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方鸿渐人物形象-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人物简介

发布时间:2018-01-03 所属栏目:传统文化

一 : 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人物简介

方鸿渐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小说《围城》的主人公,他的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困厄。

方鸿渐_方鸿渐 -方鸿渐

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小说《围城》的主人公,作品着重写了他和几位女性的瓜葛,以及他从上海转至内地三闾大学任教的遭遇、人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人物简介_方鸿渐
方鸿渐事矛盾。他的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困厄。

方鸿渐_方鸿渐 -人物简单介绍

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人物简介_方鸿渐
方鸿渐

《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是旧中国1个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高级知识分子的艺术形象,这位江南的绅士之子,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因为学不了他们家乡很看重的土木工程,于是转到社会学系,最后又转到中国文学系而勉强毕业。由于1个偶然因素的出现(未来丈人的帮助)便毫无心理准备地走上了留洋之路,学中文的人出洋“深造”就显得有些滑稽,但“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了,又不访《永乐大典》,也找不到太平天国的文献……四年中倒换了三所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了几门功课,兴趣颇广,但心得全无,除了“夸夸其谈外,一无所有,临回国时,在爸爸和丈人的威逼下,为了搪塞才挖空心思地买了“美国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

在北平上大学期间,受个性解放新思潮的影响,萌生对自主爱情的向往,大着胆子给爸爸写信要求解除包办婚姻,最终被浇了一桶冷水,在与鲍的调情,苏文纨的应酬中,渐觉到“女朋友”和“情人”的不同,当遇到摩登社会里那桩罕物——唐晓芙时,他真正坠入了爱河,但他俩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却在苏文纨的无情报复下夭折了。

也许是为了逃避心灵的痛苦,方鸿渐和赵辛楣等走上了去三闾大学的求职之路,三闾大学虽然地处湖南1个偏僻的乡下,但远非一方净土,这里有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市侩校长高松年﹔有外形木讷,内心狡诈的假洋博士韩学愈﹔有在政界失足落水,混迹学校的旧官僚汪处厚﹔有专事吹牛拍马,浅薄委琐的势力小人陆子潇……清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终于在三闾大学中几10个知识分子的勾心斗角和相互倾轧中被排挤出来,被解除了教师职务。

他还没有在事业的挫折中清醒过来,便受到孙柔嘉的诱惑,而逃避到了“1个自己并没确认是否爱他的孙柔嘉的婚姻中”,以为这里是1个可以逃避失败和压抑,追求自由生活的幸福港湾,或许是孙柔嘉在婚前过于心计。婚后,方鸿渐忽然发现自己娶的好像是另外1个人,新家和旧家的矛盾又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再加上他们性格不同,的确很难相容,终于不离而散,他丢下昨日的失望,怀着对明天莫名的祁盼,方鸿渐终于冲出了家庭的围城。

方鸿渐_方鸿渐 -悲剧原因

自身方面

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人物简介_方鸿渐
方鸿渐

方鸿渐性格中的最大特点是“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迷茫和盲动性。

早在大学读书期间,方鸿渐便萌生自主恋爱的念头,但在爸爸的痛骂下,顿时“吓矮了半截”,一下子便打消了自己的念头,不再妄想,开始读叔本华,常自我安慰地对同学们说:“世间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在这里,方鸿渐的怯懦性格就暴露无遗了,在后来与女博士苏文纨的交往中,明知自己与她“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不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始终合不拢成为一体。”但却在苏文纨的恩威并重,软硬兼施中迟迟不敢表明自己的心。当他失去一生中最心爱的女性——唐晓芙时,心瘦弱到了极点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但方鸿渐此时却毫无力挽狂澜的勇气。只是呐呐的说:“你说的对,我是个骗子,我不敢再辩,以后决不来讨厌了。”然后站起来就走。在这把握幸福的关键时刻,他不是积极主动的去争取和解释,却把本存幸福的爱情结束的那么轻率,这不能不说是发自他那本性的怯懦。

