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腾讯高级产品经理年薪-腾讯产品经理如何看待“微信电话本”?

发布时间:2018-02-08 所属栏目:智能硬件产品经理

一 : 腾讯产品经理如何看待“微信电话本”?

  11月12日,微信电话本的“免费通话”功能在网上引起讨论,一个很大的疑惑就是,腾讯为何要单独出一款产品,而不是把免费通话塞进微信?此文回答了该问题:微信电话本不会合入微信,将来可能也不会合入微信。微信电话本有机会成为另外一个互联网入口级产品,通过通讯录积累流量,再整合为O2O入口。以下文字由腾讯产品经理转自知乎,作者覃浩tommy是腾讯产品经理,但不是微信电话本的产品经理,观点仅代表个人。

  以下文文章全文:

 

1

  我想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感慨万千。我想将标题定为”终于还是来了“。

  两年前,我还没来到腾讯,当时我在UC跟随我的前任老大,做了跟微信电话本一模一样的产品。这个产品叫做”来电通“。

  腾讯很少是新市场的第一个积极开拓者,而是在合适的时机,漂亮的收拾市场。

  来电通是塞班时代的通讯辅助必备软件,到了安卓时代,来电通是第一批尝试互联网免费电话的app。最高峰的时候做到了千万级的日活。当时的来电通是UC旗下,除了UC浏览器之外,最重要的一款创新产品。公司高层期望基于手机通讯录打通通讯录关系链,做关系链一直都是大公司或者准大公司的梦想。而后,因公司战略规划问题,这个产品历经多次规划调整,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很好。目前已在大陆市场停止更新。

  2012年初,android刚刚崛起,基于手机通讯辅助这个切入点,诞生了一大批的通讯辅助app,包括:来电通、QQ通讯录、触宝拨号、360通讯录、搜狗号码通等产品。这批产品后来大多数都没能跳出工具app的魔咒,它们没能顺利打通手机通讯录关系链入口。

  通讯录产品在那时候也曾一度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很重视的卡位产品,这类产品不想局限于通讯管理工具,除了做本身的来去电显示、智能拨号、联系人备份等通讯辅助相关功能之外,都逐渐开始涉足”免费电话、免费短信”,甚至有部分通讯录产品开始涉足麦当劳订餐、连接快递服务等互联网入口概念。

  当时bat和360对于市场上的通讯录产品都有亲密接触,并购传闻一度很火热。

  微信电话本的前身是 “QQ 通讯录”

  当时QQ通讯录是我们的竞品,它当时也是一款通讯录管理工具, QQ 通讯录团队并入腾讯广州微信事业群后,2013 年正式更名为微信电话本。

  因为曾经的工作经历,我对QQ通讯录一直保持关注,在并入微信事业群后,微信电话本进行了多个版本的更新,但都属于是不痛不痒的对已有功能进行的优化,如加入了联系人同步微信头像、分享联系人二维码到微信等功能,那个时候微信电话本并没有跳出通讯录管理的范畴。近期微信电话本又开始火热,主要原因在于”免费电话“。

  遗憾的是,基于通讯录关系链的免费电话这种产品形态,两年前很难做起来,主要是下面这些原因:

  ■ 一直游走于政策边沿;

  ■ 2年前网络环境很糟糕,当时网络主流是2G网络,3G网络才刚刚开始放号,网络环境糟糕导致了通话质量难以保持稳定,使用场景覆盖面不足够广;

  ■ 流量资费居高不下,大部分用户月流量包仅有30-100M,根本没法支撑起随时随地使用免费通话,进一步压缩了使用场景;

  ■ 对于中小公司而言,推广和人力资源投资很大,移动互联网尚未成熟,服务入口的概念难以落地,难以获得公司长期资源投入。

  简而言之,当时的状况就是,蛋糕很大,但是大家都无能为力。

  腾讯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也只是把QQ通讯录作为战略防御的保守产品进行对待。腾讯不期望通讯录这条这么重要的关系链和入口被BAT的任何一方、或者有苗头的中小公司占据,关系链是腾讯的立足之本,但是碍于当时的互联网环境、以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法规,一直按兵不动。

  这一切,在QQ通讯录并入微信事业群后,加上3G、4G的大范围普及,逐渐开始发生改变。微信电话本终于放出了大招,加入免费语音通话功能。在绑定微信账户与手机号后,用户可以向安装了微信电话本的微信好友发起免费语音通话。

  其实两年前,在微信电话本还叫做QQ通讯录的那个年代,就已有传闻QQ通讯录在内部测试免费通话,只是一直没正式对外发布。现在既然能敢于推出,显然已经有所准备,或者说与监管部委高层达成了某种默契。结合微信品牌的巨大光环和体量,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

  微信电话本的推出,或许象征着这是运营商逐渐变为管道,由“通信运营商”向“流量运营商”转变这一漫长进程的萌芽?

