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浅谈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7-12-05 所属栏目:生态农业建设

一 : 浅谈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们知道大学要毕业之前会面临一件事情,就是写毕业论文!没写好不能毕业!这就苦恼了不少大学生了,毕业论文到底怎么写呢?好了,话不多说,小编直接上范文,大家赶紧看看吧!

摘要在我国,物业管理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前景广阔、充满生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之一。但是,象其他新兴的事物一样,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会出现"瓶颈"状,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物业管理企业内部,自身资金不足、资质不齐等;在物业管理行业上,法体系不健全、各地政府对待物业管理的行为有偏差等问题日益凸显等等。面对现状,我们必须认识到物业管理企业的专业化与规模化、股权化与市场化;物业管理的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物业管理行业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发展是我国物业管理改变现状、立足未来的必由之路。

(www.61k.com)

关键词物业管理 现状 发展趋势

"物业管理"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至今发展已有近一个半世纪了。而在中国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由沿海一带地区接受香港的物业管理概念,然后逐渐传入内地,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房地产行业利润空间较大,竞争激烈,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后续环节,自然逐渐成为人们购房时关注的热点,同时致使物业管理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但是,物业管理自引入中国以来才20多年,而在大陆内地则普遍只有1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发展速度快与发展历史较短的现状导致了物业管理市场正在建立的高楼显得根基不稳。因此,我们目前迫切需要对我国的物业管理进行认真的思考分析,把握正确的发展趋势,才能将我国的物业管理打造得坚不可摧。

一、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

(一)物业管理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1.自身资金不足

物业管理要讲求经济效益和资金的良性运转,这些前提就在于物业管理的经费的来源应该落实、有保证,但是目前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却在抱怨物业管理的经费有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由开发商支付的管理基金(建设部有关文件规定是所开发的物业总造价的2%)以及有开发商和业主一起提供的维修基金不能完全落实,业主大多不愿负担,因此取得这部分经费难度很大。

物业管理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管理费收取不规范。特别是一些地区管理费标准偏低,正常管理支出没有着落,多数物业管理公司之所以能维持运作是由于利用了多种经营等来弥补不足。

还有接管物业时的验收费、质量保证金以及城市维护费补贴等经费项目不能落实。

2.资质参次不齐

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直接反映了该企业的资金状况、技术能力、服务水平等,是物业管理企业的一个综合体现,也是取得广大业主信任的一个标志,而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各个相差甚远,主要由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是企业门槛低。物业管理企业不同于工业企业需要成套设备、厂房、有成熟的产品,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企业,需要相对充沛的资金可供周转从而由进销差价来赚取利润,而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是服务,一般没有什么资产,最低限额只需要10万元人民币,"几张桌子几个人"便构成了一个企业。

另一个是市场化较低。物业管理企业在我国主要是通过四种途径组建起来的即由开发商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或附属的物业管理部、独立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房管所转换的物业管理公司、各大系统单位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其中最后一种途径只占少数,最多的是通过一、三两种途径组建起来的。而由开发商和房管所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不是把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的附属品,就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的传统观念,制约着物业管理的自由市场化发展。

3.托管的规模偏小。

有一些城市或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缺乏大手笔,20万平方米以上的成规模小区不多,有的开发商甚至见缝插针客观上给物业管理一带俩了难度。例如,目前常州有近百家物业管理企业,已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但各自托管的面积不大,一般在10万平方米左右,而这个数字则是一般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保本底线。又如在武汉,注册物业管理的企业有300多家,但是真正具有一级资质的却只有三家,其中两家是具有国有资产背景的企业,而其他的大都是小打小闹,各据一方,不成规模。

(二)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不健全

1.各地政府行为略有偏差

在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政府行为从总体上来评价应该是好的、积极的。但也不能否认,政府行为中也存在着一些偏差,这些偏差正阻碍着物业管理行业的顺利发展,归纳起来它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物业管理的认识还不够,这是指未将物业管理作为我们现代经济部门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来看待,而是或多或少地把它视为一种"权宜之计",所谓的权宜之计,主要是指在传统房屋管理体制的暴露无遗,已经成为国家财政包袱的情况下,当地政府仅仅将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替代方法来减轻负担,从实际效果看,物业管理起到了这种作用,但从政府的角度看,只注意这种减轻的作用是片面的、偏颇的。