对于内心的痛苦,他从不敢直接面对,而是一味的回避。他千里迢迢,历经千辛万苦到三闾大学求职,却并不如意,受人排挤和诽谤,却无力抗争,受孙柔嘉的诱惑而任其摆布;没有接到下学年聘约,不是去斥责高松年食言,而是冲动的一走了之,逃避到孙柔嘉为其设置的“温柔的网”中。可是他错了,正象那句法国谚语:婚姻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得人想冲进去,城里得人想逃出来。这里也不是方鸿渐的避难所和归宿地。由于自身的懦弱,他宁肯自认失败,却不敢面对现实,被孙柔嘉连骂三声“懦夫,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像戏剧高潮般地对方鸿渐悲剧添上了极为传神的点睛之笔。

正如任何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一样。人们也不能选择自己出生就被包围着的,被感染着的传统文化。方鸿渐出生于传统士族文化家庭,爸爸是前清举人,幼承家教,“国丈曾得老子指教,在中学会考考过第一。”可见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极深,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道释”文化,儒家主张积极入世,而方鸿渐虽没有入世的精神,却持着道家的处世态度,随着历史的演变,道家文化已经成为1种定势根植于中国人的国民意识中,道家的柔弱胜强﹑宁静﹑少私寡欲等观念,业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的处世方式,它成为人们“全身选择”的法宝,也是形成人民懦弱﹑无能﹑无力抗挣等性格的重要遗传因素,使每1个接受传统教育的人,不论你是否愿意,都会在你的潜意识中留下痕迹,这是文化对人的制约性,而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了解的方鸿渐,这种制约性就愈加强烈。我认为,这就是方鸿渐性格中最大劣根性的根源所在。

孰不知,面对虚伪丑恶,荒唐无聊的现实世界,面对新旧文化的尖锐冲突,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委曲求全、妥协退让、客观上只能助长恶势力的嚣张气焰,这就导致了构成悲剧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方鸿渐有的只是欲望本身,没有的恰恰是把欲望化为实践的真正动力,他只能在顺境中驰骋自己的想象,而不能在逆境中改变自己的命运。对方鸿渐而言,他只有一条路,除了退怯、就是逃亡,在这矛盾和痛苦中徘徊、迟疑、苦闷、挣扎,从而决定了他悲剧的一生。

其次,方鸿渐在中西文化冲突中始终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坐标,以致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这也是导致他悲剧人生的1个重要原因。

归国船上与已有未婚夫的鲍的追逐寻欢,就显示了方鸿渐玩世不恭,荒唐苟且的一面。他很怪鲍行为不检,但对鲍的勾引又觉得十分兴奋。因此,“他们俩的交情,像热带植物一样迅速生长”。方鸿渐只觉得自己要鲍,“但并不爱她”,“不爱她”却和她发生了说不清的关系,鲍把他玩弄而不理睬他后,他心头直冒火“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到翁,按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的更厉害”。他明明被玩弄了,心头的火还没有平息,却又安慰自己“并没有吃亏”,“占了便宜”。“鲍谈不上心和灵魂,只是块肉,因为她没有心,只能算日子久了,肉会变味。”反而自鸣得意起来,但他对真纯自然,聪明妩媚的唐晓芙的追求,却又显得极为认真,慎重的态度。但在关系到幸福与否的关键时刻,采取的却是无所为的态度,在“失掉自主”的情况下,身不有己的与孙柔嘉结了婚,他就是这样在2种文化的交战下,在极为矛盾的心态驱使下,1步步走进他人生的围城,他曾想摆脱一切束缚,过1种自由自主的生活,可最终又陷进了新的围城。

