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沧州武术之乡-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

发布时间:2017-12-25 所属栏目:义和团运动

一 :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

沧州民间武术,有50多个拳种,兴与明,盛于清,至清朝乾隆时期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已声扬海内外。沧州武术中,现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八极拳、劈挂拳、燕青拳等。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统计,沧州在明清时期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源起或流传沧州的门类、拳械达52种之多,占全国129种门类、拳械的40%,乃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1992年,沧州市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沧州武术_沧州武术 -简单介绍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_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

沧州民间武术,有50多个拳种,兴与明,盛于清,至清朝乾隆时期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已声扬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沧州武术得到复兴,各市县、乡镇设有培养武术人才的拳社、武馆、武校、体校、武术队,一些中、小学校也设置了武术课程和武术操。全市境内,习武者达数十万人。1985年,河北省体委正式命名沧州为“武术之乡”。沧州武术中,现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八极拳、劈挂拳、燕青拳等

沧州“武术之乡”,含沧州市所辖县、市。历史上人民为了反对封建盘剥和压榨沧州武术进校园,沧州民间武风益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沧州武术得以复兴与发展。

沧州武术,一向被称为“开放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沧州武术,不仅愈来愈受国人喜爱,亦愈来愈受国际重视。在国内,邀沧籍武师前去授艺讲学和派员来沧考察和习艺者,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沧州武杰编写的武术专著、相继问世达三四10种其中《八极拳》、《劈挂拳》被国家体育总局审定为规定竞赛套路推向全国,有的专著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沧籍武杰参加拍摄的影、视片和各类拳种的纪录片达七八十部,有的武打设计者荣获白花奖。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_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历史悠久,“源于春秋,兴于明朝,盛于清代,清末民初甚为繁盛”。沧州的武术门派众多,有八极、劈挂、燕青、八卦、六合、查滑、功力、太祖等5三个拳种,占全国1二十九个武术门派拳种的40.3%,各门派均具有刚猛剽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近几百年来,沧州武术精英荟萃,涌现出丁发祥、霍元甲、王子平等大批高人义士,为御外辱、扬国威、光大中华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
沧州武术独树一帜,除有代表性拳种的八大门派以外,疯魔棍、苗刀、戳脚、阴阳枪等拳械为沧州所独有。沧州武术还兼收并蓄,积累了雄厚的传统武术资源,近年来又吸纳跆拳道和规范武术套路等积极成分,取得新的发展。沧州武术刚劲威猛,技击性强,既有大开大阖的勇猛长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中阴阳、内外、刚柔、方圆、天地、义理等源于儒、释、道的理念和意蕴。
习练沧州武术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锻炼人的精神品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和完善中华乃至国际武术文化,还可以进1步带动武术培训、表演、竞赛、交流、节庆会展、器械生产交易等多种相关行业的发展。但是,沧州武术技艺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老拳师文化水平低,“学问都在肚子里”,而他们年事已高,许多绝技妙招濒临失传,急需保护和抢救。

沧州武术_沧州武术 -武术之乡

沧州武林,根深叶茂;沧州武杰,名扬八方;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沧州“武术之乡”之誉,宏扬中外。

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声扬海外。

沧州武术_沧州武术 -发展历史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_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今沧州“武术之乡”,含沧州市所辖县、市。历史上人民为了反对封建盘剥和压榨,沧州民间武风益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沧州武术得以复兴与发展。

自古燕国至明清,多代王朝建都于幽燕,沧州乃畿辅重地,为历代兵家必争。据史籍载,自桓公二十二年(664)桓公援燕山戎以来,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战争发生于沧州一带。频繁之战事,民遭涂炭,民生维艰,故须掌握攻防格斗之技方能自救图存。沧州,古有“远恶郡州”之称,明时有“小梁山”之号,可见沧州武风之盛和武术之发展,与特定地理环境关系甚密。

古之沧州,沿渤海方圆百余里,均系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既是犯军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明清时,一些受朝廷缉拿之叛将,寻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他等隐姓埋名,化装僧道游侠,传艺维生。

沧州,地处“九河下梢”,土地瘠薄,旱、涝、虫灾不时降监。正常年景,许多人家糠菜半年粮。重灾之年,流浪乞讨,卖儿鬻女者不鲜。民谣云:“抛弃黄口儿,一乳恩情尽;但恨生不辰,莫怨父母忍。”许多壮丁,以贩盐维生,而官府缉拿甚严。民求生不得,必然反抗,反抗则必习武事。乾隆《沧州志》载:“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闻。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一旦有事,披肝胆,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说明了沧州人民自古就尚义任侠。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_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沧州、泊头、莫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清末,“镖不喊沧州”已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

沧州系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汉与满、蒙古、回等少数民族曾发生过隔膜与误解,但不快之事,逐渐融洽。民族之间的不快,促武术发展;民族融洽,又相互交流技艺,更推动武术之发展。

