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曾国藩的「八交九不交」-私募财报中的「表现费 (Performance Fee)」为什么有 Realize

发布时间:2017-11-28 所属栏目:古代建筑

一 : 私募财报中的「表现费 (Performance Fee)」为什么有 Realize

[realized]私募财报中的「表现费 (Performance Fee)」为什么有 Realized 和 Unrealized 之分?
比如:Realized Carried Interest 和 Realized Incentive Fees
Unrealized Carried Interest 和 Unrealized Incentive Fees
是投资一个期限比较长的标的,未进行确认的资产增值来计算的表现费获取吗?
比如黑石的财报:http://ir.blackstone.com/files/doc_financials/q2%202014/Blackstone2Q14SupplementalFinancialData.pdf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PhilippeS[realized]私募财报中的「表现费 (Performance Fee)」为什么有 Realized 和 Unrealized 之分?给出的答复:
就再补充一点点:
目前的US GAAP (ASC 605-20-S99-1) 有两种方式来记Performance-Based Fees:
Method 1: Do not recognize performance-based fees until all contingencies have been resolved. 这种方法非常保守,如果存在任何Contingencies(意外风险,一般情况下都有),就不能记任何的Performance Fees.
Method 2: Recognize performance-based fees on as-if liquidated basis. 第二种方法则相反,as liquidated basis是几乎不考虑认可存在的风险,按照市场上的价值来记收入。

对于这两种方法,Funds可以选择一种,但需要固定这种方法不能变。但是最大的弊端是,要不选择记0%(method 1,只有accrual of performance fee after return of capital),要不100%(method 2),但是未来真实的收入一般在0-100%之间。

如Blackstone 和 Carlyle 采用的是Method 2,那么他们所记的收入来源于已liquidated的投资和仍在ongoing的。如PhilippeS所说的,realized和unrealized取决于是否有trigger发生:
“When an investment in a fund or a direct investment generates a gain based on the Fair Value of thefund or investment, we recognize that gain as Investment Income”
- Unrealized Investment Income is the period-over-period change in the unrealized gain on the fundand/or investment, net of any realizations in the period
- Realized Investment Income is the cash gain that Carlyle receives when a fund and/or investment hasa cash-generating event (e.g., exit or dividend)


网友蒙面大侠[realized]私募财报中的「表现费 (Performance Fee)」为什么有 Realized 和 Unrealized 之分?给出的答复:

二 : 专注于社交民宿的「沙发旅行」是如何在上线2个月覆盖110座城市的?

伴随Airbnb入华,共享经济持续升温,沙发旅行8月中开始运营以来发展迅速,目前业务已覆盖全国110个城市,超过1000套民宿房源,月订单达900单。

沙发旅行准备如何啃下民宿共享这块硬骨头?他们是怎么在上线2个月覆盖110座城市的?

今天,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记者@璐璐 邀请了沙发旅行CEO@黄小亮为大家解密。(以下为根据采访内容整编)

专注于社交民宿的「沙发旅行」是如何在上线2个月覆盖110座城市的?_snatchly
情怀+社交的产品定位、最高99元的价格策略

沙发旅行的特色可归纳为:情怀+社交的产品属性和最高99元的价格策略。接下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将分析沙发旅行如何实践情怀+社交的产品。

首先是情怀和价格策略。沙发旅行的定价有十种:免费、9.9元、19.9元、29.9元……以此类推,最高99.9元。这种严格的产品设计类似于Twitter140字限制,以及Instagram最初的正方形图片限制。从产品特性上与别的产品形成差异化,最高99元的价格限制是为了避免具[www.61k.com)有明显趋利性的二房东和小旅馆进入沙发旅行,让真正分享住宿空间的房主入驻。最高99元的定价策略也符合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同时有效将年轻人的体验式旅行和商务旅行进行了有效的区分。

