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一枝一叶一世界-一枝一叶一世界

发布时间:2018-03-12 所属栏目:世界上最优秀的人

一 : 一枝一叶一世界

2005浙江高考作文题

  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题材诗歌除外。

  李智勇

  小时看通俗小说,得道之士比如吕洞宾之流出场,常吟两句定场诗曰: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后来知道,他的诗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的句子。若是佛门的高僧,则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气魄大得紧。

  小时懵懂,理解为高僧仙长法力高强,能把世界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一粒沙子上。好比《西游记》里的小妖,真的认为孙行者那只葫芦能装天,心里羡慕煞。

  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读。

  后来学唯物主义,有过念头:是不是说,世界这棵大树,是数不清的枝叶构成的?一枝一叶虽然渺小,但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这话虽不错,但这是另一个道理。一枝一叶一世界,和“一粒粟中藏世界”,是异曲同工,是谈“藏”,而不是构建。“藏”字当做蕴藏解,隐着“容纳”的意思。庄子说,蜗牛角上有两个国家争斗不休;胡司令唱: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俩国家之于蜗角,胡传奎之于水缸,才叫作藏。

  佛说的更明确:纳大千于一芥子。一个米粒大的地方,能够容纳一个完整的世界。

  要从物质角度去理解,很简单:这不可能。要容纳整个世界,就得一个地球。一片树叶就只是一片树叶,顶多藏些细菌和尘土。

  幸好,我们还有个博大的精神世界。

  从传播学的角度,一片树叶可就不是一片树叶了。它是丰富的信息的载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它的飘落,能够推断季节的变换;它如果被压在地下,成为化石,便成了至宝,可以推断地球的运动、当时的气候、植物的进化;如果,它被夹在一本借来的书中一起还给书的主人,那么,它本身可能就是一首隐晦的情诗。

  我们使用010101的二进位编码,可以把整个大英博物馆的内容放进一个小小的磁盘中,那么,从理论上说,把整个世界的信息承载上一片叶子上,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它承载的是一个蕴藏丰富信息的世界。

  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这片叶子,如果是出现在审美领域内,它有多大的魔力呢?

  苏曼殊有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莽鞋踏破垄头云。归来却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而 在钱钟书眼中,一座老座钟“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在诗眼看来,一朵小花之中,便蕴藏了整个春天。一座钟表,便容纳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李香君的桃花扇,宝二爷的通灵玉,也是这样的小花和座钟,兴亡世变、悲欢离合、尽在其中。别小瞧了一沙一石,诗人投射上情感和美,放在诗腹中酝酿、烹煮,绣口一张——沙不是沙,石也不是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它容纳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情感,它是半个盛唐,它是整个世界——如S·H·E所唱:手不是手,它是温柔的宇宙。

  这片树叶,如果出现在哲学和思辩的层面呢?回过头来看,那些高僧和仙长,可是研究传播学,或者搞艺术的么?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埂古的问题始终高悬在人类的头顶,我们无从解答,却没有放弃过探寻。

  一开始的探索,是从具像中发现抽象。如禅宗所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人们以为,道在虚无飘渺间,在高远幽冥处。深山藏古寺,绝处有高人。但这个见解,层次是低的。高人不见得必须在深山,平地亦可得道。更高的层次似乎是,见山仍是山,见水还是水。

  佛在灵山说法,说是说法,却不说话。只拈起一只花,示诸众人。众弟子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悟了道,传了佛的衣钵。

  宇宙间的奥秘,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遂千载万年,背上小气鬼的骂名。然而,他毕竟不是葛朗台。但他想表达的是,对为了整体而可以损伤个体的警惕。一根汗毛,代表着一个个的人。

  据说,持戒森严的僧人即便喝水时,也要持咒: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如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一碗水虽浅,但里边有芸芸众生。

  道在何处?在一举一动,在一颦一笑,在日常琐务上,在寻常事物中。饥来吃饭困来眠,就是修道。庄子甚至说,道在矢溺。可到厕所中寻。

  见秋毫之生,格致流年暗转,察一叶之茂,体味生机涌动,观一花之开,印证无上菩提。世界在何处?且于一枝一叶上观。(作者:李智勇)