唐建科举制,延续多代。至明中期,建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行废止。明清武科,对沧州武术发展亦有促进。此时武举人、进士达1800余人。民国七年(1918),直隶督军曹锟为扩充其势力,在沧招募武士数十名到其武术营任教或当兵。此举,对沧州武术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民国十七年(1928),沧籍国民军陆军上将张之江任中央国术馆馆长,大力提倡强身御海,强种救国,沧州入馆任教或深造者近百人。同时,省、县建国术馆或民众教育馆,倡导武术,“八式房”遍及沧境城乡,习武者甚众。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_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沧州武林人士,一向注重内外交流。来沧授艺者,热情款待。又有不少人周游祖国南北,或设镖局,或任镖师,或于民间教徒,或入军旅授艺,或寻师放友学技,或参加擂台比武。霍殿阁被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聘为武师;王正谊助谭嗣同变法声震京城;王子平屡胜外国大力士于擂台之上;马凤图、马英图传艺于西北五省、区;佟存、佟忠义、张占魁、孙文勃、杨积善、刘振山、张殿奎、吴秀峰、卢振铎、贾耀亭等授徒不下数万,遍及十余省、市。同时,又能吸取各地武技精华,充实沧州武林。因而,沧州武林门类和独立之拳械技艺愈加丰富,许多拳械套路,经过提炼、改进、创新,独具沧州特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视中华武术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纳入民族体育项目,沧州武术得到复兴。自1953年11月,天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以后,王子平、佟忠义、王金声等被选入赴京表演团,在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等国家领导人表演,受很高评价。1956年,毛泽东主席接见。1960年,王子平及其女儿王菊蓉随周恩来总理率领之国家代表团访问缅甸。同时,沧州武术运动员在沧州各级武术比赛及省和全国武术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奖,对沧州武术之再兴,均具巨大推动力。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_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武林人士某些原因受到冲击,一些拳谱和(www.61k.com)历史文物被销毁,沧州武术发展暂时受挫,而习武之风始终未息,有些佼佼者即功成于此刻。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沧州武术再次振兴。地、市及各县相继建立武术协会,建立、恢复、充实业余体校武术队,配备领导和教练人员,增添武术训练设施。一些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编排武术操,民办武术馆、社,如雨后春笋,迅速蓬勃发展。同时,地、市、县每年举办武术比赛,鼓励先进,扩大传播和交流。1983年,全面进行传统武术挖掘整理的工作,获得丰收。从而,传统武术得以继承和发扬,国家规定套路得以广泛传播。沧州武术运动员参加省和国家级比赛,多次名列榜首,有些被选入省和国家武术组织或高等院校。沧州武林人士,还有的担任省和国家武术组织领导职务,有的为武术教授或高级教练。在沧州境内,习武者数十万人,沧州“武术之乡”名声再振,1985年,河北省体委正式命名。

沧州武术,一向被称为“开放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沧州武术,不仅愈来愈受国人喜爱,亦愈来愈受国际重视。在国内,邀沧籍武师前去授艺讲学和派员来沧考察和习艺者,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沧州武术_沧州武术 -武林门类

沧州武林门类及独立之拳、械,除失传者外,计50余种,有六合、八极、秘宗、功力、太祖、通臂、劈挂、唐拳、螳螂、昆仑、飞虎、太平、八盘掌、地躺、青萍剑、昆吾剑、闯王刀、疯魔棍、二郎、苗刀、燕青,形意、戳脚、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张、短拳、阴手枪、杨家枪、太极、八卦遍布各地。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_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流传年深,支系日繁,又在不断改进或创新,故虽一门类,而各支系套路多寡不一,拳械动作招式数量不一,演练速度亦不尽相同。但同一门者,其风格特点仍保留不变。

沧州武术,自20世纪处即传播到海外。改革开放以来,沧籍武师应邀授艺和来沧习艺者涉及到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应邀到国外授艺讲学和国外来沧考察、习艺者、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沧州武杰编写的武术专著、相继问世达三四十中其中《八极拳》、《劈挂拳》被国家体育总局审定为规定竞赛套路推向全国,有的专著被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沧籍武杰参加拍摄的影、视片和各类拳种的纪录片达七八十部,有的武打设计者荣获白花奖。

沧州武术_沧州武术 -名家

王子平

王子平,回族,生于1881年,卒于1973年,生前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他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洲的1个武术世家,从学于鲁人杨洪修,精查拳、八极拳、龙泉剑。
1919年,号称“世界第1大力士”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儿在北京中央公园献技,势甚嚣张,王子平激于义愤,当众挫败之。后又挫败西方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在青岛时,曾遭日帝宪警围攻,王子平把他们一一掷至楼下。王子平后在陆军部马子贞部下任武术教练,在军中表演举石担、石蹬,以大力著称。

丁发祥

丁发祥,回族,字瑞羽,丁发祥,字瑞羽,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初练家传查拳、弹腿、和戳脚,后幸遇并受业于绰号为“邋遢道人”的黄绝道长,学得绝技八极拳。

康熙十五年即1676年夏,他在北京值我中华武林豪杰被伤亡多人而不敌之危急情势下,勇揭招武贤皇榜,登神州第一擂台,一举打死来华立“国擂”的两名号称“打遍全球无敌手”的技击家、大力士“大牤牛”和“二牤牛”,保住了大清在世界上的荣誉和地位,被亲自观擂后的康熙帝敕封为“铁壮士武侠”。

霍殿阁

沧州东南乡小集人,著名八极拳拳师“神枪”李书文的开山弟子,八极门第六代宗师,曾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老师兼护卫,1932年携侄霍庆云等人随溥仪到东北,在东北的八极拳传人较多。

丁润华

丁润华,回族,66岁,是清代著名武术家丁发祥的第十二代族孙,自十岁起,拜八极拳著名宗师、天津八极拳学术联合会高级顾问丁玉林为师,20岁授徒,桃李满天下,曾在16个国家发行的《今日中国》杂志刊登着本人的武术技能,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武术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现任孟村县精武馆馆长、河北省武术协会常务委员、沧州市武协副主席、 孟村县武协主席、国家六段、 一级裁判、八极拳高级教练、开门八极拳研究会高级顾问、 阴阳八极拳高级顾问、渭南八极拳研习会名誉会长、河北师大孟村分校校长、国家二级武士,曾在2000年沈阳全国武术比赛中荣获单项冠军、2009年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比赛分别荣获八极拳、六合枪一等奖,先后获得过十一个一等奖。如今丁润华老前辈正在一如既往的发扬着八极精神,传播着八极文化。

沧州武术_沧州武术 -武术节

每4年举办一届“沧州武术节”,是观摩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喜爱武术的您可以前来以武会友!

