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互联网泡沫-互联网那些事:十年前“泡沫”下的域名

发布时间:2018-02-27 所属栏目:人物访谈

一 : 互联网那些事:十年前“泡沫”下的域名

2000年—2003年期间大部分.COM精品域名被注册,其中,大部分精品域名原先为网站使用,后因挺不过1999-2000互联网泡沫,多数好域名流失他手。包括域名投资大王—蔡文胜绝大部分好域名也在那段时间获得。回忆十年前的互联网幻灭之景,是国内域名投资者好梦的开始,也是多数曾经辉华过的公司的一段噩梦。如今,老账新翻,可还记得当年万千宠爱集一身的网站域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经历当年互联网泡沫缩影的几大公司,大部分已成为过去。当年风风火火的亿唐“梦幻团队”(尤记当年的广告是:今天,你亿唐了吗?),因各项目的关闭也纷纷选择出走,域名etang.com无人续费,于2009年4月月份被公开拍卖,最后的价格为3.56万美元,至今etang.com未再启用。

除了亿唐外,当年国内红极一时的互联网公司还有8848、艺龙、博大、263.net、fm365等,中华网1999年凭着域名china.com就上市,但次年4月,中华网已经开始裁员。互联网泡沫时期不止在国内,美国当年两大泡沫代表Webvan和pet.com融资量相当惊人,曾被媒体追捧的80%的公司已经不存在了。而当年在美国最热的杂志The Industry Standard,Business 2.0,Redherring 等等基本已经作古,热闹和冷清,仿佛就在一夜之间。

很多被冻僵在泡沫时期的公司域名,大部分因没有人续费而落入他手,或者被原旧经济对手或域名投资者购入。在中国2000年初-2002年之间,注册一个域名约需60元。比较鲜明的对比,早期互联网公司的日薄西山造就了新一批域名投资者的出现,今天所用的很多精品域名其实都是当年被抛弃的域名,走过那个寒冷冬季的仅仅Amazon.com、ebay.com等位数不多的网站,国内依然坚挺的是新浪、搜狐、网易、雅虎、腾讯等,但也不是当年的梦幻景象,如今互联网早有百度、谷歌(搜索)及其他行业公司等分羹市场。历经十年,网络创业公司已经从“要香槟,不要棉衣”的状态到“要棉衣,也要香槟,还要名牌”。

如今互联网再迎来繁荣的时代,时下社交、B2C、B2B、游戏、通讯、电子书、影视、搜索等领域成为互联网齐驱发展的大方向,当年的泡沫缩影也给了互联网公司一个借鉴,专一发展、运营品牌似乎成为共识。

域名不再被抛弃或者成为被忽视的互联网门户钥匙,而是作为企业品牌宣传造势不可或缺的元素,目前各大行业门户网站在域名策略上花了不少功夫,花费巨资或从投资者、海外等购回,甚至注册了数百个相关的域名进行保护,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域名交易经典案例,给域名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商机,跟十年前的起步阶段,又是截然不同的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给了网络公司商机,同时也给了域名行业更大的平台发展。现今域名价值井喷的年代,房地产等实物投资已达到顶峰,互联网域名等具有较大投资空间,越来越多域名投资者加入域名投资行列,甚至企业大公司等也典藏不少精品域名。

据2009年保守统计,域名从业人员达10万以上,随着电商、社交、游戏等各大行业越来越重视域名,先后花费巨资购买域名等行为来看,域名不再局限于投资者之间的翻炒,而是真正站在了互联网发展的舞台上,成为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一大见证,成为企业在打开互联网之旅的必备钥匙和网络品牌。

二 : 徐小平曾李青等对话:互联网泡沫来了吗?

徐小平曾李青等对话:互联网泡沫来了吗?

  国庆长假后第一天上班,800+位创业者蜂拥到位于南山区创业园的3W咖啡,人山人海直叫人想起长假期间那携家带眷的观光客。由中国天使会主办,创业邦、3W创新传媒、3W咖啡、3W孵化器协办的“顶级投资人深圳创业者交流会”请到了中国天使会主席徐小平、理事杨向阳、曾李青、蔡文胜、何伯权、倪正东、包凡等明星投资人,就互联网泡沫、移动互联网价值、奇点临近等话题,和创业者交流。

  徐小平:“异想天开”创业者的基因很重要!

