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一点资讯今日头条-言行不一,今日头条到底侵权了吗?

发布时间:2018-01-28 所属栏目:怎样下载今日头条

一 : 言行不一,今日头条到底侵权了吗?

文/乔西

在今日头条宣布获得一亿美元融资后,关于版权的之一接踵而至,甚至有消息称已经有数家媒体准备联合向今日头条索要巨额版权费。

然而今日头条官方声明则回应称公司产品是类似新闻搜索,并不存在版权问题。

对此各家媒体与今日头条各执一词,让这一事件看上去更扑朔迷离,仔细对比今日头条的声明和APP,可以发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网易科技整理要点如下。

1、今日头条算不算转载?

争议的焦点之一在于今日头条转载了媒体的新闻,却没有付费,也没有得到授权。

从产品看,用户在今日头条中点击链接后跳转到了该链接指向的网站,而非今日头条自己的网站,所以今日头条认为自己的行为并非转载,而是抓取、导流。

今日头条称只和网络媒体合作,遵守搜索引擎和robots协议,言下之意,今日头条和网站的合作仅涉及抓取,而没有转载授权。

不过网易科技发现,同一条链接在今日头条中打开,和在浏览器中打开呈现的效果完全不同,为了阅读体验,今日头条APP对网页内容进行了优化,并加入了相关阅读、评论等功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自己的页面。

           今日头条版权纠纷 今日头条融资 新闻版权 今日头条今日头条版权纠纷 今日头条融资 新闻版权 今日头条

左图为报道原文页,右图为今日头条页面

尽管该页面调用的是原网站的链接,但是用户看到的是一个经过二次加工的页面,这与今日头条在声明中声称的“我们不修改合作网站页面内容”的说法自相矛盾,也并未像声明中所说“对合作网站页面完整展现给用户”。

所以争议的真正焦点并非转载,而是这种二次加工的方式是否构成侵权,二次加工的对象是页面而非内容本身,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董毅智表示,相关版权法规对这种方式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

2、今日头条算不算搜索引擎?

今日头条在回应中将自己定位为搜索引擎,通过robots协议抓取各大网站的内容。

有意思的是在苹果App Store和安卓的各大应用商店中,今日头条都将自己定位为新闻客户端,而在融资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开始大力渲染搜索引擎,弱化新闻客户端的概念。

可以看出,今日头条试图将自己定位为搜索引擎从而规避相关风险,同时为融资准备一个好故事。在移动端百度新闻的操作方式与今日头条相似,也是在抓取内容后对页面进行二次加工,不过据了解百度向内容方支付了版权费用,得到了内容授权。

而作为搜索引擎的百度APP中,链接被指向了没有经过加工的网站源地址。

同时网易科技发现,在今日头条中并非只有抓取的内容,还包括来自今日头条自己的地址的内容,比如下文。

          今日头条版权纠纷 今日头条融资 新闻版权 今日头条今日头条版权纠纷 今日头条融资 新闻版权 今日头条

也就是说今日头条并非只扮演搬运工的角色抓取内容,也有存储于自己网站上的“转载”内容。

无论是否定位为搜索引擎,对页面进行二次加工是否应该支付版权费这个无解的问题仍然是焦点。

3、谁要找今日头条要版权费?

今日头条中可以发现不少网络媒体转载平面媒体的新闻,这类新闻由网络媒体向平面媒体支付版权费用,今日头条通过“链接跳转”的方式绕过了版权费。

对网媒而言,其获得了一些来自今日头条的流量,而内容的真正提供方平面媒体并未从中受益,将内容输出到了另一个“新闻客户端”。

对网易、搜狐等新闻客户端而言,其网站为内容付了费,却被另一个新闻客户端以跳转的方式使用,为人做了嫁衣,对平面媒体而言,自己提供给合作方的内容被以某种方式“合理”并无偿地使用,带来的是对自己并没有太大价值的流量,所以在本次版权风波中,平面媒体的反应尤为激烈。

近日《广州日报》已经因为版权问题对今日头条提起诉讼,《新京报》也发表社论对今日头条的版权提出质疑,提出今日头条“深度链接”等同于剽窃,深度链接的侵权行为构成需要有两个要件:1、绕过网站首页直接连接到分页,2、在具体内容页上没有任何被链网站的标志。

不过由于在跳转时保留了网站的LOGO等信息,今日头条侵权行为只符合第一个要件,并不构成深度链接侵权。

不管是定义为新闻客户端还是搜索引擎,今日头条在操作上并没有严格遵守自己在声明中的说法,不过至于是否构成侵权,仍然有待更专业的法律界定。

二 : 美国版的「今日头条」or 「一点资讯」?他的下一站是......

