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关于农村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所属栏目:教育科学

一 : 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夯实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5月13日-15日,我们通过采取召开农村基层组织点村党支部书记调研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县32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点村2010年以来发展党员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目前现状

根据调查统计,32个点村共有党员数1876人,近两年来新发展党员85人,村均每年发展党员2.65名,连续两年不发展党员的村有2个。年龄在35岁以下、36至60岁、60岁以上的分别占6.09%、46.3%、47.6%;初中及以下的有8人,占46.4%。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3名,仅占0.1%;。但新党员经济大户、致富能手占一定比例。这表明,近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培养发展农村党员上虽然做了些工作,但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党员队伍平均年龄偏大,农村青年党员数量偏少,文化程度偏低,还存在一些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足。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没有认清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发展党员工作是“软任务”,发展也可,不发展也行,没有认真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规划,“泥巴萝卜,吃一节,擦一节”,得过且过,导致部分农村党组织近两年没有发展党员的状态。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村党组织重权在握,发展党员工作完全凭个人喜好,个人说了算;部分村家族势力明争暗斗,不以大局为重,搞个人纷争,相互弹劾,两败俱伤,谁也别想进步等等;部分村在合并成新村后,在村支两委班子人员上搞平均,在发展党员上也搞平均,将部分优秀青年拒之门外,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

2、人才流失严重。我县属劳务输出大县,大部分农村青年都外出务出,在家务农守业的少。他们在外打工挣钱较多,见识多、眼界宽、有思想,本应是农村发展党员的生力军。但由于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人,在培育发展上出现了问题。在调查过程中,不少村党支部反映,现在农村好“苗子”难找,大量年轻人在外读书、参军、务工,这些年,农村几乎没有年轻人留下来。

3、自身形象欠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们党的许多党员自身存在许多问题。部分党员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就算是参加也要求付“路费”;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甚至是成了反面典型。这些都在群众心目中产生了消极影响,严重影响了部分青年入党的热情和激情。

三、对策建议

一是要落实领导责任。组织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着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要建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对那些连续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所在乡镇党委书记要通报批评,村党支部不得评优;三年未发展党员的,对村党支部书记予以诫免;四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予以调整。同时,要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县委组织部每年要对乡镇党委培养发展农村优秀青年入党工作进行一次督查,年终全面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二是要完善培养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拓宽培养视野,把培养的重点放在外出优秀务工青年、退伍军人上、经济大户、致富能手上,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要积极发挥乡镇包村单位和驻村工作组干部作用,指导、协助、督促村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对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较强,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要作为重点加强培养。同时,要结合全县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理论、经济、法律、科技及党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

三是要疏通党员出口。各乡镇党委、农村党组织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大疏通农村党员队伍“出口”力度,要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把农村那些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党组织的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去,不断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 : 关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中国不断与世界扩大交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今天,法律开始走进并更近的影响农民的生活,那么,农民的法律意识状态如何呢?他们的权利意识、法律保护意识和民主意识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于是趁着暑假的机会,在我的家乡韶关市的几个乡镇展开了此次的社会调研。[www.61k.com]

一、调查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目的和意图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农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通过对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地。

调查对象分别是韶关市犁市镇、长来镇、北乡镇在农村生活的居民,所被调查的人员大概在18—65岁之间,文化程度在小学至本科之间,无文盲。所以,可以保证调查问卷的真实性,以及回答我访问时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的程序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不过仍是以调查问卷为主,访问为辅的调查方法。

四、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因为考虑到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都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在爸爸的帮助下,这次的调查共发问卷60份,每个村各20份。采用当场回收的方式,60份全部回收,但有4份没按要求填写,所以,最后的有效问卷为56份。

以下是我的调查问卷:

1 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

A 该了解的都了解了——12.8%

B.不太了解——65.3%

C不了解——21.9%

2 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 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10%

B 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18.3%

C 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31.7%

D 说不好——40%

3当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您会

A 利用法律的手段解决——40%

B 带上一群人,拳头解决——17.5%

C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气吞声——10%

D 拿钱私了——32.5%

4 您觉得您的法律意识强吗?

A 很强——20%

B 一般——72%

C 不强——18%

5 您觉得法律和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 关系密切——55.8%

B 关系不大——35.82%

C 没关系——8.33%

6 您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吗?

A 严格遵守——47.5%

B 大部分遵守——28.3%

C 有时会——14.12%

D 对法律规定不了解——10%

7 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吗?

