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北大法硕求职经验-德勤上海税务求职offer经验

发布时间:2018-01-12 所属栏目:简历

一 : 德勤上海税务求职offer经验

 我相信the balance of energy,这是楼主在par面时提到的一句话,也是来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应届生帮了我太多,回馈是必须的。

(www.61k.com)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中外合资一本毕业,英国Group 4的Master,实习经历两三个,有水有不水。楼主去年底从伦敦回国,显然已经错过了秋招的全过程。。。于是在春季补招中盼星星盼月亮,才等来了这么一两个笔试机会。

Online Test:练好题库是重中之重。德勤的计时题可以用中文做,且verbal原题较多;numerical一般都是相同的图表及问题,数字换了而已;logical用的基本是同一套逻辑,练好了也没问题。附件如果添加成功,所有需要练习的题基本都在文后了。如果没有也别慌,论坛里铺天盖地都是verbal123和numerical123。这里有三点要提醒各位:1 不要过早否定自己的能力,个人经验证明刚开始接触OT时做不完干着急,通过潜心练习最后也能每套题目(平均20来分钟)提前7分多钟做完且保证正确率;2 切莫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像传说中的那样都是原题,开几个word文档照搬答案。人家是知道我们这些道道的,所以考的大概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3 性格测试要认真对待,因为没有时间限制,楼主边做边记录,百道题花了大几小时。千万别让自己看上去人格分裂

Manager Interview:大概是补招的原因,经理面取代了群面。楼主当时是二对一。收到面试通知的时候花了两天时间没日没夜地准备中英文问答,围绕3 WHY:why deloitte, why tax, why me. 其实逻辑很显而易见,在英国读研时候我们的career office也是这么教我们的:找工作就像marriage,你要给自己充分理由选择它,也要给它理由选择你。面试当天楼主早早赶到,前面的同志迟到所以楼主先被manager叫了进去,不紧张是扯淡的,但是最好的缓解紧张情绪的办法就是时不时对他们微笑~ 经理看重你的背景能力,也看重你的自信。聊了40多分钟,有一个经理不停问我WH小地方有什么好的,为什么不去北上广,我也就只能这这这了(不是只有这个二线所在补招嘛!)一切也都还好,结束以后下楼喝了杯costa,突然越想越不对劲,他们字里行间分明流露着怕我跳槽的忧虑。。。什么鬼,不能这么冤死啊于是楼主果断又冲上楼,跟两位经理说 能否占用你们两分钟,然后blahblah说了几句表诚意的话。他们回:不用担心,我们会综合考虑的。

Partner Interview:记忆里最痛苦的等待大概就是为了等这个面试。因为M面的时候明显感觉人家有种你over-qualified的感觉,心想这么久不来通知是不是没戏了。。。预计时间的两倍之后,收到了Par面通知,那一秒的心情无以言表。因为有一点我很清楚,越是有经验级别高的boss,我就越有机会得到赏识。 面试当天赶了个大早,貌似一共也就面四个人,我是第一个。去之后HR美眉给了份卷子,就smart phone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行讨论,限时30分钟。楼主因为本科研究生都是英文考试,所以拿到这种小论文还算应对自如。交了作文,合伙人看了十来分钟,就把我叫进去了。 坐定之后,Par说用两分钟介绍一下自己,我问可以用英文吗?当然。然后就两倍VOA语速的把准备好的self-introduction和why me完整说了一遍。Partner有种目不转睛的感觉,好兆头~! 之后的问题大概都是围绕why deloitte, why tax,还有一些零散的小问题。因为是中文提问的,楼主也就中文回答了。最后合伙人说了几句出乎意料的夸赞之词,让人有点猝不及防,然后就抛出了这么个问题:其实我是华东区的partner,如果要你来上海,你意向如何?我说了些家人 男友 和自己的考虑,然后就说您看吧,怎样最好我都行(其实良心话SH才是楼主回国真正想打拼的地方)。结束的时候我主动握了个手(居然还叫出了40分钟前听到的合伙人介绍的英文名!!!)然后就have a nice day:) you too:) 出门了。

之后的SH offer算是意料之中,但仍然让家人男友好友认真开心了一把~ 我知道这还只是个开始,但24年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一切努力和等待总会值得。

同时分享给各位之前看到的一句话,曾经在最黑暗的时候给了我光亮:求职的过程会遇到无数次失败,但是只要成功一次,你就成功了。

德勤上海税务求职offer经验

二 : 2013北大法硕推免经验

其实并不喜欢写经验,不是不爱分享,只是觉得无足挂齿。这次受到很多照顾的老师要我写一篇经验给学弟学妹,觉得既然写了,还是发出来吧。希望能够帮助对法律抱有热情并愿意深造的童鞋

——————————————————————————————

2013北大法硕推免经验

【心态】

心态是最重要的。

这届报名有380余人,而且几乎全部都是北大清华复旦人大这样的好学校,专业也是距离法律比较接近的社科和人文,一切的一切都似乎预示着激烈的竞争。

然而成绩下来后,我看到一个北大金融的同学成绩并没那么好,复旦金融的也弃考了。所以不要自己吓自己。由于北大等学校政策很宽松,很多性格有些保守的大牛们都会报名法硕用来垫底,他们真正想去的未必是法硕,所以这些大牛经常毫无准备就来考试了。

抵御紧张情绪的,只有好好去复习。

整个推免过程,北大的效率是很高的,9月22日通知复试,26日面试、27日笔试,28日就出了成绩,这时就已经知道自己大概的排名位置。10月12日就出了预录取的名单。FDU没有那么雷厉风行,所以这期间需要补交北大很多材料。一定一定要尽早完成,一时一刻都不要借故拖延,这可是对自己负责啊。

【审核材料阶段】

这部分我觉得没必要详细说,请去北大法学(www.61k.com]院官方网站查历年招生文件和政策,里面非常清晰地列出需要哪些材料——只要开学前就开始准备的话,应该可以很快搞定。FDU的学生材料关一般都可以过的,对绩点也并没有什么排名10%以内之类的要求。

经常要刷的是以下两个网站:

http://www.law.pku.edu.cn/index.asp

http://grs.pku.edu.cn/zsxx/sszs/tjms/

【笔试】

笔试是最最最重要的。

题目总体分为三个部分:

1.逻辑(客观题,30%)

l10道题。往届据说会有一道填空写推理过程,2013这届没有,是10道选择。

l逻辑题是感觉上最好准备的——就是做题就可以了。我只做了半本周建武主编的《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逻辑历年真题分类精解》,应该说准备得相当不充分,所以考试时非常紧张,很多都拿不准,目测最终应该有很多分数扣在这上面。

l总结一下,至少要提前用一个月练习大量MBA及GCT考试的逻辑部分,就使用周建武主编的参考书即可。公务员考试的题目个人觉得不靠谱,有两个原因:①北大偏重经济类题干,所以MBA更合适;②公务员考试的逻辑部分都是4个选项,而北大考试是和MBA一样的5个选项。

l题型偏重“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否定上述论断”、“真假推断”、特称命题全称命题这类,我没有看到数字推理,总体和数学的关系不大。

2.案例分析(主观题,20%)

l2013届考题大意:美国FCC用了几十年制定判定广播电视中“不雅”内容的标准,最终得出了三大判定事实标准。然后FOX电视台连续两年播放的公告牌音乐节节目中,都有歌手骂了fuck这样的话,ABC电视台一个节目出现一位女警的裸体长达7秒钟。两家电视台都被判为“不雅”,之后不服上诉,企图颠覆FCC的判定标准。然后是两小问:①以上事实涉及哪些法律问题?②不局限于一国法律,从法理和人性常理角度看,如果你是大法官,你怎么判?

l北大已经不是第一次让考生充当美国大法官了,所以推荐一类书——《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还有《大法官的智慧:美国高等法院经典判例》。通过这些书,不仅可以了解一些诸如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OJ辛普森、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等重要事实,还可以通过大法官对事实的认定和梳理、逻辑分析过程,理解这种题的解答思路。

l这题不是年年都是美国法官,所以关键还是要总结出一个答题思路。比如先看有哪些法律事实关系、哪些主体,然后A是否有权限这样做,如果有,A是不是按照正当程序去做了……最后用人性常理讲讲法律的局限性,升华一下之类的。

l这一部分的字数建议是1000左右。

3.2000字+的小论文(主观题,50%)

l2013届考题大意:《非你莫属》节目当场诬陷一个求职者学历造假,在网络和微博上引起轩然大波,李开复等发起微博抵制《非你莫属》的活动。总共给了七八段材料叙述事实过程及各方意见。

l字数:现场2000字对于社科人文等专业的同学应该不在话下,不过现场也没时间数字数,所以建议是——个么写满答题纸就好啦==。

l法律专业性:我是学新闻的,看到这个题,第一反应是我可以写一篇媒介批评的论文,第二反应是我可以写一篇娱乐节目的论文,第三反应是我可以写一篇广播电视体制的论文……就是怎么也想不出这个题和法律有什么关系,所以非常焦虑。