其次是社交,不论是沙发主还是沙发客都需要提交工作、职业、个人介绍、学校信息等,沙发主提供房源时需要实名认证。用户在选择房源时,除了房型照片外还可以看到沙发主的职业、年龄、头像等,也支持在线聊天,后期还会有相册。是的,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聪明的沙发客会选择职业更相似的沙发主,那样意味着有共同话题和生活节奏。

专注于社交民宿的「沙发旅行」是如何在上线2个月覆盖110座城市的?_snatchly

专注于社交民宿的「沙发旅行」是如何在上线2个月覆盖110座城市的?_snatchly

全民做房主

中国存在着数千万潜在客厅沙发、客厅帐篷、空闲房间,人人都能做房主,市场空间巨大;美国的民宿已占到出行住宿行业接近50%的市场,而中国刚起步,沙发旅行从年轻群体切入,主打高性价比、社交、好玩、独特体验的沙发旅行,同时以免费+高性价比的混合策略,更容易撬动市场,也更贴合中国国情。

用Couchsurfing的思路做Airbnb

与国外沙发客平台Couchsurfing相比,沙发旅行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评价等手段很好地解决了沙发客最关心的安全性问题。而与Airbnb相比,沙发旅行以最高99元/晚的价格上限有效将职业短租客拒之门外,从而更好的保留了社交场景。

在初期,沙发旅行迅速抢占了国内沙发客市场(免费提供住宿),并且将沙发客文化在年轻人中扩散开来;从目前的运营数据来看,50%以上的用户第一次尝试体验沙发旅行之后,表示会有第二次体验;如果将免费住宿+特价住宿结合起来,以1:10的比例扩散原有沙发客群体,目标用户总数可达数千万级,是一个非常可观的细分市场。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沙发旅行和Airbnb模式的区别之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制作了这张表格:

专注于社交民宿的「沙发旅行」是如何在上线2个月覆盖110座城市的?_snatchly

沙发旅行是一款与Airbnb模式采取不同思考角度的社交民宿预定平台,到底那种更适合中国市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沙发旅行官网:http://www.shafalvxing.com,欢迎大家吐槽交流,黄小亮微信:huang_xiao_liang

粉丝福利:

1,Appstore或各大安卓市场搜索下载「沙发旅行」App;

2,打开「我的钱包」—>「优惠券」;

3,输入:WOSHIPM即可领取一张旅行券。

三 : 聊聊那些「听起来」很美的产品

聊聊那些「听起来」很美的产品_美的产品

[核心提示] 曾经有那么一些听起来不错的产品,但迅速爆红之后,却又迅速消失在我们视野之外,这背后有哪些规律是(www.61k.com]可以总结的?

每隔几年,总会有那么一些代表「新模式」的产品出现,迅速引发业内的关注和讨论,无数人称赞这些产品发现并代表了未来的新方向,迅速获得 N 百万美元的早期天使投资,估值数千万美元。

那妥妥的就是当上 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节奏呀。明天用户破亿喜迎巨头围殴,后天就纳斯达克、纽交所敲钟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些曾经引发众多关注的产品和团队,就会迅速地陷入沉默中,然后在一年之后听到项目结束团队解散的消息。

这些听起来很美的产品的背后,到底进入了哪些思考的怪圈?有哪些经验是我们可以避免的?

情侣专属应用,不成形的「情侣圈」

从 2012 年起情侣专属应用大热,从国外的 Pair、Between 再到国内的小恩爱,在推出之后都获得了大量关注。

他们主打的功能点包括:情侣互动的 Timeline、实时交流、纪念日、大姨妈、双人协作游戏等。

他们的逻辑是:情侣希望有一个独立的空间,去做专属于两个人的虚拟沟通。但与真实「朋友圈」剥离开的一个「情侣圈」,是否真的值得付出额外的成本去维持。跟一位曾经用过多款类似应用的用户交流,他坦言:新鲜劲过了,也就累了。

短暂的隔绝其实有利于感情培养,特别是在两个人感情的热度、进度、处理方式存在差异的时候,可以有一个缓冲的时间。专属 App 纵然降低了沟通成本,但诸如位置共享、却容易给情侣产生太大的压力,在情感面是有冲突和自相矛盾的地方。

