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十八岁出门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

发布时间:2018-03-12 所属栏目:十八岁出门远行王蒙

一 :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

二 : 十八岁出门远行

《十八岁出门远行》读后感

皎洁的月光又一次照亮了我的书房,它迟迟不肯离去,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我独自坐在小窗旁的桌前细细品读着《十八岁出门远行》。

书中讲了一个十八岁的“我”步入社会的旅程。当夕阳逐渐落下,“我”看到了黄昏的头发,“我”不再贪图旅途上美好的风景,迫切需要找到心灵栖息的地方,“我”觉得在旅途中不能没有旅店,就像我的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在旅途中“我”迫切想搭车,可是连汽车的马达声都听不见,“我”总是期待着高处,因为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中间的那个弧度中一定有“我”想要的旅店。可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我”一次次地往高处奔,奔来的却不是“我”满心憧憬的旅店——而是车。不过这也不错,最起码“我”可以搭车去寻找旅店了。“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递给了他一根烟,给他点了火。于是,“我”便心安理得,因为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的让“我”做他的车。在他的车中“我”发现的一个箩筐,用鼻子闻,是苹果。等他修好车,“我”便对他说:“老乡,我要搭车。”却被他粗暴的叫滚开,“我”对他吼了一声:“你嘴里还含着我的烟。”他便友好地对“我”说上哪,“我”对他态度的180度大转变感到大惑不解。由此“我”还因为给他的这根烟得到一筐水果。车开着开着抛锚了,“我”只好下车。这时便来了一群人,(www.61k.com)“我”跑过去问:“这附近有旅馆吗?”他们没有回答“我”,却问:“这车上是什么?”他们得知是苹果后便开抢,“我”被他们拳打脚踢。远处又有几个人蜂拥而来抢苹果,“我”对司机说:“你苹果被人抢了。”他漠不关心,还在远处嘲笑“我”。苹果抢光了,远处只剩下屈指可数的苹果,“我”被他们打的狼狈不堪,抬头看看夕阳的余晖,仿佛是为了看“我”的笑话迟迟不肯离去。“我”爬到车椅上,身体虽是遍体鳞伤,但“我”的心窝却是暖的。躺在车窝里想起了“我”临走时父亲对“我”说的一番话,沉重,

人要接受现实,要在现实中寻找安慰,学会坦然。少年虽然质朴、勇敢,但坦然面对现实时却显得无能为力。青春充满困难挫折,我瘦小的肩膀要扛起很多的责任,也要学会忍受很多的事,冰冷的世界,人情的冷暖。我都要慢慢地适应,因为我憧憬长大,憧憬青春,憧憬未来,就要面对困难,挫折,还有黑暗。

初一:0杨慧敏0

三 :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

《十八岁出门远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十八岁出门远行》是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个单元的四篇中外小说,反映出人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客观现实的压迫与人本能的抗争意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以及在追寻中的彷徨,追寻梦想以及为此进行的斗争,人在社会中拥有和付出的爱以及人们的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折射出人在成长中应该学会享受成长的满足感并在成长的“蜕变”中为生命增值的主题。《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小说讲述了一位少年离家远行所遇到的一系列离奇事件,通过荒诞的情节和新奇陌生的语言,集中反映出了余华这位作家的写作特点和先锋派小说的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品味作者的写作特点,感受先锋派小说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陌生文本的能力,掌握阅读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鉴赏小说的兴趣。

情感目标:渗透健康开心的生活态度和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认识成长给人带来的痛苦与欢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味小说新鲜而陌生化的语言。荒诞情节所表现出的艺术效果。

难点:理解“汽车”、“旅店”、“红背包”的隐含意义。荒诞情节所表现出的艺术效果。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小说的学习通常从阅读开始,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来发掘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准备通过对话的策略,讨论交流的方式,比较阅读的手段来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并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新鲜的观点和见解,并把它们表达出来。进而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往往关注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语言和作品本身所反映出

