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太空之战-太空大战

发布时间:2018-04-27 所属栏目:作文

一 : 太空大战

  2024年六月的一个晚上,负责保卫102轨道的地球守卫军112师三营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里有一封战书和一枚六角形的徽章。战书上说要在12点攻打地球,还有几句讽刺地球守卫军的话。

  那时的我已经是地球守卫军的军长了,地球守卫军是负责保护地球,防止外星人入侵的组织。因为在虎辛星、蓝鹰星、孤虎星等几万颗星上都有外星人,他们你争我夺,地球已成为他们的第一目标。我接到报告已11点55分了,我认出了这是蓝鹰星的徽章,蓝鹰星人和地球人的关系是宇宙上最好的了,情同手足,但不容思索,我立刻命令112师第五营帮助第三营拖延时间。我自己带八百雄兵前去迎战。

  112师三营、五营已抵挡不住,正在这时,我带领部队到了,我派50人用机枪扫射,而对方毫无感觉,我大吃一惊,这是地球上最先进的枪,轻则爆炸,重则致命,他们怎会没感觉呢?这时最前线的通讯员向我汇报,对方部队周围有一股气体。我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放出了90式防护保护气,我立刻命令使用爱丽莎病毒,随着砰砰几声响,保卫气爆炸了。结果里面只有一个人,他们采用了光影技术!我暗叫中计,可对方UFO已从背后包抄过来,前方又出现了四百多驾蓝鹰战斗机。正在这危急时刻,运输部队运来了装甲龙和“和平盾牌”战斗机及八百套武装。我立刻命令装甲龙用X光弹攻击蓝鹰飞机,不一会儿X光弹用完了,可还有二百多驾蓝鹰飞机,战士们已穿上了武装。为了大局,我命令将装甲龙自行引爆,空出手来追逐飞向地球的由蓝鹰星狂战将军爱尔麦带领的UFO部队。装甲龙自行引爆后,蓝鹰飞机军队全军覆没,我带领战士去打狂战将军。UFO发射了最强的激光武器一无磊激光,我军危险万分。这时爱尔麦开着他的UFO出来了,古人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我发射古式克弹想杀死他,但是他也发了一颗火枚弹回击我,我只好忍痛割爱,将“和平盾牌号”与爱尔麦同归于尽。UFO部队士兵见主帅已死,无心迎战,我重鼓士气,每人发射一颗999式空气弹,将他们打的片甲不留。

  原来蓝鹰星想把地球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所以先故意跟地球人建立友谊,然后伺机而动。由于我相信了他们,只派了一个营保卫蓝鹰星通往地球的通道,如果这个轨道一失,地球就完了。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二 :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由 濛源 发表在虎扑篮球·开放区 http://bbs.hupu.com/kfq

一、他们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二千二百多年前,也就是长平之战开始前的那段时间,去看一看他们,他们也就是即将在这场战争中担任主角的人们,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就是让他们来决定,究竟由谁来完成华夏的第一次统一。(www.61k.com)

嬴稷(我们一般叫他秦昭襄王)坐在咸阳宫殿中若有所思,虽然已经63岁了,但是独揽秦国大权,也不过是从几年前剪除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势力开始的。现今山东六国大多已不堪一击,唯有胡服骑射的赵国,曾在宣太后时期于阏与击败秦国,如能一举灭赵,那就没人会轻视自己这个秦王了,也就没人再说秦国有太后无秦王了吧。

赵丹(赵孝成王)从梦中惊醒,他刚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穿着一件左右颜色不一样的衣服,骑着龙飞向天空,飞着飞着自己从龙背上掉了下来,摔在了一座金玉堆成的山上。惊异不已的赵丹赶紧找来专管占卜的史官询问,史官忧心的说,颜色不一的衣服,象征残缺不全;骑龙上天而坠地,象征根基不稳;看到金玉堆积成山,象征忧患将近。这是不祥之兆啊……

白起坐在厅中,用他那秦人特有三角细眼望着厅中的战图,目光坚定而锐利,已经有十年没打过一场像样的大战了,而今他嗅到了战争的味道,自己这三十余年未逢敌手的戎马生涯,如果能用一场旷古大战来结束,该是多么完美的句号。当然,如果我们现在就告诉他,在战争结束后的一个阴风呼啸的山谷里,他将不得不一夜之间屠杀掉地球上百分之一的成年男人,并因此而被诅咒数千年,那么,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去打这一仗。

邯郸马服君府,继承父亲爵位的赵括,正与宾客们高谈阔论天下之事。赵括之父赵奢就是在阏与击败秦军的名将,赵奢生前与儿子谈论军事的时候,每每被儿子驳得无话可说,据说连赵王也对赵括之能大加赞赏。子承父业,本是幸事,但还在守孝的赵母,看向儿子的欣慰的眼光中,却藏着深深的担忧,丈夫临终前的话至今回响耳边:“打仗,是事关生死的事情,而赵括却当做儿戏,日后他如果作将军,赵军必定葬送在他手上。”

范雎在整理各种文案上疏,帮助秦王罢黜魏冉,做秦国丞相也有几年了,他为秦制定的“远交近攻”之国策,已经颇有成效,秦国大举东出,已经攻下了赵韩魏楚四国的许多土地,此事令他十分自赏。不过遗憾的是,他只能看着别人去战场立功,自己还只是一个朝堂之上谋臣,没有军功,在秦这样的国家就立足不稳,范雎不禁有些怅然。

廉颇正在看望因病卧床的蔺相如,作为赵国一文一武的两大支柱,他们是赵惠文王时代的旧臣了,现在都不太受新赵王的待见,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说起秦国垂涎上党之事,老哥俩忧心忡忡,没有了蔺相如在朝中坐镇,廉颇有种心里不踏实的感觉,蔺相如只好劝他安心带兵,不要理会朝中的争斗。

二、入场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作为战国七雄之中的头号强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确立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之后,秦国南征北战,不断占据魏、韩、楚、赵等国的大片土地。这时候,“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的上党郡(时属韩国),作为秦国东进路上的战略要地,就进入了秦国君臣的议程之中。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击韩国的野王(见图1),野王投降。[www.61k.com]这样,上党郡就被完全与韩国本土隔离开,成了一块飞地,没了后援的上党郡,基本是秦国嘴里的一块肥肉了。实力所限,韩王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决定“贿秦”,既主动将上党郡献给秦国,寄望于因此可以换取秦国的退兵。但是,被派往上党办理献城事宜的冯亭,却不愿意这么做,他祸水东引,自作主张将上党献给赵国,以取得当时唯一可以与秦国进行军事对抗的赵国的援兵。

接到冯亭投诚的消息后,在是否要接受上党这件事情上,赵国君臣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辩论。一方认为:不能接受,这是冯亭的易祸之计,不值得为此与秦国翻脸。另一方认为:不管赵国接不接受上党,秦赵之间终有一战,因此不费一兵一卒的取得上党这一战略要地,有益无害。经过讨论,赵王决定接受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以老将廉颇为主帅,率大军进驻上党地区受降。

得到消息的秦国自然不会吃这个哑巴亏,他们命左庶长王龁为主帅,进军上党。秦军进入上党的路线是很多的,但是适合大军通行的只有两条(如图1),一为从秦国国内发兵,经河东郡,然后自西向东进入上党;二是从新占领河内野王地区发兵,自南往北过太行山进入上党。

