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

发布时间:2017-10-06 所属栏目:新生儿疾病

一 :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neonatal scleredema)是一综合征,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常伴低体温,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以寒冷损伤为最多见,称寒冷损伤综合征。[www.61k.com)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

新生儿硬肿症: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本病常发生在寒冷季节,以生后不久或1周内的婴儿多见,多有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的病史,由于早产、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也见于夏季。患儿体温降至31~35℃,甚至26℃左右,可用我国自制的低体温计(30~40℃)检测。哭声低弱或不哭,不能吸吮,肢体自发动作少,皮肤先为深红色,后转为暗红色,严重者呈苍白或青紫。四肢和躯干冰冷,脉微弱不易扪及。皮肤和皮下组织先有水肿,以后变硬,严重者似硬橡皮样。硬肿先发生在小腿、面颊和肩部,以后大腿外侧、臀部、上肢也受累,甚至累及全身。因胸腹硬肿而发生呼吸困难,因面颊硬肿而不能张嘴。患儿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反应低下、尿少甚至无尿,以后口鼻流出血性液体,发生肺出血而死亡。

其它检查

2.实验室检查(参见以上所述)

3.硬肿症病情诊断分度 目前尚无统一意见,见表1。

也有根据硬肿范围、一般状况、体温,以及有无休克、肺出血而分为轻、中、重度者。

4.皮肤硬肿范围诊断 按照皮肤硬肿范围大小分轻、中、重三度。轻度:硬肿范围小于30%;中度:硬肿范围在30%~50%;重度:硬肿范围大于50%。

5.硬肿症皮下脂肪韧度诊断分度 Ⅰ度:皮下脂肪稍硬,肤色轻度发红;Ⅱ度:水肿较明显,皮下脂肪弹性基本消失,肤色稍暗红;Ⅲ度:水肿明显,皮下脂肪弹性消失,似橡皮样坚硬,肤色暗红。

6.危重硬肿症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妇幼司儿童急救项目办公室所拟定的“危重病例评分法试行方案”规定以下两项指标。

(1)肛温在30℃以下,硬肿Ⅱ度以上,不论范围大小。

(2)肛温在33℃以下,硬肿Ⅱ度以上,范围超过60%。

凡符合上述两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危重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并发症

硬肿面积大,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如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出血、DIC等。也可致高胆红素血症并促成胆红素脑病;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及代谢性酸中毒等。

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措施

复温

是治疗的首要措施。①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60℃,体温可较快上升至正常。②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1℃,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高保暖床的温度,当体温达3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35℃左右。为减少辐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一小帽保暖。③复温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方法。④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⑤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营养和液体

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液体量一般控制在60~80ml/kg.d,缓慢滴入,速度约4ml/kg.h,因低温时心肾功能减低,输液量不宜过多。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高葡萄糖进入量。

药物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宜用小剂量2~5μg/kg.min静脉滴入,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剂量2.5~5μg/kg.min静脉滴入,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静注每次~0.2mg/kg,15分钟1次,约3~4次,若面色、心率好转即可以1~2mg/d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周。

(2)抗生素的应用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3)肝素治疗,第一次剂量1.5mg/kg静注,以后每6小时静滴0.5~1.0mg/kg,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4)中药:以温阳祛寒,活血化瘀为主,可静滴丹参、红花、附子注射液,或用川芎、红花注射液,或复方桃红注射液,缓慢静滴,每日2次。

(5)基因检测:基因来自父母,几乎一生不变,但由于基因的缺陷,对一些人来说天生就容易患上某些疾病,也就是说人体内一些基因型的存在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这种基因就叫疾病易感基因。

只要知道了人体内有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就可以推断出人们容易患上哪一方面的疾病。然而,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有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呢?这就需要进行基因的检测。

