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关于赏识教育的论文-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doc

发布时间:2018-02-07 所属栏目:关于赏识教育的论文

一 :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doc

目 录

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 1

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 1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 .................................................. 1

1.树立正确的的家庭教育理念 ........................................ 1

2.赞赏孩子要适时适当 .............................................. 2

3.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作用 ................................ 3

4.明确要求,严格执行 .............................................. 3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 4

1.明确规范,进行系统化教育 ........................................ 4

2.培养孩子自律的精神 .............................................. 4

3.多与家长沟通,家园共育 .......................................... 4

(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 5

1.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 5

2.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规范 .................................... 5

3.要持久的训练 .................................................... 5 参考文献: ...................................................... 6

学前教育论文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doc

浅析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内容摘要: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www.61k.com]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

关键词:幼儿 习惯 培养 策略

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学前期是人生旅途的重要奠基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譬如,在一次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记者问其中一位科学家:“请问,您认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回答说:“在幼儿园。”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科学家回答说:“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学习要多思考;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这位大科学家所说的“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就是幼儿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是可以培养的。孩子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就会不自觉的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很难改变。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墨子有句关于习惯教育的说法是:“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是啊,刚出生的孩子就像缕缕白丝,把它染成黑色就是黑色,把它染成黄色就是黄色。所以,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不能不慎重。

习惯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东西,影响其生活方式和成长的道路,正所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良好的习惯就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就是孩子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一)遵循科学的原则

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任意进行的。应该科学的有原则的进行培养。家长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树立正确的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偏颇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观点、方法和手段都极易走入误区。一种是对孩子的过度娇宠。在当代社会严重的“6+1”形势下,每一位年轻父母生下孩 1

学前教育论文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doc

子的时候,都会感到无限的欣慰,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氛围里。[www.61k.com]孩子的出世使他们的家庭生活大放光彩。沉浸在欢乐之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6位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把他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真怕哪方面想得不周到,做得不周到委屈了孩子。就这样,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占据了家里的核心位置,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殊不知,家长无尽的爱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严重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理能力的培养,甚至会造成孩子懒惰、刁蛮任性、胆怯害羞的心里问题。二是过度严厉,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孩子身上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孩子刚出生,家长就为他们设计将来的发展道路,却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甚至在早期教育方面就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如投资给3岁的孩子买高档的钢琴,古筝等音乐器材,给2岁的孩子报绘画班、舞蹈班、珠心算班等各种特长兴趣班??这些盲目的投入不仅浪费了一个家庭的有限精力和财力,而且还有可能挫伤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的兴趣。家长的“高期望”“严要求”会使性格倔强的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抵抗心理,与家长产生对立的情绪从而使性格变得乖戾,行为举止粗暴;性格懦弱的的幼儿则会表现出恐惧、焦虑、撒谎等不良表现。

2.赞赏孩子要适时适当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越来越意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注重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优点和长处的赞赏,天真浪漫的孩子尤其是这样。因此,家长要抓住机会,适当的对孩子多加赞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神态,甚至一个赞许的微笑可能对孩子来说都是不小的鼓励。父母鼓励孩子的机会也很多,这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及时进行鼓励。当孩子自己动手叠被子,整理衣物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宝宝长大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真是好样的!”当孩子为下班回到家的爸爸妈妈拿来拖鞋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宝宝真棒,会照顾父母了。”当孩子帮一位老奶奶提菜篮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助人为乐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我为你感到自豪!”等等,要相信,我们的赞扬会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使良好的行为变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如同栽花,一味的浇水、松土、施肥、修剪只能让花朵枯萎,而按照花的生长 2

