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路过你的家乡-家乡的路(纪实)

发布时间:2017-11-18 所属栏目:路过你的家乡

一 : 家乡的路(纪实)

我重返天津,已经五年多了。身处繁华的北方闹市,漫步宽阔的城市街头,却总也忘不了家乡的路,忘不了刻骨铭心的想路、修路的历程,忘不了那些支持和帮助过修路的好人。

从县城去我家乡,须穿越茫茫的群山。满目都是遮天蔽日的石峰,充耳皆为湍湍急流的喧哗。路在山缝中延伸,车在石隙里蠕行。

到了两丫坪,向北仰望。只见一面大山,像一把崩口的战斧,剁向云端。一条小路,似一根飘舞的绸带,挂在山巅。小路时而溜行在山坡之上,时而掩映于密林之下,时而穿行在山涧里,时而蜿蜒于悬崖间。山高坡陡,经过雨水 长期的冲刷,当中坑坑洼洼的,沟壑丛生,乱石满地。两旁生长着高过人头的荆棘或灌木。人走在小路上,心陷于苦闷里。

这就是十年前,镇里通往我村原始的路——一条千百年来,我们的世代先辈们穿着草鞋踩踏出来的,连接山里山外的通道。

村庄离镇八公里,分处在这黄野界南北。

站在家门口,放眼张望,望见的便是这座山,跟侧、后三山合围,形成扁桶似的地形。我们一百三十多户,六百多个人口,就生活在这扁桶的北壁上,共享着一线狭长的空间,几近与世隔绝。山尖呈犬牙状,顶托着蓝蓝的天盖。只有山巅巨松的尖冠刺破了平展的苍穹,枝下透现出一片蓝天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到:山后也许还有广阔的空间,山外可能尚存精彩的世界。山脚一条小河,似一条匍匐前行的银蛇,从交错的山缝中挤身而出,流向镇里。小时候看到远处有一片河水闪亮,就疑心是“洋油”的出处。望见月中有人挥斧砍树,便猜定是从山尖爬上去的。几次登上山顶,想触摸一下天,哪知又被另一座更高的山峰支撑着,每每扫兴而归。大山,隔断了我们的视线,封闭了人们的思想,阻挡了村子与外界的联系。(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八岁时,我怀着极大的好奇,首次走上了出村的路。翻越这座山,徒步十几里,走得上气不接下气,才来到镇里,第一次看到了公路和汽车。那高兴的劲儿简直无法形容。可往回赶时,我的双脚肿得像胡萝卜似的,鞋子再也容不下厚厚的脚掌了。大人们轮换地背着,到天黑我才疲惫地回到家里。见到妈妈,我泪如泉涌,哭了。那时我就想:要是让汽车开进我们村里该多好啊。

爸爸是书记,算是村里最大的官儿。我一脸稚气地走到他的面前,煞有介事地说:“爸爸,你也叫公社把车路修到我家来吧!”爸爸脸一沉,眼一瞪,粗着嗓子,没好气地对我说:“你麻雀子屙鹅蛋,不怕挤破粪门?”看着爸爸一脸的无奈,我猜定,这公路,不是说修就能修通的了。

当上老师以后,看到物资的进出,完全依靠挑、抬、背、扛的现实;闻知卖猪得深更半夜抬送到市场,还要无奈地被吃称压价的苦楚;目睹多数男人不堪重负,个个被累成了煮熟的大虾,变得腰弓背驼的惨状;想着好些男人娶不到老婆,犹如寒冬里的枯树一样孤苦零丁的悲凉……我的心里,很酸,很涩,很痛。每逢老人挑着重担,吃力地爬行在陡峭的路上,我总会主动地帮助挑一程。每遇学生被路边草木沾湿了衣服,冻得直打哆嗦,我总会帮其生火烤干。但心里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修通公路,才是解除苦难的根本之举呀!”

村民们也多么地渴望致富,多么地期盼有人组织修通公路啊!可是工程大,需要投资多,还要从邻村辖地过,占田、占山、毁林木,工作难做。老村干们也曾多次尝试过,可一去现场,俨然遇上了老虎,脸色骤变,不敢吭声了。

时光荏苒,年复一年。书记、村长各换了六任,我也由一个懵懂小孩变成了成熟中年。可回首一望:山,还是沉睡不醒的山;路,还是丝毫不变的路。乡亲们发出了失望的叹息:“恐怕这辈子看不到公路进村了。”

听着这话,我如坐针毡,异常难受。“难道家门口的路,还要等别人来修吗?”我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又是党员,应该为家乡发展做点贡献啊。于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组织村民修通这条路!

