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6幼时记趣(江苏版七年级上同步探究练习)-练习6 教案(苏教版五上)

发布时间:2018-02-10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教案

一 : 练习6 教案(苏教版五上)

教学目标:
1.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2.读背《浪花和礁石》,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理解人们说话的言外之意。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
难点:读背《浪花和礁石》,学会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读。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中的知识点。
(2)学生说出读后所获。
(3)指名读哥哥的一句话演说,提出问题。
(4)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是否同意哥哥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6)师生小结“怎样理解别人的言外之意”。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仔细看图和文字,将图和名称连线,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2)师生归纳:这些都是航天器。
(3)要求学生回忆出:你们在哪见过?是实物还是影像图片?
(4)学生回忆并回答。
(5)教师提问:在这些航天器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谈谈对它的了解。
(6)学生分组说。选出讲得好的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交流。
(7)每组派代表在讲台前讲。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
(8)全班评议。看谁对航天器了解得多,了解得详细。
(9)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学习,做学习的有心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怎么才能读得有声有色?
(4)指名回答上面问题。
(5)师生归纳: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小浪花”思想情感的变化,就能读出各不相同的语气来。 
3.练习。
(1)根据上面的方法练习朗读,学生自练,再分组、分角色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朗读。
(2)集体齐背。
(3)指名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难点: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滴水穿石》。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建之旁、走之儿。两个例字是:建、这。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建、这”的写法。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 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学生再次练习写。 
 
第三课时
练习口语交际,学当健康小顾问。
教学目标:
学当健康小顾问。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健康的小常识介绍给大家,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准备:课前调查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健康小顾问”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健康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可是,一些同学缺乏健康意识,养成了许多不良生活习惯。这时,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呢?(板书:健康小顾问)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回忆并整理出来。
(2)要求学生介绍时要针对本班同学的情况,表达要清楚,回答咨询时要有针对性。
3.练习。
(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台做健康小顾问,介绍健康小常识。
(2)同学提问题,“小顾问”接受咨询。
(1)教师引导学生对“小顾问”的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
(2)教师点评。
二、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礼貌用语
符合身份

[1] [2]  下一页

课前思考:
    第一个板块《语文与生活》中莱特兄弟的“哥哥”的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才能成功。那种只会夸夸其谈,而不愿努力的人,是永远实现不了美好理想的。让学生在感悟的同时,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并且对照自己更深一步体会。  
    第二小题对热气球、直升飞机、飞艇、战斗机、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先上网查找,然后在班内交流。连线对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第三题是诵读《浪花和礁石》,在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并且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浪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夸夸浪花,说说自己在浪花身上学到了些什么?
    第四小题是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启示,明白写好钢笔字也要持之以恒。
    第五小题是口语交际——健康小顾问,目的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健康知识介绍给大家,一锻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第六小题学写毛笔字让学生练习建之旁和走之儿的写法,要求学生能对照例字,认真写好。

课前思考:
本次练习让学生先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第一题,学生预习后,对哥哥的话应该不难理解,同时搜集与此相关的明言相呼应,增加积累。对于口语交际——健康小顾问,目的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健康知识介绍给大家,我想同时也是锻炼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当学生已有了比较多的积累,在交流中他们一定会信心十足,积极地投入到共享这方面的知识中。

教学反思:
     学生能理解莱特兄弟的“哥哥”的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才能成功。那种只会夸夸其谈,而不愿努力的人,是永远实现不了美好理想的。让学生在感悟的同时,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能举一些例子来更深一步体会。  
    学生对热气球、直升飞机、飞艇、战斗机、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特别是男生,对军事尤其热中,学生能把自己在网查找的资料在班内交流。
    在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基本能背诵。,并且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礁石、浪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学生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夸夸浪花,宾个能说说自己在浪花身上学到了那些。
   生能认真写好钢笔字,也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启示,明白写好钢笔字也要持之以恒。
   口语交际——健康小顾问,目的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健康知识介绍给大家,一锻炼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课上学生能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一些资料。

