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贵金属交易所的乱象-中国贵金属的蹊跷买卖:交易所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18-02-05 所属栏目:IT业界

一 : 中国贵金属的蹊跷买卖:交易所发展概况

中国贵金属的蹊跷买卖:交易所发展概况?


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国内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数个金属交易所,分别是天津稀有金属交易所、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湖南久丰金属交易所、湖南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和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而重庆也希望趁目前贵金属的牛市行情之际,积极策划筹建重庆稀贵金属交易所。
国内金属交易所在短短三、四年间的大量出现,正好说明目前贵金属价格行情的“火红”之势。从2001年开始至今,以黄金和白银为代表的贵金属价格每年均在不断上涨,并仍在不断地刷新贵金属历史价格的新高。而贵金属何时能停止如此海啸般的涨势,现在仍是个谜。可以想象,如果贵金属价格在未来仍然继续一路狂飙的话,那么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贵金属交易所,同时,更多的贵金属交易所筹建也将会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国内金属交易所的林立之势,不妨让人想到1993年下半年中国50多家期货交易所并存的状况。当时,各地政府在缺乏中央统一管理和规划下,纷纷各自设立了各式各样的期货交易所。由于缺乏一致性的期货交易所指导性思想,再加上无法充分认识期货市场功能和风险以及法律法规监管的滞后,期货市场一度陷入了一种无序的状态。比如说,交易所过多且分布不平衡,交易品种的重复设置和设计不合理、地下非法交易泛滥和盲目开展境外期货交易、以及大户联手交易、操纵市场和欺诈投资者等等诸多不规范的运作行为,最终均导致了期货市场投机过度,期货价格难以实现合理回归,多次酿成期货市场风险,直接影响到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其实,目前国内金属交易所纷纷出现的背景与1993年国内期货交易所林立的背景极为相似。早在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实行了企业改革和价格改革。国家在当时实行价格双轨制,除计划订购之外,可以议购议销。但随之出现了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农业生产大升大降,买难卖难问题此消彼长,导致政府用于农产品补贴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等一系列难题。同时,两大问题也相继浮出水面:一是现货价格失真,二是市场本身缺乏保值机制。因此就有大量的呼声要求建立农产品期货市场以起到发现农产品价格功能的作用,致使最终国内期货交易所林立的局面。而对于贵金属来说,若以黄金为代表的话,国家统购配售体制严重束缚了黄金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的自主性,同时给政府主管部门带来了沉重负担。尽管改革和市场放开前后有关各方利益关系的调整颇为复杂,但都意识到现行体制已经很难维系下去,不改革没有出

路,而改革最终能给有关各方带来好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各种金属交易所也相继涌现出来;再加上目前中国与国际经济密切交往,急需获得国际商品的定价权,因此,各种交易所在此背景下也不断涌现出来。
而如果真如我们所预料,金属交易所在未来仍会不断涌现的话,那么以前众多期货交易所并存所存在的问题同样也会在金属交易所之间出现。因此,目前摆在我们面前问题是,要么制定出合理的指导协调性思想和法律法规,来迎接大量金属交易所的出现;要么先将交易所的迅猛出现之势扼杀在萌芽之际,以免将来带来不必要的取缔。显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期货交易所的发展轨迹来看,第二种方式可谓是最佳的选择。一方面,由于各大地区金属交易所发展的不平衡性,理论上要求统一一致的指导性理念是较为困难的;另一方面,从期货交易所的发展来看,遵循的是最后取缔了不合理合法的期货交易所,这样对金属交易所来说,与其等到以后发展起来再来取缔,不如阻止其迅速蔓延之势,以避免将来不必要地取缔。
????对于如何发展国内金属交易所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促使金属市场的规范发展。首先,稳步国内金属交易市场。中国政府应在更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更为开放的经济体系的宏伟框架下,推进国内金属市场改革开放和出台关于稳定发展金属市场的举措,对稳步发展国内金属市场赋予新的内涵和高度。其次,出台相关规范发展国内贵金属市场的法律法规。?
对此,为维护贵金属交易市场秩序,去年11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俗称“国38号文”),明确要求各地方政府在2011年底前上报整改方案,一轮针对交易所乱象的整顿行动正式展开,各类整改措施相继推进。12月27日,央行再次给黄金交易市场加上“紧箍咒”,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明确指出黄金交易只保留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
?????2012年伊始,这股整顿风暴更有摧枯拉朽之势。1月6日,来自国家工商总局官网的消息,上述五部委发出通知,除国家批准的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外,已经开业或开展业务的,立即停止开办新的业务,并妥善做好其黄金业务的善后清理工作。1月12日晚,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国务院同意建立由证监会牵头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在政策强压之下,交易所正在迎来新一波“关停”风潮。1月9日,天津保税区大宗商品交易所发布紧急公告,表示自1月19日起停盘进行内部整顿,所有品种的交易、行情、市场网站及客服停止

