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8-01-02 所属栏目:台阶

一 : 《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整理了《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

。www.61k.com。

《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篇一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感展现于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犹如艺术家,把最真实的知识艺术性地教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感。

无论上什么课,如果让学生时刻绷紧脑筋、毫无轻松之时,绝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在课堂上,如果能让学生轻松愉快、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出发点,结合文本进行教学,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他注重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迫使自己积极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同时引导人们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逐步获得真理和知识。

“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数学教学亦是如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教学风格,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重要因素。要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要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以学生为本,把逻辑性强、理论性强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呈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中去。

《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篇二

打开书柜,抽出一本几年前买下的书——《课堂教学艺术》,想着今天的教育形势比那书所写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变化,打算扔掉,我却及时被《序》里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话给吸引住了。

“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艺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

于是我再次看了这本书,它是教育工作者湛蓊才前辈所写,他独特的方法、精练的语言,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一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再次阅读也有新的收获与体会。

就如我们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闷的气氛,或者学生爱讲话,捣乱课堂纪律……都会把教师折腾得心浮气躁、筋疲力尽,于是接下来的就是开口大骂,结果学生受责心情欠佳,当然换不起兴趣,同时,教师自身也更加苦恼,噪子又受伤了。因此,此书介绍在这个时候应当作出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这种方法的使用被称之为调节的艺术。当讲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可以用故事调节;为了加强双边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适当运用练习来调节;有时新概念、新内容较多,学生容易应接不暇,力有从心,可以先复习旧知,以调节紧张的思维,使讲授能进行下去;每当讲到一定时候,有些学生难免会注意力分散,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便能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另外,幽默在教学中能创造活跃的气氛,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可适当运用……

调节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教师仅是为了追求生动,讲课时只知把格言、故事等一个劲地往学生那里塞,为“调节”而“调节”,结果不仅使学生有画蛇添足、重复啰嗦之感,而且往往喧宾夺主,冲淡主题。因此,“运用之秒,存乎一心”,调节要以说明原理、变换气氛、平衡心理为度,只有把握了这个“度”,才可以说是真正掌握了调节的艺术。

课堂教学艺术除了调节的艺术,还有应急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乐学术、超人术……

言之有理,道之于行。这本书里介绍的各种课堂教学艺术都各具特色,各有道理,然而,能否真正成效还得靠我们自己去实践与运用;能否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上新的台阶,还得靠我们不懈的努力与进取了。

《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篇三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的单向的传授知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看了这本书,知道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一种关系下,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怎样上好一节课呢?我觉得必须掌握好课堂的教学艺术。

上好一节课,首先是课堂导语要有艺术性,在课堂导语的设计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问题:忌重知轻能、忌冗长拖沓、忌平淡刻板、忌牵强附会、忌言独角戏。课堂导语的设计也要多种多样,一节好的课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就是课堂讲授了。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用心察言观色、转变教师的角色、重组课堂信息。

一节好的课堂上完了,在结束课堂的时候,怎么做一个好的结尾呢。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结语呢?下面几个方面说说:

1、下回分解法。在课的结束,能够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出几道由易到难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申铺垫法。结尾的内容不局限于下节课,而是有意识的为今后的知识作下伏笔,潜移默化。

3、承上启下法。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过度到下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后主动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呼应开头法。

5、发散结尾法。

6、画龙点睛法。等等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看了《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的读者还看了:
1.学习魏书生教育艺术心得体会

2.怎样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 : 《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讲授提纲

第一章课堂教学艺术概述

第一节生命化——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二、生命化教学的涵义:

生命化教学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人格得以塑造,个性得以张杨,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生命化教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的生命体验性:课堂教学要把生活世界还给师生,把人格塑造,个性张杨回归于教学的主体,这是教学的根本所在。

2、教学的交往互动性:交往是教学的本质属性。

交往双方具有怎样的本质力量,就会决定交往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交往活动的质量。

三、教学的生成发展性:

第二节:课堂教学艺术的概念

一、教学艺术本质的不同理解:

1、技巧说;2、创造说;3、审美说;4、规律说;5、素养(才华)说;6、特征说:7、交流说;8、整体说。

二、课堂教学艺术的概念:

教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艺术、过程艺术,从教学的角度对教学艺术属性的理解及据此发展起来的艺术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等等。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教学艺术是“掌握”教学的一个独特视角、独特方式。只有从“高低远近各不同”的角度来看,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教学。

