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个人如何投资-个人如何投资股权 个人如何参与股权投资

发布时间:2017-09-09 所属栏目:潘翔

一 : 个人如何投资股权 个人如何参与股权投资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平台为普通民众参与股权投资打开了一扇窗,面对纷繁复杂的股权融资平台,投资者还需谨慎看待,玩投资就需先了解,那个人如何投资股权?

个人如何投资股权?

1、正确的心态:输不起就别玩

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主要在于价格波动下的浮亏,而股权投资市场的风险则主要来自于公司发展远不及预期。[www.61k.com]因为,“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因此,普通投资者在参与股权投资之前,应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想参与其中,既要相信自己的投资眼光,也要做好满盘皆输的准备。输不起,就不要玩,这个市场就是这么残酷。输得起,就积极参与其中,并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的项目,未来只要成功一个,你就赚了。

2、稳健的资产配置是成功关键

如今中国股权投资的大时代已经到来,我国我国普通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不妨参照美国经验,将股权投资占比逐步提升至20%左右的水平,并适当降低房地产和存款的占比,以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最大化分享股权投资的丰厚收益。

3、聚焦熟悉的领域和新兴行业

股权市场投资,投的是具体的公司,公司的成长直接关系到投资回报的高低。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前景,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速度、高度和深度。因此,个人参与股权投资,一是要选自己熟悉的行业或领域,二是要选新兴行业、朝阳行业、与人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行业,切勿投资于传统没落行业,如“三高一资”(高成本、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行业。

普通投资者因为在信息获取、专业能力方面都不及机构投资者,更需要聚焦前景广阔的新兴行业。毕竟,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即便失败了,也不至于亏的太惨。如果行业选择错了,真有可能亏成狗。

个人参与股权投资的条件:

1.需拥有大量资金: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至少要有1000万的资本才可以参与投资。

2.能够承担较高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私人股权投资每投资10个项目,只有2-3个是成功的,其余不是退出就是不挣钱。私人股权投资奉行在高风险中寻找高收益,可以说,PE具有先天的“高风险性”。

3.资金投资期限需保证:一般可达3至5年或更长,属于中长期投资。

二 : 光速安振潘翔:如何搞定投资人

经常有朋友问我「明天有投资人约我去他公司聊聊,我该做什么准备」。(www.61k.com)其实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自己也很惆怅。

首先我是很感谢大家内心中对我是个大忽悠这样的的定位,遇到需要忽悠人都纷纷来咨询我。

其次我很能理解大家忐忑又激动的心情,但是毕竟我只是接触做投资的朋友多些,自己并不是做投资的,恐怕对于这类问题,我的回答总是不能够特别系统和周到的。

我们自己的融资经验,也不一定符合其他不同领域的朋友。最好还是能够听一听真的做投资的朋友来讲讲他们怎么接待项目的。

潘翔 光速安振潘翔:如何搞定投资人

↑ 其实很多时候创业者和投资人聊天时根本在牛头不对马嘴

而且说实话,绝大多数的时候,听投资人讲他们怎么接待项目往往比听他们讲行业见解要给力多了。

附提纲

如何找到投资人

1.怎么认识投资人的 ,有很多方法,在我看来其实是不同渠道来的人 ,靠谱程度 ,我聊的深度也不一样。

2.完全陌生的人找到我 ,其实我会有点抵触 ,因为一般而言 ,好项目是别人找上去的。没有什么冲上来说这个项目是个独角兽,现在VC那么多,投资机构那么多,如果你不认识个投资人,在我心目中第一感觉你可能不在圈子里。

3.如果FA介绍的,我觉得FA会同时介绍给很多基金,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他需要帮这个公司融到钱,他介绍给很多VC的话,给我的感觉这项目可能会比较快比较抢手,这项目比较难谈。

4.投资人找到你,这个时候你可能要考虑一下,他一般是什么情况下找到我。有可能他是看你的竞争对手,了解很多竞争对手的情况,回来再跟你聊聊看。还有可能确实做一个 top down research,觉得这个行业你是做的最好的,就主动过来跟你聊。

如何做准备工作

1.在见投资人之前 ,就是要做一些基金的尽职调查工作。这个基金是人民币还是美元基金,人民币的项目只能在国内退,美元项目可以在,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退。创始合伙人背景你要了解一下,他以前做传统行业的,还是做TMT行业的,还是以前一直做VC的,包括口碑。