服务,银商资金划转系统全部停止服务。此次整顿持续期间尚未确定。公开资料显示,天津保税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经批准允许交易的品种范围包括农产品、建材、金属、化工和各类生产物资共五大类50多个品种。此外,还包括粮食、油脂、煤炭、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现货挂牌交易。这家负面新闻缠身的交易所成为“国38号文”公布后第一家主动全面停盘的非贵金属类大宗商品电子盘。
而被五部委重点“关照”的各类黄金交易所,则成为这次整顿风暴的中心,有的交易所暂停了新客户入市,有的则干脆终止了黄金业务。去年12月28日,天津贵金属交易所即挂出《关于暂停新客户开展黄金现货延期交收交易业务的通知》称,即日起暂停新客户开展黄金现货延期交收交易业务,但银、铂、钯等其他品种交易业务照常进行。不过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的老客户仍可以继续交易黄金,记者昨日在其网站上看到,其天通金业务仍在交易。记者为此致电天交所但电话无人接听,而有媒体援引天交所之言表示,现在黄金业务只能进行平仓操作,不能开新仓交易。监管层的意见也并没有说要关闭交易所,即使要关停一部分平台,也会采取比较缓和的退出机制,不会强行平仓让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
禁令一出,除了上海两家交易所外,多家交易所以及大量的代理机构和炒金掮客都叫苦不迭,在黄金交易所面临整改的背后,是数十万炒金族的前途未卜。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经营黄金交易投资公司的有1000多家,交易场所更是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基本上每个省份都有地方政府背景的黄金交易所,全国约有100家类似机构。
?广州一炒金族对记者表示,他现在正寻找其他黄金交易渠道,但是上海两家“正规军”并不符合这位青睐高杠杆的投资客胃口,反而是一些赌性很强的“境外黄金投资渠道”吸引了他的注意。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数十万国内炒金族,除了流向国家认可的两个交易所外,还可能流向海外一些黄金交易所、以及一些期货公司尤其是具有外盘期货投资资格的期货公司。据了解,美盘黄金期货和香港金银业贸易场近几个交易日的成交量都有显著上升,这或者与部分炒金族开始转向有关。有分析人士表示,对于炒金族庞大的广州来说,香港的黄金交易平台不受此禁令影响,未来或许会成为炒金族的首选。

中国贵金属的蹊跷买卖:交易所发展概况

二 : 安居客“卖身”58,折射房产交易网站的行业乱象

传闻了几天的消息终于落定!3月1日,58同城正式对外宣布并购安居客,交易金额为2.67亿美元,58同城将拿出1000万美元对安居客原有团队进行等值限制性股票激励,华兴资本担任了此次交易的财务顾问。

从安居客2.67亿美元的“卖身”价格来看,相比之前融资时的估值15亿美元着实差了不少,但事实上,对于曾几次提出上市申请而均遭“搁浅”的安居客来说,被58收购或许是目前来看最好的“归宿”。

上市遭搁浅,错过时机,只得”卖身”