A 知道,并且十分清楚——9%

B 大体知道——48.8&

C 我只是知道什么不犯法——26.7%

D 不知道,做人靠的是良心,别的无所谓——16.4%

8 您觉得影响我国法律有效执行主要原因是

A 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11%

B 执法机关执法不严——18%

C 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65%

D 多数人对法律尊重不够——6%

9 公交车上您刚好看到有两个小偷合伙正在从一老人家挎包里偷东西,您会:

A 马上制止——4.82%

B 如果别人出面制止里,我也会帮忙——16.9%

C 做暗示提醒,引起别人或者被偷者的注意——56.7%

D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2.32%

10 对于一个跟你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向您借700块钱,答应两个月后还,您会要求他

写借条给您吗?

A 关系那么好,不用写——58.6%

B 应当写——16.48%

C 写不写都无所谓——21.8%

D 说不清——5.2%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就一些调查问卷的内容和村民交流,回来通过一系列的据分析,大概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总的来说,法律,现代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识里,法律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十分有限,权利意识非常淡薄

(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以及联系近年来媒体披露的大量案件,都可了解到不少人的脑子里的法律意识仍是空白的,即使自己或家人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去报案;也有一些像有经济往来的行为,,如借款不写借条,总以为大家是熟人,是朋友,不会出问题,而一旦出了问题,又无凭无据,无法求得法律的保护;更有甚者,一些村委会的干部的法律意识也十分淡薄,公然出面去解决本村发生的刑事案件,以私了的方式解决,使得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2)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因为法律的普及逐渐深入农村,大部分村民一般都还是能肯定法律的价值的。可是,还有许多村民对相当部分的法律规范和司法机关持不信任态度,往往把自己置身于现行法律调整的对象的被动地位,不懂法也不愿主动地去了解法律,从而用合法的手段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赋予的检举权、控告权还不甚了解。

(3)妇女的法律意识更为淡薄,且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在广大农村,应该特别是在偏远的山村里,多数的妇女经济上还不能够独立,走不出家庭的圈子,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家庭暴力也时有发生,妇女受歧视、受虐待、受摧残的事时有发生,但她们却忍气吞声,不会拿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以上现象的分析:

在我国农村,大多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知识面窄,谈不上什么系统有条理的学习法律法规,广大农民获得的法律方面的信息量非常少。所以,法律在广大农民的头脑中所占的位置自然是十分淡薄,甚至是触犯刑事的行凶、抢劫、盗窃等严重侵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生命财产的犯罪,行为人也并非无知到杀人是否偿命,犯罪是否坐牢的愚昧地步,但是他们仍然铤而走险,这纯粹就是,法律意识的问题了。虽然,犯罪的原因十分复杂,但犯法的自然是法律意识不高。但很多懂法的也依旧如此。在农村里,一些普法教育单单靠形式化、表面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散发些传单,而这些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我觉得针对以上的现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1、营造一个大家都积极参与的学法守法的舆论氛围

现在的传媒的力量是巨大的。各类传媒应该要加大法律的宣传力度其。通过电视、电影或是其他的文艺作品以直观的方式入手,来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在这个方面,宣传机构、普法机构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2、应让有关部门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教材

广大的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都偏低,像枯燥的法学理论肯定不适应他们,所以要编写出适合广大农民的法律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农村里,各类案件时有发生,法律宣传的素材应该讲并不缺乏,只是说没有下大力气、下功夫去收集整理他们。编写宣传材料,最好是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真人真事的案例。多拍摄农村生产生活与法律相关的短片电视剧,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的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

首先,这支队伍应该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水平,熟悉基本的法学理论。同时,他们也应该要熟悉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知道农村在法律上的空白是什么,农民经常发生的纠纷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因人施教。在每逢普法的宣传日,搞好法律咨询活动,散发宣传资料。普法队伍得长期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促进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4、有关部门在普法教育上还应适当投入

因为像编写教材、发行书籍,建立专业的普法队伍、定期下乡,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而且,我国的农村地域广阔、条件也是千差万别的。首先,在村委会里,就应该设立专项资金,订一些相关书籍、报刊杂志,一来可以供村干部学习,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法氛围。其次,还可以用村里的传统办法,比如办壁报,做一些宣传的栏,把最新的法律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

5、一些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应做好表率工作

因为目前,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触目惊心的违法现象在报刊、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误解,对法律权威性的误解。所以,领导机关、执法机关应该要以自己的实际行为为广大的农村居民做出表率!

