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张自忠简介-《张自忠》:《张自忠》-简介,《张自忠》-个人叙述

发布时间:2018-03-01 所属栏目:名人简介

一 : 《张自忠》:《张自忠》-简介,《张自忠》-个人叙述

话剧写作是抗日战争时期老舍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1939年至1943年期间,他迷上了话剧写作。5年间,独立或与他人合作,他完成了《残雾》、《国家至上》、《张自忠》等9部多幕话剧的文学剧本。四幕话剧《张自忠》创作于1940年抗日烽火中,集中表现抗战将领张自忠的身先士卒、严明军纪、体察下情、深得民心,特别突出了他身上英勇无畏、与侵略者血战到底、战死疆场的精神,以此来激励抗战中的人民。

《张自忠》:《张自忠》-简介,《张自忠》-个人叙述_张自忠吧《张自忠》

张自忠吧_《张自忠》 -简单介绍

张自忠(1891—1940),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2年考入天津政法学堂。1914投军奉天新民屯车震团。1917年入冯玉祥西北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兼西北军官学校校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宋哲元部被蒋介石改编为陆军第29军,张自忠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

张自忠吧_《张自忠》 -个人叙述

外貌《张自忠》:《张自忠》-简介,《张自忠》-个人叙述_张自忠吧张自忠铜像

张自忠将军(1891-19400—字荩忱,年近五十,无须,右腮下有痣,痣上生数长毫,时以指弄之。身高,不胖。鼻目皆阔,眼极有威。语声稍粗,不喜多言,但时有妙语。记忆力甚强。

性格

性烈如火,疾恶如仇;作战时则镇静异常,面带笑容,且稍喜讲话。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主意既定,绝少更改,见客时衣装整齐,然不尚修饰;遇战事,衣上生虱,一如士兵。自奉甚俭,尤不择食。遇下极严,而共甘苦,故受部下畏爱。袋中多小纸簿,随时记事。

经历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校,次年转入济南法政专科学校。
1914年,他投笔从戎,历任排长、连 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市市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南下抗战。
1940年5月1日,在枣宜战役(枣宜改自忠)中英勇殉国。
1940年5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
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张自忠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送了挽词。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张自忠吧_《张自忠》 -写作背景

《张自忠》:《张自忠》-简介,《张自忠》-个人叙述_张自忠吧《张自忠》

老舍来襄樊是1939年8月,张自忠壮烈殉国是1940年5月,老舍写成四幕话剧《张自忠》是1941年1月,老舍写完并出版《剑北篇》是1942年5月。

老舍写《张自忠》整整用了3个月,在这个四幕的剧本中,选取了“临沂之战”、“徐州掩护撤退”、“随枣之役”和“殉国”,集中表现抗战将领张自忠的身先士卒、严明军纪、体察下情、深得民心,特别突出了他身上英勇无畏、与侵略者血战到底、战死疆场的精神,以此来激励抗战中的人民。在1940年12月1日出版的《抗战文艺》“出版预告”上就写道:“张自忠将军七七抗战开始,迄至襄樊胜利,尽了不能再尽的责任,终之以身殉国,为抗战历史增加了不可缺少之一页,这一页的内容,由老舍先生,尽数月之光阴为之搜集整理,其《张自忠》四幕剧,即数月来之最后结晶,亦即占有抗战历史之一页之不朽之作。”

在这部四幕的话剧中,有两幕的故事发生在襄樊 。在老舍离开襄樊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动笔写《张自忠》,我们完全有理由把老舍到襄樊,看成是他写作这个剧本的一次实地考察,这其中既包括了军事形势、地理特征、军人气质、民众情绪等等。

尽管老舍自认为,这个剧本写得是不太成功的,但剧中民族英雄张自忠说的那句话:“抗战就是民族良心的试金石!”却深深地烙进了读者的心田。在现在襄樊宜城市的“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里,还珍藏着老舍先生的照片和他所写的剧本《张自忠》。

张自忠吧_《张自忠》 -人物介绍

张敬 高级参谋——广东人。三十多岁。身小,勇敢活泼。曾为十九路军团长。作战时,与张将军来往最前线,督励士兵。与张将军同时殉国,身已受伤数处,仍发枪毙敌。

洪上校副官——河南人。四十来岁。中等身材,稍胖,性忠厚。原为团长,因事离职,抗战后复归军,为副官。自请随张将军赴战,死于难。

马副官——河南人。四十多岁。身高,办事认真,为主任副官。与张将军同殉国。

贾副官——山东人。二十多岁。身高,整洁。与张将军同殉国。

尤师长——河北人。40岁。忠勇有幽默感。

范参谋——广西人。30岁。性烈而多智。

墨先生——天津人。五十八岁。精神很好,匀称,穿西服而走方步。心地卑鄙,而自诩多才,与张将军有旧,与一切有势力的地方都多少有关系,连东洋势力亦不忽视。

葛敬山 ——十九岁。河南人。富感情,愿学习;虽幼稚而有出息。

戚莹——十八岁。河南人。天真喜动,不怕吃苦。可作摩登玩物,亦可作英勇女兵,视环境如何耳。

丁 顺——河北人。五十多岁。性忠诚,曾单身冒险入北平探视张将军。服装古怪,有创造性,言行如一。

杨柳青——二十多岁。江苏人。很勇敢的青年记者。

王得胜——二十九岁。山东人。壮如熊。第三幕中之难妇,茶馆女主人,小兵,老驴夫,招弟,虽只露一场,而有相当重要的“戏”作,其面貌年龄服装可依剧情决定。

张自忠吧_《张自忠》 -人物塑造

老舍自己恰好是写“哲理型”、“杀身成仁型”、“同归于尽型”、“抗议型”、“不可辱型”、“警世型”的自杀的能手。臂如话剧《张自忠》中的王得胜排长属于“杀身成仁型”,他负了重伤,还要去杀敌,可是已经寸步难行,爬了2步,汗如雨下,痛不可忍,自知不能再为国家出力,举枪自杀。

张自忠吧_《张自忠》 -作品特色

以舞台为中心,台上和台下、幕前和幕后相连接。台下是台上的延展,幕后是幕前的继续。成功的戏剧家都能很好地利用这一舞台功能。老舍在《张自忠》一剧中利用舞台的这一功能,取得了很好的戏剧效果。剧作一开始张自忠没有上场,他的一些老部下、老战友都在期待他回来一起去打仗。人物还未出来已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人物的出场做了很好的渲染和铺垫,舞台形象呼之欲出。

张自忠吧_《张自忠》 -作品评价

老舍最初是以小说笔法写剧本,因为他还不知道小说与戏剧的区别,“以为剧本就是长篇对话”。但他毕竟已经是出色的小说家,剧本是不至于差的,所以他的第1个剧本《残雾》在发表、演出之后,“未遭惨败”。他自谦地称之为“瞎猫碰着了死耗子”,甚至说“我一想到《残雾》就害羞”。之后修改了五次之多、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殉国而写的话剧《张自忠》,及时歌颂了这位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演出后引起巨大轰动。

老舍的戏剧创作开始于抗日战争初期。这时期他创作了多幕话剧《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受到人民的好评。

张自忠吧_《张自忠》 -内容节选

《张自忠》:《张自忠》-简介,《张自忠》-个人叙述_张自忠吧《张自忠》

老舍四幕话剧《张自忠》第二幕
时间:二十七年初夏。时日寇猛犯徐州。

地点:徐州附近。

人物:张自忠将军 尤师长 范参谋 张敬高级参谋 洪副官 贾副官 马 副官、杨柳青 葛敬山 墨先生 戚 莹 丁 顺

景:徐州附近的小山之尾。为通山内的口子;因驻军,无闲人来往。坡前一片草地,一株古柳,几块大石,即张将军之“战地书房”。柳旁亦有路。由山口子望过去,有土房数间,围以短篱,远村多树,盖张将军宿营地。再远,隐隐可见铁丝网,网后仍为小山,山之彼面即阵地。山上有残旧的堡垒,景甚美。

〔开幕:记者杨柳青,洪副官,墨先生,各坐1大石,杨来访问临沂之战的详细情形,洪负责监视墨先生。墨子庄 杨先生,你是局外人,你给评评理!我有什么过错,他有什么权柄,把我扣起来?随便剥夺我的自由,好!(几乎是大喊)我姓墨的在党政军学四界,四界,都有个名声,地位!我来帮他的忙,他倒这样对待我?好!杨柳青(笑着)墨先生你先等一等,稍等一等!等我问完洪副官几句话,马上就和你谈谈!(掏出小本,四下里看了一眼)挺好的地方!

墨子庄:鬼地方!他妈的四面八方全有炮响!(远处恰好响了一声炮,他急移至树后,蹲下)

杨柳青:我这回是要写临沂之战的经过,你所知道的请都告诉我!

洪进田:我知道的不全啊!

杨柳青:那没关系,知道什么告诉我什么,我已经问过了一些,还得问别位呢。

洪进田:我也不晓得怎么说好,从哪块说起!你问吧!

杨柳青:也好,(看了看小本)啊,请先告诉我临沂之战的意义吧!

〔墨听炮声已止,慢慢的凑过来。

洪进田:意义?还是问军长吧,我怕说错了!好家伙,说错了,登在报上,他准枪毙了我!

墨子庄:意义?还有意义?杀人!杀人!杀人!除了杀人,还有什么意义?这群魔王!这群杀人不眨眼的东西!

杨柳青:(误解了墨先生的意思)对呀,老先生,日本人就是魔鬼,就是杀人不眨眼的东西,所以我们得去——

墨子庄:我说的是张自忠,和(指洪)他们这群!一天到晚带着兵丁们去送死!连我都差点教大炮给轰碎了!凭什么,我问你,杨先生,你是公道人,凭什么教我在这里陪绑呢?法律上有这么一条没有?我问你!

杨柳青:(没回答墨,仍问洪)告诉我,你自己那几天都作了什么?

洪进田:事情是很多。不过,我觉得值得一说的,最——

杨柳青:光荣的!