先来看安居客自成立以来的融资情况:安居客在2007年1月成立于上海,开展二手房业务。2007年11月,安居客完成第一轮融资200万美元。

2008年11月,安居客完成第二轮融资1000万美元。

2009年初,安居客开展新房业务。并于2009年8月,完成了第三轮融资1000万美元。

2011年03月,安居客完成第四轮融资5000万美元,由百度领投。在第四轮融资5000万美元之前,安居客曾获得经纬创投三轮共计2200万美元投资。

从此不难看出投资人对安居客的青睐。

事实上,在2009年和2014年,安居客也分别提出过上市申请,可最终却均以“搁浅”而告终。虽然结果一样但两次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安居客在2009年底曾提出的上市计划是被主动推迟的,叫停的不是别人正是CEO梁伟平,梁伟平认为轻易上市可能对安居客的发展反而不利,理由是:住宅领域的限购,商业地产迎来了大量的资金关注,各种与商业地产相关的服务产业也不断兴起。

但这一次在很多安居客员工看来却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机:大老板Mike的经验保证他在房地产行业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但他并不在更多方面拥有足够的聪明和肚量。他进入了一个轻和重较量的进退维谷,然后眼睁睁看着上市的最佳时机错过,而每一次融资也是双刃剑,来自资本方的压力也不小。

2014年这次上市未果,导火索则是安居客因单方面涨价遭中介集体封杀,包括我爱我家、链家、中原等在内的9家中介一夜之间撤空安居客所有房源。开始一场房产交易网站与下线中介的撕逼大战,而在撕逼的高峰期,安居客平台上减少了一两万的付费经纪人。

而这直接造成的后果是安居客收入较上一年下降20%,流量下滑。直到被58同城收购之前,也没有再撬开资本市场的大门。这不得不让投资人开始担忧。

都说安居客的另一瓶颈在于虚假房源,不过话又说回来,不单是安居客,大量的刷假房源假信息似乎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惯例。

虚假房源——房产交易网站的行业乱象

乱象的根源始于不正当竞争,各家中介经纪人之间的激烈竞争无非都是围绕“房源”和“客户”展开的。房源是一切的基础,所以拥有更多的高质量房源才是王道,但房源差别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于是面对无法改变的客观,经纪人们便开始寻求旁门左道——刷虚假房源。

方式有两种,第一便是竞争对手之间的明争暗夺。通过直接复制或修改对手的房源信息,压低价格,骗取买房者来电,甚至在获知对手已接手一单生意后,直接针对这个客户发布更低价的类似房源,来阻止对手成交。再加上多数卖家不会只在一家中介放盘,而这样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若干条相同房源信息在网站上泛滥。

第二则是骚扰个人房源发布者。与以往相比,个人在搜房、安居客、或58同城、百姓网等平台发布房产信息,想要尽快实现交易则变的越来越难。平台上中介信息泛滥,个人房源就如同淹没在狼群中少有的几块鲜肉,一旦被发现,就会有N个中介打去骚扰电话,设法套出卖家的房屋信息并作为自己的资源进行发布,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真正,如果有人相中房源并与该中介联系,对方会想尽办法来套取你的购房需求。一旦你的个人信息被透漏,你就会每天频繁收到他们“热心”的电话。如果完成交易,你的个人信息会被无情的变卖给其他各种中介公司,你也将面临着无止境的骚扰。大量的中介信息和虚假房源信息,导致个人房源根本无法流通,从而保障了暴利中介的利益。

那么针对这些大量的虚假房源,网站平台为何做只不管呢?

事实上各大网站都相继推出了类似“认证房源”的功能,但这些房源仍控制在中介手中。

客观来说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很难识别,另外即使可以识别出,处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各平台也不会单方强制删除任何一家的信息,因为正如前面所说,这些购买网站“端口”的底层中介是他的客户,也是他们与对手竞争围绕的关键。所以,对于网站来说,审核房源真实性难度较大,而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二手房源数据库”的数据量也有着较大的水分。

三 : 为何“网络交易”乱象丛生?