学前教育论文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doc

规律浇灌,施肥修剪则会鲜花茂盛。[www.61k.com)所以赞赏幼儿也不能是盲目的,轻易的,应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赞赏的预期目的。我们应该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时及时表扬,使幼儿能够及时的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及时强化比日后大量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然而,过多的表扬有时也会给幼儿造成一种误解:我做什么都是对的,和我观点,行为等不一致的都是错的。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倔强、任性、经不起挫折的不良性格。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发展情况适时适度的表扬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3.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源于成人,尤其是家长。孩子的许多习惯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确是可以肯定的。幼儿的习惯是在家长的影响下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此,我们必须一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的礼貌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但孩子的年龄小,分辨能力不强,父母不知不觉做成的不良示范同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脾气也不一定会好;父母喜欢张口骂人,孩子自然也会随口骂人;父母爱好穿衣打扮,孩子也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喜欢吃的食物,孩子也会爱吃。

总之,孩子的学习以及习惯的养成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一定要做出榜样,正面诱导,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4.明确要求,严格执行

对孩子行为习惯的要求,家长应该详细说明,明确交待,让孩子清楚明白,决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从哪入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清楚明白的基础上,家长就应该有坚决的态度,严格执行。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坚决的态度。如果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并且在行动上也要加以督促,不严格要求孩子,遇到困难就放任自流,非但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会加重孩子的不良习惯。譬如,孩子今天坐在餐桌边吃饭,明天坐在阳台上吃饭,后天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饭??试想,这样怎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3

学前教育论文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doc

除了以上4个基本原则,家长还应多创造机会,让孩子重复实践好的行为,并且必须长期坚持,贯彻始终才能有助于好习惯的培养,决不能一曝十寒。(www.61k.com)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求家长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要求教师有比家庭教育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顺利进行。

1.明确规范,进行系统化教育

在幼儿园应当按一日常规对幼儿进行系统化教育。3-6岁是培养幼儿个性品德的关键期,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个性品德会在形成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所以要求我们做到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规定了幼儿在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做到、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从而使幼儿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习惯。如:坐要有坐姿,吃饭时要安静进餐,饭前便后洗手,活动结束要整理好玩具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即轻声说话,轻声走路,轻拿轻放物品;做到“三排”:喝水排队,入厕排队,上下楼梯排队;用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午休时要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盖被子,不会做的学着坐,学会做的坚持做。此外,我们还注重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如:对性格胆怯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蛮横幼儿,以培养宽容品质为主;对待内向幼儿,以培养活泼乐观为主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要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

2.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老师和家长都为幼儿制定了一些规则,但是如果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遵守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还应当培养幼儿的自律精神。所谓的自律也就是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老师和孩子可以一起商量,制定出一些规则,然后和孩子一起遵守。比如,在室内不能大声喧哗,玩游戏的时候要按规定进行,按规则决定胜负;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小朋友了要说对不起??如果孩子违反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当然,如果老师违反了也要自觉受罚,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懂得规则的严肃性,自律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3.多与家长沟通,家园共育

要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幼儿园举办的家长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 4

学前教育论文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doc

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也时刻发挥着宣传和交流的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使教师和家长都能随时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www.61k.com]此外,还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只有家园共育,统一要求,形成合力才能更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养成亦是这样。它是由良好的行为日复一日的重复积累而成。因此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长期坚持,需要家园合作,科学的、系统的进行培养才能养成。

(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遵循恰当的步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看故事书或者故事光盘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图片来感受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好坏。我们要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以及这种习惯的重要性。

2.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规范

定家规,定班规,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家长,老师以及幼儿都参与其中,要让孩子懂得某种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渴望养成这种习惯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定,培养过程中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要持久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尽管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但这21天只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对待态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多长时间,但是可以肯定,所用的时间越长,孩子养成的习惯就越牢固。所以对于孩子每一个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都要做好持久训练的准备。然而,这训练又不同于天天重复某种行为,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整合等等。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艰巨工作。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种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的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幼儿教育一定要把良好习惯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抓住时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是为孩子存储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富。 5