来源:B座12楼

前段时间,陈彤加盟「一点资讯」担任总裁,将与「今日头条」在移动资讯领域对决。

不同于「今日头条」对于机器算法的依赖,拥有了 「中国网络新闻教父」 之称的陈彤,「一点资讯」或将采取「人工+机器算法」的个性化内容模式,这种模式究竟能给「一点资讯」带来多大的提升空间,还是未知数。但此举还是引发了业界的思考:人工编辑和机器算法,究竟哪个更适合移动阅读市场?

近日,国外知名「稍后阅读」(Read It Later)服务提供商「Pocket」新增了「推荐」一栏。该版块内容以机器算法策略为辅助条件,以其他用户采集的书签文档为内容筛选基础,精选内容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不同于国内的「一点资讯」和「今日头条」,「Pocket」的商业模式似乎也有新颖之处。

说到这里,也谈一下「稍后阅读」,自移动资讯阅读平台的流行催生了这项风靡阅读圈的服务后,Pocket、Instapaper 等平台成了其中的佼佼者。但作为工具类app,「Pocket」也面临变现模式的困境,独角兽级别的 Evernote、Flipboard 渐渐陨落,更是证实了此种类别 app 商业模式的探索之难。

同行 Instapaper 早已辗转纳入 Pinterest 旗下,但是,对于5年前已经拒绝Evernote 报价的「Pocket」,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或能成为「Pocket」继续独立运营的踏脚石。

文|JARED NEWMAN编译|天然卷

世上趣事自然很多,但想做到有效采集那些自己真的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这就是一桩比较棘手的事了,请细数下身边的信息获取途径(国外环境为例):

Facebook 上的好友链接有多少能相信呢;

Twitter 上的内容链接未免太杂乱了;就算你精通 RSS 订阅,但还是要在信息梳理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这些问题对 Pocket 来说,也是它希望自己能够彰显存在感的地方。过去9年,这家公司——最早的时候还叫 Read It Later,基本上在书签服务方面做的不错,能让用户把文章保存下来之后得以在移动端或是网页端阅读。截止目前为止,仅凭 2500万的注册用户,Pocket 已经产出了超过 30亿条链接量。

如今,Pocket 正试图将所有这些保存下来的书签文档转化为推荐内容阅读,这样的话,不管用户是否有保存书签的习惯,用户都能找到可读的材料。

关于这次想法,简单来说,每篇会被保存下来的文章应该都比FB或是 Twitter 上的大多数性超链来的更值得阅读。Pocket 创始人兼 CEO Nate Weiner 表示,「我们已经有了Pocket 这样一个平台,数以百万的用户正在保存的他们想要阅读的材料,我们有能力推荐高质量的文章,能够打造一个更强有力的网站。」

深度推荐,不仅仅是机器算法?

早在去年,Pocket 就已经尝试了内容推荐,但这只是用于帮助那些活跃(书签)用户找到相关的文章。而前不久,Pocket 已经把这项功能开放给更多的用户群体。

通过访问 Pocket 网页端或是移动端 app,用户可以快速浏览各式各样的话题,如科技、食物、健身等。对于版块内容的划分,Pocket 都有关注 比例的用户保存了相关的书签链接,用户对于这些文档的深入阅读又有多深。

也就是说,Pocket 推荐的内容是基于其他用户所保存的书签材料。

「当用户在使用 Pocket 的时候,我们想了解用户关注哪些东西、花了多少时间、是否愿意分享,」Weiner 谈道,「通过这些,我们不需要被‘受欢迎’这一标签所禁锢,用户真正愿意花时间(阅读)才是我们想要的。」

其实,Pocket 推荐的文章也没有明确的话题限制,他们基于用户标签和系统算法,以此来推送头条文章。这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搜索特定的词汇,像是 「无人驾驶汽车」 或是 「天然气管道」 ,能得到相关的内容推送。

