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语文123资源网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123资源网 >> 文章中心 >> 作文频道 >> 作文指导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二 : 40分) - 语文123资源网 36
巴岳中学2008年春期素质测评(三)
初 二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媲美(bǐ) 蜿蜒(wǎn) 干涸(h?) 相形见绌(chù) ....
B. 广袤(mào) 发怵(chù) 酬和(ha) 哂笑(shěn) ....
C. 迸射(bang) 胆怯(qua) 觅食(mì) 深恶痛疾(a) ....
D. 缄默(jiān) 吞噬(shì) 不逊(sùn) 颔首低眉(hán) ....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油光可鉴 粗制烂造 暗然失色 冥思暇想
B、寒风凛洌 长嘘短叹 蜿蜒起伏 盛气凌人
C、杯盘狼籍 苍海桑田 相辅相成 莫衷一是
D、晨光熹微 囊萤映雪 油嘴滑舌 顾名思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张在介绍学习经验时,谦虚地表示要取得优异成绩,关键是目空一切,专心学习。 ....
B.如果达赖之流胆敢铤而走险,制造“藏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
决地粉碎“藏独”分裂图谋。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5.12汶川抗震救灾中,温家宝总理一马当先,亲临抗战前线,比谁都急如星火。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主题,使得金庸的小说具有大气、深沉。
B.新千年到来后,互发短信的沟通方式成了人际交流的新宠,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风行开来。
C.把孩子逐出校门,实质上等于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权利,把他们变成社会的边缘人,甚至可能一辈子进不了主流社会。
D.尽管我怎么发问,怎么催促他指出我可能存在的错误,可是他还是闭口不开。
5. 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句子。(4分)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早春,一只送给晚秋;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儿童,一只送给老人; , , ; , , 。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 5月19日14时28分,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爆发整整七天的时刻。这一刻,在中国各地,国旗低垂,汽车、火车、舰船笛声长鸣,防空警报在城市上空鸣响;这一刻,在天安门广场,自发赶来的民众高喊“中国加油”、“祖国万岁”;这一刻,13亿中华儿女的泪水让世界感受到他们的悲伤。而当中国经历了这场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哀悼活动后,留给世界的,是中国人的坚强。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在中国举国默哀3分钟后,发表了题为《情感在中国举国默哀中流淌》的报道。文章说,在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成都,数千百姓的情感在哀悼活动得到了宣泄。在180秒的哀悼活动结束后,他们高喊着支持灾区的口号。CNN现场记者口述说:“在静默的那一刻,所有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些人哭泣着······他们对于如此多人的遇难感到难以置信和震惊。”
日本媒体从18日听到“哀悼日”的消息后,马上都作出相应报道,基本都将中国政府决定原文一字不落地进行报道。
在北京,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降半旗向地震灾区遇难者致哀。
13亿中国人的集体默哀也感动了世界各国的人们。
7.常识积累(3分)
①古时候,垂髫是指童年,那么,豆蔻是指 ,加冠是指 。(1分)
请从下面的解释中选取适当的,把编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 男子20岁 B、十六七岁的少女 C、十三四岁的少女 D、 男子15岁
②《海底两万里》是一部 (体裁),它的作者是 国 (人名)(2分)
8.口语交际(4分)
2008年6月圣火传递将到重庆。请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我市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重庆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
请为第三单元“科海泛舟”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请拟出一句简明的主题语 2分) 活动目标: (2分) 活动项目:①
(3分)
10.古诗词曲默写(11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③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
⑤元曲杂家张可久有一句诗“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请你用张养浩的曲来回答读书人长叹什么:“ , ; , 。”
⑥走过四季,文人的笔下总有优美的章句吟诵着对四季景致的感悟与赞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胜似绘画的一句“ , ”,绘
出春草的萌发;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满含慰藉的一句:“ , ”,吟出秋月的祝愿。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列甲乙两段文字,回答11~15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②俶尔远逝( ) ....