二 : 一枝一叶一世界

2005浙江高考作文题

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题材诗歌除外。

李智勇

小时看通俗小说,得道之士比如吕洞宾之流出场,常吟两句定场诗曰: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后来知道,他的诗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的句子。若是佛门的高僧,则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气魄大得紧。

小时懵懂,理解为高僧仙长法力高强,能把世界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一粒沙子上。好比《西游记》里的小妖,真的认为孙行者那只葫芦能装天,心里羡慕煞。

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读。

后来学唯物主义,有过念头:是不是说,世界这棵大树,是数不清的枝叶构成的?一枝一叶虽然渺小,但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这话虽不错,但这是另一个道理。一枝一叶一世界,和“一粒粟中藏世界”,是异曲同工,是谈“藏”,而不是构建。“藏”字当做蕴藏解,隐着“容纳”的意思。庄子说,蜗牛角上有两个国家争斗不休;胡司令唱: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俩国家之于蜗角,胡传奎之于水缸,才叫作藏。

佛说的更明确:纳大千于一芥子。一个米粒大的地方,能够容纳一个完整的世界。

要从物质角度去理解,很简单:这不可能。要容纳整个世界,就得一个地球。一片树叶就只是一片树叶,顶多藏些细菌和尘土。

幸好,我们还有个博大的精神世界。

从传播学的角度,一片树叶可就不是一片树叶了。它是丰富的信息的载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它的飘落,能够推断季节的变换;它如果被压在地下,成为化石,便成了至宝,可以推断地球的运动、当时的气候、植物的进化;如果,它被夹在一本借来的书中一起还给书的主人,那么,它本身可能就是一首隐晦的情诗。

我们使用010101的二进位编码,可以把整个大英博物馆的内容放进一个小小的磁盘中,那么,从理论上说,把整个世界的信息承载上一片叶子上,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它承载的是一个蕴藏丰富信息的世界。

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这片叶子,如果是出现在审美领域内,它有多大的魔力呢?

苏曼殊有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莽鞋踏破垄头云。归来却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而 在钱钟书眼中,一座老座钟“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在诗眼看来,一朵小花之中,便蕴藏了整个春天。一座钟表,便容纳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李香君的桃花扇,宝二爷的通灵玉,也是这样的小花和座钟,兴亡世变、悲欢离合、尽在其中。别小瞧了一沙一石,诗人投射上情感和美,放在诗腹中酝酿、烹煮,绣口一张——沙不是沙,石也不是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它容纳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情感,它是半个盛唐,它是整个世界——如S·H·E所唱:手不是手,它是温柔的宇宙。

这片树叶,如果出现在哲学和思辩的层面呢?回过头来看,那些高僧和仙长,可是研究传播学,或者搞艺术的么?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埂古的问题始终高悬在人类的头顶,我们无从解答,却没有放弃过探寻。

一开始的探索,是从具像中发现抽象。如禅宗所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人们以为,道在虚无飘渺间,在高远幽冥处。深山藏古寺,绝处有高人。但这个见解,层次是低的。高人不见得必须在深山,平地亦可得道。更高的层次似乎是,见山仍是山,见水还是水。

佛在灵山说法,说是说法,却不说话。只拈起一只花,示诸众人。众弟子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悟了道,传了佛的衣钵。

宇宙间的奥秘,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遂千载万年,背上小气鬼的骂名。然而,他毕竟不是葛朗台。但他想表达的是,对为了整体而可以损伤个体的警惕。一根汗毛,代表着一个个的人。

据说,持戒森严的僧人即便喝水时,也要持咒: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如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一碗水虽浅,但里边有芸芸众生。

道在何处?在一举一动,在一颦一笑,在日常琐务上,在寻常事物中。饥来吃饭困来眠,就是修道。庄子甚至说,道在矢溺。可到厕所中寻。

见秋毫之生,格致流年暗转,察一叶之茂,体味生机涌动,观一花之开,印证无上菩提。世界在何处?且于一枝一叶上观。(作者:李智勇)