教学反思:
第三题是诵读《浪花和礁石》,在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在朗读过程中着重体会体会浪花的的精神,用学过的成语来赞美浪花,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本单元的课文,进一步体会那种滴水穿石的精神。

上一页  [1] [2] 

二 : 6幼时记趣(江苏版七年级上同步探究练习)



6 幼时记趣一【要点聚焦】1.正确书写、读准、理解、积累、运用下列词语:余稚 明察秋毫 藐 纹理强 素帐鹤唳 怡然凹凸 土砾壑庞然大物2.了解作者沈复的简要状况,简要了解《浮生六记》的梗概。3.熟读课文,疏通文义,了解课文内容。4.领会作者的童心童趣【情境探究】1.沈复其人,《浮生六记》其书。沈复,.字三白,苏州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卒年无考。大约在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以后,沈家家道兴隆,父亲沈稼天为一方名流,在官在儒皆颇有声望。沈复锦衣玉食,诗书为伴,闲居苏州后沧浪亭,随父游历江南胜境,遂养成随心所欲,放浪无羁之性情。长成之后,供职官府幕僚,却无政治志向;经商求利于市场,又无经济头脑。后,家境日贫,柴米不保,不得不依靠家庭接济。与家庭反目后,甚至不得不以卖画糊口度日。留恋山水之趣,广交名人雅士,出入青楼酒肆,风流倜傥,放浪形骸,竞被父母逐出家门,也与兄弟断绝往来。四处奔波,终生无成。中年以后,尤其是爱妻陈芸死后,沈复将半生游历和家庭生活情景记录成书,留给后人一部不可多得的自传体随笔。《浮生六记》取自李白的诗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也符合沈复其人及他对人生的体悟和感慨。从内容上看,全书按不同的专题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作者一生的经历,字里行间保持了作者的真性情真面目。课文所选是卷二《闲情记趣》的第一部分,有部分删节,课文题目为编者所改。2.如何理解文中“记趣”之事?该书写于中年,以中年之时,儿时之心,记幼时童趣,所谓“闲情”,是针对“志向”、“理想”、“功名利禄”所言的。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是总写有此爱好,以下三段是具体记叙“物外之趣”。将蚊视之鹤,这是儿童的“爱憎不分”、异想天开,这是孩子幼稚心灵中的自发的审美情趣。第二段是一种夸大化的想象,使微缩巨大化,拥有了自由而广宽的天地。第三段细现一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戏。孩子自有自己的审美情趣,就如同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乐园一样。【学海泛舟】一、识字与写字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①见藐小微物( ) ②鹤唳之端( ) ③于土墙凹凸处( )。 ④如土砾凸者为丘(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③早如鹤唳之端④以土砾凸者为邱⑤凹者为壑⑥拔山倒树而来3.用现代汉语翻译第一自然段。二、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蟋 蟀陆 蠡小的时候不知在什么书上看到一张图画,题目是“爱护动物”。图中甲儿拿一根线系住蜻蜓的尾,看它款款地飞。乙儿摇摇手劝他,说动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样知道痛苦,不要残忍地虐杀它。母亲曾告诉我:从前有一个读书人,看见一只蚂蚁落在水里,他抛下一茎稻草救了它。后来这位读书人因诬下狱,这被救的蚂蚁率领了它的同类,在一夜工夫把狱墙搬了一个大洞,把他救了出来。父亲又说:“以前有一个隋侯,看见一只鹞子追逐着黄雀。黄雀无路可奔,飞来躲在他的脚下。他等鹞子去了,才把它放走。以后黄雀衔来一颗无价的明珠,报答他救命的恩德。在书上我又读到“辟,仁兽也,足不履生草,不戕生物。”所以,我自幼便怀着仁慈之意,知道爱惜它们的生命。我从来不曾用线系住蝉的细成一条缝似的头颈,让它鼓着薄翅团团转转的飞。我从来不曾用头发套住蟋蟀的下颚,临空吊起来飕飕地转,把它弄得昏过去,便在它激怒和昏迷中引就它们的同类,促使它们作死命的啮斗。我从来不曾用蛛网络缠在竹箍上,来捉夏日停在墙壁上的双双叠在一起的牛虻。也从来不曾撕断蚱蜢的大腿,去喂给母鸡。在动物中,我偏爱蟋蟀。想起这小小的虫,那曾消磨了多美丽的我的童年的光阴啊!那时我在深夜中和两三个淘伴蹑手蹑脚地跑到溪水对岸的石滩,把耳朵贴在地上,屏住气息;细辨在土确的旁边或石块底下发出的曜曜的蟋蟀的声音所自来的方向。