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发布时间:2017-09-10 所属栏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译文

一 :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引导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这一句词从问世就广受传颂,只有它的豪迈气息,今天小编就与大家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www.61k.com。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一、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译文和注释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注释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⒂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⒃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三、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二 : 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大江东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说起苏东坡人们自然会想起他的词赋,而他词赋的代表作应首推《念奴娇•赤壁怀古》。该词诞生以来有多少人赏析过,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她?她不是风花雪夜的应景之作,而是1个胸怀大志却又怀才不遇的人,把积郁心中的思想情感通过借景喻世、借古喻今的艺术表现。这首词有2个显著特点,一是作者通过时空转换和人物命运的对比,抒发自己的英雄情怀,感叹自己的人生命运;二是视野浩远和声韵的起伏跌宕。也只有苏东坡那样有特殊经历且才华横溢的人,才能够写得如此酣畅淋漓的词章。

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他21岁中进士,三十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斋生活,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沉浮。元丰二年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到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这个闲职对于怀有远大抱负,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苏轼而言,其内心的苦闷彷徨可想而知,元丰五年他写下了这首词。有人质疑苏轼把黄州赤壁与三国赤壁之战的实地搞混了,或许他是心里明白装糊涂,特意要借物言情。其实这根本不影响这首词的思想情感,作者是要借眼前的景物和历史事实表达自己的思绪,抒发内心的情感。

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词的上阕看似写景,或者说重点写景,实则“睹物思人”,借以引出情感话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是长江非长江也,对于作者而言,眼前的长江是历史的长河。历史长河奔腾不息,大浪淘沙,经过千古历史长河的洗礼才称得上“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用似是而非的议论,以“人道是”点明这儿可能是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眼前的情景,或许也是词人内心的感受。面对眼前惊涛骇浪的长江,遥想周郎赤壁,联想自己的人生遭遇,他的内心也是波涛汹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是感叹,是上下阕的转折。江山是如此的美丽,孕育了有多少英雄豪杰。

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下阕通过对三国人物的评价,反衬自己命运多舛,年华流逝。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顺着上阕的思绪,词人壮怀激烈。三国时吴国都督周公瑾年少得志,与小乔新婚燕尔,是那样的风流倜傥,多有英雄气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尽烟灭——战场上的周郞儒雅飘逸,指挥若定,在和幕僚笑谈中強虏的舰船就化为灰烬。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遥想三国赤壁战事和周郎的儿女情长,词人感触颇多,一方面他认为自己的才华、抱负堪比周瑜,但却怀才不遇,没能像周郎那样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自嘲自己是自作多情有点好笑,哎,45岁就“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就如一场梦,短暂漂浮。感叹岁月有什么用,这里的江月是真实美好的,为你敬上一杯,我们共饮吧!最后一句似乎有点无可奈何,但又显示出某种豁达。如果说前面的词句情绪(www.61k.com]激昂的话,那么最后一句就回归平静了。

一首短短百拾来字的词,要表达苏轼复杂的思想情感是不够的,词人善于利用眼前的景物移花接木,借助历史人物反衬自己的命运,再通过精妙的议论表达自己的情感。读这首词必须要和词人“同呼吸共命运”,只有与词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读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意。

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三 : 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及赏析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jin)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an)巾,谈笑间,樯(qiang)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尊还酹(lei)江月。

【翻译】

长江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那波涛淹没了无数英雄的业绩。在那旧时营垒的西边,人们传说是三国时代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杂乱陡峭的山崖高高插入云际,惊涛骇浪拍击江岸,卷起重重巨浪恰似千堆白雪。江山像图画一样美丽,在三国那个时期,曾有多少豪杰在这里逐角争雄!遥想起周瑜正当年富力强才华横溢之时,小乔刚刚嫁过来,更衬托他少年英俊有为。赤壁之战时,他手摇白羽扇,头戴青丝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就化成灰烬。如果周郎的灵魂游览这片故土,定会多情地笑我功业未成,却过早地生了白发。人生真像一场梦,让我举杯把酒倾洒在地上,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东坡乐府》。元丰五年(1082)7月,苏轼47岁,偕友人同游黄州赤壁,联想到历史上的名迹——古战场赤壁,触景生情,俯仰古今,自抒怀抱,填了这首词。

“念奴娇”,词牌名。双调,共100字,所以又名《百字令》。此曲调始于唐代天宝年间,原本是专填写儿女情长内容。到了宋代,苏轼将其内容大胆创新,改为状写江山之胜和英雄业绩,气势宏大,音节铿锵,是对词的重大突破与发展。“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这首词题为怀古,其意在抒发自己奋发之情和失意之怀。它如同—首激情澎湃而丰富多变的交响乐,撼人心魄。