  想必大家还记得去年运营商哭诉微信严重影响了运营商网络带宽,声称要对微信进行收费,运营商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最终,在腾讯高层斡旋、经历多轮谈判之后,加之三大运营商本身有着竞争关系和合作分歧点,最终,三大运营商不得不接受微信不可阻挡的现实,中国联通甚至已经开始与微信合作。

  运营商被互联网新商业模式这股潮流不断的被动的往前推着走,到了今年,随着微信对短信业务的冲击,中国移动已经宣布明年将对短信进行全部免费,按照流量方式进行计费。这时候,基本可以认为,运营商的短信收入被互联网公司没收了。

  不远的未来,电话这一传统模式再次被互联网公司所没收或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不是不可能。微信电话本可能会带动消费者在流量消费上的巨大增长,进一步逼迫运营商加速向流量计费方式的转变,转变的方向可能将是语音业务供应的无限量,收取流量费用为主计费模式。这也是欧美主流运营商的经营模式。

  将来,传统运营商很有可能变为管道,成为“流量运营商”,而不是“通信运营商”。当然,这个过程依然困难重重,它不会那么容易的到来。

  微信的伟大之处在于,让原来不用QQ的人使用了微信。那么,微信电话本承载的是让不用微信的人用微信电话本。这是微信电话本不合入微信,除了政策风险之外的最大的原因。

  微信起来之后,你发现,原来不使用QQ的那批四五十岁的人、农村人、商务人士等,都大量的用上了微信,微信扩充了腾讯的用户群体。微信电话本将来需要承载的正是收拢目前QQ和微信都不用的那批群体。

  微信电话本最大的特点是”和手机通讯录深度结合“,不管互联网服务如何发展,始终有很多人离不开电话、联系人管理这两类基础服务,装了微信电话本,腾讯将可以收拢原来不用微信和QQ的那群人,从而进一步巩固腾讯的熟人社交关系链基础和入口卡位能力。

  你可以使用微信电话本打免费电话、发免费短信、智能快速查找联系人,更大的优势在于能自动判断对方是否已安装微信电话本,若已安装,可选择采用免费电话进行通话。借助微信巨大的体量与品牌效应,微信电话本的发展之路应该会比之前任何一个通讯录产品都要顺畅。

  从互联网入口这个概念来说,目前微信电话本不会合入微信,将来可能也不会合入微信。微信电话本有机会成为另外一个互联网入口级产品。

  通讯录整合生活服务的概念,其实在2年前,搜狗号码通已经有了雏形,那时候,他们从标记地产中介、快递电话、保险电话这类拦截刚需切入,期望整合所有的日常常用号码,做通讯录产品里面的hao123,成为本地生活的O2O入口。

  因为大部分商家、医院、店铺、物业公司等都是用座机提供联络,因此,当这些生活服务提供商的电话号码被某个通讯录软件整合起来之后,这个通讯录产品就是一个电话导航站。人们通过使用通讯录的智能拨号,可以快速搜出所需服务,就像pc互联网时代通过hao123访问网站一样。

  而目前微信电话本和小米黄页的概念,实际上要比搜狗号码通要先进得多,除了整合本地服务电话,小米已经将触角直接伸向了互联网服务,直接以web app的形式将互联网服务嵌入通讯录。微信电话本想必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不远的未来,我们应该能看到微信电话本在电话本内整合各种常用生活服务,如:手机充值、快递查询、订票、代驾、挂号等服务、甚至是团购、点餐,今后你将不需安装APP,想用就用。

  结合上面的通讯录使用人群的定义,通过通讯录的概念,让原来不用微信和手机QQ的那批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服务。也就是说,微信电话本和小米黄页这类通讯录服务,除了本身的便捷性,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可以引导原来不触网的用户接触互联网服务,是不是很棒?

  下面是小米通讯录的截图,小米称之为小米黄页,跟微信电话本将来的发展思路是一致的。

 

2

  微信电话本截图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腾讯,即使头戴微信光环,但是想打通这条关系链,再造一个互联网入口,依然困难重重:

  ■ 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也推出了自己的通讯录管理软件,并且还是集成于系统底层,天然预装的优势,比微信电话本更早接触用户,并且不可卸载。随着小米这类厂商的出货量越来越多,以及miui、flyme等定制系统越来越完善,通讯辅助app获取用户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

  ■ 使用场景依然有限,在3/4G网络情况下,因为流量费不低,它打动不了对话费最为敏感且最常接触互联网的学生群体,这类群体只会在wifi情况下使用微信电话本;

  ■ 商务或公务通话的时候,这类人群首选依然是更为稳定的传统通话;大龄传统用户,通话依然会以电话直接拨号为主,普及通讯录管理app需要依靠强大的推广普及能力。

  因此,冷静的看待问题,目前的网络电话仅适合在部分场景下使用,只能作为常规电话直拨的补充,“革命”和“取代”都还为时过早,离大规模普及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爆张图,左边为两年前的来电通,右边为现在的微信电话本。大家自行评价。互联网永远都是要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赶集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而且,更多时候,有些产品,真的只能是由巨头去撬动,在国内的互联网生态中,中小公司的一些创新项目很多时候很无奈。