二零零二年九月,我破釜沉舟,辞去了公司办公室轻松舒适的工作,从天津回到老家,开始了修路的筹备工作。

村民们也不约而同地把希望寄托到了我的身上。代表大会上,参会的三十一名代表,把二十九票投向了我,选我做公路总指挥。我仿佛看到了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觉得肩上沉甸甸的,心里忐忑不安。

风言冷语亦接踵而至。有的公开劝阻:“这么大的工程,书记、村长都不敢为首,你来成这个头,不是自找苦吃吗?”有人窃窃私语:“他如此积极,是否想当村干部?”也有人出言不逊:“能为首修通公路的人,恐怕还在哪个女人的肚子里没有生下来呢。”面对这些,我一笑了之。他们也不再多说了,心里却嘀咕着看我的笑话和结果。

村里不富裕,完全靠集资修路是不现实的。镇政府领导大力支持,帮助我们争取到了国家拨付的十余万元雷管、炸药费。时任中都乡党委书记的陈汉周,身在外地,不忘根本,十分关心家乡的公路建设,不仅给我们舆论上的支持,还在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慷慨解囊,捐助了一千元现金,成为给修路捐款的第一人。

适逢村委换届,村民们提名选我当村长。我深知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此时所需要的又是什么。没有什么比凝聚人心、获取广泛有力的支持更重要啊!于是,我谢绝了大家好意,走村窜户、挨家挨个地做工作,力推了一个热心修路的血性汉子舒孝金为村长,大大加强了修路的力量。

当时腐败盛行,一些乡村干部不是真正为民办事,而是借故敛财,眼睛死死瞪在钱上,让百姓心存阴影。为了取信于民,打消百姓的疑虑,提高自己的号召力,我决意不跟资金沾边。让大家公推了另两个村民贺锡文和陈开华同志为指挥部成员,分别管理资金和爆破物资。去政府领钱也由新书记覃黄金负责。由于做到了自身廉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以,群众摒弃了消极观望的态度,大大地提高了修路的热情和积极性。

最难的是有三公里要从邻村辖地过,需要占用田土和山地,还要损毁一大片林木。给钱补偿吧,我们村里穷,给不起。不给吧,未经同意,谁敢占用一寸田地,损毁一根林木?书记、村长先后多次以组织名义去协商,均未成功。他们灰心了,把最后的一线希望寄托给了我。

我二话没说就去了凉水井村。大会、小会开了好几个,我的嗓子都说哑了,可他们都像闷葫芦一样,默默无言。我理解他们内心的难处,人均才三分亩赖以维持生计的田地,是何等珍贵,谁不希望得到适当的经济补偿呢?我毫不气馁,干脆留驻不回,带着浓浓的情,怀着深深的愿,抱着真诚的态度,挨家挨户,分别逐个地拜访他们,对其诉说我们的无奈,甚至还愿意给他们下跪,请求他们予以理解和支持。凉水井村的周在焕、翟光军、米友生、向道等同志也积极支持配合。听到我声声含情、句句暖心的话,大家沉积骨中的厚道激荡起来,深藏心底的善良流淌出来,纷纷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只对占用的良田给予象征性的补偿,而占用的山地,损毁的林木,则无条件赠送——七十四位户主都郑重其事地在我拟定好的协议书上签了字,并通过司法程序对协议进行了公证。这样,公路建设得以了如期开工。村民群众称赞说:“要不是舒桃生以那样真诚和耐心,感动了凉水井村的村民们,没给钱,谁能答应啊!”我告诉他们:“是凉水井村的村干和村民大力支持,才让我有如此的胆量。大家应该感谢他们!”

公路开工了。恰好有一座山神庙挡在了线路中,需要将其炸掉。这庙是狩猎人用来祭祀山神的祭坛,破坏了它,按迷信的说法是要招来灾祸的。大家十分恐惧,谁也不敢点炮。为了第一炮成功炸掉山神庙,防止意外而造成负面心理影响。我顾不上那么多,特意给多装了一倍的炸药,并装上了双雷管和双导火索。放炮时间到了,看见没人上阵,我就身先士卒,挺身而出,亲手点燃了第一班炮。一阵天崩地裂的轰鸣之后,山神庙被送上西天,找不着痕迹了。工程从此揭开了序幕。看着我勇敢垂范,大家心服口服。以后点炮,谁也不再恐惧害怕了。