③至若春和景明( ) ④薄暮冥冥( )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请在甲、乙两文中任找一句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并加以赏析(3分)
14.乙文中加线的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2分)
15.甲、乙两文的作者分别是 和 ,二者中你更欣赏谁?为什么?(4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边的文段,完成16——21题(22分)
鼎湖山听泉
谢大光
①江轮挟着细雨,送我到肇庆。冒雨游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赶到鼎湖山时,已近黄昏。雨倒是歇住了,雾漫得更开。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绿脚,齐腰以上,宛如轻纱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见,耳则愈灵。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迸跳的姿影,引人顿生雀跃之心。身不由己,循声而去,不觉渐高渐幽,已入山中。
②进山方知泉水非此一脉,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环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③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④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象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⑤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庆云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 )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至于泉水( )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互不相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 )心田,( )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唱歌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蕴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⑥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⑦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有删节)
16、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填入文中的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绕过 滤过 冲走 淌过 B淌过 绕过 滤过 冲走
C滤过 冲走 淌过 绕过 D冲走 淌过 绕过 滤过
17、本文主要写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并从文中找出理由。(4分)
19、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为什么?(4分) 20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3分)
21青山幽泉,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能影响到人的精神境界,请举出本文以外的例子来谈谈自然环境对人心灵和精神的影响。(4分)
(二)阅读下边文段,完成22——26题(18分)
地震堰塞湖
①在我国渝鄂交界的莽苍丛山之中,散布着一连串波光粼粼的山地湖泊——小南海、汪大海、小叉塘、向家湾等,这些湖泊是由于强烈地震引起的山崩岩垮,阻塞河道壅塞而形成的地震堰塞湖。独特的地震成因赋予了它们特殊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其中规模最大的是重庆市黔江区(原黔江县)的小南海。不久前,中国地震局已正式批复重庆市地震局的申请,同意将小南海建设成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保护区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我们相信,地震堰塞湖——小南海一定会在探索地震奥秘、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增强地震科普知识及发展当地的旅游事业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②小南海原名小瀛海,位于黔江城北32公里处。它的面积约3平方公里,水面海拔370.5米,兼备山、水、岛、峡、林之胜。小南海四面秀峰环列,海口横亘着宏伟的堰塞坝,奇石林立;周边溪水萦回,港汊纵横,苇蒲丛生,鸥鸟翔飞;湖中有三个小岛浮沉其间,碧水苍屿,湖光岚影,不啻海上蓬莱。每逢春秋佳日,画舫渔舟,穿梭于碧水清波之上;往来游人,游憩于湖畔绿荫之中。若遇暮雨朝烟,景色变幻无穷,确实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这样一个明湖胜迹,竟然是由于强烈地震造成的,这就更值得探究和观赏了。
