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11 所属栏目: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 :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②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③进一步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①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采取措施的资料。准备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调查或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

学习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方案一

①课外收集资料

课外分组查找资料:①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危害及带来的严重后果;②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重后果;③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稳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意义;④我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帮助学生确立查找目标,提供查找线索,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共同完成任务。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后通过分析努力及借助资料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课堂交流  将课外查找到的资料,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互相交流。组内可以分工,每人交流一个方面,其他同学给予补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指导各组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有利于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达到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意识到团体的力量,增强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信心及决心。③我为环保献一策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经同学和教师共同讨论后,总结出几条可行性建议,送交有关部门。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积极地参与到环保的活动中,鼓励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加倍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方案二



辩论赛

学生分成正反两组在课上展开辩论(需要学生在课下查阅好有关资料)。

正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面影响。

反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

课上学生之间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坚定自己的信念,气氛热烈。目的是提高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更客观全面地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最后达成共识,共同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适当引导,将辩论引入一个平等、自由、热烈的氛围中,防止同学之间的互相攻击,并给予学生高度的评价。最后教师总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必须要下大力气保护环境。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方案三

①学生抒发对祖国生态环境的热爱

②观看影像资料

③认识周围的破坏行为

在课堂上自由畅谈去过的风景区,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观看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激起对已遭破坏环境的痛惜和对破坏行为的憎恨。

举一些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并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一起预测可能带给我们的严重后果。

  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敞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展示美丽的祖国。

  播放一些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日常的一些小活动可能都会影响甚至破坏环境,启发学生保护环境应从身边做起。

方案四

①课外调查大庆的生态环境

②课堂交流


③设计实施方案

  分组调查一下自己生活的城市的生态环境,通过亲自调查,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增加责任感、使命感及环境保护意识。

  课上交流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环保出谋划策。

根据对大庆市民环保意识的调查,分组设计一些实施方案,调动身边更多的人关心环境问题,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鼓励学生亲自调查自己的生活环境,并指导调查的主要问题:㈠大庆生态环境的现状如何?②目前大庆存在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③大庆人民目前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如何?

  完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发言,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学生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课外分组实施,将生物课堂延伸至课外,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使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二 :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气候异常,水灾、旱灾日趋严重。

2、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包括盲目开垦种植作物、过度放牧和乱捕滥杀野生动物等)造成牧草大减,杂草、毒草丛生,鼠类、害虫泛滥成灾,破坏原有食物链,反而导致畜牧业减产、草场严重退化,甚至沙漠化。

3、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

(1)渔业捕捞过度和海水养殖管理不善。海洋捕捞产量的迅速增加是机动渔船大量增加的结果。但是,逐年增长的捕捞力量主要集中在近海渔场,造成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过度。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优质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渔获物中主要经济鱼类所占比例逐年减少,个体也趋向小型化、低龄化,低质小杂鱼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有些地区的海水养殖业管理不善,出现了污染海洋生态环境的倾向,如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造成海水有机物污染和富营养化;大量采捕饵料生物,使部分滩涂贝类大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食物链;等等。

(2)滩涂围垦和填海造陆夺走了大片海洋生境。沿海滩涂大量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等,不仅使许多海洋动物失去了大面积的栖息地、产卵地、育苗场、索饵场和可供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滩涂和沼泽资源.引起物种种群减少,而且给附近广大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深远的不良影响。

(3)筑堤修坝等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某些海洋工程改变了所处海域的水动力条件,导致海域发生淤积等现象,浅海或滩涂生境恶化,进而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退。

(4)海洋污染严重破坏海洋生物资源。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污染源迅速增多,海洋污染经常发生,使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给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并且使一些港湾渔场荒废,溯河性鱼虾类资源受到损害,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海产食品质量下降。此外,海洋油气开发与诲运业的发展使石油污染呈上升趋势。因此,防治海洋污染是一个极其紧迫的课题。

