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拜谒-拜谒

发布时间:2017-10-08 所属栏目:爱情散文

一 : 拜谒

??题记:贺兰山广宗寺几公里处有一座单独耸立的山,谁看都说绝似一顶毡帽,故谓之“毡帽山”后因其名不够雅,遂易名为“瞻卯山”藏文“塔尔巴卓格”意为“解脱阁”。此山相传是十六罗汉尊者赴汉地时做过夏日安居避暑的居所,而远近闻名。南面半山腰有天然山洞,其中供奉吉祥天女。用木槌敲击从洞口延伸出来的巨型岩石(俗称:木鱼石,也称:罗汉用过的稚,集合僧人的响器),会发出清脆空灵的声音,顺山风传诵好远。那面的山洞里有一石隙,可以行走一个人,传说从这里出发经过七个昼夜旧可以到达佛教圣地拉萨。这面的金刚菩萨洞(多尔色木宗)有由温都尔葛根新画的以金刚菩萨为主的众多上师、本尊、护法像。在夏季多举行“夏安居法会”,后重新整建焕然一新。
??山路,沿着你的处所攀升。
??陡峭,联想到神秘莫测。
??从细细的,绳子一样的路,曲折而上(当然,现在已经是砼路面了)。靠近你,寻找灵光。仰望飞来石静静地伏在那里。伏在那山壁之上,究竟你有多大的吸引?让它死心塌地,在这里一悬,就是数不清的日月呀,不知疲倦地依附于你-----瞻卯山。它是飞来的石,有客的身份,难道没有做过飞去的梦吗?行人思考,信徒思考,大山思考。
??看你黎青的山体,有多少风雨的沉重,镌刻在你的凝重、深沉里,沉甸甸多少岁月流走的痕迹。
??飘飞在山体的蓝白之色(哈达),路边的那些加垒建筑(敖包),消融了多少佞妄?还有,摇曳在你毛孔缝隙间的山榆树,执著地张扬生命顽强的信仰。
??老喇嘛身后一捆柴禾,一扛就是多少经年,一边负重攀升,一边拨数念珠,心念“阿弥陀佛”,佛的光辉在一个枯老的躯壳内笃定,放射光芒。
??山上的悬空寺,寺里的佛,静侯岁月苍茫,信徒游子来了,带着满面虔诚,我佛收容了,不能让他们安静,时而浮躁的灵魂。上得山来行色匆匆,在佛光里,袅袅的香烟的升腾里,一些痴妄,统统卸载,寄托于佛光抚理、朗照之中。下山来。步履早已轻盈,稳健,目光里饱含安宁的信息。
??从不知深度的洞穴里,可以实现穿越的梦。这就是时光隧道,去布达拉宫参拜,去清净六根,彻悟佛理的博大,是多么便捷的神往哟。
??悬空寺的梯阶,时刻叮咛,俗子凡夫不得空狂。即来之,则安之。闪烁着佛理性的光辉。悬空寺的飞檐翘脊,是流利的笔触,应着风雨,应着流云,在天空下抒写佛法无边。
??木槌敲响木鱼石的绝唱,一曲圣歌飞翔在山缘,佛印的跨度,永远丈量你的高远。哪些信天风而舒卷的经幡,随时召唤什么?破解什么?暗示什么?读的懂它,也读懂了追求与崇拜。
??瞻卯山,拜谒你,就是阅读我佛对人间的启示。
??你在召唤,我在攀登。在你圣水的清澈里洗却风尘和浮躁,洗却贪婪和欲望,还我自然无邪的天性。

※本文作者:海中渔※

二 : 拜谒“帐书”文

夫惟“帐书”,乃太行九莲山独特之民俗信仰也。其意虽不可解,其源尚不可考,然坊间却传有“写帐在中原,交帐到九莲”;“八卦山修正果,九莲台悟真谛”的千古名句。维公元二0一0年十月十六日,农历九月初九,值重阳佳节之际,“帐书”信众举行“交帐”圣典。时逢太平盛世,政通人和,百姓安康。地方政府,民间社团,设节致贺。余生发感慨,特撰《拜谒“帐书”文》,借以澄怀观道,寄情味象兮。文曰:

(一)惊天发现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普照四方。

厚重中原,炎黄发祥;太行九莲,“帐书”深藏。

戊子荷月,石破天惊;璀璨珠宝,始见日光。

小不盈尺,巨者千丈;似图无源,似书无章。(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精美绝伦,举世无双;高人韵士,无人能详。

社会贤达,举为宝典;政府远见,“非遗”题榜。

(二)现场写真

九莲“帐书”,民俗事象;一袭布衣,凡夫俗郎。

工农商贾,有城有乡;善男信女,有幼有长。

不为功名,不图银两;不传外人,不事声张。

修成正果,豁然开朗;不辞辛劳,只为“交帐”。

择日圣典,且舞且唱;虔诚之态,不可名状。

感悟真谛,若痴如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三)凡人俗解

泱泱华夏,文明辉煌;汗牛充栋,百花齐放。

五十六族,各有信仰;文脉互通,相得益彰。

仓颉造字,倘有六法;浩繁经典,焉能尽详。

和合慈悲,仁爱吉祥;五谷丰登,流蓄兴旺。

易学八卦,五行阴阳;道场有别,福泰共享。

华夏一统,旗帜高扬;龙凤图腾,万代流芳。

(四)寄语方家

滔滔黄河,哺育炎黄;巍巍太行;中华脊梁。

殷墟卜辞,古文今解;“帐书”事象,岂会消亡。

既见天日,企盼成长;百家争鸣,各抒短长。

图文并茂,亦谐亦庄;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寄语方家,苦费心肠;早日正解,功德无量。

人间和谐,福祉永昌;拜谒“帐书”,撰辞颂扬!

李连印申法海撰文

庚寅年重阳节修定

三 : 拜谒真武殿

拜谒真武殿

作者:陈俊

得知我到过鹤鸣道观后面的天师洞,我同窗好友郭兴打来电话,要我陪他前往。作为同窗好友,我不好拒绝。第二天上午九点,我和郭兴乘坐他儿子的小车来到了大坪山下。下得车来,我与郭兴向天谷洞走去。又走多时,时己十点半。

“你看,前面山下有道观。”郭兴说,“我的茶杯没有水了,我们去要点水。”

“行。”我说,“上山。”

“那么陡的路,咋走呀?”郭兴看了一眼前面道路,惊讶地说。(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不要紧,有石梯!”我说“走稍微平坦的路,要转一大圏,不化算。”

幸亏此道虽陡,但路程不长,只有十几步即可上。我俩沿石梯攀登而上,来在观外平坝上。但见:大门右边悬挂着“大邑县鹤鸣道观天谷洞活动点”白底黑字的匾牌,非常醒目。大门左边有一双扇门,用锁锁着;在离大门右边三十多米处尚有一简易小房,房前种有茐子、祘苗、白菜等疏菜。我们来至大门,见一女师傅正在忙整理纸钱。

“二位施主,请进来坐!”女师傅站起来热情地招呼我们。说罢,先是抬来椅子请我们坐下。接着便提来水瓶为我们的茶杯加水,忙个不闲。我乘机仔细观看女师傅:中等身材,身着道衣,头戴毛线帽,四方脸,面色微黄,年约五十开外。我请女师傅坐下,便与她闲谈起来。

原来,此处名叫“增武殿”,女师傅独居殿内,负责迎接游客和前来进香的居士。家住鹤鸣山下,是“智”字辈,道号何智清。因年轻时喜爱上鹤鸣道观进香、朝圣。天长日久,便与道观内众人相熟。后来,有子有孙,遂半路出家,进观修道。这里,原是一个姓谢的男道兄在此照料,后来却无缘无故死在这山上面。她是本地人,照管天谷洞的任务自然就落在她的肩上了。每月工资百多元,粮食回家拿,烧柴自己捡,吃菜自己种。

“你的日子过得很清贫呀!”听罢她的介绍,我说。

“黄巻青灯原本就是修道人的平常生活。”

“你后悔么?”

“我是心甘情愿出家,怎会后悔?”

听了她的回答,我对她的敬佩之情由然而生……

字数: 779字

2010年12月3日

本文标题:拜谒-拜谒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132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