通过这次实地的社会调研,让我从中学习了很多。也要特别的感谢我的父亲,是他,教会我怎样去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也是通过这次的社会调研,我从中了解到了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在读本科生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决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的知识,更要把从书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通过这次关于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现状的调研,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我坚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一定会在广大农村结出累累硕果的!

www.61k.com

三 : 一篇关于农民工的论文就是一篇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篇关于农民工的论文

就是一篇关于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论文: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调查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了解来京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需求,为政府和社会制定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封闭式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小组访谈方式对北京市石景山区麻峪民工子弟小学、海淀区建筑工地等的70名六年级小学生、5名教师及34名外地来京农民工进行了调查。结果:农民工子女就学年龄普遍大于北京市市民子女就学年龄;很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与父母分离,在原籍读书民工;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缺乏资金设备和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农民工普遍认为北京市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结论: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令人担忧,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最好的办法是政府、社会和个人协力办教育。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就业人口流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热潮,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首当其冲地迎接着这一浪潮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的农民工大约有20万,其义务教育的适龄子女约24万。这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就随之凸显出来。由于教育经费和户籍管理的原因,北京市一般不会向他们提供9年义务教育,也不会向他们提供与北京市市民子女一样的高中教育。那么这些外地来京农民工子女目前就学的现状如何?他们在受教育问题上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政府和社会应该如何干预?为此我们对北京市石景山区民工子弟学校、海淀区建筑工地的学生、教师及民工进行了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的调查。

资料和方法

一、 资料来源

选择位于近郊区条件中等的麻峪民工子弟小学,随机整群抽样选择该校六年级两个班7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5名教师(包括该校教导主任)进行小组访谈,同期选择人大附中学校附近4个建筑工地的34名外地民工进行个人访谈。时间为2004.3.25。

二、 方法

由经过短时间培训的我班学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和个人访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入学情况、教育的可接受性、教育费用等。访谈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民工学校的办学情况、困难和建议,民工个人对北京市义务教育现状的看法和意见,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等。

三、 统计学方法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列出表格,并由表格绘制图表。使用SPSS11.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结果

一、 民工子女家庭及就学的一般情况

1. 农民工子女就学年龄(13.95±1.397岁)普遍大于北京市市民子女就学年龄(12.25±0.440岁),与我班学生小学六年级时年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8.366 P=0.000)。见图1。

2. 父母职业以个体经营(40.15%,53/132)和给个体单位打工(18.94%,25/132)为主,以后的排序为:无业(16.67%,22/132),集体单位打工(15.91%,21/132),其他(8.33%,11/132)。见图2

3. 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大多集中在800~1000元/月,父亲或母亲完全没有经济收入者占12.88%。见图3

4 .家庭居住面积较拥挤,全家住一间房占43.55%,两间35.48%。全家住房面积少于15平方米占18.75%,16~20平方米占31.25%,21~30平方米占18.75%。

5. 学校距离家较近,上学路程所需时间少于10分钟者占22.73%,10~20分钟33.33%,20~30分钟28.79%。多于30分钟15.15%。

二、 民工子女就读现状

1. 在政府开设的民工子女学校中就读:本调查的麻峪民工子弟小学就属于这种学校,但该校处于交通不甚方便的郊区,在其中就读的学生也仅限于学校附近的民工子女。

2.在北京面向外来民工子女的私立学校就读:对海淀区建筑工地民工的调查,其中只有一对夫妇的两个孩子在这类学校就学,其他除目前尚没有孩子的一两个人外,其子女均在原籍读书。对于这些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收费问题,家长们普遍表示不满和提出抱怨,但是考虑到北京市的普通学校并不对外地户口的孩子开放或是要征收一大笔的借读费,他们只能暂时让孩子在这些私立学校就读。

3.在家乡的学校就读:这些孩子通常是由祖父祖母或是其他亲戚照顾,与父母分离在家乡就读。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比不上北京。对海淀区建筑工地民工的调查发现,这种情况相当普遍。民工表示并不放心家乡学校的教育,也不放心不在身边的孩子的情况。他们没有让孩子来到北京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例如在北京没有固定的居所和收入,或者承担不起孩子在北京读书的学费等。

三、 外来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情况

1. 没有完备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系统: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北京地区几乎没有为外来民工子女设置的高中,初中的门槛也相当的高。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愿意子女继续留在北京上学,但是民工子女在京读完小学或者最多初中之后,如果父母没有为其办理北京户口的能力,他们就只能返回家乡继续上学,或者在北京投入社会寻找工作

2. 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对其子女就学的影响:1)外来民工具有流动性,这就决定了其子女上学的方式也是流动性的。以我们调查的麻峪小学为例,每学期有25%的学生转学,一个教学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剩下的同学不足1/2,这些同学随父母流动,就学的情况极不稳定。2)外来民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他们从事的行业大多是建筑工人,小商贩,家庭的收入相对较少,不足以支付较高的学费,甚至不能满足子女接受基础教育的一些合理需求。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受教育的质量。3)民工家庭的子女绝大部分是多于一个,多子女就学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加上现实生活的重压,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常常顾此失彼。对孩子的监管力度受到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也势必受到影响。

四、 外来民工对于子女接受教育的看法以及对北京市教育现状的评价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风餐露宿艰辛生活的外来人员,对于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们大多表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不是太差,自己就会尽力供应孩子上学的需求,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农民工普遍认为北京市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

