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垂直细分-王培:网站未来会洗牌和垂直的细分

发布时间:2017-09-30 所属栏目:创业动态

一 : 王培:网站未来会洗牌和垂直的细分

    今天下午13:30土豆网土豆网副总裁王培女士将做客赛迪网,就播客视频的现状和前景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以下为王培的聊天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请来了土豆网的副总裁王培女士作客赛迪网,首先请王女士跟网友打个招呼。

  王培:

  大家好,王培在这里代表土豆网网向各位土豆和非土豆网用户问一声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土豆网。

  主持人:

  土豆网现在虽然名气比较大,但是很多网友不是很了解,所以先请王总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王培:

  我们是2005年4月15号成立,现在是两岁半,现在土豆网受到了很多用户的喜爱,目前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也离不开网友的支持。

王培做客赛迪网

  主持人:

  土豆网主要是立足于播客视频方面,播客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请您就播客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相关介绍吧?

  王培:

  豆来源于“沙发土豆”意思就是喜欢坐在沙发里吃着薯片看各种视频的人,整个土豆理念就是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通过视频的方式在土豆网上表达、分享、互动。

  主持人:

  土豆网的目标是让每个人成为生活的导演者,具体怎么体现呢?

  王培:

  传统的网站都是变异推送到用户面前的,土豆网有一个特征的功能叫挖土豆,就是每天土豆网都有几万个视频上传,怎么让大家看到或者知道哪些是最受欢迎的呢?是通过用户每人一铲子挖出来的。
 
    挖是一个投票的功能,这是用户所决定的,挖土豆是一个特别好玩儿的功能体现,这是2.0网站不同的地方。之前《纽约时报》人物评选出来的年度人物是“You”,所以真正的用户为王的时代来临了。

   主持人:

  今天最新的消息,土豆网独力打造的新概念广告营销系统悄然上线,最新的这个系统与以往的有什么变化?

  王培:

  这是我们跟很多广告公司做的探讨调研的指导方向,在机制上是这样的:比如说你对化妆品不感兴趣,假如你是土豆用户的话,你会浏览的食品,行为分析可能你适合登山或者汽车的广告,所以以受众为前提是第一个特色。

  第二,以往所有的人都会说到底什么是视频广告,是不是只有视频的广告才叫视频广告,还是加载在媒体上的广告是视频广告。对于传统的电视广告来说,视频都是很短的,我们还是从用户体验基础出发。我们只抓住用户眼睛的前三秒钟,在视频播出之前全屏的非常有冲击力的广告出现,它可以是视频的形式占据你的屏幕,但是只是三秒,三秒之后正式节目会播出,同时这个广告会退隐到类似背景墙的地方。这是我们视频网站比较与众不同的一点,但是所有的都是以用户和用户体验为前提。

  主持人:

  你们推出三秒广告系统,但是网友比较担心的问题是有部分个人隐私或被网站监控,对此你们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王培:

  套用钱钟书老先生的话,你读了一本好书不必知道书的作者是谁。也就是说土豆网分析的是每一个电脑IP的种种行为,他会知道这个IP讨厌什么节目,喜欢什么节目,我们对这样受众行为的个体,组合成数据库做广告投放。但是对你是谁,收入多少,住在什么地方,用户个人身份等不会做任何记载或者泄露,我们只是对用户行为进行统计,从而了解他们适合的广告方式。我们关心的是用户的行为,而不是用户本能的隐私是什么。

  主持人:

  据艾瑞数据显示06年7月到07年3月份土豆网用户粘性指标迅速发展,土豆网有效浏览时间已占视频分享网站的近半壁江山,具体体现在哪儿呢?

  王培:

  首先解释一下用户花费在真实的观看某一个网站不是视频结构的时间。我们占据的视频市场是47.24%,到5月所有登录土豆网的用户他们花去了1288.58万个小时在土豆网上。这个指标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也是从用户出发,希望带给用户好的体验和观看感受。

  主持人:

  有效时间是不是指用户观看视频时间?

  王培:

  对。我们不大PV这些数字,我们也不关心多少次的真正播放,我们会比较关心观看数据。

   主持人:

  今年在用户关注上会有哪些新的措施呢?

  王培:

  这属于产品设计的秘密,我能跟大家说的是我们相信简洁就是美的,土豆会坚持简单,让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好用。这个请大家放心,永远不会变。

  主持人:

  今年4月份土豆网宣布签署第三轮融资协议,这对今后土豆网整个运营有什么影响?

