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14 所属栏目:协会的作用

一 :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方法

  导语: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通常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发生转变,但无论民营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其规模与管理模式转变之间并没有一种必然的联系,这里探讨的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演变只是一种理论的推演,并不表明现实中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演变的必然路径。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方法

  (一)在企业初创阶段,假设处于作坊式管理阶段,可以采用亲情化管理模式。

  因为这种管理模式有一个内聚功能,也就是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我国的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正面影响达90%以上。,

  (二)当企业发展进入成长阶段,假设处于家族式管理阶段,它适合采用制度化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但是,这种带有契约性的规则要与责权利对称并要得到管理层的认可与企业大部份员工的认同。

  (三)企业到了成熟阶段,假设处于股份制或者上市企业或者国际化企业阶段后,就可以采用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人本管理模式”了。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我认为可以这么表示:即: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糸学理论+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的管理模式。当然,这种简单相加是不准确的,它应该是以制度化管理为基础再加是这些管理理论中的适用部份,就可以说:它是“人本管理模式”了。

  (四)企业发展到全球化扩张阶段,就可采用文化管理模式。所谓文化管理模式。

  就是重视文化氛围的塑造以取得人本管理的预期成效,[它是由文化所特有的功能、力量、作用所使然。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目的在于强调成员在企业组织的一切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它有别于其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地方,就在于它用“软”的,无形的方式去影响和管理企业和企业的人。文化氛围的塑造 反映了对人本管理理想、最高境界的追求。

  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方法

  第一,打破思维障碍。

  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惯性,对环境和企业自身都会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看法,这些看法很可能成为企业开展创新和实现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企业需要培育出出新精神,就要改变固定的思维方式,培育创新思维。

  第二,让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元素。

  企业要想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创新是根本。企业的任何资源和能力本身并不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只有通过对这些资源和能力进行新的组合,这些独特的组合才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努力形成创新的企业文化,让创新成为企业每个成员的自觉思维方式。

  第三,培育企业家的创新思维。

  企业家的思维方法和管理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企业家充分认识到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树立创新的榜样,建立创新的支持体系,才能使创新得到真正的落实。

  第四,是努力培育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人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当今世界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当前经济竞争的重要资源。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

