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刘震云一地鸡毛的赏析-苏月生活的“一地鸡毛”

发布时间:2017-09-14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苏月生活的“一地鸡毛”

最近特想吃鸡蛋,清晨骑着电瓶车兜着秋风去菜场买鸡蛋去,秋高果然气爽,呼吸着新鲜空气,全身心的惬意,公司没有另请司机,苏月得快去快回,一路飞车,不远处马路拐角的地方,居然站着几个穿橙色外套的园丁拿着水管专注的在浇水,又大又粗的皮管横在马路上……苏月赶忙减慢,急刹车已经来不及,索性从管子上压了过去……

骑车许多年,穿插人群,纵横江湖,居然栽在一根皮管上,这一颠簸,鸡蛋怕是要蛋壳开花了......

回公司后,楼梯口遇见姐姐 “我买了鸡蛋居然颠坏10个呢”苏月笑着说,权当生活中难得出现的趣事一讲而过,然后忘了!忙去了......

接着忙送货,忙催账,最近供货一家很是头疼的公司,发票已经开具了,说好了过几天付款,一拖拖了半个多月,再打电话过去,办差人员居然失联了,顺道把我们的货款也卷走了,这是啥逻辑?!办差人员卷走的货款算在我们头上?!和他们公司沟通催要货款,她们一会说发票丢了一张,一会又说全丢了,会计又说不符合公司付款规定,很是恼火,所有的理由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货款不想支付了......”

沟通出现瓶颈,对方公司不停的换人,每换一个人处理此事,苏月就得重新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 每次更换的办事人员居然全部否认之前员工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让人难免产生信任危机,苏月心想把办公手机里的卡换到自己功能齐全些的私人手机里,和他们通话,索性录音算了,省得她们又否认……苏月这样想着,便用回型针插在手机边上的小孔里,企图拔出卡来,正拔着听到上楼来喊开车送货了的声音,心里一急,用力过猛,把卡拔丢了一只,来不及寻找,急忙忙的下楼了,回过头和姐姐家的丫头说:“等会空了帮我找下卡,说完话人已跑到楼梯口了……”

欠款金额虽然不大,却很是气人,青天白日的,我们要为他们的管理混乱受牵连?!还讲不讲道理?!苏月自然是不依不饶,如果他们财务以发票只有一联为由不支付,显然不符合税法,苏月扬言联系他们的税务机关,倒要看看是哪个部门给他们定的规定,让他们拒付货款了?!话是这样放出去了。。。。。。他们知道理亏,下班时分,苏月如愿以偿的收到了货款。这钱定要财务贴出来的,她之前手续不全支付给员工的货款,本想赖在苏月这里,碰到苏月这样较真的,也只能付了,不是苏月在乎这点款项,而是父亲一把年纪带着苏月赚些钱不容易,苏月那是心疼父亲,赚的每一分钱都会尽最大努力收回......(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忙了一天,总算可以休息一会了,顺着院子,走近妈妈烧饭的屋子,还没进门,听见姐姐在讲颠坏鸡蛋的事情,她说她女儿都能想象出苏月骑车像飞一样的样子,猛的用力把卡拔飞了,愕然,姐姐说:“做事摸摸扎扎的,让小孩讲……”真的让人气恼!小孩要讲也要轮得上才行!这辈子孤身一人,父母责备,那是有养育之恩,就算打一顿骂一顿,恩重如山的人,自然没有那份真往心里去的计较,大姐性格善良,是真的疼苏月,若她埋怨几句也就坦然受了,尚若自己的孩子,某一天责备起来,于他们本就有愧疚之情,离婚了,没能照顾好他们,将来养老自然不敢奢望,送终免不得要麻烦他们了!若责备我这当妈的,自然说得......就算苏月千般不对,姐姐的孩子说道,做姐姐的也该是压着点的,这倒好,孩子的话反倒成了说道的根据了……若真是自己的孩子,看到苏月如此辛苦为生计奔波,心疼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多出这些说词......

或者她们闲的不知道奔波人的辛苦,若有半点体谅大姐夫离职,苏月骑车来去,自然要快一些,若慢慢的拔卡,楼下的货谁送?!若有那份体谅,哪里还会说来说去?!苏月父母年纪大了,还在自己赚钱养老,身为儿女总该感到些许的不安吧......

苏月从来就不去议论谁,做事也不想欠任何人!偶尔的就算吃些她们的美食,也不想亏欠谁!自然买些材料来!苏月以为除非你的亲人富贵到不在乎,否则真的没个讲究不注意细节,久了被说道起来,难免伤感情,苏月的眼里已经看穿了这些!……

苏月有那样摸扎吗,苏月从前一个人的时候照样做会计谋生,现在一样的开车送货谈业务,带着父亲把公司开下去,岁月纵然磨平了苏月的棱角,却磨不掉那颗深藏的桀骜不驯的心,感情倍受挫折后苏月依然选择阳光而坚强的面对未来的人生! 。。。。。。当忧虑彷徨来临的时候,孤独无奈的时候,鼓舞的话语,才是苏月渴望的,哪怕是宽心的安慰也好,你们给过吗?若没有,责备之语不说又何妨?!......