  王培:

  有钱绝对是好事儿,三轮加起来有3千多万美金进来,至少我们能够吃一个定心丸,不用担心将来视频会卡,或者打不开,因为我们会把这个钱投入到建设上去。

  再一个我们的投资商也是土豆大粉丝,他们希望能够扶持土豆更好的成长,他们跟我们的运营理念都是很一致的。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太好的影响了。

  主持人:

  最后请王总就视频领域将来会出现怎样的趋势做一个预测?

  王培:

  我们觉得可能会发生两个变化,第一个是出现分流的现象,有好的资金支持,好的口碑、好的服务、好的特色,这些视频网站会生存下来,有很多可能没有办法运转,或者钱不够或者怎么样,我们曾经的一些同仁们也都是大浪淘沙的现象被淘汰掉,我们当然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发展。再一个,最早的时候都是门户网站,后来发现垂直这件事情发生了,可能有更多的网站会做垂直领域对应的事情。比如说汽车网、泡泡网、51job甚至携程,我们想互联网分工纵向的专业化领域的网站会越来越细分。所以我们觉得一个是会洗牌,再一个在网站功能提供服务上会专业的垂直细分,这可能是将来的两个趋势。

  主持人:

  将来视频网站商业化路程是否会越来越好?#p#分页标题#e#

  王培:

  我们希望这样,也希望大家来捧场。

  主持人:

  今天访谈到此结束,非常感谢网友的参与,下次再见。

  王培:

  谢谢大家,再见!(责任编辑:胡祥宝)

  作者:太阳飞雪

   主持人:

  目前各视频分享网站,广告客户主要看有效的浏览时间或者浏览的次数,您认为对于广告主来说,有效浏览时间会不会代替PV,成为下一个视频网站重要的考评指标呢?

  王培:

  会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参数,对于广告主来说更希望用土豆网和互联网交集,如果你是媒体,品牌是怎么样的呢?土豆网不管是内容质量还是品牌美誉度,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好的品牌。其次,是用户对媒体的受众影响力,用户观看完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和行动。第三才是会说这个媒体的形式和数据。其中两个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有效的浏览时间,说明这个媒体可能对这个用户产生更大的影响,还有一个我们非常关注的是每天播放器打开内容的播放量。我们昨天在上海艺术仓库里开发布会,6月30号单日播出记录突破5000万次,这也是国内遥遥领先的。

  主持人:

  从06年7月到现在,土豆网已占据视频领域半壁江山的,那么这么短时间土豆网有如此大的进展,你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

  王培:

  谈优势太客气了,谈特质是我们与大家愿意共享的。首先土豆是非常有创造力的团队,每一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建议是土豆网内部公投投出来的。另外我们永远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我们最尊重、信赖的就是用户,土豆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去做的。还有一个就是土豆舍得的精神,我们非常专一,非常精致的做一件事情,而不是什么事儿都去做。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就是我们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因为在中国服务器带宽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土豆也完成了几轮融资,使得所有的用户会获得一个好的观看环境,会很流畅,对于不会卡这样的底层的技术支持,我们是很重视的。

  主持人:

  投资方最看重土豆哪些方面呢?

  王培:

  我们投资方VC们都是非常具备的Web2.0精神的,所有的投资商他们自己首先都是土豆的粉丝,自己每天泡在土豆网上给我们一些建议,和普通用户沟通。所以这点我们和投资方是意见一致的,投资商很开心的看到我们的成长,我们觉得找到了好的合作伙伴,好的得到投资商的支持和用户一样也是我们的一大幸事。

  主持人:

  目前土豆网流量每天有多少呢?

  王培:

  截止6月30号我们的注册用户数达到了540万,注册用户数就是注册一个用户名,能够获得一个视频空间。还包括很多访问者,可能不需要注册,这叫独立的访客,是6000万。累计的总数,整个6月是11亿四千多万。还有第三方的数据或者排名也还不错,我们在全球Alex排名今天是92名。在中国排名今天是15名,百度去年的热榜里我们是在前5名被搜索最多的词。还有Google热榜,我们最好的成绩是第四名,今天的成绩是第七名。所以我们觉得这些数字还挺让人开心的,但是我们还会继续做更多的努力。

   主持人:

  任何事物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们刚才谈了土豆网的优势和用户比较认可的地方,目前土豆网有哪些制约它的发展的地方,或者说瓶颈呢?

  王培:

  目前说到瓶颈我们觉得还是设施的条件,因为互联网从文字、到图片、动态图片,到视频它所需要的网络带宽必须越来越好。像日本、欧洲互联网环境已经非常好了,高速公路非常快了,但是中国网络环境有好多地方,土豆网也希望能越来越好。我觉得随着咱们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建设越来越好,土豆网能够给用户提供的经验也会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实用。

  网友:

  昨天电影《疯狂的石头》状告土豆网侵权,要求索赔15万,对此您怎么认为?