要在陡峭的石山上炸出一条公路来,工程之大和危险因素是可以想象的。身为总指挥,我把安全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每天早上,我都如赶考似的提前进入现场,先行排查未被发现的哑炮,以确保安全施工。白昼我深入现场监管,力求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源头。到夜晚排完哑炮,我才能披星戴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多少个日子,我疲惫不堪,饮食难下;多少个夜晚,我通宵达旦,辗转难眠;多少次我顶风冒雨,淋湿了身体;多少回我被沿路村民热情相邀,吃住在他们的家。我深知村民为何对我这么尊敬和热心,也深知身上的责任有多大,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因而一天也不敢懈怠和停歇。通过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没有发生任何事故,确保了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连续的劳累,我的身体日趋渐瘦了,体重由原来的一百零六斤降到了九十四斤,眼眶也凹陷了下去。而公路就在我的渐瘦中向前延伸了。

村长舒孝金的劳力组织很到位。新书记覃黄金对雷管炸药采供很及时。指挥部成员贺锡文、陈开华、戴英金以及热心修路的贺紧泉、张克跃、陈贤清、贺显逢、贺方培等也都大力支持和配合。到了二零零六年底,全长八公里的公路主线竣工通车了!原来那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改头换面,变成了一条宽阔、平缓的公路。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同仁们,感谢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感谢那些老党员、老村干和组长的积极参与,感谢热烈支持过我的父老乡亲们,感谢为帮助我们修路而牺牲了自己切身利益的忠厚善良的凉水井村的朋友们。你们的善举,我没能给刻在碑上,却已铭刻在自己心里。我在遥远的天津,向您们鞠躬啦!

公路修成以后,我重返了天津,继续我打工的生涯。

家乡的路,记录了历史的悲哀,铭刻了百姓的辛酸,承载了数代人的梦想,寄托了村民群众的希望。我想路想了三十三载,没有实现;真正铁心行动,仅仅花了四年。真是想的路长,修的路短。埋头苦干,才结果来得快!我为大家着想,组织带领老乡,实现了共同愿望。心里觉得:这辈子没活冤枉!

二 : 路过你的家乡

这首歌太火了,我这个普通兼二逼青年当然得听,听了发现自己有点文艺青年的味道了。

路过你的家乡,我不曾路过,却在梦中见过;路过你的家乡,我不是归客,只是过客。

我在想,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我如此渴望,那儿有你的童年,是我的天堂。你的家乡,一定长满了忘忧的萱草,天空干净的一眼可以越过九霄;你的家乡,一定漫红遍地,飞鸣满天,是连维纳斯也相形失色的仙境。

其实,风光多美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有你曾经的时光,拂着我面庞的风曾经也吻过你的脸,足矣!看着你的过去看的景,这儿也成了我的家乡。

附歌词:

路过你的家乡/看到了迷人风光

走在你走过(走过)的路上/想象你当年模样

路过你的家乡/闻到了醉人花香

重温你童年(童年)的时光/唱着你唱的歌谣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喜欢一个地方/不一定有迷人风光

因为有你想念的人啊/才成为梦中天堂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喜欢一个地方/不一定有风光

有想念的人啊/才成为梦中天堂

三 : 家乡的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也都是踩着家乡的路渐渐长大的。我的家乡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家乡的路没有山路的蜿蜒崎岖,没有大城市路两旁的繁华喧闹。很小的时候,只知道有107国道(那时叫备战路,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而取的名字。后来,改成了文峰路)和京广铁路贯穿我市。而这条最早的穿越我家乡的柏油路,在我门村东头,距我家不到二百米。

小时候,这条107国道路面很窄,也就是来往两个车道。两边各有一米多宽的土路算是行人路道。土路旁边是高大的白杨、法国梧桐和荆条等灌木,旁边是一米多的深坑。雨水多的季节,坑里的水很久都不消失。那时,也不懂为什么拐弯的路面会是西低东高。因为下雨天走那路,脚上不会沾满泥巴。又因为那时村里的每条路还都是土路,每到雨天,无论大人小孩,无论上学还是出门办事,鞋上裤子上都会沾满泥巴。因而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走那平坦的柏油路。没事的时候总是去那条路上走走,但是又老被父母训斥:“没事别往那‘大路’上跑,有车有啥的叫大人操心”。后来慢慢长大了,夏天要过那“大路”去抢草或是薅马齿菜,父母又会不厌其烦地交待:“过大路一定要小心。看好路,没车了再过。”