从地图上明显可以看出,河东郡都是秦国地盘,后方更加稳固,也有水路可以借助(渭水、黄河、沁水);而走河内郡的话,不光路途稍远,还可能会面临魏、韩两国的骚扰。因此,王龁率领的秦军最终走的是河东郡这条路线,需要说明的是,另外一条河内道虽然被秦军舍弃不用,但它在不远的将来,也就是长平之战收官的时候,将再次被秦王利用,且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图1)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三、配角

由于冯亭的抵抗,王龁带领秦军抵达上党地区的时候,廉颇带领的赵军已经率先到位,我们不妨看一下上党战区的地图(图2),初期的战场形势一目了然,秦军以端氏城为临时的驻地,沿仅有的一条适合大军通行的山路杀向赵军,这条路的尽头,天险空仓岭横在面前,空仓岭的东面就是上党的中心地带(也就是现在的晋城盆地),秦军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强攻廉颇的第一道防线:空仓岭防线。(www.61k.com]

这条空仓岭防线,是先期到达的赵军修筑的第一道防线。由于顾忌到秦军由南边(就是前文所说的“河内道”)杀到的可能性,所以廉颇将幕府放在了丹水东岸的大粮山山麓,此山又称米山,为盆地制高点。(这两个流传到后世的名字,都清晰的说明了赵军最重要的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粮草辎重就囤积在此,至今仍有遗迹)在明白了秦军的主攻方向之后,老将廉颇自然也是看到了空仓岭这一天险的重要性,如果能防守住此地,则秦军将完全被挡在上党之外。[www.61k.com)

因此,廉颇在空仓岭的出口处,修筑了三座壁垒,首先是东西二鄣(鄣,意思就是城堡)在前为前哨,然后是背靠界碑岭的光狼城在后,形成军事上比较经典的“三角防御”体系,当秦军耗尽体力快要走出山路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就是这三个互为犄角的堡垒,这一系列防御工事,既是史书上记载的赵国“西垒壁”。

如果赵军最终能够守住这个空仓岭的隘口,那么长平之战就会是另外一种景象了,秦军将不得不在进攻未果后退居端氏城,每一次的进攻都需要跑这一段山路去攻击以逸待劳的赵军,这样形势将大大不利于秦军。然而,廉颇的防守策略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秦军的战力却是十分强劲的,他们居然用了几十天的时间就攻下了东西两座鄣城,阵斩赵军四名都尉。赵军不得不退到光狼城防御,尽管赵军强化了光狼城附近的防御工事,但还是未能顶住秦军的攻击,在一个月后,秦军又大破赵军,斩杀两名都尉,夺取了光狼城,完全攻陷了赵军的前沿阵地“西垒壁”,将赵军压缩到了丹水的东北一侧。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战争的第一阶段,应该说到此就结束了,我们不妨总结一下。[www.61k.com)

先看秦军,可以说基本达到了初期战略目的。首先,秦军成功的进入了晋城盆地,有利于大部队的充分展开作战。其次,赵军前期修筑的西垒壁,正好可以作为秦军的前沿基地进行屯粮和休养,正是有了这一基地,秦军才有了资本在丹水的西南一侧修筑防御工事,与赵军隔着丹水进行长达3年的对峙。

反观赵军,可能是低估了秦军的战斗力,在这场攻防战中,赵军完全不是对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军,其优势在于速度和冲击力,在这种硬扛的攻防战中无法发挥),退守丹水东北侧,当然,西垒前沿阵地的抵抗是有其作用的,那就是赵军有了充足的时间构筑第二条和第三条防线,事实证明,这两条防线异常坚固,不但秦军无法攻破,连赵军自己也攻不破,此乃后话。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四、对峙

损兵折将的赵军(被杀6名都尉,可以算惨败了,秦始皇时代李信20万攻楚惨败,也不过死掉7名都尉),应该会派遣援军增援前线,当然,这个时候,赵军数量应该还没有达到最终的45万,估计应该是在20到30万之间。(www.61k.com)各类研究文章中有相持阶段廉颇军20万的说法,但是此说没有史料支撑。不管怎样,老廉颇算是领教了秦军的厉害,坚定地开始布置防守,而且做了两手准备。

首先,以幕府所在的泫氏城为中心,以丹水为天然屏障,赵军沿着丹水修筑了一条壁垒。只要秦军渡河攻击,就立刻半渡而击之。(图3)

其次,沿着丹朱岭—羊头山—关岭山这一线(也就是长治盆地与晋城盆地的分界线),西起长平关,至故关再至马鞍壑,修筑了一条长城,由于它长达百里并且以石筑成,因此后世又叫它做“百里石长城”。(图3)这条防线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可以被称为“路”的地方,只有二个关隘出口,分别为长平关和故关,这两个关隘均是建在山上,南坡陡峭、北坡平缓,也就是说,南边的秦军的攻击赵军,要爬陡峭的南坡;而北边邯郸方向给赵军输送粮草辎重的时候,走的北坡却很平缓,可谓有利于赵军的天然后盾。

可以看出,廉颇并不敢确信丹水防线能否挡住秦军,因此他在后方的百里石长城防线上投入不少精力,按廉颇的计划,就算丹水防线失守,赵军依然有足够的时间撤退到更加险固的百里石长城防线上继续防守。之所以还要在丹水驻防,是廉颇的一种守中有攻的策略,以便秦军出现异动后退的时候,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这依托于一条河水和一条山脉的防线,终于挡住了秦军的步伐,王龁多次进攻也无法前进,数次挑战,赵军都不予理睬。王龁只好也开始做长期准备,他们以原来赵军的西垒,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也就是东西二鄣城和光狼城为幕府和中心,也沿着丹水修筑了一条防线与赵军对峙。(www.61k.com)秦军的兵力自始至终是个谜,但无论如何,秦王没有道理把倾国之兵交给王龁三年之久,这个时候的秦军应该也是有所保留的,很可能数量与赵军相似。

五、主角

按当前的军事形势,老廉颇的策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使秦军真的攻下丹水防线,也很难再进一步去突破百里石长城,而且这种对峙下,赵军的补给线比秦军更短,所以消耗更少。从此事上也可以看出,老廉颇还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战将,他在战场之上他游刃有余,但却并没有一种很强的大局敏感性。因为他似乎忘了,虽然秦军补给线更长,但秦国的国力是超过赵国许多的,所以在对峙之初,赵国后勤就捉襟见肘(参见战国策),对峙三年,赵国消耗殆尽,再加上邦交方面的一系列失误,导致其他五国均保持中立的观看秦赵单挑(这正是秦国所希望的),因此,最先求变的,反而是在军事角度上有利的赵国。 史记记载了秦国丞相范雎使用反间计,让赵王以赵括取代廉颇,因此赵军在赵括的带领下主动出击。这种记载有很明显的儒生式纸上谈兵的痕迹(个人看法),因为它搞反了顺序。应该是赵王首先决定出击(史记记载了赵王反对坚壁不战),然后才用主战派的赵括替换防守派的廉颇(赵王对廉颇损兵折将早已不满),而不是赵王任用了赵括,所以赵军才主动出击。出击是赵国整体的决策,而不是赵括的个人意见。而这一决策的根本原因,在于赵国已无力继续支撑这种暴师于野的对峙。

