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2-31 所属栏目: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一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1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的延伸,是光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切,大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教材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有关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中的成像问题.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经历此探究过程,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在实验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把不正确的认识纠正过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教学目标
2.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的简洁对称之美;
(2)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平面镜成像原理.
4课程资源
本节课以课程资源作为载体,而不仅仅是内容.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能力.“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动手、动脑、交流、表达的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大力挖掘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有较大的帮助.本节课探究实验器材简单,易于操作,能让学生很好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探究的成就感.多媒体的运用更是加大了课堂容量,使学生乐而学之.
教师演示:带底座的玻璃板(可以旋转)、平面镜、蜡烛、 火柴、课件、万花筒.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一张带底座的玻璃板、高度相等和不等的蜡烛若干、火柴、一张白纸、刻度尺、平面镜、小刀、实验报告单.
5教学方法、策略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本节课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分组实验法,科学探究法,直观演示法,等效替代法,自主讨论和评估交流.
总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讨论的教学模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合理搭建探究的“脚手架”,降低探究难度.通过“想一想、看一看、猜一猜、讲一讲、动一动、试一试、画一画、比一比”等多种活动,使学生手、脑、眼并用,印象深刻,体验丰富,学生动静结合、一张一弛,松紧有度.
6教学流程图
7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播放《加菲猫》动画视频,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短片,将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积极思考和寻求解决方法.
2.猜想假设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大胆猜想:
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像和物的距离相等.
像、物左右相反.
像远小近大.
设计依据: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推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
3.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选用器材?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设计完毕,个别组展示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展开实验.
完善实验方案,明确探究目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设计方案,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引导等效替代法的应用.
4.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和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5.分析论证
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然后师生共同整理探究结果: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像和物的连线垂直镜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学生总结可以不受限制,可能会提出与结论不一致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互相质疑中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6.交流评估
提出问题交流,为学生日后实验探究打下良好基础.(1)你做了几次实验?做一次可以吗?
(2)当蜡烛远离平面镜时像会变小吗?像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3)像和蜡烛到镜面距离的测量值都相等吗?
(4)如果玻璃板是倾斜的,水平桌面上还能够找到蜡烛的像吗?
设计意图: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认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三、虚像
1.利用多媒体课件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2.教师用白纸承接多媒体投影的像.
3. 故事:猴子捞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感受虚像,然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理论上分析,突破教学难点,符合从感性到理性[www.61k.com)的认知规律.
四、看看做做再获新知
学生游戏,再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发现规律,深化理解.
设计意图:缓解学生探究疲劳,活跃气氛,再获新知.超越学科本位,为日后作图练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基本应用
1.列举平面镜的应用,多媒体播放平面镜应用例子,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路.
2.举例县城工行大楼玻璃幕墙对路人的影响,分析平面镜成像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设计意图: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教育学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让学生深刻认识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教学的乡土特色.
六、课后拓展
教师演示两块平面镜的组合的成像情况,激发学生课外动手动脑的探究兴趣.
设计意图:用先进的网络手段开拓学生视野,将探究活动延伸到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七、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梳理知识
八、随堂检测
展示试题(含关于加菲猫的原创试题)
设计意图:初步评估教学效果,体现教学的独创性.
九、板书设计(略)
十、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直观实验与电脑模拟相辅相成,科学探究与理论分析交融兼备,视频、音频、直观实验融为一体.整堂课通过“想一想、看一看、猜一猜、讲一讲、动一动、试一试、画一画、比一比”等多种活动,使学生手、脑、眼并用,印象深刻,体验丰富.教学流程设计合理,学生动静结合、一张一弛,松紧有度;(2)“脚手架”的搭建十分成功,通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学生实验和老师演示实验相结合,大大降低了探究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3)探究实验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成功实现了教学的三个转变:由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不足之处:(1)这节课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还不够多,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也不够,如何处理课堂上“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还急需思考;(2)“统”与“放”的尺度仍有待解决.统得过多,学生的能力发展不够;放得过多,教学流程不易把握,教学时间不好控制;(3)忽略了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规律的难度,受物理前概念的影响,学生出错率较高,这个教学环节还有待细化.

二 : 8年级物理题如图8所示,发光点S和镜面MN以及平面镜外一点P,试

8年级物理题

如图8所示,发光点S和镜面MN以及平面镜外一点P,试用作图法出由点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经过反射后过P点。


如图8所示,发光点S和镜面MN以及平面镜外一点P,试用作图法画出由点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经过反射后过P点。

作点P(或者S)关于平面镜MN的对称点P'(或者S'),连接SP'(或者PS'),它与MN的交点就是入射点

三 : 平面镜成像已知两个平面镜的夹角,求两镜面之间物体的像的个数

平面镜成像

已知两个平面镜的夹角,求两镜面之间物体的像的个数


像的个数N=360/Q-1其中Q为夹角的度数

例:两个平面镜的夹角为60度,则这两个平面镜之间像的个数为

360/60-1=5这两个平面镜之间像的个数为5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493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