张自忠吧_《张自忠》 -现实中的张自忠

《张自忠》:《张自忠》-简介,《张自忠》-个人叙述_张自忠吧张自忠

张自忠(1891.8.11~1940. 5.16) 抗日殉国将领。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4年投北洋陆军第20师当兵。1916年入冯玉祥部,从排长递升至旅长 。在1939年随枣会战及冬季攻势中指挥右集团军,曾先后两次亲率精锐部队,东渡襄河(汉水)截击日军,各歼敌一部。1940年5月枣宜会战时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又第三次率部由湖北宜城渡襄河截击南撤日军,奋战九昼夜,陷入日军重兵包围,负伤多处仍坚持指挥作战,于16日在宜城南瓜店壮烈牺牲。

1个军人,战死沙场,可谓死得其所,本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张自忠之死却有其非同寻常之处: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阵营50余国战死沙场的最高将领。因此,张自忠之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1个重大事件,此其一。其二,张自忠的死,决非“仓促成仁”或遭遇不测,而是怀着“我死则国生”之壮志,背负着舆论误解的冤屈,抱定为国家民族尽忠的久决之心,力战不退,以身殉国的,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军人武德的最高表现。他的死,使中华民族在危急存亡之秋痛失一员大将,这无疑是1个重大损失;但另一方面,他的死却有着比生更加伟大的意义——他的死,为中国人民树立了1个忠勇奋斗的榜样,坚定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争取胜利的信心;他的死,震动了那些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动摇妥协之徒。促使他们忏悔省悟,改过自新;他的死,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昭示了中国人、中国军人的庄严人格,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救国的坚强决心。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用奋斗和牺牲支撑起民族精神的大厦。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所表现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是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对于维系民族的生存,推动民族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张自忠吧_《张自忠》 -作者介绍

《张自忠》:《张自忠》-简介,《张自忠》-个人叙述_张自忠吧《张自忠》——作者

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爸爸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的笔名。他的笔名还有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张自忠吧_《张自忠》 -主要事迹

《张自忠》:《张自忠》-简介,《张自忠》-个人叙述_张自忠吧《张自忠》

1933年3月,日军侵占热河后继续向长城各要塞进犯。宋哲元委张自忠为前线总指挥,率第29军与敌在喜峰口到罗文峪一线激战40余日,取得一次次胜利,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决心。1935年“华北事变”后,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1936年兼任天津市长。“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宋哲元决定率第29军撤退到保定,行前令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长,留在北平与敌周旋。北平沦陷后,国人对张自忠非议颇多,认为他是“华北特号汉奸”,报纸上一律称他“张逆自忠”。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便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被张自忠严词拒绝。日本人于是再也不与张自忠对等谈判。张见大势已去,便决定脱离险境。他先称病躲进德国医院,后又化装成司机助手乘坐美国人的汽车逃到天津,接着乘英国轮船去烟台,再转济南,最后到达南京,始得脱险。9月在济南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忠冒险由平而津而烟台而济南,刻即赴南京谒委员长,面言一切。......而社会方面颇有不谅解之际,务望诸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

1937年11月,张自忠回到原部队,此时部队已编为第59军,张自忠任军长。返部队当天,他对部众痛哭誓言:“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死的地方”。1938年初,号称日寇“铁军”的板垣师团在山东半岛登陆,一路西进,3月上旬进至鲁南军事要地临沂城下,以优势兵力围攻守军庞炳勋的第40军的五个团,庞部与敌血战数日,渐感不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急调第59军增援临沂。张自忠得令后即率部星夜兼程,日行180里赶到临沂北郊,随即兵分三路从北面对围城之敌发起猛烈进攻,临沂守军也开城出击。凶顽的的板垣师团在两面夹攻下仓惶后撤。张自忠率部急追,在沙子岭再创板垣师团,取得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声誉雀起,被提升为第27军团军团长。是年10月升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不久,张自忠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

《张自忠》:《张自忠》-简介,《张自忠》-个人叙述_张自忠吧抗日战争

1939年5月,日寇10万之众兵分两路大举进犯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张自忠一面命正面部队死守,一面火速派两个师迂回到敌后方,两面夹击包抄日军。他还亲自率两个团渡过襄河向敌猛攻,粉碎了日军围歼第33集团军的企图。随后第五战区左右兵团全线反攻,一举收复枣阳、桐柏等地区。史称“鄂北大捷”。同年12月,日军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驻守长寿店地区的第33集团军所属第132师等部阵地进攻,双方激战7天7夜,132师阵地多次被突破。张自忠决定用奇兵打敌神经中枢的战法挫败敌人。他调第132师的第359团另配一个营,令其于夜间绕道偷袭日军设在钟祥县的总指挥部。临出发前,他鼓励将士们说:“国家养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就会有伤亡。人总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而死就重于泰山,否则轻如鸿毛。”在张自忠的激励下,奇袭部队当晚潜行30里路,一举端掉日军总指挥部。正面进攻的日军惊闻老巢被端,大为恐慌。张自忠指挥部队趁势猛烈反攻,打得日军狂退60里,大获全胜。此役称“襄东大捷”。蒋介石通电嘉奖,称张部为“最优部队”,其防区为“模范战场”。老百姓则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1940年4月,日军集中30万兵力再次向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进犯。当时第33集团军只有74师的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有中将军衔的集团军总司令,本可不必亲率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众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冯治安留守襄河西岸,而他自己亲率仅剩的两个团加总司令部直属特务营渡河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谕告所部各将领:“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于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5月6日晚,张自忠又亲笔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留下临阵遗嘱,进1步表示了以死报国的决心。书中说:“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38师和179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联络,即带马之3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两封书信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大无畏气概,后来亦被周恩来誉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的两封遗书。

5月7日张自忠率两个团和一个特务营共二千余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于14日在方家集将日军第13师团拦腰斩断。日军遂以优势兵力对张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多一倍半的日军冲杀十余次。日军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军何以这样能战,后听说是张自忠亲率的部队,当即大量增兵,企图消灭这支劲敌,以绝后患。15日,日军万余人分南北两路向张部夹攻。激战至16日拂晓,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以飞机大炮将南瓜店轰成一片火海。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后张自忠身上又中五弹,为了不让日军俘获,他举枪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随张自忠东渡作战的二千官兵亦于南瓜店十里长山全部牺牲。 凶残暴虐的日军也不得不佩服张自忠将军的忠勇,列队脱帽向张自忠遗体敬军礼,用上好木盛殓并竖灵牌。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敌激战两昼夜,付出了二百多人的伤亡,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坟墓,开棺将忠骸起出,重殓后再将灵柩运往重庆。先由陆路运至宜昌,停灵东山寺,事先并未公布。但消息一经传出,宜昌民众不期前来祭悼者逾数万人。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们码头,蒋介石率军政要员来到江边,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来到重庆北碚双柏树小山落土安葬,并追晋上将。冯玉祥把这里更名为“梅花山”,并亲自为自己的老部下题写“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的题词。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

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1941年5月在南瓜店张自忠殉国的山头建造了“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山下修建了两千战死十里长山的官兵公墓。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

张自忠吧_《张自忠》 -参考资料

[1]《张自忠》话剧

[3]黄金书屋

[4] 研究老舍 http://www.laoshexue.com/Research/show.asp?id=72&Page=3

二 : 张自忠:张自忠-人物简介,张自忠-成长故事

张自忠(1891.8.11~1940. 5.16),抗日殉国将领。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4年投北洋陆军第20师当兵。1916年入冯玉祥部,从排长递升至旅长。在1939年随枣会战及冬季攻势中指挥右集团军,曾先后两次亲率精锐部队,东渡襄河(汉水)截击日军,各歼敌一部。1940年5月枣宜会战时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又第三次率部由湖北宜城渡襄河截击南撤日军,奋战九昼夜,陷入日军重兵包围,负伤多处仍坚持指挥作战,于16日在宜城南瓜店壮烈牺牲。国民政府在1942年12月31日,明令入祀全国忠烈祠,1944年8月,将宜城县改名自忠县,以资纪念。1946年,获颁荣字第一号荣哀状。

张自忠简介_张自忠 -人物简单介绍

张自忠:张自忠-人物简介,张自忠-成长故事_张自忠简介时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

张自忠,一代名将,出生于1891年,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于1940年去世,别于抗战相持阶段,年49岁。

1911年,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年,他投笔从戎赴东北。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又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以一生之践行,换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张自忠简介_张自忠 -成长故事

张自忠:张自忠-人物简介,张自忠-成长故事_张自忠简介张自忠

1891年,张自忠出生于山东临清。临清,是一座历史底蕴丰厚的古城,位于卫运河与元明运河交汇处,“临清”也就是临近清河的意思。由于水陆交通发达,临清成为联系南北的要津,商业繁华,名列江北5大商埠之一,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一点都不夸张。

临清为齐国西部故地,素有侠义之气,临清亦不例外。史称,这一带的人民“性强悍,负义气,遇事敢为”。明万历年间,税监马堂以征税为名搜刮民财,临清人民群起暴动。当朝廷派大军前来镇压时,工匠王朝佐挺身而出,一人担过,从容就义,掩护了抗税群众。清乾隆年间,阳谷县农民王伦为反抗暴政发动起义,后在临清遭官兵镇压,王伦在城楼举火自 焚,壮烈殉难。到了咸丰年间,临清又发生了宋景诗领导的黑旗军反清起义。起义受挫后,宋景诗不甘屈服,重举义旗,抗击清军,直至战死。

这几个事件典型地反映了临清人民强悍的民风和近乎悲壮的性格,张自忠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张自忠出生于19世纪末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清廷昏庸腐败,国势极端衰弱,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1894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四年后,皆在救亡图存的戊戌维新运动也以戊戌六君子的杀身成仁而告失败。1900年,山东人民率先掀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包括临清在内的鲁西一带,成为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之一。义和团运动虽然打击了外国侵略者,但这种自发的无组织无纲领的混乱的农民 运动,不可能拯救中国于危亡。在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之下,义和团运动也失败了,中国人民陷入了更为悲惨和苦难的境地。

张自忠的少年岁月,就是在这样1个黑暗时代度过的。这个背景对他的成长影响至深。

三年后,爸爸张树桂前往江苏赣榆就任巡检,把自忠也带了去。1905年,张树桂因政绩不错,署理赣榆知县,官晋五品。此时的张自忠年届十四,已长成1个英姿勃发的少年。赣榆县衙的深宅大院已关不住生性好动的自忠。一得空,他就溜出门去,四处转悠。一天,他跑到街上闲逛,见1个无赖在欺侮2个卖菜的老头。他二话没说,冲过去对准无赖就是一拳,俩人便扭打起来。自忠虽年少,却身高力大,那无赖见不敌对手只得服输,给老者认了错,自忠这才放过了他。张树桂见儿子长大了,又不安心学习,就把自忠送回了临清老家。未曾想,自忠回临清不久,就从赣榆传来噩耗:爸爸因病卒于任上。爸爸病故,全家悲痛,自忠更为自己没有好好孝敬爸爸而难过。

张树桂故后,夫人冯氏就成了一家之主。冯氏虽没有读过书,但为人通达,处事干练,治家教子都颇有章法,很受子女尊敬。每逢冬春之交,青黄不接,心地善良的冯夫人总是拿出粮食和棉布接济贫穷的乡亲,深得乡民爱戴。由于爸爸早逝,实际上张自忠的成长受到妈妈的影响更大一些。

张自忠:张自忠-人物简介,张自忠-成长故事_张自忠简介张自忠

回到临清以后,张自忠继续在私塾里读书。他仍旧很调皮,不怎么安心学习。这时,他玩耍的花样更多了,先学骑驴,以后又学会了骑马,时常跟随青年们出去打猎。他从这种勇敢、冒险的游戏中找到了乐趣,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

慷慨仗义、同情弱者是张自忠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来的性格特征。据乡人回忆,他两三岁的时候,妈妈总在他的胸前系1个小兜兜,在里面装些花生糖果之类的吃食。自忠一看到小伙伴,就大把地抓花生糖果给他们吃,直到分光吃净为止。长大一些,有时他与伙伴们赌钱玩,赢了穷人的钱他一文不要,若是富家子弟则毫不客气,一文不能少。

他生长在1个富裕家庭,从没有为衣食犯愁,但村里有些佃户吃糠咽菜,家境贫寒。张自忠于心不忍,常常从家里拿来白面馒头换人家的糠窝头。为顾全对方的自尊,他一再说自己爱吃糠窝头,从不摆出一副施舍的样子。遇到街上卖梨桃的,他常常把整筐包下来,让大伙吃光分净,然后向妈妈讨钱付账。家里有人责怪他,他则满不在乎地说:“人家买不起,咱们送一点给人家吃算什么?”

