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构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20 所属栏目:文化活动

一 : 构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
    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各类人员大量进入城镇社区,使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和领域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推进社区建设和城镇的发展,最近,我们在城关镇对社区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构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作出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形势:迫切需要加强
    作为党在城镇的基层组织,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重大已无容质疑。面临我县城镇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社区党建工作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社区人口日益增加,人员结构进一步多样化,使社区党建工作领域不断扩大。目前,石泉县城区共有4个社区,有居民8332户38700人,各类流入人口4650人,城区人口占全县的24%,比XX年增加79%。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人口向社区转移的力度还会逐渐加大。存在于社区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7000余家,从业人员近XX0人;社会力量办学1所,民办非企业单位5个,从业人员219人;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提前离岗的干部职工2450人,下岗职工975人;同时,还有5261名在职干部、职工大部分时间在居住的社区度过,这使得社区人员结构十分复杂,而且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而进一步多样化。
    二是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逐渐加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进程进一步加快,进入社区的下岗、分流的职工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改制基本结束的县缫丝厂、栲胶厂、纤维板厂、纸厂已有143名下岗、分流职工党员进入社区,而全县正在和将要改制的国有、集体企业共有41家,共有职工党员348人,这些党员绝大多数组织关系都将转入社区;加上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逐渐增多,给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增加了新的任务。同时,随着再就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新的工作内容转向社区,社区在群众生活保障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区党组织宣传、组织、帮助群众工作量将大大增加;职业的相对流动性和居住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使职工对单位的依赖相对减弱,对社区的依赖则大为增强;实行双休日、年休和七天长假之后,职工在社区活动时间相应增加,人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依赖感也有很大程度的增强,这些情况也对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社区建设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居民群众对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种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团体大量涌现,对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呈现出更高的需求。社区党组织要适应社区发展的需求,更好的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不同群体的物质、文化及精神需求,改进和创新贴近群众,为群众欢迎的工作方式,增强服务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党的关怀渗透到社区各种阶层、各个领域,才能为我们党赢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矗
    问题:不能承受其重
    城镇体制改革以来,我县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城镇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大胆探索和实践,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尤其是通过实施“旗帜工程”和开展社区党员“四带头”活??匚?橹?看?方岫宰サ闶痉叮?娣逗徒∪?松缜?匙橹?母飨钪贫龋?股缜?匙橹?斓及嘧拥玫郊忧浚?峁褂兴?纳疲?饔煤陀跋炝??徊皆銮浚?俳?松缜?飨罟ぷ鞯慕?健5?牵?肷缜?⒄沟男滦问坪蜕缜?ㄉ璧男乱?笙啾龋?匀淮嬖谝欢ǖ牟罹啵?杏幸恍┪侍庳酱?饩觥9槟善鹄粗饕?幸韵录父龇矫妫?br>1、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薄,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党组织虽然加强了同社区内各单位的联系,但仍没有建立起持久、规范、有效的共驻共建机制,相当一部分单位参与社区建设不够主动;
    2、社区党的基层干部力量相对薄弱,支部班子,尤其是支部书记年龄普遍偏大。城关镇4个社区中,有2个社区的支部班子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支部书记年龄均超过60周岁。
    3、社区党组织办公和党员活动阵地条件差,活动经费少,社区干部生活补贴偏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多数社区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室面积小,条件差,甚至还有两个社区没有办公用房和党员活动室,至今在租用的民房中办公和开展活动。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还比较紧张,除组织部包抓的北街社区和东街社区积极争取驻社区单位支援等措施解决办公和活动经费外,其他社区办公和活动经费全靠居委会少量收费解决。社区工作者收入低,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和文书月生活补贴仅120元,其他干部没有生活补贴,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员参与社区工作。
    4、社区党员流动性增强,管理难度加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事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数量逐年增多,由于场所和工作不固定,管理和组织活动十分不便。同时,由于人员流动,给在社区居民中发展党员工作也带来了较大困难。
    5、社区党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在居民小区、楼栋和社团组织中还存在党组织建设的空白点。
    对策:做好“整合资源、互惠共享”这篇文章
    在新形势下,怎样牢牢把握社区发展脉膊,把社区党组织真正建设成社区的领导核心,为促进我县城镇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我县城镇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就构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完善社区组织工作体系,构建网络化社区党建工作格局。一是要调整完善社区党组织设置,构建社区党组织新网络。筹建副科级建制的街道工委,隶属城关镇党委,作为街道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统领社区各项工作。对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社区建立党总支,根

