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宁静致远-宁静致远

发布时间:2017-11-01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

朋友敬邀百岁书法大家袁晓圆先生为我题“宁静致远”一幅书画,我倍加珍惜,走到哪里都带到哪里,但事实上对这四个字深层内涵的理解,在思想上却是又浅又遥远。“静”和“远”是相对的关系,所以应该是思想的宁静养育行为的高远,应该是尊重崇高的境界体现。

在进步与浮躁已经达到了及至的今天,没钱的要钱、有钱的要官、没名的要名、有名的还要更多,就是不要文化、不要高贵,所以,人们似乎真的要回归一下心灵的平和与自然了,否则,无论怎样的生活都是苦海。欲望是无边的深渊,完美是永恒的距离,到底幸福与快乐在哪里?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在每个人的心里。

读到语言文学大师周有光先生的一段文字,我似乎如梦方醒地徘徊在“宁静致远”的方舟上。他说:“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做菜厨,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力气,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笑谈高干的特殊化。同情农民的自由化。安于老九的贫困化”。谁都可以读懂这段文字,然而其中气势磅礴的胸怀、高瞻远瞩的眼界、静放光芒的灵魂,哲学态度的取舍,应是修炼得道的大手笔、大家风范了。

我慢慢地思索着这段箴言,发现自己追随了多年的这种意境,其实是在一无所知的欣赏着根本就不懂什么是“静”和“远”的迷茫之中,只是自作聪明假装清高罢了。

周老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的幸福与快乐,其价值观更是浩瀚海洋上平静的一张帆。这样的超脱与远大,足以驾驭自我精神家园里息事宁人,静随其变的神韵。(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静,在警示着人们为了活着的意义和责任,要时刻准备着去迎接各种各样的考验,其“静”是“动”的预备和思考。

我们是否在道德和责任的无限风光中看到了应该学效的一处景点,以此共给生命滋养。富贵和高贵不是一回事,富贵只代表金钱,高贵是涵养。

“宁静致远”的人生可谓安宁的静逸,静逸的安宁,此乃大福气!

二 :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_宁静致远

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静。静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静静地品味着……

岁月轮回,白驹过隙;又一季的秋就这样从眼前流逝,空留下对缤纷的怅然。在初冬的阴霾薄雾里领悟岁月的沉静和孤独,轻轻地感叹。正如我这个中年的男人。

在这个季节里,很向往倚窗远望,宁静的望着蓝天白云,只可惜这样的蓝天白云早已没有了;当思绪如放飞的纸鸢,在曾经的岁月里磕磕绊绊地飞翔,偶尔掠过的身影,惊起细细的一轮涟漪;所有记忆深处的东西,都在嘴角微微的笑意中散开……

喜欢读书,喜欢生活,喜欢清静,喜欢孤独地坐着,即使一直坐下去也很好。或安静地捧上一本书,看那些沧海桑田,巫山云雨般的生活和爱情。

偶尔会闭上双眼沉思,认思绪轻舞漫步,也许会“呵呵”地发出一两声莫名的笑声,感觉真好。

喜欢中国的水墨画,水墨般的淡然恬静之美,是繁华过后的本真之美,美从这里发源,又在这里归真;这种淡然之美早已深深镌刻在心灵之壁了。其实生命亦如此,栖息在一处幽静的角落,让灵魂少些惊恐和纷扰,这无疑是一种绝世之美,大美!这种美,美得无形,美得无声,而却有意韵。

喜欢古乐丝竹之韵,在那委婉沉浑间领悟岁月的积淀。喜欢清茶一杯,在那淡淡的幽香清苦里感悟浮华背后的人生。喜欢冷秋里金黄的成熟之美,随风飘落,顺其自然。喜欢冬日里雪花飘飘,凝重洁白。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这么的平平淡淡,给人以宁静安然。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一个静字让许多的人羡慕,希望能得到哪怕是片刻的安宁和平静;看着每天的人来人往,看着周而复始的作息表格,心头只有两个字来形容:闹,乱。闹,闹市人海如潮;乱,心乱如夏夜蝉鸣;怎么来解决呢?许多人告诉我们:心静自然凉。

如此看来,在于---心,于是我们就踏上了安心,寻静之旅。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曾经的《桃花源记》让我们知道了在尘世之外还有一块未染之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一块与世无争之景,而世间又如何呢?会有如此之景吗?我们越来越渴望有这种“静”的境地。

