口称赞,表达了敬仰之情。

三 : 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的慷慨悲歌(康有山)

李登辉、蔡英文等卖台派。自民进党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顽固推行台独路线,和谢长廷之流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继续积极地从事着欺骗台湾人民、勾结日本反动势力、拉拢美国,积极地从事出卖台湾的肮脏勾当。但是,有着光荣抗日传统的广大台湾人民,他们从祖辈开始,就已经铸就了“热爱中华、反抗侵略”的优良性格和传统。最近,李登辉又抛出了“六个外来政权”的无耻言论,是又一次对台湾人民的侮辱。

甲午战争失败后,从1895年末开始,腐朽的满清王朝,就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但是,台湾的全体人民坚决不愿做亡国奴,进行了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坚决斗争。致使日本侵略者丧失了3、2万军力,而他们大量屠杀了台湾骨肉同胞65万人。这其中,就包括了现在绝大多数台湾人民的祖辈亲人。

重温那段历史,可清楚地反映出台湾人民重视骨肉亲情、嫉恶如仇、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的反抗精神、保卫家乡、不肯做亡国奴、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怕牺牲的倔强品格。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和侵略者殊死战斗,写出了抗日斗争的悲壮之歌。这光辉的篇章,不容抹灭。那些为国家英勇献身的前辈们,如果他们地下有灵,当然是会对卖台的无耻行为不共戴天。

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在甲午战争战败后,完全不管邓世昌、林永胜、左宝贵等死难烈士英勇行为,不仅不奋发抗日,却与侵略者订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割让给了日本。台湾人民怒斥清政府说:(台湾)“何罪何辜,沦为异域”,坚决反对满清割台给日本的行为。

当割台噩耗传到台湾时,全台震动,先是哀号声处处,继而从悲痛中转向愤怒。据《小说月报、卷六,第三号》记载:噩耗传来,台湾人民“若午夜暴闻雷鸣,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1895年4月25日,台北鸣罗罢市,抗议清政府的卖国罪行。宣告:1、饷银不得运出;2、制造局不得停工;3、台湾税收全部留供抗击日军之用。台湾紳民致电清政府,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人民自动发出檄告说:“只要碰到李鸿章,一定把他们杀死,以谢天地祖宗。”,他们抱定“桑梓之地,义与存亡”的决心,决心与侵略者殊死斗争,不惜肝脑涂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继唐景崧内渡离台(其实是临阵逃脱)之后,台湾也曾经在丘逢甲的倡意下,为了不拖累大陆,建立过共和国,但这不是台独。这个国名却是“永清共和国”,说明了台湾人民和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说明任何力量都斩不断两岸同祖同宗的血脉之情。(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后来,邱逢甲、林朝栋也相继内渡。台北城中只剩部分广勇的散兵游勇,由于外国人的通风报信,日军占领了台北。之后,全台人民,在刘永福的统领下,开始了台南、台中、基隆、彰化、云林等地的艰苦斗争。

战斗主要是:

一、新竹争夺战

日军水陆并进,而且武器精良。但是,当地军民在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人的率领下,奋勇力战,姜绍祖 同部下70多人被俘殉国。日军占领新竹后,又用大兵力进攻中枥与杨梅之间的安平镇。义军胡嘉猷、黄盛娘率义军迎敌 、毙敌数十人。胡嘉猷不幸战死。

二、反攻新竹

日军占领新竹之后,吴汤兴、杨载云、徐骧、姜绍祖两次反攻新竹,日军派山根支队来解围,剩余的日军才狼狈逃脱。

三、三角涌歼敌与反扫荡斗争

1895年7月13日早晨,一队日军运粮队在日酋樱井带领下为侵台日军押送粮草,遭到了抗日义勇军的袭击,被全歼。7月15日,一支日军骑兵队除三人侥幸逃脱外,全部被歼。7月22日日本近卫师纠集三个支队的兵力,马、步、炮一起出动,在山根信成少将指挥下,四面包抄了三角涌,当地军民采用各种打法同日军激战两天两夜,义军数百人壮烈牺牲。终因寡不敌众,三角涌陷落。日军进行了灭绝人寰的大屠杀,数以千计的民房被烧毁。7月24日,日军内藤支队进攻福德庄,受到江国祥率领抗日义军伏击,事后日军野蛮的屠杀了当地居民400多人。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狰狞面目。