情侣应用内置的远程闹钟、位置共享等功能造成了变相的隐私伤害,也许你并不想要让对方知道自己在哪里,以前还能电话撒谎,现在一共享位置圈都暴露了。

此外,情侣社交所强调的在线便捷实时高频度情侣互动,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数字退化?以后不止你的朋友只活在朋友圈里,大概你的男/女朋友也只活在「情侣圈」里了。

更重要的是,分手了怎么办?删了舍不得,留着铬应,徒伤悲。

语音社交是个坑

从 2012 年起开始出现一波以「语音互动」为卖点的手机应用,如啪啪、声声、抬杠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声音替代文字,成为用户使用产品的主要方式。

但仅仅两年后,啪啪转向以内容输出的媒体方向,抬杠在业内的声音渐渐变弱,而声声早在一年前就停止更新,官网无法访问。

在社交、传播概念疲惫的今天,媒体和创业者都间歇性抽风说以视频、声音、图片为主的「富内容社交产品」,会是颠覆性的下一代社交产品。

但事实上,文字仍然主导几乎所有的社交工具,在信息表达和传播方面的优势无可取代。

基于语音的社交或社区产品,受口音、距离等因素影响,传达准确度难以保障,不如文字便利。需要聆听,阅读不便,也不利于引发二次链式传播。应用场景受限,只适合用于表达短状态或者语音类节目,表达张力弱于文字和视频。

极客公园的多位同学就表示:微信不接受语音消息,听起来太费力,只收文字消息。

回到真金白银上,恐怕再没有比文字更节省带宽的传播介质了。也许身边的极客会让你错觉流量根本不是事儿,在真正用户的心理上仍然会恐惧流量过度消耗。

回归到本质,产品是不是有吸引用户长期使用的核心,是不是能够有持续升级的稳定路线图,才是决定产品是否有成就生命力的原因。所以,如果下次有人跟说要做语音社交产品,你可要小心了。

始终「痛经不断」的拼车软件

第一次听说拼车是在 07 年的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新闻报道那些买不到票的打工者开始拼车回家,分摊油钱并交换驾驶,58 同城、赶集网都增加了拼车频道。

但今天拼车的意义显然不止于此,在新增机动车数量居高不下,交通拥堵成为各城市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以汽车共享为要义的拼车软件,能够给上下班出行、缓解城市拥堵带来重大利好。

国外除了大热的 Uber 、Lyft 均推出了拼车服务,也有 Comuto、Sidecar、Silvercar 这样专注在拼车领域的公司,国内的我搭车、AA 拼车、爱拼车也已经在这一市场深耕细作。

我们困惑的点是:所有人都认可拼车是一个大市场,资本也活跃在这一领域,更不乏有激情有想法的创业团队。但为什么拼车始终没有闯入我们的生活呢?

第一个问题是政策管制,因为与出租运营车辆存在利益冲突,国内并没有开放对私家车分享的管制。即便是在首先出台「拼车政策」的北京,实际拼车的应用领域仍然较少。本来是面向大众上班族的产品,声势还远远比不上易到、AA 这样的商务租车应用。

第二是拼车实际困难比较多,大多数人对拼车这件事的接受度比较低,而对于目的地、时间、车型认知存在差异,实际匹配成功率比较低,这直接变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

逻辑正确的产品,仍然需要在很多细务的地方做很多准备,具体到拼车这件事:更多的结构化数据,更多保障拼车成单率的措施,让它能够真正的 run 起来。

做产品不要想当然,要多想想

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每天会产生 6 个新想法。这意味着每天都有大量不同的、差异化的创意产生,如果只是简单想想就去实施,失败可能比想象中来的要快。

在这篇文章我们去讨论情侣社交、语音社交、拼车这些案例,是因为他们曾经看起来很合理,也获得了资本和市场的青睐,但很快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如何去避免做那些看起来很美,但实际可能不会长期持续成立的想法。以下这些方法也许可以帮到你。

