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亚圣孟子经典语录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发布时间:2018-05-12 所属栏目: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一 : 亚圣孟子经典语录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www.61k.com”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孟子名句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亚圣孟子经典语录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 孟子语录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亚圣孟子经典语录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孟子语录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孟子名言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 孟子名言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 孟子名句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孟子名句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本文由<>负责整理首发

二 : 《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

《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8年中考真题盘点

1、河南省: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共4分)

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

 

2、莆田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

5、鱼,是我所喜欢的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6、舍生取义

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3、青岛市:

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

   (3)简答题(5分)

①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论证和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分)

扩展: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②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分)

a.

        b.

答案:(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缺少“苟且偷生”不得分)③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③“乡”通“向”,从前④停止,放弃⑤天性,天良(6个词,共3分,每个0.5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③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④(有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4个句子,共4分,每句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每句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3)简答题:①道理举例(两空共1分,每空0.5分)答案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共2分,举例典型1分,叙议结合1分,列举其他,如抗”非典”英雄等的典型事例,大意正确即可得分)②答案示例: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益阳市: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9~13题(13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 由是 / 则生而有不用也

C. 此之谓 / 失其本心                    D.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 我而为之

10.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 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3分)

答:                                                                                        

扩展: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答案:9. D     10. C       11. B1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2)用脚踢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13.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答“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亦可)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做鱼,将义比做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要不食嗟来之食,要不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5、内江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3 分)

A、委而去之  (到… … 地方去)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4 分)

9、翻译下面句子( 3 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 、3 分A

8 、4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 、3 分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3 分,“域”“固”各1分,句意1分)

 

6、百色市:

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9~13题(13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委而去之 (委:       ) (去:        )     ②亲戚畔之(畔:          )

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扩展: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1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2分)

答:含义:                                                (1分)

事例:                                                                    

                                                                  (1分)

9.①委:放弃(www.61k.com]     去:离开     ②畔:通“叛”,背叛

10.D (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按语意单位划分,划对一处给1分;在划对两处的前提下,多划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12.①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关键词“非”,不是;“池”,护城河关键词翻译正确给1分)

②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关键词“至”,极点;“顺”,归顺,服从关键词翻译正确给1分)

13.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1分)

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1分)(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7、衢州市: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必先苦其心志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2分)

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白)(4分,每小题1分)
17.D(2分)
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8、金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写出例句中加点字的词义,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3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义

例句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

15、①在国内  ②映入③进入

16、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17、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 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扩展: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扩展: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三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战国)孟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战国)孟轲朗诵:方明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1.畎(quǎn)亩:田间,田地。
2.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刑徒,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
3.版筑:1种筑墙工作,在两块墙版中,填人泥土夯实。
4.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5.管夷吾:管仲。士:此处指狱囚管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一起逃到鲁
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回自己处理。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
6.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宰相)。
7.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羊皮的价格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
8.曾:同“增”。
9.衡:通“横”,指横塞。
10.征:表征,表现。
11.法家拂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常见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www.61k.com)能被人了解。

1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出身下层,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
本文标题: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亚圣孟子经典语录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9349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