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行业风险分析-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7 所属栏目:文化用品

一 : 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1.1 研究背景

我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从1997年的62万人增长到现在的5.7亿人(2012年数据),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0%。[www.61k.com)基于庞大的网民规模,我国的互联网企业普遍拥有强大的客户群,进而为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及进行现代市场营销提供广泛的客户基础。

长久以来我国个人信贷市场需求在传统银行体系中得不到满足,小微、民营企业也长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同时由于技术落后,创新乏力使得我国征信体系难以有效建立;随着近年来商业环境和征信技术逐渐成熟,信贷市场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未来金融市场的主要阵地。

从2011年开始,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放缓,已经接近“网络人口红利”拐点,这一发展瓶颈直接倒逼互联网公司升级创新服务模式,而互联网金融正是潜在蓝海。互联网企业纷纷试水进入金融领域开展个人信贷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金融业的高利润诱惑势必成为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进军目标及必争高地。

面临着逐渐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也有着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与传统行业的转型的需求,适当开放市场、引入市场力量补充政府、国家银行工作不足显得尤为必要。

但同时由于市场体制中金融企业受限于风险控制能力、商业道德素质和资金流动透明等问题,也为政府监管和市场稳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分为两种主要两类:一类是信贷类互联网金融,一类是非信贷类互联网金融。非信贷类互联网金融主要涉及保险、理财产品的互联网销售,监管意义不大,但以网贷为首的信贷类互联网金融便成为研究的重点。

互联网金融所依托的三大支柱分别是:支付、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

支付是金融的基础建设,是整个资金融通闭环设计最重要的通道,是一切价值交易的核心。在互联网金融中,随着以网商为主要代表的交易成本的降低,以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新支付手段诞生,以方便促进了大量交易的产生,同时又高效迅速的完成交易结算,避免交割任务的拥塞。在未来的发展中,互联网上交易结算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这也必将带来支付体系和手段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更多高效、安全、便捷的支付产品将会应运而生。

在当代社会中,信息即价值。在金融行业中信息是构成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看到了信息的价值,随着交易数据及用户数据的不断增加,海量数据被人们收集存储,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的信息处理成为数据转化价值的关键。因此合理、高效的处理海量数据,获取价值信息,提高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技术和能力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

金融的本质在于资金的融通,作为资金或价值的载体-金融产品在金融流通过程中占据不可缺少的地位。通过何种方式,何种形态,何种途径将金融资源从供给方配置给需求者,成为金融流通的实质性或根本性目标。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产品与实体经济的结合逐渐间隙,交易可能性不断拓展,因此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资金的供求期限、数量和收益等匹配不需要通过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便可直接解决。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一系列问题也亟需行业人员的关注和解决。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以P2P网贷为例:即将被纳入银监会监管,行业监管和治理将成为短时间内我国政府亟需解决和明确的问题。鉴于银监会相对谨慎的作风,对行业的监管可能将较为严苛,这都意味着P2P网贷行业可能很快会面临一轮大规模的洗牌;股权众筹方面,证监会目前还未正式出台相关政策,如果像美国一样得到宽松、鼓励的支持性政策,股权众筹融资模式将有可能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长期以来我国正规金融企业未能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需求问题;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消费信贷需求,这些需求依旧不能有效满足;受管制的存贷款利率、IPO管理体制等都成为制约理财收益市场化、股权融资渠道畅通的重要阻碍。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品销售“去银行渠道化”、产品设计“小微、个人专门化”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蓝海,同时也是完善社会金融供给体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1.2 选题意义

互联网金融本身作为市场的有效补充和新生事物,他的健康发展状况决定了能否有效解决市场矛盾,提供市场所需资金,充裕市场流动性。互联网金融依靠其高效、便捷和低成本的特点可以轻易完成大规模吸储和放贷的功能。以P2P网贷为例:平台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吸纳投资者资金并放贷给需要资金的用户。部分平台已完全跨越了“纯信息中介”定义,甚至直接接手资金的收受和转移,形成债权转让,为资金安全留下隐患。所以合理规范及监管企业行为,设置可行为边界,强调信息中介与投资资金分离,明确投资者、平台和借贷人之间的债权关系将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将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由于目前政策宽松,监管调理模糊,区域政策利好互联网金融得到了高速发展,以P2P行业为例,中国网贷行业平台数量之多,行业竞争之强烈,形成了极好的商业创新氛围。P2P交易金额也由最初的13.7亿元上升到5820.6亿元。这也正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代表,因此以网络借贷为目标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和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和规模,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规划和指导提供可靠数据和参考。

另一方面,经历了2013年来我国P2P网贷行业进入井喷式发展期,在线运营平台已超过两千家,市场呈现疯狂状态,为了更多的抢夺客户,各个平台不断抬高自身收益率吸引投资者;但是中国征信体系的不健全和金融消费文化的相对保守,给网贷企业的风险控制带来严重考验;为保障企业安全经营同时又能保证用户体验,因而企业运营模式和风控模型也较之欧美更加多元和复杂。网贷市场整体存在巨大泡沫,收益率过高,风险过大的呼声不绝于耳,准确地描述市场环境,客观地评价市场发展水平,及时掌握网贷企业风险的全要素模型,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和适当的行业发展规范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综上,对于网贷行业的分析将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实现互联网大金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网贷业务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行业本身金融风险管理的能力,也是对包括众筹、支付、大数据金融等在内的其他互联网金融业态提供有益指导。中国互联网金融在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上已经远胜欧美,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其金融的本质属性,同样这些多样和复杂的创新也并非无规律可循。以P2P为典型案例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全貌和未来整个金融系统可能面临的风险。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2 文献综述

金融的实质是资金的融通和风险的管理。传统金融主要是指只具备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金融活动。借由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强力渗透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并以成本、时间上的巨大优势,向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行业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但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功能不变、股权债券等金融契约的内涵不变、金融风险及外部性等概念意义不变;变的是互联网技术对交易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互联网精神对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改变以及互联网时代对于我们交易模式、资金融通手段的改变。

可见从金融未定的角度出发,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虚拟化金融交易平台,分析其风险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中往往基于金融的基础来完成,因此相关学者在对这一全新业态进行风险分析时也多从流动性、信用、技术和法律四种风险的角度来识别和研究。

国外Kim指出类似于ebay电子商务的在线交易过程可能涉及第三方信用机构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银行、授信机构、消费者隐私保护机构和消费者信心组织。强调了资金支付和个人隐私的问题。RichardWalton讨论了B2C电子商务中的保险问题。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起步较晚,研究较少,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且大多学者均从传统金融风险管理出发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问题进行研究,以网带行业为例:

郭世邦认为由于网上支付行为的隐蔽性和网上交易记录的缺失,将会对反洗钱体系造成巨大的的冲击。王振等针对支付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洗钱行为提出了防范的若干方法。杨凯生认为网贷行业在互联网金融的投资理财类业务中,缺乏有效监管和产品标准化,容易造成变相吸收存款、非法集资等风险;缺乏对其流转资金来源、流动、使用的监督和跟踪管理。罗宁则在随后指出,互联网支付企业在开展支付业务的同时,逐渐下沉,开始转向网贷业务的延伸,但是由于缺乏贷前审查、贷中控制和贷后管理,不良贷款居高不下,造成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翁舟杰认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和行业自律性较差将直接导致网络借贷行业难以顺利、快速发展。也有多数学者认为,网络金融业务和服务机构都具有非常明显的虚拟特点。通过网络银行发生交易,而对交易双方的身份、真实性验证具有很大难度,增大了网络信用风险。

针对法律风险管理,新平指出现在很多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游走于“合法”和“非法”之间,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触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学者多从传统成熟的金融风险理论中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作出了深入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支付过程和借贷资金使用过程将直接影响了资金的流动性;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交易和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完全,造成互联网金融面临着极大的信用风险;资金的使用及监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暂时处于灰盒状态,非法集资、洗钱等法律风险不可忽视;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过分倚重也导致互联网金融的技术风险难以逾越。

3 基于P2P网贷业务的风险分析

3.1 P2P业务分析

3.1.1 P2P综述

P2P原本是计算机领域的术语,叫做对等计算(PeertoPeer);是指通过直接交换来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也即是说,在P2P网络环境中,相互连接的计算机都处于对等的地位,协作过程不需要使用集中服务器;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自由发出请求和响应请求。

P2P技术思想对计算机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互联网相关领域也影响颇深。第一家P2P网贷企业Zopa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便是充分借鉴了P2P技术思想的影响,后续受Zopa启发创建的P2P网贷企业也是如此。通过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P2P网贷所扮演的最重要的金融功能之一便是资源配置;P2P网贷的参与端地位平等,参与交易的各端均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合适的交易标的,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也是对等的;最后是去中心化。P2P网贷是一种端对端的对等借贷行为,在信息交互和资金流向的过程中,没有类似于银行、交易所等传统的资金媒介。

关于P2P网贷起源的说法有很多,比较能够达成共识的一个便是来源于民间借贷,甚至在中国,很多人认为P2P网贷就是民间借贷。一般认为,2005年3月在英国上线的Zopa是世界上第一家P2P网贷平台,其创始人是英国人理查德·杜瓦、詹姆斯·亚历山大、萨拉·马休斯和大卫·尼克尔森。受Zopa启发,其他国家也先后上线本国的P2P网贷平台。从世界范围内来讲,除中国外,代表性的网贷平台主要在欧美。在美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Prosper和LendingClub;欧盟则是德国的Auxmoney和Smava比较有代表性。

3.1.2 P2P业务模式分析

网络借贷业务的实现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借贷关系合法性撮合、资金收付和账务管理、系统风控。虽然近年来网贷行业高速发展,但对于各平台业务模式进行分析发现,目前P2P仍处于发展阶段,彼此模式并不清晰;且在监管不明的情况下,各个公司都在积极调整各自业务模式和风险控制能力。多数业务重合度较高,尤其是车贷、房贷等业务同质化严重。对于信用贷款业务由于平台的参与程度不同而差距明显。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目前市场模式进行分析:

信用转化视角

此视角从平台职能出发,根据平台参与业务的影响程度将P2P平台分为三类:纯信息中介、责任审核制的O2O和提供本息保障计划。

纯信息中介的代表为上海的“拍拍贷”。P2P作为国外的舶来品,拍拍贷完全承载了网贷业务的国外模式,即定位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中介,以收取通道费作为平台运营和盈利的主要模式,此种模式也是公认的最原始和最“正宗”的网贷业务模式;

行业风险分析 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图1.2.1

由于国内投资者并不能达到国外投资者水平,对风险识别和防范的能力均不够成熟,P2P从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便进行了异化以适应国内市场,以平台代为审核,筛选标的来辅助投资者进行项目的识别和交易,形成此种模式的另一原因便是长期以来国内中小企业和个人资金需求能得到满足,形成了一大批民间借贷平台,在互联网金融火热发展的今天,这部分企业理所当然的由线下走到线上,故此种模式也被称之为“O2O”模式;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行业风险分析 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图1.2.2

以上两种平台均符合“投资”的理念,即:不对投资者的收益进行实质保障,但由于国内投资者长期以来养成的固有消费习惯,“风险收益”显然不被大家看好,保障收益变成了争取更多客户资源的一大利器,这显然对于投资者的教育无益,同时也加重了平台的风险和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逾越法律的风险。

行业风险分析 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图1.2.3

收益保障来源

在此视角分类中,实际上已经默认了平台进行了信用转化,也就是说平台参与了借贷双方的具体交易及利益分配问题,故以拍拍贷为代表的纯信息中介平台和责任审核制的O2O模式不再讨论。收益保障的起源来自于长久以来国内投资者的消费习惯,这也是国内投资市场不成熟的表现。由于平台的业务来源不同和合作伙伴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抵押模式、担保模式、风险备付金的提取和索赔风险转嫁四种模式。

抵押模式,顾名思义是最传统也是风险最低的借贷模式。只要平台存在足够的资产处置能力,此种借贷模式在某些平台看来,还款违约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增加平台的收益水平。以易通贷为例:业务主要集中在房贷和车贷。良好的抵押资产使平台的风险极低。但此种模式并非信用贷款,业务空间显然受限,同时也无益于信用社会的建立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主流不符。

担保模式则是充分调用社会资源,引入传统担保企业或联保单位,以一定的价格将风险出售给担保企业。这是风险定价的代表,而且在之前的金融活动中被广泛使用。担保企业和联保但又有稍微不同:担保企业模式主要依靠专业的担保机构,以担保企业资产作为资金索赔的备付偿还资本,在金融中是担保企业资产利息与平台定价后风险资产的互换;而联保单位模式则是依靠借款人关联企业对于违约资金的偿还作为风险管理的保证,实际上是借款企业信用价值与联保企业间资金的互换。但对于P2P平台来讲均是将违约风险转移给借贷双方无关的第三方进行担保。

行业风险分析 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图1.2.4

风险备付金模式充分诠释了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本质,即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在于金融。风险备付金的提取是充分借鉴了传统银行业务中风险准备金提取的模式而建立的。通过提取投资额(平台输入额)的一定比例来作为借款额(平台输出额)的一般违约情况下的资金垫付。但这在法律上存在若干争议,主要问题在于风险备付金的提取会计名目如何设立?以及投资者利益如何分配?因此这也是大多数平台称其为“风险备付金”而不是“风险准备金”的主要原因。

行业风险分析 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图1.2.5

索赔风险转嫁模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部分平台的业务开展模式造成的,在上述中我们提到“担保模式”实际上也是一种索赔风险的转嫁,区别于上述转嫁的主要问题在于这里的平台主要因为业务来源中将风险隔绝,而仅进行资金的融通。典型代表便是于小贷公司、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类金融公司的合作,以其待融资项目作为平台发标来源,平台只提供信息发布和资金筹集功能。项目审核及贷款管理和贷后追偿等业务下沉,交由合作伙伴来做。通俗来讲可视为责任审核制的O2O网贷平台将“项目审核”外包的模式。此种模式由于对项目的把控不足容易导致关联伙伴的欺诈行为,增添平台的人为操作风险。

行业风险分析 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图1.2.6

可以看出,不同模式经营方式实际上是对风险的不同选择,但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对于整个系统来说金融风险并未被有效管理,风险只是被相关各方通过风险定价进行转让和转移;由于客户资源开发以及传统资源约束等若干问题,一般平台并非采取单一类别的单一模式运营,而是采取混合策略来满足自身需求,这也意味着不同的分类仅代表不同角度对同一个公司的描述和分析;同时由于法律约束等若干问题,各种模式的法律风险也不尽相同,其主要的争论有两点:平台违背于“纯信息中介”的法律风险和“风险备付金”提取的合理性。

3.2 P2P运营分析

网贷平台作为企业的属性,其组织建设与管理同样重要。良好的企业组织形式或发展模式不仅仅有利于企业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快速成长和扩大,对于P2P平台风险管理同样重要;同时良好的财务水平不仅可以保证平台的健康运行,同时也为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利益提供有力保证。

3.2.1运营模式分析

通过对近50余家P2P平台企业的走访和调研发现目前的P2P平台中主要有以下三种运营拓展模式:加盟模式、直营模式和合伙人制度。其中合伙人制度是大家普遍认为较好的方式,只可惜目前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试用和验证。

(1)加盟模式

加盟模式即传统的连锁加盟,业务主要以线上、信息中介为主;拓展快、尽调压力小,适合新创公司;但对尽调质量难以把控容易出现骗贷和虚假标的等操作风险,因此并不是目前P2P的首选模式。加盟管理的代表是翼龙贷企业,专注于三农贷款的O2O服务,通过交纳保证金进行加盟迅速占领全国多数三农市场。

(2)直营管理

直营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对尽调效果难以把握的难题,企业通过在业务开展当地进行管理线(贷款审核)、信销线(借款人开发)和财富线(投资人开发)三线并行发展的方式有效保证了尽调效果并防范了员工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企业管理通过正常的企业建制,同时添加“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整个企业系统进行掌控,一次运营成本也是所有模式中最巨大的。此种企业多发生在民间借贷机构触网过程中,正在完成重资产向互联网化轻资产的转变过程中。也是目前行业最普遍的运营模式。

(3)合伙人制度

合伙人制度已在管理咨询领域有了充分的应用,而切在P2P平台管理层中也广受褒奖,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应用。合伙人制度通过有限合伙等方式,统一品牌经营、独立进行业务拓展和财务核算等,是解决道德风险和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兼具直营模式的安全性和加盟模式的低成本运营。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3.2.2P2P财务分析

P2P平台的公司与金融机构双重属性,是的其财务分析有着特殊的考虑,综合金融机构的业务本质:资金的融通,和一般企业的财务运营要求:盈亏平衡。我们可以大概将P2P平台的财务状况分析用两个平衡来概括:

1.平台现金流平衡:也即金融机构投资额与借款额的平衡问题

金融的本质在于资金的融通,而金融机构的目的便是一方面挖掘吸收社会富余资金,另一方面补偿投资与资金需求项目,通过赚取资金借贷利差或收取服务费来维持运营和作为平台盈余。P2P平台也不例外,平台通过设计金融产品吸收资本,设计交易模式来调节货币杠杆,投资促进资金需求方业务发展来获取超额回报。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资金的获取和回报的供给是不受平台所控制的。也即是平台吸储和贷款需求是平台所不能决定的,而平台若要健康、平稳的运行就必须要保证投资者资金(吸储)和贷款人需求(贷款余额)时刻保持动态平衡状态。

2.成本与收益平衡

P2P企业作为商业机构的属性,其财务分析中盈亏平衡必可不少。一个平台的的盈利能力、状况和业务发展能力决定了平台是否可以长期存活并给股东带去利益。而P2P平台的盈亏平衡资金流主要发生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收益和违约代偿的状况下,也即通过利差或服务费用以弥补因债务人违约给平台带来的损失。良好的财务状况应该是收入长期、稳定的不低于违约代偿金额,通常平台的做法可以归结为三种:收益覆盖风险、大数法则和严格的内审。

用数据模型来解释:平台现金流的平很实际上是基于泊松分布的破产模型分析(任意时刻投资额与贷款余额都是随机的);而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则是基于平台现金流的泊松分布的复合泊松分布模型。

3.3 几种典型的P2P风险分析

P2P网贷平台兼具互联网与金融的双重属性,简单的说,可以把风险分为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其中多数法律风险又是金融风险的变种,比如资金池、自融、拆标、非法集资等。事实上,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法律风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它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

举例而言,目前,有些平台改变信息撮合的中介运营模式,控制投资方式、投资对象、投资时间。从法律的角度看,这种行为可能涉及非法集资,是一种典型的法律风险;而从金融的角度看,因为这种操作不当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包括法律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因此这也是一种操作风险。

综合分析平台跑路或倒闭的一般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纯欺诈平台、庞氏骗局、信用中介和零业务信息中介四种情况。(详见下图)

行业风险分析 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图3.1

除去纯诈骗平台和零业务信息中介,所有违约和平台跑路行为都是有平台不合理操作和有风险业务设计造成的,典型的有自融、虚假交易和类庞氏骗局。

自融不仅仅存在着高度的金融风险,在P2P行业监管中也是直接触碰法律的一种行为。自融实际上是一种纯粹的资金归集和完全代理人的模式。平台通过设置金融产品吸引投资者投资,将资金引入平台内部黑盒,直接控制资金的交易方式和流转方向。而资金的划拨和使用也在平台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企业当中,因此自融还伴生了私设资金池、非法集资等诸多法律风险。而且由于投资者并没有(或不能)与债务人(资金使用方)签署合法协议,一旦发生违约状况,投资者利益很难受到保障。

行业风险分析 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图3.2

虚假交易问题是指网贷企业的负责人给予不合格借款人或虚构借款人发放贷款的行为在平台上发布虚假借款信息向投资人群募集所需资金,用于发放高利贷赚取利差等行为,更严重者P2P网贷平台与专业放贷人、信用审核及评级机构、投资者(理财)服务机构、借款人服务机构关系密切,甚至为同一控制人,虚构借款交易达到“骗贷”敛财的目的。

客户挑选、信用审核、资金结算、债权转让、逾期追偿等行为都是由关联性很强的机构操纵,很容易发生内幕交易、违规交易等问题。同时,由于网站无法对每笔贷款的来源和使用情况进行回访核实和实地调查,只要客户能够按时还款即可,这导致对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形同虚设,极易引发洗钱风险。

类庞氏骗局则是部分P2P平台借鉴了银行的业务模式,同时并不具备银行的业务能力和条件而开展的一系列违法筹资贷款活动,是金融机构中极易出现的“庞氏骗局”现象。在不发生大规模挤兑和投资资金断流的情况下“庞氏骗局”便可以持续运行下去,但随着时间和规模的推移,其风险和短缺资金也就累积的越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内某些平台宣称违约率数据极低是没有意义的。

行业风险分析 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图3.3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总结

1,以网带行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猛,但由于标准化难度较大,全要素研究不成熟,直接导致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百花齐放与乱草丛生共存的局面,互联网金融体量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多、风险越来越积聚;以网带行业为例,“信息中介”的定位显然不被市场多接受,风险转换严重;“去中心化”和金融“脱媒”的目的显然没有实现,资金池、违规担保等问题严重,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过高过高。

2,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实际上是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民间借贷(小贷、担保、保理、典当等)的触网,是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线上转移;风控模型及盈利模式仍未改变,互联网的开放性和技术依赖过重反而加重了企业经营风险;但类似于大数据的新型数据处理技术,将有可能在征信、风控等领域为行业带来变革。

3,非法集资、洗钱与庞氏骗局依旧是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风险的主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金融的本质在于风险的管理,操作风险也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法律风险,操纵风险与法律风险、资金流动性和信用风险共同组成了金融风险。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泛金融环境的培育。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4.2对策及建议

1,建立起以网贷行业为标准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全要素管理体系和监管方啊。对资金流、支付过程、平台作用做出明确规范和定义;市场监管由市场准入逐渐转移为牌照发放和业务审核(事前监管:市场准入、发布牌照;事中监管:调查、审核、通告提醒、指导修正;事后监管:并购,注资,破产清算)。

2,加速“去担保化”和“资产证券化(ABS)”进程,将从跟根源解决资金流动性和风险定价问题。平台“自担保”及“信用转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份风险不被市场定价、不被交易。建立起风险的定价、交易机制,辅以证券化的销售与转移模式,不仅仅可以有效解决市场风险还可以为市场注入更多投资产品和渠道。

参考文献

[1]黄震,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2]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12)

[3]郭勤贵,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架构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4]罗明雄,互联网金融 [M] 中国财政出版社 2013

[5]KIM DAN J,SONG YONG I,BRAYNOV S B,at al. A Multidimensional and Content Analyses of Academia Practitioner Perspec-tives[ J] .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5.

[6]WALTON R. Low- cost Assurance for B2C E- commerce[ J] . Computer Fraud & Security, 2005(10):4 -6.

[7]郭世邦,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J].卓越理财,2013(3):46-47.

[8]王振,刘颖.小微企业融资背景、困境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1(7):120-123.

[9]杨凯生.互联网金融谨防三大风险[N].人民政协报,2013(B01).

[10]罗宁.互联网金融不得不说的风险[N].第一财经日报,2014(5).

[11]翁舟杰,靳伟.信息时代金融中介的命运———金融中介理论的不同视角[J].特区经济,2004(11):221.

[12]殷志勇,王冶琦,邹颖.银行网络金融风险及防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125-126.

[13]新平.互联网金融在成长中面临的几重风险[N].上海证券报,2013(F12).

[14]杨波,王永.网络借贷易发洗钱风险[J].中国金融,2013(1):94.

作者: 韩海庭 |来源: 未央网

中英对照原文请点击www.weiyangx.com

喜欢这篇文章?请猛戳下方【+订阅】

∞未央网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创办

∞订阅微信号:iefinance致力于互联网金融知识研究与分享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

摘 要

汽车行业是所有生产和销售各类汽车如乘用车、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等汽车产品的企业总和。汽车行业产生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当成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在国家实力成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汽车工业是综合性工业,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

国家统计局将汽车行业编目于制造业大类下,包括汽车整车制造(3721)、改装汽车制造(3722)、电车制造(3723)、汽车车身及挂车的制造(3724)、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3725)和汽车修理(3726)。

一、行业地位大幅提高

从我国汽车工业占GDP的比重来看,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地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2000年时,汽车工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43%,到2009年时,比重为8.66%,经过几年的发展比重值提高了5.23个百分点。以上这个比重值仅仅是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如果加上对其上下游行业的带动,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远远的超过10%。

2009年汽车行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较2008年提高1.0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对汽车行业实施多项促进政策,从而使汽车行业生产经营表现突出,使得行业的产值占GDP比重大幅提高。

对于我国汽车行业来说,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所以,汽车行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还有上升的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0年以来汽车行业产值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2008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990-2009年中国GDP及其增速

三、行业规模稳健增长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规模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汽车行业的企业数量、从业人员和资产规模近几年都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扩张,汽车行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

重要支柱性产业。

具体的来看,这几年汽车行业的扩张速度较快,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在2008年突破1万家,从业人员也达到270万以上,2009年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汽车行业的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在2005-2007年持续上升,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行业的发展速度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资产规模增速有所下降,但2009年却创出近几年的新高达到22.39%。2009年汽车行业在国家多项刺激政策的作用下,行业的发展形势较好,产销情况良好,行业规模也保持了稳健的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汽车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趋势

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分车型看,2009年,乘用车销售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2.9%;商用车销售331.35万辆,销量同比增加26.23%。

国家多项刺激经济的政策效应在2009年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扩大,基本型乘用车增速达到了48%,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增速也达到了47%,其中交叉型乘用车增速更是高达83%,交叉型乘用车的产销量同比的放大成为了带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行业产销率有所下降

2009年汽车行业产量为1378.34万辆,销量为1346.48万辆,产销率97.69%,同比下降2.69个百分点。分车型看,200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038.02万辆和1033.13万辆,产销率99.53%,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产销率97.25%,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

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汽车行业的产销率在2005年比较高,超过100%,之后两年产销率都低于100%;但从2008年开始,汽车行业产销率逐渐上升,超过100%。2009年同比下降了2.6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产量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刺激下,产量也快速

增长。2009年,产量和销量的增长速度都较快,行业的产销率可以说表现不错。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产销率情况

六、全球汽车行业表现低迷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汽车工业整体表现低迷,据不完全统计共生产5518.27万辆,同比下降21.76%。其中乘用车生产4353.08万辆,同比下降17.3%;商用车生产1165.19万辆,同比下降34.87%。整体来看,2009年世界汽车生产大致呈现以下特点:全球汽车生产形势表现不一,亚太和非洲呈一定增长,中国尤为突出,美欧有所下降;乘用车产量略有下降,商用车表现更为低迷;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产量增减不一,美、欧等国下降明显。我们也应该看到2009年的产量有所下降,但增长趋势却是在不断延续。

七、进口小幅增长,出口大幅下降

2009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口总额331.07亿美元,同比增长5.34%。2009年汽车商品进口形势是:汽车进口止跌回升,四季度总体回暖;整车进口需求略有回升,小客车表现比较突出;前十国继续占最大比重,日本进口金额依旧保持第一。

2009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出口总额368.12亿美元,同比下降25.98%。2009年汽车商品出口形势是:汽车出口商品总体呈一定下降,下半年降幅有所减缓;整车出口表现总体低迷,三大主导车型均呈明显下降;摩托车出口降幅近4成,主导品种表现同样低迷;多数出口目的国家(含地区)呈下降趋势,前十国所占比重依旧最大。

八、行业财务状况良好

2009年1-11月,中国汽车行业在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尤其是购臵税减半、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的刺激下,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汽车行业的整体运行表现较佳,行业效益提高,相对其他工业行业来看,汽车行业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从具体指标来看,

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提高;营运能力相对稳定;偿债能力提升,偿债风险小;发展能力指标恢复增长;汽车行业的财务状况比2008年有改善。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销售毛利率(%) 销售利润率(%) 资产报酬率(%)

2009年11月

15.91 7.22 9.84 2008年11月

14.68 5.95 8.15 2007年11月 盈利能力 15.34 6.31 8.30 2006年

14.98 5.13 6.34 20

145

偿债能力 负债率(%) 59.43 57.06 56.77 56.17 产权比率(%) 146.46 132.88 131.32 128.15 利息保障倍数(倍)

13.77 12.23 11.84 9.87

发展能力 应收帐款增长率(%) 27.31 13.69 24.48 20.50 利润总额增长率(%) 52.75 8.74 64.07 44.44 资产增长率(%) 22.39 12.66 21.42 18.20 销售收入增长率(%)

23.03 19.11 31.47 29.46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8.91 9.08 8.85 9.06 产成品周转率(次) 19.46 15.26 14.45 14.85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36 2.31 2.27 2.1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九、行业运行仍有风险

汽车行业各项评级因素判断结果

行业评价指标 行业现状 权重 评分 生命周期 成长 15% 0.96 供需状况、总量预

产销两旺 15% 0.95 期

国家政策支持程度 较大 15% 0.95 产品替代可能性 较小 12.5% 0.93 行业壁垒 较高

12.5% 0.95 与经济周期同步性 与经济周期同处于回

15% 0.92 稳阶段

厂商议价能力及成一般

15% 0.90

本控制能力 综合评分

0.94

九、2010年汽车行业授信建议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的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累计产销超过1300万辆。从行业运行趋势看,2009年,汽车行业在政策刺激以及需求释放的作用下,行业的发展形势表现突出。预计2010年,在宏观经济环境利好,相关政策持续效用,以及需求潜力不断释放的影响下,汽车行业的生产销售将仍有良好表现,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将保持在2009

5129

1-211

811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年的水平。

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汽车行业处于较快发展的阶段,但在行业的运行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例如:需求刺激政策力度有缩小的趋势;节能减排要求提高,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原材料价格存在上行压力;行业的兼并重组加剧;产品需求存在结构性差异;石油价格有大幅上涨可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知识产权受制于人。

2010年,汽车行业的总体信贷原则是:行业整体维持,细分子行业(车型)区别对待;支持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支持规模大、实力雄厚的汽车企业集团及其核心零配件企业;支持大型实力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项目;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谨慎对待汽车企业的盲目扩产项目;严格控制向规模较小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配件生产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目 录

第一章 汽车行业基本情况 .......................................................... 1

1.1 汽车行业定义及地位 ................................................................................................. 1

1.1.1 行业定义 ............................................................................................................................ 1

1.1.2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1

1.2 汽车行业的分类 ......................................................................................................... 2

第二章 2009年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 4

2.1 2009年汽车行业PEST(环境)分析 ...................................................................... 4

2.1.1 经济环境分析 .................................................................................................................... 4

2.1.2 政策环境分析 .................................................................................................................. 10

2.1.3 社会环境分析 .................................................................................................................. 15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17

2.2 2009年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 20

2.2.1 2009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及特点分析........................................................................... 20

2.2.2 2009年汽车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 25

2.2.3 2009年汽车行业集中度分析 .......................................................................................... 29

2.2.4 2009年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分析 ...................................................................................... 31

2.2.5 2009年汽车行业规模经济情况分析............................................................................... 33

2.2.6 2009年汽车行业产品结构分析 ...................................................................................... 34

2.2.7 2009年汽车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 37

2.3 2009年汽车行业全球市场及我国进出口状况分析 .............................................. 39

2.3.1 2009年汽车行业全球市场现状分析............................................................................... 39

2.3.2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进出口状况分析........................................................................... 41

2.3.3 2009年汽车行业全球贸易政策分析............................................................................... 42

2.3.4 2009年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44

2.4 2009年汽车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 45

2.4.1 汽车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 45

2.4.2 汽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46

2.4.3 汽车行业替代产品分析 .................................................................................................. 47

2.5 2009年汽车行业区域发展分析 .............................................................................. 47

2.5.1 行业重点区域分布特点及变化 ...................................................................................... 47

2.5.2 华北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 50

2.5.3 东北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 52

2.5.4 华东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 53

2.5.5 中南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 55

2.5.6 西南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 57

2.5.7 西北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 59

2.5.8 各区域比较分析 .............................................................................................................. 61

第三章 2009汽车行业产业链及子行业发展分析 ....................................... 64

3.1 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 ............................................................................................... 64

3.1.1 上游行业分析 .................................................................................................................. 65

3.1.2 下游行业分析 .................................................................................................................. 79

3.2 汽车行业子行业发展分析 ....................................................................................... 82

3.2.1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 .......................................................................................................... 82

3.2.2 改装汽车制造行业 .......................................................................................................... 87

3.2.3 电车制造行业 .................................................................................................................. 91

3.2.4 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 .......................................................................................... 96

3.2.5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 ........................................................................................ 100

3.2.6 汽车修理行业 ................................................................................................................ 104

3.2.7 新能源汽车行业 ............................................................................................................ 107

第四章 2009年汽车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 112

4.1 2009年汽车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 112

4.2 2009年汽车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 113

4.3 2009年汽车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 114

4.4 2009年汽车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 116

4.5 2009年汽车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 118

4.6 2009年汽车行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 .................................................................... 120

第五章 2009年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 122

5.1 2009年行业内上市公司综合排名及各项经营指标排名 .................................... 122

5.1.1 总资产排名 .................................................................................................................... 122

5.1.2 销售收入排名 ................................................................................................................ 123

5.1.3 净利润排名 .................................................................................................................... 124

5.1.4 净利润增长率排名 ........................................................................................................ 125

5.1.5 综合排名 ........................................................................................................................ 126

5.2 2009年上海汽车发展分析 .................................................................................... 127

5.2.1 企业简介 ........................................................................................................................ 127

5.2.2 股权关系结构图 ............................................................................................................ 127

5.2.3 经营状况分析 ................................................................................................................ 128

5.2.4 主导产品分析 ................................................................................................................ 129

5.2.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 129

5.2.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 130

5.2.7 企业竞争力评价 ............................................................................................................ 130

5.3 2009年长安汽车发展分析 .................................................................................... 131

5.3.1 企业简介 ........................................................................................................................ 131

5.3.2 股权关系结构图 ............................................................................................................ 132

5.3.3 经营状况分析 ................................................................................................................ 133

5.3.4 主导产品分析 ................................................................................................................ 134

5.3.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 134

5.3.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 135

5.3.7 企业竞争力评价 ............................................................................................................ 136

5.4 2009年福田汽车发展分析 .................................................................................... 137

5.4.2 股权关系结构图 ............................................................................................................ 137

5.4.3 经营状况分析 ................................................................................................................ 138

5.4.4 主导产品分析 ................................................................................................................ 139

5.4.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 140

5.4.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 140

5.4.7 企业竞争力评价 ............................................................................................................ 141

5.5 2009年一汽轿车发展分析 .................................................................................... 142

5.5.1 企业简介 ........................................................................................................................ 142

5.5.2 股权关系结构图 ............................................................................................................ 142

5.5.3 经营状况分析 ................................................................................................................ 144

5.5.4 主导产品分析 ................................................................................................................ 145

5.5.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 145

5.5.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 146

5.5.7 企业竞争力评价 ............................................................................................................ 146

5.6 2009年中国重汽发展分析 .................................................................................... 147

5.6.1 企业简介 ........................................................................................................................ 147

5.6.2 股权关系结构图 ............................................................................................................ 147

5.6.3 经营状况分析 ................................................................................................................ 149

5.6.4 主导产品分析 ................................................................................................................ 149

5.6.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 150

5.6.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 150

5.6.7 企业竞争力评价 ............................................................................................................ 151

5.7 2009年江淮汽车发展分析 .................................................................................... 151

5.7.1 企业简介 ........................................................................................................................ 151

5.7.2 股权关系结构图 ............................................................................................................ 152

5.7.3 经营状况分析 ................................................................................................................ 153

5.7.4 主导产品分析 ................................................................................................................ 154

5.7.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 154

5.7.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 155

5.7.7 企业竞争力评价 ............................................................................................................ 155

5.8 2009年东风汽车发展分析 .................................................................................... 155

5.8.1 企业简介 ........................................................................................................................ 155

5.8.2 股权关系结构图 ............................................................................................................ 156

5.8.3 经营状况分析 ................................................................................................................ 157

5.8.4 主导产品分析 ................................................................................................................ 158

5.8.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 158

5.8.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 159

5.8.7 企业竞争力评价 ............................................................................................................ 160

5.9 2009年江铃汽车发展分析 .................................................................................... 160

5.9.1 企业简介 ........................................................................................................................ 160

5.9.2 股权关系结构图 ............................................................................................................ 160

5.9.4 主导产品分析 ................................................................................................................ 163

5.9.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 163

5.9.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 164

5.9.7 企业竞争力评价 ............................................................................................................ 164

5.10 2009年金龙汽车发展分析 .................................................................................. 165

5.10.1 企业简介 ...................................................................................................................... 165

5.10.2 股权关系结构图 .......................................................................................................... 165

5.10.3 经营状况分析 .............................................................................................................. 166

5.10.4 主导产品分析 .............................................................................................................. 168

5.10.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 168

5.10.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 168

5.10.7 企业竞争力评价 .......................................................................................................... 168

5.11 2009年宇通客车发展分析 .................................................................................. 169

5.11.1 企业简介 ...................................................................................................................... 169

5.11.2 股权关系结构图 .......................................................................................................... 169

5.11.3 经营状况分析 .............................................................................................................. 171

5.11.4 主导产品分析 .............................................................................................................. 171

5.11.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 172

5.11.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 172

5.11.7 企业竞争力评价 .......................................................................................................... 173

第六章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174

6.1 政策变化趋势预测 ................................................................................................. 174

6.2 成本及价格趋势预测 ............................................................................................. 177

6.2.1 成本趋势预测 ................................................................................................................ 177

6.2.2 价格趋势预测 ................................................................................................................ 178

6.3 供求趋势预测 ......................................................................................................... 178

6.3.1 供给预测 ........................................................................................................................ 178

6.3.2 需求预测 ........................................................................................................................ 179

6.4 进出口趋势预测 ..................................................................................................... 180

6.4.1 进出口总量预测 ............................................................................................................ 180

6.4.2 进口预测 ........................................................................................................................ 180

6.4.3 出口预测 ........................................................................................................................ 181

6.5 技术发展趋势 ......................................................................................................... 181

6.6 竞争趋势预测 ......................................................................................................... 182

6.7 区域发展趋势预测 ................................................................................................. 183

6.8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 184

6.9 财务状况预测 ......................................................................................................... 185

第七章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 ........................................................ 187

7.1 政策风险 ................................................................................................................. 188

7.2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 189

7.3 技术风险 ................................................................................................................. 189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7.4 供求风险 ................................................................................................................. 190

7.5 原材料风险 ............................................................................................................. 190

7.6 相关行业风险 ......................................................................................................... 191

7.7 区域风险 ................................................................................................................. 191

7.8 产品结构风险 ......................................................................................................... 192

7.9 国别风险 ................................................................................................................. 193

7.10 企业生产规模及所有制风险 ............................................................................... 195

第八章 汽车行业信贷建议 ........................................................ 196

8.1 总体原则 ................................................................................................................. 196

8.2 准入标准 ................................................................................................................. 196

8.2.1 鼓励类信贷建议 ............................................................................................................ 196

8.2.2 允许类信贷建议 ............................................................................................................ 198

8.2.3 限制类信贷建议 ............................................................................................................ 198

8.2.4 退出类信贷建议 ............................................................................................................ 199

附 表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表10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表16

表17

表18

表19

表20

表21

表22

表23

表24

表25

表26

表27

表28

表29 汽车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情况 ....................................................................................... 1 汽车行业分类情况 ................................................................................................................. 3 2009年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 10 汽车行业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及解释 ............................................................................... 17 五大汽车集团的产能、产量及产能利用率情况 ............................................................... 19 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情况统计 ........................................................................................... 20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主要指标统计 ................................................................................ 20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 21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产量情况 ........................................................................................ 22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23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量情况 ........................................................................................ 23 2009年汽车行业主要兼并重组案例 .................................................................................. 27 四大四小国内汽车企业重组走向 ....................................................................................... 28 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及相关政策 ................................................................................... 31 2009年汽车行业前十家企业销量情况 .............................................................................. 34 2009年汽车行业分车型产销情况 ...................................................................................... 35 2009年全球汽车生产情况汇总 .......................................................................................... 39 2003-2009年汽车产品进口量统计 .................................................................................... 41 2003-2009年汽车整车出口量统计 .................................................................................... 42 2009年各国或地区发布的主要汽车贸易政策 .................................................................. 42 2009年汽车行业竞争结构 .................................................................................................. 46 2005-2009年各区域企业数量情况 .................................................................................... 48 2005-2009年各区域企业销售收入情况 ............................................................................ 48 2005-2009年各区域亏损企业数量情况 ............................................................................ 49 2005-2009年各区域企业亏损额情况 ................................................................................ 49 2005-2009年各区域亏损率情况 ........................................................................................ 49 2005-2009年华北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亏损情况分析 ......................................... 50 2005-2009年华北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51 2009年华北地区各省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 51

表31

表32

表33

表34

表35

表36

表37

表38

表39

表40

表41

表42

表43

表44

表45

表46

表47

表48

表49

表50

表51

表52

表53

表54

表55

表56

表57

表58

表59

表60

表61

表62

2005-2009年东北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53 2009年东北地区各省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 53 2005-2009年华东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亏损情况分析 ......................................... 53 2005-2009年华东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54 2009年华东地区各省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 55 2005-2009年中南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亏损情况分析 ......................................... 55 2005-2009年中南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56 2009年中南地区各省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 57 2005-2009年西南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亏损情况分析 ......................................... 57 2005-2009年西南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58 2009年西南地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 59 2005-2009年西北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亏损情况分析 ......................................... 59 2005-2009年西北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60 2009年西北地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 60 2009年汽车行业各区域盈利与资产运营情况 .................................................................. 61 2005-2009年钢铁行业主要指标统计 ................................................................................ 65 2005-2009年钢铁行业工业总产值 .................................................................................... 66 2005-2009年钢铁行业产量情况 ........................................................................................ 66 2005-2009年钢铁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67 2005-2009年钢材表观消费量 ............................................................................................ 68 2005-2009年钢铁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69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指标 ................................................................................ 70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 71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71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分析 ................................................................................ 74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规模指标 ................................................................................ 75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 76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效益分析 ................................................................................ 78 公路客货运运量 ................................................................................................................... 80 各国起飞期及普及期乘用车千人保有量 ........................................................................... 81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规模情况 ............................................................................................... 82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83

表64

表65

表66

表67

表68

表69

表70

表71

表72

表73

表74

表75

表76

表77

表78

表79

表80

表81

表82

表83

表84

表85

表86

表87

表88

表89

表90

表91

表92

表93

表94

表95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84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86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亏损情况 ........................................................................ 86 改装汽车制造行业规模情况 ............................................................................................... 87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88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产量情况 ........................................................................ 88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89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90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亏损情况 ........................................................................ 91 电车制造行业规模情况 ....................................................................................................... 91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 92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93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 94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亏损情况 ................................................................................ 95 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规模情况 ............................................................................... 96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 96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97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 98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亏损情况 ......................................................... 99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规模情况 ............................................................................. 100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 101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101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 102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亏损情况 ....................................................... 103 汽车修理行业规模情况 ..................................................................................................... 104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 104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105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 106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亏损情况 .............................................................................. 107 各种节能与替代能源汽车技术对比 ................................................................................. 108 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2010年12月31日前适用) ........................................ 109 2005-2009年汽车行业经营效益指标 ...............................................................................112