  小平老师现场能歌善舞,清唱了即将发布的“小平版”《异想天开》鼓励创业者找到自己的创业基因,把握当下好时机,勇敢跨出去。

  “嗨,不要说我们异想天开,

  现在我正在创造未来,

  我们的未来正在手里面盛开,

  不要说我们异想天开。”

  什么是创业基因?这个概念非常重要。 我大学的时候干了五年学生咨询的专业,从学习问题,到校园活动的问题,我跟他们打了五年交道,就在这一瞬间我给自己一个心里暗示,我就是做学生咨询的,我做教育发展咨询,而教育发展终极规律是什么?就是创业。所以这就是我的基因。

  我曾经投资过一个年轻人,他长得并不帅、说话也不利索,做过酒吧、服装店,三番五次找我要钱,可我每次都给他,因为我被他对街头文化深邃的理解所吸引,而就是对这项事业无与伦比的热爱,让他的基因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现在,他的社区不断扩大,这跟泡沫没有关系,而是他从第一天起就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事情。

  包凡:“冬季会来的,要做好准备”

  为什么我认为冬天会到来呢?给大家普及一下金融知识。明年美国会进入一个加息的周期,利息会涨上去。这意味着资产的价格下降,从债券开始到股市,明年会有比较重大的调整。当二级市场公众公开市场有调整,就会回过来传到一级市场。因为一旦二级市场不好,很多IPO就上不了,它就不会收购小的公司,所以很多公司就没法退出,没法退出就没有钱往外投。资本市场是很理性的事情,你基本面再好,还是一个供求的关系,当资本市场的供给减少的时候就会影响发展。

  首先,对于创业者来说:

  第一,一个子要当三个子来用。比如你今天可能可以干十件事、八件事,真正到了冬天的时候可能只能干三件事,你得选择,因为只有选择之后你才知道哪些钱是该花,哪些钱是不该花的。

  第二,管理好自己的现金流。因为你在过冬天的时候很有可能融资的时间比你想像的要早,你在今天这个时候可能几天就融到钱,但在冬天的时候可能很长时间都融不到钱。所以一定要管好自己的现金流。

  第三,要做好充分的现金准备。同样的理由,融资在到了冬天的时候不会像今天,今天很多创业者也好,天使投资人也好,今天投完了一个项目第二天VC就杀上门来给个好几倍的价格,这种事情冬天是不会来的,因为冬天你没钱的时候他也没钱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你一定要做好足够的现金准备。

  第四,前面三点实际上都是防御性的,第四点是把握危机——既是个危险,也是个机会。过冬的时候往往是考验企业真功夫的时候。在这个过程当中首先自己要活下来,同时活下来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怎么样能够利用冬天的机会,把握好机会,发展好自己,那才是真正的牛逼。

  曾李青——“曾李青定律”

  互联网有梅特卡夫定律,我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良,之前跟王兴讲过一次,他也没说不靠谱,所以我胆敢在这公开说一下 吧。

  梅特卡夫定律验证了一些我们过往在互联网过去十几年来看到的一些现象:第一,传统的消费者行业,一般即使是竞争最激烈,可乐、饮料,一般都会有老大、老二,还有区域市场的老三、老四、老五。但是唯独在社交网络上就从来没有过,因为它是和结点相关。

  有了互联网,整体的社会每一次变化都有很大的一个提升。也有人说这个东西好像是和距离相关的,所以说根据这个观察和思考,我就大胆的提出了一个“曾李青定律”。第一,连接时长不一样。第二,速度不一样。第三,界面不一样。第四,内容不一样。

  第一,移动互联网,3G网络带来了链接时长和速度的飞跃,所以移动互联网规模远大过我们当年看到的PC的互联网。

  第二,互联网从窄带到宽带的飞跃。

  第三,智能手机对时间、交互体验的提升。

  第四,未来个人身体能产生更多的内容。

  未来速度在界面在内容的突破,会带来网络价值突破性的一个变化。比如iPhone6和6 plus普及之后,基于iOS的手游又会有一个很大规模的提升,因为它的应用面积大了, 手游是聚焦在社交网络上层的一部分,未来的手游市场会比传统市场大,所以还是那一句话,连接一切成为未来。