4、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维持湿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普遍受到严重干扰,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服务功能下降,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危害。

此外还有对淡水生态系统的污染、过度捕捞;以及现代农业高投入、高产出的同时带来的能源浪费、农药污染、化肥污染,进而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富集;甚至人们赖以生存的城市生态系统,也被各种各种污染包围,人类将大多数限制在越来越小的范围内,同时也将自己圈在钢筋水泥和各种污染构成的人工环境中。

三 : 下列各种做法中,哪些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哪些会破坏

下列各种做法中,哪些有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哪些会破坏环境?请你将判断结果填在相应的括号内:(能改善生态环境的用“+”表示,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用“-”表示)
(1)若想吃得好,就吃蛙蛇鸟______
(2)绿化荒山,鸟语花香______
(3)用剧毒农药消灭病虫害______
(4)长期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______
(5)吃饭要干净,筷子一次性______
(6)要致富,大砍树______.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上海

(1)蛙蛇鸟是野生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而不能吃它们;
(2)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建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
(3)用剧毒农药消灭病虫害,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其它动物及人类,故该做法破坏环境;
(4)长期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造成水体污染,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赤潮等严重后果;
(5)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6)树木能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只能破坏环境;
故答案为:
(6分)(1)-;(2)+;(3)-;(4)-;(5)-;(6)-.


考点:

考点名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1)乱砍乱伐
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由于植被被破坏,动物得以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动物将迁居或死亡。

(2)乱不滥杀
受利益的驱使,许多人对野生动物大肆捕杀,导致生物种类大大减少,从而引发了严重的虫害,危害农作物等一系列生态危机。

(3)植物入侵
生物入侵指的是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生物入侵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流窜到了荒野。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
损失。
近年来,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一种原产南美洲的叫作薇甘菊的“植物杀手”悄悄地登陆了,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适宜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没过多久,荔枝树、香蕉园,以及花木扶疏的美丽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长满了薇甘菊。这些入侵者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目前,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害虫的入侵,每年危害我国森林的面积达1 50万公顷。豚草、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水葫芦等恶性杂草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大肆蔓延,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破坏。

人类破坏环境的污染物的来源: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知识梳理: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原来,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一些地区的台风更加频繁,还有一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最终造成世界各地农作物的减产和多种生物的灭绝。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2.臭氧层破坏
在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是一种污染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但在大气层的上部,位于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却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能阻挡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紫外线辐射能被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并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键,因此对生物有极大的杀伤力,还能引起基因突变。紫外线能使一此氧分子裂变成游离的氧原子,并和另一砦氧分子结合成臭氧(O3),紫外线也可使臭氧裂变成氧气,在平流层,氧气和臭氧是保持平衡的。但是近年来,人类的活动正在逐渐破坏着这种平衡,使臭氧的分解过程大于合成过程。导致大气中臭氧减少和耗竭的物质主要是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大量含氮废气以及冰箱和空调使用过程中散发出的氟利昂。臭氧层耗损和臭氧层空洞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危害包括: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等。

3.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采矿业的废石、工业的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以及生活垃圾。这些固体废弃物往往含有多种对人体和其他生物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及时加以利用,长期堆放,越积越多,就会污染生态环境,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4.噪声污染
噪声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长期在强噪声中工作,听力就会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
(2)当人的睡眠受到噪声的干扰时,就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3)噪声会使人处在紧张状态,致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诱发胃肠溃疡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疾病。
(4)噪声会使人心情烦躁,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并且容易引发工伤和交通事故。
(5)此外,噪声还会降低牛的产乳量,使母鸡的产蛋量减少并使蛋壳变薄等。

5.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南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水体,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其中的生物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的现象。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包括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

6.士壤污染
为了追求粮食产量,人们大量使用农药防治虫害。大量的农药污染了土壤,一些农药甚至能在土壤中长期残留,这些农药的残留物还可以通过水的传递,将污染扩散到很远的地方。

本文标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设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259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