据党员从业性质和居住位置,按行业或按居民小区(楼栋)建立党小组(支部)。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按流动方向,组建流动党员临时党组织,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从而形成纵向到头,横向到边的党组织覆盖网络。在此基础上,将社区内的各种组织(如治保、调解、青妇、行业协会、物业管理机构及民间社团组织等)整合起来,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各种组织的作用,更好地凝聚和团结社区群众。二是要建立社区党建协调机制。针对社区构成情况比较复杂,驻社区单位工作性质差异较大的问题,拟成立由县委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宣传、纪检、工会、妇联、共青团、民政、公安等部门共同参与,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通报情况,听取意见,研究、落实涉及区域性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2、改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构建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新格局。通过对社区内党员全面调查摸底,根据社区党员的年龄、职业等不同特点,把社区党员分为老龄党员、失业困难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和个体工商户党员五类,结合他们的活动规律和需要,把社区内传统和新型党员教育管理方式进行整合,理顺关系,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对老龄党员实行送教育、送服务“双送”上门,促使老党员发挥余热,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在失业困难党员中开展带头就业、带领失业困难职工再就业“双带”活动,加强对失业困难党员的教育管理;对流动党员采取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外出工作、生活等情况,党组织定期向流动党员传达党内政策、家乡重大决策和事件等情况的“双向联系”,以及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的办法;对在职党员采取八小时以内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八小时以外由社区党组织监督的“双重管理”模式;对个体工商户党员采取由主管部门党组织、个体协会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办法,破解社区各类党员管理中的难题。从而增强党员“社区”意识,改善辖区内党群关系,提高党员队伍在居民群众及流动人员中的公认度,吸引更多各界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矗
    3、发挥社区党员优势,构建社区党建为民服务的新格局。调查发现,社区党员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是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的宝贵财富。在他们中间,既有理论宣传、经济管理、专业技术特长的党员,又有擅长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的党员。尤其有一部分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比较热心社区建设,对组织生活有较高的热情,又有充足的时间,希望发挥自己的余热。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党员身上的优势,将党员的先进性与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结合起来,本着量人分类、量技归位、设岗定责、量力而行的原则,以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开展党员“结对包帮”、“四带头”等活动为载体,将社区党员组织起来,开展治安巡逻、绿化美化、扶贫济困、法律咨询、敬老包户等活动,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鼓励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优势,展示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让社区群众看到党员的形象,听到党的声音,感受到党的温暖。
    4、整合社区各种社会资源,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社区发展格局。社区服务,主要依靠社区的各种资源。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整合社区所有闲置的设施和资源,采取改建、置换、出租、拍卖及兴办社区产业等方式,使闲置的设施和资源发挥作用,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积极采取县乡财政拨一点、驻社区单位助一点、社区群众捐一点、有偿服务赚一点的办法,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同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积极配合驻社区单位的各项工作,协助解决驻区单位的实际困难。如帮助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监督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的情况,维护驻社区单位的安全和周边环境,及时接转改制企业下岗、分流职工党员组织关系,为驻区企业联系招工,为驻区单位职工解决照顾老人和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想方设法争取驻社区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合力共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积极协调组织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向居民开放学习、休闲、娱乐等硬件设施,充分发挥这些单位在就业、政策宣传、医疗和教育的优势,主动与驻区单位联办服务实体,共同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积极为驻区单位的发展和主观利益的提高创造条件,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势互补。
    5、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构建社区干部队伍“三高一优”新格局。一是突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采取公开招录、选聘的方式,通过提高政治、经济待遇,广揽人才,从社会吸引更多的热爱社区工作、有一定政策素质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加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来;二是推行社区党(总)支部和社区居委员会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条件成熟的社区推行支部书记和社区主任“一肩挑”,逐步实现社区干部专职化;三是加大在乡镇党政机关和县直部门富余人员中选调社区工作者的力度,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在乡镇机关和驻区单位中选派年轻干部到社区锻炼机制,帮助社区干部开展工作;五是认真组织社区干部通过参观学习、业务培训、研讨交流等形式,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文化、业务素质高,工作作风优的社区干部队伍,不断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社区党建工作必须树立新观念,运用新思维,积极落实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网络,探索工作载体,转变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容,走出一条社区党建工作的创新之路。由于我县城镇规模较小,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受客观条件限制,我们对有些问题的研究和认识还比较肤浅,还存在很多局限性。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研究探索力度,努力把我县社区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作者:赵以刚陈小平王善武
    作者单位:中共石泉县委组织部
    成文时间:二○○四年十一月
    

二 : 社区志愿者工作调研报告89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

题 目 关于社区志愿者工作的情况调查

姓 名 牟晓莲

学 号 1251201209455

入 学 时 间 2012春

分 校(工作站) 万州广播电视大学

指 导 教 师 骆永华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制

调查提纲

一、调查时间:2013年08月04日至2013年09月03日

二、调查内容:关于万州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调查

三、被调查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居委会

四、被调查人:李志兰

五、调查方式: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实地调查

六、时间安排

1、08月05日至08月10日调查准备;

2、08月11日至08月16日到被调查单位进行调查,并实地调查社区志愿者工作情况;

3、08月18日至09月01日整理调查资料,起草报告初稿,经指导老师辅导修改后定稿;

关于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调查

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 牟晓莲

内容提要:不断探索社区志愿者工作机制,丰富社区志愿者服务内容,努力提高社区志愿服务水平,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嘉定镇街道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化发展,广大市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呼声的不断高涨,以及街道创建上海市文明社区、上海市和谐示范街道的现实需要,都对志愿者服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做好社区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如何完善社区志愿者工作机制建设,强化社区功能、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成为一个关系到街道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万州区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近年万州区成立了街道志愿者总队。建立之初,总队由机关、青年、巾帼、服务设施、辖区单位以及楼组6支分队,9425名社区志愿者组成,志愿者人数约占辖区常住居民总数的14%左右。随后的几年,街道根据工作实际和需要,又相继组建了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队、文明学校讲师团、科普宣传讲师团等多支队伍,各社区也围绕百姓和社区需求,组建了小区日、夜防队、医疗服务队、送报送书小队等志愿者服务队。经过多年的建设,街道志愿者总队不断壮大,志愿服务从不定型、全能型逐渐向针对型、需求型发展,形成了劳务奉献、智力服务和应急救助3种类型的队伍。 8年来,广大社区志愿者充分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以及社会各项公益性活动,展现了街道市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志愿者活动已逐步成为街道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亮点”,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和实现精神文明创建向纵深推进的一个“品牌”。主要体现为三个“有力增强”:一是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着眼于“便民”、“利民”,各社区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社区、共建单位的志愿者开展便民设摊、教育培训讲座等服务活动,服务项目涉及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美容美发、法律法规、劳动就业、权益维护、科教文化等多个领域,以其面向特殊人群和公益性的特点,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累计有6000多人次的市民能从中受益。二是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公共管理功能;着眼于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队积极扮演“啄木鸟”角色,对市容卫生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为街道落实整改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小区日、夜防队负责巡视居民区,承担了社区稳定工作,积极维护社区治安环境;交通文明志愿者积极协助交巡警、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秩序,宣传文明出行;不少社区还组织居民成立了护绿队、护园队,积极协助街道、社区以及辖区单位参与公共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三是志愿者活动有力增强了社会保障功能;着眼于帮助弱势群体,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志愿者广泛与困难家庭、优抚对象、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结对帮困,积极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有效实现了社会保障功能在社区的延伸,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二、太白街道孙家书房社区志愿者工作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街道志愿服务活动比较活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和谐社区建设的更高要求面前还有差距,社区志愿者工作顺应形势的能力尚待提高。从目前来看,制约和影响街道社区志愿者工作规范化、

长效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出多头,缺乏统一管理

街道虽然建立了志愿者总队,但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缺乏远景规划和协调统筹,导致志愿者分队称谓繁多、档案重置。目前,街道就有科普、日防夜防、法制宣传、环保、交通值勤、精神文明建设市民巡访等志愿者队伍20支以上,这些志愿者队伍由街道不同部门、社区以及单位自行组建,从登记注册到工作记录都存在大量重复性要求,无端增加了工作负担。平时又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组织,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二)、管理散乱,缺乏机制保证