赵括的登场是一波三折的,首先是蔺相如的反对,他认为用赵括是“胶柱鼓瑟”,必败,当然,由于他与廉颇特殊的私人关系,加上早已不被赵王所重用,因此赵王没有听蔺相如的劝告。然后赵括之母也劝赵王不要任用赵括,她列举了赵括与赵奢之间的许多不同,也把赵奢对赵括的评语告诉赵王,并说如果您一定要任用赵括,兵败之后请求不要诛连全族。如果说,赵王任用赵括是因为他是主战派,那么在赵母劝谏之后,知子莫如父,赵王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赵括担此重任是否合适,但赵王用人不疑不为所动,大发倾国之兵交给赵括带去前线。就这样,赵括以将门虎子、万众期待的新锐、击败虎狼秦的天才、山东六国的救世主的身份高调出现在长平,似乎随时就可以将秦军辗成粉末。

在赵括高调的指点江山之时,在丹水对岸,一个低调的老人也来到了前线。在确认赵括替换廉颇之后,秦国知道决战时刻即将来临,面对增兵至45万的赵军,秦王也不敢大意,他命令武安君白起即刻上任为将,带领援军赶到长平,原主将王龁成为副手。由于担心白起过于显赫的威名吓到赵军,使赵军再次坚守不出,因此秦国隐瞒了白起上任的消息,并特意下了一道军令“泄露武安君为将者,斩”。

于是,该来的都来了,该结束的也就都该结束了。

六、天网

赵括到任后,即更改军中律令,更换新的军吏,总之一切都是新气象,不久之后,分散在丹水防线和百里石长城上的赵军完成集结,在赵括的亲自带领下,从位于泫氏的幕府出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发,越过丹水攻击秦军,秦军迎战,而后往西北方向诈败而走(图4中标注为1的两条线路)。(www.61k.com]

这里就是第一个重点,如果秦军真的战败,他败退的方向应该是西南方的光狼城,因为秦军的幕府就设在这里,而且也只有这个方向能撤出晋城盆地而通往端氏城。秦军现在的败退方向,却是沿着丹水,往着西北方向的长平关而去,这条夹在韩王山和空仓岭之间的丹水河谷,其尽头是赵军控制的长平关(前文说过,此关是赵军第三条防线百里石长城的最西端),秦军败退到这条死路上来,显然大有文章,假设以廉颇这样深谙军旅的老将,应该会在河谷谷口严阵以待,探明形势后再做决定,但秦军如此的败退在赵括看来,显然是慌不择路的结果,于是赵括立刻率主力大军追赶,尾随秦军进入了河谷,看起来,赵括主力大军只要逐渐推进,无路可走的秦军就将被赶到长平关下而全歼。赵括现在应该会很鄙视老廉颇之前的一味防守,他似乎通过此战明白了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这一道理。但是,很快,白起就将告诉他另外一个道理:最好的进攻是防守。

首先,退入河谷死地的秦军并不慌乱,他们龟缩进早前沿着丹水(在丹水西岸、空仓岭东)修筑的防线之中,赵军根本攻不破秦垒,无法立刻歼灭秦军,当然,这对赵军不算个很坏的消息,毕竟秦军还在包围之中。

然后,在空仓岭的西面,从秦军最早的基地端氏城出发,有一条河叫做端氏河(他的古名叫做秦川水,这个名称再次说明长平之战中秦军的行动)。这条河的河谷,至今依然是当地的主要交通道路,虽然他不利于大军通行,也无法携带辎重,但是一支25000人的轻装部队却可以轻易地沿着河谷,绕到百里石长城的后面,也就是说,《史记白起列传》所记载的“张二奇兵以劫之…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的奇兵,就是这支轻装绕道至百里石长城之后的秦军,他们进入长治盆地之后,兵分两路,一路取长平关,一路取故关,突然出现在了赵军防线之后,本来就是北坡平缓易攻的两关,再加上防备松懈、主力被抽调参与进攻等等缘故,无力抵挡秦军奇兵的猛攻,很快失守。长平关和故关失守,意味着百里石长城防线易手,它已经成为秦军的防线,北坡平缓南坡陡峭的这条廉颇修筑的百里石长城,让赵军作茧自缚,成为围困赵军的免费屏障。不过这也不要紧,赵军主力还在,他们还可以退回泫氏城继续与秦军周旋,毕竟秦军奇兵只有25000,不可能坚持太长的时间。

最后,进入河谷的赵军主力只有随身军粮,他们的大部分粮草与辎重,依然留在泫氏以及其北面的山谷(韩王山与大粮山之间),于是就在赵军主力追击秦军进入河谷之后,一支仅仅由5000骑兵组成的秦军(可能由光狼城秦军基地出发,留守基地的秦军数量不会太多,所以赵军没有在意),突然出现在赵军身后,他们牢牢的钉在了韩王山与丹水的交界处,切断了赵军大本营与赵括之间的联系,将赵军一分为二:

追击进入河谷的赵军作战主力,数量多战斗力强,但是他们没有粮食也没有辎重器械。 而留在泫氏大本营的赵军后备部队,数量少战斗力弱,却防守着大部分的粮食。 说白了,赵军有枪的无粮,有粮的无枪。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就在赵括发现上当,准备撤出河谷的时候,龟缩在防线之中的秦军主力杀出,以秦军之中最可怕的轻兵(也就是兵马俑军阵之中那部分不戴头盔、不穿盔甲、手持短刃的敢死队)攻击赵军,赵军抵挡不住,而且河谷的两个出口,南面被5000秦军骑兵堵住,北面的长平关已经到了秦军手中,因此赵军不得不退回到丹水防线之中(也就是丹水东岸、韩王山西侧那部分)死守。(www.61k.com]秦军主力并不急于围歼赵军,他们分成3部分:一部分往北进入长平关,加强整个百里石长城防线的防御力量,切断赵军与邯郸方面的联系;一部分往南与5000骑兵汇合,在赵军原有的丹水防线驻军,将赵括继续为困在河谷,并与百里石长城的故关守兵一起,将赵军后备队与辎重粮草围困(这部分缺乏战斗力的赵军估计不会抵抗46天之久,应该会很快投降);剩下一部分继续留在丹水防线上对赵军施加压力。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另外,得知赵军被围困的消息,秦王亲自到了河内(从此可见,秦王一开始,似乎并没想到秦军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给民赐爵一级(这在律法严明的秦国是破天荒的事

情),征发河内郡所有15岁以上男子至长平(路线参考图1),当然,这些新兵蛋子不会参与战斗,应该大部分用于运粮和修筑工事,他们的应该是从南面过太行山进入长平战区,然后北上,从马鞍壑(参考图3)进入百里石长城防线,增援秦军的25000奇兵,不断加固百里石长城防线,阻挡邯郸方向的赵国援军,当然,实际上赵国也拿不出多少援军了。(www.61k.com]

战斗到了这个程度,我想纸上谈兵的人们,不管赵括还是我们,都看明白了形势所在。

先看赵括带领数十万赵军主战部队,被秦军围困在一个口袋之中(图4中的红色椭圆圈圈)

右:东边是韩王山,无法逾越。

上:北面唯一的出口,是被秦军25000奇兵占领的长平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左:西面是空仓岭及其支线山脉,同时秦军也沿丹水驻扎,插翅难飞。

下:南面的唯一出口,由空仓岭和韩王山夹住的那个小小的河谷口,前期被秦军5000骑兵占据,后期肯定已经增加了许多援兵,而且这里有赵军原有的防御中心泫氏城,已经被秦军占据,依然是此路不通。