其次,政府管理体制尚须改进。物业管理对象虽然是房地产产品,但它的服务对象是人,这一行业与众多的公用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形成了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譬如公安部门、市政部门、街道办事处等,但从现有的管理体制上看,物业管理在国家和地方上的归口领导管理却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常常有些问题超出了房地产主管部门的职权范围。

2.法律体系仍须完善

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必须有法可依才能够保证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目前我国在物业管理法律这一块却略显不足:

一个是法律体系不甚完善。到目前为止,关于物业管理的最高法律法规就是2005年才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草案》,由此可见法律体系的建构还需要时日。同时,也导致了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纠纷无法有效、正确地解决,造成了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很难和谐相处。

而另一个是制定的法律法规与现实有差距。虽然国家颁布有条例,但是,只能从宏观上把握,而各地又相继制定了地方法规,但在法规与实际各物业管理企业操作上有些差距,例如武汉市物业管理地方法规中规定物业管理费不能超过1元/平方米(不含电梯),但实际上迫于无奈大多数的物业管理费在1.2元/平方米-1.8元/平方米之间波动,与法规不甚相符,而对于这种值得推敲的条文,很多企业采取变相的收费方式。致使法律与现实相差甚远,造成企业与业主有苦难言、有法难遵的局面。

二、我国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针对目前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出现以规模化、专业化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树立品牌;以股权化、市场化来促进正当发展竞争;一智能化、网络化来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以规范化、法制化来引导制约行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物业管理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现在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大包大揽,过分强调自己的队伍,一些本可以外包给专业服务公司的业务,也要自己干,很勉强地为业主提供各种服务,这样,既使自己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也使专业服务公司无事可做。而根据国外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历程,物业管理行业将走向专业化道路,即物业管理公司仅仅是一个管理机构,其他如清洁、绿化、设备维护等均由专业化公司去实施,一个20万平方米的小区只需要一个管理员。中国物业管理也正向着这一趋势发展。目前的如电梯公司、绿化公司、清洁公司等专业公司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由于专业公司的专业化、低成本、高标准的优势,也可使管理效果大大提升,在物业管理费标准不能轻易变动的情况下,效益是明显的。

当然,物业管理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要有规模化的经营作为坚强后盾。众所周知,物业管理被政府确定为微利行业,形不成规模化的经营,就不可能赢得可观的利润,而没有经济作基础,一切都将会是空谈。因此,在这个新的世纪里,物业管理企业必然要走兼并重组之路,扩大企业的规模和托管的物业面积形成规模经营。

浅谈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物业管理的股权化与市场化发展

目前,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特别是沿海一带,一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了经营者员工持股制的试点,结果显示优势明显:一是理顺了产权关系,增强了物业管理企业经营决策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二是使经营者、员工与公司以产权为纽带结盟形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三是将一部分消费资金筹集并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资金,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总而言之,企业的综合实力增强了才有资本参与市场竞争。可以预料,采取股权化将是对目前改变企业资金不足、力量不强的一个重要方式。

同时,股权化也是企业走向市场化的一个步骤。另外,随着政府对物业管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由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型的物业管理公司向业主收取管理费,这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产物,管理者与业主的关系不是以前的计划经济下的行政管理关系,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民事关系,真正保护物业管理企业展的方法是将逐渐取消对物业管理行业的一些约束行为,如物业管理费将会收支价格开放,由物业管理企业根据自身实力与业主协商,达成一致的收费标准,使企业尽快扭亏,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培养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加速了企业的市场化进程。

(三)物业管理的职能化与网络化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大步跨入了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与通信、信息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了。信息化社会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住宅提出了挑战,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升级,希望有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的家,智能化小区自然就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

当然,在目前信息技术未能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智能化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但这种趋势是不可能避免的,物业管理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防盗系统的设置;照明控制系统的完善;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的处理;公共广播系统;小区管线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家庭智能化等方面。

