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阿房宫赋说课稿-《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8-01-14 所属栏目:阿房宫赋课件

一 :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唐诗在古典文学中独领风骚,唐朝一些散文也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 分析教材 。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 和确立的依据: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

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阿房宫赋》的语言绚丽多姿,朗朗上口,运用了排比.比喻、对等修辞方法。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时期,鉴赏语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潜移默化积累语言知识,使有意而变为无意从而提高语言的品位,不但能提高语文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本篇句句精彩,更适合诵读,语言的学习规律证明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教材强调诵读无疑是育人之长久大计。

3、教材重点、难点 :

① 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

② 本文的结构层次

二、 说教法。

《阿房宫赋》是课内自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语言学习的规律是模仿,模仿很大成分上要背诵,实践证明背诵确实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质量。文言文学习必须强化背诵,这样做是事半功倍的。

三、 说学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因为教法只有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教师要研究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

(一) 导语 :引出本文 ,讲文体特点及古今赋的区别

(二) 用课件展示课题《阿房宫赋》让学生背诵全文(课前已做过预习)

(三)课文背诵小测试。这是一个强化过程,学后马上检测,斯金  纳强化律证明及时强化学习效果要比不强化或后强化好。(用课件显示强化内容)

(四)由学生讨论总结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来历,阿房宫的外在形势,阿房宫的本体建筑,突出阿房宫的雄心壮观。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秦始皇的奢侈生活。

第三段秦朝的灭亡,揭露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第四段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

(课件设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段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如第三段用一幅画表述秦朝的灭亡,第四段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迁移练习。

采用联想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说出杜牧的诗。《过华清宫》《秋夕》《江南春》《清明》《山行》《泊秦淮》等。提问学生哪一首和本文的主旨相同。(用课件放动画)

(六)布置作业 。(课件结尾)

    板书


阿房宫赋

建筑  生活  灭亡

                    教训

雄伟  奢侈  残暴

二 : 阿房宫赋说课稿(3篇)

阿房宫赋说课稿(篇1)

一、 分析教材 。

1、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2、教学目标和确立的依据: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

知识目标: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阿房宫赋》的语言绚丽多姿,朗朗上口,运用了排比.比喻、对等修辞方法。中学生正处于语言积累时期,鉴赏语言的能力非常重要,潜移默化积累语言知识,使有意而变为无意从而提高语言的品位,不但能提高语文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本篇句句精彩,更适合诵读,语言的学习规律证明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新教材强调诵读无疑是育人之长久大计。

3、教材重点、难点 :

① ①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何在?

② 本文的结构层次

二、 说教法。

《阿房宫赋》是课内自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取讨论法、发现法、联想法。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联想法练习思维的发散,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为创造思维打下基础。学习课文,内容主要采取诵读法,语言学习的规律是模仿,模仿很大成分上要背诵,实践证明背诵确实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质量。文言文学习必须强化背诵,这样做是事半功倍的。

三、 说学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因为教法只有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教师要研究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导语:引出本文 ,讲文体特点及古今赋的区别

(二) 用课件展示课题《阿房宫赋》让学生背诵全文(课前已做过预习)

(三)课文背诵小测试。这是一个强化过程,学后马上检测,斯金 纳强化律证明及时强化学习效果要比不强化或后强化好。(用课件显示强化内容)

(四)由学生讨论总结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阿房宫的来历,阿房宫的外在形势,阿房宫的本体建筑,突出阿房宫的雄心壮观。

第二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秦始皇的奢侈生活。

第三段秦朝的灭亡,揭露统治者的残暴统治。

第四段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

(课件设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段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如第三段用一幅画表述秦朝的灭亡,第四段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迁移练习。

采用联想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说出杜牧的诗。《过华清宫》《秋夕》《江南春》《清明》《山行》《泊秦淮》等。提问学生哪一首和本文的主旨相同。(用课件放动画)

(六)布置作业。(课件结尾)

板书

阿房宫赋

建筑 生活 灭亡

教训

雄伟 奢侈 残暴

阿房宫赋说课稿(篇2)