再看赵军后备队和辎重,同样是在一个口袋之中。(图4中的黑色圈圈,赵军辎重粮草基地)

右:东面是大粮山,无法逾越

上:北面唯一的出口故关,已被秦军控制

左:西面的韩王山无法逾越。

下:南面是泫氏城,秦军在这里同时扎住两个口袋的口子。

白起为赵括布置的这道天罗地网,有山、有水、有关隘、有秦军早已修筑的防线、有夺取的赵军防线,甚至还包括了赵军原来的大本营。天时地利人和的一切因素,不管是本来对自己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都能被他利用而成为这张网的组成部分。

打向赵括的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攻时摧枯拉朽,守时固若金汤,名震天下偏能身在暗处,强而偏能示弱,欲胜偏先败,欲攻偏守,自陷死地偏能制敌于此,全歼敌军偏能守而不攻。

太史公云“料敌合变,出奇无穷”,诚如是也。

七、杀降

被围的两部分赵军,如不出意外的话,大粮山附近防守辎重粮草的后备队,不会抵抗很久,毕竟他们不是主战部队,数量也不多。比较激烈的抵抗来自赵括率领的主力部队。他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们被围并断粮之后,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见《史记白起列传》)。(www.61k.com)不过从《史记》记载来看,赵军的建制和指挥系统还是存在的,虽然军心不稳,但赵括还在有效控制着这支饥饿的军队,并组织突围。

在等待援军不到的情况下,赵军开始组织突围,由于地形狭窄大军无法充分展开,赵括将尚具战斗力的部分士兵分成4队,轮番进行突围,赵军的突围方向有三个(图5)。 理论上来说,只有突破北面的长平关才能顺利回到赵国,这是赵军最理想的突围方式,成功的话甚至可以成建制的回到赵国。往南与往西的突破,则能暂时逃出秦军的口袋,虽然无法回到赵国,但这样能够避免全军覆没,分散的士兵秦军不可能全部抓住,活下来的可以各自慢慢回到赵国。

不管往哪个方向突围,或者三个方向同时进行,总之赵军的突围没有成功,亲自上阵的赵括在某次战斗之中,被秦军射杀,失去主帅的赵军终于放弃抵抗,全部投降。

面对数量巨大的40万降卒,白起开始思考,一方面,秦军捉襟见肘(《吕氏春秋》记载“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索”)的粮食已经不足以供给赵军降卒,另一方面,上党人宁愿归赵不愿归秦,这种情况下赵军如有反复,秦军无法控制(《史记白起列传》)。考虑再三,白起觉得杀掉这群饥饿的战俘是最稳妥的办法,于是上书请示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秦王(秦王在离战场不远的河内郡,并且如此重大事情,白起应该无权决定),但是秦王没有回应,其实我们想一想就明白了,秦王当然明白现在的形式,不杀掉赵军降卒,将承受非常大的风险,但是杀降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是非常不道德的,秦王不愿意承担这个千古罪名,合情合理。(www.61k.com)所以各类史书均没有记载秦王在杀降一事上面的态度,他来了个拖字诀,不理会白起的请命。但白起是拖不起的,赵军一旦哗变造成严重危害,甚至造成秦军大乱的话,罪责只能由他来承担,于是白起一不做二不休,将赵军降卒缴械之后,骗至谷口空旷地带,实行了屠杀。

史记记载,白起是“乃挟诈而尽坑杀之”,似乎是活埋,但是当地没有如此巨大的谷地可以埋掉40万人,且历代的考古发掘也表明,更大的可能是杀掉之后埋的。不管怎么说,长平杀降这一事件,是我国战争史上的一个惨剧,历代文人对此也颇多感慨,唐玄宗李隆基曾经路过此地,见这里头颅骸骨成山,不忍心见此惨景,于是命令修建一座庙,找了一具比较大的骸骨,封为骷髅王供奉庙中。最后让我们用明代诗人于达真的诗,来祭奠这四十万冤魂吧:

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

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

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

居然词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

八、结局

对于我们来说,在已经发生的历史之中,长平之战已经结束了。但是在当时的白起看来,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他之所以宁可背上千年骂名也要屠杀赵军降卒,并让秦军休整不到1个月就再次出兵,都是为了他设想的那场依然艰巨的后续战斗:他要一战灭赵。秦军分成三路,王龁部直奔邯郸西侧,他攻下武安、皮牢,使邯郸门户大开。司马梗部攻下太原,切断赵国北地边军与都城的联络,同时对邯郸形成包围趋势。而白起则带着需要休整的伤兵回到本土,他本人也暂时回咸阳复命(见《史记秦本纪》,图6)。在白起的谋划之中,等王龁和司马梗完成对邯郸的外围清理之后,他就将再次出马,兵围邯郸,这个时候的赵国,处于一种极大地震恐之中,他们从来没想到过,45万的军队会瞬间土崩瓦解,而且,居然就那么被全部杀死,赵人现在是战死的无人收殓,伤兵无处疗养,所有人悲泣哀号,都在为生存忙碌,末日恐惧的情绪不断蔓延(《战国策中山策三》)。应该说这个时候白起谋划灭赵,颇有一种将人往死里整的感觉。但是,一个意外却打断了白起的谋划。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此图国界不甚准确,并且只列出战国七雄)

丞相范雎,本非秦人,他的远交近攻的策略,深的秦王赏识和重用,因此在秦国政坛青云直上,但是他始终没有战功,在白起打赢长平之战,并即将灭赵的时候,范雎因为担心白起功劳太大爬到自己上面去,因此就劝秦王说士卒需要休养(这也确实是事实),应该撤兵,秦王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召回白起和已经发兵的王齕、司马梗,停止攻赵,白起因为丧失了灭赵的最好时机而大怒,从此怨恨秦王与范雎。[www.61k.com]后来,9个月之后,秦王再次派白起出征的时候,白起因为战机已过不愿出征(见《战国策中山策三》,这段白起关于灭赵战机的论述,非常精彩,看得出白起并不仅仅是一个屠夫,而是颇有大战略眼光,且对士兵有人道关怀,推荐大家看看),与秦王产生龌蹉,最终也因此而被秦王赐死。

赵国那边,渡过了最初的恐慌之后,赵国君臣一心,励精图治,在外交上也取得成功,其他5国也帮助赵国抵抗秦国,终于暂时避免了灭国的命运。由于赵母有言在先,因此赵家并没有被诛连全族,但是辱军之耻始终压在赵家后人的心头,他们将姓改为马(来自于赵奢的封号马服君),移居他乡生活。东汉时的名将马援,就是赵奢与赵括的后人。

长平大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秦国这边,将相失和,赐死白起,罢黜范雎,秦昭王嬴稷也在几年之后去世,一系列的朝局动荡,使秦国本该开始的统一进程中断了20年,秦国进入了一段不慎平稳的时期,他们最终统一六国,要等到他们再次凝聚力量的时候。(www.61k.com]

说完了他们的结局,长平之战就算是完结了,不过在结束之前,有一件颇具宿命的事情我很有兴趣说下,就在长平之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在赵国邯郸出生了一个婴儿,他的母亲幸福之中有些忐忑,因为她也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是眼前这个高兴的名义上的父亲?还是那个将她送给此人的富商?那时候她还并不知道,将来这个孩子会给长平之战画上最后的句号: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完)