实际上,事后证明这篇论文应该就是和法律没有特别大的关系。题干里也没有一点提到法律,甚至没有给任何要求,只说了“根据材料作文”。不过这毕竟是法硕考试,所以还是要往法律和法理上扯,以下是我的几个法律方面的破题点,也不知得分否,仅供参考:

①我国缺乏广播电视管理立法,广电总局发行政文件这种管理模式十分机械,落后于社会现实,又不具有稳定性,朝令夕改。

②材料中的微博风波结论不重要,但是这个草根与精英的话语权协商模式很有价值,人们一起确立的一些娱乐节目规范是符合法理与伦理价值观的,这也体现了规范与社会主流道德的一致性——之后从尊重个体、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公共利益等规范分点描述。

l逻辑结构:文章的法律专业性虽然要求不高,但是整体文章结构和逻辑思维是至关重要的。这里也需要自己总结思路,形成个人风格。

l论文文体:千万记住这篇要写成论文,而不是时评或散文的文体,要用学术语言、法言法语。另外,要想写成好的论文,自然是要用理论的,除了法理学外,还可以用很多政治哲学、社会心理、新闻传播等多种学科的理论,这个绝对是加分的。我准备的时候背了一些,文章里用到凯尔纳的“媒介奇观”、康德的“绝对命令”等。

l关于北大老师的口味:我问了一个北大法学院本科的同学,她说北大口味也是偏重批判的,尽管每个老师对如何建制观点很不一样,但是大家都会支持民主法治等基本方向,所以拥有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的复旦人大可放心,肯定不会是又红又专的。建议考前有时间看看法学院前院长朱苏力、贺卫方等的论文,能够了解他们的基本观点——其实我个人非常不赞成两位老师的一些文章观点,但还是总结了大师的行文思路,还是学到很多的。

【其他技巧】

①准备后两部分的时候,可以在百度文库里找找“北大法硕复试”的资料,虽然都是考研的复试,但是和推免的笔试题型、思路非常一致,可以看看他人的经验。我记得有一个人写了自己关于家务薪酬制的论文思路,他也很明显用了朱苏力的本土资源思想,那个思路对我很有启发,据说分数很高。

②我在复习时,找了本科三年所有写过的论文、做过的课题项目、读书笔记、老师推荐的资料来看。还是那个观点,准备这个考试,不能仅仅掌握法律理论。

③我在准备期间使用的书(仅供参考):

《法理学》两本、《民法总论》、《法律逻辑学》、《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逻辑历年真题分类精解》、《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等。

【面试】

面试是5人一组的群面,第一阶段是每个人根据一个有争议的材料谈自己的观点,第二阶段是自由讨论,每个人都可以补充观点或者反对他人观点。有5位老师来打分,5个人里有3个打分为合格就判为合格。面试结果没有分数差异,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所以重要性不及笔试。

但是也不能轻视面试,往届的面试都不太刷人的,但是这届就刷人了。和我同组的五个人,有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北大中文的)都不合格。老实说我觉得五个人说的都还可以,不太想得通为什么不合格,有一种可能性是,那两个人整个过程中不断重复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缺乏建设性意见,缺乏和别人的互动……?我也不是很清楚。。

面试没必要穿正装,但也不能穿的太随意,讲话不要咄咄逼人,要既有真知灼见,又有虚怀若谷的气场^_^。

阿格

2012.10.13.

三 : 中欧mba求职经验

【转贴】

① 进公司之前先去洗手间一次,正衣冠,清内存。② 防止被问到常识性问题卡壳。③ 如果面试官喜欢,让他多讲好了。④ 面试结束必须在当天发封感谢的Email。

曾经和朋友闲聊时,被问到:“如果你当初就知道毕业时会遇到金融危机,你还会选择读MBA 吗?”一时无从作答,这种问题就象你问别人:“如果你知道股指会从6100 跌到1600,你还会选择买股票吗”之类。这世界有很多“但是”,却从来没有一次“如果”。

2008 年是不太平的一年,太多的事情发生,一件比一件惊人。还来不及从称霸奥运的喜悦中回味过来,我们——2007 届MBA 的同学们就要毫无准备的面临金融危机的洗礼。“风起于青萍之末”,当张春教授把贝尔斯登的新鲜Case 拿到金融分析课上进行分析讨论时,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寒流正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我们开始了求职历程。这个时候我仍然对前景充满着信心,跟同学们开着玩笑说,如果我们都找不到工作,那中国的MBA 今年都要面临整体性失业了。玩笑归玩笑,我对求职的准备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早早便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策略的前期准备。 职业规划& 职业策略

我读中欧之前主要的工作经历Focus 在从事物流行业的操作管理。跟很多人一样,选择MBA,是希望借这个平台完成职业的转换,我一直对销售或者叫Business Developement 比较感兴趣,我的第一目标是转到这类岗位上去。于是在职业策略方面,我仔细观察和分析了其他同学的招数。

第一种叫“面霸王”

不管什么公司,不管什么岗位,都会递交简历。所以我们会看到某“童鞋”成天衣着光鲜,忙于各类面试。有时还会来个“霸王面”,即使没有接到面试通知,也会不请自去的跟面试官来个不期而遇。我听说2006 届有这么个哥们,投了500 份简历,获得了50 个面试机会,最终收获了一个满意的Offer,还算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种叫“非君不嫁”

某些“童鞋”,求职目标非常明确,确定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公司,比如顶级咨询公司。只有这些公司的Opening 才会打动他们的芳心。所以一门心思“他的眼里只有它”。 第三种叫“关系网络型”

这类人对普通的招聘兴趣不大,主要精力放在自己以前或在校期间拓展的网络进行机会的挖掘,神出鬼没,首尾难现。运筹千里,决胜帷幄。

根据自己的情况,好像哪种都靠的上,但哪种都不真正适合我。我没有精力和实力去全面撒网,目标行业也不十分明确,也谈不上有关系网络。怎么办呢,后来我定了个一般原则,即:换岗位不换行业,换行业不换岗位。这样可以在日趋严峻的大环境里最大限度的避免工作背景和经验的不利影响。

如果除了等待还可以做点什么,那就去“准备” 吧

我自己的电脑里还保留一个Control Log, 那是我想看看自己在最终搞定工作之前究竟要经过几次/ 轮面试的记录。现在看这张表,会发现在短暂的2008 年9、10 月份面试高峰期过后,面试机会和天气同步进入了冬季。从宏观层面上,坏消息一个紧似一个,让人愈发揪心。虽然还未到毕业,但整个大的趋势已经露出端倪,有细心的同学做了一个对比,数据显示我们的就业率和去年同期相比连一半都不到。偶尔又听到某同学拿到Offer 的消息,会让我们的神经更加敏感。有人在MSN 上发出感叹:在今年的形势下,MBA 毕业生,不仅转行已无可能,连老本行都可能回不去了。

在这样的环境和形势,除了耐心和坚持,我们真的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患难之时见真情,

同学们在一起互相鼓励,维持乐观的心态,积蓄自己的力量。既然没有面试,就自娱自乐,饭局、牌局渐渐多了起来,还相继成立民间娱乐公司和传播公司。似乎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经济危机下,娱乐行业反而会加速发展这一论断。

耐心和坚持最终会有回报,在今年1 月份,朋友介绍了一个猎头顾问给我。这个顾问是我求职以来遇到的最专业的一位,反应神速,沟通和推动能力超强,经验极其丰富。在她的主导下,虽然时值春节,我还是在短短3 周内,完成了Line Manager、 HR 和GM 的3 轮面试。整个过程非常顺畅,反馈和信息沟通亦非常有效。最终,在2 月底正式毕业前的前一周,我拿到了一家物流公司的BD 职位。

回顾整个求职过程,觉得目标明确,全力以赴和良好心态是我最终顺利拿到Offer 的根本原因。所有磕绊、挫折反而赋予我更多的经验和信心。运气和机遇真的是为有准备的人出现的。说完了。

