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智慧树急救知识与技术-“吸氧时的湿化瓶的作用”以及“气道湿化的基础知识”-急救技术

发布时间:2017-09-13 所属栏目:豁达智慧之意的字或词

一 : “吸氧时的湿化瓶的作用”以及“气道湿化的基础知识”-急救技术

“吸氧时的湿化瓶的作用”以及“气道湿化的基础知识”-急救技术的参考回复

http://wangbingxin.zy.blog.163.com/blog/static/379848412010*********16/

1.吸氧时的湿化瓶的作用是什么?

2.气道湿化的基础知识-急救技术

3.氧气湿化瓶装置的消毒与管理

4.正确使用氧气袋

吸氧时的湿化瓶的作用是什么?

吸氧时湿化瓶可以让医务人员很直观的观察患者吸氧时的动态以及流量的调节,当然也能避免干燥的纯氧吸入呼吸道造成损伤,不过湿化瓶内的蒸馏水必须也要保持有一定的温度32~37度之间才能达到湿化气道的作用,如只装入单单的冷蒸水也不能达到湿化气道的目的。

医用氧是纯氧,也是干氧,干燥的氧气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不适感。使吸氧人感到胸闷、气急、干燥等问题。所以在吸氧时要先给氧增湿。

。www.61k.com。

气道湿化的基础知识-急救技术

http://www.bestkj.com

一、基本概念:

绝对湿度,指一定体积气体中含有的水的质量

相对湿度,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饱和状态时含水量的百分数。

二、气道管理中为什么要重视气道湿化:

气体湿化不足可以引起:

1.破坏气道纤毛和粘液腺

2.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

3.基膜破坏

4.气管、支气管粘膜细胞膜和细胞质变性

5.细胞脱落

6.粘膜溃疡

7.气道损伤后反应性充血

最终导致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受损,小气道塌陷,肺不张。损伤的程度与无湿化气体通气时间成正比。

三、过度湿化则可以造成:

1.湿化器温度过高,可以引起气道粘膜温度过高或烧伤,导致肺水肿和气道狭窄。

2.

如果吸入的气体没有加热,但呼吸道给予大量水分,会由于需要蒸发消耗热量导致体温下降、体液负荷增加、粘膜纤毛的清除功能减退及大量粘液需要清除,超过粘膜纤毛的清除能力。

四、机体可以耐受的湿化程度:

机体可以耐受的湿化程度很难确定。健康人正常情况下,等温饱和分界线(即吸入气体达到37℃和100%饱和的位置)刚好在气管隆突以下。对吸氧、机械通气等病人而言,理想的湿化是在同样的位置重新建立等温饱和分界线。但不是所

有情况下都是必需的。

维持正常粘膜纤毛功能可能需要绝对湿度为>33g/m3.

五、常用的湿化装置:

理想的湿化器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吸入气管的气体温度为32-36℃,含水量33-43g/m3,(43g/m3即37℃时湿度为100%)

2.在较大范围的气体流量内,气体的湿度和温度不受影响,特别是高流量气体通气时。

3.容易使用和保养。

4.多种成分混合的气体都可以湿化。

5.自主呼吸和控制通气都可以使用。

6.具有自身安全机制和报警装置,防止温度过高、过度脱水和触电。

7.本身的阻力、顺应性和死腔不会对自主呼吸造成负面影响。

8.吸入的气体能保持无菌。

(一)冷水湿化器

1.简单、便宜但效率低。

2.新式仪器能达到100%湿化,但气体没有加热或甚至温度有所下降。

3.对已经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该种湿化器不能提供适当的湿化。

(二)热水湿化器

1.吸入气体通过湿化罐

2.经过湿化罐的气体含水量高,常常>43g/m3

3.水温控制稳定,在管路内可以冷化至37°时吸入气相对湿度为100%。

4.加热线路可以在供气管路中,以维持预先设定的气体温度和湿度。

5.泡沫型湿化器水泡产生的微滴,是潜在感染源。

6.气体在软管中传送时,每10cm传送管道,温度下降1度。

7.在气道分泌物粘稠和带血时尤其应当加强湿化,儿童和新生儿湿化需要超过4天。

其局限性主要有:

1.湿化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核心体温升高及过度湿化。

2.可增加呼吸功

3.湿化器可能会因细菌定殖导致感染。目前的证据显示湿化并不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来源。