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人物简介_方鸿渐
方鸿渐

方鸿渐形容博士文凭“仿佛有夏娃,亚当下身那片树叶的作用”却又在无法摆脱崇洋风气的左右下,不得不买张假文凭向家里交待,为了藏拙,还故做地在家信中“千叮万嘱”,“生平最恨‘博士’之称,此番未能免俗,不足为外人道,但当了“洋博士”的方鸿渐“荣归故里”之时,在本县2个记者口口声声叫他“方博士”时,他身心庞然膨胀,人格伟大了好些”,他身上也有真正坦率的一面,在给三闾大学的登记标中如实填写自己未得到过学历,只是“游学生”,直到在三闾大学碰到以同样方式骗取博士文凭的韩学愈,方才觉得自己撒了谎,又要讲良心,真是大傻瓜,只得到1个“帮闲打杂”的副教授,连苏都嘲笑他。

方鸿渐万里回乡找职业的坎坷经历,也表现出他对社会,对人生的矛盾态度,最初靠“丈人”帮忙在银行做职员,如笼中之鸟,一饮一啄,听命于人,卑微又低下,“丈人”容不得他自由恋爱,下了逐客令,他“高视阔步”地走出经理室,高傲又自信,“仿佛银行全在他口袋里似的”,这位封建世家出身喝过洋墨水的大公子,一面讲面子,自视很高,旅途中觉得与李梅亭,顾尔谦这样的宵小之徒为伍简直是“可耻的堕落”,他对高松年用政客手腕办教育,也极为反感,可他知道被解聘离开三闾大学的最后一刻,还幻想着校长派人送来教授聘书。回到上海再度失业后,孙柔嘉要他进自己的姑姑的工厂做事,他大喊道:“资本家走狗的走狗是不做的。”这是他偏偏忘记曾经做“丈人”的周经理也是地地道道的资本家。

“任何人对文化的选择,首先都要受制于文化对他自身的限制。”复杂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他复杂而矛盾的人生理想和性格特征。方鸿渐生存活于三,四十年代,正直中国新旧文化的交替阶段,才留学西洋,受西方现代文化尊重个性,重视人的价值,鼓励个人发展的影响,方鸿渐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有了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和愿望,但在强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专制的束缚下,他的理想和愿望化为泡影。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将社会的外在规划化为个体的内在欲求,从而使人处处以公众的道德尺度制约自己的行动,异化自我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新旧文化,东西文化的矛盾冲突不仅表现在方鸿渐生活的外部环境,悲剧人生的客观因素中,更积淀和内化于他的心灵深处,直接构筑着他的“精神围城”,在这2种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文化的夹击,形成了方鸿渐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双重人格——认真而有玩世,正直而有脆弱。

社会根源

任何悲剧冲突,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社会矛盾的反映。”
首先,现实世界的虚伪丑恶,荒唐无聊是导致他悲剧的重要原因。方鸿渐生存的环境,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社会、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侵略与反侵略……中国被卷进了时代的旋涡。

其次,中国的传统生存结构——家族本位制内部的明争暗斗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也是导致方鸿渐悲剧的1个重要原因。

在中国传统生活规则中,“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和确认,每个人的自身价值与意义都显现在与他人的对应关系上,建立关系的成与败,意味着自身追求的成败。而方鸿渐的性格特点恰恰绝定了他与这些关系的亲密程度,从而形成了方鸿渐悲剧的社会根源。

方鸿渐_方鸿渐 -评价

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人物简介_方鸿渐
方鸿渐

方鸿渐是中国知识分子的1个典型。他有小聪明,口才好,富有正义感,对于人生、事业和爱情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触,善于讨女孩子的欢心。但同时又具有着爱面子、懒惰、软弱、遇事犹豫不决的毛病,书中他自己明白自己是个西洋人所谓“道义上的懦夫”,只怕唐会看破了自己品格上的大弱点。赵辛楣在西行路上最后对于方鸿渐的评价简短而尖锐——“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方鸿渐出身乡绅家庭,爸爸是前清举人,因此身上有着中国士大夫的清高的品性,对于有市侩心理的小市民有着极强的抵制心理。但身边却永远围绕着类似的人物,从周家夫妇、身边的亲戚到学校同事,再到自己的老婆孙柔嘉,都或多或少有着小市民的习气和作风。方鸿渐被动地和这些人打交道,并具有讽刺意味地被自己所抵触的人和事控制掌握着命运,正是中国知识分子里的1个典型形象。