四 : 96青春无名求职经验

找工作注意

(较长)深圳神州电脑有限公司__你应该知道一些事

2013年11底,秋季招聘即将结束,面试了很多家企业,我看上的没要我,看上我的没有去。终于来了家中规中矩的神州电脑,就和其签订了三方协议,接下来就满怀憧憬的坐等毕业了。 D1:2014年7月4号,从成都飞往深圳,开始工作之旅。下午到达公司,就开始办理入职手续(还必须把毕业证和学位证原件压在公司),然后开始体检。(签三方协议的时候就已经要求我们出具三甲医院的体检报告了)每人45元,体检项目仅仅只是抽了点血,接着就是照相,每人25元,至始至终没有看见我们当时照完的相片,连后面工作牌上的相片也是我们入职时自己上交的相片,这里可能就被坑了25元。

完事以后就是去公司宿舍。宿舍是老板自己旗下的产业,外面一看很中高端小区差不多,在一楼办理入住手续,房间是三人间每人交258.2,我问了问为什么会有小数点,给的答案是精确到每天的费用,以后多退少补。办理完手续,拿着钥匙进入房间,傻眼了,房间一览无遗,三张床(学校宿舍大小)、一台空调、一卫生间此外再无他物,这样的一间房能值1374.6(因为宣讲会的时候说有没人200的房补),这个价格在关内都可以租下一间了,因为之前有人去公司实习过了解住房条件就自己在外面租房,俩人合租两室每人也就700。第一天也就在 抱怨中过去了。

D2:早上8:30来到公司报告厅,相关人员讲解一些基本的规章制度。期间就有人在询问我们的工资待遇具体是多少(宣讲会的时候只是说是3.5k到4k加餐补房补,但具体多少没有写在三方协议上),但是人资的经理也一直吞吞吐吐的没有讲明,说是后面有堂培训课会专门讲解福利待遇。休息期间还是有几个人去问人资的人,下午的时候就有10人左右提出离职,

但是我没去问,因为我觉得只要没有偏差太多,我觉得能够接受,毕竟刚毕业什么都不会还要再学习。我也就没去管那10人就继续培训着。那天是周六只上了半天,下午就没事了(PS:过去后才知道这公司要周六还得上半天班,给我们的解释是把周一到周五中午休息的时间补上,呵呵,也就这公司会这样解释)。整个下午就在宿舍楼下一个黑网吧度过,看了看深圳这边的租房价格,也看了看一些招聘信息,玩了玩游戏。

D3:周日,一整天没事干,就在附近随便逛了逛,环境确实不咋的,太偏也没有个像样点的商场。

D4:早上6点起床,6:30军训,8点结束。吃个早餐9点到公司开始培训,内容就是一些部门经理讲解部门情况和公司发展。期间也会见到前面办理离职手续的那些人,过来询问事情(后来才知道办理离职手续挺麻烦的)。晚上7点又开始军训晚8:30结束。

D5:终于等到了福利待遇这堂课,但是培训的经理就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现在热不热,待会儿听完别一下太心凉了”,销售,研发,职能的工资都是一样的基本工资2200(深圳最低工资都是2000)研发和职能有个绩效奖金500,销售没有看提成(前提是必须完成老板下达的任务量才有提成)其他就没有了。当是听完,绝大数人就不乐意了,就问为什么和宣讲会讲的差这么多,给了回复是"不可能啊,我们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招聘的啊"。当时,我是应聘的销售岗,和旁边一哥们算了算,这工资根本就养不活自己(吃住全是自己,还有水电网费,虽然没有网让我们用但是还是得交),当时我们个那哥们就去办理离职手续了,其他人还在考虑着。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才了解到,报到证之类的问题,三方协议上的违约金是2000,如果办理报到证改派就得赔偿2000,不办理也可以,但是你人事关系就在神州了,以后想继续在深圳发展或者想进入体制,不行,得来解除人事关系。后来我权衡了下,还是办理了改派,交了2000.接下来就是跑离职流程。只要办理离职手续后就不能继续住在公司宿舍了。回到宿舍办理住宿退订,结算水电费,呵呵,这5天,我们宿舍用了240的水电费,不知道怎么算

也只有交了,因为只住了五天就想让他退我们剩下的房租,居然说不退,只要住进去了每满一个月也算一个月来算,就问他当时跟我们说的按每天来算是怎么回事,也解释不清楚,反正就是不给退。我实在是不想再和这公司有任何瓜葛,没要了拿着离职单、行李就去公司取我之前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走的时候问了下人资的人,为什么你们当时不直接就说工资就2200呢,她说这样你们还会来么。又给我说其实你们工资还是能达到之前宣讲会那个水平的,只要肯加班。呵呵,没说话就走了。我们工大总共去了7个人我走的时候知道有6个已经办理了离职手续,还有一个好像在找下家。

这就是我在神州电脑的经历,写出来只是为了让学弟学妹们知道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需要告诫你们的是,签订三方协议的时候一定要在协议上写清楚工资。还是,档案问题,最好是发回自己户籍所在地,一般公司不会要,需要的时候只需要开具调档函就可以,别寄到公司,我现在就还不知道档案在哪里,因为离职的时候档案还没有到公司,以后到那边的时候人家也不会接收了。

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学习,因为出去找工作,真的,好多企业都比较在意你的学习成绩。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的 想签美的的同学注意了

1.先说下美的的结构吧,总共四个大的模块:制冷家电集团(包括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冰箱等)、日用家电集团(包括精品家电、厨卫)、机电集团(威霖电机),地产集团(在顺德一带这边暂无),准备签的同学注意了,要知道自己将去的是哪个模块,总之一定要争取去各个模块的总部,不要去异地工厂,总部还算是比较正规的,包括招聘时的承诺、假期等,若去制造工厂的你懂的。

2.编制。毕业生都是实习3个月就转正,正式员工分3类:O,P,M。O即操作工类,P是技术类,M是管理类(总部那边还有个A类:行政),O里又分01到05,O1即最底层操作工,

02关键岗位操作工。。。。。04班组长,05作业长,说这么多不是废话,大家注意了,美的校园招聘的毕业生是以02身份招的,而O、P、M有什么区别呢,O是只有5险没1金的,P、M才有1金。不要给我讲什么HR对你说按技术类招你的,实习是P1,转正后都是O2,顺德总部好像毕业生都是P不变,其余工厂哪有那么多指标,现在美的还在搞什么节能增效,P指标更少了,所以说进美的大家要做好有5险没1金的心理准备。

3.岗位。千万不要相信招聘时HR一句简单的什么技术类、管理类2个两个岗位,而不把每个人的专业细化对应到工作职位。也许你的专业很牛叉是电气或机械的,结果到了厂里让你去做品质,品质是做什么,记物料,核对物料,记机型,拿个小本子在线上巡视,你说有没有技术含量,但公司里品质也算技术类啊,你的专业完全没用,一个中专生都能做的事。所以大家尽可能招聘时问清楚自己专业进去后做什么,要HR给你一个明确的定位(其实他也给不了),不要被他一个技术类搪塞过去。总结了一下各个专业转正后对应的职位:电气、自动化专业----现场工艺或设备管理;机械专业---产品技术或现场工艺;材料专业---供应链或采购或品质;工业工程肯定是IE不变了;行政管理专业----人事或生产计划。。。。别给我说什么研发,本科生一出来搞不了的,都是小硕或工作几年后的本科生才会接触,另外研发只是总部才有,各个地方的制造工厂没研发,只需要按图纸造出来就行。

4.美的文化。内部流传的是:在美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刚看到觉得挺牛逼的,什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等你了解就会笑了,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骗子文化,各种承诺不兑现,各种假期没有,各种借口把你从P变为O等等,反正是教人逆来顺受的借口罢了。比如,各种招聘是承诺的实习2800,好吧等你报道那天变成2500,然后一周后告诉你又变成基本工资2200,加上一个月餐补300,好吧,可恶的是餐补300还不一定全拿到,除非你一个月上30天班,实际怎么可能呢所以只有270的样子。还有在美的,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这已是不成文的规定,一周6天是必须的,早上8点到12点,下午1点30到6点30,但是经常到下班时产

量完不成,好吧,在义务加班到8点或8点30,周日工厂是不停的,只要有事你还多来,不是说我们80后都不愿加班,只是这劳动力也卖得太贱价了,被剥削被压榨的太狠了点,忙了还学不到东西。假期,五一劳动节一线工不放假,你可能有最多2天休息,十一今年破天荒7天(往年都只是2 3天),过年5天,其余小假期也就1天左右,反正法定假期都会缩水一半以上,离家远的同学哎。。。