 

3

  微信电话本截图

  最后,吐槽一下,微信电话本居然只能在双方都装了app的情况下进行免费通话,来电通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实现了app向手机号码拨打电话啦。

  不过,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只能在双方都装了app的情况下使用,也可能是微信电话本团队故意而为之,可以通过口口传播,使更多人装上这个微信电话本。他们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把app打给电话号码的功能也做上去。腾讯永远都不着急推出新功能,而是选择最佳的时机做合适的事。

二 : 腾讯产品经理:手把手教你做工作交接

工作交接报告 腾讯产品经理:手把手教你做工作交接

一、前言

相信大家对这样的场景一定不陌生:有一天去找某个业务的负责人,突然被告知调岗了,或是辞职了,更坏的情况是,甚至完全找不到相关人员了,直接导致工作搁置了。[ www.61k.com ]这种情况,你应该多少会感到无奈。

对于我们从事互联网的小伙伴来说,职场的人来人往、岗位的挪东挪西、公司的交替更换,在时间长河中如春秋变换,转瞬之间。但这些现象都离不开最终的一个落脚点,那就是:工作交接。无论是新上岗的,还是要离开的。

本文就是围绕“如何做好工作交接”这个话题,通过自己的感悟,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之所以想分享这个话题:

一方面是,我从事互联网工作有些许岁月了,自己又经历了多次工作交接,更多的是,看到了很多身边的同事朋友们的工作更换,对于不同的工作交接方式,很有感触;

另一方面,平时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大多数都是讲如何做好工作,到目前还没有读到“如何做好工作交接”相关的书本和文章(很有可能是我阅读量不够大),所以希望分享出来,抛砖引玉,和前辈产品经理们一起探讨提高。

二、工作交接相关概念描述

文中可能会提到如下概念,先在此解释一下:

甲方交接人:是指将要把工作交接出去的人;

乙方交接人:将要从别人手中接入新工作的人;

接口人:是指在正常工作中,与自身工作有来往关系的或是常联系的主要内外部协调人员。

交接人的概念,是工作交接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至少有两方,也可以有三方或者多方。

三、五步做好工作交接

从个人经验角度出发,对如何做好工作交接,总结了以下五个步骤。(在分享之前再赘述一句:如果这五步不适合你,非常恭喜,你只需要听下属汇报就可以了)

第一步:甲方交接人的工作描述文档

作为甲方交接人,需先拟定工作交接文档。工作交接文档可是word、PPT、excel等任何格式。一般包含的内容有:

工作交接背景:包括团队、业务开展历史等;

工作内容:即现有业务的覆盖面,每个业务的现状;

工作涉及到的系统、系统架构及系统间的关系;

正在推进中的工作事项,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注意事项;

后续工作推进计划;

工作推进中常见的FAQ;

最后是工作中涉及到的权限、地址列表、相关人员/接口人列表;

工作描述文档相当于是甲方交接人所做的工作的详细说明书,也是对需交接的每一个业务的知识传承。

后续接手工作的人,对业务、系统或是涉及到的人员、部门有任何疑问,便可以查阅曾经拟定的此工作描述文档。

第二步:甲方交接人的交接邮件及相关资料转移

第二步是需要甲方交接人拟定工作交接邮件了。工作交接邮件内容一般包括:

简要的工作交接原因说明,及乙方工作接手人的感谢;

需乙方工作接手人,各相关人接下来需推进的工作、工作现状、推进计划;

各个工作接口人的注意和感谢;

后续一段时间甲方接口人的协助计划;

附件相关说明文档的介绍,相关资料转交的介绍和说明;

最后,需要甲方交接人,按照邮件中的说明,将相关的资料、文档等所有资料,copy或是传送给乙方工作接手人。(如果是离职情况,则建议将原公司所有的资料做交接,不仅限于相关的资料)

第三步:甲方交接人作说明及接口人引荐

邮件发送交接信息后,需要由甲方交接人正式将工作转交乙方工作接手人。这当中包括:

甲方交接人将乙方交接人加入业务、技术、合作等相关的群;

为乙方工作接手人开通相关平台和系统的权限;

将乙方交接人介绍给原相关的接口人;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当面介绍,以表尊重;

针对一些敏感的信息,可以单独发邮件给乙方交接人留存,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公共邮箱、公共QQ等的账号密码等。