沧州武术_沧州武术 -武术研习院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_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研习院几年来在发展中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壮大自己,同时也不断的修正自己。高标准的起点,使研习院人站在沧州的至高点,为沧州的经济发展发挥着窗口作用。不论在师资选聘、设施投入、教学管理、对外交流、培养输送,还是在管理上,沧州武术研习院都总结制定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人才输送优秀人才200余名,其中有北京体育大学、武警指挥学院、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沈阳体院、上海呀知药大学、天津师大以及陕西、河北、甘肃等本工队等。少年班学生朱永峰、苏亚男还应邀参加了95年在日本福岗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同时武术研习院还支持农村和民间武术组织开展武术活动。沧州市政府分别授予研习院“宣传沧州贡献奖”和“市长特别奖”,被评为全国首批先进武术校及省市先进办学单位。

几年来,刘述来与他创办的武术研习院非常注重武术对外交流与宣传,先后有韩国、比利时、美国、新加坡、新西兰、日本等国的友好人士前来参观,武术研习院与他们签定了在国外合作建立分院的意向书。刘述来97年赴捷克等国讲学期间,为了扩大推广中国武术,都还在捷克创办了捷克精武体育会,现有学员千余名,并安排其学生执教。刘述来在比利时的学生在该国也创办了中国沧州雄狮-----刘述来武术学校。为了使沧州武术走向全国,他们先后创办了眉山武术艺术学校、天津市南开区政府正在与研习院全作建立天津南开述来武术学校等等。由于刘述来对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于95年授予“中华武术百杰”称号。

沧州武术_沧州武术 -中国沧州武术研习院

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_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

以严谨求实的作风、勇于开拓胆量、拼搏进取的干劲、无私奉献的精神、挤身于全国同行前列。使沧州武术武术研习院响誉海内外,该院所属的中国沧州国际武术推广中心、沧州华夏中等武术专业学校,青少年武术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有学科带头人,高级教练,副教授及武术高段拉教师及外聘各大专院校专家数十人长期任教。我院确立了“严谨求实育英才、团结进取创名校”的办学宗旨,以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东方文化礼仪教育为出发点,以武术和艺术为基础,以文化教育为重点,使学生在知识上拔尖,在专业技术水准上创优;以高质量的办学层次向全国各名牌高校和各省市、解放军、武警部队,行业体团体的武术专业队和文艺轩体、影视公司、艺术院校输送品德兼优、技艺超群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优秀人才。学校志在培养像李连杰、成龙等一样的武打、影视明星;所聘教师不但自己技艺精湛、名望著名、也培养了众多的国际比赛冠军等1大批优秀人才。本院在捷克、韩国、比利时设有分校和分部并将对优秀学生安排出国表演和留学同时参加影视拍摄,与名优企业签立人才使用协议等形式,达到强化学生技艺提高、扩展事业发展前景,确保获得好的就业渠道。

沧州武术_沧州武术 -遗产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沧州市的石同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沧州武术_沧州武术 -沧州武术馆

沧州武术馆,位于沧州新城区[4]北京路以北,迎宾大道以西,占地约50亩,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可容纳2500人,将成为我市武术竞赛、训练、展演、学术交流、武术博览以及武术产业运营的重要载体。

沧州武术_沧州武术 -相关词条

京族哈节吴桥杂技锡伯族西迁节天桥中幡沧州武术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二 : 武术之乡:武术之乡-名单,武术之乡-主要简介

武术(murtial arts such as Shadow-boxing,Swordpluy,atc),又叫功夫(Kuny fu),是以打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的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国的群众性武术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套路多、品种全、技艺高、功效奇,世界闻名。武术之乡,是历史上人民为了反对封建盘剥和压榨而兴起。在“2011中国城市榜之中华武术之旅”武术之乡评选活动中,沧州、河南省的温县与登封市从全国88个“武术之乡”中脱颖而出,获“最中国武术之乡”荣誉称号。

之乡_武术之乡 -名单

[www.61k.com]第一批

01、天津市宝坻区

02、河北省沧州市、永年县、南宫市

0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4、黑龙江省肇源县

05、上海市虹口区、黄浦区

06、江苏省沛县、太仓市

07、安徽省亳州市 砀山县

08、福建省石狮市、永泰县、长乐县、泉州市鲤城县

09、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

10、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

11、河南省登封县、温县、汝州市、淮阳县

12、湖北省汉阳县

13、湖南省东安县、新化县

14、广东省广宁县、新兴县

15、广西自治区桂平县

16、四川省江北县、宣汉县、夹江县

17、贵州省安龙县

18、甘肃省武山县

第二批

01、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黑山县

02、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泾阳县

03、河北省深州市、文安县、邯郸峰峰矿区

04、山东省博山区、东明县、单县、台儿庄区、莱州市

05、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06、山西省太谷县

07、湖北省丹江口市、武穴市

08、四川省江律市、江岫市

09、云南省开远市、个旧市

10、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

11、甘肃省甘谷县

12、江西省吉水县、乐平县

13、湖南省冷水江市

14、福建省晋江市、仙游县

第三批

01、河南省义马市、夏邑县

02、山东省滕州市、枣庄市薛城区、巨野县

03、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黄陂区、黄梅县

04、江西省广丰县

05、湖南省浏阳市

06、四川省峨眉山市

07、重庆市奉节县

08、山西省洪洞县、文水县

09、天津市西青区、河西区、红桥区

10、河北省大名县

11、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

12、上海市青浦区

13、浙江省义乌市、平阳县

14、福建省连城县

15、辽宁省建昌县

16、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桦甸市

17、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

18、江苏省徐州市

19、河南省社旗县

20、吉林省四平市

21、贵州省清镇市

之乡_武术之乡 -主要简单介绍

河北沧州

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

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声扬海外。有“武术之乡”之誉。

沧州武术拳种流派众多,特色鲜明,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有八极、劈挂、六合、燕青(迷踪)、明堂、太祖、功力、螳螂、等5两种,占中国拳种的40%。沧州武术既有大开大合的勇猛气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讲究实战,具有钢猛剽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

明清武科,对沧州武术发展亦有促进。此时武举人、进士达1800余人。1918年(民国七年),直隶督军曹锟为扩充其势力,在沧招募武士数十名到其武术营任教或当兵。

1949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视中华武术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纳入民族体育项目。自1953 年11月,天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以后,王子平、佟忠义、王金声等被选入赴京表演团,在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等国家领导人表演。1960年,王子平及其女儿王菊蓉随周恩来总理率领之国家代表团访问缅甸。同时,沧州武术运动员在沧州各级武术比赛及省和全国武术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奖。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武林人士某些原因受到冲击,一些拳谱和历史文物被销毁,沧州武术发展暂时受挫,而习武之风始终未息,有些佼佼者即功成于此刻。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沧州武术再次振兴。地、市及各县相继建立武术协会,建立、恢复、充实业余体校武术队,配备领导和教练人员,增添武术训练设施。一些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编排武术操,民办武术馆社。同时,地、市、县每年举办武术比赛。沧州武术运动员参加省和国家级比赛,多次名列榜首,有些被选入省和国家武术组织或高等院校。沧州武林人士,还有的担任省和国家武术组织领导职务,有的为武术教授或高级教练。在沧州境内,习武者数十万人,沧州“武术之乡”名声再振,1985年,河北省体委正式命名。

