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抗倭青史赋(古风新韵)

发布时间:2017-09-01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抗倭青史赋(古风新韵)

泱泱大中国,悠悠五千年。文明誉天下,辉煌史久远。三皇开新宇,五帝定江山。秦皇统华夏,汉武安边关。唐宋元明清,爱国一脉传。民族图兴旺,黎民喜平安。

东瀛有岛国,疆土如“弹丸”。早在先秦时,始皇求仙丹;徐福携船队,三千童女男;登陆新宫市,居日不回还;智慧传后代,血缘永延绵。中国唐盛世,扶桑极敬羡;学习唐文化,寻根中国源;日本之文字,至今汉参半。鉴真大和尚,东渡佛教传;文化相交融,意义更深远。

矮子野心大,想霸亚洲天。侵略有劣性,扩张有渊源。明代为倭寇,屡犯我海岸;南扰浙江省,北侵沪金山;迎头遭痛击,丢盔卸甲窜。三门戚公祠,苏州铁铃关;抗倭英雄谱,后人永怀念。日本欲崛起,维新国法变。科技学西欧,扩军心藏奸。一八七四年,侵占我台湾。后吞琉球岛,改设冲绳县。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欺压清政府,意在吞朝鲜(1);张牙舞铁舰,东海掀波澜;溃我北洋军,血染威海边。英雄邓世昌,以弱斗强悍;捐躯效祖国,与舰同归天。如今刘公岛,金身敬英贤。一九零四年,发动日俄战;抢占我领土,旅顺和大连。一九一四年,日德胶东战;夺取青岛港,租借无日还。日寇侵略史,罄竹难书完。

中华民国立,国内多战乱。经济陷贫困,国防脆不坚。扶桑小日本,趁机打算盘。垂涎我东北,虎视我中原。一九三一年,暴露狰狞面;九月十八日,借口挑事端;先攻北大营,后把沈阳占。扶儡满洲国,虎皮挂旗杆。“王道乐土”论,“东亚共荣圈”;欺世兼盗名,口蜜腹藏剑。霸占东三省,夺掠我资源;奴役搞日化,镇压铁手腕;民族被欺凌,百姓受熬煎。巍巍我中华,危在旦夕间。

中国共产党,矢志力补天。派出党精英,组军为抗联;首领杨靖宇,副帅李超兰(2);骁将赵尚志,巾帼赵一曼。林海雪原顶,白山黑水间;抗日烽火旺,遍地起狼烟;血流头可断,誓死保家园;民族气节大,英雄义凛然;八女投江壮,千古载史篇。

一九三七年,乌云遮满天。日寇狼子心,欲取我中原。秘密调部队,悄悄潜入关。窥视北平市,形成包围圈。七月七日晚,卢沟桥事变;日军搞突袭,借口系胡言;射杀我士兵,炮轰宛平县。我军勇抵抗,将士义愤天。《事变》第二天,中共发通电;号召全民族,众志成城战。统帅蒋介石,致电宋哲元;宛平要固守,确保长辛店。 从此抗日起,举国齐动员;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北南;有力就出力,有钱就出钱;全国一盘棋,各党统一线。宁可站着死,绝不躺下喘;不当亡国奴,以血荐轩辕。(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一九三七年,惊世“八一三”;蒋公谋战略,组织淞沪战;国民革命军,精兵八十万。指挥张治中,义愤填胸间;不忘五年前,“一二八”激战;日寇逞凶狂,沪土被侵占。今要雪国耻,血用血来还;冒着敌炮火,指挥在前沿。虹口、杨树浦,围攻日据点;敌我逐巷争,展开肉搏战;激战十昼夜,战事焦灼粘。八月二十三,日增两师团;登陆小川沙,狮子林偷潜;杀人奸妇女,血流漫秧田。国军奋抵抗,同仇敌忾战。屏障藴藻浜,两军战犹酣;反复拼刺刀,尸体堆成山。九月十日晓,日军犯宝山;飞机和大炮,装甲和军舰;腥风血雨下,枪林弹雨连;建筑皆摧毁,城墙全炸坍。营长姚子青,死守县城垣;将士五百余,牺牲阵地前。“四行仓库”役,惨烈世罕见;八百英雄汉,团长谢晋元;背水苏州河,与敌决死战;寸步不离阵,刚强气轩然。