第二、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和过程艺术的统一,也就是特定的教学价值观与特定的教学操作方式的统一。

第三、教学艺术具备一般的艺术特点,如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

第四、教学艺术中、艺术掌握的是教学,艺术的前提是教学。教学艺术包含在教学中,服务于教学。

第三节课堂教学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2、情感性:

3、创造性:

教学的创造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备课钻研教材创造性地思考;其次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最后是教学方案组织实施的创造性。

4、实践性:

第四节课堂教学艺术的功能

一、陶冶功能:

二、转化功能:

三、谐悦功能:

四、整体功能:

第2章课堂教学设计艺术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什么是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措施”说;2、“方法”说;3、“操作”程序说;4、“方案”说;5、“计划”说;6、“技术”说。

所谓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加下由教育机关专门组织起来的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并获得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发展,是教和学相结合的统一的活动。所谓设计,就是为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究。设计就是规划和组织,是对设计对象进行安排,使其相关,从而对其进行控制;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种事情的结构方式。第一,教学是一个有目标的活动;第二,设计就是为实现某一目标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就是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确立解决程序的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第二节制定教学目标的技能

要进行教学目标设计,须要对学习背景、学习需要和学习任务进行系统的分析。

一、学习背景:

教学设施不同,学生背景不同,教师水平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必然不同。

背景划分为指导性背景、教学背景、迁移背景三类,根据背景因素空间上的差异,把学习环境分为:直接学习环境和周围支持环境。

二、学习需要:

三、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任务类型,二是学习任务的心理加工模式,三是学科内容的有关结构。

第三节分析处理教材的技能

在研究教材之前,一项必备的工作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因为教材是大纲的依托,没有理解课程标准,备教材往往备不到点上,效果会大打折扣。

一、备重点:

并不是每个内容都是重点,也不是每部分内容都需要“平分秋色”。备重点这项工作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所谓重点内容乃是教材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二是写教案时要确定每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重点的一般标准有三条:①基本概念;②基本理论;③基本方法。

二、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区分:

教材重点是就教材的具体内容而言。对顺利学习重点则是指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加以讲解,要求学生学习时特别加以关注的“知识点”。教材重点必然同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指教材重点,还包括那些虽不属于教材重点但必须加以讲解的内容。教材重点是由其所在地学校的整体水平决定的,而教学重点则是由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三、难点的确定:

确定难点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①按知识发展的一般规律确定;②按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确定;对学生来讲,难点往往是那些对学生说来比较生疏而带技巧性的内容。

四、“紧扣课本”与“适当补充课外内容”的关系

“紧扣课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让学生熟悉课本内容;二要尊重教材;三是提出复习题、布置作业均要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即使有必要补充一些课外习题,其难度也不应超过课本上练习题的难度。

第四节制定教学策略技能

一、内容型策略:内容型策略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程度和内在的逻辑结构安排教学活动的策略。

二、形式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三、方法型策略: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技术和方法为中心的策略。

四、任务型策略:任务型策略主要是以教学任务或学习类型为中心实施其教学策略。

第三章课堂教学导入与结束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一、课堂教学导入的作用:

1、凝聚——指向作用;

2、激发——深化作用;

3、消疑——置信作用;

4、铺垫——拓展作用。

二、课堂教学导入的特点:

(一)导课要有针对性,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案例:(P25)

(二)导课要有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案例:(P25)

(三)导课要新颖,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案例:(P26)

(四)导课要简洁,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案例:(P27)

三、课堂教学导入的技巧:

1.温故知新:案例:(P28),案例:(P28)

2.创设情境:案例:(P29)

3.设疑导课:案例:(P29)

4.开门见山式导入:案例:(P30)

5.激情昂扬:案例:(P31)

6.故事导课:案例:(P31)

7.幽默导入:案例:(P32)

8.随机应变:

第二节课堂教学结束艺术

一、课堂教学结束艺术的功能:

教学结束艺术则是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并转化升华而采用的各种教学行为方式方法。

1、综合概括的功能;2、条理化、系统化的功能;3、巩固强化功能;4、提纲挈领功能;5、激趣开智功能。

二、课堂教学结束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

(一)教学结束的一般过程

1、简单回忆;2、提示要点,鼓励进步;3、提出问题或采用其他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4、巩固应用;5、拓展延伸。

(二)教学结束的基本方法

1.归纳法:案例:(P36)

2.比较法:案例(P36)

3、点题法:案例:(P37)