目前,街道社区志愿服务还停留在搞活动、上项目的阶段,短期性、随意性强。主要表现为:1.没有建立志愿者注册登记机制,造成志愿服务供给信息匮乏;2.没有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反馈机制,缺乏对志愿服务行为的认同和肯定;3.没有建立志愿服务需求信息采集机制,社区内大量的服务需求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反映出来;4.没有建立志愿者约束激励机制,志愿者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内化为志愿服务的精神动力。

(三)、宣传无力,缺乏正面引导

近年来,街道对志愿者活动也有报道,但忽视了典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对志愿者活动中所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个人鲜有及时、持续、系统的宣传报道,宣传的手段还较为单一,时间上也缺乏连续性,影响了典型作用的发挥。

(四)、参与面窄,缺乏活动载体

尽管街道几年来相继开展了“三百工程”、“在职党员联系社区”、“文明在我脚下”交通文明值勤宣传等志愿者活动,各社区也有社区课堂、法制宣传站、便民设摊服务等一批活动载体和阵地,但仅限于特定人群,很多志愿者都是老面孔,真正适合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载体并不多,志愿者活动的能量还有进一步挖掘释放的空间。

(五)、存在误解,缺乏正确认识

目前,社会上对志愿者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甚至存在误解,严重影响志愿者工作的持续开展。主要表现为:1.形式主义论。认为开展志愿者活动是逢场作戏、摆花架子,都是为应付上级检查和工作宣传的需要,没有实质内容。2.无用论。认为抓志愿者工作没有实际效果,只能增加工作量,忽视了志愿者活动对人素质的内化作用和对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认识上的偏差严重阻碍志愿者队伍的进一步壮大。

三、主要建议及工作设想

加强社区志愿者工作,从长期来看,就是要在社区志愿者工作的阵地建设、人员配备、管理激励等方面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要在成熟和完善的机制下形成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自我良性运行状态;要使每一位志愿者都乐意在社区内从事服务、贡献力量。根据街道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对策和设想:

(一)加强基础建设,构建街道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1.强化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建设。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思路,街道志愿者总队办公室设在街道文明办,具体负责街道所有志愿者服务资源的管理、统筹、调配以及街道层面志愿者队伍的登记管理工作。18个社区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构成组织网络,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为服务站负责人,负

责本地区志愿者注册登记、信息管理、服务评估,协调和配置社区内的所有公益服务资源,设计和开展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培育发展本地区层面志愿者队伍等工作。

2.实行志愿者注册登记。依托18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开展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制作颁发志愿者注册登记证,将其作为志愿者身份证明、业绩证明和奖励依据,着力建设一支以注册志愿者为主、管理型志愿者为核心的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进而带动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

(二)加强四项机制建设,促进志愿者服务规范化、长效化发展

1.建立认证反馈机制。推行“小时制”志愿服务认证制度,以完成志愿服务的小时数作为考核注册志愿者的基本标准。积极倡导注册志愿者每年至少参加48小时志愿服务。志愿者每次服务时需携带志愿者注册登记证,如实在志愿者注册登记证上填写服务内容、服务小时数,并由服务对象或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确认。每年,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对在本地区注册的志愿者服务情况进行一次认证评定,并报街道文明办备案。

2.健全招募工作机制。改变以往“拉壮丁”式的招募办法,以自愿为主,通过各类宣传阵地,长期刊登志愿者招募启事和登记办法,为志愿参与社区服务的市民提供信息。各条线、单位如根据工作需要或上级要求实施志愿者招募,也主要从志愿者数据库中筛选物色,避免重复劳动。

3.建立培训工作机制。根据志愿者或具体工作需要,由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反馈,街道文明办统筹安排,运用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对相关志愿者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或其他进修,提升专业服务水平。重点加强志愿者骨干的培训,使之成为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者,最大程度发挥他们在志愿服务中“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对有一技之长的市民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也要加强培训,提高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三)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要着力培育和确定一批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志愿服务项目,如“三百工程”、“蓝天下的挚爱”等,不断做深做实,并积极推广特色项目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经验,打响志愿服务品牌,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服务项目,形成长短项目齐头并进、不同领域项目各具特色的开放式志愿服务项目库,同时扩大项目的领域覆盖、人群覆盖,拓宽群众参与面,使每一位志愿者都能“人尽其用,各展所长”。应根据不同社会层面,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项目。

(四)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志愿者工作的保障力度

1.注重宣传,打造志愿服务文化。要开展生动鲜活的宣传活动,突出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的宣传,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志愿精神的宣传,《练祁家园》、街道网站每期都要有志愿者服务信息,可开展“寻找身边的志愿者”等主题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志愿者工作、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良好氛围,推动志愿服务理念的传播、志愿精神的弘扬。

2.条块结合,增强志愿者工作合力。要将志愿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纳入各部门、社区、单位的工作规划中。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并切实发挥群团工作优势,支持协助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动形成“党政支持、群团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促进志愿服务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3.强力推进,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的督导。要强化工作考核评估,定期对志愿者工作的组织建设、项目建设、机制建设进行检查督促,巩固工作根基。

社区志愿者工作调研报告89_社区志愿者活动

参考文献:

1.参见:《社区志愿者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第27页。

2.参见:袁媛、谭建光主编,《中国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第30-31页。

3.自我实现中的“实现”就是指“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参加:田军主编,《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44页。

4.参见:田军主编,《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页。

5.参见:《社区志愿者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第31-32页。

6.参见张网成著:《中国公民志愿行为研究(2011)》,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第186页。

7.参见:《社区志愿者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第38页。

8.参见:《社区志愿者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第37页。

6

三 : 社区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社区的概念可大可小,对于城区来讲,特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构建“和谐社会”成为未来五年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社区建设必将逐步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立足点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把社区作为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的新阵地,必将成为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新课题。因此,进一步加强社区共青团组织的建设,推进社区共青团工作,探索并逐步形成适应社区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共青团工作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团区委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社区共青团工作的专题调研,深入分析了社区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管理这个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今年8月至10月,团区委通过问卷调查与开座谈会相结合的形式,对**区内的四个街道(北苑、新华、玉桥、中仓)的共青团工作又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经过分析和归纳,进一步掌握了全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基本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适合我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