1907年,十六岁的张自忠由妈妈做主,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十七岁的李敏慧结了婚。

结婚以后,张自忠渐渐变得成熟起来,增加了对家庭的责任感,读书也开始用心了。1908年,他考入了临清高等小学堂。当时的高等小学堂,相当于今天的中学。在这里,教授的仍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的旧学,只不过较私塾更为系统罢了。可以说,张自忠从懂事起,就开始接受旧学的熏陶,爸爸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都毫无二致地归一于孔孟之道,因此,强调忠、孝、仁、义的旧道德从小便在张自忠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学习之余,张自忠常借一些小说来阅读消遣。最让他喜爱的是《三国演义》、《说唐》和《说岳精忠传》。这些古典名着对传统道德作了活生生的注释,关云长、岳武穆和秦叔宝的忠义侠行和浩然之气令他心驰神往,由衷敬慕。

1910年夏,张自忠从高等小学堂毕业,至此他的少年时代结束了。

对于未来,张自忠没有什么明确打算,但他的内心一直有1种强烈的冲动——好男不吃家里饭,长大了要出去闯天下!

张自忠简介_张自忠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光绪十七年(1891年),张自忠出生于山东临清。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煎熬之中。清廷昏庸腐败,国势极端衰弱,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浪高过一浪。

张自忠:张自忠-人物简介,张自忠-成长故事_张自忠简介张自忠相片和雕像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自忠爸爸张树桂病逝,其妈妈冯夫人成为一家之主。举家迁至临清。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六岁的张自忠由妈妈做主,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十七岁的李敏慧结了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考入了临清高等小学堂。强调忠、孝、仁、义的传统道德从小便在张自忠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学习之余,张自忠常借一些小说来阅读消遣。最让他喜爱的是《三国演义》、《说唐》和《说岳精忠传》。这些古典名着对传统道德作了活生生的注释,关云长、岳武穆和秦叔宝的忠义侠行和浩然之气对他影响颇深。

宣统二年(1910年)夏,张自忠从高等小学堂毕业。

军阀混战

张自忠:张自忠-人物简介,张自忠-成长故事_张自忠简介1936年,张自忠在天津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辛亥革命爆发。冬,张自忠考入了当时中国北方有名的法律学校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这些振聋发聩的进步思想在他原本只知孔孟的头脑中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对他日后的成长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11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同盟会,亲身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1916年9月,同乡好友车震偕张自忠到了廊坊,将他推荐给了冯玉祥。冯听了老友的介绍,又将张自忠上下打量一番,见他长得高大英武,且颇有“沉毅之气”,便很满意地收下了他。投奔冯玉祥之初,张自忠被委为中尉差遣。不久,张自忠由见习官升任排长,所在连连长就是后来颇有名气的“倒戈将军”石友三。

1918年9月冯玉祥在常德设立了军官教导团,以炮兵团团长鹿钟麟任团长。张自忠奉派进入教导团军官队深造。主要学习战术、率兵术、地形、兵器、兵史、筑城、简易测绘及典、范、令等。

1924年春,张自忠被冯玉祥任命为学兵团团长。是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任命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令其出古北口进击开鲁,但冯玉祥暗中班师回京,与驻防北京的孙岳部里应外合,发动北京政变,囚禁直系首领曹锟,并将溥仪皇帝驱逐出宫。在此过程中,张自忠部受命由古北口直趋长辛店,截击吴佩孚的交通兵团,迫其缴械投降。不久,张自忠奉命移驻丰台。张自忠率部到达丰台,驱逐英军,重获丰台主权。

1930年5月,中国近代史上规模空前的军阀混战——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130万人。此时,张自忠任第6师师长,编入张维玺统领的南路军。5月初,南路军首先在平汉线向蒋军开战。5月中旬,张自忠指挥第6师一夜之间从蒋军徐源泉部手中夺回许昌十五里店。6月中旬,张自忠等部由平汉线转用于陇海线,支援东路军。在高贤集打败蒋军精锐张治中之教导第2师。他的参谋长张克侠评价说:“其决心坚强,临危振奋。每当情况急迫之时,辄镇静自持,神色夷然。”

张自忠:张自忠-人物简介,张自忠-成长故事_张自忠简介张自忠

1930年9月18日,一直坐山观虎斗的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宣布放弃中立立场,通电拥蒋,随即挥师入关,占领华北。张自忠的第六师除了配属粱冠英的第十七旅随梁投蒋外,尚有第十五、十六旅一部和手枪团大部,约5000人,是西北军残部中最完整的部队之一。

1931年1月16日,西北军残部正式编成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宋哲元任军长,秦德纯、刘汝明任副军长,冯治安任三十七师师长,张自忠为三十八师师长。同年6月,南京政府开始整编全国陆军,第三军改番号为第二十九军。

抗日战争

1933年1月10日,二十九军主力奉命由山西阳泉开赴通州、三河、蓟县、玉田待命。这是张自忠有生以来第一次同日军交战。

1933年3月4日承德失陷后,二十九军奉命赴喜峰口阻敌,冷口防务交商震部接替。3月7日,张自忠与冯治安抵达遵化三屯营与日军激战七日,日军无法获胜,转而将主攻方向转到罗文峪方面。张自忠、冯治安将三十七师刘景山二一九团和三十八师祁光远二二八团调往罗文峪方面,归刘汝明师长指挥。战斗结果,日军再遭败绩,狼狈撤退。这是抗日战争前期中国军队少有的胜利之一。但由于蒋介石此时的主要注意力仍放在“围剿”共产党和红军上,长城防线兵力薄弱,日军从冷口突破商震部防线,攻入长城以内,继而占领迁安,二十九军陷于腹背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被迫放弃喜峰口、罗文峪阵地,向西南方向退却。国民政府加紧向日军谋求停战,最终被迫同日方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

1937年2月国共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事变发生时,张自忠在北平卧床治病,高级官员中惟有北平市长秦德纯主持工作。10日夜里,日军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与日本驻平陆军助理武官今井武夫会见张自忠,无功而返。蒋介石议和,平津舆论界一度认为张自忠为“汉奸”。8月6日,张自忠偕副官廖保贞、周宝衡躲进了东交民巷德国医院;同时通过《北平晨报》等媒体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8日,北平沦陷。9月3日,张自忠逃离北平。

1938年张自忠将军所部第77军179师师长何基沣驻防洋坪时,对蒋介石消极抗战极为不满,导致其手下多名将领被陷害致死。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复没,张自忠战死。

张自忠简介_张自忠 -成就贡献

血战临沂

1938年3月的临沂战役中,五十九军与敌鏖战七昼夜,粉碎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将日军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击溃,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中日两军在鄂北地区展开了一次大交锋——随枣会战。5月10日,张自忠部在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迫使日军放弃渡河攻击襄阳(原襄樊)。

冬季攻势

1939年12月张自忠率领右翼兵团参加冬季攻势。12月12日,张自忠率三十八师正面进攻日军,歼灭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一零三旅团,于1月初配合第八十四军稳定战线,2月14日发起反攻。此次战争是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国民党军发动的惟一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张自忠简介_张自忠 -个人荣誉

1940年5月28日国民政府追授张自忠为陆军上将。

1942年12月31日,国民政府明令张自忠入祀全国忠烈祠。

1946年,国民政府为张自忠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张自忠简介_张自忠 -人物评价

日军设在汉口的广播电台在张自忠死后当日发出报道称张自忠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

周恩来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1991年李先念书:“抗日名将,民族英烈。高风亮节,气壮山河。”

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誉张将军是一位:“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2010年时任重庆市委主席的薄熙来说,张自忠将军英勇抗敌,忠贞不屈,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有世界影响的反法西斯高级将领。

张自忠简介_张自忠 -治军之道

张自忠:张自忠-人物简介,张自忠-成长故事_张自忠简介张自忠

张自忠将军自小就受儒家教育,他进私塾读书,以致后来上的临清高等小学堂学的仍然是四书五经。可以说,自张自忠懂事起,就开始接受儒学的熏陶,因此,强调忠、孝、仁、义的旧道德从小便在张自忠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

另一方面,西北军也是一支传统色彩极为浓厚的军队,从这样的军队里出身的张自忠,自然事事都以道德来要求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以治军严厉着称的张自忠,凡士兵如严重违纪,必打军棍,但却又主张“八不打”:

一、官长生气时,不许打

二、士兵劳碌太过时,不许打

三、对新兵,不许打

四、初次犯过者,不许打

五、有病者,不许打

六、天气过热过冷时,不许打

七、饱饭后及饥饿时,不许打

八、哀愁落泪时,不许打

从他订下的“八不打”军规就可看出他的带兵除了(严)以外还有(仁)的成分在里面。另外,无论他身处多高位阶他总是与士兵吃一样伙食,也和士兵们一起工作,所以所有是官兵都愿意和他生死与共。