PS:后面写的有点匆忙,不过终于写完了,发现精华了,真是高兴,第一次尝试写这么长的东西,谢谢斑竹和大家的认可和鼓励。

三 :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从太空上看长平之战 由 濛源 发表在虎扑篮球·开放区 http://bbs.hupu.com/kfq

一、他们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把时间拨回到二千二百多年前,也就是长平之战开始前的那段时间,去看一看他们,他们也就是即将在这场战争中担任主角的人们,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就是让他们来决定,究竟由谁来完成华夏的第一次统一。

嬴稷(我们一般叫他秦昭襄王)坐在咸阳宫殿中若有所思,虽然已经63岁了,但是独揽秦国大权,也不过是从几年前剪除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势力开始的。现今山东六国大多已不堪一击,唯有胡服骑射的赵国,曾在宣太后时期于阏与击败秦国,如能一举灭赵,那就没人会轻视自己这个秦王了,也就没人再说秦国有太后无秦王了吧。

赵丹(赵孝成王)从梦中惊醒,他刚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穿着一件左右颜色不一样的衣服,骑着龙飞向天空,飞着飞着自己从龙背上掉了下来,摔在了一座金玉堆成的山上。惊异不已的赵丹赶紧找来专管占卜的史官询问,史官忧心的说,颜色不一的衣服,象征残缺不全;骑龙上天而坠地,象征根基不稳;看到金玉堆积成山,象征忧患将近。这是不祥之兆啊……

白起坐在厅中,用他那秦人特有三角细眼望着厅中的战图,目光坚定而锐利,已经有十年没打过一场像样的大战了,而今他嗅到了战争的味道,自己这三十余年未逢敌手的戎马生涯,如果能用一场旷古大战来结束,该是多么完美的句号。当然,如果我们现在就告诉他,在战争结束后的一个阴风呼啸的山谷里,他将不得不一夜之间屠杀掉地球上百分之一的成年男人,并因此而被诅咒数千年,那么,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去打这一仗。

邯郸马服君府,继承父亲爵位的赵括,正与宾客们高谈阔论天下之事。赵括之父赵奢就是在阏与击败秦军的名将,赵奢生前与儿子谈论军事的时候,每每被儿子驳得无话可说,据说连赵王也对赵括之能大加赞赏。子承父业,本是幸事,但还在守孝的赵母,看向儿子的欣慰的眼光中,却藏着深深的担忧,丈夫临终前的话至今回响耳边:“打仗,是事关生死的事情,而赵括却当做儿戏,日后他如果作将军,赵军必定葬送在他手上。”

范雎在整理各种文案上疏,帮助秦王罢黜魏冉,做秦国丞相也有几年了,他为秦制定的“远交近攻”之国策,已经颇有成效,秦国大举东出,已经攻下了赵韩魏楚四国的许多土地,此事令他十分自赏。不过遗憾的是,他只能看着别人去战场立功,自己还只是一个朝堂之上谋臣,没有军功,在秦这样的国家就立足不稳,范雎不禁有些怅然。

廉颇正在看望因病卧床的蔺相如,作为赵国一文一武的两大支柱,他们是赵惠文王时代的旧臣了,现在都不太受新赵王的待见,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说起秦国垂涎上党之事,老哥俩忧心忡忡,没有了蔺相如在朝中坐镇,廉颇有种心里不踏实的感觉,蔺相如只好劝他安心带兵,不要理会朝中的争斗。

二、入场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作为战国七雄之中的头号强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确立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之后,秦国南征北战,不断占据魏、韩、楚、赵等国的大片土地。这时候,“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的上党郡(时属韩国),作为秦国东进路上的战略要地,就进入了秦国君臣的议程之中。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击韩国的野王(见图1),野王投降。这样,上党郡就被完全与韩国本土隔离开,成了一块飞地,没了后援的上党郡,基本是秦国嘴里的一块肥肉了。实力所限,韩王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决定“贿秦”,既主动将上党郡献给秦国,寄望于因此可以换取秦国的退兵。但是,被派往上党办理献城事宜的冯亭,却不愿意这么做,他祸水东引,自作主张将上党献给赵国,以取得当时唯一可以与秦国进行军事对抗的赵国的援兵。

接到冯亭投诚的消息后,在是否要接受上党这件事情上,赵国君臣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辩论。一方认为:不能接受,这是冯亭的易祸之计,不值得为此与秦国翻脸。另一方认为:不管赵国接不接受上党,秦赵之间终有一战,因此不费一兵一卒的取得上党这一战略要地,有益无害。经过讨论,赵王决定接受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以老将廉颇为主帅,率大军进驻上党地区受降。

得到消息的秦国自然不会吃这个哑巴亏,他们命左庶长王龁为主帅,进军上党。秦军进入上党的路线是很多的,但是适合大军通行的只有两条(如图1),一为从秦国国内发兵,经河东郡,然后自西向东进入上党;二是从新占领河内野王地区发兵,自南往北过太行山进入上党。

从地图上明显可以看出,河东郡都是秦国地盘,后方更加稳固,也有水路可以借助(渭水、黄河、沁水);而走河内郡的话,不光路途稍远,还可能会面临魏、韩两国的骚扰。因此,王龁率领的秦军最终走的是河东郡这条路线,需要说明的是,另外一条河内道虽然被秦军舍弃不用,但它在不远的将来,也就是长平之战收官的时候,将再次被秦王利用,且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图1)

三、配角

由于冯亭的抵抗,王龁带领秦军抵达上党地区的时候,廉颇带领的赵军已经率先到位,我们不妨看一下上党战区的地图(图2),初期的战场形势一目了然,秦军以端氏城为临时的驻地,沿仅有的一条适合大军通行的山路杀向赵军,这条路的尽头,天险空仓岭横在面前,空仓岭的东面就是上党的中心地带(也就是现在的晋城盆地),秦军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强攻廉颇的第一道防线:空仓岭防线。

这条空仓岭防线,是先期到达的赵军修筑的第一道防线。由于顾忌到秦军由南边(就是前文所说的“河内道”)杀到的可能性,所以廉颇将幕府放在了丹水东岸的大粮山山麓,此山又称米山,为盆地制高点。(这两个流传到后世的名字,都清晰的说明了赵军最重要的

粮草辎重就囤积在此,至今仍有遗迹)在明白了秦军的主攻方向之后,老将廉颇自然也是看到了空仓岭这一天险的重要性,如果能防守住此地,则秦军将完全被挡在上党之外。

因此,廉颇在空仓岭的出口处,修筑了三座壁垒,首先是东西二鄣(鄣,意思就是城堡)在前为前哨,然后是背靠界碑岭的光狼城在后,形成军事上比较经典的“三角防御”体系,当秦军耗尽体力快要走出山路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就是这三个互为犄角的堡垒,这一系列防御工事,既是史书上记载的赵国“西垒壁”。

如果赵军最终能够守住这个空仓岭的隘口,那么长平之战就会是另外一种景象了,秦军将不得不在进攻未果后退居端氏城,每一次的进攻都需要跑这一段山路去攻击以逸待劳的赵军,这样形势将大大不利于秦军。然而,廉颇的防守策略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秦军的战力却是十分强劲的,他们居然用了几十天的时间就攻下了东西两座鄣城,阵斩赵军四名都尉。赵军不得不退到光狼城防御,尽管赵军强化了光狼城附近的防御工事,但还是未能顶住秦军的攻击,在一个月后,秦军又大破赵军,斩杀两名都尉,夺取了光狼城,完全攻陷了赵军的前沿阵地“西垒壁”,将赵军压缩到了丹水的东北一侧。