学前教育论文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doc

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他的一生都会受益。(www.61k.com)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由此,足见习惯的力量。但好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小引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拥有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学前教育论稿》赵寄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杨丽珠.文菊.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5]《幼儿教育心理学》潘日文.侯桂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6]《公关心理学》张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7]《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石晓伟.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

二 : 关于赏识教育别过头的教育论文

关于赏识教育别过头的教育论文

在网络上看见一位老教师的手记:一位过去的学生到我家小坐,临别时很郑重地说:“老师,您像以前那样批评我几句吧。”我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他说:“那时您批评我,虽然心里挺难受,但总有一种奋发向上、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勇气。可现在,批评成了奢侈品,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哪些缺点了。”
这个故事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当今教育的流行词汇是“赏识”,对于批评,人们避之惟恐不及。前不久,有报道称某学校给教师定下规矩:“不准批评和变相批评孩子,不准向家长说孩子的坏话。”闻之如鲠在喉,“批评”怎么成洪水猛兽了?
自从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对其女儿的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后,随之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与之异名同质的“激励机遇”、“夸奖教育”、“尊重教育”等也“粉墨登场”。他们都认为:好孩子、好学生是夸奖出来的。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该夸的也夸,不该奖的也奖,总之是变着法夸奖,绕着弯表扬。赏识教育”赏识得过火了。
诚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备受关注的今天,赏识教育、人性化教育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但我认为,批评和以上教育不仅不矛盾,而且正当的批评还是其不可或缺的补充。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适当的鼓励是必要的,但切勿过了头。一个人尤其是小学生,如果受到的赞美太多,心理便会膨胀,不会给自己准确定位,必然导致不会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这样的人是不完善的、不成熟的。孩子毕竟要长大,他们必然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一味被人赏识的孩子能经得起日后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吗?日本不是仍在提倡让孩子体验失败和遭遇挫折吗?
因为“赏识”,我们的批评也变成了“表扬式”批评,先将批评对象大肆渲染,浓墨重彩地表扬一番,然后将错误一笔带过,似有意而又不留痕迹。这种批评在官场上也许适用,但是对于小学生,批评者如此挖空心思,对批评对象挑好的说,学生听得身心舒畅,飘飘欲仙,如游仙境。结尾处虽然被轻轻“刺”了一下,但不痒不疼,似乎这一刺是理所当然的。我想,学生不仅不会改错,而且还会错上加错。
一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真诚、善意的批评的。批评的主旨是严肃的,方式却可以温和、委婉,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把它与赏识、激励对立起来。但是赏识得过了火,委婉得过了头,反而会拉教育的后腿。就说“鼓励性”评语,教师在形式上散文化,表意“委婉”并富有“哲理”;语气上深情、亲昵、轻柔、舒缓,采用与学生亲切谈话的形式,非常注重语言的“艺术性”;人称上采用第二人称,想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老师的温馨和关爱,在情感上让学生容易接受;态度上尊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对学生优点作充分肯定,对缺点委婉指出,使学生更好地发扬优点,更信服地接受批评,改正不足。这样的评语对于有相当鉴别和认知能力的人来说是很好的,可是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能读懂老师的“温馨和关爱”吗?我们“望子成龙”的家长能知道他们孩子的缺点吗?能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吗?也许老师不说这样的评语,学生和家长还“心里有数”,越说倒越糊涂了。