二 : 自律与他律:旅游行业治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由于市场的失灵与政府的作用,在行业管理中产生了自律与他律两种治理模式。旅游行业治理需要自律与他律结合的模式,这就要改变传统的以行政主管机关为主体并注重强制性行政规范的做法,而要建立旅游业行业协会并更加重视民商事法律制度的作用。西安地区也应按照这样的模式来构建自己旅游行业的法律制度体系。
[关键词]旅游行业;治理模式;自律;他律;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7)07-0034-04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Drucker)在其著作《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指出:“组织化社会”(Orga-nizational Society)是21世纪社会的主要特征。不管是在经济行业领域还是社会生活领域,组织都已经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说到组织,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管理或者治理的问题。美国学者詹姆斯·罗西瑙认为,治理是“一系列活动领域的管理机制,……与统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种有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因此,所谓治理,“既包括政府机制,但同时也包括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大,各色人和各类组织等得以借助这些机制满足各自的需要,并实现各自的愿望”。依照詹姆斯·罗西瑙的观点,我们大致可将治理分为他律性治理与自律性治理两类。其中前者注重国家的强制力量,其实现方式是公权机关对私人组织的监控,后者注重行业组织的自治力量,其实现的方式是成立自治组织,对成员进行监督。自律性治理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当代社会治理模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领域尤其是经济行业界的青睐。
旅游行业由众多旅游公司组成,作为一个经营共同体,也需要进行治理。但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多运用他律性治理也就是政府管制的方式,没有发挥出自律性治理的应有作用。这种状况未能发掘行业自身的管理潜能,同时也使得政府的管理成本大增,因此,亟待改革。笔者认为自律和他律在旅游行业的治理中都是必要性的。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西安地区作为旅游重镇,也应该顺应潮流,构建自律与他律结合的治理模式。
二、行业自律与行业他律的关系
(一)行业自律与行业他律各自的社会基础
1、市场失灵:行业他律的必然性。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本身因为“看不见的手”而达到自足状态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现实中,市场经常会因外部性或者市场势力等因素而失灵。市场一旦失灵,便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这就需要外在力量的监管,这个监管人就是政府。这种依靠行业之外的政府力量进行的监管通常被称为他律治理模式。他律(Heferonomy)一词是古希腊文Heferos(外在的)和nomos(规律)两个词的结合,意思是“外在的规律”。他律的理论基础是人的善性的有限论。当人超越普的界限而做出违背常规的事情时,就需要外在的力量对其行为进行规制,同时对行为相对方的损失给予救济。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律会遭遇许多难题,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他律的运作要付出成本,这会给政府带来极大的财政负担。他律意味着政府要维持一个庞大的监管人员队伍,详细论证并制定监管的规则,现实地解决行业中各种纠纷以平息争,端。而要维持上述的运作系统,政府就需支付一个天文数字的高昂成本。其次,在具体的监管中,他律经常难以奏效。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社会分工与行业分立,每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知识与信息体系,这种知识体系对于行业外的人来说,认知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把这种现象在学理上称为“信息不对称”。俗称为“隔行如隔山”。他律作为一种外在的治理模式,首先遭遇的是监管人员在认知上的知识欠缺问题。比如在市场交易中,欺诈和市场的交易风险之间就很难进行明确的区分,而国家监管人员作为普通的民事人,对于行业风险的认识通常会非常陌生,这样在处理纠纷时就会非常棘手。最后,更为重要的是,他律经常会扼杀市场的活力,降低交易的效率。对于每一个行业的经营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尽可能多的营业自由。只要不与强制性法律相悖,经营者就可以依据自身力量和需要,用约定的交易条款形式设定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并自主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即使行业发展需要他律,但他律却并不必然导致行业的高效发展。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政府经常并不了解行业发展的需要;其次,政府的监管需要规则的指导,而规则的制定又往往是滞后的。诺斯指出:“国家的存在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国家又是人为的经济衰退的根源。”所以,在行业治理中,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政府的作用,谨慎运用他律这种机制,即使运用,也需要另外一种治理机制即自律对其进行平衡,并实现彼此之间的互补。