4.旧式湿化器湿化的气体可以在管路中冷化,出现气管环路内水分变冷凝集。

(三)、湿热交换器(Pall湿化器等):气体以两个方向通过湿化腔内的一种滤筛。为被动湿化,难以产生热水湿化器的湿化程度。滤筛由多层金属网、一块吸湿泡沫、螺旋状或波状的铝箔或化学涂层纸(通常为氯化钙或氯化锂)组成

。呼气期,温暖湿化的呼出气体经过较凉或较干燥的滤筛,水蒸气浓缩。

呼出气的热量及水的潜在热可以加温滤筛。吸气期干、冷的吸入气体经过滤筛时被温暖、湿化。滤器有大口径吸湿性滤器与防水性滤器(Pall,

Filtra-therm等)两种。吸湿性滤器与防水性滤器相比,滤过细菌的能力相对较差,但湿化性却更有效。有些防水性滤器(HMEs)的滤筛可以滤过约99.9977%的细菌微生物,但由于防水性滤器湿化性较差,并且有很多并发症(如分泌物

粘稠、气管内套管闭塞等),防水性滤器只用于某些需要长期通气的成人。

该类湿化器的主要缺点有湿化不充分、增加额外的呼吸功(特别是高流量通气时,在流速60l/min时,湿化器两侧压力差可以达5

cmH2O。)

(五)、其它湿化器(比较少见)

其它湿化器主要有

1.Venturi/Bernoulli型,喷水型和超声喷雾型等,这些湿化器实际上更类似于雾化装置。

2."热棒"型;:水加在加热过的热棒表面上。水量能够测量,以保证在一定温度下产生一定的湿度。

氧气湿化瓶装置的消毒与管理

【摘要】   目的:降低因吸氧导致的院内感染。方法:妥善应用氧气湿化装置的消毒方法,加强消毒后湿化瓶的管理与使用。结果:能够有效防止因吸氧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氧气湿化瓶的应用管理,能够有效避免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 防止疾病流行。

【关键词】 氧气湿化瓶 消毒 管理

由于吸氧患者的病种各不相同,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也不同,若氧气湿化瓶装置(包括鼻导管、鼻塞、橡胶管和湿化瓶)没有完善的消毒管理措施,在患者中轮换使用,极易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湿化瓶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易于细菌生长,更加重了交叉感染的机会,甚至造成感染流行。据有关资料表明,氧气湿化瓶装置污染率为79.45%,氧气湿化瓶污染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1]。这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甚至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威胁。所以,加强氧气湿化瓶装置的消毒管理,对于降低院内感染率至关重要。

1 氧气湿化装置的消毒方法

1.1 橡胶管和鼻导管清洗后放入带盖方盘内高压消毒。

1.2 湿化瓶和鼻塞(不是一次性的)也要先清洗,湿化瓶长期使用后瓶壁会结一层碳酸盐类的水垢,不易清洗且影响美观,可用草酸或醋酸(加水1:10)倒入湿化瓶至满静置5~1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然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工作人员戴无菌手套取出湿化瓶管芯及通气管,再用无菌水冲净后晾干,放入消毒后的容器内备用,鼻塞消毒后也放入消毒后的容器内备用,注明消毒日期。若湿化瓶和鼻塞消毒后未用,超过7天重新消毒。持续吸氧的患者可每日消毒更换一次。所以,每个氧气表应配备2套装置,以便于及时更换。对不能浸泡的部位,要用75%酒精擦拭(其优点是挥发快,易干燥无味)。

2 消毒后湿化瓶的管理与使用

2.1 以往习惯将消毒后的湿化瓶内盛水后装好备用,但湿化瓶内盛水备用有很多缺点,有人试验,将消毒后的湿化瓶,一个盛无菌生理盐水,另一个不装水,各放置3天后做细菌培养,结果盛生理盐水的湿化瓶内有30个菌落,而没有盛水的湿化瓶仅有4个菌落,前者是后者的7倍之多。这是由于细菌在潮湿环境中更易生长繁殖。

2.2 湿化瓶内长期盛水易缩短氧气表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导致流量表不准确。原因之一是湿化瓶内的水分,不断蒸发进入流量表,使流量表内铝片生锈。原因之二是搬动氧气瓶时,湿化瓶内的水易倒流入流量表内,导致流量表不准确,从而影响吸氧准确氧浓度,达不到治疗目的。由此可见,采取消毒湿化瓶干燥放置,既能降低湿化瓶的细菌感染率、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又能延长氧气表的使用寿命,保证吸氧浓度的准确性。