「人工编辑和机器算法之间的争辩从来还没有停下来过,由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Weiner 认为,「对我们来说,这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这需要有个中间点协调,而这就是 Pocket 与众不同之处。」

Pocket 也在 Chrome 插件上添加了内容推荐,当用户通过插件保存某个书签时,插件下方位置也会给用户推荐一些相关话题的文章。

这些新功能是 Pocket 商业计划很大的一部分。今年早些时候,Pocket 就已经试验了赞助类文章。这次,通过「推荐」功能的开通,Pocket 也希望吸引更多的注意力,Weiner 希望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广告赞助能构成公司 80%的收入来源。(5美元的月费可以免掉这些广告,不过这笔费用还包括书签链接保存、梳理方面的福利)。

对 Weiner 来说,这个计划也许能带来些安慰。5年前,拒绝了来自 Evernote 的收购报价后,很大程度上,他把资金用于保持独立运营,从风投机构获得融资。

虽然 Weiner 并不否认愿意被一家适合的公司收购,但他还是把这项商业计划视作为继续独立运营之路的踏板。(今年8月份,长久以来的竞争对手 Instapaper 已被 Pinterest 收购)

「我非常兴奋能够进一步提高营收,努力让我们在来年实现收支平衡,」Weiner 表达了自己对于该项计划的期待。

一个更强有力的平台,潜在的伦理问题

虽然这个计划看起来方方面面都挺全面的,但 Pocket 还是有一些事项不得不处理。

比如说,Pocket 活跃用户保存的书签的网页链接得是稳定的。另外,Weiner 也承认海量的网页链接也让用户很难梳理,为此 Pocket 计划推出一项新功能——用户能够筛选已存的书签。

「这些问题还依然存在,即使是在自家的产品里面,」他谈道说,「但是,我们要做的事还是得继续下去,采集这些观点和数据,帮助用户进行内容筛选、优选、快速定位,打造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平台。」

保存一条书签时会出现更多的相关阅读推荐

伴随着 Pocket 规模越来越大,它也需要更多考虑自己的任务。作为一个刊载其他网站作品的「稍后阅读」类服务平台,可能会出现让用户渐渐远离原网站的风险,树敌过多反之则会影响公司的广告赞助计划。另外,除了广告以外,Pocket 也得保持「推荐」版块也要有足够多的高质量内容。

对此,Weiner 认为 Pocket 并没有从其他平台夺取用户资源,至少不是 Pocket 直接影响的。推荐列表中的文章点击也只是链接到原文链接,而不是 Pocket 自家的浏览器。(这番话倒并非完全属实,用户可以点击 ‘保存到 Pocket’,将文章保存到 Pocket 客户端)。

不过,如果 Pocket 确实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他平台也会视之为(推广)机会。Pocket 正在探索的是将让推荐文章直接链接到出版商网页,虽说 Weiner 表示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毫无疑问的是,广告赞助还是会给双方都带来利益丰厚的结局。

Weiner 也还没有排除用户订阅模式的可能性,这种模式需要给合作平台营收分成。尽管他也对此抱有疑问,毕竟用户不一定会愿意为这部分内容付费,但他确信,一项大规模的服务——覆盖到其他出版商,也许会是最合适的模式。

「这个模式的确成功的可能性,但这要求我们先做好准备,」Weiner 解释,「当前来说,还不清楚有多少事情,但这依然是个很严峻的问题。」

但是,Pocket 的转型意味着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这部分内容的筛选策划。Pocket 用户是偏政治左倾的,在部分内容版块中这种政治倾向就是比较明显的了。就像我们在 Facebook 上见到的那样,机器算法带来的风险就是把某些用户定位于这些版块了。

Weiner 称,他们也经常考虑这个问题,不过解决途径还不清晰。有可能,Pocket 会调整算法倾向或是给予更多的内容推荐,虽然有些内容对部分用户来说可能超出了他的舒适区域—— 这个在Spotify的每周播放推荐列表里也时常出现这个问题。

如果 Pocket 还想保持自己的愿景——打造一个信息化网站,打破用户们的思想泡沫就是他们必须做的,而 Weiner 自身也清楚这一点。

「我们想要给用户与众不同的看法。」 最后,Weiner 谈道 Pocket 的愿景,「毫无疑问,这是我们接下来就要去完成的事情。」

原文链接:https://www.fastcompany.com/3064955/pockets-next-frontier-solving-the-internets-clickbait-problem

