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扭秧歌鼓点-秧歌鼓点谱

发布时间:2018-02-01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秧歌鼓点谱

比比读小说网

二 : 鼓韵悠悠秧歌情

鼓韵悠悠秧歌情

史忠和

“东北大秧歌巡回赛”在东丰西城区的文化广场上拉开了序幕,来自全省九个市县的秧歌大军齐聚丰城,为鹿乡人民奉献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令人叹为观止。

夜幕下的丰城文化广场,花灯璀璨,绿影婆娑,绕盈河水碧波荡漾,散发迷人的光彩。文化广场灯火辉煌,人流如织,音乐喷泉如高山流水润透心扉。高大的彩门别致轻巧,与五彩霓虹交相辉映,赋有气壮山河蓬勃发展之势。“东北大秧歌巡回赛”(东丰站)金黄大字在光彩夺目的灯光下格外引人注目。

六时许,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东丰县老年秧歌队似巨龙般在广场上翩翩起舞,凌空而来。走在最前面的是“秧歌头”,武丑打扮,手持大扇子服饰别具特色,彩色的秧歌服外边披着一袭玫紫色镶边的金丝绒披风。她踏着鼓点,动作协调,一招一式,透出特有的美感,后面的队员以她为核心,变换队形,扭什么样式都跟着她的感觉行进。她们身着色彩各异的绸装,排着整齐的队型,踏着鼓点,有条不紊地扭着,跳着,浪着,一会儿举起彩扇,当头挥舞,立刻,眼前翻动着粉红的朵朵祥云,在夜色和霓虹下不断幻化;一会儿举起绸帕,前后旋转,配合默契,挥洒自如,登时,朵朵鲜花盛开,如樱花灿烂。队伍的最后头是弄一根红头绳把头发扎成竖起来的小辫儿,把脸一边涂上一个红桃A,眼带墨镜,身穿红绸袄,腰系绸裙,手持折扇,随着鼓点扭着十字步,一走一退的小老头,二傻子一般的风趣幽默滑稽,让人捧腹大笑。紧接着一队挨一队,一伙接一伙,一串连一串装扮华丽的秧歌队踏着高亢的唢呐,踩着欢快的鼓点,扭着浪不丢的腰肢,花枝招展,五光十色,无拘无束,尽情发挥,走、摇、颤、跳、腾、挪、抖、闪,令人眼花缭乱,九支秧歌队各有各的扭法、各有各的招式、各有各的的彩妆,他们将古装盛妆与现代时髦服饰巧妙融合,或扮成小丑,那滑稽的忸怩作态逗你开怀大笑,乐癫不已;或男扮女装,女的尽显一握的柳腰,娇滴滴美若天仙,颤微微眼波流动,男的充满滑稽,脸蛋擦得油光铮亮,打情骂俏,粘粘乎乎,暗送秋波,令你过目不忘,忍俊不禁,惊艳称奇。

他们所吹奏的乐曲不只是传统的秧歌调,还将流行歌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悠扬、舒缓、欢快、激越,形式融戏曲、舞蹈、表演于一身,扭、逗、浪、俏、哏,粗犷、奔放、热情、火辣、欢快、诙谐幽默,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欣赏的人们在相互品评、啧啧称道的同时,也不自觉的翩翩起舞,沉迷其中。他们享受的不仅仅是一种感官艺术,更是一种百姓情结的完全释放。(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他们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热爱生活,他们享受人生,他们在自娱自乐中把东北大秧歌这种大众化的娱乐赋予了传承和创新,将东北人的热情质朴、粗犷豪放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了东北人民长期以往积累下来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广袤的黑土地,纯朴而豪放的大秧歌风情,是东北人现实生活和理想追求的惟妙惟肖的再现,是永远的也描绘不完的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

望着红绸飞舞彩扇摆动的秧歌,感受那种彩扇红绸飞舞的场面,享受心里淌蜜般的幸福,东北的秧歌,浓浓的乡情!

三 : 栽秧田里打鼓栽秧田里散

“栽秧田里打鼓栽秧田里散,上了田埂秧鼓就撂后山,快活一时算一时,回到家里婆婆的脸色还是很难看。”这段唱表现的小媳妇借在秧田里唱秧歌向女同胞们诉说家规之森及严婆婆管教的规矩太狠的内容,还很有一点反封建的新潮呢。

“栽秧田里打鼓栽秧田里散”,大概是我们白马湖畔南闸民歌栽秧歌谣中的一个特殊曲牌。整个多段体的唱段叙事比较完整,有一点故事情节,总共有十多段,每段四句,话题也就是从上面的几句引子开始,叙述小媳妇在婆婆公公的森严管教下受苦受罪的经过,歌词委婉而不太直露。意味着在秧田里打鼓唱唱只能是秧田里进行,在不栽秧的场合是没有机会唱的。

