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我眼中的曹操-我看曹操

发布时间:2018-03-25 所属栏目:曹子建

一 : 我看曹操

提起曹操,无人不晓,人们总会习惯性地称他为“奸臣”,而我却对这个看法抱以怀疑:他是一位多么杰出的一位军事家!文武双全,胆识过人!那时,不过是因为帝王的昏庸,使得国家腐败,曹操站出来反抗,只是出手相助,挽回国家灭亡的危机罢了。

都说刘备重义气,桃园三结义后,他便和张飞、关羽一同出生入死,并肩作战。他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关、张两弟的信任,以致于张飞、关羽死后,他曾萌发过不想活的念头。但曹操也有得一比,智取关羽后,他并没有杀害他,反倒好言相劝,使关羽归顺自己。金钱、地位、名誉,哪一样是曹操没有给他的?关羽知恩图报,一举拿下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但当关羽听说刘备的下落后,执意要走,曹操苦留不住。虽然他已经意识到了关羽回到刘备身边对自己不利,但他并没有食言,反而“放虎归山”。结果,曹操落在关羽手中时,关羽想起当年曹操对自己的恩德,放了曹操一马。正因为“义气”二字,曹操既铲平了袁氏后患,又为自己博得了一条“生路”,正是滴水之恩换取涌泉相报啊!

周瑜,这位鼎鼎有名的大都督,不仅武艺超群,更兼拥有不同凡响的智慧,正是曹操的“天敌”。可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周瑜惟一的缺点便是气量小,心胸狭窄。正是被诸葛亮抓住了这个把柄,三用妙计,活活气死了。而曹操却有着和他截然不同的一面:赤壁之战,由于曹操的一时疏忽,将船连在了一起,与吴兵交战。诸葛亮瞅准时机,巧妙地借东风放火船,使得曹兵无路可走,无法内外接应,致使曹兵遭遇惨败。死里逃生后,曹操抄小道逃跑,却被诸葛亮连埋暗兵,险些丢了性命。在这种情况下,他非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仰天长笑:“兵败乃兵家之常事,我曹操定会卷土重来,重整士气!”颇有大丈夫的气概。正是曹操的大度,并不把输赢放在第一,赢了再接再厉,输了毫不气馁,使得他勇冠三军,最后成了战场上的“常青树”。

从忠臣到背叛,从兴起到惨败,从失败再走向成功,曹操不平凡的一生塑造了一位不屈不挠的千古名人。曹操的勇与谋,义气与大度,是我们现代人的身上所缺少的。

 

 

开化北门小学六(4) 班      江依夕

                                                                                          指导老师       吴丽君

                                                    邮编        324300

                                                     

 

   

 

 

 

 

简评: 小作者对《三国演义》如此深刻的理解令人佩服!

二 : 我眼中的曹植

我眼中的曹植 关键词:曹植、悲剧性、性格与政治悲剧、才高八斗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辉煌的黄金时代,它“三曹”鼎立、“七子”雄发,踵接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兴起了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形成了遒劲阳刚、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建安文学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耀若星辰的人物中,有这样一位惊才绝艳的集大成者,他天资聪颖,才思敏捷,十岁能诵、倾尔能赋、七步成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被钟嵘推为“建安之杰”,他就是引领建安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三曹”中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在我看来,他的确是一个才思敏捷的才子,但也有一些性格与政治上的悲剧性。

一、聚光灯下的天皇贵胄

曹植一直生活在富有浓厚政治、文学氛围的家庭中,深受时代的熏陶和父亲曹操的影响。集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一代英豪曹操,非常爱惜文才,身边网罗了不少有才之士,曹植在这种文学氛围中如水得水,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幼年即崭露头角。他十岁便能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同时,还长于书法绘画、熟悉乐曲,爱好舞蹈、击剑,可以称得上是多才多艺,曹操对他颇为宠爱。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 曹植“援笔立成”,一挥而就《登台赋》,第一个交卷,曹操看后,赞赏不止,此后“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对他寄以很高的期望,认为他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王位传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