淞沪大会战,历时九十天。国军伤亡重,折兵三十万;将军十余名,校尉超一千;精忠报祖国,鲜血红霞染。代价虽惨痛,意义不非凡。国人一条心,战场得检验。歼敌四万余,锐气大削减;计划被打乱,被逼改路线;原想北南挺,变成东西穿。“三月亡华”论,大话成羞惭。中国长志气,世界刮目看。抗战纪念塔,耸立长江畔;警钟经常鸣,思想不松弦。中华早复兴,国家才安然。

一九三七年,九月初秋天。东洋狂妄徒,华北大侵犯。重兵攻山西,妄图夺太原。“三军”大联合(3),太原保卫战;国军正面抵,八路打侧援;晋绥军机动,坐镇阎锡山。副帅卫立煌,抗日意志坚;重兵守要隘,忻口、娘子关。名将刘伯承,游击如神算;团长陈锡联,将敌机场端。一一五师勇,首捷平型关;林彪聂荣臻,指挥有先见;秘密潜埋伏,集中火力点;战士如猛虎,杀敌勇向前;缴车百余辆,毙敌超一千;板垣遭重创,气焰锐缩减。“皇军不败”论,鬼话被揭穿。全国齐欢呼,抗日信心添。

一九三八年,三月烟花天。华北遭沦陷,日寇无忌惮;坂垣狗师团,又打美算盘。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边;欲取台儿庄,贯通津浦线;一举夺徐州,直捣大江南。国军布奇阵,组织铁血战;长官李宗仁,坐镇掌全盘;将军孙连仲,率部守前沿;另部汤恩伯,峄北敌背牵。日军如恶狼,攻击史无前;飞机大炮轰,炸地如焦炭。我军死防守,展开拉锯战:四月三日晚,时空聚焦点;清真寺争夺,大北门激战;文昌阁爆破,浮桥炸上天;敢死队肉搏,坦克车轧碾。浴血一月余,歼敌超一万。将士三万多,为国捐躯干。中国获大捷,抗战树典范。

一九四零年,华北起波澜。日寇大扫荡,诡计更多端:铁路为要道,公路环环链;碉堡封地锁,“囚笼”欲围歼。英勇八路军,展开破袭战;副总彭德怀,指挥百团战;挖断公路网,炸毁铁道线;粉碎敌扫荡,消灭敌据点。奋战四个月,战果惊人寰:歼敌四万五,据点克三千;正太、同蒲线,交通陷瘫痪。日军伤元气,南进变迟缓;游击战争威,日伪心胆寒。“百团大战”功,至今人怀念;“大战纪念碑”,高矗狮脑山。

回忆抗战史,心中起波澜。国破山河碎,敌人逞凶残:“三光”烧杀掳,施放毒气弹;制造“无人区”,细菌活人验。南京大屠杀,涂炭三十万;白骨撒遍野,血流江浪翻。强征慰安妇,专供野兽欢;凄风沐苦雨,身心受摧残。魔高道也高,神州有“神仙”;伟人毛泽东,高屋建瓴观;韬论“持久战”,时间换空间。神出青纱帐,鬼没芦苇滩;扒断公路网,炸翻铁道线;地雷摆迷阵,地道战连环;敌后武工队,敢死尖刀班;青年民兵连,少年儿童团。全民皆为兵,天罗地网现。战场形势转,寇成缩头黿。八年垂青史,强盗快完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援。正义压邪恶,潮流总向前。日垂死挣扎,“回光返照”战;偷袭珍珠港,飞蛾扑火尖。美国宣战书,海空显威严;“山本五十六”,舰队覆灭完;两颗原子弹,东京吓瘫痪。苏军抄后路,突袭日营盘;骄横“关东军”,老窝被捣翻。一九四五年,七月艳阳天。《波斯坦》会议,四国发宣言;敦促日投降,滚回“四岛”间。如若孤意行,军国遭灭歼。八月十五日,最大喜讯传;“天皇”下诏书,日军白旗献。侵略遭谴责,战犯受审判。中国高风节,宽宏不计嫌;战俘分批放,赔款全部免。友好是初衷,一切向前看。