  广州市食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3月24日集中约谈了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3家国内大型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广州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监管局对上述三家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提出了具体的监管要求。(3月25日《广州日报》报道)

  于此同时,上海工商局也约谈了1号店、饿了么、洋码头等15家知名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自3.15开始,淘宝、京东销售假冒商品、网上二手车交易平台藏猫腻、网络外卖惊现黑心作坊……网络消费问题层出不穷,一时之间网络交易乱象浮现在消费者面前。网络交易发展已走过10余年的路程,不管是在服务质量,还是监管制度、照理讲应该有了质的飞跃。面对如今出现的众多问题,笔者不禁想问:在“互联网+”时代,为何“网络交易”乱象丛生?

  网络的虚拟性,造成线上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欺诈行为防不胜防。在互联网上进行销售,文字和图片是制胜“利器”。网络交易仅通过文字说明,图片展示、在线询问的方式达成交易,某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益,骗取消费者的信任感,伪造交易记录、诚信评价、经营资质等。由此造成广大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假、区分优劣,以至于上当受骗。今年3.15,有70%的投诉来自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和平台。高比例的投诉,可见网络交易的弊端颇多。

  网络交易的跨地域性,造成争议纠纷责任推诿。网络交易是跨地域、多地区的交易,其形成的产业链涉及生产、销售、物流、保险等多个领域,造成维权成本较高。一旦出现问题,各环节经营者推托责任,消耗时间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消费者在权衡了维权成本和货物价值后,选择自己吃亏的态度,也助长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推诿。我们熟知此类现象存在于网络实物交易平台如淘宝、京东、聚美等,当然诸如uber、时间财富网、滴滴等网络非实物交易平台,也不能掉以轻心。

  网络的开放性,给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整个互联网的市场准入门槛低。一些缺乏道德、见利忘义的经营者伪造实名登记和营业执照等,用不实的经营图片,夸大经营效果蒙蔽消费者,其经营资格难以确认。更有一些直接伪造质检报告,欺骗消费者后就人间蒸发了,造成工商部门难以实施监管工作。

  网络的恶性竞争,交易恶性竞争手段繁多,也是导致问题的重要原因。网络上流行一句话:“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网络市场的覆盖面广大,呈现出了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平等的状态。误导消费、虚假销售、诋毁商家信誉、侵犯知识产权等屡见不鲜,此类行为游离于法律边缘之外,给诚信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

  按理说,走过10年路程的网络交易,已从“野蛮生长”过渡到“成熟发展”,但如今种种迹象表明,网络交易发展尚属稚嫩。这不仅仅反映网络交易问题,而且也映射整个市场经济较差的生态环境。要想解决此类问题,需出台有力的法律作为事实依据,相关监管部门制定细致的监管方案,消费者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以及网络交易平台搭建起买卖双方的信任桥梁。只有各方协作,才能有效遏制网络交易的乱象。(张宇)

四 : 安居客“卖身”58,折射房产交易网站的行业乱象

  58同城正式对外宣布并购安居客,交易金额为2.67亿美元,2014年这次上市未果,导火索则是安居客因单方面涨价遭中介集体封杀,安居客的另一瓶颈在于虚假房源,方式有两种,第一便是竞争对手之间的明争暗夺,第二则是骚扰个人房源发布者

  

 

  传闻了几天的消息终于落定!3月1日,58同城正式对外宣布并购安居客,交易金额为2.67亿美元,58同城将拿出1000万美元对安居客原有团队进行等值限制性股票激励,华兴资本担任了此次交易的财务顾问。

  从安居客2.67亿美元的“卖身”价格来看,相比之前融资时的估值15亿美元着实差了不少,但事实上,对于曾几次提出上市申请而均遭“搁浅”的安居客来说,被58收购或许是目前来看最好的“归宿”。

  上市遭搁浅,错过时机,只得”卖身”