方鸿渐_方鸿渐 -意义

《围城》出版于1947年,标题“围城”对作品具有突出意义。表面看“围城”二字涵义是小说中一段对话描写,将婚姻比作“被困的城堡”,未婚想进,已婚想出,比喻揭示婚恋中人复杂心态,也是对人伦中夫妇关系的嘲讽。但整部小说反映远比上述含义更为深广,作者将这种心态倾向扩展到人生万物,包括职业、人生的愿望等方面。小说的中心就是主人公进出于事业、爱情、家庭几座围城,结果屡屡败北,象征当时人生有着“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困厄,反映了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也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黄蜀芹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围城》中,方鸿渐一角由陈道明扮演。

二 : 女人都爱方鸿渐

看完《围城》,大约所有的男同胞都会在心底暗暗羡慕方鸿渐艳福不浅,大部分女同胞或许会在心里鄙视方鸿渐,懦夫之态。[www.61k.com)方鸿渐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引得燕瘦环肥的各式知识女青年对他如此上心?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方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方鸿渐是一个知识分子,主体意识有所觉醒,对自主爱情有所向往。在给父亲写信,要求解除包办婚约时,被怒斥了一顿之后,便不敢再心生妄想。他虽然有欲望,没行动,只敢想不敢做,是个怯懦的人。他学的几年之乎者也,通晓文理,“曾得老子指授,大中学会考考过第二“。善发议论,但是肚里却仍旧是一团草包。在欧洲留学期间,四年中换了三所大学,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懒散,可以说是不学无术。他说自己是滑稽玩世,对父亲说博士头衔毫无价值。最后买了个假文凭向家里交代后,说“平生最恨‘博士’之称”, 最后“荣归故里”之时,在本县两个记者口口声声叫他“方博士”时,“他身心庞然膨胀,人格伟大了好些”。他自命清高,对李梅亭、陆子潇之流不屑一顾,言谈中常对他们流露出鄙夷之态,但是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
正是因为他的善良,正直,装清高,怯懦,还有一种不谙世事的傻气,吸引了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等一干女性对他的注意。整部《围城》可以按方鸿渐与不同女性之间情感纠葛的路线作为解析依据,从不同女性对方鸿渐的态度,去推测现代知识女性的感情困境,希望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方鸿渐回国途中的第一段艳遇是鲍小姐。鲍小姐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开,绝对是一个辣妹。“纤腰一束,正合《天方夜谭》里阿拉伯诗人所歌颂的美人条件:‘身围瘦,后部重,站立的时候沉得腰肢酸痛。’长睫毛上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巾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鲍小姐看上方鸿渐的理由很简单,消遣。她看到方鸿渐回国做的是二等舱,人也还过得去,便有心引诱之。自然而然,对男女之事一知半解,又向往已久的方鸿渐很快就上钩了。鲍小姐是个享乐主义者。她“从小被父母差唤惯了,心眼伶俐,明白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并且“她自信很能引诱人,所以极快、极容易地给人引诱了。”她又是学医的,并不当回事,也没出什么乱子。她为了留洋,与一个年长自己十二岁的男子订婚,未婚夫李先生是一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大约是为了摆脱命运的枷锁,于是走进了另一个围城,从此放任自己的欲望。造成鲍小姐困境的原因,有主观有客观,主观上欲求过多,客观上求而无门。我们无从得知鲍小姐最终命运如何,或许可以从包法利夫人身上获得些警示。