偷偷跑上前去,用衣袋里的麦麸做了记认,次晨在黎明时觅得夜晚的原处,把可爱的虫捉在手里。露濡湿了赤脚穿着的鞋,衣襟有时被荆棘抓破,回家来告诉母亲说我去望了田水回来,不等她的盘诘,立刻便溜进房中,把捉来的蟋蟀放在瓦盘里,感到醉了般的喜悦,有时连拖泥带水的鞋子钻进床去,竟倒头睡去了……我爱蟋蟀,那并不是爱和别人赌钱斗输赢,虽则也往常这样做。但是我不肯把战败者加以凌虐,如有人剪了它们的鞘翅,折断了它们的触须,卑夷地抛在地上,以舒小小的心中的怨愤。我爱着我的蟋蟀,我爱它午夜在房里蛩蛩的“弹琴”,一如我们的术语所说的。有时梦中恍如我睡在碧绿的草地上,身旁长着不知名的花,花的底下斗着双双的蟋蟀,我使在它们旁边用粗的石块叠成玲珑的小堆,引诱它们钻进这石堆里,我可以随时来听它们的鸣斗,永远不会跑开……我爱蟋蟀,我把它养在瓦盘里,盘里放了在溪中洗净了的清沙。复在其中移植了有芥子园画意的细小的草,草的旁边放了两三块洁白的石块,这是我的庭园了。我满足于自己手创的天地,所谓壶底洞天便是这般的园地更幻想化的罢了,我曾有时这样想。我在沙中用手指掏了一个小洞,在洞口放了两颗白米,一茎豆芽:白米给它当作干粮,豆芽给它作润喉的果品。我希望这小小的庭园会比石滩上更舒适,不致使它想要逃开。在蒙蒙的雨天,我拿了这瓦盘到露天底下去承受这微丝般的烟雨,因为我没有看到露水是怎样落下来的,所以设想这便是它所喜爱的露了。当我看到鸟碧的有美丽的皱纹的鞘翅上蒙着细微的雾粒,微微开翕着欲鸣不鸣似的,伴着一进一退地颤抖着三对细肢,我也感到微雨的凉意,想来抖动我的身躯了。有时很久不下细雨,我便用喷衣服的水筒把水喷在蟋蟀的身上。听说蟋蟀至久活不过白露。邻居的哥儿告诉我说。“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太冷。”“只是因为太凉么?”“怕它的寿命只有这几天日子罢。”于是我翻开面子撕烂了的旧黄的历本,去找白露的一天,几时几刻交节。我屈指计算着我的蟋蟀还可以多活几天,不能盼望它不死,只盼望它是最后死的一个。我希望我能够延长这小动物的生命。早秋初凉的日子,我便用棉花层层圈裹着这瓦盘,沙中的草因不见天日枯黄了,我便换上了绿苔。又把米换了米仁。本来我想把它放在温暖的灶间里,转想这是不妥的,所以便只好这样了。我天天察看这小虫的生活。我时常见它头埋在洞里,屁股朝外。是避寒么,是畏光么?我便把这洞掏得更深一些。又在附近挖了一个较浅的洞。有一天它吃了自己的触须,又有一次啮断自己的一只大腿,这真使我惊异了。“能有一年不死的蟋蟀么?”我不只一次地问我的母亲。“西风起时便禁受不住了。”“设若不吹到西风也可以么?”“那是可怜的秋虫啊!你着了蟋蟀的迷么?下次不给你玩了。”我屈指在计算着白露的日期。终于在白露的前五天这可怜的虫便死了。天气并不很冷,只在早晨须得换上夹衣,白昼是热的。园子里的玉蜀黍,已经黄熟了.我用一只火柴盒子装了这死了的虫的肢体,在园子的一角,一株芙蓉花脚下挖了一个小洞,用瓦片砌成了小小的坟,把匣子放进去,掩上了一把土,复在一张树叶上放了三粒白米和一根豆芽,暗暗地祭奠了一番。心里盼望着夜间会有黑衣的哥儿来入梦,说是在地下也平安的罢。“你今天脸色不好。着了凉么!孩子?”母亲这样的说。4.小时候母亲和父亲给“我”讲这些故事的用意有哪些?“我”在此提及这两则故事的目的是什么?5.怎样理解“那曾消磨了多美丽的我的童年的光阴啊”这句话,是后悔,还是对美丽童年的幸福回忆?6.“我”爱蟋蟀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7.文中哪些文字表现了“我”的童趣、善良?8.为什么说“不能盼望它不死,只盼望它是最后死的一个”?9.阅读此文,你最突出的一点感觉是什么?10.同是写小动物,沈复的《幼时记趣》和陆蠡的《蟋蟀》中的小主人也有什么不同?三、写作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有一个富翁在散步时跑丢了一条爱尔兰名犬,于是他在电视上发了一则寻狗启事:有狗丢失,归返者,酬谢一万元……一位乞丐在此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捡到了那只狗,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抱着狗准备去领那一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家百货公司的墙体屏幕时,看到电视台又在播放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两万元,于是乞丐又折回他的破空洞,把狗重新拴了起来。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准备牵狗,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狗在富翁家吃的是鲜奶和烧牛肉,可在乞丐家吃的是垃圾筒里捡来的东西。要求:提炼材料主旨,联系生活实际自拟文题,文体不限。