张自忠简介_张自忠 -将军纪念馆

张自忠:张自忠-人物简介,张自忠-成长故事_张自忠简介张自忠 将军纪念馆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清市青年路中段。张自忠临清市唐园村人。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率部与日军血战。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壮烈牺牲。为弘扬其爱国精神,中共临清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10月建成此馆。馆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为仿古式,典雅大方。展厅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幕厅,其中陈列有毛泽东为张自忠题写的“尽忠报国”,以及张自忠牺牲地湖北宜城十里长山、抗日战争爆发地北平宛平卢沟桥的巨幅照片。第二部分为张自忠生平事迹展览,展有2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和部分文字资料,系统地介绍了其功绩。第三部分为张自忠纪念碑廊,共收入朱德、董必武、李先念、郭沫若、李宗仁、孔德成、季羡林等题词碑刻50余块。第四部分为张自忠故里碑亭。该馆已被列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自忠简介_张自忠 -将军墓

张自忠:张自忠-人物简介,张自忠-成长故事_张自忠简介张自忠墓

张自忠将军墓位于北碚金刚碑梅花山上。梅花山原名雨台山,1942年冯玉祥将军亲笔书“张上将自忠之墓”墓碑,并书“梅花山”石碑立于墓前,故改名梅花山。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上将在抗日前线殉国后,忠骸运回北碚,安葬于雨台山麓。墓茔依山而建,半圆弧形,坐南朝北,墓以条石镶边,青石砌拱封顶,墓高2.64米,周长21米,占地3267平方米。墓碑系冯玉祥将军亲题,曰“张上将自忠之墓”,并借史可法扬州梅花岭殉国并葬衣冠墓于岭之义,将雨台山改名为梅花山,亲书“梅花山”石碑立于墓茔石栏边。

三 : 张自忠路:张自忠路-道路简介,张自忠路-名字来历

张自忠路是一地名。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都有张自忠路。以北京张自忠路最为有名。张自忠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见证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1925年3月12日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于铁狮子胡同23号的行辕,1926年3月18日在铁狮子胡同3号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发生了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张自忠路23号,旧时的门牌据分析可能是铁狮子胡同5号,后曾改为地安门东大街23号,在张自忠路的西段路北,坐北朝南,是一座由东、西3个院落组成的宅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张自忠电影_张自忠路 -道路简单介绍

张自忠路:张自忠路-道路简介,张自忠路-名字来历_张自忠电影
北京张自忠路

北京张自忠路属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地区,是“平安大街”的一段,东起东四十条西端,西止地安门东大街东端,长700余米;南侧与南剪子巷相通,北侧自东向西与中剪子巷、麒麟碑胡同 相通。

[www.61k.com)张自忠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见证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1925年3月12日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逝世于铁狮子胡同23号的行辕,1926年3月18日在铁狮子胡同3号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发生了著名的三·一八惨案。

1954年,将地安门东大街、张自忠路及东四十条西段全长2506米的道路拓宽为10米至12米,张自忠路由胡同变成了大街。1999年,将东起东四十条立交桥,西止官园立交桥全长7062米的道路拓宽为28米至33米,成为北京城区东西6条干道之一,为表达方便统称为“平安大街”,张自忠路是其中的一段。

张自忠电影_张自忠路 -名字来历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有这样两项决议:一是决定中央领导机关迁入北京,二是进城之后不要用中央领袖的名字命名街道地名。1952年,毛泽东亲自为三位抗日英烈签发了烈士证书。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三位英烈的抗日功绩得到新中国认可。这就是为什么解放前由国民党北平政府命名的三条街道得以在新中国继续沿用的原因。

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几千条,街巷名称涉及人物的,有以其官职命名的,如文丞相胡同,在东城区府学胡同内文天祥祠堂东侧,以纪念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得名。有以其爵位命名的,如广宁伯街,在西城区辟才胡同以西,明朝功臣广宁伯刘荣的伯爵府原在此街得名。有以其特长技艺命名的,如刘兰塑胡同,在西安门大街路北,以元朝塑像高手刘元得名。

正式以现代人物姓名命名的街道,在北京只有三处,即西城区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东城区的张自忠路。这三位英烈,都是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早年都是冯玉祥的部下。在担任29军将领期间,自1934年29军驻防京津地区后,都曾在北京居住过。

张自忠,山东省临清县人,时任29军38师师长,“七七事变”时,正在天津兼任市长。1937年7月28日夜,29军残部奉命撤往保定,张自忠受命代理北平市市长。他不愿在沦陷后的北平与敌伪周旋,遂于当年9月弃职秘密潜往天津,转道南下,率59军参加了“台儿庄大战”,后因对日作战功勋卓着,升任为第33集团军上将司令,并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在湖北“枣宜战役”中,身中六弹,牺牲在湖北南瓜店十里长山战场上。张自忠是中国抗战牺牲在前线的官阶最高的将领。今天在北京府右街张自忠故居改建的自忠小学院内,还立有张自忠纪念碑,上刻周恩来当年题写的悼词:“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铁狮子胡同,因明朝崇祯皇帝宠爱的田贵妃之父田弘遇都督府在此,门前有一对铁狮子而得名。当年市政公所公布此街为“二等街道,宽十公尺。”

这三条以抗日英烈命名的街道名称,在解放后继续沿用。“文革”时期,佟麟阁路改称四新路,赵登禹路改称中华路,张自忠路改称工农兵东大街。“文革”过后,拨乱反正,北京市政府于1984年10月决定恢复原名。

1949年1月20日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全会有这样两项决议:一是决定中央领导机关迁入北京,二是进城之后不要用中央领袖的名字命名街道地名。为什么解放前由国民党北平政府命名的上述三条街道名称,得以在新中国被继续沿用呢?这是因为1952年6月11日,新中国的中央政府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为三位抗日英烈签发了烈士证书。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三位英烈的抗日功绩,是得到新中国认可,并庄重给予纪念的。

张自忠电影_张自忠路 -轮流执政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廷被迫退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总统府与国务院都设在这里。他为了麻痹革命党人,再三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912年8月,孙中山先生经天津到达北京,袁世凯在这座总统府主楼大厅里以国家元首的待遇隆重接待了孙中山先生。在这座总统府中袁世凯策划了一系列阴谋,逐步削弱革命力量,加强独裁统治,终于在1916年元旦宣布称帝。但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这个洪宪皇帝只当了83天,就被迫宣布退位,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忧惧而逝。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总统与总理后台不同,黎元洪是亲英美派,段祺瑞是亲日派,为了各自主子的利益,也为了争权夺利,他们演出了一场狗咬狗的“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的闹剧。

1919年后,靳云鹏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这里又成为总理府。

1923年6月,黎元洪总统被曹锟、吴佩孚逼迫下台,曹、吴即展开争当总统的明争暗斗。在总统选举时,曹锟以5000至10000元一张的选票收买了500名议员,并出动大批军警、宪兵担任国会“警戒”,曹锟终于以480票“当选”为总统,演出了一场无耻的贿选丑剧。

1924年10月,冯玉祥将军在南方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在北京发动军事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将清废帝溥仪驱逐出皇宫(今故宫)。11月下旬,冯玉祥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成立了由段祺瑞执政的临时政府,同时电邀孙中山先生北上。

张自忠电影_张自忠路 -三一八惨案

1924年11月,段祺瑞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执政,这里又成为执政府。

1926年3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为支持奉军对冯玉祥国民军的战争,炮击大沽口国民军守军。国民军开炮还击,将日舰逐出大沽口。日军以此为借口,联合美、英、法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无理要求,限令48小时之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

3月18日,中共北方区委和北京地委会同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各界人民群众,在李大钊同志的亲自带领下在天安门集会抗议,通过了驳回最后通牒和驱逐八国公使等决议。会后举行示威游行,前往铁狮子胡同执政府请愿。段祺瑞在帝国主义压力下,下令军警向游行队伍开枪,并用大刀砍杀手无寸铁的爱国群众。当场打死47人,其中有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等,打伤200多人,李大钊、陈乔年等也被打伤。

鲁迅知道惨案情况后极为震怒,他称1926年3月18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他当天深夜就写下了著名散文《无花的蔷薇》,后来又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淡淡的血痕中》等流传至今的战斗檄文。他愤怒地写道:“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些文章,像匕首,像投枪,射向敌人,他又像战旗,像歌,鼓舞着人们继续战斗!

不久,段祺瑞被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赶下台。

1928年,这里改为北平卫戍区司令部。“七七”事变前,此府为宋哲元二十九军驻北平军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1937年日军侵占华北,这里成为以冈村宁次为首的日本华北驻军总司令部,东院为日特务机关兴亚院。抗战胜利后,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北平警备司令部先后设在这里。1个大院,驻扎过这么多军政首脑机关,经历了这么多风云变幻,这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划归人民大学,现在是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清史研究所。

张自忠电影_张自忠路 -遗迹简单介绍

张自忠路:张自忠路-道路简介,张自忠路-名字来历_张自忠电影
张自忠路遗迹

现在的张自忠路虽然面貌大变但仍保留了很多重要的文物建筑:3号的段祺瑞执政府旧址,明朝时是田畹府邸,清军进京后,这里成了和亲王府和恭亲王府。袁世凯称帝前这里也曾做过一段时间总统府;北洋政府时期,这里先后做过海军部和段祺瑞的执政府,时任执政的段祺瑞在这里与当时的总统黎元洪相抗衡,上演了一出府院之争的好戏,院内雄伟的西式大楼就是当时修建的。

1937年以后的日伪统治时期这里是冈村宁次的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现在这里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文献资料中心。

张自忠路5号,是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的故居,1949年11月欧阳予倩自香港返回大陆后举家搬入这里居住,直到1962年去世,当时文化界的名人郭沫若、田汉、曹禺、老舍等经常在此聚会。这个小院现在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此戏剧家曹禺和作家光未然也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张自忠路7号,是和敬公主府,和敬公主府是乾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下嫁后的赐第。北洋政府时期这里是陆军部,现在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自忠路23号是孙中山逝世纪念地,此宅还曾经是冯玉祥在北京政变后拘禁政敌曹锟的牢房,后为民国外交总长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私宅,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有孙中山遗物陈列。

张自忠电影_张自忠路 -张自忠路3号

张自忠路:张自忠路-道路简介,张自忠路-名字来历_张自忠电影
张自忠路3号

这组建筑的整体风格是仿英国维多利亚式,体积感、装饰性很强,从中可以看到英国国会大厦的影子。但钟楼明显受哥特式风格的影响,而在局部装饰上又有巴洛克风格的痕迹,所以明显的是西洋各种建筑风格的折中,反映了清末国门刚刚打开,我国建筑师急于吸取西洋建筑精华的迫切心情,尽管有些盲目但总的心态是可取的。