二 : 办公室站队的一地鸡毛

站队 办公室站队的一地鸡毛

2013年夏天,经过一个多月繁琐的面试,我跳槽进入一家总部在洛杉矶做投资的杭州分公司,负责新项目。( www.61k.com )入职第一天,心情很愉快,办公室宽敞,工作轻松,薪资不低,上无领导指手画脚,下无新人需要指导,仿佛找到了一个一辈子不用挪窝的萝卜坑。

中午热情的同事带着熟悉了一下周边环境,茶足饭饱之余我们坐在星巴克谈天,话题从介绍公司情况渐渐变成了八卦同事。这个由策划A人事B财务C组成的海归三人小团体朝我伸出了橄榄枝,从不抱团站队的我微微一笑,听她们吐槽本土董秘D小姐如何人见人厌,但并不打算加入。

午休过后,形势急转而下。正埋头熟悉资料的我,面前突然有人丢了一份文件过来,抬头看是传说中人见人厌的董秘D——麻烦你帮我传真给市委xx部门谢谢。说话很客气,但态度很强硬,丢下文件头也不回就离开了。(后来才知道此人不会用传真机且深受排挤无人愿意帮忙,屡屡碰壁找我作为突破口。)

想着不过小事一桩,就走去传真区顺手帮个忙,刚站起来就听策划A说:“不要理她,让她自己来发!”
啥?!我回头看,却见她一脸严肃,不像是在开玩笑。A是老资历,隐隐领头人,得罪不起。

她继续补充道:“别帮D发,出了错还要你负责,D自己不来发就等着挨骂。”看起来是一腔好意提醒不要乱帮忙免得出错要背锅,但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明白个中暗示:这是要站队了。

犹豫间来了电话,是D,开口就假托老板来问传真发过去了没有。

速度可真快啊,短短几分钟就在老板面前备案,把锅正式丢给我了。

挂了电话感觉办公区一片宁静,人人在无暇旁顾地忙自己的事,好像司空见惯又都竖着耳朵在等笑话。

一个催着发,一个不让发,斗争白热化,都要拉壮丁下水,左右夹击,步步紧逼。这种低级而熟悉的手段自我小学毕业后就绝迹了,没想到十几年后居然卷土重来。这种战五渣要是在游戏里,我一刀能秒5个。

手段虽然很LOW,后果却很严重。

不发,赢得了小团体加盟门票,但等着被老板责问。

发, 则不容于小团体,以后被花样排挤板上钉钉。

策划A不动声色等我做决定,脸上却露出叶良辰的招牌表情:我没办法开除你,但我有一百种方法让你活不下去,如果你想试试,良辰不妨陪你玩玩儿!

感受了整个世界扑面而来的恶意,中午明明还在谈天说地,下午就挖了个大坑,要么踩踏他人来递投名状,要么就自己跳下去死。想我五讲四美大好青年智商爆表,努力读书十几年,只想安安静静上班赚钱,还没来得及大展身手,上班第一天居然就要被一份传真逼得卷铺盖滚蛋了。

在怒砸传真机和辞职回家两者之间徘徊,讲真,这么LOW的办公室,一分钟都待不下去,要么砸完传真机再走?想想就觉得很爽,可是这么走实在太憋闷了,以后传出去还怎么在江湖混。

天无绝人之路,死盯着文件半天,终于找到了一处纰漏。

虽然可有可无,但形势所逼,死马当活马医了。

先去问策划A:文件有一处错误,要不要修改。策划A表示你自己决定咯。

呵呵,滴水不漏,说要逼你站队就绝不松口。

又打电话给董秘D:文件有一处错误,要不要修改。董秘D表示你拿过来我看看。

呵呵,又不是下属汇报工作,爱来不来,我反正不去。

等了两分钟,董秘D不出所料并没有来。

说真的,她要是来了,这戏还怎么演。赌的就是A不伸援手、D态度敷衍我不得已之下才上达天听。

于是为表郑重打电话给老板,陈述了一下传真前突然发现文件有问题,但是不敢擅自改动。

挂掉电话老板片刻就到了,幸好,“谁都会敷衍只有老板自己不会”这条法则果然有效。老板拿起文件仔细研究了一下,当即坐下认真修改。

事情发展到这里,这个坑已经有惊无险跳过去了。随着老板的到来,整个办公室氛围一下子变得严肃又不失活泼,有眼力劲的人早已按捺不住抢着接过去发传真。老板临走前不忘表扬我们工作态度认真负责。