的思想内涵。而对于这样一篇情节荒诞离奇的先锋派小说而言,就要引导

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式,避免理解上的简单化和绝对化,要注意从不同

的角度和层面多向度的解读作品的思想内涵,同时品味作品的艺术性和美

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现在给我们一天假期,大家想做什么?(学生们大概会说睡觉、写作业、洗澡、逛街等等)那如果给我们1个月假期,就好比将来高考结束了,高中的学习完成了,大家也都成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完整法律权利的公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了,大家想怎么利用这个时间呢?(大多数学生会说去玩、和好友一起出行等)大家都有点“仗剑去国,辞亲远行”的气势。我们今天就阅读一篇小说,跟随作者的语言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咱们一起来品读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十八岁出门远行》。

说明:问题设计的目的是第一: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情感距离;第二:创设情境,发散学生思维;第三:为课堂的对话策略的实施营造氛围。第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进入课文

1、给学生5分钟时间在预习的基础上再一次浏览全文,看看这篇小说塑造了几个主要人物,分别是谁?给我们讲了1个什么故事?

说明: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这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并且有目的的阅读会提高阅读的效率,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

2、提问:下面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小说作者余华分别给我们塑造了哪几位主要人物,给我们讲了1个什么故事?

明确:主要人物是“我”(远行的少年)、一位汽车司机,小说讲述了一位18岁的男孩初次出门远行所经历的生活片断,主要写“我”“司机”“抢劫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从出门时的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到结尾的无依无靠、遍体鳞伤,让我们看到了成长的真实。

说明:问题并不复杂,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总结与归纳能力,交流与表达的能力,而且使刚才的阅读得到检验,学生也从总体上感知了全文。

3、提问:大家读完这篇小说以后有没有什么问题,在情节上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用原文中的语言提出来。

明确:司机态度突然转变,“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而且还要“我”在车正开着时去车厢取苹果;当我问他去哪里时,他说“开过去看吧”,“我”旅行时没有目的,司机也不在乎方向,只要汽车跑着就行;汽车抛锚时,司机竟能在旁边“认真”地做起了广播体操;有人抢劫车上苹果,他竟无动于衷,只对“我”被打破的鼻子感兴趣;最后司机参加到抢劫者的行列中去,把“我”的背包也抢走了。

说明:让学生突出感受小说情节的不合理与荒诞性,体会本篇小说的写作特点。

4、提问:这些荒诞情节在小说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它产生1种怎样的艺术效果?大家讨论一下。

明确:荒诞的情节能更突出地揭示主题。“我”与抢劫者和司机的冲突,代表了“我”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更是“我”与外部世界的冲突。荒诞的情节显示了荒诞社会中荒诞的生活。人生荒谬到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痛苦不已,呼天抢地,而在性命攸关的大事上麻木不仁。

说明: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先锋派小说的创作特点,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自主理解、探究作品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这样写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5、提问:文中多次出现了“汽车”、“旅馆”,“红书包”,他们象征着什么?

明确:“汽车”象征着人生的旅程,“旅店”是人生的驿站和歇脚点,而“红书包”可能是1种光明的依靠和寄托。(答案不必拘泥)

说明:深入体会先锋派小说的象征性写法,答案不必拘泥,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从不同的层面理解作品内涵。

6、提问:大家发没发现,本文的语言非常有意思,是我们通常所见不到的,我给大家读一段做个例子:“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类似的语言我们还能不能找到?