  王培:

  新传在线对土豆网播出《疯狂的石头》提出质疑,第一,土豆网是一个平台,所有的行为都是用户的行为,我们只是在一个平台进行展示。第二,对这个片子对用户产生的侵害,目前我们看到的只是掌声,更多的用户非常喜欢,没有利用这个做一个商业的行为,比如加广告或者做销售。

  第三,土豆网从来不是希望做盗版的公司,黑道、白道、无间道,我们还是愿意走白道。接下来我们会推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叫“豆角”计划,它的意思就是说在土豆网也会有名角、也有大腕,这些好的内容非常希望愿意真正的有版权者和土豆网合作。土豆网首先有版权的内容来到土豆网会得到大家的喜欢,会有用户喜欢。对应它的内容播出和收益我们都希望能够返回到原创作者。对土豆网来说版权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但是我们希望最后实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真正的创作者可以得到他应得的收益。所以我们觉得大禹治水特别好,什么事情疏导、变害为利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都希望大家来土豆网做一个“豆角儿”。

  主持人:

  有网友问土豆网是如何对待网络版权的?那么你们在更好的防止版权侵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王培:

  我们请代理律师,通过各种商业条款梳理各种内容。其实在土豆网因为实在没有特别清晰的定义出来,是网友在传载,土豆网在播出。目前我们已经签了一千个左右的者和几千部的影视剧和综艺节目,所以希望这件事情在接下来的半年,除了广告之外成为与土豆网之外并行的项目。希望愿意参与到土豆网计划中的合作伙伴都可以与我们合作。

   主持人:

  目前土豆网运营模式是怎么样的呢?

  王培:

  第一是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尤其是2.0互动视频媒体互联网平台。我们怎么样才有更好创新和更好的互联网广告模式?带来好收益这是第一个轮子。第二个是基于3G、4G到来的时候,在其上面有一些新的价值体现。

  主持人:

  营销格局呢?

  王培:

  土豆网没有做过什么太多的人为的推广,从最早土豆网每天只有一个、两个个位数的上传,发展到今天很大力量是来源于2.0中坚力量,口口相传,才使土豆网越做越大,我们才会有更好的传播者观看者提供服务,这个是不会改变的。

  主持人:

  现在用户在视频网上看视频是免费的,随着3G的普及,土豆网会收取相应的费用吗?#p#分页标题#e#

  王培:

  我们会根据内容服务商、运营商所打造出来的商业模式或者格局顺势而为。假如说所有的都是连在手机上,看视频也是免费的。如果手机用户已经习惯于包括下一个彩信图片都愿意付出费用的话,那么我相信视频服务对他们来说是更好的推崇,也不排除有收费的模式。

  网友:

  目前国内视频网站烧钱的局面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王培:

  “烧钱”这个词看大家怎么看,拿到投资人的钱做一些很奢华的事情,比如铺天盖地的营销,推广,但是不是需要,那是一种花法。但是土豆网一直不是烧钱的公司。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中国服务器带宽挺贵的,我们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购买或者租赁,的确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认为整个曲线是上涨的,但是我们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通过一些新项目的研发逐渐降低服务器带宽的单位成本。所以我们觉得这个钱还要花到6-18个月,但是单个的成本利润在下降。

  主持人:

  关于视频这块是新兴的事物,您认为播客和视频给广大网民或者整个网络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王培:

  打个比方从看报纸听手机的时代到了看电视的时代,我们从被动的接受所有信息的时代到了自己作主、自己能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式,并且能够跟他人共享的时代。所以我们觉得用户为王的时代到来了,就是你的时代到了。

   主持人:

  你们怎么看待竞争对手呢?

  王培:

  我们觉得做好自己是最关键的,在我们看来竞合的伙伴,除了其它的各种各样的网站还包括其它的媒体,土豆网和很多电视台都开展了非常好的合作,比如说湖南卫视、上海文广以及陆续进行中的一些大型传统媒体电视台,我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达成互补的,能够到达更好的目标的,所以竞合的定义更好。

  主持人:

  刚才网友谈到视频网站烧钱的模式,土豆网昨天发布新闻说,新概念广告营销系统推出了,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突破这个“烧钱”运营模式的瓶颈呢?

  王培:

  我想广告系统在7月2号正式上线发出很好的声音,叫“土豆下海”了,我们觉得是很好的开始,我们和所有的广告主和4A公司都在做沟通,希望在用户做主的平台上能够给所有的广告商们带来他所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认为是一个好的开始,已经在发生了,我们拭目以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有什么好的消息能够跟大家分享。

  主持人: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调查显示,06年我国的播客是视频分享网站规模为7600万,预计近三年规模有望年增40%。您预计关于视频这块,未来的井喷期大概在什么时候?