至此逃过一劫,绝处逢生,又多活了两集。

后来听说前几天入职的妹子就是这么被逼走,可惜,来都来了,好歹撑到她们两败俱伤开始唱片尾曲了再走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抱团站队这种事,几乎全天下办公室都有。虽然抱团后阻力减半,可是一旦站队,马前卒并不好做,要求指哪打哪,高度配合领头人,全方位刺探踩踏丢锅挖坑等等。黑锅这种东西,如果因为不肯站队不幸落在了身上,自己不想背,又不想害人,就丢给老板吧。冤有头债有主,不服找政府,干完这票我再走。

————你们要的后续———

其实不想写后续,虽然吹牛说只用了两个月,兵不血刃一刀一个,送她们离开,但其实过程并不那么顺利,后续的损招好几次都躲不过,很丢脸。

省略掉一些前戏,直接说致命一击了。

董秘D虽然态度倨傲惹人厌,但非常喜欢吹嘘老板如何器重,以此来踩其他同事。尤其出差在外,往回打电话总是不经意间地炫耀老板对她如何好如何体贴如何千依百顺,好像一点也不怕人误会她和老板的关系。那一天,她电话打进来的时候,恰好老板太太来办公室询问财务问题,我左手拿手机,右手拿着笔,没有手接电话,于是,按下了免提…………(以下省略一万字)

策划A自从董秘D扫地出门后,地位陡升,一时风头无两。为了和地位匹配,想加工资,奈何试探老板几次,都没有成功。于是串联我(一个冉冉升起被老板器重的人)一起去找老板要求加薪,否则罢工。她习惯强制绑架别人来达成她自己的利益,不管别人的死活。于是罢工谈加薪的那天,我突然不想上班,所以根本没去……
(以下省略两万字)

这次挟同事以令老板的加薪,据另一位同事转述,老板刚听了两个字就直接说那你走吧。

她们滚蛋后不久,我也辞职了。

现在回想起来挺大快人心,但是当时身在局中,左右夹击,十分煎熬。

至于为什么辞职,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深觉智商不够用,侥幸赢得一局,不敢多待,赶紧跑路换个地方,安安静静搬砖,与世无争。

–———–全剧终—————

三 : 一地的鸡毛

标上这篇的文字的题目时,我自己先把自己逗乐了。乐的原因再简单不过,长期以“鸡丁”署名的我,竟然也会拿自己的短处自爆家丑。其实,新闻报纸电视上播放的大事要事,我们也理不出个来龙去脉,政策下发了,时代改革了,思想进步了,你可以掠过眼球忽略不计,而杂杂碎碎、高低不平的生活却是属于自己的。

一路一帆风顺,美景美人固然完好。但窗明几净般通彻的日子需要用心打理,绝对不可能蒸馏了N道工序的纯净水那么透明,因为生活中存在繁琐,存在忧虑,存在始料未及的插曲,存在磕磕绊绊的鸡毛蒜皮。

最美的记录,也就是鸡毛蒜皮的事情。

上个周末,是女友的生日。算算日子,正好是周六发薪水的日子,于是脑子里面制定一套详细的计划,邀请几位死党朋友聚餐海吃。

谁知临下班了财务通知,老总临时出差,工资拖延到下周一,而毫无经济打算的我接下来的步骤逐步漾翻,晚餐临时变更为家宴,还硬着头皮自个掌勺的,兑了碗羹竟然会糊了锅底,一鼻子的焦味,蒸鱼不熟,螃蟹夹生,当好友入席的时候,连个饭碗和调羹摆放都忙得脚高脚低的。(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女友自然是嘟着嘴儿,嘀咕着怎么会遇上个反应能力慢半拍的主。

计划跟不上变化,只有你日常积累,才能游刃有余。

我们的周围,时常对拌嘴吵架的事情表示多方位的关注。伸着有限的高度的脖子,两道眉毛上蹿下跳的兴奋起来,往里烘的,瞎起劲的,假劝和的,人性的暴露逐一分类。人多的欺单寡的,地头上欺负外来的,有门道的欺负无权贵的,喘着粗气的欺负辨事理的,我曾经目睹一老农的上街卖菜的三轮和一别克轿车相刮,老农的三轮脚踏车自然龙头也弯了,钢圈也扭了,所幸的是,那老农身体无大碍,倒在一边索理,反被开别克先盛气凌人,你想死也不用这样着急,老农也火冒三丈,举起锄头要砸车,开别克的车主还在一边犟着嘴,骂骂咧咧的,说搞死你如同捏死着蚊虫那么简单,街道上的人群逐渐被那种嚣张的气焰而愤然,举手指责,后等交警处理完毕,老农得到索赔才逐渐散去。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只是有些人太自欺欺人了,对于那句所谓高贵人眼中的蚊虫,有点感触,蚊子怎么了?照样比人类高频率高速度的繁殖,在夏日的蚊帐里面无孔不入。

贫富不是区别万能的钥匙。

或许今天开着宝马,在人生航道线上肆无忌惮的加速,总有一天狂傲连个斑马线都不顾及,直接撞倒了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一命呜呼。

我有几个死党级的朋友,“牛”和“猫”在其中,所以我所处的圈子有点农庄乐园的味道,自然而然,把一切发生的事情总是俏皮话形式的暗喻。

:“最近,没看见老牛活动?”