这些智能化配套设施逐渐地进入社区,不同的智能化设施可能关系到物业管理公司中不同的部门和人员的监控管理工作,同时又与每一住户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充分高效地利用这些设施为住户服务?如何将社区中的需求与系列基础设施的功能统一起来?这就要求物业物业管理实现网络化,以达到设备的应用管理、人的管理和住户的服务高效统一。网络化的管理突破了所有的门坎,可以实现与每一位住户的"零距离"沟通。物业公司通过网上发布通知,组织社区的投诉、报修、费用帐单速递与催交等等,物业管理可以深入地面向每个家庭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也可根据小区居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营造小区特有的文化氛围。高附加值的服务必须获得高附加值的回报,物业管理公司在提升服务档次的同时,也可以相应提高物业管理价格。

(四)物业管理行业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发展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政府扶持的关键是制定符合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系统的政策体系,由于认识到物业管理行业在国民经济、城镇建设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肯定会继续为扶持物业管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形成较为完善的物业管理体系,形成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规范化。

那么,政府的规范化发展就需要以成熟的行业法规、条例为基础,加大物业管理的立法力度,使行业发展有法可依,彻底实现法制化。这不仅是企业的呼声,国家有关部门也在进行着积极的努力,以《物业管理条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国家是对物业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发展相当重视的。我相信,随着更加科学、合理、真正能体现法制精神的物业管理行业法规体系的逐渐完善,我国的物业管理将会迎来它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邓红平.物业管理计算机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黄英.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机械出版社,2004.

[3]周珂.物业管理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4.

[4]赵方池,谭善勇.住宅小区与大型商厦物业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5]蔡耀忠.物权与物业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

[6]贺学表,(美)Albertlo,王子润.中国物业管理.法律出版社.2003.

浅谈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2)

二 :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1.我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的区别

[www.61k.com]

农业的发展已有约1万年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漫长的农业发展史支撑着人类的文明和发展,然而人们囿于认识的局限和迫于人口增长的压力,也做了不少违背客观规律的事,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图发展,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与惩罚。尤其是进入现代农业,即“石油农业”阶段之后,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粮食紧张、能源短缺已构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农业的发展陷入新的困境。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为了摆脱困境,先后提出了“有机农业”(美国等)、“生物农业”(西欧各国)、“精久农业”(美英及第三世界国家)、狭义“生态农业”(欧美及亚洲国家)等“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以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经过世界各国的有益实践,多种“替代农业”都因侧重资源和环境保护,减少或拒绝“石化能”的投入,降低了产出和效益,发展十分缓慢。而“生态农业”汲取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精华,在不断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保障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高效、稳定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态农业”(Ecological agriculture)一词最初由美国土壤学家Albrecthe W.于1970年提出。1981年英国农学家Worthington M.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其中心思想是把农业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上。但也出现了一些片面遏制化学物质投入的极端作法,故称之为“狭义生态农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我国战国时期的古农书《吕氏春秋》明确提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在《齐民要术》中使天、地、人“三才”的思想发挥为“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少力而成功多”;还有阴阳五行说,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三宜”说,地力常新壮说,立体间套说等。朴素的食物链关系早在《诗经》中已有记载,如“螟蛉有子,蜾赢负之”;明清年间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即已形成了我国初级生态农业模式“桑基鱼塘”,使之到处是“池内养鱼,堤上植桑,毫无废弃之地”,因而出现了“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的兴旺景象;明末清初的《补农书》中也有详细描绘庭院生态系统的记载,这些都是我国生态农业模式的雏形,说明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源远流长。真正的、比较完整的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是源于我国而不是西方国家,因为我国的生态农业是继传统农业、石油农业之后,在我国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它既吸收了我国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精华,也不拒绝化肥、农药的适度投入,它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使生态系统保持适度的物质循环强度和能流通量,高产出、高效益、少污染;它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协同提高,使农业生产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我国的农业、农村纳入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

综合国内学者的阐述,我国生态农业的定义为“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2.我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战略。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年该委员会首次提出了“2000年转向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大会通过了著名的“关于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的登博斯宣言》。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满足当代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1983年我国明确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并列,作为我国发展农业和进行农村建设的三大前提条件。1992年我国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6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此持续农业发展战略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20多年来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生态农业理论指导体系、生态农业模式分类体系、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生态农业建设体系和生态农业保障体系。