忘恩负义徒,好心遭仇还。日本右翼党,野心不收敛。崇拜法西斯,死灰欲复燃;战犯当神敬,教材改换版;南京屠杀罪,铁案也想翻;否定“慰安妇”,丑行要遮掩;威慑钓鱼岛,妄图抢主权。中华正腾飞,国稳如泰山;炎黄挺傲骨,铿锵震大千。神州不好欺,容忍有极限;胆敢再侵犯,罪行一起算。展望新时代,天地日月变;友好弥珍贵,和平人心盼;世界同发展,太平盛世年。

二 :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历史渊源,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简介

戚继光抗倭即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实现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重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戚继光的故事_戚继光抗倭 -历史渊源

[www.61k.com)倭寇之患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存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际,日本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南北朝时代。早在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打进京都的足利尊氏废黜了后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将军,设幕府于京都。后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称南朝,在京都的朝廷被称为北朝。后醍醐天皇为了恢复王权,推翻幕府,派他的儿子在九州设征西府。除了南、北2个朝廷外,还有许多割据势力——守护大名。他们掠夺财富,除互相争战之外,还常常支持和勾结海盗商人骚扰和掳掠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元末明初的倭患。 朱元璋即位后,连续派使者到日本,以恢复两国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了消弥倭患。但由于日本处于分裂对抗状态,几次派使都毫无结果,倭寇侵扰日渐繁复。北起山东,南到福建,到处受到劫掠。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北朝统一日本。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于是流落海上,盘踞海岛,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不时侵扰中国沿海,造成洪武末年日渐炽盛的倭患。

统一日本的足利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也想肃清南朝的残余势力,打击海上盗贼,同时也想发展与明朝的贸易,获取丰厚的利益。于是,两国恢复了关系。明成祖时,双方建立了勘合贸易关系,明朝给予足利幕府贸易凭证,即勘合,日本方面凭勘合来中国进贡,进行贸易。明朝发展与日本的关系,主要是为了消除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扰,足利幕府也积极剿捕倭寇。在足利义满死后,其子足利义持改变政策,双方勘合贸易中断,日本也不再剿捕倭寇,足利义满时期稍有收敛的倭寇劫掠又在中国沿海一带蔓延开来。

其后,在足利义教时期,中日勘合贸易又得以恢复。成化三年,即日本应仁元年(1467年),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足利幕府衰弱,勘合贸易制度遭到破坏,一些守护大名为了争得与明朝贸易的权力,抢夺勘合,没有贸易勘合的大名便进行海盗活动,明嘉靖中叶以后,中日勘合贸易完全断绝,倭寇侵扰日益严重。

明初,由于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因此倭寇未能酿成大患。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气焰便日益嚣张。正统四年(1439年),倭寇侵扰浙江 台州的桃渚村,杀人放火,掘坟挖墓,甚至把婴儿束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心啼哭,拍手笑乐。倭寇的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至嘉靖时期,随着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的进1步发展,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沿海一带私人经营的海上贸易也十分活跃。一些海商大贾、浙闽大姓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他们成群分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结日本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这些海盗商人如王直、徐海等,与倭寇勾结,使得倭患愈演愈烈。同时一些明朝官僚也与这些寇盗建立了联系。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朝派朱绔巡抚浙江,兼提督福建军务,朱绔到任后,封锁海面,击杀了通倭的李光头等96人。朱绔的海禁触犯了通倭的官僚、豪富的利益,他们指使在朝的官僚攻击朱绔擅杀,结果朱绔被迫自杀。从此,罢巡视大臣不设,朝中朝外,不敢再提海禁之事。倭寇更加猖獗起来。

倭寇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被激愤的中国人民纷纷组织起来,进行抗倭的自卫斗争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入侵南汇县,闵电等募集千人抗击。同年倭寇进犯松江,营州商人孙镗捐资助军饷,还派人回家乡动员子侄前来参加抗倭斗争。当时有“吴中倚镗若长城”的说法。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由苗、汉、壮、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朝爱国将领的领导下,于王江泾(嘉兴北)大破倭寇,斩敌2000人,这是嘉靖年间抗倭斗争中的一次巨大胜利,被称为“自有倭患以来,此为战功第一”。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进犯定海,城中居民誓死抵抗,倭寇转攻长乐,城墙崩坏几十米,居民数千人列栅拒战,拼死防守。同年,倭寇袭击扬州,各地来扬州经商的商人数百人参加守城作战,郜姓商人射死倭寇首领,扬州城得以保全。