这开头一句也是每一段歌词的开头句,就像一首歌里的衬词,通过这句话的重复出现,以便把那些苦难生活经历故事引出来。参加栽秧劳动的多是强壮女劳动力,有大姑娘小媳妇,也有大嫂大婶,这是小媳妇在向一起劳动的同道们谈谈知心话,是一种人之常情。当然在诉说时,婆婆肯定不在秧田里,小媳妇是不会当面说婆婆坏话的。

我在这里想的,为什么在栽秧田里会出现这种反封建的新潮意识?也许这里应验了一句俗语,就是“栽秧田里无大小”。也就是说栽秧田是一块特殊的天地,这里有言论的自由,也有反封建的自由。乡野的栽秧田里有小媳妇诉苦的自由,小媳妇在家里受的罪拿到栽秧田里倾诉是受到保护的,这也是乡野几百年来的一种人权解放的延续。这里我们看到了传统乡土民歌的积极因素,也看到了乡土民歌的思想价值。

我在调查中向一些老年秧歌手们咨询,为什么栽秧田里无大小呢?为什么栽秧田里打鼓栽秧田里散呢?她们也具体说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她们是很自信的,因为栽秧田里的劳动妇女之所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就是因为妇女栽秧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指代劳动,男人是完成不了的。这也许是世代沿袭吧,之所以只有妇女栽秧,这就牵涉到妇女身体结构的特殊性,因为妇女的骨盆大有相对的稳固性,整天腰弯可以接受得了。记得我中学放忙假时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帮妇女栽秧者拖隔线绳子,空余时间帮母亲赶趟插一排秧,不一会工夫腰就疼得受不了,体会到栽秧确实是只有妇女才能完成的绝活。在栽秧田里说话男子要指责她们,她们就可以拿格子,洗手不干,男的就要来巴结她们。

再说秧田里栽秧是清一色女性,没有男同胞干扰,她们就可以粗野地自由放荡,说一些粗俗话,唱一些粗俗词,包括一些向夫权挑战、向公婆挑战歌词内容,也就无所顾忌了。我当时拖绳子靠近她们,她们都叫我把耳朵捂起来不要听,我有时候会说她们有点不要脸,她们会一起向我进攻,说小孩子家没有你到的豆芽子,小心吐沫星子会把你淹死了。也就是说只有在栽秧田里才是妇女们清纯的自由世界。(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栽秧田里打鼓栽秧田里散”,还有一种语义内涵。就是女性都是直性子的人,要快言快语,不要做小鸡肚肠的女人,哪里说话哪里了,不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光明磊落,不把一些过激语言和过激情感记在心里挂在嘴上唠叨不絮。如果把栽秧田里说的话唱的唱到别处张扬那就不好了。所以“栽秧田里打鼓栽秧田里散”,又是水乡女子朴实情怀的象征,也是对水乡女子坦荡心地的礼赞。

关于“栽秧田里栽秧田里散”,我搜集到几种不同版本的歌词,还看到它有一种不太一致的语言意境风格。有一首歌词内容含蓄。从规劝角度受公婆虐待后不要同公婆计较顶针,“十年的媳妇熬成婆”,你以后也有用媳妇的那一天。而有一首是站在媳妇角度上要捍卫媳妇的人权尊严,叫这小媳妇要有骨气要硬气,不要软骨囊,要打就动手,要骂就还口,不要老是被婆婆踩在脚底板上。我分析前一种歌词的出现,年代要早一些,因为那种翻身观念在封建社会是不能容忍的。至于那种捍卫式大概是翻身歌谣吧,年代不会久远,是一种后来精神和思想的体现。

但有一点还是要值得说明的,这“栽秧田里打鼓栽秧田里散”,应该是水乡的特产民歌,不是舶来品,它是在水乡生活中产生、是在水乡生活中定格、是在水乡生活中张扬。它是反映水乡的人和事,也是反映水乡人生活的情感。为我们研究本土民歌的起源提供了可考的依据。说明水乡生活本身就是多姿多彩,值得讴歌、值得倾诉、值得演唱,这是水乡乡土民歌的属性,这也是水乡乡土民歌特有的闪光点。

依据这种推理,我们就可以很轻车熟路地找到“栽秧田里打鼓栽秧田里散”这首乡土民歌的歌眼,那就是水乡世代劳动妇女豪爽开怀的个性,以及水乡世代劳动妇女纯朴率真的美德。秧田里的事秧田里做,秧田里的歌秧田里唱,秧田里的世界是水乡女性独有的世界,那里有欢笑,那里有自由,那里也有奔放……。

赐教处: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南闸镇文联

本文标题:扭秧歌鼓点-秧歌鼓点谱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768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