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所属栏目:人生哲理

一 : 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

  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赏析这首词委婉曲折,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讲,含蓄的追求是一大特点。作者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道出,而读者也当力弃作品的表象,而去深入体味。这种艺术的形成大概与传统思想中的儒道影响不无关系。儒家倡礼,主张以礼节制人的情志,否则,过激的言行便会扰乱社会秩序。因此在表达的方式上,反对露己直言,反映到文学创作中,就提出了温柔敦厚的标准。道家倡无为,主张摆脱一切束缚、包括语言文字。只要体道自然,则天下大治。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有无言之教一条,否定言语的交流功能。而它反映在文学上,就产生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我们看到,尽管儒道两家思想各异,但有趣的是,它们却殊途同归,促进了古典诗词含蓄美的艺术追求。意在言外、玩味不已。辛弃疾此篇《摸鱼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值得一读。它表面看来,是作者在伤春吊古,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笔法前片全用比兴,后片化用典故。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委屈读来,意思层层深入,摧人泪下。

    山东菏泽牡丹区山东省菏泽市实验小学(南)六年级七班六年级:李易洋

二 :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辞》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摸鱼儿·雁丘词》,又作《迈陂塘·雁丘词》,亦作《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是由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作于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赴并州府试途中的著名词作。在词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句更成为描写忠贞不逾爱情的名句,传唱至今。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注释】


  1《迈陂塘》:双题作:《摸鱼儿》、《陂塘柳》。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我为赋诗,予有〈雁丘辞〉。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2问人间:又作恨人间。
  3生死相许:立下誓言,生死相从。
  4几回寒暑:多少年。指大雁已双飞多年。
  5痴儿女:痴情男女。
  6君:指殉情的大雁。
  7只影:孤单的身影。
  8横汾路:横渡汾水的路上,指葬雁处。汾:汾水。
  9箫鼓:汉武帝《秋辞》:“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10平楚: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11山鬼:指山中之神,化用《楚辞•九歌•山鬼》中:“香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句。
  12骚人:诗人。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⑴《摸鱼儿》,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⑵即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⑶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⑷识(zhì):标志。⑸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曲阳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⑹无宫商:不协音律。⑺直教:竟使。许:随从。⑻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⑼“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⑽“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⑾“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⑿“招魂”二句: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招魂楚些(suò):《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⒀暗啼:一作“自啼”。⒁“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⒂骚人:诗人。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韵译】

叩问世间:爱情到底是什么,竟然值得以死相报?天涯共飞,恩爱依偎,你们双双度过了多少个寒来暑到。
有过欢乐,离别更苦,如此痴情的儿女,世上哪里去寻找?雁儿啊,你仿佛在说:绵绵雪峰,万里云海,日照将残,失去至爱,形影孤单,哪里还能经得起岁月的煎熬?汾河岸边,当年弦歌曼舞,而今却是一片冷落寂寥,爱侣已亡,无由招魂。听吧!连山鬼也在风雨中悲嚎。此情苍天也会动容;岂能象寻常莺燕,销骨黄土蓬蒿?岁月流逝,纵然一千年、一万年,我相信自有骚人墨客,来到雁丘墓前,为你们的爱情,长歌当哭,酹酒滔滔。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简译】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千秋万古,也会有像我和我的朋友们一样“钟于情”的骚人墨客,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评价】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深深寄托了词人纯真的爱情理想。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识,与辽金文学率真尚情之传统一致,和词人年少之浪漫痴情有关,也与《董解元西厢记》和后来元杂剧肯定个人价值和欲望的精神相通。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寓缠绵之情于跌宕之中,寄人生哲理于情语之外,清丽淳朴、温婉蕴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前有序,翻译过来即是说:当年元好问赴并州赶考,偶遇一个猎人说了一个故事:猎人将捕到的雁杀了,另一只已经逃出生天的雁却不肯离去,不断悲鸣,最后终于坠地自杀。元好问非常感动,花钱买了这对雁,把它们葬在汾水岸边,堆石为记,名为雁丘,写下这首雁丘词,千古传唱。从词前小序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惊天地,泣鬼神。

  “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双飞客”即为雁。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无论是团聚,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

  “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余烟树,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汉武帝《秋风辞》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如言平林。

  “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诗经·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山鬼”“啼风雨”本自《楚辞·九歌·山愿》“杳冥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买雨。”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也妒”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礼赞。

  “千秋”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讴歌忠贞不渝的爱。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赏析】