明确:“那个时候汽车突然不叫唤了,像死猪那样突然不动了。于是他又爬到车头上去了,又把那上嘴唇翻了起来,脑袋又塞了进去。我坐在驾驶室里,我知道他的屁股此刻肯定又高高翘起,但上嘴唇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看不到他的屁股。”“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那时候开始起风了,风很大,山上树叶摇动时的声音像是海涛的声音,这声音使我恐惧,使我也像汽车一样浑身冰凉。”等等

说明:对于任何类型的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是必不可少的1个环节。对于本文新鲜陌生的语言加以品味,不仅可以增强读者感受,还可以提高对作者和作品风格流派的认识。

7、提问:把汽车盖比做“嘴唇”,“我”不能动了,只能让目光“走来走去”……从这些语言的运用可以看出余华这位作家对语言娴熟的驾驭能力和丰富大胆的想像力,读来饶有趣味,但是余华只是想展示自己头脑灵活或是博大家一笑吗?语言的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意义与感情呢?这样有别于传统小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不是为了幽默,而是通过这种看似漫不经心且近乎冷漠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的冷酷。现实的成人世界也在嘲笑懵懂的少年,在作弄这个心理上还处于“断乳期”的“来客”。鲜明的区别于传统小说写实的语言风格,突出作者个人和先锋派小说的语言特点。

说(www.61k.com)明:新鲜而陌生的语言是余华小说和先锋派小说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因此应作为阅读此文的重点,同时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余华的语言决不是“耍贫嘴”,他的语言正因为为深刻的文章主题服务才显得格外有价值。

8、提问:这就是余华的作品,这就是先锋派小说,那大家可不可以介绍余华并说说先锋派小说的特点呢?

明确:余华,浙江海盐人。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内地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受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荒诞小说的影响。《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其成名作,显示出了1种与传统小说不同的现代特色。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其中《活着》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先锋派小说:受西方现代派影响,通过荒诞的情节,运用新鲜陌生的语言、象征性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强调的是1种感受的真实而非传统小说的情节的真实合理。

说明:以往的教学方法往往愿意开篇介绍作者和风格流派,这对阅读文本未免造成了1种先入为主的不良影响,干扰学生的思维并局限了他们的感受空间,我在最后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归纳进而发现真知。

(三)总结

余华作品的语言特点与先锋派小说的文学含义是什么,通过对这篇小说的阅读与理解,我们已经有了整体的感知与认识。但是理解成长带给我们的启示,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我们才刚刚上路。

(四)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阅读卡夫卡《变形记》(节选),加深自己对西方现代派小说的理解。

说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通过比较学习加深印象,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

(五)板书设计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在家:约束狭小单调

远∣↑成 (保护)(温暖) (目标明确)

行↓∣长

在外:自由广阔多彩

(危机) (冷漠) (无所适从)

四、反思

语文教学中应从兴趣出发,从艺术相通原则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坚持下去,即可提高课堂效率,搞好素质教育。

四 : 永远二十岁

《小情歌》

作者:huhh

你说越多谎,我就越爱你
爱你天真的神气
逻辑里的小破洞
泄露一些假秘密
秘密越多越长久,我就越爱你

你叹更多气,我就更爱你
爱你忧愁的鼻息
枕头漫起口水渍
梦里追赶不及
气息淹没四墙壁,我就更爱你

你多讨厌自己,我就多爱你
爱你蜷缩贝壳里
摇动厚手掌
游过瀑布沼泽地
搅动多少小气泡,我就多爱你

你有再多新名字,我就再爱你
爱你跳来又躲起
每个字都藏着你
满街满眼都是你
再过一次二十岁,我就再爱你

—————————————————————————

陈花姐说,

二十岁的青春啊,多么令人向往,就连一代迂腐大师王安石竟然也曾经说过,“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少年见青春》),可见那青春,是多么美好,多么美好,多么美好。(www.61k.com]

然后再翻翻书就又知道,绝大多数人都在感慨青春的易逝难回。像著名的全真大师尹志平,最为人称道的也许不是修建白云观,而是被金庸大师诬构出来的一段邪恶的香艳,就连他,也曾经多次感慨,“绿发朱颜易改,青春白昼难留”(《西江月》),“可惜春光,无计留连住”(《凤栖梧》),等等。

仙师尚且如此,凡人如何能免?青春美好,这是自然,想那些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事情,有多少不是在青春的岁月里做出来的?