  王培:

  井喷不好说,但是增长的态势大家都看得到。目前的互联网视频服务方式能够适应网络环境的用户,随着我们网络建设越来越好,我们相信40%不是遥不可及的数字。另外,从用户成长来看,前几年的时候有一个互联网已经很新鲜了,打开电脑有这么多源源不断的信息,可能有一天我们发现所有的用户会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很多人已经更习惯于通过网络做更多的事情。我们觉得随着整个互联网环境的成长,视频这么丰富、互动的一个方式,40%这个数字也不会是很遥远的。

  主持人:

  土豆网是比较关注用户的,在关注用户方面做过哪些具体措施呢?

  王培:

  我们有很多小产品,比如说有播客百宝箱、工具箱,还有很多制作或者剪辑视频的工具,我们是第一个推出视频译制的方式,每一个人都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视频的主页。在外部的对用户的鼓励上,我们会做一些活动,每天都有一两个土豆播客的作品出现在东南卫视一个栏目上,叫“播客风暴、土豆制造”。现在有的土豆好作品被大家鼓掌了,就能很快的出现在电视节目上和大家见面,所以我们在持续不断的做各种各样类似的事情。包括现在选秀节目也很盛行,我们希望和4A公司进行探讨,比如我们在民间寻找为新歌拍MV的,或者挖掘好的歌手。之前在北京台有一个节目叫J要跳舞,就是民间的人们觉得你的舞蹈是有感染力的可以拍下来上传,让我们非常惊讶的是在土豆上票数最高的是一位残疾人演员,他的视力不是很好,但是踢他舞跳的非常好,我们有机会把他送到电视台里,再送到电视节目上表演给大家看。

二 : 去年火了一堆垂直细分服务今年创业者们怎么保证成功呢?

  随着2015年几大创业团队在垂直细分行业创业的成功,如物流网里的滴滴、优步、速派得、蓝犀牛,传统行业上岸的找钢网等的初步成功,巨大的市场利益让投资圈开始关注并乐于投放大量的资金,催火了2015年的垂直细分行业的创业热情,然而随着201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融资收紧,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们坚持不下去了,到今天2016年还剩下的创业者们也变得更加谦虚谨慎。

  那么要想在垂直细分行业创业成功真的很简单么?

  1、创业门票-创业启动金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业启动金的门槛越来越高。马云准备50w就敢开始创业,但是今天如果你只准备50w的启动金,那么估计后面该你头疼的时候会特别的多。创业就好比打仗,说白了就是比谁的综合实力强,特别是钱,如滴滴、京东,如果现在没有资本进账,马上就会出现一系列反应,而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资本做支持,创业家想走到IPO基本是不可能的,可怕的是很多创业者没有多少财力只是想着融钱创业,这无非是在本来很艰难的创业本身上又加了个困难大山。

  创业团队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时候是仅仅只有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商业计划书,这时候仅仅作为一个小小不起眼的种子,如果单纯的想依靠天使轮投资来度过,创业风险无疑是很大的;在广深地区,根据接触到的几个创业公司,哪怕在有政府免费提供的创业办公地点,但技术上的开销,运营团队的基本生活开支,市场推广费用,每月花费也是很不菲的;如果是重点在线下体验型的创业,那么花费会更大,总的算下来,创业前期,哪怕再省吃俭用,花费也在5w-10w之间。

  在2015年年末资本寒冬来临时,很多创业团队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维系最后土崩瓦解,想想开年时候的意气风发,年末突然来临的资金困境,相信身处创业中心点的创始人也是冷暖自知;深圳某上门洗车平台公司,准备了100w创业资金结果就仅仅坚持了7个多月,而且还是在员工薪资待遇压低到深圳最低标准。

  当然有富裕的创业启动金也只是保证创业团队前期能集中精力开发产品和拓展市场罢了。

  2、自身硬-团队成员素质

  这里说的素质不是文化素质,而是创业素质;创业途中什么最重要?