表97

表98

表99 2005-2009年汽车行业营运能力指标 ...............................................................................115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偿债能力指标 ...............................................................................116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发展能力指标 ...............................................................................118 表100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121 表101 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排名 ............................................................................ 122 表102 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主营收入排名 ........................................................................ 123 表103 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排名 ............................................................................ 124 表104 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排名 ................................................................ 125 表105 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指标加权排名 ................................................................ 126 表1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 127 表107 2005-2009年上海汽车财务状况 ...................................................................................... 128 表108 2007-2009年上海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 129 表109 上海汽车SWOT分析表 ................................................................................................... 130 表110 上海汽车BCG分析表 ...................................................................................................... 130 表1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 132 表112 2005-2009年长安汽车财务状况 ...................................................................................... 133 表113 2007-2009年长安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 134 表114 长安汽车SWOT分析表 ................................................................................................... 135 表115 长安汽车BCG分析表 ...................................................................................................... 136 表1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 138 表117 2005-2009年福田汽车财务状况 ...................................................................................... 139 表118 2007-2009年福田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 139 表119 福田汽车SWOT分析表 ................................................................................................... 140 表120 福田汽车BCG分析表 ...................................................................................................... 140 表121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 143 表122 2005-2009年一汽轿车财务状况 ...................................................................................... 144 表123 2007-2009年一汽轿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 145 表124 一汽轿车SWOT分析表 ................................................................................................... 146 表125 一汽轿车BCG分析表 ...................................................................................................... 146 表126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 148 表127 2005-2009年中国重汽财务状况 ...................................................................................... 149 表128 2007-2009年中国重汽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 150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表129 中国重汽SWOT分析表 ................................................................................................... 150 表130 中国重汽BCG分析表 ...................................................................................................... 151 表13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 152 表132 2005-2009年江淮汽车财务状况 ...................................................................................... 153 表133 2007-2009年江淮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 154 表134 江淮汽车SWOT分析表 ................................................................................................... 155 表135 江淮汽车BCG分析表 ...................................................................................................... 155 表136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 156 表137 2005-2009年东风汽车财务状况 ...................................................................................... 157 表138 2007-2009年东风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 158 表139 东风汽车SWOT分析表 ................................................................................................... 159 表140 东风汽车BCG分析表 ...................................................................................................... 159 表14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 161 表142 2005-2009年江铃汽车财务状况 ...................................................................................... 162 表143 2007-2009年江铃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 163 表144 江铃汽车SWOT分析表 ................................................................................................... 164 表145 江铃汽车BCG分析表 ...................................................................................................... 164 表146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 166 表147 2005-2009年金龙汽车财务状况 ...................................................................................... 167 表148 2007-2009年金龙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 168 表149 江铃汽车SWOT分析表 ................................................................................................... 168 表150 江铃汽车BCG分析表 ...................................................................................................... 168 表151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 170 表152 2005-2009年宇通客车财务状况 ...................................................................................... 171 表153 2007-2009年宇通客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 171 表154 宇通客车SWOT分析表 ................................................................................................... 172 表155 宇通客车BCG分析表 ...................................................................................................... 172 表156 未来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值 ..................................................................................... 178 表157 未来中国汽车产量预测值 ................................................................................................. 179 表158 未来汽车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值 ......................................................................................... 179 表159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预测值 ............................................................................................ 180 表160 2010年汽车行业整车进出口数量预测 ............................................................................ 180 表161 2009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预测 .................................................................................... 180

表162 2010年汽车行业财务状况预测 ........................................................................................ 185 表163 汽车行业各项评级因素判断结果 ..................................................................................... 187 表164 汽车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 188 表165 汽车各子行业特征 ............................................................................................................. 192

附 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2000年以来汽车行业产值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 2 1990-2009年中国GDP及其增速 ........................................................................................ 4 1990-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速 ...................................................................... 5 2000-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6 2008-2009年我国进出口月度增速情况 .............................................................................. 7 2006-2009年CPI、PPI走势 ................................................................................................ 9 2008-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 ................................................................................ 10 2000-2010年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情况 ............................................................................ 19 2005-2009年汽车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趋势 .................................................................... 21 2005-2009年汽车行业总产值情况 .................................................................................... 22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23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产销率情况 .................................................................................... 25 2005-2009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情况 .................................................................... 26 2002-2008年我国汽车工业总投资额情况 ........................................................................ 26 2008年我国汽车工业各子行业投资份额情况 .................................................................. 27 2006-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大型企业工业总产值集中度情况 ......................................... 29 2005-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大型企业总资产集中度情况 ................................................. 30 2005-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大型企业利润集中度情况 ..................................................... 30 按排量划分轿车消费结构 ................................................................................................... 36 行业竞争结构 ....................................................................................................................... 46 2005-2009年华北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 51 2005-2009年东北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 52 2005-2009年华东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 54 2005-2009年中南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 56 2005-2009年西南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 58 2005-2009年西北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 60 2009年各区域销售利润率比较 .......................................................................................... 61 2009年各区域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 .................................................................................. 62 2009年各区域资产负债率比较 .......................................................................................... 62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图40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图45

图46

图47

图48

图49

图50

图51

图52

图53

图54

图55

图56

图57

图58

图59

图60

图61

图62

汽车行业产业链简图 ........................................................................................................... 64 2005-2009年钢铁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趋势 .................................................................... 65 2005-2009年钢铁行业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 .................................................................... 66 2005-2009年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变化趋势 ........................................................................ 67 2008-2009年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 ................................................................................ 68 2005-2009年5月有色金属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 70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总产值情况 ............................................................................ 71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72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产销率情况 ............................................................................ 72 2008-2009年有色金属LME期货价格 .............................................................................. 73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76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 76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77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77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 77 2005-2009年公路建设投资情况 ........................................................................................ 80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 83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 84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85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 85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 87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 88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89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 90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92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 93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94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 94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 96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 97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98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 98

图64

图65

图66

图67

图68

图69

图70

图71

图72

图73

图74

图75

图76

图77

图78

图79

图80

图81

图82

图83

图84

图85

图86

图87

图88

图89

图90

图91

图92

图93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 101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102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 102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104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总产值情况 .......................................................................... 105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 106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产销率情况 .......................................................................... 106 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情况 ......................................................................................................110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113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变化情况 ...................................................................114 2005-2009年汽车行业资产报酬率变化情况 ...................................................................114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情况............................................................115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产成品周转率变化情况................................................................116 2005-2009年汽车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变化情况............................................................116 2005-2009年汽车行业负债率变化情况 ...........................................................................117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117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变化情况................................................................118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应收账款增长率变化情况............................................................119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变化情况............................................................119 2005-2009年汽车行业资产增长率变化情况 .................................................................. 120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变化情况........................................................... 120 BCG分析表示意图 ........................................................................................................... 130 长安汽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10年3月17日) .................................................. 132 福田汽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09年12月31日) ................................................ 137 一汽轿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09年12月31日) ................................................ 143 中国重汽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09年12月31日) ................................................ 148 江淮汽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10年5月17日) .................................................. 152 江铃汽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09年12月31日) ................................................ 161 金龙汽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09年12月31日) ................................................ 166 宇通客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10年3月12日) .................................................. 170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第一章 汽车行业基本情况

1.1 汽车行业定义及地位

1.1.1 行业定义

汽车的定义是由动力装臵驱动,具有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的车辆,并主要用于载送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输送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

汽车行业为所有生产和销售各类汽车如乘用车、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等汽车产品的企业总和。汽车行业产生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当成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在国家实力成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汽车工业是综合性工业,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

国家统计局将汽车行业编目于制造业大类下,包括汽车整车制造(3721)、改装汽车制造(3722)、电车制造(3723)、汽车车身及挂车的制造(3724)、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3725)和汽车修理(3726)。

1.1.2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一国经济和一地经济能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是“1:10的产业”,即汽车工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产出,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总体增加10个百分点的产出。汽车工业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诸多相关产业,可以延伸到维修服务业、商业、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及路桥建筑等许多相关行业,可以吸纳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可以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可以创造巨大的产值、利润和税收,可以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

从国际上来看,纵观世界经济强国,大都是汽车工业大国。特别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瑞典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以及韩国、巴西、西班牙等汽车工业后起发展中国家,其汽车工业产值占本国国民经济总值的比例均在10%以上。从我国的区域经济来看,一汽集团所在的吉林省长春市、上海汽车集团所在的上海市、东风汽车集团所在的十堰市、武汉市、襄樊市等,均是以汽车产业为支柱产业,其汽车工业产值在本市总产值和国民经济总值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表1 汽车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情况

单位:亿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汽车制造业工业产值

当期GDP

行业产值占GDP比重

汽车制造业工业产值

当期GDP

行业产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406.23 99214.60 3.43 2005年 11296.51 183217.50 6.17 4292.89 109655.20 3.91 2006年 14881.91 211923.50 7.02 5907.52 120332.70 4.91 2007年 19538.27 249529.90 7.83 8351.52 135822.80 6.15 2008年 22994.30 300670.00 7.65 10279.82 159878.30 6.43 2009年 26614.98 335353.00 8.66

从我国汽车工业占GDP的比重来看,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且地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2000年时,汽车工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43%,到2009年时,比重为8.66%,经过几年的发展比重值提高了5.23个百分点。以上这个比重值仅仅是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如果加上对其上下游行业的带动,汽车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远远的超过10%。

2009年汽车行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较2008年提高1.0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国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对汽车行业实施多项促进政策,从而使汽车行业生产经营表现突出,使得行业的产值占GDP比重大幅提高。

对于我国汽车行业来说,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所以,汽车行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还有上升的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 2000年以来汽车行业产值占GDP比重变化情况

1.2 汽车行业的分类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我国汽车行业所涵盖的范围和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总的

来看汽车行业属于C门类(制造业)下属的372大类(汽车制造)。另外,由于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汽车行业的一个关注热点,所以在子行业发展分析中单独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子行业进行分析。

表2 汽车行业分类情况

行业及代码

汽车制造(37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子行业及代码 汽车整车制造(3721) 改装汽车制造(3722)

电车制造(3723)

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

(3724)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3725)

汽车修理(3726)

行业描述

包括由动力装置驱动的车辆制造和汽车发动机的制造 包括改装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专用作业车、专用货车、用汽车底盘改装的石油装用汽车及具备军事要求的特种车

辆和改装汽车。 指以电作为动力,以屏板或可控硅方式控制的城市内交通工具和专用交通工具的制造。

指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牵引,才能正常行驶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的制造。 机动车辆及其车身各种零

配件的制造

指专业汽车修理企业进行的修理活动,但不包括非汽车修

理厂的修理和维护。

第二章 2009年汽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1 2009年汽车行业PEST(环境)分析

2.1.1 经济环境分析 2.1.1.1 国民经济总体情况

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2008年回落0.9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1990-2009年中国GDP及其增速

在外围经济体经济触底但回升并不大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能够以V字形态率先走出低谷,完全得益于四万亿投资,以及相伴随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9年的GDP来看,8.7%的GDP增速中,资本形成的贡献有8个百分点,消费需求贡献了4.6个百分点,而出口贡献了-3.9个百分点,投资成为2009年我国经济复苏的决定性力量。投资需求的扩大给建筑业还有投资品相关的生产领域提供了市场空间,对稳定市场、稳定就业、增进城乡居民的收入和间接拉动消费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我国经济在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实现了迅速复苏,并超过了年初预定的8%经济增长目标,第四季度更是达到10.7%的增长速度,但是伴随着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信贷收缩,预计GDP滞后于投资的效应会显现出来,2009年12

月份工业增加值和投资的增幅都出现了放缓的趋势,这预示着下一阶段GDP可能在2010年初出现季度增长的峰值,然后可能出现一个小幅回落的过程,长期来看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取决于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能否向市场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变,如果转变不顺利,政府政策刺激将更难退出,通胀调控压力将加大。

2.1.1.2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2008年增长30.1%,增速比2008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加快4.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加快6.0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3.9%,中部地区增长36.0%,西部地区增长35.0%。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大幅增长。2009年基础设施(扣除电力)投资41913亿元,增长44.3%。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67.5%,道路运输业增长40.1%,城市公共交通业增长59.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1.8%,教育增长37.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58.5%。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增长16.1%,增速比2008年回落4.8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1990-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速

200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为30.1%和33.3%,比三季度末分别降低了3.3和4.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为30.5%和33.7%,比1-11月均降低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09年上半年迅猛增加,主要受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和配套新增天量贷款有关,而至三季度后由于中央控制投资增速步伐,以及货币政策的紧缩性微调,造成投资增速减慢。预计后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维持高位,但其增长将逐渐向平均水平回归。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2.1.1.3 全国居民消费情况

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210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05413亿元,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7998亿元,增长16.8%。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8%,家具类增长35.5%,汽车类增长32.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 2000-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2009年以来,消费趋势未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原因,有支撑消费增长的基础因素——社会经济水平已达新阶段和过去几年财富积累两个方面,也有短期推动的新增因素,还有消费自身特有的刚性因素。但2009年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例如家电下乡,汽车购臵税减半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及国内市场的支撑下,随着经济全面复苏,以及政策的刺激下,2010年居民消费将高速增长。

2.1.1.4 进出口情况

200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2009年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增长9.8%,2009年12月份增长32.7%。2009年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994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 2008-2009年我国进出口月度增速情况

2009年的外贸数据有两个超预期:一是09年全年外贸情况要好于08年底的预期,我国出口首次问鼎全球第一;二是12月份外贸情况,尤其是出口复苏情况要稍好于此前市场的预期,显示在低基数效应和世界经济见底反弹的带动下,我国外贸正在加快复苏。

预计未来在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带动下,外贸可望加快复苏。随着出口增速的稳步回升,2010年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则可望恢复。

2.1.1.5 国家货币政策分析

2009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比2008年高10.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万亿元,同比增长32.4%,增速比2008年高23.3个百分点,货币流动性不断增强。存款增长较快,活期化态势明显。贷款快速增长,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人民币贷款2009年末余额为40.0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比2008年高13.0个百分点,比2009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先降后升,2009年12月份,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25%,比2009年初下降0.31个百分点。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总体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对扩张总需求、支持经济回升、遏制2009年初的通货紧缩预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十分重视信贷平稳可持续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通过相关措施,三、四季度信

贷增长比上半年有所放缓,节奏更趋平稳,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可能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风险。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加强流动性管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在2010年相当长的时间里,货币管理当局仍将主要通过数量型工具调控流动性和信贷投放的节奏、力度和规模,以取得在“稳增长”和“管(通胀)预期”之间的平衡。2010年初,央行两次上调大型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利用数量型工具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与数量型工具相比,价格型工具在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不占优势。目前,加息的时机和条件尚不具备,央行对此也会非常谨慎。即使年内加息一次,也不代表加息周期的来临。

2.1.1.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2008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烟酒及用品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2%,食品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2%;居住下降3.6%,交通和通信下降2.4%,衣着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居民消费价格11月份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12月份上涨1.9%。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 2006-2009年CPI、PPI走势

自2009年2月开始CPI由正转负,经济处于通缩状态。随着“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的推行及越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迅速复苏,CPI同比自8月份开始触底回升(-1.8%),到了11月份,CPI首次转正,同比上涨0.6%。12月份的CPI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1.9%,上涨幅度之大出乎市场的预期。预计2010年CPI会处于温和通胀阶段,全年CPI同比上涨预计在3.5%左右。

从基本面来看,决定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供求关系的改善,以及货币因素,这两大因素都为PPI快速回升提供重要的基本面支持。2010年PPI的走势应会随着经济的升温而进一步走高,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先于经济回升,而且回升的幅度很大,将构成2010年PPI走势的最主要支撑因素。

2.1.1.7 汇率水平分析

人民币汇率方面,目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是: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多方面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变动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人民币汇率政策以保持稳定为主。

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分析,2009年来,人民币保持了对美元的相对稳定性,汇率走势趋于平缓。与其他多种货币的汇率变化起伏较大,从主要币种的近期汇率变化看,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走强,出现不同程度的升值,对日元和港币相对稳定。

2009年10月以来,外界对于人民币升值压力显著加大,不仅来自于发达国家,也来自于国际组织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呼吁无疑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以海外

人民币NDF市场为例,目前蕴含的人民币未来12个月升值预期已上升至3.5%。预计2010年随着中国出口同比增长明显复苏之际,人民币将恢复升值。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图7 2008-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

2.1.2 政策环境分析

2.1.2.1 汽车行业相关政策统计

2009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经济增长,国家颁布的与汽车行业相关的政策中,最主要的就是扩大内需政策,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持续扩大出口等政策不断出台。另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也是政策的着力点,也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表3 2009年汽车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数据来源:相关部委、世经未来整理

2.1.2.2 汽车行业重点政策分析

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月14号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强调,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一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臵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二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四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五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

政策分析:

政府在汽车产业最低迷的时期,提出并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计划,且提出包括振兴市场、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而的多项政策,表明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提振汽车产业的决心。2008年汽车市场整体增速仅有7%,为十年来新低,12月汽车销量同比降幅高达12%。汽车产业占GDP比重、带动的就业岗位提升,对上下游拉动作用明显。产业振兴计划组合拳出击,表明政府提振汽车产业、保持汽车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的决心。

从具体的政策细节看:

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臵税率由10%下调至5%(期限为09年),下调幅度低于乘联会等机构的提议,属于综合汽车行业需求和则政压力的中庸结果。该下调幅度相当于购车成木降低约1700-4300元钱(对应4-10万元车型),消费者购车成本下降约4%。购臵税下调有望刺激和提前释放部分购车需求。

加快农用二轮、低速货车换购轻卡、微客的补贴力度较大。国内农用运输车保有规模(07年)为705万辆,如假设30%的换购率,则单车补贴额可达2300元,相对于轻型卡车、微型客车3、4万元的售价,补贴幅度相当于车价优惠6-7%。此举有利于促进农村汽车市场发展,扩大汽车市场规模。

3年内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此举将推动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进程,推动二者开展技术合作。从实际金额上看,平均每年能够落实的专项资金在33亿元左右,实际发放给单个企业或项目的资金规模有限,专项资金起到的作用应该是整合资源、拉动企业投资。综合考虑专项资金规模、企业规模及其盈利能力,零部件企业的相对获益更大,尤其是新能源车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受益相对明显。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5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2009年以来,国家结合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加大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力度,出台鼓励“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消费,对拉动内需,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扩大内需,根据我国家电、汽车产业发展和消费市场实际,有必要实施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措施。这不仅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也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会议决定,采用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

在现有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基础上,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对符合一定使用年限要求的中、轻、微型载货车和部分中型载客车,适度提前报废并换购新车的,或者对提前报废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I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并换购新车的,按照原则上不高于同型车单辆购臵税的金额给予补贴。

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福州、长沙,开展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5类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试点。对交售补贴范围内旧家电

并购买新家电的消费者,原则上按新家电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分品种确定最高补贴额度;对回收补贴范围内旧家电并送到拆解处理企业的运输费用,给予定额补贴。

2009年中央财政将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从10亿元增加到50亿元,同时安排20亿元资金用于家电“以旧换新”补贴。

政策分析: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鼓励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措施是拟通过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这不仅有利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也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这也是为实现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细则所提出的八大目标中的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汽车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和市场需求结构得到优化等目标的一项措施,这也是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的十一项政策措施中继减征乘用车购臵税、开展“汽车下乡”两项措施后的第三条措施——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的措施的进一步完善。

由于乘用车市场明显好于商用车市场,2009年以来乘用车生产企业相对受益较大,而商用车生产企业受益相对较小;此次“以旧换新”政策的补贴对象主要是中卡、轻卡、微卡以及中客等商用车,是对此前单一的“轻卡下乡”政策的扩展,体现了国家平衡汽车产业发展的意愿。总的看来,此次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措施对商用载客车中的中客行业、商用载货车中的中卡、轻卡和微卡以及其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好比较大。

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表明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汽车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分析了汽车产品出口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鼓励企业利用金融工具、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增强汽车产品出口的技术基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应对和化解贸易摩擦,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从总体看,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出口经营粗放、品牌和营销网络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亟待加强等问题制约了汽车产品出口的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更为凸

显,出口大幅下降,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面临严峻形势。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汽车产品国际比较优势依然存在,国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因而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要着力推进汽车产品出口结构实现五个转变:

出口产品结构。推动汽车整车出口从载货汽车及底盘等商用车为主向以经济型轿车、大中小型客车等乘用车、商用车并重转变。推动零部件出口从以机械类为主向机电类、电子类产品为主转变。积极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

出口市场结构。整车出口市场由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市场逐步向中高端市场转变;零部件出口市场由以售后和维修市场为主向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配套链(ODM,即定牌设计生产/OEM,即定牌生产)市场转变。

出口贸易结构。推动汽车出口从单一的产品出口向产品、技术和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

出口企业结构。推动汽车出口企业从单纯的进出口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转变。

售后服务主体结构。推动汽车出口从依赖进口商销售网络向自主营销体系转变。 政策分析: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汽车出口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还会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但这些国家的总体需求并不大,继续巩固传统发展中国家整车中低端市场是基础,更需要拓展汽车零部件国外配套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中高端市场,再稳步进入发达国家整车中低端市场。但现实的情况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市场对中国汽车设有很高的门槛,想突破到中高端市场,那么必须提高国内汽车的品牌影响力。这就需要重点支持基地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发展,着力培育我国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术的跨国汽车和零部件企业集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定出未来一年汽车优惠政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总的原则是,促进消费的政策必须进一步加强,现行政策大部分要继续执行,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和困难群众的消费支持,并且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一些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明年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

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

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臵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汽车以旧换新的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到5000元至1.8万元

政策分析: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这几项措施拼合出了政府对于汽车行业优惠政策的调整思路: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要继续保持,但汽车优惠政策将出现分化,继续加大鼓励的方向在于环保节能和农村居民消费。这一整体方向可能源自两点思路下的产物:汽车消费是拉内需的主要抓手,因此不能倒;之前的汽车刺激计划有过猛之嫌,需要进行调整。

关于1.6升以下购臵税的优惠幅度缩小的问题,这一政策被认为是各项政策中对2009年市场贡献最大的政策,而从销量景气一路上行的现象来看,已经超出了政策刺激可以解释的范围,更多源于的确存在大量潜在需求并且潜在需求出现释放。这种购臵税优惠幅度缩小,说明政府认为这一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后续不可能照单全部延续,但是还需要保障汽车市场的稳定,因此缩小优惠幅度是折中的办法。而后续实际冲击效果预计不会很明显,2009年底的供给紧张导致部分车型需要排队提车,2009年之内提车无望导致这部分需求被保存到2010年年初释放。

同时预计1.6升以下车型购臵税优惠被统一调减到7.5%还说明政府对于购臵税的后续调整可能仍未理清架构。虽然分排量区间区别征收购臵税符合其鼓励节能政策的方向,但是具体排量区间定在什么排量上对行业的影响巨大,可能目前尚没有形成定论。

新能源汽车选择5个城市进行私人购车优惠试点超出之前市场的预期。从具体的城市来看,入选城市可能产生自地方政府已积极准备并且当地有大车厂提供投放的地区,如北京、深圳、武汉、广州、上海等地。预计2010年会是新能源汽车政策出台的密集期。

2.1.3 社会环境分析

居民消费结构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而升级,也就是说在解决了温饱、满足了一般家庭需要之后,就会进入以住房、汽车为代表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消费时代。

中国的消费升级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并且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证据。从80-90年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代的衣服鞋子及电视机收音机等低端家电,到现在的商品房,汽车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其背后都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见证。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消费升级的脚步

仍旧将大步前行,并且已经走到汽车消费的领域了。

消费升级,其根本原因在于居民收入的增加。经过20年多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中

国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已经有了大幅的提升。1980年,中国的人均GDP仅为56美元,

2001年中国的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2006年中国的人均GDP突破了2000

美元大关。2008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达到3266.8美元,合人民币22698

元。

在汽车产业逐步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轿车,80%以上是由居民个人购买,与过去长时

期内以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和其他特定人群购买形成鲜明比照。由“小众消费”转入

“大众消费”,汽车开始进入居民家庭,居民个人成为汽车产业的最终消费主体。

汽车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车价与人均GDP的比值(即R值),与轿车市场需求的

变化,呈明显的对应关系,R值为2或3时,是轿车进入家庭的临界点。伴随着中国经

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省份R值已经开始迈入到2或者3的行列了,特别是内陆省

份。当前轿车均价约为10万元,依据此车价以及2008年国统局公布的各省份人均GDP

计算,2009年山东、辽宁、内蒙和福建的R值将步入到3以下的行列。而到2010年,

山东、河北等多个省份的R值也将进入到这一区间。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到轿车

高速增长的区域,预计中国轿车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一般发达国家轿车需求快速增长的时间大概持续10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

同的是,中国特有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沿海与内地差距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将大为拉长轿车需求快速增长的时间跨度。而商用车因具有投资品属性,其需求增长和

宏观经济增速密切相关,近年来GDP的快速增长带来商用车需求市场的繁荣。在中国

宏观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预期下,从长期来看商用车需求仍将维持一个总体稳定的增长

速度。因此,我国将迎来以轿车需求快速增长拉动汽车市场较快速度发展的阶段,预计

这一阶段持续时间将持续到较长一段时间(可能延续到2020年)。

另一方面,日益增加的汽车消费将会带来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比如汽油荒、排放

污染、停车难、交通拥堵等。相比其它发达国家,我们的每车拥有道路公里数还是很高

的,我国汽车行业正在推进国III排放标准,所以我们认为在目前汽车需求远未达到国

际水平的情况下,这些因素不能制约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总之,社会因素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2.1.4 技术环境分析

2.1.4.1 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及解释

下表中包含了汽车行业涉及的大多数专业术语,以及本报告涉及的主要术语和简

写。

表4 汽车行业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及解释

技术术语 简要解释

机动车排国家第三阶段的排放标准相当于欧洲Ⅲ号的排放标准,不同的只是新车必须

放国III标准 安装一个OBD车载自诊断系统。欧Ⅲ新的标准是每千米CO的排量不能高于0.64g,

并且也对NOx的提出了要求。颗粒物的标准也提高了,每千米控制在0.05g的范

围内。与实施欧Ⅱ机动车排放标准时对油品质量要求相比,实施欧Ⅲ机动车排放

标准时要求汽油中硫含量由500ppm下降到150ppm,柴油中硫含量由500ppm下降

到350ppm。

OBD(车载该系统特点在于检测点增多、检测系统增多,在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进出口上

自诊断系统) 都有氧传感器。完全通过实时监控车辆排放来控制达标,可以更加保证欧Ⅲ排放

标准的执行。当车辆因为油品质量等因素,造成排放没有达到欧Ⅲ标准的时候,

OBD系统将自行报警,转而进入系统默认模式,发动机将不能正常工作,车辆只能

进入特约维修站进行检查和维护。

混合动力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来源——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

车(Hybrid 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通过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电机,使得动

Electrical 力系统可以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而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

Vehicle, 简称佳的区域内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

HEV)

越野车 越野车国际上简称G型车,是指适合能够适应恶劣道路环境及野外行驶的车

辆。适合爬坡、涉水等恶劣环境。越野车通常采用四轮驱动,底盘和悬挂的设计

与普通轿车有明显区别。如北京吉普、切诺基等。

乘用车 乘用车是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

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它也可以牵引一辆挂车。

乘用车涵盖了轿车、微型客车以及不超过9座的轻型客车。乘用车下细分为基本

型乘用车(轿车)、多功能车(MPV)、运动型多用途车(SUV)、专用乘用车和

交叉型乘用车。

MPV MPV属于近年来行业引进的外来称谓,它是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

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以调整,并有多种组合方式,前排座椅可以180度旋

转的车型。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该车型已有较多的企业生产,如上海

通用的GL8、东风柳州的风行和江淮的瑞风等车型,而一些企业生产的类似产品在

实际统计中可能也列入多功能车统计。

SUV 意思是“运动型多功能车”,该车型起源于美国,这类车既可载人,又可载

货,行驶范围广泛,驱动方式应为四轮驱动。近几年我国轻型越野车和在皮卡基

础上改装的运动型多用途车发展较快,但在驱动方式上不一定是四轮驱动。

商用车 商用车是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

挂车。从2005年开始,我国汽车行业实行了新的车型统计分类。相对旧分类,商

用车包含了所有的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在旧分类中,整车企业外卖的底

盘是列入整车统计的,在新分类中将底盘单独列出,分别为客车非完整车辆(客

车底盘)和货车非完整车辆(货车底盘)。商用车分为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

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共五类。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2.1.4.2 技术现状

中国的汽车工业经过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的积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研发实

力,并且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造业发展环境。近年来,通过自我开发、委托设计、联合

开发等多种方式,我国汽车行业开展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大批自主品牌产品开始陆续

投放市场。目前我国自主的发动机排量已经从当年的0.8-1.3升为主流逐渐上移到1.6-2.0

升,部分超过2.0升的发动机也进入批量投产阶段,这将有利于我国汽车行业竞争力的

提升。

尽管多数企业已经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整车集成和车身开发,但是在技术层面

上,国内汽车业界对于国外企业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尤其在汽车核心技术,如发动机

制造方面,我们还尚未达到完全自主开发设计和制造的程度,形成了“核心技术空心化”。

建立强大的汽车零部件支撑体系、提高零部件综合水平,是汽车产业做强做大的基础。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体滞后主机的发展,基础薄弱,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作为关键零部件之一的自动变速器,我国迄今完全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金额高达上百亿

元。双离合变速器(DCT)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博格华纳等跨国零部件企业手中。博格华

纳是大众第一代DSG(大众的DCT)关键技术的提供者,为大众DSG提供湿式双离合

器。目前,只有上海通用等极少数合资公司将自动变速器引入中国生产。自主品牌汽车

企业中,只有吉利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实现量产。但由于技术已落后,随后3AT和其

他AT研发项目也已停止。自动变速箱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生产成

本。

发达国家汽车行业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对产品的技术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

达到欧盟整车形式认证,则在完成基本的安全碰撞和排放环保要求之外,还必须满足欧

盟所有最新和最严格的其他相关技术法规。在我国汽车行业整体水平与国际水平有一定

差距的现状下,这就给我国汽车行业出口发达国家设臵了很高的障碍,我国自主品牌车

出口欧美屡屡受挫。这就要求我国汽车行业尽快提高技术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技术

差距。

2.1.4.3 产能利用率

2009年汽车市场的火爆超出了所有汽车厂商的预期,多数厂商出现了产能不足的情

况,产能利用率超过90%,仅低于轿车需求井喷的2003年,主要厂商都通过多方挖潜

对产能进行了提升,加上2009年的新建成产能,新增产能150万辆左右,根据对国内

主要汽车厂家产能扩张情况的统计,2010年汽车新增产能也会达到150万辆左右,随着

明年汽车销量增速的下降,预计2010年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将回落至85%左右,仍是

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8 2000-2010年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情况

表5 五大汽车集团的产能、产量及产能利用率情况

单位:万辆

2006 2007 2008 产产产产能 产量 产能利用率 产能 产量

能 量 能利用

上130 125 96% 180 155 86% 200 170

汽集团

一145 118 81% 175 146 83% 180 150

汽集团

东120 94 78% 140 115 82% 170 132

风集团

长80 71 89% 100 88 88% 100 86

安集团

北90 68 76% 90 71 79% 120 77

汽集团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2.1.4.4 劳动生产率

汽车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在2003年人均工业产值

已经达到53万元;从近几年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发展趋势来看,2004-2008年,该指

标都保持上涨趋势,在2008年,行业的人均工业产值达到78万元。劳动生产率的增速

在2006年达到最高,为16.86%,从2007年起,汽车行业人均工业总产值仍保持增长

趋势,但增长速度下降,2008年汽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为8.42%,这主要是由于汽

车行业竞争加剧,汽车价格下降造成的。

2009年1-11月,在政策的刺激因素,以及需求潜力的释放等影响下,汽车行业的

产能利88786

生产经营表现超出预期,汽车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人均工业产值达到

91万元,同比增长16.74%。

表6 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情况统计

2004

2005

2006

2007.1-11 工业总产值 1027982012 1129650643 1488191157 1791008147 从业人员年平均值(人) 1934523 2041791 2236198 2505621 劳动生产率(千元/人) 531.39 553.26 665.50 714.80 劳动生产率7.53.916.6.92008.1-11 2107810742 2700663 780.48

2009.1-11 2661497909 2921101 911.13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2.2 2009年汽车行业发展分析

2.2.1 2009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及特点分析

2.2.1.1 行业规模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规模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汽车行业的企业数量、从业人

员和资产规模近几年都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扩张,汽车行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

重要支柱性产业。

具体的来看,这几年汽车行业的扩张速度较快,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企业

数量在2008年突破1万家,从业人员也达到270万以上,2009年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汽车行业的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在2005-2007年持续上升,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行

业的发展速度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资产规模增速有所下降,但2009年却创出近几年

的新高达到22.39%。2009年汽车行业在国家多项刺激政策的作用下,行业的发展形势

较好,产销情况良好,行业规模也保持了稳健的快速增长。

表7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主要指标统计

单位:个,人,亿元,%

企业从业人资产总增长负债总增长

数量 员 计 率 计 率

2005 7218 20417910998.314.36213.13 15.9

1 6 7 3

2006 7927 22361913203.218.27416.04 18.7

8 1 0 8

2007.11 8832 25056215825.421.48983.90 21.6

1 8 2 5

2008.11 100327006618053.312.610301.312.1

1 3 2 6 1 9

8.416.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2009.11

12398

2921101 22609.18 22.39 13435.79

26.70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9 2005-2009年汽车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趋势

2.2.1.2 供求状况 2.2.1.2.1 供给情况

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614.98亿元,同比增长23.80%。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比2008年1-11月的产值增速上涨了6.73个百分点。

2009年来,在面对国内外不利的经济环境影响下,国家出台大量扩大内需的政策,国内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从而使得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形势保持了很好的增长趋势,产销两旺,从而也带动了行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

表8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工业总产值 11296.51 14881.91 17910.08 21078.11 26614.98 同比增长 9.00 30.60 32.73 17.07 23.8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0 2005-2009年汽车行业总产值情况

2009年汽车行业产量为1378.34万辆,同比增长47.49%。分车型上看,2009年乘用车生产1038.02万辆,同比增长54.06%;商用车生产340.72万辆,产量同比增长30.67%。

2009年汽车生产形势较好,累计产量突破了1300万辆,距1400万辆也紧差20多万辆,增速超过47%;基本型乘用车增幅比例达到48%,交叉型乘用车生产更是旺盛,增幅比例高达88%;商用车也有30%的增幅,货车的增幅也达到了42%。2009年汽车行业良好的表现主要得益于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得力措施以及对汽车行业实施的各项促进政策。

表9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产量情况

单位:万辆

产品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汽车 570.77 727.97 888.25 934.51 乘用车

393.07 523.31 638.11 673.77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276.77 386.95 479.77 503.73 多功能乘用车(MPV)

15.51 19.47 22.47 19.17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19.53 23.81 36.01 44.80 交叉型乘用车

81.26 93.08 99.86 106.07 商用车

177.70 204.66 250.13 260.74 其中:客车

17.68 19.53 24.20 25.17 货车

116.24 131.80 152.26 163.00 半牵挂引车

5.65 9.10 17.80 19.53 客车非完整车辆 9.02 9.76 10.20 8.54 货车非完整车辆

29.10 34.14 45.67 44.4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974725.65.20034027.23220.8.51.

13781038

2.2.1.2.2 需求情况

2009年1-11月,我国汽车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184.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03%,增速比2008年1-11月上涨了3.92个百分点。汽车行业销售的良好表现,使得汽车行业的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行业的经济效益表现较佳。

表10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销售收入 同比增长 2005 11068.36 11.63 2006 14651.32 29.46 2007.1-11 17483.73 31.47 2008.1-11 20832.03 19.11 2009.1-11

26184.56

23.0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1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2009年汽车行业销量为1346.48万辆,同比增长43.54%。2009年中国汽车销售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分车型看,2009年,乘用车销售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2.9%;商用车销售331.35万辆,销量同比增加26.23%。

国家多项刺激经济的政策效应在2009年得到了充分体现和扩大,基本型乘用车增速达到了48%,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增速也达到了47%,其中交叉型乘用车增速更是高达83%,交叉型乘用车的产销量同比的放大成为了带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表11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量情况

单位:万辆

产品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汽车

575.82 721.60 879.15 938.05

20091346

乘用车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多功能乘用车(MPV)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交叉型乘用车

商用车

其中:客车

货车

半牵挂引车

客车非完整车辆 397.11 278.74 15.58 19.64 83.15 178.71 17.86 116.34 5.68 9.05 517.60 383.03 19.11 23.66 91.79 204.00 29.76 120.01 9.27 9.63 629.75 472.66 22.57 35.74 98.78 249.40 24.75 151.64 17.78 10.20 675.56 504.69 19.74 44.77 106.36 262.49 25.28 164.06 19.41 8.78 103374724.65.19533127.22521.8.货车非完整车辆

29.77 33.82 45.04 44.9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9年,影响我国汽车行业销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有:我国汽车保有量还很低,中长期增长空间巨大,这是前提和基础;在极度宽松政策的刺激下,国内经济迅速反弹,这是客观条件;汽车振兴规划出台一系列需求刺激政策,这是导火索和催化剂;2008年消费信心下降,有很多被压抑的需求,在今年得到释放;成品油税费改革、油价比2008年大幅回落等,汽车保有和使用成本下降。

2.2.1.2.3 产销率

2009年汽车行业产量为1378.34万辆,销量为1346.48万辆,产销率97.69%,同比下降2.69个百分点。分车型看,2009年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038.02万辆和1033.13万辆,产销率99.53%,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产销率97.25%,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

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汽车行业的产销率在2005年比较高,超过100%,之后两年产销率都低于100%;但从2008年开始,汽车行业产销率逐渐上升,超过100%。2009年同比下降了2.6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产量在销量快速增长的刺激下,产量也快速增长。2009年,产量和销量的增长速度都较快,行业的产销率可以说表现不错。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9.

图12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产销率情况

2.2.1.3 2009年汽车行业运行主要特点

2009年初,国家及时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有力地遏制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下滑态势,乘用车市场率先回暖,成为拉动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主力军,商用车市场从2009年下半年逐步回暖,四季度也呈现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两旺和国际汽车市场的销量大幅下滑是冰火两重天,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不仅保增长的任务提前完成,汽车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在稳步推进中,我国汽车工业总体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具体而言,2009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大致呈现以下特点:

一、汽车市场呈高速增长,累计产销双超1300万辆;

二、乘用车市场需求旺盛,产品结构调整效果初步显现:1、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需求快速增长,自主品牌份额有所增加;2、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3、多功能乘用车(MPV)需求回升,四季度销量增长最快;4、交叉型乘用车增速迅猛,累计销量接近二百万辆;

三、商用车市场下半年需求明显回升,货车市场贡献度最大:1、货车市场总体表现较好,微型货车增长最快,半挂牵引车需求逐步回暖;2、客车市场需求小幅回升,下半年同比增长明显;

四、行业骨干企业继续保持主导,前十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五、全行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重点企业稳居主导。 2.2.2 2009年汽车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2.2.2.1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从下图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2007年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30%以上,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高于同期的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投资规模处于各行业的领先水平。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3 2005-2009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情况

由于汽车工业统计年鉴发布时间的缘故,我们目前只能取得2008年的投资数据,从2002年开始,我国汽车行业的总投资额不断增加,但增速却基本处于下降态势,至2007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年投资额已经达到868亿元的规模。2008年,由于汽车市场的表现不是很理想,抑制了行业的投资增长,我国汽车行业的年投资额只有773亿元,同比下降了11.02%。

2009年,汽车行业良好的产销形势,以及相关政策的延续,预计汽车行业的投资会有大幅度增加。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统计年鉴

图14 2002-2008年我国汽车工业总投资额情况

2.2.2.2 行业投资结构分析

从投资结构来看,整个汽车工业中,整车制造业所占的投资份额最大,超过了行业整体投资额的50%,其次是汽车、摩托车零配件行业,占据了整个行业近30%的投资份额,从投资额的分布可以大致反映出汽车行业中各个子行业的利润水平,较高的利润水平才会吸引较多的资金进入。

汽车、摩托车配件30%

车用发动

机5%摩托车3%

改装汽车6%

汽车整车56%

数据来源:汽车工业统计年鉴

图15 2008年我国汽车工业各子行业投资份额情况

2.2.2.3 兼并重组情况

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指出,利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要素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明确鼓励兼并重组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2009年3月出台,“四大四小”的国内汽车业重组迅速拉开大幕。同时,全球汽车业的动荡和变局也促使国内汽车业暗流涌动。

表12 2009年汽车行业主要兼并重组案例

时间 2009年5月

并购相关厂商 广汽集团、长丰集团

并购事件

5月21日,广汽集团和长丰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汽斥资10.05亿元收购长丰汽车29%的股权,从而成为长丰汽车第一大股东。而长丰集团和三菱则退至二、三股东。

2009年5月

2009年5月

2009年11月

2009年12月

2009年12月

广汽、长丰双方约定5年内将在湖南投资约100亿元,使合作项目形成约50万辆的产能规模。长丰汽车将更名为“广汽

长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广汽、菲亚特 5月31日,广汽菲亚特的名字出现在国家环保局拟批准

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并确认合资公司首款量产车型为已经在国内销售的领雅Linea,年产能为14万辆。7月6日,广汽菲亚特全面合作基础协议在罗马签署,悬疑已久

的菲亚特合资案终于尘埃落定。

吉利、澳大利亚6月,吉利控股集团以不到4亿元人民币(7000万澳元)

DSI 的代价正式收购澳大利亚汽车自动变速器公司DSI,成为这

家有着80年历史的著名自动变速器生产商的“新主人”。吉利表示将在两年内恢复年产20万套变速器的生产规模,并会

在中国设厂,供应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

新长安成立 11月10日,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画出了浓重的一笔。兵

装集团与中航工业联手组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整合后的新长安规模超过东风汽车,仅次于上汽和一汽,跻身

国内汽车行业前三甲。

吉利收购沃尔12月23日,福特汽车公司当天发布声明表示,已经就沃 出售旗下沃尔沃与吉利达成框架协议,双方预计于2010年一

季度签署最终协议。对国内车企来说是全新的突破,将有助

于吉利提高整车设计把控能力。

北汽收购萨博 12月28日,北汽控股正式对外宣布耗资2亿美元成功

收购萨博汽车的相关知识产权。在获得完整的研、产、销、质量控制体系核心资料后,北汽控股计划投资330亿快速推

进自主品牌乘用车的产业化进程。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汽车行业内部所发生的兼并收购将会使得中国汽车行业的格局悄悄发生变化。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已经成为了国家意志。行业内兼并重组的坚冰已经在2009年发生了动摇。预计这一趋势在未来还将持续下去,一个个小的兼并重组将最终会导致行业的格局发生变化。而中国汽车行业要成为大而强的汽车工业的话,更大规模的行业间兼并重组势在必行。

《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明确规定了鼓励兼并重组企业的名单。其中鼓励、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兼并重组,支持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奇瑞汽车、中国重汽实施区域兼并重组。根据现有资料分析,这“四大四小”企业集团的兼并重组走向如下表所示。

表13 四大四小国内汽车企业重组走向

四大集团

企业名称 上汽集团 一汽集团 东风汽车集团 长安汽车集团

兼并重组对象 暂无重组对象 华晨汽车 哈飞汽车 昌河和哈飞

四小集团

北汽集团 广汽集团 奇瑞汽车 中国重汽 福汽、丹东黄海客车、昌河

长丰、东南汽车 江淮汽车

中通客车、潍柴动力

数据来源:相关数据资料整理

未来我国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将向寡头垄断发展,通过竞争,一部分规模小、技术力量弱、成本高的汽车企业将退出市场或被优势企业并购,中国汽车工业将会形成几家生产规模大、技术开发能力较强、分工协作合理化、产品系列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并最终形成少数几家企业集团控制全国大部分汽车市场的局面。

2.2.3 2009年汽车行业集中度分析

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大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集中度情况如下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6 2006-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大型企业工业总产值集中度情况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的大型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集中度水平维持在50%左右。从具体的情况看,2006年、2007年的变化不大;2008年1-11月,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遭遇到困难,工业总产值集中度水平下降至49.82%;2009年1-11月,大型汽车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较好,体现了一定规模优势,工业总产值的集中度水平也大幅增加到53.04%。

从汽车行业的总资产集中度看,大型企业的总资产集中度水平变化不大,在50%左右。2007-2008年集中度水平有所下降,但随着汽车行业的恢复增长,大型企业的规模优势体现,总资产集中度在2009年1-11月恢复到53.2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7 2005-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大型企业总资产集中度情况

从汽车行业的利润集中度看,大型企业的利润集中度水平有逐渐增长的趋势。2005-2008年的利润集中度水平增长还较缓慢,但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下,汽车行业的规模优势特性显现,大型企业的利润实现较好,利润集中度在2009年1-11月达到57.9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8 2005-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大型企业利润集中度情况

