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家乡的黄昏作文-故乡的黄昏,故乡的莲

发布时间:2017-11-14 所属栏目:经典散文

一 : 故乡的黄昏,故乡的莲

儿时熟视无睹的景物,如今却越来越明晰,故乡越来越频繁的钻入我的梦。醒来,故乡再不是那模糊的乡愁,更不是那望月怀乡的感念,却是我随手可以触及的美丽!

难忘,故乡那一抹黄昏的夕阳和夕阳下美景如画。响晴响晴的夏日,天空比洗过的还要通透,黄昏的美丽会不声不响的浮现,阳光是灿烂的金黄,夕阳依旧是象个烫手的大红火球,半隐半现的贴在天边,仿佛走到地下线就能触摸到它的火热,夕阳又象美女手中的绣球,抛向大地也抛来了幸运;在天边下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黑绿得发亮的玉米叶,在黄昏的火红中映得异常娇羞,玉米长长的叶片象古代少女的衣袖,挥一挥就是一缕诗篇;高梁杆高高的、细细的一排排,一行行,象守护庄稼的士兵,不倚不斜,风声袭来,叶子碰撞枝干,叶子碰撞叶子,枝干碰撞枝干沙拉拉,沙拉拉的作响;地头的小树林也被太阳的金辉笼罩,穿过树叶的缝隙,一缕缕金丝泻下来;不远处蛐蛐鸣叫,此起彼伏,蛙声也来凑趣,是许多蛙的叫声,低低高高,却丝毫不觉得刺耳,象一曲大合唱;远山此时变得明朗起来,山后面也是山,重叠起来,突兀饿有致的显现出来,离夕阳很近很近,连平日模糊的树木也变得清晰起来,树叶变成了一簇一团的形状,镀上了霞的金边,象一幅水墨画印在了脑海;山下是松花江的支流,一条蜿蜒的小河,常年奔流不息的绕过山脉,绕过我儿时居住的小村,哗哗的响声清脆悦耳,伴着均匀的韵律,敲打着耳膜,象一曲磅礴的交响乐,动听但绝不喧闹,劳作一天的故乡人会不自觉的信步走到西山,在那乡间一车宽的小路上,踏着车辙辗压过的痕迹,跺在充满质感的泥土地上,聆听着来自大自然的天赖,呼吸着黑土地和绿作物散发出来的空气,立即多了份直达心脾的畅快,此时人们很少出语攀谈,仿佛不愿意破坏这静寂中的音乐。村边那一高一矮的古树,树荫团团抱抱,树叶浓而密,稀疏有致,树下被村民打扫得干干净净,席地而坐,三一堆,二一块有一打无一打的闲聊着,笨拙的语言是不是也在赞叹这黄昏的美丽?

更难忘,故乡那一池碧波和碧波上片片莲花。北方很少看见荷花,而在我故乡唯一的一座公园里却有大片的荷花,成为小县城重要的景观。记得那样的雨日,走进公园,一池的莲花就铺天盖地般映入你的眼帘,“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并不为过,现在看一池碧水映衬着雪白圣洁的莲花,一朵朵的傲然,一朵朵的娇媚,让人目不暇接,古代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的诗句,不觉间沉醉在这荷花池边。粉白色,淡粉色,纯白色,白叶黄蕊,也有含苞欲放的,也有花瓣半绽开的,要多耐看就多耐看,要多雅致就多雅致,不妖媚,不张扬,却出落得如此美丽,真的令人惊叹大自然的厚爱;细雨那日是来应景,凑这热闹,清清爽爽的雨,那样的淅淅沥沥,那样的如雾如烟,迷漫起来的雨雾象晶莹的珠帘在池塘上空漫开,扬扬洒洒,莲瓣沁水,看似厚厚的,嫩嫩的,却更加的靓丽,更加的充满着真实感;娇翠欲滴的朵朵,又似美女伤怀的涕泪,羞羞涩涩,滴落在莲花瓣上,滴溅起来,一点点又一点点,也沁在花蕊里,白得更加清净更加明媚,这样的雨丝,是丝毫摧残不了莲花的头,依然的,莲花迎着细雨挺立,象白色衣裙翩翩欲舞的仙女,超凡脱俗,素静又不失俊俏,莲亭亭玉立,腰肢似杨柳一样柔韧,纤纤细细,却又不惧风雨,纤腰下是大片大片的绿绿的莲叶,椭圆形的,方圆形的,纹理被雨水浸过,更加的脉落清晰,剔透得令人不忍心拈手,一枝一束,却丝毫不显呆滞,蜻蜓翅膀沾水停在花瓣底下,蜜蜂也许躲进花蕊深处,花瓣轻绽,朵朵摇曳,漾起一圈圈的涟漪涟漪缓慢的荡开去,仍荡不开人们恋恋的目光。莲花花瓣可以当作茶饮,也可作为药膳的辅料;即使荷花残去时,仍有营养丰富的莲耦、莲子给人实实在在的体贴与慰藉。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挑剔,莲花虽没有牡丹的雍容,没有芍药的娇媚,我却读懂了它的清静自然,朴实,不张扬、不自傲的风格,是与世无争却不失幽雅的品格。这不就是我敦厚纯朴的故乡人吗?