如何理解投资人的问题

1.比如你怎么看竞争对手,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你回答,我的竞争对手都比我差,我觉得我最好。可能投资人更想了解,你在行业里面地位是怎么样的,你可能怎么追上竞争对手,你觉得自己缺什么,你看到别人有什么好的地方。而不仅仅是竞争对手怎么样评价一句,评价都会比较主观嘛,但是背后的问题可能是其他的。

如何选择投资

1.很多创始人觉得我要融钱,钱最重要,或者我的估值,估值最重要。但在我心目中可能这两个都不重要,用我们话来讲都是paper。

2.关键时候,你白纸黑字签的这个term是什么样的,几倍优先请算权,你的赎回是怎么样的,有没有拖售权,有没有领售权,等等一些比较细节的条款。这条款是最终大家都签字,有法律效力的,一旦发生问题,根据这个条款来走的,这个到时候撕破脸是很尴尬的问题。

合作小伙伴

GDG社区口袋巴士七牛开发者最佳实践日

中国移动开发者俱乐部IT高管会小饭桌

IDG资本 ZhenTalk InnoSpacePMCampUCloud

GameLookGitCafeSegmentFault

我们纪录时代的创造者

分享互联网创业的经验、新知与思想

科技不息,分享不止

三 : 转王亚伟谈如何投资(及本人的一点体会)

(括号内有下划线的为本人学习后的一点体会:从人性上来说脱离群体做一个特立独行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但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跟多数人不同的策略和做法是胜出的必要条件,否则我们永远是羊群里的一只默默无闻的羊!-谨以此勉励不甘平庸的自己和同行者)

转王亚伟谈如何投资(及本人的一点体会)

王亚伟谈如何投资2013-03-23
简介:1971年,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1989年,以安徽省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1994年,进入中信国际合作公司。1995年,进入华夏证券公司,在营业部做研究。1998年,跟随该营业部经理范勇宏,筹建华夏基金。2001年-2005年,担任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业绩表现平平,不知名,其中,2004年看错航空股,管理基金排名倒数第一。2005年,去美国学习了9个月,从此凤凰涅槃,回国后投资风格大变。之后,管理的基金业绩几乎一直保持在巅峰状态,并多次问鼎冠军宝座。如果按照连续业绩测算,投资者在初期投给他一块钱,14年后1块钱变成了28块钱。
一、何为价值投资
  投资的着眼点一定要放在自己对市场本身的认识和把握上,而不是跟别人走,失去主见。不管什么时候,要独立思考。
  作为基金经理,投资者把钱交给你就是要你代替他去思考,你要是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就是没有做到尽职尽责。
  目前对于价值投资存在一些误区。不知道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没有讲清楚还是有些人在理解上出了偏差,我见到听到的一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并不是在真正地做价值投资,他们做的只是贴标签,给自己贴上价值投资者的标签,给与他们投资方法不同的人贴上投机者的标签,给某些股票贴上价值股的标签,给其它他们没有认真研究过的股票贴上投机股的标签。

  如果只有买他们贴过价值股标签的股票才算价值投资者的话,这个门槛对我来说太高了,高不可攀。
  比如说,中国船舶(600150)和中国平安(601318)都是好公司,他们可能会在250元以上买中国船舶(600150),在140元以上买中国平安,只是因为这些股票上有他们贴上去的价值股标签。他们认为自己永远都是对的,错的只是这个市场。
  我庆幸自己不是这样的价值投资者。如果说只有价值投资才能获取持续稳定的收益的话,那么我有资格说自己更接近于一个价值投资者,尽管我从来不愿把自己这样归类。
  从长一点时间看,市场不会以价值投资、非价值投资来区分投资者,同样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巴菲特是成功的投资者,而他的某些中国信徒是失败的投资者,市场会这样来划分,残酷但很公平.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无须费尽口舌去表白自己是一个价值投资者,到头来业绩会说明一切。是否是价值投资,取决于如何投资,在什么价位投资,与谁在投资,投资什么无关,贴标签是没有用的。

  巴菲特经过研究,在8元买了比亚迪,这算是投资;如果只是听说巴菲特买了比亚迪也跟着买,即使有机会在8元以下买入,也只能算是投机,因为这种行为是跟风,没有经过仔细研究。如果经过仔细研究,发现一只ST股的未来预期价值远高于当前价格,那么在低位买入的行为也是价值投资,而一旦价格高于未来预期价值了还去追,就属于投机了。我希望以自己的投资实践去丰富价值投资的内涵,对于会不会被贴上价值投资者的标签,我毫无兴趣。
  (某些朋友开玩笑说我做波段属于投机,有朋友又夸奖我选成长股有一套,夸我也好笑我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净值曲线,是业绩。价值投资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也不是业绩做地一踏糊涂时向客户推卸责任、给自己辩解的遮羞布!)