讨论

一、 城市农民工子女同样有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其重要性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我有个梦想,不远的将来,在佐治亚的红山上,黑人的孩子能和白人的孩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般的情谊。”今天,我们也有个梦想,那就是民工的子弟能和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共同接受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必须指出,民工对当地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一般从事繁重甚至危险的、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但收入低廉,他们在农村交纳了教育附加费,在城市也交纳了工商税等费用。他们负担了城乡双重费用,他们的子女却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极不公正的。

如果明天的民工子弟仍不能接受良好的、高质量的现代教育,那么,民工的子弟明天很可能还将是民工,他们仍然会生存在城市的边缘,继续成为烈日下被晒得皮肤黝黑,严冬里蜷缩于工棚内的民工,他们依然难以享受城市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当这些“如果”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今日的民工子弟才能跨过城市与农村的鸿沟,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实现平等,应从消除歧视做起。让每一个民工子弟都能享受到城里孩子的待遇。

二、 我们的建议和设想

1. 建立民工子女学校:民工子女学校作为政府承办的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是从师资力量,软硬件设备,教学能力和质量,学费征收,伙食和住宿等学校条件上,还是从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优秀人格的培养上来讲,对于民工子女都是最适宜的选择。所以,政府更多更好的建立打工子女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方案。

2. 选择建立打工子女学校的地点:我们认为政府应当通过调查北京市及近郊外来民工人员的分布,选择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建立民工子女学校。同时为了解决一些分散居住的外来民工的子女受教育问题,可以在一些地区建立寄宿制的民工子女学校。这些学校的建立,能够让民工放心地把孩子送进学校。

3. 私立民工学校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私立学校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性质类似于希望小学,这是一类非盈利性质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不甚好,但是收费不高;另一类是私人创办的盈利性质的学校,这类学校收费高,教育质量也不理想。我们认为或者政府出资接收这些私立学校,将其转变为公私合营或者公办学校,或者由政府出面干涉这些学校的运营,例如政府可以派出教学督察进驻这些私立学校,监督其教学状况和收费标准。这样一来可以逐渐转变私立学校教学质量差收费高的问题,让这些学校也为解决外地来京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贡献力量。

4. 降低学校门槛的问题:考虑到外来人员的经济状况,他们对于普通学校的数额巨大的借读费是无法接受的,对于私立学校的高收费也感到捉襟见肘,所以要降低北京学校的门槛,让更多的民工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5. 在全国各地建立打工子弟学校的想法:毕竟北京的办学能力也是有限的,民工的子女不可能全部进入北京接受教育,所以为了让他们能够在家乡接受完善的教育,可以考虑在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省份及地区建立打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应当由当地政府承办,降低门槛,这样才能让出外打工的父母不再有后顾之忧。

6. 建立完善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系统:对此我们提出的方案是:广泛建立小学和初中,适量建设寄宿制的高中和职高。高中和职高的可以根据需要建立,解决民工子女进一步求学的要求,并为他们中能力出色的学生继续报考大学提供了机会。必须提出的是:这些高中和职高的门槛必须降低,要让外来人员可以接受。

宣传与呼吁

以我们活动所的资料和结论为基础,紧扣主题发起社会宣传活动,以期唤起全社会人士对此问题的重视。从而达到“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作用,并使我们的活动无愧于青春,有益于时代。

我们的行动是:

1.通过互联网发起网络宣传: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目前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重要的信息获取方式之一。可以说,目前“信息时代”浪潮下的各种信息传递方式中,互联网所承载的网络传播方式是最方便、最普及也是最迅捷的一种。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向全社会公布我们的研究结论并以期引起广泛关注。在众多的网络宣传方式中,我们最终选择了BBS也就是网上论坛方式。其原因是此方式覆盖面广且上传资料方便,互动性也很强。故此,其有利于我们与社会人士的双向交流和资源共享。我们拟派几名网络高手到国内各大门户网站BBS上发表我们的结论和呼吁,并等待、回复社会的回应和疑问,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致信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

人民政府是人民意志的代表,其下属教育部门是以人民的力量为保证下一代的受教育权利而设立的职能部门。可以说,如果我们能使教育部门知道我们对此问题的重视,便也就是利用人民的力量来帮助那些困难的外来人员子女。所以,我们已经采用信函的方式,将调查、分析结果告知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使其了解这一问题已受到以我们为代表的广大中学生的关注。同时,由于我们在调研工作中获得了一些自己独特的对此问题的看法,我们也将把它们汇总起来,为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提供一些提案用以解决这一问题。此行动可能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并为外来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提供更多的解决途径和解决机会。

本文标题:关于农村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100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