这篇《阿房宫赋》说课稿是之前我在教到这篇比较重要的文言文的时候写的,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下。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解析

(一)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

分析:要回答此问题,可参见自读提示。《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作者预感到唐玉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二)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槽,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皇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第4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三)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分析:细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旨在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4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诫“后人”是全文主旨。联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唐敬宗的年号——5;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以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最高统治者。

(四)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分析;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

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傍水,气势非凡。

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搂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搂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灿”两句,进一步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www.61k.com]。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

这一节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把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

(六)在第2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分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摸、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汉代大赋不少作品铺张扬厉,堆砌词藻。杜牧则发挥了赋的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从这一节对美人的描写可见一斑。

(七)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壬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的不安与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

(八)文章语言精炼,而含意丰富。试举例说明。

分析:本文起笔就不同凡响。(古文观止)编者的评语是:“起四语。只十二字,便将始皇统一以后纵心溢志写尽,真突兀可喜。”开头两句,写六国覆灭,由秦一统天下。形似泛泛叙事,实则为下文伏脉:“六王”为何会“毕”?“四海”为何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就知道作者正是由此开始总结历史教训的。后两句,说伐尽蜀山林木,才将阿房宫建造而成,言建造工程之规模浩大,蕴含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李白有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砍伐蜀山之木,运往关中,要耗多少人力物力,需经多少艰难险阻,作者没有细说但读者自可想见。而要建成如此奇伟之宫室,伐木运木只是一项工程。统一天下不久,即如此滥用民力,势必酿成严重后果,于此作者已有暗示。“纵心溢志”,“骄奢淫逸”,正是取祸之由。起首4句,不仅气魄宏大,且含意深广,耐人寻味。从语言上看,两两对偶,各各押韵(全押仄声韵),音调急促有力,确系“突兀可喜”。

文中言简意深之处并不少见。又如第2段写秦人挥金如土,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字,构成4个比喻。一面是挥霍无度,另一面必定是搜刮不已。此处铺叙也为下文生发议论奠定基础。作者锤字炼句皆有所指,这些地方宜深入体会,认真学习。

(九)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十)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

分析: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和《六国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解题。

这一内容,主要由教师来做。具体进程是:先指名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和注释①解题;学生解题后,教师补充,接着范读;最后宣布自读的要求和步骤。

关于解题的补充: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赋”和古文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称“小李杜”。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四库全书总目》)。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阿房宫”的“呵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杜牧的《阿房宫赋》就得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洒于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指导学生自读。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的字义是铺述,这种文体的特征是“铺采漓(ch,舒展)文,体物写志”(刘勰语),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我们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尤应抓住这个特点来研读课文。即不但要像读别的文言文那样准确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样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美的文辞来“体物写志”的。自读的步骤是:

第一步:反复研读“体物”部分,即课文1、2两段。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求多下功夫,并做到熟读戍诵。

第二步:比较细致地研读课文的“写志”部分,即3、4两段,弄清它与前一部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三步:通读全文,对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进行拓展,并完成“思考和练习”四、五、六等词语、句法题。

以上就是《阿房宫赋》说课稿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阿房宫赋说课稿(篇3)

唐诗在古典文学中独领风骚,唐朝一些散文也是千古流传的名作,今天我的说课就是唐朝杜牧的《阿房宫赋》。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及在本单元的地位。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文从文字、结构和意义等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来鉴赏的。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

2:培养学生疏理文章结构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

本课作者极尽铺陈秦始皇的奢侈和残暴,在结尾处点明主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作者借秦始皇讽喻唐朝皇帝吸取教训,这篇文章是指向统治者的。而学生从中学到的是要艰苦朴素,不能奢侈浪费。

(三)、教材重点、难点 :

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②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来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分析活动而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

二、 说教法

主要采取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协助。

上课之前需要学生用一个早读的时间来进行诵读,进入文言文的世界。

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互相交流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