战争的第一阶段,应该说到此就结束了,我们不妨总结一下。

先看秦军,可以说基本达到了初期战略目的。首先,秦军成功的进入了晋城盆地,有利于大部队的充分展开作战。其次,赵军前期修筑的西垒壁,正好可以作为秦军的前沿基地进行屯粮和休养,正是有了这一基地,秦军才有了资本在丹水的西南一侧修筑防御工事,与赵军隔着丹水进行长达3年的对峙。

反观赵军,可能是低估了秦军的战斗力,在这场攻防战中,赵军完全不是对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军,其优势在于速度和冲击力,在这种硬扛的攻防战中无法发挥),退守丹水东北侧,当然,西垒前沿阵地的抵抗是有其作用的,那就是赵军有了充足的时间构筑第二条和第三条防线,事实证明,这两条防线异常坚固,不但秦军无法攻破,连赵军自己也攻不破,此乃后话。

四、对峙

损兵折将的赵军(被杀6名都尉,可以算惨败了,秦始皇时代李信20万攻楚惨败,也不过死掉7名都尉),应该会派遣援军增援前线,当然,这个时候,赵军数量应该还没有达到最终的45万,估计应该是在20到30万之间。各类研究文章中有相持阶段廉颇军20万的说法,但是此说没有史料支撑。不管怎样,老廉颇算是领教了秦军的厉害,坚定地开始布置防守,而且做了两手准备。

首先,以幕府所在的泫氏城为中心,以丹水为天然屏障,赵军沿着丹水修筑了一条壁垒。只要秦军渡河攻击,就立刻半渡而击之。(图3)

其次,沿着丹朱岭—羊头山—关岭山这一线(也就是长治盆地与晋城盆地的分界线),西起长平关,至故关再至马鞍壑,修筑了一条长城,由于它长达百里并且以石筑成,因此后世又叫它做“百里石长城”。(图3)这条防线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可以被称为“路”的地方,只有二个关隘出口,分别为长平关和故关,这两个关隘均是建在山上,南坡陡峭、北坡平缓,也就是说,南边的秦军的攻击赵军,要爬陡峭的南坡;而北边邯郸方向给赵军输送粮草辎重的时候,走的北坡却很平缓,可谓有利于赵军的天然后盾。

可以看出,廉颇并不敢确信丹水防线能否挡住秦军,因此他在后方的百里石长城防线上投入不少精力,按廉颇的计划,就算丹水防线失守,赵军依然有足够的时间撤退到更加险固的百里石长城防线上继续防守。之所以还要在丹水驻防,是廉颇的一种守中有攻的策略,以便秦军出现异动后退的时候,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这依托于一条河水和一条山脉的防线,终于挡住了秦军的步伐,王龁多次进攻也无法前进,数次挑战,赵军都不予理睬。王龁只好也开始做长期准备,他们以原来赵军的西垒,

也就是东西二鄣城和光狼城为幕府和中心,也沿着丹水修筑了一条防线与赵军对峙。秦军的兵力自始至终是个谜,但无论如何,秦王没有道理把倾国之兵交给王龁三年之久,这个时候的秦军应该也是有所保留的,很可能数量与赵军相似。

五、主角

按当前的军事形势,老廉颇的策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使秦军真的攻下丹水防线,也很难再进一步去突破百里石长城,而且这种对峙下,赵军的补给线比秦军更短,所以消耗更少。从此事上也可以看出,老廉颇还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战将,他在战场之上他游刃有余,但却并没有一种很强的大局敏感性。因为他似乎忘了,虽然秦军补给线更长,但秦国的国力是超过赵国许多的,所以在对峙之初,赵国后勤就捉襟见肘(参见战国策),对峙三年,赵国消耗殆尽,再加上邦交方面的一系列失误,导致其他五国均保持中立的观看秦赵单挑(这正是秦国所希望的),因此,最先求变的,反而是在军事角度上有利的赵国。 史记记载了秦国丞相范雎使用反间计,让赵王以赵括取代廉颇,因此赵军在赵括的带领下主动出击。这种记载有很明显的儒生式纸上谈兵的痕迹(个人看法),因为它搞反了顺序。应该是赵王首先决定出击(史记记载了赵王反对坚壁不战),然后才用主战派的赵括替换防守派的廉颇(赵王对廉颇损兵折将早已不满),而不是赵王任用了赵括,所以赵军才主动出击。出击是赵国整体的决策,而不是赵括的个人意见。而这一决策的根本原因,在于赵国已无力继续支撑这种暴师于野的对峙。

赵括的登场是一波三折的,首先是蔺相如的反对,他认为用赵括是“胶柱鼓瑟”,必败,当然,由于他与廉颇特殊的私人关系,加上早已不被赵王所重用,因此赵王没有听蔺相如的劝告。然后赵括之母也劝赵王不要任用赵括,她列举了赵括与赵奢之间的许多不同,也把赵奢对赵括的评语告诉赵王,并说如果您一定要任用赵括,兵败之后请求不要诛连全族。如果说,赵王任用赵括是因为他是主战派,那么在赵母劝谏之后,知子莫如父,赵王应该认真考虑一下赵括担此重任是否合适,但赵王用人不疑不为所动,大发倾国之兵交给赵括带去前线。就这样,赵括以将门虎子、万众期待的新锐、击败虎狼秦的天才、山东六国的救世主的身份高调出现在长平,似乎随时就可以将秦军辗成粉末。

在赵括高调的指点江山之时,在丹水对岸,一个低调的老人也来到了前线。在确认赵括替换廉颇之后,秦国知道决战时刻即将来临,面对增兵至45万的赵军,秦王也不敢大意,他命令武安君白起即刻上任为将,带领援军赶到长平,原主将王龁成为副手。由于担心白起过于显赫的威名吓到赵军,使赵军再次坚守不出,因此秦国隐瞒了白起上任的消息,并特意下了一道军令“泄露武安君为将者,斩”。

于是,该来的都来了,该结束的也就都该结束了。

六、天网

赵括到任后,即更改军中律令,更换新的军吏,总之一切都是新气象,不久之后,分散在丹水防线和百里石长城上的赵军完成集结,在赵括的亲自带领下,从位于泫氏的幕府出

发,越过丹水攻击秦军,秦军迎战,而后往西北方向诈败而走(图4中标注为1的两条线路)。

这里就是第一个重点,如果秦军真的战败,他败退的方向应该是西南方的光狼城,因为秦军的幕府就设在这里,而且也只有这个方向能撤出晋城盆地而通往端氏城。秦军现在的败退方向,却是沿着丹水,往着西北方向的长平关而去,这条夹在韩王山和空仓岭之间的丹水河谷,其尽头是赵军控制的长平关(前文说过,此关是赵军第三条防线百里石长城的最西端),秦军败退到这条死路上来,显然大有文章,假设以廉颇这样深谙军旅的老将,应该会在河谷谷口严阵以待,探明形势后再做决定,但秦军如此的败退在赵括看来,显然是慌不择路的结果,于是赵括立刻率主力大军追赶,尾随秦军进入了河谷,看起来,赵括主力大军只要逐渐推进,无路可走的秦军就将被赶到长平关下而全歼。赵括现在应该会很鄙视老廉颇之前的一味防守,他似乎通过此战明白了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这一道理。但是,很快,白起就将告诉他另外一个道理:最好的进攻是防守。