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戚继光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他们依靠人民的力量,在抗倭斗争中屡建战功,终于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戚继光的故事_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简单介绍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历史渊源,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简介_戚继光的故事
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安徽定远人,现山东半岛一带。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终病逝,授世袭明威将军。

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戚景通一发现其缺点,会严厉批评。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计士元,推荐戚继光“留心韬略,奋迹武闱。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荀。”,更获得张居正信任。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受到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顺之的启发,从其所编“六编”中《武》获得灵感,戚继光创立“鸳鸯阵”,此阵法以十一戚继光像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三才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创平海卫大捷。从此倭患终被荡平。戚继光曾为诗:“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居正死后,被杨四畏排斥,被调到广东任镇守,郁郁以终,晚年家徒四壁、医药不备,且被妻子遗弃。万历十五年(1588年)十二月初八日,逝世于蓬莱故里。着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这本着作中,指出戚继光有巴结权贵,秘密纳妾,崇尚迷信等缺点。戚继光还用重金购买称为“千金姬”的美女送给张居正。有一年除夕,总兵府中竟因为缺乏炊米之薪而不能及时辞岁。可是北京著名餐馆的名菜,如妙手胡同华家的煮猪头,却由百十里外走马传致。戚继光生前,原配不育,娶妾三人,生子五人。《明史》本传说戚继光与俞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人”。《明史》评价戚继光的意思是戚继光的操行不如俞大猷,却比俞大猷更加果毅过人

戚继光的故事_戚继光抗倭 -惊人战绩折叠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己方牺牲陈四等3人。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

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牺牲陈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斩首688颗,己方无一人牺牲。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己方阵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牺牲20人。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己方牺牲金渔等16人。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己方牺牲童子明等24人.

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己方无一人阵亡.

蔡陂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160多颗.己方牺牲31人.

戚继光的故事_戚继光抗倭 -事件过程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卢镗、牛天锡也在宁波、温州大败倭寇。浙东的倭寇被全部扫除。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倭寇与福宁、连江的倭寇一起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的倭寇与福清、长乐等地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延及龙延、松溪、大田、古田、莆田。倭寇在距宁德5公里的横屿,凭险固守,官军与倭寇相持一年多。新来的倭寇又在牛田,兴化筑营固守,互为声援,使福建频频告急。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剿寇。戚继光攻下横屿,斩首2600。又乘胜攻下牛田,捣毁倭寇巢穴。倭寇逃向兴化,戚继光乘胜追击,连夜作战,连克60营,斩首无数。戚家军进入兴化城,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戚继光回师福清,又歼灭登陆的倭寇200人。同时明朝将领刘灦也屡败倭寇,盘踞在福建境内的倭寇几乎被全部消灭。戚继光返回浙江后,倭寇又大肆劫掠福建沿海。嘉靖四十一年底攻陷兴化府城,在城中烧杀奸淫掠夺,无恶不作,盘踞2个多月才弃空城退出,经岐头攻陷平海卫(今莆田县平海),以此为巢,四出骚扰。福建再次面临倭患的威胁。明朝调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先期援闽的广东总兵刘显与戚继光一道抗击闽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戚家军再次进入福建。在攻击平海卫倭寇的战斗中,戚家军为中军,担任正面进攻,俞大猷为右军,刘显为左军,从两翼配合攻击。二十一日,戚家军以胡守仁部为前导分兵三路,以火器打乱了倭贼前锋骑兵,乘势发动猛攻,俞、刘二部从两翼投入战斗。倭寇三面受敌,狼狈窜回老巢。三路明军乘胜追击,将敌人围困于巢中,并借风火攻,荡平了倭巢。此战只用了四5个小时,歼倭2000多人,解救被掳男女3000多人,明军收复兴化城。平海卫之战后,戚继光又率部消灭了原侵扰政和、寿宁的倭寇。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相继大败倭寇于仙游城下、同安王仓坪和漳浦蔡不岭,斩获颇多。其后戚继光又在福宁大败倭寇,并与俞大猷一起最后扫清了福建境内的倭寇。余倭逃往广东。至此,福建倭患基本平定。