  先来看安居客自成立以来的融资情况:安居客在2007年1月成立于上海,开展二手房业务。2007年11月,安居客完成第一轮融资200万美元。

  2008年11月,安居客完成第二轮融资1000万美元。

  2009年初,安居客开展新房业务。并于2009年8月,完成了第三轮融资1000万美元。

  2011年03月,安居客完成第四轮融资5000万美元,由百度领投。在第四轮融资5000万美元之前,安居客曾获得经纬创投三轮共计2200万美元投资。

  从此不难看出投资人对安居客的青睐。

  事实上,在2009年和2014年,安居客也分别提出过上市申请,可最终却均以“搁浅”而告终。虽然结果一样但两次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安居客在2009年底曾提出的上市计划是被主动推迟的,叫停的不是别人正是CEO梁伟平,梁伟平认为轻易上市可能对安居客的发展反而不利,理由是:住宅领域的限购,商业地产迎来了大量的资金关注,各种与商业地产相关的服务产业也不断兴起。

  但这一次在很多安居客员工看来却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机:大老板Mike的经验保证他在房地产行业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但他并不在更多方面拥有足够的聪明和肚量。他进入了一个轻和重较量的进退维谷,然后眼睁睁看着上市的最佳时机错过,而每一次融资也是双刃剑,来自资本方的压力也不小。

  2014年这次上市未果,导火索则是安居客因单方面涨价遭中介集体封杀,包括我爱我家、链家、中原等在内的9家中介一夜之间撤空安居客所有房源。开始一场房产交易网站与下线中介的撕逼大战,而在撕逼的高峰期,安居客平台上减少了一两万的付费经纪人。

  而这直接造成的后果是安居客收入较上一年下降20%,流量下滑。直到被58同城收购之前,也没有再撬开资本市场的大门。这不得不让投资人开始担忧。

  都说安居客的另一瓶颈在于虚假房源,不过话又说回来,不单是安居客,大量的刷假房源假信息似乎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惯例。

  虚假房源——房产交易网站的行业乱象

  乱象的根源始于不正当竞争,各家中介经纪人之间的激烈竞争无非都是围绕“房源”和“客户”展开的。房源是一切的基础,所以拥有更多的高质量房源才是王道,但房源差别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于是面对无法改变的客观,经纪人们便开始寻求旁门左道——刷虚假房源。

  方式有两种,第一便是竞争对手之间的明争暗夺。通过直接复制或修改对手的房源信息,压低价格,骗取买房者来电,甚至在获知对手已接手一单生意后,直接针对这个客户发布更低价的类似房源,来阻止对手成交。再加上多数卖家不会只在一家中介放盘,而这样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若干条相同房源信息在网站上泛滥。

  第二则是骚扰个人房源发布者。与以往相比,个人在搜房、安居客、或58同城、百姓网等平台发布房产信息,想要尽快实现交易则变的越来越难。平台上中介信息泛滥,个人房源就如同淹没在狼群中少有的几块鲜肉,一旦被发现,就会有N个中介打去骚扰电话,设法套出卖家的房屋信息并作为自己的资源进行发布,当然这只是第一步,真正,如果有人相中房源并与该中介联系,对方会想尽办法来套取你的购房需求。一旦你的个人信息被透漏,你就会每天频繁收到他们“热心”的电话。如果完成交易,你的个人信息会被无情的变卖给其他各种中介公司,你也将面临着无止境的骚扰。大量的中介信息和虚假房源信息,导致个人房源根本无法流通,从而保障了暴利中介的利益。

  那么针对这些大量的虚假房源,网站平台为何做只不管呢?

  事实上各大网站都相继推出了类似“认证房源”的功能,但这些房源仍控制在中介手中。

  客观来说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很难识别,另外即使可以识别出,处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各平台也不会单方强制删除任何一家的信息,因为正如前面所说,这些购买网站“端口”的底层中介是他的客户,也是他们与对手竞争围绕的关键。所以,对于网站来说,审核房源真实性难度较大,而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二手房源数据库”的数据量也有着较大的水分。

五 : 贵金属交易所乱象多 理财保险为您护航

【摘要】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贵金属交易更是风险重重,其中的风险之一就是由贵金属交易所的乱象导致的。贵金属交易所有很多,其中有的专业诚信,值得信赖,但有的却经常欺骗投资者,毫无投资信誉可言。本文就为大家揭示贵金属交易所的乱象,希望广大投资者在选择交易平台时能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CPI飞涨、投资亏损,理财危机如何用保险来抵御!
上当受骗

