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北京新网互联-谈谈身边的北漂互联网人 去留北京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7-08-28 所属栏目:创业

一 : 谈谈身边的北漂互联网人 去留北京的因素

  今天这篇文章,不谈网络推广经验,谈下身边的北漂人,让在北漂或没在北漂的人了解下。为何有的人一直要坚持在北京漂着,而一些人会选择离开北京这城市。

  会写今天这篇文章,是因为之前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些自媒体发文章探讨其余是否应该在北京这些IT发达城市创业,还是一路南下,可以去成都,重庆等2线城市相对成本更低的地方创业了。网上各抒己见,其中趣玩网的CEO周品已经把总部搬迁到了成都,自然坚持去2线城市创业更好的观点,而金山CEO傅盛因为一直在北京,因此觉得在北京创业是最好的。

  像周品这样把公司总部从北京搬回2线城市的互联网企业感觉在增加,比如我就了解到在北京的某知名网站,因为老板是重庆人,就准备陆续把总部搬回重庆,现在编辑部门已经提前搬回重庆运营了。

  具体企业在哪创业,怎么好,其实跟很多北漂的普通IT工作者关系并不大。对他们来说影响他们是否在北京,或者是否回2线城市老家发展,是受别的一些因素影响着。而我作为一个曾经北漂的人,再以在身边一些还在北漂的同事朋友的真实案例说下,作为大多数普通的IT工作者如何看待是否北漂这个艰难的选择。

  一:被迫留在北京的几个因素

  因素1:老家3线城市都算不上,离省城也远

  有部分人一直坚守在北京发展,很多时候是被逼无奈。特别是一些老家是农村读大学出来在北京工作的。他们的老家可能在东北或西部的一个偏僻小山村,离所在省的2,3线省城也有不远的距离。因此离开北京可以说就无法生存,因为回去不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就算在退一步去所在省的省城工作,其实离家也远,没什么归属感,而且想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容易。不少省城2线城市都算不上,互联网工作环境自然就更差了。

  像这种情况我身边的北漂朋友有非常多,比如大家熟悉的江礼坤,以前跟他聊天问他为何不回老家,他总说因为老家是东北偏僻的农村,回去无法发展现在的事业。以江礼坤的情况,如果要做线下培训确实在北京的环境更好,招生也更容易。但如果他铁心想回去其实也可以的,比如就运营好自己的网站和做线上培训,这个没太大的区域限制。只是老江属于有事业追求的人,因此还是希望互联网环境最好的地方创业。

  然而不是大多数人都有条件创业,并且不受地域限制,我身边更多人,都完全是靠上班过生活,因此他们只能留在北京。

  因素2:女友(男友)非老乡

  这个因素也可以说非常大,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常有朋友问我,以后选择在北京还是回家乡重庆。我总是回答,关键看我未来的老婆是哪里人。如果是外省人,我不能勉强对方跟我一起回重庆,最折中的选择就是一起就在北京发展。而如果我老婆也是重庆人,那很有可能以后一起回重庆。

  最终我找了个重庆老婆,回到了重庆。因此对以有一部分人来说,留在北京或者回家乡不是他们自己能决定,关键还得看另一半是哪里人。

  比如大家熟知的康盛的社区运营专家杜均,也是我重庆老乡。其实他现在完全就有条件回重庆的,虽然他在北京有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但很多人也知道杜均更大的收入来源是买卖域名,而买卖域名是纯线上操作的项目,完全没区域的限制。但为何杜均还一直留在北京了,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找了个北京本地的女友。如果找个非北京的还有可能随他一起回重庆,找个北京本地的就很难了。

  我身边不少同事都是两省人民结亲,可能其中有的人已经有条件回家乡,但因为两口子不是一个省份的人,所以还是互相妥协留在北京发展。过着今年过年去你家,明年过年去他家的“幸福生活”

  因素3:有北京户口,在北京习惯了,也想给小孩好的教育

  还有这么一群人,在北京读的大学,并混到一个北京户口。因此就死心塌地的留在北京了,因为能有个北京户口多不容易了。也有因为从读大学就在北京,已经待了10年以上,对北京已经非常有感情,同学,朋友圈都在北京。回老家反而都没有朋友可以走动,很不习惯。因此还不如就在北京,反而更有家的感觉。

