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老人与海鸥的教学反思-《生死相随的海鸥》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10 所属栏目:老人与海鸥的教学反思

一 : 《生死相随的海鸥》教学反思

《生死相随的海鸥》一课紧紧围绕一个“情”字,既有同伴之间的深厚友情,又有令人震撼的生死相随的亲情,读来感人肺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课文第4节描写了海鸥们集体营救一只遇险小海鸥的情景,文章用“飞旋、鸣叫、排屎”三个词语描述了集体营救的具体方法。其中,“鸣叫”一词的内涵极为丰富,又不易为学生所察觉。因此,我们紧扣这个词语,集中精力,重锤敲打,设计了语言练点:
师:“鸣叫”是海鸥之间特殊的语言,想象一下,此时的海鸥好像在说些什么?
出示:
他们飞旋、鸣叫,好像在说:“                    。”请大家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学生在交流时,有的说:“你为什么要伤害我们的伙伴?”;有的说:“海鸥们大声喊道,快放了我们的朋友,否则对你不客气!”;还有的说它们在安慰小海鸥,让它别害怕。……从这些内容来看,学生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想象,有的认为是抗议,有的认为是警告,还有的认为是安慰,但始终紧扣着课文内容。这个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更使学生感受到了海鸥与人类一样,他们之间也有着深厚的友情。

二 : 海鸥的思想

  思想使然是一匹野马,驰骋在广渺无边的文字疆域,想象冗繁而绵长。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碧海蓝天。

  我是一只海鸥,有个性也孤独,就因为我那个性而与鸥群格格不入。他们简直当我是另类而孤立我,而我仅仅是为了理想——飞翔,一种生存的新理念而努力。他们竟相歧视我,几千年海

  鸥的制度不因我而改变,他们没错只是沿袭几千年来的世俗——拼抢食物。庸俗!我想。但他们不这么想。我不感到耻辱,我热爱飞翔,一直以为自由翱翔蓝天那是件多么引以为豪的事。他们聚集在沙滩旁,争抢着蔚蓝海面漂泊的一点面包屑或小鱼,万般喧老响彻我的耳菲,我无言地离开。

  当他们拼抢食物之余,我站在一块高地上伸展着翅膀拥抱蓝天,作出要临飞的豪迈,然后抖抖翅膀又无声的垂落,蓄劲后再次拥抱蓝天候地腾空而起,直刺向湛蓝的苍穹。我先是滑翔一阵,然后向上,向上!加速!始终无法在高速度中作平稳飞行,强大的气流刺痛着我,身体正在剧烈疼痛,而翅膀像灌铅般沉重并痛苦,然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我在想我的理想,难到之与我的身体一并跌落到大海。现在只有倾听自己的心跳。

  我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晌午,父母见我醒来都惊喜不已,我淡漠望向窗外,屋内的氛围很凝重,爸爸打破沉寂:“孩子,我知道你喜欢飞翔,但你要养好身体啊,你不学点抢食的本领怎么会吃饱而有力飞翔呢?你明天还是和其他海鸥一样抢食吧。”我觉得有道理,我又小声说:“可……”

  我还想争辩,看到父母深切的目光欲言又止。

  我回到鸥群和他们一起抢食。然后想就这么顺应世俗地苟活一生,我该从今天做个他们所谓的“海鸥”吧。我很轻易就抓到一条小鱼叼在嘴里,慢条斯理地朝岸边走去。突然,有种想飞的感觉,很强烈。理想和生活在脑海里经久翻转,生存的意义在于创造,我要创造奇迹改变海鸥飞翔的命运。拍拍翅膀飞向蓝天,滑翔一周慢慢舒松并没痊愈的身体,昂头望天飞得更高,羽翼稍作侧向,很轻松划开气流平稳飞行,我终于成功了!

  成功的喜悦迎上心头,我在碧海蓝天里翱翔。然而想象没行动的半点真实,想象的力量坚定我努力的意志。

 

三 :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这节课的知识点是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10。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初步体会分与合是辨证的,是对立统一的。10的分与合中,教材选用学生所熟悉的珠子为题材,让学生有序的涂色,把每串10颗珠子分成两部分,然后根据每种分法得出10的不同组成,并由一种说法联想到另一种说法。与前面的教学内容相比,10的分与合提高了教学要求。首先,教材不出范例,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获取知识。其次,要求学生有序的进行10的分与合,并且要求通过一幅图想到两种说法。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在本课一开始就安排了“猜彩球”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对猜彩球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着把10颗珠子有次序的涂一涂,分一分让学生自己得出10的几种分与合。接着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魔瓶、开火车、做小会计、找朋友等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乐趣,增进学习的自信心。
  10的分与合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寓学生的自主探索于数学活动之中。全课以猜彩球的游戏开始,让学生“抓一抓”“数一数”然后教师猜出抓了几个珠子,提出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展开阶段,通过操作学具、涂画珠子的小组合作活动,自主的探索、发现10 的分与合,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合作意识。这一阶段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的构建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构成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地探索。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通过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得出10的组成的各种说法是本课的重点,有序的掌握“10的分与合”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是本课的关键,因此巩固阶段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采用凑十儿歌、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对口令、开火车、找朋友等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总结之后,又回到猜彩球的游戏,改由老师抓,学生猜,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乐趣,增进学习的自信心。
  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灵活的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收到的效果也将会更加精彩。

四 : 分与合的 教学反思

第一篇: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分与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该知识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整节课学生在动手实践等活动中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

(www.61k.com)

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有以下收获:

1、《分与合》中主要是对4和5的合成进行教学。对于4和5的分与合的掌握,大多数学生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了,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他们通过分红花对4和5的分与合的合理性进行感性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所以在教学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在强调有序思想时,我也是充分地尊重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请学生自己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4和5的分与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自然渗透有序的思想方法。

2、在游戏中练习,寓教于乐。在课堂上,我通过猜一猜、出卡片等游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在课的最后,我没有丢弃我的故事情景,继续利用虎妈妈过生日,请我的学生自己把小礼物(缺了叶片的向日葵)补完整送给虎妈妈,不仅及时巩固了今日所学,而且也使得整堂课前后连贯,一气呵成。

3、及时肯定、及时表扬。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想法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应充分地利用并及时写出来、及时肯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分与合。同时,对于那些动脑筋、发言积极的孩子,也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4、做到完全放手。4的分与合是在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的,相信有了4的基础,5的分与合对于学生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因此,我多给学生机会,把2、3的机会让给他们,让他们多说多练,淋漓尽致地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色彩。

然而,我还是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看到孩子们如此高的学习积极性,希望我能尽我所能,把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继续延续下去!

篇二: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把数4分成3和1、2和2、1和3;然后想一想几和几合成4。教学的第一步是开放的,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一种放法,在交流中出现三种不同放法。这里的交流,一方面呈现了放法是多样的,找到了可能的多种放法。另一方面,这也为学生记忆4的组成提供形象支持。

1、在操作中体验分与合,掌握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

通过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第30页例题教学4的组成,分三步进行。首先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让学生边操作边体会分;接着把分4个桃抽盘里放3个桃,另一个盘里放1个桃,得出4分成3和1,让学生理解431表示什么意思,是怎么得到的。接着让学生思考通过中间和右边的分桃图又能得出什么。先半独立完成4分成2和几,再独立完成4分成几和几。教学的第三步要在分的基础上推理合:因为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这道例题是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任务不局限于4的组成,还有分与合的思想,研究数的组成的方法,这直接关系其他各数组成的教学。所以,必须让学生参加分桃的活动,经历由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的过程。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

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水平。

(1) 分与合是数的组成的两个方面,是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加法从合的角度求和,计算减法从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分与合的关系。

① 教学4的组成,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逐个理解含义,初步感受它们是有联系的。

② 教学5的组成,同时提出分与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分立即说出合,使两者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篇三: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1) 分与合是数的组成的两个方面,是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加法从合的角度求和,计算减法从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分与合的关系。

① 教学4的组成,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逐个理解含义,初步感受它们是有联系的。

② 教学5的组成,同时提出分与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分立即说出合,使两者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③ 第33页第1、2题,第36页第1题,第37页第1题,教学6、7、8、9、10各数的分解后,专题练习这些数的合。用分的知识回答合的问题,体会分与合是相互促进的,只要记住了分,就能说出合。

(2) 除2以外,3~10各数都有两种或多种分解。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对称的。如5的分解:

掌握这种对称,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教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这种对称。

① 教学4的组成,虽然4分成3和1、2和2、1和3是对称的,但考虑到初步教学数的组成,重点应放在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上,暂时不揭示这种对称。

② 教学5的组成,通过两个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5朵花摆成1朵和4朵的同一种分法,体会541和 514是一致的,实质上是一组分解的两种表达。然后让学生看着5朵花摆成2朵和3朵的图,写出这组分解的两种表示。教材给一种表达画上虚线框,让学生明白它可以从另一种表达得到。

③ 教学6和7的组成,根据一幅图写出数的一组分解,虚线框里的表达直接从左边得到。感受研究6、7的组成,只要进行三次操作就够了,为提高8、9、10的组成的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④ 教学8、9、10的组成,通过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从这些数的一些分解说出另一些分解。体会较大数的组成,只要记住其中的一半,就记住了另一半。

篇四: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了学生的参与,教师的互动,使得原本比较抽象得教学设想变成了生动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并解决,而且更建立起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经过这节课,我也有不少的体会。

1、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教学中我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这一理念,教学中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谈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教学5的分与合时,我并没有直接出示5的数楼,而是通过猜一猜,自己设计数楼等一系列的活动,逐渐掌握。

2、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也旨在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获得,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本课例中我也是比较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与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且让他们在小组中,在班级中把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当然,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不仅需要有自主探索的过程,也需要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我就借助小熊猫乐乐的身份不断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3、不足之处。

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也期待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不仅仅评价只是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最好能评价自己或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程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等。也许是我对学生的期望过高,也许是学生年龄小,总之我感觉学生评价的语言还不尽人意。毕竟,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不断的加强指导。

篇五: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昨天晚上在网上看了一些前辈有关这课的反思,收获很多。课题为分与合,还是值得回味的。很多时候教师只注重了分的过程,忽略了合,而合的过程就是下一节加法的基础。由于班上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这节课我是以零基础来给学生上的。从学生的上课状态、作业情况来看,比前几节课要好一些,看来备课的第一步还是要备自己的学生。

这一节课看似简单,其实还是很有层次性的,而且对后面的学习加减法、退位、进位都有影响。比如进位加法,凑十法,就是把两个数合成事,退位减法就是退一当十,然后把十分成两个数,减去要减的那个数。

这节课没有使用课件,直接用小磁铁在黑板上演示,效果不错。小磁铁简单又熟悉,学生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老师的问题上。而动手分的过程,比课件更加生动、直观,学生分教师配合板书,学生也容易理解。5可以分成2和3,用语言说是这样,但在数学里为了更加简洁,我们用这样的形式表示5的分成。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5的分成式。

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能够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效率。

分与合的 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老人与海鸥的教学反思-《生死相随的海鸥》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626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