生态农业理论指导体系。生态农业系统是1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包括人类在内的系统中生物成员与环境具有内在的和谐性,生态农业着眼于系统各组分的互相协调和系统水平的最适化,着眼于系统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和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而这一特定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是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其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生态农业实践的理论指导依据主要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两者互相作用,协同进化。在实践中与此有关的还有整体性原理、边际效应原理、种群演替原理、自适性原理、地域性原理及限制因子原理等的灵活应用,生态农业遵循这一原理,因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立体间套,用养结合,共生互利,而违背这一原理则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甚至使资源枯竭。为此,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中提出了“依源设模,以模定环,以环促流,以流增效”的生态农业模式设计方法;生物之间链索式的相互制约原理,生态系统中同时存在多种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它们之间通过食物营养关系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构成一定的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又构成食物链网,网中任一链节的变化都会引起部分和全部食物链网的改变,网中营养级之间能量遵守十分之一定律。生态农业遵守这一原理巧接食物链,合理组织生产,以挖掘资源潜力。任意打乱它们的关系,将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依此原理设计了“粮(果)→畜→沼→鱼”等食物链生态农业模式;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既是能量转换链,也是物质传递链。在生态农业中合理设计食物链,多层分级利用,可使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使光合产物实现再生增殖,发挥减污补肥增效的作用,强调秸秆过腹还田及以沼气为主体的农村能源建设;结构稳定性和功能协调性原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相应功能,此中又遵循生物共生优势原则、相生相克趋利避害原则和生物相生相养原则。生态农业利用这些原理和原则优化稳定结构,完善整体功能,发挥其系统的综合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理,生态农业建设实践强调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协同提高,且认为经济效益是目的,生态效益是保障,社会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处延。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农业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没有生态效益的经济效益是不可持续的。为获取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积极引导农业生产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逐步走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轨道。

生态农业模式分类体系。生态农业模式的分类按地域、地貌分有山区生态农业等;按行政编制分有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农场等;按产业分有生态渔业、生态林业等;按其功能分有水、土、林、田结合治理模式等。模式设计常采用时空结构型、食物链结构型、时空-食物链结构型三大类型。时空结构型含平面设计、垂直设计和时间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多为时空三维结构型,包括种群的平面配置、立体配置及时间的叠加嵌合等。时空结构型含山体生态梯度开发型、林果立体间套型、农田立体间套型、水域立体种养型和庭院立体种养型等。食物链结构型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实行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与多级利用,一个系统的产出(或废弃物)即是另一个系统的投入,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再次或多次利用使之形成良性循环系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粮-猪-沼-鱼模式等。食物链模式设计可采用“依源设模,以模定环,以环促流,以流增效”方法,通过链环的衔接,使系统内的能流、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畅通,从而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时空一食物链结构类型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结构型的有机结合,它使生态系统中生物物质的高效生产和有效利用有机结合,是“开源与节流”高度统一的适投入、高产出、少废物、少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程类型。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生态农业技术包括实施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及工商业之间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的组装技术,农副产品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生物种群的调整、引进与重组技术,农村能源综合开发技术,立体种植、养殖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控制沙漠化技术,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涝渍地治理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建设体系。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程序(以生态农业县建设为例)可归纳为调查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诊断,找出主要限制因子和优势因子;确定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类型、模式及其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效益预测和规划可行性分析;提请专家组审定规划,并经县(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组织力量付诸实施;宣传民众,组织培训,协调力量,筹集资金,分步建设;总结、验收、推广。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原则为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模式带动,技术集成;建设与管理并重,工程与政策并重;综合治理,整体提高。采取生物、工程、技术、管理措施使之“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养加全面配套,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协同提高”。