我认为,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理性地接受批评。现在,一句批评都听不得的孩子有很多。为什么有的学生一听批评便心怀不满,动辄出走,甚至轻生?为什么一些孩子的心理甚至生命变得如此脆弱?这是全社会都应该思考的大问题。倘若没有真心的提醒和批评,被“抱着哄着”长大,将来谈何让孩子承担责任,勇敢正视错误?谈何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怕打击和挫折?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培养出坚忍不拔的“大写的人”吗?
教育学生本来就要有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处罚,都应该合理使用。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是虚伪和脆弱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三 : 关于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作者以推动赏识教育更完满的发展为目的,针对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局限与不足,提倡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并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情感、个性特征,对有效正确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着重对如何批评学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方法;赏识教育思考
现在大部分中小学校以推崇运用周弘的赏识教育为要务。教师及学生家长开会、座谈、上课、家访,开口闭口赏识教育、爱心教育。好像赞赏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法则,赏识教育就是解决当今中国教育问题的灵药。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挖掘被教育者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赞美和赏识、鼓励和表扬,以此激发被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尊重与肯定的心理,特别是青少年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赞许、同学的钦佩,教师的重视,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表现自己,以期实现目的。基于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进行赞赏教育,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方法。但任何事物、什么理论都是一分为二的,都需要不断的探索、发展、完善。为了推动赏讽教育这一教育方法,在幼儿、青少年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完满的运用与发展,作为一管之见,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1赏识教育的局限与不足
1.1适用对象低龄化。 赏识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赞赏,赞赏就是多夸奖孩子,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广大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常常有这样的议论和感受:孩子小一点,在幼儿园、小学中低段时,多表扬多夸奖一点,孩子还比较听话、学习也积极一些。小学高年级初中以后,再翻老黄历,再用旧方法,教育效果已是风光不再了。其实,这是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生长特点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理逐渐发育成熟,心理需求也逐渐丰富提高了。赏识教育比较适合幼儿教育,在幼儿园、小学中低段教育教学效果比较明显。面对逐渐长大的青少年,我们依然拍拍手竖起拇指高声喊:“棒棒棒,你真棒!”,显然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需求。
1.2教育方法欠丰富。 赏识教育在心理、情感、方法上,强调的是出于对孩子的信任和爱,对孩子的优点闪光点,要及时赞赏,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甚至对他人的侵害,也要给予宽容、提醒,教育方法显然过于单薄。其实我们的方法还可以有更多选择,深入谈心、及时家访、当场制止、严肃批评和适当惩戒。认力斥责、批评、惩戒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但这样做恰恰是为了有劣性的孩子认识错误、终止错误、改正错误,获得更多同学、老师的信任与尊重,推动他健康成长,
对孩子不良与错误举止放任纵容只会害人又害己。上世纪,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临刑时要见一见自己的母亲,大家以为囚犯人性未眠临死前要感谢母恩。因感其孝心,法庭同意了他的要求,没想到囚犯见到自己的母亲,没有说感谢的话,而是要求再吃一口母亲的奶,结果他一口就把母亲的乳头咬掉了。原来,囚犯恨母亲在他年幼犯错时没有严加管教,而是一味的赞赏纵容,导致他一步步走向犯罪深渊。他咬断母亲的乳头,是向母亲诉说,她没有做一个好母亲,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学生是众多鲜活的不同个体,教育方法也不应生搬硬套,简单化。