2、政府作用失灵:行业自律的必要性。学者的研究表明,由于政府干预的公正性、干预行为的效率、干预规模的膨胀、寻租行为的产生、决策的失误问题的存在,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一直存在所谓“失灵”的现象。“政府失灵”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第二,政府干预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第三,干预活动达到预期目标且效率较高但引发了负效应。基于政府失灵这个事实,行业管理就需要自律治理模式的配合。自律(Autonomy)是古希腊语中autos(自己)和nomos(规律)两词的结合,意思是“自己对自己的规定”。自律意味着人与人之间要节制各自的欲望,要注意保护对方的利益,起码不损害对方的利益。自律具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自律是法律约束和权威监督的结果;第二层次的自律是舆论监督与道德规范约束的结果;最高层次的自律则已成为行为主体的人格,超越一切的监督而达到自为的境界。
我们这里所说的行业自律主要是指通过成立某种行业的自治组织,来规范和监督其成员的行为。实现行业主体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制。比起行业他律来,行业自律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首先,通过自我管理与监督,行业自律可以避免过高的成本;其次,行业组织的各成员都是行业信息的掌握者,也就是说监督信息是对称的,这可以提高监督的效率;最后,自律是道德约束,属于事前管制,比起他律的法律制裁和事后惩罚起来,显得更有成效。
(二)行业自律与他律的相互关系
一个正义与和谐的社会要得构建,其基础在于公民行为的节制,需要爱自己与爱别人理念之指引,进而使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得以成形。这种理念的基础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律,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要追求共融,要注意保护他人的利益;一个是他律,人的善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限的,当他超越这个界限时,就需要外在的力量对其进行规制。自律与他律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从某种角度来看,自律与他律应该属于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自律的形成和自我约束的内化其实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积淀过程,很少有人或团体会在无任何外力约束的情况下进行自律。对多数人和团体而言,自律行为的形成仍有赖于外部力量的监督与约束,所以,有将自律纳入到法律轨道之中的必要性。他律也时常依赖自律的支持,否则就会形成“法不责众”的状态。另外,虽然自律的形成有赖于他律,但过多依赖政府监督与控制的力量,就越会削弱行业自律的力量,因此,自律与他律之间必须保持一种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提高行业治理的效率。
三、旅游行业治理模式的创新
(一)旅游行业的特征
关于旅游业的概念,有学理与法律之分。学理上的旅游业概念比较抽象,比如“旅游业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服务业”。“旅游业是向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提供旅游产品的行业”。法律上的旅游业的概念通常采用列举的方法,表现得比较具体,比如《西安市旅游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旅游业,是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信息等服务的产业。”从这些概念中,可以总结出旅游业的如下特征:
第一,旅游业属于商业中的服务行业,它出现的较晚,属于商法中所讲的第四种商。旅游业具有投入少、产出多的优势,同时又是一种综合性服务行业,涉及交通、住宿、餐饮、娱乐与零售等许多行业,通常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都纷纷发展旅游业,比如我们西安地区已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挟持与发展。
第二,旅游业虽然是一个高回报的行业,但它同时又是一个比较脆弱的行业,需要配以高质量的服务措施;加上它并非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如果经营不够规范,就会成为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一锤子买卖”。
第三,正因为消费者对旅游业的要求过高,使得旅游业成为一个高纠纷与高风险的行业。旅游业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旅游公司,主要问题发生在旅游公司成立不够规范,损害旅游业的形象;另一个是旅游合同,主要问题在于合同形式或广告内容不够规范,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围绕旅游公司与旅游合同而产生的纠纷呈持续上升趋势,消费者的维权呼声也越来越高。
旅游行业的规范运行与纠纷解决需要众多法律部门的合作,但无庸置疑的是民商事法律规范是旅游业保障的基础。旅游公司是商事主体,旅游合同是民商事合同,它们都与民商事法律规范息息相关,是民商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但是,不论是1996年lO月由国务院发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和随后由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各地区颁布的《旅游条例》、《旅游管理条例》等,都注重行政法对旅游行业的规制,行政机关对旅游行业的管理作用,忽视了民商事法律规范以及行业组织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传统旅游行业治理的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在旅游业治理模式方面,一直奉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方式。这是一种典型的行业他律模式。