生态农业保障体系。生态农业保障体系主要有法律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和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制定的《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纲要》将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依据,颁布、实施的《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将保障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组织保障体系,国家7部、委(局)联合成立了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领导小组,有关各省(市)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以保证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宏观决策;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全国建立了农业、草原、农垦生态监测站56个,还相继建立了各类自然保护区、重点湿地、三峡库区等定点监测站,首批国家级51个生态农业试点县也陆续建立了定位监测站。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治理成本和收益在内的农业生产核算体系,生态农业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标准,生态农业县综合评价与管理决策支持体系。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其中有160多个县级规模、10多个地(市)级规模,另有几个省逐步发展生态农业省。1994年国家7部委(局)联合启动的全国51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顺利实施,均取得了巨大成效,并于1999年6~7月全部通过国家级验收。北京市大兴区留民营村、浙江省萧山市山一村、江苏省泰县沈高乡河横村等7单位先后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各地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后粮食总产量增幅1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增长21.4%,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9%,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8.4%,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比1990年水土流失减少49%,土壤沙化面积减少21%,森林覆盖率增加3.7%。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效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国际组织对我国这一创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国已走在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前列。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所显示的无限生命力,证明它已逐步走向成熟,必将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 : 浅谈观赏鱼养殖及其现状和发展

养殖观赏鱼的前景 浅谈观赏鱼养殖及其现状和发展

文化素质选修课《观赏鱼养殖》课程论文

浅谈观赏鱼养殖及其现状和发展

姓 名

院 别

班 级

学 号 余婕 旅游管理学院 酒店管理(2)班 12234281

2013年 12 月 20 日

养殖观赏鱼的前景 浅谈观赏鱼养殖及其现状和发展

浅谈观赏鱼养殖及其现状和发展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观赏鱼的养殖已悄悄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可以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同时修养身心,陶冶情操。[www.61k.com)观赏鱼种类繁多,其发展具有很大的前景。本文介绍了观赏鱼的代表种类以及养殖方法,具体阐述观赏鱼养殖用水指标及调节措施,并且分析了观赏鱼养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观赏鱼养殖 种类 方法 用水指标 现状 发展

观赏鱼以五光十色的色彩、优雅多姿的体态和泳姿而倍受到人们的喜爱,已成为人们非常喜欢的宠物之一。全球来看观赏鱼已成为仅次于猫和狗的第三大宠物。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观赏鱼和水族箱已逐渐成为新时期家庭消费的新时尚。我国养殖观赏鱼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金鱼故乡。

一、观赏鱼的代表种类

淡水观赏鱼按其外部特征大致可分为:脂鲤科、花鳉科、攀鲈科、慈鲷科等等。

1、脂鲤科

该科主要是各种灯鱼,如:红绿灯、三角灯鱼、宝莲灯鱼、刚果扯旗等。一般灯科鱼适合的水温为22-28℃之间,灯鱼喜好微酸的软水,PH值约6-7之间,一般的自来水就可养殖,灯科鱼性情温和,可与孔雀、斗鱼、七彩混养。[1]

2、花鳉科

该科是以孔雀鱼为代表的卵胎生鱼类,常见种类有:孔雀鱼、剑尾鱼、玛丽等等。

3、攀鲈科

该科鱼多为肉食性,部分品种会吃小鱼。适合弱酸性软水,PH5.5-6.5之间,适合水温为20-30℃。常见种类有:泰国斗鱼、吻嘴鱼等等。

4、慈鲷科

通常我们在观赏鱼市场上见到的神仙、七彩、鹦鹉等等,都属于慈鲷科。慈鲷科种类及外观上都有许多特色,即同科种类,也有很大差别。

二、观赏鱼养殖的方法

1、水温:一般热带鱼20-30度,水草18-28度,一天变化不得超过4度,加温

养殖观赏鱼的前景 浅谈观赏鱼养殖及其现状和发展

一天2-3度为宜,治病时加温至30度。(www.61k.com]

2、放鱼:换环境时第一周最危险,适温30分钟,整袋浸泡。混水20分钟,让鱼自己游过来。

3、养水:最重要,培养菌态,稳定水质。最少一周,最佳一个月。为了让生态维持平衡,增加新鱼以每个月5条为宜。

4、菌肥:用金宝贝微生物菌肥养鱼,不但能促进水中微生物、浮游生物、小动物加速繁殖,且其中的有效菌可促进各种有益菌种的扩繁。此外,菌肥中的有效活菌还可促进水中饲料残余物和排泄物分解,净化水质,改善水质。