5.前景。不要看美的牌子多响,做的多大,记着它始终是个暴发户,跟比亚迪等一批制造业一样,是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规章制度、条条框框倒是做的很完善,没有多少人执行的,因为很多高层没什么文化、学历又底,做事是不讲究规章制度的,他凭自己的方法只要把事搞定就OK,这就是美的的搞定文化。厂里面没有什么自动化设备的,能用人手操作的地方都是手工,因为中国人力的廉价和机器的高成本,整个就一手工作坊。我记得大四实习去过江淮参观,里面的自动化程度和美的就天壤之别。另外,今年爆出了比亚迪等一批中国制造业走下坡路现象,这些企业不去追求新的技术,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只是一味地降成本、裁员,随着劳动力的涨价,就遇到了瓶颈,这里也差不多的。 人员特别是一线员工流失率特别大,这么说吧,大部分都是河南或广东一些专科学校的学生在打工,学校强制大四来这里实习3个月不然不给毕业证,所以基本这里没有半年或一年以上的老员工,都是流水的兵,换了一批又一批,本地人很少来美的,因为都清楚工资低劳动强度大。 人员流动有什么影响?一个岗位一个设备,刚刚有人熟练了又走了,效率始终提不起来,还有本来计划扩大生产,新增几条线等等,因为招不到人而作罢,好多产量明明物料都到位,排产都做好,因为没工人来做而放弃。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怕员工流失,公司一般不敢放什么长假,工资也是拖到每月15号才结,因为经常出现员工招呼都不打自动离职的现象,等到第二天一看,线上人都没了。

6.签约。你能想象一个签约后劳动合同(不是就业协议)甲乙双方的都被收走的公司吗?并且是你先现场签,公司先不签,然后都拿走,你都不知道条款公司会怎么给你写,从此无影无踪了。

96青春无名求职经验_青春无名

你想闹,你幼稚了,美的专门有个律师团(俗称智囊团)专门打劳动官司的,少年认栽吧。还有一点,招聘时HR会信誓旦旦告诉你在美的每个月都要评什么T(占10%,优秀员工)、O(70%,不好不坏)、P(20%,差),搞得你顿时危机丛生,血脉贲发一样,什么连续3个月被评P(注意这个P跟前文的P类员工不一样)就会被开,猪都笑了,他不会开你,只会慢慢剥夺你的工作,叫你无事可做闲的蛋疼,最后自己拍屁股走人,美的从来不会主动裁员的(你翘班另当别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前年的毕业生已经走的差不多了,各种原因,有的觉得学不到东西浪费生命,有的觉得整天做重复的事情没技术含量。。。。。等等,你想想整天拿个小本子每隔2小时去线上核对一番物料,记准机型(品质的),记参数,这些事情能学到什么?特别是电气或机械的同学,让你去做工艺,工艺是什么,指导工人怎么操作,怎么完成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跟进生产,加块板减块板,改进效率,你觉得有技术含量么?说个不好听的话,能吃苦脑筋又不是浆糊的人都能做,实际上的确有很多旁门左道专业的人正在做这个所谓的技术活。

7.组织。到了一个地方,校友或熟人是最好的资源,所以我们要尽快找到组织。很不辛,来美的的校友太少,凤毛麟角,来了混的好的更少。美的是谁的天下?答曰:河南帮和安工程的天下。什么郑州轻工学院(3本),安工大,安工程,武汉XX学院,什么XX分校等等的一大把,211?211学校跟清华北大似的。待遇都还一样,别生气,读个一本211待遇跟个专科一个吊样,在美的这就是现实。小领导,小主管神马的都是人家的校友,合工大,你一提合工大人家跟看外星人一样,你怎么来这里?这里没有贬低其他学校的意思,相反楼主和他们呼朋唤友相处融洽,只不过私底下有时想起还是有些愤愤不平,真的,1本2本3本一个吊样。 看看隔壁的奇瑞,那个才是工大帮,每年进100来号人,校友不仅多还身居要职,人家那个才叫呼风唤雨哩。 补充一句,不管在哪里,站对队才是最主要滴,所以不要BS我说的什么帮派组织之类的。

8.今年的本科生。空调已走2人,厨卫已走2人,现在留下怨声载道,说不定明天就有走的呢。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找工作,如果赚不到钱,还离家特别远,真心不值得。

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给我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大家。

另外透露个秘密:想毁约其实很容易,不要相信什么第二年3月份才能拿到新的协议,只要你跟辅导员关系好,一切都是浮云。至于学校怎么怎么不准,这是关乎自己前途的事情,大不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学校真能拿你不放?权利只有自己争取,不要像楼主重蹈覆辙。祝大家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原以为步入职场,结果步入工厂:原以为成为白领,结果成为蓝领,悲哀啊。。。 (转)致应届毕业生——你找的是一个事业方向而不是一份工作

从2010年起,我就开始做部门经理,开始招聘面试,到现在已经5年了,这5年里,接触了很多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有很多感触。

随便谈吧,如果这段话没有什么逻辑也请不要见怪,我就向在跟你们聊天,随便聊了。 我想跟你们说的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你,寻找的不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而是一个事业方向,人生方向。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悲的。可悲什么呢?可悲的是:如果没有目标,你就像《未来水世界》电影中大海里没有方向的船,即使你再努力,也很难到达美丽的陆地,甚至越航行离陆地越远。

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可能今天换一个工作,明天换一个工作,1年换几个单位,甚至换几个行业。而其实,如果你在一个公司做不到2年,你根本无法真正学习到这个公司的专业、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东西;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质,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待不上4年,你根本把握不到这个行业的感觉,感觉都找不到,你何谈在这个行业取得人生的成功?

我在面试时经常遇到这样一些人:毕业7、8年了,年龄30好几了,还在找工作,干过

好几个行业,去过的公司十几家,但是呢,三十好几了,哪个专业都做不好,哪个公司的业务模式都没搞明白,也就是说,自身的工作能力根本没有建立完整,也就是说,没有能力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自己的收入自然也不高,但是,这个时候,老婆孩子有了,真正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又很大,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奔波、工作,最后,自己累得没了精神,年轻时的激情也没了,活得很累,也有了很多麻木。这就是可悲,因为没有目标。转悠来转悠去,金钱、快乐、尊重等似乎没有得到什么,反而丢失了可贵的激情和理想。

这太可怕了!!!

但是这样的情况真的很多,请警惕!!警惕!!千万不要在毕业后乱转悠,几年后也一无所是!

反过来,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很优秀的人,有的26岁做到了营销总监,有的28岁做了总经理,有的27岁做到了大区总经理,很多,很多。我自己,也是23岁开始做总监,26岁做总经理。我发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专注去做一个行业;

第二:在某一个公司坚持做好几年;

所以,还是回到今天谈的主题:刚毕业,一定要选择自己的事业方向,也就是说想做什么行业,想做什么职业,选准了再去有针对性地找工作找公司——事业平台!

我每次面试过的人,都会送他们一句话:你可以换公司,但是不要换行业。跳槽是跳公司而不是跳行业。只要不换行业,到哪儿都是在积累,在往前走。

算个帐,24岁大学毕业,干了一个行业6年,刚开始对行业有感觉了,换了,再干一个新行业,干了5年,又不愿干了,这时候就35岁了,从35开始,从了解一个行业,熟悉一个行业,到建立这个行业的人际关系、业务关系等各种资源,你可能还要耗上近10年的时间,这时候你就45了,成功地几率就太少了。

所以我从来不相信大器晚成。是器一定早早就能体现出来。所谓的大器晚成,也是在说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积累!努力!只不过受环境、机遇影响,没有机会成就,而到了年龄较大时,一旦遇到机会,马上就飞龙在天!决不是说就在那儿等着,等着哪一天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所以,还是回到今天的主题,刚毕业时一定要慎重选择事业方向,然后一门心思扎进去,做专、做久!想不成都难。(给大家一个小故事,告诉你如何想不成功都难,请管理员建立一个连接,点击进入“想不成功都难的小故事”)

那么,如何选择事业方向?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兴趣是第一标准!只要你喜欢做的,只要你爱好的,只要你能在其中得到乐趣的,不管是否专业对口,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你就去做!我说的你如果不信,那我把孔子的话搬出来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者”我们可以理解为专业对口者,但是比如“好之者”、“乐之者”。

可能你当时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就是在什么都不懂得情况下稀里糊涂地选了专业,可能你选的专业不是你的兴趣所在,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让你当时稀里糊涂选择的专业限制了你找工作、找事业方向。不是学什么就去要找对口的工作。兴趣才是最根本的!如果当时报考专业时你不懂,你也没有去发现自己的兴趣,那么,现在,你长大了,你有思想的能力了,即刻开始考虑的你兴趣吧!