一、 **区社区共青团工作现状

(一)社区共青团工作基本状况

**区4个街道办事处下辖40个社区。目前,4个街道办事处机关和所辖社区全部成立了团组织,团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在四个街道注册团员总计为264名(不包括团组织关系在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团员);年龄在20~30岁的团员比例为71%;大专以上学历占55%,本科以上学历占17%;北苑街道和玉桥街道辖区内的在校学生团员资源较为丰富,中仓街道的团员职业分布主要以餐饮服务业为主,其他团员职业分布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企业职工、社区工作者、合同制工人以及待业青年等。

(二)街道团工委团干部基本情况

4个街道团工委团干部总计22名。在政治面貌上,党员(包括预备党员)17人,团员5人;在性别上,女团干部18人,男团干部4人;在年龄结构上,25~30岁9人,30~35岁7人,25岁以下和35岁以上共6人;在文化程度上,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在待遇落实上,4人享受副科级待遇;在从事团的工作时间上,平均为3年左右,其中最长的4年,最短的4个月。

(三)社区共青团工作状况

1、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各街道社区以重要纪念日和重大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思想教育活动,推进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如新华街道在每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开展以“弘扬革命传统”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邀请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的老红军、老战士,用他们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为辖区团员青年讲授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各社区团支部还坚持利用周末、假期组织专门的法制教育课,在每年“七一”开展号召团员青年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等活动。玉桥街道连续三年开展“青少年无毒社区”创建活动,不定期组织禁毒宣传,特别是每年的6月26日国际禁毒日都组织大型的宣传活动,做到了禁毒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中仓街道的星河社区不定期的举办社区小课堂讲座,讲座内容有青少年青春心理健康讲座、青少年礼仪讲座、安全防护知识等等,丰富了社区青少年的文化生活。

2.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增强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一是扎实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各街道团工委根据本街道辖区的实际情况,利用社区青年志愿者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社区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中仓街道办事处西营社区成立了团员义务便民志愿服务队,不定期的为居民服务,深受社区居民好评。新华街道团工委广泛开展志愿者为困难群体送温暖活动和青春绿色行动,如今年3月街道团工委开展“学习孟宪峰,义务服务送温暖,排忧解难献爱心”主题活动;每年还结合3.12植树节,组织团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青春绿色行动”大型植树活动;辖区内的6个社区团支部分别成立了“助老、助残”服务队,现有40名志愿者登记注册,形成了工作机制,实施了动态管理。玉桥街道团工委的“争做绿色使者,共创绿色生活”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4年,受到区领导、街道领导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另外,四个街道还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基层志愿服务团”工作,从2015年开始陆续接收大学毕业生志愿者到街道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为街道社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理念。

二是增强服务、扶助、维权的工作意识,积极扶助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玉桥街道团工委开展扶贫帮困“一助一”活动,街道团员青年与辖区50名孤寡老人结成“一助一”对子,定期为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过节。新华街道团工委开展社区“关爱工程”,辖区部分团员青年与21名贫困家庭青少年结成“一帮一”互助对子,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另外街道未委会对46名闲散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以及形成现状的原因全部登记在册,做到了底数清、

情况明,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

3.针对团员青年特点,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娱活动。活动是社区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有效的文娱活动可以提高青少年参与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推动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中仓街道团工委定期开展未成年人法律宣传和知识竞赛以及青年文体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神州杯”青少年法律安全礼仪知识竞赛,在寓教于乐中丰富了青少年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玉桥团工委连续3年开展“奥运英语进社区”活动,每星期组织运河中学学生在重点社区为居民上英语课,通过三年的学习,社区居民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该活动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4.根据街道实际,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社区团组织自身建设工作。各街道团工委根据本街道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团建工作。如中仓街道机关团员从2015年2月创办了《中仓新社区》刊物,每月出版两期,全面反映中仓街道工作情况,通过办刊物有效的提高了团组织的凝聚力。新华街道深入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每年组织一次各社区团支部书记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团干部队伍,同时,做好入党积极份子培训工作,联合街道组织部组织机关、各社区入党积极份子参加党课培训。北苑街道团工委联合街道其他部门、社区大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加强了团组织与各部门的配合,使团的工作得到有力的支持。

二、**区社区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不健全,管理较薄弱,制约了社区共青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各街道团组织机构不健全,团组织负责人较少,且有八成以上的负责人既是团干部又身兼数职,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团的工作当中。其次,街道对辖区内各单位的管理权是有限的,致使团工委的工作力度更不是很强,在争取辖区各单位团组织主管领导的支持与配合上存在一定困难,加之街道团工委与辖区内其他团组织只是一种协调关系,导致了街道团工委难以在辖区共青团工作中形成主导地位。

(二)辖区单位对街道团组织的认同感弱,缺乏有力支持。【社区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街道辖区内各团组织的工作缺乏合作性,主要是辖区单位团组织对街道团工委的认同感不强,工作上配合不够积极,联合开展活动难组织,团组织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各自为正的工作状态制约了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北苑街道团工委成立不久,团委一行几人曾走访辖区内一些单位,联系到其团组织负责人,欲与其建立共建机制,但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三)团员数量有限,工作难以开展。在街道社区注册的团员青年人数不多,能够联系上的团员大部分都是组织人事关系放在街道的,以及在行政事业单位和社区工作的团员。由于团员数量有限,限制了团组织开展活动的规模和水平。有的街道个别社区无一名在册团员,团组织的活动只能发动35岁以下的青年参加;有的街道只有依托个别门店的年轻人和辖区内无职党员以及低保家庭的子女来开展活动。此外,由于团员数量少,收缴团费数额也较少,各单位给予团的经费又不是很足,导致共青团的活动经费得不到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社区共青团工作。

(四)团员职业分布和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很难统一管理。各街道大多数青年团员都是在校学生或有固定工作不由街道社区管理的。经多次调查统计,登记在册的团员一些是社区专职工作者,一些是公务员和企事业人员,还有一些是待业青年和务工流动青年等,团员职业分布范围很广,涉及社会体系的诸多层次,他们的个人素质、社会层次、思想觉悟各有不同,良莠不齐。改革开放后,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受到挑战,青年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当代青年中没有“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各种思想都有自己的追随群体,青年的思想呈现分化、多元化格局,从而使社区团的活动难以形成一呼百应的局面。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途径