1.3过多赞赏不管用。 我们身边曾发生这样一些事例,为了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赏识和表扬,学校指定制作了鱼、猫、兔等学生通常喜欢的小动物形状的小卡片,上面印有也可以老师根据学生情况写上一些如“今天上课你表现很好,继续努力!”、“今天你上操有进步,加油!”、“今天你完成了家庭作业,你真棒!”等激励性语言,随时发给本班或者本年级自己认为表现好的学生。刚开始时,学生很感兴趣,甚至把小卡片收藏起来。天长日久,学生们发现:这个小卡片每件小事都会得,同一表现反复得,众多老师轮转给,全体学生个个得。这时,学生在接受老师的小卡片时脸上少了一些欣喜,多了一些淡然。教室地面教学楼走道上老师赞赏表扬的小卡片也一天天多了,而部分学生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却没有多少改观。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己享受了足够多的溺爱,在学校中又受到那么多老师那么多次的赞赏表扬;俗话说“糖多腻人,话多烦人”,如果经常赞赏,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有只不过如此的感觉,就会不吃你那一套,不利于学生竞争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1.4长用会有负作用。 赞赏教育片面强调赏识表扬的作用,甚至禁止教师批评学生。当今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务工人员子女、问题学生,长时间只用一种教育方法,显然不现实。有所小学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学生家长脑子灵比较会做生意,有点钱但不常在家,学生本人成绩一般,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时有发生,接送孩子基本是爷爷奶奶,全家都是小学初中文化。对于赏识教育,从电视、杂志、学校宣传中得知一些皮毛,特别是那一句名言“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耳朵里也进去了,大脑里也记住了。学生及家长就以此为尚方宝剑,学生稍微出现一点小问题,就赖在教师身上,说老师不会教。有时还邀约几个志趣相投的家长到校长室、教务处告老师的状要求换[www.61k.com]老师,家长甚至公然当面训斥老师:“我的娃娃,你会教就好好的教,要用爱心教育。他不交作业也好,他整出哪样事也好,不准批评娃娃,更不准动着娃娃。只要动着娃娃看我们收拾你”。由于教师只能表扬不致管教学生,学生越来越放肆,行为习惯、学业成绩越来越差,不断恶性循环。最让人痛心还是:由于经常听惯赞赏表扬的话,有的孩子盲目自尊自大,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听不得半点批评的话,稍有不顺,就会情绪化爱激动,有的养成自负、自私及脆弱的性格。孩子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行为修养,将来他们如何适应社会创造生活?
2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解决好教育问题,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是全社会永远的追求。任何一种单一的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是难于全面解决问题的,也不可能一时一地一人解决,需要无数人共同不断的探索。针对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2.1赏识要讲究技巧: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在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实施。赞赏要讲客观性,老师家长表扬孩子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举止言行、创意进步,一定要是学生客观存在的闪光点,表扬要恰如其分、公正准确,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表扬,表扬什么,让表扬真正变成一种激励孩子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赞赏要讲纯真性,赞赏要真正发自内心,要真正是为激励和教育学生,不是为了满足学生心理而赞赏,不是为了糊弄学生而赞赏,不是为了实施赞赏教育而赞赏。赞赏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要贴近学生的心理,及时给予赞赏。赞赏要讲原则性,赞赏要不夸大,不粉饰,恰如其分,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赞赏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不能过于频繁,更不能简单重复。赞赏要多揣摩富于变化的、真正能打动孩子内心的语言、动作。有时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所得到的效果,可能会比单调冗长重复的语言更好;另外,不要用物质奖励代替表扬。
2.2教育要对症下药。 孩子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个性化人。教师家长所要做的是发现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给予接纳、引导、发展。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育问题,采取适时适当的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实行简单的统一,千篇一律。我们提倡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住。教育者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教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能扬长避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首先,教育要注意全面发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重视学习成绩,又要重视品德教育,既要重视优秀学生,又要重视后进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的权利,都拥有成功。