1、有创业冲动的时候,想想再想想,多思考总是没错的。

2、多做调查,问身边的朋友,问朋友的朋友。了解他们是否有需求,需求是否强烈,需求是否未被满足,需求频率是否足够高。

3、逐步验证自己的想法,积极收集反馈,根据反馈做持续的改进。

4、敏感行业,多研究政策。

5、选择更容易成功的想法去做,不是创业就需要选择 hard 模式。

转自极客公园

四 : 日本的古建筑,看上去一点都不「古」,特新

【@贺六浑 的答案有许多可商榷之处,我在这里简要作答,兼与贺先生探讨】

首先要分清,前现代的建筑维护更新现代文物保护的维修原则。

先说前现代。对于几乎绝大部分东方木构体系的建筑文化而言,“修旧如新”其实原本是建筑整修的第一原则。古人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意识,除了个别的一些建筑可能由于独特的历史价值受到少数人的保护(比如我国很多古代石刻依存都是由地方士绅建造围墙房屋保护的,但这个数字很少)。苏东坡在《东坡志林》提到,他曾在见过某地汉代的讲堂,并认为这是海内遗留下来的最古建筑。推想起来可能是类似武梁祠的石造建筑。不论如何,苏东坡如在当地任职,肯定会设法保护这座建筑。但这是相对特殊的历史建筑而言。与此相对,对于实用建筑,不论是宅邸宫殿还是坛庙城垣,既然是生活中使用的一部分,要求其新而坚固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可以想见,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如维修一座木构建筑,那么必然是丢弃全部腐朽的木料,替换上新的木料,用时兴的架构取代原有的架构(屋架制度无论中日韩,历史上都是不断演变的),最后再粉刷一新(或者全部拆除重建)。这种做法的原因,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上将其归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上土木结构保存不及石构;主观上东亚文化就有不求木构建筑长久的传统,基本是公允正确的。所以首先,说只有日本人追求“修旧如新”的效果是不准确的,更不能说替换部件或者改变内部结构的维修方式是日本做法,因为整个东亚地区前现代建筑维修的指导思想都是“修旧如新”。只不过由于日本潮湿的气候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比如许多神社的造替制度),这一点显得比较明显。

日本的古建筑,看上去一点都不「古」,特新 古代建筑

上图为每二十年迁宫一次的伊势神宫。内宫是日本唯一的神明造样式建筑,但那个勾栏如果说没有大陆风格影响是不可能的。

【蒙 @千夜 Shin 指出,伊势神宫本殿为“唯一神明造”(由于社格尊贵高于全国一切神社),而非“唯一的神明造”(千夜 Shin:长野县的仁科神明宮也是神明造)。以上图注错误属我望文生义,为明白起见保留原样,特此指出,并感谢千夜 Shin)】

很明显,这种维修思想和现代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理念是存在冲突的。现代文物建筑保护的原则,在196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威尼斯宪章》说的很清楚:

第四条 古迹的保护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日常的维护。
第五条 为社会公用之目的使用古迹永远有利于古迹的保护。因此,这种使用合乎需要,但决不能改变该建筑的布局或装饰。只有在此限度内才可考虑或允许因功能改变而需做的改动。
第六条 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凡传统环境存在的地方必须予以保存,决不允许任何导致改变主体和颜色关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动。
第七条 古迹不能与其所见证的历史和其产生的环境分离。除非出于保护古迹之需要,或因国家或国际之极为重要利益而证明有其必要,否则不得全部或局部搬迁古迹。
第八条 作为构成古迹整体一部分的雕塑、绘画或装饰品,只有在非移动而不能确保其保存的唯一办法时方可进行移动。
第九条 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此外,即使如此,任何不可避免的添加都必须与该建筑的构成有所区别,并且必须要有现代标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修复之前及之后必须对古迹进行考古及历史研究。
第十条 当传统技术被证明为不适用时,可采用任何经科学数据和经验证明为有效的现代建筑及保护技术来加固古迹。
第十一条 各个时代为一古迹之建筑物所做的正当贡献必须予以尊重,因为修复的目的不是追求风格的统一。当一座建筑物含有不同时期的重叠作品时,揭示底层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在被去掉的东西价值甚微,而被显示的东西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或美学价值,并且保存完好足以说明这么做的理由时才能证明其具有正当理由。评估由此涉及的各部分的重要性以及决定毁掉什么内容不能仅仅依赖于负责此项工作的个人。
第十二条 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整体保持和谐,但同时须区别于原作,以使修复不歪曲其艺术或历史见证。
第十三条 任何添加均不允许,除非它们不致于贬低该建筑物的有趣部分、传统环境、布局平衡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第十四条 古迹遗址必须成为专门照管对象,以保护其完整性,并确保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清理和开放。在这类地点开展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应得到上述条款所规定之原则的鼓励。