基因检测是如何进行的呢?用专用采样棒从被测者的口腔黏膜上刮取脱落细胞,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科研人员就可以从这些脱落细胞中得到被测者的DNA样本,对这些样本进行DNA测序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就会清楚的知道被测者的基因排序和其他人有哪些不同,经过与已经发现的诸多种类疾病的基因样本进行比对,就可以找到被测者的DNA中存在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通过基因检测,可向人们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个性化用药指导服务和个性化体检指导服务。就可以在疾病发生之前的几年、甚至几十年进行准确的预防,而不是盲目的保健;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膳食营养、改变生活方式、增加体检频度、接受早期诊治等多种方法,有效地规避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基因检测不仅能提前告诉我们有多高的患病风险,而且还可能明确地指导我们正确地用药,避免药物对我们的伤害。将会改变传统被动医疗中的乱用药、无效用药和有害用药以及盲目保健的局面。

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常用中成药

1.阳和丸

主要成分:熟地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甘草、炮姜炭、麻黄。

功用与药理:温阳补阴,散寒通滞。药理研究证实,本品有强心,增加血流量,扩张血管,改善血供,抑制血小板聚集,升白细胞,保肝利胆及激素样作用;此外,尚能抑制免疫,抗炎,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调节作用。可用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

用量与用法:每次g~1.5g,每日~2 次,口服。

2.鹿茸精

主要成分:鹿茸的醇提取物。

功用与药理:补肾助阳,生精补髓,强筋健骨。本品有增进造血功能,性激素样作用,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及增强抗寒,耐疲劳等作用。此外还能改善营养不良,纠正蛋白质代谢障碍和能量代谢障碍,使机体新陈代谢趋于旺盛。

用量与用法:口服液,每次ml,每日~2 次,口服。

3.灯盏花注射液

主要成分:灯盏花所含植物黄酮类。

功用与药理:活血行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具有保护小鼠常压耐缺氧作用,增加外周血流量,抑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在恢复或重建缺血肢体的血供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本病的治疗。

用量与用法:每次ml,每日 次,肌注。

新生儿硬肿症:发病机理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容易散热。棕色脂肪是新生儿体内特有的组织,它的代谢是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中急需产热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饥饿时的能量来源是白色脂肪。如小儿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散热过多,棕色脂肪容易耗尽,体温即会下降。新生儿严重感染时体温也会不升。这些情况下皮下脂肪都容易凝固而变硬,同时低温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易发生水肿,结果产生硬肿。

低体温对人体影响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①低体温时周围循环阻力下降,血液淤滞,组织缺氧。中心血循环量则减少,心率减慢,尿量减少。在复温过程中血循环量增加,如尿量不随之增加,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甚至发生肺水肿和肺出血;②低体温时呼吸减慢,有时呼吸暂停,易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又由于营养进入量不足,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因此重型硬肿症酸中毒也较重;③低体温时糖代谢不完善,病初起可能出现高血糖,但由于糖消耗增高,继而发生低血糖;④低体温时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减少,肝素样物质也减少。种种原因都可引起凝血障碍,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感染时由于休克更易发生DIC。

新生儿硬肿症:临床表现

本症多发生在出生后7~10天内,体温不升,在35℃以下,重症低于30℃,体核温度(肛温)可能低于体表温度(腋温),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硬肿,皮肤呈浅红或暗红色,严重循环不良者可呈苍灰色或青紫色。硬肿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有时只硬不肿,则皮肤颜色苍白,犹如橡皮,范围较局限,只影响大腿和臀部,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重型硬肿症可发生休克、肺出血和DIC。

病情分度根据1989年全国新生儿学组会议讨论的标准见表1。

表1 新生儿硬肿症病情分度

轻度 硬肿范围* 体温 肛-腋温差 器官功能改变 轻 <20% >35℃ 正值 无或轻度功能低下 中 20~50% <35℃ 0或正值 功能损害明显 重 >50% <30℃ 负值 功能衰竭,DIC,肺出血

身体各部面积%的估计: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新生儿硬肿症:辅助检查

(1)血常规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

①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约2/3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 000/mm3)。

②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d内者≥20s,日龄在第5d及以上者≥15s。

③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s。

④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s(年长儿16.3s),比同日龄对照组>3s有诊断意义。