儿时贫穷的故乡曾经是我一度迫不及待要远离的地方,因为它的贫困,因为它的愚昧,因为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

如今,扎根在异乡土地,经历了城市的迷茫与奢华,故乡的黄昏,故乡的莲萦萦入梦,诠释了故乡与我。我想,心灵最深处,我最眷恋的仍是故乡的景,最思念的仍是故乡的人!。(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童年的歌声,几度芳草绿,几度雪飞春,以往的欢笑依然在梦中,他乡山也绿,他乡水也清,…………”此时,这首经典的老歌又在我的耳畔响起!

二 : 作家张玉兰的“黄昏恋”

穿过她八十年的时光隧道,回顾她的人生轨迹,张玉兰与显微镜相伴了三十五年,而今丢下显微镜,与文学结成了浪漫的“黄昏恋”。虽然一路走得很艰难,但她这一走就想永远走下去……

——题记

近日,参加本市作家协会举办的本市作家向市图书馆赠书仪式,在十几位赠书的作家里,本土八十岁高龄的作家张玉兰,成了大家瞩目的焦点。通过进一步的拜访,张玉兰与写作浪漫的“黄昏恋”让我深受感动并由衷地敬仰。

1994年,五十九岁的张玉兰退休后,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她将显微镜换成了笔杆子,至今没有间断过。她原是一个医务工作者,骨子里有股不屈不挠的倔强劲。在近20年的时间里,她写下了1100多篇文章,有小小说、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随笔,作品相继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并荣获多个奖项。她目前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一名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思念总在分手后》、《与我共事的日本女兵》、《下辈子我还娶你》、《三十年的情书》、《剪不断的情丝》和26万字的长篇小说《五个女人》。其间,她还帮助苏中军区老战士们编写了一本28万字的回忆录。目前,她准备再出版一本15万字的散文和小小说集。

张玉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因为她完全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靠着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她把医生手中的“天书”变成了散发着淡淡墨香的铅字,其间付出的辛劳可想而知。为了写好报告文学,她常常怀揣几个馒头,一瓶矿泉水,搭乘几个小时的手扶拖拉机,一路颠簸到几十公里外的农村去采访,紧接着马不停蹄地赶回来连夜写作发稿。

七十岁开始学着用电脑写作,这在常人不敢想象的事,张玉兰做到了。五笔字型输入法在年轻人看来都很难学,可在她的手下竟是那样得心应手,一个个字符像明亮的珍珠随着键盘的敲击声一字儿排开。(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散文《外婆》是她的处女作,最初刊登在安徽《芜湖晚报》副刊。在此之前,她曾经首先邮寄给在南京《扬子晚报》社工作的儿子,试图想“沾点光”被优先录用。没曾想儿子压根没把她的稿子当回事,稿件被原封不动地压在编辑部睡了很久。打那以后,她便打消了所谓“沾点光”的念头,凭借自身努力坚持不懈地刻苦创作,终于迎来了第一本书——《剪不断的情丝》的问世。

张玉兰的文字亲切、朴实,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也没有故弄玄虚的套话。她娓娓道来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在跟读者面对面拉家常一样,她更多的作品题材与平民百姓有关,写出了最底层人们的酸甜苦辣和呼声。而这,全是她主动贴近民众的结果。有一次,她与菜农聊得兴起,急急忙忙想赶回去写点什么,竟然忘记拿回刚买的菜,弄得全家人哭笑不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玉兰虽然年岁已高,但她总是套着围裙视电脑为她的快乐伙伴,一会儿在厨房忙碌一阵,一会儿去键盘敲打几下,像极了一个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舞者,所以,她才创下了三天完成一篇小小说的记录。