正式引荐完成后,则原来由甲方交接人主要跟进的工作,均转交由乙方交接人跟进执行,由甲方交接人辅助即可。

第四步:乙方交接人修订工作描述文档

乙方交接人正式接手工作后,在执行过程中,根据自己对工作的理解,可以对甲方交接人交接过来的文档、资料等内容进行修订,并标注好修订版本和修改的内容;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乙方交接人都能遇到非常负责任的甲方交接人,因此很多时候,接手的业务并无多少文档、资料可参考。此时就需要乙方接手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对所接手的工作的理解,按照上述的方式,拟定相关的说明文档,以便为自己以后的工作交接、带新人或是紧要的时候参考。

第五步:甲乙方交接人共同推进工作

完成以上4步内容后,有条件的话,根据工作情况,可以根据工作的复杂程度和甲方交接人的时间安排情况,由甲乙双方交接人一起共同推进一段时间,例如在1个月,或是简单的工作可以是一周。

这样一方面保障乙方交接人不懂就问,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在工作交接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耽误。

四、小结

所从事的工作因人而异,因行业/公司而异。但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而言,如果能从以上五步开展工作交接:

站好了最后一班岗,对自己曾经的岗位工作有了总结和交代;

汇总了上一阶段的工作经历,是自己工作和成长中的里程碑;

强化了自己的责任心,用责任和端正的态度迎接每一段新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美化了自己的职业口碑,为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进一步做了保障。在这里再次引用微信的一句话:“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品牌,就是从这些细节慢慢积累起来的。

以上内容,欢迎前辈们交流拍砖。

#专栏作家#

哈勃,微信公众号:哈勃笔迹(habobiji),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从业6年,腾讯产品经理。对于互联网与航空的结合、互联网产品有较深入的了解且持续关注中。爱好音乐与文学,文艺青年一枚。

三 : 腾讯信鸽高级产品经理王滔:基于大数据的推送

消息推送已成为当下移动运营的标配,腾讯信鸽高级产品经理王滔,听他讲解腾讯信鸽依托腾讯亿级用户产品的内部打磨,有何经验与优势。

问:请讲讲信鸽团队成员组成情况?你们以往的从业经历?

王滔:信鸽是腾讯云推出的移动推送平台,基于腾讯技术实力,海量大数据,以及产品服务,面向移动开发者生态圈免费开放,为移动开发者提供免费且可依赖的推送服务。信鸽目前支持Android和iOS平台的百亿级消息推送,后续也会支持windows phone平台。开发者嵌入信鸽SDK实现推送,可以借助腾讯大数据,提升用户活跃度,激活沉睡用户。

腾讯信鸽高级产品经理王滔:基于大数据的推送_供求信鸽

信鸽团队由腾讯内部的精兵强将组成,成员都具有多年的移动开发者服务经验,在移动推送领域和大数据计算领域深耕多年,有很深的技术和产品积累。信鸽的产品经理曾经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移动互联网创业者,也参与了国内首家移动开放平台的建设,可以说是与国内的移动开发者一起成长起来的,非常了解开发者的需求和痛点。信鸽的开发来自腾讯内部在推送领域和大数据领域最顶尖的高手。腾讯自身产品对移动推送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信鸽的开发都经历过腾讯内部百亿级的实时推送场景,从而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同时腾讯拥有国内最海量的大数据和强大的处理能力,信鸽的开发在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有很深的积累。

问:腾讯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工具?开发者有什么样的需求?

王滔:腾讯最重要的文化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我们之所以推出信鸽,是为了解决移动开发者的痛点。第一,由于移动应用市场的竞争格局加剧,用户的选择增多,同时卸载成本非常低,所以APP的留存率普遍很低,用户活跃度不高,存在大量的僵尸用户。开发者有非常强烈的需求提升留存率和活跃度,那么信鸽精准有效的移动推送成为解决这个痛点的核心。第二,如果开发者自己搭建推送服务,有很高的开发门槛,耗时耗人力,而且还有很大概率掉到坑里。信鸽提供免费和几乎零门槛的服务,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三,即使开发者自建或者使用其他第三方的推送服务,他们也没有能力利用大数据洞察甚至预测用户行为,从而无法将最相关的信息送达用户,而信鸽最新推出的Pro版是业内首个解决这个问题的产品。腾讯将内部成熟的推送能力开放出来,服务于广大的移动开发者,为开发者和终端用户创造价值。

腾讯信鸽高级产品经理王滔:基于大数据的推送_供求信鸽

(www.61k.com]

信鸽产品特点

问:信鸽是针对移动开发的哪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行业格局是什么样的?

王滔:信鸽是针对移动推送环节,但是移动推送本身不仅仅涉及到开发层面,我们认为更重要是运营层面,是移动产品的核心。如何将最适合用户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触达用户,是信鸽一直致力的方向。这个领域有很多的参与者:包括比较早的创业公司,他们的出发点是为移动开发者“送水”,提供推送的工具,并把这种服务卖给开发者。接着,百度、阿里等巨头进入到这个领域,作为一种能力补充到各自的移动开放平台。后来,手机硬件厂商也进入到这个领域,他们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统一的推送服务,降低手机的电池消耗。最近,电信运营商也在进入这个领域,主要是为运营商渠道的开发者提供服务。腾讯信鸽与其他参与者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并不认为推送仅仅是工具,我们认为嫁接了腾讯大数据能力的信鸽,是一种运营服务,对产品核心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直接创造价值。

问:产品做了多久?什么时候推出的?