显然,将一座历史建筑整修成新建筑的前现代做法明显违背了上述的第五,第六,第九,以及第十一到十三条。但事实上,如果我们用《威尼斯宪章》的规定去比照,就会发现,“修旧如旧”这个概念也是存在问题的。很简单,如第十一条的规定,如果一座建筑存在后代的改建,那么现代文物保护人员的工作,不是将这些后代改建拆除,而是将它们与早期的结构一并保存整修,而非修复到早期结构原始的那个“旧貌”去。回到贺六浑的答案举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唐招提寺维修鲜明反映了这两种维修理念的变化:对于元禄时代的人而言,一旦发现上层梁架结构陈旧损坏,那么就直接使用当下流行的小屋组桁架予以代替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对于明治时代的人而言,现代文物保护理念还未完全成形,保存建筑物的存续和大致外观就成为了维修的目标,为此使用钢架结构自然也就是允许的;而到了 2000-2009 的大修,我们可以看到它事实上严格贯彻了威尼斯宪章的规定,没有改变元禄大修添加的小屋组桁架结构,也没有替换明治大修使用的钢构,同时也尽量使用了老的建材(700 余根椽子依然是天平时代的原物),充分体现了《威尼斯宣言》所强调的原真性可识别性两大原则。相反的例子是我国的两座唐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在维修过程中(前者 70 年代中期,后者 1990 年)都拆除替换了后世的改建,从门窗小木作,到屋面瓦作都使用了“复古”的做法,在保留唐代建构的同时,剔除后代增改部分,最后修复成了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唐风”建筑。这种“修旧如旧”的做法,既不符合中国古人的维修方法,也与《威尼斯宪章》所体现的现代文物建筑保护理念相左。

日本的古建筑,看上去一点都不「古」,特新 古代建筑

——————分割线——————

——————分割线——————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唐招提寺维修经过,可以看出这次维修不仅是简单的落架修理,而是全面的清理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五山南寺 - wyl.jz 的日志】南禅寺维修报告。为了清理基址,修复人员完全拆除了两座清代建筑,显然有违《威尼斯宪章》精神。

以上我想要回答的是“修旧如新”和“修旧如旧”两种理念各自的利弊。与其说回答的是题主的问题,不如说是回答以上贺六浑先生的答案。总而言之,“修旧如新”乃是东亚木构建筑修复的传统做法,不是日本一家独有;而“修旧如旧”则是一个存在着很大争议的概念。

但威尼斯宪章的做法,也是存在问题的。它制定的几条原则:不移动(保护对象不宜随意移动)、不乱真(修复古迹的可识别原则,既要维护旧貌,又不能以假乱真)、不重建(不能在无任何遗存的基础上再建,也不能在原有遗存基础上改建、扩建),总的来说就是为了维护建筑的原真性,但正如王迪的回答,这实际上把文物修复从技术问题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原真性的概念,可以说主要立足于西方砖石建筑的技术操作理念。一座砖石建筑不存在木料的自然朽坏更替,如果在历史中改建或倾塌损坏,砖石的坚固特性也能保证它的遗址继续长期存在(罗马城中的古罗马遗迹就是绝佳的例子);但对东亚的木构建筑而言,原真性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比如我国的三孔建筑群,或日本的伊势神宫、春日大社这些遗存,都是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但却不断经历过重建的建筑(后两个例子更极端,因为反复重建式年迁宫本来就是其历史传统的一部分),那么它们的原真性又在哪里?为了解决这个疑难,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达成了《奈良宣言》。该宣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将不同文化传统和建筑形态的多样化纳入到了文物保护的实际操作理念之中。专家们首先注意到:

在 1994 年 11 月 1-6 日召开的关于真实性的奈良会议上,来自 28 个国家的 45 名与会人员讨论了关于真实性的定义和评价的复杂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中没有准确表达真实性意义的词汇

从此出发,《奈良宣言》宣称:

2. 我们还认识到世界遗址委员会所提出的思路框架的意义,即在对具有世界意义的,建议列出世界遗址名录的文化遗址真实性进行检测时要尊重每个社会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3. 奈良真实性宣言是本着 1964 年威尼斯宪章的精神,在该宪章的基础上编定的,并对我们当今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遗址范围的拓展。

4. 在一个日益全球化和单极化的世界里,在一个靠激进的民族主义和压制少数族群文化的情况下寻找文化认同感的世界里,遗址保护的真实性原则能为保留和整理人类共同的记忆做出奠基性的贡献。

5. 文化和遗址的多样性是我们这个世界不可取代的精神资源和全人类的智慧财富。保护和增进世界文化和遗址的多样性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基本层面应得到大力提倡。

6. 文化遗址多样性是跨时空存在的,需要得到各种文化和信仰的尊重。在文化价[www.61k.com)值发生冲突时,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要求有关各方尊重其它文化价值存在的合理和合法性。

7. 所有文化和社会都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由有形或无形的遗产表现出来,这些遗产应受到尊重。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原则应得到重视,即任何一种文化的遗址同时也是所有文化的遗存。文化遗址及其遗存的管理首先是产生遗址的文化社会的责任,也是一切关心这些遗址的人们的责任。当然,除了责任以外,当地社会还有义务根据相关的保护文化遗址的国际宪章和条约精神和原则保护这些遗址,平衡本地文化和其它文化社区之间的不同要求,而这种平衡的获得不应以贬低遗址的基本文化价值为代价。

9. 保护一切形式和任何历史阶段的文化遗产是保护根植于遗产中的文化价值。我们能否理解这种价值部分地取决于表达这种价值的信息来源是否真实可信。了解这些与文化遗址的原始特征有关的信息源,并理解其中的意义是评价遗址真实性的基础。

10. 从这个意义及威尼斯宪章的精神上看,真实性是文化遗址价值的基本特质,对真实性的了解是所有关于文化遗址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保护及修复规划和上报世界遗址协会或列入其它遗址名录的基础。

11. 所有关于文化遗产价值及其相关信息资料可信度的评判,各种文化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即使在同一文化中也存在不同看法,因而很难根据统一的标准评判别文化价值和真实性。另外,对所有文化的尊重又要求所有遗产必须根据其所属的文化背景进行评判。

12.因此,最重要和最迫切的是与文化背景相关的真实性判断必须联系更大量的信息来源,包括形式和设计、材料和质地、用途和功能、传统和技艺、位置和设置、精神和感情,以及其它内外部因素。通过对上述各方面信息来源的利用可以对文化遗址从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的角度全面进行解读。

这种扩大“真实性”定义,将不同文化传统对文物真实性的理解和不同的修复操作纳入原真性的理念中的做法,比起《威尼斯宣言》显然是一种进步,它首先承认了东亚木构建筑落架修复,更换材料这种历史延续下来的做法有其合理之处,同时又规范了文物修复的程序,使得建筑不至于在修复过程中因为指导思想的错误被增减固有形态或改变内部结构。总而言之,本着《奈良宣言》的精神,我们一方面可以向老祖宗一样使用传统工艺和必要的现代工艺对建筑进行落架翻修,替换建筑部件;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老祖宗随意改变文物建筑形态后果。简言之,它虽然没有肯定“修旧如新”这种东亚木构建筑维修的传统做法,但原则上允许了在保留建筑真实历史信息的同时,东亚木构建筑可以采用不同于西方建筑修复的手法。