  还有一些从小城市出来的人,是真心不想回去了,觉得在北京住着虽然艰辛,但毕竟是首都。还有的是为了给小孩更好的教育,觉得在北京教育环境更好。

  我身边大部分在北漂的朋友都是因为上面3个因素而选择留在北京,前面2个因素是被迫的,只有最后一个因素算是自愿的吧。而当一个北京的公司如果搬迁到2线城市继续发展,那里面的员工都会面临这上面3个因素,如果搬迁的地方不是正好离员工的家不远,我相信大部分北漂人都不会愿意轻易换城市的,从2.3线城市搬迁到北京不难,但搬迁回2.3线城市那就将面临很大的人才流失的可能了。

  二:互联网人在北京最大的原因

  为何有这么多人愿意留在北京,自然有原因,而待遇自然是最直接的一方面。记得06年我才到北京的时候,税后的工资不到2000元。而当时我也认识了一大批也是待遇在2000-3000左右才来北漂的互联网朋友,算是物以类聚吧。而现在6-7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当时认识的那批人,基本上每个人的工资待遇最低都是1万以上了,很多都是1万5以上。其中不乏一些在我当时认为工作能力普通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互联网工作者,在北京混个6-7年拿个1万以上的待遇很容易。

  不得不说互联网行业虽然累,但在待遇方面确实是个非常稳定上涨的行业,只要你有足够的资历,比如有6-7年的工作经历,最好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也干过,哪怕能力一般但以拿个1万以上的工资很容易。而如果回老家发展,没北京这么好的互联网环境,别说拿1万,能有5000都难。

  三:为何有的人会选择离开北京

  1:北京消费高,气候差,不宜住人

  记得我才去北京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个4年计划,2年内工资到5K,4年内到1万。我06年到北京的时候待遇税前待遇2K多,08年的时候到了8K。可以说完成了我当初才来北京的计划。

  但后面发现现实很残酷,就算在北京月入过万又如何?同样过得很苦逼,我在北京工作5年,后面自己算了下,可能除了存了点住房公积金的几万元,剩下的工资收入基本上一分都存不下来。自认我在朋友圈里算比较节俭的人。我在北京的时候娱乐开销就是周末和老婆去看看电影吃个饭而已。而我当时在北京的时候物价相比现在感觉还要低点,记得我09年我在4环内租的2室一厅的房子才2500元,现在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房子如果少了5000元拿得下来吗?而同样的位置在重庆主城,只需要不到1500元就可以租个2室一厅。

  如果在北京结婚有小孩,但没房的人,怎么也得租个2室一厅的才方便吧。就算夫妻两人的月薪加起有2万元,在北京过得依然很苦逼。而现在的房价,对这些月收入2万的小家庭买房是遥遥无期。

  在面对北京这样的现状的情况下,一些老家是在2线城市,还能回老家找个过得去的工作的情况下,这些人就会选择回老家发展。比如以重庆为例子,一些公司给的待遇也还可以,我回重庆这2年,也有一些公司找过我,因为我都直接拒绝了,都还没机会问对方能给待遇多少,但也有直接说给月薪2万的。09年初的时候也想过回重庆,当时也有家公司给5K,待遇都谈好了,后面因为女友愿意跟我一起去北京再发展段时间,因此就选择继续留在了北京。

  而且作为一个南方人,北京的气候实在不敢恭维,太干燥了,受不了。如果在北京打工也存不下钱,气候也不适宜,还有什么理由留在北京?在北京的时候我就常自问自己,什么是幸福,在北京肯定找不到我想要的幸福生活,因此在离开北京前2年,就计划着如何能逃离这城市。