更有意思的是在外墙砖雕装饰图案中,采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题材,如“寿”、“万”、卷草等,更显出了中西合璧的特点。虽然装饰有些繁琐,但因装饰部位恰当,工艺精美,疏密简繁对比恰当,整个建筑仍给人以虽华美而又不失肃穆、典雅的形象。

在主楼北面有东西配楼和后楼,装饰简洁,白抹灰板壁,红木柱,外带卷廊,为典型的英国殖民地式风格。

东部建筑群与东西配楼风格相近,与西部同期兴建。最初为陆军部贵胄学堂,招收贵族子弟,以学习军事课程为主,目标是希望为陆军培养一批掌握西洋军事知识的新式军官。但那些王公贵族子弟们每天午饭时才到校,吃着每人七八两银子的饭菜还不满意,饭后则聚众高唱京戏,从不认真上课。因而贵胄学堂被称为“安乐园”。清宣统元年(1909年)贵胄学堂被撤销,此处改为海军部。

很多人误以为这组建筑是外国人设计的,其实这组西洋建筑群是由中国建筑师沈琪设计的。他当时是陆军部官员,是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官方设计师。施工的也是中国的营造厂。它反映了上世纪初中国建筑师的专业水平和营造厂的施工技术水平。在当时的同类建筑群中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因而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段祺瑞执政府,在平安大街张自忠路3号,就是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提及“三一八”惨案发生地。这里原称铁狮子胡同,旧门牌为1号,俗称"铁1号"。清朝时为和亲王府,清末改为贵胄学堂,后与西侧的承公府一并拆除,重新建起了三组砖木结构的楼群。中间主楼为欧洲古典式灰砖楼,前后面三间楼门,中部门厅以上三层,两侧及翼楼均为两层,在主楼的东、西、北面各有一座楼房,形成一组楼群。在楼群的东、西两边各有一组风格相同的建筑。大门在主楼前面,坐北朝南,面阔五开间,门前一对石狮子,隔街对面是一座悬山顶砖雕大影壁。1912年,袁世凯将总统府和国务院设在这里。1919年以后,靳云鹏将这里改为总理府。1924年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这里遂改为执政府。

1926年3月1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下,北京数千群众为抗议帝国主义的无理要求,前往执政府请愿,遭到段祺瑞执政府卫队的血腥屠杀,酿成"三一八"惨案。解放后,原先大门两侧的东西辕门已拆除,门前的马路拓宽,楼房已改为人民大学校舍。当年曾被枪弹打出累累弹痕的大影壁,现在已被京津包子馆遮挡住了。大门东侧,有一块由共青团东城区委竖起的纪念碑,上面写着:"三一八"惨案发生地。

“段祺瑞执政府”解放后拨给了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在院里盖起三栋宿舍楼,“老段府”楼内的一部分也成了教工宿舍。一些人大子弟的少年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老段府是“三一八”惨案发生地,解放后没少给电影厂摄制组当外景地,《南征北战》、《鄂尔多斯风暴》、《佩剑将军》、《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等影片的若干镜头,都取自这里。

张自忠电影_张自忠路 -张自忠路5号

张自忠路:张自忠路-道路简介,张自忠路-名字来历_张自忠电影
张自忠路5号

张自忠路5号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大门,门的上部是圆拱形,其上又有柱子和女儿墙,两边靠街的窗户大而且低,有砖砌的突出的窗楣。外墙上镶着一块牌子,上写“张自忠路5号, 欧阳予倩故居”。

走进张自忠路5号院门,迎面是一座小楼,有带柱廊的前门,门上有三角形山花,哥特式尖顶,有浓郁的欧式风格。在这座小楼中,曾住过诗人田间、表演艺术家金山、戏剧教育家沙可夫等。

绕过小楼,后面是一排13间中式房子,这里才是欧阳予倩故居。新中国成立后,欧阳予倩从香港回到北京,住到了这排房子里,一直到他1962年病逝。

在这里,他不仅主持中央戏剧学院的工作,同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为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日夜操劳。他还笔耕不辍,在这里领导编写了我国第一部舞蹈断代史《唐代舞蹈》、《全唐诗中乐舞资料》,创作了歌舞剧《和平鸽》、话剧《黑奴记》等。他的夫人和孩子在屋前的小院中种满了果树和花草,屋里屋外一派生机盎然。这里成了当时文化界人士聚会的场所,常常高朋满座,郭沫若、老舍、曹禺、田汉、梅兰芳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张自忠电影_张自忠路 -张自忠路7号

张自忠路7号是和敬府宾馆,是在和敬公主府的旧址上改建而成的。

张自忠路:张自忠路-道路简介,张自忠路-名字来历_张自忠电影
张自忠路7号

和敬公主是乾隆皇帝的第3个女儿,其母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公主生于雍正九年(1731年),乾隆十二年(174

7年)16岁时下嫁蒙古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她是乾隆皇帝第1个出嫁的女儿,虽然下嫁到蒙古,但远比汉唐时“和亲”的公主幸运,不必千里迢迢入藏、入蒙,乾隆亲准在京城为她建一座下嫁的府邸。不久就找到了铁狮子胡同这座府邸,这里曾是另一位公主、顺治第二个女儿的公主府。不过公主早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去世,公主府已荒废多年。后奏准将此以王府的建制重新修建,成为和敬公主府。

公主府在北洋政府时曾为陆军部,后来又几经沧桑,解放后成为中央机关办公地点,还曾作过职工宿舍、托儿所。上世纪80年代改建为中纪委招待所,80年代中期后作为宾馆对外营业。现在公主府的前半部建筑格局保存得基本完好,中路主要厅堂均在,只是在最后面建起了一座6层楼房,是现在和敬府宾馆的主体建筑。

张自忠电影_张自忠路 -张自忠路23号

张自忠路23号,旧时的门牌据分析可能是铁狮子胡同5号,后曾改为地安门东大街23号,在张自忠路的西段路北,坐北朝南,是一座由东、西三个院落组成的宅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街门面南,是面阔三间的府门,府门两侧各有1间倒座南房,应是当年的警卫室和回事房(传达室)。西院的一进院有正房5间,东、西厢房各5间;二进院有正房5间,东耳房3间,西厢房5间,东厢房1间。东院有南房3间,东房5间,北部为花园,花园内有假山、亭轩等建筑;宅院四周有回廊环绕。

当年,孙中山先生住在西院二进院的正房。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治丧委员会决定在铁狮子胡同孙中山居室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该室为内外套间,室内陈设简朴。外间西墙上镶着一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刻石上方悬挂孙中山遗像,遗像右边镜框里为《总理遗嘱》,左边镜框里为《致苏联书》,靠墙的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中山全书》等,条案两侧各有1个花架,花架上摆着青松造型盆景。

孙中山行馆于1984年5月24日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后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行馆原为时任外交总长顾维钧的住宅。1924年,孙中山应冯玉祥之邀扶病进京,共商国是。段祺瑞执政府将顾维钧在铁狮子胡同的住宅作为孙中山在北京的行馆。孰料,中山先生在行馆中住了不足1个月便撒手人寰。

张自忠电影_张自忠路 -车站站点

北京地铁五号线的1个车站 因纪念张自忠得名。张自忠,字尽忱,山东临清人。抗日名将。民国二十九年(1940),日军进犯湖北襄阳樊城,张自忠率部与日军苦战,陷入重围,为国捐躯。抗战胜利以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为纪念张自忠,将铁狮子胡同改今名。据传,明崇祯皇帝田贵妃之父田畹居住于此,门前有二铁狮,故名。铁狮现置于大钟寺东门外。“文革”中张自忠路一度改称张思德路,后又改称工农兵东大街。1984年复称原称。 张自忠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见证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1925年3月12日,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病逝于铁狮子胡同23号行辕。1926年3月18日,在铁狮子胡同3号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发生了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因此宣扬爱国主义教育是这个车站重点表达的主题。 张自忠路站以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的名字命名,设置了以反映民族气节为主题的5块青铜浮雕。连在一起呈现出战士们吹起冲锋号,举起大刀,端起枪杆,英勇顽强、冲锋陷阵,誓将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场面。

四 : 张献忠简介


清灭大西之战

    清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至三年(1646年)十一月,在清统一战争中,清军攻灭张献忠大西政权的作战。

    元年(1644年)十一月,农民军领袖张献忠于成都称帝,国号大西。时清军主力正于山东、陕西与李自成大顺军作战);后又进军东南,与南明弘光政权作战,无暇西顾。大西军在四川,主要与故明残军及官绅武装作战。二年十一月,清廷以驻防西安内大臣何洛会为定西大将军,会同固山额真巴颜、李国翰等,进兵四川,征剿大西军。三年正月,清廷又增派靖远大将军肃亲王豪格入川。这样,大西军同时面临故明军队与清军主力的两面进攻,局势严重。三月,故明川陕总督樊一蘅、兵部尚书四川督师王应熊,会师泸州(今属四川),约期进攻大西军。故明参将杨展,亦攻大西军,取嘉定(治今四川乐山),占领川南诸州县。大西军十余万众试图顺长江东进湖北,遭到阻拦,于彭山(今四川眉山以北)败于杨展,退回成都。五月初五日,豪格率部由西安向汉中进发。十八日,清将尼堪抵鸡头关,击败大西军;及抵汉中,又击溃大西军贺珍营。二十五日,豪格遣鳌拜、马喇希等分别于汉中、西乡(今属陕西)追击大西军贺珍、孙守法部和刘体纯部。这时,故明总兵曾英、参将王祥联兵趋成都。在清军和明军、乡绅武装的多路进攻下,大西军于七月放弃成都,撤往陕西,“以蹑敌后”。十一月,豪格率部抵四川南部县,大西军保宁(今四川阆中)守将刘进忠降。时大西军尚有部众数十万,列营于西充县境。豪格以降将刘进忠为向导,以护军统领鳌拜等为先锋,星夜兼程,进击大西军。二十七日凌晨,清军抵西充。时大雾弥空,大西军哨兵报后营路有盔甲声,张献忠谓其煽惑军心,立斩哨兵数人。不多时清军已到,张献忠急率部将出营,至凤凰山。时清军已及营门,仅一小溪之隔。张献忠方引弓,却被清将雅牙兰射中,阵亡。大西军顿时惊溃。清军四出追击,破130余营。大西政权亡。孙可望、李定国等收集余部,由顺庆(今四川南充)南奔,后于川滇黔地区坚持抗清十余年。

五 : 张自忠简介


张自忠

    张自忠(1891.8.11—1940.5.16),字荩忱,山东临清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军衔,追赠二级陆军上将(1940.5),爱国名将。

  抗日名将。字荩忱。1891年8月11日(光绪十七年七月初七)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先后在天津法政学堂、济南法政学校肄业。