③1856年(清咸丰6年)6月10日,黔江后坝乡一带发生了6级多强烈地震。据清光绪年间的《黔江县志》“祥异志”记载“咸丰六年,夏五月,??忽大声如雷震,屋宇晃摇,势欲倾倒,屋瓦皆飞,池波涌立,民惊号走出,仆地不能起立。??后坝许家湾,溪口有山矗立,倏中断如截,响如雷霆,地中石亦进出,横飞旁击,溪口遂被堵塞。阙后,盛夏雨水,溪涨不通,潴为大泽,延袤二十余里,田土阡陌,尽被淹没,??泽名小瀛海,土人讹为‘小南海'。”上面的记述,已清晰地勾画出了强烈地震发生时的情状和山崩垮后,阻塞河道,形成地震堰塞湖的完整过程,为黔江小南海的地震堰塞成因提供了文字的证据。同时,现今小南海四周仍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地震堰塞湖形成的地质地貌特征:由山崩垮落下来的乱石堆积形成的巨大的堰坝保存完好,坝长1170米,高70米-80米,坝底宽1000余米,十分壮观。在湖的北侧,地震引起的大滑动面依然清晰。枯水季节,湖水水面下降,湖底的森林树梢露出水面,湖旁山坡上还可以见到歪歪斜斜的醉汉林。此外,堰塞湖的周边,特别是堰塞坝的附近,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乱石,最大者达百余吨。面对这些现象,让人不由得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惊叹和震撼。总之,小南海地震堰塞湖规模之大,地震破坏形迹之壮观和保存之完整,在国内外都十分罕见。
④小南海及其四周地址貌特征蕴涵着大量宝贵的地震科学信息,是人类揭示地震奥秘和向广大公众开展地震科普教育的珍贵教材。据我所知,在我国,唐山7.8级地震的某些典型的破坏现场经国务院批准作为国家级地震遗址得到了正式保护,但只限于建筑物和局部的地表破坏,而把黔江小南海那样大规模的地震遗迹作为国家级地震遗址加以保护尚属首次。当然,小南海
40分) - 语文123资源网 36_语文123
地震堰塞湖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未解之谜,例如,从现存的大垮岩和小垮岩崩落的岩石体量来看,似乎还不足以构成如此巨大的堰塞坝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2、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谈谈什么是地震堰塞湖?(3分)
23、第一段说“独特的地震成因赋予了地震堰塞湖特殊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它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的体现?(4分)
科学价值: 旅游价值:
24、“小南海的堰坝保存完好,坝长1170米,高70米-80米,坝底宽1000余米。”请谈谈这句话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说明方法: 说明作用:
25、本文给我们介绍了地震堰塞湖的有关知识,语言具有形象性,试举个例子作具体分析。(4分)
例子:
分析:
26、由《黔江县志》“祥异志”可看出地震具有重大危害。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作为
②
四、作文: 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55分)
作文要求:①字迹清楚、端正、不写错别字,不少于600字。
②联系实际,说真话,抒真情。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初 2009 级 语 文 6 / 9
1、话题作文。2008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度。灾难并不因为中国人爱好和平就不降临到我们头上。年初,持续十数天的暴雪,祖国南方大面积遭灾。5月12日,汶川8.0级强震,数万人被除夺去生命,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无情,大爱无疆。生命因坚持而可敬,生命因奉献而深沉。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说了些什么?你做了些什么?
请以“灾难”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2、命题作文。题目:豆腐
二下素质测评三参考答案
一1.B 2.D 3.A 4. B (解析:A项残缺,应在“深沉”后加“特点”、“艺术境界”之类作“具有”的宾语;C项在“可能”后面加上“使他们”;D项把“尽管”改为“不管”,表示条件) 5. 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现实,一只送给理想;如果爱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给历史,一只送给未来?? 6. 世界历史上最大哀悼活动感动全球
十三亿中国人为地震遇难者默哀感动世界