  2:有了好的创业项目或有了稳定的外快收入可以逃离北京了

  像这样的案例很多,比如就说趣玩网的周品,就属于公司产品成熟了,就搬回了老家发展,而且成本还降低了。还有大家熟知的自媒体程苓峰,也是迁居南方小镇了。他的自媒体一条广告1-2万元,现在的收入不会比他在某知名公司工作的时候低吧。现在很多2线城市也都在搞科技创业园,给了很多扶植政策,支持一些北漂的互联网人回家乡创业。

  之前在28推团队群里聊天,好几个在北京的28推团队成员也都在说有机会就回老家创业,准备离开北京这城市了。

  如果光是因为北京消费高,气候不好,我也不会轻易离开北京。因为如果回重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怎么办?毕竟还要养家糊口,就像前面说的离开北京前2年,我就计划着如何能逃离北京。因此利用自己博客多年积累的人气,很轻松的推出了go9go链接平台,28推论坛。这个和程苓峰利用自己多年的人脉和媒体经验做了自媒体的道路差不多吧。当时我给自己心里目标是,等外快收入能稳定5000元的时候,我就可以回重庆了。虽然5000不高,但够我在重庆的正常开支了。因为在重庆不用租房,消费在北京真的低了很多。在北京的时候我一个月的开销最少在6K,而在重庆很长时段我和老婆的一共的消费没到3K。可能还是因为我们比较节俭,娱乐活动非常少吧。

  只是马上小孩出生,还有养车这些慢慢成本就会上去。但如果在北京有小孩,还要养车。1月没有1万的开销基本上不行吧。上次和北京的一个朋友聊天,说她和老公一年收入几十万,但因为要养小孩养车基本上是月光。我感觉她说得有点夸张,但也间接说明在北京的消费有多高。

  3:在北京混不下去了,选择回老家发展

  这样的情况很少很少,我身边这样的案例屈指可数,只记得有次和一个前同事聊天,提到另外一个老同事,我问到XX现在在哪,前同事说XX在北京混不去,回老家做传统行业了。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因为工作机会太多,只要人勤快点,不是傻子,基本上不存在混不下去。

  四:有机会就要逃离北京,为家乡的互联网做贡献吧。

  只是现在物价飞涨,有时候真的问下自己在北京真的幸福吗?如果真有好的机会,是否应该逃离北京这城市了?就算有一天,努力工作存够了几百万的在北京买了房,买了车。在享受这拥堵的道路,干燥的气候,在一个没有父母亲戚在身边的陌生城市真的幸福吗?还不如存够1百万的时候,就提前回老家过上有车有房。还能多陪下父母的生活更幸福了?我一直觉得北京是个适合年轻人打拼锻炼的城市,但不是适合定居的城市。外地人在这定居的太多,北京本地人都只能去河北买房了。

  虽然我在北京工作了5年,但我很庆幸现在回到了重庆,在这物价相对偏低,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有山有水的城市。而且大部分亲戚朋友同学都在重庆,在这里我更能找到幸福感。而北京这个我曾经工作过的城市,每年站长大会去一次,见下还在北漂的老朋友,老同事足以。

  --------------AD分界线--------------

  AD:我的博客手机客户端已经推出,欢迎大家下载体验

  详情看:

二 : 北京网评会倡议在互联网全行业设立自律专员

北京网评会倡议在互联网全行业设立自律专员

千龙网北京讯 15日下午,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新闻评议专业委员会召开年度第三次会议,对自律专员的工作成效进行评议,并发出在互联网行业全面推行自律专员的倡议。

在媒介组织内部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和人员进行自我监督,是世界多国新闻媒介行业的通行作法。2010年8月27日,评议会发出《关于在网络媒体设立自律专员的倡议》,得到了北京8家网络媒体积极响应,每家设立了十名自律专员,并直接服务于微博的管理。新浪网召开了首批自律专员聘用颁证会,搜狐聘请并进行了专项培训,网易作为2010广州亚运会合作伙伴和官方网站承办商,聘请的10名自律专员同时成为了亚运会志愿者。这些自律专员在督促网站及时处理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网站维护自身空间健康发展的有力助手。