主要是靠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对行业的监控与管理来实现的。首先,旅游行业有特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具体为国家旅游局以及各省、市、县(区)旅游局,他们分级管理辖区内的旅游行业。同时,航空、交通、文物、轻工、商业、公安、工商、行政、物价、税务、外汇管理等有关部门,依照法定的职责,对旅游业也实施相应的管理。虽然许多省市都建立了旅游行业协会,但其负责人几乎都由政府领导来兼任,其实就是一个“准国家机关”。通过这样的设计,旅游行业可以说是已经被“五花大绑”。其次,政府部门对于旅游行业的管理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使得旅游业经营主体自主的空间降到了最低。在旅游业发达的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在旅游行业治理中的职能主要限定于两项:一是旅游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二是组织旅游宣传促销。但在我们国家,政府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管理却是实质性的,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市场准入方面,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一类旅行社的审核、二类旅行社的审批,导游人员资格的统考和导游证的颁发,涉外旅游饭店开业许可证的审批和星级的评定;第二,在日常经营方面。政府的介入力度也很大,比如旅游商品开发需要政府的引导规划和协调,旅游行业的市场行为需要政府指导和规范,旅游环境营造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作用,旅游产品包装和促销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全社会的旅游商品消费需要政府拉动。最后,政府制定的有关旅游经营各种法规中,行政甚至刑事罚则太多,不利于旅游行业的稳定发展。比如《陕西省旅游行业管理暂行规定》第9条规定:“涉外旅游餐馆应以经营餐饮为主。未经批准,不得超越经营与餐饮无关的商品。违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处以罚款、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第11条规定:“旅游行业工作人员凡私收回扣和小费者,凡经查明累计私收金额在500元至1000元的,除按规定进行处罚外,同时取消其涉外服务资格;累计私收金额超过1000元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开除公职。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移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凡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私收回扣和小费情况严重的,要对该单位的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直至追究行政责任。”
(三)旅游行业自律的实现方式:行业协会的作用
毫无疑问,旅游行业需要政府的监管,旅游公司必须遵守大量的强制性行政规范。但是由于政府监管存在许多与效率追求不符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大行业自律的作用,即提高行业自治组织的作用。虽然其他经营行业也需要行业协会的管理,但因为旅游业是一个相关部门关联程度很高的行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更需要有一个行业组织来协调。
旅游业自律的实现方法是成立旅游业行业协会。其运作模式如下:首先,所有的旅游公司或旅行社都加入协会,成为协会的会员;其次,每个会员都应遵守协会的有关规定,同时会员之间要互相监督;最后,旅游公’司之间如果出现问题,或者旅游公司与消费者发生纠纷时,可以先诉诸于协会,而不是直接诉诸于法院。通过旅游业行业协会与政府的紧密配合,可以发挥一些政府部门难以发挥的作用。旅游业行业协会在旅游业治理中职能众多,归纳起来如下:
第一,制定成员共同遵循的经营标准、行规会约和行为准则。行业协会可以制定本协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并可根据行业的发展及变化,适时调整一些具体规定。而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很难做到行业规范的细微之处,同时动辄修改法律以顺应行业发展也并非现实之举。因此,行业协会就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到旅游行业,可以制定《旅游行业自治公约》,强调在平等、互助、友谊的基础上,共同协调和应对市场竞争,维护行业利益与行业形象。
第二,阻止行业内部的不合理竞争。在行业内部出现不合理竞争,如恶性削价竞争时,单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命令直接干预收效甚微,况且政府部门无权为旅游产品定价。而通过旅游业协会进行管理和协调,则比政府干预有效得多,由于协调过程中使用的是自主制定的行业规范,行业协会的做法也易于为各方所接受。
第三,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在缔结旅游合同时,由于双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消费者监督旅游公司,甄别自己损害的成本太大,而这种对消费者不利的状况可以通过旅游业协会的监督加以改变。因为行业协会是为了整个地区旅游业的利益而成立的,因此,对于个别旅游公司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不会姑息,同时协会对旅游业的行情“了如指掌”,不用花费高昂的成本就可以获得行业信息以及每个旅游公司的个人信息,这对实施监督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仲裁与调解。旅游业协会在成员之间出现矛盾及成员与其它组织及个人发生纠纷时,可以在其中充当仲裁员,进行调整。这样可以避免旅游公司受到大的伤害,同时协会出面也可以起到警示协会每个成员,以约束自己的行为。