三 : 一枝一叶一世界优秀作文

“一枝一叶一世界”,蕴含着普适的社会道理和深奥的佛理禅机。“一枝”、“一叶”代表的是个体,是“寻常细微之物”,是“有限”,它是“小”的代名词;“一世界”代表的是整体,它“无限”,是“大”的象征。这个命题大致包含着这样两种含义:一是强调由微小的征兆推见事物发展的流变,即“见微知著”,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二是说明事物虽小却能包蕴大千世界,也即“滴水藏海”,如“小舞台大世界”,一片叶、一滴水、一粒沙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再深入一步,从“小”中何以能见到“大”,从“滴水”中何以发现“藏海”,这需要善感的心灵,智慧的眼力。

红绣鞋、白布里

梅子黄时的一川烟雨笼着如诗如画的江南时,我却常常梦到冬日有着暖暖阳光的午后,老屋的后院,背倚着门的曾祖母手里拿了针线微微笑着。所有的怀念都是缘于一双小小的绣花鞋,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 我所知道的绣花鞋,我所想像的绣花鞋,应该是有着鲜艳的红色缎面,折射出令人陶醉的酒红色的光芒,它应该有金色丝线织就的凤凰牡丹并蒂莲开,它应该在三寸金莲之上,微微地挪开步子,应该伴着宫廷才有的醉香和历史才有的沉醉。

我常常仰头观望日落时的天空。一团团白色的云朵就像美人踩过蓝绸时的香粉屐痕,听说女子缠足始于五代南唐李煜。谁都不曾料到,这一缠竟缠了千年,缠出了多少血泪?!

小时候看着曾祖母小心地挪动莲步,觉得很好看。也曾私底下学着走得摇曳生姿,“花枝乱颤”。新鲜感过去之后还是会嫌像被什么缚住了手脚,如此不得自由,于是和一大帮孩子欢呼着、奔跑着、自由自在,像极了天下的鸟儿,飞得无拘无束。我想曾祖母一定在用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羡慕的眼光看着我“飞”过巷子。

在那个年代,女孩子都是要缠足的。听曾祖母说她出生于宣统三年。那便是清王朝土崩瓦解的时候,历史书上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时便颁布法令禁止女孩子缠足,不知是新的法令的春风没有惠及此地,还是真如所说丑恶的势力并未彻底死亡,我的曾祖母便缠了足。

我倒没有听她说过缠足的种种痛苦,她尽量在我面前展现美丽一面,老人都是一样的,总像是传说的那样,要把最后的最好的一切都留给后代。比如我看到了她留下来的红绣鞋,一双极其美丽的红绣鞋。虽然我只看到她在生前穿着的青面小鞋,由爷爷扶着散步,白发被风吹过。

奶奶说曾祖母年轻时也是美丽的女子,所以我看着这双红绣鞋,总会想像一个美丽的新娘,在那个年代的乡村,美丽是不会永远属于一个年轻女子的,她有的是什么呢?三日入厨房、洗手作汤,从此脱下美丽的嫁衣和华美的红绣鞋,开始劳作,相夫教子,担起生活的重担,任沧桑爬上脊背,红颜变为白发。只有红绣鞋,在她百年之后依旧美丽如当初。

曾祖母教过妈妈打盘纽,一个个精致得像艺术品,但始终不曾再做红绣鞋。

我缓缓摸过红绣鞋的花纹,刹那间依稀看见飞天流转的衣纹,关于一个女人承受一切的美丽。

我去看戏文里青衣流转的水袖,看她美妙的身段,却永远也找不到红袖添香红鞋的神韵。红绣鞋已成过往,曾祖母承担一切风霜的美丽永在我心中。 红绣鞋,白布里。一个女人最平淡的传奇人生,由它默默无语地讲述。

【点评】

1

一双绣花鞋,的确很小;一段凝重的历史,还小吗?