:“牛呀!产小牛犊子了!”

:“哦~公的?母的?”

:“小花牛!”

:“猫呢?”

:“还能怎样?偷腥呗!”

:“又瞄上谁家窗头上的鱼了?”

:“不太清楚,那条鱼个子挺高的!”

:“这么说,是条带鱼了!”

眉飞色舞的,生动的很。当然我的女友暗地里也被唤做"鸡娘婆罗"一类的招呼,当然也有一次,记忆犹新的。在群里聊天,一个很随和的女孩,我信口而开。

:“火柴妞,最近找到后生没?”

我敢肯定的是,火柴妞是形容他不温不火的性格,那份怡淡。结果我还是闯了祸,又如某次把一个叫“法拉利”的论坛朋友称之为“拖拉机大叔”,结果由原意变异成贬义,搞得气氛急剧的冷淡下来。于是懂得,总不能以一人的好恶趣衡量承受别人的范围,鸡毛蒜皮的事情也有个分寸方向和因地制宜。

出差去杭州,下火车去秋涛路,那的哥不走新城隧道,反而绕道走庆春街。下班高峰期,几乎是开一百米停五分钟。幸好年少的时候在杭州求过三年学,我用当地八分熟的方言质问他一句。

:“大哥,你想搞点啥花头儿,你开爽快好的来,反正老子只付十块洋钿。”

那的哥冷不惊的白了我一眼,又不敢嘴硬,立马冲我说:

:“你格忙话所西啦,老子摆你送到就好得来。”

显然那家伙有点怒气,而谁有对这鸡毛蒜皮的事情留意过?就算是对此有一大箩筐的看法,谁又把这鸡毛蒜皮的反映研究定夺解决一系列的处理完毕?所以有悖道德基础上收入,总归让人多一份厌恶感,总不能让我们去学相声,进修各地方言后才出门吧!

遇见外乡人,还是坦诚点好。因为你也有出门在外的时候,你也会成为外乡人。

回来上火车的归途,遇见一家四口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出于年长的姐姐长的漂亮点,于是眼角多停留了几分钟。在车厢门口,父亲让全家人在一边排队,母亲招呼着大家遵守秩序。三个子女提着自己的行李紧跟在父母后面。直到所有人上车了,父亲才招呼着子女上车。

我热情了一次,帮他接了一把笨重的皮箱。他道了一声谢谢。

有幸的是邻座,我问道。

:“先生,你不怕火车启动吗?”

外国朋友用生硬的汉语回答我,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

中国都喜欢第一个做完自己的事情,才急冲冲的互相追逐。其实把事情的步骤安排好了,事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再说,中国的火车只有迟到,不会早到。

因此,脸红了好长一阵子。

事先了解,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

导演生活这簇戏的上帝绝对是个万能的天才。当太阳升起,心得一天幕布拉开的时候,投入生活的演员有的演绎得风生水起,幸福甜蜜,有的却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一般一塌糊涂。

如果用心留意生活的组成,其实就是点鸡毛蒜皮的事情。

但是鸡毛总归是鸡毛,不是上苍赐予的神曲,也不会迎着春风漫天的飞舞,最后的结局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无声息的落地。

四 : 一地鸡毛的心愿

一地鸡毛的心愿

窗外的北风没那么嚣张,可这冰样的感觉还是充满了角角落落。这个冬季的清晨,太阳也在偷懒睡觉,定了时的电暖器到了指定的休眠时间,任什么也不肯再热心一下。我赖在被窝里,睁着眼睛在想起还是不起,不争气的肚子,这会儿开始叫个没完,硬生生地把我从被窝里赶了出来。我奇了怪了,想当年年轻时,逮着个休息时日,一睡半天,那肚子也不会叫唤,怎么年龄大了,器官都娇贵了起来,怠慢不得了呢?