【自我评价】一、1、2、3题参照教材或工具书回答问题。二、4.①做人要善良,好心必有好报。 ②动物也有生命,也和人一样知道痛苦,不要残忍地虐杀它。5.是对童年时与蟋蟀一段亲密接触的回忆,因这段接触使童年更加美丽。6.只是喜欢,不用来赌斗,精心伺养蟋蟀,惟恐它觉得不舒服。7.捉蟋蟀,养蟋蟀,无微不至地照料表现了童趣。怕它死,死后的葬,盼望托梦表现了孩子的善良。8.知道不死是不可能的,最后一个死,表现善良和对蟋蟀的喜爱。9.善良是最突出的特点,另一点是童年的快乐。10.《幼》只是好奇心,《蟋》善良的天性,对小动物的钟爱。三、略【文学殿堂】1.《浮生六记》是一部别具风格的自传。作品记录了沈复先甜后苦的一生经历,从家庭到事业,从闺情到漫游,夫妻温存与坎坷生计,习幕作贾与撰文绘画,世态炎凉与颐情养性,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及,一个真情真性、有血有肉的沈复,真实可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由此而观,《浮生六记》具备了一切自传文的基本特征。但是,《浮生六记》又与一般的自传文体不尽相同。它没有像通常的自传文那样[www.61k.com),按传主人生经历的时间顺序来结构文字,也不套用以传主起落沉浮的阶段为文章段落的惯常做法,而是将一生经历划分成若干个方面,按不同的主题依次写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在中国的自传文学中还较为少见,显得别有特色,的确为自传文开了一个好的先例。2.《浮生六记》是一本意境超脱的闲书。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标准,大凡为文总得表现点微言大意,传达些意识理念,追求“载道之文”、“名山之作”的名分和地位,以期达到“教育民众”、“鼓舞人民”的作用。否则,便不能见容于世,登大雅之堂。受儒家道义几千年熏染的中国人,根深蒂固地遵循着“文章天下事”的古训,不敢越雷池半步,尽管不少人心存邪念,却对一切有违传统规范的东西不敢有丝毫的公开的偏爱,往往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而激烈地加以否定。依此而论,《浮生六记》当然不入道德文章之列,而只能屈居于“闲书”之行。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早已见怪不怪了。设若从“文学是人学”的角度而观,《浮生六记》确是一部能够表现人生真体验、真性情的作品,作者大胆直率的真情表达,尽管不能给人以如“春秋大义”般的思想启发和道德教育,却可以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和人生的况味,更可以给读者带来美的阅读享受。故尔,所谓“闲书”仅是一个借用,也是对“闲情雅性”、“闲适悠逸”、“闲云野鹤”等境界的认可。《浮生六记》不见容于道德经学,却深得高人雅士的喜爱,极其符合今天普通读者的口味,究其根本,总在一个“闲”字。3.《浮生六记》是一篇笔致生动、文采斐然的美文。对《浮生六记》高超笔法和达到的艺术境界,及其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和“小说”、自传文创作历史上的开创性贡献,前引俞平伯、赵苕狂诸论已经给出了精到的评判,无需赘言。我们这里想强调的只有一点,即《浮生六记》无论记乐还是记愁,无论写情还是状景,都能采用一种极尽优美的文字,着意营造一种情景相融的意境,时时处处流露出沁人心脾、移人情性、浑然天成的恬淡与幽雅,读来令人如饮醴酩、如坐春风,性情中人必然会沉缅于其中而流连忘返。焦躁者可以清心败火,顺气安神;傲慢者可以开阔胸怀、心平气静;哀苦者可以排遣心中块垒、化解愁绪;而幸运者则更能体悟到生活的乐趣、爱情的甜美、阳光的灿烂。正是这一切,决定了《浮生六记》在面世百十年以后的今天,依然能够获得读者广泛的认可和真心的喜爱。但是,《浮生六记》并非十全十美、白璧无瑕,阅读者且不可不加分析甄别地全盘肯定、悉数尽收。事实上,《浮生六记》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优美的文字之下,沉淀着封建时代闲适文人普遍具有的消极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东西,无疑是有害的,对人生阅历尚浅的青少年一代,其危害就更大。这是需要特别值得注意而且必须加以剔除的。沈三白的文学是成功的,值得我们去认真研读揣摩f沈三白的人生却并不成功,切忌不可模仿照搬。假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像沈复一样,不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而且家室难保,肯定是要饿肚子的。这样的看法想必一般人都是能够认同的。