  人才,古今中外,能成大事,创业成功的,无外乎身边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但是随着创业热情的盲目火热,很多创业只看到了马云、马化腾、王健林、刘强东本身,而忽略了他们身边那群可能比他们更加有战斗力的团队。

  美团能在千团大战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王兴选好了将(阿甘),而带出来国内闻名的美团地推铁军。人和人才其实真的很难区分,特别对于创始人来说,特别是创业前期试错空间几乎没有的情况下,找到一个能保证结果并且能维持业务持续发展的人才真的很难;现在的很多创业团队成员,几乎很少能坚持1年以上,特别地推人员,最开始最困难时候和公司一起打市场的,基本都在公司快好转的时候离开了,很多不是员工等不到公司好转,而且因为这些员工的离开,倒逼创业者提高员工福利,但是新进来的团队员工的投入对创业来说又是一个不得不冒的风险。

  投资圈好像流传过一句话,一个好的创业团队等于创业成功了一大半。同样的事,不同的人、不同的方法,结果完全可能差之千里。

  而优质的创业团队,应该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结果为导向来运营的。创业团队的良性发展在意各个部门做好本职工作,领导负责梳理和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进度和衔接。但是往往很多创业团队却做不到这点,创始人因为时刻处在资金危机中,看到团队里有错误或者不足的地方,很多时候都会直接干预,我在深圳龙华认识的一家创业公司,创始人就是因为干预太多,最后度没把握好,结果员工积极性大幅下降,很多想做的事情怕被责罚而没做,创始人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没做好。

  团队,特别是创业团队,其实就是分工合理,协调有度,对本身工作负责;最后就是要大家彼此相信同事能把事情做好。

  3、不变色-后期服务不变质

  这里主要讲服务类型的创业,随着国内第三产业超过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国家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来看,未来能提供优质不变色的服务公司,才有可能在这个巨大的蛋糕面前受得了寂寞,守得住繁华。马云说了句很有见地的话,为什么中国的创业公司很少有100年的?

  因为沉下心来专注做一件事情,很枯燥、很难坚守。其实很多创始人创业修养还没修养到,特别是在这个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世纪;京东以自营起家,刘强东刚开始的时候也多以此炮轰马云假货,结果2016年财报显示,京东第三方服务商的占额超过了一半,假货也出现难以控制的趋势,不忘初心,忠诚不变,对个人来说都这么难,何况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了。未来,能在细分行业创业成功,并且能做到100年的企业,后期的服务更加优质不变色不变质,将可能成为企业的立身之本。

  4、可持续-团队主力接力

  随着社会文明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化,团队主力的接力,对一个创业团队来说有着非一般的价值,如果只是看一批人来创业,没有比先代更加有力的团队梯队来补进,想在创业细分行业能做到老大,并且能坚挺到能享受老大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基本很难想想,当然这里说的创业企业是那种打算长期做的,而不是那种目标上市后变现退出的。在每个公司都有自己人才专业线、管理线等人才培养输出体系,创业团队前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时间精力来考验,但是一直不考虑,那么对创业团队来说很危险。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去农庄(qunongzhuangwang)一个带你去休闲旅游的平台。

三 : 还在迷恋垂直细分生意的创业者们 该醒醒了

  进入2016年,业界一个普遍共识是:社交创业的红利期已经过去,高大上的微信成为移动互联网界最可怕的黑洞,把各种“关系、内容、流量、时间甚至手机内存”都吸了进去,再做一个泛社交平台似乎已经前景渺茫。于是人们说:“先做小一点吧,做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社交、社区产品,用内容留住用户,再迅速变现啦!”有趣的是,当一些垂直工具渐渐走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也说:“让我们做一个垂直的社区吧,拓宽一下用户使用场景,提高用户的参与度、活跃度和粘性吧。”

  一时间,做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社交或社区产品,成了一个热词。“垂直细分”仿佛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知道在电商、媒体等领域,如果平台型的电商、媒体做不了了,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细分切入,做一个垂直电商、媒体;再早一些,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当门户类、综合类网站的窗口关闭了,就会有大量的垂直网站、BBS涌现出来,特别是那时候的很多本地站点论坛都异常火爆。那么,在手机端的social(社交、社区)领域,这一现象还会重演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头看起。

  一、为何垂直被看好

  业界对垂直social(社交、社区)的看好,一半是迫于形势压力的无奈,一半是对新的机会的展望。于是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论调:

  1、垂直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微信、脸书这样的泛社交平台相比,垂直社交(社区)的特点在于其垂直,优势也在于垂直,也就是说,你一旦对某个领域感兴趣,那么针对这个领域的垂直社交(社区)平台将带给你远远超过微信的内容和关系获取效率。

  你喜欢足球是不是?那么懂球帝上你看到的都是最专业的球坛资讯,认识的也往往都是资深球迷哦!你关注互联网圈子的内容?那么去脉脉上,你将看到很多创业、产品、运营狗们发布的职场心得和八卦内幕哦,你将结识的也都是BAT3的大拿!你想认识职场精英的老外,那就去领英啦!你有点弯?那就去同性恋社交平台吧……