具体到个案之中,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指导了很多东亚木构建筑的修复。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贺六浑举的宇治平等院凤凰堂的例子。凤凰堂自天喜元年(1053 年)建成以来,历史上修葺很少,1902-1907 年半解体修理过,之后就是 1950-1957 年的解体修理。最近一次就是 2012 年 9 月到今年 4 月的落架解体翻修。这次维修保留了原有建筑的一切架构和所有仍可利用的材料,替换少之又少。但这次维修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历史考证的基础上恢复了它初建时期的彩画涂装。由于长期的风化,凤凰堂的木构都呈现出一副素面朝天的状态,屋脊上的一对凤凰尽管是 1968 年替换,也并非原始的金色。而经过这次维修,建筑原始的和样彩画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眼前,屋顶的金饰也恢复了早期的原貌。

【http://www.byodoin.or.jp/hououdou_syuri/diary.cgi】凤凰堂维修过程

上图来自网络,下图来自豆瓣@东山鹿溪 的相册。

第二个例子是大家熟悉的北京历代帝王庙。帝王庙历史上长期被单位学校占据,直到 2003 年才腾退出来,经过整修之后 2004 年对外开放。这次整修涉及三个值得注意的方面。首先,院落整体拆除了一切民国改为学校以来的建筑,重新铺墁了地面,并且更换了大量门窗小木作,将玻璃窗户改为了明代初建使用的槅扇门窗,并改变了建筑内部的陈设,仿造了原始的历代帝王牌位和祭祀礼器摆设在建筑内。第二,以主要建筑景德崇圣殿为例,这座建筑同时保留了三个时代的彩画:明嘉靖始建时期的彩画(1530 年)、清雍正大修时期的彩画(1729 年)以及清乾隆修缮时期的彩画(1764 年)。而修复的做法是,对建筑内部的彩画保留原样不动,仅重绘外部乾隆年间的彩画,并保留一小块彩画的原样供人观瞻。

上图,景德崇圣殿西北角彩画状况

【北京 - 历代帝王庙】关于彩画状况

第三点则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这次修复不仅对现有建筑做了改动,还重建了一批历史上已经拆除的附属建筑,如景德崇圣殿后的神库,以及左路的关帝庙等建筑。反对者认为,这一做法破坏了建筑历史遗留到今天的原貌,照此情形推演就连圆明园也不是不能重修的;而支持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本来就与西方传统以单体建筑为主不同,注重的建筑群落的整体配置,因此修复帝王庙现有建筑的同时,复建已经不存在的建筑,使其恢复盛时旧观合情合理。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修旧如新”这一传统建筑修复理念,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与现代文物保护理念相结合的,但这个结合是存在冲突的,并且具体到每一个个案上都有实际操作的不同。在这个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争议。比如贺六浑提到的奈良药师寺东塔,这是一座天平年间的古物,但与之相对的西塔,以及其后的金堂,环绕这些建筑的一部分回廊,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复建为白凤风格的建筑,而它们之前早已在历史上消失了。这种做法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即便如此,它还是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财产之一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左为药师寺东塔,现在正在解体重修,中为 70 年代新修的仿古金堂,右为新修的西塔。

另一个例子是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中的北京北海公园,其中的建筑维修遵照的原则就随着现在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在彩画修复上,五龙亭与阐福寺两座距离不足百米的建筑,具体做法就存在差异:

上图是全部修复一新的五龙亭中亭天花。

上图是仅更换了部分破损天花并重绘了梁架彩画的阐福寺山门彩画。以上二图均为我自己拍摄。

去过北海的朋友都知道,五龙亭是临水而且四面透风的亭子,本来就不利于彩画保存,加上它还有供游人休息观赏的实际用途,故而采用了全面重绘彩画的修复方式;而阐福寺建筑群则更多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所以保留历史信息就成为了必要之举(当然,阐福寺现在正在重修建国后拆除的佛殿建筑,这一情况和帝王庙相似,还值得我们讨论)。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明确:

1,“修旧如旧”的概念需要细细辨析;“修旧如新”存在争议,但并非绝对错误,更不是某国某地的独有特色;

2,现代文物保护理念如何具体落实到每一栋不同的建筑甚至一栋建筑的不同部分,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问题在于实际的操作。当然,目标总的而言还是尽可能长久地保留历史建筑的存续和风貌;

3,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三遍。

至于今天日本的修旧如新,社会经济发达是一方面,传统木作手艺的保留完善也很重要。但根子里,如果一个建筑的存在方式就是不断重建(伊势神宫),这个传统已经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这种重建活动。

另一方面我国的古建筑遗存星罗棋布,数量众多。仅在山西一地,就有大量的宋辽金建筑保留至今,随便拿出一个都能够秒杀日本(所以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认为中国古建只能在日本看见。这样说日本人民也会很不高兴的你造吗)。但是最大的问题有两个:第一,国家财政在这方面投入实在有限,所以很多庙宇现在还得不到很好的维修保护;第二,民间组织的衰弱。在一些民间信仰和社会自我运行完善的地区,一个村落的古代庙宇破败,不等政府出钱,当地民间资本就会注入到修复中来,政府所要提供的仅仅是符合文物保护理念的技术指导(山西的很多古代庙宇建筑就是这样修复或一直保留至今的)。但问题在于,很多地方这种民间社会的自组织都已经衰退甚至不复存在,在缺乏群众基础的情况下,古建筑的问题不仅在于一修了事,即使修复一座庙宇,日常的维护管理也是巨大的问题。可以说,日本古建筑与中国古建筑保存风貌的差异,社会经济发达只是表面,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日本对古建筑的维护管理有比较好的多方面机制保障(政府,宗教法人,民间团体……),而这才是中国所欠缺的。钱只能解决一时修缮的问题,却不能解决长期维护的问题。往大了说,这也可以算是个“体制问题”;往小了说,和每个人有没有爱惜古物之心也有很大关系。

顺便提一下贺六浑先生回答里其他几个点。

首先是新建建筑。这是一个和文物建筑修复存在关联但有区别的事。上海宝山寺,或者大同古城以及代王府的重建,都属于现代修建的古代风格建筑,不是古建筑或历史建筑,至于盖的怎样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前者是民间资本为主,我不好发表意见,至于后者,政府为了恢复“古城风貌”花钱盖城墙盖王府,我只能说大可不必。有那个功夫和闲钱还不如先把善化寺华严寺建筑整个清理一遍,建立专业的维护机制。

图片来自豆瓣@扬眉剑舞 的相册。图中是代王府重建工地,圆圈为现代仅存的王府大门。

其次是日本建筑的梁架结构。日本人的木构建筑梁架制度本来是引进中国的风格,但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了节省材料,以及在扩大单体建筑体量的同时保证稳定性,逐渐改为采用小屋组结构,也就是一种近似现代桁架结构的屋架结构。这是一种风格特色,说“没有真正掌握中国建筑的核心的梁架结构”是不确切的。事实上,中国梁架结构演变到明清,也变得越来越不合理,在力的传导,整体稳定性,结构合理性以及用料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至于日本与中国楼阁的差异,我只提一点,中国的大部分楼阁从来不是单靠梁架结构支撑的,这里面很大程度依靠土或砖石结构的厚重墙体,而这是日本楼阁(除天守阁以外)所没有的,所以从梁架上讨论楼阁建筑并不妥当。具体可参见《中国古代木楼阁》一书【中国古代木楼阁 (豆瓣)】。

以上。我不是文物保护或古代建筑方面专业人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标题:曾国藩的「八交九不交」-私募财报中的「表现费 (Performance Fee)」为什么有 Realize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148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