5、加水:天然水最佳,其次为自来水加水质稳定剂,再其次自来水静置或打气三天,不可超过七天。

6、开灯时间:连续6-8小时。过多、强容易是水质优氧化。水变绿色,长青苔,藻类。过少、弱则使水草光合作用不足长不好。水草面积约占底面积15%-20%。

7、维持满水位,既美观,又不会水花四溅,降低水流声。不可使水位降低超过3厘米,这会让水质变化过大,较不稳定。[7]

三、观赏鱼养殖用水指标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瓜儿离不开秧”,水体环境是鱼儿赖以生存的条件,它的好坏是鱼儿能否生存及正常生活、生长的关键所在。以下介绍几项热带观赏鱼养殖用水指标及指标调节措施。 自然界的水都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其直接影响鱼类生长。

1、自来水:热带观赏鱼一般适宜弱酸性或弱碱性的软水,自来水是近乎中性的水,适宜用来饲养热带观赏鱼,但由于在对自来水过滤、消毒处理过程中,因漂白粉的使用,水体产生游离氯,游离氯对人畜无太大的危害,但对鱼则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必须除掉才能应用。

2、天然水、井水:利用天然水(湖水、河水等)饲养热带鱼宜先煮沸冷却。煮沸为了杀菌,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但由于沸水和蒸馏水中的氧气已经大大减少,需经大量充气增氧后才能用于养殖。

3、水温:鱼为变温动物,它是顺应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自身的体温,每种热带鱼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一旦水温发生剧变,或水温不适,鱼体机能便失去平衡,导致鱼患病,家庭饲养热带观赏鱼一般水温以22~26℃为宜,繁殖水温以26~30℃为宜,还要根据不同类鱼灵活应用。

4、温差:养殖热带观赏鱼,其昼夜温差不超过4~5℃为宜,繁殖期水温昼夜相差以不超过1~2℃为宜,这就要求换水时需先将备用新水放在水族箱近处预温,

养殖观赏鱼的前景 浅谈观赏鱼养殖及其现状和发展

待水温相同后注入水族箱内,以防温差过大,引发鱼病。[www.61k.com]

5、控温:水族箱要注意调节水温,最好是自控式恒温电热管来控制水温(按说明书内容操作使用),无论是饲养或繁殖期都要注意调节水温到适宜区,要根据所饲养热带鱼要求的温度控制水温。大致分类:(1)耐低温类水温可控在20℃左右;(2)不适应低温类,水温可控制在22~24℃;(3)喜高温类:可保持在26℃左右,对七彩神仙鱼需更些。

6、硬度及调节:热带鱼对水的硬度虽各有所好,但能忍受较大的硬度变化,对硬度的变化不如温度敏感。一般对水质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不调节硬度,但在繁殖期,水的硬度要调整到该种热带鱼繁殖的要求。对水的硬度调节前,需先测定其硬度,一般用硬度测试剂测试(在一个有刻度的试管中注入x毫升水,并滴入滴定液,直到试管内的颜色改变,由所滴定的滴数来算出硬度)一般来说,亚马逊河的中小型色彩丰富艳丽的热带观赏鱼,偏爱弱酸性软水,在硬度低的水中生长良好。

(1)常用煮沸的水调低硬度;加入的水量与纯水不同,因煮沸水只能排除碳酸化合物,降低暂时的硬度,不能解除硫酸化合物,氯化物等,而降代永久硬度,所以沸水只能降低硬度的1/3~1/2,如水的硬度为20度,要求硬度为10度,则煮沸的冷却水即可。

(2)活性碳吸附水中金属离子,而降低水的硬度,还有杀菌和除腥味的作用。将活性碳放入滤化器水中,把需要调整的水反复通过活性碳,也能降低水的硬度。

(3)配比法调节硬度:即在原有水中加入软水降低原有水的硬度(x/y-1=z x:原有水的硬度 y:饲养鱼要求的水的硬度 z:加入软水的份数)