在中国国内,邀沧籍武师前去授艺讲学和派员来沧考察和习艺者,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百年来,沧州武林精英荟萃,豪侠云集,名人辈出,为抵抗列强侵凌,驱寇保国,传德授艺,沧州城乡“拳涛滚滚,武健泱泱”,更有名师高手在中华武术史上留下华章,爱国武术家霍元甲首创精武会,沧籍国民党陆军上将张之江力倡强种救国,出任中央国术馆长,沧籍拳师任教者达52人,千斤王王子平屡胜外国大力士,武林志士佟忠义嫉恶如仇辞官为民,还有丁发祥、王正谊(大刀王五)、李凤山(燕子李三)等名师豪杰,既为沧州武林赢得威名,又为御侮镇邪、弘扬国威、光大中华武术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武林师表和民族骄傲。近年来,一代中青年武师活跃国内外武坛,王志海、郭贵增、刘连峻、苗晓兰、石同鼎、常玉刚等接连在国内外顶级赛场摘金夺银,时中秀、齐保卫等武术教育家德艺双馨,王晓楠、井芳、崔文娟、李蒙蒙等后起之秀不断书写沧州武术新的光荣。

河北沧州武术节在1989年10月中旬创办首届,以后每年金秋季节举办一届,至2003年已举办了七届。沧州武术节是全国举办武术节最早,而且经验最丰富,比赛表演项目最多的1个群众性武术节日,在海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

山东菏泽

地理位置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位于北纬34°39〃--35°53〃,东经114°48′--116°24′。辖牡丹区、郓城、鄄城、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东明八县一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07年人口887.6万,面积12239平方千米。

历史

菏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称"天下之中"(史记)。别称:中国牡丹城、曹州。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领都曾在这一地区活动,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汤时期的三朝元老伊尹、“商界鼻祖”范蠡经商、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境内仍保留着永丰塔、尧王墓、蚩尤冢、陈王台、范蠡湖、孙膑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等100多处名胜古迹。是我国著名的牡丹城、书画之乡、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被称为“三乡一城”。

地区特产

曹州耿饼、沙土瓜子、柳编、牡丹、金堤大金蝉

习武规模

历史上曹州为中原重镇,菏泽市人民历来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清朝科举中武状元2人,武进士30多人。流传的武术拳种如梅花拳、洪拳、猴拳、少林拳、太极拳等达3九个之多。解放前菏泽各县大都建有国术馆。 建国后,优秀传统武术艺术得到了弘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武术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武术组织、社团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家、集体办、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及社团18二十八个,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36处,较有影响的宋江武术院、曹州武术馆、东明县东方武术学校等招生都在千人以上。单县、郓城、巨野、牡丹区 、鄄城等五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郓城宋江武术院、单县民族武术馆、东明东方武术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处优秀武术馆(校);群众武术活动遍布城乡,全市有80%的乡镇,40%的行政村开展有武术健身活动,全市有30多万人参与武术运动,男女老幼习武者到处可见。 武术馆(校)办学水平逐渐提高,优秀人才成批涌现。从菏泽走出较有影响的武术、体育明星有全国武术全能冠军张玉萍、现代中国武状元陈超、举重运动员马文广和篮球健将穆铁柱等。特别是郓城宋江武术院的武术舞蹈“狗娃闹春”闹响了全国,跳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还有 曾获得过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 第一名的薛飞。

河南登封

说明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市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35.5公里,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万亩,辖6乡6镇一个工业区三个办事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市总人口65万。

成绩

登封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登封市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武术第一市候选世界纪录,创下新的世界之最。

习武规模

中岳嵩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雄起险要,森林景观异彩斑斓,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嵩山是文物之乡,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别13处地市级8处,县市级123处,文物珍品6700余件。有禅宗祖庭少林寺,五岳中规模最大道教胜地中岳庙,中国4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有世界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有中国最古老的石阙汉代三阙。嵩山是武术之乡,少林武术集南北派别之大成,融内外拳家之精华,历经千锤百炼,功法繁多,博大精深。嵩山地区有大小武馆50余所,在校习武学员达到2万余人,已连续举办七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嵩山地质构造世界独有,太古、之古、古生,中生,新生5个地质时期演变遗址共存,谓之“五世同堂”,被地质界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发源于嵩山少林寺的少林功夫威震四海,在国内外武坛独树一帜。少林景区荣获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河北沧州

简单介绍

武术之乡:武术之乡-名单,武术之乡-主要简介_之乡
武术之乡

沧州武林,根深叶茂;沧州武杰,名扬八方;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沧州“武术之乡”之誉,宏扬中外。

习武史

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着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声扬海外。

今沧州“武术之乡”,含沧州市所辖县、市。历史上人民为了反对封建盘剥和压榨,沧州民间武风益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沧州武术得以复兴与发展。

自古燕国至明清,多代王朝建都于幽燕,沧州乃畿辅重地,为历代兵家必争。据史籍载,自桓公二十二年(664)桓公援燕山戎以来,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战争发生于沧州一带。频繁之战事,民遭涂炭,民生维艰,故须掌握攻防格斗之技方能自救图存。沧州,古有“远恶郡州”之称,明时有“小梁山”之号,可见沧州武风之盛和武术之发展,与特定地理环境关系甚密。

古之沧州,沿渤海方圆百余里,均系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既是犯军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明清时,一些受朝廷缉拿之叛将,寻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他等隐姓埋名,化装僧道游侠,传艺维生。

沧州,地处“九河下梢”,土地瘠薄,旱、涝、虫灾不时降监。正常年景,许多人家糠菜半年粮。重灾之年,流浪乞讨,卖儿鬻女者不鲜。民谣云:“抛弃黄口儿,一乳恩情尽;但恨生不辰,莫怨父母忍。”许多壮丁,以贩盐维生,而官府缉拿甚严。民求生不得,必然反抗,反抗则必习武事。乾隆《沧州志》载:“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着闻。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一旦有事,披肝胆,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说明了沧州人民自古就尚义任侠。