2.3 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在使用时要现用现盛水,盛一般水显然不符合无菌要求。湿化瓶内必须盛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3 小结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无处不在,若忽略这方面的管理,会导致医院感染事件的爆发悲剧[2]。为了杜绝因吸氧而引起的院内感染,必须树立预防控制感染的新观念,提高防感染意识,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吸氧湿化装置消毒管理,由专人负责,备用的湿化瓶内要保持干燥,使用时湿化瓶内盛无菌生理盐水,以达到避免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确保患者就医安全、防治疾病流行的目的。

正确使用氧气袋

患肺气肿、肺心病、风心病等疾病的病人,容易出现因呼吸困难而导致机体缺氧的情况。家中若有此类疾病患者,很有必要备一个氧气袋。使用氧气袋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使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家用氧气袋不宜过大,以71厘米×42厘米为宜。此外,还应备有一条1米左右的胶管、一个湿化瓶和一个鼻塞。刚买回家的新氧气袋,需要反复充气、放气并不断拍打,把袋内的滑石粉排出来,以免被患者吸入体内。使用前要将胶管的一头接好鼻塞、一头接在湿化瓶上,再把氧气袋与湿化瓶的另一端对接起来。

其次,使用时要将鼻塞插入患者鼻腔,用胶布将导管固定好,让患者的头部枕于氧气袋上,借压力使氧气分流出来。在打开氧气袋开关后,要注意调节氧气流量,一般应从低流量开始,流量大小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呼吸衰竭的病人,流量宜小不宜大,否则反而会加重呼吸抑制,造成危险。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不经湿化瓶直接用氧气袋。

其三,家用氧气袋使用的氧气应为普通混合氧,这种氧气在各大医院或急救中心都有供应,不能用工业用氧代替。

此外,由于氧气助燃,所以正在吸氧的房间要禁止火种。对持续用氧的患者,每天都应更换一次用开水消过毒的专用导管。

在家中第一次使用氧气袋,最好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健康时报》(2000年12月14日第十五版)

家庭氧气袋使用比较简便。使用前,将充满氧气的氧气袋的橡皮胶管接上消过毒的鼻导管,然后将鼻导管的另一端放入装有冷开水的杯子时,打开开关,若水中有水泡,表明氧气流出通畅,若不通畅,则需要换鼻导管。在鼻导管置入鼻孔前,用棉签醮少许冷开水清洗一下鼻孔,然后将鼻导管也醮些冷开水以作润滑之用。

目前,常用的鼻异管有两种:

一种是细的橡皮导管,需插入较深,经鼻腔插入到鼻咽部;

另一种是末端呈圆形的塑料制品,插入较浅,置入鼻孔内即可。

病人插入鼻导管后,鼻腔内可能会有一点瘙痒、异物感,如无呛咳、打喷嚏,就可用橡皮胶布把鼻异管固定在上嘴唇处。氧气袋可枕于患者头上,以头的重量来压迫氧气袋使用氧气流出。

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若是新买的氧气袋,应用清水洗净待干燥后用;平时氧气袋要放在阴凉、通风、

干燥处保存,避开热源和火种。

2、用后的鼻导管可用清水洗净,煮沸消毒后备用。

3、为了防止鼻腔粘膜受损发炎,两侧鼻腔炽膜受损发炎,两侧鼻腔可轮流插鼻导

管。

4、病人在吸氧时,家属不能在附近吸烟、点火、点蚊香,以免发生火警事故。

5、不能平卧的病人,头部无法枕在氧气袋上,家属应协助挤压氧气袋,或在氧气袋

上放置适当重量的东西,以保证氧气流量。

6、用完后及时充氧备用。

二 : 关于急救包扎技术的知识

[急救包扎]关于急救包扎技术的知识——简介
包扎术:伤口包扎在急救中应用范围较广,可起到保护创面、固定敷料、防止污染和止血、止痛作用,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包扎应做到动作轻巧,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出血量和疼痛。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免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紧度要适宜,打结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
[急救包扎]关于急救包扎技术的知识——知识点
袖带卷 (绷带)三角巾[急救包扎]关于急救包扎技术的知识——详细知识

[急救包扎]关于急救包扎技术的知识 一
包扎材料 1、三角巾 用边长为1m的正方形白布或纱布,将其对角剪开即分成两块三角巾,90°角称为顶角,其他两个角称为底角,外加的一根带子称为顶角系带,斜边称为底边

[急救包扎]关于急救包扎技术的知识 二
(二)包扎方法 1、头部包扎(1)三角巾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顶部外伤。(2)三角巾面具式包扎:适用于颜面部外伤。(3)双眼三角巾包扎:适用于双眼外伤。(4)头部三角巾十字包扎:适用于下颌、耳部、前额、颞部小范围伤口。