7. ① C A ②科幻小说(1分) 法国 凡尔纳(1分) 8. (要求:称呼1分,体现重庆的特色1分、体现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1分、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1分)观众朋友们,闪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之光的奥运火炬向我们走来了!熊熊燃烧的火炬必将进一步点燃重庆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把我们这个山城、水城的和谐之光及其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要求:称呼1分,体现重庆的特色1分、体现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1分、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1分)观众朋友们,奥运火炬像一朵祥云,飘到了美丽的山城,它挟着红岩上的英雄精神,它伴着长江嘉陵江的波涛,带着三千万重庆儿女的激情,行走在渝州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让我们紧追它的身影,把重庆建设得更加漂亮。 9. 走进科幻小说,开启创造之门
通过阅读科幻小说,领略未来世界奇妙,培养探索能力。
1.请老师推荐几部科幻小说,全班同学展开阅读活动。
2.开展一次科幻故事会,每组选两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讲自己从小说读到科学奇妙的人物和故事。
初 2009 级 语 文 7 / 9
3.每个同学写一项自己设想的科技新发明,办成黑板报,由老师评出一二三等奖。
主题:“热爱科学 投身科学”等(要求:围绕“科学”,不能重复“科海泛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强烈兴趣(要求:能结合以下活动形式的设计来拟定);步骤: ①收集有关科学的名人名言 ②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③辩论 ④做一项小发明 等(答3个项目就可得分) 10. 略
二 11. 像狗牙齿 忽然 日光 迫近 12.略 13.(主要从修辞或炼字等方面加以评析。修辞或炼字的判断1分,效果分析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通过比喻与拟人的手法,动静结合,写出了游鱼的天真活泼,潭水的清澈透明。浮光跃金,静影沉壁,用了比喻与对偶,写出了有风和无风时洞庭湖的晚景,优美动人。 14.①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博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②劝勉滕子京向古仁人看齐,志存高远。(意同即可) 15.柳宗元和范仲淹(1分)更欣赏范仲淹,因为他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思想境界比柳宗元高。(或者 更欣赏柳宗元,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把一个乱石水潭写得如此之美;他活得更真实,更自我) (言之成理即可)(3分)
三16、B 17、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2分)从“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夜宿庆云寺旁”可以看出课文是空间顺序,“黄昏”、“过了寒翠桥”、“入夜”、这些词句,可以看出课文是时间顺序。(2分)18、泠泠淙淙的泉声;欢快清亮的泉声(2分);柔曼、厚重、雄浑、轻重缓急的泉声(2分)19、恰当。(1分)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3分)20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一点一分)21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写明月对人的心境的影响。柳宗元来到幽静的小石潭,看到满目的青山翠竹,听到了如鸣佩环的溪声,天真可爱的游鱼,清澈的水流,让他忘却了被贬的烦恼,身心融化在大自然的美景中。 吴均在富春江上泛舟,看到奇山异水,听到蝉声鸟鸣,尘世的功名利禄,世俗的繁华热闹,都抛到九霄云外,达到了天人合人的境界。
(例子与分析各两分)
22地震堰塞湖是由于强烈地震引起的山崩岩垮,阻塞河道壅塞而形成的湖泊。23、科学价值:探索地震奥秘、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增强地震科普知识。旅游价值:风景优美,富
初 2009 级 语 文 8 / 9
含科学人文价值。24、说明方法:列数字(1分)。说明作用:通过列举一系列科学的数据,准确无误地说明小南海堰坝规模巨大(2分)。25、例子:小南海四面秀峰环列,海口横亘着宏伟的堰塞坝,奇石林立;周边溪水萦回,港汊纵横,苇蒲丛生,鸥鸟翔飞;湖中有三个小岛浮沉其间,碧水苍屿,湖光岚影,不啻海上蓬莱。分析: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小南海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人如临其境之感,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例和析各两分,只写例子无分析不得分;除此外,还可以从词语、修辞等角度进行分析)26、答:①户内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②户外场合,保护好自己的头部,避开危险之处。(每点两分)