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沧州、泊头、莫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清末,“镖不喊沧州”,已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

沧州系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汉与满、蒙古、回等少数民族曾发生过隔膜与误解,但不快之事,逐渐融洽。民族之间的不快,促武术发展;民族融洽,又相互交流技艺,更推动武术之发展。

唐建科举制,延续多代。至明中期,建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行废止。明清武科,对 沧州武术发展亦有促进。此时武举人、进士达1800余人。民国七年(1918),直隶督军曹锟为扩充其势力,在沧招募武士数十名到其武术营任教或当兵。此举,对沧州武术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民国十七年(1928),沧籍国民军陆军上将张之江任中央国术馆馆长,大力提倡强身御海,强种救国,沧州入馆任教或深造者近百人。同时,省、县建国术馆或民众教育馆,倡导武术,“八式房”遍及沧境城乡,习武者甚众。 沧 州武林人士,一向注重内外交流。来沧授艺者,热情款待。又有不少人周游祖国南北,或设镖局,或任镖师,或于民间教徒,或入军旅授艺,或寻师放友学技,或参加擂台比武。霍殿阁被清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聘为武师;王正谊助谭嗣同变法声震京城;王子平屡胜外国大力士于擂台之上;马凤图、马英图传艺于西北五省、区;佟存、佟忠义、张占魁、孙文勃、杨积善、刘振山、张殿奎、吴秀峰、卢振铎、贾耀亭等授徒不下数万,遍及十余省、市。同时,又能吸取各地武技精华,充实沧州武林。因而,沧州武林门类和独立之拳械技艺愈加丰富,许多拳械套路,经过提炼、改进、创新,独具沧州特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视中华武术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纳入民族体育项目,沧州武术得到复兴。自1953年11月,天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以后,王子平、佟忠义、王金声等被选入赴京表演团,在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等国家领导人表演,受很高评价。1956年,毛泽东主席接见。1960年,王子平及其女儿王菊蓉随周恩来总理率领之国家代表团访问缅甸。同时,沧州武术运动员在沧州各级武术比赛及省和全国武术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奖,对沧州武术之再兴,均具巨大推动力。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武林人士某些原因受到冲击,一些拳谱和历史文物被销毁,沧州武术发展暂时受挫,而习武之风始终未息,有些佼佼者即功成于此刻。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沧州武术再次振兴。地、市及各县相继建立武术协会,建立、恢复、充实业余体校武术队,配备领导和教练人员,增添武术训练设施。一些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编排武术操,民办武术馆、社,如雨后春笋,迅速蓬勃发展。同时,地、市、县每年举办武术比赛,鼓励先进,扩大传播和交流。1983年,全面进行传统武术挖掘整理的工作,获得丰收。从而,传统武术得以继承和发扬,国家规定套路得以广泛传播。沧州武术运动员参加省和国家级比赛,多次名列榜首,有些被选入省和国家武术组织或高等院校。沧州武林人士,还有的担任省和国家武术组织领导职务,有的为武术教授或高级教练。在沧州境内,习武者数十万人,沧州“武术之乡”名声再振,1985年,河北省体委正式命名。

武术类别

沧州武术,一向被称为“开放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沧州武术,不仅愈来愈受国人喜爱,亦愈来愈受国际重视。在国内,邀沧籍武师前去授艺讲学和派员来沧考察和习艺者,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沧州武林门类及独立之拳、械,除失传者外,计50余种,有八极、秘宗、功力、太祖、通臂、劈挂、唐拳、螳螂、昆仑、飞虎、太平、八盘掌、地躺、青萍剑、昆吾剑、闯王刀、疯魔棍、二郎、苗刀、燕青,形意、戳脚、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张、短拳、阴手枪、杨家枪、太极、八卦遍布各地。

沧州武术,流传年深,支系日繁,又在不断改进或创新,故虽一门类,而各支系套路多寡不一,拳械动作招式数量不一,演练速度亦不尽相同。但同一门者,其风格特点仍保留不变。

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开封府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蒙冤发配沧州的故事.沧州因施耐庵先生的一部《水浒》而名扬天下,但沧州也因一部《水浒》而被天下人误读了几百年。

外地朋友们知我是沧州人,总是说:沧州啊,知道,林冲发配的地方。要么就问:你们沧州是不是特别荒凉?要不林冲怎么会往那儿发配呢。

一座城市被误读,它的历史命运往往会因之而扭曲乃至改变。其实沧州的名气,万万不应是因为那位子虚乌有的林教头,它实在是京畿人文渊薮,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

明朝朱棣起兵造反,叛军到沧州之后遇到强烈抵抗,朱棣大怒,攻陷沧州之后屠城,男女老幼1个不留,后来朱棣称帝,从山西移民沧州,所以那时沧州治安混乱,盗贼蜂起,农民不得不习武防身,护家,所以武风盛行

河南温县

温县隶属河南省焦作市,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温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区之一,县内存有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十多处。温县陈家沟更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祥地。

深厚底蕴

温县陈家沟与伏羲画卦台隔河相望,这里是太极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厚重的太极文化积淀。17世纪中期,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人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新拳法——太极拳。19世纪后,产生杨式、和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20世纪60年代,陈家沟传人建立了50多所太极拳学校和家庭武馆,使太极拳得以更为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太极拳已经推广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独特活动

数百年来,太极拳圣地陈家沟名人辈出,不但使太极拳这种独特拳术得以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武坛留下光辉的一页,而且把太极拳活动推向了全世界。 2000年5月,中国武术协会启动太极拳健康月活动,决定将每年的5月定为太极拳月;同年7月,国际武术联合会执委会支持中国的太极拳月活动,并将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2001年3月,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

为满足海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需要,温县县委、县政府在陈家沟村内原有遗址基础上,斥资兴建陈家沟景区。陈家沟景区主要由太极拳祖祠、陈氏祖林、东大沟造拳处、陈照丕纪念园、杨露禅学拳处和大皂角树习拳处等景点组成。陈家沟的绝世武功和遍布全村具有很高价值的建筑、雕塑、石刻、壁画、书法艺术,都深深吸引着海内外太极拳习练者前来寻根祭祖、参观游览。