王滔:产品做了一年多,是2014年2月份正式对外推出的。在对外开放之前,在腾讯内部经过多款拥有亿级用户的产品线的打磨,准备好之后才向第三方开放。

问:针对开发者需求,从第一个内测版本到现在,信鸽有哪些功能改进?有什么技术门槛,有什么坑,怎么迈过去的?

王滔:从第一个版本到现在,信鸽经过了快速的版本迭代和成长,不断满足开发者的各种细小需求。功能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提供信鸽云标签,主动为终端设备打上版本号、地理位置、活跃度、流失等标签,开发者无须自定义,直接可以针对这些标签用户推送特定消息。

信鸽在国内首家推出本地通知功能,专门针对不经过服务器,直接在终端本地推送消息,比如游戏中的体力恢复,闹钟等,实现了移动推送的全覆盖。

信鸽借助腾讯的海量大数据以及预测能力,推出信鸽Pro版,预测潜在流失用户和潜在付费用户,为开发者提供充足时间提前干预,达到逆转未来的效果。

腾讯信鸽高级产品经理王滔:基于大数据的推送_供求信鸽

默认标签:按地理位置推送,向不活跃用户推送,以及按应用版本号推送。

精细化标签分类,预置三种数据标签,开发者无需任何配置,配置好SDK后即可使用。

腾讯信鸽高级产品经理王滔:基于大数据的推送_供求信鸽

自定义设置及管理标签

自定义标签人群(在北京的喜爱美食的使用iOS的用户;超过30天未启动应用的沉睡用户;高消费潜力用户);团队测试用户,单个用户等。将信息传递给最相关的用户,形成用户粘性,避免骚扰。

各平台丰富标签管理能力,随时随地掌控标签的

腾讯信鸽高级产品经理王滔:基于大数据的推送_供求信鸽

WEB端控制台截图

移动推送在海量终端用户和实时性上具有很高的门槛,大部分的开发者和推送服务都没有真正经历过十亿甚至百亿级推送的场景,所以当用户快速上涨的时候,往往出现服务器过载,推送延时等状况。

腾讯信鸽高级产品经理王滔:基于大数据的推送_供求信鸽

推送监控数据

信鸽在腾讯内部使用的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挑战。因为腾讯内部大部分产品都使用信鸽推送,而且用户规模都在亿级。在某些公众节假日的时段,会出现所有的移动应用同时推送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绝对的推送高峰,几十亿的消息几乎在同一时段下发,推送系统的压力非常大。后来我们通过后台云服务器弹性扩容,海量消息下发预处理,大规模计算集群的分布式计算等方案,扛住了公司内部的海量推送压力,并稳定地对外提供服务,让开发者免费享受腾讯产品的VIP待遇。

问:如何收费?

王滔:信鸽是完全免费的,所有的开发者都可以使用。信鸽Pro版目前采取邀请制,服务于优秀的移动开发者。

问: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王滔:首先,我们并不认为推送只是一个工具,我们认为推送是涉及运营层面,是移动产品的核心。我认为这个领域,未来的方向就是基于大数据实现精准信息触达。手机屏幕的尺寸,决定了以手机为载体的信息必须是用户所关注的,精准的信息将留住用户,泛滥的信息将很快被用户抛弃。信鸽将不断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用户预测服务,目前推出的流失预测和付费预测只是一个开始,后面我们将腾讯的大数据能力全面开放给移动开发者,帮助开发者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本文作者宋慧

四 : 腾讯产品经理告诉你微信为什么没有用户等级?

  咖友@风天扬 提问:微信为什么没有用户等级?

  腾讯体系中微信算是比较另类的,既没有空间的灵活、娱乐性,也没有QQ对用户管理的便捷性。甚至QQ一直推崇的等级制度都没有。

  我个人感觉是等级和发内容数量、互动频率、在线时长、访问量等相关,这可能会形成朋友圈里出现争竞的氛围,最后破坏掉朋友圈私密、自由和轻松的气氛!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

  ▍回答@李小龙在PMCAFF 腾讯微信产品经理

  用户等级,对应的是一套等级算法,那么这个问题,我们先假设一下,如果有了等级算法,WX会是怎样?