7、酸碱度及调节:酸碱度对热带鱼的正常生长影响很大,酸性过强,鱼呼吸困难,许多生物毒性增加;碱性过强鱼鳃组织受到腐蚀,影响正常生长。调节水的酸碱度同样要先测定所要用水的pH值(即酸碱度,用pH测试计),如果与饲养品种要求的水的酸碱度差距很大时,偏酸的加入碳酸氢钠溶液(1%的溶液)以提高pH值;偏碱的加入磷酸二氯钠溶液(1%的溶液)以降低pH值,操作时,逐渐增加入充分搅拌,不时用pH测试计测试,直到水的酸碱度达到要求为止。调节pH要注意,控制在0.1pH范围内,pH剧烈的变化对热带鱼也不利。忌碳酸氢钠加多了加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钠加多了加碳酸氢钠。

8、溶解氧:在热带观赏鱼的饲养中,如水中缺少氧时,热带观赏鱼会发生“浮头”现象,不立即采取措施常会导致全缸鱼死亡。一般溶解氧含量大于5.0毫克/升为鱼生存的适宜数值;在3.0~4.0毫克/升之间,鱼勉强生存;0.3~2.9毫克/升之间,不适合生存(测试水中的氧含量,可用O2测试剂)。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通过减少水质污染,增加光照时间,配备增氧装置,增加换水次数,

养殖观赏鱼的前景 浅谈观赏鱼养殖及其现状和发展

减少鱼的尾数,过滤水族箱里的水等来完成。(www.61k.com]

9、亚硝酸盐(NO2)当细菌的生态系统或氧化链被破坏时,水中就会产生由于排泄物及沉入水中的食物经腐化而成的亚硝酸盐(NO2),NO2毒性大,但无味无色,肉眼判别不出,NO2达到一定量时可毒死整个水族箱里的鱼,要保持水族箱中的NO2含量不超标,常采用以下方法:

(1) 装设良好的过滤系统,加入生化滤材,如生化过滤球,吸氨滤材。

(2)加入人造活性硝化细菌,使水中产生硝化能力,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

(3)减少养鱼的数量,定期换水。

(4)加入水质稳定剂。

(5)加入光合细菌调节水质,及时吸出剩余残饵。

10、换水:热带观赏鱼的日常管理中,保持水质良好是很重要的一环,而控制水质稳定最直接的方法即是换水所换用水以去氯自来水较符合要求,换水次数及时间按排,根据饲养条件及鱼品种而定。如果水族箱过滤系统完善,养鱼数量恰当水族箱管理良好,可每星期换少量水,几个月至半年或1年再全部换水。但如果管理不良,就必须增加换水的次数。换水要注意如果不是水质严重恶化或是鱼感染传染性的疾病,最好不要采用全部换水,因热带观赏鱼对于水质突变很难适应。

[6]

四、观赏鱼养殖现状

1、观赏鱼种品质良莠不齐,内外市场的风评受影响

数据显示,我国虽为世界第二大观赏鱼出口国,年出口占世界总量的1/10,但90%以上是金鱼出口。且出口产值仅为1-2%。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出口的金鱼虽然数量多,但品质良莠不齐,质次价低的普通金鱼占据了贸易额的绝大部分。在国内市场上,因为低档货的冲击,使金鱼在观赏鱼爱好者心目中水准大打折扣。[2]

2、观赏鱼养殖的观念落后,缺乏技术性支持

由于受整体经济水平的限制,长期以来,我国把养殖观赏鱼作为副业,把食用鱼养殖作为水产部门长期以来重要的主业,致使我国观赏鱼养殖技术也十分落后,主要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技术含量低,产量不稳定。因此我国虽然是金鱼的故乡,但是几十年来观赏鱼养殖技术、市场开拓、产业化发展都是源于农民的摸索,虽有发展但进展不大。[1]国内一百多家水产研究所从未在这个领域投入

养殖观赏鱼的前景 浅谈观赏鱼养殖及其现状和发展

过任何的科研攻关,我国也未曾有任何政策方针来鼓励扶持观赏渔业的发展。(www.61k.com]所以我国使得我国与国外拥有较先进的科技技术培育的观赏鱼相比较,就显得在质量上偏差,规格偏小,色彩不纯,几乎没有任何的新品种出现。在食用鱼养殖技术突习猛进的今天,观赏鱼养殖技术却停步不前,技术含量低、产业不稳定。据统计,我们养殖的金鱼出口合格率不到5%,根本在于养殖池塘设计、金鱼品种和养殖技术跟不上。