点拨法是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时候,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提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多媒体手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对已经成为历史遗迹的阿房宫重新建立一个大概的形象认识,并可以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三、 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特别是在疏理全文结构这个环节,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既可以促进个人的思考,又能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摆脱 “读文章——讲字词——译文句”的传统教学程式,抓住结构这一中心问题,进行有效且快乐的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通过学生课前对杜牧诗歌的收集,回忆几首杜牧较出名的诗歌,并引导学生对诗歌主题稍作理解,归纳出杜牧这一诗人作品的特点: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将对现实的担忧融于历史的遗迹中,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二) 对本文的初步了解

1、由诗歌的特点自然引入本文。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体现了杜牧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2、让学生来介绍一下关于阿房宫的内容,引导学生看有关的图片,思考:“如果让你来写阿房宫,你认为可以从什么方面来写它?”(这道思考题实质是透过学生对写景抒情文章的一般认识来整理出本文的大框架)

(三)对文章结构的深入探究

今天我们来当一回杜牧的“小秘书”,给他出谋划策,说说,这几个方面分别可以写些什么内容、什么特点、运用什么写法?

阿房宫

什么特点

具体内容

运用写法

建筑

T1、T2

生活

T3、T4

珍宝

T5、T6

思考

T7、T8

活动要求如下:

1、 分为8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讨论一个方面,小组长代表本组起来发言。

2、选出疏理得最完整的两组,奖给阿房宫图片纪念图片若干张。

3、学生讨论期间,老师适时指导学生,给学生解疑。

老师倾听汇报、并进行指导、评价。展示各小组的主要观点。

(四)小结文章内容:

小结一:杜牧文章特点

本文体现了杜牧诗文的特点,正如他自己说的:“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这些特点在文中什么地方表现了出来?请你从文章里找出相应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二:本文的主题

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宫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说明了是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这一切告诉我们: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一切脱离人民群众利益的事物总会快速的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就如杜牧笔下的四百八十寺,终会失去它的繁华,只能寂寞飘飞在烟雨中。

(五)布置作业

三 :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稿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我是18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阿房宫赋》,作者是唐朝杜牧(板书课题和作者)。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明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阿房宫赋》出自高中语文必修二“历史的回声”这个专题的“后人之鉴”这个板块。本课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本课在“历史的回声”这个专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学习本课应立足当代,寻找历史在当今的意义,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文本,读活了文本。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及“三维目标”教学设计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了解赋的特点,学习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知识目标:文体知识、修辞知识及表现手法知识)
(2)通过诵读、研讨,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的含义,词类活用及特殊文言句式;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学完课文后要求背诵全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以浪费为耻,引以自戒,并写一篇读后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文言字词句知识及背诵。(“目标2”中的)教学难点是: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目标3”中的)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准备主要运用引导法、点拨法。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背诵时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点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2.说学法

《阿房宫赋》是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发现法。采用诵读法主要因为本文是篇韵文,同时要求背诵;用讨论法是为了培养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这是练习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用发现法是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准备用苏洵的《六国论》导入,一是因为学生刚刚学过《六国论》,二是因为这篇文章主旨和《阿房宫赋》有相似之处。

2.介绍本文文体特点及古今赋的区别。因为学生对“赋”这种文体初次接触,而“赋”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古今含义不同。(落实“目标1”中“赋”的文体知识)
(二)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初读(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全文,然后完成如下问题:

1.用课件展示,要求结合原句解释“一”“族” “缦” “幸”“举”“爱”“为”等文言实词的含义,“焉”“而”“且”“其”“为”“之”等文言虚词的含义,“勾心斗角”“经营”“精英”“可怜”“气候”等古今异义词的含义,“辇”“朝”“鼎”“金”“炬”等词类活用的含义,了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可以通过板演、提问等方法解决。知识点一定要具体,落实“目标2”中的字词句知识;并突出教学的重点:文言字词句知识)

2.思考:《阿房宫赋》是怎样描写阿房宫的豪华与宫廷生活的奢侈的?(通过讨论、交流、提问等方法解决。了解本文的写法,理解本文的内容,落实“目标1”中的修辞知识,并初步落实“目标3”)
(三)重点研读