三 : 苏教版七(上)《幼时记趣》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项为之         

                          鹤            然称快         

凹凸             土             为            然大物         

             癞蛤蟆                             之别院         

二.解释词义。

(一)解释句中的加点字。(没有加点字就解释整个词语)

1、童                 2、目对日             3、          

4、纹理                    5、故时                   6、私               

7、拟作                    8、所向                     9、则                 

10、千或百               11、果然                    12、为之强        

13、                   14、喷以烟                15、青云白鹤          

16、凹凸                   17、丛杂                   18、土砾             

19、神游                   20、盖                      21、          

22、出神                   23、数十                    24、观之正

(二)找出本文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同                                         

             同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

1、【以】①徐喷以烟                     ②以丛草为林                

2、【为】①凹者为壑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③项为之强           

3、【而】①拔山倒树而来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其】①必细察其纹理                ②使其冲烟飞鸣              

       ③常蹲其身                     ④神游其中                   

5、【之】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心之所向                  

        ③昂首观之                    ④项为之强                  

⑤观之正浓                    ⑥驱之别院                 

6、【观】①昂首观之                   ②作青云白鹤观            

7、【察】①明察秋毫                   ②必细察其纹理            

8、【神】①定神细视                   ②神游其中                

9、【时】①余忆童稚时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四)词类活用

鞭数十,驱之别院。                        

(五)古今词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忆童稚时

 

 

出神

 

 

一癞蛤蟆也

 

 

三.句子

(一)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6、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7、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二)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