[急救包扎]关于急救包扎技术的知识 三
2、颈部包扎 适用于颈部外伤。 (1)三角巾包扎 (2)绷带包扎:方法基本与三角巾包扎相同,只是改用绷带,环绕数周再打结。

[急救包扎]关于急救包扎技术的知识 四
3、胸、背、肩、腋下部包扎 (1)胸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胸部外伤。(2)背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背部外伤。方法与胸部包扎相似,只是前后相反。(3)侧胸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单侧侧胸外伤。(4)肩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肩部外伤。(5)腋下三角巾包扎:适用于一侧腋下伤 。

[急救包扎]关于急救包扎技术的知识 五
4、腹部包扎 腹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腹部外伤

[急救包扎]关于急救包扎技术的知识 六
5、四肢包扎 (1)臀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臀部外伤,方法与侧胸外伤包扎相似。 (2)上肢、下肢绷带螺旋形包扎:适用于上、下股除关节部位以外的外伤(3)8字肘、膝关节绷带包扎:适用于肘、膝关节及附近部位的外伤。(4)手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手外伤。(5)脚部三角巾包扎:方法与手抱扎相似。 (6)手部绷带包扎:方法与肘关节包扎相似,只是环绕腕关节8字包扎。 (7)脚部绷带包扎:方法与膝关节相似,只是环绕踝关节8字包扎。
[急救包扎]关于急救包扎技术的知识——注意事项
包扎时候动作要轻柔,松紧要适度。

三 : 智慧与知识

知识与智慧

希腊人尊敬智慧,印度人尊敬神圣,意大利人尊敬艺术,美国人尊敬商业。而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却一再强调知识与智慧的区别。知识是人类对有限认识的理解与掌握,智慧是一种悟,是对无限和永恒的理解和推论。因此,博学家与智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智者掌握的知识不一定胜过博学家,但智者对世界的理解一定深刻得多。两者比较就如一个知识女性和一个聪慧女性的比较,后者令人心仪的不是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在其灵性。

知识是有限的,再博学的知识在无限面前也会黯然失色。智慧是富于创造性的,其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反而显得生机勃勃。知识学习是智育的首要目标,但不是惟一的目标。知识学校的目的不在为知识而知识,知识应该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显示出它的价值。也只有在智慧的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知识若不转化为智慧,知识越多越是身心发展的沉重负担。杜威曾经指出,教育要区分两种人:一种是拥有许多知识的人,另一种是睿智的人。前者拥有一大堆“间接知识”、“外在的公共经验”,这些知识非但无助于其经验、智慧的增长,反而有可能阻滞生命的灵性和智慧的闪现。后者是机智的、消息灵通的,并善于处理他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育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培养“睿智的人”。新的知识观的提出,把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纳入知识的范畴,初步改变了知识与智慧的分离。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对智慧的理解必须超越逻辑思维和传统理性主义的狭隘智慧观,认识到非逻辑的直觉、想象、灵感的重要性,树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观。

第一,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完全可能千万次地重复人家的思想,却自己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相反,像苏格拉底那样,逢人便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倒可能最富智慧,因为他自认无知,所以总想与人理论,探究真理在何方。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这就是知识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掌握很多实用技能也不等于智慧。一个人学会驾车,学会电脑,但他却不一定富有智慧,因为他很可能是被迫去做,内心却对这些行当毫无兴趣,更谈不上从中悟出智慧。我想,真正的智慧之人,都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深感兴趣,他不是被迫去做,而是自愿去做,只要感兴趣,即使没有什么实际好处,也仍然乐此不疲,因为他从做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愉快,人生的乐趣。还有什么比品尝生活的愉快和乐趣更接近智慧呢?此外,他也可能武艺十八般,谋生之道样样精通,但却思想贫乏,内心空虚,没有信仰,没有对真善美的渴望,你能说这是有智慧的人吗?