  还有,说到特斯拉大家都知道,因为特斯拉有可能会成为车的连接的东西,它现在看起来是做车的,但未来可能会成为车方面的Google,因为它把电力和工业连接在了一起。

  蔡文胜—“奇点临近”未来人类30年的想象

  关于《奇点临近》,三年前我在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不可思议,但如果你再看这本书,再结合现在社会上发现的事情,你会发现他预言准确率大概是80%。我们知道,人类整体的发展,其实就围绕两个主轴,一个就是沟通,信息的发展沟通的发展。第二个就是能量。我们从最原始的面对面的沟通,到后面我们会发展到通过马车,后来发明到电话等各个方面,因为信息不断的发展,就让人的能量不断的提高。

  我们回头看互联网2000年刚出现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再怎么样伟大的想象力都不能想像今天的互联网是这样的,就说明这个东西在加速度。基本上我自己也不会想到,2000年我进入互联网,我当时的梦想我赚个2千万我就可以退休了,没想到到今天我发现2千万就是一套房子而已。

  我们创业首先方向一定要对,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贴近,其次才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展开想像,未来的空间会很大,这个世界就会变的有趣。举个例子Google有100万台的电脑,100万台电脑只有1000美金,但是当它把100万台电脑组装起来的时候就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其实这里面有点像阿凡达里面的,我们不光是机器,包括大自然,所有的生物系统的能量为你所用,这个世界就会充满无限的可能。

  倪正东:给创业者的10条忠告

  务必接地气,脚踏实地做该做的事,而不是本末倒置一味追求融资,杀鸡取卵。

  选VC如同结婚,三观合一还得能愉快玩耍,更要清楚Term sheet每个细节

  切忌融资后挥金如土,把控现金流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初创团队股权分配等分歧不能拖

  抓准市场时机比融到更多的钱重要

  学会炒人!创业如打仗,不能携家带眷做老好人

  选择职业经理人需要谨慎,即使经验不足,也要相信你才是最懂你产品的人

  拿到钱之后该做广告还是要做,该砸的钱还是得砸

  你的信誉和口碑很重要

  很窄的市场很难出一个大公司

三 : 李开复:互联网创业三领域存泡沫 看好智能硬件

  导读

  我们对新内容、娱乐业的转型特别看好,相比服务或硬件行业,内容领域相对成本较低、回报更大,比如动漫、网剧等,我们注意到更多的电视台以及一些电视领域的名人或旗帜性人物快速转向网络。看电视的眼球很大一部分转移至网络,相应的广告投放转移将非常快速凶猛,从而产生网创内容的良性循环。

  特约记者 朱丽娜 台北报道

  互联网创业者们正在遭遇新一轮洗牌。

  “我觉得现在整个投资界突然进入冬天,趋于谨慎。这对创业者是个好消息,对他们而言是个警钟。那些创造泡沫而非创造价值的创业者会缩减或离开,而一些领域也即将面临考验。”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坦言。

  自2009年9月创立以来,“创新工场”在6年内已培育200家新创企业,其管理资产规模达12亿美元。从职业经理人到天使投资人,李开复实现了华丽转身,他所投资的美图、知乎和豌豆荚均被业界奉为成功典范。

  创新工场于11月初正式冲刺“新三板”。根据股转系统披露公开转让说明显示,在创新工场的平台上,超过一半的创业企业已获得下一轮融资或被并购。其中,超过20家创业公司目前的市场估值超过1亿美元,累计吸引风险投资近50亿元。

  “互联网+”的泡沫何在

  《21世纪》:你对目前国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怎么理解?

  李开复:大众创业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普及性,比如服务业、淘宝店、摆地摊、Uber、滴滴,这些行为符合世界潮流。以前那些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大公司会慢慢碎片化,越来越多小公司甚至个体户涌现,我相信五年以后的全球经济会有更多的小公司。因此,从一个大公司打工者文化走向个体户和创业者文化是必然的道路,而且95%以上的创业都是这种类型。

  另一种是能够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创业,通常被称为精英创业。这些创业者具有宏观格局感,产生巨大经济价值,产品的崛起并非按照人数或者小时计算,而是以相对少数人产生指数成长的公司。

  这两种创业的模式和目的完全不同,前者主要扮演大众教育的角色,是共享经济趋势带来的变革,而其中5%能带来巨大经济价值的公司能产生下一个百度、腾讯。后者必须对其更有力的提供针对性帮助,作为创新工场,我们本身就是扮演孵化“独角兽”公司(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的角色,主要针对精英创业。

  《21世纪》:你如何看待互联网创业热潮的泡沫问题?