1915年在奉天从军,曾参加国民军起义及北伐诸战役,由排长升至西北军第二十五师师长,后任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1933年长城抗战,任前敌总指挥,亲率所部在喜峰口抗击日军。1935年任察哈尔省(今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及河北省)主席,次年5月任天津市长。

“七七”事变后,张自忠留北平与日军周旋,后乃设法脱离虎口,辗转到南京,任代理第五十九军军长。1938年率部参加徐州会战,2月增援淮北,与日军激战于淝水;3月临沂之役,与号称“铁军”的日军板垣师团鏖战,终获大胜,粉碎了板垣、矶谷两师团会师台儿庄的计划,受到国民政府传令嘉奖,升第二十七军团长,仍兼第五十九军军长。9月参加武汉保卫战,在潢川阻击日军十二天,后任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转战豫南鄂北。1939年4月鄂西钟祥之战,截击日军于田家集,歼敌一部。1940年5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日军集重兵由信阳、随县、钟祥三路进攻襄樊,张亲率三个团由宜城渡过襄河(汉水),直趋枣阳截击日军。临行前,致第三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冯治安一信,说:“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下了死战的决心。渡河后,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在追击中陷入重围,身负重伤,仍坚持作战,于5月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壮烈殉国。国民政府明令追晋为陆军上将。

    1891年8月11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园村。姊妹兄弟七人,他排行第五。其父张树桂曾任江苏省赣榆县巡检,颇有政绩,后病故于任上。

    张自忠早年就读于本村私塾,1905年考入临清县立中学。十六岁时,由母亲做主,他与县议员李化南之女李敏慧结婚。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由于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他秘密加入了同盟会。第二年,他考入天津政法学堂。

    1915年,张自忠投笔从戎,与同乡五人一起前往奉天新民屯,投奔陆军第二十镇(相当后来的师)三十八旅人十七团团长车震。车震亦是临清县人,且与张自忠的三兄张自清相识。由于十分赏识张自忠报效国家、吃苦耐劳的精神,车震不久便提拔张为司务长,后车震升为师长,又提升张为师部参谋。1916年车部入湘与护国军作战,被击溃,车震解甲归田。张自忠靠同乡资助也返回临清。

    第二年,车震亲自带张自忠前往驻兵于廊坊的第十六混成旅见冯玉祥,张自忠被冯玉祥留在本部暂当差遣。1919年,他进入鹿钟麟的教导团学习,因刻苦求进、品学兼优,被冯玉祥誉为“标准学员”,学习结束后升任连长。此后到1925年底,张自忠相继任学兵连连长、学兵队队长、营长、学兵团团长、第五师十五旅旅长等职。

    在军中,张自忠受冯玉祥的影响而以善于训练部队著称。他向来自我带头、严肃军纪,极重训练和管理,所辖部队考绩常常为军中第一,号称“模范”。有些部队官兵纪律松弛,举止粗鲁,难以调理,张自忠常被临时调去整饬。而张一到,部队面貌必有好转。

    也许因为多有彷效。故张自忠很得冯玉祥的器重,并由于冯玉祥官阶的不断晋升而随之腾达。冯对张的信赖,从国民军“南口兵败”后冯招回旧部中可见其一斑。1926年,冯玉祥通电下野赴苏访问后,国民军以南口为主战场,分为东西两路军作战。张自忠部归西路军第五军石友三指挥。后期,战事失利,石友三曾把马邑失守归咎于张自忠“拥兵不救”,请宋哲元、韩复矩予以严办。在可能被军法处死的危急情况下,张自忠不得不只身越过桑干河,投向晋军。冯玉祥归国后,即收拾残局,重整旗鼓,他命参谋长石敬亭与晋军前敌总司令商震联系,请回张自忠。张自忠见到冯玉祥,哭陈苦衷。冯玉祥对其不加斥责,相反倍加慰抚,并寄以重望,委张自忠为总司令部副官长,不久又调任第二十八师师长,负保卫总司令部之重责。

    二十八师后改番号为第二十五师,张自忠仍从任。

    1927年,张自忠为第二十五师师长兼西北军官学校校长和开封戒严司令。在北伐战争期间,他不曾上前线率兵打仗,而主要致力于训练部队。

    在精神教育方面,他注重中国传统的道德精神、爱国精神和军纪精神的教育,主张官兵读书,力图官兵了解中国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历史,要求人人会唱国耻歌、爱民歌、悔改歌等。他还在任人思想上宣传“唯才是举”,常用“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语激励下级官兵发奋向上。

    在军事训练方面,他注重耐苦精神的锻炼和体力、技术的提高。他说:战争之事,或跋涉于冰天雪窟之间,或驰骋于酷暑恶瘴之乡,或露营于雨雪,或昼夜趱程。寒不得衣,饥不得食,渴不得水。在枪林弹雨之中,血肉横飞,极人世所不见之惨,受恒人所不经之苦。这种精神和体力,非于平时养之有素,综之有恒,岂能堪此。练兵之宗旨,以能效命于疆场为归属,应于平时竭尽手段,以修养其精神,锻炼其体魄,精娴其技术,临阵才能有恃无恐。故习劳忍苦为治军之第一要义。张自忠练兵除坚持刺杀、投弹、射击等科目训练外,还非常重视军体项目的训练,要求人人都会跑阻拦、越障碍、跳木马、过天桥,以及单杠曲身上、摇动回转、拿大顶这“三大套”,以此锻炼官兵的坚韧性、平衡性和灵活性。

    在一年训练中,他又特别注重抓两个时节的训练,即“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三伏盛夏,官兵每天要著内外两层衣裤,衣冠齐整地在酷暑中操练四个小时;严寒冬日,官兵只准著短衫裤,外套棉衣在冰天雪地中训练,张自忠还曾亲自带领军官学校的学生在雪地里赤足行军。张自忠特别瞧不起那些经看不经打的部队,对蒋介石教育训练那一套也颇有微词。他曾对人说过:“南京蒋介石办的军官学校,学员的生活待遇太优厚,培养出的学生是经不起大的战争考验的。

    张自忠身为长官,平时坚持和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大锅饭,推一样的光头,并且一样参加劳动。士兵负伤生病,他关心爱护;官兵有困难,他设法帮助解决。军队驻于西北,地瘠民贫,张自忠既要防手下军官“穷”跑了,又要防这些人有了钱“富”跑了。他在理财上做到,军官困难,有求必应,但严格掌握部队兵员实力,防止官长吃空名贪污。在官居显赫之后,他仍十分关心下级。有个士兵因家境贫穷把老婆卖给了妓院。张自忠知道后,立即令人用钱将这个士兵妻子赎了回来,这士兵为此感激涕零。对少数民族,张自忠也十分尊重其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还特为回民士兵另外建立了伙房,并由他们自行管理。张自忠这样做,不但受到部属官兵的拥戴,而且为地方百姓、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所称赞。在治军赏罚上,张自忠也继承了冯玉祥的作法。对违犯军纪、放纵不法的官兵,他特别憎恨,常常处以打军棍的惩罚,而且他常常亲自操械执行体罚,把部下打得皮开肉绽、头破血流。所以,军中官兵私下亦称他为“张剥皮”。

    1928年,张自忠亲自指挥部队行动,铲除了在辛亥革命中出卖革命党人的少将旅长张建功父子。早在1911年和1912年,冯玉祥与王金铭、施从云受革命思想影响,秘密组织“滦州起义”。当时的第二十镇七十九标第三营管带张建功表面上同意起义,暗地却将消息密报标统范国璋。当起义部队开拔时,张建功竟引兵登城截击。“滦州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下去,王金铭、施从云与另外十四名起义者被清廷处死,冯玉祥亦被囚禁。张建功出卖革命的行径,为冯玉祥和张自忠所痛恨。张自忠伺机处死叛徒。实为辛亥革命的死难烈士报了仇雪了恨。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冯军大部被蒋介石收编。第二年,张自忠受委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侵占山海关和热河省,并向长城各要塞推进。宋哲元奉北平军分会主任张学良之命,急率第二十九军前往喜峰口到罗文峪一线阻敌进犯。敌我双方于3月9日在喜峰口寨附近发生大规模遭遇战后,形成两军山地对峙态势。张自忠此时为前线总指挥。为了消灭敌人,争取主动,张自忠与前来指挥部的宋哲元、冯治安(第三十七师师长)一起研究,决定从张自忠的第三十八师中抽调出董升堂团和杨干三营趁夜从侧后偷袭敌营。是夜,这两支精锐部队由当地樵民、猎人带路,绕行山间小道,秘密接敌。董升堂团在喜峰口至潘家口之间狭长谷地中,迅速消灭在两个村庄宿营的日寇,并利用夜暗袭击日军炮兵阵地,消灭敌人炮兵一个连,焚毁敌辎重武器,大胜而归;杨干三营直奔董家口,先解决敌前哨排,尔后分路以猛烈火力袭击喜峰口日军,趁乱消灭敌人百余,并缴获部分武器。这次夜袭战,大长了前线抗敌部队的威风,挫伤了日本侵略者的锐气。

    张自忠部与敌在长城一线较量四十余日,取得一次次的胜利。5月30日“塘沽协定”签订,战斗停止。

    1935年“华北事变”后,张自忠任察哈尔省主席。作为“守边大臣”,他在不战不和的境地中审时度势,加紧整训部队,他收编了一个旅扩编了两个新兵旅,淘汰了部分旧武器,设法装备了两个旅新武器,并给每连补充了四挺机枪、两门掷弹筒,每班增配两支枪榴弹。他还根据作战需要,毅然淘汰了在长城抗战中曾大显神威的大砍刀。通过整训,使部队面貌为之一新,战斗力也大有增强。