我们欣赏这位考生的睿智。穿过时空隧道,他(她)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独特的视野:古老而美丽的红绣鞋,古老而美丽的人,古老而美丽的往事,寄托了一种悠远而深刻的情思。

开篇营造了如诗如画的氛围,引起回忆;卒章巧妙显志。用语含蓄但并不奇崛。文笔细腻,多用长句,如绵绵水流,是一种丰厚的诉说;间以短句,如涧中青石,富寓趣味,或欢快,或惋惜。貌似平静的叙述中流淌着起伏的情韵。

我们甚至想,这未必是真实的故事,然而他(她)却写出了故事的真实,这要归功于他(她)长期累积起来的厚实的“精神的底子”。有时,一个新鲜的切入口,可以让你“柳暗花明”。

山水人文看华夏

千年万载,华夏一直在吟啸着,那吟啸声便回荡在千般丘壑,万斤巨澜,亿万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古老苍劲的民族啊,历经多少个春露秋霜,那啸声已是那么沧桑。现在,我要撷取你残留的袅袅余音,来窥得你的全部?? 在那荒无人烟的西北边塞,阳关一直静默着,那是一种无言的哀悼,或许它脚下的万千坟茔中的枯骨也在静默吧,他们没有乌纱封妻的奢望,只是一介布衣养家糊口的企盼。然而他们走到了这里,在中原慈母的白发中,在江南春闺的遥望中,在湖湘稚儿的夜哭中,走到了这里!为的就是一个完整的疆场,为的就是一方子孙们的净土,为的就是一个昂然挺立的民族!他们甘愿终身为夷,甘愿暴骨沙砾。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的惨烈决绝与刚强。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的,长江一直在流淌着,如此之长,横亘着中原。然而,在时间上,它似乎更长,贯穿着整个历史。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主,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在这里军事与文辞交融,征服与解脱交融!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的宽容与博大。 最后,我漫步在江南的古镇,莼鲈之思和那个桃花流水的童话,或许已成为每个华夏儿女的情结,在这里,有人选择了隐逸。“大隐隐于市”,于是,就把自己完全销融于锅碗丁当声中,把自己完全销融于杂货俗物叫卖声中,而这里温柔的小桥流水,温柔的炊烟老屋,这里淳朴的乡亲邻里,也都欣然接受你的到来。然而,古镇,也有难以捉摸的一面,便如白发苏州的那个复社,以及那篇脍炙人口的《五人墓碑记》。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最深处的温柔忍让与爆发!

华夏大地山川秀美,人文醇美,在这小小的一山一川、一人情一风俗间便倒映着华夏的全貌,让我们透过山水人文,去窥得华夏母亲的容颜。

【点评】

这篇文章如果删去了第一段的末句“我要撷取你残留的袅袅余音,来窥得你的全部”和最后一段的“在这小小的一山一川、一人情一风俗间便倒映着华夏的全貌,让我们透过山水人文,去窥得华夏母亲的容颜”,很难想像一下子直接和文题挂起钩来。这就是所谓“点睛之笔”的重要性。