  李开复:这可以从几方面来看,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互联网+战略是否具有可持续经济价值,是否存在泡沫?我觉得是没有泡沫的。从过去六年,我们可以看到不到100万的智能手机用户目前已增至6亿,还在继续成长。手机已经实现支付,微信、地图、O2O已经改变我们工作生活习惯,颠覆传统习惯进入随时互联互接的时代。这其中仍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未被挖掘,机会是巨大的。

  至于一些公司的估值是否存在泡沫,肯定是有的。我觉得比较大的几个泡沫,首先,大部分在国内上市的所谓互联网概念股,存在相当的泡沫可能性。因为大部分最优质的互联网公司都是朝着海外上市的路线目标,从第一轮融资开始直至最终上市,都是基于境外架构VIE,主要目标是美国市场。目前互联网+的概念很热,但国内的股民买不到这类公司,导致过分过激炒高国内互联网概念股。这是一个危险性较大的投资。虽然有人认为一定程度这些泡沫已经完全破灭了,但我认为并未完全体现。

  同时,很多传统企业尝试一些互联网+转型,从而做出一些收购、投资后,股价涨了两三倍。这也是让人非常担心的,这些传统企业试图互联网转型会困难重重。比如,美国、日本的例子表明,新经济崛起的通常是一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公司。整体来说,一个成功的传统公司有其自身的基因文化,这是很难改变的,而且过去的成功可能会成为一种包袱。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传统企业的转型并非不可能成功,但必须有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能将其主营业务转向互联网。而且一些传统公司试图互联网+转型的动机可能在于将股价炒高,并非产生协同效应,带来用户价值。

  此外,一些未上市的公司,泡沫较大的是一些持续烧钱而未能产生可持续的用户价值,而是主要依靠补贴的方式来获取用户,而这些用户未必能沉淀成为公司忠实的长期用户。这些公司的服务是否具有真实的竞争优势,产品是否足够优质,从而让用户产生忠诚度。若两者都无,这就是一个可替代的产品,纯粹是价格优势,烧钱可以烧出巨大的量,一旦停止烧钱,量就不见了,这些是目前倒闭最快,有明显泡沫的。

  看好四大领域前景

  《21世纪》:作为投资人,目前你认为哪些具体领域的潜在价值巨大?

  李开复:我觉得现在整个投资界突然进入冬天,趋于谨慎,这对创业者是个好消息,对他们而言是个警钟。那些创造泡沫而非创造价值的创业者会收缩或离开,而一些领域也即将面临考验。

  我比较看好的是共享经济,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和方向,我们更喜欢那些真的有可持续价值,很难被抄袭的公司,比如我们投资的多彩世家、新客多,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产生一定的行业壁垒。未来的共享经济或者O2O,创始团队对线下的行业是否有深度的参与和了解,别人很难抄袭,是否能产生真实的用户价值。

  第二个领域就是智能硬件及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硬件的生产工厂,从软件时代步入硬件时代,全世界都是寻找各种模式,主要在于创业者能否将软件时代的优势部分迁移至硬件时代,比如通过硬件后台了解用户,并以电子商务、广告、订阅等方式产生盈利。对于那些烧钱、不留存用户的公司我们抱着相当怀疑的态度,相比之下,我们更喜欢那些本身就能给用户带来价值,让客户喜欢的产品。中国利用制造、成本以及市场的优势,智能硬件走向国际的可能性非常大。

  机器人、大数据也有很多机会,这些领域目前硅谷仍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创新工场作为国内唯一的VC在硅谷设立分队,以便更早的理解当地最领先早期创业者的想法思路,打造中美桥梁,提高国内创业者的水平。

  此外,我们对新内容、娱乐业的转型特别看好,相比服务或者硬件行业,内容领域是一个相对成本较低、回报更大,比如动漫、网剧等,我们注意到更多的电视台以及一些电视领域的名人或者旗帜性人物快速转向网络。看电视的眼球很大一部分转移至网络,相应的广告投放转移将非常快速凶猛,从而产生网创内容的良性循环。

  《21世纪》:你是如何筛选所投公司的创业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李开复:创业团队必须有个领头人物,这个人必须有魅力来凝聚整个团队,创业是很辛苦的事情,面临各种挑战,他要让团队愿意继续跟随他,而且他必须具备很强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另外,创业者能够真正深入参与整个执行的过程,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自己做过事情,操盘过,而并非觉得自己是老大,雇一帮人来做事,自己是指挥。我们认为执行能力、参与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参与,他才能对行业真实了解。我们希望他对创业的领域懂的比我们更多,而那些希望某个VC的合伙人来指导如何创业,这一类往往还不够强大。

  除执行能力外,创业者须具备很强的专注能力,因为很多聪明人点子很多,但创业阶段资源有限,必须专注。

  《21世纪》:创新工场“投资+孵化”的模式具体如何执行?