    1936年5月,张自忠又兼任天津市市长。当时在天津地区,同时驻著中日军队,天津市内又有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的租界,情况极为复杂。张自忠曾拒任,由于宋哲元坚持不允,只得勉为其难”。在这段期间,他“迨主津政、忍辱待时”,“为人之听不能为”(周恩来《追念张荩忱上将》),既不意气用事,又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淫威,坚守民族尊严。1936年夏,天津英租界英国巡捕毒打人力车夫激起公愤,张自忠令人通知数千车夫全部进入华界,一律不在英租界拉座。这个报复措施顿时造成英租界的交通困难。在英国领事馆向中国方面请求解决时,张自忠提出惩办行凶者,保证不再犯的要求。英领事无可奈何,只得接受了条件。不久,又发生英商出口羊毛,拒绝纳税的事件,英国方面还搬出《辛丑条约》要挟。张自忠不吃那一套,他明文批示“不纳捐税,不准开船”。最后英商不得不照章缴税。此后,外商亦不敢强词逃税了。1937年3月,张自忠以冀察平津军政工商考察团长身份,赴日本考察。考察之初适逢名古屋展览会开幕,张自忠作为中国官员前往剪彩。展览会对面有个伪满洲国办事处,建筑物上挂著伪满国旗。张自忠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侮辱,因此拒绝剪彩并向日本方面提出抗议。后日方取下伪满国旗,张自忠才参加了剪彩。在日本期间,日方曾提出所谓“中日联合经营华北铁路,联合开采矿山”的要求,企图逼张在中日经济提携条约上签字。张自忠断然拒绝,并决定提前回国。返回中国后,同年5月英国领事馆在津举行宴会庆祝英皇加冕。在来宾席位的安排上,日本驻屯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坚持要当“最高来宾”。张自忠对此大为愤慨,他强硬地对英国领事表示:“英界为中国领土。日军驻津系不平等条约的产物。国际场合,不能喧宾夺主。若以田代为最高来宾,中国方面决不出席。”最后结果由张自忠以“最高来宾”的身份出席宴会。张自忠因此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华北、平津局势变得极为复杂特殊,国内在战、和问题上斗争激烈。当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兼第二十九军军长的宋哲元,接到日军发出的要他和第三十七师撤离北平的“紧急通牒”,处于进退维谷境地。于是宋召开北平军政首脑特别紧急会议,决定离开北平前往保定,同时留一个适当的人在北平与敌周旋。留者是要担风险的,且此著实为末“金蝉脱壳”、“丢卒保帅”之举。会中,宋哲元数次注视张自忠,意欲由他担此重任。张自忠经过考虑,毅然站起来说:“现在战与和都成了问题,看情况事情不会一下子得到解决。为了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为了我们二十九军能及时脱离被敌人包围的险境,既然委员长这样决定,目前这个任务我愿来担,个人毁誉在所不计!”宋哲元当即写下手渝,令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北平绥靖主任兼北平市长。不久,日军进入北平。

    此后一段时期,外界对张自忠非议颇多。当时盛传张“逼宫”赶走宋哲元,在沦陷区北平与日本人合作。多年后,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到:“外界不明真相,均误以张氏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其实,这种谣传从张自忠率考察团从日本返回时就开始了,有人说张在日时与日方订有“密约”,日方赠其巨款,并送了一个日本美人给他……对于这段历史,冯玉祥在张自忠为国捐躯后撰文《痛悼张自忠将军》时予以澄清,他说:“民国二十五、六年的时候,华北造成一个特殊的局面,他(指张自忠)在这局面下苦撑,虽然遭到许多人对他误会,甚至许多人对他辱骂,他都心里有底子,本著忍辱负重的精神,以待将来事实的洗白。……在北平苦撑之际,有人以为他真要混水摸鱼。当时我就说,他从小和我共事,我知道他疾恶如仇,绝不会投降敌人,后来果不出我所料。”事实上,日军侵占北平后便要求张自忠通电反蒋,与日共同反共,张设法借故拒绝。他先称病躲进东交民巷的德国医院,继藏入美国朋友家中,后又化装成汽车司机助手坐美国人的汽车逃到禾津的外国租界,接著乘坐轮船去烟台,再转济南,最后到达南京,始得脱险。9月在济南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忠冒险由平而津而烟台而济南,刻即赴南京谒委员长,面言一切。……而社会方面颇有不谅解之际,务望诸弟兄振奋精神,激发勇气,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

    张自忠临危受命,代人受过,但其救国之心矢志不移。

    1937年11月,张自忠回到原部队,其时部队已编为第五十九军,张自忠任军长。经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报请,第五十九军被调往五战区。李宗仁对大有毁词的张自忠以诚相见,使张自忠由衷感激。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板垣师团在山东半岛南沿强行登陆。一路西侵,进逼鲁南军事要地临沂,企图与矶谷师团在台儿庄会师,然后齐头并进,继续深入。3月上旬,日军进至临沂城下,以优势兵力围攻守军庞炳勋第四十军的五个团。临沂告急,张自忠部即应调前往增援。

    张自忠全力增援庞炳勋部一事,体现了他豁然大度、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品格。原来,张自忠与庞炳勋都是冯玉祥的部下,在军旅中,彼此视为兄弟。但1930年在蒋、冯、阎中原混战中,庞被蒋介石收买,阵中反戈,并且突然袭击张自忠的师指挥部,张险遭不测。张自忠在临沂战前曾对人说过,在任何战场皆可拼死一战,唯独不愿与庞炳勋在同一战场作战。然而,临沂战起,庞炳勋部为日军所困,情形危急,第五战区除五十九军外无兵可调,司令长官李宗仁只得对张自忠说:“你和庞炳勋有宿怨,我甚为了解,颇不欲强人之难。不过以前的内战皆为私怨私仇。庞炳勋现在前方浴血抗战,乃属雪国耻,报国仇。希望你以国家为重,受点委屈,捐弃个人前嫌,我今命令你即率部,在临沂作战。你务要绝对服从庞军团长的指挥,切勿迟疑,致误战机广张自忠听后即表示:“绝对服从命令,请长官放心!”

    后有张宗衡谈及此事时说,当时“若非张大义凛然,不挟前嫌,及时赴援,庞氏已成瓮中之物,必致全军覆没,更谈不上临沂、台儿庄大捷了!”

    张自忠接到增援临沂守军的命令后,立即率部星夜兼程,日行一百八十里,于3月11日傍晚赶到临沂北郊沂河西岸。经过侦察,得知当面日军有三个联队共九干余人,并拥有大量装甲车、坦克以及飞机、大炮,临沂城外村庄都驻有敌军。在与守城部队取得联系,迅速做好作战准备后,张自忠决定14日拂晓趁夜暗尚未消逝,兵分三路从北面对围城之敌发起攻击。

    14日凌晨3时,张部右翼队强渡沂水,占领东岸,突然对敌实施攻击,致使日军措手不及。当日夜晚,张部歼敌两千余人。此后数日,双方在几个村庄间展开激烈战斗。临沂守军见张部援军赶到,亦即开城出击,对敌内外夹攻。张部士气高昂,浴血奋战,其第六七八团二营包括营长在内全体官兵勇烈殉国。战中张部短兵相接地与敌作战,用手榴弹和掷弹筒有效地打击敌人,最后敌人占据固守之村落均被攻克,伤亡惨重的日军向外逃窜。

    左翼队在攻击发起后,初时发展顺利,进至茶叶山一带后敌人援军赶到:攻击受挫。双方在茶叶山进行激烈争夺,均投入了大量兵力,茶叶山成为这阶段作战的主战场,张自忠先将师预备队投入战斗,从山南攻击敌侧后;在关键时刻,他又将总预备队全部拉上去。茶叶山血战达八天之久,日军开始溃退。

    29日下午,张自忠下达总攻击令,日军全线退却。

    张部追击敌军到沙岭子,双方又发生激战。日军凭借火力和工事顽强抵抗,致使张部冲杀竟日,伤亡重大,不得前进——步。在战斗紧要关头,张自忠亲书三条手令,其中二、三条为“敌人亦到最后关头,看谁能忍最后之一秒钟,谁就能成功。”“我困难,敌之困难更大;我苦战,敌之苦处数倍于我。望率所部撑眼前这一极小之时间,甚盼,甚盼。”这手令对作战部队鼓舞颇大。后因商震部增援不力,战机丧失,作战终未达到全歼溃敌之目的。至3月底,临沂之围告解。

    临沂之役是“芦沟桥事变”后张自忠重返前线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张部虽然伤亡达九千余人,但其以劣势装备挫败日寇号称“铁军”的板垣师团,对全国的抗战是一个鼓舞。同时,临沂之役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临沂一役最大的收获,是将板垣、矶谷两师团拟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彻底粉碎,造成尔后台儿庄血战时,矶谷师团孤军深入,为我围歼的契机。”“此次临沂之捷,张白忠的第五十九军奋勇赴战之功,实不可没。”白崇禧在回忆录中亦谈到:“张将军在徐州会战之临沂战役,与庞炳勋将军将敌精锐第五师团(板垣师团)击溃,减轻徐州战之压力,使台儿庄获得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于战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

    临沂战后,张自忠被提升为第二十七军团军团长,同时兼第五十九军军长。

    临沂战后,1933年5月初,张部又取得歼敌三百余的碾庄战斗胜利。

    进入5月,日军大举内犯,分多路对徐州实施包围。国民党军数十万之众,无法有效地抵抗入侵,所以决定于中旬分三路由徐州向外突围。

    在突围中,张部奉命担任掩护任务。张自忠率郡坚持了二昼夜,使其他部队安全撤出。此时,徐州已陷,张部也按计划向西南退去。途中日军设有多道封锁线,情势险恶。张自忠将车马等运载工具都拨给伤兵使用,自己与部属一道步行。行军中他且歌且行,借以鼓舞士气。白天日军飞机频繁轰炸,他们就趁夜趱行,突破一道道封锁。26日,张部与敌中途遭遇,张自忠立即命令部队抢占阵地,俟友军安全通过后,方指挥所部逐次撤出。

    同年8月,日军分两路西进,一路企图切断平汉路,孤立武汉;另一路于东面呼应,由东北方向向武汉推进,企图形成对重镇武汉的包围。张自忠奉命率部前往豫东南犄角部,正面迎击由固始向信阳进攻的第一路日军。张自忠部孤军直入,在二百里内无一友军的地区与敌作战。在潢川东北部发现有敌大部队行动,张自忠即在潢川组织拦击,他将部队配置成梯式三角形,筑起较坚固工事,司令部设在正面阵地西面。9月初,日军进入潢川,在潢川北郊遭到第三十八师勇猛抗击,日后双方形成拉锯式的争夺战。日军以重兵投入战斗,对第三十八师实施包围,并以骑兵部队袭击张自忠的司令部,张自忠在危急情况下,命令第三十八师趁夜突围转至潢川西南光山第二线阵地,亦将司令部移往光山,指挥部队坚持在潢川、光山抗击日军。在强敌攻击面前,张自忠部节节抵抗,一度被迫退向豫鄂边的新县一带,后又努力挥师收复了光山。潢川之战历时十二昼夜,张自忠部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给骄狂之敌以痛击,完成了预定任务。日军方面的广播也不得不承认:“潢川战役遭到坚强的抵抗”。

    潢川战斗为武汉会战前第二十七军团进行的一系列战事之一。此战之后,张自忠部进入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

