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浅谈大班幼儿管理学习用品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7-11-27 所属栏目:幼儿园管理论文

一 : 浅谈大班幼儿管理学习用品能力的培养

二 :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

摘要: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主要是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保障各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管理就是指挥和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单位的具体科室,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工作存在于一切人类社会和人们的共同活动中。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也就是“火车”的车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中,我对班级常规建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也在班级常规的建立上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班级常规  含义  必要性  要素  措施  一贯性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实施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的常规教育。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

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

三是教条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把教育的规则“教条化”,认为常规教育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实践中死板地看待问题,坚持已有的规定。如吃饭一定要都吃完才能走,不考虑幼儿的身体和食欲等问题。这种方式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是说教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二)班级基本的常规有哪些

从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

生活常规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只有这样,班集体的生活才能融洽和谐。

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

活动常规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一)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了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用音乐让幼儿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区,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区,让幼儿得座位上休息等。相信这样的方式是现在已经普及的方式了。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二)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而且还让幼儿自觉地改正了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大大提高了我班的进餐质量。

(三)将评比小红花落实、具体化,提高幼儿的自觉意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红花。以前在评比小红花时,我总是笼统地要求要各方面表现好,上课发言积极,坐得神气,睡觉乖,吃饭香等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在评选小红花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红花,小朋友总能找出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因为对于小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可总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多。现在,我们一改以前的做法,从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现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每星期公布一条要求,告诉幼儿这星期小红花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只要你在这个星期符合以上的一条就可以得到小红花,然后我将具体要求贴在家长园地上,让家长也一起来督促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了,当有个别小朋友不遵守规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会提醒他,所以获得小红花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四)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有一句话,从我接触幼儿教育以来,是一直记着的:“学校家庭,5加2”.

它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重得到强化。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我们还在班级中设置了“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让爸爸妈妈写下来,并拿到幼儿园,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进行朗读,并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中贴上一朵大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效果还是不错的。

(五)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一举多得”.

(六)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教师看到一幼儿在结构区将花片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不要乱扔花片,把花片捡起来!”如果教师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是坚决的方式,对他说:“××,这个篮子是花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花片送回家。”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教师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七)用环境隐含常规要求。

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运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喝水处、洗手处等贴上小脚印;洗手处还可以贴上洗手的顺序图;班级内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对于小年龄的幼儿,用标记告诉他们做早操的位置等。每个幼儿的用品上贴上标记,便于幼儿辨认、取放。

(八)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

1.同伴间的榜样。

老师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教师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常常为了省事扯着喉咙打“长途电话”,进行遥控指挥,由于长此在教室大声的指挥声中,幼儿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如果教师每次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幼儿边轻轻的说,孩子们有事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告诉你的,而不会坐在位子上大声告诉你。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运用讲故事、情景表演、游戏等形式给幼儿以榜样示范。

①故事讲述。如通过讲述《大公鸡与漏嘴巴》的故事,可以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②情景表演。以表演形式把故事陈述出来,榜样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展示。如通过让幼儿观看木偶戏《森林动物园》,来使幼儿受到文明礼貌以及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教育。

(九)用儿歌、歌曲进行渗透教育。

儿歌短小精悍,而且琅琅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时我都要念儿歌:“乖宝宝,来洗手,先把袖子卷卷好,再把小手搓一搓,搓手心,搓手背,一二三,甩三下,最后擦干手指头。”这样,使幼儿通过儿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洗手的要领,并且还知道了洗手时不应该玩水。歌表演《我是好宝宝》的儿歌:“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得好,小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说话先举手,做个好宝宝。”孩子们在儿歌的氛围中慢慢掌握了上课的要求,都争先恐后地要做老师的好宝宝。“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这是在音乐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比如搬椅子的音乐、走到中间的音乐等)

(十)常规建立的坚持性。

确定了的规则必须坚决执行,教师尽量避免以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避免与规则相悖的指令代替规则。如玩好了玩具要放回原处的规则,一位幼儿没把玩具收好,教师就让他走了,这时教师要和其他幼儿说清楚是因为这位幼儿身体不好,家长急着带他去看病。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从而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避免幼儿总是用规则去要求别人,而很少要求自己。