在2011年初召开的“2010北京互联网行业自律大会”上,“网站自律专员上岗”被评为2010年度北京互联网行业自律十大事件之一,10名网站自律专员荣获“2010年度北京互联网行业自律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评议会认为,自律专员的设立,遵循了国际媒体环境的通行作法,结合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客观实际,顺应了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更好精神文化需求的强烈愿望,契合了众多网络媒体和从业人员文明办网、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进行了新探索,创造了新经验,并已经成为了中国特色网络媒体行业自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议会向北京互联网行业发出倡议,在进一步巩固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自律专员工作机制,实现网站自律和社会监督的良好结合,让自律专员在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评议会同时呼吁更多关心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自律专员的队伍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建网络文明、共享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评议会将进一步加强对此工作的指导。

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百度、千龙网、TOM、第一 视频、和讯、中华网、搜房网、千橡互动、奇虎360、中国雅虎、博客网、西陆网、西祠胡同、天天在线、金融界、开心网、大旗网、鞭牛士等22家网络媒体代表参加评议会。

三 : 王月章:在北京混互联网的几点感触

  刚刚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也是刚接触互联网,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未来的发展在北京。

  当时这种想法有几个来源,第一个是受到哥哥的影响,他也计算机专业的,而且当时是联想的一名员工,听他讲了许多北京的情况,什么中关村呀,高科技园区呀等等,那时候就已经很向往北京了。其次,北京是中国IT产业的中心,国内许多知名的大企业总部都坐落在北京,即使总部没在北京的,也必定在北京有个分部门,北京地区也是北方服务器中心,可以说国内的大部分网站的流量都汇集到北京。第三,受我们当地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当地有“北方人来北京,南方人去上海发展”的说法,我们石家庄算是北方的了。

  今年认识了不少朋友,大多都是外地的,其中有很多都是聊的特别好的,一些朋友也提到了来北京的想法,来北京也有一年了,那我就来谈谈北京的一些状况,也给朋友们介绍一下,当然了,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hoho~

  1、 线下活动多。由于许多网站都是选择在北京发展,因而,这些业内的网站也一般会定期举行一些活动,一方面为了宣传自己的网站,提升网站美誉度和粘性度,一方面为了积累更多的人脉,方便之后的合作。这些活动一般包括行业交流、站内会员踏青旅游,聚餐和KTV等等,像本周推一把就组织了一次“杀人”活动,就目前为止,推一把的江礼坤也组织了大大小小有几十次的活动了,这对推一把网站的的推广效果是很显著的,从推一把论坛就能看出来。

  2、 免费讲座特别多。上大学的时候就非常爱听成功人士讲座,那时候能有位有影响力的人物来学校做一次演讲是很兴奋的,毕竟,这种机会在学校不多。然而来了北京之后,这一切变得平常了,而且演讲者的身份层次也高了一层,这周五,就聆听了微软大中华区前任副总裁高群耀先生的关于互联网经济危机的主题演讲,能在自己的业余时间倾听这种高层次的演讲是倍感荣幸,这也让自己有了另一种感受,体验了一下这些人物的眼光中互联网,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让自己的眼光得到了升华。可以说,需要在自己业余时间充充电的朋友,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更何况,这更是个免费的活动。

  3、 业内交流聚会多。即使是互联网也能细分出很多小的行业来,几乎每个行业都会有定期的交流会,像BD行业交流会、传媒交流会等等,这些聚会有免费可以参加的,也有实行AA制的,即使是交费,也不会太多,一般就是几十,几乎没有超过一百的,应该来说,大多数都是能承担得起的,这种聚会一般都会有礼品赠送。

  4、 能很快得到业内的一些消息。由于有地利和人脉的优势,我们能很快得到业内的一些消息。

  5、 能迅速拓展自己的人脉,并能保持人脉的牢固性。人脉的重要性不必说了吧,线上的人脉和线下的人脉相比,线下的人脉似乎更牢靠些,毕竟,我们可以当面聊一下,“识人之术”也只有当面聊过之后才能看出来,谁更可靠,谁更值得交往。而且这里业内认识聚集,认识了一个能很快通过这个人认识更多的朋友,如果你在北京互联网圈子里活跃度高的话,这些人会让你应接不暇。