1979年上初中后,学校到家的路(有七里多)走得最多,每天要步行往返两趟。但是也多是土路,只有进入北关街,才算是走上了通往城里的路,有二里多柏油路的路。(由北关街南行过健康路后南行不远到机房街后,西行不远再拐到新街南行约三百米到了学校(许昌市第二中学初中部)。1985年春天,村东头的这条备战路,因为车流量的逐渐增加,已适应不了来往车辆的需要,市政府对这条路开始加宽、加高。有钱的人开始在路边盖起一些瓦房或是平房,用来做生意。刚开始还是生活用品。只是那时还没单独设人行道。因为备战路过清潩河的那座原来的东西向的桥很窄,加之是正直行时又右拐才是一座双车道的桥。因而,随着车流量日益增加,交通事故频发,不是拖拉机撞坏桥栏车头朝河里栽,就是卡车撞断栏杆掉进河里。记得1990年春节前的一天,一辆拉满鞭炮的车辆过桥时不知什么原因撞断了桥栏杆,整辆车掉进河里,随后找来吊车,又找来四个人,每人给五百元钱,在那寒冷的冬天下河里把车子拴好,车被吊出来后的那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雪,第二天河面就封冻了。1992年市政府投资取直文峰路修建了四个车道的八龙桥,两旁还设有花坛、人行道。有了新修的八龙桥,原来的那座桥的车流量就大大减少了。直到1999年市政府修建千亩游园,那座老桥被改造成一座景观桥。市区的这段文峰路四个机动车道两旁是一米多宽的花坛,花坛里的大叶女贞树下是交替种植的小叶黄杨、小叶女贞、小柏树等。三四十米远一盏路灯一盏盏路灯从南到北矗立在花坛中,点亮了着市区的夜空的。也点亮了通往长葛的夜空花坛旁是三米多宽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旁又种有国槐。国槐旁三米多宽的用吸水性强的彩色步砖铺砌的人行道,并且还有非常人性化的盲道。人行道两旁是高低、档次各不同的商住楼。这就是原来的我们市区的主干道。1996年学院路由现在的俎庄北的大转盘开始一直向南绕市而过。这就是那时所谓的新107国道,也是那年京珠高速也正是通车。过往货车,不再走原来的老107国道即文峰路。大大减轻了市内的这条文峰路的压力,虽然如此,因为私家车越来越多,市区繁华地段——文峰路和七一路交叉口越来越拥堵。2009年4月29日,由胖东来商贸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最富有人性化和功能比较全的过街天桥——文峰路爱心天桥竣工通行,极大的方便了附近居民和学生。学生上学不再横穿马路,家长接送学生也更方便了。为解决市区文峰路、七一路得拥堵难题,2011年10月31日,许昌市文峰路隧道工程破土动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2012年12月26日,一条1045米长的隧道正式通车,开启了许昌道路立交时代。

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许昌的城市框架也越拉越大,道路也越来越宽越来越多。一些断头路也逐渐被打通。家乡的每条路在硬化的同时都更加注重了绿化、亮化、人性化。花坛里和绿化带大叶女贞、银杏、乔木紫荆、枇杷、梧桐、紫薇、美女樱、红叶李、雪松、白玉兰、红玉兰、广玉兰、香樟石榴等观赏树种交替而种。树下又配以金边黄杨、海桐、南天竹、鸢尾、月季、石楠、红叶石楠、红枫、连翘、五角枫等花卉,人行道上有盲道,绿化带旁边还设有供人们休憩的石凳、木凳、长椅等,不仅给人们休闲创造了良好环境,让家乡的生态得以极大改善。原来的107国道成了我们许昌的中轴,市区的道路以老107国道为轴线向东西扩展。距现在的高铁也不足五百米的许州路,成了东环。不仅学院路以西还有一条南北路叫魏文路。六个快车道。2000年建成通车。南至新兴路,北通现在的许昌新区。但是许州路与学院路之间还有一条路,叫魏武大道,以五米宽的花坛为中心东西各有五个快车道,快车道旁是四米宽的花坛,花坛里每隔四五十米一盏路灯,旁是六米宽的慢车道。慢车道胖的树荫下是用吸水性强的步砖铺砌的人行道,人行道五米一棵法桐,大叶女贞。人行道上并且还有非常人性化的盲道。人行道旁不仅种有粗壮的法国梧桐,还有十米宽的绿化带。直通长葛。魏武大道是我市最宽的路:光这人行道的宽度也比得上小时候的备战路了。如今文峰路和魏武大道一路灯光照耀着通向长葛市区的道路。尤其是魏武大道成了驴友们夜骑的首选路径。