(十一)大幼儿学习商讨班级常规,自主遵守,逐渐形成自主管理模式。

步入中大班后,孩子们的个性更加鲜明了,他们有明确的行为意识,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提倡自主的管理模式。

案例1:如在玩拼插区时,孩子总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筐筐的玩具被倒出来,收拾时又乱放。对此,有的老师总是喜欢一遍遍地说:“要把玩具放在一起”,“把筐子放到旁边”,“把雪花片放到玩具篓里”,可孩子们听了就忘了,总是记不住。最后,老师认真反思:为什么总是我告诉孩子们怎样做,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自己来建立常规呢?于是,利用一次餐后谈话,让幼儿自主讨论如何在拼插区既能快乐玩耍,又有一定的秩序。幼儿自发地几个人围在一起开始了讨论,然后各组抽出一名幼儿向全班介绍他们组所定的常规,最后再由各组之间的幼儿相互提问修正,一套由幼儿自己建立的活动区常规成立了。在以后的活动区活动中,幼儿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常规,而且还互相监督,使常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许多常规都由幼儿参与制定,如喝水时注意什么、户外活动时怎么做、入厕后为什么洗手等,真正地让幼儿在一个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中快乐发展。

案例2:教师要求幼儿每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活动,结果有两组幼儿遇到了问题,其中有一组有五个人,而另一组只有三个人。五人那组的幼儿谁也不愿到另一组去,于是,三人组中的一个幼儿告诉教师说:“老师,我们这组只有三个小朋友,他们都不愿意过来。”这位教师了解了情况后,只对这两组幼儿亲切地说了一句话:“这个问题你们自己解决吧,老师相信你们能解决。”最后,这两组幼儿在经过商量之后,决定还是一组五人和一组三人进行小组活动。在没有教师的干预和帮助下,问题同样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五、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一)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两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二)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严格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三)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像我们蒙氏班,根据各班活动室面积大小、五大区域的划分,在各区工作卡袋上便规定进入各区工作的人数,这便是一种对幼儿的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每个区都贴上红、黄、蓝三种卡,每个卡袋里插一个卡,当幼儿看到工作卡袋里没有卡袋可插时,幼儿就知道应另选一个工作区。除此之外,在幼儿取工作地毯、幼儿插卡、幼儿打餐的地方都贴有可爱的脚印,这样既可以提醒幼儿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些活动,又能暗示幼儿要排队进行这些工作。在一日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对幼儿的要求应是一致的。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 “活” “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我们不能把常规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常规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只有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

。www.61k.com”

三 : 论文:《浅谈幼儿园管理》

教材中提到"人的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素,幼儿园管理的关键就是对人的管理。"确实是这样,我相信每一个工作在管理岗位上的人都有自己切身的体会--幼儿园管理中最难做好的就是人的管理。因为人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受我们控制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个老师的大脑里在想些什么。所以,老师是幼儿园管理中最不确定的因素,特别是对于民办园来说,老师的流动性比较大,而且,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生活节奏不断加快,90后年轻人涌入工作岗位,管理工作也是越来越难做。

。www.61k.com)

我在参加自学考试时学习过《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那时候多数知识都是死记硬背,没有管理工作经验,也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本次学习了《幼儿园管理》的课程后,我也是一直在想:我们园目前到底存在那些管理问题呢?

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是:我自身的管理经验还不够丰富,幼儿园的工作每天按部就班的进行,我的管理能力 和方法还谈不上艺术性。我觉得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我走上管理岗位才2年多时间还比较短2、我本人的性格比较内向,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不强。但是我的工作态度还是很认真的,而且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 工作并且不断地调整自己,比如:看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参加一些管理培训;多与老师们沟通交流,关心她们的生活,尝试用感情留住老师。我希望和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朋友,同时我也愿意运用各种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老师们有些安于现状,有工作积极性但不够高。面对这个问题我也经常在想:"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呢?"我是这样做的:

1、关心老师们的生活,不断改善她们的生活条件。

老师们都来自不同情况的家庭,要想和她们打成一片最好的方法就是关心她们的生活,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比如,我园张老师有两个小孩,为了方便他接送孩子,早上上班时间允许他延迟10分钟,下午下班后也不安排他值班。今年我还帮助我园张老师、杨老师解决了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两位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另外,我们还不断改善老师们的生活条件,比如:给外地的老师安排环境比较好的宿舍;免费为老师们提供早餐、午餐;暑期带老师们出去旅游;为老师们购买社会保险不断提高福利待遇等,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通过这些努力,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比较稳定,正在良性发展,我相信只要我对他们付出真心,就会有回报的。

2、满足老师们学习进修的需要。

每学期我园都会给老师购买学习书籍,满足老师们的学习需要。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老师和园领导一样不能光在幼儿园待着,闭门造车,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吸收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但凡教育局组织教师培训、参观、交流等活动,我都组织老师积极参加;有竞赛活动我也鼓励老师参与,我想只要我们参与了就会有收获。

让老师们多参加一些培训 确实是有益无害的,老师们能够在培训中提高专业素养、提升个人素质。我园计划明年还要在老师培训方面多投入一些财力、物力。

3、鼓励老师与幼儿园一起成长。

鼓励和指导老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引导老师分层次写出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同时,结合自己目前的工作,要求老师逐步明确自己的岗位目标和与其相对应的行动计划。通过这种方式使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人生的大方向和小目标,激励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围绕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奋斗。幼儿园的美好愿景和共同使命使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使老师们着眼未来,降低职业倦怠感。

以上谈了这么多,到底该如何改进老师工作积极性 不够高这个问题呢?我想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领导要学会欣赏、赞美老师每个老师身上都有长处、有闪光点,我要做的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老师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欣赏和赞美,让他们在工作中尽情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2、及时表扬、肯定老师们的工作成绩在平时的工作中可能我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寻找老师的不足,发现班级现存的问题上,忽略了对老师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个问题就导致了老师们在工作中总是注意自己会不会做错什么,影响了老师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多肯定老师的表现,给予一些积极的引导,充分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想把管理工作做好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里面的学问有待我去不断的学习、研究呢。

四 : 幼儿园班主任老师谈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中,我在幼教这片土地上耕耘了14个年头了,从一个一知半解的新手需要老师带到现在要带新的教师,这期间经过了很多很多的故事。对于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也有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团结同事,做到“同心”“热心”

在工作中,班主任与配班老师融洽相处,密切配合是管理好班级的关键。三位老师愉快地在一起共事,心情自然舒畅,工作当然也觉得轻松了。而班主任作为一班之长就任何事情都要管,“热心”地帮助一下他人,你会获益非浅。记得去年下半年我作为交换教师回到中心,对中心的工作由于离开2年的关系所以有些细节的地方我都不太清楚,而配班的老师又是刚开始工作,所以对于我们班的工作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保育员张老师是一直待在中心的,所以我就在期初就要求张老师能对我们的工作对提宝贵的意见,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自己就能及时的指出来,把问题解决于萌发之时,这样我们班的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起来。而对于我提出来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请两位老师能及时做好,大家都能坦诚相待,这样一个班级才能更好的发展。工作时要做到不分你我,只要有空都要帮助一起做好,部分老师和保育员,“热心”的做好工作,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榜样。

二、爱护孩子,要有“爱心”