她总觉得要写的东西太多太多,时间对她来说真的太宝贵了,即便她在厨房忙碌的那会儿,脑子里依然在打着腹稿。每当想起一句话,她会立即“飞奔”至键盘敲几下,她在烹调厨房美味的同时也在酝酿文字的墨香。对此,她的朋友和家人都不甚理解,认为她都这把年纪了,这样拼死拼活写作,到底图个啥?为名还是为利?一辈子太累,该休息了!她坦然回答说,她不为别的,只为在她的有生之年完成早在她童年孕育的作家梦。

在谈起她的创作经历时,张玉兰告诉我,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十岁那年,她常常在昏暗的油灯下,带着好奇与神往,趴在东隔壁爷爷的书桌上,听爷爷说唱一本叫《孟姜女送寒衣,哭倒万里长城》的书,不禁对写书的人产生了敬佩和仰慕之情。也就从那时开始,她心里萌发了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作家的念头。她在市人民医院化验室工作期间,只要离开了显微镜,就抓紧每分每秒时间如饥似渴地广泛阅读,还时不时地做笔记,把一些精彩的片段一一记录下来。她喜欢看中外文学名著,莫泊桑的小说是她的最爱。

二十年来,她笔耕不辍,一直在为她的作家梦想努力着。尽管她已实现了她那童年的文学梦,但她每天依然坚持在不停地构思,不停地写作,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她写作的黄金时间,她常常在深夜站在窗前谋篇构思,眺望着浩渺的夜空,一颗颗闪烁的星星陪伴她度过了一个个漫漫长夜。回想她刚刚开始写作的那些时光,她像一只雄鹰,不知山高水深,不畏严寒风雪,不舍昼夜,展翅飞翔在那文学的天空。

与其说张玉兰是在写作,倒不如说她在写她的人生。她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有她成长的印记,长篇小说《五个女人》中的春桃就如同张玉兰的化身,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特有的顽强、无私和忍耐精神,对子女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她来说,写作就像一趟飞翔的旅程,把她从现实的大地带到广阔无垠的天空,让她得到了一个奇幻温馨的世界。

一次无意中我跟一好友谈起写作艰难的话题,她说,总觉得自己不可能在文字方面有前途,常常想打退堂鼓。我想,比起张玉兰,我们都应该感到自惭形秽。她不愧是我们文学爱好者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兴趣和梦想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和源泉。既然我们爱上了写作,就应该钟情于文字,就应该像张玉兰那样坚持梦想,永不放弃。

一寸光阴一寸金,每一寸光阴对张玉兰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她认为,生命既不是一个虚幻,也不是一盘可以倒回的录像带。为了她与写作的“黄昏恋”,她一直在考量着她八十年的流金岁月。

穿过她八十年的时光隧道,回顾她的人生轨迹,张玉兰与显微镜相伴了三十五年,而今丢下显微镜,毅然走上了梦寐以求的文学路。虽然一路走得很艰难,但她这一走就想永远走下去……

三 : 家乡的黄花梁

盛夏,草木最茂盛的时候。深深浅浅,明明暗暗的绿覆盖了整个山野地头,象海洋,浩瀚无边。举目远望,心里涌起的是莫名的激动。可是这绿海,总是让我觉得有些不那么实在,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憋屈,还有一点淡淡的遗憾,好像短缺什么。慢慢地思索,终于找出了原因;我是在思念家乡的黄花梁了。

家乡的黄花梁,那个我念念不忘的地方,只要踏上哪里,心情就能飞起来。无论你有多重的包袱,站在哪里,顿觉身轻如燕。所有来至身体的、精神的压抑和不快在这一刻统统都不翼而飞,那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地方,能让人的灵魂在顷刻间升华。想到家乡的黄花梁,心里涌起的是激动,向往。真的想生出一对翅膀,飞到那个神圣的,让我魂牵梦系的地方。

有二十年没有去过了,却始准对哪里记忆犹新。想起来站在黄花梁上的感觉,就好像是昨天的事情。那一幕幕的情景就像电影一般呈现在眼前。

第一次去是在八岁那年吧,和我的小姑姑她们一起去的,姑姑不让去,说我太小,去哪里的路太远,姑姑怕我走不动是她的累赘,说什么也不让去,我却是非去不可。于是姑姑就说,第二天如果我能起来的话就带我去,我说可以。那个时候没有钟表的,人们去的时候是听见第一遍鸡叫就要动身的。姑姑想了一个小孩子,在那个时候如果没人叫醒,是不可能起来的,所以才说如果我能自己起来就让我去。我极想去,躺在奶奶家的大炕上,听见他们都睡的呼呼的,自己却不敢合眼,生怕睡熟了听不见,她们起来走了我不知道。可是后来还是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就在睡的正香的时候,突然听见门“吱呀”一声,我急忙爬起来就叫“姑姑,等我。”开了门的姑姑返回身来说,你还是醒了,可是路太远,你走不动,不要去了,等明年你长大了我带你去。不,就去!我快速地穿好衣服,跳下地来。姑姑没有办法,只好说,如果你走不动,只能呆在半路,等我们返回来的时候带你回家,知道吗?我说,行行。那个时候真的太想去了,管它什么路不路的。