说了中轴以东的南北路,再说说以西的。1990年延安路没通车前,过往车辆要经过市区的健康路、五一路再到新兴路才能出市,随后有了西环。延安路也向南向北延伸直通外环。

小的时候许昌的东西路也没几条,因为有一条南北向的清潩河,市中心又都在河以东。因而东西路除了健康路、和市中心的东大街西大街及火车站以东的七一路,过了文峰路后叫许扶路(许昌到鄢陵扶沟)出了市区,叫311国道。还有新兴路出了市区叫许南路外,没什么南北路了。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往南有了许由路,即那时的南外环。还有现在的南外环。往北1988年修建了八一路,随后又有了俎庄北面的北环。2010年,八一路北的宽敞干净的天宝路也正式通车。如今,文峰路、五一路、八一路、新兴路成了许昌的一环;学院路、天宝路、延安路、许由路成了许昌的二环;而许州路、南环、西环、北环成了我们的三环。我们许昌这个四线城市也有了外三环。(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印象中,小时候的路也没有什么斑马线、隔离带、减速带;没有长长的双黄实线,及两旁的雪白的虚线和箭头指示的前行或转弯的路标;更没有那么多的红绿灯或栽满观赏树木的中间立着明亮的灯盏的大转盘,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市区每条路的车流量都很大,交通安全也成了人们最迫切的需求。因而市区的各条主干道上,不仅交叉口设有红绿灯、或是转盘,一些地段还设有安全岛。并且还都用带荧光标志的护拦加以隔离,另外距学校出口三百米开始就已设减速带。另外几个繁华地段还建有过街天桥,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更扮靓了许昌市区。

市区的每条路也都像出生或未出生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以前的路名字多是什么路啊、街啊、巷啊、胡同等,有的带有节日或纪念意义的色彩。如五一路、六一路、七一路、八一路、三八路、或是人民路、解放路、前进路、建设路、健康路、人民路、劳动路、光明路,或是古槐街、榆柳街、奎楼街、大十字街、小十字街等。后来的一些路的名字就融入了我们许昌的三国文化元素如建安大道、魏文路、魏武大道竹林路、青梅路、还有很有寓意的繁荣路、昌盛路、汉风路;还有以投资单位的名字命名的路如腾飞大道、路太大道、阳光大道、瑞贝卡大道等。随着城市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些自然行政村因为城中村改造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些曾经世世代代生活的村庄,人们只有去看看一些路标什么赵弯路、三里桥街、屯里路、唐岗街、孔场街、陈庄街等。

1996年京珠高速同车后,没几年许昌市境内京珠高速、永登高速、许平南高速等四通八达的“米”字行高速网已形成。多座立交桥的出现不仅方便了交通,也让家乡具有了现代都市的韵味,每当站在横跨京广线的南环或是北环的立交桥上,看看火车在脚下飞驰,看看远处城里鳞次栉比的高楼,看看附近的田野或是浓绿的树林,心情就格外不一样。2008年,许昌高铁东站开始动工兴建,2012年9月28日贯穿我市的石家庄到武汉段的高铁正式启用,过去坐火车到北京得十几个小时,而如今只需三个多小时,大大方便了许昌人的出行。

说完市区里的道路,再说说城乡之间乡与乡之间的道路。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的加快,以前只有城里才有的公交车站点,逐渐发展到了各个乡村。并且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也修建了柏油路、水泥路。不仅便利了农民们晾晒农作物,更为驴友们骑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还通了公交、公路通了,信息灵了,视野开阔了,勤劳的人们加快了致富的步伐。富裕人家开始买汽车,跑运输,财源滚滚;家底薄的,除了种好自己的田地外,也开始走出村庄到城里或是外地打工,腰包同样鼓起来。家境富裕了,漂亮的楼房盖起来了,过去只有城里人享用的家具、家电,乡下的人们也用得得心应手,农民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舒坦滋润的好日子,并且比城里人的日子还要好。每当空闲或是身心疲惫时,骑着单车漫步在宽阔平坦的绿荫下的乡村公路上,听听树上的鸟鸣;看看碧绿的麦苗或是一片片不同种类的秋作物;或是呼吸一下随风而来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疲惫何不快也会随风而逝。小时候,每到三夏大忙或是秋收及往地里拉粪时节,我就感到害怕。因为那庄稼地离家有三四里远,并且还是把收好的麦梱或玉米或是玉米杆用架子车一车车拉回家。或是把粪一车车往地里送。因为路远,拉一趟不容易,因而装车时总想多装些。而当拉着满载的庄稼或是粪在虚软的地里或是沟沟坎坎的路上吃力地前行时,总想着早些到达目的地。只有走上那时不宽的柏油路上时,又巴望着啥时候去地里的路也会是柏油路呢?如今不少地方,通往田地的道路也修成了水泥路,极大方便了辛勤劳作的人们。小时候一说去哪儿要走四五里路或十几里路,就感到害怕,因为那时没有如今的先进的代步工具。如今有了电车、汽车、火车、飞机再远的路也用愁了。