三 : 张一鸣:今日头条是怎么卖广告一年上百亿的?投资者曾不看好广告模式

10月20日,2016金投赏论坛今日头条专场在上海举办。今日头条创始人、CEO 张一鸣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技术思维下的顺势而为”的演讲,探讨技术思维下广告未来的新趋势。

金投赏是目前全球五大商业创意奖项之一,本届金投赏国际创意节汇聚了全球近7000位创意行业的专家、学者、媒体等人士。

以下为张一鸣演讲内容整理,今日头条授权i黑马发布:

大家好,很高兴能来到金投赏跟各位一起探讨技术思维下广告未来的新趋势。

为什么想说说这个话题呢?在座都是广告营销行业的专家,我来聊这个话题有些班门弄斧。我是程序员出身,技术思维一直影响着我,我今天也会从技术的角度来聊一聊未来的广告,这是我更擅长的话题。

先简单介绍下今日头条。4年多前,也就是2012年8月,今日头条正式上线。两年前,还会有朋友来问我今日头条是不是一家媒体。到现在,这个误解似乎已经慢慢没了,我们不是媒体,不是传统的新闻客户端,没有人工编辑;我们是一款推荐引擎产品,是一个资讯分发平台,文字、图片、视频,甚至问答、直播等各种形式的资讯内容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推荐系统找到对它感兴趣的用户,当然广告也可以精准推荐。

截至2016年9月底,今日头条已经有5.8亿用户,日活用户超过6300万,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是超过76分钟,也就是说现在用户每天在今日头条上会停留45亿分钟。这45亿分钟都可以转化成广告商业价值。根据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的数据,移动应用中人均月度使用时长的前2名的一个是微信,另一个就是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作为一个成立四年的互联网公司,发展还是挺快的。主要竞争力是什么呢?

今日头条利用人工智能推荐算法提升了信息分发效率。最开始的两年,别人认为我们就是又一个新闻客户端,没有足够的重视。而现在,整个行业都被我们带到了算法智能分发的这条路上。

很多相似产品在上线;传统新闻客户端也陆续改版上线“推荐”频道;浏览器也做起“推荐”;甚至电商类平台都有了自己的头条。BAT已全部开始做算法推荐了。

头条除了信息分发之外,还有很强的商业化能力。头条现在主要的商业化模式是什么呢?广告。

很多人会觉得靠广告来盈利不够科技范儿。但是我自己觉得倒没什么不可以,Google、Facebook盈利也主要靠广告,广告也可以做得很好很有趣。今日头条其实在广告这方面应该是最少困惑的公司,虽然大家在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但是我们还是做精准的需求广告。

今日头条精准的需求广告依靠的是个性化推荐算法。传统的资讯阅读平台为每个用户呈现相同的主页。但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不同的阅读喜好,所以每个人的今日头条主页都不一样,它可以做到千人千面。

比如,家庭主妇会收到家常食谱的信息,体育爱好者会看到足球比赛推送。今日头条根据用户特征、环境特征、文章特征等数据,进行组合推荐。这背后是数据挖掘、神经网络、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

当整个内容行业从编辑分发拐入机器智能分发时,去中心化模式让广告的分发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我们知道,广告离不开三个环节,生产、分发和消费,而智能推荐的时代中,这三个端口正在发生改变,以顺应智能推荐技术这一趋势。

广告信息化

第一,从广告的生产方面来说,现在需要像做内容一样去做广告。

在智能分发时代,广告信息化是我认为的一个趋势。因为个性化推荐,推荐的是信息。而广告也是信息的一部分,它是有商业价值的信息。现在,强行插入的干扰阅读的广告不再是好的模式。当年门户网站的广告就是挂两边,甚至在网页旁边飘,挡住用户的视线,非常影响阅读体验。

我们商业化的目标是让广告成为一条有用的资讯。广告必须具备可读性,之后它就能直接产生价值了。比如一个新品上市信息,或一个试驾活动,这种既具备商业价值,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可服务性的广告,我们就把它当作正常的内容推荐给用户。