2009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和吉利,分别销售270.55万辆、194.46万辆、189.77万辆、186.98万辆、124.30万辆、60.66万辆、50.03万辆、44.84万辆、34.83万辆和32.91万辆,同比增长57.23%、26.85%、43.70%、56.25%、61.08%、15.33%、40.50%、1.6倍、22.11%和48.36%。2009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189.3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的87%。

2.2.4 2009年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分析

2.2.4.1 国家要求及目标

汽车工业是一个重要能源消耗型行业,节能减排是世界各大汽车集团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中国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成品油短缺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屡屡发生。能源问题正在成为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汽车大量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表14 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及相关政策

具体内容

我国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对

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的思路是,结合国家能源战略,大力发展小排量节油型汽车,推

进轿车柴油化和发展替代能源汽车。我国能源战略对汽车产业要求的近期目标是,

“十一五”末在汽车保有量翻番的情况下,汽车用燃油消耗增长不超过50%。

发展小排2008年1月,国家发改委结束了对新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公开量乘用车 征求意见的工作。《指导目录》明确将节能环保型小排量乘用车的整车设计、开发

列为鼓励类产业,并给出了小排量车的主要技术指标数值,即“燃油经济性高于国

家第二阶段限值10%,排放满足国Ⅲ标准,两厢车长不大于4米,三厢车长不大于

4.2米。”除此以外,国家鼓励发展的汽车产品还包括压缩天然气、氢燃料、合成

燃料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乘用车燃据2004年颁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的有关规定,我国乘用车从2005料消耗量限值 年7月1日开始执行第一阶段限值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乘用车新定车型

的燃料消耗量执行第二阶段限值标准,乘用车的在生产车型则从2009年1月1日

起执行第二阶段限值标准,第二阶段燃料消耗量的限值将比目前平均水平再降低

10%的比率。

国家机动相当于欧洲Ⅲ号标准的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2008年7月1日起在全车排放标准第国范围内实施。据测算,国Ⅲ阶段和国Ⅰ阶段相比,颗粒物排放减少了70%、NOx三阶段限值实排放减少了39%;国Ⅲ阶段和国Ⅱ阶段相比,颗粒物和NOx排放分别减少了30%

施 左右。

四项汽车国家发改委批准《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等351项行业标准。其中,涉及汽车行业标准发布 行业的标准有《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汽车塑料件、橡胶件和热塑性弹性体件

的材料标识和标记》、《汽车用多层塑料燃油管》、《伸缩式皮带输送车》等四项

标准。这四项汽车行业标准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节能2008年6月1日国家标准委制定的46项与《节能法》配套的国家标准将陆续法》的46项配实施。这些标准将为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撑。此次发布的套国家标准陆46项国家标准包括22项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5项交通工具燃料经

续实施 济性标准,11项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准;8项能源计量、能耗计算、经济运行

等节能基础标准。其中新制定国家标准37项,修订国家标准9项,强制性国家标

准36项。从内容上看,22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涉及5项交通工具燃料经济性

标准涉及轻型商用车、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规定了燃油消

耗量限值和测试方法。

北京全面2008年3月1日开始,北京全面实行国Ⅳ排放标准,这一标准的实施对提高实行国Ⅳ排放北京环境质量起到极大作用,但是严格的排放标准对部分车型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

标准 影响。国Ⅳ的严格排放标准,对发动机、排放系统等主要技术提高了要求。

目标 总目标

汽车消费

税调整

《关于实

施成品油价格

和税费改革的

通知》 为了抑制大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鼓励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自2009年9月1日起,我国开始调整汽车消费税。其中,3.0升以上至4.0升乘用车,税率由15%上调至25%;排气量4.0升以上乘用车,税率由20%上调至40%;排气量1.0升以下乘用车,税率由3%下调至1%。 2008年12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并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原在成品油价外征收的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等六项收费;同时,将价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8元,即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

每升提高0.7元,即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高效节能的车型将得到青睐;同

时,汽车企业也将把精力集中于开发节能车型上来。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2.2.4.2 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及发展趋势

(1)现状

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汽车消费爆发式增长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汽车制造业是需要消耗大量水、电、能源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水、废气,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就需要汽车生产厂家在节能、环保方面实施有效的措施。

汽车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主要是通过实施“绿色生产”来实现,其主要途径是:通过改进生产方式减少浪费,信息化建设和订单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在工艺方面,采用污染少的生产技术,进行尾气处理,对工业废水进行中水回收再利用等。

(2)发展趋势

国家节能减排总的目标是,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提出,对汽车行业指出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方向。节能减排目标对汽车行业在法律法规、管理规则、产业发展等都提出了节能环保中新要求。

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具体的相关措施,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 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调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财政补贴政策,加大补贴支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加快淘汰老旧汽车。2009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总额由2008年的6亿元增加到10亿元。

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今后三年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

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提高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水平;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产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共性技术研制和检测平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专用零部件。

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规划,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

落实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抓紧制订道路机动车辆管理条例,完善机动车辆管理法规体系。启动对产业有重要提升和保护作用的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抓紧制修订新能源汽车产品标准、试验方法。落实汽车整车(含摩托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生产企业退出机制。制订新能源汽车关键总成的准入标准。研究制订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生产企业向相关产业转型的鼓励办法。

2.2.4.3 节能减排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实施,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也将逐渐展现出来。节能、减排、环保愈来愈多地被政府提及,愈来愈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对汽车产品结构的调整将起到引导作用。

从汽车行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发展趋势看,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下,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将成为政策鼓励发展的重点;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产品结构的发展方向;与环保节能汽车相关的关键技术及配套零部件研发将会得到大力支持。

从整个汽车行业来看,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将会加强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研发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着力培育自主品牌,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总之,节能减排政策将有利于我国汽车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2.2.5 2009年汽车行业规模经济情况分析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规模经济是汽车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组织生产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是产生良好经营绩效的基础。

相关理论认为,汽车企业当年产量由0.1万辆增加到5万辆时,成本下降40%;从5万辆增加到10万辆时,成本下降15%;由10万辆增加到20万辆时,成本下降20%;

由20万辆增加到40万辆时,成本下降5%;以后产量每增加10万辆,成本下降比例及下降幅度更小,直到100万辆为止,如今国际公认的经济规模已扩大到200万辆。从边际成本角度来分析,这时的规模是最小经济规模(MES),因为成本降低到极限。

我国汽车产业总体规模很大,但单一企业的规模却相对很小。与国际汽车制造业的领军企业相比,我国汽车产业布局分散,普遍规模较小,地区差异化明显,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没有达到国际公认的最小经济规模水平。我国汽车制造业与国际汽车巨头在产量上存在巨大差异。

2009年,我国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乘用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吉利。2009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189.3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我国前十家汽车生产企业的集中度水平较高,但生产规模还偏小,与国际汽车巨头在规模经济方面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表15 2009年汽车行业前十家企业销量情况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企业名称 上汽 一汽 东风 长安 北汽 广汽 奇瑞 比亚迪 华晨 吉利 前十家合计 销量累计(万辆) 270.55 194.46 189.77 186.98 124.30 60.66 50.03 44.84 34.83 32.91 1189.33 占有率(%) 19.79 14.22 13.88 13.67 9.09 4.44 3.65 3.28 2.54 2.41 87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2.6 2009年汽车行业产品结构分析

2.2.6.1 汽车行业主要产品介绍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产品按车型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其中乘用车包括轿车、多功能乘用车(MPV)、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和交叉型乘用车;商用车包括客车、货车、半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

轿车按照发动机排量划分,有微型轿车(1升以下)、轻级轿车(1-1.6升)、中级轿车(1.6-2.5升)、中高级轿车(2.5-4升)、高级轿车(4升以上);客车按照长度划分,有微型客车(不超过3.5米)、小型客车(3.5-7米)、中型客车(7-10米)和大型客车(10米以上);

货车按照载重量划分,有微型货车(1.8吨以下)、轻型货车(1.8-6吨)、中型货车(6-14吨)、重型货车(14吨以上)。

轿车、客车和货车都是最普遍最常用的汽车,而越野车、专用车、自卸车和牵引车则具有专门的用途,适宜使用在特殊的环境和场合中。越野车主要用于坏路或无路地区的全轮驱动的汽车,但现在用途已经扩展为一般商用车;专用车又称特种车,是一种不同于上述任何类型汽车并具有特种结构,主要用于特殊用途的汽车,例如救护车、消防车、押钞车、洒水车、邮政车、电视转播车、油罐运输车、水泥搅拌车等等;自卸车是工矿企业和建筑工地用于装载散装原料、砂土并能使货箱自动倾翻卸货的汽车;牵引车专门用于牵引挂车的汽车,例如专门牵引集装箱挂车。

2.2.6.2 主要产品生产规模及占比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的汽车产销量分别是1378.34万辆和1346.48万辆,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产销率达到97.69%,产销率同比下降了2.69个百分点。在汽车的主要品种中,乘用车和商用车的产量分别是1038.02万辆和340.72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是75.31%和24.69%。从汽车行业的产销情况看,今年乘用车的生产销售情况好于商用车的表现。

乘用车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的产量占有较大的比重,占乘用车产量的71.98%;交叉型乘用车的产量居其次,比重是19.27%。

商用车中,载货车的产量比重最大,占商用车产量的68.28%;半挂牵引车的产量在只有20.82万辆,比重是6.11%。

表16 2009年汽车行业分车型产销情况

产量(万辆) 同比(%) 销量(万辆) 同比(%)

汽车合计 1378.34 48.3 1346.48 46.15 其中:乘用车 1038.02 54.11 1033.13 52.93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 747.12 48.32 747.31 48.07

MPV 25.07 30.76 24.89 26.12

SUV 65.79 46.86 65.88 47.15

交叉型 200.04 88.93 195.05 83.39

商用车 340.72 33.02 331.35 28.39

其中:客车 27.6 9.65 27.13 7.28 载货车 232.63 46.85 225.01 40.95

半挂牵引车 20.82 6.61 21.11 8.73 客车底盘 8.2 -3.98% 8.28 -5.69% 货车底盘 51.47 15.69% 49.82 10.81%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产销率97.6999.53100.0399.28100.1497.5197.2598.3%96.72101.4100.9896.79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2.2.6.3 汽车行业产品结构特点

2009年乘用车产销1038.02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4.11%和52.93%,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量都是大幅上升,乘用车对汽车产量增长贡献度为75.67%,而商用车仅为24.33%。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轿车市场表现也十分出色,由于绝大多数自主品牌轿车均为1.6升及以下品种,受车购税利好因素影响较大,从2009年1月起,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连续稳居第一。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21.7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7%,市场份额同比提高近4个百分点。

2009年商用车行业受国家鼓励政策的影响有限,除载货车保持强劲增长外,其他品种总体表现依旧较为低迷。商用车产销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产量同比增长33.02%,销量同比增长28.39%。在商用车各品种中,载货车需求保持强劲增长,共销售225.01万辆,同比增长40.95%。

在汽车细分产品中,轿车(基本型乘用车)的产量比重最大,其细分排量份额继续保持稳定。2009年轿车(排量≤1L)和轿车(1L<排量≤1.6L)累计销量分别为43.03万辆和472.72万辆,市场份额分别为5.89%和64.7%,同时轿车(1.6L<排量≤2L)和轿车(2L<排量≤2.5L)累计销量分别为156.95万辆和52.93万辆,市场份额分别为21.48%和7.24%。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图19 按排量划分轿车消费结构

2009年,我国汽车产品中,乘用车的市场表现好于商用车,乘用车的产销增长速度较快;乘用车中,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商用车受政策影响较小,只有货车的表现较为突出;轿车是汽车细分品种中产量比重最大的,1.6L排量以下的轿车需求增长较快,市场份额提高,所占的比重也超过50%。

2.2.7 2009年汽车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到被市场淘汰退出市场为止所持续的时间。它反映了产品经济价值在市场上的变化过程,又称产品市场寿命周期。根据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情况可以将产品寿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1、导入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行业中的用户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对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

2、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

3、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很高。

4、衰退期:指产品开始老化过时,销售量和利润有明显下降趋势,产品转入更新换代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产品的销售已开始出现负增长,产品的价格因竞争而不断下降,而成本却在不断上升,因而企业的利润也开始下降甚至亏损。在这一阶段,新产品和替代品已比较广泛地出现并为人们认同。

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判断我国汽车行业在其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从产销量来看,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2008年,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增长5.21%和6.70%。2009年,我国生产汽车1378.34万辆,同比增长47.49%;销售1346.48万辆,同比增长43.54%,再创历史新高。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

国中的排名已位列第一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生产和配套体系,在中低档轿车、客车和载货车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

从自主创新能力看,自主创新活动虽然加速发展,但仍然还有许多不足。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不足主要表现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表现并没有和自主创新同步增长,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仍然存在缺陷;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文化氛围还不理想;如何发掘产、学、研合作资源并很好地加以利用是我国当前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从管理和营销方面来看,国际通行的汽车营销一般采取集销售、维修、装饰、配件为一体的品牌专营店和“专卖总汇型”的汽车交易市场相结合模式,跨国汽车厂商一般均采取自建营销网络或指定代理商的方式建立包括由销售到多种售后服务的、覆盖整个市场的网络。为了促进销售,各大国际汽车巨头都有自己的融资公司,向顾客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购车或租赁方式。而国内的汽车营销目前仍处于体系不健全、方式落后、售后服务差、融资消费刚起步的状态。

从市场需求来看,中长期决定汽车消费增长的速度及可持续性的是经济发达程度和保有量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决定购买力,而保有量水平决定消费意愿。中国单位经济总量对应的汽车保有量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偏低的位臵。同时由于中国的GDP 增速要明显快于这些国家,因此经济增长对保有量增长的推动也会强于其他国家。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汽车消费对经济的重要性要高于经历过汽车消费快速增长而达到饱和的发达国家,这也是居民消费意愿较强阶段的体现。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处于保有量水平偏低而销量快速增长的阶段。中国目前的汽车销量占保有量比重在过去几年还处于不断上升阶段,这是由于保有量偏低造成的现象,随着保有量的增加,未来汽车销量占保有量的比重会出现逐渐回落,当中国市场趋于成熟,每年销量更多只是对现有存量的更新时,销量占保有量的比例也趋于稳定。由于中国目前这一指标还处于22%的高位,如果参照日韩的逐渐回落至7%左右的稳定水平这一经验,也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周期来完成,而这一过程也是汽车销量处于快速增长期的过程。

未来5-10年将是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抓住这一机遇,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就能由“市场拉动型”向“创新推动型”转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能得到大幅提高。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就能实现。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汽车行业还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

2.3 2009年汽车行业全球市场及我国进出口状况分析

2.3.1 2009年汽车行业全球市场现状分析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汽车工业整体表现低迷,据不完全统计共生产5518.27万辆,同比下降21.76%。其中乘用车生产4353.08万辆,同比下降17.3%;商用车生产1165.19万辆,同比下降34.87%。整体来看,2009年世界汽车生产大致呈现以下特点:全球汽车生产形势表现不一,亚太和非洲呈一定增长,中国尤为突出,美欧有所下降;乘用车产量略有下降,商用车表现更为低迷;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产量增减不一,美、欧等国下降明显。我们也应该看到2009年的产量有所下降,但增长趋势却是在不断延续。

表17 2009年全球汽车生产情况汇总

国家(地区) 美国 墨西哥 加拿大 奥地利 比利时 丹麦 芬兰 法国 德国 希腊 爱尔兰 意大利 卢森堡 荷兰 葡萄牙 西班牙 瑞典 英国 冰岛 挪威 瑞士 保加利亚 捷克 爱沙尼亚 匈牙利 拉脱维亚 立陶宛

乘用车(辆) 2249061 939469 822363 319403 476194 112271 90574 2268671 4960200 220548 57460 2158010 47265 387679 160996 952772 213408 999460 2020 98675 264798 22869 161659 8234 78590 3745 7003

商用车(辆) 3450462 617821 667288 31026 60587 18846 12442 416181 246200 17433 10540 203416 4006 64208 42747 121450 34105 90679 317 28762 27077 3944 24962 1225 14561 795 1305

总计(辆) 5699523 1557290 1489651 350429 536781 131117 103016 2684852 5206400 237981 68000 2361426 51271 451887 203743 1074222 247513 1090139 2337 127437 291875 26813 186621 9459 93151 4540 8308 比去年同期增长

(%) -34.28 -28.17 -28.46 4.29 -12.56 -31.26 -36.01 4.32 -13.88 -18.72 -63.36 -2.88 -11.85 -25.19 -25.95 -21.16 -17.89 -33.91 -77.92 -16.84 -8.56 -53.71 -13.37 -66.78 -50.81 -80.42 -70.34

波兰 罗马尼亚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日本 韩国 中国 阿根廷 巴西 南非 澳大利亚 合计 320119 115979 74717 55712 6862161 3158417 10383800 498592 3024490 224708 728715 43530807 52669 18488 18044 6123 1072355 354509 3407200 14332 158127 129061 208613 11651906 372788 134467 92761 61835 7934516 3512926 13791000 512924 3182617 353769 937328 55182713 -7.33 -59.40 -9.39 -22.54 -31.46 -8.12 48.30 -14.1 -1.04 -27.65 -7.39 -21.76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09年,世界汽车制造行业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需求进一步下滑,产量也有所下降。从全年的情况看,国际汽车制造业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欧美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出现大幅下降。但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积极变化,汽车行业的生产情况会有所改善。

2009年1-12月份,美国汽车累计生产量为5699523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4.28%。其中,乘用车累计产量为2249061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45%;轻型卡车累计产量为3313500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06%;中、重型卡车累计产量为136962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03%。

2009年1-12月份,加拿大汽车累计生产量为1489651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46%。其中,乘用车累计产量为822363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1.21%;轻型卡车累计产量为655817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99%;中、重型卡车累计产量为11471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7.43%。

2009年1-12月份,墨西哥汽车累计生产量为1557290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17%。其中,乘用车累计产量为939469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83%;轻型卡车累计产量为558886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57%;中、重型卡车累计产量为58935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00%。

2009年1-12月份,巴西汽车累计产量为3182617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4%。其中,乘用车累计产量为302449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66%;商用车累计产量为158127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21%。

2009年1-12月份,阿根廷汽车累计产量为512924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10%。其中:乘用车累计产量为498592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50%;商用车累计产量为14332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4.18%。

2009年1-12月份,德国汽车累计生产量为5206400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88%。其中,乘用车累计产量为4960200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25%;商用车累计产量为246200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2.07%。

2009年 1-12月份,英国汽车累计产量为1090139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91%。其中,乘用车累计产量为999460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91%;商用车累计产量为90679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5.31%

2009年1-12月份,韩国汽车累计产量为3512926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12%。

其中,乘用车累计产量为3158417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38%;商用车累计产量为354509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77%。

2009年1-12月份,日本汽车累计产量为7934516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641128

辆,下降了31.46%。其中,乘用车累计产量为6862161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65982辆,下降了30.88%;商用车累计产量为1072355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75146辆,下降了34.91%。

2.3.2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进出口状况分析

2.3.2.1 进口状况

2009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口总额331.07亿美元,同比增长5.34%。2009年汽车商品进口形势是:汽车进口止跌回升,四季度总体回暖;整车进口需求略有回升,小客车表现比较突出;前十国继续占最大比重,日本进口金额依旧保持第一。

2009年汽车累计进口42.07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89%。2009年1-12月份,汽车进口主要国家:日本、德国、美国、韩国、英国、斯洛伐克等。

表18 2003-2009年汽车产品进口量统计

单位:辆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汽车 171710 175654 161324 227773 314130 409769

轿车 103017 116085 76542 111777 139867 154521

越野车 39669 35308 65966 86273 142228 215062

客车 15412 13003 13662 22102 20702 26985

货车 9862 8078 3032 5582 9147 10171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分析平台

2009 420567 162681 207141 - 8191

2.3.2.2 出口状况

2009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出口总额368.12亿美元,同比下降25.98%。2009年汽车商品出口形势是:汽车出口商品总体呈一定下降,下半年降幅有所减缓;整车出口表现总体低迷,三大主导车型均呈明显下降;摩托车出口降幅近4成,主导品种表现同样低迷;多数出口目的国家(含地区)呈下降趋势,前十国所占比重依旧最大。

2009年汽车累计出口37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5.66%;累计创汇金额51.9亿

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10%。2009年1-12月份,汽车出口主要国家:阿尔及利亚、越南、叙利亚、埃及、德国等。

表19 2003-2009年汽车整车出口量统计

单位:辆

汽车

轿车

越野车

客车

货车 2003 45777 2849 648 3295 26142 2004 136258 9335 779 7624 52796 2005 164258 31125 1844 12255 100153 2006 343379 93315 7984 27085 163064 2007 612740 188638 25671 85108 275806 2008 681008 241316 24438 74451 287720 2009 369954 102451 12292 - 177896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分析平台

2.3.2.3 进出口总额状况

2009年,国际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总体表现低迷,国内汽车进出口受到较为严重的阻碍,但在国内需求高速增长带动以及下半年国际经济有所回暖刺激,我国进出口形势在下半年呈现一定好转,汽车商品进口降幅逐步减缓,并在年底止跌回升;出口进入下半年降幅也趋缓。2009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99.19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12.39亿美元,同比下降13.85%。

2.3.3 2009年汽车行业全球贸易政策分析

分析2009年全球有关汽车行业的贸易政策,可以看出主要有几个特点:节能环保理念逐渐在贸易政策中体现,对汽车行业的环保要求提高;在全球汽车行业遭遇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各国加大了保护本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力度;国际汽车贸易环境恶化,贸易争端频现,反倾销调查增多。

总之,全球各国或地区的汽车贸易政策的制定,主要取决于是否有利于本国或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以及节能环保措施的执行并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表20 2009年各国或地区发布的主要汽车贸易政策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3.4 2009年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2009年12月销售数据的公布,美国、日本等发达汽车市场都以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为惨淡的2009年画上了一个相对圆满的句号。2010年全球汽车市场将改变中国等新兴市场支撑大局的尴尬局面,美国等也将从低谷中重新起步。这样,全球汽车市场整体将步入复苏的通道。

在更便捷的信贷通道的支持,以及全球经济将恢复3%的增长的预期下,2010年全球汽车市场将吸引过去两年远离汽车市场的半数消费者。

尽管汽车销量在2009年被中国超越,但美国市场的好转是全球行业复苏的关键。对于全球汽车生产商来说,由于美国经济的复苏,2010年中国将不再是唯一增长的主要市场。美国2010年的汽车销量可能会增长约12%。

2009年,美国的汽车销量仅为1043万辆,同比下降了21%,破了自1982年以来的最低销量。但是市场一旦复苏,其潜力巨大,2008年之前的10年,美国汽车的平均销量为1640万辆。2009年12月份的美国汽车市场是2009年以来的第三个同比增长,或许这也是美国汽车市场好转的最好信号。同比15%的增幅,虽然与2008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其销量经季节调整按年率计算为1190万辆,大大超出了之前预测。

另一个发达汽车市场日本,其2009年12月销量同比增长了36.5%,是连续第5个月同比增长。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表示,日本2010年包括迷你车型在内的轿车、卡车和公共汽车需求可能将增长4.1%,有望出现六年来首次增长。

从全球汽车市场整体来看,销量的消退可能已经结束了,虽然增长不一定是势如破竹,特别是2009年普遍实行了“以旧换新”的欧洲市场。去年的“以旧换新”,虽然刺激效果非常的显著,但也透支了未来的需求。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在“以旧换新”的刺激下,2009年全年销量增长了23%,但是在2009年9月份“以旧换新”补贴耗尽之后,其新车销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09年12月同比下降了4.7%。大众、标致雪铁龙、雷诺、菲亚特等欧洲汽车制造商在2010年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在2009年从“以旧换新”项目中获得了足够多的好处。

另外,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将成为汽车工业的关注重点。包括改进内燃机汽车、燃气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替代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在内的节能与替代能源汽车将是全球各大汽车公司的研发生产重点,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将会不断出现,并得到应用。

2.4 2009年汽车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2.4.1 汽车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2.4.1.1 进入壁垒分析

进入壁垒是说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中时所遇到各种不利因素和限制。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进人壁垒可以分为经济壁垒和政策壁垒,经济壁垒又可分为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汽车生产的前期投入经费相当巨大,包括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和调试、产品研发以及人员培训等,收益周期比较长。尤其在汽车生产线中,以使用大型设备、模具为特征的冲压生产线,和以集中进行自动加工的专用设备为特征的发动机加工生产线的规模经济性最为显著,汽车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因此,汽车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当高。

在政策壁垒方面,2004年,汽车产业政策提出,把汽车行业的的准入门槛提高,新建汽车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20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2007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为了抑制汽车行业项目建设,给出若干指标性限制措施。措施包括:所有新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现有企业跨产品类别的生产投资项目,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还要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现有企业异地建厂,还必须满足产销量达到批准产能80%以上的要求。

“十一五”规划对汽车业自主开发要求非常高,进一步强调,如果有新投资要进入汽车业,不能仅有组装车间,还要有自主开发能力和自主品牌,即使是新上合资企业,也不能仅有合资品牌。另外,对现有企业跨产品类别的生产投资项目也有同样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轿车类别生产企业要生产SUV、客车等不同类别的车型,也要推出自主品牌、拥有自主开发产品能力。

随着汽车行业发展的逐渐成熟和产能的相对过剩,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不仅在资金规模上做了限制,在产品生产、产品研发及市场份额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相关要求。

2.4.1.2 退出壁垒分析

退出壁垒,就是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所遇到的限制等,很显然,进入壁垒的因素和退出壁垒的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讲,进入壁垒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也较高。汽车行业企业在退出该行业时,也面临着非常高的壁垒。如果退出,由于设备专业化程度很高,不容易出售或转让,损失惨重;企业退出后,汽车经销商面临退出或转换产品的严峻问题,4S店的建设成本大量流失;售后服务也是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虽然说国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家政策目前的规定不是很明确具体,但一旦明确化,企业必须为退出后的服务市场做出比较充分的准备。总之,生产企业一旦退出,整个产业链上都会遭受巨大损失。

2.4.2 汽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按照波特的观点: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根据在于其内在的竞争结构。在一个行业中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这五种竞争力量的现状,消长趋势及其综合作用强度,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行业获利能力。

图20 行业竞争结构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主要的供应商包括钢材、玻璃、橡胶、零部件等厂商,这些厂商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接近于自由竞争,供应商也较充足,因此供应商对原材料的价格控制能力较弱(但不包括成本上升所导致的价格上升),主动权掌握在汽车企业手中);汽车行业主要作为大众消费产品,为买方市场,购买者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汽车专业化程度高,替代性很弱,几乎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汽车行业进入壁垒很高,目前国家进一步提高了汽车行业进入壁垒,民营企业进入非常困难,能进入的企业很少,潜在竞争者很少,对行业没有明显影响;产业内竞争者对竞争有较大影响,企业彼此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规模较小的企业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具体见下表:

表21 2009年汽车行业竞争结构

类别

供应商

对象 零部件 钢材 玻璃

影响

行业竞争很激烈,主动权掌握在整车企业中,议价能力较弱

产能过剩,价格处于低位调整,议价能力下降

产能过剩,价格下降,议价能力较弱

交通运输、城市公交

潜在民营竞争者 企业

产业企业内竞争者 之间

购买者 替代品

居民 收入快速增长,有更多的人能购买汽车,消费趋于理性,买方市场

功能彼此之间互补,替代性很差

行业进入壁垒高,只有少数个别企业进入,对行业中低端市场有影响 轿车生产企业数量多,集中度相对较低,竞争很激烈,企业份额变化比较大;其他每一类车型的集中度都非常高,基本集中在前五家企业中,龙头企业优势很明显,但其他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份额小的企业压力非常大,

随时面临着淘汰的局面

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2.4.3 汽车行业替代产品分析

汽车行业作为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之一,没有哪种新的产品可以进行替代,唯一替代的可能性发生在经济比较落后的中小型城市,有很多人使用摩托车来替代轿车,这些是市场发展的潜在客户,但数量比较小,对整个汽车市场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明显。同时,城市公交及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会对汽车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它们作用之间的互补性,影响非常小。

乘用车目前处于向家庭普及的阶段,还不是纯粹的代步工具,主要替代品公交/地铁、火车/长途客车/飞机等对乘用车替代作用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燃油价格还存在较大的上涨可能,一旦燃油价格随着石油资源价格的上涨而上涨,燃油费用会大幅增加,公共交通对乘用车的替代将越来越明显。

长期来看,公共交通优先战略越来越受重视,公共交通对乘用车的替代性逐渐增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明确了具体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节能减排政策的执行也为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创造了条件。

而商用车主要的替代产品是铁路运输,在铁路运力不足时,商用车需求迅速增长,在衰退期运输需求下降,运输成本低的铁路对公路运输替代性比较明显。

2.5 2009年汽车行业区域发展分析

2.5.1 行业重点区域分布特点及变化 2.5.1.1 企业分布情况及变化

在全国的汽车行业中,华东地区所占的份额最大,从2005年至2009年华东地区的汽车行业企业数量一直保持在50%以上。到2009年11月份,华东地区汽车行业企业数

量达到6443个,占全国汽车行业企业总数的51.97%。其次是中南地区,从2005年开始,中南地区在全国汽车行业中的比重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并逐年加大。到2009年11月,这一比重达到21.47%。华北地区汽车行业企业数量所占份额也相对较大,但它的比重从2005年开始一直在下降,到2009年11月比重降为8.96%。东北地区汽车企业数量比重从2005年开始,先增加后减少,2009年保持着这个趋势,到11月止,这一比重远低于2005年的水平。西北地区的汽车企业数量的占比不足1%。

表22 2005-2009年各区域企业数量情况

单位:个,%

全国 华北区 东北区 华东区 中南区 西南区 西北区

2005

数量 7218 784 681 3648 1408 612 85

占比 100.00 10.86 9.43 50.54 19.51 8.48 1.18

数量 7927 825 726 4022 1602 667 85

2006

占比 100.00 10.41 9.16 50.74 20.21 8.41 1.07

2007.1-11 数量 占比 8832 100.00 842 9.53 758 8.58 4639 52.52 1778 20.13 740 8.38 75 0.85

2008.1-11

数量 占比 10031 100.00 927 9.24 825 8.22 5308 52.92 2037 20.31 856 8.53 78 0.7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5.1.2 销售收入分布及变化

全国汽车行业的销售中,华东区占的比重最大,达到40%以上,2009年1-11月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512.47亿元。其次,中南区的占比与2008年基本持平,但销售收入稳步提升。华北区的占比从2005年开始就不断下降,东北区的占比较2008年相比也略有下降。西南区占比从2005年来稳步提升,销售收入也大幅提高,西北区连续5年销售收入和占比都在不断提升。

从行业的销售收入分布来看,华东地区在我国汽车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销售收入比重占第一位;其次是中南地区,销售收入也超过6000亿;东北和华北地区处于全国中游水平;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汽车行业较落后,销售收入位于最后两位。

表23 2005-2009年各区域企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全国 华北区 东北区 华东区 中南区 西南区

2005

金额 11068.36 1500.08 1606.31 4405.04 2733.83 727.29

占比 100.00 13.55 14.51 39.80 24.70 6.57

2006

金额 14651.32 1979.16 2035.26 5965.06 3540.54 949.34

占比 100.00 13.51 13.89 40.71 24.17 6.48 2007.1-11 金额 占比 17483.73 100.00 2184.65 12.50 2432.85 13.91 7069.47 40.43 4342.43 24.84 1175.07 6.72

金额

20832.2608.3023.8304.5072.1430.

西北区 95.80 0.87 181.97 1.24 279.26 1.60 393.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5.1.3 亏损情况分布及变化

各区域亏损企业数量除2006年外,其它年份都在逐渐增高,2009年1-11月,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北区亏损企业数量同比上升;西南区却是一枝独秀,亏损企业数量同比下降,亏损企业个数减少近50家。

表24 2005-2009年各区域亏损企业数量情况

单位:个,%

全国 华北区 东北区 华东区 中南区 西南区 西北区

2005

数量 1468 242 207 482 374 123 40

占比 100.00 16.49 14.10 32.83 25.48 8.38 2.72

数量 1397 223 180 477 370 113 34

2006

占比 100.00 15.96 12.88 34.14 26.49 8.09 2.43

2007.1-11 数量 占比 1432 100.00 227 15.85 181 12.64 564 39.39 319 22.28 117 8.17 24 1.68

2008.1-11

数量 占比 1878 100.00 238 12.67 190 10.12 823 43.82 431 22.95 170 9.05 26 1.3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9年1-11月,企业亏损额占比最大的还是华东区,亏损金额达到41.32亿元;其次是中南区,亏损金额达到25.8亿元,亏损额是大幅增加,占比也几乎翻了一倍;华北区和东北区亏损金额分别是10.8亿元和15.15亿元,同比减少2.86亿元和1.04亿元;西南区亏损额同比减少了0.25亿元;西北区的亏损额有所增加。

表25 2005-2009年各区域企业亏损额情况

单位:亿元,%

全国 华北区 东北区 华东区 中南区 西南区 西北区

2005

金额 94.41 13.93 24.13 30.58 18.67 5.96 1.13

占比 100.00 14.76 25.56 32.40 19.78 6.31 1.20

2006

金额 88.13 14.32 16.90 32.57 17.41 5.92 1.01

占比 100.00 16.25 19.17 36.96 19.76 6.72 1.15

2007.1-11 金额 占比 70.19 100.00 13.34 19.00 6.99 9.96 33.41 47.60 11.99 17.08 4.06 5.79 0.40 0.57

2008.1-11

金额 占比86.36 100.13.66 15.16.19 18.39.04 45.12.60 14.4.47 5.10.39 0.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亏损率来看,2009年1-11月全国亏损率降到2007年的同期水平16.21%,华北区、东北区、西南区在2009年1-11月都降到了历史的低点;华东区和中南区只是较2008年有所下降,但并未到达该地区的低点;西北区较2008年基本保持平衡。

表26 2005-2009年各区域亏损率情况

单位:%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全国 20.34 17.62 16.21 18.72 16.21 华北区 30.87 27.03 26.96 25.67 23.40 东北区 30.40 24.79 23.88 23.03 20.51 华东区 13.21 11.86 12.16 15.50 13.98 中南区 26.56 23.10 17.94 21.16 17.99 西南区 20.10 16.94 15.81 19.86 11.82 西北区

47.06

40.00

32.00

33.33

33.7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5.2 华北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2.5.2.1 区域地位分析

华北地区汽车行业在全国的规模处于中游水平。

从企业数量看,华北地区企业数量在2009年有所增加,但占全国的份额继续呈下降趋势;销售收入比重保持下降态势,2009年1-11月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华北地区在全国汽车行业中的份额是12.19%;从亏损的情况分析,华北地区的亏损情况是近五年表现较好的,亏损的多项指标都有改善。

表27

2005-2009年华北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亏损情况分析

单位:个,亿元,%

企业数量 份额 销售收入 份额 亏损企业数量

2005 784 10.86% 1500.08 13.55% 242 2006 825 10.41% 1979.16 13.51% 223 2007.1-11 842 9.53% 2184.65 12.50% 227 2008.1-11 927 9.24% 2608.12 12.52% 238 2009.1-11

1111

8.96%

3191.70

12.19%

260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从近五年来的规模指标比重看,收入、资产和利润比重比较稳定,变化不大,但2009年各项比重都有下降。

亏损率 30.87% 27.03% 26.96% 25.67% 23.40%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1 2005-2009年华北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2.5.2.2 财务状况分析

2009年1-11月,华北地区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提高,盈利表现较好,这主要是由于2009年汽车行业良好的产销形势促成的;该地区的负债率上升,亏损面和利息保障倍数下降,但偿债风险较小;营运能力表现稳定,有较好表现;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下,与全国汽车行业一样,该地区的发展能力也表现较好。

表28

2005-2009年华北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3.43 12.85 13.29 13.74 销售利润率(%) 4.03 4.24 4.91 6.07 资产报酬率(%) 5.48 6.75 6.54 9.16 偿债能力

负债率(%) 57.25 57.32 55.98 54.17 亏损面(%) 30.87 27.03 26.96 25.67 利息保障倍数(倍) 11.32 11.19 14.77 20.11 发展能力

利润总额增长率(%) -6.93 48.41 37.52 48.77 资产增长率(%) 18.19 11.52 20.22 8.81 销售收入增长率(%) 24.99 30.80 16.33 22.04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7.57 9.72 8.10 10.16 产成品周转率(次) 13.93 16.12 13.91 17.56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21

2.60

2.74

2.8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5.2.3 各省区对比分析

华北五省区中,河北、北京、天津的规模相对较大,山西和内蒙规模较小。 华北五省区中,北京、内蒙和河北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山西出现负增长;北京是华北地区利润增长最快的省区;北京也是这几个省区中资产增长最快的;从企业亏损情况看,山西省、北京市、内蒙古、天津市的亏损率较大。

表29

2009年华北地区各省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个,亿元

企业数 销售收入 增速 份额 利润总额 增速 北京市 355 1391.25 40.56% 5.31% 87.85 140.37% 天津市 301 1061.11 2.83% 4.05% 87.54 -5.04% 河北省 375 569.53 24.79% 2.18% 31.26 31.35% 山西省 49 33.51 -2.74% 0.13% 0.30 21.88% 内蒙

31

136.30

36.03%

0.52%

5.11

55.8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200914696023183521229192

份额 4.64% 4.63% 1.65% 0.02% 0.27%

2.5.3 东北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2.5.3.1 区域地位分析

东北地区汽车行业在全国的规模处于中游水平。

从企业数量看,东北地区企业数量在2009年大幅增加,占全国的份额也有提高;销售收入比重保持下降态势,2009年1-11月销售收入超过3600亿,东北地区在全国汽车行业中的份额是13.76%;从亏损的情况分析,东北地区的亏损率是近五年表现较好的,亏损额也比2008年减少。

表30

2005-2009年东北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亏损情况分析

单位:个,%,亿元

企业数量 份额 收入 份额 亏损企业数量

亏损率2005 681 9.43% 1606.31 14.51% 207 30.40% 2006 726 9.16% 2035.26 13.89% 180 24.79% 2007.1-11 758 8.58% 2432.85 13.91% 181 23.88% 2008.1-11 825 8.22% 3023.55 14.51% 190 23.03% 2009.1-11

1063

8.57%

3603.57

13.76%

218

20.51%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从近五年来的规模指标比重看,资产和收入比重变化不大,利润比重变化较大;2009年1-11月,资产和收入比重都有下滑,但利润比重比2008年1-11月提高2.1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2 2005-2009年东北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2.5.3.2 财务状况分析

2009年1-11月,东北地区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大幅提高,盈利表现较好,这主要是由于2009年汽车行业良好的产销形势促成的;该地区的负债率上升,亏损面和利

息保障倍数下降,但偿债风险较小;营运能力表现稳定,有较好表现;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下,与全国汽车行业一样,该地区的发展能力也表现较好。

表31

2005-2009年东北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2.12 13.06 13.75 13.50 销售利润率(%) 1.25 2.59 5.57 4.95 资产报酬率(%) 1.56 1.21 2.60 2.27 偿债能力

负债率(%) 61.90 62.27 62.40 58.24 亏损面(%) 30.40 24.79 23.88 23.03 利息保障倍数(倍) 3.10 5.05 6.35 22.18 发展能力

利润总额增长率(%) -69.16 141.28 179.14 -2.96 资产增长率(%) 6.00 4.79 14.17 6.40 销售收入增长率(%) -8.01 20.70 30.71 22.18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6.69 6.77 8.71 9.52 产成品周转率(次) 15.64 12.80 12.21 14.79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61

1.98

2.26

2.4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5.3.3 各省区对比分析

东北三省中,吉林的规模相对较大,辽宁次之,黑龙江规模最小。

东北三省区中,黑龙江、辽宁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吉林的利润总额最多,但黑龙江的利润增速最快;黑龙江是这几个省中资产增长最快的,但吉林的资产规模最大;从企业亏损情况看,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亏损率差不多。

表32

2009年东北地区各省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个,亿元

企业数 销售收入 增速 份额 利润总额 增速 辽宁省 513 1020.51 24.33% 3.90% 35.00 121.94% 吉林省 441 2375.17 11.15% 9.07% 226.72 71.28% 黑龙江省

109

207.89

27.99%

0.79%

7.58

193.6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2.5.4 华东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2.5.4.1 区域地位分析

华东地区汽车行业在全国的规模最大。

从企业数量看,华北地区企业数量在2009年增长较多,占全国的份额保持在50%以上;华北地区销售收入超过了1万亿,份额达到40.15%;从亏损的情况分析,华东地区的亏损企业是近几年最多的,亏损额是近五年最高的,但亏损率比2008年有下降。

表33

2005-2009年华东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亏损情况分析

份额 1.85%0.40%

11.99%

单位:个,%,亿元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企业数量 3648 4022 4639 5308 6443

份额 50.54% 50.74% 52.52% 52.92% 51.97%

收入 4405.04 5965.06 7069.47 8304.13 10512.47

份额 39.80% 40.71% 40.43% 39.86% 40.15%

亏损企业数量

482 477 564 823 901

亏损率 13.21% 11.86% 12.16% 15.50% 13.98%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从近五年来的规模指标比重看,各个比重的整体变化幅度不是很大,行业的运行比较稳定。资产比重处于40%左右;收入比重也差不多,在40%左右;利润比重变化较大,2009年有较大幅度反弹,达到38.00%,区域行业的盈利能力较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3 2005-2009年华东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2.5.4.2 财务情况分析

2009年1-11月,华东地区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大幅提高,盈利表现较好,这主要也是由于2009年汽车行业良好的产销形势促成的;该地区的负债率上升,亏损面和利息保障倍数下降,但偿债风险仍较小;营运能力有提高,有较好表现;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下,与全国汽车行业一样,该地区的发展能力也表现较好。

表34

2005-2009年华东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4.82 14.77 14.73 13.95 销售利润率(%) 5.24 5.30 5.93 5.28 资产报酬率(%) 6.29 6.65 7.20 6.66 偿债能力

负债率(%) 56.17 55.12 57.32 57.77 亏损面(%) 13.21 11.86 12.16 15.50 利息保障倍数(倍) 7.55 8.67 9.58 7.16 发展能力

利润总额增长率(%) -26.78 36.72 51.34 4.75 资产增长率(%)

14.80

23.86

24.98

14.58

2001

51

61

营运能力

销售收入增长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产成品周转率(次)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0.47 8.67 15.28 1.93 32.46 9.19 18.00 2.15 31.40 8.59 17.23 2.23 16.79 8.61 16.76 2.20

2

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5.4.3 各省区对比分析

华东七省区中,上海的规模最大,山东次之,江苏和浙江的规模也最相对较大。 华东七省区中,上海市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浙江省的销售收入增速较小;上海和山东的利润总额较多,但安徽省的利润增速最快;安徽也是这几个省中资产增长最快的,但上海的资产规模最大;从企业亏损情况看,上海的亏损率最高,山西省亏损率最低。

表35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2009年华东地区各省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个,亿元

销售收入 2744.79 1994.57 1432.41 864.08 415.18 354.62 2706.83

增速 32.69% 24.27% 7.74% 29.22% 17.59% 24.09% 20.84%

份额 10.48% 7.62% 5.47% 3.30% 1.59% 1.35% 10.34%

利润总额 292.80 90.41 90.85 31.09 16.28 12.74 184.44

增速 81.72% 39.28% 35.74% 165.00% 35.55% 93.65% 52.22%

企业数 712 1346 2126 593 392 162 1112 份额 15.48% 4.78% 4.80% 1.64% 0.86% 0.67% 9.7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2.5.5 中南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2.5.5.1 区域地位分析

中南地区汽车行业在全国的规模仅次于华东地区。

从企业数量看,中南地区企业数量在2009年大幅增加,占全国的份额也有提高;销售收入比重保持稳定态势,2009年1-11月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中南地区在全国汽车行业中的份额是24.40%;从亏损的情况分析,中南地区的亏损额是近五年最多的,亏损额占比也比2008年大幅增加。