正是因为行业自律组织所具有的诸多治理优势,因此,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职能部门把大部分旅游管理职能交给旅游社团组织来完成,有的甚至全部由这些准政府组织来替代政府行使职能。例如,新加坡、泰国、中国的香港政府序列中均无政府专设的旅游组织,其职能分别由新加坡旅游促进局、泰国旅游局、香港旅游协会等准政府组织来完成。
行业协会既是旅游公司之间为了共同利益,横向结合的行业组织,同时也是政府与旅游公司之间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的存在促进了旅游公司之间良性关系的建立,也很好地协调了旅游公司与政府的关系。通过政府、旅游公司和行业协会三者相互协调,互相制约的方式,就可以实现旅游行业的规范以及高效运作。
四、西安地区旅游行业治理的法律制度构建
(一)西安地区旅游行业的传统治理模式
西安地区旅游行业的治理模式主要表现在2005年颁布的《西安市旅游业条例》中,其中第5条规定:“市旅游局是本市旅游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区、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旅游业实行监督管理。建设、规划、工商、公安、价格、交通、文化、环保、文物园林、民族宗教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旅游业促进和发展的有关工作。第6条规定:“旅游业经营者可以成立或者加入旅游行业协会:旅游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安地区的旅游行业表现政府监管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二元治理模式。一方面,它延续了我国传统的旅游业管理模式,注重政府的监控,而且是一种严格的齐抓共管的监管模式,另一方面,它虽然认可行业协会的自律,但是该自律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二元治理模式形同虚设。因此,西安地区旅游行业的治理模式亟待改革。
(二)旅游业治理模式的改革
西安地区的旅游行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行业治理模式缺乏科学性c这种治理模式过分注重行政机关与强制性规范的作用,使得行业发展缺乏自主性。为改善这种状况,今后应该发挥行业自律的积极作用,构建自律与他律结合的治理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将西安市旅游业协会从政府的约束中解脱出来,并注重民商事法律规范在对旅游活动进行调整中的作用。
旅游业行业协会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是一个非营利的民事社团法人。它由旅游企业组成,其产生、变化和消灭以及内部运作只要符合民商事法律规范即可,不受政府的管理。但是按照《西安旅游协会章程》(征求意见稿)第2条的规定,西安旅游协会是由西安地区旅游及相关行政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按照平等自愿原则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是全市性旅游行业组织,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在第4条中又规定:“西安市旅游局是本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本会接受中国旅游协会、陕西省旅游协会和西安市旅游局的指导,同时接受西安市民政局的监督管理。”这种规定可以说是违背了行业发展的规律与协会设立的初衷,因此,为了提升自律治理模式的作用,应该对我市旅游业协会进行正确定位,将其从政府的强力约束中解放出来,还原其自治组织的本来面目。
另外,在将协会从政府约束中解放出来的同时,还应赋予行业协会更多的治理职能,而改变其“花瓶”的尴尬角色。行业协会本来应该包括服务职能、管理职能、监督处罚职能等三类职能。在西安市旅游局的官方网站上,西安市旅游业协会的职责被定位为“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社团组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依法开展社团活动;制定协会及其分会章程,依法建立协会分会和吸纳会员;制定行业自律公约,组织会员单位开展诚信经营活动;组织开展培训、研讨、学习、交流和考察,开展协会对外交流工作;负责全市宾馆饭店的星级评定工作。”
从这些职能规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西安市旅游业协会的服务职能有余,管理职能不足,监督处罚职能绝无仅有。这些重要的规范旅游企业的管理职能和监督处罚职能主要由政府部门享有。这使得行业协会缺乏足够的“威慑力”,弱化了管理的力度。在今后的改革中,一方面,应该将既有的职权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应该通过立法加大协会的职权范围,赋予其更多的实质性权力。同时还应将这些职权明确化、细致化,从而与政府的管理职能加以区分,以防止政府对旅游行业的不正当干预。
在加强旅游业协会的职能同时,西安地区旅游公司和旅游合同应该更加规范化,其运作应该符合民商事法律的规定。关于旅游公司的规范,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提高旅游业市场准入的门槛,旅游公司应该按照新《公司法》的要求进行设立,并取缔那些不合规范的“假”旅游公司;其次,完善旅游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关于旅游合同的规范,应该在《合同法》的基础上,由西安地区旅游行业协会制定标准行业约款或者格式合同。在格式合同中,应该明确消费者与旅游公司双方的责、权、利,加大旅游公司的责任意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结语
他律作为一种行业治理模式,一方面外在于人们的情感,经常难以在行业成员中形成认同,另一方面太过刚性,一定意义上会损害行业的自主发展,进而影响效率的提高。就旅游行业而言,在治理中应该推行行业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模式,同时重视民商法在治理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赢的效果。西安地区旅游业也应该与时俱进,构建以自律为主、兼顾政府他律的治理模式,以促进行业的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陈合营