3、观赏鱼养殖缺乏行业组织,盲目生产,行业内信息不灵

有些生产业主为图眼前利益,将品质良好的种鱼也出售,在繁殖季节就从普通的商品鱼中挑选亲本,这样不仅先前的优势荡然无存,更导致种质的严重退化,这将严重阻碍我国观赏鱼的健康长远发展。例如在锦鲤养殖上,多数企业饲养的品位较低,达不到预期的产值。不少人对需求认识上有偏颇,认为品位低也没有关系,赚钱就行,结果使中国产出的锦鲤与世界锦鲤的发展距离越拉越远。

[4][3]

内部竞相杀价,让外商坐收渔利。

五、观赏鱼养殖的发展

1、以科技为先, 加强新品种的开发

要想把我国观赏鱼产业发展壮大就必须充分发挥各水产研究所的作用, 把观赏鱼的研究作为水产研究所工作之一,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观赏鱼研究所, 加大科研投入,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大资源, 除了积极引进具有推广前景的名贵观赏鱼如优质锦鲤、亚洲龙鱼、热带观赏鱼与海水观赏鱼外, 还要不断开发我国现有的名优品种, 着重提纯复壮那些历史悠久、性能稳定, 市场行情好的品种, 如金鱼、七彩, 同时运用生物学、遗传基因学等生物手段开发优良新品种。

2、加速市场的整顿

我国观赏鱼市场尤其是出口市场比较混乱,各进出口企业在信息上相互保密, 在价格上竞相压价, 在市场上各自垄断, 这些状况极不利于我国观赏鱼市场整体形象的树立, 最终深受其害的是我国广大养殖者。因此, 必须通过有关专业协会如水产学会、观赏鱼协会等机构统一协调、统筹组织、加强管理, 确保市场运行良好, 实现观赏鱼集中贸易、货畅其流、加强交流、出口创汇的目的。协调好观赏鱼商品流通中出口商、经销商、养殖户三方面之间的关系, 强化沟通和协作, 改善经营体制。通过市场的整顿来避免观赏鱼行业的恶性竞争, 促进观赏渔业的良性发展。[5]

3、改进市场营销模式

养殖观赏鱼的前景 浅谈观赏鱼养殖及其现状和发展

观赏鱼产业要发展要转变经营理念, 引入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 选择合适的营销模式, 建立营销网络和广泛的销售渠道。(www.61k.com]观赏鱼消费特点决定了营销模式的选择。销售渠道不能太长, 产品品种多样化, 需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企业经过市场细分, 明确目标消费群体, 选择合适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手段。企业除了自己拥有养殖基地以外还可以联系一批相对稳定的养殖户, 提出产品品种、规格要求, 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 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国际信息的获得。观赏鱼产业要发展, 必须重视市场,选择合适的营销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的潜力。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4、拓展市场, 开发新领域

目前, 观赏鱼养殖企业仍以养殖为主, 部分兼带销售。为提高观赏鱼养殖附加值, 增加生产效益, 生产企业必须多途径拓展市场。观赏鱼是渔业文化的一部分, 将养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进行环境建设, 生态建设, 丰富休闲渔业的内涵。依靠观赏渔业丰富旅游观光事业, 带动水族器材、饲料、药品等的发展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涌现, 优化渔业产业结构。[5]

结 论

观赏鱼养殖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观赏鱼产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观赏鱼饲养热,急待建立以苗种、饲养、病害防治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观赏鱼养殖的服务体系。观赏鱼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社会环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罗远钟,陈霞. 观赏鱼养殖技术参数[J].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2)

[4] 张元东,王兴建. 论我国观赏鱼养殖业的发展 [J]. 中国学术研究,2009,(8).

[5] 霍凤敏,章之蓉,邹记兴. 中国观赏鱼产业发展概况 [J]. 河北渔业, 2010,(1).

[6] 姜景田,邹胜利,郑宝泰. 观赏鱼发展现状分析 [J]. 中国渔业经济,2004,(2). 参考网址:

[2]

[3]

[7]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本文标题:浅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浅谈我国物业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109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