2012年初的时候,我去见投资人,他们当时还跟我说,移动屏幕这么小,你们广告肯定很不赚钱,因为屏幕小,广告的展示位也少。但是我们推出了信息流广告,生产出来的广告可以像信息一样分发,信息流广告可以不断刷新没有展示位数量的限制,更不会像以前那种打扰用户体验。可以说,它就是一种信息。

我们的广告都很明确地标注了广告字样,但是因为推荐系统精准推荐且是有用的资讯,所以转化率都很不错,很多用户都不会介意它是广告。这也是我认为头条广告ROI更高的表现。

互联网平台,还有谁在做信息流广告?我们看到的有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Facebook在2011年推出信息流广告,此形式推出后迅速从PC端延伸至移动端,整体上改变了Facebook的营收结构。信息流广告大获全胜之后,Facebook开始将它应用到更多的产品上——2010年收购的Instagram就是其中之一。

分发自动化

第二是分发,广告分发自动化,技术性运用让投放更高效。

未来广告势必是走向个性化的,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广告,这在以前你是不能想象的。广告分发会更灵活,像普通内容一样,个性化地展现在每个用户面前,你的目标用户才能看到你的广告,更加精准。

今日头条现在可以根据大数据给同一个广告做几十版素材,真正做到不同的人给不同的需求。其实按目前技术来说,不太容易做到,因为一要精准对应不同消费者,二要在技术上真正分发出去。比如头条知道我喜欢数码产品,那么它给我推荐手表产品广告的时候,会推荐苹果手表,而不是奢侈名表。

头条今年不少商业化合作都进行了这种创意形式的尝试,取得了超乎预想的效果。例如头条与亚马逊在“世界读书日”开展的一场“好书遇见你”的合作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后半场的头条分享大家可以关注下。

另外,分发技术的成熟,也给品牌广告主带来更多的选择,比如说做品牌广告投放的时候也能具备程序化技术性调整广告的效果,让自己的品牌广告在投放过程中完全可控,在保量的同时随时同步变化调整自己的量,做到真正的品效合一,这种私有交易平台我们叫做PDB。

信息视频化

最后是消费层面,广告消费正在趋向视频化。随着4G和Wi-Fi技术的普及,并且制作门槛低、用户需求旺,短视频消费终于迎来了加速爆发期,视频广告的形式也会顺势成为新主流。

就今日头条的视频数据来说,每天有10亿次播放,每天播放时长达到2800万小时。在今日头条平台上,用户观看短视频量呈现非常快速的增长,视频流量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就赶超了图文流量,信息走向视频化。

目前来看头条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没有之一。

举2个在我们平台做视频的头条号例子:

第一个叫「坤哥玩花卉」,坤哥是《中国花卉报》的一名记者,精通花卉养殖。他在头条号上上传的家庭养殖教学视频,长度在2-4分钟左右。有 45 万人向他学习了如何种菠萝,43 万人学习了如何扦插虎尾兰,16 万人想学在家种芒果,22 万人对种金钱树感兴趣,24 万人想要种辣椒,最受欢迎的则是猪笼草,累计有 765 万人观看了教学视频。

第二个头条号叫「魔术师林剑伟」,这位魔术师会把自己变魔术的方法、技巧在5分钟的视频里倾囊相授。他的视频列表里,152 万人学会了手机入气球魔术,191 万人学会了街头换牌魔术,105 万人学会了香烟盒漂浮魔术,103 万人学会了扑克穿越钞票魔术。

在信息视频化趋势下,短视频广告消费无疑将成为移动营销下一站的风口。因为视频有着天然的优势,就是它比文字和图片具有更好的感官体验,能更高效地传播,而且短视频制作成本和门槛相对较低。

我们今年的重点是扶持短视频内容创作,视频广告也是我们今年商业化的一个重点。

就在上个月,我们的商业化在华北、华东、华南三地都开展了头条系列视频商业产品的推介,以多样的视频商业产品更好的服务于我们品牌商。未来,也将会有更多视频商业模式问世。

面对新趋势和新挑战,我觉得我们需要不断去尝试和改变,而技术团队是我们的有利支撑。

今日头条是一家技术公司,我们管理团队中半数都会写代码,产品经理,甚至HR也会写代码。商业化产品的负责人也是会技术的,也是做算法的,我们商业产品也是技术驱动。

事实上,在技术思维的推动下,今日头条不断将运营效果优化,帮助广告主借助智能分发实现营销价值的最大化。比如,我们在短视频营销上提出POE衡量价值体系,从曝光、转化以及用户主动行为三个层面来更精准地评估衡量视频广告的传播效果。