4、质疑、答疑法:案例(P37)

5、启下法:案例:(P38)

6、练习法:

7、图表法:

8、回应法:案例:(P40)

9、设疑启发法:

10、发散法:案例:(P41)

11、假想法:案例:(P41)

12、拓展延伸法:案例:(P42)

13、活动操作法

教学结束的方法主要有两类,既认知型结束和开放型结束。认知型结束又称封闭性结束,其目的是巩固学生学到的知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去。这类方法是对问题或课程的归纳总结,对结论和要点的进一步明确和强调,并尽可能引出新问题,把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开放型结束是在一个与其他学科、生活现象或后续课程联系比较密切的教学内容完成后,不只限于对教学内容要点的复习巩固,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面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他们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三、课堂教学结束的一般要求:

(一)自然妥帖,水到渠成:

(二)语言精练,紧扣中心:

(三)要注意内外沟通,立疑开拓:

第四章课堂教学讲授艺术

第一节 课堂教学讲授艺术的含义与特征

一、讲授的含义与类型:

讲授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讲授有关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1、讲述;2、讲解;3、讲读。

讲读法的教学步骤分为:①准备性谈话;②全文阅读与讲解;③编写段落大意;④复习阅读;⑤复述;⑥总结谈话。

二、讲授的特征:

1.讲授法的特征:①教师是讲授的主体;②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③口头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基本工具;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⑤针对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一般心理特点进行教学,知识容量大,效率高。

结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和体验,我们赋予讲授法全新的内涵和更加丰富多彩的特性:

① 讲授法的新特征体现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还是指导者;②新课改要求教学由专制化走向民主化,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③口头语言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基本方式。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带给人们的便利,利用教学媒体所倡导的新的教学观和新的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讲授的优点与缺点:

第一,讲授法可以使学生能够迅速领会教师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第二,讲授法得以使师生得到情感的交流、思想和行为上的互动。第三,从学校的角度考虑,讲授法可以减少学校的经济投入,扩大教学范围。第四,讲授法可以迅速更新知识内容,尽快迎合时代前进的步伐。

另外,传统的讲授方法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第一,传统的讲授方法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第二,传统教学往往不能使教师真正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第三,讲授时间过长,讲授内容过多,会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第二节课堂教学讲授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

2、教师应对讲授的内容作全面的分析和把握,做到准备充足,力图将全面而又系统的知识呈现在学习者面前。

3、教师语言表达要文明,准确,简单明了。

4、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

案例:(P52)

第三节课堂教学讲授的技巧

一、内容“精、新、深”的讲解技巧

二、“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讲授技巧:案例:(P54)

三、“寓教于乐”、“寄庄与谐”的讲解技巧

四、讲授教学中的演讲技巧:

①限制题材。②例证充分。第一,使演讲人性化。第二,使演讲个人化。第三,时演讲充满细节。第四,利用对话,使演讲戏剧化。第五,展示演讲的内容,使其可视。

第五章课堂教学举例和提示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举例艺术

举例,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对某一具体事例的分析,印证或者抽象出所要掌握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概念的理解。举例的艺术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教育学理论知识和实际例子很好地结合起来,施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得到教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举例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二、教学举例对教师的要求:

1、举例能力的培养:

2、举例创造性的培养:

第一,教师要努力增强自身的创造意识;第二,教师要提高对教育信息的分辨和鉴赏能力;第三,教师要对选取的例子进行加工改造。

三、举例的技巧:

1、举例要有主有次:

2、举例要结合远近:

3、举例要正反互补:

4、举例要情理交融:

第二节课堂教学提示艺术

一、课堂教学提示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或在做练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是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引导,这就是提示。

提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提示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第二,提示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难度降低;第三,提示能使学生的思维质量提高。

二、课堂教学提示应遵循的原则:

1、提示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2、提示要有层次性:

3、提示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需要。

三、课堂提示时机的掌握:

提示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最需要教师给予适当帮助的时候。

四、提示的分类:

从明确程度角度,可分为明示和暗示两种,从接受提示的对象角度,可分为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个别学生提示两种。

1、明示:相对于暗示而言,它不像暗示那样隐蔽和含蓄。“明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示的时机;第二,提示的方法;第三,提示的语言要简洁、概括、清晰,带有原则性。

2、暗示: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作必要的提示时,不像明示那样那样较为明确地向学生指出明确的思维方向和路线,提供明确的方法,而只是比较笼统、隐蔽和含蓄地把教学意图透露给学生。