例子:一位科学家曾做一个实验,找两个年轻的助手,交给他们各人一只灯泡,要求他们各自想办法求出灯泡的体积。其中一位找来一杯水,把灯泡投入水中,灯泡排开一定体积的水,,拿出灯泡,根据烧杯中的空出部分,很快计算出灯泡的体积。另一名助手,对灯泡又是用尺子测量,又是用公式计算,忙了半天也没有忙出结果来。我想,第二位助手也许并不缺少知识,但是他却缺少智慧。他迷信课本上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遇到灯泡这种非球非椎非柱非台的物体,没有具体的公式,他就变得束手无策了。第一位,他不仅知道书本知识,更可贵的是,他能知入知出,能变能化,善于把书本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结合

起来,让棘手的问题变得迎刃而解了,智慧型的人才和知识型的人才的区别也许在此。

也许我们平时没有思考过知识和智慧二者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人只要有知识就行了。其实不然,时下我们往往只标记着知识的分量而没有标记智慧的度数。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把对人的勤勤勉勉踏踏实实,角逐高分当作人才,可是他们走向社会,接触实际生活时,变手足无措,一筹莫展,书本上的知识,依旧在书本上,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拥有知识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智慧的人却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知识只是为了达到真正认识的出发点;而智慧,我认为是,在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经验、阅历、见识的累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远见,体现为一种卓越的判断力。

关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我简单的理解是: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一定有知识,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其真正的价值!“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便拥有了智慧,拥有智慧却不懂得坚持学习新知识的人便成了只有小聪明的人。

如果把知识比作米,那么智慧就是酒。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智慧,智慧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知识本位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建基于知识,并最终“酿造”人生的智慧。

四 : 傻傻的智慧之——救救水牛

听闻住在乡下的婆姑奶奶病了,带信的说她非常想念我的女儿,便利用午休时间赶去看她。一路转车,不觉已到午饭时。焦灼地等了近一小时,好不容易等到中午最后一辆到达她处的车,已顾不上拥挤,抱着孩子硬塞了上去。车子在颠簸的乡村小路上缓慢行驶。盛夏正午,车厢闷热异常,默默祈祷赶快到姑奶奶家。

拐弯处车速减慢,抱在怀里的女儿挣扎着要下来,由于车厢里太过拥挤,我没理会,没想到她指着路边水塘里的水牛大哭起来:“爸爸!救救水牛吧!它会淹死的!”我抬头望去,水牛正悠闲地在树下享受着沐浴的清凉,水漫过整个身子,只把鼻眼留在外边。一边摇着尾巴驱赶着苍蝇,一边惬意地哞哞叫几声。车子渐渐驰远,我收回目光,却看见女儿眼里噙满泪水,目光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早已泣不成声,小手死死抓住爸爸的胳膊摇晃着哀求着。车厢里,看惯了水牛洗澡的大人和孩子们一阵阵哄笑,像是看了个特好笑的段子,前仰后合久久也收不住。

“师傅!麻烦您停下车!我们下去!”

“你们疯了!这是上午的最后一班车!”

“请停车!我们下车!!”我发现自己从没有如此坚定。

女儿飞跑着向水牛奔去,牛鼻子上栓着绳子被系在小树上。我先生从树上折了根细枝,轻轻抽打着牛背,水牛极不情愿地站起来,哞哞地反抗着。(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宝贝!你看!水还没有没到牛的膝盖是不是啊?它是不会淹死的!再说,水牛为什么叫水牛啊?因为它是会游泳的啊!”先生脱下女儿的凉鞋,抱着她把她的一双脚放进水里,女儿快乐地打着水花,伴着咯咯的笑声,水牛哞哞地叫着,潜进水里更深了。

盛夏正午,太阳从头顶压下,小路上一辆车也看不见,石子路面热气透过鞋底烤烫脚心。我们热得无处躲藏,先生摘了几张荷叶盖在我和女儿的头上。看着水牛重新卧进水里,将脊背全藏了进去,只留了个口鼻哞哞叫着,女儿快乐地唱了起来:"水牛儿!水牛儿!你先出那犄角后出头!.....” 我也跟着唱起来:“水牛儿!水牛儿!你家人等你快回家转......

我们就这样为女儿犯一次傻,盛夏正午,我们徒步挨着饿行走在路上,唱着快乐的《水牛儿》。傻傻的我,实在看不了女儿的泪眼。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孩子的善心,我绝不能视而不见。其实水牛在幼儿园课本里,在电视上,在童话书中,在光碟里,女儿并不陌生,但在这小水塘里,与水牛在一个池塘里打水花还是第一次,看来去自大然比上课重要,只有在大自然里,用上孩子全部的感官,去倾听,去触摸,去感悟,才能学到最全面,最实用也最生动的知识。

童年,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如何让我们的早期家庭教育完美无憾?我的答案是:旅行比上课重要;孩子的兴趣比我们的理想重要;孩子的主见比我们的诱引重要;孩子的爱心比对错重要;为孩子犯傻比麻木的聪明重要。

2000年7月

本文标题:智慧树急救知识与技术-“吸氧时的湿化瓶的作用”以及“气道湿化的基础知识”-急救技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752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