所以这首诗能够通篇说爱,热烈地爱,歌唱地爱,心无旁骛地爱,毫不曲折地爱,爱他的说谎、爱他的叹气、爱他的封闭和自我保护,如果不是年轻,哪里能给得出这么多?

因为青春,所以可以这样动人地爱,也因为爱,可以留住更多的青春。顶老师曾经唱到:

永远在这个时刻
一起歌唱
一起歌唱
我们永远地年轻
我们永远地倔强
我们永远地纯洁
我们永远地纯洁
没有人能消灭我们
没有人能消灭我们
——顶楼上的马戏团《向橘红色的天空叫喊》

所以,这是最动人的一句,“再过一次二十岁,我就再爱你”。

新名字、跳来又躲起、满街满眼……那些专属年轻人的折腾啊,那些互相换来换去的绰号,那些气鼓鼓的决绝和不计后果的重逢,那些没完没了的倾诉和吐槽……活泼生动,像是真正在活着,教人怎能不去爱?教人怎能不想再年轻一次,再年轻一次,再年轻一次?

所以这是最动人的,“再过一次二十岁,我就再爱你”,你再过一次二十岁,我就再过一次二十岁,你年轻纯洁,我就年轻纯洁,你折腾,我就折腾,you jump, I jump。

五 : 十六岁出门远行

二00一年七月,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县一中,刚好十六岁。在此之前,除了初二时跟父亲去过一次县城之外,我没到过家乡之外的任何地方。那时候,哥哥已在湖南读了好几年书了,他每次回家给家里人说这说那,我羡慕极了。甚至有些嫉妒。也就是说,在我十五岁之前的生命履历中,我对世界除了想入非非之外一无所知。尽管通过电视、书籍、收音机和别人的口舌,早已知道在我们的家乡之外,还有一个更大、更精彩的世界,但有些想法却始终不变。那时候的我坚信,全世界的人都和家乡的农人一样:春天里冒着寒风播种小麦、豌豆和其他农作物,初夏时节到田里锄草,秋天时在火红的太阳底下汗流浃背,冬天时下大雪,人们窝在家里无所事事;我相信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和我们玩一样的游戏,女孩踢毽子、跳绳、玩沙包,男孩演包公、抓土匪、顶拐,一样地充满欢乐和忧伤……当然也有不同,具体我说不上来。但它们的确存在,带着甜蜜的芬芳,在我绚丽的幻想世界中游来荡去。

在北山上花岔(家乡名),所有的小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偶像,是一个叫白尕娃的人。这家伙家里很穷,他母亲又是出名的懒婆娘,一天两顿饭都做不熟。白尕娃中午放学时,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只能随便吃点馍馍什么的,有时候连馍馍都没有。但白尕娃学习好得很,高中毕业考了上了大专,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自此之后,白尕娃就成了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最直接的榜样。娃娃们调皮不听话,大人们就吼一声:你娃有本事学学白尕娃,考个大学给老子看看。而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离开自己的家乡是一件无比骄傲的事,只有孬种才回来。因此,北山上花岔每一个有志气的孩子,都希望通过读书的方式早早离开这个混蛋的地方,离开尘土飞扬的麦田和豌豆地。十六岁,被县一中录取了,我欢快无比兴奋异常。通知书来了,要学生本人去学校报名。父亲说,都快长成大小伙子了,自己去报名吧。之后将县城的情况做了详细地说明,说你们如果一天回不来,就住在龙山宾馆,每人九块钱。出了龙山宾馆往南走,到了岔路口时向北拐,一直往前走,就是县一中,实在找不到,鼻子下面还有个嘴嘛,多问问。母亲也表现出少见的大度来,说你和同学一起,路上小心些,钱儿拿好,不要招惹不三不四的人。