3、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提示。要求教师做到:第一,要照顾到普遍的一般水平。第二,要注意把握好提示的程度。第三,提示不应过于具体。

4、面向个别学生的提示:有两情形,一是教师提问某学生,而这个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所作的引导性语言。二是教师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要求他们思考有关问题,教师在观察中发现的某些看来有些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以使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第六章课堂提问艺术

第一节课堂提问的作用和类型

一、提问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动机,吸引学生关注学习内容;

(二)提示教学重点,获得反馈信息,深化已学过的知识;

(三)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类型:

(一)回忆提问:

(二)理解提问:

理解提问可以分问三种类型:(1)一般理解(2)对比理解(3)理解提问

(三)运用提问:

(四)分析提问:

可分为三中类型: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

(五)综合提问:

综合提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分析综合,推理想象;案例:(P71)

(六)评价提问。

第二节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把握住最佳时机提问:

二、问题的难易要适度:案例:(P74)

三、问题的分配要适当:

一般发问的原则要先提问,后指名回答;提问要面向全班;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待全班同学积极思考时再指定学生回答。第一,面向全班提问,个别回答。最后归纳为完整的答案。第二,并行发问。第三,面向全班发问,学生轮流回答。

四、提问后,期待时间要充足:

五、注意设计创造性问题,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案例:(P76)

六、提问要有层次性,做到有效:

第三节课堂提问的过程和基本要求

一、提问的过程:

提问过程如下:拟题——引入——陈述——听答——评价。

1、拟题是为提问而做的准备工作;2、引入阶段;3、陈述阶段;4、听答阶段;

5、评价阶段。

二、基本要求:

1.针对性要强;2.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3.要有一个“时间差”;4.教师的态度要和善,亲切;5.要有一定的指向性;6.要富有启发性。

第七章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板书的功能

一、板书的意义:

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辅助口语表达而运用黑板上的文字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是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学以致用的“桥梁”。

二、板书的功能:

(一)明晰思路,提示重点:

(二)构建框架,增强记忆:

(三)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第二节课堂教学板书的类型

一、提纲式板书:它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师讲解顺序,以纲目的形式展示顺序要点。它以文字表达为主,将一节课的内容,各知识要点经分析综合,按其顺序和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例:生物课《光合作用》后半部的提纲式板书(参见教材P82)。

二、结构式板书:又称脉络式板书。它是以文字表述为主,并用线条、数字或符号把文字组成一个框架,表现事物的结构、顺序、过程等的板书形式。

例:语文课《西门豹》的结构式板书(参见教材P82)。

三、表格式板书: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明显分项的特点而设计的。它形式规整,文字简明,内容精要,一目了然。教学内容复杂,需要进行异同比较的知识,都可以采用表格式板书。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等学习能力。

例: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确定》的表格式板书(参见教材P83)。

四、线索式板书: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配以箭头等线段和简练的词组文字,以表明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果、递进、变化顺序和关系等的板书形式。它概括性、逻辑性和直观性强,抓住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分析和概括能力。

例:语文课《守财奴》的线索式板书设计(参见教材P83)。

五、综合式板书:两种或两种以上板书形式的结合使用,就形成结合式板书。

例:语文课《葫芦僧判葫芦案》的综合式板书(参见教材P84)。

六、图示式板书:它是利用线条、箭头、符号、数字等组成图形的方式标出教学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这样的板书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引起学生兴趣、思考和记忆,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例:(参见教材P85)。

第三节课堂教学板书的基本要求

一、提纲挈领,条理清楚:

二、表意准确,简明扼要:

三、突出重点、出示适时:

四、因情而异,富于变化:

五、设计独到,书写规范:

六、形式美观,善于创造:

第四节课堂教学板书的构成和设计

一、板书的构成:1、语言文字;2、图画;3、图形;4、符号;5、数字。

二、板书形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教材内容;2、教学目的;3、课型特点;4、学生实际。

另外,选择板书形式时,还有一个如何选用他人设计的板书的问题。一般方法是“审查——精选——修正——编配——机变”。

三、板书的设计:

首先要考虑板书设计的物质前提,主要是指板书教学的设备条件,即用以呈现板书图示的传统设备或电教设备。

其次要考虑板书设计的思想前提。主要是指设计的主观意识,即进行板书设计的教材意识和学生意识。应清楚教材编排的系统、各册教学的内容、本册所处的地位、双基教学的任务、思想教育的要求、课型配合的特点、单元教学的重点等等。