当闭上眼睛,回味着的时候,才真正的发现,此时此刻的安静,就是一种幸福,是对生活的慢慢品尝,是对未来的默默期待。

守住宁静,让一切浮华焦躁平息于自己的心境里;不因痛苦而郁闷千重,不因快乐而忘乎所以;不因喜欢而执着不堪,不因厌恶而鞭笞有加。守住宁静,让一切归于平淡;不因得失而愤懑填膺,不因毁誉而评头论足。

也许只有这样,心中菩提,才能静静地开花结果。

提到静,很多人会说,我喜欢静,不喜欢喧嚣和热闹。这似乎成为一个人修养和素质高低的标志,仿佛只有喜欢宁静,就会阳春白雪。而恰恰相反,在生活中真正喜欢安静的很少,屈指可数。而学会享受宁静的人更少。表面的安静也许永远替代不了内心的活跃,于是,我们总是在极力掩饰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总是把一些记忆深深埋藏在心底,独自品味,独自喜欢。常常以为,只要怀有一颗平常之心,就是寻找到了一份宁静,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其实那只是一种刻意的而我们所要寻找的那种宁静是一种自然的、易性的。所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自开”。

想起近代有一位真正享受宁静的人那就是---弘一法师。他曾经说过:“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人当变故之来,只宜守静,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弘一法师是一位真正的大贤、大(www.61k.com]师!而在历朝历代中,即使在如今沽名钓誉者,不胜枚举。而弘一法师抛弃了丰厚的待遇,对于美丽温柔的女子的苦苦追求也无动于衷,依然遁入空门,舍弃红尘,做了一位大隐之士!有朋友也许会问,这是逃避现实;未必如此,正是如此超脱并不是逃避现实、消极于心而是在宁静中超越自我。

而在如今的社会里,要想做到真正的心中宁静,享受宁静,太难了,真的很难。灯红酒绿,肉池酒林,名利争夺时时的在重重的叩打着每个人的心脏,我们能舍弃吗?远离觥筹交错的热烈,花花世界的迷离;俗话说:“有得必有失”,要去享受自己想要的那份宁静,就必须要舍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人生中的处世智慧。因为真正豁达的人,是懂得超脱的;真性情的人,会懂得奉献;幸福的人,懂得放弃;智慧的人,懂得得与失。

如此,我们选择了宁静。

在这个初冬的日子里,静静地坐着,享受午后暖暖的阳光;当一口清茶慢慢入喉,一丝苦味却留在舌尖;当夕阳西沉,一抹阳光最后停留在一本本书籍上,而留在墙壁上的斑驳阴影却隐藏着岁月的痕迹;而这时我就在一杯清茶,一缕阳光下,静静地享受这宁静的时光,所有现实的混乱都在这清茶、阳光里消散了。所有的未来都只是未来,再也不会有一个人背着行囊去探索那遥远的景致,再也不会在迷人的幻影里追寻醉人的憧憬;而是在平淡里找一份安静,在安静中寻一种祥和。

当一切冲动归于平淡,当一切重负归于悠然;花儿就静静地开,静静地落,笑看世间百态;云儿,淡淡的云卷,淡淡的云舒,目睹世间的万象,正所谓: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突然想起了《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许这是世间对宁静心境的最高最美的描述吧。淡淡的远山,平静的水面,一叶小舟,一身蓑衣,却独钓寒江雪;而此时渔翁的心也如一片冰雪之地!如此意境,如此心境,今谁又能为之?

正因为如此,我们选择了宁静。即使在喧闹的都市,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心灵上的宁静。宁静是一种心态,宁静是一种性情,宁静是一种气质,宁静也是一种处世的风格;陶渊明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俨然告诉我们取静的道理,陶渊明找到了;魏晋风骨竹林七贤找到了,隐身修性,借酒高歌,王侯粪土,那是份出世的宁静。宁静是一种情调,宁静是一种修养;一部《瓦尔登湖》让我们知道了梭罗,他远离尘世,孤独一人和瓦尔登湖相依为伴,每日在寂静的山林里享受宁静,心境如瓦尔登湖的湖水,清澈透明;正是如此梭罗写下了充满宁静,恬淡,智慧的名作---《瓦尔登湖》。不论是弘一法师,陶渊明还是梭罗,他们在心灵上都有一份宁静,一份与世无争,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各种牵绊,从而“致远”!