起就起吧,也快六点半了,再睡在被窝里横竖也是越睡越冷。冬季里,南方与北方最大的差别就是,南方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无几,开空调吧,那空调的制热效果也不怎么样,怨不得空调不带劲,人家的主要功能是制冷,谁叫我们是南方呢。伸了个懒腰,以百米穿刺的速度穿好衣服,一阵手忙脚乱后,半盏茶的功夫,把个肚子也打发得服服帖帖了,再看看窗外,太阳这时才慢呑呑地露了半张脸,还满脸的怨气,像是谁扰了它的美梦。打开阳台的门,寒气嗖嗖地就窜了进来,禁不住打了个寒战。阳台外静悄悄的,满世界的生物好像都休眠了,天空灰灰的,植物也无精打采,唉,这清冷的早晨,冷得连思维都冻结了。

打开电脑,轻敲键盘,定睛一瞅,呀!朋友送的礼物正在空间闪烁,一阵窃喜,心暖暖的,那脑子跟着活了起来,欣然间,指尖所触,留下了一行字:一起到我家喝杯咖啡吧。不一会儿,房里电话铃响起,拿起话筒,老友们急急的声音就飘了出来:“我们马上过来,还以为你睡懒觉没起呢,我们一大早就在外面溜了一圈啦。”我忙应:“好的好的。”嗒的一声,电话挂了,心里直纳闷,怎么这些老朋友也会手机上网啦?我还以为和我一样是在家中呢!赶紧起身,准备点水果、小点心,一眼看见花猫正躺在沙发中呼呼大睡,心中没好气,一巴掌把它赶了下去,它也不反抗,前爪伸着,屁股翘着,美美地在地板上拉长了身子伸了个懒腰,大摇大摆地去了书房。

玲响了,急忙打开门,一伙老友嘻嘻哈哈地拥了进来,个个直嚷:“冷死啦,咖啡呢?不是速溶的吧?”我假装没好气地说:“是我请客,还那么挑?!”说归说,做归做,不一会儿,滤纸中的咖啡在开水的冲腾下飘出了沁人的香味,朋友们一人端起一杯,各就各位,开始天南地北起来。

别看我们这帮子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半大老头老太,虽然没有经历过父辈们的枪淋弹雨,但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文革、上山下乡、开革开放,见证了祖国一步步地昌盛,生活一步步地提高,事业一步步地腾达,所以聚在一块,说的家长里短,看似风马牛毫不相干,其实和国家的事连着呢。(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这不,大何兴冲冲地说:“十八大报告里说了,收入要翻番呢。”晓虹接嘴:“那可能指在工作的人,我们指望不上了。”老陈慢悠悠地来了一句:“只要上班的人工资涨了上去,我们的退休金也会水涨船高。”“说得没错。”张大胖直言:“其实我们退休金不涨没关系,只要物价不涨就行,今天订奶又贵了三元多呢。”“你少吃点噻,现在每年不都加了百十来元了吗。”“我们少点就少点,只要孩子们的收入能提高就行。”“老徐,你还在学校上课?”“没办法,我儿子不争气,不像你们的孩子有出息,我那儿子下岗后一直没个正常职业,我不去赚点能行吗。”“说得也是。”“其实小孩们也不容易!现在生活水平高了,要求也不一样,不像我们那时只要有块手表或是辆自行车就能结婚。”“可不是,我儿子找了个女朋友,他谈恋爱,我们得做他的经济后盾。可气的是,女方提出不和我们住一块,要另买套新房。”“那你们得精打细算了。”“还真别说,我们心甘情愿地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儿子,这叫个什么事!”“孩子大啰,开始讨厌我们啦。”“你说现在的电视剧也真是的,动不动就演些不跟老人住在一起的段子,不起个好的引导。”“我说谁都别怨,关键是不能太依着小孩,从小娇惯了,做什么都自私!”“什么办法呀,只生了一个,等他大了才知道小时过分的爱是害了自己!”“还是我们这些老伙计们常走动走动吧,小孩的事情随他了,免得以后走不动了,再想见面都没机会。”“大生,你忙活什么呢?成博蛀了吧?”“气死你,我在和陌生的熟悉朋友聊天。”“哈哈,网恋呀。”“文字恋。”“不懂不懂,还有什么好吃的呀?”“……”

听着老友们起劲的谈论,我一遍遍地在滤纸中冲腾着咖啡,充满咖啡香的屋子显得暖意融融,在这弥漫的香雾中,我拾起只言片语,汇流成了一种平民百姓的普通心愿:愿日子越过越美,愿生活的烦心事越少越好,愿子女们不要忘了孝道,愿祖国强盛我们实惠多多,还愿冬季的南方也能供暖……。

这看似普普通通的心愿,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民生。民生无大事,说起来家长里短,民生无小事,因为鸡毛蒜皮也会漫天飞舞。民生的事就是国家的事,民生搞好了,亿万双普普通通的手就能托举起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五 : 刘震云:单位的鸡和毛