细读之,可发现考生独具匠心,他(她)从塞北、长江、江南三个区域沉积的历史文化来讴歌华夏民族的惨烈决绝与刚强、宽容与博大以及温柔忍 2

让与爆发,洋溢着作为华夏子孙的热情与自豪。语言瑰丽,浸透着浓厚的人文色彩。

感悟,从点滴中开始

我看不见海,我却能从一滴水中感觉到它的存在。

再过几个月,我就满十九岁,在这十九个阴晴雨雪中,人生似乎很遥远,怎么也看不清又似乎触手可及。

连绵而无尽的存在,我们品不尽看不清,但人生的树干上伸出的枝丫却绽放着感悟的花。

我们是生命的过客,辽远的天空留不了飞过的痕迹,带走的不只是些微的记忆。当我们停留在生命的指针重合一的那一瞬,这些微的记忆将带我们回到降生的世纪。

夕阳的迷雾搂抱着眷恋,当我们背负着那捆叫做记忆的柴火,消失在那扇叫做时间的门后,指尖触到的才是世界细微而具体的存在。

鱼感觉不到水的存在,因为它活在水的具体里。

我们感到世界的存在、时间的流动。因为飘花落叶、流水浮云告诉我们一枝一叶附木而生,世界永恒。

流星划破天际,与岁月的长河承接递进。

看不尽的尘烟,游不尽的河。掬一捧水,品味历史漫溯;拾一粒卵石,抚触时间的脉络。

一叶卷知天下秋,寒鸦一渡冰雪舞。

没有遍天火枫,翩然一叶谓我知秋;不见漫天冰封,鸦声一嘶冰结成云。 感悟从不由连绵上浮起,却总从一脉一络中渗出,世界隐于细微。 湖畔河边倒映出红花绿叶飘零积雪,变迁就着畔边丝丝色泽渐渐地前行,直至荡出星星点点涟漪,吞没视线。

不见大江东去,岸崖的石壁镌刻着历史的痕迹、世界的轨迹。 我们依旧会前行在历史的脉络上,沿途拾起一枝一叶,留待回忆。 世界的存在会清晰而具体,我们会走进时间的大门,让夕阳给出记忆的钥匙。

那捆记忆的柴火那么静静地躺在地上,等我们去抽取沿途拾来的枝枝叶叶,在夕阳的指尖静静回忆。

淡然。

世界的存在具体直接,到触手可及。

柴火躺着,抽取尽一世界的缩影,点点滴滴。

存在就这么细微丝毫地凝聚直至成为世界。

感悟,只寄托点滴。

【点评】

这是一首如歌的行板。

它传达的是一种情绪,一种生命体验,一段青春时期特有的心路历程。从“看不见”“看不清”“品不尽”的迷惘到“触手可及”的“点点滴

滴”的踏实,“记忆的柴火”使他(她)的灵魂不断攀升。好文章就是这样,把一颗心都投入了其中。

它高度的抒情性使人几乎一度忽视了材料的丰富性,在优美的文字背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泰戈尔的影子,徐志摩的影子,唐诗宋词的影子。 虽然个别地方显得有点仓促,但语言上的跳跃、隐喻,他(她)运用自如。

3

水滴里的阳光

当一颗普通的种子掉落在达尔文的脚边,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进化论》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当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他仔细凝望,不久,美妙的诗篇传到了人们耳边;当一缕光线在爱因斯坦的身后投下一片影子,他反复思量,数年后,光量子理论震惊了全世界。这些每天都能看到的事物却让人悟出了天地的玄妙,品出了人生的韵味。的确,正是众多细微的东西组成了这个世界,也让人从它们身上感知了人格的伟大与卑微,生命的顽强与脆弱。

我原本不知一张照片可以结束一个人的生命,尤其是一个曾经无所畏惧的生命。日本有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伊丹,他的电影抨击时弊,揭露了不少黑社会的真实状况。各种恐吓、报复的行为都不曾使他退却。可谁也想不到,在一张捕风捉影的照片面前他结束了生命,而那一张破旧的照片已然成为他怯懦人生的集聚反映。人性的无知与懦弱在他身上展露无遗。

然而我又想起了拜伦的《希隆的囚徒》,那“囚徒”就是波尼伐一个日内瓦的英雄。在被囚禁在希隆古堡的死亡监狱中时,他时常望着那扇高墙上的窗。普通的窗,在他而言就是整个世界,是自由的象征,因为那是唯一与天空相连的地方。他开始日以继夜地在墙上凿坑,只为攀上窗口,看一眼外面的湖泊和山川。他终于看到了,比想像的还多,湖上有小鸟,山顶有积雪,一切都那么安详。而那扇普通的小窗,在千百年后,依然被来来往往的游客瞻仰着,因为它是一个顽强生命的象征,是一个英雄的象征。

我们总能在微小的事物上看到美好的品性,像泰戈尔总观察着人间每一寸草木的生长,每一朵花儿的绽放,“让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正是这样的体现。

同样是细小的事物,一封已被很多人淡忘的忏悔书,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科学巨人的人格缺失。伽利略,这个历史上震动世界的名字,却曾经被写在一封可耻的忏悔书上。内容是,他承认他关于地球是转动的说法不正确,并向所有宗教忏悔。在威胁面前他放弃了人格,正如德国戏剧家在《伽利略传》中的评价:他让自己成为社会麻木人群的一部分死亡了。