  6、 互联网气氛好,其实这也是源自于上面几点说到的聚会交流,行业讲座等等。我们可以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谈及未来互联网的前景,把握当前互联网的主流。

  7、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练就抵御高压的能力。也许很多朋友不喜欢压力,但如果我们能抵抗住这种压力,并化压力为动力,那我们会变得更加出色。

  8、 北京互联网形形色色,总有适合你的。北京的机遇多,挑战也多,能把握住机遇,应对的了挑战,那你的前途和光明,我就经常跟一些朋友说,来北京,你很难想象你的明天会是什么样。

  就总结这么多了,这也是目前自己在北京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给每一个来想来北京发展的朋友一个参考。在这里同时也感谢在北京帮助过我的朋友们,希望每一个在北京混的朋友都能有一天达到自己的期望。

  本文系王月章网站推广博客原创,推广交流群:81906673 ,欢迎加入探讨经验。欢迎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四 : 南京真是“互联网沙漠”?

互联网沙漠

最近,有网友发文《互联网沙漠之南京说》直指南京创业氛围“五大问题”,在南京创业圈内引起轩然大波。这篇引起众多创业者关注的文章,到底说了些什么?南京草根创业者们,认同这些观点吗?

前不久,一篇题为“互联网沙漠之南京说”的文章,在微信圈里悄然传播,犀牛鸟(微微的创业群)中也有创业小伙伴拿来分享。

随后,这篇并没有太多新观点的文章,接二连三在不同的载体上传播,甚至新浪门户以及微博公众号都进行了转载。

随着传播的力度和幅度越来越大,渐渐的引起了一些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几天,南京大大小小的创业圈子都在谈论这一事件,创业者们态度不一,褒贬皆有。微博大V杜子健,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转发并给予评论,表示不赞同文章观点。

这篇引起众多创业者关注的文章,到底说了些什么?“南京已成互联网沙漠”的说法到底从何而来?这一“标签式”的评价和说法,有道理吗?

风波缘起

网友发文:南京创业氛围一般

5月29日,网友grace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的文章,引发创业圈高度关注和热议。

随后,这篇文章开始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微博迅速传播开来。新浪科技也转载了这篇文章。

那么,这篇《互联网沙漠之南京:为何没人愿意创业?》文章都表达了哪些观点,为何会引起轩然大波?

据记者了解,网友grace原来在南京创业,现在在北京发展,在互联网创业圈内拥有一定资源。

“自2011年开始,就被频繁问起:南京的创业氛围如何?直到现在2014,氛围应该是比起从前好了很多,但也许是印象中的偏见或什么,依然会觉得南京的互联网创业氛围很一般。”grace发表的这篇文章,开头直指南京互联网创业氛围“有问题”。

文章列数南京创业“五大问题”:人才——技术人才大把抓,没几个愿出来创业;交通——南北通达,这是双刃剑;扶持——拿政府的钱不容易;求稳,不求快;与技术实力匹配的其他职能人才匮乏。其核心内容是,南京做较为安逸的城市,与商业中心上海挨的很近,所以人才流失严重,加上政府政策不接地气,南京实在不是创业特别是互联网创业的首选城市。

网友争锋

南京创业者微信群内大PK

5月29日,在江苏商报微信群“犀牛鸟(微微的创业群)”中,有创业小伙伴分享了这篇文章,瞬间引爆这个微信群。

让我们来听听南京创业者的声音(以下名称均为微信昵称)。

正方:南京创业问题不少

阳春下里:互联网产品要做好,人才、资本(包括资源)、时机缺一不可。南京的创业者,在时机方面不输给外面的创业团队,但在人才、资本环节,输太多了。北京生活压力大,节奏快,诱惑也大。我刚回南京时就很不适应:尼玛这边的人不加班啊。