初 2009 级 语 文
9 / 9
三 : 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 >> 文章中心 >> 初中试卷 >> 综合试卷
 人教七上教案
  人教七上教案
 人教七下教案
  人教七下教案
 人教八上教案
  人教八上教案
 人教八下教案
  人教八下教案
 人教九上教案
  人教九上教案
 人教九下教案
  人教九下教案
 综合教案
  综合教案
 苏教七上教案
  苏教七上教案
 苏教七下教案
  苏教七下教案
 苏教八上教案
  苏教八上教案
 苏教八下教案
  苏教八下教案
 苏教九上教案
  苏教九上教案
 苏教九下教案
  苏教九下教案
 语文版七上教案
  语文版七上教案
 语文版七下教案
  语文版七下教案
 语文版八上教案
  语文版八上教案
 语文版八下教案
  语文版八下教案
 语文版九上教案
  语文版九上教案
 语文版九下教案
  语文版九下教案
 高中必修一
  高中必修一
 高中必修二
  高中必修二
 高中必修三
  高中必修三
 高中必修四
  高中必修四
 高中必修五
  高中必修五
 高考复习教案
  高考复习教案
 苏教必修一教案
  苏教必修一教案
 苏教必修二教案
  苏教必修二教案
 苏教必修三教案
  苏教必修三教案
 苏教必修四教案
  苏教必修四教案
 苏教必修五教案
  苏教必修五教案
 七上试卷
  七上试卷
 七下试卷
  七下试卷
 八上试卷
  八上试卷
 八下试卷
  八下试卷
 九上试卷
  九上试卷
 九下试卷
  九下试卷
 中考试卷
  中考试卷
 综合试卷
  综合试卷


































 高必修一试卷
  高必修一试卷
 高必修二试卷
  高必修二试卷
 高必修三试卷
  高必修三试卷
 高必修四试卷
  高必修四试卷
 高必修五试卷
  高必修五试卷
 高考素材
  高考素材




 教学文摘
  教学文摘
 语文杂辑
  语文杂辑
 中考复习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高考复习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语文说课
  语文说课
 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语文教参
  语文教参
 电子课文
  电子课文
 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
 文言翻译
  文言翻译






































 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
 学生佳作
  学生佳作
 考场作文
  考场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





 杂文收录
  杂文收录
 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
 散文鉴赏
  散文鉴赏
 诗歌专题
  诗歌专题
 网站新闻
  网站新闻





 总结计划
  总结计划
 演讲稿例
  演讲稿例
 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
 您现在的位置: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文章中心>>初中试卷>>综合试卷
  您现在的位置: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文章中心>>初中试卷>>综合试卷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用户注册 作文素材多维品读
  作文素材多维品读 作文真实方动人
  作文真实方动人 作文的一个金点子
  作文的一个金点子 作文构思方法例析
  作文构思方法例析 2012浙派名师活动之《湖心亭看雪
  2012浙派名师活动之《湖心亭看雪 其实,我本可以这样……
  其实,我本可以这样…… 2012年中考作文题汇编
  2012年中考作文题汇编 《范进中举》优质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优质课教学设计 2012年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2012年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2012年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2012年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高考冲刺语文满分答题技
  高考冲刺语文满分答题技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归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大全
  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大全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中文言文及译文 高考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高考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 [推荐]《沁园春?