我们清晰地记得,当欧·亨利笔下的琼珊看到那片小小的叶子时,生存的希望在瞬间燃起耀眼的火焰。那一片小小的叶子却集结了贝尔曼老头毕生的热情与梦想。

让我们的眼睛更纯净一些,去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上找寻生命最真实的色彩。别只看见太阳,而忘了水滴里射出的阳光。

【点评】

该文极易获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首先,这位考生知识面极广,材料信手拈来,但组织得当又不落窠臼,贯遍全文的“一(颗、只、片、个、张、寸、朵、封等)”中,他(她)读到了严肃的人性,是一次关于生命存在的大思考。恰到好处的议论紧紧扣住了题旨。末了,他(她)也没忘了说“别只看见太阳,而忘了水滴里射出的阳光”,这不仅水到渠成地点了题,而且使主旨深了一层。

其次,他(她)的语言功底极好。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总是相辅相成的。高分作文的秘诀无他,就是多读,多积累,“功到自然成”。

4

四 : 一枝一叶一世界优秀作文

“一枝一叶一世界”,蕴含着普适的社会道理和深奥的佛理禅机。(www.61k.com]“一枝”、“一叶”代表的是个体,是“寻常细微之物”,是“有限”,它是“小”的代名词;“一世界”代表的是整体,它“无限”,是“大”的象征。这个命题大致包含着这样两种含义:一是强调由微小的征兆推见事物发展的流变,即“见微知著”,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二是说明事物虽小却能包蕴大千世界,也即“滴水藏海”,如“小舞台大世界”,一片叶、一滴水、一粒沙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再深入一步,从“小”中何以能见到“大”,从“滴水”中何以发现“藏海”,这需要善感的心灵,智慧的眼力。

红绣鞋、白布里

梅子黄时的一川烟雨笼着如诗如画的江南时,我却常常梦到冬日有着暖暖阳光的午后,老屋的后院,背倚着门的曾祖母手里拿了针线微微笑着。所有的怀念都是缘于一双小小的绣花鞋,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 我所知道的绣花鞋,我所想像的绣花鞋,应该是有着鲜艳的红色缎面,折射出令人陶醉的酒红色的光芒,它应该有金色丝线织就的凤凰牡丹并蒂莲开,它应该在三寸金莲之上,微微地挪开步子,应该伴着宫廷才有的醉香和历史才有的沉醉。

我常常仰头观望日落时的天空。一团团白色的云朵就像美人踩过蓝绸时的香粉屐痕,听说女子缠足始于五代南唐李煜。谁都不曾料到,这一缠竟缠了千年,缠出了多少血泪?!

小时候看着曾祖母小心地挪动莲步,觉得很好看。也曾私底下学着走得摇曳生姿,“花枝乱颤”。新鲜感过去之后还是会嫌像被什么缚住了手脚,如此不得自由,于是和一大帮孩子欢呼着、奔跑着、自由自在,像极了天下的鸟儿,飞得无拘无束。我想曾祖母一定在用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羡慕的眼光看着我“飞”过巷子。

在那个年代,女孩子都是要缠足的。听曾祖母说她出生于宣统三年。那便是清王朝土崩瓦解的时候,历史书上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时便颁布法令禁止女孩子缠足,不知是新的法令的春风没有惠及此地,还是真如所说丑恶的势力并未彻底死亡,我的曾祖母便缠了足。

我倒没有听她说过缠足的种种痛苦,她尽量在我面前展现美丽一面,老人都是一样的,总像是传说的那样,要把最后的最好的一切都留给后代。比如我看到了她留下来的红绣鞋,一双极其美丽的红绣鞋。虽然我只看到她在生前穿着的青面小鞋,由爷爷扶着散步,白发被风吹过。