第二,教师家长要对他们的智力发育、知识结构、、学习态度,还要对他们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心理倾向有一个清晰了解。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
第三,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找准切入点,引导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要善于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发开去,引导孩子参加学习其他知识技能。
第四,树立多元观念,爱护个性特长。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智能。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是多样化的,因此我们不能单以考试成绩分高下,而应从各方面发展人才,培养人才。但要注意,孩子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专长、特长,要利用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尽可能去弥补他的短处和不足,以达到全面发展。
2.3批评力求正确有效。教育孩子免不了批评,但不少教育者不能正确有效的进秆批评,常常是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孩子与自己关系对立。那么,批评孩子时怎样才能既让他们心悦诚月艮地接受你的批评,又感佩你至诚至爱的教诲呢?这确实不是靠简单粗暴的方法可以奏效的,我觉得在批评孩子时,要注意这几点:
2.3.1批评学生要分场合:学生犯错误是常态,因此在批评学生时不必事事马上当着同学、别人的面,大声呵斥,点名批评。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会让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对抗至0底。有时事后私底下交谈一下、家访一次,效果更会好。如班上的一个男同学一段时间以来,上课不专心还经常旷课,我没有当全班点名批评,而是和他个别谈心。原来他父母离异,心里又伤心害怕,生活又缺少照管,无心学习。交谈中,我谈了家庭婚姻问题的看法,使他释怀不少。他向我保证要用心读书。可见,批评的场合是很重要的。
2.3.2批评学生要有关爱:开展批评要从关注学生发展爱护学生自尊出发,关爱之情要从批评时的语言、表情、举止上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批评是为他好,老师在关心他,老师没有歧视他。甚至有时,只提期望,不过多纠缠错误。使学生对你有一种亲切感、信任感,使他乐意接受批评,在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2.3.3批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管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老师要一碗水端平,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听说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两个学生课间打闹,一不小心把教具直尺掰断,老师发现后,立刻把成绩差的那个学生揪起来骂:你太不像话了,上课你睡觉,下课你搞破坏,你还打人家!直尺让你的家长买了赔。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字不提。像这样的批评就是很失败的,无益于任何问题的解决。
2.3.4批评也可以幽默:学生犯错一般都很紧张,气氛十分凝重。如果这时老师没有一脸严肃的批评,相反来点幽默,效果也许会出人意料,真正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小学有一篇课文里讲:有一天,少年列宁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表兄弟表姐见到列宁都很高兴,和他一起去玩游戏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到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就掉下来,打碎了。姑妈听到声音,跑进看见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和列宁都说:“不是我。”姑妈没有一查到底而是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回到家里,列宁把打碎花瓶的实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姑妈回信说:“你做错了事情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姑妈的幽默保全了面子,又教育了孩子。
因此,作为教育者对学生的批评应慎重,掌握批评的艺术,这样才能达到批评的真正目的和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我们要在尊重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才能找到符合自己客观实际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姚振英.《赞赏、信任:决定孩子命运的教育方法》. 企业管理出版社.
[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武汉出版社.
[3]邴晓. 《快乐妈妈育儿经·你对孩子的赞赏过度吗》.
[4]刘永学.《湛江日报,赞赏教育真的完美吗》,2011年12月20日
[5]熊宜勤, 陈承.《广西教育·如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2010年1月

