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明明上学

发布时间:2018-04-23 所属栏目: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 : 语文教案-明明上学

教案示例

20、明明上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早上、叫声、扒开、路边、迟到、身上、教室”等词语。认识“道、丛、钻、追”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懂图意,激发学生想像力。运用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一定要遵守纪律。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学法引导:

本课教学可先从课题质疑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在朗读中认识生字,读准生字字音。再围绕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可以用“关键字切入理解的方法”,即先由教师读这句话,故意漏掉“好”字,然后让学生讨论:有“好”与没有“好”字的句意相同不相同?为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使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明明不同时候的不同心情。最后运用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识记本

课生字。

重点·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几个重点句“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的理解,明白要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投影片两幅。

2、写有本课生字新词的幻灯片。

二 :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找春天》教案

《找春天》教案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美丽、活泼……引导着孩子们去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发现春天的欣喜。(www.61k.com]所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重点难点: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以读会意,以意去说,以说现趣。

四、教学用具:媒体资源:http://www.baidu.com/user/doc?st=2课件《找春天——教学演示课件》。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

播放课件《找春天——教学演示课件》,要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找春天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找春天》教案

教师提示: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www.61k.com]

二、听读课文,认读生字。

1.播放课文范读视频《找春天》,让学生在听读的同时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并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选择地选取生字进行全面的总结性学习。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时间。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大组赛读、师生一起跟随视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

1.小组抽读、检读生字。

找春天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找春天》教案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www.61k.com)

二、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小组内互相竞赛,背诵课文。

4.小组互查:个人背诵。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溪、摇、野、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4.自由练习。

四、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五、课堂展示。

播放课件《找春天——教学演示课件》中的动画及视频歌曲《春天》、《小雨沙沙沙》、《布谷》等,学生思考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三 : 上海市二期课改语文《爱莲说》教学案例

学校:上南中学北校    教师:许明灿      班级:预(1)班

教材:二期课改语文教材(六年级)课题:《爱莲说》 第1课时

一、        学情分析

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学生基础之差,就我而言,可以说是叹为观止。第一次摸底考,很简单的题目,居然大半学生开了红灯。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也很不理想。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问题。经验告诉我,这类班级要有提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上课也必须降格以求,以适合他们的接受能力。比如,多用口头语,多用通俗语,少用书面语,少用文言文,尽管所教的是文言文。另外要重视故事的价值,说话要形象具体,以便于学生能够感知,能够领会。

二、        教案

《爱    说》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托物言志”,即借物来说理、抒情的写法;

      2.领悟短文的志趣和情操:清廉正直、洁身自好;

学习重点:物——“莲”美丽的形象  志——坚贞正直、鄙弃名利。

教学难点:动员学生探究性学习及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价值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步骤:

课前预习:1、作者周敦颐。

          2、“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淤泥   濯清涟   亵玩   隐逸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由《陋室铭》导入《爱莲说》。

二、释题

    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我为什么爱莲的道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多用叙事、写人、咏物的形式来阐述见解、说明道理。讲究辞采,与现代杂文或

杂感相近。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历任

州县地方官吏,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

宋代理学创始人,古代著名哲学思想家。后人将他的著作编为《周元公集》。这

篇“说”,是他在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南康知军)时写的。在此期间,

他曾亲率属下在府署(军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四、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五、掌握下列词语的音义

蕃fan(多) 淤yu泥(淤积的污泥) 濯zhuo(洗涤) 清涟lian(此处指清水)     亵xie(亲近而不庄重) 噫yi(叹词) 鲜xian(少)

六、赏析课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全文总领,领起下文所爱的三方面。“爱”字扣题。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表明与众不同,含褒义。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甚”,含贬义。刘禹锡《赏牡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牡丹芳》: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独:强调与众人所爱不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比喻君子既不为社会不良风气所污染,又不愿讨好献媚社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比喻君子内心通达,品格正直;不拉关系,不走歪路。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植:树立。比喻君子品德高尚,声名远扬;卓然挺立,坚守节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比喻君子端正严肃,令人敬重,不能随意玩弄。

     以上第一段,主要写莲的可爱和自己独爱莲的缘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谓:说,认为。菊花在万花凋谢时开放,独抗寒霜,不与众花同时,故说是隐逸者。 牡丹,花之富贵者。 牡丹,色艳香浓,富丽华贵,故说是富贵者。 莲,花之君子者也。 照应前文对莲花形象品质的描绘,点明莲花比喻君子。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三种花都予以人格化,评花实际上是在评人。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慨叹真正的隐士很少。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叹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几乎没有。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众”与上文“甚”呼应,与两个“独”构成鲜明对比,暗含讥讽。

     以上第二段,点明莲花的比喻意义,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当世没有同道者,而喜爱富贵的凡夫庸子却很多。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表示鄙弃和厌恶。

七、小结本文特点

     借助于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或说明事理,这叫托物言志。本文写莲,以“花之君子”一语贯穿全文,都表现了作者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情操的愿望。托物言志的好处是,能把抽象的道理或含蓄的感情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含义深刻而不枯燥,语言生动而不呆板,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发人深思。

     文中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写出莲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感叹世上没有人与自己的爱好相同。菊花是陪衬,牡丹是反衬。(此部分可不讲)

八、归纳全文中心

     提问:文章开头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后面却又说“予独爱莲”,这是为什么?