  1、为了可以增加在线天数,每天连续在线24小时,老王买了多块充电宝,确保不会因关机导致在线时长输给别人。

  2、老王热衷等级无人能比,这不,又升级了,获得了建500人大群的权利,他一口气建了10个,然后截图发到朋友圈邀请加入,其他人因为没到等级,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了。

  3、老王等级高到牛逼,但是总得有地方炫,他想来想,于是,所有朋友的朋友圈内容他都会去点赞,他一直夸微信朋友圈的产品经理,把等级放到名字后面显示出来是明智之举。

  4、WX官方宣布不在以在线时长统计,而是以打开微信的频率来作为会员数据基础,老王于是开始琢磨如何不断开关开关开关开关……聊天,等会,我没空..

  5、发现态势不对的WX,于是改变策略,以聊天数量作为会员数据基础,同一个用户每天有上限,于是老王天天与朋友们聊天,HI,hello,good morning….没事..打个招呼..

  以上,纯属YY,这样,你觉得还需要会员等级吗?

  倒不是说用户等级不好,每个产品功能和体系在不同的产品环境下是有不同的价值的,QQ在等级体系下获得了飞快发展和获得了可观的增值收入是有目共睹的。

  个人认为,用户等级体系,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体系的地基,基于怎样的公平数据基础来建设这个大厦,其次,这个数据的发展和规则是有利于产品正向发展,最后,不能影响核心功能。

  QQ所处的时代是PC时代,那时,QQ登录与非登录是有明显的分割线,而这数据也的确会产生差异,而登录时间越长,对于QQ越有价值,这个地基当之无愧是最佳之选。

  而微信所处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是无处不在,无时无刻。所以,那微信以和数据作为会员数据基础来做地基呢?且这个地基又能正向推动产品发展。

  微信的核心功能是聊天,越简单越好,一切阻碍聊天的功能都是有风险的..

  说不定,哪天,在摸索中,微信能诞生一个新的模式….

  ▍回答@陈太初 百分教育 语文数学老师

  不是,微信为什么没有等级制度,而是是为什么要有等级制度?

  QQ有等级制度,包裹所有的论坛都有等级制度,甚至邮箱都会有等级制度,根本原因说出来不好听,其实就是因为人类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看上去比较松散,其实却很严密的等级制度。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交往圈子,一般很难越界,在中国至少除了上千年的科举考试成为等级制度里的上升阶梯外,貌似没有什么别的了。这种事实上的等级制度是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自然而然导致的交际环境,思维理念等不同,而形成的。

  只是这些等级不同,甚至说是阶级的不同,一般是很难意识到的。因为大家的关注的信息有限。而且大家平时也顶多意淫一下自己是首富的儿子之类的,其实该咋生活还是咋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在互联网的面前,很多规则都会被改,关键就是,当一个人出线在网上的时候,其实现实社会的等级,很难精准的体现在网络世界当中。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出现在网上,你想把把自己打扮的很高端,其实花费的成本,相对现实社会来说,其实是非常低的。比如 QQ顶级会员,一年也就几百。大家都能消费的起。

  这也就引起了,所有网络里也需要有等级区分,不是为了别的,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们内心的虚荣和攀比心理。这点跟现实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现实社会的等级制度,其实是确保社会平稳运行的一种基础制度,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非常低成本的联系到李嘉诚,我去,他老人家的多忙。而网路社会里,等级制度很大程度上是某种心理的放大和投射而已。

  那么想明白,网路社会的等级制度,就能反推微信了。

  张小龙说过,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句话非常的经典,它的关键词是一个,而不是一种。一种的含义是指,同类的生活方式有很多,微信是其中一种。

  而一个的含义是,微信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开放但是却相对独立的生活系统。特别注意独立,这意味着微信是整个生态链的最底层。

  理解这一点就能理解微信的开机画面了,一个人站在另一个星球仰望地球,(还是非洲大陆),非常有意思,有一种很奇怪的孤独感。所以微信的本意,就是连接。用张小龙的话来说,就是连接一切。

  当你的目的是像水银泻地一般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就不可能让它出现明显的等级,因为等级身份的出现,本身就会创造出一种鄙视链,就会阻断连接。

  那话又说回来,是不是微信不出现等级制度,那就真的不会出现等级?其实不是,微信里出现的等级只不过是不在基于某种被外界赋予的标识,而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已,说白了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心当中,对周围的人都是有等级区分的,比如说父母在你心中的等级一定高过一般的朋友,而一般的朋友等级,一定高过刚认识的陌生人。所以微信不设等级制度,其实是让每一人根据自身需求,对微信通讯录里的人进行等级排列,但没有必要非常明显的标记出来。毕竟如果我突然看见我身边的同事把我标记为垃圾类,我会很不舒服的。