(一)积极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切实抓好社区团组织建设。基层团组织建设,必须遵循以党建促进团建的原则。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工作必须紧紧追随和依靠党组织。社区团建必须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配合支持,这是社区团建工作重要的政治基础。要依靠党建,促进团建,要经常与社区党组织加强联系,沟通情况,及时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党组织的领导、支持和帮助,把社区团的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体系之中,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考核,不断增加团组织的吸引力和战斗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党团建设配套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在这方面,中仓街道团工委做了很好的尝试。在“党建带团建”活动中,狠抓“四带”,实现“四强”,即带思想,强化政治领导;带组织,强化内在活力;带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带功能,强化作用发挥。通过“四带”、“四强”,促进社区共青团工作不断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探索完善社区团组织网络,建立“社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团建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共建局面,目前**区的社区团建工作的共建局面还不牢固,各街道团工委的工作执行力度不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社区团组织要在争取多方支持上下功夫。成立“社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整合街道社区各种社会资源,发挥各单位、各部门包括新经济组织的作用打包推出一批精品活动,不啻为一种很好的形式。“社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是联合同一街道辖区内的团组织,扩大共青团工作覆盖面,凝聚团员青年力量,营造共青团工作良好社会氛围,探索团的工作重心下移的新途径。例如,通过吸纳高校团组织加入联席会,结成共建对子,在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舞台的同时,也增强服务社区的社会力量;再例如:积极与社区新经济组织进行联合,通过为他们

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打造活动,充分发挥优势,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社区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总之,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积极因素,解决社区团建工作在人力、经费、活动场所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促使社区共青团工作不断发展,加快和谐街道、和谐社区的建设步伐,可以说是共青团工作在机制运行上的一种有益尝试。

(三)巩固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成果,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团员队伍是党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是发展壮大党员队伍的重要基础。共青团工作思想教育是核心,育人是根本,牢牢把握这一点对开展好社区共青团工作至关重要。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的过程中,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也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通过这次活动统一了团员思想,强化团员意识,增强了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共青团工作要把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的成果固定下来,形成机制。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及历史文化遗产,增强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感;通过开展教育、科技等文化活动,提高青少年的个人素质;通过开展环保、捐款等志愿活动,加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开展有社区特色的文化活动,培养社区青少年的社区意识,形成社区向心力等。街道社区团组织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吸引他们,使他们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逐渐对街道社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逐步树立社会责任感,同时注意在他们之中培养、发掘典型,带动更多的团员青年参与到社区共青团工作中来。

(四)挖掘共青团参与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真正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上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中心,共青团组织应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探索服务青年创业成才的新途径,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信念,开拓创新,积极投身于市场经济建设中,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例如,在农村青年中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技能训练和现代化素质培训,加快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同时注重把培训与解决农村青年就业相结合,依托乡镇农村青年培训就业指导站,提供就业信息,扩展就业渠道,推荐青年就业。共青团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联系面广的特点,与各种经济组织建立联系,并努力推荐优秀的团员青年到各种经济组织中工作,使团组织真正能把团员青年和经济建设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生命力。

社区共青团的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和复杂的工作,以上的分析只是对共青团社区工作的一点肤浅的探索,要想真正做好社区共青团工作,还需要广大共青团员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怀和支持,还需要广大青年团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四 : 加强和完善我州街道社区人大工作的调研报告

加强和完善我州街道社区人大工作的调研报告

刘昌刚

4月3日至4日,我带领州人大联工委调研组一行3人,轻车简从深入泸溪县就街道人大工委和社区代表作用发挥专题开展全州新型城镇化调研,调研组在泸溪县人大机关召开了由部分省州县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了县人大常委会对州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联络工作的意见、建议,然后就该县白沙镇红土溪村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和住房情况、兴沙社区“打非纠违”及建设发展综合情况、白沙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建设情况、白沙小学建设情况和“大班额”及农民工子女入学情况、武溪工业园规划建设情况及园区内金昊铝业公司、群祥新材料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深入进行了调研。为进1步深入调研街道人大工委和社区代表作用发挥,4月16日至17日,调研组又到吉首市吉凤、乾州、峒河、镇溪四个办事处街道工委及竹园、峒河、马坡岭三个社区实地调研,调研中,共发放征求意见表19份,召开座谈会11次,走访各级人大代表30余人次。并要求龙山县人大常委会报送其人大街工委材料,综合上述调研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州街道街道社区人大工作的主要成绩

(一)设立和完善了机构。全州街道人大工委共有七个,分布在吉首市和龙山县,吉首市设立了吉凤、乾州、峒河、镇溪四个人大街工委,除吉凤人大街工委副主任空缺外,其它3个人大街工委均有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人,龙山县设立了民安、华塘、新城三个街道人大工委,三个街道人大工委分别各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均悬挂了机构标牌。

(二)制定和明确了工作职责。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是县市人大常委会在街道办事处设立的派出工作机构,在县市人大常委会的直接领导和授权下开展工作,向县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街道党工委的领导。通过调研,吉首龙山两县市的街道人大工委由编委明确了职责,负责本街道区域内的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工作;负责本街道区域内的各级人大代表联络工作,为他们依法执行职务提供各项服务;负责本街道区域内有关上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决议、决定及主任会议意见和领导批办、交办事项的贯彻落实的检查和督查;负责本街道区域内人大代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的组织工作;承办上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各街工委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街工委主任、副主任职责。

(三)建立和健全了规章制度。各人大街工委根据编委明确的职责,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主要制定了《代表学习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视察制度》、《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代表列席会议制度》、《代表调研制度》、《人大代表履职登记》等制度。乾州街道人大工委为了方便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制作了人大代表联系卡,向选民公布了服务热线和人大代表联系电话,将相关制度和代表情况公示上墙。

二、我州街道社区人大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两县市街道人大工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代表的主体地位,努力为社区代表依法履职创造条件,积级发挥社区代表作用,有力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

(一)开展学习培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一是培训学习人大基础知识。向社区代表发放了学习培训资料,组织代表以办班、讲座、会议、研讨、交流等不同形式开展学习培训。学习省州市县关于加强人大工作的重要精神,学习了宪法、代表法、监督法、选举法、人民调解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二是学习人大业务知识。开展学习体会的交流活动,邀请老代表介绍履职经验,帮助新代表提高能力,并邀请州县市相关人大领导作业务讲座,如吉首市镇溪街道人大工委就很有针对性的对代表就如何履职,如何区分议案和建议、批评和意见等做专题讲座,提高了代表的业务能力。三是组织代表赴外地考察学习。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交流培训,泸溪县白沙镇就组织辖区代表赴凤凰花垣两县学习城乡同建同治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了代表的综合素质,拓宽了代表视野。

