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布时间:2018-03-12 所属栏目:教师总结

一 : 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人脑好比是一个工厂,这个工厂生产产品就需要原料。那么所需原料是来自人脑,还是来自客观世界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讲授)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板书)

人脑生产意识的原料是客观世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要通过三种形成:

1、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当外界的事物,现象作用于人的眼耳,鼻、舌、口等,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神经兴奋传达到大脑时,就产生了感觉,这是意识的低级形式,举些例子来说,P22……

2、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是人脑在获得丰富的感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系列加工制作,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不像感觉那样直接反映外界对象的形象,但它反映许多事物的共同和内在联系。例如“水果的概念”…

3、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建立的反映

我们经常看一些神话故事书。以及一些鬼片,那么这些妖魔鬼怪,是人们凭空创造出来的吗?那是一定不是的,在客观世界中我们都能找到它的根源,例如,P23…… 下面教师给大家讲个“龙有九似”的典故,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龙,那么“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龙”的观念最先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择取其优,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顶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因此,就“龙”的整体来说,它是超现实的,但就其各个部分来讲,又能从客观现实中找到创作它的原形,由此可见,“龙”的观念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拼盘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

总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无论是低级形式的感觉、高级形式的思维,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源于客观世界,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个狼孩和王子的故事.1920,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队猎人进山,发现并捕获了两个与狼嬉戏相处的小孩,交给了当地米德纳布尔孤儿院院长辛格大主教,辛格给他们分别命名:卡玛拉和亚玛拉,大的约8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进孤儿院时,共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时间就要像狼一样嚎叫,专吃生肉;喜欢啃骨头,用舌头舔水,没有感情,饥饿时找食,饱时就休息,昼睡夜出,。靠四肢行走,小的亚玛拉过了一年就死了,大的卡玛拉在别人搀扶了站起来,教她独自站立竟有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语音成效更小,7年后才会四五十个词并勉强学会几句话,1929年死于尿毒症,年约17岁,但智力只及一般三四岁的孩子。

无独有偶,据记载,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智力还不及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小脑,连类人猿还都不如。

在这个故事里,狼孩和王子,从生下来以后,就没有和人类接触,从而如此弱智,这个故事说明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

二、意识具有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意识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与生俱来的社会性。

1、从意识的主体来看:意识的主体是社会性的人。

2、从意识产生的动来看:意识是为满足个人和社会的一定需要,而去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

3、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不仅反映自然现象,而且反映社会现象

4、从意识反映的客观世界的途径看: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反映世界

    最后,同学们请记住两句话,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一、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板书设计 )

1、 意识的低级形式——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 意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刀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 错误的意识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

1、 从意识的主体看……

2、 从意识产生的动因看……

3、 从意识的内容看……

4、 从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途径来看……

二 : 关于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问题?请问老师:客观规律会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发

关于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问题?

请问老师:客观规律会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吗?为什么?
我们现实中的一些现象,比喻说:有人一直想点石成金,但从物理上讲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违背了客观规律,这是否说明了客观规律会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呢?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CD

[解释]客观条件可能会限制主观实现,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没有冲突,何来限制一说?

而且越是能很好的认识客观规律,越是能很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 : 第二课 第三节第一框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始终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探索来改造世界。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实践活动变得顺利呢?——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要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蕴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解释中国古语的含义,这段话说明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政而就不存在。

教师举例:挤牛奶的故事(详见附录一)

【学生讨论发言】动物也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人类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让规律随时发挥作用。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尊重客观规律。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有它自身内在根据和一定的客观条件。在不具备其根据和条件的情况下,人为地要求某个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可能的;而当某个规律的根据和条件具备的时候,要人为地废除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也是办不到的。因此,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多媒体演示】一、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

【学生分析】教材68页《哲学观察》给我们什么启示?(农民种庄稼,必须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否则会适得其反;家长培养孩子,也应该尊重小孩的兴趣爱好因人而异,否则也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总结】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只有尊重它,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而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

【教师提问】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违背,是不是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呢?

【教师多媒体演示】列举事例Ⅰ:台风预报避免重大损失。2007年中央气象台准确地预报了各个台风,帮助台风经过地区有效作好预防工作,及时转移安置人员,将台风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学生讨论发言】气象台工作人员利用先进的科学仪器,通过的观测进行准确的台风预警,人们根据预报做好防台抗台工作,说明人类在客观的规律面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人们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认识规律并预测规律发生作用的后果。

【教师总结】上述事例说明:

1、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可以借助于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从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教师多媒体演示】列举事例Ⅱ: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大的国土建设工程,它对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这项工程“跋山涉水”1300公里,把总计448亿立方米的长江水调到北方水系,以根本缓解北方的严重干旱缺水。

【学生讨论发言】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说明人类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还能够通过改变条件,让一些规律发挥作用,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教师总结】上述事例说明:

2、人们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

【教师讲解】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件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一般会遇到以下困难。

【教师多媒体演示】

二、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

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

3、认识规律的过程往往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教师提问】面对这些问题,应当怎样解决?请同学通过下面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列举事例Ⅰ: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故事——居里夫妇当时在十分简陋和极其原始的实验室里花了45个月的时间,耗费了2000吨的化学药品和800吨水,才从400吨粗杂的沥青矿石中提炼出一克镭的化合物,这个过程可说是千辛万苦、呕心沥血了。

列举事例Ⅱ: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世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

【学生讨论发言】居里夫妇和爱迪生的发明故事说明了人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过程一帆风顺的,规律往往不存在于事物的表面也不会自觉地被人类所利用,需要探索者用坚忍的毅力和睿智的头脑去不断发掘。

【教师总结】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规律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同学们提到的智慧和毅力都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我们一起来解决“?”:

【教师多媒体演示】

二、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形成计划、方案指导人们的行动;

2、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自觉创造条件,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

3、认识规律的过程往往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去夺取胜利。

【多媒体演示】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教师举例】下面让我们通过这则寓言故事《鲁侯养鸟》(详见附录二)来分析一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baidu

【学生讨论发言】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规律,主观愿望再好,也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失败。人有人的生活规律,海鸟有海鸟的生活规律。酒席、乐曲、歌舞与海鸟生活无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不过是鲁侯强加于海鸟的。鲁侯的主观愿望虽好,但不符合海鸟生活的客观规律.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使海鸟一命呜呼。

【教师举例】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发

射升空。

【教师提问】“嫦娥一号”的事例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两者之间怎样的相互关系?baidu

【学生讨论发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的事实说明人类要想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先尊重客观规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教师总结】“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的事实说明: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多媒体演示】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总结】“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的事实还说明:人类要想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能否正确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取决于主观是否符合以及符合客观规律的程度。主观越是符合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越是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挥。

【多媒体演示】2、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教师总结】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方法科学,肯下功夫,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和把握规律。

【多媒体演示】

前提和基础

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要条件

【学生活动】完成“操作平台”,谈谈自己的感想:艾宾浩斯通过测试,获得数据并对数据加以分析,总结出遗忘规律,说明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应当根据掌握的规律来指导具体的学习实践。

【教师总结】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将实事求是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1、布置学生结合学习方法,写一篇在学习中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课后感,要求300字左右;

2、对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以及课堂上交流发言进行打分,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记录;对学生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和互动参与给予及时表扬,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设计说明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高三年级哲学常识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的第三框内容,是第二的重点部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但是,人们如何探索规律并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学生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帮助他们形成辩证的哲学思维,懂得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哲学原理相对于经济、政治常识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要让学生信服和理解,教师必须依靠大量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论证。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师只需要自行举出例子,然后再加以分析总结就可以完成。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对学生形成束缚,不利于学生课堂当中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了贯彻二期课改的理念,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重点加强了“学生讨论发言”这一环节的设置,全课一共有七次自主讨论的平台提供给学生。利用这些机会,学生可以分组对教师给予的事例和教材的“哲学观察”、“操作平台”进行充分的探讨,自由发表个性化的意见,然后小组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进行发言。最后,教师再根据不同小组的观点予以点评总结,逐一导出哲学知识点,完成该原理的教学。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讨论发言”这一环节的强化设置,能够有效地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强烈感受到了高中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发言的积极。哲学原理固然抽象,但只要善于将它们还原于实际,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一定能够充满生机。

六.教学资料附录

【附录一】挤牛奶

有一家人养了一头母牛,平时都是每天挤奶一次以供自用,一天主人决定要宴请客人,便想每天挤下一些奶积攒着,等到请客那天牛奶会丰富些。可是又一想,离请客的那天还有一个月呢?如果挤下来放到那天,不都要变质了吗?还不如在牛肚里储藏着,到时候又多又新鲜,岂不更好!于是他就这么做了,请客的日子来到了,宾客们纷纷入座,那主人便兴冲冲地跑去挤奶,结果大失所忘,一滴奶也挤不出来。从这个寓言,我们可以看出,牛乳分泌奶汁有自身的规律,人的认识必须符合这个规律。否则,凭想当然办事,必然会闹出上面那个牛主人的笑话。

【附录二】鲁侯养鸟

有一天,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献给他。鲁侯惟恐海鸟死去,就把它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下令高级厨师每天给海鸟准备丰盛的酒席,叫乐队演奏高雅的乐曲,让海鸟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鸟却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点东西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活活饿死了。鲁侯对海鸟真是关怀备至,尽心尽力,可他是用供养自己的力法来养海鸟,海鸟怎么受得了呢?

本文标题: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意识的本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754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