这是我第一次去黄花梁,路确实太远,开始走的还很轻松,后来就感觉累。路上有野果的,也因为我累,还有小,一大伙的人去抢,我自然摸不到。只有姑姑给我,就是那个我们叫“地仁”的野果,及其稀少,那是一种珍品,也许就我们那里那个特殊的地方才有吧,反正在离开家乡以后无论在哪里,包括我去过的南方也没有看到过这种果实的。这种果实入口即化,清香四溢,甘甜无比,真的我是形容不出来它的味道的,就算用遍所以形容果实甘美的词也说不出它的妙处。那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永远无法忘怀的美味。要仔细地说,可能是其它的地方根本没有吧,那是一种特产了。南方北方的水果我也吃过不少的种类,但是也没有一种水果能和它媲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说了美人杨贵妃对荔枝的喜欢,她的这个爱物荔枝我也是吃过的,但是说实在的,我觉得抵不上我家乡黄花梁上的“地仁”。也许有人说我是在夸张,我很诚恳地说;没有。我说的是事实。那个荔枝在我的感觉中虽然确实甜,但是它甜的有些腻,不清爽;它的香有些怪,不纯正;它的水分有些浊,不清纯;它的肉质,有些硬,不柔和。真的,如果说荔枝是珍品的话,我家乡的地仁就是绝品。虽然我的父老乡亲没有多少文化给我们家乡的果实取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但是无法掩盖它的品质。它的甜是无法说清不容仿制的,什么糖啦蜂蜜啦,真的太俗气,做不出它的甜的,它的香是淡雅的,是可望不可即的,无法接近,不容玷污;它的水分,那是天上瑶池的甘露了,也只有它的身体里包含;它的肉质,是软的,是滑的,但绝不是没有形体的那种,就像碧空中漂浮的白云给我们的感觉,看起来很绵软,很飘逸,但是却有一种质感,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这个地仁,确实是天之尤物,地之精华,吸取了天地精髓的一种果实。也许你不相信,可这的确是真的,很多的事情就是没有办法理解,但它就是真的存在。我的家乡的黄花梁上,就真的有这种人间极品,只是极少。现在由于气候的原因,在我没有到过的这二十年后,它是不是能承受各种来自方方面面的摧残,还有没有了呢?不知道,想到这里很是心痛的。

第一次去,只有这种地仁让我记忆深刻,其它就因为累倒了,什么也不记得了。(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后来却是每年就要去一次,一来是想采黄花菜,二来就是去吃地仁和一种叫“酸溜溜”的野菜了,还有看沿途那无限的奇异风光,黄花梁上无与伦比的美丽。

我说一下那个叫“酸溜溜”的野菜吧,顾名思义:它就是酸的。这种东西也是我家乡的特产,其它地方没有。它是和莴苣这种菜差不多的野菜,但是没有莴苣的肥壮。它埋在地下的茎是红色的,粉粉的红色,不腻,很清淡的红,地上的茎就是绿的了,叶子仿佛柳叶,但是比柳叶略宽。我们吃的就是它的茎,把外皮剥了,吃里面的肉,地下埋的部分在剥了皮以后那种白和那个火龙果的白一般无二,只是它的白比火龙果还干净些,很纯粹的白,露出地面的部分就是翠绿的了。一说起这个立刻就有一种酸的感觉从嗓子眼冒上来,弥漫了整个口腔。它的酸比山西老陈醋的酸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它没有刺激的怪味,没有强烈的冲撞,很清纯,很优雅,很细致,很灵秀,是一种温柔体贴的酸。犹如酸酸的甘露,只是不爱酸的人吃不了多少的,吃的多了你的牙会在吃饭的时候不敢咬东西。

去黄花梁能获取这两种美味,是对我们的一个诱惑,就连那些大男人也是无限向往的。还有那沿途的风景,真的是不用花钱就感受到绝妙的一种精神享受了。

不知道你是否去过河北省阜平县的天生桥瀑布。我家乡的美景只是没有被开发,如果也是被开发成旅游区的话比哪里有过之而无不及。唯一的差别是天生桥的顶端是森林,而我的家乡这个地方的顶端是黄花梁而已。