表36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2005-2009年中南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亏损情况分析

单位:个,%,亿元

企业数量 1408 1602 1778 2037 2662

份额 19.51% 20.21% 20.13% 20.31% 21.47%

收入 2733.83 3540.54 4342.43 5072.76 6388.09

份额 24.70% 24.17% 24.84% 24.35% 24.40%

亏损企业数量

374 370 319 431 479

亏损率 26.56% 23.10% 17.94% 21.16% 17.99%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从近五年来的规模指标比重看,资产和收入比重变化不大,利润比重变化较大;2009年1-11月,资产和收入比重都有提高,但利润比重比2008年1-11月下降3.41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4 2005-2009年中南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2.5.5.2 财务情况分析

2009年1-11月,中南地区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大幅提高,盈利表现较好,这主要也是由于2009年汽车行业良好的产销形势促成的;该地区的负债率上升,亏损面和利息保障倍数下降,但偿债风险仍较小;营运能力有提高,有较好表现;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下,与全国汽车行业一样,该地区的发展能力也表现较好。

表37

2005-2009年中南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7.59 17.01 18.18 17.21 销售利润率(%) 2.01 2.06 2.64 2.49 资产报酬率(%) 6.79 7.85 9.81 9.46 偿债能力

负债率(%) 53.65 53.65 52.72 57.22 亏损面(%) 26.56 23.10 17.94 21.16 利息保障倍数(倍) 28.72 16.52 27.90 28.98 发展能力

利润总额增长率(%) -2.59 29.38 65.89 6.68 资产增长率(%) 19.00 22.07 21.15 13.86 销售收入增长率(%) 22.89 38.05 47.80 28.89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10.82 10.57 10.06 9.12 产成品周转率(次) 12.76 13.24 13.32 14.02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86

2.03

2.21

2.2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918895817263831379192

2.5.5.3 各省区对比分析

中南六省区中,广东的规模最大,湖北次之,广西和河南的规模也最相对较大,湖南和海南的规模较小。

中南六省区中,广西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海南省的销售收入负增长;广东和湖北的利润总额较多,但广西的利润增速较快;广西也是这几个省中资产增长最快的,但湖北的资产规模最大;从企业亏损情况看,广东的亏损率最高,河南省亏损率最低。

表38

2009年中南地区各省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个,亿元

企业数 销售收入 增速 份额 利润总额 增速 河南省 416 618.83 22.48% 2.36% 56.12 27.49% 湖北省 1015 1885.60 18.06% 7.20% 167.68 33.27% 湖南省 250 315.14 25.73% 1.20% 13.92 49.21% 广东省 658 2684.63 23.69% 10.25% 287.31 42.36% 广西 293 827.52 46.69% 3.16% 38.05 56.30% 海南省

30 56.37

-15.29%

0.22%

-3.41

1219.6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2.5.6 西南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2.5.6.1 区域地位分析

西南地区汽车行业在全国的规模仅大于西北地区。

从企业数量看,西南地区企业数量在2009年大幅增加,但占全国的份额有下降;销售收入比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9年1-11月销售收入超过1900亿,西南地区在全国汽车行业中的份额是7.52%;从亏损的情况分析,西南地区的亏损额低于2008年1-11月的亏损额,亏损额占比是近几年最低的。

表39

2005-2009年西南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亏损情况分析

单位:个,%,亿元

企业数量 份额 收入 份额 亏损企业数量

亏损率2005 612 8.48% 727.29 6.57% 123 20.10% 2006 667 8.41% 949.34 6.48% 113 16.94% 2007.1-11 740 8.38% 1175.07 6.72% 117 15.81% 2008.1-11 856 8.53% 1430.45 6.87% 170 19.86% 2009.1-11

1024

8.26%

1967.94

7.52%

121

11.82%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从近五年来的规模指标比重看,资产和收入比重变化不大,利润比重变化较大;2009年1-11月,资产和利润比重都有下降,但收入比重比2008年1-11月提高0.65个百分点。

份额2.978.870.7415.192.01-0.18

亏5544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5 2005-2009年西南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2.5.6.2 财务情况分析

2009年1-11月,西南地区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提高,盈利表现较好,这主要也是由于2009年汽车行业良好的产销形势促成的;该地区的负债率上升,亏损面下降,利息保障倍数提高,偿债风险较小;营运能力有提高,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下,与全国汽车行业一样,该地区的发展能力表现好于2008年。

表40

2005-2009年西南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5.40 17.23 16.96 15.64 销售利润率(%) 2.88 5.39 5.23 4.61 资产报酬率(%) 2.93 5.93 5.79 5.48 偿债能力

负债率(%) 53.63 53.76 56.02 53.43 亏损面(%) 20.10 16.94 15.81 19.86 利息保障倍数(倍) 6.68 10.04 14.11 11.26 发展能力

利润总额增长率(%) -48.71 122.50 48.60 5.55 资产增长率(%) 13.17 16.96 21.18 12.86 销售收入增长率(%) 11.62 29.97 40.71 21.69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6.32 8.62 8.35 9.31 产成品周转率(次) 11.03 10.34 11.72 12.01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60

1.88

2.09

2.1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5.6.3 各省区对比分析

西南各省区中,重庆市的规模最大,四川次之,云南和贵州的规模较小。 西南各省区中,云南和重庆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贵州省的销售收入低速增长;重庆和四川的利润总额较多,但贵州省的利润增速较快;重庆是这几个省区中资产增长最快的,其资产规模也最大;从企业亏损情况看,贵州和云南的亏损率较高。

20

表41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2009年西南地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个,亿元

销售收入 1284.34 558.76 29.28 95.57

增速 39.55% 27.34% 7.87% 47.38%

份额 4.90% 2.13% 0.11% 0.36%

利润总额 61.37 29.97 1.75 2.88

增速 82.01% 8.91% 115.40% 32.59%

份额 3.24% 1.58% 0.09% 0.15%

企业数 570 370 39 4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2.5.7 西北地区汽车行业分析 2.5.7.1 区域地位分析

西北地区汽车行业在全国的规模最小。

从企业数量看,西北地区企业数量在2009年有增加,但占全国的份额有下降;销售收入比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9年1-11月销售收入超过500亿,西北地区在全国汽车行业中的份额是1.99%;从亏损的情况分析,西北地区的亏损额是近几年最多的,亏损额占比是近几年最高的。

表42

2005-2009年西北地区企业数量、销售收入、亏损情况分析

单位:个,%,亿元

企业数量 份额 收入 份额 亏损企业数量

亏损率2005 85 1.18% 95.80 0.87% 40 47.06% 2006 85 1.07% 181.97 1.24% 34 40.00% 2007.1-11 75 0.85% 279.26 1.60% 24 32.00% 2008.1-11 78 0.78% 393.03 1.89% 26 33.33% 2009.1-11

92

0.74%

520.78

1.99%

31

33.70%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从近五年来的规模指标比重看,资产和收入比重持续增长,利润比重也有增长的趋势;2009年1-11月,资产和利润比重都有提高,收入比重也有改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亏损1.1.0.0.1.

图26 2005-2009年西北地区资产、收入和利润比重变化

2.5.7.2 财务情况分析

2009年1-11月,西北地区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提高,盈利表现较好,这主要也是由于2009年汽车行业全行业良好的产销形势促成的;该地区的负债率上升,亏损面提高,利息保障倍数提高,偿债风险较小;营运能力有提高,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在不利的经济环境下,与全国汽车行业一样,该地区的发展能力表现较好。

表43

2005-2009年西北地区财务运行情况和变化趋势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5.98 14.86 10.01 9.35 销售利润率(%) 4.91 5.77 4.99 4.47 资产报酬率(%) 4.53 6.36 6.33 6.18 偿债能力

负债率(%) 57.78 65.10 61.89 60.19 亏损面(%) 47.06 40.00 32.00 33.33 利息保障倍数(倍) 4.88 8.81 10.21 7.36 发展能力

利润总额增长率(%) -51.86 138.49 100.45 23.66 资产增长率(%) 13.73 35.78 31.94 34.25 销售收入增长率(%) -8.71 84.25 77.13 40.33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5.52 9.78 9.07 8.76 产成品周转率(次) 10.16 11.78 15.12 10.61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30

2.07

2.15

2.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5.7.3 各省区对比分析

西北各省区中,陕西省的规模最大,甘肃和新疆次之,青海和宁夏的规模较小。 西北各省区中,陕西和甘肃的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其余省区的销售收入负增长;陕西的利润总额较多,青海、宁夏和新疆出现亏损;甘肃是这几个省区中资产增长最快的,陕西省的资产规模最大;从企业亏损情况看,新疆的亏损率较高,全行业都亏损。

表44

2009年西北地区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个,亿元

企业数 销售收入 增速 份额 利润总额 增速 陕西省 68 500.92 34.34% 1.91% 35.97 104.66% 甘肃省 11 11.13 66.96% 0.04% 0.29 -497.60% 青海省 5 2.03 -25.14% 0.01% -0.19 1477.59% 宁夏 3 0.24 -12.60% 0.00% -0.02 -8.02% 新疆

8 6.46

-47.12%

0.02%

-0.38

-367.5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世经未来整理

20

份额 1.90%0.02%-0.01%0.00%-0.02%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2.5.8 各区域比较分析

表45

华北 东北 华东 中南 西南 西北

2009年汽车行业各区域盈利与资产运营情况

成本费用利润率(%) 7.22 8.02 7.36 9.70 5.23 7.42

资产负债率(%) 60.49 62.84 58.93 58.42 57.50 62.38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89 2.70 2.29 2.11 2.46 2.23

销售利润率(%) 14.43 14.97 15.39 18.15 16.15 13.5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销售利润率看,中南地区的销售利润率最高,最低的是西北地区。2009年,各地区的销售利润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行业的盈利能力表现较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7 2009年各区域销售利润率比较

比较各区域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中南地区的指标值最高,达到9.70%,该区域的行业经营效益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其次是东北地区;最低的是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汽车企业的经营存在效益较差的问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8 2009年各区域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

分析各区域的资产负债率,负债水平最高的是东北地区,其次是西北地区,负债率最低的是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负债率都超过了6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9 2009年各区域资产负债率比较

比较各区域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华北地区的指标值最高,中南地区的指标值最小;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要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营运能力较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0 2009年各区域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

第三章 2009汽车行业产业链及子行业发展分析

3.1 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

汽车是行业拥有较长的产业链条,上下游关系到150余个相关产业。

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钢铁、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橡胶等行业,下游最终用户主要有私人/公商务乘用车用户和公路货运、城市/城乡物流、公路/旅游客运、城市公交、汽车租赁等行业,另外还带动金融保险、车展/汽车物流、培训、维修、加油站、餐饮等众多服务行业。

汽车行业不仅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而且资金、技术密集。发达国家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一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汽车工业在经济方面的波及效应能达到本身产值的3—5倍。无论是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和50年代的西德,还是60年代的日本和80年代的韩国,其经济腾飞都是以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长为先导的。

相关生产设备

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玻璃等原材料

相关生产设备

汽车电子产品

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

技术、科研、人力

投入

汽车整车生产企业

物流运输环节

汽车经销商

影响汽车消费的因素:油价、道路等基础设施、人民消费观念、相关政策规定等

汽车金融服务广告服务等

物流运输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制作

直接消费者工程及其他

图31

汽车行业产业链简图

3.1.1 上游行业分析 3.1.1.1 钢铁行业 3.1.1.1.1 行业规模

从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超过1亿吨,并跃居全球第一位之后,在短短13年间,我国的粗钢产量增长了4倍多,2000-2007年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08年的产量已经达到5.0048亿吨,约相当于第二到第六大产钢国的总和。从钢铁产量数据看,我国钢铁行业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从近几年钢铁行业的发展情况看,钢铁行业的扩张速度较快,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分析具体的数据,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趋势;从业人员近两年小幅下降,行业的生产效率提高;资产和负债在2009年的增速有下滑,这主要受到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钢材价格的大幅波动,造成钢铁行业的利润总额也急剧下降。

表46 2005-2009年钢铁行业主要指标统计

单位:个,人,亿元,%

企业数量 从业人员 资产总计 增长率 负债总计 增长率

2005

6604 2811320 19086.18 25.50 11590.01 27.71 2006 6959 2933933 22799.47 18.82 13957.88 19.58 2007.11 7373 3112074 28814.95 28.08 17787.10 28.24 2008.11 7392 3065754 35339.27 23.61 22641.19 28.89 2009.11

7754

3064452

39274.60

11.44

25221.30

13.23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2 2005-2009年钢铁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趋势

3.1.1.1.2 供求状况

2009年1-11月,钢铁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612.46亿元,同比下降6.88%。2009年1-11月的工业产值增速比2008年1-11月下降了41.67个百分点。

利润

103134173147811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钢铁业面临着需求下降,出口大幅度减少,库存大量增加、产品销售价格波动,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的严峻局面。2009年1-11月,我国钢铁行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挑战加大,工业总产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钢铁行业是顺周期性行业,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关系较大,经济增长的恢复情况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增长,钢铁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有逐步好转。

表47 2005-2009年钢铁行业工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工业总产值 21168.97 25473.37 30853.87 40932.49 37612.46 增长率 31.45 20.12 35.85 34.79 -6.8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3 2005-2009年钢铁行业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

从钢铁行业的产量看,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逐渐升温,超出市场预期。2009年,生铁、粗钢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是54374.80万吨、56784.20万吨和69243.70万吨,增速分别是15.87%、13.50%和18.50%。与2008年的生产相比,2009年的铁、钢、材生产仍有快速增长,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对钢铁行业的积极效果明显。

表48 2005-2009年钢铁行业产量情况

单位:万吨,%

生铁 粗钢 钢材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产量 33040.47 40416.7 46944.6 47067.41 54374.80 增速 31.19 22.32 16.15 -0.20 15.87 产量 34936.15 41878.2 48924.1 50048.80 56784.20 增速 28.23 19.87 16.82 1.10 13.50 产量 37117 46685.4 56460.8 58177.30 69243.70 增速 24.81 25.78 20.94 3.60 18.50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2009年1-11月,钢铁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9154.41亿元,同比下降5.37%,与工业总产值变化趋势一样,增长率比2008年1-11月下降了39.87个百分点。

销售收入的变化趋势与工业总产值变化一致,2009年1-11月,由于钢材市场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跌,导致钢铁行业的销售收入出现大幅下降,企业的产品销售情况不太理想。

表49 2005-2009年钢铁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销售收入 21349.43 25728.98 31604.94 42080.30 39154.41

增长率 29.57 19.70 37.70 34.50 -5.3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4 2005-2009年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变化趋势

2009年,钢铁行业的钢材表观消费量(含重复材)是69937.7万吨,同比增长30.00%,比2008年增长率提高了26.31个百分点。2009年,由于钢材的出口大幅下降,而产量快速增长,从而使钢材的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2009年,出口对钢材的消化能力减弱,

钢材消费以国内市场为主。

表50 2005-2009年钢材表观消费量

单位:万吨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产量 37117.02 46685.43 56460.8 58177.30 69243.70

进口量 2582 1851 1687 1539 1764

出口量 2052 4301 6265 5918 2458

净进口量 530 -2450 -4578 -4379 -694

表观消费量

37647.02 44235.43 51882.8 53798.3 69937.7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2009年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56497.53万吨,比上年增加11229.54万吨,增长24.8%;考虑2009年全社会钢材、钢坯折合粗钢库存增加3000万吨以上,国内市场实际消费量比上年增加8200万吨左右。

3.1.1.1.3 价格水平

从价格变化趋势看,2008年末钢材价格处于当年低价位,2009年1月份价格出现一波上扬,2月以来连续3个月下滑,整体处于低位盘整,5月以来持续三个月小幅度回升,进入8月上旬价格反弹后,中下旬回调,9月价格继续下降,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然后价格才有所回升,但整体处于低位震荡调整的态势。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图35 2008-2009年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

3.1.1.1.4 财务状况

2009年1-11月,虽然在国家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下,钢铁行业的生产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但由于钢材价格整体上处于低位运行,以及上半年高价原材料库存的影响,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2009年1-11月,由于行业的利润实现情况不理想,对行业的效益有负面影响,所以,钢铁行业的偿债能力是有下降的,存在偿债风险,偿债压力较大。

从2009年1-11月的表现看,钢铁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行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有了提高,营运能力各项指标在经济环境复杂的影响下,变化幅度不大,保持了相对稳定性。

2005年-2007年,钢铁行业的发展能力指标表现较好,发展势头旺盛。2008年下半年,由于国内外的经济增速下滑,经济景气度下降,导致钢铁行业的发展能力在2008年出现下滑。2009年1-11月,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虽然年度后期有恢复增长,但钢铁行业的发展能力指标整体上表现较差,降至近几年的低点。

表51 2005-2009年钢铁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2009年11月

2008年11月

2007年11月 2006年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6.70 8.64 10.65 10.29 销售利润率(%) 2.07 3.51 5.48 5.24 资产报酬率(%)

3.51 6.18 7.98 7.20

偿债能力 负债率(%) 64.22 64.07 61.73 61.22 产权比率(%) 179.47 178.30 161.29 157.87 利息保障倍数(倍)

2.79 3.79 5.61 5.60

发展能力 应收帐款增长率(%) 5.51 31.13 15.68 19.96 利润总额增长率(%) -42.58 -13.70 47.18 30.63 资产增长率(%) 11.44 23.61 28.08 18.82 销售收入增长率(%)

-5.37 34.50 37.70 19.70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26.88 28.95 27.87 24.67 产成品周转率(次) 23.10 20.16 20.60 21.50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66 3.05 2.91 2.7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1.1.1.5 发展趋势

钢铁行业在2009年的发展经历了困难期,尤其是2009年上半年,行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经历了低谷期,行业的财务状况表现下滑。但从行业的运行趋势看,在国家政策的刺激拉动下,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钢铁行业的生产快速增长,需求、价格都有恢复的趋势,行业经济效益指标降幅收窄,行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从后期发展趋势看,在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持续刺激下,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从而促进钢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预计钢铁行业在2010年虽然仍面临较大困难,但行业的发展将好于2009年,效益状况会有改善。

2005

9.854.866.54 60.7154.65.91 32.4-4.325.529.5 24.620.42.71

3.1.1.2 有色金属行业 3.1.1.2.1 行业规模

近几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规模高速扩张,增速在2006年达到顶峰,2007年略有回落;而在2008年行业的资产和负债规模的增速都有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的资产规模的增速继续下降,但负债增速回升。

前些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较快,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迅猛,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引发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的投资热潮,致使行业规模急剧扩张。2006年后,国家针对有色金属行业投资过热的情况出台了多项政策,投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行业的规模扩张也有所放缓。2008年,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有色金属行业深受其害,金属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的盈利水平急剧下降;在这种环境下,有色金属行业的扩张速度必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放缓。2009年初,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行业的生产经营遭受严重的下滑,但进入5月份,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复苏,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产量也开始逐月回升,行业的生产经营好转,增速回升。

表52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指标

单位:个、人、亿元、%

2005 2006 2007.11 2008.11 2009.11

企业数 4979 5571 6486 7262 8095 从业人数 1282430 1358670 1482279 2010541 1722162 资产总计 6427.58 8466.74 10788.23 13444.67 16130.28 增长率 21.42 29.88 26.98 19.88 16.07 负债总计 4082.45 5325.79 6600.72 7885.64 9835.88

增长率 20.56 28.81 23.05 15.51 21.1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6 2005-2009年5月有色金属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3.1.1.2.2 供求状况

2009年1-11月份,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8154.9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00%,增速比2008年1-11月下滑了21.05个百分点。

2009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处于低迷的情况,基本金属价格在低位运行,即使经济环境有改善的迹象,但对上半年的运行影响不大,所以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在上半年大幅下降。2009年下半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恢复,需求增加,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逐渐上涨,从而对行业的运行利好,工业总产值下降的幅度减少。

表53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工业总产值 7937.95 12936.48 16128.48 18894.78 18154.95 同比增长 32.59 62.97 40.29 17.05 -4.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7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总产值情况

2009年1-11月,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434.3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2%,增速比2008年1-11月回落了17.08个百分点。行业的销售收入情况与产值情况类似,增速高位回落,出现同比负增长。

表54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2005

销售收入 7713.63 增长率 34.84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2593.95 15909.37 18390.45 18434.36

60.53 40.34 15.06 -2.0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8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有色金属行业的产销率在2008年由于受到需求大幅减少的影响,产销率下降至97.33%。2009年1-11月,随着国内外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显现,经济逐渐好转,对有色行业的产销形成利好,行业的产销率提高到101.5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9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产销率情况

3.1.1.2.3 价格水平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影响,2008年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下跌,然而进入2009年,随着各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的不断实施,经济企稳复苏的迹象越来越明确,加上流动性充裕,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上涨。到2009

年底,LME铅和铜的价格更是实现了翻番,锌价涨幅也高达70%左右;除此之外,镍、锡和铝价与2009年初相比也出现了30%左右的增长。

另外,国内市场各种有色金属现货价格2009年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铜价已涨至5万元/吨以上,涨幅高达90%左右,其次是锌和镍分别上涨了约60%和50%,铅、铝和锡涨幅相对较小分别约40%、30%和20%。总体来说,铜、铅和锌由于下游需求领域主要分布于电力、汽车和建筑等重要领域,获得各国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因此率先回暖,进而导致这三种金属的价格涨幅优于其他金属。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0 2008-2009年有色金属LME期货价格

3.1.1.2.4 财务状况

有色金属行业的销售毛利率、销售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在2009年1-11月比2008年1-11月下降,各指标分别是8.29%、3.00%和5.17%。由于价格较去年高点大幅下跌,再加上下游需求尚未完全恢复,有色金属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

2009年1-11月,有色行业的负债率比2008年1-11月上升,达到60.98%,行业的负债率水平升高;行业的产权比率有提高,同时利息保障倍数有下降,有色行业整体的偿债能力变差。

2009年1-11月,行业营运能力指标中,应收账款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都比2008年1-11月下滑。2009年1-11月,有色金属行业的营运能力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

从发展能力来看,除了应收账款周转率,2009年1-11月的各项指标都比2008年1-11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利润总额增长率继续负增长。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能力受到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

表55 2005-2009年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分析

销售毛利率 销售利润率 资产报酬率

负债率 产权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

应收帐款增长率 利润总额增长率 资产增长率 销售收入增长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产成品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2009年11月 8.29 3.00 5.17 60.98 156.26 3.60 12.83 -17.11 16.07 -2.02 16.47 20.58 2.67

2008年11月

8.75 3.54 6.96 58.65 141.84 4.15 11.51 -34.11 19.88 15.06 18.30 20.63 3.06

2007年11月 盈利能力 10.47 6.04 11.41 偿债能力 61.18 157.60 6.74 发展能力 23.74 26.57 26.98 40.34 营运能力 17.78 21.49 3.27

2006年 11.75 6.81 11.72 62.90 169.54 7.37 41.41 105.23 29.88 60.53 16.90 20.53 3.13

2005年 11.42 5.44 8.08 63.51 174.05 5.22 25.30 38.93 21.42 34.84 14.47 19.28 2.6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1.1.2.5 发展趋势

2009年有色金属价格在流动性、中国因素、美元贬值等因素的推动下走出了单边上涨的行情。2009年金属价格的上涨,中国因素不容忽视,主要包括国家收储、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呈现出来的繁荣的进口需求。

进入2010年,金属价格将逐步走向基本面的约束,对需求的确认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价格的走势。2010年的金属需求,预计国内实体经济对金属的消费依然值得期待,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历史较高水平。金属消费的主要行业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如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项目仍在继续、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增长至历史平均水平、汽车产量预计增速平稳、家电产量将保持较高增速。

2010年国内实体经济对金属消费依然值得期待,但国内金属进口量将会出现下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外套利空间缩小甚至消失直接导致了进口量的下降;二是2009年国内异常繁荣的进口量并未全部被实体经济消化,其中一部分形成的各方库存对2010年的进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金属需求逐步恢复,供给产能随着价格的上涨迅速释放,供过于求的基本面依然存在,持续的高库存也给价格带来一定的压力。除需求的恢复尤其海外需求恢复在2010年值得重点关注外,库存的变动对金属价格的影响在2010年也不容忽视,持续的高库存或者库存的持续增加将会给价格带来压力,反之,库存的持续、明显下降也会给价格带来支撑。

全球流动性变化和美元走势对2010年金属价格仍有一定的影响。相对来看,流动性对金属价格的影响更甚于美元走势,但是流动性和美元对金属价格的影响仍不能脱离基本面。预计2010年上半年流动性发生大的变化的可能性不大;在2009年金属价格涨幅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实体经济增长支撑的情况下,美元的反弹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属价格的上涨。

3.1.1.3 轮胎制造行业 3.1.1.3.1 行业规模

近几年来,我国轮胎制造行业的规模稳定扩张,2005-2008年,行业的资产和负债增长率在两位数;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的资产和负债规模的增速下降,行业的规模扩张速度下降。但从季度变化趋势看,轮胎制造行业的发展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

表56

2005 2006 2007.11 2008.11 2009.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规模指标

单位:个、人、亿元、%

从业人数 221529 232564 261439 291611 306841

资产总计 1022.14 1176.62 1490.52 1852.84 2025.38

增长率 15.36 15.43 20.14 17.80 8.85

企业数 406 455 494 541 604 负债总计 626.20 723.82 910.48 1193.24 1208.41

增长率 12.96 17.51 16.12 21.85 1.9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图41

3.1.1.3.2 供求状况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2009年1-11月份,我国轮胎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242.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01%,增速比2008年1-11月下滑了5.18个百分点。

2009年,在汽车行业、机械行业的生产快速增长的拉动下,轮胎制造行业迅速从2008年四季度的低谷走出来,行业的生产经营逐渐好转。

表57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工业总产值 1084.05 1342.86 1567.35 1993.43 2242.03

同比增长 28.45 24.24 26.26 19.19 14.0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2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2009年1-11月,我国轮胎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73.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86%,增速比2008年同期回落了7.99个百分点。

行业的销售收入情况与产值情况类似,增速有所回落,但销售情况有好转的趋势变化。

图43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销售收入 1030.18 1322.59 1537.57 1959.75 2173.14

增长率 28.21 26.97 29.47 18.85 10.8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4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轮胎制造行业的产销率在2006-2008年由于受到下游需求增长的影响,产销率维持在98%。2009年1-11月,行业的产销情况虽然有好转,但产销率下降至96.9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5

3.1.1.3.3 财务状况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2009年1-11月,轮胎制造行业的盈利能力提高,这主要得益于汽车行业和机械行

业的需求增加,以及原材料价格下跌;在行业盈利能力改善的情况下,行业的偿债能力也大幅提高;轮胎制造行业的营运能力变化不大,表现稳定;行业的发展能力指标有恢复,发展能力表现好转。

表58 2005-2009年轮胎制造行业效益分析

2009年11月 20082007年11月 2006年 年11月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4.99 9.98 12.13 11.22 销售利润率(%) 6.37 2.50 4.44 2.98 资产报酬率(%)

9.33 4.96 6.92 5.27

偿债能力 负债率(%) 59.66 64.40 61.08 61.52 产权比率(%) 147.91 180.90 156.94 159.88 利息保障倍数(倍)

4.98 2.39 3.59 2.75

发展能力 应收帐款增长率(%) 8.95 13.16 12.14 9.54 利润总额增长率(%) 142.27 -30.83 103.84 -21.04 资产增长率(%) 8.85 17.80 20.14 15.43 销售收入增长率(%)

10.86 18.85 29.47 26.97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10.43 11.27 10.48 9.85 产成品周转率(次) 13.91 11.31 13.87 14.13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68 2.74

2.68

2.6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1.1.3.4 发展趋势

2009年轮胎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具体来看,2009年轮胎产量6.55亿条,同比增长18%。轮胎行业表现良好的主要原因是汽车行业快速增长。此外,机械行业快速增长也是轮胎行业需求增长的助力之一。轮胎行业“繁荣”的另一个原因是:轮胎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下降。轮胎行业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的价格在2009年初下降了50%左右。这使得2009年轮胎行业的成本下降、毛利率水平提升5%点左右。

2010年,受需求增速下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轮胎行业不可能继续“井喷”。考虑到需求的持续增长,轮胎行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还是有可能的,至少是高于2009年之前的行业盈利水平。

在美国轮胎特保案的影响下,其他国家陆续对中国轮胎行业提出相关的关税制裁,对于出口占比40%的中国轮胎行业来说,出口市场大幅增长可能性很小。因此需求继续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国内市场的增长,汽车行业和机械行业的继续增长。首先:2009年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86亿辆,其中汽车7619万辆。这个数字意味着未来轮胎行业维修市场巨大。其次:我国目前是汽车第一大国,从汽车需求增长预测来看,未来两年15-20%

2005年 13.16 4.86 6.71 61.26 158.13 3.71 13.55 33.82 15.36 28.21 8.09 12.54 2.34

增长率可以维持。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替换胎市场将进一步加大。

除了汽车行业之外,机械行业也是轮胎行业的下游市场之一,占比约10%左右。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未来很多大型基建项目仍然会上马,比如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铁路建设等大型基建项目。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都给予了工程机械行业强劲的内需支持。我们预计工程机械行业未来仍有望保持三年15%的复合增长率,将拉动工程机械用轮胎的需求。

根据橡胶工业协会“十一五”规划和预测,2010年,我国轮胎总产量将达到约7亿条,轮胎总产量、子午胎产量都将实现较快的增长,未来5年轮胎行业年均增速约10-15%。

3.1.1.4 上游行业变化对本行业的影响

汽车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为汽车企业提供各种生产必需的汽车板、合金配件、轮胎、电子设备等生产必需品,所以上游行业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是生产成本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效益的实现。同时,汽车行业的变化也会对上游产品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对上游行业产生反作用。

2009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汽车行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行业,在2009年的产销情况表现良好,成为经济增长中的亮点,对上游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2009年,原材料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对汽车行业的成本控制比较有利,减少了汽车的生产成本,从而对增加企业的效益有帮助。

从后期来看,2010年宏观经济继续上行,通胀预期不断增强,钢材、有色金属、橡胶、玻璃等汽车原材料价格将上涨,从而会增加汽车行业的生产成本,对企业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3.1.2 下游行业分析 3.1.2.1 公路运输行业 3.1.2.1.1 客货运运量

2009年,公路运输累计完成货运量209.69亿吨,同比增长9.4%;货物周转量36383.5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70%;客运量278.00亿人,同比增长3.60%;旅客周转量为13450.73亿人公里,同比增幅为7.80%。

总体上看,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经历了2008年四季度快速下滑、2009年一季度探底企稳、二季度逐步回升后,进入三季度后,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表59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11 200905

客运量(亿人)

146.43 162.45 169.74 186.05 205.8 201.16 278.00

公路客货运运量

货运量(亿吨) 115.9957 124.499 134.1778 146.6347 162.8 163.74 209.69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7695.6 8748.4 9292.1 10130.8 11445 11506.14 13450.73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

7099.5 7840.9 8693.2 9754.2 11257.6 11679.22 36383.52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

3.1.2.1.2 公路建设投资情况

随着2008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十项具体的“扩内需、促增长”措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拉开序幕,基础设施建设则是这次拉动内需的“火车头”。从数据看,公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走高,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1-11月,公路建设投资达到8657.78亿元,同比增长44.41%。国家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有效的起到了促进经济回暖的作用,GDP增速的回升就是最好的诠释。预计2010年的投资形势,为确保前期投资项目顺利进行,基建类投资力度有望持续。

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在2008年末开始触底反弹,2009年累计投资额同比飙升。一大批公路项目集体上马,未来几年建成通车的路产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路网,“7918”规划的进程也有望随之提速。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

图46

3.1.2.1.3 发展趋势

2005-2009年公路建设投资情况

公路运输行业和国内宏观经济走势的相关性较强,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运输需求。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好,运输需求继续增长,行业效益将会有所提高。从公路行业的运行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态势来看,客运将维持平稳增长,货运处于增长恢复阶段,将跟随经济同向增长。

3.1.2.2 乘用车消费情况 3.1.2.2.1 乘用车消费情况

汽车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公路交通运输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汽车消费、以及工程用车等。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中,个人家庭乘用车的消费成为拉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所以,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一下我国乘用车的消费情况,及未来的消费预期。

2009年,乘用车销售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2.93%,增速超过2008年45.66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747.31万辆,同比增长48.07%,增速超过2008年41.29个百分点;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65.88万辆,同比增长47.15%,增速超过2008年21.87个百分点;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95.05万辆,同比增长83.39%,增速超过2008年75.72个百分点;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24.89万辆,同比增长26.12%,结束了2008年负增长态势。

3.1.2.2.2 乘用车消费预期分析

目前我国乘用车市场刚刚进入向城市家庭普及阶段,长期增长空间巨大勿庸臵疑。 从日本、韩国等先导国家的乘用车市场发展看,起飞期过后乘用车市场进入长达十年左右的普及期,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从20左右上升到130以上,在这个阶段,乘用车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如日本1965-1973年经历了长达9年的普及期,乘用车年均销量22.2%,韩国从1986-1997年,乘用车销量年均增速20%。在普及期内,日韩两国乘用车内需的年均增长率均大于20%,且增速均呈现前高后低、逐步下降的走势。当乘用车千人保有量达到60辆时,乘用车内需的增速开始缓慢下降;当千人保有量达到100辆时,乘用车内需的增速就快速下降。

表60

各国起飞期及普及期乘用车千人保有量

时期 人均GDP 千人保有量 GDP增长率 日本

起飞期 1960-1964 530-848 5-17 10.10% 普及期 1965-1969 918-1696 22-67 10.60% 1970-1973 1959-3683 84-133 7.80% 韩国

起飞期 1981-1986 1310-2370 7-16 8.30% 普及期 1987-1991 2900-5450 20-63 10.30% 1992-1997 7220-10550 79-166 7% 中国

起飞期 2002-2007 1135-2280 5-17 10.50% 普及期

2008-2015 2680-5300 18-64? 9% 2016-2020

5900-12000

50-122?

7%

数据来源:相关资料整理

销量增长率35.80% 36.50% 8.10% 25% 32% 6.70% 32.80% 18% 10%

我国乘用车市场发展刚刚进入普及期,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并且具有二元经济的特征;2006年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相当于城镇1994年的水平,落后12年,当城市乘用车市场进入起飞期时,广大的农村市场还只停留在很初始的阶段,农村市场进入普及期还要等到10年以后。另外,仅从城市市场来看,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中国相对大的贫富差距会使中国的普及期周期相对日韩更长,速度略慢。预计普及期的周期比日韩更长,乘用车需求增长速度比日韩稍慢,2008-2013年乘用车对GDP的需求弹性可维持在2左右,乘用车年销量潜在增长率在18-20%。

3.1.2.3 下游行业变化对本行业的影响

汽车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消费汽车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属于汽车行业的消费端,所以下游行业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是产品需求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的变化。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下游市场的需求状况,下游需求的增长情况,直接影响到汽车企业的生产效益,以致整个行业的效益问题。

2009年,在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刺激下,汽车行业的产销两旺,拉动了汽车行业的生产快速增长,有力增强了行业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汽车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期。在2010年,经济继续回暖,振兴规划的系列刺激政策也将延,汽车行业的消费仍会受到拉动,预计汽车的需求增速会下滑,但仍会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

3.2 汽车行业子行业发展分析

3.2.1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 3.2.1.1 行业规模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规模从2004年开始是在上升的,但在2008年1-11月,增速下降至个位数。2009年1-11月份,整车制造企业数量为361个,总资产和负债的增长速度分别是9.75%和13.64%。与2008年1-11月相比,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资产及负债增速有所提高。

表61

2005 2006 2007.11 2008.11 2009.11

企业数量 267 257 286 308 361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规模情况

单位:个、人、亿元、%

从业人员 534872 573275 637067 678818 710620

资产总计 5965.84 6913.74 7922.00 9176.20 11733.48

增长率 12.20 12.42 15.86 8.84 25.52

负债总计 3331.50 3943.36 4532.65 5069.06 7139.27

增长率 13.97 14.45 16.40 7.69 37.0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7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3.2.1.2 生产情况

近年来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从2005年的5897.50亿元上涨到2008年1-11月份的10676.11亿元。2005年后,汽车行业的产值增长迅速,2006、2007年增速接近30%。2008年1-11月份,由于受到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只有10.50%。2009年1-11月,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产销比较旺盛,生产情况良好,产值增速恢复至27.83%,增长势头良好。

表62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工业总产值 5897.50 8165.73 9596.25 10676.11 13987.21

同比增长 2.88 28.89 29.87 10.50 27.8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8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我国汽车整车制造业产量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从2005年的570.77万辆增加到2008年的934.51万辆。2008年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发展低迷的影响,整车产量增长速度放缓;2009年,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整车的产量快速增长,增速到47.49%。

表63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产量情况

单位:辆,%

产量 5707688 7279726 8882456 9345101 1378.34

同比增长 12.57 27.54 22.02 5.21 47.49

3.2.1.3 需求情况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销售收入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从2005年的6058.49亿元增长到2008年1-11月份的10756.50亿元。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销售收入变化趋势与产值变化趋势一致。2008年1-11月份,受整体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的影响,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只有15.28%。2009年1-11月,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产销比较旺盛,销量快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提纲至26.38%,表现良好。

表64

2005 2006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销售收入 6058.49 8113.90

同比增长 6.08 26.8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9372.51 10756.50 13846.62

27.66 15.28 26.3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9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3.2.1.4 供求平衡情况

近几年,我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产销率变化较大,2005年,产销率达到102.73%,创下近几年的高点;2006、2007年产销率下降持续下降至97.67%;2008年,虽然经济形势变化较大,但产销率再次超过100%,达到100.75%;2009年1-11月,产销率又下降至98.99%,汽车企业在需求刺激下,加大生产力度是影响产销率的重要因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0

3.2.1.5 财务情况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2009年1-11月,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盈利能力提高,多项指标改善,这主要得益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于整车制造行业的产销形势良好;负债率提高,利息保障倍数也下滑,但整体偿债风险较小;行业的营运能力表现较好;在生产经营良好的情况下,行业的发展能力也表现突出。

表65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2009年11月

16.77 7.68 2008年11月

14.97 5.88 2007年11月 盈利能力 16.24 5.93 2006年

15.66 4.65

销售毛利率(%) 销售利润率(%) 2005

15.14.00资产报酬率(%)

10.24 7.75 8.09 5.79

偿债能力 负债率(%) 60.85 55.24 57.22 57.04 产权比率(%) 155.43 123.41 133.75 132.77 利息保障倍数(倍)

28.60 33.61 18.61 17.49

发展能力 应收帐款增长率(%) 11.65 23.12 11.99 6.19 利润总额增长率(%) 71.07 2.99 60.49 44.17 资产增长率(%) 25.52 8.84 15.86 12.42 销售收入增长率(%)

26.38 15.28 27.66 26.86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16.60 13.94 15.19 15.34 产成品周转率(次) 25.08 16.24 15.12 16.57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48

2.45

2.43

2.2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1.6 运行特点分析

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亏损面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30%-40%,该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从亏损情况看,2006、2008年的亏损额出现同比下降,其余几年的亏损额都增长。2009年1-11月,虽然整个行业的生产经营较好,但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竞争较大,对各个企业的效益实现提出了考验。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行业的亏损额也出现4.06%的增长。

表66

2005-2009年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亏损情况

单位:%,亿元

亏损面 亏损额 增速 2005 34.83 51.22 57.29 2006 31.91 38.70 -21.69 2007.1-11 30.42 35.76 12.87 2008.1-11 35.39 33.18 -8.24 2009.1-11

30.75

44.15

4.0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34 55.8126.415.6 6.74-38.412.26.08 12.416.41.84

3.2.1.7 未来发展趋势

2009年,汽车行业在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生产销售快速增长,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亮点。汽车整车制造行业作为汽车行业的最重要子行业,在2009年的表现也较好,行业的发展表现良好。

2010年,国民经济继续好转,有关刺激消费政策措施仍会继续执行,国内强大的消费需求潜力更是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发展趋势看,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良好。

3.2.2 改装汽车制造行业 3.2.2.1 行业规模

改装汽车制造行业的规模在近几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从增长速度看,2007年1-11月,行业的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但在2008年,在整个汽车行业遭遇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行业的规模扩张速度下滑。2009年1-11月份,改装汽车制造企业数量为507个,总资产和负债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3.16%和14.74%。在政策的刺激下,汽车行业的消费需求被拉动,改装汽车制造行业也迅速从低迷的状态中快速恢复。

表67

2005 2006 2007.11 2008.11 2009.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改装汽车制造行业规模情况

单位:个、人、亿元、%

从业人员 169219 160936 161349 155892 171394

资产总计 745.58 725.01 842.36 905.71 1046.12

增长率 11.92 13.26 20.29 13.58 13.16

负债总计 517.21 499.05 566.32 596.53 712.66

企业数量 453 467 461 471 507 增长率 12.97 20.21 18.00 11.15 14.7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1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3.2.2.2 生产情况

近年来我国改装汽车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只有在2006年有小幅度的下降。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042.86亿元上涨到2008年1-11月份的1230.00亿元。2007年改装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达到28.90%,是近几年增速最高的一年。然而到2008年1-11月份,由于受到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下降;2009年1-11月,行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虽逐渐好转,但工业总产值增速还是降至16.10%,表现不如整车制造行业。

表68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工业总产值 1042.86 951.79 1039.86 1230.00 1302.31

同比增长 17.29 25.53 28.90 21.27 16.1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2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我国改装汽车制造行业的产量在2006年和2007年出现超过20%的增长,产品产量接近70万辆;2008年由于受到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发展速度放缓,产量同比增长5.7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受到需求增长的刺激,产量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7.41%。

表69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产量情况

单位:辆,%

产量

同比增速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81607 617919 691850 786313 1001866 -3.58 23.11 22.95 5.75 27.41

3.2.2.3 需求情况

改装汽车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情况与工业总产值增长趋势一致。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986.88亿元增长到2008年1-11月份的1176.12亿元。2007年改装汽车行业发展迅速,销售收入增长率快速增长,达到29.87%。虽然2008年1-11月份改装汽车行业销售收入超过上年的水平,但增长速度却下降到21.03%。2009年1-11月,虽然发展速度逐渐好转,但增速仍只有15.38%。

表70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销售收入 986.88 896.67 985.25 1176.12 1252.78

同比增长 17.13 23.79 29.87 21.03 15.3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3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3.2.2.4 供求平衡情况

我国的改装汽车制造行业的产销率从2006年到2008年有一个增长的时段,产销率从94.21%升高到2008年1-11月的95.62%。2009年1-11月,改装汽车制造行业的生产

经营情况逐渐好转,产销率提高至96.2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4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3.2.2.5 财务情况

2009年1-11月,改装汽车制造行业的盈利能力改善,这主要得益于行业产销的快速增长;负债率提高,利息保障倍数也有下滑,但偿债压力不大;营运能力表现稳定;在需求增长的带动下,行业的发展能力有恢复。

表71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2009年11月

2008年11月

2007年11月 2006年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2.37 11.48 11.15 10.54 销售利润率(%) 4.43 3.65 3.71 3.31 资产报酬率(%)

6.83 6.10 5.60 4.95

偿债能力 负债率(%) 68.12 65.86 67.23 68.83 产权比率(%) 213.72 192.91 205.16 220.82 利息保障倍数(倍)

6.51 6.59 6.43 5.77

发展能力 应收帐款增长率(%) 9.78 10.92 28.15 11.19 利润总额增长率(%) 23.73 19.32 64.34 21.24 资产增长率(%) 13.16 13.58 20.29 13.26 销售收入增长率(%)

15.38 21.03 29.87 23.79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9.43 9.69 8.66 9.46 产成品周转率(次) 15.06 13.87 14.68 15.04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30

2.32

2.15

2.0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2.6 运行特点分析

近年来我国改装汽车行业经过整合和市场竞争,逐渐开始稳定的发展。改装汽车行

2005

13.54.476.69 69.3226.48.71 4.6928.611.917.1 10.213.52.14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业的亏损面在2005年最高,亏损额在2006年最高。2009年1-11月,行业的亏损面变化不大,亏损额小幅下降。