最后是技能前提,主要是指板书设计的实施水平,包括板书图示的设计技能、板书图示的演示技能、电化教具的操作技能等。

第八章课堂教学节奏和过渡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节奏艺术

一、教学节奏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指教师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时,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变化讲授的方式和速度,使整堂课处于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之中。

二、课堂教学节奏的构成:

可比成分主要有教学的密度、速度、难度、重点度、强度和激情度等。

良好的教学节奏可以把学生带入教学美的境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节奏的种类:

1、教学行程的节奏:;2、教学环节的节奏;3、教学内容的节奏;4、教学速度的节奏:5、课堂情感的节奏;6、学生思维的节奏。

四、课堂节奏调控的原则:

(1)快与慢有变换:

(2)动与静有交替:案例:(P98)

(3)张与弛有错落:案例:(P99)

(4)疏与密有间隔:

(5)起与伏有波澜:案例:(P99)

第二节课堂教学过度艺术

过渡指教学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过渡的作用:

二、过渡的类型:

(1)课堂讲授由一层转入另一层,由一部分转入另一部分需要过渡。案例:(P101)

(2)课堂教学由复习到新授,由新授到复习需要过度。案例:P(101)

(3)课堂教学由讲授到练习、示范、表演、讨论等环节需要过渡。案例:(P102)

三、过渡的基本要求:

1.过渡要自然;2.过度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3.过渡要因情而异。

四、过渡的方法:

1.分析的方法;2.演绎性的方法;3.启发性类比法;4.穿针引线法;5.激趣过渡法; 6.悬念过渡法; 7.激励过渡法;

第九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艺术

第一节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1、自主学习是由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构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学生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

2、自主学习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是学生在以上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

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生在总体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的学习模式。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和指导的情况下学习,自主学习仍然常要教师的指导。与自主学习相对立的是他主学习,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的分水岭是学生主体性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得到确立。

独立学习也不等于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往往指在不依靠他人的帮助下进行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

1、动机;2、方法;3、条件;4、行为。

三、自主学习的特点:

1、体现自觉的有目的的学习本质特点;2、体现主动性特点;3、体现独立性特点;

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制定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2、判断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目标的能力;3、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的能力;4、选择或自我设计学习活动并执行学习活动的能力;5、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协商活动的能力;6、监控学习活动实施情况的能力;7、调整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8、评估学习结果的能力。

五、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

(一)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1、学习目标的多元化;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学习过程的个体化;4、参与学习的实质化。

(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1、开展自主性教育;2、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3、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

(三)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首要前提;

2、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素;

3、提供充分、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条件;

4、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是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保障;

5、重视自主学习过程的调控和指导,是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第二节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涵义: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运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1、混合编组:混合编组就是指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2、小组目标;3、积极的相互依赖;4、个体责任;5、小组自评。

三、合作学习类型

1、指导型:其教学程序是:

(1)教师授课;(2)小组组建;(3)测验;(4)计算个人提高分;(5)计算小姐总体分数;

2、过程型:

3、结构型:

4、探究型:其教学步骤是:

(1)教师确定将要学习的总课题;(2)学生查找信息;(3)每个小组制定计划并开展调查,以求解答问题;(4)每个小组准备呈现一份课题研究的终结报告;(5)师生共同合作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四、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1、基本式:其具体流程为:

第一步:教师精讲;第二步:小组成员进行互助性合作活动,学习教师讲解的内容;第三步:形成性测验;第四步:小组奖励。

2、拼盘式:

3、游戏——竞赛式:

4、导学讨论式:

5、自学交流式:(1)课前自学;(2)自信交流;(3)精讲点拨;(4)深化巩固。

五、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一)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

1、合作学习形式化:2、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3、合作学习自由化:4、合作方式单一化:5、合作学习扩大化:6、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指导技巧:

(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1、创设宽松、平等的合作氛围:案例:(参见教材P127)2、合理分组,优化合作小组的组合:3、制定适宜的合作目标:4、合作技能的培养:5、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案例:(参见教材P128)。

第三节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涵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习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1.提出问题,学习者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收集数据(证据),扩展和解释问题;3.形成解释,学习者对所探究问题作出回答;4.评价结果,学习者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5.检查结果,学习者交流和论证他们提出的解释;

三、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2.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5、提高科学素养:6、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问题阶段: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的;

2.计划阶段:讨论探究,设计方案;