沿途的山山水水美艳动人,那众多的细小瀑布,零零碎碎的,大的,小的,每一条都优雅,风度翩翩,绝对没有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滂沱气势,他们不是伟丈夫,都是窈窕淑女,婉约,内敛,清丽,高贵,典雅,也象是飞落凡间的仙女。那每一条倒挂的银链啊,都让人产生无限美好的联想。那奇妙的山,有很多的传说,一路走去,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象那跑马崖,马中崖,跳马崖。这些地方是关于一个清朝官员的传说,说的是一个朝廷的官员在这里开挖银矿,提炼白银,他的目的是为国家的,不料想被奸臣陷害,说他要造反,于是皇帝下令追杀他。他听说了以后手里拿了一面铜锣就骑上马出逃,他骑马跑过的山崖就叫“跑马崖”,被追兵用箭射中的崖就叫“马中崖”,后来他实在没有力气了,就在黄花梁上敲响了他的铜锣,那面铜锣是一面宝锣,敲响以后的声音会在四面回荡,让人们听不清声音的方向,这有迷惑人的作用,可以掩护他继续逃跑的。到了最后,又累又饿,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把这面宝锣仍在黄花梁上,自己去跳崖而死,他跳下去的山崖就叫做“跳马崖”了。这些也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为朝廷做出贡献却无故被冤死的清官的纪念吧。不过,据说,他的这面铜锣就是在黄花梁上的,只是不知道在哪里而已。我家乡的黄花梁真的是有宝物的地方,真的是一个有灵性的宝地。

且再说说黄花梁上的美景,那里到处是齐刷刷的密密层层的生长黄花菜的草,它们绝对是一般般地高,齐刷刷的,就像人工修剪过的一般,本是自然的景色,但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有瑕疵,可是这里把自然演绎成人工,可见是多么的奇妙了,真的不可思议。耀人眼的绿一点也不油腻,是那种清秀的,爽利的,文雅,干干净净纤尘不染的雅致,婉约,娴静,大家闺秀的风范。从中间窜起来的黄花菜高过了黄花草,在还是小骨朵的时候,黄花菜的顶尖是紫色的黑,稍微大的就泛起了黄色,象一个个圆圆的长长的手指似的小棒棒,非常的可爱,诱人,那彻底开放了的黄花菜非常的好看,那是绿色海洋里的精灵,在风的摇摆下会跳起艳丽的舞蹈,充满了醉人的气息,会让人感觉是在仙境。这里还有两处很神奇的地方,一个是“四方林”,一个是“摞摞石”。“四方林”是这个黄花梁上无法解说的一个谜,因为在这个只长黄花菜的地方是没有树木的,而这里突然就起了一片白桦树林,甚至树木排列的整整齐齐,就像是人们排好了尺寸用一般般高的树苗同时栽下的,树林的面积不大,树木郁郁葱葱,树林中有一个水潭,里面的水看起来一动不动,在树木的掩映下,显得深奥,幽邃,如果是一个人的话胆小的不敢靠近这个水潭边的,哪里的气氛好像很特别,有一种冷森森的感觉,说不清是为什么。一座很高的山上,尤突地出现了那么一个水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至于“摞摞石”嘛,顾名思义,就是石块垒起来的一样,可是石头不是一般的常见的石头,而是齐齐整整的黑色石片,就像是用工具切割的那样,薄薄的,一页一页的,码起来,象极了一本厚厚的书,可以翻开去读一样。

这里的鸟多的啊,大群大群的飞来飞去,唱着动听的歌。几乎去的人都能发现鸟蛋的,小小的圆圆的通体碧绿上面有棕红色斑点的鸟蛋,可爱极了。那些刚刚孵化出来飞的速度不快的小鸟,如果你够机灵的话,是可以捕捉到的,让它站在自己的手掌中,看它黄黄的嘴张开,发出悦耳的叫声,开心极了。可是你在走的时候是要把他们放下的,带回去很难养活。

说了这么多,却没有提到花,很奇怪吗?我也觉得奇怪呢。在去黄花梁的路上,那花是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真的美不胜收,知名的,不知名的,开满一路的,可是到了黄花梁上没有其它的杂花,真的不知道为什么的,只是在黄花梁的边缘地带有金莲花的,也是黄色的金莲花,这是一味药材,是去火的,我们常常采了回家,可以卖了换钱,也可以自己留下来当茶叶喝水。

这就是我家乡的黄花梁了,那个我念念不忘,魂牵梦萦的地方。那美妙的景色,诱人的野果,我怎么能忘记?不光是我,任何一个到过哪里的人都不可能忘记。

家乡的黄花梁,那个充满蛊惑的地方,那个美丽的人间仙境,什么时候才能再去看看呢?