二: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大家经常讲,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要做好投资,光靠科学是不行的,巴菲特说只要具备中学文化就够了,像考试一样,考一百分没有好坏之分,但科学只是投资的一个必要条件,并不是说你光靠科学就能取得胜利。另外,还有艺术的成分在里面,艺术的成分是很难量化的东西。主要是靠大家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能够让你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所以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度”,对“度”的把握是投资的关键,因为投资时经常有互相矛盾的东西。
比如说投资的时候,过分的有主见,可能是一种刚愎自用。但完全没主见,就到了另外一个极端。所以,什么时候要有主见,什么时候要顺应市场变化来调整自己,非常重要。可能有的新基金经理来的时候非常自信,但是不晓得在什么时候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自己,这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我觉得,所有的投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对于“度”的把握,而“度”的把握也无法量化,即便能够量化,别人也不一定能够适用。
  举例来讲,穿西装并不一定要穿名牌,把巴菲特的方法拿过来用,也并不一定好,名牌并不一定适合你。对于每个人来讲需要量身定做,要根据身材和气质去选择面料,裁剪尺寸。在投资时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独有的,随着市场的变化可以不断完善的一套体系,我觉得这是持续投资成功的关键。
  (性格不同、经历不同、理念不同、策略不同,何必跟他人一样呢?比如我就属于急性子(做不了长线)、做过交易员(愿意做波段)、性格乐观(因此相信成长股)、以给客户赚钱、划出漂亮的净值曲线为唯一目的。因此说我投资还是投机我根本无所谓,并健是净值曲线是否漂亮好给客户交待)
三、我是怎么投资重组类股票的?  

  投资重组股和价值投资并不冲突。我关注重组股,是因为这是我国证券市场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蕴藏着很多投资机会,对此视而不见是不负责任的。但我从来不依据内幕信息去投资重组股,我只依靠三点:公开信息、合理推测、组合投资。(太多人对一哥有误解了,以前都以为他内幕多,包括我)

3.1 搜集公开信息
  很多股票是否会重组、谁来重组、如何重组,其实已经有足够多的公开信息了,我相信如果提出质疑的人花功夫去仔细研究一下这些公开信息,也差不多能做出同样的投资判断,只可惜他们很少这样做。
  在我们这个行业,出去调研也好,参加讨论也好,如果不事先做足功课是没有资格提问和发言的,所以对于这类质疑我往往不知如何回应,因为我没有时间从ABC讲起。
工作中,我需要依赖媒体来获取市场信息,在座的很多媒体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甚至是每天都要依赖的,我从媒体中获取大量的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处理,获得投资上的想法。媒体经常有很多及时、专业、深度的报道,这些报道让我很受益。
  我喜欢处于干扰较少的状态,能够和市场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排斥。就像物理学量子理论一样,你刚刚走进这个市场,就已经对这个市场产生影响了,这样的话投资就很难把握。我希望我对市场没有影响,更好地观察市场变化。很多投资从年报,月报中可以看出来,有的时候很多投资依赖于媒体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别人看来并不一定是可以形成投资的决策依据,因为我觉得从一个长期的经验,时间积累上还有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综合能力,实际上你会慢慢有一些投资想法,这些投资想法实际上可能经过交叉的验证后,做出投资决策。这种投资决策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有把握,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机会的话,就可以形成投资决策了。
  投资者有时会存在过度研究。很多信息对于你投资是没有用的,是投资噪音。过度的研究,花费了很多精力是事倍功半。到什么程度,是足够就可以了,不是说越多越好。因为风险跟你投资的量,如果对某个企业有信心就多投一点,没有信心就可以少投一点,这些东西是自己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决定的。
我关注的信息是比较宽泛的,某些行业类的报纸我可能看得稍微少一点,因为行业研究还是要行业研究员来做,可能综合性的财经类报纸多一些。报道关注的东西经常有重复,重点的看一些,再看其他的方面。

3.2 对公开信心进行合理推测
  如果公开信息不够充分怎么办?我就加上合理的推测。那么怎样推测才合理呢?通过换位思考。经济学里有理性人的假设,重组方和被重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他们怎么想?会怎么做?这些问题看似涉及内幕信息,但实际上你根本无需打探什么内幕信息,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很多疑问都将迎刃而解。你站在他们角度做出的选择也基本上会成为他们实际上的选择。