三 :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管理模式创新

【摘要】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是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体制和机制的限制。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是每个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问题。管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模式创新就是要求企业要从专业化程度、标准化程度、计划层面、控制手段、改革措施等多方面进行突破。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是企业在社会范围内的角色转变,而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要求,在经济领域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入手,分析了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企业经营 管理模式 创新 途径
一、前言
企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www.61k.com)提高,关系到社会各个层面运行的效果。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是现阶段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我国企业经历的现实考验是相对较少的。我国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技术更新、权责关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研究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模式的创新就要从企业制度、发展方向、未来趋势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没有管理企业就没有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没有创新企业就失去继续发展的灵魂。
二、企业现代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差别
(1)管理思想的差别。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中,通常都是用制度约束人,管理人。制度往往大于企业的任何一项活动。制度的封闭性和固定性,严重束缚了人的创造力。员工在企业中,无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性。现代企业制度以尊重人的思想为前提,鼓励人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劳动、尊重改革,努力建立一种和谐轻松的企业制度。
(2)管理层次的差别。我国企业一直是走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无法完全借鉴国外的模式。在管理层次上,曾经只注重低级别的管理,而放纵高级别的管理。管理内容和层次之间产生自由空间。现代企业在管理层次上一视同仁。无论是人员管理还是事物管理,没有距离,所有事物都处于共同的发展水平线上,对于企业都是经营管理的重点。
(3)管理程度的差别。管理程度是管理内容、管理范围、管理内涵的统一概念。传统的管理程度是单一的,不变的。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人员配备都要经过多重筛选。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则是多维管理。在经营方面、市场监测方面、制度改革方面、技术开发方面都有专业的部门进行管理和考核,并在整个过程中实施监督。管理程度代表着企业的管理深度,代表着一个企业是否拥有完整专业管理团队。
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科学方法和具体表现
(1)管理思路与管理组织的科学性创新。现代企业重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倡导个人理想与企业理想之间的统一,突破局限性,用新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组织上,注重结构建筑,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机构,采用战略步骤,在职能、形象、管理制度、思路、流程等方面控制协调。现代企业制度注重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沟通,对冲突事件有独立的处置方案。在企业生产环节强调与环境和资源的配置,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业务流程和产品销售方面,积极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调控手段。以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对企业整体运行进行有效预测和最大程度的控制。
(2)创新管理模式的具体表现。现代企业制度先进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运行过程中前期工作的缜密性和后期工作完整性。现代企业制度对每一个新项目都要进行市场调研,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在建立营销策略时,充分预测产品趋势和过程。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行定期选拔和定期考核,建立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渠道,在评价和管理中提倡高薪制度,调整人员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后期工作中,完善资本的运用和规范,在兼并收购中,遵循企业融资的法定程序。现代化企业的创新体现在各个环节各个细节。
四、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1)以新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特征为创新管理的基础。我国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国内竞争,更重要的是国际竞争。市场经济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复杂的竞争过程。企业创新管理,一定要基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要充分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信息技术的高度发现,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占据了企业的各个层面,经济一体化趋势已经形成。创新管理模式要遵循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世界经济保持同一步伐。
(2)抓住市场机遇,采取因地制宜的变化机制。市场变化是企业发展风向标。在市场变化的过程中,企业会遇到发展的重大商机,在这种时机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创新管理要体现在对机遇的占有和把握上。针对不同环境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及时制定出方案,在管理上和技术上不局限于一种模式,利用发展机遇激发企业的竞争能力,运用市场消费导向,创新管理模式。
(3)强调人力资源为中心,实施弹性化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同样,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的中心思想。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要实行人力资源的开放性管理,体现人才选择和培养的多样性、长期性。在人才激励机制上,采用弹性化管理,灵活管理、严格考核,在注重人才智慧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行的培养。让人才的思维推动企业文化的进步。
(4)实现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共同作用。企业创新管理离不开现代企业知识,同时,在信息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知识与信息的结合,才是企业创新管理的新概念。每一个企业的产业化标准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都会运用指导性的方案。但是,知识与信息的创新管理模式,是在企业中不断渗透,使企业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际上到达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
五、结论
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就是要尊重企业发展的规律,在发展过程中,融入多种科学的方式和手段,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融合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创造性的发展知识经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优势,整合资源,将企业发展与科学管理结合深化,完成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于永杰.浅谈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方法[J].现代商业,2012.
[2]左恒忠,王小冰.新形势下施工企业管理理念探讨[J].基建优化,2003.