太和五年,作者去并州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出身名门,所以他自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很早便显露出文学才华。8岁时,因做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虽然文采出众,但是官运艰涩,多次参加科举也未中选。这次他再一次参加科考,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死。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作者,于是便有了这首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词的开篇,作者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殉情对作者的强烈震撼,并通过作者将震撼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此问又把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情至极处,“生死相许”,这该是何等的深情!“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作者设问以后,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啊,多少年双栖双飞,历经“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为命,共度“几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从来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团聚的欢乐,也有离别的痛苦。可无论团聚还是离别,都会使情感进一步加深。就像人间的一对痴男怨女,团聚时柔情似水,离别时刻骨铭心。“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而如今,爱侣已逝。望天空,云雾层层;看身下,白雪皑皑;想未来,形单影只,再无爱侣牵手共度。今后,谁能在凄苦的寒夜,一同相偎相依?谁能在寂寞的漫漫长路,一起呢喃低语?与其孤独苟活,不如一同离开这个冷漠的人世,西行路上也好一路相随。“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词的下阕,作者首先描写周围景色。大雁被射死的地方,汉武帝是曾经来过的横汾路,当时车水马龙,箫喧鼓闹;而如今,“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荒烟平林,一派萧索,更加使人感到大雁殉情的凄烈。“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即使用悲惋的楚辞招魂,死去的大雁也不能复生,山鬼在风雨中枉自哀啼。在这里,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悲剧的情景:两只死去的大雁躺在寂寞的原野上,远处枯藤老树旁荒烟弥漫,是谁唱起了招魂的楚歌?凄风冷雨中,依稀有山鬼相和。“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作者认为,大雁因殉情而死,情感真挚境界弥高,上天也会嫉妒,所以不能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为了能使大雁的美名流芳“千秋万古”,被后人在饮酒时歌咏传颂,作者从猎人手中把一双大雁买下,葬在这个当年箫鼓声声的横汾路,为其坟墓取名“雁丘”,供一切重感情的人前来凭吊。元好问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这首词《摸鱼儿》紧紧围绕一个“情”字,婉约凄恻,表达了他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赏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极处,具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是中:于此,在这里面。这几句是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热爱,矢志不渝。“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君:指殉情的大雁。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自己形孤影单,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爱,即使苟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痛下决心,“自投于地而死”。“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暮雪”状前景之艰难。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这几句借助对历史盛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横汾路”指当年汉武帝巡幸处。“寂寞当年箫鼓”是倒装句,即当年箫鼓寂寞。楚:即从莽,平楚就是平林。这几句说的是,在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帝王游幸欢乐的地方,可是现在已经一片荒凉,平林漠漠,荒烟如织。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几句中,词人用当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时,转瞬间烟消云散,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些,句未象声词。《楚辞·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称“楚些”。这句意思是武帝已死,招魂无济于事。山鬼自啼风雨——《楚辞·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这里说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两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所以这对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这几句从反面衬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作好铺垫。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这是从正面对大雁的称赞。词人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钟于情”的骚人墨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人们的感动之深。全词结尾,寄寓了词人对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简析】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词作中大雁的惨死正象征着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礼赞,其中深深寄托了词人进步的爱情理想。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正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词中写殉情之雁不会与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正是强调其忠于爱情的精神不朽。词人站在历史的高度,写出了这种精神的永不磨灭,使读者不能不佩服他的惊人识见。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识,与辽金文学率真尚情之传统一致,和词人年少之浪漫痴情有关,也与《董解元西厢记》和后来元杂剧肯定个人价值和欲望的精神相通。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上下联,寓缠绵之情于豪宕之中,寄人生哲理于情语之外,清丽淳朴、温婉蕴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元好问的词作以雄浑博大见长。在这首词中词人以健笔写柔情,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确实是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清人刘熙载评元好问词时说“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矣”(《艺概·词曲概》)。这首《雁丘词》正是摧刚为柔,“疏快之中,自饶深婉”的范例。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简析】

此词作于金宣宗泰和五年(1205)遗山十六岁时,虽晚年曾经改定,然大体则为原作。词的上片在小序已叙事情梗概的基础上追寻殉情成因:前七句以我观物,放眼于巨大的时空中突出其长久厮守,同甘共苦、相依为命的深情厚感;后四句以我度物,模拟死雁之口,说出其殉情的原因。下片写凭吊,前三句渲染雁丘所处环境的冷落寂寞;“招魂”二句叙述为雁招魂及雁魂之凄苦;“天也妒”二句论断为情而死必将流芳千古;末四句点出垒筑雁丘的用意。这首咏物诗通过对雁的生活和心理体贴入微的描写及雁丘凄凉环境的渲染,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歌颂了大雁同生共死的“至情”。拟人手法的运用,打通了人与物的界限,使歌颂的“至情”扩展的世间万物。词以抒情为主,多用议论口吻,景因情设,随意挥洒,将凄伤的爱情悲剧写得跌宕澎湃,慷慨激越,可谓“婀娜中含刚健”。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辞》

【作者简介】元好问( 1190-1257 )