俞大猷也是一位抗倭英雄。在福建境内的倭寇被平定后,广东倭患严重。广东的倭寇主要是由俞大猷平定的。他在任广东总兵前,就招收过漳州农民武装6000人,到广东之后,先后调汀、漳等地军队1.4万人到广东,其主要部分就是他在福建招收的那支队伍,到广东后,俞大猷又招募和组织农民武装力量,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获得很大成功。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海丰附近的战斗中,农民武装花腰蜂等英勇杀敌,取得了胜利。俞大猷领导广东军民歼灭了广东境内的倭寇。至此,东南沿海的倭患被最后平定,这是爱国军民共同奋战的结果。

倭寇的侵掠骚扰,给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平定倭患,使人们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在平定倭乱的过程中,明朝政府的一些官员认识到,“海禁”既不能限制私人海上贸易,也不能防止倭寇。反而驱使沿海居民走上武装走私的道路,与倭寇内外勾结,为害颇大。嘉靖末年,比较有远见的官僚,纷纷建议政府解除海禁,发展海上贸易。到明穆宗隆庆时,明政府开始取消“海禁”,准许对外通商。这无疑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正常的海上贸易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

戚继光的故事_戚继光抗倭 -评价

抗倭斗争的胜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实现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重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戚继光抗倭成就基于军制改革

明代名将戚继光不仅有一腔爱国热情和战场指挥才干,还是一位锐意进取、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的创新者,其行为成为当朝后期衰败阴暗局面中的1个亮点。

1555年,戚继光调赴浙江就任都指挥使的时候,中国东部沿海正不断受到倭寇侵犯。一股70人的倭寇登陆后竟深入腹地行程千里,从浙东窜入安徽、江苏,一路掠杀,还围绕南京城兜1大圈。当时在南京驻有军队12万人,却多不敢出战。最后这股倭寇虽然被歼,但明军伤亡竟达4000人!

当时中国人口、财力和军队数量都超过日本多倍,倭寇还非正规军,然而明军几十年间在沿海却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仔细分析这一反常现象,可以看出当时中日双方在军事组织和战术上的差距。倭寇虽缺乏统一指挥,只以小股力量杀人越货,却体现出日本下层社会结构的严密,其大小头目对下属能施以严格管制和指挥,还采取了飘忽不定的狡诈战法并配备了仿西洋火枪而制成的鸟铳,因而屡屡以少胜多。明朝军队量多而质差,重要原因是因其实行“卫所”世兵制,每个“军户”出丁一人,代代不变。此制度建立后,士兵逃亡和换籍众多,至明中叶以后卫所出现大量空额,所剩残卒也多为军官役用,训练废弛。偌大的明王朝,纸面上兵力多达280万人,能作战的却十分有限。

戚继光奉命抗倭后,立即改革军制,不用卫所制的世兵,招募流亡农民和矿工,精选3000人组建新部队。这些士兵多受过倭祸之害,戚继光就此以“保国卫民”训导官兵,同时严肃军纪,实行“连坐法”,规定全队退却则队长斩首等法规,使所部战斗意志高昂。他还摈弃旧式“看武艺”的训练法,采取了鸳鸯阵等新战术,并建立了队、哨、营等新编制,组织调度比较灵活。戚继光还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制出鸟铳和“佛朗机”炮,从而使明军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

军制改革后,这支军队出现在浙东沿海战场,抗倭形势很快改观。戚继光不把数量有限的部队分兵把口,而形成1个拳头主动出击,在台州九战九捷。大感惊恐的日本海盗转而窜扰福建、广东沿海后,戚家军也随之南调。戚继光根据倭寇在海边游动需要一些据点和岛屿作为巢穴的特点,也以主动攻击为主,其中夜袭横屿岛一仗歼敌2000人。戚家军经过在浙江、福建、广东三省转战10年,日本海盗因惧歼而不敢再犯。