  [推荐]《沁园春? [推荐]《紫藤萝瀑布》教
  [推荐]《紫藤萝瀑布》教 [推荐]《鱼我所欲也》课
  [推荐]《鱼我所欲也》课 [推荐]《都市精灵》教学
  [推荐]《都市精灵》教学 [推荐]《三峡》教学实录
  [推荐]《三峡》教学实录 2010年江苏省初中语文优
  2010年江苏省初中语文优 [推荐]2010年江苏省初中
  [推荐]2010年江苏省初中 [推荐]2010年江苏省初中
  [推荐]2010年江苏省初中 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
  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全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全册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2010中考满分作文目录正
  2010中考满分作文目录正 初中全六册要句翻译大全
  初中全六册要句翻译大全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
  初中作文教学专题系列训 2009中考满分作文119页
  2009中考满分作文119页 [综合试卷]古诗默写竞赛(适用中考前)茂林修竹04-08
  [综合试卷]古诗默写竞赛(适用中考前)茂林修竹04-08 [综合试卷]高州市2009年学科竞赛语文模拟试卷fwxwxw04-02
  [综合试卷]高州市2009年学科竞赛语文模拟试卷fwxwxw04-02 [综合试卷]初一古诗文名句竞赛朱飞03-27
  [综合试卷]初一古诗文名句竞赛朱飞03-27 [综合试卷]石中2007年秋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竞赛zengjun3…03-25
  [综合试卷]石中2007年秋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竞赛zengjun3…03-25 [综合试卷]甲子一中初二级语文知识竞赛田地的步…03-10
  [综合试卷]甲子一中初二级语文知识竞赛田地的步…03-10 [综合试卷]古诗文背诵比赛试卷(无答案)王语文03-02
  [综合试卷]古诗文背诵比赛试卷(无答案)王语文03-02 [综合试卷]初一年级纠正错别字竞赛试卷(无答案)czyzbw02-26
  [综合试卷]初一年级纠正错别字竞赛试卷(无答案)czyzbw02-26 [综合试卷]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竞赛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xhq30802-17
  [综合试卷]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竞赛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xhq30802-17 [综合试卷]2008年第一学期学区八年级合科竞赛语文试卷未知02-07
  [综合试卷]2008年第一学期学区八年级合科竞赛语文试卷未知02-07 [综合试卷]温州市同德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竞赛卷未知02-06
  [综合试卷]温州市同德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竞赛卷未知02-06 [综合试卷]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背诵竞赛试卷gzbwhn02-03
  [综合试卷]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背诵竞赛试卷gzbwhn02-03 [综合试卷]初一新生语文摸底考试卷laojiu02-01
  [综合试卷]初一新生语文摸底考试卷laojiu02-01 [综合试卷]黄冈市三科联赛语文模拟4灵灵01-05
  [综合试卷]黄冈市三科联赛语文模拟4灵灵01-05 [综合试卷]黄冈市三科联赛语文模拟3灵灵01-05
  [综合试卷]黄冈市三科联赛语文模拟3灵灵01-05 [综合试卷]黄冈市三科联赛语文模拟2灵灵01-05
  [综合试卷]黄冈市三科联赛语文模拟2灵灵01-05 [综合试卷]黄冈市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1灵灵01-05
  [综合试卷]黄冈市三科联赛语文模拟试卷1灵灵01-05 [综合试卷]七年级(上)语文竞赛试卷黄一帆01-04
  [综合试卷]七年级(上)语文竞赛试卷黄一帆01-04 [综合试卷]2008七年级语文竞赛(100分)husprite12-01
  [综合试卷]2008七年级语文竞赛(100分)husprite12-01 [综合试卷]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卷黄泽小子10-15
  [综合试卷]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卷黄泽小子10-15 [综合试卷]2007学年第一学期靖江学区竞赛九年级语文试题卷未知09-18
  [综合试卷]2007学年第一学期靖江学区竞赛九年级语文试题卷未知09-18 [综合试卷]2008年安师大附外初一摸底考试语文试卷huicui08-01
  [综合试卷]2008年安师大附外初一摸底考试语文试卷huicui08-01 [综合试卷]台州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学科素养考试试卷未知07-24