俆晗:跟政策关系不大,探讨的是南京人对待生活的态度,甚至连刺激人奋发的权力、财富、美女,都很少出现在周围。

大亢:南京大环境是吃,喝。玩。纯粹的玩,而不是对外在食物有新奇感。

:同从北京到南京的人表示不适应……资源太局限,不光是钱,最重要的是视野、眼界。

李洪森:看了大家关于南京创业环境的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我感觉关键倒不在内生的动力,因为人才是开放的,总有有才华有激情的人。我认为还是创业环境的问题,南京说到底还是政治味道浓了点,虽然做了很多的平台,但是大都是政府运作没有专业人才专业思路,成为短期政治资本,政府要建立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招募专业人才,放权才是最重要的。

反方: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微微:我倒觉得不能这么说南京。我们自己都这么说,别的城市的人更会带着这种固有思维看南京。

潘定国:(老是用这种观点评说南京)不是好事,我们要把南京的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情推动起来,我们五格货栈就是从零做起。

叶逸飞:我们在南京的人要给南京互联网发展做贡献,这种负能量文章没意义,多看积极的一面,南京已经在进步,希望他更加进步,我们这些在南京的人才有收获。

卓品:南京很热啊。苏宁易购,有几个城市有此规模?创业还要人刺激?内激励啊,别老想政策,想内功吧,想想核心竞争力吧,互联网不是天堂,不是神器,落地的还是产品和体验。

潘汉彬:移动互联网创业还分城市,看上去就像伪命题。

薛子:南京的伙伴们要自己努力,别老是盯着政策哈。

阳春下里:现在南京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各种分享也很多,也比较open。

Zhao:靠大家的力量,做成几个项目,才会对南京的互联网有实质性的提升,自己做不好为啥要怪政府呢,南京321补贴力度多大啊,到处都有免费的办公室,孵化器,已经很不错啦。

姜志明律师:此文稍做修改可以适用于很多城市。

李祥:还是不要老拿一个地方说事。

一棵树:两点就驳死了,第一,创业不等于互联网创业。第二,真要拿数据出来比的话,还是有不少创业者的,只是很多人闷头做事,没有出来聊天。我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两年之内做到了2000万营业额,纯利,纯利在40%的,我就知道有,他们根本也不想要任何政策,甚至都不愿被投资,就是大学生刚毕业的。

不吐不快

一个创业群主持人的吐槽

2013年初,我写过一篇题为《移动互联大潮,南京能赶上吗》报道。那个时候,我刚刚接触南京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群体。

当时还在美妆易购,现在已经是爱掼蛋负责人的冯元君找到我,希望江苏商报能够深入调查采访,了解当时南京移动互联网创业者的艰辛状况,以及他们所面对的恶劣条件,让有关部门能重视这个充满希望的群体。

那次,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接触了这个圈子,最终,行文8000余字。

这次采访对我来讲,最大的收获则是开始关注互联网创业项目,从知道到了解。也与其中很多人成为了真挚的朋友。

如今,当我再听到诟病南京互联网创业环境的时,我的心态和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

怎样对待“伤疤”?

南京互联网创业有没有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人才、基因、氛围等在很多文章中均有提及,这里不再赘述。

这些问题有些是历史造成的,有些是经济发展遗留的,当然,还有些是人为造成的。

这些问题就像一个个伤疤,老用手捂着肯定好不了,但不停的撕开结痂露出血肉模糊同样是大忌,寻着除疤药膏贴上才是正理。

不能老想着“等靠要”

另外,现在很多创业者把事业瓶颈乃至失败,都归咎于外因。

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些科技型创业者,很多人都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在产品销售上再帮一把。连销售都要靠政府搞定,这样的企业真能健康成长?

如果觉得南京互联网创业不聚集,为什么不去努力将创业者拧成一股绳?如果认为政府不重视小微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什么不能争口气让大家看看这个行业是可以有作为的?