⑤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

⑥3P试验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d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3P试验可以阳性,24h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3P试验可转为阴性。

(3)血气分析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4)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6)心电图改变 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新生儿硬肿症:预防措施

预防重于治疗,①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②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③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处理。④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⑤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使发生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预后情况

个别地区硬肿症仍为新生儿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凡体温低于30℃,硬肿面积在50%以上,早产儿和严重感染引起本症时病死率高。肺出血常是致死的原因。

新生儿硬肿症:参看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新生儿硬肿症

《儿科学》-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健康问答网关于新生儿硬肿症的相关提问

新生儿硬肿症要做什么检查?

新生儿硬肿症有什么症状? 应该怎样诊断新生儿硬肿症?

怎样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有什么治疗方法?

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怎样预防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有哪些预防方法?

二 : 新生儿硬肿症外敷简易三法

新生儿硬肿症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以伴有感染、窒息、先天畸形的新生儿为好发对象。一旦发病,患儿全身冰冷,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和肿胀,严重者引起肺出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死亡率极高。所以,一旦新生儿患了硬肿症,首先要采取复温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抗感染、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和对症治疗,以确保婴儿生命安全。另外,为促进病情好转,还可采用一些简易的治疗方法。

维生素E外涂法

用维生素E针或将鱼肝油丸挤破,将液体(汁)均匀涂于皮肤硬肿部位。然后用手掌来回按摩,直至局部发红为止。每日3~4次,每次10分钟~20分钟。

蛋黄油或石蜡油按摩法

在保持皮肤完整性和清洁卫生的基础上,用消毒棉签蘸取蛋黄油或石蜡油均匀的涂于皮肤表面,范围应超过硬肿部位。然后从硬肿处开始用拇指指腹由内向外做环行按摩,每日4~6次,每次按摩10分钟~15分钟。

中药敷贴疗法

有关文献资料很多,简介如下三组:

1.生葱、生姜、淡豆豉各30克,研细混匀,酒炒后热敷于硬肿部位,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2.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克,丁香9克,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7.5克,肉桂6克,研细混匀,加凡士林800克制油膏备用。使用时将油膏均匀涂于纱布上,适当加温后,敷于患处,进行包扎,每日换药1次。

3.肉桂7克,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8克,丁香45克,当归、川芎、红花、赤芍、透骨草各16克。将上药研细末混匀,加凡士林800克制成油膏备用。使用时将油膏均匀地涂在纱布上,敷于患处,进行包扎,每日换药1次。