依据兴趣找到事业方向,然后,倾尽全力去做,然后,想不成功都难。如果我说的话你不信,我把王国维的一段话搬出来:

古今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苦苦寻找事业方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倾尽全力去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某一天,成功来了。)

请你思考,你到了哪种境界?

工作快一年的感觉---供参考

不知不觉毕业快一年了,今天偶尔闲暇,进学校的论坛看看,突发小感,留言几句,仅供参考。 13年七月离校的时候,自己感觉有一腔热血,感觉签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公司,马上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了,有点小窃喜。(PS:前几天看到工大统计的工大本科生平均起薪是三千多,惭愧不已,顿感给工大拖后腿了,去墙角画圈圈一分钟以鄙视自己!)到现在也工作了快一年了,发现在毕业前自己的很多想法是很天真的。对于工作,个人观点是起薪其实真的不是很关键,选择一个公司最关键的是要看公司的发展力和你职位的晋升空间。还有就是千万别自视甚高,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国企,来学校招聘其实不是需要你,而是它们要完成国家分配的任务,这种情况下,你进去只是储备。等什么时候有空缺了你才有发展的机会。

在应聘一家公司的时候,你首先得了解公司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情况。你得了解公司是干什么的,你得了解招聘的岗位实际上是干嘛的。

如果公司已经定型,那么你的选择就应该贴近实际,比如是不是离你家近,是不是有能让你感到温馨的人(估计很多人会觉得这一条很搞笑,但是作为一个远离家乡,独自漂泊在外地的人来说,一个人的城市,经常性的孤单会让你非常的难过。上班后人与人的关系不会像小时候或读书时那么的纯粹。个人建议,最好选择有熟人的城市,这样起码可以让你安稳的呆在这个城市。),城市的平均消费水平高低等等。因为在这种公司你靠的主要是熬,刚进公司你会发现其实你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很多干了几年、几十年的师傅,虽然只有小学,初中文凭但是他们有的是丰富的经验,他们会经常看不起我们这些刚毕业的人,这时你得学会忍耐和虚心,在企业这是作为新人首先要学会的一项技能。在一个稳定的公司,你得到的好处是你的生活会很稳定和简单,每天朝九晚五,按时发工资等,同时你的发展机会会比较小,主要是靠熬资历,对于这种企业个人建议找离家近(最好是一个城市)或者有亲戚之类的,如果你想长期坚持最好还要考虑物价和房价低等 。

96青春无名求职经验_青春无名

如果公司是一个发展中的企业,那么你就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因为这种企业对你来说是有一定的机遇同时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将你磨灭在发展阶段。

现在的就业压力很大,找份工作不是很容易,所以你得珍惜在学校招聘的机会,因为如果你落到社招里面,你就会发现你会更加凄惨。

很多人其实想的都是先在一个企业干一两年,等自己有了工作经验或一定资本后再跳槽,但我个人认为,第一个行业一定要重视,因为很可能第一个行业会对你以后的工作产生无与伦比的影响。转行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总结一下:1:找准自己想干什么,多了解一下企业都有什么工种;2:找一个个人感觉有发展前途的公司;3;不要太在乎起薪,在乎发展前途和晋升空间大的工作;4:尽量不要去一个人的城市。5:进入企业放低姿态,多多学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6:还是考虑点家庭情况(父母,女友,房屋等等),因为没有几年这些会严重影响你的走向。

毕业快一年了,现在的我基本没有了刚毕业的激情,现在的我也在摸索自己的路线。还在努力学习自己行业的知识,虽然我可能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改战他处,但技多不压身,现在身处的行业不管以后有没有用,起码是自己的一项资本,实在不行就当自己的一点回忆。

文笔不好随着思路洋洋洒洒的写了点感想。希望对你们能有一丁点作用,这样我也欣慰了。祝学弟学妹们找份满意的工作,有个开心的明天。

致-没钱,没关系靠自己奋斗的人

本科毕业一年多----反思总结帖

本帖最后由 没OO的天使 于 2014-11-10 19:55 编辑

引子:

忍不住要在开头对自己说一句”呵呵“。

就在一年多的毕业前夕,我还计划着在工作中展露头角之后,回到这里跟学弟学妹们介绍些成(吹)功(吹)

经(牛)验(逼),可不曾想,现在混到了这种地步。回头看去,这一路上我所做的种种决定以及种种所为,绝大部分都让现在的我后悔不已。我渴望回到那个可以重新开始的地方,我羡慕你们,希望你们可以从我的经历中吸取一些教训,不再重蹈我的覆辙。

对我来说这也同样重要,这也是我对这几年生活的一个梳理,为了能够重新站起来。所以我会加入一些对大学生活的回忆和反思,为了不和板块内容冲突,我决定先列个大致提纲,以方便各位针对自身情况寻找各自想要的信息。

提纲如下:

1、个人目前境况

2、大学生活回顾

2.1 学生组织

2.2 关于学习

2.3 关于友谊

2.4 关于爱情

2.5 社会实践

2.6 关于工作

3、毕业这一年多

正文:

1、 个人目前境况

我目前在南京,做过三份工作,距最后一份工作的辞职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目前赋闲在家,平时看看书学学习,在等待月底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大学一起走过来的女朋友在一起生活,吃穿用度在花之前积攒下来的存款,手头还算宽裕。虽然不至于沦落到吃女朋友软饭或者回家啃老,却也是踏踏实实的一名LOSER。每天沉浸在被同辈越甩越远,被后辈逐步赶超的恐慌之中,实在不是一种很好的感受。不曾怨恨命运的不公,深知这一切皆由我咎由自取。我把这段时间以来的点滴感悟分享给大家,万望学弟学妹们别走我的老路。

我觉得万事万物皆有其本源,既然目前这一切都皆由我而起,那么原因肯定隐藏在我的过去。鉴于其大学时代之前的生活对于各位没有参考意义,我还是从大学开始谈起吧。

2、大学生活回顾

2.1

大学的头两年,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浸淫在学生组织里。做过一年班长,当过一年小领导,管理着四个部门。虽然在这段光鲜经历的背后,我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我始终认为是值得的。我来自偏远地区的小县城,个性腼腆、懦弱、自卑,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存在很大困难,并且做事没啥头脑,孩子气。说白了,就是情商很低。我觉得在工大里超过80%的同学在初入大学的时候都与我这种情况相差不多,而这其中大部分人都会在之后的校园生活乃至工作生活中逐渐成长,完成蜕变。而我的学生组织经历是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的实践加速了这一过程而已。而这其中产生的一些机会,我个人觉得还是很难得的。比如协调利益冲突,运作项目,管理团队等等,这种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我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受益匪浅,而且屁股决定心态,当过领导之后,会更理解自己领导的想法和思路,这在我短短一年的工作过程中也是经常有用的。

所以总结来说,我觉得大学里的学生组织更像是一个低成本的试错场,每一件任务或者活动都是一场历练,至于具体收获的多少,要看个人的投入程度、价值取向和悟性了。在这里着重谈一下”价值取向“,因为这是最让我感到懊悔的地方。虽说付出必有收获,但在学生组织的工作过程中,收获是多维度的。大的方面有两个,一个是组织层面,一个是个人层面。组织层面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唯结果论,比如班级比赛成绩如何,活动影响力如何,目标完成度如何等等。个人层面的收获比较复杂,有个人能力的提升,如常说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另外,还有友谊的收获。这两个层面的不同收获有时是存在矛盾的,比如太过关注最后的成绩,就会忽略自己涉身其中的感受,导致一场比赛或者活动结束之后,留给自己的除了一丝胜利的喜悦外,更多的是疲惫而不是对过程优劣的感悟;而太过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必定会挤压其他同伴

的参与度而招致不满,丧失友谊。我举的这两个例子都是我身上多次发生的,而当我感悟到这一点时,机会已经不再,至今很是后悔。我现在认为的比较正确的”价值取向“呢,是尽量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当下的抉择,以做出更完美的决策。长远的眼光意味着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有个比较简单的建议是学会站在自己未来的角度上回头看问题。就是在未来的空间里,适当的自私一点,想想对于几年后的自己,现在的两种选择哪种更重要,是这个人这群人的友谊更重要,还是这个锻炼的机会更重要;是这个奖状、业绩对你更重要,还是作为参与者的感悟、快乐更重要。相信学会这种思考方法的你,会做出更好的选择。多说一句,以我个人的感觉,很多事情之所以让你难以抉择,极可能是因为你想做的和你应当做的发生了冲突。我觉得,如果是这样,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毫不犹豫,选择应当做的。