表72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改装汽车制造行业亏损情况

单位:%,亿元

亏损面 31.35 27.19 26.03 26.33 26.04

亏损额 5.94 6.90 4.75 6.52 5.70

增速 -9.31 30.34 -9.45 44.86 -1.65

3.2.2.7 未来发展趋势

2009年,汽车行业在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生产销售快速增长,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亮点。改装汽车制造行业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子行业,在2009年的表现也受到相关政策的积极影响,但拉动效应不如整车制造行业。

2010年,国民经济继续好转,有关刺激消费政策措施仍会继续执行,国内强大的消费需求潜力更是为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从发展趋势看,改装汽车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预计会继续好转。

3.2.3 电车制造行业 3.2.3.1 行业规模

电车制造行业的规模在汽车各子行业中属于较小的行业,但是该行业从2005年起的规模扩张速度较快,2008年1-11月,电车制造企业数量为24个,与2007年1-11月相比,从业人数、资产及负债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9年1-11月,由于遭遇金融危机的影响,行业的扩张减慢,增速下滑。

表73 电车制造行业规模情况

单位:个、人、亿元、%

2005 2006 2007.11 2008.11 2009.11

企业数量 11 11 15 24 34

从业人员 1368 1655 1968 5794 3966

资产总计 2.51 4.73 7.93 39.49 14.39

增长率 49.03 60.03 93.01 132.52 16.63

负债总计 1.26 2.57 4.51 14.07 7.17

增长率 34.14 74.17 98.60 100.96 48.3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5

3.2.3.2 生产情况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近年来电车制造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从2005年的3.77亿元上涨到2008年1-11月份的25.29亿元。2006年电车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开始加速,到2007年增长速度达到127.32%。但是到2008年1-11月,由于受到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上年相比大幅度下降,达到53.28%。2009年1-11月,在整个经济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下滑至37.84%,考虑到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这一增长已实属不易。

表74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工业总产值 3.77 5.75 10.01 25.29 12.96

同比增长 29.89 73.97 127.32 53.28 37.8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6

3.2.3.3 需求情况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我国电车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变化趋势与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基本一致。从2005年的1.866亿元增长到2008年1-11月的20.93亿元。我国的电车行业的规模虽小,但发展迅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公共交通运输的需求,对于电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2006、2007年电车整车制造业发展迅速,销售收入增长率开始快速增长,到2007年达到126.17%。在经济周期性调整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1-11月电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到50.15%,2009年1-11月,电车制造行业受到政策的刺激作用较小,增速下降至38.62%。

表75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销售收入 1.86 4.82 8.04 20.93 12.65

同比增长 21.77 81.75 126.17 50.15 38.6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7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3.2.3.4 供求平衡情况

我国的电车制造行业的产销率从2005年开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2007年1-11月稍有下降,之后又开始回升。2009年1-11月电车制造行业产销率为97.62%,我国电车制造行业的产销率水平达到新的高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8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3.2.3.5 财务情况

2009年1-11月,电车制造行业的盈利能力变化不大,比较稳定;负债率上升,利息保障倍数下降,但偿债压力还不大;营运能力稍有改善;发展能力指标起伏较大,整体变化不大。

表76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2009年11月

2008年11月

2007年11月

2006年

2005

销售毛利率(%) 销售利润率(%) 资产报酬率(%)

负债率(%) 产权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倍)

应收帐款增长率(%) 17.71 4.87 5.83 49.86 99.43 5.03 33.86 18.41 4.95 3.43 35.64 55.38 6.04 102.42 盈利能力 23.92 8.10 10.40 偿债能力 56.83 131.64 7.25 发展能力 218.86 22.13 5.99 6.62 54.42 119.39 12.87 63.11 13.93.783.34 50.4101.86.16 103.1利润总额增长率(%) 208.07 -9.18 231.18 57.24 资产增长率(%) 16.63 132.52 93.01 60.03 销售收入增长率(%)

38.62 50.15 126.17 81.75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5.36 2.85 2.98 3.87 产成品周转率(次) 13.57 17.91 11.19 13.56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93 1.47 1.67 2.1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3.6 运行特点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电车制造行业整体亏损面较低,但亏损额的变化较大。2009年1-11月,我国电车制造行业的亏损面不高,但亏损额创下近几年的高点,达到431.7万元。

表77

2005-2009年电车制造行业亏损情况

单位:%,千元

亏损面 亏损额 增速 2005 18.18 330 - 2006 18.18 2799 2333.91 2007.1-11 33.33 1008 -51.16 2008.1-11 8.33 2615 406.78 2009.1-11

8.82

4317

-53.4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3.7 未来发展趋势

2009年,汽车行业在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生产销售快速增长,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亮点。电车制造行业作为汽车行业的一个规模较小的子行业,2009年的生产经营也有小幅恢复增长,但行业效益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

2010年,国民经济继续好转,有关刺激消费政策措施仍会继续执行,国内强大的消费需求潜力更是为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从发展趋势看,电车制造行业的规模较小,预计未来发展会有稳定增长。

40.249.021.7 3.5014.11.55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3.2.4 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 3.2.4.1 行业规模

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一般,2006年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的资产及负债的增长较快,创下近几年的高点。2008年1-11月,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的资产及负债增速有所下滑,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有体现。2009年1-11月,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总资产和负债的增速与2008年相比变化不大,规模扩张速度有所恢复。

表78

2005 2006 2007.11 2008.11 2009.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规模情况

单位:个、人、亿元、%

从业人员 36756 44328 50890 52200 52198

资产总计 93.85 136.69 170.89 201.62 196.81

增长率 15.82 24.86 19.12 17.13 13.88

企业数量 193 216 240 285 329 负债总计 54.60 75.74 93.18 103.19 106.25

增长率 10.41 21.53 9.37 8.84 15.6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59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3.2.4.2 生产情况

近年来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从2005年的131.95亿元增加到2008年1-11月的307.80亿元。2006、2007年工业总产值增长增速较快,但由于遭遇到经济形势的下滑,2008年1-11月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下降到15.67%。2009年1-11月,在政策环境,以及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下,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逐渐恢复到16.23%。

表79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工业总产值 131.95 214.74 261.70 307.80 328.55

同比增长 18.96 47.47 36.23 15.67 16.2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0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3.2.4.3 需求情况

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的销售收入变化趋势与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基本一致。2006年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发展迅速,与上年相比销售收入和增长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2007年1-11月销售收入增长率也保持了较高水平,但到2008年1-11月,汽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从上年的38.87%降为16.46%,行业景气度下滑。2009年1-11月,在需求的增长带动下,行业的销售情况逐渐好转,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表现较好。

表80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销售收入 123.19 199.79 238.37 282.24 316.27

同比增长 18.15 44.82 38.87 16.46 17.5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1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3.2.4.4 供求平衡情况

从2005年至2007年,我国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的产销率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但从2008年开始,行业的产销率又逐渐回升,在2009年1-11月上升至96.2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2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3.2.4.5 财务情况

2009年1-11月,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的盈利能力变化不大,行业受到的政策效应较少;负债率上升,利息保障倍数提高,行业的偿债能力较好;营运能力有提高,有力的支持了行业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能力指标出现好转,发展速度恢复。

表81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2009年11月

2008年11月

2007年11月 2006年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2.66

13.82

12.59

14.19

2005

14.5

销售利润率(%) 资产报酬率(%)

负债率(%) 产权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倍)

应收帐款增长率(%) 利润总额增长率(%) 资产增长率(%) 5.67 10.95 53.99 117.33 10.77 17.16 41.58 13.88 5.70 9.75 51.18 104.83 9.27 7.79 3.93 17.13 6.76 11.31 偿债能力 54.53 119.93 11.15 发展能力 21.36 65.37 19.12 5.87 9.61 55.41 124.27 9.25 14.97 70.22 24.86 5.398.24 58.1139.17.06 23.5-21.415.8销售收入增长率(%)

17.54 16.46 38.87 44.82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11.65 10.84 10.10 11.38 产成品周转率(次) 16.20 13.18 15.34 12.70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3.24 2.58 2.67 2.6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4.6 运行特点分析

我国的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的亏损面在20%左右,亏损额在2006-2009年持续下降,行业的亏损情况逐步改善。2009年1-11月,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的亏损面、亏损额都比2008年下降。

表82

2005-2009年汽车车身、挂车的制造行业亏损情况

单位:%,千元

亏损面 亏损额 增速 2005 24.35 1.43 14.21 2006 18.06 1.81 -13.05 2007.1-11 16.67 1.40 -13.81 2008.1-11 20.35 1.40 -23.38 2009.1-11

16.41

0.67

-7.0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4.7 未来发展趋势

2009年,汽车行业在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消费需求得到释放,生产销售快速增长,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亮点。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作为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子行业,虽然其受到的利好较少,但仍迅速从不利的发展形势中恢复。

2010年,国民经济继续好转,有关刺激消费政策措施仍会继续执行,国内强大的消费需求潜力使得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前景。从发展趋势看,汽车整个行业的快速增长势头,会带动汽车车身、挂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继续好转。

18.1 9.0211.42.35

3.2.5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 3.2.5.1 行业规模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规模在汽车行业中仅次于整车制造行业,而且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都超过整车制造行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规模近几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2008年1-11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与其他子行业一样,增速都有所减缓,总资产和负债的增速分别从29.23%和30.24%降为17.06%和17.78%。2009年1-11月,在汽车行业产销快速增长的一些下,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总资产和负债的增速迅速恢复,保持较快的规模扩张速度。

表83

2005 2006 2007.11 2008.11 2009.11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规模情况

单位:个、人、亿元、%

从业人员 1221552 1385484 1591158 1748272 1923805

资产总计 4008.61 5244.51 6697.54 7533.97 9414.13

增长率 18.26 27.75 29.23 17.06 20.12

企业数量 5415 6142 7171 8303 10468 负债总计 2200.12 2783.02 3673.10 4399.10 5344.61

增长率 20.18 25.29 30.24 17.78 17.0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3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3.2.5.2 生产情况

伴随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市场的开拓,近年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从2005年的3838.01亿元增长到2009年1-11月份的10769.32亿元。2009年1-11月,随着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对零部件及配件的需求大增,带动该行业的生产逐渐好转,从2008年的不利情况下迅速恢复,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达到19.98%。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表84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工业总产值 3838.01 5397.05 6835.26 8658.36 10769.32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同比增长 18.67 34.35 37.34 25.62 19.9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4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总产值情况

3.2.5.3 需求情况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的销售收入变化趋势与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基本一致。从2005-2008年,该行业的销售收入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率,2009年1-11月,销售收入增长率也达到了19.98%。

表85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销售收入 3752.66 5272.35 6635.29 8379.14 10517.61

同比增长 20.21 34.71 37.45 24.12 19.9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5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3.2.5.4 供求平衡情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产销率近几年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从2005年的97.78%下降至2008年1-11月96.78%。2009年1-11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产销率受到汽车产量的增长拉动,提高到97.6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6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产销率情况

3.2.5.5 财务情况

2009年1-11月,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盈利能力表现较好,这主要受到整车企业生产加快的拉动;在盈利能力表现较好的情况下,行业的偿债能力也提高;营运能力表现稳定,变化不大;发展能力指标逐渐恢复,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

表86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2009年11月

2008年11月

2007年11月

2006年

2005

销售毛利率(%) 销售利润率(%) 资产报酬率(%)

负债率(%) 产权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倍)

应收帐款增长率(%) 15.34 7.08 9.73 56.77 131.33 8.80 37.45 14.76 6.43 8.95 58.39 140.33 7.79 8.97 盈利能力 14.95 7.31 8.88 偿债能力 54.84 121.43 9.06 发展能力 31.60 14.64 6.18 7.22 53.07 113.08 7.19 31.67 14.95.726.27 54.8121.66.82 25.3利润总额增长率(%) 34.77 15.92 68.61 46.79 资产增长率(%) 20.12 17.06 29.23 27.75 销售收入增长率(%)

19.98 24.12 37.45 34.71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5.46 6.20 5.50 5.49 产成品周转率(次) 15.58 14.37 13.51 12.95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20 2.15 2.07 1.9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5.6 运行特点分析

2009年1-11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的亏损面是14.67%,亏损面有所下降,整体的经营情况较好;亏损额也出现小幅下降,达到45.77亿元。

表87

2005-200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亏损情况

单位:%,千元

亏损面 亏损额 增速 2005 16.81 34.16 36.87 2006 14.75 38.67 1.27 2007.1-11 14 26.70 -35.82 2008.1-11 16.93 43.20 41.90 2009.1-11

14.67

45.77

-8.2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5.7 未来发展趋势

伴随中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业也取得高速成长,并在各专业细分领域出现了国内竞争优势明显、并具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及配件龙头企业;同时整车厂和零部件及配件企业合作关系趋于成熟和稳定。

OEM配套、AM配套、出口是拉动我国零部件及配件产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OEM配套市场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战略高地;售后市场跟随汽车保有量的提升而增长。近年我国零部件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出口额增长迅速,是我国汽车工业出口中占比最大的子行业,同时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收购国外工厂的动作也逐渐增多。

-9.018.220.2 5.2011.61.82

3.2.6 汽车修理行业 3.2.6.1 行业规模

近几年,汽车修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有减少,但行业的资产和负债仍有稳定的增长。2009年1-11月,我国汽车修理行业的企业数提高为699家,总资产和负债的增速也有所恢复,接近2008年同期水平。

表88 汽车修理行业规模情况

单位:个、人、亿元、%

2005 2006 2007.11 2008.11 2009.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企业数量 879 834 659 640 699 从业人员 78024 70520 63189 59687 59118 资产总计 181.96 178.53 184.76 196.33 204.24 增长率 13.18 9.60 11.47 15.16 13.94

负债总计 108.43 112.31 114.14 119.36 125.83

增长率 11.55 14.97 10.68 17.33 14.4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7

3.2.6.2 生产情况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情况

从2005年到2008年,我国汽车修理行业的工业总产值是在逐年增加的,除了2006年的增速较低外,工业总产值的增速都较高。2009年1-11月,汽车修理行业的产值增速表现较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达到28.65%。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修理行业的发展潜力较大。

表89

2005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工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工业总产值 136.97

同比增长 26.91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46.86 167.02 180.55 214.64

8.65 33.83 17.57 28.6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8

3.2.6.3 需求情况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总产值情况

我国汽车修理行业的销售收入在2007年上升到244.27亿元,增速达到24.78%;而到2008年1-11月销售收入下降到217.10亿元,这主要是受到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的影响。2009年1-11月,行业的销售收入逐渐恢复,增长率提高至20.96%。

表90

2005 2006 2007.1-11 2008.1-11 2009.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单位:亿元,%

销售收入 145.28 163.79 244.27 217.10 238.63

同比增长 8.72 14.85 24.78 19.98 20.96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9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3.2.6.4 供求平衡情况

汽车修理行业由于其特殊的服务模式,根据产值和收入计算的产销率一直都大于100%。2007年1-11月的产销率达到146.25%,但2008年后,产销率有下滑,2009年1-11月,汽车修理行业的产销率继续下滑,降为111.1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70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产销率情况

3.2.6.5 财务情况

2009年1-11月,汽车修理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改善,销售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都有所提高;该行业的偿债能力变化不大,偿债压力较小;行业的营运能力有改善,表现较好;发展能力指标也有较好的表现。

表91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财务情况分析

2009年11月

2008年11月

2007年11月

2006年

2005

销售毛利率(%) 销售利润率(%) 资产报酬率(%)

负债率(%) 产权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倍)

应收帐款增长率(%) 13.97 4.12 6.36 61.61 160.47 5.73 15.63 15.40 3.64 5.34 60.80 155.10 5.61 19.30 盈利能力 10.93 3.53 6.03 偿债能力 61.78 161.64 6.41 发展能力 18.04 17.18 4.23 4.76 62.90 169.54 5.44 6.94 18.13.783.93 59.5147.44.30 20.6利润总额增长率(%) 46.87 -2.82 44.03 32.77 资产增长率(%) 13.94 15.16 11.47 9.60 销售收入增长率(%)

20.96 19.98 24.78 14.85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15.41 15.12 19.03 11.92 产成品周转率(次) 21.99 18.00 16.01 12.25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44 2.24 2.58 1.7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6.6 运行特点分析

2009年1-11月,我国汽车修理行业的亏损面是24.89%,亏损面是近几年最低的,但亏损额达到2.20亿元,亏损额是近几年最多的。

表92

2005-2009年汽车修理行业亏损情况

单位:%,千元

亏损面 亏损额 增速 2005 31.17 1.65 -4.28 2006 28.90 2.02 22.87 2007.1-11 26.71 1.58 0.57 2008.1-11 27.97 2.03 45.43 2009.1-11

24.89

2.20

-3.2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2.6.7 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修理行业作为汽车行业从事配套修理活动的行业,其行业发展主要与汽车的消费增长而增长。由于汽车修理行业的行业经营特点,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汽车修理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

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消费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的上升,汽车修理行业的发展速度将会稳定增长,成为整个汽车行业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3.2.7 新能源汽车行业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一个关注热点,在这里我们将其作为单独的子行业进行

19.413.18.72 10.213.01.49

介绍。介绍内容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各技术路线的比较、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性分析等。

3.2.7.1 新能源汽车定义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臵),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完整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被称为“节能与替代能源汽车”。究其根本,全球范围内发展节能与替代能源汽车的目的在于:节约能源,解决日益凸显的石油能源紧张问题;防治污染,解决大气污染与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降低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摆脱石油约束。

3.2.7.2 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

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根本动力。全球原油储产比仅为40年左右,内燃机效率的提升存在天花板,传统汽车产业发展模式下,石油资源瓶颈难以克服;同时,传统汽车内燃机燃烧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如NO2和CO2),对生态环境影响,尤其是全球暖化影响重大,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日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限制政策,且长期指引值将超越传统汽车的排放改进空间。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优势显著,而产业化瓶颈渐渐打开,长期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突破口趋势清晰。

各国政府的扶植政策是新能源汽车的直接推动力。全球范围看,欧盟各国、美国、日本及中国出台了从补贴、研发到基建等环节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此类政策是新能源汽车在目前仍不具备经济性优势的背景下获得发展的直接动力;2009年3月20日我国《汽车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2011年我国要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包括普通型混合动力、充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3.2.7.3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选择

节能与替代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包括了改进内燃机汽车、燃气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替代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路线类型,各技术路线在节能减排上各具特点。

表93

各种节能与替代能源汽车技术对比

技术路线 燃料效率 总能源效率 燃料排放 总排放 技术成本 成熟水平 改进内燃机

中 较高 中 中 较低 中 燃气 较高 高 低 低 中 高 油电混合 较高 高 低 低 中 中 纯电动车 中 中 零排放 中 高 低 替代燃料(煤基醇醚)

中 低 中 高 较低 高

数据来源:相关资料搜集整理

相比已有百年历史“根深蒂固”的汽柴油汽车及其相关配套设施与服务产业,节能与替代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技术发展路线的选择也须慎之又慎。下面是几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选择情况。

美国——国内以推广生物燃料(如E85)汽车为主,混合动力汽车为辅; 欧洲——各国以发展高效柴油机汽车作为主攻; 日本——重视发展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与纯电动车已被列为首选发展路线。与众不同的一点原因,对于中国而言,还要考虑弥补传统汽车工业不足,实现产业跨越发展。

通过“节能”、“减排”、“石油消耗”等三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在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源技术成熟与普及之前,混合动力车与电动车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路线:既存在一定的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实质作用,又符合我国的能源战略,有效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针对我国内燃机技术长期落后国外的事实,避免跟随重复投资,实现汽车产业的曲线式跨越发展。

3.2.7.4 新能源汽车分品种分析

下面介绍一下当前市场中各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阶段:

表9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2010年12月31日前适用)

产品类别 混合动力乘用车

储能装置种类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 锌空气蓄电池 超级电容器 液压/气压储能装置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 锌空气蓄电池

技术阶段 发展期 成熟期 成熟期 起步期 发展期 发展期 发展期 发展期 发展期 起步期

混合动力商用车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纯电动乘用车

纯电动商用车

燃料电池乘用车/商

用车

氢发动机汽车 二甲醚汽车

数据来源:工信部

超级电容器 液压/气压储能装置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 锌空气蓄电池 超级电容器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

铅酸蓄电池 锌空气蓄电池 超级电容器 燃料电池

发展期 发展期 发展期 起步期 成熟期 起步期 起步期 起步期 起步期 成熟期 起步期 起步期 起步期 起步期 起步期

3.2.7.5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各国政府先后以不同形式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各种形式的新能源汽车(近期主要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销量一直在快速上升。以美国为例,2009年1-10月份,传统汽车销售下滑了26%,而混合动力汽车则仅下滑了12%,10月份还同比上升了11.4%。

数据来源:相关资料搜集整理

图71 混合动力汽车销量情况

预计:到2010年,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达到210万辆,市场份额超过3%。到2020年混合动力电动车市场占有率将达到30%。2010年之后,PEV和PHEV市场将开始出现快速增长。2020年之后,HEV增速将可能出现放缓,而PHEV市场将超过HEV市场。到2050年,全球PHEV市场份额将占到全球新车销售的55%,HEV为25%,传统能源汽车占比约为20%。

目前国内各家车企均已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一汽集团:奔腾B50HEV,奔腾B70HEV; 上汽集团:荣威750HEV;

长安集团:奔奔MiniEV,杰勋HEV; 奇瑞:A5 HEV,S18EV,QQEV; 比亚迪:F3DM,F6EV; 吉利:熊猫EV; 海马汽车:福仕达EV; 长城汽车:精灵EV; 力帆汽车:320EV,620EV。

第四章 2009年汽车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4.1 2009年汽车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2009年1-11月,从汽车行业经济效益情况看,汽车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增长迅速,行业经济效益表现良好。

具体的从各经营效益指标分析:

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销售收入实现26184.56亿元,同比增长23.03%。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国内外的经济增长总成较大的影响,汽车行业的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但在2009年,在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刺激下,汽车产品的需求迅速释放,汽车行业的生产经营迅速升温,销售收入出现大幅度恢复增长,增速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

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利润是1891.28亿元,同比增长52.75%。利润由下降转为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产品销售市场旺盛,产销良好;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产品价格的下跌基础较为薄弱;相关原材料价格在2009年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近几年,汽车行业的EBITDA维持稳定的增长。但从具体的增速分析,2008年的EBITDA增速较低,行业的经营受到整个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经营业绩增速下降。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EBITDA是1580.43亿元,增速大幅提升。

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负债总额是13435.79亿元,同比增长26.70%。2009年汽车行业的负债增长比2008年提高,行业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信贷资金投入。

2009年,虽然汽车行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但政策刺激效用明显,行业迅速恢复增长,亏损情况也得到遏制。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亏损额是98.53亿元,同比下降了2.61%。

表95

2005-2009年汽车行业经营效益指标

单位:亿元,%

EBITDA 销售收入 增长率 利润总额 增长率 负债总额2005

389.96 11068.36 11.63 513.30 -24.18 6213.13 2006 533.93 14651.32 29.46 752.17 44.44 7416.04 2007.1-11 830.10 17483.73 31.47 1102.72 64.07 8983.90 2008.1-11

996.82 20832.03

19.11

1239.03

8.74

10301.31

增率15182112

2009.1-11 1580.43 26184.56 23.03 1891.28 52.75 13435.79 2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2 2009年汽车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2009年1-11月,国家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刺激汽车消费措施的出台,为我国汽车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汽车的生产经营情况超出市场预期,产品产销快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表现良好。

表96

2005-2009年汽车行业盈利能力指标

2009年11月

2008年11月

2007年11月

2006年 销售毛利率(%) 15.91 14.68 15.34 14.98 销售利润率(%) 7.22 5.95 6.31 5.13 资产报酬率(%)

9.84

8.15

8.30

6.34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单独来看,汽车行业的销售毛利率维持在14%-16%之间,行业的毛利率水平较高。但从变化趋势看,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在2007年1-11月达到15.34%的高点后,2008年开始下降,但2009年1-11月又提高至15.91%。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72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汽车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在2005-2007年持续增长,在2007年达到6.31%的一个高点;但在2008年,由于经济环境的恶化,对行业的利润率产生挤压,销售利润率下降;2009年1-11月,销售形势的良好,带动了销售利润率的回升,达到7.22%。

年14.97 4.64 5.23

2005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73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变化情况

从资产报酬率的变化趋势可知,资产报酬率与行业的利润实现情况有很大关系。2007年1-11月,汽车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和利润率都处于高点,因而行业的资产报酬率也表现较好,达到8.30%。2009年1-11月,利润实现良好的情况下,资产报酬率也达到近几年的高点。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74 2005-2009年汽车行业资产报酬率变化情况

4.3 2009年汽车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主要是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管理经营水平的高低对于行业应对各种困难有重要的作用。从2009年的表现看,汽车行业的营运能力指标变化不大,保持了相对稳定性,汽车行业的营运能力经受了考验。

表97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产成品周转率(次)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2005-2009年汽车行业营运能力指标

2009年11月

8.91 19.46 2.36

2008年11月

9.08 15.26 2.31

2007年11月

8.85 14.45 2.27

2006年 9.06 14.85 2.12

20058.3114.01.86

从汽车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趋势看,2005年开始,整体有一个上升的趋势,只是在2007年1-11月稍有下降,说明汽车的经营水平是在不断提高的。2009年1-11月,考虑到销售的大幅增加,带来应收账款量的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稍有下降。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75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情况

汽车行业的产成品周转率表现较好,从2005年开始,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1-11月,达到19.46次,创下近几年的新高。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图76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产成品周转率变化情况

汽车行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从2005年开始一直上升至2008年1-11月的2.31次,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逐渐提高。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现金流比较充裕,流动资产周转率达到2.36次。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77 2005-2009年汽车行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变化情况

4.4 2009年汽车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汽车行业的偿债能力主要与行业的负债比例、生产经营效益实现情况有关。2009年1-11月,由于行业的利润水平提高,对行业的效益有积极影响,虽然负债率稍有提高,淡汽车行业的偿债能力是有提高的,从整体偿债风险看,偿债风险不大,压力较小。

表98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偿债能力指标

2009年11月

2008年11月

2007年11月

2006年负债率(%) 59.43 57.06 56.77 56.17 产权比率(%) 146.46 132.88 131.32 128.15 利息保障倍数(倍)

13.77

12.23

11.84

9.87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在企业扩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借贷资金是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从行业的负债率走势可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行业的负债率不断上升,在2009年1-11月达到了59.43%。

2005年56.49 129.83 9.29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78 2005-2009年汽车行业负债率变化情况

由于汽车行业的负债额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行业的产权比率也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产权比率达到146.46%。产权比率的不断增长,会对汽车行业的长期偿债能力造成影响。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79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产权比率变化情况

汽车行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一直处于较为稳定的区间,支付利息的能力还较强。2009年1-11月,效益的提高,也对汽车行业的利息保障倍数造成积极影响,提高至13.77倍,处于安全值之上。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80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利息保障倍数变化情况

4.5 2009年汽车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行业之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较快,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性行业。2005年-2007年,汽车行业的发展能力指标逐渐走强,体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开始,由于国内外的经济增速下滑,经济景气度下降,导致汽车行业的发展能力在2008年下降。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发展能力指标大幅改善。从长远看,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能力是值得期待的。

表99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发展能力指标

2009年11月

2008年11月

2007年11月

2006年应收帐款增长率(%) 27.31 13.69 24.48 20.50 利润总额增长率(%) 52.75 8.74 64.07 44.44 资产增长率(%) 22.39 12.66 21.42 18.20 销售收入增长率(%)

23.03

19.11

31.47

29.46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汽车行业的应收账款增长率在近几年经历了上升下降的变化,2007年1-11月处于高点,达到24.48%;2008年开始下降,增长速度趋缓;2009年1-11月,由于销售比较火爆,应收账款增长率提高到27.31%。

200516.2-24.114.311.6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81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应收账款增长率变化情况

汽车行业的利润总额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与应收账款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一致。2007年1-11月,汽车行业的利润总额增长率达到64.07%,创下近几年的新高;经历了2008年的增长率下降后,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利润出现同比大幅增长52.75%。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82 2005-2009年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变化情况

汽车行业的资产增长率在2005-2007年持续上升,这也使我国汽车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1-11月,资产增长率有所下滑,行业的扩张速度减缓;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资产增长率是22.39%,产销旺盛的刺激下,资产规模迅速扩大。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83 2005-2009年汽车行业资产增长率变化情况

汽车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变化情况也反映了这几年的行业发展情况。2005-2007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不断攀升,行业发展迅速;2008年,生产环境变化,销售收入增长率下滑,2009年1-11月增长率又提高至23.03%。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图84 2005-2009年汽车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变化情况

4.6 2009年汽车行业财务状况总体评价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到如下的结论,2009年1-11月,中国汽车行业在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尤其是购臵税减半、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的刺激下,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汽车行业的整体运行表现较佳,行业效益提高,相对其他工业行业来看,汽车行业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从具体指标来看,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提高;营运能力相对稳定;偿债能力提升,偿债风险小;发展能力指标恢复增长;汽车行业的财务状况比2008年有改善。

表100 2005-2009年汽车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销售毛利率(%) 销售利润率(%) 资产报酬率(%)

2009年11月

15.91 7.22 9.84 2008年11月

14.68 5.95 8.15 2007年11月 盈利能力 15.34 6.31 8.30 2006年

14.98 5.13 6.34 2005

14.94.645.23

偿债能力 负债率(%) 59.43 57.06 56.77 56.17 产权比率(%) 146.46 132.88 131.32 128.15 利息保障倍数(倍)

13.77 12.23 11.84 9.87

发展能力 应收帐款增长率(%) 27.31 13.69 24.48 20.50 利润总额增长率(%) 52.75 8.74 64.07 44.44 资产增长率(%) 22.39 12.66 21.42 18.20 销售收入增长率(%)

23.03 19.11 31.47 29.46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8.91 9.08 8.85 9.06 产成品周转率(次) 19.46 15.26 14.45 14.85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36 2.31 2.27 2.1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这些指标来看,汽车行业在2009年的发展受到政策的积极影响,随着经济的复苏,行业的财务状况表现良好。从行业的运行趋势看,汽车行业2009年的产销情况快速增长,行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行业经济效益实现较好。从后期发展趋势看,2010年,虽然预计汽车行业产销增速会有一定下滑,但其长远发展前景不会改变,在经济环境好转,国家政策措施持续发挥效应下,预计汽车行业在2010年的发展将继续表现良好,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亮点。

56.4129.89.29 16.2-24.114.311.6 8.3114.01.86

第五章 2009年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5.1 2009年行业内上市公司综合排名及各项经营指标排名

5.1.1 总资产排名

在总资产排名中,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上海汽车、长安汽车、福田汽车。

表101企业缩写

上海汽车 长安汽车 福田汽车 中国重汽 东风汽车 一汽轿车 江淮汽车 金龙汽车 江铃汽车 一汽夏利 海马股份 广汽长丰 万向钱潮 宇通客车 曙光股份 *ST金杯 三环股份 迪马股份 东安动力 模塑科技 宁波华翔 一汽富维 贵航股份 安凯客车 星马汽车 万丰奥威 中通客车 东风科技 东安黑豹 亚星客车 *ST博盈

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排名

总资产 相对标准分 13815835.72 100.00 2447141.69 17.71 1765732.67 12.78 1606281.52 11.63 1496699.52 10.83 1441911.76 10.44 1237315.80 8.96 944407.15 6.84 829434.62 6.00 806692.23 5.84 796660.08 5.77 625230.67 4.53 580941.63 4.20 550737.12 3.99 513013.75 3.71 481702.84 3.49 477520.24 3.46 398489.86 2.88 396809.86 2.87 345487.13 2.50 278061.76 2.01 228325.55 1.65 227383.97 1.65 219059.60 1.59 173797.50 1.26 154279.98 1.12 137147.94 0.99 129902.03 0.94 117052.25 0.85 74530.10 0.54 66647.77 0.48 单位:万元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长春一东 ST松辽 *ST宝龙 63257.58 29444.50 8041.89 0.46 0.21 0.06 32 33 34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资讯网,世经未来整理

5.1.2 销售收入排名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主营收入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汽车、福田汽车和一汽轿车。

企业缩写上海汽车福田汽车一汽轿车长安汽车中国重汽江淮汽车东风汽车金龙汽车江铃汽车宇通客车一汽夏利海马股份万向钱潮广汽长丰三环股份*ST金杯 曙光股份一汽富维宁波华翔星马汽车安凯客车东安动力贵航股份模塑科技中通客车东安黑豹万丰奥威东风科技迪马股份*ST博盈 亚星客车长春一东ST松辽

表102 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主营收入排名

主营收入 相对标准分 13887542.08 100.00 4483962.30 32.29 2774450.11 19.98 2520369.31 18.15 2036057.39 14.66 2009170.92 14.47 1431144.09 10.31 1177107.42 8.48 1043320.50 7.51 878173.12 6.32 856728.11 6.17 626707.67 4.51 556989.03 4.01 487949.24 3.51 465700.93 3.35 410553.71 2.96 404698.85 2.91 356545.31 2.57 281359.95 2.03 265020.46 1.91 219030.11 1.58 215519.51 1.55 181052.98 1.30 172735.30 1.24 145251.17 1.05 143310.79 1.03 135478.31 0.98 128998.30 0.93 82496.23 0.59 60250.91 0.43 52380.57 0.38 40027.96 0.29 5812.20 0.04 单位:万元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ST宝龙 2170.15 0.02 34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资讯网,世经未来整理

5.1.3 净利润排名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汽车、一汽轿车和长安汽车。

表103 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排名

企业缩写

净利润 上海汽车 810802.55 一汽轿车 164538.57 长安汽车 108575.70 江铃汽车 108015.22 福田汽车 103722.32 中国重汽 57766.53 宇通客车 56746.99 宁波华翔 42056.90 东风汽车 36482.55 一汽富维 35454.03 江淮汽车 34216.15 金龙汽车 30556.07 万向钱潮 30085.71 东安动力 23409.37 一汽夏利 17853.52 曙光股份 16483.72 贵航股份 13696.56 万丰奥威 8620.81 星马汽车 8282.59 模塑科技 7887.81 三环股份 7146.70 东风科技 4322.06 东安黑豹 4010.08 广汽长丰 3018.81 迪马股份 2722.37 安凯客车 2626.02 中通客车 2033.58 *ST博盈 -415.21 *ST宝龙 -1450.83 长春一东 -3443.79 ST松辽 -3793.45 亚星客车 -9634.14 *ST金杯 -36473.73 海马股份

-51214.08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资讯网,世经未来整理

相对标准分 100.00 20.29 13.39 13.32 12.79 7.12 7.00 5.19 4.50 4.37 4.22 3.77 3.71 2.89 2.20 2.03 1.69 1.06 1.02 0.97 0.88 0.53 0.49 0.37 0.34 0.32 0.25 -0.05 -0.18 -0.42 -0.47 -1.19 -4.50 -6.32

单位:万元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5.1.4 净利润增长率排名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分别是长安汽车、上海汽车和江淮汽车。

表104 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排名

企业缩写 净利润增长率 长安汽车 4323.37 上海汽车 904.61 江淮汽车 482.42 东安黑豹 338.67 星马汽车 265.32 万丰奥威 212.83 福田汽车 199.90 宁波华翔 150.17 东风科技 143.06 曙光股份 138.26 *ST博盈 93.53 一汽富维 87.18 一汽夏利 75.66 三环股份 58.39 贵航股份 51.01 一汽轿车 49.80 东安动力 46.13 江铃汽车 34.66 万向钱潮 20.50 宇通客车 6.11 安凯客车 1.16 东风汽车 0.78 中国重汽 -9.51 *ST宝龙 -10.48 金龙汽车 -23.36 中通客车 -23.90 模塑科技 -40.67 *ST金杯 -59.74 迪马股份 -74.16 广汽长丰 -79.89 长春一东 -513.04 ST松辽 -525.55 海马股份 -604.66 亚星客车

-2094.87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资讯网,世经未来整理

相对标准分 100.00 20.92 11.16 7.83 6.14 4.92 4.62 3.47 3.31 3.20 2.16 2.02 1.75 1.35 1.18 1.15 1.07 0.80 0.47 0.14 0.03 0.02 -0.22 -0.24 -0.54 -0.55 -0.94 -1.38 -1.72 -1.85 -11.87 -12.16 -13.99 -48.45

单位:%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5.1.5 综合排名

根据总资产、销售收入、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对行业内上市公司进行综合排名,结合汽车行业特点拟定4个指标的权重。总资产权重赋予40%的权重;销售收入赋予25%的权重;净利润赋予25%的权重;净利润增长率赋予10%的权重。

在综合排名中,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上海汽车、长安汽车、福田汽车。

企业缩写上海汽车长安汽车福田汽车一汽轿车中国重汽江淮汽车东风汽车江铃汽车金龙汽车宇通客车一汽夏利万向钱潮曙光股份宁波华翔一汽富维广汽长丰三环股份东安动力星马汽车贵航股份东安黑豹模塑科技万丰奥威迪马股份安凯客车东风科技*ST金杯 中通客车*ST博盈 海马股份*ST宝龙 长春一东ST松辽 亚星客车

表105 2009年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指标加权排名

资产标准分 主营收入标准分

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标准分

标准分

100.00 100.00 100.00 20.92 17.71 18.15 13.39 100.00 12.78 32.29 12.79 4.62 10.44 19.98 20.29 1.15 11.63 14.66 7.12 -0.22 8.96 14.47 4.22 11.16 10.83 10.31 4.50 0.02 6.00 7.51 13.32 0.80 6.84 8.48 3.77 -0.54 3.99 6.32 7.00 0.14 5.84 6.17 2.20 1.75 4.20 4.01 3.71 0.47 3.71 2.91 2.03 3.20 2.01 2.03 5.19 3.47 1.65 2.57 4.37 2.02 4.53 3.51 0.37 -1.85 3.46 3.35 0.88 1.35 2.87 1.55 2.89 1.07 1.26 1.91 1.02 6.14 1.65 1.30 1.69 1.18 0.85 1.03 0.49 7.83 2.50 1.24 0.97 -0.94 1.12 0.98 1.06 4.92 2.88 0.59 0.34 -1.72 1.59 1.58 0.32 0.03 0.94 0.93 0.53 3.31 3.49 2.96 -4.50 -1.38 0.99 1.05 0.25 -0.55 0.48 0.43 -0.05 2.16 5.77 4.51 -6.32 -13.99 0.06 0.02 -0.18 -0.24 0.46 0.29 -0.42 -11.87 0.21 0.04 -0.47 -12.16 0.54

0.38 -1.19

-48.45

加权标准分

92.09 24.97 16.84 14.36 10.07 9.37 8.04 7.69 5.74 4.94 4.60 3.66 3.04 2.96 2.60 2.60 2.58 2.37 1.85 1.52 1.50 1.46 1.45 1.21 1.11 1.07 0.87 0.67 0.50 0.46 -0.04 -1.04 -1.24 -4.83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资讯网,世经未来整理

5.2 2009年上海汽车发展分析

5.2.1 企业简介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目前控股股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公司主要业务:汽车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与整车开发紧密相关的零部件(包括动力传动、底盘、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与汽车业务密切相关的汽车金融。

公司下属主要企业:乘用车分公司、南京名爵(MG),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申沃,上汽通用五菱等整车企业;上汽变速器、联合汽车电子等与整车开发紧密相关的零部件企业;以及上汽财务公司等汽车金融企业。

公司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乘用车制造商、最大的微型车制造商和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2008年度整车销量达到182.6万辆,继续居全国汽车大集团之首。

5.2.2 股权关系结构图

截至2010年1月7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持股数为517154.95万股,持股比例是78.90%。

表1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截止日期:2010年1月7日

股东名称

1.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2.跃进汽车集团公司

3.中国建设银行-银华核心价值优选股

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4.中国建设银行-博时主题行业股票证

券投资基金

5.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八组合 6.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三组合 7.中国建设银行-博时价值增长贰号证

券投资基金

8.交通银行-易方达科讯股票型证券投

资基金

9.中国建设银行-银华富裕主题股票型

证券投资基金

10.中国银行-银华优质增长股票型证券

持股数(股) 5,171,549,456 320,000,000 83,064,586 55,083,620 33,800,000 26,295,869 21,928,442 15,999,964 15,005,054 14,663,041

持股比例(%) 78.895 4.882 1.267 0.840 0.516 0.401 0.335 0.244 0.229 0.224

股份性质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投资基金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2.3 经营状况分析

2009年上海汽车整车销量达到272.5万辆,不含双龙汽车同比增长57.2%,比市场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成为国内首家年销量突破200万辆的整车大集团,并首次进入全球行业前十名。公司下属的合资整车企业继续巩固各自领域的优势地位,上海大众、上海通用整车销量居国内乘用车厂家销量排名的前两位,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突破100万辆的汽车企业;上汽自主品牌整合资源、深化管理,不断提升整车销量和运营质量,全年销量达到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50%。

2009年,上海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1,396.36亿元,营业利润84.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92亿元,每股收益1.006元。2009年末总资产1,381.5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424.62亿元。

2009年上海汽车完成整车销售272.5万辆,不含双龙汽车同比增长57.2%,整车销量位居国内汽车大集团首位;其中乘用车160.6万辆,同比增长56.7%,商用车111.9万辆,同比增长57.9%;国内市场占有率19.9%,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4个百分点,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2009年,在整车销量实现同比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上海汽车的获利能力提高,2009年各项指标比2008年都有改善;上海汽车作为我国竞争力排名前列的汽车企业,经营能力处于行业的领先水平,2009年上海汽车的运营能力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上海汽车的偿债能力指标表现有改善,利息保障倍数大幅增加;上海汽车的发展能力指标都比2008年提高,发展能力有所恢复,从长远看,上海汽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整体上看,2009年,上海汽车的财务状况表现较好,多项指标都有良好表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较好。

表107 2005-2009年上海汽车财务状况

报告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2.71 11.55 13.98 12.95 销售净利率(%) 4.75 0.62 4.45 6.94 总资产收益率(%) 5.36 0.63 4.99 2.75 净资产收益率(%) 15.52 1.89 12.40 4.1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7.10 1.83 13.53 8.95 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40.10 29.87 32.38 12.51 存货周转率(次) 15.39 12.19 13.26 4.82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3.60 2.93

2.99

0.89

200

总资产周转率(次) 流动比率(倍) 速动比率(倍) 利息保障倍数(倍) 资产负债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1.13 0.93 0.83 15.86 66.15 30.73 31.75 1.01 偿债能力 1.02 0.88 0.68 资本结构 64.27 32.12 发展能力 1.27 1.12 1.12 0.96 8.89 57.76 36.72 433.11 0.40 1.01 0.86 14.42 55.08 38.53 205.60 -营业利润增长率(%) 969.40 -117.40 281.37 745.31 净利润增长率(%) 904.61 -85.84 241.83 22.74 利润总额增长率(%) 1889.77 -108.21 338.25 15.08 净资产增长率(%) 22.58 -7.34 15.62 177.42 总资产增长率(%)

28.09 5.93

21.32

475.03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2.4 主导产品分析

2009年,上海汽车的主营收入中,汽车制造业占有绝对比重,金融业的比重很小。

表108 2007-2009年上海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项目

营业收入(万

营业利润(万毛利率(%)

占主营业务

元) 元) 收入比例(%)

2009年12月

汽车制造业 13887542.08 1764784.63 12.71 100 金融业 76033.89 40781.19 53.64 0.55 2008年12月

汽车制造业 10540559 1217041 11.55 100 金融业 48666.1 17973.5 36.93 0.46 2007年12月

热轧产品 10408358 1455458 13.98 100 冷轧产品

30067.7

6859.8

22.81

0.29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2.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1、乘用车业务:在发展合资品牌的同时,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巩固公司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2、商用车业务:立足全系列经营,通过兼并收购、自主发展和合资并举快速抢占市场;进一步提升自主开发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3、零部件业务:围绕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形成动力总成系统、底盘系统、电子系统的集成能力和同步开发能力,重点培育核心零部件自主开发能力