三 : 新生儿硬肿症

疾病名称(英文)neonatal scleredema
拚音XINSHENGERYINGZHONGZHENG
别名新生儿皮脂硬化症,中医:五硬,胎寒,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新生儿疾病(儿科)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兼有水肿的一种严重疾病,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单纯由寒冷致病者称新生儿寒冷损伤。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有报道新生儿硬肿症占同期新生儿疾病的24.9%,
发病机理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随着环境温度波动;②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分布较多,易于散热;③新生儿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成分相对多,熔点高,体温低时易凝固;④新生儿产热主要靠棕色脂肪,并需要氧的参与,当缺氧、寒冷、酸中毒等因素存在时,产热过程极易受抑制,早产儿此种脂肪储存不足。以上新生儿解剖生理特点,是引起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病基础。此外,寒冷、摄入不足、感染、窒息及酸申毒等是引起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新生儿硬肿症时由于血流变慢、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缺血及自由基产生增多等,易引起DIC和心、肾功能障碍,重症病例可致死亡。
中医病机本病形成主要是由于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不充,加之生后调护不当,感受寒邪所致。寒为阴邪,直中脏腑,伤及脾肾之阳,阳虚不能温煦肌肤四末。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故而导致肌肤不温,冷硬而肿。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根据本病不同的表现,临床将其分为以下两种证候类型。
1.脾肾阳虚
主证:皮肤冰冷硬肿,皮色苍白或暗红,按之凹陷,精神萎靡,后应迟钝,僵卧少动,吸吮无力,哭声低怯,气息微弱,舌质暗,苔白水滑,指纹滞或隐伏不显。
分析:本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寒邪,折伤脾肾阳气而致。元阳不振,正气虚衰,故见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阳虚不能温煦肌肤,鼓动血脉,故见皮肤冰冷僵硬。
2.寒凝血滞
主证:面色紫暗,肌肤不温而硬肿,不易捏起,肌肤色紫,口鼻出血,精神萎靡,气息微弱,唇舌暗红,指纹紫滞。
分析:本证多因阴寒之邪凝滞血脉而致。阳虚阴盛则生寒,或外寒侵袭故见肌肤不温。寒凝经络,气滞血瘀,故见肤色紫暗,肌肤凉而硬肿。瘀血阻络,新血不得归经故见出血。
西医诊断标准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皮脂硬化症)诊断标准:
1. 多见于冬、春季,有受冷或保暖不当、异常分娩或感染史。
2. 未成熟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多见。
3.哭声低微,吸吮无力或不会吸吮,体温不升(多在35℃以下),反应低下。
4.皮肤发凉,皮下脂肪变硬,不能以手指捏起。多伴有水肿。皮肤颜色可正常、苍白、暗红或暗紫。
5.常并发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时可发生肺出血及DIC。
6.肢体血流图显示血流量减少。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发病处于寒冷季节,环境温度过低或保温不当史;严重感染史;早产儿或足月小样儿;窒息、产伤等所致的摄入不足或能量供应低下。
症状
体征1.一般表现:体温低下或不升,动作少,哭声低微或不哭,吸吮差。
2.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兼水肿。病变最初出现在小腿外侧,继而蔓延至臀部、躯干、臂部及面颊。皮肤表面光滑,呈暗红或青紫色,与皮下组织紧贴,僵硬不易移动,按之似硬橡皮样,伴水肿者按之可有凹陷。
3.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心率减慢,微循环障碍,严重时出现休克、DIC、肺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早期哺乳差,哭声低,反应低下。病情加重后体温≤35℃,严重者<30℃,腋温一肛温差由正值变为负值,感染或夏季发病者不出现低体温。硬肿为对称性,依次为双下肢、臀、面颊、两上肢、背、腹、胸部等,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多器官功能损害:早期心率低下,微循环障碍,严重时休克、心力衰竭、DIC、 肺出血、肾功能衰竭等。
体检
电诊断心电图:部分病例可有改变,表现为P—R、Q—T时间延长、低电压、T波低平S—T段改变。
影像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有炎症、淤血、肺水肿及肺出血等改变。