  可以看见,“垂直领域的内容和关系获取效率”是垂直平台最大的优势,微信只是一个通信录一般的工具,它无法从一开始就划定你的好友范围和朋友圈内容基调,于是在微信使用的早期、好友寥寥无几、尚未成圈的时候,去垂直平台消费专门的内容和关系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请注意这句话的前提“微信使用的早期”,这里暗含了一根雷管,我们后面再说。

  2、垂直是文化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这是一个每天都在大谈“升级”的时代,一方面亚文化快速发展,像二次元这样曾经一度的非主流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主流开始瓦解,人们渐渐因为不同的文化、审美和价值倾向而裂变为一个个小圈子;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标准也逐步变化,从一味的重视性价比和品牌,转为越来越重视商品赋予的个性表达、身份象征、群体归属、情感认同等价值。

  于是传统的品牌渠道开始瓦解,人们的消费也渐渐裂变为一个又一个小圈子。从这个角度说,垂直则意味着“精准”,可以更好地从文化和消费两个角度把人们串联起来,从而带来更精准的流量获取和消费变现。所以我们发现,现在有做二次元社交的、弹幕社交的、留学生社交的、“贵族人群”社交的、极限运动社交的……创业者们绞尽脑汁想各种切点,笃定一点,我只要牢牢地抓住一个最能花钱的人群,把他吃透了,怎么赚钱还不是我说了算。

  3、垂直是市场竞争的必然。市场经济从来都是追求“差异化”的经济,在大平台已经一手遮天的时候,我们不可能鸡蛋碰石头去和它正面较量,这个时候就是应该去细分用户群、抓大家伙们没看到的利基市场,走小而美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单点聚焦、集中火力、做到极致。

  三点论证下来,这一看“天衣无缝”吧?正如罗胖在跨年演讲说的那样:“线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要做点的生意。”这个观点完全没有问题。可是菜狗在这里不禁要问:以上四点论证的,究竟是“垂直”的好处,还是“在手机端的垂直社区(社交)”的好处呢?这就好像我们说,美丽是好的,但未必“美丽的谎言”就是好的,垂直的好处能不能使用到人与人的平台上,关键还在于一个是否适宜。

  别急,我们先往下看。

  二、常见的垂直思路是什么

  那么,今天市面上有那么多的“垂直”平台,都是怎么去垂直的呢?如果我要去垂直,可以找哪些角度呢?

  1、以某类目标人群。比如blued、zank、拉拉公园,打的是同性恋人群,超级课程表、tataufo打的是学生群体,大姨吗、美柚打的是年轻女性群体,辣妈帮打的是辣妈这个群体。

  2、以某类主题。比如他趣、嗨音打的是情趣用品和羞羞主题,面包旅行、马蜂窝打的是旅游主题,脉脉、赤兔打的是职场主题,keep、feel打的是健身主题。

  3、以某类场景。比如夜聊打的是深夜11点后,派对狗等打的是夜店场景,醒醒等打的是清晨起床。

  4、以某类社交动作。比如知乎打的是问答,抬杠打的是辩论,探探、美丽约打的是约,念、冉冉、十年后打的是目标记录和习惯养成,唱吧打的是唱歌。

  5、以某类情怀调性。比如片刻、火柴盒、same这样的平台,渲染的是文艺小清新的氛围和气质。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发现最常见的方法,是找到一个核心目标人群,通过一个直击该人群痛点的工具去吸引他们,再通过符合其特质的内容和社区氛围调性去粘住他们,再想办法捞钱。那么,你认为最好的切分方式是什么呢?如果你来切,会怎么动刀子?

  先别急着踌躇满志,一盆冷水正浇过来。

  三、垂直的弱点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第一部分所提到的几大垂直优势,放在社交(社区)领域,还走不走得通?

  1、垂直社区(社交)平台面对先天的两难。这是每一个垂直创业者“宝宝心里苦”却没法说的纠结,那就是这个垂直细分究竟应该做到“多垂直多细分”比较好?太垂直了吧,市场体量肯定有限,用户规模上不去;可如果稍微有一点不垂直吧,产品的定位立刻会模糊冲淡,结果产品很难再抓住特定人群差异化的心理和需求,因为进来的人群成分复杂、鱼龙混杂,只能去抓需求的公约数,可是这样一来和微信之类的泛社交平台还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没有区别,人家为何还要留在你这,不去微信呢?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脉脉,一开始里面都是互联网圈人士,调性清晰、氛围明确,就是人群太有限,结果后来脉脉打出了“工作版微信”的口号向社会各界大推,各行各业的人们和猎头们一起纷纷引入,用户规模是上去了,但是产品的调性一下子被冲淡冲乱了;同样的例子还有校内网,在被陈一舟强扭为“人人网”向社会各界开放后,其纯净校园空间和氛围的吸引力立即消失。这确实是一个很苦恼的事情,太垂直了用户量肯定上不去,可一旦没那么垂直了,你一开始最吸引用户的那些东西也就模糊了。