  [综合试卷]台州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学科素养考试试卷未知07-24 [综合试卷]初三语文培优试卷002yzjianji…07-11
  [综合试卷]初三语文培优试卷002yzjianji…07-11 [综合试卷]初三语文培优试卷1无答案yzjianji…07-11
  [综合试卷]初三语文培优试卷1无答案yzjianji…07-11 [综合试卷]七年级下字词竞赛试卷yuhuiqin…06-26
  [综合试卷]七年级下字词竞赛试卷yuhuiqin…06-26 [综合试卷]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竞赛试卷李蕾06-23
  [综合试卷]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竞赛试卷李蕾06-23 [综合试卷]北干初中07-2七年级语文竞赛试卷jiaohuaz…06-19
  [综合试卷]北干初中07-2七年级语文竞赛试卷jiaohuaz…06-19 [综合试卷]2008年初中招生语文知识与能力测试题xtdy66606-18
  [综合试卷]2008年初中招生语文知识与能力测试题xtdy66606-18 [综合试卷]八年级语文(下)竞赛试卷未知06-18
  [综合试卷]八年级语文(下)竞赛试卷未知06-18 [综合试卷]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竞赛试卷西园中学…06-18
  [综合试卷]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竞赛试卷西园中学…06-18 [综合试卷]2008年初一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卷(附答案)灯06-12
  [综合试卷]2008年初一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试卷(附答案)灯06-12 [综合试卷]初中生错别字比赛是吗好06-09
  [综合试卷]初中生错别字比赛是吗好06-09 [综合试卷]2007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考试初、高中决赛试题未知06-05
  [综合试卷]2007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考试初、高中决赛试题未知06-05 [综合试卷]初二语文竞赛试题liangxue…06-01
  [综合试卷]初二语文竞赛试题liangxue…06-01 [综合试卷]2008年春季期初中八年级知识竞赛小玲珑05-24
  [综合试卷]2008年春季期初中八年级知识竞赛小玲珑05-24 [综合试卷]2008年春季期初中七年级知识竞赛小玲珑05-24
  [综合试卷]2008年春季期初中七年级知识竞赛小玲珑05-24 [综合试卷]广丰一中高二竞赛模拟卷hjsz05-22
  [综合试卷]广丰一中高二竞赛模拟卷hjsz05-22 [综合试卷]2008年思源中学初一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卷土匪俞04-25
  [综合试卷]2008年思源中学初一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卷土匪俞04-25 [综合试卷]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2hmq63110…04-08
  [综合试卷]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2hmq63110…04-08 [综合试卷]读书节知识竞赛初赛试题阿福03-04
  [综合试卷]读书节知识竞赛初赛试题阿福03-04 [综合试卷]《唾沫》阅读理解洪外李浩02-26
  [综合试卷]《唾沫》阅读理解洪外李浩02-26 [综合试卷]初一入学考试卷夏夜的风02-22
  [综合试卷]初一入学考试卷夏夜的风02-22 [综合试卷]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hbhmlwy01-10
  [综合试卷]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hbhmlwy01-10 [综合试卷]2007年秋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hbhmlwy01-05
  [综合试卷]2007年秋八年级语文竞赛试题hbhmlwy01-05 [综合试卷]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AB组未知01-03
  [综合试卷]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AB组未知01-03 [综合试卷]广州市中学生“古诗文积累和运用”大赛高二级决赛题未知12-21
  [综合试卷]广州市中学生“古诗文积累和运用”大赛高二级决赛题未知12-21 [综合试卷]2007年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初中组初赛赛及答案未知12-19
  [综合试卷]2007年全国语文教师读书竞赛初中组初赛赛及答案未知12-19 [综合试卷]宁波市2007年语文报杯中学生阅读竞赛试题A卷(初一、初二组无答案未知12-11