1.再读课文,由学生讨论概括各段主要内容,理清本文的思路。(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引导、点拨等方法解决。为进一步落实“目标3”作准备)
2.阿房宫的豪华与宫廷生活的奢侈,这些描写对表现秦王朝崩溃的迅速和总结历史教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进一步落实“目标3”)

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的“后人”指的是谁?(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最终落实“目标3”,并突破教学难点)

(“语言品析”环节可以放在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两题选一题即可)
1.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杜牧的诗。在这些诗中哪一首诗和本文的主旨相同?(可以采用联想的方式进行。《过华清宫》《秋夕》《江南春》《清明》《山行》《泊秦淮》等。《泊秦淮》。巩固“目标3”及教学难点)

2.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在写法上的不同。(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象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六国论》严格说是一篇史论,它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巩固“目标1”)

(五)板书设计(要简明概括美观,体现基本内容。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全文。(落实“目标2”及教学重点中的背诵环节)

2.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状物散文,要有意识地使用对偶、排比等句式。(落实“目标3”中的写作环节,活学活用修辞手法)
(七)结束语(要简洁、明了,一两句话即可)

本节课我们一同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把握了文章主旨,这都便于大家很快地背诵本文。另外,在学习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应学习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高尚情怀。

四 : 草《鬱林赋》稿

昨夜更重漏深将寢,拙荆抚报纸而漫告曰:“君不见《光明日报》之《百城赋》乎?此地亦悬金竖木于肆矣!尔乃迂迂且慽慽者也,何妨腆颜姑妄一试焉。”予或曰:“噫嘻嗟夫!蕞尔鬱林,璅璅边陬,或敢有煜然之赋焉!?”然则,戏谑一语,胸荡流云。既而堙隔随波,盰瞑逐流;驰思骋想于落寞,奴神役心于寥廓。颐支也久,不知东方之既白矣!盖于己于身,或曰芸芸其数乃尔,矧亦倏忽六旬,睹山川形势,躔物事更替,眷眷家山桑梓之意,去国怀乡之情,沛然滂湃不已!逐不揣谫劣,微俎庖之不可,欣然命笔。

翼轸曜渺之余,婺女晖黯之陲,昔乃拱卫省府都会之藩篱,踞往循交趾崖州之要津,寔鬱林郡古城焉。郡名赫然籍于西汉,置城建制亦逾千年。畴蛮荊荒蓁之西瓯地,域纹身少文之骆越境。由鉴于斯,洎上古圣贤以至匹夫,无不深相传误:瘴疠蒸疫漫漫,蟒蜥虺虿蓁蓁,鸱枭鸩鸮侁侁,豸兕貔玃啸啸;地瘠民瘼,风俗殊恶,谪官无归,行夫畏途。尤“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云云。予曰:斯说谬之荒之也久矣!若夫此者,尔乃沉彝鼎于棘渊,弃瑾瑜于瑕璞!何不扪胸顿足长太息也夫?!

若夫乃邦也,寒山寔为天赐玉枕,名缘赵佗采橘而彪炳,峰因石动而建庙。雄峙一方,迤逦百里,潸荟葱茏,霞霠露霏;幽篁筿簜分其半,瑞芝薏兰藏其深,峭壁嶙峋间或可眺,磐石嵯峨参差时见。邈邈然隐仙石室空遗,眈眈处盛唐雋石邃远。其水则千壑藏泉,无岭不流,清洌潺潺,浃荒茅杂树而四溢;泌浡泧泧,浮红叶落花而飘摇。上则长润遍山翠色,下则沾溉万倾稻穗。汇集水库,湖浸群山,碧浪接天,淼淼烟笼,潾潾波洸,轻雾层染;匝旬错落花树,满目莺飞草长,有公园在焉。至于山幽林深处,一派分流。明月松间,清泉石上,潆洄湝湝,湍流数里,半山中渹然直泻,洶洶磕磕;远眺似玉柱冰楹,镶嵌于蓊郁之天壁,近临见碧盘素珠,缸倾于蝶惊蜂乱之幽潭。深壑铿锵,琴瑟蔑蒙,钟磬漫击,绕梁缠柱。若夫三五骚客怪侣,观瀫引觞,临流长啸,必乐其中而忘归路矣!