  2、小而美常常意味着稀缺。用户规模上不去也就算了,如果这部分用户能够稳定地留在APP上,每天都打开你的应用、消费其中的内容,如果这批人的消费转化情况非常好,那么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成功。

  也就是说,我们不追求用户量,我们追求活跃人群,追求高的盈利转化率,追求在较低的流量“粘合”(而非获取)成本上较高的现金回报,这样也不吃亏呀。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垂直出来的社交(社区)平台不仅用户规模有限,而且用户使用的场景也非常有限,往往就是无聊的时候到上面读读内容,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人,这样一个“好奇心”驱动的场景既不稳定、也不高频。所以你要培养用户的习惯、让他每天一定要打开,似乎没那么容易,往往是一上来新鲜感强的时候不断打开,过了段时间就坚持不下去、只能留你在手机屏幕的角落里睡大觉了。

  3、垂直带给了人更大的心理压力。事实上,用户每安装一个新的APP,心里都要做一个重要的抉择,那就是:究竟把你的APP作为手机使用习惯的一部分每天打开,还是作为备用APP放在手机角落里、等需要了再用呢?

  一般来说,只有成为前者才能稳定地占据用户心智、形成场景频率、培养使用习惯,从而具备上面第2点中强调的粘性和流量“红利”。张小龙可以说好的APP应该让人用完即走,那是因为他的微信已经吸收了人们80%的时间,用完即走对他半点影响都没有,如果你的产品也照他的来做,那就不仅是“用完即走”了,更会“走完即忘”。

  然而,人们的心智空间是极其有限的,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一个“每日习惯列表”,每多放一个APP进自己的每日习惯中,也就意味着多一份记忆的压力、选择的压力、坚持的压力,所以最后留在用户手机上、天天被打开的APP总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谁都不想陷入“今天好像还有个APP没打开、是哪个呢”的记忆困扰中;而一旦人们有了更高频的APP(如微信这样)可以顺带实现低频APP的功能,则人们往往会立刻毫不犹豫地把后者从“每日习惯”中扔出去。

  4、垂直的价值并非不可替代。更可怕的事情来了,垂直的价值并非创业者想象的那般引人注目、颠扑不破。前面说过,垂直社交(社区)平台最大的价值在于内容和关系获取的效率远远高于微信,但那是在“微信上好友寥寥无几、尚未成圈还没建立起来”的时候。试想,一旦你从垂直平台上获取了大量的垂直关系,又纷纷加了微信号、把他们导到微信上时呢?

  很快你会发现一切都变了。就好比笔者过去一直泡在脉脉上,每天浏览信息流、加人,那时候朋友圈里真的都是鸡汤、微商、秀美食之类,根本就不能看。但是自从去年年中在虎嗅发稿以来,半年好友增长4000,且多半都是互联网创业、从业、媒体、投资人士,立刻微信就变成了最好的关系获取平台,而如今的朋友圈也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行业话题”,见不到多少水分,于是很自然地——维持互联网圈的垂直关系,微信就可以了;看互联网圈的垂直内容,百度贴吧+微信订阅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类兴趣媒体+虎嗅知乎就可以了,人家的内容一样很专业精准,哪个垂直平台敢说自己的内容一定比他们好很多?

  垂直群体的讨论氛围,用不同主题的贴吧+微信群就可以满足了。于是你看到了,只要用户把垂直关系导入微信、订阅垂直的公众号、加入垂直的群组、关注垂直的贴吧,则垂直社交(社区)平台的关系、内容、讨论氛围优势就会丧失殆尽,好像也就剩下个情怀基调的沉淀感吧,但这样的护城河也太薄弱了吧。

  5、获取新关系可以垂直,维持关系链很难垂直。也许有人要说,那你总还要获取新的垂直关系啊,这个时候只能去垂直平台呀。可问题是,“获取新关系”这样一种需求确实存在,但却总体有限,一旦人们已经获取了大量关系,得到新关系的新鲜刺激就会逐步转化为维持巨大关系网的压力,于是除了少数社交狂热者、一般人越到后头越懒得加人,垂直平台的关系获取优势对他们不再生效。