 元好问,字裕之,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出身于世代书香官宦人家。其祖先原为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后随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南迁洛阳,并在孝文帝汉化改革中,改姓元。北魏亡后,落籍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五代时期以后,又由河南移家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其高祖元谊,在北来晚期徽宗宣和年间(1119-1225年),官忻州神武(虎)军使。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又从平定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祖父元滋善,在金朝海陵王正隆二年(1157年)任柔服(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托克托附近)丞。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喜爱杜诗,推崇苏、黄,著有《东岩集》。

  元好问出生后七个月,过继给二叔元格(后元好问称他为陇城府君)。四岁开始学字读书,七岁入小学,八岁学作诗,被誉为神童。十一岁后,随继父元格官冀州(今河北冀县),期间受到翰林侍读学士路铎的赏识并指点其作文;十四岁,元格调官陵川,元好问受业于泽州宿儒郝天挺(字晋卿)。从学六年,博通经史,尤工诗。二十一岁回故里,在离祠堂几十里外定襄遗山读书,故而自号“遗山山人”。两年之后,蒙古大军突袭秀容,屠城十万余众,其兄元好古丧生。为避兵祸,元好问举家迁往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后转徙登封。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南渡,迁都开封,大批文人随之南迁。此时元好问与金朝诗文名家赵秉文、冯璧、雷渊、李献能、王渥、崔遵、王著等人交游,或拜师或为友,尤以辛愿、李汾和李献甫为知己。元好问经常与诸人游山水名胜,诗酒酬唱,对景抒情,借古讽今,诗歌创作极丰。其中《箕山》、《(www.61k.com)元鲁县琴台》等篇,深得礼部尚书赵秉文赞赏,以为近代无此佳作。于是名震京师,誉为“元才子”。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因科场纠纷,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选任。三年后,哀宗正大元年(1224),得赵秉文等人贡举,考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材郎,充国史院编修,留官南京(今河南开封)。自哀宗正大三年起,历任镇平令、内乡令、南阳令。天兴元年(1232),擢尚书省掾。不久升任左司都事,又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天兴二年(1233),蒙古军围开封,元好问在围城中。金哀宗以“亲征”之名逃出京城,兵败卫州后逃往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朝中无主,诸军帅不听调遣,朝野有关于立荆王完颜守纯(宣宗子)监国以城投降蒙古议论。两位留守大臣只知死守,全无应对之策。趁官民失望、愤怒之际,安平都尉、京城西面元帅崔立率兵作乱,杀二相及十多位官员,以城向蒙古请降。崔立投降蒙古后,自认为有免开封屠城之祸,拯救一城生灵之功,胁迫朝臣为其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磨掉宋徽宗所立“甘露碑”字迹,刻上碑文。几天后蒙古兵入开封,大肆抢掠,碑立否不知结果。此事史称“崔立碑事”或“甘露碑事”。因撰写崔立记功碑文,有涉“名节”一事,元好问一生为愧所扰。金亡,元好问随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今冠县)。因其诗文名气颇大,元世祖忽必烈重臣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其无意做官,五十岁那年重回老家,隐居故里,并交友游历,潜心编纂著述,度过余生。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卒,享年六十七岁。
  元好问有4子5女。长子元拊,字叔仪,仕元为汝州知州;次子元振,字叔开,太原路参佐;三子元总,字叔纲,都省监印。另一子小名阿辛,早卒。5女中次女元俨后为女道士。
  元好问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但长期怀才不遇和面对黑暗之现实,其逐渐清醒,终而走向出仕归隐之路。遗山涉足于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等文学各领域,尤以诗成就为最高。其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反映当时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作品,真实具体,富有感染力。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后人评赞其词“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深于用事,精于炼句”。其文艺评论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流传很广,强调诗歌内容,同时重视艺术成就和诗人品德,看是否能从大处着眼而不流于褊急,认为好诗应该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迈风格,反对绮靡纤丽诗风,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句十分脍炙人口。其散曲今存九首,其中《[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小令为一代名曲,号称“变宋词为元曲”开山之作。裕之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三 : 千山暮雪下一句是什么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翻译及赏析_古诗词名句欣

千山暮雪下一句是什么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翻译及赏析_古诗词名句欣赏_千山暮

千山暮雪下一句是什么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翻译及赏析:

千山暮雪下一句是:

只影向谁去

原文完整诗词: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意思】:

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出自原文】

摸鱼儿.雁丘词

金.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古文今译】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注释】

⑴《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⑶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

⑷识(zhì):标志。

⑸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⑹无宫商:不协音律。

⑺直教:竟使。许:随从。

⑻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⑼“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⑽“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⑾“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⑿“招魂”二句: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招魂楚些(suò):《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⒀暗啼:一作“自啼”。

⒁“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⒂骚人:诗人。

【写作背景】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射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射杀后,另一只大雁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年轻的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www.61k.com]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1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这首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在《摸鱼儿?雁丘词》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本文标题: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966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