刘震云(1958-),当代青年作家。1958年生于河南延津县,8个月时被外祖母抱到乡下抚养。1973年服兵役,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民办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毕业,任《农民日报》记者、文艺部主任。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中短篇小说集《塔铺》(作家出版社1989年版。)、中篇小说集《一地鸡毛》(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官场》(华艺出版社1992年版。)等。其中,他的中篇小说《塔铺》荣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面和花朵》,中篇小说《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官场》《官人》等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989年《北京文学》第2期发表了刘震云的小说《单位》,“单位”里的一些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事隔两年,即1991年《小说家》第1期又发表了他创作的《单位》的姊妹篇《一地鸡毛》。“单位”人生活烦恼的话题又着实在中华大地上热闹了一番。当时人们的议论很杂也很热烈,但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则聚焦在小说的中心人物,即某局科员小林身上,认为小林的人生历程很好地体现了日常生活的严峻性及其对个人精神的磨损。(参见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314~315页。)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但当我在十多年后重读刘震云的《单位》和《一地鸡毛》时,觉得这两篇小说还有另一方面成就值得注意,那就是对“单位”的伦理性探索。
要想很好地理解刘震云的小说对“单位”伦理性探索的重要意义,必须先引入对“单位”的词源学考察。“单位”(Unit)本是一个从西方引入的计量领域的专有词语,指的是计量事物的标准量的名称。它有两个属性,一是抽象性,一是交往性。通过抽象,它把一个个具体、独特的个体所固有的丰富性虚化而使之变成整齐划一的数学符号。而抽象后的个体作为数学符号,也就是作为单位质可以相互交往,这实际上是单位在交往,体现了单位的交往性。比如每棵大白菜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它们之间并没有通约性,也是无法交往的。尽管两个人可以相互交换各自拥有的大白菜,但是,在这个交换过程中,大白菜已经被抽象为数量符号,是作为抽象的符号在交往,而不是作为大白菜在交往。“单位”的交往性则使每个个体在一种原则下作为体现这种原则的功能元素统一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作为整体获得远远大于个体和的能量。1949年共和国建立后,“单位”被赋予新的内涵,这种内涵是政治性的,用来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在人们一般的概念中,单位个体主要存在于城市,不过,农村的生产队、合作社、人民公社也应该看作全民单位化的一种形式。这在50年代全民单位化时期见诸报端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来:“把一个合作社变成为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结合的人民公社”。(陈伯达《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见《红旗》1958年第13期。)“人民公社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有可能以县为单位组成联社”。(《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见《人民日报》1958年9月24日。)被赋予政治性内涵的文化符号“单位”,成为共和国政治建设的重要工具,凭借它,共和国对所有个体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抽象化和功能化,每个个体的原有属性被强行改写,并统一成为新的政治属性——“单位人”性的符号,成为单位结构功能的元素,从而共同结成一个单位功能执行系统推动单位的机体运转。在这种对个体的符号化过程中,共和国有效地完成了全国人力资源的重新排序,所有的人力资源都被组织到社会主义政治的宏大结构之中,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这是新诞生的共和国为快速实现工业化工程和成功应对国际社会复杂、动荡的形势所采取的重要步骤。“中国从1949年建国以后,一直处在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的夹缝和前沿。二次大战后美国卷入的两次地面战争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无一不是针对中国。60年代中苏两大社会主义大国交恶,最后竟然走到战争边缘。中国的周边环境十分险恶。在国民经济落后和‘一穷二白’的状况下,中国政府采取高积累、低消费的建设方针,使6亿多人口强制性压抑个人物质生活的需求和欲望,而达到高速度完成工业化基本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目的。”(刘康《在全球化时代“再造红色经典”》,《中国比较文学》2003第1期,转见《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第33页。)而全体国民“单位”化则是贯彻落实这个建设方针的具体措施之一。从客观的角度讲,这条措施无疑是成功的,它使6亿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心甘情愿地为祖国建设而压抑了个人的欲望和物质追求,大大缩短了工业化到来的时间。
而充分展现这一划时代景观的当首推王蒙50年代写的一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这篇小说写于1956年5月-7月,发表于1956年《人民文学》第9期上。当时编辑部未经作者同意就擅自把小说的标题改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对此作者很不满意,但也无可如何。此后,本篇收入各种集子时作者都坚持采用原标题。(参见《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7卷30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其实,王蒙坚持自己的原小说标题,并非孤芳自赏,而是出自艺术上的用心。如果比较一下两标题,就会发现它们并非仅仅字面上的差异,而牵涉到叙述重心的移动,王蒙原题的重心在“组织部”,编辑部改后的重心却移到“青年人”上,而纵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整篇小说所叙述的内容,其重心实在“组织部”而不在“年轻人”上。王蒙的这篇小说的发表恰值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共和国精心建构的“单位”网络基本完成的时候。它即是对中国当代史上这个重大事件的呼应,又是对“单位”能够改掉自身缺点不断发展壮大的热情吁求。“我给自己规定了一个竞赛的办法。让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竞赛。……”(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7卷30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这其实是点题性的句子,它表明王蒙在这篇小说中所最关心的是单位“组织部”,他最希望的是整个“组织部”能够像赵慧文那样满怀热情地和自己的昨天竞赛,能够不断取得进步。