奶奶说曾祖母年轻时也是美丽的女子,所以我看着这双红绣鞋,总会想像一个美丽的新娘,在那个年代的乡村,美丽是不会永远属于一个年轻女子的,她有的是什么呢?三日入厨房、洗手作汤,从此脱下美丽的嫁衣和华美的红绣鞋,开始劳作,相夫教子,担起生活的重担,任沧桑爬上脊背,红颜变为白发。只有红绣鞋,在她百年之后依旧美丽如当初。

曾祖母教过妈妈打盘纽,一个个精致得像艺术品,但始终不曾再做红绣鞋。

我缓缓摸过红绣鞋的花纹,刹那间依稀看见飞天流转的衣纹,关于一个女人承受一切的美丽。

我去看戏文里青衣流转的水袖,看她美妙的身段,却永远也找不到红袖添香红鞋的神韵。红绣鞋已成过往,曾祖母承担一切风霜的美丽永在我心中。 红绣鞋,白布里。一个女人最平淡的传奇人生,由它默默无语地讲述。

【点评】

1

一枝一叶一世界 一枝一叶一世界优秀作文

一双绣花鞋,的确很小;一段凝重的历史,还小吗?

我们欣赏这位考生的睿智。(www.61k.com]穿过时空隧道,他(她)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独特的视野:古老而美丽的红绣鞋,古老而美丽的人,古老而美丽的往事,寄托了一种悠远而深刻的情思。

开篇营造了如诗如画的氛围,引起回忆;卒章巧妙显志。用语含蓄但并不奇崛。文笔细腻,多用长句,如绵绵水流,是一种丰厚的诉说;间以短句,如涧中青石,富寓趣味,或欢快,或惋惜。貌似平静的叙述中流淌着起伏的情韵。

我们甚至想,这未必是真实的故事,然而他(她)却写出了故事的真实,这要归功于他(她)长期累积起来的厚实的“精神的底子”。有时,一个新鲜的切入口,可以让你“柳暗花明”。

山水人文看华夏

千年万载,华夏一直在吟啸着,那吟啸声便回荡在千般丘壑,万斤巨澜,亿万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古老苍劲的民族啊,历经多少个春露秋霜,那啸声已是那么沧桑。现在,我要撷取你残留的袅袅余音,来窥得你的全部?? 在那荒无人烟的西北边塞,阳关一直静默着,那是一种无言的哀悼,或许它脚下的万千坟茔中的枯骨也在静默吧,他们没有乌纱封妻的奢望,只是一介布衣养家糊口的企盼。然而他们走到了这里,在中原慈母的白发中,在江南春闺的遥望中,在湖湘稚儿的夜哭中,走到了这里!为的就是一个完整的疆场,为的就是一方子孙们的净土,为的就是一个昂然挺立的民族!他们甘愿终身为夷,甘愿暴骨沙砾。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的惨烈决绝与刚强。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的,长江一直在流淌着,如此之长,横亘着中原。然而,在时间上,它似乎更长,贯穿着整个历史。在长江的上游,有刘备白帝托孤的眼泪,也有李白扬帆荡桨的身影。或许,刘备与李白完全是两类人,一位是争逐天下的君主,一位则是周游天下的诗人。帝王将相自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诗人自成其千古文章,然而,长江以它的广博容纳了这一切。在清晨迎接李白嘹亮的吟唱;在傍晚又迎接刘备疲惫的马蹄。在这里军事与文辞交融,征服与解脱交融!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的宽容与博大。 最后,我漫步在江南的古镇,莼鲈之思和那个桃花流水的童话,或许已成为每个华夏儿女的情结,在这里,有人选择了隐逸。“大隐隐于市”,于是,就把自己完全销融于锅碗丁当声中,把自己完全销融于杂货俗物叫卖声中,而这里温柔的小桥流水,温柔的炊烟老屋,这里淳朴的乡亲邻里,也都欣然接受你的到来。然而,古镇,也有难以捉摸的一面,便如白发苏州的那个复社,以及那篇脍炙人口的《五人墓碑记》。在这里,我看到了华夏你最深处的温柔忍让与爆发!