乃邦左倚大容山,巀嶭巍嵕,嵚崟穿云,莽苍林海,万象崠峙。宏周千里,山形面面相似;翛翛谧谧,峗奇媲于九嶷;樵夫迷踪,湛露澹澹沆瀣,王孙盘桓,野馐裛裛斟酌。松枥楠檀,万戟刺天,枫桐柿梨,蔢莎其间。松脂流似琥珀,橡胶也震国声。蘅芜椒桂,总伴古今美人墨土以抚琴诵诗,酸枝铁力,曾充南北楼台殿阁之桓楹栋桴。其麓平缓且旷荡;土厚壤沃,素奈龙眼,《九章算术》难穷其数;村落点缀,炊烟袅绕,耆宿笑指玉怀故里。其水则涧分九十九之众,酷暑而霜泉,寒冬则渜汤;蒹葭蓊匌,萦藟纠结。汩流涆涆兮,汇成漭漭水库;泻而生电兮,晖曜南国百载。绝顶岩磐兮,岞崿川形;巨人迹留兮,悒然霜风。

乃邦其右,犹玉臂遥抚六万大山。其山绵连数州之境,名贯八桂之外,莽苍似海。云蒸霭蔚而百林渊薮,翳天蔽日而万兽藉衍。峛崺无筹,嵬峩仰止,霞客偃蹇,游无人尽。乣来万仞,无非神游;弥漫八极,或可精鹜。擎天梧桐,凤凰栖迟;高杉巨樟,遍输海内,八角玉桂,久逾岭外。木棉相思,岸然挺屹,红豆斑竹,皇妃泪洒,蓼蓝悠悠,舃裳存否?异花焱焱,无已尽名,藤萝葳蕤,药王眸缭。其山之麓,民国总统曾蛰伏盘踞;其山之渊,U2飞机亦黯然葬身。土改之兴,鲵齿眉寿捕虎以献庆;山民饕餮,野猪麂鹿餐餍以增寿。

乃邦其前,阜岇相望,遥没天涯。无山不翠,叶桀桀而暗换;无岭不果,实累累而菴蔼。一江纳千流而潋滟,绿波濯白沙以接海。昔时桅樯林立,百舸争流。鱼盐鲍翅,集州城以分流,远泽贵东湘西;坚木腴稻,循乃江以济海,名炙上国京都。其间山水益奇,石山锷列,崚嶒峻峭。岩穴隐约而千姿百态;钟乳琅玕而风情万物。曲溪穿山而浃渫,醴泉逾舋而泌浥。白石洞兮皤岩为峰为穴,道家榜兮排名廿复一;水月岩兮月色乃溶乃浸,父老传兮建文匿形曾栖。钧天洞兮坐忘罄石声悠,涧水远兮空濯绿珠旧乡。(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鬱林城屹踞平川。苍翠群山,遥相周列,犹锦幛叠彩以藏明珠;两江夹城,碧水怀抱,乃潆波涟涟以浮玉樽。气候宜人,从无寒飙锥骨,阴霾翳天,未躔溽暑蒸烤,流金铄石;雨横风骤,树摧屋倾,一世难睹,汤汤洪水,环山襄崚,百年不遇。无分四季,唯春与秋,旬日或甘雨祁祁,或蕙风如薰;四时多深春明媚,惯常嫩秋送爽。原隰畇畇,平畴漠漠,村镇星列,绿竹掩映,池沼滈滈,沟渠潾潾,田连阡陌,农歌互答,菽稻再收,蔌薤重枿。惠风拂时,禾浪茹波浩渺;甘露滋焉,瓜棚豆篱绵亘。其园圃则蕖薯薐蕹,葫芹茄荽,芤苤笋葖,荸荠菌菇。蔓蔓衍兮又日新,薿薿蕃兮无已数。其池沼渚渎,则藕茆菱菰,鲮鲢鲤鲫,鲶鳅鳝鳢。珠蚌藏隩兮玉螺张扬,鳌鳖噞喁兮虾蟹慌乱。果则蟠桃枇杷,石榴黄皮,柑橘杧梅,柚榄蔗薁。荔枝万亩一园兮,旷瞻迢递;芭蕉千顷一田兮,迥眺冥矇。龙眼兮丘陵满掇绿毯,梨花兮千树复万树。