(二)参与社区建管,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街道人大工委注重发挥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使社区代表在社区的征地拆迁、社区建设、治安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意见。一是组织代表走访选民。反映群众诉求,助推社区建设。闭会期间,代表们通过各种途径走访选民,听取选民意见,关系和支持政府工作,对社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峒河街道人大工委组织社区代表回选区,进选民家中,认真听取选民意见,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选民排忧解难,据统计,共走访群众600余人次,搜集民意126条,已全部解决答复;镇溪街道工委将街道36名代表分为三个代表小组,建立了群众意见采集网络;龙山县民安街工委组织代表接待和走访选民,所辖区人大表候定贵为解决世纪新村征地问题,前后20余次,走访选民90余人次;陈小菊代表接到居民反映峒河冰厂路至二中学校无路灯、居民出行不方便的情况后,反映上去,解决了路灯安装的问题。二是发挥代表自身的知识、职业优势,为群众排忧解难。人大街工委利用人大代表自身的优势,将来自各个行业的代表,发挥其自身的知识、职业优势和专长,在联系选民活动中积极助推进社区建设,为选区或社区办实事做好事。吉首市峒河街道人大工委所辖马坡岭社区人大代表王志文,利用自己律师职业的法律专业优势,在代表建联系群众工作室,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调解各类涉法纠纷,受到群众好评。三是代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峒河街道所辖人大代表吴显顺在特大冰雹灾害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连续2个晚上未合眼,组织村民抗灾自救;王远望代表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多次为困难群众、公益事业捐赠数万元,市人大代表杨慧,自主创业,安排了社区70位下岗职工再就业,赢得群众称赞。街道人大工委通发挥社区代表在在参与社区管理、化解矛盾、联系群众桥梁纽带方面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三)构筑基础平台,开展代表活动。街道人大工委构建了代表履职的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代表活动。一是开展了代表专题调研与视察活动。龙山县华塘街工委组织了6名代表调研视察了皇仓中学生活污水排放影响附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向县人代会提出建议,已交有关部门解决;民安街工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代表小组座谈会,针对民安街道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代表活动,主要督促议案、建议意见的办理,推进同建同治工作、交通文明整治等工作,并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办事处扶贫建房工作,去年6月和10月两次对八个行政村17户新修和1户维修的扶贫建房户进行了视察。吉首市镇溪街道人大工委在去年8月,组织辖区部分州市人大代表就社区文明区建设、城乡同建同治工作开展调研和视察,对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开展了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为了真正实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切实增强代表的履职意识,吉首市峒河街道人大工委于去年9月在峒河社区开展了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选民对社区人大代表陈小菊的述职报告进行了评议发言和民主测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增强了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创新代表动活方式。在全州街道办事处普遍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的基础上,有的进行了拓展和延伸,部分社区也建立了联络点,吉首市乾州街道人大街工委在所辖竹园社区建立了代表联络点,吉首市镇溪街道人大工委计划今年内落实在吉首步步高商业广场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采集群众意见的工作点工作。

三、我州街道社区人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活动效果不明显。一方面,代表缺乏履职热情,由于当前人大代表系“兼职”,代表除本身的代表身份外,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当代表活动与本职工作时间相冲突时,就选择本职工作,加上个别人大代表履职意识不强,将工作忙、时间安排不过来作为拒绝参加活动的借口、或者把当代表只作为身份和荣誉,导致代表整体参加活动面不大。另一方面代表缺乏履职本领,社区代表自己不知道闭会期间如何履职,如何联系群众和收集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对本区域内有关其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环境卫生、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不甚了解,怕讲不到点子上,“出洋相”,部分对参加活动有所顾虑,因此在组织代表活动时,代表参与率不高,组织活动难度较大。虽然街工委每年按惯例组织了一些表视察、执法检查和工作评议等常规性活动,效果不是很明显。

(二)指导有待加强。县市人大常委会对街工委的指导不够,工作安排仅停留在转发年初工作计划、收缴年终工作总结等方面,人员配备仅从程序上任命,存在“一任了之”现象,缺乏强有力地后续跟踪联系指导。街道人大工委因自身的能力欠缺对社区代表如何参与社区管理、发挥代表在社区的作用不太清楚,缺乏具体的指导帮助,仅开一些常规性的工作指导,从而代表在参与社区管理和建设的作用发挥上缺乏力度。

(三)机制有待完善。县市党委及街道党工委对街道人大工委重视程度不够,县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基本上都是常委会组成人员,而街道人大工委的主要负责人部分都没有安排为县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实际工作中,街道人大工委的主任或副主任负责街道党工委其它社会事务,从事分管征地折迁、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等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造成开展人大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够,虽然有的街道人大工委已配备了专职副主任、委员,但大多为兼职,专职很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经费保障不足。全州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经费和代表活动经费普遍不足,没有单列预算,尽管部分称经费够用,但不规范,缺乏制度性保障。对代表履职中走访群众、接待群众来访及误工补贴缺乏经费作支撑。龙山县3个街工委都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没有独立帐户,街工委工作的经费全靠街道办事处解决。有的街工委虽有经费,主要是街道办事处党委、街道办事处的支持;有的街工委因经费紧张,无法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相关活动。今年,该县财政在安排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时,参照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标准对街工委作了适当安排,但是数额偏少。

四、加强和完善我州街道社区人大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进1步加强街道社区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力度。要发挥街道人大工委的平台作用,组织社区代表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代表素质,增强履职能力。一方面,要结合实际开展代表学习培训活动,代表来自各个行业,受教育的程度不尽一致,所以要开展学习培训,要制定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的相关学习安排,确定重点学习内容,要为每名代表订阅和寄送相关学习资料,保证其学习需要,为代表学习培训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服务。学习培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可用“五结合”,即:集中学习培训以会代训和专家授课相结合,代表个人自学与集中学相结合,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新老代表交流与座谈相结合,开展活动专题学与学基本法律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代表履行职务的水平。另一方面,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学习,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民主法制意识,努力提高自身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也要提高组织指导社区代表的履职的能力,帮助代表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代表小组活动,让代表在参加活动实践中学习,支持代表多深社区了解社情民情,反映社情民意,为更好的履职打好基础。