2、舌 一 吐 而 二 虫 尽 为 所 吞。

3、以 土 砾 凸 者 为 邱。

4、盖 一 癞 蛤 蟆 也。

(三)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私拟作群鹤舞空                           

2.鞭数十,驱之别院                         

3.徐喷以烟                                 

4.以丛草为林                               

5.作青云白鹤观                             

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四.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人,字       ,号                      家。著有《                

2.本文以             为中心,以              为线索,采用了        结构,从面到点的记叙了幼时的趣事。

3.找出本文中的三个成语,并解释。

(1)              :                                                          

(2)              :                                                          

(3)              :                                                         

4.请用四个字的短语归纳本文所写的三件趣事。

(1)                                  (2)                                 

(3)                              

5.请用四个字的短语写出本文所描写的四幅画面。

(1)                                  (2)                                 

(3)                                  (4)                                

6.文章第一段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7.文章第二段主要记叙了          的趣事,描写了                        两个画面,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8.文章第四段主要记叙了         的趣事,描写了                     两个画面,表现了童年快乐的生活。

9.文章题目为《幼时记趣》,记趣是什么意思?包含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                                                            

10.反复体会文章朗读的情感和语调是怎样的?

答:                                                                  

11.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得觉得它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

答:                                                                          

12.通读全文,思考归纳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

答:                              &n[www.61k.com)bsp;                      

13.“物外之趣”反映了作都什么样的童心童趣?

答:                                                         

14.“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

答:                                                                        

15.阅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具有童趣的看法。

答:                                                                      

16.请举例赏析本文简朴、生动、自然的语言特点。

答:                                                                       

17.作者记述儿时获取乐趣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答:                                                   

一. zhì miǎo ní  jiàng   sù  xú   lì  yí āo tū   lì   hèpáng  bá

làiháma

二.(一)1.幼小2.张目:睁大眼睛。张,张开,这里是张得很大的意思。3. 是小的意思4.纹理:泛指花纹。 5.所以    时常6.私:私下,这里是“自己”的意思。7.拟:比作。8.所向:名词性短语,指想像的景象。9.则:连词,那么。10.或:连词,或者。11.果然:副词,真的,果真。12.脖颈13.素:本是白色的生绢,引申指白色的。14.慢慢地15.作……观:即“当……看”。16.高低不平17.多而杂乱18.泥土瓦砾19.这里指在想像中游历。20.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21.移,搬开   撞倒22.精神过度集中而有点发呆。23.几十下  24.程度深,这里是兴趣浓厚的意思。

(二)强同僵,僵硬   邱同丘,土山

(三)1.以:①用②把   2.为:①当作②为所:表示被动,可译为“被……”。③为(wèi):介词,表原因,可作“因为”讲。3.而: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示“吐”和“吞”两个动作的承接关系,这里可解释为“便”“就”。 4.其:①它的,指“藐小微物的”②它们,指蚊子③代词,相当于“自己的”。④代想像中的山林。5.之:①结构助词“的”② 助词,没有实在意义。③代“群鹤舞空”的景象④代“昂首观之”的动作。⑤代“观二虫斗草间”的情景⑥代蛤蟆  6.观:①看②景象、景观7.察:①看到、看清②观察8.①精神、注意力②感受、想像力9.①时候②时常

(四)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抽打。

(五)

词语

古义

今义

忆童稚时

剩余、多余

出神

副词,正在

方形

一癞蛤蟆也

连词,解释为“原来是”

用于“盖房、锅盖”等

三.(一)1.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2.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3.夏天蚊群的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4.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5.经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6.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7.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二)1、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

2、舌 一 吐 /而 二 虫 /尽 为 所 吞。

3、以 土 砾 凸 者/ 为 邱。

4、盖/ 一 癞 蛤 蟆 也。

(三)1.省略兼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群鹤于空舞”

2.省略句  鞭(之)数十   驱之(于)别院

3.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以烟徐喷”的倒装

4.固定句式,“以……为”意为“把……当作”

5.固定句式,“作……观”意为“当……看”

6.固定句式,“为所……”表被动,译为“被……”