在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开头就充满了工作的热情。“三月,天空中纷洒着的似雨似雪。三轮车在区委会门口停住,一个年轻人跳下来。”“‘支部书记通知我后天搬来,我在学校已经没事,今天就来了。……’”(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7卷300、30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林震冒着雨雪赶到区委组织部,他并非是急着来领工资也不是急着来分梨,他闲不住,他要工作。他在组织部呆了一段后,对组织部产生了不满,这不满也并非由于分不到住房,而是由于他无法容忍别人工作的马虎苟且、拖泥带水,“有时,一眼望去,却又觉得区委干部们是随意而松懈的,他们在办公时间聊天,看报纸,大胆拿林震认为最严肃的题目开玩笑,……林震参加的组织部一次部务会议也很有意思,讨论市委布置的一个临时任务,大家抽着烟,说着笑话,打着岔,开了两个钟头,拖拖沓沓,没有什么结果。”(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7卷311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当麻袋厂的问题引起党报的注意,刊登了魏鹤鸣的揭发信后,“赵慧文首先发现了,她叫林震看。林震兴奋得手发抖,看了半天连不成句子,他想:‘好!终于揭出来了!还是党报有力量!’”(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7卷32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小说中的人物林震也有喜有忧,但喜忧主要不是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是工作的成败。在小说中林震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突出体现了“单位人”的特质,他最中心的兴趣是在单位的工作上。林震也有个人的欲望和苦恼,他也有口福之欲,吃到赵慧文为他煮的荸荠也兴高采烈;他已经22岁但还没有给姑娘写过一封信,更没有尝过恋爱的滋味,确实是一个不小的烦恼。但他自觉地把自己欲望和痛苦压抑下去,不允许它们影响单位的工作。小说中另一个人物赵慧文的个人问题比林震严重得多,她与丈夫感情淡漠,丈夫只有周末才回家,平时都是她自己带孩子。她有一段时间也有点消沉,但当林震到组织部后,受林震工作热情的鼓舞,她很快又振作起来,“我划了表,如果我的工作有了失误——写入党批准通知的时候抄错了名字或者统计错了新党员人数,我就在表上划一个黑叉子,如果一天没有错,就画一个小红旗”。她也是自觉用革命热情把个人的悲伤压抑下去。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单位这个富含政治意味的文化符号在当初是多么有号召力。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说:“一旦限制消费与谋利行为的解放结合起来,不可避免的实际结果显然是:强迫节省的禁欲导致资本的积累。在财富消费方面的限制,自然能够通过生产性资本投资使财富增加。”(见该书165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韦伯分析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特点及其功用,但在某些方面恰恰也说出了中国社会主义诞生初期的精神特征。共和国建国之初提倡的也是谋利行为的解放与限制消费相结合的思想意识。1952年中共中央在“三反”运动中明确提出“反浪费”的任务,“浪费和贪污在性质上虽有若干不同,但浪费的损失大于贪污,其结果又常与侵吞、盗窃和骗取国家财物或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相接近。故严惩浪费,必须与严惩贪污同时进行”。(《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1951年12月1日],《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5月版。)毛泽东在1957年2月27日写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又一次列专节谈节约,“今年要求在全国各方面提倡节约,反对浪费。……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见《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版,363-402页。)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正式通过“以高速度为灵魂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曹英主编《共和国风云五十年》836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其中“多、快、好”说的都是要谋求利益,“省”则说的是“限制消费”,其目的就是要“迅速而彻底地摆脱历史遗留给我们的贫困和落后,使我国成为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强国”(曹英主编《共和国风云五十年》862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表现出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这个总路线非常突出地表现了共和国诞生后禁欲主义色彩十分强烈的功利主义追求。这在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也有鲜明的反映:林震身上没有丝毫的物欲冲动,满心考虑的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勿庸置疑,正是借了禁欲主义的提倡,共和国成功地遏制了全体国民的消费欲望,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国家财力的增长速度,在短短的17年里完成了红色资本的原始积累,一个虽不乏问题也不算富裕但西方国家再也难以在它面前任意指手划脚的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终于屹立在世界东方。但是共和国早期社会主义精神所包含的神圣热情并没有能够一直坚持下来。60年代一场又一场的群众运动从某方面可以看作是神圣热情逐渐冷却而政治领袖又企图通过铁腕措施加以挽回的过程。最终文革期间,政治措施强硬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国民的神圣热情却降至最低点。