可以说,曹植是真正的天皇贵胄,他的父亲曹操是当时北中国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他的母亲武宣皇后卞氏后来成为魏武帝曹操的正妻,与他一母同胞的哥哥曹丕是魏武帝曹操的嫡长子。与同被称为“三曹”的哥哥曹丕相比,他多了一份才气和率性;与后来的魏晋名士嵇康相比,他多了一份清贵与显赫;与亡国之君李煜相比,他多一份乐观与豪迈。做为一名自幼便深受父亲宠爱、几度“欲立为嗣”的皇子,他前期一直是在聚光灯下,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中过着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他的一部分作品反映了其鲜衣怒马、斗鸡宴乐的糜烂情状。如《斗鸡篇》里说:“长宴坐戏客,斗鸡观闲房” ;《名都篇》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揪间”,生动描写了其 “骑射之妙,游骋之乐”。然他又与一般的贵公子不同,并未沉迷于斗鸡走马之中,而是胸怀大志,欲“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他前期的诗歌慷慨豪迈,表现了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如他的名作《白马篇》。

那个时候的他总是满腔热血,希望建功立业,因而在他前期作品中有两个鲜明主题:一是悲悯民生,一是慷慨大志。然而,他生性直率,从心理机能上说,曹丕属于理智型,以理智来衡量一切;而曹植则是情绪型的,体验较为深刻。作为一个情绪型的诗人,思捷才俊,如果仅仅驰骋在文艺领域,即使恃才傲物,也没有多大关系,可是如果在政治领域也如此无所顾忌的“抒情”,就必然会导致一次次的失败。陈寿《三国志》载“陈思王文才富艳,足以自通后叶,然不能克让远防,终致携隙。”因此,他注定是政治上的失败者。

二、政治角逐中的失意王爷

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自小就深得曹操的宠爱,差点被曹操立为世子,继承大业。然而,与曹丕相比,他虽多了一份才气和率性,却少了诸多机心与权谋。曹操虽然爱惜文才,但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他更看重政治品质。然而,曹植依仗着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过人的才气,“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一次次地使曹操大为失望,加上善于机心的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使宫人左右纷纷为他说好话,曹操逐渐把天平倾向曹丕。曹植空有政治抱负而无政治头脑,在失掉父亲的宠爱后仍不自知,继续任性罔为。《三国志·曹植传》载,曹植一次独守邺城“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这使曹操大为恼火,因为只有帝王举行大典时才能通行,而曹植却公开违禁,这使曹操颇为难堪。他处死了掌管车马的公车令,还就此发布了命令。说自从曹植违反此令,“令吾异目视此儿矣”。可见,曹操对曹植是彻底失望了。

在太子之争问题上,曹植无疑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这实际上已经为他日后的生活埋下了祸根。然而,他的悲剧性格决定了他不会就此吸取教训,而是在政治的失败途径中越走越远。曹操把持朝政以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早已名存实亡,曹植对此也习以为常,恋汉并没有什么思想基础。值此魏室禅代之初,他却以皇弟的身份扮演哭汉的闹剧,不管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这对于新帝曹丕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难堪的事。明帝即位后,曹植依然掩抑不住强烈的政治热情,不愿稍有收敛,以致在太和二年明帝行幸长安时,京城盛传明帝“已崩,从驾群臣迎立雍王植”的谣言。可以这样说,曹植的政治悲剧主要是由其性格悲剧决定的。然而,也许正是这种悲剧性格,却成了他的文学成就。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曹丕即位就积极铲除曹植的羽翼,杀死了他的好友丁仪、丁廙等,这对曹植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一个志得意满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面临这样的打击,曹植有切肤之痛,他写了一篇《野田黄雀行》表现了他对迫害的愤怒和反抗。

三、谢灵运口中的八斗高才

古往今来,文学上的大家很多,然父子三人皆为文学大家的仅“三曹”、“三苏”而已。 而“三曹”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以帝王之尊、公子之豪身体力行,促成了五言古体诗歌的黄金时代。曹操之诗慷慨悲凉、曹丕之诗纤巧雅丽、曹植之诗则骨气充盈,各擅胜场。尤其曹植,才气冠绝天下,诗、赋、杂文都达到了当代的最高成就,成为引领是建安文坛标志性人物,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植一生,以曹丕即位为界,明显形成前后两个时期。但无论前期后期,他平生所志,都是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而不是“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然而最终,他的勋绩,却仍在翰墨、辞赋之中。他一生勤于著述,曾自述 “余少而好赋”,“所著繁多”(《前录自序》),“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诚难能也”《魏志·陈思王传》)

作为一个贵公子,达到这样高的文学造诣,是不容易的。这不仅因为天赋的才华,也不仅因为“生乎乱、长乎军”的生活经历,更重要的是因为处在名为王侯、实为囚虏的地位。司马迁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曹植亦是遭谴黜,才“愤而成篇” ,写出了骚体的篇章。他胸怀理想抱负,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转愤激之情,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曹植不仅在身为贵公子时就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的激情澎湃,更可贵的是在历经八年的迫害和磨难后,依旧豪情不改,写出 “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求自试表》)这样慷慨悲壮的文字。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曹植在任何情