四 : 关于赏识教育的教学论文|赏识教育的教学随笔

关于赏识教育的教学论文|赏识教育的教学随笔

曾在<<青年教师导报>>上看过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其中一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责骂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这充分说明赏识教育的重要性。还是作为教师的我,就更需要借鉴这种理念,充分利用赏识这个有利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教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教师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各方面的影响下,教师的职业又变得举足轻重。育人是一项说起来容易而作起来难的事,作为教师可谓:如履薄冰。在平凡的工作中,我们每每有欢喜,有忧伤,甚至愤怒。回头看看,自己的教育历程中还有一些惶恐……
美国哲学家威廉·杰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赏识。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的更加需要。”作为小学生更是如此。在教育他们时,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给他们最大的帮助。但有时候我们被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蒙蔽了双眼,看到的都是缺点,对他们左也是挑剔,右也是挑剔,少了关心和呵护。
回想过去,我们在“严是爱,松是害”的高标准下,自觉不自觉地伤害了多少学生,我不禁很惶恐。静下心来思考我觉得教育的主流还是赏识,惩罚更多的是一种善意的调味剂。
在以前的407班有一群学困生,他们或调皮、或基础薄弱、或缺少管教或心智不成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向往好的学习成绩,获得表扬会微笑。
小东同学作业有时不做,上课时爱和前面的同学玩,不能认真听讲,有时作业也不订正。他父亲以前还和老师吵架责怪老师没把他儿子教好。要教好他我觉得光做到一个教师的一般职责是不够的,必须比别人付出的多,做到敬业和无私奉献才有转变的可能。我针对这种现象首先找他家长谈话,小孩能教育好,但要配合老师一起教育,家长满口答应。其次是要求家长每天如果留到5:30必须家长到学校来,没看到家长我以后就不会义务补习了。这也是给家长的一个压力。一段时间后他积累的订正作业不断减少,我就不停的表扬,并告知家长。学生和家长都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学习也更积极了。等全部订正完成后我又在家校通中给全班家长发短信表扬他,这样进步的势头就更猛了。一个学期后他已经能经常考到90了,情况也比较稳定了,由于本身不是非常聪明偶尔还是要犯点老毛病,晚上要留下订正或书写作业,但总体还是进步巨大,不在属于学困生的行列了。
陆伟,灵活聪明,但就是不好好学,喜欢电玩游戏,还曾发生过3次逃学的事情。刚开始时他爸也是一种认识读书小孩的事,会读的总会度,不会读的再管也没用,而且也管不住。还那他女儿的例子来说明,我女儿从来不用管现在不是在杭州读大学。由于他是二胎儿子,在农村普遍都比较惯养,所以管教很不得力,也就养成了这种散漫吊儿郎当的样子。一接手我就先要求当天作业当天清,没清的周日到学习补习。由于以前学习不努力造成了知识缺陷,所以很难做到当天清,一星期下来欠的挺多,刚开始几周还比较老实还会来补习,慢慢的就本性暴露,家长前脚送进,他就后脚溜出,等到老师发现没来电话联系家长在游戏厅找到已经中午了。我就和家长谈心,人聪明,不肯学,毛病在很多东西不懂,欠账太多不想学。可以让她姐姐帮助她,老师再给他辅导,慢慢会进步的。家长接受了老师的建议,每天接送也顶真了,小孩看到家长认真了,也就不敢怎样顽皮了。慢慢的前面知识点的欠账一个个扫清了,他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学习的轻松,我也不挺的在教室、班主任前、家长前、家校通短信中表扬他肯定他的进步,指出他的不足,一学期半的辛勤付出他慢慢的转变,如今他的学习变得自觉了,学校效果也好了,家长也改变了认识,相信陆伟小朋友以后会更好。
叶陈康,老实、听话但知识接受速度慢。所以他的欠账很多,学习效果很不好。我接手后首要的事情是扫清以前的欠账,我耐心的给他讲解,让他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他感动。然后要求他父母配合老师给他一些鼓励和帮助。慢慢的他开朗了,不再自卑,通过老师的辅导体会到了我也能学会学好,我只要认真我只要比比人多付出点时间和经历一样能掌握,如今学习虽然不是很好,但由于内心的上进和自信,需要老师留下个别辅导的次数在不断的减少,留下的时间也在不断的缩短。每次上课都能看到他自信的笑容。
我们教育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发挥潜能。学生成长的路上,有了周围的人不断 “加油”声的鼓励,他就会在跌倒后,勇敢的、充满信心的站起来,继续向前拼搏。。做教师要学会用心、用爱去浇灌自己的学生,充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
今年夏天去学车更是有了切身体会,虽然师傅是认识的相对其他学员还算比较客气,但最作为训惯了学员的他们,有时说话还是比较不耐烦的,第一遍还好,第二遍有点不耐烦了,第三遍就要开始骂人了,有时想想不是自己不会,实在是不懂原理所以导致了动作失误。心里想其实师傅只要好好说,我是会理解的做正确的,越骂心越慌越六神无主,人自然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少做和不做,这样犹犹豫豫的师傅心更急火更大,当然教学的效果也更差。
我坚信,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定能取得成功。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只会压抑心灵,只有欣赏,激励才能开发人的潜能。希望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以及与家长,其他老师的配合,来慢慢地改造这群孩子,让他们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我会坚持。
本文标题:关于赏识教育的论文-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doc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877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