在这种局势下,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对现代化方案开始作根本性的调整,彻底抛弃意识形态革命策略,而转向经济至上、科技至上的发展主义模式。在高积累、低消费的基本建设已经完成的情形下,转向以个人物质消费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模式。”(刘康《在全球化时代“再造红色经典”》,《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1期,转见《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第34页。)这实际上是用世俗享乐的追求代替了神圣热情的追求。这在某种程度上重演了西方三百多年前的一次历史转变,“接着,寻找天国的热忱开始逐渐被审慎的经济追求所取代;宗教的根系慢慢枯萎,最终为功利主义的世俗精神所取代。……善良之心完全变成了享受资产阶级舒适生活的一种手段,关于软枕头的那条德国谚语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69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这种经济模式的转型顺应了国民对财富的热情,使国民在新的动力即个人欲望的推动下重新高涨起工作的热情,“在90年代,钱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终极尺度,‘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成为当代人生活辞典中的‘关键词’。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在用金钱寻找失去的梦,而盼望随后也富起来的知识分子也开始纷纷下海,于是,‘下海’成为90年代中期的一个如雷贯耳的词语。”(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48-49页,中国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在政治领袖用强硬手段企图挽回神圣热情的过程中,知识分子的身心受到深重伤害,“毛泽东时代的一个重大失误就是对知识分子的无情压制和利用。中国知识分子本来是革命的真正骨干,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正是五四时代的启蒙激进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是中国都市社会中最开放和最早接受现代观念的阶层,也是共产主义革命的先锋。……建国后知识分子阶层作为文化生产和建构革命霸权的主力,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政治运动的斗争对象”。(刘康《在全球化时代“再造红色经典”》,《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1期,转见《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第34页,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其中也包括曾经满怀激情地写下《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作家王蒙,在小说发表的第二年即1958年,他被补划为“右派”,随即下放劳动5年,摘去“右派”帽子后又被迫携家去新疆劳动,直至1979年才获准返回北京。深重的苦难使他们对曾经的神圣热情产生厌倦,也促使他们成为否定禁欲主义、倡导世俗精神的积极分子。王蒙在90年代就曾写下《躲避崇高》一文。(见《读书》1993年第1期。)这篇文章虽然写于90年代,但王蒙“文革”后的小说一以贯之的是对禁欲主义的清理和对世俗精神的张扬。
正是在这样的知识背景下,我们才可能更好地理解刘震云的小说《单位》及《一地鸡毛》中对单位所做的伦理性探索。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刘震云的小说《单位》《一地鸡毛》有着某种密切的精神联系,连其中的主要人物的姓氏都是相同的,都姓林。对它们加以比较能更好地阐述我要说明的问题。我们可以说王蒙在50年代以《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来命名自己的小说,表现了作者对共和国策动的新事物“单位”的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满腔的政治热情,但还不能说他对“单位”有一种明确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伦理价值体认。作者主要是在政治层面上来把握“组织部”这个具体“单位”的,他以林震的视角暴露了“组织部”里存在的种种问题,表达了一个富有理想主义热情的青年对现实的洞察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而刘震云以《单位》来命名自己的小说,则表现了作者对具体“单位”的政治含义的超越。他不是要写某个具体的单位,他要写出单位作为本体的伦理意义,写出单位与“单位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两篇小说的开头也值得一比。王蒙在小说开头写道,“三月,天空中纷洒着的似雨似雪。三轮车在区委会门口停住,一个年轻人跳下来”。这个人就是林震,他像一个活性元素冒着雨雪赶到区委组织部,急慌慌地要加入到这个单位里,变成它的一个部分,作为单位的一个部件投入到它的运动中。很明显刘震云小说《单位》的开头与王蒙迥然不同:“‘五一’节到了,单位给大家拉了一车梨分分。”(刘震云《单位》,《官人》小说集第30页。)在这里,单位人把单位与自己明确地区分开来:大家平时为单位提供脑力劳动,“五一“节到了,单位要对大家进行奖励。这种区分还表现在他的另一篇小说,也就是《单位》的姊妹篇《一地鸡毛》里。其中讲到那块好不容易买到手后来却又馊掉的豆腐时写道:“今天小林把豆腐买到了。不过他今天排队排到七点十五分,把单位的班车给误了。不过今天误了也就误了,办公室处长老关今天到部里开会,副处长老何到外地出差去了,办公室管考勤的临时变成了一个新来的大学生,这就不怕了,于是放心排队买豆腐。”按时去单位是单位对单位人小林的要求,而排队买豆腐是要解决小林个人的伙食问题。一旦可以免受处罚,小林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排队买豆腐,而放弃按时去单位。《一地鸡毛》的结尾,小林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刘震云《单位》,《官人》小说集第30页,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梦隐喻了小林关于单位与自己之间伦理关系的一种内心期待:期待单位能够为自己提供柔软舒适的日常生活。在关于单位与单位人小林之间伦理关系的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刘震云充分拉开了自己和单位的距离,远远地打量这个叫“单位”的事物。在这种远观的过程中,刘震云较为深入地展现了关乎每个人命运的单位的伦理结构本性。
本文标题:刘震云一地鸡毛的赏析-苏月生活的“一地鸡毛”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942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