四 : 乡村黄昏

静坐乡村黄昏,才能真正感受到黄昏的静寂。

山稳如石,天稳如画。

天涯的夕阳把余辉洒给远山,树木还是绿的,绿的发亮;只有凸露的山岩,嵌于树林间的小屋,才烁烁发光,这不一幅美丽的中国画么?

只有院上方的几痕电线上,栖着几只啁秋的归燕;还有几只在屋顶与屋顶间旋飞。

余晖的黄色逐渐淡了,山更显稳重了。

山巅的天空才亮些,云影很淡,淡似缎,淡似烟,淡似若无。(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天边淡淡浮现了一轮很瘦的月影,比黄花还瘦,真担心风儿把它吹破,幸好,黄昏无风。

在清寂中,心中不经产生几缕愁绪,有种无言的感动,背脊凉凉,眼眶湿湿。

总会无远无由地想起深林的茅屋,想到山间的古寺,想到异乡的游子,想到约于黄昏的佳人,以及一个关于黄昏的故事……

黄昏渐暗,也渐不静寂了。

蛙声虫鸣,歌送黄昏远去。

五 : 黄昏中的睡莲(散文)

黄昏中的睡莲(散文)

残阳如血,染成池塘金色的封面。

睡莲,在这暮夏的傍晚,缱绻婉约的身姿,仿佛美人那懈怠舒躺的睡眠。凉风,不经意地撩开你沉寂的心扉,送来阵阵暗香。这香,淡淡的、馨馨的,沁我心脾。我醉了,醉在这一池的馥郁中,醉在这曚昽的余辉中。

多少个这样的日子,多少个这样的黄昏,睡莲,我凝视着你的倩姿,默念着你的灵秀,欲把我一生的思念,融入你那清莲碧泓中的芳华。每每这时刻,我真想用莫奈画家那样的手艺,勾勒出你最完美的灵魂;无奈,我终究沒莫奈他那出神入化的天资而扼腕叹息,留给我遗憾的只是对你的愧疚和惆怅!然,有幸的是:我痴心垂恋你的憨态,却不经意地被游人取镜留影而融入画面,与你一起分享这黄昏的那份幽静,共同镌刻这瞬间却又恒久的岁月留痕......也许,这画面能成为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

你,远离一城喧嚣与繁华,却静卧一池宁静与安祥,在纤尘不染的清池中编织你那一生的梦幻与执着。你,从不张扬,也从不标榜,更不会妒嫉,只是矜持你那份清高,独守碧泓清影而尽情渲染你的幽静。这幽静,在金灿的余辉中,泛起潋滟的波光,呈现出別样的神迷,别样的幽美。我眷恋,我憧憬,我遐想......于是,我读懂了睡莲,愿睡在你这深的幽蓝、静谧而淡泊致远的一池清莲中,远离尘世的庸俗与噪杂......

黄昏的睡莲,你一簇簇,相依相连;你一片片,相辅相成;将圆圆的绿叶,托起你生命的呼喚。尔后,你把生命的灵魂,绽放出自已最美的的光彩。(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在这如诗如画的傍晚,我缄默所有的语言,用心与你会晤,用灵感与你渲染;共同孕育莫奈画中的神韵,共同孕育这心境的空灵。让我的思绪泛舟在你那亘古千年的碧波中,荡漾起涟漪的潋滟......

啊,睡莲! 你一池雍容,一池风范,一池丹心;仿佛演奏一曲扣人心弦的古典,又仿佛吟颂一曲流传千古的绝唱,绵延而不绝。我凝视这份丹青,我守候这份静默,我更愿追随这份令人心醉的恬静......

残阳,依依不舍地收敛了它最后的一抹余辉。这时,傍晚中的睡莲,便笼罩在夜雾的氤氲中,显得更是如此静谧,如此神秘。

睡莲,你仿佛是我阔别已久的初恋,亦是我一见倾心的淑女......

2011年9月25日 中国散文家协会.羊虹 於嘉兴.月河

本文标题:家乡的黄昏作文-故乡的黄昏,故乡的莲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709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