马年春节还未结束,卫玲(化名)已经开始奔走,为自己在北京恒泰大通黄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泰大通”)交易平台上的几十万元损失讨说法。
“居全国金融之中心,沐全球经济之风雨”,这是知名炒金公司恒泰大通对于公司的形象定位。然而,目前,恒泰大通北京总部和上海分公司均停业,老板手机拨打不通。
目前,国内贵金属行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跟恒泰大通有类似交易模式的炒金平台并不少见,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乱象暴露出监管和法律建设层面的漏洞。

平台出险多
恒泰大通提供保证金交易,客户投入的资金在杠杆作用下被放大了50倍,投入10万元可操作500万元的交易。
卫玲说,2013年1月,经朋友介绍,她在恒泰大通开户,做贵金属投资。
“让我心动的是,在恒泰大通的MT4软件交易系统中做交易,每笔交易基本上只要付2%的预付款,也就是保证金就可进行,这意味着交易过程中最高杠杆比例可达50倍,如果做对方向,几乎是无本万利的投资。”卫玲说。
卫玲最初只投入了5万,在交易渐渐上手后,陆续加仓,最终投入二十多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通过软件交易系统进行买卖的同时,可以直接通过个人账户向恒泰大通打款,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打款。
“其实,在2013年4月,我有过一次爆仓经历,当时虽然下了止损单,但系统称有问题没有执行,黄金走势大跌直接导致爆仓。由于当时交易刚刚起步,我并没有疑心交易系统和恒泰大通有问题,只当自己经验不够,花钱买了教训。”卫玲说,“直到恒泰大通东窗事发,我才知道,原来交易对投资者并不公平。”
进入9月,卫玲开始觉得不对劲,恒泰大通客服人员的电话渐渐打不通,10月恒泰大通还要求客户更换资金入账的银行卡号。
进入年底,卫玲想要先撤出一部分资金,但客服人员告诉她,想要出金,需要先填写表格,随后要等待公司审批通知。
屡屡没有出金成功的卫玲在今年1月上旬收到恒泰大通给投资者的邮件后,彻底凉了心。
邮件称,公司从2014年1月13日起暂停营业,客户无法进行交易也无法转入转出资金,且从2014年1月24日起将无法登录交易账户。邮件中对停止“出金”的原因解释是“自2012年6月以来,在市场波动、法律环境缺失的情况下,部分客户与公司发生法律纠纷,致使公司的所有资金账户被法院查封,客户资金无法实现划转”。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卫玲奔赴恒泰大通在上海金茂大厦的办公室,发现该办公室已经在2013年关闭。而拨打恒泰大通公司总部电话也打不通。
与此同时,在恒泰大通官网上,刊登了一则落款日期为2014年1月12日的“迁址通知”,该公司北京总部也已搬迁。
卫玲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异常焦虑。“年也没法过了,节后我就要上诉,至少要把账户里的剩余资金要回来。”2014年春节前夕,卫玲多次拨打恒泰大通总经理王志斌的电话均无法接通,发短信也未回复。
与卫玲有类似遭遇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春节前,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郝大海就代理了一起恒泰大通贵金属委托理财交易纠纷案,此案在上海浦东区人民法院开庭公开审理。
原告丁女士同样不能从恒泰大通平台出金,并发现恒泰大通平台上交易本身有问题。
郝大海表示:“恒泰大通实际上是用合法的形式掩盖了非法的交易,恒泰大通应该属于变相期货交易。”
这并不是郝大海处理的第一起恒泰大通贵金属委托理财交易纠纷案,2013年,当时在京衡律师集团上海事务所任职的郝大海就已经开始接触恒泰大通平台投资者,并在去年一例案件中获得胜诉。
据郝大海估算:“我所接触的投资者就有几十个,资金规模已经有几千万,恒泰大通是2007年12月24日成立的,至今已经运营近7年,这次停业后,受损投资者人数估计上万,涉及金额有可能在亿元以上。”