不知谁曾说过: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土;让我们来保护这片净土吧;当宁静成为一种习惯,自己就能感受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即使当生活多么繁重和坎坷,自己都能在喧闹中找到那份不可多得的宁静,给疲惫的心找个栖息的地方,给狂躁的心灵找个抚慰的理由,做回真的自己。

其实,静,就源于我们的心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我们静下心来,我们就可以听见雪落的声音了。

作者:水墨

三 : 宁静致远

当兰香炉燃着最后一缕青烟弥漫屋顶,当紫砂壶中的清茶泛起最后一抹凝香,当白梅孤傲的与雪融为一体,当流失的时光夹带着记忆的美好与苍凉。。。。。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意向,向往宁静而致远的意境。希望有个田园可归,但是又觉得自己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只是在心中神往那份隔绝尘寰的宁静。。。

东晋陶渊明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流芳千古的诗句触动着古今多少颗敏感的心。他也曾有过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但是当他阅尽纷坛万象的世态人情之后,对于自己面对的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最后选择了弃官归来。他追求自然,宁静的生活,厌恶世俗的肮脏与邪恶。从此闲云野鹤,与世无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真的很令人钦仰。

我们忙碌的现代人能有几人能够做到呢,现在是一个烦躁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对待名利如蝇逐臭,为那些身外之物所牵制,终日把自己搞得疲累不堪,终将一世浮华。而勾心斗角所得来的一切。不过是浮华一梦罢了。

可是就有很多人处于浊世却不失其本心,如周敦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苏东坡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晏殊:“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悠然独步。。。他们厌倦了朝九晚五的机械生活,厌倦了都市的喧闹,厌倦了碌碌无为的生活,他们被:“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精致摄去了魂,最后放弃了功名利禄,选择了寄情于山水,自由洒脱。

人生路,长慢慢,何不让自己活的自在闲适,人前不强颜欢笑,人后不勾心斗角。活出自己的尊严和内涵,保持自己的人格,活出自己的人性的品质。安静下来读一本书,听一首音乐,写一首小诗。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才会活得充实,轻松。(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我渴望有一日,我独自一个人,踏上一段孤独的旅程,只知迷途,不问归途。

归路?归路?

或在:“江南迷蒙烟雨处”,或在“大漠驼铃深深处,”或在“大江东岸寥远处。。。。。”

我独撑一叶孤舟,湖面被月光洒满了银光。微风轻拂,水面泛起点点涟漪。一曲断肠的箫音古曲婉转回环,闭目思之,无限的寂静与廖远。摆脱了世俗过往种种,摆脱那红尘中欢笑与悲喜。功名利禄不过浮华一梦,过眼烟云,不如早醒早悟,去追求自然的那份美好境界。

世人皆想求功名,得万禄。这是从古自今以来所有世人的愿景,或光明正大,或阴谋暗夺,都已成定局,毫不动摇。

过完今日求明日,未知明日何其多。你我处于浮华尘世,既不能轰轰烈烈活一场,那便平平淡淡过一生。暂无田园可归时,不妨自辟一方田园,在这个属于自己的方寸田园里,修篱种菊。让自己徜徉其间,那么,纵使是:“结庐在人境,”亦可“心远地自偏了”。

四 : 宁静致远

一直都在追求,却在追求中忘了自己在追求什么;

一直都在希望获得,却忘了有舍才有得;

一直都在埋怨世界充满欺骗,却忘了自己也忘了相信;

一直都自诩为明智,却在探究别人内心时迷失了自己;

一直都在在别人的世界进进出出,却拒绝别人走进自己的空间;

一直都在守候,却忘了原地不动也会满身灰尘;(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一直都在忘记,却忘了努力忘记也是一种记起;

一直都在祈求幸福,却发现悲伤都能成为幸福;

当悲伤也能成为一种幸福时,我们还能祈求什么?

宁静致远,曾经熟悉却有陌生的词语

此时突然理解的那么透彻

终于体会到了那种心境

我们在经历自己的人生

爱过、被爱过

受伤、伤害过

欢欣、沮丧、失望、思念、等待、受尽煎敖

然后豁然明白

得失真的不那么重要

错过也不一定就是遗憾

只是不要忘了我们曾经被感动过也曾经感激过

天使能飞的高,是因为她的轻盈

放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幸福

人生……

本文标题:宁静致远-宁静致远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199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