  基金经理必须有意识地站在产业投资者的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果仅仅站在财务投资者的角度看问题,对价值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真正的价值投资也就无从谈起。

3.3 组合投资

  但是,即使仔细研究公开信息了,也做了合理推测了,投资重组股的成功概率可能也只有60%,那又该怎么办?我还有第三点:组合投资。举例来说,在我的投资组合里,精心挑选了20只潜在的重组股,如果未来一年有60%成功实施重组的话,平均每个月就会有一只,从概率分布上就是如此。
因为基金是组合投资,我买一只股票,最多投基金净值的10%,很多创业板的小股票,可能只占我资产净值的千分之一,对于我来讲是类似于风险投资,基金对这只股票的风险承受能力非常强。
  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只是看到了我买了这一个方面,他买了可能会占他投资金额的相当大一部分,这样他就承担了过高的风险。
风险控制手段不同。对于某些股票,我会做风险对冲,但投资者很难做这种对冲,他可能买了这只股票,就会在油价或是汇率上承担过高的风险,于是赔钱概率大大增加。
  这有点像老中医开药方。老中医开了一服药,药里面有几十种成分,各种成分之间有一种平衡,如果只看重某一种成分,猛吃这个成分,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这也是基金产品总体上风险比个人投资者自己做风险要小的原因,也是我把父母、丈母娘的钱都放进我管理的信任产品的原因,因为组合可降低个股风险,但公募个股上限10%又太分散了,私募20%的上限比较适中)

  有时候我可能会看好两只股票,都是十块钱,一只我看好涨到15块钱,另外一只可能只涨到14元,其下跌风险不一样,可能都会跌到8块钱,这种形势下我会买涨到15块钱的,但是短期内只涨到12块钱。
  这个时候你再比较,会发现这只12块钱的股票下跌风险增大,这个时候你会卖掉,去买可能涨到14块的股票,但是出发点是价值投资的判断,投资组合的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动态、不断优化的过程,通过波段操作,对组合做一个优化,这是操作的考虑。(我不断调整组合的仓位和结构的原因,是希望降低组合风险以控制回撤并提高收益。笑我做波段的朋友可理解?)

4、 业绩领先原因:风格迥然不同

  为什么我能做到连续几年业绩领先?我认为是投资风格使然。我的投资风格在趋同化的公募基金业内有点独特,举个极端的例子,我的风格是A,其它基金的风格是B,如果A风格优于B风格,那么我的基金持续领先就是大概率事件,但如果我也和别人一样是B风格,那么我的基金持续领先就是小概率事件,因为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就这么简单。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而不愿被同化的原因。被同化当然会舒服很多,不用再被质疑了,但是为了持有人利益最大化,我选择坚持。

  (一哥讲了博弈的策略:特立独行是脱离平庸的必要条件,多少同行以“稳健”为理由避免自己的组合远离基准和大多数同行,结果是让自己永远平庸,可惜一哥此文并没有深入地讲自己的选股策略,尽管如此此文仍值得大家深入学习并领会,有机会本人定当当面请教。)
转王亚伟谈如何投资(及本人的一点体会)

四 : 投资人如何“火眼”识人?

  6月17号,“火眼·玖富中美金融科技创业大赛”走进了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深圳。从上海、成都到深圳,这三站涌现的优秀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可谓层出不穷,也让我们看到了Fintech的未来发展空间。

  

 

  不过今年互联网金融迎来规范发展元年,即便对于优秀的创业者来说,身处在金融创新改革大潮之中,竞争形式依然严峻。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抓住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首先需要了解投资人对创新项目的关注点,而玖富创业大赛就给出了一些参考方向。

  看人:团队背景和产品要匹配

  众所周知,在投资早期项目的时候,人和团队是投资人非常看重的评判标准。实际上,投资人看中创业团队更加胜过其商业模式。那具体来说什么样的团队更受投资人青睐呢?