    据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长的白崇禧追记,当时张自忠和一些原西北军的高级将领一样,有抽大烟的不良习惯,于指挥作战颇不利,白崇禧出巡五战区时给予劝诫。不久之后,张自忠及所部将领皆戒绝鸦片,此在军中传为美谈。

    由于战功卓著,10月,第二十七军团改番号为第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升任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十九军军长,并晋升为上将。武汉陷落后不久,张自忠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

    1939年5月,日军十万之众沿鄂北襄阳至花园公路和鄂中京山至钟祥公路分兵西犯,企图横扫大洪山、桐柏山、巩固武汉外围。第三十三集团军在大洪山南麓、京钟公路和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的别称)两岸提任防御。进入中旬,战斗紧张激烈,张自忠所部阵地多被突破。张自忠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他命令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二旅东渡汉水,在大洪山西面流水沟截击敌人;命令第二十九师由快活铺向敌后迂回实施突袭。两部均顺利得手,斩获甚多。特别是第二十九师的迂回攻击,使日军后路突遭截断,阵势动摇,粉碎了日军对防御部队实施围歼的企图。

    同年12月,日军又集中强大兵力在飞机和战车配合下,向在汉水以东、大洪山以西的长寿店地区遂行防御的第三十三集团军第一三二师等部发动进攻。双方激烈战斗七天七夜,一地争夺多达七十余次,伤亡甚重。第一三二师终于不支,转移到严家山以北。后凭借山地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该师防御才有了转机,然而,正面进攻的日军相当顽强,屡败屡战。在这种情况下,张自忠决定用奇兵打敌神经中枢的办法挫败敌人。他调第一三二师的第三九五团另配署一个营,令其于黑夜绕道钻隙偷袭日军设在钟祥县的总指挥部。临出发前,张自忠给偷袭部队作了西条指示:

    (一)敌人在十几天的激烈战斗中损失很大,士气不振,已呈动摇之势;而敌人总指挥部距敌前线又远,敌后空虚,若出其不意夜袭敌后方定能取得胜利。因之,决定派你团完成这一任务。

    (二)你们都读过精神书,读书贵实践。国家养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就有伤亡。人总是要死的,多活二十年少活二十年转眼就过去了。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国家为民族战争而死就重于泰山,否者轻如鸿毛。

    张自忠的指示给部队以鼓舞。当夜第三九五团在老百姓引带下,潜行三十里路,于零时前到达目的地。该团除以一营担任破坏桥梁公路、阻敌增援、掩护偷袭部队侧后安全外,其余均以连为单位,取分进合击战术,向日军总指挥部进攻。经过五六个小时激战,敌人遗下大量尸体,仓皇溃退。

    敌总指挥部遭到袭击,果然对正面进攻的日军以极大震憾。张自忠部趁势猛烈反攻,全线击溃敌人,一举恢复原来的阵地,并缴获大量辎重。

    战后,张自忠在给第一三二师师长王长海信中说:“此次我军出击,克奏肤功,端赖各官兵的奋不顾身,勇往迈进。此种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之精神,至堪佩慰。牺牲虽大,所换来之代价也极伟大。我将士能为国家民族如此誓忠效命,尤复具无上光荣。……”

    当时带领第三九五团执行偷袭任务的团长任廷材回忆时则评价道:“这次胜利是张将军有勇有谋,识破战机,英明果断,决定了作战方针、任务和行动,正奇兼用的结果。这和他高深的军事修养是分不开的。”

    所以,两次战事之中,人们美称张自忠为“活关公”。

    1940年4月,日军集中六七个精锐师团近三十万兵力,再次向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进犯。当时张自忠部第三十三集团军驻守在襄河西岸。从5月1日始,日军分三路大举进犯,于8日进至枣阳,与守军发生激战,迫使守军撤出。之后,第五战区即组织部队对北进之敌实施反包围,经过恶战,日军向南撤退。

    第五战区长官部命令张自忠部出兵截击敌人。张自忠作为有上将军衔的集团军总司令,本可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众人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冯治安率部负责襄河西岸的防务,而自己亲自渡河督战。

    5月7日,张自忠率总司令部直属特务营和另两个团由宜城窑湾连夜渡过襄河,会同原在东岸的第五十九军三个师向枣阳方向进发。此前,张自忠已对后事有所考虑,寄书同仁,决心为国献身。5月1日,他曾亲笔渝告所部各将领: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5月7日渡河出击前,张自忠又亲笔给副总司令冯治安留下临阵遗嘱,进一步表示了以死报国的决心。书中说:

    因为战区全面战事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38d、179d(指三十八师和一七九师)取得连络,即率该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设若与179d、38d取不上连络,即带马之三个团,奔著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或永离,不得而知。

    两件书信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大无畏气概,后来亦被周恩来誉为充满“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的两封遗书。

    张自忠率领部队东渡襄河后,很快投入了战斗。8日,在新街与敌人遭遇,将敌消灭;9日,挥师北进;10日,达峪山,与峪山之敌激战,值此接到向枣阳南下之敌进攻的命令;13日,进至枣阳南部,侧击南逃敌人,此战击毙日军两名高级指挥官,另甚多斩获,此时又接命令,即兵分两路,回师向西南截击。14日,抵方家集,正与数百日军遭遇作战时,张部发现远处山坡下有约五六千敌人向南退去,张自忠判断为敌师团司令部,果断率领仅两个团的兵力予以腰击,将日军斩为两段。敌人被创,见无路可逃,即行反噬,前头部队全数折回,对方家集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指挥部队向敌冲杀十余次,多有进展。日军见张部抵抗顽强,便集中炮火实施压制。周围的官兵劝张自忠向后隐蔽,但他一面镇定地指挥作战,一面嚼豆子充饥,始终不肯后退。入夜,敌人停止攻击。张自忠得到的命令是追击败敌,所以估计敌人可能趁夜逃遁。他指示部队一面监视敌人,一面向南去堵截。没料到敌军非但没撤,反倒大量增兵。15日,日军万余人分南北两路向仅两千余人的张部夹攻,作战竟日,张部苦撑待援。张自忠曾严令第三十八师和第一八o师迅速驰援,然而,此时第三十八师还在四十里路之外,第一八○师和骑兵第九师在襄阳以东被敌牵制于激战中。张部在苦战中又接到第五战区来电:“敌人大军由钟祥方面渡河西进”,令张自忠“放弃当面之敌,向钟祥敌后攻击。”张自忠服从命令,当夜便率疲苦已极的部队出发,沿途每经一个村庄都与敌发生一场战斗,16日拂晓,张部进至宜城大洪山山区罐子口,遭到两侧山头日军的猛烈炮击,张部被迫退至南瓜店。南瓜店在敌人炮火猛烈轰击下,已成一片火海。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当前方伤亡惨重时,他把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增援。不久,除了身边的张敬高级参谋不肯离去外,其他副官、参谋人员均被他指派走了。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关枪子弹击中,他卧在地上浴血督战。在战斗后期,张自忠身上又中五弹。当敌人围上来时,高参张敬用左轮手枪击毙敌兵数名后牺牲。两名日本兵冲向张自忠,用刺刀向他刺去。身中七弹的张自忠顺势抓住刺来的枪,挺立起来,可是立即被另一日兵猛刺一刀而倒下。

    张自忠壮烈殉国。时16日下午2时许。随张自忠作战的全体官兵亦于南瓜店十里长山伤亡殆尽。

    张自忠捐躯年仅五十岁。

    他的尸骸被日军盛殓安葬。后寻觅得知后,黄维纲部开棺将忠骸起出,另以上将礼服重殓后再将灵柩运往重庆。灵柩途经各地,军政各界人员和百姓均致哀迎送。在重庆,蒋介石亲率军政官员到朝天门码头迎榇祭悼。国民政府为张自忠举行了国葬,并颁发了“荣哀状”,其遗体安葬于重庆北碚山上。国共两党分别在重庆和延安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

    5月下旬,全国各地都举行了追悼和公祭仪式。国人撰写了数以万千的悼文。各界要人纷纷题诗、作词、书写挽联,借以纪念和颂扬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是爱国民主将领冯玉祥先生的老部下,冯对张军事生涯影响颇大,两在感情甚笃。冯玉祥以极沉痛的心情题了“张上将自忠弟千古荩忱不死”挽联,写了很长的祭文,还为张自忠书写了墓碑,并将北碚安葬忠骸的小山命名为“梅花山”。

    当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亦题词:

    其立志也坚,其制行也烈,初啮齿于危疆,终受命干前敌,身死功成,永为民族之光荣,是军人之圭臬。

    张自忠将军生前忠实执行冯玉祥“联共抗日”的主张,真诚拥护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他在前线曾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相处无间,友好地接待新四军第五师张执一和中共中原局代表刘放。在牺牲的前一年5月间,张自忠曾命令第一八○师副师长李树人率领收编的豫西南邓县一个团进入鄂豫交界的桐柏山区打游击。行前他多次告诫李树人,桐柏山区也有共产党的游击队,要团结合作抗日,不要搞磨擦,等等。对于张自忠的殉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表示了深切哀思。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召开的追悼大会上,朱德总司令和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都参加了悼念活动。《新华日报》特地发了悼词。毛泽东主席赠词“尽忠报国”;周恩来题写“为国捐躯”;朱德书挽“取义成仁”。另朱德、彭德怀题词曰:“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贵在朝野团结图存。”

    郭沫若书有颂文:

    云山贵乎惇惇之嘉名,以修能重其内美,自有取舍进退之权衡。曾举世非之,而未尝加阻;纵举世誉之,亦何所溢乎其风声!日月失其耀,雷霆失其鸣,泰岱失其高,金石失其贞,更何有于雕虫小技之营营!余唯知寇犹未灭,毅魄必常附旗旌,直向目标迈进,偕国旗而永生。

    1943年5月16日,《新华日报》发表周恩来的文章《追念张荩忱上将》,纪念张自忠将军殉国三周年。文中说:

    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1941年5月在南瓜店张自忠牺牲的山头上建造了“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山下建了上千战死于十里长山的官兵的墓地——“张上将同难官兵公墓”;在第三十三集团军抗战过的鄂北、鄂中地区建立了许多纪念处:南瓜店有张自忠的衣冠冢,刘猴集和武镇伏虎山各有一处丫张公祠”。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几度拨款,重修重庆北碚梅花山张自忠将军陵园,以及南瓜店张将军殉国处纪念碑和衣冠墓,并专门修了一条将纪念碑和同难官兵公墓联成一体的四华里盘山公路,修建了一条直通宜城县的公路,以方便人们参观凭吊。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表彰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业绩和告慰英灵,特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本文标题:张自忠简介-《张自忠》:《张自忠》-简介,《张自忠》-个人叙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025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