四 : 丽华快餐经营模式的成功对餐饮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的启示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餐饮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很多餐饮企业经营管理者桌上的“红头文件”,而且随着网络信息化建设理论的不断发展,餐饮企业信息化也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涵。而说道餐饮企业信息化,我们就不得不提起走在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前列的餐饮企业信息化经营的典范——丽华快餐。

丽华快餐的“鼠标加水泥”的快餐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我们众多餐饮企业实现网络信息化经营的学习典范,虽然现在丽华快餐的网络信息化经营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很多经营管理工作的细节还有待进1步的改善和优化,但从丽华快餐现行的经营模式当中,仍然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传统的餐饮企业学习和借鉴。下面,我们就从网络信息化经营工作模式、信息化平台搭建、网络运用等方面,来一同分享丽华快餐的信息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一、丽华快餐的“从订餐到送餐”工作流程

用户访问丽华快餐官方网站→用户登录,根据菜单选点菜品(下订单)→丽华快餐将用户订单信息反馈到用户所在的身份分公司→分单员将订单分配到相应的送餐分公司→各送餐分公司送餐。

丽华快餐从订餐到送餐的工作流程听起来很复杂,既需要有电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又需要分单员进行手工操作,但这个信息处理的流程其实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就可以实现。而丽华快餐之所以采取这样1种工作流程,是因为(www.61k.com]用户在网上订餐时,只需要提交自己所在的某个省市,之后就是用户自己的具体送餐地点了,用户不可能替丽华选择具体的送餐公司。而丽华在北京就有20多家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分公司负责送餐,用户并不清楚自己订的餐是由哪家分公司送的,而电脑仅凭借用户提供的送餐地点,也很难自动判断出应该把订餐信息下发到哪家送餐分公司,所以这就需要手工干预,进行选择确定。

虽然丽华快餐的工作流程已经尽量的降低了人力的手动操作程序,但是还是没有实现真正的完全电脑信息化处理。丽华快餐在下1步的网络信息升级规划中,也开始考虑通过“电脑+人力”的工作方式,尽量实现不需要人力进行信息的分配,完全有电脑完成对用户信息的处理。

二、丽华快餐的信息化平台搭建

丽华快餐是通过电话接受订餐的,电话订餐只能实现一对一的沟通,假如订餐客户想要查询自己所下订单的处理情况,再打电话到丽华的服务中心时,很可能不是同1个接线员接这2个电话,就会出现信息查询障碍。而丽华快餐的接线员也不可能在确定了1个订单之后,再向所有同事递交一份备忘录,这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工作流程上都不可能实现。

为此,丽华专门开发了信息共享平台,接线员在接到订餐电话之后,把信息录入到电脑中,再共享给其他接线员,即可巧妙地解决问题。使得每个接线员录入的订餐信息都能与他人共享,而这些信息又可以快速传达到送餐部门。快餐递送不同于其他商品,是有时效性的,必须及时送到。为了保证及时,就要尽量缩短客户从订餐到信息传达到送餐部门的时间,而这几台联接成局域网的电脑,刚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三、丽华快餐对互联网网络的应用