况下都未放弃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的追逐,这种高昂精神付诸文字,形成了其“骨气奇高”的特点,达到子桓所谓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出自曹丕《典论》)的高度,被后世公认为建安风骨的最强音。然而,他最终在政治上的失败不能不说与他放任率性的性格有关。

世人给予曹植很高的评价,推许其为建安文坛最杰出的领军人。钟嵘在《诗品》中赞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 认为曹植与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唐代诗圣杜甫一同是古今最具才气与灵性的大文豪。其它赞赏曹植及其诗歌的评语,比比皆是,俯首可拾。而最有意思的当属谢灵运对曹植的评价,他是这么说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曹植的一生真是悲剧的典范。他自谓“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偏偏在有为的壮年被闲置、被冷落、甚至被迫害,他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越是按捺不住要求有所作为的时候,所得到的打击也就越大。当他感到“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完全破灭的时候,便只能退而求其次,想博得个身后之名,“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尽管仅仅作为一个诗人他是不甘心的,但是,这只能是他唯一可走的路了。

三 : 我眼中的曹操

【我眼中的曹操作文】
人们都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而我认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
作为一个将领应起到带头作用,曹操便是一个好将领。在割发代首的故事中,曹操带领将士在路途中发现一片麦地,曹操很喜欢。便命令士兵们不许踩踏麦苗,要绕过去,如果谁违抗军令,斩首。可是曹操的马受到了惊吓冲进了麦田,曹操便要自刎,士兵们阻止了他。但已经下了命令不能违反,将领更不能违反,于是他把自己的头发割掉,代替斩首。有许多人说,就凭割掉头发能代替斩首吗?但是,这绝不能否定曹操的气概。他做了一个好首领,起到了首领的带头作用。
有人说曹操不会出谋划策,但我认为曹操很聪明。比如在望梅止渴的故事中,曹操率领士兵要去攻打张绣。可是到半路上水喝完了,马和战士们都渴得要命,有水的地方还很远,战士们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曹操心想,如果这样下去这场仗势必要输的。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好办法,便对战士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又大又好吃,很解渴。”战士们听了后赶紧前进,速度快了许多。难道这不能说明曹操聪明吗?并且他写了许多诗都流传至今,这足以说明曹操很有才能。
人人都会有缺点,曹操虽然有些性急,但这完全不能吞没曹操的那些优点。他也有值得我们学习、敬佩的地方。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贬低曹操之意,但请同学们相信,曹操不是什么奸雄,他是一位能干、足智多谋能起带头作用的好将领。
我喜欢听林俊杰的《曹操》,但更喜欢曹操本人,在我眼中曹是治世之能臣!

【我眼中的曹操】
打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史书,踏入历史的长廊,我遇到了你。
都说乱世出英雄。你就是我心中的英雄。
我敬佩你,敬佩你的凌云壮志。
你穿着灰色长袍,衣襟在风中微微摆动,你志在天下,你不断进取欲逐鹿东吴西蜀,你的宏伟壮志让你对天下志在必得。
我敬佩你,敬佩你的急中生智。
你带兵出征,炎热的天气加上水源短源,士兵们口渴难耐以至士气大跌,你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你称前面有片梅子林,顿时士兵们口生津液,又继续赶路,恢复了士兵们的信心。
我敬佩你,敬佩你的勇气。
你在汉帝危难,董卓横行之际,敢于站出来公然对抗位高权重的董卓,敢于运动你的智慧将他打下台并自己握有兵权。
我敬佩你,敬佩你的任贤唯才。
你手下的大将中,不乏典韦、夏侯渊、许诸、于禁这些虎员;你手下的谋士中,也不乏张辽、程昱、许攸、郭嘉这些才人。你的识贤让我感叹。
我敬佩你,敬佩你的才华。
你胸中文才满腹,脑中万卷经纶,你生于乱世却又不甘乱世,正是这样的豪情,才会让你写出《观沧海》这般的壮语。
我敬佩你,敬佩你在挫折中表现出的大无畏。
你因一时疏忽而败走华容道,然而你遇到的是曾施恩的关羽。你用你的无畏终于赢得了生存。
你虽被世俗称为“奸雄”,但你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英雄曹操。

本文标题:我眼中的曹操-我看曹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627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