这首词当时在词坛上震动很大,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说:“东坡在玉堂,有幕士蔷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日:'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正因为苏轼《赤壁怀古》词特别有名,所以又称《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它是苏轼词风革新、词艺臻于精绝的代表作之一。

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心情。

上阕写赤壁的雄奇景色,缅怀古代英雄人物。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是词人登赤壁临长江而发出的感叹。他以龙骥不羁之才,挥动濡染大笔,囊括千古群英,催人引起一种超越时空的遐想,从而为下面赞美三国时英雄周瑜设下了伏笔,创造了气氛。“浪淘尽”三字,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融合写来,意境壮阔深远,豪壮与感伤之情隐约其间,而且暗暗点出“怀古”的题旨。这浪淘人物,当然也包括词人自己与周郎在内。“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两句是上承“风流人物”而来,点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据考证,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本来在今湖北蒲圻县西北36公里,长江南岸。苏轼写这首词时所游之地,并不是赤壁大战的古战场,而是黄州附近的赤鼻山,亦称赤鼻矶,其山断崖临江,截然如壁,色呈赭赤,形如悬鼻。“人道是”三字巧妙点明这里并不是三国时那场决定历史走向的赤壁大战的所在地,作者仅只取其音、形有相似之处,借以引发联想,抒发怀古之情而已。“周郎赤壁”四字,耐人寻味,赤壁因周郎火攻破曹建立丰功伟业而著称,周郎也以赤壁而名扬天下,一场确立三分局面的大战,把周郎与赤壁紧密地联在了一起,为下边描写赤壁景色作了铺垫。“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三句景语,气势逼人,写活了赤壁,形象地描绘出赤壁古战场上雄伟壮丽的景色。“乱”、“穿”二字,状山岩参差错落、冲破云天的险峻形势,衬托了当时赤壁大战的情况;“惊”、“拍”二字,状巨浪狂奔、冲击崖石的浩大气势:一个“卷”字用得极好,它活画出波涛翻滚的长江水冲击江岸、所形成波浪时那最美的形态,生动传神。进而词人又用“千堆雪”来比喻那翻滚涌起的浪花,使诗句更富神韵和色彩,巧妙地为下阕追怀英雄人物点染出壮阔的背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触景生情,有力地收束了上阕。其中前句承上概括风景,后句启下引出周瑜,由咏赞江山胜迹转入对历史英雄人物的颂扬,抒情中含有议论,转折自然。在用词技巧方面,“一时”较“千古”范围大大缩小,为下文集中笔墨写周郎奠定了基础。

下阕,怀古抒情,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紧承上阕结句,转入着重描写赤壁之战主帅周瑜。“遥想”两字照应“一时”,领起下文,把读者从现实之中带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词人在“公瑾当年”与“雄姿英发”两句中间插进一句“小乔初嫁了”,这里是顺手借用。事实上,周瑜是汉献帝建安三年娶小乔为妻的,赤壁之战周瑜火攻破曹这一年是建安十三年,此时他俩已是十年结发夫妻了。因此,须说明的是,这里读者不必将“初嫁”—词看得太机械,这样写的目的是用“美人”来衬托“英雄”少年英俊,突出周瑜仪表堂堂、才华卓越、气度超人、婚姻美满、春风得意、令人羡慕。作者于豪语健句中插入温情柔笔,寓庄于谐,摇曳生姿,饶有风趣。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两句,着力刻画了周瑜赤壁之战时面对强大的曹军进攻,他从容娴雅、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克敌制胜的儒将风采,赞颂了他建立的赫赫战功。笔力省净,栩栩如生,十分传神,追慕之情跃然纸上。与此同时,也为自己的坎坷失意作了有力的反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则由对英雄人物的追慕到感叹自己年长功业未成。这里多为词人浪漫的想象,诙谐而有风趣。赤壁是周瑜当年建立功勋之地,又是他东吴的故地,作者想象周瑜虽早已殒亡,而心必定仍依恋故土,不断“神游”于此,如今自己以逐臣身份在叱咤风云的古战场上空自凭吊,倘若遇上周郎,他将会笑我老大年纪还功业未成,却早生白发。“多情”两字颇有趣味,词人敬慕周瑜的才华业绩,并把周瑜当成知心朋友看待,他对周瑜的赞美完全是对知心朋友的亲切称赞,而他想象中的周瑜笑他,也完全应该是一种朋友之间的体贴关怀和善意的同情。还有“笑我”两字,既饱含着词人对身世的深沉感慨,同时也带有—种自我解嘲的意味,另外,又巧妙地点出这首词的命意所在。此时,词人借怀古之题而抒己抱负的深刻用意不言自明,表现出他对建功立业的极度渴望心情,也流露出对自己没能遇上贤明君主、竟遭此被贬谪命运的愤懑情绪。