什么叫创业?什么是创业精神?创就是从无到有,把困难变机会,把失败当经验。既然选择创业这条路,就应该想到途中会碰到各式各样的荆棘,它们的样子可能是熟悉的,有的可能很陌生。这条路还常常是这样的,走着走着觉得这段是平坦大道,却在下一秒发现无法逾越的大坑或者已经在坑里。

没有这点觉悟就放弃创业吧。

“安逸”都是相对的

再来聊聊关于安逸的问题。

在接触创业报道的两年以来,我看到的是南京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哪怕随便在餐厅用个餐都能听到年轻人意气风发的聊项目谈融资。

而一些创业沙龙机构也日益增多,创业吧/极客站、奇思汇、36氪南京站、黑咖、犀牛鸟等这些民间机构,都在默默的帮扶南京的创业者。且不说这些是政府呼吁,政策推动还是旁的什么原因造成的,积极创业的氛围是真实存在的。

当然也有人守着大企业朝九晚五,每个城市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选择的人群。

关于加班,我忍不住要说:“谁说南京创业公司不加班?”一个朋友从传统媒体跳槽去了一家新兴互联网创业公司,自动把业余时间以及周末都贡献给了工作。现在,创业小伙伴晚上十一二点电话我聊工作很常见。之前我还老问,为什么不能明天再说?他们的回答不外乎是,事情太多害怕忘了,正好在加班做项目/还在完善游戏制作,想起来就打个电话。

不要轻易“扣帽子”

最后来说说把南京“标签化”这个问题。

说实话,当第一次看到以互联网沙漠命名的文章,看到新浪门户以及微博公众号转载的时候,我很难受。

试问,如果真的给南京打上“互联网沙漠”标签,还有创业者、投资人还愿意到这里来吗?当没有资源倾斜的时候,最直接的受害者又是谁呢?

作为一名对创业尤其是互联网创业感兴趣的记者,我真心希望南京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在南京创业的小伙伴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文/IT耳朵特约作者戴维,文章首发于江苏商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IT耳朵微信号:erduomi

五 : 10个理由 上海互联网干不过北京!

如今,互联网创业是个很火热的话题。不过,互联网创业选择上海还是北京?@潘石屹说,上海哪有干互联网的腔调?去北京中关村一瞧,那帮人一看就是干互联网的。而此前俞正声在任上海市委书记时也曾发出感慨:上海为什么留不住马云?

那么,上海互联网为什么干不过北京呢?

01

1、上海穷讲究,讲究腔调,讲品味讲时髦,缺乏创业精神。北京中关村那帮人都是成天头也不梳,衣服也不换,有甩开膀子干互联网的架势。

02

2、北京有互联网文化圈子,时不时一群人在咖啡馆来个线下沙龙、研讨未来互联网发展大势,最主要的,也有人愿意一呼百应,当个创业导师。而上海咖啡馆里都是各种小资端着一杯卡布奇诺,享受自己的下午茶。

03

3、北京有互联网大牛标杆,上海缺少标杆。前10大互联网公司有6家(百度、优酷土豆、搜狐、360、新浪、搜房网)在北京。前10大互联网公司上海只有1家(携程)。

04

点击看大图

4、北京互联网创业人才多。从原来的谷歌中国、微软中国、新浪、搜狐等随便出来个中高层,都可能创出一个新公司。上海的互联网公司还没发展到孵化更多创业人才的程度。

05

5、在北京,听说你是中关村男别人投来羡慕的眼光,觉得你有理想有志向,说不定还是一个高富帅;在上海,听说你是张江男,别人都一致认定你是屌丝。

6、北京最霸气的楼、最豪华的办公室装修很多都来自互联网公司。上海哪个地标是互联网公司的大楼?互联网在哪里更受待见一目了然。

07

7、上海的名牌大学生毕业都去金融机构了,北京还是有各种技术宅的高材生奔着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创业去的。

08

8、北京的中关村有聚集一批民营互联网公司,肯干、有活力、热闹。上海张江高科你看看,都是国企、世界500强。热血青年到哪儿一看,创业梦想直接被吓回去了。

09

9、中央政治局专门去中关村现场学习,柳传志、李彦宏、雷军等进行讲解;国新办也邀请周鸿祎、雷军、古永锵等参观嫦娥3号。上海在政策敏感性上显然要弱一截。

10

10、北京有创新工场,上海有吗?从资本、辅导等整个互联网创业过程,北京有完善的配套。

本文标题:北京新网互联-谈谈身边的北漂互联网人 去留北京的因素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198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