维权难度大
从2012年6月起至今,仅朝阳法院受理的涉及恒泰大通的案件就有数十件。最高人民法院的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亦显示,恒泰大通担任被执行人的案件也多达48件
在郝大海代理的一例恒泰大通投资者胜诉案件中,一审和二审法院均认定,恒泰大通的集中交易、保证金制度行为是变相期货交易。而记者查阅最高人民法院的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也发现,恒泰大通担任被执行人的案件也多达48件。
但恒泰大通并不承认。恒泰大通强调公司推出“网上预订买卖”方式的初衷是“由于国际金银价格是随时变动,有利的买卖时机可能出现在夜间,而客户深夜到零售商店买卖金银制品并不现实,且金银制品的携带和存放对于个人客户而言,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从开业之初,恒泰大通总经理王志斌就曾向媒体表示,公司创造出的“网上预订买卖方式是一种创新,填补了国内交易市场的空白”。王志斌还多次强调,公司平台是由现货交易作为基础的,因此并不是违规的变相期货交易。
虽然已有胜诉的判例,但郝大海不敢掉以轻心:“从此前的判例来看,有些是恒泰大通胜诉,有些是投资者胜诉。一般这类案件归在民商庭,而不是金融庭。而且每次开庭,法官都是随机指派,不一定相同。作为原告代理人必须向每位法官介绍清楚这种类期货的操作模式,但1月24日后,恒泰大通公司软件已经无法登录,这为陈述带来了困难。因此,能否以恒泰大通的集中交易、保证金制度行为是变相期货交易为由继续胜诉还有不确定性。”
此外,受投资者诟病的是恒泰大通的黄金交易平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该平台没有接入交易所,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和投资者做“对手交易”,经常出现交易平台行情与交易所行情不一样的情况。
而恒泰大通也承认和投资者是做“对手交易”。
兴业银行资深贵金属分析师蒋舒认为,“对手交易”与做市商的原理类似,“做市商交易模式本身比场内撮合交易模式更具风险,前者没有对冲渠道的话,头寸都在自己的手上,行情波动下很可能会出现巨亏,因此很多平台涉嫌挪用客户的保证金来填自己的窟窿。”
而一般采用做市商交易模式的交易所对做市商的专业能力、资金实力要求是非常高的,而恒泰大通这类民营的贵金属交易平台并不具备这些条件,这些平台要么在自行对冲头寸过程中遇险,要么操纵交易,降低对自己平台不利的“对手交易”成功率,降低头寸集中度。
事实上,类似的灰色平台并不在少数,私自进行价格操纵,侵吞客户资金、卷款逃跑等事件时有发生。郝大海指出,虽然法律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投资者维权依然有难度,就拿恒泰大通来说,目前该公司已经停业,这为投资者后续维权带来不利。一旦恒泰大通实际控制人卷款跑路,那么即便官司赢了,追回资金难度也越来越大了。
郝大海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事前防范,避免参与。

贵金属交易所乱象多 理财保险规避风险
根据以上案例可知,贵金属交易所的乱象是很多的,这直接给广大投资者增加了投资风险。如果您在投资时不小心选择了恒泰大通这样的欺诈公司,那您的资金损失将是极大的。因此广大投资者除了要学会选择贵金属交易所的基本技巧,还要及时做好风险规避措施,购买一份理财保险就是明智的选择。理财保险兼具理财和保障功能,能及时帮您转移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慧择提示:贵金属交易所存在很多乱象,且整治有困难。为了保障您的资金安全,您不仅要在选择交易平台时小心谨慎,尽量选择大型的有口碑的贵金属交易所,同时还要做好风险规避措施,购买一份理财保险能有效保障资金安全,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

贵金属投资交易平台 贵金属交易所乱象多 理财保险为您护航

本文标题:贵金属交易所的乱象-中国贵金属的蹊跷买卖:交易所发展概况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251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