华夏大地山川秀美,人文醇美,在这小小的一山一川、一人情一风俗间便倒映着华夏的全貌,让我们透过山水人文,去窥得华夏母亲的容颜。

【点评】

这篇文章如果删去了第一段的末句“我要撷取你残留的袅袅余音,来窥得你的全部”和最后一段的“在这小小的一山一川、一人情一风俗间便倒映着华夏的全貌,让我们透过山水人文,去窥得华夏母亲的容颜”,很难想像一下子直接和文题挂起钩来。这就是所谓“点睛之笔”的重要性。

五 : 一叶一世界

徜徉在夜间的小路上,迷濛的丝雨在低声窃听,或许它也喜欢聆听我的心跳和脉搏,等着我言不由衷地诉说。多久的日子在我的指缝间流失,我已无力追寻,更无法逃避。所以,我选择在这样的夜色里沉默,享受着雨滴滑落在脸上带来的清凉。

淡淡地,我微微一笑。没有杂念的,我已挣脱。眼眸在黑夜里,所有看到的,都只是影,那样的影下拥有一颗怎样的心,拥有着怎样的心境,我在疑惑。遐想带来的美妙,令人感动。没有束缚的,我幻想着倩影下的美丽面容,我幻想着魁梧下的稳重成熟。他们的匆匆而过,我不会因此而觉得遗憾,因为我给他们架了一个框,被设想在我的脑海里,对于他们的描绘。行人,路人,在这样的夜里,只留给我一个影,我没有因此而感到难过。

嗖嗖的凉风,撩起我的衣领,很是舒畅。在我伸手的一瞬间,一片落叶恰到好处地落在我的手上。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精灵,我愣住了。这样空旷的地方,这样多的停留所,为何却不偏不倚地落在我手上,我在诧异。仔细端详,清晰的脉络纹理自然的延伸,毫无损伤,棱角有致。依旧是绿油的颜色,中间参杂着几点黄斑,却不改它的生气。可为什么它就落了,而且选择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时间段,这样地落在我手上。难道是夜过于宁静,我的心跳声太过争吵,让它受不住,让我平静些;还是它在一直寻找一个寄托地,不愿在其它的叶儿间纷扰,好不容易可以在自己飞旋的时刻看到了,我旁边的花圃有一处歇脚,却不料要到达目的地时,被我不经意地接住。叶,会不会生我的气?握在掌心,我的温度在慢慢地传给它,有着我的体温的叶,不知会不会体谅我的冒失,会不会消气?

缓缓地,叶已有了我完全的温度,此时我们在同一体温上。叶,无语。被强制的侵入不属于自己的温度,能说什么,我明白了。脉络依旧是自己的,外形还是当初的自己。叶有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不能改变它的本质,即使我把它完全的占有,它还是叶,我还是我。我会不会就这样把它丢弃,扔在我看不见的国度里;我是不是该顺手就将其放回在花圃里,让它陌生的自我生息。叶,无语。对于我的无理的想象,谁会逢迎。它,似乎在抗争,似乎有种逃脱的意念,我明白。只想做回自己的本性,我偏要给它注入我的温度。我也想没有束缚,何况喜欢自由地驰骋、尽情地斡旋在属于自己天空的叶,我的霸道似乎站不住脚跟。心,微微一颤,我低头了。在黑夜里,我的只影被路灯无意地拉长,变得有点虚假。我岂能承认,这是真实的我。

自己都不愿这样的束缚,又何苦要把叶紧握在手,不让它去属于自己的境地里。在皱眉间,我的答案可以知解。自由,才是世间最美的殿堂,束缚,只会迎来挣脱的反抗。在不属于自己的情境下,硬要灌入自己的思想,硬要把它强留在手上,这种自私,会造成无谓的受伤。我抬头,掉转身,回到接住叶的地方,停住脚步,轻声地道了个歉,为自己的冒失和突然闯入带给叶的纷扰深表内疚。我把叶放在了属于它原本可能掉落的地方,对它婉约一笑。叶,你自由了,我轻松了。

我似乎理解了一切,我似乎看淡了一切,我似乎从与叶子的片刻交流后看过了一个世界。(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本文标题:一枝一叶一世界-一枝一叶一世界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801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