用户会忽视广告,但他不会忽视有趣的内容。我们一起,让广告也能成为用户感兴趣的头条内容。

谢谢。

四 : 小米凤凰变一点资讯为黑马 今日头条迎劲敌

QQ截图20150211114505

近日,中国媒体界最大的新闻莫过于凤凰以总计3000万美元的价格另购Particle公司(一点资讯新闻客户端所有者)21%的股份,并以276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部分现有股东13.8%的股份。加上此前的股份,凤凰目前共持有Particle公司46.9%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与此同时,小米作为一点资讯的首轮投资方之一,是目前一点资讯的第二股东。此次凤凰对一点资讯的增持,将让一点资讯迅速成为了移动新媒体中的一匹黑马,同时也将掀起一场移动新媒体的武林大战。

一点资讯对今日头条的威胁最大

一点资讯凭借着兴趣引擎,通过绑定用户的社交账号建立用户的初步兴趣模型,然后通过对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多个因素,以及用户浏览信息、转发、评论、分享等行为来判断用户的兴趣方向,从而实现精准化的新闻推荐。

正是因为此,一点资讯受到了广大移动用户的喜爱,2014年的用户覆盖量增幅高达1950%,成为用户覆盖增长最快的一匹黑马,同时也成功跻身为国内用户覆盖率第五的资讯新闻移动应用。目前一点资讯的活跃用户总量已经达到了接近4000万,日活跃用户量近600万。

此次,凤凰增持一点资讯表示将把凤凰客户端、凤凰视频客户端、凤凰移动网站、凤凰FM客户端等产品与一点资讯相互打通,形成一个巨大的移动新媒体联盟。大家都知道,凤凰在媒体界具有很强大的影响力和内容资源,再加上小米在用户渠道上的全力支持,一点资讯将对当前移动新贵今日头条产生巨大的威胁。与一点资讯一样,今日头条也是凭借着兴趣推荐成为了移动用户最喜爱的新闻客户端之一。

当然,从目前的用户和品牌影响力来说,一点资讯还无法与今日头条相抗衡,毕竟今日头条拥有超过1亿的移动用户。但是刘旷却认为,一点资讯在未来与今日头条的较量中却具有明显的几大优势。

其一,陈彤表示小米会在所有的小米手机、小米平板电脑中全部预装一点资讯客户端。未来随着小米手机和平板用户的逐渐增多,也就代表着一点资讯的移动用户也会不断增多。从目前小米手机和平板迅猛的增长速度来看,大可预见一点资讯的未来前景如何。

其二,一点资讯在凤凰团队的大力支持下,相比今日头条来说将具有明显的内容优势。此前,搜狐、网易、腾讯等知名媒体对今日头条的抓取屏蔽已经让其丧失了大量的优质内容供应。

其三,全球化的扩张,一点资讯将会比今日头条跑得更快。借助小米手机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和凤凰新媒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一点资讯将很快打进国际市场。同时,郑朝辉透露说一点资讯将会在今年第二季度推出英文版进军美国市场,未来还会与猎豹进行合作。

今日头条最需要突破的是优质原创内容的推荐

今日头条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着实让搜狐、网易等传统门户大为眼红,但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严重的问题,最让刘旷切身体会的有四点:

其一,文章抄袭太严重。很多优秀的自媒体在今日头条上发表了高质量的原创文章,但是今日头条却还同时会收录他媒体和自媒体抄袭该原创作者的文章,这就导致原创作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其二,审核机制的问题。目前来说,今日头条的审稿速度相对比较慢,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很多自媒体和媒体除了在今日头条发表文章之外,还会在其他的媒体平台发表文章,同时也会被其他的部分媒体莫名的转载也不注明来源作者。而今日头条的审稿人员就可能会先收录其他媒体的该文章而错误地把原创作者判定为抄袭者并不给予通过,这无形之中对原创作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其三,低质、广告文章盛行整个平台。今日头条的红火的同时带来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广告和低质内容的大量出现。给刘旷感受最深的就是今天的今日头条和当年的各大微博平台一样,谁都可以进去开通头条号,这就导致了大量低质和广告文章的出现,最终导致用户逐渐流失,平台也逐渐失去价值。