实验室诊断DIC篩查实验:1、血小板单位(100X109/L);2、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日龄在4天内者大于等于20秒,日龄在第5天及以上者大于等于15秒);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大于45秒);4、纤维蛋白原降低(小于等于1.6g/L);5、凝血酶时间延长(大于25秒);6、3p实验阳性。上述指标中大于等于4项阳性者可确诊为DIC,符合3项者高度怀疑。
血液1、血常规:一般白细胞总数无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血糖:低温时因拒乳,糖原及能力消耗增加,出现低血糖。3、血气分析: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血氧分压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生高。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1.新生儿水肿:其原因为先天性心脏病、低蛋白血症及新生儿溶血病等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静脉压增高所致,临床特点各自不同,易于鉴别。
2.新生儿皮下坏疽:多见于寒冷季节,但常有难产或产钳助产史,易在身体受压部如背部、臀部发生,皮肤变硬,略有红肿,迅速蔓延,边缘清楚。病变中央先硬后软,呈暗红,渐坏死形成溃疡。本病系由于皮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
3.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本病与分娩时外伤、窒息、受冷和母患糖尿病有关。生后1~2周发病,患处皮肤发硬,边界清楚,继之皮肤萎陷,不扩展,X线可见钙化。患儿一般状况良好。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
(1)一般情况良好,吸吮有力,体温正常。皮肤硬肿消退,颜色正常。
(2)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
2.好转
(1)一般情况好转,体温仍偏低。
(2)皮肤硬肿面积比治疗前缩小。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一、复温
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的重要措施,目前多主张快速复温法。
1.轻、中度(体温>30℃)患儿置于预热至30℃的暖箱内,调节箱温为30~34℃,通过减少患儿散热使体温升高,力争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重度(体温<30℃)患儿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暖箱温度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1℃(不超过34℃),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并保持暖箱在适中温度。根据病情及医疗条件,也可选用恒温水浴、远红外台等方式复温。
二、热量及液体供给
1.热能:开始为每天168~21OkJ/kg(40~5Okcal/kg),以后随体温上升逐渐增加至418.4~502.1kJ/kg(100~12Okcal/kg)。根据病情可从口给予部分或完全静脉滴注。
2.液量:液量按1ml/kcal给于,若患儿有尿少或无尿或有心肾功能损害,要严格限制入量及输液速度。一般输入液体为10%葡萄糖加1/4张氯化钠溶液。重症患儿可适当输入鲜血或血浆,每次20~25ml。
三、纠正器官功能障碍
(一)循环障碍有微循环障碍或休克体征时应给予扩容、纠酸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扩容:用2:1等张液15~20ml/kg于1小时内静脉滴入,明显酸中毒时可用1.4%碳酸氢钠代替。继之给予1/3或1/4张液,低于生理需要量 (约每天70~90ml/kg)。
2.纠酸:用5%碳酸氢钠每次3~5ml/kg或以血气值计算:补充碳酸氢钠的mmol数=-BE×体重 (kg)×O.5或 (22-实测HCO3-mmol)×体重(kg)×O.5。先给1/2量,稀释成等渗液快速静脉滴入,余量于4~6小时内给予。
3.血管活性药:山茛菪碱 (654-2)每次0.5~2mg/kg,每15~20分钟1次,重复使用,见效后减量并延长给药时间;多巴胺10mg加入100ml液体中,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一般每分钟<1Oug/kg;酚妥拉明常与多巴胺合用,每次0.3~0.5mg/kg加10~2Oml液体静注, 最大剂量1mg/kg,1/2~1小时后可重复使用,一般每4小时1次。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重症硬肿症常伴DIC,是硬肿症死亡的重要原因,抓紧高凝期治疗是关键。
1.肝素:DIC确诊或高度怀疑时立即应用。首剂1mg/kg,6小时后按0.5~1mg/kg给予, 若病情好转,改为8小时1次,逐渐停药。
2.潘生丁:抗血小板凝集,每天1Omg/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或分次口服。
3.低分子右旋糖酐:保护受损的血管内皮,减低血小板粘附和凝聚,减低血液粘稠度。每次10~15ml/kg,静脉滴注,每天1~2次。DIC晚期禁用。