4、汽车金融服务: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金融服务业务,完善金融产品体系,为汽

---

车经销商和汽车用户提供方便迅捷、灵活多样的汽车金融服务,

5.2.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表109 上海汽车SWOT分析表

SWOT分析表

优势(S)

整车销量位居国内汽车大集团

首位;产业链完备;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强;

管理水平高。

机会(O)

国内汽车消费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劣势(W)

作为国内领头的企业,民族品牌汽车的开发

压力较大。

威胁(T)

原材料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 汽车消费增速有减缓可能。

图85 BCG分析表示意图

表110 上海汽车BCG分析表

BCG分析表

问题产品

瘦狗产品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明星产品 乘用车 金牛产品 商用车、零部件

5.2.7 企业竞争力评价

上海汽车主要业务有汽车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与整车开发紧密相关的零部件(包括动力传动、底盘、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与汽车业务密切相关的汽车金融。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乘用车制造商、最大的微型车制造商和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上海汽车目前具备的主要优势,一是国内整车产销的规模优势继续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长,有利于公司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公司产业链比较完备,拥有国内最大的整车产品销售与服务网络,以及动力总成、汽车电子、底盘等与整车开发密切相关的零部件体系和汽车金融业务对整车业务的支持,有利于公司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和敏捷反映;三是公司已初步构建起自主品牌全球研发体系框架,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及上汽通用五菱等合资企业的本土研发实力也不断壮大,有利于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四是自主品牌发展坚持走“从较高起点出发、从细分市场中高端切入”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整车品牌已在国内自主品牌市场建立相对优势,有利于公司不断扩大自主品牌产品的规模和提升盈利能力;五是公司继续对自主品牌和商用车板块现有资源分别进行全面整合,管理架构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有利于公司管理效率的持续提升;六是公司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借为2010 年上海世博会提供近千辆新能源汽车契机,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并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这些因素均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3 2009年长安汽车发展分析

5.3.1 企业简介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系中国汽车工业第一阵营企业。1996年注册并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目前拥有2家上市公司、4支股票。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起源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曾开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河。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长安正式进入汽车领域。

长安汽车拥有雄厚的生产实力。在国内拥有重庆、河北、江苏、江西4大产业基地,拥有11个整车和2个独立的发动机工厂,具备了年产汽车130万辆、发动机130万台的能力。汽车谱系覆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全部领域,拥有排量从0.8L到2.5L的系列发动机平台;在海外拥有已建和在建的6个生产基地:马来西亚、越南、美国、伊朗、埃及、墨西哥。汽车产销量多年居中国前四位,品牌价值达212.18亿元。

长安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与“合资合作”并举,先后携手福特、铃木、马自达、沃尔沃等跨国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旗下生产的蒙迪欧-致胜、福克斯、嘉年华、马自达3、马自达2、沃尔沃S80L、沃尔沃S40、羚羊、天语、雨燕、新奥拓等多款产品,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长安汽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建立了中国重庆、中国上海、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三国四地、各有侧重”的研发格局,

使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自主创新能力排名行业前三。长安先后推出了长安之星2代、长安之星S460、长安星光4500、长安奔奔、长安杰勋、长安志翔、长安悦翔等多款自主产品。

长安汽车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节能环保、安全时尚、经济适用的汽车。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走在了行业领先水平。2007年,中国第一台氢内燃机在长安成功点火,中国第一辆产业化混合动力轿车杰勋下线;2008年,22辆杰勋混合动力轿车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长安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首批示范运行企业;2009年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轿车作为行业唯一代表,成功驶入中南海成为国家机关工作运行车。在重度混合动力、PLUG-IN、纯电动等领域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5.3.2 股权关系结构图

截止到2010年3月17日,长安汽车总股本23.26亿股,限售国家法人持股比例35.68%,已流通股的比例是64.32%。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图86 长安汽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10年3月17日)

截至2009年12月31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数为106308.75万股,持股比例是45.55%。

表1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截止日期:2009年12月31日

股东名称

持股数(股) 持股比股份性质

例(%)

1.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63,087,489 45.550 流通A股,

流通受限股份

2.BONJOUR CHINA FUND 2 32,522,176 1.390 流通B股

3.中国建设银行-银华核心价值优选股31,808,158 1.360 流通A股

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4.HTHK-MANULIFE CHINA VALUE FUND 18,083,428 0.770 流通B股

5.MANULIFE GLOBAL FUND 18,080,594 0.770 流通B股

6.BIAL/HSBC GLOBAL INVESTMENT FUNDS 17,999,974 0.770 流通B股

CHINESE EQUITY

7.中国建设银行-富国天博创新主题股15,000,000 0.640 流通A股

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8.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发小盘成长股13,001,452 0.560 流通A股

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9.VALUE PARTNERS CLASSIC FUND 12,918,004 0.550 流通B股

10.HTHK-VALUE PARTNERS INTELLIGENT 10,751,831 0.460 流通B股

FD-CHINA B SHS FD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3.3 经营状况分析

2009年,长安汽车及下属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801亿元(其中合并报表销售收入252.04亿元)。生产汽车138.68万辆,同比增长66.87%。销售汽车136.91万辆,同比增长64.07%。其中微型客货车67.52辆,同比增加86.69%。在中国汽车市场,公司取得了约10.03%的市场份额,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销量继续居于中国汽车业前4位。

2009年,长安汽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23.36%,利润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自主品牌业务在持续的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下,一举实现净利润约2.74亿元,对整体利润的贡献率达到25.43%。

2009年,长安汽车的获利能力大幅改善,各项指标比2008年都有提高;在利润实现较好的情况下,长安汽车的经营能力表现较好;2009年,长安汽车的偿债能力指标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表现有改善,但利息保障倍数大幅下降;长安汽车的发展能力指标都有提高,利润快速增长。整体上看,2009年,长安汽车的财务状况表现较好,多项指标都有不错表现,生产经营表现良好。

表112 2005-2009年长安汽车财务状况

报告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20.01 15.00 15.32 15.44 销售净利率(%) 4.28 0.18 4.86 4.27 总资产收益率(%) 5.41 0.16 4.63 3.14 净资产收益率(%) 12.26 0.32 8.81 7.45

20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存货周转率(次)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总资产周转率(次)

流动比率(倍)

速动比率(倍)

利息保障倍数(倍) 13.15 93.62 9.68 3.07 1.27 0.96 0.79 -256.58 0.32 经营能力 24.38 6.58 1.76 0.90 偿债能力 0.81 0.59 1.69 9.20 23.17 6.39 1.89 0.95 0.97 0.69 14.88 7.70 22.47 3.59 1.77 0.73 1.09 0.78 8.07 -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比率(%) 63.65 49.84 46.44 50.69 股东权益比率(%) 35.96 49.43 52.76 48.22

发展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88.43 -2.53 12.91 -36.60 营业利润增长率(%) 2295.42 -93.36 37.64 75.15 净利润增长率(%) 4323.37 -96.34 28.39 119.41 利润总额增长率(%) 3100.33 -94.80 29.80 37.74 净资产增长率(%) 15.84 0.31 8.61 3.58 总资产增长率(%) 59.24 7.07 -0.73 -22.48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3.4 主导产品分析

2009年,长安汽车的主导产品是整车,营业收入比例是96.29%,整车在长安汽车产品中的销售收入比例比较稳定。

表113 2007-2009年长安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项目 营业收入(万营业利润(万毛利率(%) 占主营业务

元) 元) 收入比例(%)

2009年12月

(一)整车 2426882 486100 20.03 96.29

(二)其他 93487 18331 19.61 3.71

2008年12月

整车 1289369 181474 14.07 96.4

其他 48177 19206 39.87 3.6

2007年12月

乘用车 953091 106291 11.15 -

其他 202347 53092 26.24 -

商用车 216792 50901 23.48 -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3.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结合当前全球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长安汽车于2009年12月发布了“T138事业领先计划”,该计划以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和长远目标为根本目的,是长安汽车未来10年的战略规划。“T138事业领先计划”的含义是:其中“T”代表提升、提速;“1”

---

代表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3”代表盈利、成长、创新三大能力;“8”代表实现8大板块领先,包括品牌、市场、产品、成本、管理、人力资源、文化、合资合作。

“T138事业领先计划”具体包括三大步骤:

第一步:未来3年(2010-2012年)

目标:总体上,对行业规律基本把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利润实现翻番,具有相应的品牌效应,在第一阵营中有较强的生存力、竞争力、创新力的企业。

基本特征:品牌方面,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主要品牌;自主创新

能力方面:建立起在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方面,初步建立起面向国际化的管理

体系;海外战略方面,初步理清海外战略发展思路及模式,夯实和建立基础。

第二步:未来6年(2015年)

目标:盈利能力、销量、竞争力等方面,在第一阵营中实力大增,巩固微车的领先者地位,轿车进入行业前列,培育起相适应的、较有名的品牌,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

基本特征:品牌方面,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领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再上新台阶并建立起在国际上有一些竞争力的研发体系;管理能力方面,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公司治理向规范化迈进;海外战略方面,在重点市场的布局初步形成。

第三步:未来10年(2019年)

目标: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有一定的地位、影响力、竞争力。

基本特征:品牌方面,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品牌经营能力随着经营规模同步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重点技术领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具备极高的专业化程度;管理能力方面,具有国际化先进水平的管理体系;海外战略方面,到2019年,在巩固拓展海外重点市场的基础上,全面进军欧美市场。

5.3.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表114 长安汽车SWOT分析表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SWOT分析表

优势(S)

国内汽车行业的龙头之一;中低端产品占有

优势。 机会(O)

受益于微客的需求增长。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劣势(W)

短期内产能仍然是制约公司产销量迅速提升的一大瓶颈;面临自主品牌轿车产品盈利的挑战。

威胁(T)

经济恢复仍存不确定性;原材料成本上升行

业竞争激烈。

表115 长安汽车BCG分析表

BCG分析表

问题产品 新能源汽车 瘦狗产品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明星产品 轿车 金牛产品 微客

5.3.7 企业竞争力评价

长安汽车是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尤其在小排量汽车上,其排名微车行业第一,有福特、马自达等多个品牌,与福特汽车等外资均有合作关系。长安汽车是国内小排量车的龙头企业,年汽车生产能力达130万辆以上,年发动机生产能力130万台以上,公司的研发实力较强。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我国相关配套措施不断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也相继出台,2008年11月27日,公司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式挂牌,杰勋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公司的第一款产品,从整车、发动机包括总体混合动力的匹配系统,完全都是公司自产,竞争优势较为明显。

长安汽车主营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开发、制造和销售,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合营公司现有产品主要包括长安之星系列微型客车、长安牌微型货车、长安奔奔和杰勋轿车,长安铃木奥拓、羚羊、雨燕和天语SX4轿车,长安福特马自达蒙迪欧致胜、福克斯、马自达3、马自达2、SMAX和沃尔沃S40轿车,江铃控股陆风多功能车等,同时也制造和销售各种型号的发动机。

长安汽车的微车、小排量轿车、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都符合国家汽车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对象,符合社会及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同时,2009年长安汽车被国家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企业,支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兼并重组,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4 2009年福田汽车发展分析

5.4.1 企业简介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8月28日,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现有资产近80亿元,员工2.6万人,是一个以北京为管理中心,在京、津、鲁、冀、湘、鄂、辽、粤、新等9个省市区拥有整车和零部件事业部,研发分支机构分布在中国、日本、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2008年,福田汽车品牌价值达221.57亿元,在中国汽车行业排名第三,在商用车行业排名第一。

自成立以来,福田汽车依托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之路,实现了快速发展,并成长为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目前福田汽车旗下拥有欧曼、欧V、欧马可、MP-X蒙派克、风景、传奇、奥铃、萨普等九大业务品牌,累计产销汽车超过240万辆。

5.4.2 股权关系结构图

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福田汽车总股本9.16亿股,限售国家法人持股比例31.72%,已流通股的比例是65.78%。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图87 福田汽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09年12月31日)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是北京汽车工业

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数为34559.30万股,持股比例是37.71%。

表1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截止日期:2009年12月31日

股东名称

1.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2.融通新蓝筹证券投资基金

3.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4.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5.首钢总公司

6.中国建设银行-泰达荷银市值优选股票

型证券投资基金

7.中国建设银行-华安宏利股票型证券投

资基金

8.山东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

9.中国农业银行-中邮核心优选股票型证

券投资基金

10.中国银行-泰达荷银行业精选证券投

资基金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持股数(股) 345,592,986 39,989,202 36,125,000 20,000,000 20,000,000 16,508,429 16,166,699 15,975,000 10,864,853 9,000,000

持股比例(%) 37.712 4.364 3.942 2.182 2.182 1.801 1.764 1.743 1.186 0.982

股份性质 流通A股,流通受限股份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5.4.3 经营状况分析

2009年福田汽车产销汽车60万辆,增速达47%,远高于商用车28%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销售收入448.40亿元,同比增长49.12%,实现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310.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09年,福田汽车累计销售整车602021辆,同比增长47%,在全国单一汽车生产企业中销量排名第七。轻型卡车实现销量383797辆,较2008年同期增长16.5%,销售名列全国第一位,市场占有率为24.6%;中重型卡车实现销量84641辆,较2008年同期增长41.8%,销售名列全国第四位,市场占有率9.5%;轻型客车实现销量21365辆(不含蒙派克、传奇SUV、迷迪),较2008年同期增长55.1%;大中型客车实现销量4002辆,较2008年同期增长57.1%。

2009年,福田汽车出口汽车24443辆,虽同比下降15.3%(国内汽车行业出口同比下降46.2%),但目标业务市场份额增长了3%,出口数量在中国出口汽车企业总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为11.9%,商用车出口排名第二。

2009年,福田汽车的获利能力改善,各项指标比2008年都有改善;福田汽车的经营能力较为稳定,表现较好;2009年,福田汽车的偿债能力指标表现有改善,利息保障倍数大幅增加;福田汽车的发展能力指标也有改善,利润实现情况较好。整体上看,2009

年,福田汽车的财务状况表现较好,生产经营出现了强劲增长,经济效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表117 2005-2009年福田汽车财务状况

报告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200

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1.18 8.11 8.68 7.67 销售净利率(%) 2.31 1.15 1.39 0.26 总资产收益率(%) 7.55 3.94 5.49 0.88 净资产收益率(%) 25.46 11.50 20.28 3.47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9.29 14.04 22.63 4.13 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66.64 62.73 78.84 64.38 存货周转率(次) 10.41 10.48 11.01 10.01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12.66 12.22 16.33 13.44 总资产周转率(次) 3.26 3.42 3.94 3.35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倍) 0.97 0.72 0.72 0.78 速动比率(倍) 0.55 0.31 0.26 0.30 利息保障倍数(倍) 24.48 3.38 9.51 18.48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比率(%) 76.93 69.39 75.19 76.59 股东权益比率(%) 23.07 30.59 24.77 23.36 发展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49.12 7.91 40.53 34.66 营业利润增长率(%) 682.43 -65.14 461.48 130.44 净利润增长率(%) 199.90 -10.93 642.88 117.61 利润总额增长率(%) 310.40 -32.23 538.17 125.85 净资产增长率(%) 35.46 57.07 27.84 3.16 总资产增长率(%)

79.56 27.19

20.56

18.11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4.4 主导产品分析

2009年,福田汽车的主导产品是轻卡、中重卡、轻客和大中客,营业收入占比分别是47.71%、39.61%、4.85%和3.76%。与2008年相比,中重卡、轻客和大中客的销售比例有提高。

表118 2007-2009年福田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项目

营业收入(万营业利润(万毛利率(%)

占主营业务

元) 元) 收入比例(%)

2009年12月

轻卡 2139430.45 254104.58 11.88 47.71 中重卡 1776236.07 183698.59 10.34 39.61 轻客

217487.39

19932.58

9.16

4.85

--

-----

大中客 轻卡 中重卡 轻客 大中客 轻卡 中重卡 轻客 大中客

168415.31 1528974 1124550 95760.3 89928.8 1395230.9 1078486.1 94397.4 57505.7 22803.42 2008年12月

117253.1 80805.4 5637.6 17256 2007年12月

125305 85326.7 3439.7 9016.9

13.54 7.67 7.19 5.89 19.19 8.98 7.91 3.64 15.68

3.76 50.85 37.4 3.18 2.99 50.07 38.7 3.39 2.06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4.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坚持“内涵增长,结构调整,全球化”的战略思想和经营方针,通过乘用车业务拓展、大型装备制造业、投行与金融服务业拓展、全球化经营和现有业务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培育提升,持续做强商用车,推进全球化,稳步推进乘用车,走以内涵增长为基础的业务扩张道路。

“十二五”期间,商用车率先实现全球化,确立商用车领域的国际领导者地位;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契机,实现轿车业务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计划产销量达到150万辆,争取180万辆,业务收入1600亿元以上,其中,海外销量超过50万辆,占总销量30%。

为保证福田汽车“十二五”计划的顺利实现,公司还专门制定了“5+3+1”战略,即实现全球5个重点发展中国家产业化,美洲是巴西和墨西哥,亚洲是印度、泰国或印度尼西亚,欧洲是独联体国家,重点是俄罗斯;实现3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重大突破,包括欧盟、北美和日本,欧盟进行产业化研究,北美和日本以其他方式进入;“1”为实现轿车业务中国国内市场重大突破。

5.4.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表119 福田汽车SWOT分析表

SWOT分析表

优势(S)

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品

牌和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

机会(O)

汽车消费的潜力巨大。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劣势(W)

现有产能存在不足。

威胁(T)

需求下降风险;行业竞争激烈;原材料成本

上升;汇率波动风险。

表120 福田汽车BCG分析表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BCG分析表

问题产品

瘦狗产品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明星产品 轻客、大中客 金牛产品 轻卡、中重卡

5.4.7 企业竞争力评价

不断升级的企业内部管理能力:自2008年以来,福田汽车紧紧围绕“内涵增长、结构调整、全球化”的经营方针,本着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原则,通过在战略管理能力、研发能力、渠道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断完善,稳步提升公司综合管理能力,使公司逐步确立了在行业内的竞争力。

较强大的战略能力

福田汽车通过多年的市场感悟,进行了准确的战略设计,形成了方向清晰的公司战 略,实现了企业有预见性的、受控的发展。

科学的管理模式

福田汽车建立了科学的、有效的 “产业集团+SBU”的管理模式,确保了组织、制度方面的领先。公司搭建了产品经理制为核心的产品创造业务管理系统,形成国内一流的、接 近世界水平的产品创造能力。公司建立了面向流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商品订单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深化了全球营销网络、采购网络与福田共同成长的发展模式。

较强大的人才优势

福田汽车培养了一流的企业家团队、科技人才团队、管理人才团队、海外人才团队和产业工人队伍。

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

福田汽车已初步搭建了全球开发体系,形成了由海归专家、学术带头人领衔的、能够初步适应全球开发要求的2700 余人的研发团队,研发的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09 年,公司直接研发投入共计51244 万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1.14%。

较强大的全球分销服务能力及全球供应链系统

初步搭建了全球分销网络,覆盖83 个国家和地区,分销网络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同时,建立适应多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低成本、全球化的采购体系。

日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及制造能力,使公司占领发展制高点:2009年,公司以新能源客车为载体,以核心技术掌控为手段,苦练基本功,从产品、工艺、采购、制造、市场快速响应与改进、管理控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再开发和质量能力升级,大幅提升产品制造质量和可靠性质量,持续领先新能源市场。

5.5 2009年一汽轿车发展分析

5.5.1 企业简介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是一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核心企业,是中国轿车制造业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开发、制造、销售乘用车及其配件。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10日,同年6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金现已增至16.275亿元。

一汽轿车新址位于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园区,于2004年7月建成投产,一期规划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建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四大工艺,12万辆的整车生产能力起步,目前的主要产品有红旗HQ3、奔腾、Mazda6等轿车系列。

红旗是一汽的自主品牌、自有商标,诞生于1958年,2007年品牌价值达到60.67亿元,原有“旗舰”、“世纪星”和“明仕”等系列产品;HQ3是公司采取开放式自主开发模式,于2006年推出的红旗品牌全新产品,是我国第一款自主品牌的高端豪华轿车。

奔腾是一汽轿车2006年推出的自主品牌新产品,也是国内第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现已形成2.0L和2.3L两种排量、手动和手自动一体两种操纵方式的多品种系列产品。

Mazda6是一汽轿车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引进的世界知名品牌,2003年在一汽轿车投产并投放中国市场,至今已形成Mazda6四门三箱轿车、5HB轿跑车和WAGON高性能多功能轿车等系列化产品。

5.5.2 股权关系结构图

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一汽轿车总股本16.28亿股,限售国家法人持股比例13.26%,已流通股的比例是86.74%。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图88 一汽轿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09年12月31日)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持股数为86298.37万股,持股比例是53.03%。

表121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截止日期:2009年12月31日

股东名称

1.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2.博时价值增长证券投资基金 3.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

人分红-005L-FH002深

4.中国建设银行-银华核心价值优选股票

型证券投资基金

5.全国社保基金一零八组合

6.中国建设银行-交银施罗德蓝筹股票证

券投资基金

7.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

红-个人分红

8.中国建设银行-博时价值增长贰号证券

投资基金

9.中国银行-银华优质增长股票型证券投

资基金

10.中国建设银行-博时主题行业股票证

券投资基金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持股数(股) 862,983,689 62,923,593 57,919,632 30,001,393 17,634,079 14,319,760 14,288,800 13,118,137 12,654,926 12,616,102

持股比例(%) 53.030 3.870 3.560 1.840 1.080 0.880 0.880 0.810 0.780 0.780

股份性质 流通A股,流通受限股份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2009年,一汽轿车实现营业收入2,774,450.11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37.04%;营业利润190,570.35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47.59%;利润总额189,548.91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48.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2,903.12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49.80%;主要是由于公司抓住了市场快速走高的机遇,经营节奏掌控得力,出色完成了销售增长、新品投放、产能提升三项重点工作,实现产销和效益持续高速增长。

2009年,一汽轿车的获利能力有稳定增长,多项指标比2008年都有提高;一汽轿车的经营能力在获利能力改善的影响下,表现也有提高;2009年,一汽轿车的偿债能力指标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表现有下滑,利息保障倍数下滑,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一汽轿车的发展能力指标整体上稳定增长。整体上看,2009年,一汽轿车的财务状况表现较好,有恢复性增长。

表122 2005-2009年一汽轿车财务状况

报告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22.10 22.22 23.38 18.62 销售净利率(%) 5.87 5.37 4.21 2.47 总资产收益率(%) 13.27 10.99 6.39 3.40 净资产收益率(%) 21.35 16.56 9.81 5.1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2.80 17.52 10.14 5.05 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203.90 150.42 178.87 54.03 存货周转率(次) 15.47 9.99 6.40 7.58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3.91 3.26 2.42 2.08 总资产周转率(次) 2.26 2.05 1.52 1.38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倍) 1.54 1.82 1.84 1.92 速动比率(倍) 1.32 1.45 1.34 1.43 利息保障倍数(倍) -71.25 -16.12 -26.28 -3.20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比率(%) 46.29 34.67 38.79 34.42 股东权益比率(%) 52.92 64.83 60.58 65.08 发展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37.04 48.67 21.72 8.34 营业利润增长率(%) 47.59 75.26 83.81 14.43 净利润增长率(%) 49.80 89.65 107.37 -18.10 利润总额增长率(%) 48.53 76.57 101.56 5.05 净资产增长率(%) 16.20 12.29 8.33 0.71 总资产增长率(%)

42.34 4.94

16.37

4.24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

-

200

2009年,一汽轿车的主导产品是整车,营业收入比例是89.73%,备品的营业收入比重是5.3%。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整车的收入比重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表123 2007-2009年一汽轿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项目

营业收入(万元) 2489549.65 146923.07 1815177 111110.2 1168053 95150.2

营业利润(万元) 2009年12月

559339.59 41012.1 2008年12月

419315.4 19357.6 2007年12月

292790.5 12162.9

毛利率(%)

占主营业务

收入比例(%)

89.73 5.3 89.66 5.49 85.78 6.99

整车 备品 整车 备品 整车 备品

22.47 27.91 23.1 17.42 25.07 12.78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5.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2010年一汽轿车的工作主线是增长、改变、蓄势,全年力争实现销售整车24万辆的目标,同比增长超过20%。为实现年度经营目标、落实工作方针,公司重点要拉动综合能力的提升,巩固经营、发展和管理的成果,寻求新的突破,深化管理、建设文化,做实自主、扩展合作,以量变促进质变,为规模发展奠定基础、充分蓄势。

1、强化市场营销,挖掘产能潜力,提供充分保障

公司将密切跟踪市场环境变化,扩展网络,推广网络成功经验,强化单店销售能力,做强“管家式”服务品牌,开展市场调研和评价,搞好针对性培训,发挥合作产品特色优势,提升自主产品市场形象。为保障产销提升,实现规模经营,公司将持续推进平准化生产、准时化物流、少人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巩固、提升物资管理能力、整车物流能力、信息系统控制能力,提高工时利用率、设备可动率、直人劳动生产率;适当采用柔性化制造方式、短工序生产模式、单元化生产、模块化装配等高效生产工艺,以多途径、多方式、少投入、高效益深入挖掘产能,保障市场需求。

2、提升竞争实力,全面深入研究,完善体系能力

为了保障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公司将深化市场和用户观念,把实现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贯穿到市场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各体系。在市场研究中加强消费趋势、细分市场、区域市场和用户偏好等研究;在产品策划中转化为商品概念、风格、技术取向和艺术取向,在产品开发中体现相应性能、功能、配臵和造型、色彩等,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并充分考虑到工艺上的易于实现和成本上的易于控制;在生产制造中要确保设计概念的高质量、低成本实现;在营销中实现精准营销,用户满意、赢得市场竞争;在服务上要深入研究用户在整个消费周期的需求,充分挖掘“管家式”服务品牌内涵,丰富服务内容,以服务促销售,向服务要增值,实现与经销商的共赢,深度满足市场需要。

3、追求合作共赢,深化管理体系,强化风险控制

结合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公司将持续提升合作产品的销量与品牌形象,深入学习合作方的核心技术和先进管理;加强与供应链的战略合作,提升供应商能力,强化采购资源平台建设,扩展核心供应商数量、关键产品数量及覆盖率;提升经销商能力,支持经销商做强做大。同时推进各体系职能目标的形成与落实,夯实基础,优化流程,提高体系运行效率,强化成本、收益、品质和市场维度目标,不断巩固基础,持续提升体系能力。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完善内控制度,系统识别并防控系统性风险和突发性风险,强化控制,落实责任,保证公司利益,为规模自主、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5.5.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表124 一汽轿车SWOT分析表

SWOT分析表

优势(S)

国内最具规模的轿车整车生产基地,具有规

模及品牌优势。

机会(O)

汽车消费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劣势(W)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中高级轿车,而市场需求结构下移;经营水平还需提升。

威胁(T)

经济恢复仍存不确定性;行业竞争激烈;原材料成本增加;汽车需求增速下滑。

表125 一汽轿车BCG分析表

BCG分析表

问题产品

瘦狗产品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明星产品 中高级轿车 金牛产品

5.5.7 企业竞争力评价

一汽轿车是国内最具规模的轿车整车生产基地,具有规模及品牌优势。公司所属轿车分厂是中国轿车工业的摇篮,“红旗”轿车是中国轿车第一品牌。控股股东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中央部委直属企业,在轿车领域与德国大众、日本丰田和日本MAZDA等世界著名汽车巨头都有合作关系。

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骨干企业、吉林省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一汽销售百万辆的实现也产生了与区域经济互动的良好效果,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中发挥带动作用,公司也因此成为东北税改政策的实质受益者。

参股公司一汽财务有限公司,公司持有其21.75%的股份;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办理集团内部金融业务及其他经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业务。该公司2008年末实现净利润44,237万元。

由于近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财富的积累,消费者的购臵车辆的选择逐渐向中高级轿车的区间靠拢,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中高级轿车,行业增速短期内虽然在低位徘徊,但中长期仍处于上升通道。

公司2009年有两款新车型Mazda6睿翼和奔腾B50投放市场,与原有车型共同组成2009年的主导产品。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效期为三年,可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5.6 2009年中国重汽发展分析

5.6.1 企业简介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是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国内主要的重型载重汽车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摇篮,以开发和制造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JN150)、成功引进斯太尔重型汽车生产项目和与沃尔沃合资生产项目、自主研发HOWO产品是目前中国重型汽车产销量最大的企业而闻名。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载重汽车、专用汽车、重型专用车底盘、客车底盘、汽车配件制造、销售;汽车改装、机械加工;许可证批准范围内的普通货运业务;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制或禁止出口的商品除外);工具制造与销售;钢材的批发业务;汽车专用油(包括润滑脂、齿轮油、发动机油,燃料油除外)、汽车防冻液的批发业务。

5.6.2 股权关系结构图

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中国重汽总股本4.19亿股,限售境外法人持股比例63.78%,已流通股的比例是36.22%。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图89 中国重汽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09年12月31日)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是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持股数为26749.26万股,持股比例是63.78%。

表126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截止日期:2009年12月31日

股东名称

1.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 2.交通银行-易方达科讯股票型证券投资

基金

3.中国银行-易方达平稳增长证券投资基

4.中国工商银行-易方达价值成长混合型

证券投资基金

5.中国农业银行-景顺长城资源垄断股票

型证券投资基金(LOF)

6.中国工商银行-鹏华优质治理股票型证

券投资基金(LOF)

7.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传统-普

通保险产品

8.中国农业银行-鹏华动力增长混合型证

券投资基金

9.交通银行-融通行业景气证券投资基金 10.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

红-个险分红

持股数(股) 267,492,579 11,350,000 7,000,000 6,301,915 5,959,541 4,702,055 3,510,386 3,386,622 3,369,518 3,285,527

持股比例(%) 63.780 2.710 1.670 1.500 1.420 1.120 0.840 0.810 0.800 0.780

股份性质 流通A股,流通受限股份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6.3 经营状况分析

2009年,中国重汽累计生产汽车82,777辆,同比增长9.4%;销售重型汽车80,550辆,同比增长1.68%;实现销售收入203.61亿元,同比增长6.1%;成为国内重卡行业运行质量最好的企业之一,连同集团在产销规模上已进入世界重卡行业最前列。

2009年,中国重汽的获利能力下降,销售利润大幅下滑;中国重汽的经营能力也受到一定负面影响;2009年,中国重汽的偿债能力指标有下滑,但偿债压力还不大;中国重汽的发展能力指标表现有好转,利润减少幅度缩小。整体上看,2009年,中国重汽的财务状况表现一般。

表127 2005-2009年中国重汽财务状况

报告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8.05 8.63 12.38 13.47 销售净利率(%) 2.10 2.46 4.14 2.65 总资产收益率(%) 3.07 4.42 8.26 4.01 净资产收益率(%) 14.98 18.99 35.56 20.2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5.82 20.98 43.25 32.39 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20.85 30.92 50.60 40.03 存货周转率(次) 6.81 6.63 6.95 5.69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7.62 8.51 10.45 10.81 总资产周转率(次) 1.46 1.79 1.99 1.51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倍) 1.20 1.09 1.26 1.06 速动比率(倍) 0.93 0.80 0.82 0.80 利息保障倍数(倍) 13.60 32.96 10.27 6.45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比率(%) 80.31 75.28 73.49 79.20 股东权益比率(%) 17.78 21.12 21.01 16.72 发展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6.08 10.72 73.99 53.13 营业利润增长率(%) -8.00 -36.82 76.93 302.42 净利润增长率(%) -9.51 -34.09 171.99 75.11 利润总额增长率(%) -8.99 -34.93 78.79 317.74 净资产增长率(%) 14.65 23.44 55.18 139.84 总资产增长率(%)

36.20 22.79

23.54

44.33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6.4 主导产品分析

2009年,中国重汽的主导产品是整车销售、配件销售等,营业收入比例最大的是整

---

200

车销售,营业收入比重是91.80%。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重汽的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比较稳定。

表128 2007-2009年中国重汽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项目

营业收入(万元) 1869158.63 114296.01 388.11 1696321 160494.3 712.2 5235.4 1557652 118339.9 348.1 5654.4

营业利润(万元) 2009年12月

146936.11 14155.85 174.55 2008年12月

142919.1 18241.7 267.9 496.2 2007年12月

194921 15626.9 63.3 1043.4

毛利率(%)

占主营业务

收入比例(%)

91.8 5.61 0.02 88.38 8.36 0.04 0.27 89.86 6.83 0.02 0.33

整车销售 配件销售 其他销售 整车 配件 工具 其他 成车 配件 工具 其他

7.86 12.39 44.97 8.43 11.37 37.61 9.48 12.51 13.21 18.19 18.45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6.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坚持科学发展,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强化措施、提升整体水平。在国际、国内市场网络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营销服务能力上有新作为;在提高内部管理及其运营机制、管理水平上要有新突破,在增加效益、提升质量水平和提高人员素质上要有新作为;在技术创新上要有新突破,在已有产品的提升和质量稳定以及合作项目的成果上要有新作为;在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上要有新突破,在产品链和产业拓展上要有新作为;为把中国重汽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不可替代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而努力奋斗。

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持续抓好营销网络建设,提升亲人服务管理水平,促进营销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全面推行精益化管理活动,促进质量和效益提升;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拓宽国际市场;加大产品改进力度,提升产品技术水平;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6.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表129 中国重汽SWOT分析表

SWOT分析表

优势(S)

重卡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技术优势;市场

占有率高。

劣势(W)

产品结构以重卡为主,比较单一。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机会(O)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物流行业的复苏。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威胁(T)

经济恢复仍存不确定性;行业竞争激烈;原

材料价格上涨。

表130 中国重汽BCG分析表

BCG分析表

问题产品

瘦狗产品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明星产品 重卡 金牛产品 配件

5.6.7 企业竞争力评价

中国重汽专营研发制造重型卡车及有关主要总成零部件。产品品种包括货车及货车底盘(总重超过14吨)、半挂牵引车(准拖挂总质量超过12吨)、自卸车及各类专用车底盘等。主要产品包括HOWO、斯太尔王、斯太尔及黄河系列。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整车公告目录中,拥有2000多种车型,是国内同行业产品型号最多的企业,产品可适用不同的重型卡车市场领域。中国重汽广泛服务于基础设施、建筑、集装箱运输、物流、矿山、钢铁及化工等使用重型卡车行业的客户群。

在中国的重型卡车制造商中,公司属于少数同时拥有重型卡车发动机生产能力的制造商。目前生产卡车所需的绝大部分发动机,亦向独立第三方销售工程及施工机械用发动机。生产的驾驶室、车桥、车架、油泵油嘴等重型卡车关键总成及零部件,主要用于公司内部生产整车使用。

中国重汽在中国境内拥有广泛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营销网络体系覆盖中国境内的全部省份,以支撑产品销量的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全国性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公司生产的重型卡车销量将会进一步增长,市场占有率将会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公司海外市场开拓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产品已销往约30个国家和地区,计划在海外与当地制造商合作兴建3个CKD设施。

5.7 2009年江淮汽车发展分析

5.7.1 企业简介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的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1999年9月改制为股份制企业,隶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江淮汽车是集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

汽车制造厂商,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员工12000余人。公司现占地面积460多万平方米,具有年产5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2008年公司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近2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主导产品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围绕“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研发思想,公司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紧密跟踪、同步引进国际前沿技术,持续开发在国际具有成本优势、在国内具有品质优势的高性价比产品,形成了较强竞争力的全系列产品格局,公司主导产品有:6-12米客车底盘;0.5-50吨重、中、轻、微卡车;7-12座瑞风商务车(MPV);两驱和四驱瑞鹰越野车(SRV);C、B、A、A0级轿车。

5.7.2 股权关系结构图

截止到2010年5月17日,江淮汽车总股本12.89亿股,限售国有法人持股比例16.75%,已流通股的比例是83.25%。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图90 江淮汽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10年5月17日)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江淮汽车的最大股东是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数为44790.65万股,持股比例是34.76%。

表13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截止日期:2009年12月31日

股东名称

1.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数(股) 447,906,544 持股比

例(%) 34.755

股份性质 流通A股,流

通受限股份 2.合肥市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 72,000,000 5.587 流通受限股份

3.交通银行-博时新兴成长股票型证券投

36,049,708 2.797 流通A股

资基金

4.中国工商银行-汇添富均衡增长股票型

30,156,551 2.340 流通A股 证券投资基金

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发小盘成长股票

16,643,882 1.291 流通A股 型证券投资基金

6.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15,029,848 1.166 流通A股 本级-集团自有资金-007G-ZY001沪

7.交通银行-普惠证券投资基金 12,199,998 0.947 流通A股 8.中国农业银行-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

11,945,626 0.927 流通A股 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9.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

11,549,032 0.896 流通A股 -个险分红

10.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万

10,499,978

0.815

流通A股

能-个险万能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7.3 经营状况分析

2009年,江淮汽车实现营业收入200.9亿元,同比增长36.44%,实现利润总额4.24亿元,同比增长1667.3%,实现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463.96%。2009年,公司战略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公司核心业务轻卡和瑞风MPV产品表现优异,另一方面,轿车作为公司战略业务产品快速成长,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实力。

2009年,江淮汽车的获利能力提高,盈利能力表现较好;江淮汽车的经营能力受到了经济环境的考验,但还是保持了稳定性;2009年,江淮汽车的偿债能力部分指标有提高,但利息保障倍数大幅下降;江淮汽车的发展能力指标有大幅改善,利润增长情况较好。整体上看,2009年,江淮汽车的财务状况表现较好,多项指标有不错表现。

表132 2005-2009年江淮汽车财务状况

报告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4.50 11.99 14.54 15.40 销售净利率(%) 1.67 0.39 2.30 3.50 总资产收益率(%) 3.15 0.70 4.81 6.93 净资产收益率(%) 7.76 1.42 8.11 12.32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8.07 1.42 9.04 12.91 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56.09 41.00 48.13 47.81 存货周转率(次) 16.48 15.72 14.88 12.37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4.81 3.66 4.00 3.70 总资产周转率(次)

1.89 1.80

2.09

1.98

200

流动比率(倍) 速动比率(倍) 利息保障倍数(倍) 资产负债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利润总额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0.76 0.58 -112.14 64.18 34.94 36.44 5713.54 482.42 1667.30 7.38 38.88

偿债能力 0.59 0.39 1.89 资本结构 53.76 45.40 发展能力 3.16 -98.74 -82.63 -94.58 -1.17 17.12

0.75 0.48 35.94 45.69 53.80 31.69 -14.46 -13.49 -9.19 31.47 22.74

0.80 0.50 37.11 49.16 50.23 15.37 -18.69 -23.72 -18.30 11.06 27.36

2

5.7.4 主导产品分析

2009年,江淮汽车的主导产品是整车、底盘、汽车配件等,整车的营业收入比例达到87.92%。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整车的销售收入比例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底盘的销售收入比例逐渐下降。

表133 2007-2009年江淮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项目

营业收入(万元) 1766484.82 123344.45 32403.92 923.32 1219702 124930.1 32781.2 1079.1 1190790 134895.5 31168.1 387.1

营业利润(万元) 2009年12月

255432.41 15824.66 6210.98 -235.53 2008年12月

150586.4 9637.6 3811.7 166.3 2007年12月

187721.7 10518.4 4472.8 15.2

毛利率(%)

占主营业务

收入比例(%)

87.92 6.14 1.61 0.05 82.83 8.48 2.23 0.07 83.42 9.45 2.18 0.03

整车 底盘 汽车配件 工业性作业 整车 底盘 汽车配件 工业性作业 整车 底盘 汽车配件 工业性作业

14.46 12.83 19.17 -25.51 12.35 0.08 0.11 0.15 12.26 7.44 14.14 3.65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7.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江淮汽车坚持以商用车为基础,巩固和发展在商用车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成功拓展乘用车业务。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整合国内资源,合理运用全球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5.7.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表134 江淮汽车SWOT分析表

SWOT分析表

优势(S)

综合型汽车制造商;轻卡和MPV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前三名的地位。

机会(O)

受益于汽车下乡政策。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劣势(W)

处于战略转型阶段。

威胁(T)

经济恢复仍存不确定性;行业竞争激烈;原

材料价格上涨。

表135 江淮汽车BCG分析表

BCG分析表

问题产品

瘦狗产品 重卡、底盘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明星产品 乘用车 金牛产品 轻卡、商务车

5.7.7 企业竞争力评价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分别与上海同济大学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联合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在意大利、日本设立JAC设计中心。技术优势显著。江淮汽车主要从事汽车,汽车底盘及其汽车变速箱等零部件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国家对小排量汽车政策扶持对公司业务发展有利。江淮汽车整车年产能达20多万辆,卡销量突破10万辆,稳居行业第二,客车专用底盘销量保持行业第一。

江淮汽车是国内少数拥有全系列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型汽车企业之一。公司主导产品不仅占据着国内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的锋芒日益凸显形成了覆盖世界六大区域、辐射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布局,其中轻卡出口连续9年位居行业第一。

5.8 2009年东风汽车发展分析

5.8.1 企业简介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东风汽车公司独家发起,采取公开募集方式于1999年7月15日创立,现主要由汽车、铸造两个分公司,皮卡、工程车、海外等三个事业部,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东风襄樊旅行车有限公司等控股公司组成。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设计、制造和销售东风系列轻型商用车、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东风轻型商用车已形成东风小霸王、东风金霸、东风多利卡、东风之星、东风金刚、东风皮卡、东方快车等多系列上千个品种。产品结构覆盖轻型卡车、轻客、客车底盘、皮卡、SUV等车型,是中国最大的轻型商用车生产基地。

公司持有50%股份的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产品覆盖B、C和L系列4到9升机械式和全电控柴油机,功率范围100-370马力,能够满足欧洲III号和IV号汽车排放标准以及欧美非公路用机动设备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排放标准,技术上与欧美市场同步,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中重型动力生产基地。

公司持有51%股份的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为中国第一家汽车行销领域的合资公司。

公司持有51%股份的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高端皮卡生产基地。公司自创立起,秉承“关怀每一个人,关爱每一部车”的企业理念,不断整合和优化研发、制造、销售的价值链,连续荣获各种荣誉。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被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评为“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先进示范企业”;被中国科学院评为“全国百家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被美国《财富》杂志旗下的贝恩公司评为中国持续盈利增长型的8家上市公司之一;被评为“中国十大诚信企业”。

5.8.2 股权关系结构图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东风汽车的控股股东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持股数为120200万股,持股比例是60.10%。

表136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截止日期:2009年12月31日

股东名称

1.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2.中国工商银行-上投摩根内需动力股

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3.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4.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二组合 5.中国建设银行-上投摩根阿尔法股票

型证券投资基金

6.中国银行-嘉实沪深300指数证券投

资基金

持股数(股) 1,202,000,000 28,600,490 19,993,680 13,351,292 8,599,773 5,206,120

持股比例(%) 60.100 1.430

1.000 0.668 0.430 0.260

股份性质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7.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证红利交4,660,182 0.233 流通A股 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8.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沪

3,400,247 0.170 流通A股 深3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9.曹密 3,400,000 0.170 流通A股 10.叶孝兆

2,800,300

0.140

流通A股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8.3 经营状况分析

2009年,东风汽车汽车销售20.77万辆,在2008年的基础上净增3.69万辆,同比增长21.6%;其中轻型载货汽车销售16.55万辆,同比增长27.4%,继续居轻型载货汽车行业第二位;中轻型客车底盘在行业整体下滑形势下,逆势而上,全年销售客车底盘2.43万辆,与2008年相比基本持平,巩固了客车底盘行业第一的市场地位。

2009年,东风汽车发动机产品销售12.97万台,同比下降20.2%。发动机销售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发动机产品出口销量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公司机械动力国Ⅲ发动机产品的推广滞后于国内其它竞争对手,错过了旺销季节,同时受公司现有产品型谱限制,未能满足部分国内市场的特殊需求。

2009年,东风汽车的营业收入是143.11亿元,利润总额是4.21亿元。

2009年,东风汽车的获利能力稍有下降,盈利能力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东风汽车的经营能力受到了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经受了考验;2009年,东风汽车的偿债能力指标有下降,利息保障倍数大幅下降,偿债压力较大;东风汽车的发展能力指标整体表现一般,利润实现情况较差。