  但仅仅只是这样么?那张小龙可能就不是那么传奇的产品经理了。

  因为更深层次的逻辑,其实藏在微信产品观的PPT当中。张小龙非常明显的说了句话,就是,好的产品,是不应该打扰到用户的。

  这句话就是微信的非常重要的也比QQ更加强大的本质原因。QQ说白了就是一种社交软件,之所以人们迁移的成本高,是因为每一个QQ都有好几百人,你另换一个产品,光是怎么导入导出就够麻烦的了。更别说,你还得找到一个大家都愿意用的。但是再牛逼的社交软件,它也就是个社交软件而已。但是微信却不一样,微信的本质是要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说白了,它就是一个底层工具。这样的东西,最好出现在人的手边,想用,随时拿起来就能用,不想用了,随时可以退出,并不会打扰到人的生活,这样的产品,才会对用户产生出极强的粘性。因为这种粘性不是来自于内心的某种情感需求,而不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各种高频次具体应用,比如跟人交流,比如进行简易支付。比如跟朋友秀秀生活。

  社交产品的生命周期,其实严格来说,并不算长,因为社交产品本身往往是某种情感的宣泄的产物,当新的产品出现时,大家很可能就会一窝蜂的跑了。

  但是微信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能渗透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产品,本质就不是为了某种情绪而生,它天然的就是一个工具,一种生活的方式。它不需要跟其他人的进行身份的攀比,也不需要去激发用户的攀比心理,因为任何对身份情感的依赖,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别人对这种东西的渴求。我记得我小时大家都收集玻璃弹珠,或者方便面卡片,其实它们真的有用么,无非是是向他人炫耀的一种工具而已,而这正是基于大家都渴求这些东西而已。其实说白了,等级制度的建立,无非就是设定一种时尚潮流的规矩。因为等级的出现,所以出现攀比,所以出现鄙视链,所以大家都卷入其中,但是一旦新的时尚出现,原先的等级制度就会慢慢消失在时间里。所以设计产品的时候,要依赖时尚,因为可以快速的推广,但是不是不要依附时尚,因为任何的时尚都会有终结的一天,而且周期都比较短。这样导致产品周期就会比较短。

  很显然,这不是张小龙要看见的。

  关于微信,其实还有很多可以说,但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个人瞎扯,因为我不是张小龙,哈哈

五 : 腾讯高级产品经理曹宁说硬件:下个世界,一切都被0和1取代

  智能硬件的趋势,要从数据中去思考。

  一、什么是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了;

  智能硬件的核心是芯片,芯片是由0和1这两个数字构成的世界。没有芯片的智能就会差很多。

  二、数据化:

  人工智能的一切都是数据化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机交互。而数据化本身不具备价值,只有应用数据对生活产生改善的智能硬件才具有实际价值的。

  三、连接:

  通过连接,硬件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广泛的连接对于各行各业同样重要。

  四、设计:

  这个世界是一个综合体验的世界。未来的产品设计拼的不是风格,而是这种综合体验是否让用户第一眼看上去就能懂。

  

415226854682188037

 

  我的整个PPT都是没有字的。因为文字可能是低效率的,而动作和表情、图片配合上语言,可能互动性才会更强。

  大家看我都比较年轻,但我是06年工作的,已经工作了10年。

  今天我想给大家一些新的东西,开动一下大家的脑洞。我今天虽然要讲智能硬件的趋势,但不是用表格数据呈现,而是一些思路上的东西。我觉得这些通用性会更大,对不同行业创业者会有启发。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智能硬件的趋势。听到“趋势”这个词,可能第一印象是向上还是向下?但趋势其实是整体的思路。

  作为创业者,了解趋势的意义是因为我们都想站在风口上。雷军就说:“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

  当你真正看趋势的时候,会发现趋势实际不是只有上升和下降。比如天气,总有春夏秋冬,温度的上升下降都会出现。我们要看到其本质,是太阳倾角上升了。所以智能硬件的趋势并不是只看到上升下降,而是要看透其本质。

  工业设计、O2O、各种应用领域,都有非常多的数据、图标、公司IPO、融资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创业者其实是意义不大的,重点是从数据中去分析、思考。

  

68519572040108160

 

  我们来看几张图片。这是日本的建筑。木质结构,唐风,植物是修剪过的,为的是能够让小鸟飞过去。但这个不典型。

  

288803206791815779

 

  这个就是日本建筑的典型代表了,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日本建筑,就是因为它的稳定性和内敛。所以我们创业者也要具备这种从复杂数据或信息中看到简洁的能力。

  智能硬件的定义

  我们来给智能硬件下个定义:硬件很好理解,可以是任何东西。那到底什么是智能呢?

  智能硬件的界限其实已经很模糊了,比如电饭煲现在也是智能硬件。更包括比如智能手表,无人机,恒温调节设备,摄像头,后视镜,车载设备,蓝牙设备,医疗设备,耳机,等等。

  从直观上看智能硬件,可能是拥有一个圆滑的表面的东西,长成这个样子的东西就是智能硬件。但叫“智能”不是因为它长这个样子,而是看不到的地方才是智能。因为它内部有电路板、芯片。

  把事物外部现象全部去掉,只看其最本质的东西,这可能是我们思考问题应该遵循的角度。

  那么对于芯片来说,智能如何定义?