在八、九月份进行的台中保卫战中,吴汤兴、徐骧、吴彭年、李惟义、傅德星、邱国霖、张兆麟、陈起亮、杨载云、黄景岳、陈登波等人率众7000余人,与日军一万多陆海军在大甲溪、八卦山、彰化城与日寇展开殊死之战。在尖笔山、苗栗之战中,守尖笔山的徐骧义军,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巧妙地躲避敌人的炮火,抄袭日军后路,大量杀伤日军。8月13日,日军集中兵力进犯苗寨,义军兵力仅三百人,却与日军一个联队展开激战。在大甲溪之战中,徐骧给敌人重创,用埋伏迂回包抄的战术,把日军打得丧魂落魄,袁锦清率50人断后,袁锦清身先士卒,率队冲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袁锦清和五十壮士的英勇事迹名垂青史。

大甲溪伏击战和争夺八卦山之战,是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史上最激烈、最悲壮的一页。吴汤兴、汤仁贵、李士炳、沈福山均壮烈殉国,吴汤兴殉国时年仅36岁。守将李仕高、沈仲安、杨春发具壮烈战死。在反攻彰化之战中,简精华、黄荣邦、林义成等部义军参与共同抗战。但号称“黑虎将军”的杨泗洪和管带朱乃昌在战斗中不幸中弹战死。简精华、简成功父子和肖三发却乘胜收复了云林、苗栗。此役中,高山族等少数民族亦踊跃参战,体现了台湾人民同仇敌忾的气势。在大甲溪之战中,义军战士乘竹筏追上敌船,杀死押运的日军,俘获了敌船。在嘉义的地雷战中,日军被炸死700余人。日军近卫师团被围在彰化,日本政府立即在辽东半岛抽调第二师团和国内的后备队、工兵队、炮兵队在“台湾副总督”高岛鞆之助指挥下增援近卫师团。虽然义军给彰化日军以沉重打击,但由于弹药告竭,不得不采取守势。

保卫台南,是台湾人民最后的保卫战。在这次战斗中,日军两个师团和一支舰队投入战争。义军在嘉义用地雷战与日军战斗。义军弹尽粮绝,又得不到补充,清政府对台湾人民采取了封锁政策,再加上姜绍祖、吴汤兴、吴彭年、杨载云、杨泗洪等优秀将领的牺牲,抗敌斗争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10月19日,64岁的嘉义义士林昆冈父子,率领家人及邻村人与敌军殊死搏斗,父子双双战死沙场。10月20日,徐骧、简精华、王德彪率义军与日军展开最后的决战。徐骧是台湾苗栗县庠生,甲午战争前在头份庄当教师。日本侵入台湾,他投笔从戎,在台湾人民反割台战斗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最后,徐骧中敌弹壮烈牺牲,他的光辉名字将永远彪炳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他的精神和日月潭及阿里山一样,将万古不朽。

徐骧战死后,王德彪、简精华下落不明。至此,台湾人民的保台反日斗争,暂告一段落,但台湾人民的反日保台斗争从未停止过。

这次台湾保卫战使侵略军死亡6500多人,侵台日军头目近卫师团长、陆军中将白川能久亲王、第二旅团长少将山根信成毙命,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英雄的台湾人民,为了挽救祖国领土的沦丧,为了洗刷中华民族的耻辱,用热血和头颅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歌,书写了对祖国的热爱深情。但是,如今李登辉、蔡英文等卖台派。自民进党上台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和谢长廷之流沆瀣一气,在积极地从事着欺骗台湾人民、勾结日本反动势力、拉拢美国,积极地推行出卖台湾的肮脏勾当。他们,不仅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也会为全世界几十亿华人所唾弃。

台湾人民是不会答应他们的,台湾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丧失,卖台者们的阴谋是绝对不会得逞的。

这是千古不变的历史规律,也是人世间不可抗拒的法则。

本文标题:悲歌慷慨-11.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072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