首先,退入河谷死地的秦军并不慌乱,他们龟缩进早前沿着丹水(在丹水西岸、空仓岭东)修筑的防线之中,赵军根本攻不破秦垒,无法立刻歼灭秦军,当然,这对赵军不算个很坏的消息,毕竟秦军还在包围之中。

然后,在空仓岭的西面,从秦军最早的基地端氏城出发,有一条河叫做端氏河(他的古名叫做秦川水,这个名称再次说明长平之战中秦军的行动)。这条河的河谷,至今依然是当地的主要交通道路,虽然他不利于大军通行,也无法携带辎重,但是一支25000人的轻装部队却可以轻易地沿着河谷,绕到百里石长城的后面,也就是说,《史记白起列传》所记载的“张二奇兵以劫之…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的奇兵,就是这支轻装绕道至百里石长城之后的秦军,他们进入长治盆地之后,兵分两路,一路取长平关,一路取故关,突然出现在了赵军防线之后,本来就是北坡平缓易攻的两关,再加上防备松懈、主力被抽调参与进攻等等缘故,无力抵挡秦军奇兵的猛攻,很快失守。长平关和故关失守,意味着百里石长城防线易手,它已经成为秦军的防线,北坡平缓南坡陡峭的这条廉颇修筑的百里石长城,让赵军作茧自缚,成为围困赵军的免费屏障。不过这也不要紧,赵军主力还在,他们还可以退回泫氏城继续与秦军周旋,毕竟秦军奇兵只有25000,不可能坚持太长的时间。

最后,进入河谷的赵军主力只有随身军粮,他们的大部分粮草与辎重,依然留在泫氏以及其北面的山谷(韩王山与大粮山之间),于是就在赵军主力追击秦军进入河谷之后,一支仅仅由5000骑兵组成的秦军(可能由光狼城秦军基地出发,留守基地的秦军数量不会太多,所以赵军没有在意),突然出现在赵军身后,他们牢牢的钉在了韩王山与丹水的交界处,切断了赵军大本营与赵括之间的联系,将赵军一分为二:

追击进入河谷的赵军作战主力,数量多战斗力强,但是他们没有粮食也没有辎重器械。 而留在泫氏大本营的赵军后备部队,数量少战斗力弱,却防守着大部分的粮食。 说白了,赵军有枪的无粮,有粮的无枪。

就在赵括发现上当,准备撤出河谷的时候,龟缩在防线之中的秦军主力杀出,以秦军之中最可怕的轻兵(也就是兵马俑军阵之中那部分不戴头盔、不穿盔甲、手持短刃的敢死队)攻击赵军,赵军抵挡不住,而且河谷的两个出口,南面被5000秦军骑兵堵住,北面的长平关已经到了秦军手中,因此赵军不得不退回到丹水防线之中(也就是丹水东岸、韩王山西侧那部分)死守。秦军主力并不急于围歼赵军,他们分成3部分:一部分往北进入长平关,加强整个百里石长城防线的防御力量,切断赵军与邯郸方面的联系;一部分往南与5000骑兵汇合,在赵军原有的丹水防线驻军,将赵括继续为困在河谷,并与百里石长城的故关守兵一起,将赵军后备队与辎重粮草围困(这部分缺乏战斗力的赵军估计不会抵抗46天之久,应该会很快投降);剩下一部分继续留在丹水防线上对赵军施加压力。

另外,得知赵军被围困的消息,秦王亲自到了河内(从此可见,秦王一开始,似乎并没想到秦军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给民赐爵一级(这在律法严明的秦国是破天荒的事

情),征发河内郡所有15岁以上男子至长平(路线参考图1),当然,这些新兵蛋子不会参与战斗,应该大部分用于运粮和修筑工事,他们的应该是从南面过太行山进入长平战区,然后北上,从马鞍壑(参考图3)进入百里石长城防线,增援秦军的25000奇兵,不断加固百里石长城防线,阻挡邯郸方向的赵国援军,当然,实际上赵国也拿不出多少援军了。

战斗到了这个程度,我想纸上谈兵的人们,不管赵括还是我们,都看明白了形势所在。

先看赵括带领数十万赵军主战部队,被秦军围困在一个口袋之中(图4中的红色椭圆圈圈)

右:东边是韩王山,无法逾越。

上:北面唯一的出口,是被秦军25000奇兵占领的长平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左:西面是空仓岭及其支线山脉,同时秦军也沿丹水驻扎,插翅难飞。

下:南面的唯一出口,由空仓岭和韩王山夹住的那个小小的河谷口,前期被秦军5000骑兵占据,后期肯定已经增加了许多援兵,而且这里有赵军原有的防御中心泫氏城,已经被秦军占据,依然是此路不通。

再看赵军后备队和辎重,同样是在一个口袋之中。(图4中的黑色圈圈,赵军辎重粮草基地)

右:东面是大粮山,无法逾越

上:北面唯一的出口故关,已被秦军控制

左:西面的韩王山无法逾越。

下:南面是泫氏城,秦军在这里同时扎住两个口袋的口子。

白起为赵括布置的这道天罗地网,有山、有水、有关隘、有秦军早已修筑的防线、有夺取的赵军防线,甚至还包括了赵军原来的大本营。天时地利人和的一切因素,不管是本来对自己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都能被他利用而成为这张网的组成部分。

打向赵括的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攻时摧枯拉朽,守时固若金汤,名震天下偏能身在暗处,强而偏能示弱,欲胜偏先败,欲攻偏守,自陷死地偏能制敌于此,全歼敌军偏能守而不攻。

太史公云“料敌合变,出奇无穷”,诚如是也。

七、杀降

被围的两部分赵军,如不出意外的话,大粮山附近防守辎重粮草的后备队,不会抵抗很久,毕竟他们不是主战部队,数量也不多。比较激烈的抵抗来自赵括率领的主力部队。他

们被围并断粮之后,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见《史记白起列传》)。不过从《史记》记载来看,赵军的建制和指挥系统还是存在的,虽然军心不稳,但赵括还在有效控制着这支饥饿的军队,并组织突围。

在等待援军不到的情况下,赵军开始组织突围,由于地形狭窄大军无法充分展开,赵括将尚具战斗力的部分士兵分成4队,轮番进行突围,赵军的突围方向有三个(图5)。 理论上来说,只有突破北面的长平关才能顺利回到赵国,这是赵军最理想的突围方式,成功的话甚至可以成建制的回到赵国。往南与往西的突破,则能暂时逃出秦军的口袋,虽然无法回到赵国,但这样能够避免全军覆没,分散的士兵秦军不可能全部抓住,活下来的可以各自慢慢回到赵国。

不管往哪个方向突围,或者三个方向同时进行,总之赵军的突围没有成功,亲自上阵的赵括在某次战斗之中,被秦军射杀,失去主帅的赵军终于放弃抵抗,全部投降。

面对数量巨大的40万降卒,白起开始思考,一方面,秦军捉襟见肘(《吕氏春秋》记载“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索”)的粮食已经不足以供给赵军降卒,另一方面,上党人宁愿归赵不愿归秦,这种情况下赵军如有反复,秦军无法控制(《史记白起列传》)。考虑再三,白起觉得杀掉这群饥饿的战俘是最稳妥的办法,于是上书请示