然后我们先说唐晓芙。唐晓芙是苏文纨的表妹,主人公方鸿渐的心上人。对于唐晓芙的印象来的尤其深刻,作者对她的美丽的描写和赞美也毫不吝啬“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与鲍小姐比起来,她漂亮清纯,家世好,父母开明。还没毕业,人气颇高,对爱情有着童话式的向往和期待。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有点像富二代的大家闺秀。懂时尚,善交际,表面上看起来温顺可人,实际上极有个性和主见。她是一个“交际明星”,苏文纨说她有着一大把子“男朋友”,这话听起来更像苏文纨对她的嫉妒之言,但可以看出唐晓芙有着众多的追求者,正如当年甚至是今日的苏文纨一般。其实唐晓芙和苏文纨是一类人,在唐晓芙眼里“爱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决非那么轻易简单。假使这样就会爱上一个人,那么,爱情容易得使自己不相信,容易得使自己不心服了。”而在苏文纨眼里,对爱情的想法恐怕也与之类似,当初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见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从中可以推想,恐怕唐晓芙最终的结局会与苏文纨类似。她们把自己的爱情想的太美好,把自己看的太高。唐晓芙对方鸿渐不无动心,她自认为自己是不会爱上他的,但对于方鸿渐的邀请,书信,甚至拜访都一一接受了。当唐晓芙因为苏文纨的挑拨与方鸿渐争执时,心里却暗想“你为什么不辩护呢?我会相信你”。这正可以说明,唐晓芙对爱情的那种信念已经动摇了,她被迷惑了,或许她并没有那么爱方鸿渐,但她已经有所犹豫,有所期盼了。在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曾经的信仰时,她必定是有挣扎的。她心气高,与方鸿渐决裂以后,心中隐痛,但宁可痛也不愿意去找方鸿渐询问清楚,是否有所误会,最后大病了一场,决心忘掉方鸿渐。她给自己心筑了一道墙,困住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

苏文纨可以说是书中的女二号, 从开篇到结尾,都有她的出现。她在围城的诸位女性中最具大家闺秀的风范,家道殷实,年轻貌美,还是女博士。从我们的眼光看来,她是一个成功女性,是需要被人仰望的。但哪怕再成功,她也已经是半老徐娘了,她的爱情就向上面所说的,因为过时而打折了,所以,她急于把自己嫁出去。她见方鸿渐留学归来,也是个博士,人过得去,家世也略有所知,于是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他的身上。原本她设想自己是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偏偏方鸿渐不吃这一套。他对苏文纨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大学期间对她的清高冷艳已经深入内心,一方面不敢造次,另一方面也着实不是他的胃口。方鸿渐心里明白,苏文纨是理想的女朋友,有头脑,有身分,态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闺秀,和她同上饭馆戏院并不失自己的面子,但她也让自己敬畏“苏小姐偶然的举动,好像和他有比求婚、订婚、新婚更深远悠久的关系。她的平淡,更使鸿渐疑惧,觉得这是爱情热烈的安稳,仿佛飓风后的海洋波平浪静,而底下随时潜伏着汹涌翻腾的力量。”他不是那样的大丈夫,不敢担,也不乐意担这样一份责任。苏文纨是强势的,她把方鸿渐的人牢牢的抓在手里,并一厢情愿的以为,他的心也会慢慢就范。殊不知方鸿渐虽然懦弱,对自己喜欢什么却毫不含糊,第一次见到唐晓芙便立刻喜欢上了。当方鸿渐正式拒绝她之后,毫不含糊,一边马上向唐晓芙挑拨,致使两人翻脸,另一边接受了曹元朗的求婚,并以之作为资本向唐晓芙炫耀。曹元朗对她的追求正好符合她之前的理想,是服服帖帖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出过一本诗集,算的上是一个诗人,与她的要求相去无几,更重要的是她急需找到一个人把自己嫁出去。那人不是赵辛楣,因为太过熟悉,因为太知根知底,赵辛楣的好被她稀释了,只是像春风般扑面而过,落不到心里。赵辛楣对她而言,是个见证,见证她曾经的风光,是一辈子的守候者,既像哥哥,又像情人。要他永远对自己好,却并不想与之发展。于是在婚后,她还想与赵辛楣再续前缘,说自己还保持着他的信,要让他自己捡回去。无可置疑,苏文纨是虚荣的,是强势的,她想要被捧着,想要所有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喜欢看别人为自己争风吃醋。然而她幸福吗?在我们看来,她有常人所没有的,有点才气,有家室,有相貌,但是她却惟独少了一份真心。她幸福吗?恐怕这个问题她自己都没有时间去想,她忙着追求她所以为的幸福,一种优越感,被人所仰视的优越感。殊不知自己正是被这样一种优越蒙蔽了心,这种浅显粗鄙的幸福挡住了她的幸福。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苏文纨是可悲的,她把世俗的眼光看的太重,她的追求是媚俗的,她终于让自己在所有人面前看起来高高在上了,但是连方鸿渐也情不自禁地觉得她“多少变得俗了”。