  李开复:我们提供给创业者各种服务,弥补他们的短板,比如市场、公关、财务、法务等,当然不是帮他做事情,而是快速教会他做事情。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如何获得下一轮融资,这包括产品针对什么市场,如何推广,如何得到用户,什么时间适合获得盈利。这其中每个时间点我们都是和创业者一步一个脚印一起走过的。

  比如,我们9个月前判断市场的融资环境非常好,所以无论团队是否急需钱,都应尽快去融资下一轮。并让这些产业上下游的企业互相交流,让那些很会做流量的学会如何营收。

  目前,创新工场有20人的投资团队负责寻找项目,并有约30人的投后团队来帮助这些团队。

  《21世纪》:目前创新工场共投资了200多个项目,已经退出的有十几个,由于国内前期暂停IPO,是否会影响这些项目的退出?

  李开复:我觉得没什么太大影响,有一些公司朝着国外市场的还是继续走,有一些想要撤回来还会继续撤,撤回来和上市还有一段距离。很多希望在国内挂牌的,往往是先走新三板,然后寻求转板的机会。只有一家企业真正在这个时间窗口被阻拦。

  投资周期平均七年

  《21世纪》:你提到在9个月前就判断资本市场即将进入寒冬,是如何做出这种判断的?

  李开复:当你看到一个泡沫的时候,你知道它会破灭。但很难预测何时破灭,往往会有一个事件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去年秋天开始,股市过热的一年左右的时间窗口,我们很好地把握了。在9个月左右时间,我们帮投资的这些公司融到了接近7亿美元的资金。

  《21世纪》:你们基金的投资周期大约多久?目前融资端的市场情况如何?

  李开复:我们的平均退出周期在7年左右,做早期投资一定要有耐心,一旦有退出压力,可能会要求创业者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创业者需要空间,比如小米、美团都对外宣布他们不着急上市,如果作为一个基金要求四年退出,那就给所投的公司添乱带来麻烦。我们的基金都是相对长期持有的,甚至公开说我们不在乎短期的商业利益。我们的理想是把创业者放在第一位,相信以这样的态度来做事,长期的回报会最高。

  现在所有的资本市场环节,都被寒冬所波及。我们自己的融资状态一直非常好,手上有大笔的美元,目前管理的资金大约为12亿美元。

  目前早期投资有几个不错的机会。一些我们过去认为不错的项目以前太贵,现在有机会可以进入,而且这些早期公司的期望值有所下降,新创项目的要价更加合理,这样有更多筛选的空间。

四 : 周鸿一称创业都能拿投资 VC辩论互联网泡沫

新浪科技讯 4月15日,在互联网社区大会的一场投资趋势主题论坛上,周鸿一表示国外基金都在纷纷进入中国,每个互联网创业者都能拿到投资“玩一玩”,但红杉基金合伙人计越认为,有数十亿美元进入中国,互联网又已经出现了泡沫的迹象。

  在投资趋势主题论坛上,红杉、鼎晖、NEA创投、汉能等投资机构的代表对互联网有没有泡沫这个话题观点并不统一。

  鼎晖创投合伙人陈文江认为但这一轮互联网热潮中有很多的资金投入到中国,中国也陆续有一大堆的公司在Nasdaq上市,投资人得到很大的回报。现在互联网投资有点热的话,可能是很多项目比较鱼龙混杂,如果投资人保持清醒的头脑,还是有很好的投资回报。

  NEA创投中国首席代表蒋晓冬表示,从公司的价值角度来看,从项目的角度来考虑,也是有一些泡沫,但是整个中国产业的发展,则是“一百年的泡沫”,即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奚望表示,2005年以来进入中国的热钱比较多,个别的公司由于这个原因会出现泡沫,但Web2.0热潮、巨大的手机用户以及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使得中国互联网仍非常有前途。
本文标题:互联网泡沫-互联网那些事:十年前“泡沫”下的域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075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