(三)肺出血一经确立,早期给予气管内插管,进行正压呼吸治疗(CPAP或IPPV)。CPAP一般气流量为每分钟10~12L,最大压力不超过1.3~1.6kPa,若CPAP不能使动脉氧分压>6.6kPa时则需IPPV。IPPV时先调氧浓度为0.6~0.8,呼吸频率40次/分,吸气峰压2.45~2.94kPa,呼气末正压0.49~0.69kPa,吸呼比为1:1。30~40分钟后动脉氧分压仍低时逐渐上调各参数,延长吸气时间至动脉氧分压>6.6kPa以上。2~3天后病情好转减低呼吸参数,至气管内无血性分泌物、肺部罗音消失、呼吸困难征不明显,便可撤离呼吸机,由IMV逐渐过渡到CPAP,然后改头罩供氧。
(四)其他如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等,应及时按各并发症的处理原则给予治疗。
四、控制感染由于硬肿症患儿多数伴有感染性疾病,有些则是继发于感染性疾病之后,故控制感染应作为治疗常规措施之一。根据感染性质选择药物,慎用对肾有毒性的药物。
五、其他治疗有缺氧或重症病人进行氧疗法。维生素E有抗氧化、稳定细胞膜、利尿等功效,每次10mg,口服或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10日。
中医治疗本病的治疗以温阳通脉为主,同时注意活血化瘀,以调其阴阳,和其气血,抑盛扶衰。常用治法有以下两种。
一、辨证选方
1.脾肾阳虚
治法:益气温阳,通脉活血。
方药:参附汤加味。人参、黄芪各5g,附子、桂枝各2g,红花、川芎各3g,炙甘草1g。肿甚,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肤色紫暗加鸡血藤、丹参。
2.寒凝血滞
治法:温阳通脉,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白芍各6g,桂枝、炙甘草各3g,细辛0.5g。四肢不温加肉桂、干姜;气息微弱加人参、黄芪;瘀血明显加鸡血藤、红花。
二、其他疗法
1.熏洗:防风30g,艾叶30g,胡椒20粒,干姜15g。加水煎至2500ml,将其放入小儿浴盆,水温保持在40°~50℃,小儿放在浴盆支架上熏蒸,待水温适宜后洗浴,每日1次。
2.涂敷:桂枝1Og,细辛3g,红花6g,当归1Og,川芎1g,僵蚕1g,黄芩1Og,银花1Og,甘草5g。浓煎取汁,取药汁涂硬肿处后用食指、拇指指腹轻轻揉按,每日2次。
3.贴敷:肉桂6g,丁香9g,川草乌各7.5g,乳香、没药各7.5g,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g。焙干共研细末,用适量凡士林调和成膏。敷在硬肿处,外包塑料纸,当药物干燥而硬肿尚未痊愈时换第2付药。
4.药浴:艾叶500g,加水3000ml,煎后浓缩为1000ml,每次取250ml,加入温水浴盆中(水温37°~38℃),洗浴过程中缓慢加入热水,保持水温39°~40℃,每次浸泡15~20分钟,浴后擦干,保暖。每日2~3次。危重不易搬动者用艾叶药渣热敷硬肿部位。
三、专方验方
1.温阳活血汤:附子2.4g,干姜2.4g,炙甘草3g,当归9g,红花6g,黄芪12g,水煎服。红参3g另煎后兑服,每日1剂,分3~4次服。适用于本病属寒凝血瘀者。
2.硬肿汤:生黄芪9g,茯苓9g,猪苓9g,白术6g,泽泻6g,麦冬6g,白人参2g,五味子0.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次频服。适用于新生儿硬肿症。
3.助阳化瘀方:桂枝5g,白芍5g,当归5g,木通5g,小茴香5g,丹参6g,红花2g,橘核12g,细辛1.3g,甘草1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适用于本病属阳虚血瘀者。
4.益气温阳汤:人参2g,附子3g,黄芪5g,茯苓5g,桂枝3g,陈皮3g,白术3g,川芎3g,防风3g,肉桂2g,甘草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适用于本病属脾肾阳虚者。
5.温经通络汤:当归3g,赤芍3g,细辛0.3g,桂枝3g,木通3g,黄芪5g,党参5g,乌药3g,木香1.5g,甘草2g,生姜2片。水煎服,每日1剂,分3~4次服。适用于本病属寒凝血滞者。

中药1.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各型新生儿硬肿症。肌肉注射每次1ml,每日l~2次。静脉滴注每次2~4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1次。
2.四逆汤: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适用于硬肿症脾肾阳虚者。每次服1~2ml,每日3~4次。
3.桂附理中丸:具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肾之功效。适用于脾肾虚寒之硬肿症者。每次服1/4丸,每日3次。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预防本病的关键在避免早产、产伤、窒息和感染,出生时和生后做好保暖工作和及早喂母奶。
历史考证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的论述:《幼幼集成·五软五硬论治》中指出:“五硬乃胎气怯弱,禀受先天阳气不足,不耐寒暑,少为六淫所犯……,此阳气不荣四末也……。”
本文标题: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315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