小班的孩子是幼儿园里年龄较小的一个年龄段,有一半的幼儿没上过幼儿园。因此,刚开学哭的孩子很多,我会抱着哭泣的孩子并轻声细语的安慰他,哄他,用故事、儿歌、游戏等来吸引幼儿,告诉他们上幼儿园是非常开心的事,解除幼儿的分离焦虑症。但是,让每个孩子开心愉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我班的若兮,这一个小女孩特别爱哭,还想一些花样来找碴。一会儿要找她的衣服了,一会儿要睡觉了,一会要抱娃娃回家了。有时在上课,她突然会闭着眼睛放声大哭,看着她那么大声的哭,我的心会异常烦燥,我赶紧闭上眼睛深呼吸稳定自己,并提醒着自己,要有“爱心”!想着便走向若兮,问:“你怎么了?”“想妈妈!”若兮一边哭一边说。“老师和你一起想妈妈!”我乘机顺势引导,在这个时候教他们儿歌《想妈妈》。让他们理解想妈妈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下课后,我把若兮抱在怀里,让在我的怀里想妈妈。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她从我怀里想妈妈走向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交往。还有晨晨,这小姑娘也是一个老大难啊,由于一直是保姆带的,不喜欢跟孩子一起玩,连坐在边上也不行,哭声是响的整个幼儿园都能听到,一开始她只接受我这个老师,做什么都盯着我,我去吃个饭她也会放声大哭,后来想想这样不行,和她讲道理,到孩子家中家访,和配班老师商量等等的方法什么都用到,这样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的晨晨也慢慢喜欢上了幼儿园,慢慢和小朋友接触了。现在,孩子们已从哭哭泣泣的上幼儿园变成了开开心心的来园。
三、对待家长,要有“耐心”

我觉得做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仅课要上好还要做好与家长的工作。记得有一天,随着离园时间的到来,一个个孩子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手,高高兴兴地和我说“再见”,随后离开了教室。当最后一位孩子蹦蹦跳跳地走出教室时,我松了口气,心想:一天过去了,我可以轻松地休息了。岂料,当我回到办公室时,一个小朋友的奶奶气急败坏地领着小朋友来到我面前,我心里一个咯噔,欣慰之情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惶恐不安。我连忙请她坐下,并安顿好小朋友,微笑着问她奶奶:“奶奶,发生了什么事呀?”见我态度如此温和,奶奶的怒色收敛了不少,但还是没好气地质问我:“喏,我昨天看到不少小朋友拿到了红苹果,我家宝贝没拿到,今天还是没有,难道是我家孩子不乖吗?”搞清了事情的缘由,我思考着解决的方法。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当遇到此类情况时,只有先摸准家长的心理特点,然后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们,才能解决问题。面对小朋友奶奶的质问,我首先肯定小朋友的优点,并列举了小朋友许多闪光之处,听着听着,小朋友奶奶脸上渐渐露出了微笑。接着我向她解释了“红苹果”的意义,让她了解获得“红苹果”的条件。小朋友奶奶不知不觉听入了迷,她还不时的点着头,表示赞同我的观点。见时机成熟了,我委婉地指出小朋友没有获得“红苹果”的原因,并把小朋友叫到身边,鼓励了小朋友。小朋友奶奶也在旁边不时符合着我。临走时,小朋友奶奶对我说:“老师,以后小朋友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指出来。对待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现在,小朋友奶奶每天来接小朋友,总是微笑着问我:“小朋友今天怎么样?”小朋友进步了,我则以赞扬的口气加以肯定;小朋友表现不够好时,我便委婉地指出小朋友的不足之处。小朋友奶奶总是积极地配合着我们的工作,她的态度也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工作。

又如我班的一个孩子睡到一半总是会哭醒,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老师总是把这个情况告之家长,但说了几次以后家长显得有些不耐烦,感觉是我们老师没有好好的照顾好孩子。随后我们老师就做好不少的工作,和孩子约定好,不行;观察孩子的午睡状况,发现孩子睡到一半总会咳嗽,有些咳不出来的感觉,每当孩子有这样情况,我们总是第一时间讲孩子抱起来,拍拍后背,喝一些清凉的金银花露。慢慢地孩子的哭声就停了,孩子的这个现象其实在家里也有,晚上睡觉也会哭,可家长没找到原因。我们一再和家长交流,还在家园联系册上写了反馈的意见,家长慢慢就感觉到我们老师真的很关心孩子。

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点点滴滴的小事,只要做一个有“心”人,任何事情都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以后我更应该努力工作,追求进步,让工作成为我开心愉快的一部分。

“www.61k.com。
本文标题: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浅谈大班幼儿管理学习用品能力的培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054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