后人追念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

的业绩时,也会引出一些遗憾。从当时中日双方的战略态势看,最有效地平定倭患应是建立一支实力胜于日本海盗的舰队,以明初郑和下西洋的建船水平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与戚继光共同作战的名将俞大猷便主张:“大治战舰,贼来则击,贼去则追,又来又击,又去又追”。防敌、歼敌于海上,确是战胜海上强敌的根本途径。然而明朝当权者承袭了农耕民族的保守观念,缺乏海洋观念,对付海上来敌主要靠的是陆战。试想,若是戚继光、俞大猷能指挥舰队驰骋东海,那将何其壮哉!后来的中国历史也必将改写。可惜这仅是1种美丽的假设,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所以很可惜。

三 : 历史: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案(岳麓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课标内容]

①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②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①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②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 ,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④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资料,作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以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面。

④要求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1 -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教学方法]

采用故事法、讨论法、列表举例法

[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预习,并收集郑和、戚继光的有关资料。

课 前引导: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对内不断强国化皇权,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外交 上,也展开了一系列重大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争。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事件。 导入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2、概况

3、意义和影响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及其危【www.61k.com害

2、戚继光抗倭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 2 -

四 : 戚继光光饼的来历是什么

  戚继光大家都知道,那么戚继光光饼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戚继光光饼的来历,欢迎大家阅读。

戚继光光饼的来历是什么

  戚继光光饼的来历是什么

  光饼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直径约6厘米,中间带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光饼还有另一种类型,即改盐为糖,形状也比咸饼大一倍,被称为“征东饼”。但无论“光饼”还是“征东”饼,其名均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有关。福州、宁德人每逢祖先祭日与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在众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饼”,它成了人们怀亲念祖的一种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

  光饼深受福州人的喜爱。古代文人喜吃光饼,那些进京赶考的举子路过福州时,都要买许多光饼用作途中干粮,久而久之,吃了多少光饼就成了衡量举子们用功程度的代名词。现在的福州人吃光饼,更有诸多花样。有将炒干的海苔菜夹在饼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饼,有将芥菜心夹在饼里的辣菜饼,还有将米粉肉夹在饼里的夹肉饼等等。

  以前光饼属于街头小吃,不登大雅之堂,如今福州人宴桌也摆上了光饼。福州人在请远方客人品尝光饼时,都要自豪地给客人介绍光饼的传说。从前,光饼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风水轮流转吧,如今福州的大酒楼、大酒店,也把光饼切个蛤口,夹上糟肉、粉蒸肉、雪里红、苔菜,浇点醋蒜汁,当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点心待客。谁也不曾想到,光饼还有今日这等的风光。

  “光饼”考辨

  在河南固始也有一种炭火烧烤的“火烧馍”(“烙馍”)。它是将面团和好、切块、搓圆压扁,然后刷水贴在炭炉烧烤。有甜的、有咸的、有不甜也不咸的,外观、色泽、大小都与福州光饼一模一样,只是少了饼中心用以穿线的那个孔。

  唐代固始隶属光州,中原南迁的福州人族谱记载其祖先来自光州固始。可以推断,自从唐末王溯、王审知兄弟入主闽都开始,福州便有了“火烧馍”(“烙馍”),因来自光州固始而称“光饼”。“光饼”是福州传统名点,古时,福州书生晋京赶考,也往往身带“光饼”作为旅途充饥之物,由于它便于携带、便于就食、便于保存,故成了物美价廉的“三便干粮”。此外,福州人每逢祖先祭日与每年清明节扫墓时,在众多的供品中都少不了“光饼”,它成了人们怀亲念祖的一种鲜明的地域民俗文化。

  从历史而言,制作简易的“光饼”在前,即所谓戚继光将军下令赶制的行军杀倭的干粮。从“光”字而解,既指饼形、色泽的特征,当然也包含传自光州固始及也含有纪念戚将军的“光”,饮食文化的内涵丰富深湛,很有历史风采。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军中不能开伙,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继光饼”。这种叫法如今在该省的福安等地依然保持着。

本文标题:戚继光抗倭的历史意义-抗倭青史赋(古风新韵)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008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