山既或卓荦瑰玮,或突兀峥嵘,水亦百川涓涓,泛沃野而汇;若夫山青水秀复民阜物丰,则地灵人杰啻非空穴来风矣!禴祠蒸尝,觞鬯祚胤,耕读雍熙,怀懋抱慤。冠褎纨袴,经纬黼黻,源自上国三皇;山歌牛戏,傩礼傀儡,臻凑管炫烨煜。话或钩辀格磔,然则汉语古音依稀;地缘连粤近海,则穑织商贾竞镳。民富则乐捐输历居全省之冠,人和则赀津路竟开风气之先。至于胶校如林,人文荟萃,科名鼎盛,昭然史籍矣!紫泉兴文,得一书院,肩攀白鹿岳麓,辟壅泽远而于今更盛;古定玉高,师范学院,百年薪火爚爚,学子莘莘而五湖四海。清华北大,年年必闻呢喃乡音;格物书画,代代定有畴昔朋侣。民既弘文,亦惯尚武;救国志士激扬,为民请命慷慨。陶成督兵江浙,倭寇屡挫而丧胆远循;朱光奋袂长征,领袖股肱而筹深谋远。太平天国风云,乡民披坚执锐群起响应;土地抗日解放,先后地下党人前仆后继。抗战狼烟,兵民义勇曾拒日寇于州北;台儿庄战,五属子弟血洒大河之沃土。为坚壁清野,千年城垣,一旦自毁;桂东南起义,烈士捐躯,悲风猎猎!嗟乎——,何则?稽古览今,先贤后彦,名辈藉籍;颓笔剞劂也久,慭慭覙缕无文!

往事越千年,倏忽逢盛世。古城焕然十倍于前,煜然百彩于今。人烟稠集,万方宾至。绕城街衢,环环相叠,驷驾并驱,车水马龙。里轨叠交而祺然蕼然;甍宇相连而橚然椮然。高楼骑楼,鳞次而栉比;公路铁路,级分而八达。于是乎贾客渊薮,商铺林立,百货云集,万物队列;辇叠舆累,辚轹胶葛。冠盖眦睚而喧哗,窈窕当垆而狮吼。匪昼匪夜矣!市开九场:中药材,裒悬壶百草以大称权衡;工业品,聚日用万物而琳琅满目;粮油农贸,菽稷粟稻,山堆海积;花鸟典牲,异花塞道,珍禽堵路;国际会展,车楼并售……闲来垂钓,荒村野水,岂止蓑衣白头翁;傍晚公园,树荫花影,尽是蹁跹玉人舞。至于百业臻旺,厂房逾城,数不胜数,绘不胜绘:芸香正骨,苾勃熏遍东南亚;玉柴机器,骇雷驰聘华夏路;福绵袨服,世界裤都;食品罐头,名繁品缛,农产家禽,粤港争购……岭南都会,万象俱焉!

呜呼噫嘻——,描象什不及一,嘱江郎亦材尽;叙事不凑半斑,禀相如也词穷。矧乎草野如予哉!无可奈何之际,且窃古已有之之鬱林民歌塞焉——

千州万州兮不如鬱林州,

千石万石兮不如鬱林石。

鬼门关兮我自凿井耕田,

饮枫木沸泉兮餐肉丸牛巴。

千州万州兮不如鬱林州,

银行多过米行兮宾馆盛过餐馆。

葛仙勾漏练丹兮龙泉侧边读书,

旅游之城兮金榜有名。

本文标题:阿房宫赋说课稿-《阿房宫赋》第一课时说课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851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