  判断早期团队主要看团队背景、经验以及和所做的项目方向是否匹配。团队要对所处的领域、所做的产品、面对的用户有深刻理解。如果创始人本身是目标用户,这一点就是一大优势,否则就需要有很强的同理心、用户思维和管理能力。

  而对于团队成员的背景需要辩证看待,而不只是靠简历来辨别。有些人过往的经历只能证明他们是优秀的执行者,但创业需要的是杰出的开拓者;有些人来自成功的创业公司,但也许只是搭了顺风车而已;有些人创业成功过,但把下一次的成功看作大概率事件就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创业者的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对数据的解读能力,敬畏心,包容的胸怀,成员间的信任,这些都能成为创始团队的优势。

  看能力:技术和市场运作能力同样重要

  新技术、新平台的出现让创业者、资本兴奋和冲动,VR、AR、大数据、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高科技热点在国内虽未受到资本寒冬的过多影响,但实际上其市场空间和所能容纳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如何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分得一杯羹?技术优势是关键,金融科技领域同样如此。

  

 

  今年的玖富创业大赛更加关注科技技术、大数据风控以及反欺诈等金融科技领域,注重风控和科技的投入。玖富集团战略投资总监马茜在深圳赛区就曾表示,金融的创新发展需要配套技术支持。金融基础设施对于信息通讯技术、大数据技术有了新要求,相关金融科技产业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

  然而,技术能力是前提,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则需要依靠市场运作能力,从0到1,同样重要。包括整个团队的背景,是否有足够的相关行业资源、商业经验、技术积累;产品做得如何,用户体验是否达标;另外,数据表现如何,如用户量、活跃度、ARPU值、转化率等关键指标以及行业竞争情况、营收状况等等。

  看方向:市场空间足够大

  对于新的创业项目,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会直接影响其创业成功的概率。一个模式可靠的创业项目的产生,一定是基于真实的需求,它或能解决行业痛点,或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创业团队需要针对这个方向进行自我评估,太多的创业者盲于乐观,即使是比较资深的BAT背景的创业者也不例外,经常容易冲进红海中,选择基层的细分市场进行开拓。

  用一个很粗糙的算法来表示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创业团队平均成功概率:创业成功概率≈投资成功概率≈(领域规模/1000亿元)/窗口期内创业团队数量。

  不论是创业还是投资,选择跟风容易身陷红海,而过于细分的领域成功概率也并不高。因此,团队是否能超越平均的成功概率,首先要看市场空间是否够大,有没有行业巨头的竞争;抓住时间点,不要等别人收获之后才去播种;在盈利模式上,投资人最希望看到业务乘法上升,而不是加法缓慢增长,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加速转型时期,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市场份额才不会被“大鱼”吃掉。此外,是否有后续接盘机会,或是有被并购、上市等退出的渠道,也是投资人评判的加分项。

  谈价格:资本能够起到作用

  首先,对于一个项目商业竞标书,投资人花费最长时间关注的是财务分配部分,因为投资人一定是希望投入的资金能够起到关键作用,或者说搭建起一个“门槛”,比如打造品牌、增强粘性,扩展业务等等。这主要从创业团队在对融资后对项目是否有清晰的预算规划和合理的预期上来看。

  其次,投资者要看各股东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前一轮投资者股权如果过多,后续的投资机构就很难进入,一般投资者希望创始团队保持相对较高的持股比例,因为团队中关键人物的退出是导致创业公司失败的普遍原因之一。那么如何确定估值及融资金额呢?有PE法(按利润倍数)、PS法(按市销率倍数)、横向比较法(同业横向比较、投资机构间出价比较)、用户量折算法,18个月成本预估法等等一些专业的方法可以去学习。

  此外,投资者也会关注创业项目的方向与投资者的资源是否匹配。每个投资人的背景不同,导致其投资方向、投资风格、产业资源都不同,进而影响到对一个项目的价值判断,因此找到双方相匹配的创业项目和投资人才能增加成功率。玖富此次创业大赛主要关注大数据风控、反欺诈、智能金融以及场景金融类创业项目,基于玖富自身同业积累加之便捷、低门槛的渠道优势,将非常有利于其挖掘匹配金融科技领域的项目,进一步完善其新型的金融科技孵化模式。

  最后,创业者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今年的创投市场不景气是大概率事件,想在众多项目中吸睛,除了了解投资人并投其所好之外,对于非豪华阵容的创业团队,机构投资人往往需要看到产品上线,有实际的运营数据之后才会天使投资。产品没有上线,只有BP便开始大量见投资人,特别是彼此不熟知的投资人,如同大海捞针。而时间上,对于一支相对优质的创业团队,拥有一个月左右的运营数据便可以启动天使融资了。

  创业不易,互联网金融的创业尤其不易。互联网金融不仅涉及到资金端、资产端、风控等多个领域,更需要创业者通过“火眼”辨识风险,提升效率,才能够在金融创新领域有更多的斩获。

本文标题:个人如何投资-个人如何投资股权 个人如何参与股权投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636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