最后与方鸿渐共结连理的,是孙柔嘉。有如她的名字,取自“温良恭惠”之意,在四个女性中,她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务实的。她想要的很简单,一个温柔的爱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相貌平平、才学平平、家世平平,以至于她是这样不起眼,初识一段时间内,方鸿渐没有正眼瞧过她,连“她脸圆脸扁都没看清楚呢”。但是她是温柔的,也是工于心计的,这种工于心计是一个弱小女生为自己寻求幸福时所用的手段,她与苏文纨不同,她不是强势地网住方鸿渐,而是一点一点慢慢靠近,适时地表现自己的柔弱和体贴,并借他人之口最终把方鸿渐拉进自己的温柔乡。她对幸福的追求本身并没有错,但她首先错,是错在手段,她把柔和嘉当作了一种谋略--无则有之,虚则实之;其次她错,错在看人,她只觉得方鸿渐比之李梅亭,陆子潇之流算是正人君子,却独独没看出他这人只是不讨厌,却没什么用。与方鸿渐在一起时并不是没有快乐的,“他们在桂林一住十几天,快乐得不像人在过日子,倒像日子溜过了他们两个人“。但是这种快乐像是在世外桃源的快乐,是靠不住的,不踏实的,总有一天他们要回到现实里来。现实就是回到上海以后,双方家庭谁也不满意谁,”方家恨孙家简慢,孙家厌方家陈腐,双方背后都嫌对方不阔“。方鸿渐也慢慢发觉,孙柔嘉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样柔弱。她很有主见,并且这种主见往往与自己的意志相反。可想而知,夫妻双方之间的感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两人总是吵架,两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虽然以吵架为快,吵完了,却也空虚,婚姻不比工作求学,说走就可以走,说散就能散。孙柔嘉不是唐晓芙,方鸿渐对她的感情是含糊不清的,暧昧之上,爱情之下。所以当他们遇到什么困境的时候,只能吵,换做是唐晓芙也许还能哭得雨带梨花地埋怨方鸿渐无能,致使方鸿渐心软,也许从此奋发。孙柔嘉并不是不知道方鸿渐的怯懦,她以为方鸿渐最终会爱上自己,并与自己在步调上保持一致。孙柔嘉的困惑有很多方面,她将”柔嘉“当做一种谋略,上演了一处女追男的好戏,但是偏偏忽略了,这个世界上男女其实从来没有真正的平等过,她奢求着方鸿渐会为自己而改变,却没有那样的眼力、智慧和美貌。最后她离开了,跳出了这个围城,最终她的结局会怎样,可以说是四个女主人公中最让我期待和关注的,毕竟她才是真正的广大知识女性的代表。

方鸿渐作为书中的主角,也是一面镜子,照出各种女性在爱情婚姻选择上的困惑和偏差。他并没有像赵辛楣那样,有能力,有气度,仪表不凡。但只有他能反射出每个人偏颇,只有他能让所有的一切变得更加讽刺和尖锐。我以为,我们每读者,包括书中的女主角都应该谢谢他这样结结实实地给我们上了一课。当我们身处围城之中却无法自觉时,有这样一面镜子来给我们以警示,令人庆幸,我想,这也是《围城》被奉为经典的现实意义所在。

本文标题:方鸿渐人物形象-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方鸿渐-人物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612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