  [综合试卷]宁波市2007年语文报杯中学生阅读竞赛试题A卷(初一、初二组无答案未知12-11 [综合试卷]2007年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名著阅读)未知11-27
  [综合试卷]2007年八年级语文阅读竞赛试题(名著阅读)未知11-27 [综合试卷]走近古诗词知识大赛拈花一笑11-27
  [综合试卷]走近古诗词知识大赛拈花一笑11-27 站内文章搜索文章标题文章内容文章作者录 入 者关键字文章ID所有栏目人教初中教案├人教七上教案├人教七下教案├人教八上教案├人教八下教案├人教九上教案├人教九下教案└综合教案苏教初中教案├苏教七上教案├苏教七下教案├苏教八上教案├苏教八下教案├苏教九上教案└苏教九下教案语文版初中教案├语文版七上教案├语文版七下教案├语文版八上教案├语文版八下教案├语文版九上教案└语文版九下教案人教高中教案├高中必修一├高中必修二├高中必修三├高中必修四├高中必修五└高考复习教案苏教高中教案├苏教必修一教案├苏教必修二教案├苏教必修三教案├苏教必修四教案└苏教必修五教案初中试卷├七上试卷│├七上同步练习│├七上单元练习│├七上专项练习│├七上月考试卷│└七上期中期末├七下试卷│├七下同步练习│├七下期中期末│├七下单元练习│├七下专项练习│└七下月考试卷├八上试卷│├八上同步练习│├八上单元练习│├八上专项练习│├八上月考试卷│└八上期中期末├八下试卷│├八下同步练习│├八下期中期末│├八下单元练习│├八下专项练习│└八下月考试卷├九上试卷│├九上同步练习│├九上期中期末│├九上单元练习│├九上专项练习│└九上月考试卷├九下试卷│├九下同步练习│├九下期中期末│├九下单元练习│├九下专项练习│└九下月考试卷├中考试卷│├历年中考试卷│├中考模拟试卷│├中考专项素材│└中考试卷评析└综合试卷高中试卷├高必修一试卷├高必修二试卷├高必修三试卷├高必修四试卷├高必修五试卷└高考素材├历年高考试卷├高考模拟试卷├高考专项素材└高考试卷评析文摘资料├教学文摘├语文杂辑├中考复习└高考复习教学宝典├教学案例├语文说课├教学实录├语文教参│├七上教参│├七下教参│├八上教参│├八下教参│├九上教参│├九下教参│├高中必修一│├高中必修二│├高中必修三│├高中必修四│└高中必修五├电子课文│├七上课文│├七下课文│├八上课文│├八下课文│├九上课文│└九下课文├自读课文│├七上自读课文│├七下自读课文│├八上自读课文│├八下自读课文│├九上自读课文│└九下自读课文└文言翻译├文言名篇│├一二字翻译│├三字翻译│├四字翻译│├五字翻译│├六字翻译│├七字翻译│├八字翻译│├九字翻译│├十字翻译│└十字以上├初中课文译文├高中课文译文├中考文言译文└高考文言译文作文频道├作文指导├学生佳作│├初中作文│└高中作文├考场作文│├中考佳作│├高考佳作│└高考同题作文└作文素材阅读时空├杂文收录├小说阅读├散文鉴赏├诗歌专题│├诗歌研究│├古诗鉴赏│├现代诗歌鉴赏│├宋词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网站新闻应用文萃├总结计划├演讲稿例└国旗下讲话
  站内文章搜索文章标题文章内容文章作者录 入 者关键字文章ID所有栏目人教初中教案├人教七上教案├人教七下教案├人教八上教案├人教八下教案├人教九上教案├人教九下教案└综合教案苏教初中教案├苏教七上教案├苏教七下教案├苏教八上教案├苏教八下教案├苏教九上教案└苏教九下教案语文版初中教案├语文版七上教案├语文版七下教案├语文版八上教案├语文版八下教案├语文版九上教案└语文版九下教案人教高中教案├高中必修一├高中必修二├高中必修三├高中必修四├高中必修五└高考复习教案苏教高中教案├苏教必修一教案├苏教必修二教案├苏教必修三教案├苏教必修四教案└苏教必修五教案初中试卷├七上试卷│├七上同步练习│├七上单元练习│├七上专项练习│├七上月考试卷│└七上期中期末├七下试卷│├七下同步练习│├七下期中期末│├七下单元练习│├七下专项练习│└七下月考试卷├八上试卷│├八上同步练习│├八上单元练习│├八上专项练习│├八上月考试卷│└八上期中期末├八下试卷│├八下同步练习│├八下期中期末│├八下单元练习│├八下专项练习│└八下月考试卷├九上试卷│├九上同步练习│├九上期中期末│├九上单元练习│├九上专项练习│└九上月考试卷├九下试卷│├九下同步练习│├九下期中期末│├九下单元练习│├九下专项练习│└九下月考试卷├中考试卷│├历年中考试卷│├中考模拟试卷│├中考专项素材│└中考试卷评析└综合试卷高中试卷├高必修一试卷├高必修二试卷├高必修三试卷├高必修四试卷├高必修五试卷└高考素材├历年高考试卷├高考模拟试卷├高考专项素材└高考试卷评析文摘资料├教学文摘├语文杂辑├中考复习└高考复习教学宝典├教学案例├语文说课├教学实录├语文教参│├七上教参│├七下教参│├八上教参│├八下教参│├九上教参│├九下教参│├高中必修一│├高中必修二│├高中必修三│├高中必修四│└高中必修五├电子课文│├七上课文│├七下课文│├八上课文│├八下课文│├九上课文│└九下课文├自读课文│├七上自读课文│├七下自读课文│├八上自读课文│├八下自读课文│├九上自读课文│└九下自读课文└文言翻译├文言名篇│├一二字翻译│├三字翻译│├四字翻译│├五字翻译│├六字翻译│├七字翻译│├八字翻译│├九字翻译│├十字翻译│└十字以上├初中课文译文├高中课文译文├中考文言译文└高考文言译文作文频道├作文指导├学生佳作│├初中作文│└高中作文├考场作文│├中考佳作│├高考佳作│└高考同题作文└作文素材阅读时空├杂文收录├小说阅读├散文鉴赏├诗歌专题│├诗歌研究│├古诗鉴赏│├现代诗歌鉴赏│├宋词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网站新闻应用文萃├总结计划├演讲稿例└国旗下讲话 -     本文标题:语文123资源网-语文123资源网
  -     本文标题:语文123资源网-语文123资源网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