     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清廉正直的美德,鄙弃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了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九、熟读能诵

十、布置作业

    1、背诵

    2、《感知、体验》

    3、在校园找一种植物,予以人格化的描写,来象征人的品格

三、        教学过程片断

在导入中,我讲了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即在星子县参观爱莲池时,因铁将军把门,翻墙上去纵目观赏,由此说明《爱莲说》对后代读书人的影响。

在课文结束时,又讲了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杭州小瀛洲的亭亭亭皆因《爱莲说》得名,呼应了开头所说的《爱莲说》对后人的影响。

另外,使我有深刻印象的是下面这一片断:

课例记载

为了给课堂教学提供一个麻雀让大家解剖,我在10月下旬上了一堂探究性公开课,课文是《爱莲说》。上课之前,请同学们预习。

《爱莲说》是文言文,免不了要请同学们翻译。在翻译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时,朱扬帆和大家一样,举起了手,于是我请他翻译,只见他站起了身,手里拿着书,慢腾腾地说:“这个……这个,我喜欢莲花出……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个回答很出乎意料之外,因为关照大家预习,而且他也举起了手,应该有所准备。当时我两手一摊,无奈地说:“没翻译哎!”,他还在啊啊地僵在那里,我只能说:“没关系,先坐下去”。为了有个台阶可下,我又说:“要么是没预习好,要么是太紧张”。

课继续上下去,上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顺便问了个问题“什么叫‘隐士’?”朱扬帆又举起了手。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公开课出洋相,我可以不请他回答,不过我还是考虑给他一次表现的机会,让他来回答。这次他倒是很顺利地作了回答,毫不犹豫地说“隐居的人”,我马上予以表扬,说道“他刚才没翻译好,现在是将功补过了”。等到翻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一句时,朱扬帆又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抱着浓浓的兴趣请他解释,他说“牡丹,象征花中的富贵者”。我一听,很不错,便发出感慨:“翻译很好,看来他预习是不错的。刚才可能是紧张了没说出来。现在立了两大功劳,就把前面小小的过错全给弥补了。”经过这样的表扬,朱扬帆发言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几乎每次提问他都会举手。比如我问“第二段最关键的句子是哪一句?”他作了回答,尽管也很关键,却跑到第一段去了。经过启发,在大家吃不准,都不敢举手发言的情况下,他又举手要求发言,这次一语破的,回答很正确。当同学们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对应“品德高尚,声名远扬”还是对应“端正严肃,令人敬重”发生争议时,我让同学们说一下各自的理由,朱扬帆表态“‘香远益清’是对应‘品德高尚,声名远扬’”,这个表态是正确的,我从内心里感到高兴。而当我请同学们从《陋室铭》找一下根据,即把人的品德和香气联系在一起的句子,也是朱扬帆反应最快,他脱口而出“惟吾德馨”。可以看出,朱扬帆是越来越在状态中了,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回答贴切。

特别是我介绍苏州拙政园水中主体建筑“远香堂”,同时我问“远香堂”得名的由来,朱扬帆竟能毫不费力地指出,是根据《爱莲说》“香远益清”一句来的。从现场表现看,朱扬帆的语感和悟性都是很出色的,在寻找内在联系方面,似乎有胜人一筹之处。可实际上朱扬帆平时学习不用功,成绩也并不理想,。你看他,小小的眼睛总是眯缝着,小小的脸上总是挂着笑纹,可特别顽皮,上课总能找到一两个理由往台子下钻,似乎对大地有深厚的感情,老是看到他躺在地下。上课有这样的行为,可谓绝无仅有,也是史无前例。作为老师,碰到这样的学生,只能哭笑不得。那么,那天公开课,他为什么会有那样出众的表现呢?

上完公开课后,有老师在评课会上说,我的点评很有特色,能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点评。那么,也许是我的点评起到了好的作用?由此激起了朱扬帆思考发言的欲望!

四、        教学反思

总结下来,有这么几点反思,分述如下:

一、我让同学们预习,朱本人也举起了手,我满心期待他有一个很好的回答,谁知他竟然无法翻译,令我尴尬。不过,我没有批评他,还为他找了台阶。这样,就不损伤他的自尊心,反过来,他倒是想着要将功补过。我这种做法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当朱扬帆再次发言,而且发言正确时,我利用点评当即予以表扬;当他又一次踊跃发言并有精彩表现时,我由衷地给予肯定的点评,还大大地表彰了一番。这就极大地鼓励了学生思维表达的愿望,也使朱扬帆以后的表现越来越好。

三、点评恰如其分,多给予正面的评价,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激发,其潜能往往是不可限量的。

这就是我在这堂课的几点思考,用以自省。

本文标题: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明明上学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473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