发展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陈家沟尚武之风得以恢复发展,涌现出了1大批名闻遐迩的太极拳师,他们往来于世界各大洲 ,传播太极拳文化,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小小的豫北平原小村,成了世界各国太极拳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2006年5月20日,太极拳被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7月,陈家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并建立“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2007年8月,陈家沟被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2008年9月,中国政府推荐太极拳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太极拳影响的激增,使得陈家沟迎来了1个新的发展高峰。

广东佛山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明初,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名家和武术组织,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咏春宗师梁赞、叶问,影视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

湖北黄梅

黄梅自古以来崇尚武术,习武风气浓厚,多次在两年一届的武术之乡比赛中获得金牌。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黄梅县为“全国武术之乡”。

武风浓厚

近几年来,黄梅武术运动空前普及,全县经考核审批的武术馆校有13所,在校学生达6000余人,先后向上级体校输送武术人才400多人。全县5十九个村已建武术队26两个,涌现出大河镇赵家畈村、濯港镇柳名家村、蔡山镇曹坝村、杉木乡文沟村等一批以练武闻名的村落;职工业余武术代表队就有80多个;有近20万人经常参加以武术为主的体育健身运动,基本形成了学校、农村、机关、企业、社区近十万市民争习武的可喜局面。

有较好的群众武术基础,该县武术活动高潮迭起,每年都要在节庆期间举行较大规模武术比赛活动。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黄梅县为“全国武术之乡”。

武术健身运动的普及促进了该县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近几年来,该县先后向省队输送运动员18人,其中太极拳运动员周菁、跆传道运动员周佳、散打运动员潘天顺等人屡次在国内、洲际大赛中斩金夺银。由此,该县荣获“省十运会竞技体育贡献奖”、“全省体育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岳家拳

黄梅是岳家拳的发源地。800多年前,南宋名将岳飞,曾率领岳家军驰骋在黄梅战场。其四子岳震、五子岳霆后来隐居黄梅,繁衍生息,死后归葬于黄梅县苦竹乡养马岭“老树坡”上。他们在黄梅期间演练的岳家拳广泛流传于黄梅民间,扎根于群众之中,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过去看过一些拳师练岳氏连拳、岳氏散拳。而在挖掘中,看到黄梅、广济、蕲春等县的岳家拳与此不同。岳家拳短小质朴、桩沉、步稳、带气发声,技击实用。当地老拳师一致声称此拳为岳飞所传。

为了弄清岳家拳的源流,湖北省挖掘组会同黄冈地区挖掘组来到黄梅县

通过查阅史书、翻看县志,走访当地群众和岳飞后裔。经查明:岳飞在抗金中,于鄂东一带活动频繁,时间较长。南宋赵构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二十八岁,任江淮招讨使时,长子岳云随父从征,两败李成,张用于黄梅。后走洪洲(今南昌)留岳云于黄梅。岳飞蒙难,四子岳震五子岳霆来黄梅,兄弟二人隐居大河之滨,后迁杨梅岭山区聂家大湾,改姓鄂。

在岳氏宅院、花园,放马的地方,当地群众均能历历指点加以讲述,岳震岳霆的墓地仍在附近山上“老树坡”。墓碑在十年浩劫中被毁。这次掘挖中,我们深入农村,找到了岳飞后裔,并做了很多工作,看到了秘藏的《岳氏宗谱》,至今已传二十七代矣。

之乡_武术之乡 -4大武乡

山东菏泽

菏泽地区的武术源于人,历史久,蕴于中华;拳种多,奇功异效,奥妙各异, 风格独特,素以“武术之乡”闻名与世。

菏泽地处中原,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封建王朝均以训练有素的军队, 枪刀相见,杀掳掠夺,抗争盘踞,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由此,历史上的多 次农民起义,曾发祥在这块土地上。唐朝末年的黄巢;北宋末年的宋江;明朝末年 的徐鸿儒等均生长在这里。清朝光绪年间的曹州大刀会和1899年的曹州义和团灭洋 反清,抗击侵略,抗击压迫,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菏泽历代尚武名人辈出。据《中国武术人名辞典》载,本区各县市仅清朝科举 中武状元2人,武榜眼2人,武探花1人,武会元1人,武进士23人。民国时期,涌现 出许多发扬中华武术,雪耻“东亚病夫”的武林仁人志士。如菏泽耿庄的杨士文在 上海开办“精武馆”,大败日本人,长我中华志气。1935年菏泽各地均建立了国术馆,举办国考,选拔高手。当时劳动人民自发习武,强身健体,除暴安良,蔚成风气。

河北邢台

邢台百姓自古就有练武的习俗,自古就是武术之乡。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可追溯到黄帝时期。张氏始祖,乃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骁勇善战,武艺高强,辅助统一其他部落。是为河北张氏,封地为邢台的清河县,为天下张氏祖庭。由此渐兴习武之风。每年举行祭祖活动。

2、黄巾起义---张角、张宝兄弟为邢台巨鹿人氏,自少习武,锄强扶弱,匡扶正义。东汉末年,带领乡亲发动黄巾起义,在邢台县太行山上建立大本营--黄巾军寨,习武演练,反抗压迫。至今留有黄巾军寨遗址。

3、义和团运动---赵三多,邢台威县人氏,自幼习武,梅花拳传人,清末面对外强内弱局面,参与发动了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威县义和团平时练习的就是源于“梅花拳”而改造的“义和拳”。至今留有赵三多故居。

广西桂平

桂平“三江一平”的地理环境――黔江、郁江、浔江三江交汇于依山傍水的浔郁平原,造就了“3大一太”的革命武术历史――也就是“从十四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七世纪三十年代,持续200多年,基本贯穿了整个朱明王朝的大藤峡瑶民起义、1855年8月16日建都于桂平的大成国农民起义、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西江两岸大革命桂平农民运动、以及1851年11月11日,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桂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疆重镇和武林高手成功创业之圣地。这主要是由于桂平的群众有深厚的武术基础和不怕强权的正义感。清道光年间洪秀全等农民领袖,在传教和大造革命舆论的同时,在桂平境内特别是紫荆、新圩、东乡、江口、南木等地普设功夫馆,专教群众练武,锻造武器。后来在金田村爆发起义,冲出桂平,走向全国,定都南京。在全国进行了反对腐败,抗击侵略,抗击压迫的革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这充分体现了桂平武术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对桂平以后广泛开展群众性武术体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东佛山