丽华快餐是没有门店的饭馆,在网上建1个主页,就相当于互联网上有了1个门店,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最初丽华快餐也只是在互联网上做了1个主页而已,订餐用户可以在这里查到公司的订餐电话。到1999年,主页实现了网上订餐,而彼时一些IT从业者也已经开始尝试在网上消费。到如今,在网上订餐或者是打丽华快餐的电话订餐,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没有更大的差别了。

在使用电子商务方面,丽华快餐似乎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记者尝试访问了世界快餐业巨头肯德基、麦当劳的网站,其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主页,都只是1个宣传的窗口。要尝试把全世界(或者某个国家)的肯德基或者麦当劳餐馆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起来,成为1个庞大的送餐网络,似乎还没有什么有效办法。如果要让丽华快餐送餐,我们只需要在丽华快餐的网站上填入相应的要求,并不需知道是由它的哪1个分公司来做这件事;而如果要让肯德基送餐,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那家肯德基快餐店离自己有多远,并且我们能查到它的电话,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订餐。而这种方式实在是非常低能的电子商务。

四、丽华快餐的电脑信息基础设施投入

其实网上订餐有着降低成本的显著优势。现在的快餐业正在发生变化,客户不是提前很多时间来订餐,而是感到饥饿时才订餐,因此订餐电话一般都集中在饭前的1个小时段内。比如1个熟练的接线员每天可以处理100个订餐电话,北京地区每天网上订餐的总量折算下来,至少能替公司减少20名接线员,而需要添加的只是1个订餐网站。

在丽华快餐北京分公司总部的呼叫中心,记者看到了几十台电脑一字排开,接线员们正襟危坐。在呼叫中心旁边,就是丽华快餐在北京的机房,机房里放满了专业设备。在普通人眼中一家非常传统的快餐企业却有着1个专业机房,里面放着的是专业设备,有着专业的人员维护,而丽华在全国的60余家分公司之间都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事实上,北京的众多高科技公司或者互联网企业中,都很难找到为IT投入如此巨大、效果如此明显的案例。

五、丽华快餐的网络用户服务

尽管丽华快餐已经拥有了大量用户,但其提供的会员订餐服务,又因为没有更多对会员的优惠政策而几乎形同虚设。事实上,会员订餐的订单可以直接分配给送餐点,而不必再由人工分配,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和时间,而这在以微利、追求急速响应为特点的快餐业尤为重要。

在丽华快餐下1步的网络信息化规划中,用户会员的各类优惠活动,如积分送礼、打折等用户服务功能将得到进1步的完善,相信随着用户服务功能的不断升级更新,丽华快餐的网络信息化将得到更好的互动发展。

六、丽华快餐的电子商务一体化构想

在全国快餐业普遍处于手工操作的现状中,丽华快餐已经开始了新的电子商务尝试。

在新版网站的构想中,已经不仅仅是服务于订餐用户和在互联网上拥有1个宣传阵地,丽华快餐正在考虑实现更多功能,比如网上采购。丽华快餐可以通过网站与供货商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样信息将更准确、传递也会更快捷。为此丽华快餐还向咨询公司招标,准备做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至于上ERP,又是1个艰难的改变。很多企业因为上ERP而损失了大量财力物力,最终却不得不全盘推翻。而对于丽华快餐而言,没有前人的成功样本,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探索。

小明的个人点评:

餐饮企业实施信息化经营管理,首先需要走出餐饮信息化的一些常见误区,单纯的只是进行电脑点单、收银不是真正的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信息化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而定,大企业、国际化的信息化产品也不一定适合自己……餐饮企业实现信息化经营要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步骤,可以先从最紧迫及最需要规范管理的部门入手,如库房原料管理、前台营业等,在基本的应用稳定下来后,企业可以再考虑上无线点单系统,以及无线局域网构建应用等项目。

餐饮经营案例和餐饮信息化相关推荐:

餐饮连锁店发展案例分享餐厅情人节营销案例

餐厅经营实际案例培训教案餐厅如何体现个性化服务案例分享

餐饮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应用餐饮信息化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餐饮连锁企业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我国餐饮信息化现状分析

本文标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方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974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