回头再看自己写的这一大段,感觉更像是一个winner在介绍经验了。怎么说呢,在那个时间段,我确实投入了太多时间精力在学生组织上,也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我是一个比较悲观和完美主义的人吧,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也总结了很多教训,我非常希望能有大一大二的童鞋能看到这一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不至于像我一样,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东西。

2.2

说到学习,还是有些难以启口的。老规矩,先描述状况,再总结教训。

我相信在工大我是创造了这样一个记录的:四年里,习得知识最少,上课次数最少。因为不排除工大也有一些宅男大神挑战我记录的权威,我不无”自豪“的要再加一个限定条件:挂科最少。我所上过的课大概只有工大学生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不到,大一当班长,高数制图这种班级单位上课的迫于影响,大概只逃了二分之一强,但是C语言近代史毛概英语等等,几乎没去过教室。大二往后,基本上是开学第一星期去走个过场,之后看心情看情况去一两次。我感觉四年总的算下来上的课应该不超过100堂。即便去了也都因为听不懂而睡过去了。而习得知识上,基本上只有计算机二级是我靠自己实力考过的,其他任何一门考试,以我当时的水平卷面分应该都不超过十分。之所以都能在几乎扣掉所有平时分的情况下保证不挂科,一是靠比较大胆的最弊技巧,再是因为贵人相助,在这就不教坏小朋友了,懂得自然懂。

所以在专业学习这一块,我是几近与零的。我能与纯粹的外行人相区别的就是,我参加了几次非去不可的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稍微有些感性认识;在班级同学的耳濡目染、道听途说中,稍微懂得一些专业名词;一半靠看书、一半靠作弊在大四拿到了本专业的二级建造师证书。我已经是出于自暴自弃和悲哀到爽的心态在跟你们讲述了,如果你还不能体会我在专业上有多垃圾的话,那我再说一点:毕业答辩时,我最后一句话是”大学四年,我对不起老师的辛苦培养,没学到任何知识,甚至在这最后阶段也不知悔改,这毕业设计还是靠他人的协助,我对所答辩的成果都知之甚少。我醒悟的太晚,以至没有挽回的余地,万望老师能给予体谅,我错了“。每当我回忆起当时我在讲台上不知所云的让自己羞愧难当,只有临时坦白以争取宽大时,面对台下老师怒其不争的眼神,又竭尽全力的帮我圆场的行为时,我真的懊悔的想哭。而其他方面的学习我觉得自己是稍稍领先于平均水平的大概仅有四年里看了有四百多本书(非娱乐小说),算是对自己的一点安慰吧。

周围有很多人与我一样,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相信这个情况在可见的未来,依然会困惑每一届的很多同学。而我算是其中把学渣这条路走到极致的。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种,或是有更加喜欢的,或是对知识不感兴趣,或者对专业就业方向不认可等等。据我观察,有更加喜欢的专业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学渣都是跟我一样,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甚至不愿去想自己的专业到底喜欢不喜欢,在非受迫性的探索中,逐渐失去了耐心,在本专业又拉开了差距,进一步加深了挫败感,加剧了不喜欢,以至在学渣的路上越走越远。另一方面,大部分的非学渣是延续高中学习的惯性,听课,考试,对逃课怀有一丝罪恶感,对作弊怀有一丝可耻观和畏惧感,然后在四年逐渐的深入学习中加深了对专业的了解,这种了解以及所掌握的知识再加上用人企业对工大学生素质的认可,使他们走向了专业性的工作岗位去接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磨炼。

所以我在这方面的教训是,不要做一个纯粹的学渣,不管你有什么样的借口,因为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当时的种种借口都不堪一击。我当时之所以能如此过分而又内心坚定的一条道走到黑,也是因为我给自己找了足够的理论依据:工作了不想进工地;我想干销售,目前不学习也没关系;我其他各种事情很多,我

不学习并不是颓废……这些借口在最开始的时候都仅仅是一丝若有若无的想法,但惰性让它们成长的如此健壮,好让自己内心安定,逃避自己是在颓废的现实。其他很多方面也是这样,我的经验就是借口的强壮程度,与你当下的退缩程度成正比。注意,是因为你退缩了,你颓废了,借口出于自身的心里需要才成长的。而不是内心对于借口更加坚定,你才越来越退缩。

说的很绕,但就是请你千万不要做一个纯粹的学渣,哪怕为了维护自己作为一个工大人的尊严,哪怕维护自身生活的阳光性,哪怕是给自己未来打拼留一条后路,就永远不要完全的抛开自己本专业的所有知识。请压抑住那么多借口在你耳边胡言乱语,压抑住你的惰性,对逃课、作弊怀着一丝丝的耻辱之心,请做一名正常的学生。

另外,在读书这方面,我的观点就不像上面所讲那样主流。我的建议是,慎重选择你的读物。我觉得在20岁左右的年纪,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还是极为欠缺的,三观还处于一个高速建立期,选择读物时请为你的三观负责。读书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时刻警醒,在未经独立的辩证思考后千万不要对作者的观点全盘接受,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这个时代太多读物的思想仅仅是在迎合市场的潮流而非真正的大是大非,有些是走极端博眼球,有些是心灵鸡汤走温情路线,整本书都是经过精心包装的糟粕,这样的思想被我们全盘接受是极为危险的。以我为例,很长一段时间,我热衷于卡耐基安东尼陈安之俞敏洪李开复等人的成功学(现在又出现了冯仑杨石头刘同等等职场成功学、人脉学等等),这种极具蛊惑性的思想被我全盘接受后,我的行为、判断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拿我后来的职业选择来说,我现在仍然困惑于”销售“这份职业是基于我内心的选择还是受到了他们的蛊惑,就好比你在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样的时候,受到某个精致广告的影响,认为某个产品极为符合你的需求,于是你花了很大代价买下来了。但在使用过程中你逐渐模糊的认识到自己的真实需求与产品相冲突,这时候你模糊认识到真实需求与广告蛊惑你建立的需求开始掐架(这种内心冲突是极为痛苦的,因为它说明了你的价值观的底层建筑可能有一部分是虚假的)。是继续使用产品还是丢掉从头再来?真的很难选择。所以最后再强调一下,无论选书还是看书,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然还是看些世界范围内认可的经典吧。

2.3

关于友谊。同学间的情谊是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我的悲观性格使我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由于自己做过学生干部,又曾在校园里做过各式各样的小生意,我所认识的同学圈范围很广,用一个客观的指标来说,就是电话本里存储的同学关系的联系人大概有600-700的样子。而我目前的现状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南京,如若不是回合肥都找不到喝酒聚餐的机会。平时能电话互通现状的不超过10人,QQ微信里浏览下他们的各自状况,能聊上一时半会儿的也没有多少。南京有几位读研的同班同学,一年多以来从未见面。当年很亲密的学生组织伙伴、学弟学妹,兄弟学院的其他主席团成员,做总代时的几十个下级代理,自毕业以后就再未联系。反思过去,我对于同学间的情谊维护的很差很差,总是处在一个熊瞎子掰苞米的状态,不做班长后淡了同班同学,卸任主席后淡了伙伴和学弟妹们,代理工作结束后就再无交集,好像每份感情的建立都伴随着一份工作的开始,而在工作结束后也就随风逝去了。当然也有几位知己好友,但随着自己境遇的每况愈下,在朋友圈里看到他们生活的蒸蒸日上,不嫉妒,却自卑,不愿主动联系。再加上工作的不稳定失去了同事之间的维系,要不是现在身边还有女朋友,我已脱离了社会人的范畴。

很难分析出自己在友谊方面究竟出了哪些问题,可能我的本身交友观念就是畸形的。我尽自己所能的在空间朋友圈QQ群和闲谈话语中了解他们目前的状况,却鼓不起勇气拨出那已很久未曾翻开的联系人电话。也许是境况低迷而导致的自卑感作祟吧。一位学长,我大学里的引路人,我的老上级,我最珍视的一份感情寄托者,他就在我所见到的自己所经历的所有圈子:学生组织的学长,同级,学弟(我),兄弟院系之间都结下了几份非常紧密的友情,让我非常羡慕。

在这方面要说教训的话,还是有几点的,毕竟自己做过很多蠢事。比如永远不要和你珍视的关系有什么利益冲突,能让则让(特别是同班同学);永远别和朋友赌博;永远别骂人、动手,无论发生什么冲突(保护自己人除外);也永远别想着让所有人对你都满意(我怎么都做不到╮(╯▽╰)╭)……就这些吧,其实越写越知道,自己在这方面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