这是一代宗师黄飞鸿的故乡,这里是咏春先师梁赞的故乡,这里是世界武圣李小龙的故乡。佛山位于广东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毗邻港澳,水陆空通畅,地广物博,民风谆厚,人杰地灵,历出名人。自古以来是岭南的鱼米之乡和对外开放的口岸。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以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着称于世,与湖北汉口、江西景德、河南朱仙齐名,并称4大名镇。名声显赫。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为佛山题词“历史名镇、改革先锋”。 近代佛山是鸦片战争的抗英团练基地和红巾军起义的根据地,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队的大本营。强身健体、防身御侮的传统,孕育了一代练武强身,保家卫国的英烈和武林精英传奇人物,武术拳馆历劫不衷,新人辈出。这里有大侠霍元甲创建的精武会佛山分会,有英雄辈出的鸿胜武馆,有培育李小龙成长的嵩山少林寺至善禅师藏身传武的红船弟子(粤剧艺人),在历史上起着领袖群雄,保家卫国,发展武术威振海内外的作用。爱武练武更是深入民间。先后有梁赞(佛山赞先生)的咏春拳,鸿胜馆张鸿胜(张炎)的蔡李佛,悦安堂梁容和悦安社陈安的少林拳,兴义堂招锡、杨三才的洪拳,梁世苏的少林寺南拳共5大派。后李佩弦等成立了佛山精武体育会聘请北方名师于乐江等到会任教。开始有弹腿、鹰爪,螳螂、太极等北派武技传入。再有广东十虎之一龙形拳师林耀桂高足弟子曾根、马齐、叶可声传技于广州佛山、三水。至今龙形拳罗强(卖鱼强)、白眉拳刘少良(刘伯)、太极、鹰爪曾坤、梁振声、区荣巨、咏春拳岑能、彭南(黑面南)、梅花桩李铭清等新一代拳师继往开来,南拳北腿风魔佛山,威振海内外。

之乡_武术之乡 -徐州沛县

沛县武术是江苏的文化遗产,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古称“沛泽”又叫沛国、小沛。自秦汉以来素以“汉汤沐邑”、“刘邦故里”、“明光世家”、“ 武术之乡”而闻名于世,亦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誉。沛县武术,历史悠久,人才蔚起,沛县有“武术之乡”之誉这与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汉文化的发祥地有直接的关系。沛县武术有8大门派:赵派大洪拳、三晃膀大洪拳、武当大洪拳、二洪拳、黑虎拳、梅花拳、少林拳、西阳掌,已成为苏、鲁、豫、皖地区具有影响的拳种,也是沛县成为全国武术之乡的历史因素。

文化遗产名称:沛县武术

所属地区: 江苏 · 徐州 · 沛县

国家颁发的沛县武术之乡匾额

遗产编号:Ⅵ-13

遗产类别:杂技与竞技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江苏省沛县

遗产级别: 省

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古称“沛泽”又叫沛国、小沛。自秦汉以来素以“汉汤沐邑”、“刘邦故里”、“明光世家”、“ 武术之乡”而闻名于世,亦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誉。沛县武术,历史悠久,自古武林豪杰奋兴,人才蔚起,沛县有“武术之乡”之誉这与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汉文化的发祥地有直接的关系。项羽、刘邦能在秦王朝的暴政之下率领农民起义,1个重要原因,就是刘邦自身会武,有武有勇,他依靠沛县子弟兵和他军中的一批豪勇之士为骨干,剪秦灭楚,靠武士的勇武打下了汉室江山。《沛县志》载:“沛人尚武力,挟意气”,“民喜佩剑以自卫。”上自皇帝,下至庶民,无不佩剑。沛县志上还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在宋代有位叫高进之的拳师,一天和朋友一起为友送丧,回到家后看到友妻备人所强暴,一怒之下,杀了七人;在清朝乾隆沛县志上也记载:元代,自战乱以来,民喜佩剑以自卫,一旦与贼相遇,奋不顾身。沛县尚武之风自汉至明清两代在历史上都有记载,始终不衰。

沛县武术有8大门派:赵派大洪拳、三晃膀大洪拳、武当大洪拳、二洪拳、黑虎拳、梅花拳、少林拳、西阳掌,传入沛境以来,已成为苏、鲁、豫、皖地区具有影响的拳种,也是沛县成为全国武术之乡的历史因素。今天的沛县武术已经发展到12大门派,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相继传入沛县扎根落户……。目前,在沛县最具代表性的三晃膀大洪拳,是清嘉庆年间“单胳膊李泰师”所传,由张监而朱王庄五座楼李兴美大师,再传大洪拳第八十九代传人邓洪先,大洪拳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唐朝名为“天罡拳”,宋朝更名“黑虎拳”,明初洪武年间更名“大洪拳”延名至今,历经沧桑、变革,大洪拳真传得以幸存,大洪拳属外家拳法,内外兼修,注重精气神的主导作用。动作朴实无华,刚劲有力。发拳有穿山洞石之情,落步有入地生根之意。虚实不定变化多端,多晃膀和连环掌,因而又叫“三晃膀”大洪拳。邓守超出身于武术世家,自幼随爸爸邓宪文习武,到他这已是第四代了,他的爷爷就是大洪拳第八十九传人武术大师邓洪先。 梅花拳属少林拳派,套路结构对称紧凑,一招一式层层叠叠,动静分明,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纵跳翻腾,连打带拿,招式朴实,变化多端。攻防意识强,使用价值高。据沛县武术志上记载,是清末年由李振亭先生传入沛县,李振亭,字朝臣,享年102岁其父李义鹏,为清末梅花拳一代宗师,李振亭自幼随父习武,功夫深厚,人称“神拳铁腿”,祖籍河南濮阳县,清光绪二十年(1894)因为家乡水患迁至沛县胡寨乡前吴堰村定居。李振亭随着张学良将军转战南北四载有余,战功卓着,少帅为酬谢他,赠战刀、宝剑各一把和明代香炉一只,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李振亭重返沛城开设武馆广收门徒。此后,李家梅花拳在沛县生根开花,成为沛县武术老8大门派之一。在1979年国家体委发出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之后,沛县成立了武术协会,先后有孙敬修、苗敬典、刘长修、李苏祥、孙敦亚、王开吉代表江苏省出席了全国武术观摩交流比赛。在1984年——1986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沛县武术协会被评为江苏省武术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武术工作先进集体,并应邀选出30余种稀有武术兵器到北京展出。1985年,在沛县12家武术流派中,有吴明精、孙敦亚等10人受到国家体委和江苏省体委表彰奖励。各门派编写的《拳械录》和《拳谱》等入选国家和江苏省《拳械录》。2000年孙敦亚编写出版了《沛县武术志》,2006年胡光锋编写出版了大洪拳《实战绝技-三晃膀秘解》,沛县26家武术馆、校和12位世界冠军,40多位优秀拳师入编《彭城武林》,中央电视台在国际频道多次播出沛县武术专题片,国内外影视单位、新闻媒体不断来沛宣传报道沛县武术。沛县武风名声远扬,杜彪曾获第八届世界技巧锦标赛冠军,是国际级运动健将,出身尚武之家,自幼随爸爸练武,是武术为他赢得世界级技巧冠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杜彪的爸爸,曾拜李振亭为师,专攻梅花桩功夫。