表137 2005-2009年东风汽车财务状况

报告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3.03 12.73 14.11 15.96 销售净利率(%) 2.22 2.54 4.42 4.60 总资产收益率(%) 2.44 2.82 4.28 4.65 净资产收益率(%) 5.87 6.03 9.18 9.7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5.97 6.04 9.36 10.40 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24.13 20.46 18.45 16.74 存货周转率(次) 5.03 4.96 5.09 5.48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2.69 2.38 2.12 2.22 总资产周转率(次) 1.10 1.11 0.97 1.01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倍) 1.28 1.41 1.37 1.39 速动比率(倍) 0.97 0.94 1.02 1.10 利息保障倍数(倍)

-6.04 11.86

-19.32

1331.92

200

资产负债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利润总额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4.80 36.20 15.12 -16.46 0.78 -2.02 3.52 34.67

资本结构 47.59 47.09 发展能力 14.80 -35.30 -34.14 -29.92 0.30 -1.11

50.60 46.42 2.33 -2.28 -1.50 -0.97 4.64 0.74

53.19 44.70 20.25 22.02 23.46 26.41 9.95 14.47

--

5.8.4 主导产品分析

2009年,东风汽车的主导产品是轻型车、皮卡与SUV,营业收入比例分别达到43.23%、25.1%和14.48%。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轻型车的销售收入比例较高,且有增长的趋势。

表138 2007-2009年东风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项目

营业收入(万元) 618721.47 207238.45 359256.62 130822.58 39855.74 523768 205208.7 308746.7 105943 39675.3 446860.3 529490.8 299178.5

营业利润(万元) 2009年12月

63200.14 38112.67 58000.07 13106.83 2838.39 2008年12月

46677 38924.1 55960.9 10730 -2803.4 2007年12月

95251.7 45754.5 67356.3

毛利率(%)

占主营业务

收入比例(%)

43.23 14.48 25.1 9.14 2.78 42.13 16.51 24.84 8.52 3.19 33.37 39.54 22.34

轻型车 SUV 皮卡 客车及底盘 其他 轻型车 SUV 皮卡 客车及底盘 其他 SUV与皮卡 轻型车 发动机

10.21 18.39 16.14 10.02 7.12 8.91 18.97 18.13 10.13 -7.07 21.32 8.64 22.51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8.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制造能力方面:(1)通过加快新LCV阵地建设、郑州日产第二工厂战略性投资项目建设,提高公司LCV生产能力,为实现公司“新315事业计划”奠定基础。(2)实施品质“领航”计划。2010年,公司将进一步构建股份公司统一品质保证体系,着力推进市场质量问题改善工作,加强新品移行管理,确保新品初期品质,同时定期实施产品质量市场调研,把握产品与竞品市场状况,提高产品品质竞争力。

2、营销能力方面:(1)2010年,针对区格市场及公司产品战略发展,公司将进一步深化轻卡分品系营销战略。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公司轻卡及工程车产品将陆续开始根据新品牌进行切换;(2)继续积极把握“汽车下乡”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在持续推进网点下沉与营销能力提升的同时,针对“黄标车”市场,在巩固北京市场基础上,积极提升武汉、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市场份额。(3)推进康明斯发动机产品的市场、客户多元化以及经营模式多元化,提升发动机产品市场份额。

3、商品研发方面:(1)稳步推进公司战略商品。2009年末,公司日产品牌高档轻卡凯普斯达、东风品牌MPV帅客已开始在全国上市,同时2010年公司东风品牌小型MPV、东风品牌高档轻卡也将陆续上市,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新品的市场导入与销量突破,确保公司商品竞争力;(2)全面开展公司微型车战略,积极把握微型车市场;(3)稳步推进关键零部件资源的战略整合。2010年,公司将启动东风品牌小型发动机开发,提升东风-日产轻型商用车双品牌核心竞争力,同时对东风品牌的轻型变速箱能力进行优化、整合、再造。

4、经营质量方面:2010年,公司将从产品价格、成本、费用、标准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巩固并提升LCV事业经营质量,同时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升公司综合管理能力。

5.8.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表139 东风汽车SWOT分析表

SWOT分析表

优势(S)

国内汽车系列产品较全的汽车集团公司之一,品牌价值优势突出,是国内专注轻型商用车研发, 设计,试验一体化研发院,是我国较大的

轻型商用车生产基地。

机会(O)

受益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政策。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劣势(W)

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威胁(T)

经济恢复仍存不确定性;行业竞争激烈;原

材料价格上涨。

表140 东风汽车BCG分析表

BCG分析表

问题产品

瘦狗产品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明星产品 皮卡,SUV 金牛产品

轻型卡车、客车底盘

5.8.7 企业竞争力评价

东风汽车集团是轻型商用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是国内领先的轻型商用车生产企业,生产并销售轻卡,MPV,SUV,皮卡等整车车型,以及中重卡发动机,客车的底盘等零部件。其中MPV,SUV,皮卡业务,发动机和客车底盘是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

本部轻卡业务09年扭亏为盈,未来提供稳定业绩增长。公司轻卡市场占有率11%左右,位居全国第三。公司轻卡业务2009年在成本大降以及规模大增的带动下扭亏。同时公司积极向高端轻卡方向发展,未来轻卡业务将提供稳定业绩增长。

郑州日产是公司未来高速发展的潜在动力。进入2010年来,受益工商企业盈利恢复,MPV销量高速增长,这种趋势有可能持续全年。同时,郑州日产在皮卡市场上拥有较高的占有率,此块业务也将随着经济复苏强劲增长。

东风康明斯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力军。进入2010年,中重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以东风,一汽为首的物流用重卡厂商销量增长更加迅速。作为东风汽车集团的重卡的主要配套厂商,东风康明斯2010年销量高增的确定性较高。同时东风康明斯近期推出了新的13L重型发动机,其优良的性能将推动东风集团重卡向更高端方向发展。

5.9 2009年江铃汽车发展分析

5.9.1 企业简介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商用车行业最大的企业之一,连续四年位列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江铃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国率先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制造轻型卡车,成为中国主要的轻型卡车制造商。

作为江西较早引入外商投资的企业,江铃凭借战略合作伙伴-福特的支持,迅速发展壮大。1997年,江铃/福特成功推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中外联合开发的汽车-全顺轻客。公司吸收了世界最前沿的产品技术、制造工艺、管理理念,并以合理的股权制衡机制、高效透明的运作和高水准的经营管理,形成了规范的管理运作体制。

目前公司建立了研发、物流、销售服务和金融支持等符合国际规范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中国本地企业与外资合作成功的典范。公司产品有“全顺”汽车、“凯运”轻卡、“宝典”皮卡、“宝威”多功能越野车,这些产品已成为节能、实用、环保汽车的典范。

5.9.2 股权关系结构图

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江铃汽车总股本8.63亿股,限售内资股比例0.38%,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已流通股的比例是99.62%。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图91 江铃汽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09年12月31日)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是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数为35417.60万股,持股比例是41.03%。

表141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截止日期:2009年12月31日

股东名称

1.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2.福特汽车公司

3.博时主题行业股票证券投资基金

4.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5.Dragon Billion China Master Fund

6.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 7.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8.博时新兴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9.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0.泰达荷银市值优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持股数(股) 354,176,000 258,964,200 13,304,508 13,019,610 9,679,488 7,307,128 6,155,472 6,000,000 5,298,970 5,050,573 持股比例(%) 41.030 30.000 1.540 1.510 1.120 0.850 0.710 0.700 0.610 0.590

股份性质 流通A股 流通B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B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5.9.3 经营状况分析

2009年,江铃汽车创记录地销售了114,688辆整车,包括46,252辆JMC品牌卡车、34,851辆JMC品牌皮卡及SUV和33,585辆福特品牌系列商用车。总销量比2008年同期增长21%。公司总产量为117,955辆,其中JMC品牌卡车48,620辆,JMC品牌皮卡

及SUV35,183辆,全顺品牌商用车34,152辆。

公司销量增长点来自行业的增长,JMC品牌卡车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9%,JMC品牌皮卡及SUV同比增长21%,全顺品牌商用车同比增长22%。

2009年,江铃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取得了约0.8%的市场份额,比2008年下降0.2个百分点(2009年,公司在中国商用汽车市场取得了约2.2%的市场份额,比2008年下降0.4个百分点)。JMC轻卡(包括皮卡)在轻卡市场占有5%的市场份额,比2008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顺及JMC品牌运霸面包车在轻客市场的占有份额为15.2%,比2008年的占有份额增长约2.3个百分点。

2009年江铃汽车的销售收入达到104.33亿元;2009年公司经营成果为净利润10.56亿元。

2009年,江铃汽车的获利能力变化不大,表现较好;江铃汽车的经营能力还是保持了稳定性;2009年,江铃汽车的偿债能力指标有下滑,利息保障倍数下滑,短期偿债有一定压力;江铃汽车的发展能力指标整体有改善,发展速度较快。整体上看,2009年,江铃汽车的财务状况表现较好。

表142 2005-2009年江铃汽车财务状况

报告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26.13 22.62 24.79 23.93 销售净利率(%) 10.12 9.13 8.98 8.22 总资产收益率(%) 14.81 12.98 13.28 12.61 净资产收益率(%) 21.80 19.36 21.52 20.76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3.74 20.70 23.15 22.22 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89.10 40.26 34.66 44.43 存货周转率(次) 7.28 6.91 8.70 9.53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2.35 2.27 2.58 2.59 总资产周转率(次) 1.46 1.42 1.48 1.53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倍) 1.70 1.93 1.56 1.63 速动比率(倍) 1.36 1.28 1.18 1.33 利息保障倍数(倍) -22.90 -14.28 -14.55 -16.23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比率(%) 40.36 30.39 40.97 40.59 股东权益比率(%) 58.40 67.92 57.59 57.02 发展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21.50 1.56 10.46 21.88 营业利润增长率(%)

67.61 -13.95

14.15

28.40

-

200

净利润增长率(%) 利润总额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34.66 37.82 19.59 39.08 3.31 4.87 14.84 -2.62 20.71 14.83 16.43 15.28 26.95 27.71 5.43 13.91

5.9.4 主导产品分析

2009年,江铃汽车的主导产品是整车和零部件,营业收入比例分别是92.36%和6.6%。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整车的销售收入在江铃汽车的产品销售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表143 2007-2009年江铃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项目

营业收入(万元) 963640 68879 775662 62847 742523 71390

营业利润(万元) 2009年12月

250489 18109 2008年12月

175065 13703 2007年12月

189594 16433

毛利率(%)

占主营业务

收入比例(%)

92.36 6.6 90.33 7.32 87.81 8.44

整车 零部件 整车 零部件 整车 零部件

25.99 26.29 22.57 21.8 25.53 23.02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9.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江铃汽车在2010年将继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确保稳定的现金流;捍卫市场份额,加大营销力度以支持现有产品和新产品;在确保公司长期发展和公司目标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对可控费用实施余额管理,包括营运,产能相关以及新产品开发相关的支出;强化公司治理,健全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

江铃汽车将会继续通过已建立的流程及工作小组,在公司内部全面降低现有产品的成本及减少经营浪费。同时,对2010年引入的新产品着重关注其零件国产化及成本降低的最大化。

江铃汽车管理层继续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产品平台以产生新的收入增长点;推出新产品;提升产能至合适的水平,并与变化中的市场预测保持一致。在技术伙伴的支持下,江铃汽车一直在推动已批准的几个主要的项目。这些项目是:N900产品项目(自主开发的下一代卡车产品)、N350产品项目(自主开发的下一代皮卡SUV产品)、N800项目(自主开发的下一代卡车产品)、A4冲压线项目等。

最后,江铃汽车继续致力于稳定的增长,包括进行引进新产品的可行性研究和扩展

出口及零部件外销业务。

5.9.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表144 江铃汽车SWOT分析表

SWOT分析表

优势(S)

国内轻型商用车龙头企业之一,产品定位于

中高档市场,盈利能力较强。

机会(O)

国内外经济的恢复增长,对商用车的需求有

拉动。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劣势(W)

中高端产品需求的恢复滞后。

威胁(T)

经济恢复仍存不确定性;行业价格竞争激烈;

原材料价格上涨。

表145 江铃汽车BCG分析表

BCG分析表

问题产品

瘦狗产品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明星产品

金牛产品

轻型商用车,零部件

5.9.7 企业竞争力评价

江铃汽车的福特全顺汽车,在中高端商务车、城市物流客货两用车等市场,一直稳步增长,成为中国高档轻客市场的主力军,中高端轻客市场同类柴油商用车销量第一。公司自主品牌的江铃“JMC”宝典皮卡、凯运及JMC轻卡系列的销量连续占据中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2008年1月,集当代国际轻客最先进技术于一体、性能卓越的福特新世代全顺,在全国上市,强大的动力、轿车化的设计及先进功能配臵、达到欧4超低排放标准、出众的驾驶性能,引领中国轻客市场“轿车化、安全化、柴油化、环保化”新主流,使江铃在中国高档轻客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江铃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率先建立现代营销体系,构建了遍布全国的强大营销网络。按照销售、配件、服务、信息“四位一体”的专营模式,公司拥有近百家一级经销商,经销商总数超过500家。公司海外分销服务网络快速拓展,海外销量高速成长,是中国轻型柴油商用车最大出口商,并被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整车出口基地”,江铃品牌成为商务部重点支持的两家商用车出口品牌之一。江铃以顾客为焦点,采用福特在全球实施的服务2000标准模式,贯彻JMC Cares江铃服务关怀体系,全力追求服务过程品质,顾客服务满意度评价在福特全球企业中居于前列。优质的营销、健全的网络和快速、完备的顾客服务,成为江铃在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中国驰名商标, 江铃汽车树立起中国商务车领域知名品牌的形象。

江铃汽车建立了ERP信息化支持系统,高效的物流体系实现了拉动式均衡生产;建立了JPS江铃精益生产系统,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质量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推广NOVA-C、FCPA评审,运用6sigma工具不断提升产品质量、节约成本,荣获中国质量协会颁发的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十佳先进企业称号。全顺车以优异的品质连续三年荣获福特全球顾客满意金奖,被评为2006、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用车。在与供应商共赢的发展理念下,公司借鉴福特Q1评审模式完善供应商评价,优化整合供应体系,成为国内率先通过TS16949一体化管理审核的汽车企业。

5.10 2009年金龙汽车发展分析

5.10.1 企业简介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8年,1992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1993年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截止2008年末,公司总股本为4.43亿元,总资产80.8亿元,净资产13.8亿元。2008年公司销售客车45755辆,实现营业额141亿元,主要产品大中型客车在国内市场处于优势地位,并远销到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以大、中、轻型客车的制造与销售为主导产业,旗下拥有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等客车整车制造企业以及金龙汽车车身、空调、橡塑、电器、座椅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产品“金龙客车”、“金旅客车”和“海格客车”是中国客车行业三大品牌,均为“中国名牌产品”,“KINGLONG”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金龙产品被授予国家出口商品免验资格,金龙汽车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等。2008年,集团获评中国企业500强,并在中国汽车工业30强中名列第16位。

5.10.2 股权关系结构图

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金龙汽车总股本4.43亿股,限售内资股比例0.10%,已流通股的比例是99.90%。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图92 金龙汽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09年12月31日)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是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数为5983.31万股,持股比例是13.52%。

表146 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截止日期:2009年12月31日

股东名称

1.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厦门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3.厦门市电子器材公司

4.中国农业银行—富国天瑞强势地区精选

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

5.中国工商银行—易方达价值成长混合型

证券投资基金

6.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博时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7.福建漳州闽粤第一城有限公司 8.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

-个险分红

9.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二组合 10.裕阳证券投资基金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持股数(股) 59,833,146 57,625,748 34,000,048 14,033,734 13,011,427 12,811,701 11,377,302 10,000,000 9,180,617 8,542,423

持股比例(%) 13.519 13.020 7.682 3.171

2.940 2.895 2.571 2.259 2.074 1.930

股份性质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5.10.3 经营状况分析

2009年,金龙汽车总资产为94.44亿元,净资产为15.07亿元,同比增长16.94%和9.42%。2009年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17.71亿元,同比减少4.99%;实现净利润15061.75

万元,同比下降23.36%,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729.57万元,同比增加8.69%。

2009年,公司各型客车总销量为46024辆,同比增加0.59%。其中,大中型客车的销售合计为29137辆,同比下降8.4%;客车总销量在客车行业内继续处于优势地位。轻客在经受了2008年的大幅滑坡之后,2009年公司抓住国家实施“汽车下乡”政策的有利时机,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卓有成效地开拓市场,实现销售16887辆,同比上升21.1%。

2009年,公司共出口客车6101辆,同比下降40.8%;其中上半年出口2001辆,下半年增加到4100辆。出口额为186190万元,同比下降31.3%,上半年出口额为62673万元,下半年上升到123517万元。全年出口额占公司总销售收入15.8%,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

2009年,金龙汽车的获利能力变化不大,整体有下降;金龙汽车的经营能力还是受到了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2009年,金龙汽车的偿债能力指标有提高,利息保障倍数较高,短期偿债压力较小;金龙汽车的发展能力指标整体有改善。

表147 2005-2009年金龙汽车财务状况

报告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2.69 10.80 13.06 12.77 销售净利率(%) 1.28 1.59 2.19 1.62 总资产收益率(%) 1.72 2.60 4.35 3.45 净资产收益率(%) 9.99 14.27 22.09 16.2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0.45 15.05 24.58 25.97 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6.62 9.24 13.90 20.63 存货周转率(次) 6.68 7.21 8.36 7.46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8.16 9.48 11.16 13.00 总资产周转率(次) 1.34 1.64 1.98 2.13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倍) 1.09 1.15 1.12 1.11 速动比率(倍) 0.90 0.83 0.84 0.78 利息保障倍数(倍) 77.98 36.25 -132.33 52.90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比率(%) 73.53 71.30 70.28 69.56 股东权益比率(%) 15.96 17.06 17.54 18.05 发展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4.99 -0.42 25.22 28.75 营业利润增长率(%) 25.70 -50.03 47.47 49.55 净利润增长率(%)

-23.36 -27.99

69.14

61.51

11

200

利润总额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1.02 9.42 16.94 -36.99 11.51 14.64 53.87 24.32 27.95 45.30 85.94 43.26

1

5.10.4 主导产品分析

2009年,金龙汽车的主导产品是客车,营业收入比例是100%。

表148 2007-2009年金龙汽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项目 客车产品 客车产品 客车产品

营业收入(万元)

1177107 1238973 1244166

营业利润(万元)

2009年12月 149349.7

2008年12月 133848.8

2007年12月 162505.7

毛利率(%) 12.69 10.8 13.06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100 100 100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10.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2010年,公司将进一步突出主业,力争年度客车销量超过5万辆,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成本及费用130亿元左右,公司生产经营资金约为150亿元,资金主要来源:部分银行借款,其余为自筹。

5.10.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表149 江铃汽车SWOT分析表

SWOT分析表

优势(S)

在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占有领先地位。

机会(O)

国内外经济的恢复增长,对商用车的需求有

拉动。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劣势(W) 产品结构单一。 威胁(T)

经济恢复仍存不确定性;汇率风险;原材料

价格上涨。

表150 江铃汽车BCG分析表

BCG分析表

问题产品

瘦狗产品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明星产品 轻客 金牛产品 大中型客车

5.10.7 企业竞争力评价

金龙汽车集团经过20年的发展,不仅树立了在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而且不断加快国际市场的开拓步伐,朝着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稳步前行。

公司主营汽车产品及零配件,其大中型客车的市场占有率高。同时公司一直致力于新能源客车的研发,2009年初,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在苏州下线,此举标志着国家“863计划十一五攻关项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氢燃料城市客车研发项目取得新突破。

5.11 2009年宇通客车发展分析

5.11.1 企业简介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郑州宇通工业园,占地面积112万平方米,创造了稳定日产能120台以上的产能记录。目前已发展成为亚洲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条件最先进的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宇通品牌在200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估中,宇通品牌价值再增4.71亿,以74.87亿元的品牌价值第四度蝉联中国客车第一品牌。

宇通客车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余年快速增长,并连续十年获得中国工商银行AAA级信用等级,是行业内率先同时拥有“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的企业。2007年,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评估中,宇通品牌以74.87亿元的品牌价值第四次蝉联中国客车第一品牌,并且宇通公司作为唯一一家入选的客车企业,荣登《福布斯》2007“中国顶尖企业榜。

5.11.2 股权关系结构图

截止到2010年3月12日,宇通客车总股本5.20亿股,限售境内法人持股比例17.65%,已流通股的比例是82.35%。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图93 宇通客车股权结构(截止时间:2010年3月12日)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宇通客车的最大股东是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数为17102.20万股,持股比例是32.90%。

表151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前十大股东

截止日期:2009年12月31日

股东名称

1.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

2.交通银行-博时新兴成长股票型证券投

资基金

3.中国工商银行-华安中小盘成长股票型

证券投资基金

4.中国农业银行-鹏华动力增长混合型证

券投资基金(LOF)

5.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6.UBS AG

7.交通银行-华安策略优选股票型证券投

资基金

8.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摩根士丹利

中国A股基金

9.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精选

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 10.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二组合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持股数(股) 171,022,027 19,000,000 17,904,945 14,499,744 12,645,354 9,806,437 9,689,804 8,907,974 7,073,908 7,000,000

持股比例(%) 32.896 3.655 3.444 2.789 2.432 1.886 1.864 1.713 1.361 1.346

股份性质 流通A股,流通受限股份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流通A股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5.11.3 经营状况分析

2009年,宇通客车累计生产客车28625台,销售客车28186台,实现营业收入87.82亿元。在行业销量萎缩的情况下,实现了销售金额和数量的双增长。

2009年,宇通客车的获利能力表现较好,仍有较高水平;宇通客车的经营能力有稳定表现;宇通客车的偿债能力指标有大幅提高,利息保障倍数大幅上升,无偿债压力;宇通客车的发展能力指标整体有恢复。整体上看,2009年,宇通客车的财务状况表现比2008年有改善。

表152 2005-2009年宇通客车财务状况

报告期 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获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7.34 15.74 18.61 18.37 销售净利率(%) 6.42 6.37 4.80 4.28 总资产收益率(%) 11.06 8.33 6.48 6.81 净资产收益率(%) 25.99 31.63 14.26 17.0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29.27 27.72 16.32 17.49

经营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11.77 10.48 11.74 16.67 存货周转率(次) 10.41 6.46 5.46 5.44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4.57 3.80 3.98 4.04 总资产周转率(次) 1.72 1.31 1.35 1.59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倍) 1.11 1.01 1.00 1.09 速动比率(倍) 0.86 0.79 0.66 0.73 利息保障倍数(倍) 77.73 31.43 40.45 -44.22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比率(%) 60.53 63.69 64.10 62.03 股东权益比率(%) 39.36 35.84 33.57 34.65

发展能力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5.35 3.51 52.35 15.50 营业利润增长率(%) 2.09 4.17 90.40 22.47 净利润增长率(%) 6.11 37.42 70.75 21.89 利润总额增长率(%) 3.80 2.77 90.97 18.65 净资产增长率(%) 29.10 -38.02 102.67 4.52 总资产增长率(%) 17.56 -41.95 109.16 38.41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11.4 主导产品分析

2009年,宇通客车的主导产品是客车,营业收入比例达到95.66%。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客车的销售收入比例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在主营业务中的地位增强。

表153 2007-2009年宇通客车主营收入构成情况

-200

项目 营业收入(万

元)

840089.86

1066.39

789715.9

824.8

689.3

520.3

683656.5

66109.2 客车 其他 客车 房地产 其他 其它 客车 房地产 营业利润(万元) 2009年12月 148230.91 659.74 2008年12月 126584.7 116.9 539.7 2007年12月 479 118200.5 23759 毛利率(%)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95.66 0.12 94.74 0.1 0.08 0.07 86.75 8.39 17.64 61.87 16.03 14.17 78.3 92.06 17.29 35.94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

5.11.5 企业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分析

2010年,宇通客车将围绕战略规划,认真贯彻战略落地措施,全面分析竞争对手,消除潜在的竞争威胁,发挥优势,占领市场、品牌、竞争力的制高点,全面超越对手,并拉开差距。同时,在国际市场缩小与国外知名品牌的差距,全面完成2010年既定经营目标,为实现“巩固中国客车第一品牌,成为国际主流客车供应商”的战略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为达到上述目标,宇通客车将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建立适应战略需要、适应市场和客户变化的销售模式;全面推进研发转型工作的落地;深入推行精益改善方法和工具,对标乘用车管理标准,形成符合行业特点的制造管理模式,并支撑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强化供应链体系化能力建设;完善流程管理模式,优化公司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财务体系向管理型财务的转型;继续推进信息技术分公司形成客户化的服务机制和商业化的项目评估方式,支持公司各项管理提升,提高其支持公司管理创新的能力。

5.11.6 SWOT分析及BCG分析

表154 宇通客车SWOT分析表

SWOT分析表

优势(S)

世界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条件最先进的大中

型客车生产基地;客车生产产业链完整。

机会(O)

大中客车需求平稳增长。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劣势(W) 公司产品主要集中于客车生产,比较单一。 威胁(T) 经济恢复仍存不确定性;海外市场需求减少;行业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

表155 宇通客车BCG分析表

BCG分析表

问题产品

瘦狗产品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明星产品 金牛产品 客车

5.11.7 企业竞争力评价

宇通客车主要从事大中型客车及其附件的生产和销售。其中,客车行业收入占主营收入的约95%。公司主要以生产大中型客车为主,为国内和亚洲生产规模最大的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在国内占据了21%的市场份额。公司在全国建立了10个全资销售服务中心,拥有400个特约服务站,服务网络完善。

公司作为大中型客车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强,制造工艺先进,燃油经济性好,大容量,轻量化,乘坐更加舒适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崭露头角。预计将在未来十年获得更快的盈利增速。

第六章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6.1 政策变化趋势预测

以2008年底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为代表,中国以超常规经济刺激计划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结合各方面的预测来看,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经过危机冲击触底之后、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起点,也是宏观经济运行逐步正常化之后、宏观政策相应需要回到正常化状态的一年。

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观察2010年宏观经济走势很重要的切入点之一,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正常化,即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

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步刺激经济前所未有,实际上如何有序退出同样也成为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不同经济体究竟会选择哪种渠道退出、退出的时间和节奏如何掌握、政策退出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这条线索会成为观察2010年宏观经济的一条主线。

在宏观经济政策正常化的主线下,如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信贷

第一,信贷投放成为观察宏观经济正常化的重要指标。

在当前中国间接融资占主导的融资结构下,信贷始终是观测宏观经济正常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信贷投放量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成为了2009年最突出的政策主线,也成为2009年影响金融市场最为显著的经济变量。

2009年的信贷增长对中国经济应对危机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如此高速的信贷投放,实际上是难以为继的,在宏观经济回复到正常状态之后,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就必然涉及到信贷投放的调整,适度宽松同样需要强调宽松的“度”。

在宏观经济运行正常的年份,通常理解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的基本是货币信贷的增速是GDP的增长加上物价,再预留一点增长空间。

如果预计2010年GDP增长是9%~10%、CPI为3%左右,预留3%~5%的适度宽松的空间,那么2010年的货币信贷增长就在17%~18%。根据历史上宏观经济正常情况下的信贷投放增长,2010年信贷投放在7万亿~8万亿元之间,跟2009年比虽有明显减弱,

但2009年与2010年两年合计信贷规模在历史上仍处于高位水平。

第二,2010年的金融市场格局会呈现“宽货币、稳信贷”格局,预计可用信贷资金不低于9万亿元。

在信贷政策逐步恢复正常化后,2010年基本的金融市场格局可以归结为“宽货币、稳信贷”。

“稳信贷”是指和2009年相比,总规模虽有所回落,但由于2009年新开工项目在2010年正好进入开工建设时期,客观上需要较高的信贷投放的持续性,信贷投放将是稳中有落。

在信贷投放大致稳定的背景下,2010年的流动性可能依然会相对宽松。实际上,2009年庞大的流动性主要是靠银行信贷来创造的,央行真正能直接控制的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在2009年的多数月份实际是净回收的。在基础货币层面,2009年的货币政策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宽松,只是处于历史平均水平。在2010年,随着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市场流动性将同时由内部的银行信贷创造和外部流动性两方面来创造,外部流动性(贸易顺差、外资流入)可能会构成一个新的流动性的增长点。

在相对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信贷投放的退出可能会遇到不同形式的干扰,进而可能会对金融市场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例如,如果流动性非常宽松,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充裕,资本金也达到法定的要求,商业银行就必然有强烈的投放冲动;如果有明确的信贷投放的窗口指导意见,就可能推动商业银行在监测目标相对宽松的一季度或上半年加速信贷投放,导致信贷投放在月度以及季度之间的大幅波动,进而可能会对金融市场运行形成冲击。

从银行体系本身的运行状况看,2009年银行体系尽管经过了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实际上存贷比并没有显著上升。也就是说信贷增长很快,实际的流动性增加也很快,高储蓄率和宽松的流动性可能会继续支持银行的信贷增长。另外一个重要的约束就是资本金。如果资本金约束通过不同形式的融资缓解了,同时流动性很充足,这时要控制银行的信贷增长是不容易的。

尽管2010年的信贷投放可能会逐步恢复到正常化的水平,但2010年的总体流动性依然相对较为充裕的重要原因,还在于2009年的信贷投放会有一定比率真正在2010年投入实体经济运行。这一点可以从不少金融指标观察到。从历史数据来看,企业开工项目肯定有一部分自有资金,新开工项目规模一直是大于中长期贷款规模的,但是2009年中长期贷款投放远高于新开工项目规模。根据上述数据大致推断,即使2010年是7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万亿~8万亿元的信贷投放,可供企业使用的资金应不低于9万亿元。

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同样也体现在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上,体现在财政政策上。如果在2010年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那么,适度的财政赤字是可以预期的。如果按照通行的不超过GDP的3%的稳健指标,2010年的财政支持可能会超过1万亿元,这个指标与美国、日本等高负债国家相比要稳健得多。同时,信贷投放的结构也值得关注,例如,信贷投放在不同季节的分布要防止大起大落;其次,防止信贷向大企业、少数几个行业等过分集中,这不仅加大银行体系的风险,实际上也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如果说集中投放给大型企业是应对危机的超常规状态的话,2010年应当更有回旋余地来推动信贷投放的均衡分布。

二、管理通胀预期

管理通胀预期在研究界也有分歧,一种观点认为2010年通胀只是个预期,CPI大致测算只有3%,其中还有1%左右的翘尾因素,又预留一部分新涨价的因素,如果公用事业不涨价,2010年的CPI可能还达不到3%。因此提出管理通胀预期过于超前,不利于经济复苏。

但事实证明,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金融市场的投资决策,CPI和PPI的预警性是值得怀疑的,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良好的用来判断通胀的指标,在不少时候往往还成为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

例如,在上一轮经济周期中,GDP增长在2007年二季度已经达到阶段性的顶点,进入回落周期,但是CPI依旧上行,直到2008年2月才达到顶峰。当时,企业家产生了更强烈的通胀预期,高价购买原材料,将PPI继续推升,所以CPI、PPI见顶实际上比GDP往往晚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对于宏观决策的参考价值有限。

因此,在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管理通胀预期”,实际上清晰看到了通胀不仅表现在CPI、PPI上,还往往表现在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上,还表现在一些不在CPI统计覆盖范围内的商品上。

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经验,比较明显的通胀的形成往往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实体需求(比如投资或出口)的大幅增长,二是信贷投放高速增长,三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目前投资已大幅增长,信贷投放增长也非常快,所以2010年的物价水平受农产品影响非常大。

三、培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是,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培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上,降低对政府投资需求的过度依赖,防止经济二次探底。

在1998年中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也曾采取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资带动,刺激了当年经济的回升,但政府的投资力度总是有限的。当政府投资力度逐步减弱,市场需求没有跟进时,很容易导致经济的二次探底。1999年政策制定者为了激发市场需求,推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等重要举措。

现在中国经济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出现回升,但任何政策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2009年推动城市化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据粗略统计,2009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规模已超过地方政府全年的总财政收入,这至少应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和边界。下一步如何为城市化进一步融资,依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推动的政府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实际上面临着约束,这个问题也许不会在2010年暴露,但这个问题值得关注,至少它意味着继续依靠大规模的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推动政府投资,面临着日益强烈的预算约束。

关于激发市场的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很多领域做了重要部署:第一,防止大型垄断企业在一般领域进行过度扩张,同时清理大中型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之间不公平的法规,构造一个平等竞争的氛围,要降低一些高门槛行业的管制,降低垄断性领域进入的门槛,使得充足的流动性有一个投资的渠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特别容易形成资产泡沫,与居民缺少投资渠道有很大关系。通过降低医疗、金融、通讯等这些社会投资领域的门槛,来激发社会投资的需求。第二,鼓励消费。在应对危机的2009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考虑到价格因素)可能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点,这可能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转型以及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提升面临一个重要的拐点,其中既包括劳动者收入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形成的新市民的消费能力、迅速扩大的中间收入阶层的购买能力等。

在目前的统计口径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既包括居民消费,又包括政府消费。为了进一步推动消费的增长,预计会有一系列新的措施出台,比如在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险的省际转移、税收的优惠,提高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

6.2 成本及价格趋势预测

6.2.1 成本趋势预测

一辆汽车的成本包括设备、产权的均摊成本、零部件的成本、制造成本、工时和管理成本、纳税成本五大块,其中,主要的就是零部件成本和制造成本。所以,我们主要

分析一下影响汽车成本的原材料成本和能源电力成本变化趋势。

对于产品主要由钢铁构成的汽车业而言,产销量的持续增长使得其对于钢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而且其作为钢铁使用大户并不是体现在数量上,而是体现在其所使用的钢铁品种的高附加值上。

伴随着全球经济开始步入复苏轨道,未来铁矿石等的价格将会呈现上涨态势并传导到钢铁产品上,国内汽车用钢材的价格将呈现回升的态势考虑到相关整车制造企业与钢企均签有战略协议,所采购的钢材不会简单按照钢企所公布的市场价执行,存在有价无市的状况,因此综合分析判断,如果2010年汽车用钢材的价格涨幅在3-5%,则将主要由汽车制造商自行消化,这将会对企业的盈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看则还在可承受范围。

由于以煤电为主的中国电力供应在“低碳经济”政策下正步入价格提升的通道,作为高能耗之一的汽车制造业未来将面临一定的压力。不过鉴于其在整个成本占中的比重并不很高,因此虽然同样会有压力,却也在可承受范围。

6.2.2 价格趋势预测

面对2010年生产成本涨价的压力,中国汽车行业正在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成本考验”,汽车降价的可能性日益递减,如果这场成本考验继续蔓延,2010年涨价可能成为汽车业走出“只增量不增利”困境的唯一选择。同时在2010年全年产能出现偏紧的情况下,汽车市场价格战的几率降低,预计全年价格指数企稳;同时,由于对1.6L及以下乘用车的优惠减小,预计稍大排量车型销售比例将有所上升,将提升售价结构。总体而言,2010年汽车价格将会走稳。

6.3 供求趋势预测

6.3.1 供给预测

2009年,汽车行业的生产经营出现火爆的局面,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这主要是受国家多项刺激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消费需求大量释放的因素影响。

2010年,考虑到汽车消费的政策支持继续执行,以及我国汽车的消费潜能,预计2010年汽车行业的工业产值增速将保持稳定增长。

表156 未来汽车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值

单位:亿元,%

时间

工业总产值 增长率

2005 11296.51 9.00 2006 14881.91 30.60 2007.1-11 17910.08 32.73 2008.1-11 21078.11 17.07 2009.1-11 26614.98 23.80 2010(E) 34260.74 18.00 2011(E) 41113 20.00 2012(E) 49336 20.00

2010年相关政策措施将继续实施,汽车消费趋势稳定,汽车行业的需求增长明确。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的汽车产量是1378.34万辆,同比增长47.49%。预计2010年汽车行业的汽车产量将在1600万辆左右。

表157 未来中国汽车产量预测值

单位:万吨

产品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2011(E) (E) 汽车 570.77 727.97 888.25 934.51 1378.34 1626 1788 乘用车 393.07 523.31 638.11 673.77 1038.02 1225 1350 商用车

177.70

204.66

250.13

260.74

340.72

401

438

6.3.2 需求预测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在产销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行业的销售收入也保持了快速增长,成为工业行业中表现突出的行业,也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政策效果最明显的。

2009年1-11月,汽车行业的销售收入是26184.56亿元,同比增长23.03%。销售收入增长变化基本与工业产值变化一致,预计2010年汽车行业的销售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增长18%左右。

表158 未来汽车行业销售收入预测值

单位:亿元,%

销售收入 增长率 2005 11068.36 11.63 2006 14651.32 29.46 2007.1-11 17483.73 31.47 2008.1-11 20832.03 19.11 2009.1-11 26184.56 23.03 2010(E) 33706.66 18.00 2011(E) 40448 20.00 2012(E)

48538

20.00

汽车行业中长期内的消费普及轨迹主要取决于经济成长、收入分配和真实油价因素,但短期却可能受到各种经济和政策因素甚至群体性心理行为的扰动,使销量增速大幅波动。国内汽车市场在经历了2009年的强劲V型反转之后,2010年整体是一个回归

2012E) 1890 1400 490

趋势之年。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的汽车销量达到1346.48万辆,同比增长43.54%。2010年,预计汽车行业的需求潜力仍然有良好前景,需求增速会有一定下滑,但表现依然较好,所以预计2010年汽车销量在1600万辆。

表159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预测值

单位:万辆

产品 汽车 乘用车 商用车

2005 575.82 397.11 178.71

2006 721.60 517.60 204.00

2007 879.15 629.75 249.40

2008 938.05 675.56 262.49

2009 1346.48 1033.13 331.35

2010(E) 1600 1205 395

2011(E) 1760 1330 415

2012(E) 1860 1370 475

6.4 进出口趋势预测

6.4.1 进出口总量预测

根据下面分别对汽车进口、出口情况的预测,对汽车行业的进出口总量进行预测:

表160 2010年汽车行业整车进出口数量预测

单位:万辆

进口 出口 进出口总计

2006 22.78 34.33 57.11

2007 31.42 61.27 92.69

2008 41.01 68.07 109.08

2009 42.07 36.96 79.03

2010E 63.11 46.20 109.31

2011E 75.73 57.75 133.48

2012E 75 70 145

表161 2009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预测

单位:亿美元

进口 出口 进出口总计

2006 212.74 289.1 501.84

2007 259.82 408.96 668.78

2008 289.35 464.71 754.06

2009 331.07 368.12 699.19

2010E 430.39 515.37 945.76

2011E 472.95 525.32 998.27

2012E 460 560 1020

6.4.2 进口预测

2009年我国进口汽车市场在没有政策惠及的情况下,随着经济回升和消费信心的恢复,在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税调整等政策变化过程中总体实现较快增长。虽然2009年进口量与2008年相比仅小幅增长,但进口车上牌量达35.3万辆,同比增长30.9%。2010年,在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下,随着中国整体汽车市场不断增长以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中国进口车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2010年进口数量63万辆。从进口汽车产品趋势看,进口汽车产品仍将继续向中等排量调整,大排量车下降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趋缓;一级城市市场增速将有所恢复,二、三级市场将持续快速增长。

6.4.3 出口预测

面对汽车出口数量下滑,难以打开欧美市场的局面,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2009年11月初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将通过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等方式,大力推动汽车出口。

从全球汽车贸易形势来看,跨国或跨地区的贸易总量其实有限。日本、美国、欧盟等地的汽车企业,早已不靠出口整车来增加贸易额,更多的是到别国投资,根据当地消费特性进行本土化生产。但目前,我国汽车出口仍是单一的产品,因此未来将逐步向产品、技术和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

2010年汽车行业出口形势是:汽车整车出口将逐步回升,但幅度不会太大,出口市场的好转还需要国际市场的全面复苏。而零部件企业出口复苏态势要好于整车,其出口有望快速增长。

6.5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近几年世界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也在逐步由量变产生质变。由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先后从节能、安全、环保等方面制定了汽车技术的发展规划,并组织科技攻关。目前,现代汽车行业中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也主要集中于汽车能源、汽车安全、汽车新材料3 个方面。

1、汽车能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汽车工业节能减排要求下,探求新能源的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推出了甲醇、乙醇、氢气、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代用燃料,以及电动和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

2、汽车安全性提高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的安全性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提高汽车安全性包括两 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避免发生事故,即主动安全性;二是如何减少事故对人员的伤亡,即被动安全性。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很多电子产品应用于汽车,无论是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还是主

动安全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人员伤亡。现代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包括:正面和侧面安全气囊、防翻滚布帘气袋和自动弹出防翻滚杠。

现代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包括:红外夜视系统;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汽车的制动防抱死装臵(ABS)、驱动自动控制系统(ASB或TCS);自动调节速度与车距系统;电子气候系统。

3、多种新材料应用于汽车

稀土元素已是现代车用钢板的“补品”,钢经过稀土元素镧、钪、钇等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韧性和塑性,改善冲压性能。添加了稀土元素的钢材用于汽车的车轴、骨架梁等。在汽车电机改造中,使用稀土磁体可以减少电机重量和体积,稀土永磁电机将广泛用于汽车上。

用钒元素生产的钒钢、钒钛合金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的特点。为了减轻汽车重量,一些汽车的连接件采用含钒5%的钛合金制造。钒钛合金能够适应汽车零部件的高速机械运作。

橡胶密封件是汽车装配的重要辅助零件,对汽车运行质量影响很大。橡胶密封件要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弹性和耐油耐水不变形的特性,是保证发动机、底盘及其他部分不渗油不渗水的关键。现在一些质量好的橡胶密封件通过交联(硫化)产生持久的“橡胶弹性”, 根据不同的品种具有-50~180 ℃的使用范围,以适应不同的安装部位。

近年来塑料在车上用途广泛。保险杠、仪表板、塑料覆盖件等汽车塑料零件,除了要求有较高的加工质量外,还要求有较好的机械物理性能。这类塑料零件是采用塑料增强反应注射成形工艺。聚氨酯制品,其表面紧密,内部松软,摸上去有弹性,又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非常适合于汽车仪表板、内饰覆盖件等。除了车身覆盖件外,一些汽车前照灯玻璃罩也用塑料制造,与传统玻璃相比,不但使车灯重量明显减轻,而且有更大的可塑性,可依照安装位臵做成各种形状。

6.6 竞争趋势预测

2009年,汽车产品的产销情况表现良好,我国汽车行业在200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未来几年将是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抓住这一机遇,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就能由“市场拉动型”向“创新推动型”转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能得到大幅提高。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就能实现。

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将不断加深。汽车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全球化程度以及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汽车工业链的培育和发展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配臵全球化,降低成本、贴近市场将是汽车企业保持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态势将更加明显,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也将不断加深。

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将加快。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是一种必然。我国汽车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是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表现,也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相对于小企业,大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影响更为重要。并购重组将会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集团内部的整合兼并;二是集团之间的战略整合;三是民营企业通过购买国有企业股份而进入竞争者行列。

新能源汽车将加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基本明确,分为主要路线和辅助路线。主要路线:加速轿车柴油化→混合动力、纯电动(电池)→燃料电池汽车。辅助路线: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车→煤化工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将是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相对集中的领域,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关于汽车行业的壁垒、格局、集中度方面的竞争趋势是:汽车行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的行业,资金和技术门槛较高,产业政策也对相关进入、退出机制进行了限定。从趋势看,汽车行业的壁垒较高,随着汽车生产研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的壁垒有提高的趋势。从我国汽车行业的格局及集中度看,集中度水平在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以几大汽车集团为主的市场格局。根据汽车产业调整及振兴规划的要求看,我国汽车行业将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6.7 区域发展趋势预测

分析我国汽车行业的区域发展趋势,主要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区域发展趋势。我国汽车行业的集中度水平不是很高,但也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例如: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和江淮等,这部分汽车企业是我国汽车行业的主力军。由于汽车行业是规模经济明显的还有,规模化发展是汽车企业的必然要求。因而,我国汽车行业的区域发展主要围绕大企业集团展开。拥有大型汽