其四,优质内容的推荐问题。今日头条是一个兴趣推荐平台,但是很多自媒体和媒体却抓取了头条审稿人员大多只审核标题的漏洞,文章往往故意把标题起的很吸引人,却没有优质的内容,以此博取头条的推荐,获得曝光量,这就导致了很多优质内容反倒无法获得很好推荐。一个新闻平台如果丧失了对优质内容的推荐,最终命运如何大家掰掰手指头也能预料到。

提出今日头条存在的些许问题,可能会有人说刘旷又在开始黑人了。刘旷作为今日头条的作者之一,一直都很感谢头条君的支持,只是希望今日头条能够做得越来越好,而不是在光芒万射中昙花一现。

未来移动新媒体将走向何方?

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这类兴趣推荐新闻应用的兴起,定然会引发四大传统门户的反击。

早在去年搜狐新闻就已经和今日头条撕破了脸,搜狐公司曾对今日头条侵犯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提起诉讼,并要求赔偿经济损失1100万元。与此同时,网易和腾讯也屏蔽了今日头条对其内容的抓取,四大门户也在新闻客户端开放了媒体和自媒体平台,不过在审核机制上比较严格。但是四大门户新闻客户端更多的还是基于自有内容的推荐,而不是针对用户的兴趣来进行全网优质内容推荐,这就导致了平台发展上的自我封闭性。

刘旷认为未来中国的移动新媒体主流将会形成两个方向:一个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具有强大的粉丝粘性;另一个则是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这种兴趣推荐新闻应用,能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自己最关心的新闻资讯。

作者:刘旷,购团邦资讯创始人,微信公众号:bangkeji

五 : 今日头条VS微信头条:一个有才气一个目的性明确

  前些日子,搜狗搜索正式发布了“微信头条”功能,同样主打智能化推荐的今日头条虽然走在微信头条前面,但难免不被微信强大的后盾“威胁”,一边是最庞大的用户资源,一边是重量级靠山腾讯,再一边还有搜狗顶着,微信带着强大的阵容、今日头条则积累着3年的聚合类新闻资源、用户数据,起步一后一前,却也堪称势均力敌。

1

 

  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人人都是媒体时代的印证

  今日头条打的是个性化推荐,用户点击量最高的当然也就最能得到今日头条的推荐,其技术上的选择性要远远大于内容。我们不得不承认,今日头条的出现正是印证了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用户对“关键信息”的左右程度已经有大于媒体的趋势,当年媒体做导向的颜色更是逐渐淡去,这严格遵从着“用户至上”的商业规矩,却也慢慢偏离了媒体的本质属性,所以利弊兼有。

  但无论如何,今日头条是当下时代的产物,也是最符合现今用户的一种模式选择。

  微信头条:左边要内容右边要广告收入

  作为最具有移动开发前景的微信平台,微信对朋友圈的限制从来是井然有序、又显得按部就班的。但,在各种打击朋友圈的繁杂信息之后,微信偏偏又推出一个“朋友圈广告”,广告本身就是一个门槛要求最低的行业:有流量就能卖广告,有钱也就能投广告。此举是微信的重要变现手段,但总是让人“想入非非”:一手唱白脸一手也唱黑脸,微信好人想做、钱也想拿,接下来似乎就必须费力找寻两者平衡点了。

  另一方面,微信对公众号平台的内容又再次规范:上线了“原创功能”,为了有利于微信搜索引擎的优化、为了用户能得到最佳的所需资源,也为了微信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加大。

  多番布局下来,微信头条的布局走的路子或许是:好的内容巩固流量,然后靠附加的广告盈利。

  纵观今日头条与微信头条,今日走的是全面、由着用户的任性路子,微信走的是明确、又规范化有目的性发展的路子。作为前期的竞争阶段,今日头条或许一定比微信更得用户喜爱,但如果我们把眼光稍微放远一些,就不难得出:今日头条的媒体本质引导属性有待加强、内容有待再做规范,而微信的方式更稳、更明确。

  做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是有才气、有机会的今日头条,一个是后天异常努力、目的明确的微信头条,你又更看重哪个?

  作者:A5安然(qq/微信号:2391360109)来源:A5站长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题:一点资讯今日头条-言行不一,今日头条到底侵权了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970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