小时候,河滩里是没有路的。因为那时都是庄稼地。如今许昌的三大水利工程完工后,不仅每条河的河堤上都修有五米宽的柏油路。并且河滩上也铺有弯弯曲曲的红色的柏油路,还设有可供脚底按摩的石子路,河边的雕栏玉砌的栏杆旁也建有一米宽的小路。各条路旁不仅绿树成荫而且还种有多种观赏花卉,设有路灯、草坪、霓虹灯、音响设备等。另外河边还设有亲水木栈道和亲水平台。河湖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们在体验亲水之乐的同时更加感谢党和政府创造的来之不易的和谐环境。

我们村里的路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1988年村里的三条主干道已修成了柏油路,从此人们不再走那晴天灰尘飞扬,雨天泥巴裹满裤腿的土路。两旁还修起了排水沟,安上了明亮的路灯,种上了梧桐树。村里的路也有了城市的模样。只是随着村里坑塘的逐渐消失,听不到了坑塘里的蛙声。1995年,村里的路又起了变化,不仅抬高了,并且原来的柏油路也变成了水泥路。三条主干道也设了减速带。2008年,村里的各个胡同也得以硬化,只是不见了门前的果树,看不到了儿时常吃的榆钱、枸桃、紫红的桑葚;闻不到了每年花开时的槐花、桐花的花香;听不到了树上的鸟鸣。

过去的说法是如鲁迅所说是“也许世界上本来没有路,人走得多了便成了路”。随后是:“要想富,先修路,一夜变成万元户”。而如今却是经济越来越发达了、只要有钱,没路的地方也会有很像样的路。路是城市的血脉,道路越畅通,城市就越有活力。我走过不少乡村的路,平坦的、泥泞的;也无数次在城里的路上穿梭宽宽的、窄窄的,黑暗的、明亮的;我曾无数次在家乡的路上穿行,也曾在外地的路上漫步;也曾哼着苏联歌曲《小路》骑行在河堤上的羊肠小路上,也曾听着约翰丹弗的《故乡的路带我回家》的乡村音乐从外地乘车回家;也曾在河边踩出过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曾骑行过一些沟沟坎坎的山路;虽然也渴望走一走那条神奇的《天路》,坐上火车去拉萨。但是我还是更喜欢家乡的路,因为我们许昌如今不仅有陆路,还有了水路。因为许昌的护城河环通后,许昌的水上公交也正式运营了。人们不仅可以花三元钱乘一舟环游许昌市区5.3公里长的护城河,还可坐水上公交上下班。并且花上一元钱就能坐上亲水公交,游遍许昌的八大湖。

我爱家乡的路,因为家乡的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宽、越来越干净、整洁、亮堂。更因为家乡的路有我人生的第一串足迹;有几条固定的漫漫的求学路;也有很多条不固定的为生活而奔波的路;家乡的路伴我们成长,家乡的路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我儿时的梦想,凝聚着人们相互间的真诚、友爱、善良;家乡的路见证了家乡的发展,折射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同时也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带来了希望。春暖花开的季节,家乡的路郁郁葱葱充满着勃勃生机;阳光肆虐的夏季,家乡的路浓荫遮蔽,让人们凉意顿生;收获季节,家乡的路满载着丰收,弥漫着收获的喜悦;大雪纷飞时节;家乡的路呈现着一片洁净世界。如今,不仅家乡的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而且路旁的标语也在不断变化着,原来的“男女都一样,只生一个好”,逐渐变化成“许昌是我家,美丽靠大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营造生态水系,实现人水和谐”。家乡的路也不再是只为了行走。而是一座座通向财富的桥梁,是一条条指引带人们走向繁荣富强、走向文明、走向幸福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本文标题:路过你的家乡-家乡的路(纪实)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186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