车企业集团的地区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

从汽车市场销售区域看,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一级市场的汽车销量增长率约8%,二级、三级、四级市场的销量增长率分别约为27%、34%、36%,高于一级市场。三四级市场的增长成为2009年汽车销量增量的重要贡献力量。

从区域汽车保有量和人口分布来看,一二三线省市的汽车保有量比例为1:1.07:

1.26,总人口比例为1:1.77:2.23,两者差别巨大导致三线省市人均汽车保有量远低于一二线省市,表明三线省市潜力巨大。三线省市包含了19个省市,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不同,不同省市的汽车消费起步时间不同,平滑了区域内销量增速。因此预计三线省市汽车市场的增长具有较好的持续性。

目前农村市场需求一部分来源于新增需求,另一部分来自对原有车辆如摩托车、低速汽车等的替代。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上升,对交通工具的需求开始升级,摩托车正处于被替代过程;低速汽车是国家政策鼓励进行替代的品种,按汽车下乡政策,报废低速汽车并换购轻卡将获得补贴,因此其被替代过程会加速。2008年农村高收入家庭人均总收入已经达到1.49万元,这部分人群己经具备家庭轿车购买力,也是目前农村轿车的主要拥有者。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升,较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也将步入轿车消费高增长期,预计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后开始释放。

6.8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2010年的乘用车产品市场仍会有良好表现,预计2010年乘用车产品销量同比增速在15%-20%。主要的判断依据是:宏观经济形势继续向好,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国内狭义乘用车保有量依然偏低,不同地区保有量差别巨大;符号商品的属性不断得到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第一辆车的需求仍将驱动行业销量高速增长;2009年乘用车市场的高度繁荣并没有透支2010年的需求;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将继续发挥作用。

2010年,大中型客车的需求景气程度提高,预计产品销量同比增速在10%~15%之间。主要的判断依据是: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人员流动强度加大;动车组客运对公路客运的影响有限;公铁竞争,公公竞争,加速了公路客运运输装备升级的进程;延迟的更新需求将在2010 年得到释放;公交客运市场景气程度将有所回升;海外市场预计会有回暖。

2010年,重卡的景气程度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0%左右。主要的判断依据是:重卡子行业增长的四个主要驱动力依然存在;养路费停止征收的政策

仍将影响2010年的重卡需求;销量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

2004-2008年,轻卡行业产品销量的复合增长率为11%,基本上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而2009年,行业则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行业的高度繁荣,和宏观经济的景气程度并不相称。可以说,国家一系列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催生了2009年轻卡行业的过渡繁荣,2009年的轻卡销量包含了2008年延迟的需求、2009年当期的需求和2010年的部分需求。考虑到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依然持续向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依然对轻卡产品需求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在2009年较高的基数上,2010年轻卡行业产品销量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销量增速在5~10%之间。

6.9 财务状况预测

1、盈利能力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表现良好,逐渐好转。2010年,预计在刺激汽车消费政策的持续作用下,以及经济环境的好转下,汽车行业的生产经营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行业的盈利能力表现稳定,会受到原材料价格和销量变化的影响。

2、营运能力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的营运能力受到的影响较小,表现相对稳定,经受了考验,预计2010年汽车行业的营运能力仍将保持相对稳定。

3、偿债能力

2009年,由于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表现良好,使行业的偿债能力提高,整体的偿债风险不大。预计2010年,汽车行业的生产经营继续表现稳定,行业的生产经营前景良好,偿债能力表现稳定。

4、发展能力

2009年,宏观经济的逐渐好转,以及多项刺激消费政策的作用下,汽车行业的产销两旺,汽车行业的发展成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亮点。2010年,预计汽车行业的发展能力仍将有良好表现,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表162 2010年汽车行业财务状况预测

20102009年11月 2008年11月 2007年11月

年(E)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4.80 15.91 14.68 15.34

2006年 14.98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销售利润率(%) 资产报酬率(%)

负债率(%) 产权比率(%) 利息保障倍数(倍)

应收帐款增长率(%) 利润总额增长率(%) 资产增长率(%) 6.98 8.65 60.02 150.13 12.87 25.45 21.57 20.13 7.22 9.84 59.43 146.46 13.77 27.31 52.75 22.39 5.95 8.15 57.06 132.88 12.23 13.69 8.74 12.66 6.31 8.30 偿债能力 56.77 131.32 11.84 发展能力 24.48 64.07 21.42 5.136.34 56.17128.19.87 20.5044.4418.20销售收入增长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产成品周转率(次)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18.00 23.03 9.00 8.91 19.20 19.46 2.32 2.36 19.11 31.47 营运能力 9.08 8.85 15.26 14.45 2.31 2.27 29.46 9.0614.852.12

第七章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

2009年,在国家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以及拉动汽车消费的多项政策刺激下,汽车行业取得了良好的表现。2010年,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比较乐观。但考虑到汽车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及行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各种风险。汽车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的风险;节能减排政策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企业生产成本控制风险;产品需求结构性差异风险;需求刺激政策力度缩小的风险。

从整体上看,汽车行业的风险评级是中级,机会与风险并存,机会大于风险,可选择性介入。

汽车行业整体是属于维持类行业,并有选择性的支持类行业,主要原因是: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有望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快速崛起。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处于又一轮消费增长期,刚性需求的释放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利于我国汽车企业做大做强。

风险评价标准:对行业按照生命周期、供需状况、国家政策支持程度、产品替代可能性、行业壁垒、与经济周期同步性、议价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等7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0.8-1.0,0.9为平均值,各评分方面权重如下表。汽车行业的综合得分为0.94分,为维持类。

支持类:综合评分在0.95以上 维持类:综合评分在0.9-0.95之间 退出类:综合评分在0.9以下

表163 汽车行业各项评级因素判断结果

行业评价指标

生命周期 供需状况、总量预

国家政策支持程度 产品替代可能性 行业壁垒 与经济周期同步性 厂商议价能力及成

行业现状 成长 产销两旺 较大 较小 较高

与经济周期同处于回

稳阶段 一般

权重 15% 15% 15% 12.5% 12.5% 15% 15%

评分 0.96 0.95 0.95 0.93 0.95 0.92 0.90

本控制能力 综合评分

0.94

表164 汽车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类别 宏观环境风险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风险 汇率风险

产业政策风险 经营环境风险

节能减排风险 原材料成本风险 兼并重组风险 价格风险

企业风险

技术风险 产品结构风险

原材料风险

原材料供应

风险特点 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 人民币汇率变化

环保要求提高 原材料成本上升

中小企业面临兼并、收购 汽车价格有波动

自主研发生产能力

产品需求存在结构差异 原材料的供应稳定性及质量

影响企业范围 所有汽车企业 汽车出口企业 所有汽车企业 所有汽车企业 中小汽车企业 所以汽车企业 所有汽车企业 所有汽车企业 所有汽车企业

7.1 政策风险

2009年,对汽车行业影响最大的政策就是《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它是其它多项政策的出发点。国务院于2009年1月14日通过了《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了减收1.6L以下排量汽车购臵、补贴农村汽车消费、以及产业重组、自主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政府支持等政策。该项政策从短期、长期两个方面都对汽车行业产生影响。短期来看,政府下调购臵税和刺激农村汽车消费的将提升小排量及交叉型乘用车制造企业短期销售业绩;长期来看,政府政策表明了政府做大做强汽车企业、支持拥有自有技术企业、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决心,一定程度上是汽车及新能源行业未来前景的强化,这对有可能推动行业领导企业产生有积极的作用。

从《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具体内容来看,除了刺激和提振之外,国家政策也有调整的因素在里面,既然有调整,就必然会带来变化,变化就意味着风险。政策鼓励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主张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那么,那些规模较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能耗和生产技术方面不过关的企业自然会面临着较大的淘汰风险,这是需要银行特别注意的,即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国家鼓励的标准去寻找目标客户,按照国家鼓励标准的对立面来甄别劣质客户。

另外,2009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涉及到若干汽车产业的政策调整。其中,车辆购臵税优惠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显示刺激的力度在减弱。

7.2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汽车行业是随经济变化明显的周期性行业,无论是作为可选消费品的乘用车,还是作为投资品的商用车都与宏观经济的消费和投资密切相关。

2009年,国内外经济在各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经济逐渐好转。

2009年,我国的宏观经济在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增速出现回升。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美国2009年第四季度国内真实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长5.7%,高于市场预期。美国2009年12月领先经济指标指数环比增长了1.1%,连续第9个月上升,表明美国经济复苏动力正在逐步强化,美国经济复苏状况最终确定下来。英国经济2009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0.1%,但同比下降3.2%,勉强摆脱衰退。德国2009年12月Ifo商业景气指数由2009年11月的93.9升至94.7,高于预期的94.5,升至2008年夏季以来最高水平。

虽然有理由对2010年保持乐观,但综合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由宏观政策刺激作为目前主要特色的复苏之路将不会平坦,宏观经济仍有波动风险。经济危机后期因刺激扩张政策所导致的财政赤字的过度膨胀,加之经济的复苏的滞后力度难抵公共债务负担的加剧,使得各国“主权债务危机”逐步凸现并愈演愈烈,从而给全球经济的复苏造成不稳定性因素。不宜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前景过分乐观,全球经济的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

7.3 技术风险

我国一批自主品牌的汽车已经在逐步成长壮大,而且产量增加,出口也在增长。但从总体来看,中国汽车行业仍然存在布局比较分散,一些技术水平和国际上先进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单个汽车厂的规模与之相比也有一定差距。汽车行业严重依赖国外品牌、技术,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国内轿车市场,国外品牌占据了大部

分的市场份额。

我国汽车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平台开发技术和关键领部件核心技术仍然是中国汽车技术的软肋。在乘用车领域,抛开老红旗,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完全自主开发的轿车平台。在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方面,以电子控制系统为代表的核心技术仍然需要依赖跨国公司。平台开发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与整车造型技术、整车制造技术不同,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需要企业长期的设计技术、试验技术等方面的积累。

2、内饰的工艺水平和工业设计水平与跨国公司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尽管汽车造型设计已经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内饰工艺水平和工业设计水平却提高不明显。内饰工艺水平和工业设计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的是改变观念而不是技术。

3、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国家专利局受理的汽车专利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和德国等的跨国公司,中国企业所占比例很少。这一方面反映出国内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能力与跨国公司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汽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差。

7.4 供求风险

供给方面:2008-2009年初由于销量低迷,产能过剩,各厂商一般不会有扩产计划,但2009年末产能不足的情况日趋严重。由于兴建产能一般需要18个月以上,预计新建产能将在2011-2012年释放,故2010年产能仍然偏紧,只能通过技改、调整生产节拍等缓解。所以在2010年,汽车行业的供给过剩的风险较小。

需求方面:2010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继续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汽车行业的产品需求将稳定增长,从而也将拉动行业的发展。整体上,汽车产品的需求风险较小,存在的需求风险主要是由于各细分品种的需求存在结构性差异,市场需求结构不一致,造成了需求结构风险。2010年,预计轿车的消费增速会有减缓风险;轻卡和交叉型乘用车面临需求下滑,成本上升风险;重卡的需求会有增长,但成本面临上升风险。

7.5 原材料风险

我国汽车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是钢铁产品、钢铁产品合计占车辆总重的60%以上(乘用车钢铁占比相对较低,而商用车特别是货车钢铁占比在65%-75%)。所以对于原材料风险来说,钢铁产品的价格波动对汽车行业的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产品价格与2008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国际钢材价格也下跌幅度很大。在钢材产品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汽车企业采购的原材料不管是来源于国内还是国外,产品价格都有下降,而且汽车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提高。因而,2009年,受益于相关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汽车行业的生产成本控制较好,对于企业的效益实现有利,生产经营风险减少。

2010年,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其铁矿石、焦炭等生产成本面临较大的上升压力,在钢铁产品成本上涨的情况下,成本必然向下游行业转移,从而提高汽车行业的原材料价格水平。钢材价格水平的上升,必然增加汽车行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对企业的效益产生不利,加大汽车行业的生产经营风险。

7.6 相关行业风险

对于汽车行业的相关行业风险分析,主要分析一下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对汽车产品消费的影响。

随着目前国家不断加大对铁路客运专线的投资,其对公路客运的冲击引起了广泛的市场关注。根据铁道部出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2年前将在全国建成“四横四纵”的铁路客运专线,到2020年客运专线里程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目前国内的铁路建设正在大规模地推进,未来3年将有多条客运专线集中建成。其中,在2009年以前建成的铁路客运专线只有1053公里,而单单2009年就将会有2031公里客运专线投入运营,之后,在2010和2012年还将分别有1649公里和3878公里的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客运专线的建设,将把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经济圈连接起来,并推动长株潭、成渝、武汉、中原等城市群的兴起,加速人员的流动与往来,因此,客运专线的迅猛发展将改变中国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动车组的开通,对公路客运,特别是中心城市之间的客运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从而对汽车行业的相关产品需求造成负面影响。但同时考虑到铁路客运与公路客运的人均距离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预计铁路客运专线对公路运输的市场替代仅占很小一部分,不会产生严重的替代风险。

7.7 区域风险

汽车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明显,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它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

比较密切,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对行业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主要的汽车企业都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或城市,例如: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等,不管从企业发展环境还是市场需求看,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对汽车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不同的影响。

在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方便、各项配套措施完善,整个经济环境适合企业的生存;同时由于经济增长较快,汽车市场的消费能力强,产品需求多。因而,有利于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反,处于偏远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由于交通不便,市场容量小,经济环境差,往往在企业发展中面临更多风险。

7.8 产品结构风险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由于生产的产品结构不同,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不相同。产品结构的差异,会给汽车生产企业带来不同的产品结构风险。

轿车行业利润的关键决定因素是需求增幅,需求增幅高低决定了产能利用率和价格的稳定性。轿车企业相对重资产,产能利用率对毛利率、费用率影响很大。对我国目前轿车企业来说,较高的需求增幅可以“一俊遮百丑”,但在需求增幅下降的情况下,风险就会凸显。

商用车行业产销增长较为平稳,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龙头企业地位稳固。但该行业目前普遍存在成本转嫁能力不足的弱点,主要是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对应的商用车发展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质量档次、价格水平与成熟市场差距大。

表165 汽车各子行业特征

整车种类

产品属性

宏观基础因

购置行为对

消费刺激政策的

敏感度

产品结构(排

量/吨位)之间的

替代性

顾客特征 轿车 可选消费品 消费能力/消费信心 高 卡车 生产资料 固定资产投资/公路货运 低 客车 生产资料 政府公交/公路客运/出口 低 较高 低 较低 个人为主,购买

行为主观性较强 专业用户,关注产品特性及投资回报率,闲置成本高

行业竞争态

势 企业、品牌众多,龙头企业具有规模及格局尚未稳定 产业链优势。竞争格局稳

定 龙头企业具有综合优势。企业产业链条短。存在众多中小企业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7.9 国别风险

一年前全球汽车行业还呈现悲观的局势,有关汽车行业的报道普遍涉及破产,裁员和工厂关闭。而从2010年来全球各地汽车销售的报道情况来看,这一局面大有改观,汽车业似乎已经度过艰难的局面,各项统计数字呈现乐观局面。

而事实上,汽车业的复苏不可盲目乐观,整体产业仍旧脆弱,风险仍然存在。

最为汽车业界期待的指标来自中国和印度。其中,2010年4月份印度市场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9.5%,创下近十年来最大增幅。分析预计2010年这一增长趋势还将持续下去,融资也将在增长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销售的增长主要来自小型轿车市场,该部分销量占据超过70%的总销售额。然而印度汽车行业需要克服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对利润的侵蚀,同时还要面对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欲的高利率所带来的影响。

2010年来,日本也成功地跟上汽车行业复苏的浪潮,除微型车外,日本市场轿车,卡车和巴士的销量快速增长。不包括雷克萨斯品牌在内,丰田汽车销量也快速增长,继续稳坐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的交椅。而日产和本田的销售量也有较快增长。日本汽车行业在过去数月呈现复苏的局面很大程度归功于政府的折扣和税务减免政策,预计这一增长还将在本财年持续下去。

而对于欧洲市场来说,在2010年4月份则呈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据西班牙全国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C)的数据显示,2010年4月份西班牙汽车销量达到93637辆,同比2009年4月份的67214辆销售量,增长幅度达到39.3%。而德国则无奈地目睹其汽车业连续第5个月销售额下跌,4月份这一跌幅达到32%,销量仅259500辆。这一大幅下滑主要归因于不好的消费环境以及政府资助的促销措施的结束。同样,意大利的汽车销售也遭遇15.6%的跌幅。而英国政府的促销措施尽管已于3月结束,但英国市场还是实现11.5%的销售增长。而法国1.9%的增长幅度则明显低于3月13%的增长。

北美地区则成功保持着其汽车销售的增长势头。根据汽车数据公司发布的数据,随着底特律三大车企(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销售增长,2010年4月份美国汽车销售量达到982131辆,同比增长20%。而在2009年同期,美国汽车业正面临最严重的风暴,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面临破产危机。通用汽车由于正处于四大品牌转型时期,在所有汽

车制造商中增长率最低仅7.2%。预计借助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2010年的美国汽车销售情况将达到100万辆的增长量。在4月份,通用汽车借助183614辆轻型汽车的高销售量排名第一位,福特和丰田则分别以24.9%和24.4%的增长,分别为167283和157439辆的总销量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丰田之所以能在大规模召回的情况下实现销售增长,归功于其推出的刺激方案,包括提供零利率贷款和免费维修等举措。

上述数据表明,汽车行业正朝着复苏的方向前进,但显然情况并非想象中的容易。尽管美国和欧洲已成功地恢复汽车销售增长,但与几年前的最高销售额相比,这一数据还有一定差距。事实上,汽车行业的复苏并非完全独立的增长过程,这部分地区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借助政府资助的销售刺激方案,而非经济恢复独立带来的需求驱动。上述地区的汽车制造商必须将重点放在推进技术替代研发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电动车虽然堪称未来的希望,但距离被大众普遍接受还存在相当距离。要实现长期发展,汽车制造商现在必须去创新以满足未来需求,而燃油效率和紧凑型轿车将成为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在亚洲市场,虽然汽车销量显得相当强劲,但相比西方它也遭遇独特的挑战。影响该地区汽车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和通货膨胀。而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加快发展步伐,两国需要在减少排放量上为满足全球标准进行大量投资,这笔长期耗资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这将反过来将使得汽车制造商在清洁技术上加大投资,毕竟在二氧化碳排放的谈判中,汽车往往不幸的成为第一个被开刀的产业。而部分新兴市场虽然不需要担忧其增长需求,但这类市场的独特性要求将为汽车制造商带来不少挑战,比如印度市场的消费者就更喜欢物有所值的高性价比小型汽车。这将导致在此特殊空间内的竞争异常艰难,汽车制造商的利润也会因此下降,而过高的进口关税也会成为汽车商进军上述市场的壁垒。

期待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在中期进军印度市场并不务实,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提供小型发动机,推行小型车消费税回扣,使用涡轮增压技术提高功率和燃料效率,降低排放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虽然全球汽车行业目前已将经济危机臵于身后,但各家汽车制造商都需为未来积极创新,这些改善点包括技术方面,生产和经营水平。目前,在令人乐观的数据背后存在着无法忽视的事实:汽车整体产业目前仍处于脆弱状态,要实现完全恢复还需较长时间。不同于过去的是,要确保未来的任何经济动荡都不会使汽车行业再度陷入危机,积极的投资将成为唯一的途径。

7.10 企业生产规模及所有制风险

汽车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化,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的效益与规模的大小有着重要的关系。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车制造企业有130家左右,但主要的产能集中在少数几家,2009年,前十家企业的汽车销量占据了85%以上的比例。所以,我国汽车行业中的竞争激烈,行业分化和结构调整不可避免。由于企业生产规模的不同,必然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造成影响。从汽车企业的生产规模分析,对于小规模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存在的风险较大。相反,大型汽车企业在规模上占有优势,抵抗市场变化能力强,面临的风险较小。

从企业所有制分析,我国汽车企业所有制类型主要有国有、民营及中外合资三种,由于汽车行业需要的技术含量较高,所以目前中外合资的汽车企业在产品市场中占据主流,外资企业往往采取与国内汽车企业战略投资合作的方式。对于国有汽车企业,规模普遍较大,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发展的历史也较长,另外,国有企业在引进外资企业方面也步伐较快。目前,国内的几大汽车集团都与外商有良好的投资合作。对于民营汽车企业来说,近年来由于汽车行业的投资吸引力较大,大量的民营资本进入该行业。民营汽车企业凭借自身的经营灵活性,以及低端战略,也出现了一批发展较好的企业,还纷纷扛起民族品牌大旗的重任。对于我国各种所有制的汽车企业来说,目前面临的市场风险比较类似,风险的差异在于国家政策的支持程度,以及规模大小造成的风险。

汽车行业风险分析29_汽车行业分析

第八章 汽车行业信贷建议

8.1 总体原则

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的生产经营形势良好,累计产销超过1300万辆。从行业运行趋势看,2009年,汽车行业在政策刺激以及需求释放的作用下,行业的发展形势表现突出。预计2010年,在宏观经济环境利好,相关政策持续效用,以及需求潜力不断释放的影响下,汽车行业的生产销售将仍有良好表现,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将保持在2009年的水平。

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汽车行业处于较快发展的阶段,但在行业的运行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例如:需求刺激政策力度有缩小的趋势;节能减排要求提高,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原材料价格存在上行压力;行业的兼并重组加剧;产品需求存在结构性差异;石油价格有大幅上涨可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知识产权受制于人。

2010年,汽车行业的总体信贷原则是:行业整体维持,细分子行业(车型)区别对待;支持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支持规模大、实力雄厚的汽车企业集团及其核心零配件企业;支持大型实力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项目;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支持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谨慎对待汽车企业的盲目扩产项目;严格控制向规模较小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配件生产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8.2 准入标准

8.2.1 鼓励类信贷建议

就具体的项目和技术而言,鼓励进入涉及以下技术、设备和项目的企业的信贷项目:

1、汽车、摩托车整车及发动机系统设计开发(汽车发动机:升功率40KW以上的柴油机、升功率50KW以上的汽油机;电控直列式喷油泵、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电控高压单体泵以及喷油器、喷油嘴,以及汽车动力总成电子控制系统。排放达到国Ⅲ标准的中小功率电喷摩托车及大于250ml排量摩托车设计开发);

2、汽车、摩托车总成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开发制造:无级变速器、自动变速器(6档以上)、乘用车用手动变速器(6档以上)、双离合器变速器(DCT)、电动转向装臵、主动(被动)悬架系统、商用车与越野车用空气悬架、电涡流缓流器、载重车盘式制动

器、ABS/TCS/ESP系统、电动驻车制动系统、启动/发电机/飞轮一体电机、驱动电机、42V电源系统,以及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安全气囊、电控空调压缩机模块、智能前灯和中央照明系统、电子仪表、防盗系统、总线控制系统(CAN/LIN)以及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行驶记录仪、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等车载电子信息平台;

3、汽车、摩托车轻量化及环保新材料制造(轻量化车身材料、汽车催化装臵用陶瓷载体、高性能蜂窝载体、系列化粉末冶金汽车零部件、高性能低噪声轮胎、子午线轮胎用改性尼龙帘子布);

4、汽车重要部件的精密锻造、多工位压力成型及铸造;

5、汽车、摩托车型式试验及维修用检测系统开发制造

6、压缩天然气、氢燃料、生物燃料、合成燃料、二甲醚类燃料以及灵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及电催化器、电极、复合膜和双级板等电池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开发及制造;

7、节能环保型小排量乘用车整车设计开发(燃油经济性高于国家第二阶段限值

10%,排放满足国Ⅲ,两厢车长不大于4米,三厢车长不大于4.2米);

8、作业类专用车辆生产;

9、城市用低底盘公共汽车开发制造;

10、汽车模具、夹具、检具等通用设备设计与制造;

11、油车、柴油车尾气净化装臵制造,柴油车排污控制配套设备制造;

12、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车模具设计与制造。

就产品类型而言:

支持汽车金融业务发展

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和业务流程,实现资信调查、信贷办理、车辆抵押、贷款担保、违约处臵的汽车消费信贷全过程法制化、规范化。支持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积极开展汽车融资性租赁、购车储蓄等业务,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模式的多元化。

就企业类型而言:

这里主要从汽车行业兼并重组的角度分析。鼓励支持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

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兼并重组项目;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的区域性兼并重组项目;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的兼并重组项目。

8.2.2 允许类信贷建议

在授信过程中,应一方面明确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一方面仔细勘察企业的生产和财务状况,以下类型的企业可以纳为允许类:

1、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潜力企业

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汽车产业继续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价值链将围绕最为核心的电池业务展开,并逐步延伸至电气系统(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整车(乘用车、客车)以及上游资源(锂、镍、稀土)领域。建议银行信贷时,关注新能汽车最新政策,积极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相关潜力公司。

2、自主品牌生产企业

我国汽车行业要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必然需要自己的自主品牌汽车。国家产业政策也是极力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品牌的生产。国内汽车企业要突破国外汽车企业在知识产权和技术方面的垄断,需要从产品规划、技术研发方面寻求新的突破。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就为我国的汽车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像比亚迪的电动车计划,长安加速投入混合动力的研发,吉利与奇瑞也开始战略转型。所以,对于自主品牌生产企业,银行应有相应支持,允许对它们进行授信,尤其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3、零部件龙头企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汽车配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普遍特点体现在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严重不足这三个主要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若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形成规模效应,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所以,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形成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银行可以允许对具有成长为行业龙头潜力的企业进行授信。

8.2.3 限制类信贷建议

就具体的项目而言:

1、限制进入规模较小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

2、限制进入创新能力较差的自主品牌企业;

3、限制进入规模较小的整车生产企业。

8.2.4 退出类信贷建议

1、从非汽车行业转行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

非汽车行业企业应当退出汽车生产行业,因为企业在转型进入与自己主业非关联性的行业时,一般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在中国汽车业全面联合重组做大做强的要求下,一些非汽车行业企业、民营资本、民间资本大举进军汽车业,尤其是一些正处于转型或者拓展企业实力的家电企业。然而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造车基础本就薄弱的民营企业销量大幅度下滑,利润空间也受到严重挤压,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出。因此,银行对这类企业要选择不授信。

2、与目前的国家政策发展方向不符的企业

目前我国制定的各项与汽车行业有关的政策的目的是引导汽车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重视使用各种环保材料和新能源,使我国汽车产业朝着节能、环保、轻量化方向发展。

可以明确看出,在生产过程中污染和浪费严重,或者产品造成的污染较高的企业是具有极大的政策风险的,属于坚决退出类。

三 : 行业风险分析

组员:
212寝室:陈思思(201021290213) 崔婷 (201021290215)主讲人 曹雅琴(201021290250) 杨兴典(201021290255)整理人 樊丽华(201021290257) 许艳花(201021290258)

?

211寝室: 温丽萍(201021290239) 许羿 (201021290240) 李慎思 (201021290241) 傅敏洁(201021290242) 赵丹 (201021290244) 贾远馨(201021290204)

?

210寝室: 刘金曼(201021290228) 邹倩 (201021290232) 罗曼 (201021290233) 李慧惠(201021290234 )

?

209寝室: 向玉艳(201021290201) 陈宁一(201021290225) 刘畅 (201021290223) 李柔萱 (20102129020) 蔡芬 (201021290219) 蒋伟 (201021290221)

?

行业风险综述 案例分析

?

行业风险综述
? 一、定义:行业风险是指由于一些不

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对某行业生产、 经营、投资或授信后偏离预期结果而 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反映行业风险的 因素包括周期性风险、成长性风险、 产业关联度风险、市场集中度风险、 行业壁垒风险、宏观政策风险等。

行业风险综述
二、行业风险产生的原因: 第一,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以现代工商业为主体的经济总体 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经济系统存在和发展的表 现形式。 经济周期风险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经济周 期风险对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都会造成影响。 由于各个行业的特点不同,各个行业与经济周期的关 联性不同,经济周期风险对各个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 同。(逆经济周期、顺经济周期和与经济周期无关)

第二,受产业发展周期的影响 产业本身有一个发展周期,是由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 的。 第三,受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行业市场集中度、行业 壁垒程度等。集中度风险反映的是一个行业内部企业与市 场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行业内企业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 根据竞争程度不同,通常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 垄断和完全垄断四种不同类型。 (行业壁垒,即行业进 入壁垒,一个行业的进入壁垒越高,则该行业的自我保护 就越强,该行业内部的竞争也就越弱。)

第四,受地区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是否靠近原料产地、是否接近市场,是判断一个 行业能否生存的重要依据。 第五,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第六,受产业链位置的影响 关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如 房地产。

行业风险综述
三、行业风险分析的意义
? ?

?

? ?

揭示各行业发展的规律,银行及客户经理在给行业客户授信时心中有 数; 可以超前性的规避行业内的客户风险,把握行业内一段时期内的潜在 风险及产生风险的相关原因,如市场风险、结构风险(原材

料、集中 度调整)、环保、政策风险等。 可提高信贷风险分析水平。掌握总体的行业财务及比率标准和差异, 从而促进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质量和现金流预测的准确性,做 出比较准确的客户评级和项目评估结论;同时也可进一步明确行业内 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为抵押变现提供使用价值依据。 进行组合风险管理,通过针对行业的信贷政策或行业风险指引,对存 量资产组合进行管理。 目的:更准确的判断和识别风险,进行授信和存量资产管理,在最大 限度的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银行的盈利最大化

行业风险综述
四、行业风险的评价指标
? ? ?

?
? ? ? ? ? ? ?

1) 行业对国民经济重要性 2) 行业进入壁垒 3) 产品供求状况,发展潜力 4) 盈利能力 5) 行业价格控制能力 6) 和供应商谈判中地位和控制成本和费用能力 7) 现金流量充足而稳定性 8) 政策风险 9) 企业管理难度低 10) 投资报酬率和社会平均利润率比较 11) 亏损风险。

行业风险综述
三、行业风险的影响因素
? ? ? ? ? ? ?

市场供求关系 行业经济周期 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国家产业政策 行业技术水平 行业垄断程度 经济全球化,来自于外围的因素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

212寝室

钢铁行业风险分析

钢铁工业运行存在问题 :
(一)下游消费需求增幅回落,产能过剩 进一步凸显。 ? (二)矿价走势强于钢价,钢企处于被动 地位。 ? (三)产业集中度降低,非重点企业投资 增速不减。
?

钢铁行业风险分析
? ?

?

一 节能减排风险 节能减排, 淘汰落后产能, 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主要 产业政策。在“ 十一五”规划中, 明确了相关目 标。近年,政府的措施不断加强, 节能减排的决心 加大, 这将有利于推动各行业相关政策的执行。 由于落后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小型钢铁企业, 因而淘 汰落后产能的产业政策对中小型钢铁企业的影响 较大,对拥有落后产能的中小企业就会造成风险。

二 产能过剩风险 ? 中国钢铁工业整体产能已经处于过剩的状 态, 市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给过剩带来 的市场风险成为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首要 风险。另一方面, 投资与产能的扩张还加剧 了铁矿石等原料的供应紧张形势, 提高了供 应价格, 进一步挤压了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
?

? ?

三 兼并、重组风险 目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较低,国内钢铁产业呈 现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散度高的特点。绝大 部分钢铁企业的产能都集中在钢筋、线材、窄带、 中小型材等普通品种上,从生产工序来看,具备 完整的铁-钢-材生产能力的企业较少,多数企 业的生产工序不完整,独立炼铁、

独立炼钢、独 立轧钢企业较多。

? ?

? ?

四、宏观经济发展变化风险分析 我国钢铁产业与宏观经济的联系十分紧密,同时具有很强 的周期性波动。由于钢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 因此宏观经济的减速必然带来市场对于钢材需求的下降。 钢铁工业整体将进入相对低速的发展时期,钢铁行业整体 的利润空间也将大幅减少,钢材的利润率将下降。 五、市场价格风险分析 钢铁工业受钢材价格波动影响非常,近年来钢价的波动成 为影响钢铁工业整体效益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钢铁企 业除少数企业钢材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外,大 多数企业的钢材品种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甚至包括从事 板材生产的企业,大部分的板材价格也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 ? ?

?

六、铁矿资源供给风险分析 (一)国内铁矿资源供给风险分析 从企业来看,国内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原来都是以铁矿资源 地而建,因此都有一定的铁矿资源保障。但近年来随着原 有矿山资源的逐步枯竭,也面临严峻的铁矿不足矛盾。 (二)国际铁矿石资源供给风险分析 从国际铁矿石资源供给来看,目前全球主要的铁矿出口国 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国际三大主要铁矿生产商,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 必拓集团,巴西的CVRD公司都扩大了产能,主要用于满 足我国对于铁矿石需求的快速增长。

2013年钢铁行业如何投资规避风险
?

一、以调整结构、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为主导的发展机遇

二、微利时代的转型发展

案例分析二:
?

211寝室

担保行业风险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近日表示,温州270多家担保公司已几乎集体 处 于歇业和半歇业状态,现在基本上只收款,不放贷。 据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 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 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 产,估计今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 温州的情况反映出当地担保行业环 境已经非常的严峻,值得大家保持警惕。 温州的情况反映出当地担保行业环境已经非常的 严峻,值得大家保持警惕。该公司破产系由客户卷款逃跑导致。 2010年2月,当地某食品 加工企业主张某找到该担保公司申请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 ,金额2300万元,借款银行 为江苏某银行。由于张某之前跟担保公司主管及业务员A、 B比较熟悉,担保公司职员A、 B在未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的情况下,仅凭企业提供的基 础资料为该食品加工企业出具担 保意见书。同时,为了获取银行贷款审批,A、B伙同 张某制作了虚假的财务

报表,并寻 找到当地会计师事务所C,以高于市场价格取得审计 报告,并提供给当地银行。为落实担 保措施,张某与该担保公司签订了股权质押协议, 并以张某私有房产协议抵押。银行基于 该担保公司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仅根据担保公 司提供保证,能够覆盖贷款风险为 由,为该食品加工企业放款。 2011年,该食品加工企业经营情况恶化,负债过多,资不抵 债,无法清偿银行债务。企 业主张某以周末为由,为全厂职工放假2天。放假期间,张某 变卖企业全部资产,并变 卖私人房产、车产,携带所有现金逃往国外。到达国外次日,张 某打电话给担保公司业 务员A、B后再无音讯。

案例分析
2011年2月21日,银行贷款到期,由于该食品加工企业贷款逾期,银行从担 保公司 保证金账户对该笔款项本金及利息进行了扣划。鉴于当地环境急剧恶化,银行 随后要 求该担保公司旗下所有客户提前清偿银行所有债务。 担保公司随后与所有客户 进行协商还款事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后,全部客户 同意提前清偿,但要求担保公 司先退还之前收取的保证金。由于,担保公司再收取客 户保证金后将资金放入银行保 证金账户,银行对担保公司保证金账户进行了冻结,导 致担保公司无法退还客户保证 金,客户以未退还保证金为由大面积拒绝还款。担保公 司资金链正式断裂,无奈之下 职能宣布破产,进行清算。 问题:请大家思考此案例中有哪些风险防控的失误之处?

案例分析启示
? ? ? ? ? ?

1.担保公司职员基于以前比较熟悉,做人情担保; 2.担保公司职员未对食品加工企业进行尽职调查; 3.企业主张某伙同担保公司职员伪造虚假财务报表; 4.会计师事务所为追求高利益,放松警惕,睁一只眼,闭 一只眼,出具审计财务 报告; 5.银行基于同担保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放松审批,仅根 据担保公司担保为企业 放款; 6.担保公司在落实反担保措施时,虽采取了以股权质押和 房产协议抵押的方式, 但由于该企业隐藏高额负债,导 致股权质押最终无法落实;房产协议抵押,最后因企 业 主张某将房屋变卖而成为一纸空文

案例三:
?

210寝室

房地产行业风险分析

2007 年房地产投资增长更是达到了历史高点30.2%。 从2007年7 月份开始,全国性以及地方性的一系列调控 楼市的措施陆续出台,抑制房地产投资、投机需求,给房地 产市场降温,各方调控累积的力量逐渐释放,影响并改变着 市场,导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房地产运行状况截然不同

深圳2007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及价格走势图:
2007年1-12月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及价格
单位:万平米 100 15519 80 60 40 2

0 80.3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59.9 37.0 52.8 49.2 56.4 49.0 33.8 30.1 16.3 15.0 17.0 8000 10872 11265 12657 11213 14552 14208 14422 销售面积 均价 16777 15931 14797 15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单位:元/平米 18000

2008年初,房地产行业仍然低迷,交易清淡,2008年3月成交均价进一步跌 到12463元/平方米。面临市场压力和房地产信贷调控,房产开发企业现金流、资 金链将受到严峻考验,房地产行业正加速行业“优胜劣汰”、资源整合。

本行2004-2006年给予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开 发贷款,产生较好的效益,大部分按期归还。2007年以来, 由于行业价格暴涨(投机)后价格回落预期以及宏观调控 预期不断增强,本行适时收缩了房地产存量授信,并严格 控制新增房地产行业授信。 以上是本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行业政策调整,07年下半 年以来深圳房地产市场的下跌证明2007年初的决策是正确 的。通过对存量房地产资产的调整,本行在一定程度上控 制了房地产行业的行业风险。即使如此,由于房地产项目 开发周期较长,以及销售量急剧萎缩,部分项目还是出现 了销售速度慢等情况,虽然最终风险一定程度上可控,仍 然需要展期来逐步归还贷款。

房地产行业分析小结:
行业特点 1、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较强的关联性,属于周期性行业 。 2、房地产物业,具有资源稀缺、位置固定、价值高、级差大、产权可以分割 等特性。资金投入大、经营周期长。 3、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 。 4、企业数量众多,资质、实力、品牌参差不齐,发展机遇各异 。 影响行业风险的主要因素
1、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从紧风险在前期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房地产行业短期内将出现一 定的波动,主要体现在价格和销量方面。随着调控压力的逐步释放,行业整体发展状 况将回归平稳。 2、资金面压力增大风险巨大的资金压力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部分企业生存将面 临危机,行业整合进程加快。 3、成本提高(建材涨价、加息、土地出让费用增加等),经营风险加大。

信贷政策建议: 谨慎介入,对现有组合中的存量房地产贷款作调整。

总结:
1、行业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风险,具体企业的授信 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品质和管理、财务和现金流状况来判定。 2、行业风险分析对于选择客户和管理信贷资产组合非常重 要,通过学习,应该初步了解各行业客户情况和行业风险 情况,为更好拓展客户和控制授信风险奠定基础。 3、对于行业风险偏大的行业,应谨慎授信并积极关注,出 现风险征兆时要果断退出。

案例分析四:
?

209寝室

餐饮业行业风险

案例分析
案例

回顾 2007年5月26日,辽宁省朝阳市百姓楼酒店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16 人受伤。2007年9月27日,广东虎门镇一家名叫“杰记”的餐馆发生火灾,造成 4人 死亡; 2005年6月,苏州市许先生在一家酒楼用餐时,被服务员端着的热汤 伤,许先生向法院起诉,酒楼被判赔3.5万元;同样原因,2006年5月19日,河 南省漯河市的周先生在饭店吃火锅时被服务员意外烫伤,法院判决饭店赔偿周先 生1.7万元;类似事故,笔者也曾亲身经历过,在2007年10月份,笔者在北京市 通州区一火锅店用餐时,笔者及笔者的小孩被服务员端着的热汤烫伤,饭店负责 了小孩的全部医疗费用500多元。餐馆烫伤食客事件很多,而且尤以儿童受到伤 害的居多;

2006年7月22日,山东省日照市普日大酒店因提供的食物不卫生,导 致20名游客在用餐后发生食物中毒。李女士(游客之一)将该酒店告上 法庭,法院判决该酒店业主赔偿原告李女士经济损失2987.32元; 2007年12月8日,郭女士在某饭馆就餐时,因座椅腿折断摔倒受伤 致十级伤残。法院判经营者张某承担赔偿损失2万元;2007年3月8日南 阳市黄某到位于南阳市天山路的梅城食府就餐,下楼时不慎滑倒摔伤, 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法院判决梅城食府向受害人家属赔偿各项经济损失 43628元。2007年5月14日,徐先生到某个体餐馆中用餐时,被正在旋转 的吊扇突然坠落砸伤头部。法院判决经营者张某承担徐先生全部经济损 失700元。

案例分析
从案例中看餐饮业的潜在风险 餐饮业是指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劢等手段, 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包括饮料)、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 随着餐饮业的丌断发展,人们在外就餐频率变得更高,随之而来的各种责仸亊 故也层出丌穷,食客不餐厅之间民亊责仸赔偿纠纷数量越来越多。餐饮经营场 所的主要潜在责仸风险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意外火灾、煤气爆炸亊故造成三者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 事是由二所提供的食品丌卫生引起食客的食物中毒而应承担的赔偿责仸风险; 三是由二餐馆设施丌完善造成就餐者在餐厅里滑倒摔伤、砸伤、碰伤、割伤、 撞伤等风险; 四是因为雇员过失行为造成食客烫伤或其他伤害;另外,因餐馆管理丌到位 也容易引起民亊纠纷责仸。如因雇佣人员患传染性疾病造成就餐者感染、就 餐者停在餐馆车位的车辆损坏或丢失等等。 从保险角度来讲,餐馆行业所特有的这些民亊责仸风险,是可以向保险 公司进行转移的,最适合的责仸险保险产品是“餐饮经营者责仸保险”

餐饮业的其他风险
1.餐饮业有形风险 有形风险指凭借经营者的直观感觉和经验

,可以按现值进行评估、判断 所造成损失程度的风险。有形风险又称为“硬风险”,如资金丌足或挤占、原料 价格上涨、菜品降价损失、菜品丌受欢迎、设备陈旧落后等。这种风险显而易 见,其所造成的损失值可以计算。如果餐饮企业内部加强市场调研和经营风险管 理,采取相应措施或者不与业餐饮机构合作,就可以防止或减少这种有形风险的 损失。 2.餐饮业无形风险 餐饮无形风险是指经营者难以凭借直观感觉和经验进行判断,也丌易按现 值评估损失程度的风险。无形风险也称“软风险”,如由二服务质量低劣造成餐 饮企业形象的降低、由二经营菜品质量低而导致消费者的信仸危机、由二宣传丌 实或乏味而引起顼客的反感和逆反心理、由二餐饮企业内部管理松弛而人心涣散 和劳劢效率低、餐饮企业对风险熟规无睹而造成的损失等。餐饮企业经营者对无 形风险必须给予高度重规,要经常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特别是在经营顺利 的时候,要看到潜在的无形风险对经营活劢的威胁。

3.餐饮业时间性风险 指由二时间差异给餐饮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造成时间性风险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季节变化对餐饮消费的影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 期、消费者消费时间的变化、经营活劢中竞争出现的时间差等。要防止 餐饮业的时间性风险,必须树立时间观念,经常观察分析时间运劢中亊 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可能给餐饮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尽力排除时间性风 险对餐饮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干扰和破坏,准确把握住时机,以保证餐 饮企业经营正常运行。

4.餐饮业空间性风险
指在餐饮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由二空间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风险。产生 空间性风险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餐饮企业所处的地点不周围环境因素、各地 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地区性的历史或传统或风俗或文化的差异、各地人口分布 和资源条件因素等。餐饮企业防止空间性风险,实际上开店选址时就已开始,要 十分精心谨慎地根据多种综合因素和市场实际调查确定合适的经营地点。而在选 好恰当地址开店营业后,空间性风险依然存在,投资者应随时注意不自己相关的 城市觃划变化、周边消费市场兴衰、地区人口数量不质量变化等,以提前作好对 空间性风险的应变准备。
在做餐饮业之前,可以仔细的参考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风险制定 应对措施,才能有备无患。餐饮业里有巨大的利润,但是也存在这些丌小的风 险,必须因地制宜,对当地餐饮市场进行详细调查,才有可能使自己的餐饮店更 加红火。


本文标题:行业风险分析-几种网贷行业基础模式风险分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538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