四.1.沈复  苏州人  字三白   号梅逸        清代   散文家            著有《浮生六记》2.趣   明察秋毫   总分  3.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4.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5.群鹤舞空   青云白鹤(鹤戾云端)  神游山林    蛤蟆捉虫  鞭打蛤蟆  6.故时有物外之趣   7.观蚊如鹤   群鹤舞空  鹤唳云端(青云白鹤)  8.鞭打蛤蟆   蛤蟆捉虫    鞭打蛤蟆9.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10.文章应以一个老人回忆往理的那种恬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11.童年时代的“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也就是说“我”有观察事物的好眼力。另外,“我”又特别爱好观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期货纹理”。加上“我”能从儿童的生活体验和认识基础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观察事物,进而进行想象和联想,所以“我”能观蚊成鹤,能把繁茂的杂草看做树林,把昆虫蚂蚁看做野兽,把泥土瓦砾看做丘壑。这样,把微不足道的癞蛤蟆看成“庞然大物”,把癞蛤蟆扑向小虫说成是“拔山倒树而来”,也就很自然,很真实了。12.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作者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好观察并观察细致,想像奇特。13.反映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观小为大、想像奇特的童趣。14.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如:夏蚊(想像成)群鹤舞空,冲烟飞鸣“想像成)青云白鹤,丛草(想像成)森林,虫蚊(想像成)兽类,土砾(想像成)丘壑。15.(1)有好的眼力:“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有爱好观察的习惯:“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3)想像的合理性:“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这样,癞蛤蟆当然就成了“庞然大物”、扑向小虫的动作当作就是“拔山倒树而来”了。16.(1)“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用权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2)“鹤唳云端”中的“唳”字,仿佛使用权人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细节描写,表现了观赏群鹤舞空的专注、入迷。(4)“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吐”、“吞”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传神。(5)“拔山倒树”形容蛤蟆扑来的气势和力量,虽然在成人看来违背事理,但以儿童的眼光看却是自然、贴切,所以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6“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惊恐方定,随即惩罚蛤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急切心情。17.缌观察事物并产生丰富想像,在平常的事物中也能获得无穷的乐趣。大自然有吸引童心的宝物,是引发童趣的源头。

四 : 时夏七记

万不可活在有人的世界里,除非有一颗修炼千年的心,经得起冷落与打击。

什么时候开始情绪不好,我问你话的时候,没有即刻收到回复,仅此而已。

不是有荷塘就可以看到莲花的,每一朵盛开的莲花都曾在佛前苦苦修行一千年。人,切忌以莲花自比,世间有多少人不配。诗经中有女,静若处子,其姝可以。

看冯梦龙、蔡元放《东周列国志》,幽王烽火戏诸侯,如何接着再看下去。美人褒姒经一女婢未婚有甲四十载后产下,有妖气,扔至沟渠三天后,仍能存活。一夫思考未来,将其拾起,不知后患无穷矣。

杜伯为此惨遭杀祸,左儒痛失贤德,于国无望,自刎而死。宣王良心受创,罪鬼犯驾,不治而亡。

十六年后,历经种种,褒姒进宫。深受王恩,立敌申后,持自傲。太子孝心,为复母仇,建敌褒姒,幽王昏心,与子成仇。褒姒得技,又获一子,野心更盛。不堪人后,耳目攻击,置申后于死地。哀哉,此一村姑女子。(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金庸《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母亲殷素素告其世间漂亮女子均为祸害,心如蛇蝎不凡,非窖窑毒酒所不能承载。芷若为蛇,毁了一个好名字,天真真一张神仙脸蛋。行不端,造人不正,无德也。

商有妲己,唐有玉环,此辈人许。 如何归咎万物之由,答曰:时势造人,应天之变。

谋生路上,所见人等,若有闲谈,稍一静心,便有所伤。此乃修行不够,提前入凡尘世,必遭劫难。

本文标题:6幼时记趣(江苏版七年级上同步探究练习)-练习6 教案(苏教版五上)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882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