沛县有大洪拳、梅花拳、少林拳等十二大武术门派。目前沛县面向全国招生,颇具规模的武术馆,武术学校20余所。除本地孩子纷纷进入武校外,每年外府慕名而来的学生多达数千人。远道而来的学武者大多是青、少、儿童,他们进入学校后除每天习武以外还要学习好文化课。古沛人最讲究“文武双全”,故有俗语,有武无文则蛮,有文无武则弱。所以,沛县武术馆、武校非常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直把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如以继承和发展。如今的沛县武术以走向产业化道路,武馆、武校,多大几十所武术场子四百多个,全县人口110多万,习武人数达30万之多,从城镇到乡村,男女老幼利用节假日习拳的极为普遍,每年一次的武术散打比赛,成为他们的1个特殊节日。沛县人为能使中华武术发扬光大,致力于中华武术的传播,还把武馆开到了国外,这些国家有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美国、墨西哥、俄罗斯等。在西欧并以米兰为中心,开设了60多家中国功夫馆,洋弟子多达上万人。沛县人每年都有在国内或世界武术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的,他们为沛县武乡做出了贡献,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也为汉皇故里增添了光彩。

沛县武术训练有道。沛县武术在训练时,先教一招一式一戟一戈的基本技术,戟戈既熟,然后教以连环,既熟既精,然后教以破法,全面训练和从难从严的要求,还注意根据不同体形和年龄条件,进行不同的训练,即因材施教的原则。沛县武术承载中国传统的朴素哲学思想,刚柔相济、内外合一、动迅静定、虚实分明等都是矛盾的2个方面,是典型的辩证思想,是中国武术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传统武术套路的人越来越少。现代国内赛事多以国家标准套路为标准,传统套路没有机会参加比赛,沛县传统武术套路濒临失传。传统套路的传授多为口传心授,在传授过程中,存在艺随人走的变数,许多独特拳械门派没有固定形式的图文资料。有些门派的代表人物特别是掌门人年老体弱,逐步退出武林,享有盛名的年轻武师青黄不接。

三 : 武乡之旅

  八路军是一个光荣的名称;武乡则是一个光辉的地方。上午10:00左右,我们乘着大巴来到了红色武乡。

 

  来到八路军文化园的门前,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石像,石像上刻着两个红色的大字——“亮剑”,两条粗壮有力的手臂紧紧地握住一把大刀,真是壮观!走进文化园,道路两边红旗飘扬,绿树葱茏,最引人注目的还数胜利大道的21组雕塑:人们耳熟能详的小兵张嘎、白求恩、红灯记等都反映了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英勇抗敌、与日军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画面。跟着导游、随着一阵又一阵人们的哄堂大笑我走进了《太行游击队》的剧场:汉奸阿谀奉承的滑稽表现让我们开怀大笑;动感谐趣的打斗设计以及惊奇震撼的特技、特效场面让全场掌声雷动……看完精彩的情景剧,我们又来到一个小广场看杂技。一个十三岁的男孩用头把自己顶在凳子上,眨眼间,他上了一个木板;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他准备起身上另一个木板,我紧张极了,生怕一个不小心,而他却像练过“铁头功”似的,丝毫没有让观众失望,果真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几个地方,几乎每个地方旁边都有一块灰色的板,看了这些板块,我明白了:抗战时期许多地方都不是只有自己表面的意思。饭铺可以护送干部、传递情报;邮局可以鸿雁传书、情系八方……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走“铁索桥”了。桥摇摇晃晃的,而且胆大的人还活蹦乱跳的,是我的害怕到了极点。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直到下了桥才如释负重。

 

  吃完午餐我们又乘着大巴来到了第二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进入馆内,“太行精神、光耀千秋”这八个大字尤为引人注目。纪念馆分为六个部分。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了毛泽东如何指挥、领导、解决卢沟桥事变。这是,右边传来一阵又一阵惊呼声,原来是毛泽东的铜像,足足有1米83呢!这里最精彩的还是一个又一个模拟场景。平型关战斗、日军暴行、白求恩战地手术、大生产等都让人们惊叹不已。看到这些场景,我感受颇深。看到日军暴行的模拟场景,我感受到了日军的残忍:血流成河,房梁横七竖八地倒着,一只人手趴在车上,令人不忍直视。让我铭记在心的是钻地道。在门口,我的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之所以我会如此的忐忑不安,是因为电影里的地道都是不见天日的。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我进了地道。地道里既有五彩缤纷的灯带又有方向的指示,与我想象的有着天差地别。我们排成长龙似的队伍,走着、跑着,后面尖叫不断、乱作一团。安全走出地道后,队伍才清静许多。

 

  时间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武乡。乘着大巴,我还期待着再次与武乡的见面!

    山西晋城阳城县实验小学六二班六年级:杨晨

本文标题:沧州武术之乡-沧州武术:沧州武术-简介,沧州武术-武术之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977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