  同时,为什么人们喜欢互相加微信呢,那是因为社交网络这种东西向来都是一体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平台上获取关系,却很难接受在不同的平台上维持关系,那样太麻烦了……所以最后一定是找一个最常用最稳定的平台去集中维护所有的关系。

  获取新关系是可以垂直细分的,维持一张关系网却很难分成几个不同的APP去垂直细分,于是我们发现各个垂直平台纷纷成了微信的吸粉器,成了微信的垂直漏洞,上面获取的关系源源不断流向微信,于是“火一把就死”和“大进大出”成了常态。

  6、工具转化走不通。那么,很多的工具平台想做社交、社区能不能走通呢?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工具平台之所以深入人心,往往是因为他的“工具定位”已经牢牢嵌在人们心里头,人们用它就是因为这“工具属性”,所以即便用户量再大,APP上发生的也只是人与功能的连接和互动,而不是人与人的连接和互动。

  既没有关系链,也没有沟通场景。所以我们看到超级课程表做了那么多社交功能,甚至把课表本身都放到了不太重要的位置,但是学生们仍说“我们用QQ空间了,社交不通过这个”;支付宝即便已经像素级地高仿了微信,但依然是一座没有人气的空城;in做的再好,人们只是用他做照片,彼此之间互动很贫乏;当然,这里也有例外,就是APP从推出的第一时间起就已经大力推广社交、社区功能,从一开始就把这个印象钉到人们心里去,比如盘丝洞这样私密话题的女性工具和情趣用品社区。

  四、机会在哪儿

  说到这里,是不是垂直社交(社区)平台完全没有机会呢,菜狗是不是要彻底寒了众多创业者的心呢?其实也不尽然,我只是指出你应该考虑的问题和实际的风险,总不能让你一拍脑袋就上、最后纷纷给微信吸流量、做嫁衣吧?九死一生之后不是还有一生嘛,垂直依然会有机会。但应该符合这些条件:

  1、人群和内容相对集中封闭,容易获取,也不宜转化去微信。这种集中封闭往往源自人们较为私密的B面,来自于关系的暂时和不可公开,比如同性恋平台获取的关系,或者约炮的炮友,他们还真不太方便去加微信。微信的规模突进一定导致好友的激增和不易管理,而有些好友可是千万得分离出来不能弄混的,你懂的。

  2、人群消费能力和意愿高。这样即便转化去了微信,那么至少也有机会从他们身上先捞一笔,所以如果做一个屌丝、丐帮的垂直社交平台,意义明显是不大的。当然这个市场的持续性能延续多久,你得算清楚了。

  3、提供垂直差异化的内容体验。不论微信和其他综合平台如何发展,他们依然是以图文阅读(特别是长篇文字阅读)作为主要内容场景,那么如果能提供不一样的内容场景呢?比如二次元社区所提供的大量动漫影音、氛围等场景,其体验是难以被综合平台复制的。

  4、提供垂直差异化的工具价值。对于垂直人群来说,除了获取内容和关系,他们在垂直领域也一定会有其他工具化的需求,围绕这些小点去提供一些工具,提升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比如校园平台不仅有课程表,还有成绩单、社团、实习兼职……当然要注意避免过重模糊定位。

  5、提供垂直差异化的社交路径和体验。微信的社交路径其实就三种:一对一通讯、群聊和版聊(朋友圈),他是基础设施化的,不可能考虑差异化的社交需求。所以你应该提供基于垂直群体的不同路径,比如游戏竞技、个人积分、匿名沟通等等,使人们在其中的社交过程和感知获得(比如成就感)都大大不同于微信(是不同,不是更优),让人们在圈子中有沉淀、有归属。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回答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我每天为什么要打开你的社交平台,你嵌进来的社交习惯有什么不一样?

  说到底我们发现,“垂直”这条路即便是今天社交(社区)创业者最后选择的少数路径之一,本身也是险象丛生、困难重重。这个时候最要不得的是盲目乐观,以为只要我想出一个垂直的概念忽悠到不懂行的投资人就万事大吉;更可怕的是,没有真正深入体察垂直区块的差异化需求,而只是简单粗暴地照搬照套微信、陌陌之类的功能,垂直版的im、垂直版的信息流、垂直版的摇一摇、垂直版的贴吧、垂直版的tinder翻牌子……到最后所有主流元素都抄了个遍,结果还是然并卵。

  哪有那么简单?如果照抄套用就能成功,今天还有你什么事?

  本人张俊,野路子产品菜狗一枚、创业在上海,测试打磨全新的消费升级和兴趣主题内容social产品中,微信号:biohazard2010,欢迎勾兑,吵架不回。

本文标题:垂直细分-王培:网站未来会洗牌和垂直的细分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568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