  观众:感知环境,传导信息。

  是的,非常接近业界的定义了。不管是芯片还是“计算机”,和智能有什么关系呢?

  

439843075214018919

 

  我们人眼中看到的是人的物理世界。对于芯片来说,它眼中的世界是0和1组成的世界。任何照片,视频,音乐,打过的电话,都是0和1组成的。包括阿法狗和李世乭的围棋赛,阿法狗是看不到围棋的,都是0和1的世界。

  那是不是放一个芯片就是智能,或者两个智能硬件如何对比谁更智能呢?计算机智能的本质是什么呢?

  1. 更精确。比如记录π的10万位。比如随时控制室内温度。人很难做到精准,但是计算机通过计算和存储很容易做到。

  2. 逻辑思考。因为计算机是以数学做底层架构的。

  3. 多任务,同时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我们可以用PC看电影、聊QQ、下载文件。智能手表也可以同时完成看时间、监测心跳、提醒代办事宜的事务。

  4. 24小时待命。只要有电,不会罢工。

  5. 方便复制。培养一个人可能需要很多年,而且不容易复制,但计算机一台会了,无数台都可以简单复制传播。

  总结来说,硬件的智能来自于芯片,没有芯片的硬件是机械的,智能上就会差非常多。

  数据化

  人工智能一切都是数字。仪表上有非常多的数字,存储空间里数字更多。那有了数字有什么用呢?

  根本原因是人与计算机要做沟通和交互。假设我们能请来一个外星高智慧生物,我们要和他交流,第一件事要做的事就是语言的交流。

  智能硬件上的交流就是将数据转化为人“听”得懂的“话”,能告诉你信息。

  作为我来讲,现在没有一款智能硬件是我一直想用的,因为无法持续对话,比如智能手环告诉我,它能做我的健康助手,监测我的睡眠,但监测睡眠之后呢?就没有然后了。对我的生活可能没有任何改变。

  

667469450881034023

 

  但有了数据,要干什么?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是存在电脑里占据内存。我希望数据是能够被用起来的。没有对生活产生任何改善的智能硬件是没有实际价值的。

  做互联网的第一个趋势是所有的东西都会数据化。比如人的行为,走了多少步,去了哪里,多长时间,心跳多少下,金融活动,什么时候买了什么,在什么地方买的。有多少账单,包括声音的、影像的数据。我们一天24小时的生活都是可以数据化的。比如我们穿过几双鞋子,你喜欢什么型号、颜色、品牌。可能十年以后,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会被计算机理解。

  也包括不是来自我们自身,而是来自物的数据,包括车的数据,房子、桥梁的数据。

  现在的问题不是计算机不能理解这些数据,而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用。这也是未来创业者可以去思考的方向。

  连接

  数据化之后的下一步是连接。

  智能手表有了心跳的数据,会连接到一个公共的数据库。然后分析出有哪些健康的隐患。包括血糖仪,血压仪,智能秤,有了数据库,通过排名可以连接起所有上传数据的人,告诉你,你的指标处于一个什么水平。

  

204258988478389113

 

  通过连接,硬件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而这些数据连接、统计、对比分析能力是人,比如医生不具备的。计算机可以对比,甚至告诉你哪个数据是明显不对的,会给出你一些建议,比如偏瘦应该吃那些食物,偏胖不建议吃哪些。这是基于大数据的基础才能实现的。

  所以像谷歌、苹果、阿里、百度、腾讯,都很想在下一轮智能硬件中扮演一个连接者的角色。可能国外谷歌做得比较好,国内就是腾讯,腾讯的口号就是连接世界。

  其实我也建议商业人士,无论是否做这个行业,都要多做连接。拿出自己的数据做连接,不断开放,这样才会获得更多关于行业的观察和思考。

  总结第三点,就是数据只有被连接起来才会有用。

  设计

  这个世界是一个综合体验的世界。触觉、味觉、声音、视觉,包括情感体验是一体化的。设计是未来一个趋势,是一种综合体验的设计,也许手机很难给用户触感。做硬件,我们也要考虑这种综合体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智能硬件都拥有圆润的外观原因。

  当然好看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想给用户什么样的综合体验是每个产品经理要好好思考的。

  一个具体的方法是我们可以把这件产品涉及到的所有用户感官罗列出来一一写出用户“看”到我们的产品时,会有那些感受。这样多维度全感官地去思考。

  未来的产品设计拼的不是风格,而是用户第一眼看上去是不是就能懂。

  比如做旅游的,不要给人感觉像是做医疗的,有一种严谨的感觉就错了。再比如扫地机器人,就不能是机械感十足的,这样会让人焦躁,而应该是圆滑温润的。

  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 曹宁,转自笔记侠(ID:Notesman)。

 

本文标题:腾讯高级产品经理年薪-腾讯产品经理如何看待“微信电话本”?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310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