结尾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对开头的照应深化,又是叹喟人生短促,无可奈何,只好借酒浇愁,寄情江月,以求自我解慰。这流露出他政治上失意,心灰意冷的情怀,也隐含着不安现状的愤慨。尽管显得超逸旷达,但已经失去了奔放腾跃的激情,情调较为低沉消极,反映了词人的理想与现实存在的极大矛盾。

综观全词,作者以纵横之笔将写景、怀古、咏史、抒情、议论熔于—炉,写尽江山胜迹,抒尽奋发之情,叹尽失意之怀,其气势磅礴,联想丰富,开合有致,跌宕多姿,笔力遒劲,高唱入云,真有“—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很能代表苏词的典型风格。难怪明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盛赞本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后人推尊此词,和韵之作甚多。

名言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

四 : 《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单元标题】:教学设计:《定风波》《念奴娇 赤壁怀古》赏析

【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两千年的封建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封建统治下的文人也大都以儒教为思想核心,而苏轼是怎样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的?

【单元问题】:苏轼豪放旷达的人生观对当代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影响?

【内容问题】:1、苏词的豪放美是怎样表现的,结合两首词具体赏析;

2、结合诗词分析苏轼豪放旷达的人生观

【所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课程目标

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三、必修课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词的写作背景及对苏轼的影响,
3.了解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2.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
课时安排:1课时 45分钟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话说苏东坡在翰林院时,有个幕士很善唱歌,于是他就问:“我的词跟柳永的词相比怎么样啊?”那个幕士回答:“柳郎中的词适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您的词呢必须是关西大汉,拿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他的这一番话让苏东坡笑得都直不起身了,前面我们学习了柳永的婉约词,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种与柳永截然不同的风格。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他的仕途坎坷,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又因“乌台诗案”入狱,之后被贬到黄州,后又贬惠州,再远徙儋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风不同于婉约派的缠绵柔美,他创造出一种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三、整体感知
1、朗读《定风波》
我们刚说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那么在这首词里,我们可以从哪些词语里感受到苏轼的豪放呢?这些词,可以展现苏轼什么样的情怀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莫听、何妨、谁怕、任 ”

在风雨天气里的,也是受到贬官的挫折后无所畏惧、坦然和乐观的情怀。
2、在下片又可以从哪句词里看出苏轼的豪放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表面上看,归去是指回家,但是在被贬之后,这里的归去又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回首以前走过的坎坷官路,还不如归去,归到大自然中,归隐,就不用躲避风雨,也不用期待雨后天晴。
在这首词里,苏轼并没有对仕途的坎坷表现出伤心,忧郁,反而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所畏惧,坦然乐观的情怀,展现了苏轼博大的胸襟,也显示了他豪放洒脱的一面。
但是这里所表现的就真是苏轼的真实想法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影响下的苏轼就这么看得开,不把自己在仕途上的挫折放在心上吗?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感受苏轼思想的另一个方面。
四、学习《念奴娇 赤壁怀古》
1、朗读
2、赏析

(1)“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在题目中交待了地点和内容,首先请问大家,苏轼站在赤壁这个地方,是什么引发了他的怀古?“眼前之景”有哪些景?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江山如画)实写
(2)看到大好江山如画的美景,苏轼想到了什么呢?他怀古的内容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这是一句过渡句,与下片的“遥想”呼应,表明后面的内容是想象的,是虚写。

(3)风流人物也好,豪杰英雄也罢,在词里是不能一一描绘的,于是苏轼选取了一个代表——周瑜,请大家找找周瑜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雄姿英发风流(www.61k.com)潇洒才华横溢
(4)为什么苏轼在这么多历史人物中只选取了周瑜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赤壁之战中的周瑜与苏轼的对比
周瑜20多岁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三吴都督
苏轼47岁十年生死两茫茫早生华发被贬黄州
[明确]这样一对比,我们会发现,苏轼的怀古不是单纯的怀想古人,怀古是在伤今,通过写周瑜的年轻有为,生发出自己功业未就,报负未能施展的人生感慨。
这样看来,苏轼也有为仕途坎坷而烦恼忧心的时候,所以才会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但是尽管如此,苏轼不会让烦恼在内心纠结,在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江面前,想到豪杰英雄周瑜的辉煌后,也许苏轼在想,辉煌如周瑜也是一生,潦倒如苏轼也是一生,在永恒不息的自然面前,受到贬谪,遭受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只有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词的最后用“一尊还酹江月”作结,苏轼用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便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成就了苏轼豪迈奔放的风格与诗意的人生。
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苏轼的两首词,了解了苏轼豪放派的词风,感受到了苏轼博大的胸襟,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用他的乐观豁达为我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苏轼一样,拿得起放得下,心胸开阔,将生活过得明亮旷达。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会默写这两首词
【评价设计】:

1、能准确背诵并默写诗词,落实检查

2、《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句,也有两种解释,一种理解为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大家是如何理解的?结合苏轼的性格,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

本文标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308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