七月十三日,天气晴朗,我和同学一起,坐了招手停去县城报名。我有晕车的毛病,那一天似乎并不厉害,虽然感觉晕,却没有吐出来。终于到了车站。下车了,一股难闻的热气扑面而来,和着嘈杂的人声车声。问了好几个人,找到了龙山宾馆,掏出学生证登了记、交了钱,跟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进了房间。房间里有三张床,一个不大的电视,搁在黑漆漆成的木桌上,光线不好,有一种朦胧的感觉。靠窗的床上,已被人占领,一个纸袋放在那里。同学过去看了一眼,说里面装满了六味地黄丸。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也没兴趣追究它。东西放好了,便一起跑到楼下,就近吃了碗牛肉面,一块八一碗,放了很多辣椒。吃完饭不忍心回旅馆,便在周围乱走了一会儿,惦记着宾馆里的东西,不敢走远。天气热得要命,人走在柏油马路上,脚底下软绵绵的不得劲。口也渴,便一人买了瓶冻啤酒。卖酒的是一个粗黑的老妇人,身上的肉一走一晃,边给我们拿啤酒边念叨:两个有福气的娃娃,刚好都冻好的啤酒。回到宾馆睡了一会觉,快到下午两点的时候,估计学校的人要上班了,才带了东西出了宾馆。临走时父亲说得清清楚楚,一到县城,什么都乱了,东南西北都辨不来,只得问别人。县一中有名得很,大家都知道,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县一中果然气势非凡。仿清华的校门高高耸立,门口两个大石狮子端坐两旁,看门的老头一脸高深。我都被吓傻了。幸好同学胆子大,问旁边的人在什么地方报名,被问的人手一指:那里。报名的地方,原来就在收发室旁边,玻璃窗后面,坐着一男一女。男人戴着一副阔大茶色眼镜,把半边脸都遮住了。女人穿着紫色上衣,三十多岁的模样,我觉得她很好看。报名的人并不多,一会儿便轮到我们了,女人接过证件,说:李文倩,是你?我老老实实地说:是。她抬头又看了一下我,对坐在她旁边的男人笑了笑,说,像个女娃的名字。交了钱,发了一本说是暑假作业的小册子,手续便算完了。和同学一起走出高大的校门,出了长长的一口气:正事办完了。

时间还早,回宾馆没意思,于是决定到书店看看。逛了两家小书店,又到新华书店呆了半天,我买了一本《白鹿原》,外加一本掉了书皮的旧杂志,上面登有汪曾琪的《詹大胖子》、《幽冥钟》等,这本杂志我后来看了很多遍,至今记忆犹新。同学买了一本《廊桥遗梦》,我至今没看过那本书。逛完书店,就到吃晚饭的时间了,记不得当时吃了什么,吃完回宾馆。晚上有人敲门进来,说也是考上县一中的学生,今天来报名,在登记台看到我们是学生,便来找我们玩。一问,那家伙比我和同学都考得高,心里先矮了半截。再一问,他是补习了一年才考上的,信心顿时就来了。他说,闷在宾馆有什么意思,下去玩玩?我们说好。在县城的大街上走了半天,天还是很热,路边昏黄的灯光映照在大街上,很是令人陶醉。我心想,这时候村子早已黑灯瞎火的了,这里却这么美好,城市真他妈的好啊。那家伙提议买个西瓜吃,但他说自己忘带钱了,回去还给我们。同学犹疑不定,看着我说,买不?我说算了,心想那家伙说不定是个骗子。

大家边说边往回走。这时,大街上突然出现了一群人,有几个骑在自行车上边走边吆喝:北京申奥成功了!自行车的后座上,拖着长长的鞭炮,劈劈啪啪响个不停。到了宾馆,电视上江泽民正在讲话,楼道里一片沸腾。同房间的那个人也回来了,是个瘦高的青年,正瞅着电视看。洗了脚躺在床上,我一边翻看《白鹿原》一边想:二00八年,那时候的我,不知道在干什么?(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2008-6-4

本文标题:十八岁出门远行-十八岁出门远行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008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