2.4

关于爱情。我和女朋友已经在一起了四年,有太多的话想讲,但一不适合这个版块,二也思考的不是很完善,所以不想展开讲很多了,毕竟每份爱情都有其独立性,双方之间关系的处理还得靠两人慢慢的摸索。我也很难评价自己这份感情的成功与否,毕竟距离修成正果还有很多的难关要过。而我们已经脱离了学校的环境,我们现在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我所占有她青春的一天,如若不能走到最后,我现在就是在耽误人家;如若可以,自然是一份圆满的校园爱情。所以还未到最终定论的时候。

就提几点倡议吧:1、可以开房,不要同居。同居会有收获很多生活经验,节省开房投资等等好处,但弊处也是蛮大的,诸如偏离校园生活、室友关系走远,消磨斗志等等,总体来讲,我觉得弊大于利。2、尽早做长远打算,包括毕业去向,双方父母态度等,这些事情是早晚会来的,千万别拖,如果你想和她结婚的话。

3、别把异地看得那么可怕,也别把同地看得那么美好。毕业去向尽量以自己的选择为主,难以调和的话互相尊重,最开始的异地并不可怕,毕业头几年以自己的事业为主。4、最后一条思虑良久,感觉还是有必要强调一下:亲,要有保护性措施的性行为啊亲,别瞎闹。

2.5

社会实践。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涯,似乎除了干过学生干部,就一直在社会实践,说俗点,就是赚钱。也是因为自己在这方面小有成就,才使我最终走上了销售这条不归路。

在大二下学期,学生组织换届前后,我似乎是突然间感觉到自己亏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用几乎自己所有的时间交了一份学生干部评分良好的答卷,然而在换届之后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式,而我终将面对自己糟糕的学业水平。就仿佛中国运动员在小球项目上拿奖牌拿的正HIGH,突然要你从此只能参加足球篮球项目了,我提前感受到了那种由高至下的心理落差。我是一个不太知道如何在逆境中成长的人,一旦感受到落后就会有永无出头之日的感觉,想象着未来两年要在学业上连滚带爬紧追慢赶来弥补偶去两年的缺失,想象着未来两年要一直质疑自己之前不重视学业的选择,我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

于此同时,由于恋爱的缘故家里之前按月供应的生活费开始变得不那么够用了,缩手缩脚过日子的感觉让我觉得很不爽。那时候也开始跟父母讨论未来的职业选择,我初步明确了毕业去做销售的想法,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我萌生了一个我现在就赚钱给你们看看我的能耐的想法。

地位心态的倒逼,生活的拮据和一丝赌气的念头,促成了我后来大肆敛财的开端。广播操比赛我和两个伙伴小试身手,做了近万的利润(对购买我们质量低劣班服、院服的学院班级深感抱歉),四六级考试前夕倒卖真题模拟题,又赚了一笔,自此建立自信,彻底撇开学习,几乎成为了一名职业校园商人。大三大四两年,我背靠优秀品牌的考研辅导机构,建立了自己的代理团队,在做辅导招生的同时,又做了二级建造师、CMCC、银行卡、驾校等等乱七八糟的诸多业务,我个人的两年的纯收入达到了20万。

然而赚钱的快感来得简单又强烈,很快就模糊了自己对于生活的其他感受。满脑子的钱、钱、钱,早已淡忘了最初锻炼自己的初衷;团队走向正规后躺着也能赚钱的感觉逐渐磨灭了斗志,开始沉迷与赌博;为了利益不顾一切,甚至同时代理竞争品牌;小小的一点成绩和名声使我从自卑很快掉落到另个极端,自大;大四关键时期,只顾赚钱甚至对找工作此等大事不甚上心……赚钱带来的副作用非常之明显,以至于毕业工作以后的很多错误抉择都来自于那时的余波。

总结几点教训吧:1、不要心态错位,首先自己是一名学生,把大好的学习时光用在赚点小钱上,不值得。

2、不要被小成就欺骗自己,永远保持对自己的清醒认识,旁人的对你成就的夸赞听听就好,还是要自己给自己下定义。3、如果你赚到钱了,请保持正常的金钱观,钱今天来的容易要归结与市场,选择对了市场是一时运气,培养发现下一个市场的眼光才叫本领,才意味着你收入的真正提高。

在此不得不提到一位同学。我和他谈不上很深的交情,但他的经历却使我感悟良多。他也是一位班长,第一次见他做生意是在我们大二迎新的时候。那时我还处在小打小闹卖一个赚一个的时候,他从家里要来本钱进了一车新生卧具,结果进货时贪便宜被坑,垫絮和盖絮全部都是黑心棉。当时他真的是很惨,亏了很多钱。整个大二他消声觅迹,只偶尔在图书馆见他几次。到了大三换到南校区后,学院里传出了他开网店卖鞋月入过万的消息。大三上学期末,他协助他人四级作弊被抓,被学校取消了学士学位。与我同是学渣的他从此风雨不误的自图书馆自习,13年考研考回了本省的985高校,专业TOP5。大四下得知他网店收入一直不错,毕业前夕个人还掏钱赞助班级的篮球队足球队征战毕业杯。而就在前天,我在QQ空间里看到

96青春无名求职经验_青春无名

了他发布的月底结婚的消息,在此真心的祝福他。

和他相比,我不过是一个借着东风胡乱搂了两把钱的小瘪三而已,面对如今工作的困境,一直在逃避而不敢奋起抗争。而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似乎灾难对他来讲,只是让他变得更强大的工具。

请向他学习。

P.S. 写了一通宵,我已经意识模糊了。关于最让我纠结的工作部分,还是等我状态好的时候更新吧,真的是有万千的言语想说。

说出了这么多一直想说的话,实在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受限于本人阅历,很多教训和倡议的思路也许并不正确,就像文中所说的,还需你独立思考再加以吸收。当然,我的生活已然沉入低谷,最不怕批判和板砖,但希望能文明讨论。祝你生活愉快,么么哒!

我踮儿踮儿的跑来更新了:

2.6

关于找工作那个阶段的记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模糊,我似乎就是从那时开始了”不带心“的生活,浑浑噩噩,以至于当时发生的一些细节和心理活动都需要很大的力气去挖掘。

早在大二还未结束的时候,我心里就确立了要做销售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几本小说的影响)。家人在我的金钱攻势下已逐渐接受了我的选择,我大学里诸多经历都像是在为成为一名销售做准备。似乎一切都很美好,就等我在大四签一份牛逼的offer,然后就可以回新区跟学弟妹们吹嘘自己的成功经验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其实我当时的很多所作所为就注定了现如今的下场。我在坚定要做销售之后,就没再深入思考过其他的可能性。这种做法不是源于我对销售的坚定,而是我始终都想处在一种心理优越感的区域,因为我内心知道,我的大学经历只有放在销售工作上才会得到完全的利用,而其他任何一份技术性、专业性工作,我都要从零起步去追赶旁人。而对于工程以外的其他行业,我从未花心思了解过。面对其他类型的工作,诸如考公务员、留校做辅导员读研等等都只是表面了解,而且靠一时冲动做决定放弃。销售对于我就像一把倚天剑,我拥有它似乎就有了睥睨所有其他工作的资格。即便在销售工作这方面,我也思考的极为片面。我只大致的确定自己要留在工程这个行业,要做一份工程行业的销售。我当时对于未来工作的所有憧憬就停留在这一个条件上。至于去哪个城市、回不回东北老家、工程行业里的房地产销售要不要做、更看重用人单位的哪个方面、我做工程行业有哪些优劣势等等这一系列应该考虑的问题我统统逃避不谈,想都不想。

思考的匮乏之外还有准备的不足。当时为了赚钱同时兼任两家考研辅导机构的总代,手下是完全不同两拨新人,都需要从头教起;大三尝到了二级建造师赚钱的甜头,找工作阶段的主要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今年如何扩大招生上;在校外租房,懒病逐渐滋生;沉迷与赌博,经常与同学炸金花到深夜……种种事情透支了我的精力,在最需要自己付出努力的方面却拿不出有效的行动。简历做的马马虎虎;经常因为睡觉、赌局、或者一些工作任务不去宣讲会;对校外的一些找工作渠道不闻不问……

其结果就是在整个找工作的阶段都是浑浑噩噩,仿佛一具没有精神的皮囊。其整个过程陷入了一片毫无逻辑的混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明明不想去却拿到offer,轻易放弃;大型房企因为专业原因迟迟没有面试机会;报名了公务员考试,却丝毫没有去试试的打算;留校保研的机会摆在眼前,却被自己三言两语的说服,放弃了;其他非工程领域的销售,无一去尝试;符合自己预期的工作,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刷了又刷,即便没有却不寻出路……