(二)进1步加强街道社区人大工作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要根据工作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工作制度,制定出一批实际操作性强的街道人大工委的工作制度,如会议制度、评议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及向选民述职制度等,要实行代表例会或者联席会议制度,一年可召开三次会议,分别年初讨论人大街工委工作计划安排,年中对政府中心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年终汇集代表意见,为召开人代会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作准备,实现代表会议的常态化,从而进1步推动街道人大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进1步加强对街道社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指导服务。在人大代表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街道人大工委要尽可能为人大代表参与社区建设创造条件,搭建好代表在社区履职的服务平台。要创新方式,利用现代联络通讯手段,不断加强社区代表之间的交流沟通,互通信息,要积极开展代表述职、代表接待选民、代表集中走访选民等活动,可采取设立选民意见箱方式,扩大社区代表对社区整体情况的了解,要将每年的街道和社区的工作总和计划发给代表,及时向社区代表寄送街道和社区重要信息及县市政府每季的要事通报,保证代表的知情、知政权,为代表议政、参政和参与社区建设提供条件。要加强人大代表与街道办事处干部,特别是社区干部的联系,不定期邀请社区代表参加社区组织的一些活动,便于代表了解和掌握社区情况,了解民意,增强对代表社区的责任感,全面融入社区建设。

(四)进1步加强对街道社区人大工作的联系协调指导。县市人大常委会要明确一名常委会副主任分工联系指导街道人大工作,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时,要全盘考虑,将人大街工委工作纳入到常委会的总体工作部署之中,制订年度计划,明确工作要求,年终要进行检查考核。常委会会议中,每年要至少列入一至两项有关街道人大工委工作的审议内容,定期听取其工作汇报,对日常工作和代表活动要及时进行指导。要邀请街道人大道工委组成人员参与县市人大常委会各项活动,列席常委会等重要会议。

(五)进1步加强街道社区人大工委的自身建设。县市人党委和街道党工委要重视街道人大工委工作,街道人大工委也要经常、主动地向街道党工委报告工作,使党工委能够及时了解人大工作,切实把街道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街道人大工委履行职责。(www.61k.com)要配齐配强街道道人大工委人员,分工时,要考虑到人大工作,使他们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从事人大工作。要落实街道人大工委专职工作人员1名,并明确级别待遇,县市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加大人大街工委干部的选调、交流和提拔使用力度,优化街道人大工委干部的年纪结构和知识结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安排一定比例的人大街道工委主任组成人员担任县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六)进1步加强街道社区人大工作的经费后勤保障。根据代表法的规定,代表的活动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专款专用。街道人大工委在开展人大工作和开展代表活动时必须要有专门的经费保障,县市人大常委会在审查同级财政预算时,要将人大街工委的工作经费和代表活动经费纳入同级政府的街道办事处财政预算,并且从街道工作经费预算中单列出来,由街道人大工委专款专用,为保证街道人大工委正常开展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五 : 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调研报告69

北流市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生活中大量社会事务向社区空间转移,社区管理已成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对于扩大基层党建覆盖面,增强党组织影响力和凝聚力,推进社区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我们派出3个调研组深入全市3个街道和12个社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实地查看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新形势下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街道社区基本情况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现有3个街道办事处,12 个社区,有居民3.59万户,常住人口15.5万人,辖区面积32.3平方公里;成立有3个街道工委12个社区党组织,有党员1261人。现有社区工作者60名,其中,30岁以下12人,占20%;31—40岁的27人,占45%; 50岁以上的37名,占总数的61.7%;女性38名,占63.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9人,占48.3%。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整合全市资源,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结合创建和谐社区和“共驻共建”活动,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工作,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基层打基础,增强队伍活力。为了适应城市日益发展扩大的需要,我们按照“一社区一支部”的要求,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强化社区党组织功能,加强社区居委会、妇代会、共青团等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一是不断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先后举办6期培训班,对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各街道也坚持每年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轮训,确保社区干部每年参加1次以上培训,切实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的本领和能力。二是深入开展“双向培养”、“党员教育管理示范点”、“党员示范岗”、“党员文明示范户创评”和“创先争优”等活动,教育、引导社区党员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文明社区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三是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社区党员发展工作。目前,我市街道社区党员队伍已发展壮大到1261名。

(二)抓投入提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一是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2006年以来,我们连续三次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其中,2007年给全市社区工作者每人每月增加生活补助50元,2008年再次给他们增加奖励补贴100元,2009年为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每月

补助电话费150元,解决了他们工作上的通讯费问题。目前,我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的基本补助达到550元,其他在编村干部基本补助达到480元;每月经街道工委考核,能够完成本月工作任务的社区工作者还可享受每月100元的年终奖励。二是建立以政府分级投入为主、各方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我们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市财政每年补助各街道办建设工作经费,按照每个社区月办公经费416.67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社区新建、新购办公用房的,市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补助,并采取财政分级负担逐年投入的方式,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资金。三是在落实办公用房的基础上,采取上级争取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动员驻社区单位捐助一点、社区募集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按照“七有”标准,为社区党员活动室配置相关设备,制定了办公室、活动室的维护、管理和使用办法,为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抓统筹建机制,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一是建立社区党建协调联系机制。社区党支部与驻区单位联合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向驻区单位汇报社区党建的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商社区建设的路子。目前,全市287个驻社区单位分别与12个社区党组织签订了《社区党建协议书》和《社区联建责任书》,明确了双方的工作目标、责任,促使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建立驻区党员管理机制。重点完善“三卡一册”,记录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并分季度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作为党员所在单位考评、评先的依据。目前,经组织介绍到所居住的社区报到的市直单位在职党员有1051名。三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市委每年与街道工委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与干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使考核方式从过去自上而下为主的垂直考核转变为以群众满意为主的综合考证考评,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区党建工作考核体系。

(四)抓载体激活力,搭建服务平台。我市针对社区党员的特点,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创设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发挥党员在政治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在道德风尚的表率作用,在创业奉献上的带头作用。一是搭建富民服务平台,保障居民就业。各社区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为社区居民就业创业提供服务。结合市镇党校教学改革,整合部门教育培训资源,协调陶瓷、电子、食品等市内支柱企业,联合对社区居民进行职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搭建富民服务平台。今年以来,全市共有980多名社区居民经培训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二是搭建惠民服务平台,保障社区民生。各社区联合驻区单位成立各种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党员义工服务社区”活动。目前,全市有2000多名社区党员和驻区党员自愿当义工。今年以来,共为社区困难居民办好事实事3780多件,帮助96户困难家庭走出了困境。三是搭建安民服务平台,保持社会稳定。各街道社区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为契机,搭建起安民服务平台,构建群防群治的综治网络,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今年以来,城北街道各社区与驻区公安、工商、文化等单位,先后联合开展“打击非法传销”、“两抢一盗”、“收枪治爆”