秦王(秦王在离战场不远的河内郡,并且如此重大事情,白起应该无权决定),但是秦王没有回应,其实我们想一想就明白了,秦王当然明白现在的形式,不杀掉赵军降卒,将承受非常大的风险,但是杀降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是非常不道德的,秦王不愿意承担这个千古罪名,合情合理。所以各类史书均没有记载秦王在杀降一事上面的态度,他来了个拖字诀,不理会白起的请命。但白起是拖不起的,赵军一旦哗变造成严重危害,甚至造成秦军大乱的话,罪责只能由他来承担,于是白起一不做二不休,将赵军降卒缴械之后,骗至谷口空旷地带,实行了屠杀。

史记记载,白起是“乃挟诈而尽坑杀之”,似乎是活埋,但是当地没有如此巨大的谷地可以埋掉40万人,且历代的考古发掘也表明,更大的可能是杀掉之后埋的。不管怎么说,长平杀降这一事件,是我国战争史上的一个惨剧,历代文人对此也颇多感慨,唐玄宗李隆基曾经路过此地,见这里头颅骸骨成山,不忍心见此惨景,于是命令修建一座庙,找了一具比较大的骸骨,封为骷髅王供奉庙中。最后让我们用明代诗人于达真的诗,来祭奠这四十万冤魂吧:

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

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

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

居然词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

八、结局

对于我们来说,在已经发生的历史之中,长平之战已经结束了。但是在当时的白起看来,这才仅仅是一个开始,他之所以宁可背上千年骂名也要屠杀赵军降卒,并让秦军休整不到1个月就再次出兵,都是为了他设想的那场依然艰巨的后续战斗:他要一战灭赵。秦军分成三路,王龁部直奔邯郸西侧,他攻下武安、皮牢,使邯郸门户大开。司马梗部攻下太原,切断赵国北地边军与都城的联络,同时对邯郸形成包围趋势。而白起则带着需要休整的伤兵回到本土,他本人也暂时回咸阳复命(见《史记秦本纪》,图6)。在白起的谋划之中,等王龁和司马梗完成对邯郸的外围清理之后,他就将再次出马,兵围邯郸,这个时候的赵国,处于一种极大地震恐之中,他们从来没想到过,45万的军队会瞬间土崩瓦解,而且,居然就那么被全部杀死,赵人现在是战死的无人收殓,伤兵无处疗养,所有人悲泣哀号,都在为生存忙碌,末日恐惧的情绪不断蔓延(《战国策中山策三》)。应该说这个时候白起谋划灭赵,颇有一种将人往死里整的感觉。但是,一个意外却打断了白起的谋划。

(此图国界不甚准确,并且只列出战国七雄)

丞相范雎,本非秦人,他的远交近攻的策略,深的秦王赏识和重用,因此在秦国政坛青云直上,但是他始终没有战功,在白起打赢长平之战,并即将灭赵的时候,范雎因为担心白起功劳太大爬到自己上面去,因此就劝秦王说士卒需要休养(这也确实是事实),应该撤兵,秦王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召回白起和已经发兵的王齕、司马梗,停止攻赵,白起因为丧失了灭赵的最好时机而大怒,从此怨恨秦王与范雎。后来,9个月之后,秦王再次派白起出征的时候,白起因为战机已过不愿出征(见《战国策中山策三》,这段白起关于灭赵战机的论述,非常精彩,看得出白起并不仅仅是一个屠夫,而是颇有大战略眼光,且对士兵有人道关怀,推荐大家看看),与秦王产生龌蹉,最终也因此而被秦王赐死。

赵国那边,渡过了最初的恐慌之后,赵国君臣一心,励精图治,在外交上也取得成功,其他5国也帮助赵国抵抗秦国,终于暂时避免了灭国的命运。由于赵母有言在先,因此赵家并没有被诛连全族,但是辱军之耻始终压在赵家后人的心头,他们将姓改为马(来自于赵奢的封号马服君),移居他乡生活。东汉时的名将马援,就是赵奢与赵括的后人。

秦国这边,将相失和,赐死白起,罢黜范雎,秦昭王嬴稷也在几年之后去世,一系列的朝局动荡,使秦国本该开始的统一进程中断了20年,秦国进入了一段不慎平稳的时期,他们最终统一六国,要等到他们再次凝聚力量的时候。

说完了他们的结局,长平之战就算是完结了,不过在结束之前,有一件颇具宿命的事情我很有兴趣说下,就在长平之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在赵国邯郸出生了一个婴儿,他的母亲幸福之中有些忐忑,因为她也不知道这个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是眼前这个高兴的名义上的父亲?还是那个将她送给此人的富商?那时候她还并不知道,将来这个孩子会给长平之战画上最后的句号: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完)

PS:后面写的有点匆忙,不过终于写完了,发现精华了,真是高兴,第一次尝试写这么长的东西,谢谢斑竹和大家的认可和鼓励。

四 : 太空大战

  在公元三千零八十九年时,W星云的K星人坐着几百艘飞船飞向了地球,地球外星总部的通讯员立刻发了一条电波问:“你们是谁?来地球干什么?”,外星人没有应答。通讯员又重复发了一遍,外星人传来了一个字“杀”。通讯员看了,立刻把消息告诉了指挥员,指挥员派出了一艘飞船,并在地球上方用等离子建了一层高压力保护膜。外星人向地球发出的导弹,全发弹了回去,并击落了一艘外星人的飞船,外星人见势不妙,立刻飞回了K星。

  过了几天,外星人将军开着一艘飞船,一人来地球挑战。地球外星总部立刻让最好的飞行员驾驶着最好的飞船,装上最好的防御系统和激光炮,去迎接外星人的挑战。飞行员刚飞出大气层,外星人就射出许多自爆飞弹,自爆飞弹围着地球飞船飞来飞去,要不是飞行员打开了保护膜,老早就“拜拜”了。地球人也不是好欺负的,只见飞行员发出了几百束激光雷射炮,打坏了外星飞船的引擎,或捉了外星人,把外星人带到了地球。地球外星总部里的审查员们问外星人:“你们为什么要攻击地球?”,星人却说“我是不可能告诉你们的!”

  几天下来,地球不断遭到外星人的攻击,虽然百分之九十的战斗都是胜利的,可还是使地球失去了许多精干的飞行员与很高级的飞船。一天,一名审查员突然想起了他的一名朋友发明的“说真话机”,他的朋友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测试人选,所以还没有上市,审查员想:就让外星人来测试吧!

  第二天,审查员为外星人戴上了“说真话机”,问“你们为什么要攻击地球?”,外星人刚想重复前几天的话,却不由自主地说:“我们星球的人视废水、废气为宝物,发现地球上特别多,所以才来侵犯地球。”审查员一听,乐了,说“那正好,我们这儿废水、废气到处都是,缺少的是植物与动物。”外星人一听,也乐了,说:“好呀!我们那儿植物、动物太多了,你们放我回去,明天我就带我们星球的人拿植物、动物来换你们的废水、废气!“

  第二天,外星人果然来与地球人交换了东西。从此,地球上的环境好了几十倍,还与K星人成为了好朋友,真是双喜临门呀!

  地球人与外星人可真是“不打不相识“哟!

 

本文标题:太空之战-太空大战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700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