但我最终的归宿似乎还不错,在某上市外装领域TOP2公司的长三角大区做一名销售。销售工作,长三角区域,建筑行业,额度超大的产品,这真的是一份超出我预期的工作,我不能祈求更多。

时隔两年,我只能说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回首过去,我的运气似乎一直不错,迎新时不是联络员却被选为班长,在学生组织遇到了可亲可敬的学长,做生意时总能代理到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找工作时虽然一片混乱却也归宿不错,甚至在毫无计划运作的情况下,我和女朋友最终的工作地点不仅仅都在南京市,而且相距不到2公里。

找工作时的大致情况就是如此了,虽说结果不错,但却留下了很多隐患,这我在第三部分再详细的谈。说说教训吧:

首先要知道那些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仅仅是少数,如果你不清楚,最好尽早的去了解各个行业、各个工作之间的区别,然后慎重挑选最符合自己预期的。要注意这里面的顺序,先了解,再做选择。我过早的被一些书本忽悠,一心想做销售,而在之后对其他行业、工作的了解吸收就开始不全面,为了让自己心里舒适,这种了解被自己更多的过滤吸收,只看其不好的一面以确定自己的不喜欢。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如果一直走下去了倒还好,可一旦内心的那份支柱开始动摇,因为基础的不稳就会崩塌的极为迅速,而且你会发现,此时此刻,你已经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所以如果你确定本科毕业后出来工作,那么请在考研孩纸大三下上辅导班、泡图书馆的时候,也开始自己探路之旅,或咨询,或实习,了解的越多,你最后的选择就会越踏实,越坚定。

其次,对找工作这个过程心存敬畏,认真对待。我过去的老板曾经对我说过”人这一生,就两个最大也是最重要,但同时也是最难的选择。一是考大学时选学校选专业,二是毕业找工作“他的解释是这两个选择基本上确立人这一生的走向,虽然哪一个似乎都可以倒头重来,但是重来过后的又一选择,已是受到了前一个的影响。而这两个选择难不是难在它们的重要性上,而是难在可供选择的太多,好坏难以评判。太多的专业可以选,也有太多企业可以进,其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大家都是胡乱的随便选一个,一开始似乎区别不大,但是往往几年一过,天差地别。所以,同学们,请一定在这个关键阶段付出你最大的努力,做一个最让自己满意的选择。

以我的诸多同学为例,找工作时没什么想法,随波逐流的听听宣讲会,找一个离家较近的企业去上班的,工作一年多后的现在,他们往往会出现诸多的不满意,即便旁人觉得他工作的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甚至令人羡慕时,他也是时时的抱怨,我觉得跳槽应该是早晚的事儿了。而那些在找工作期间历经波折,付出了极大努力的人往往对工作的归属感很高,虽然其中有人要么工资很低,要么工作环境很差,但无一不是在认真生活,努力成长。这似乎可以归结为心理学范畴,甚至有人会说我是用结果倒推,其实没这么复杂,就是平凡的人到哪都普通,优秀的人到哪都优秀。我个人认为不是的,工作环境对一个人的改造程度真的很容易超乎人的想象。在此很想举一些**逆袭的例子的,但想想还是算了,毕竟对旁人大学生活的否定,也是一种不尊重。

写完这段后心情很差很差,真的特别懊悔,很想跳回去抽那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我。看上去我的结果似乎还不错,但很多时候这种阶段性的成果是毫无意义的,特别是假如它不是奋斗所得的时候。让这些羞愧的记忆从模糊走向清晰,是一份很难受的体验。在12年由秋转冬的季节,我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做的更好,却全未抓住。我出于最深沉的期冀,希望你们可以做的更好。不是出于我对你们的爱,而是我嫉妒你们所在的时间节点,我把你们想象成过去的我,真想大巴掌忽过去告诉你们应该怎么做啊!

我觉得现在这种心境不适合讲述自己更为失败的工作历程,不过我一定会在明天之前更新完成的。 谢谢你们的支持。

五 : 中欧mba求职经验

【转贴】

① 进公司之前先去洗手间一次,正衣冠,清内存。(www.61k.com]② 防止被问到常识性问题卡壳。③ 如果面试官喜欢,让他多讲好了。④ 面试结束必须在当天发封感谢的Email。

曾经和朋友闲聊时,被问到:“如果你当初就知道毕业时会遇到金融危机,你还会选择读MBA 吗?”一时无从作答,这种问题就象你问别人:“如果你知道股指会从6100 跌到1600,你还会选择买股票吗”之类。这世界有很多“但是”,却从来没有一次“如果”。

2008 年是不太平的一年,太多的事情发生,一件比一件惊人。还来不及从称霸奥运的喜悦中回味过来,我们——2007 届MBA 的同学们就要毫无准备的面临金融危机的洗礼。“风起于青萍之末”,当张春教授把贝尔斯登的新鲜Case 拿到金融分析课上进行分析讨论时,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寒流正从大洋彼岸席卷而来。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我们开始了求职历程。这个时候我仍然对前景充满着信心,跟同学们开着玩笑说,如果我们都找不到工作,那中国的MBA 今年都要面临整体性失业了。玩笑归玩笑,我对求职的准备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早早便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策略的前期准备。 职业规划& 职业策略

我读中欧之前主要的工作经历Focus 在从事物流行业的操作管理。跟很多人一样,选择MBA,是希望借这个平台完成职业的转换,我一直对销售或者叫Business Developement 比较感兴趣,我的第一目标是转到这类岗位上去。于是在职业策略方面,我仔细观察和分析了其他同学的招数。

第一种叫“面霸王”

不管什么公司,不管什么岗位,都会递交简历。所以我们会看到某“童鞋”成天衣着光鲜,忙于各类面试。有时还会来个“霸王面”,即使没有接到面试通知,也会不请自去的跟面试官来个不期而遇。我听说2006 届有这么个哥们,投了500 份简历,获得了50 个面试机会,最终收获了一个满意的Offer,还算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种叫“非君不嫁”

某些“童鞋”,求职目标非常明确,确定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公司,比如顶级咨询公司。只有这些公司的Opening 才会打动他们的芳心。所以一门心思“他的眼里只有它”。 第三种叫“关系网络型”

这类人对普通的招聘兴趣不大,主要精力放在自己以前或在校期间拓展的网络进行机会的挖掘,神出鬼没,首尾难现。运筹千里,决胜帷幄。

根据自己的情况,好像哪种都靠的上,但哪种都不真正适合我。我没有精力和实力去全面撒网,目标行业也不十分明确,也谈不上有关系网络。怎么办呢,后来我定了个一般原则,即:换岗位不换行业,换行业不换岗位。这样可以在日趋严峻的大环境里最大限度的避免工作背景和经验的不利影响。

如果除了等待还可以做点什么,那就去“准备” 吧

我自己的电脑里还保留一个Control Log, 那是我想看看自己在最终搞定工作之前究竟要经过几次/ 轮面试的记录。现在看这张表,会发现在短暂的2008 年9、10 月份面试高峰期过后,面试机会和天气同步进入了冬季。从宏观层面上,坏消息一个紧似一个,让人愈发揪心。虽然还未到毕业,但整个大的趋势已经露出端倪,有细心的同学做了一个对比,数据显示我们的就业率和去年同期相比连一半都不到。偶尔又听到某同学拿到Offer 的消息,会让我们的神经更加敏感。有人在MSN 上发出感叹:在今年的形势下,MBA 毕业生,不仅转行已无可能,连老本行都可能回不去了。

在这样的环境和形势,除了耐心和坚持,我们真的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患难之时见真情,

中欧mba 中欧mba求职经验

同学们在一起互相鼓励,维持乐观的心态,积蓄自己的力量。(www.61k.com)既然没有面试,就自娱自乐,饭局、牌局渐渐多了起来,还相继成立民间娱乐公司和传播公司。似乎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经济危机下,娱乐行业反而会加速发展这一论断。

耐心和坚持最终会有回报,在今年1 月份,朋友介绍了一个猎头顾问给我。这个顾问是我求职以来遇到的最专业的一位,反应神速,沟通和推动能力超强,经验极其丰富。在她的主导下,虽然时值春节,我还是在短短3 周内,完成了Line Manager、 HR 和GM 的3 轮面试。整个过程非常顺畅,反馈和信息沟通亦非常有效。最终,在2 月底正式毕业前的前一周,我拿到了一家物流公司的BD 职位。

回顾整个求职过程,觉得目标明确,全力以赴和良好心态是我最终顺利拿到Offer 的根本原因。所有磕绊、挫折反而赋予我更多的经验和信心。运气和机遇真的是为有准备的人出现的。说完了。

本文标题:北大法硕求职经验-德勤上海税务求职offer经验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462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