等9次专项整治行动,促使社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同时,社区党组织还加大对社区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今年以来,共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38件。

(五)抓阵地建网络,拓展党建功能。我们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努力推进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在3个街道和12个社区建立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市、街道、社区在信息、设施、设备等方面共建共享,打造上下贯通、互惠互利、覆盖城乡的党员教育管理平台。目前,社区各远程教育站点已成为社区党员居民的“免费大学”和“致富平台”,80%的社区居民通过接受远程教育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成为创业能手和致富的带头人。二是开展网上办公。通过网络办公系统、电子邮箱、QQ群及网上发布信息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社区公文发送、办理、归档等各环节的网上流转,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办公成本。三是开设短信课堂。利用“手机党支部”和“飞信联盟”等信息载体进行学习交流,拓宽党组织活动空间,不断推进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目前,全市社区党建“短信课堂”有成员1020多人,他们利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实现沟通互动、学习提高。

三、存在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在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与上级的要求及广大社区居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干部队伍不够强。主要表现为:一是年轻人才留不住。社区工作者待遇较低,政治上进步缓慢,这使得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社区工作,而面向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选社区工作者,往往把社区工作作为考公务员平台,制约了社区各项工作的提升。二是年龄结构老化明显。截至2009年底,社区工作者人数60名,其中50岁以上的37名,占总数的61.7%,而中青年干部尚未形成接班梯队,有青黄不接现象。三是素质不高。目前社区干部普遍学历偏低,一些社区干部的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领导和管理社区工作的经验、能力和胆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没有新意。

(二)社区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他们除财政每月支付工资480-550元标准外,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其它途径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只执行事业人员的工资,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二是社区的办公经费缺口比较大,“无钱办事”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社区基本上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每年财政统拨的包干经费和上级有关单位的支持,普遍存在办公经费少的现象,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区正常运转和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

(三)社区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我市大多社区办公条件差,设施简陋,部分还靠租、借等形式维持办公,严重影响社区正常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12个社区中仍有8个社区靠租借办公房办公,办公用房产权自有的仅有4个,其中6个社区办公用房在90平方米以下。社区服务硬件设施不完善,很多职能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发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四)社区党建共建意识不强。一是一些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思想认识滞后,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加强街道社区建设的关系,对自己份内的工作缺乏研究和思考,党建工作没有特色和创新,不能根据变化后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思想不强。由于社区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没有领导关系和行政约束,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共驻共建的理念和应承担的义务认识不足,认为社区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致使共建工作合力未能真正形成,工作很难推进。三是部分居民共建意识淡薄。一些社区居民共建意识、参与共建积极性有待提高,如对于社区干部下区调查、人口摸底、计划生育排查等工作不够支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够强。

四、对策和建议

(一)强班子,抓队伍,确保“有人干事”。搞好社区工作,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建起一支适应新形势的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素质过硬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才能确保有人干事,能干好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居民群众的利益。一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按照“一好三强”(思想政治素质好、为民服务意识强、致富带富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标准,扩大社区“两委”干部特别是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渠道,注重从选聘到社区任职大学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优秀青年党员、本地优秀民营企业人才中培养选拔社区党组织书记,逐步实现“能人治居”;无合适人选的,可采取从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中选派等措施,配齐配强社区领导班子,着力解决社区领导班子成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年龄偏大的问题;要加大街道社区党建组织员选聘力度,实现每个社区都有一名党建组织员,为社区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二要落实奖励处罚措施。拓宽“能进”渠道,打通“能上”瓶颈,要把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较高、年富力强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纳入党的后备干部队伍中进行培养,并适时通过公务员考录等形式录用到街道领导岗位;加大从社区“两委”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力度,使其中的优秀分子进入公务员队伍,解决他们的政治发展问题,从而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分子加入。要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每年绩效考核内容,实行奖勤罚劣措施,并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创先争优意识。三要加强教育培训。要以各级党校为主要阵地,有计划地对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坚持和完善社区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改进学习方法,采取集中培训、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加强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群众工作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重投入,抓保障,确保“有钱办事”。一要落实待遇和经费保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确保社区干部工资和党建工作经费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把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生活补贴纳入财政统一列支,并注意解决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问题,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要明确各级扶持社区党建工作活动经费的渠道和方法,从每年地方税收或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筹拨社区工作活动经费,并从中优先单列专项资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经费。进一步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从专项资金、党费、企事业管理费中列支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解决活动经费的渠道。二要壮大社区经济实力。社区要解决自身经费问题,要充分利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利时机,依托自身优势,在不损害公益原则的前提下自力更生地搞好创收,通过自办、联办社区服务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兴办社区实业,增加社区集体收入。三要从示范引导、政策指导、资金支持、项目引进、信息咨询和科技推广等方面入手,适当开展一些有偿(低偿)服务,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积极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增强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

(三)抓规划,强服务,确保“有场所议事”。解决街道社区基础设施不全的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街道、社区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要预留社区组织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用地,无偿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办公用房和社会公益用房。要帮助尚没有自有办公房的社区解决办公场所问题,由自治区、市、县(市)各级一起拨出专项资金帮助社区解决办公场所问题。要加强社区活动服务设施建设,深入调查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需求,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设施,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积极探索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四)提认识,抓机制,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区域化新格局。一是深化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要因势利导,加强宣传,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认识,增强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共建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驻在社区、融入社区、建设社区”。二是扩大社区党建覆盖面。要积极探索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到居住区,形成“党委(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幢、党员作用发挥在示范岗”的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要从区域化大党建发展趋势出发,突破传统工作模式,通过建立“楼宇支部”、“街区支部”、“园区支部”和“商贸市场支部”等形式,使党的组织设置横向到边,全面覆盖。三是健全社区党建协调联系机制。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积极参加、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驻区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参与和支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通过结对共建、联建、帮建,从政策、人才、物资、资金和阵地等方面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要落实好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驻区党员管理制度和双向考评制度,建立规范的社区党建共建联建工作考评体系,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

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调研报告69_三有一化

与社区共建联建工作情况纳入驻社区单位绩效考核、创建“文明单位”和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内容,并接受所在街道社区的评议,增强共建联建工作的约束力,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协调辖区内单位的功能,促进社区党建共建联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本文标题: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构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928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