3.研究阶段:实施研究和探索。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着重做好三件事:第一,指导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第二,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三,学生在完成信息收集、整理后,对任务进行制艺、交流、研讨。

4.解释阶段:实验、观察,验证假设

5.反思阶段:师生辨析,整理吸纳

可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是探究小组内的反思。其次,要进行组间反思。

五、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及实施策略:

(一)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1、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2、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3、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参与者;4、教师是探究学习的合作者;5、教师是教育资源的开拓者和策划者;6、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者。

(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创造宽松、愉快、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2、激趣引题,引导自学探究;3、解疑导拨,合作探究;4、明理强化,实践探究;5、激励评价,拓展探究;

探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的结果,更注重学习个体创造性与主体性的培养,以人的发展为宗旨。

第十章课堂教学演示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演示的意义

演示教学法,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配合讲授和问题,向学生展示实物、模型、标本、画面或通过幻灯、投影、影视、实验等演示,说明有关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二、教学演示的作用:

1.教学演示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

2.教学演示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

3.教学演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教学演示有助于开发学生大脑的潜力,减轻学习的疲劳程度,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节课堂教学演示的类型

一、实物、标本、模型演示:

实物是生动性和真实性最强的演示材料,最能反映事物原本的属性。

标本是指经过特殊处理的保持实物原样的动物、植物或矿物等。

模型与实物、标本不同,它不是实际物体的本身,而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实物作为模型,经过加工而模拟制成的仿制品。

二、挂图演示:

演示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把握好演示时间;2画略图或使用辅助图配合主图;3、挂图、语言、文字要有机结合

三、幻灯、投影演示:

四、影视演示:

这类演示是指用电影电视机、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的演示。

1、辅助课堂教学:程序:教师讲解概念或原理;放映影片提供感性教材;结合讲过的概念、原理对影片内容作系统分析,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继续新的教学内容。

2、电影、电视教学课:主要用于复习和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的课程,方法比较简单。

五、实验演示:

实验演示有三个方面突出的特点,即科学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1、传授新知识的实验演示;

2、巩固知识的实验演示;

3、实验片段的演示。

第三节课堂教学演示的技巧

一、演示与语言讲解紧密结合:

常用形式有以下四种:

(1)利用语言指导学生的观察;(2)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观察的结论;(3)利用直观手段辅助语言讲解;(4)以直观教学手段作为讲解的出发点。

二、演示要适时适度:

演示适时,就是指教具在适当的时候被演示。

1、离散时机;2、渴求时机;3、疑难时机;4、升华时机;5、欲试时机;6、懈怠时机。

演示适度,指教师在每堂课的演示不多,却又达到预期效果。

三、选取能给学生提供强烈刺激的素材:

四、活用教具:

五、设置悬念,引导探索:

演示教具应有简短的引言,努力激发学生想看、想弄清楚某些问题的欲望。

第十一章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课堂教学管理艺术,即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学生适宜行为,保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技能技巧。

第一节课堂教学管理的功

一、组织功能:

二、促进功能:

三、协调功能:

四、维持功能:

第二节 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类型

一、放任型:

二、独断型:

三、民主型:

四、情感型:

五、理智型:

六、兴趣型:

第三节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上课风气;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学生的疲劳程度;4、学生的自制力;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教学威信;2、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表情;3、教师注意的分配情况;

4、教师的教育机智;

三、课堂的学习环境:

四、其他方面:

1、课堂的管理跨度;2、课堂教学常规;3、师生关系;

第四节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直接指令:

二、间接暗示:

三、恰当评价:

四、体语控制:

五、培养助手:

六、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觉地向教师学习,虚心听取教师的教诲,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富有成效。在教学管理问题上,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以理解、信任的态度,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巧妙地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五节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及技巧

一、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是指课堂中突发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情。

(一)积极主动,严肃认真;

(二)沉着,冷静,善于控制;

(三)宽严适度,掌握分寸;

(四)满怀爱心,教书育人。

处理偶发时间时要注意:第一,针对问题,不作人身攻击,也就是只对事,不对人,处罚坏行为本身不得造成人格伤害。第二,不因处理纪律问题而影响教学。第三,只解决问题,不追究过失。第四,为学生保留面子。顾及学生的自尊心,易收到正面教育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技巧:

1. 趁热加工法:案例:(P168)

2. 暂时悬挂法:案例(P169)

3. 巧用幽默法:案例:(P170

4. 因势利导法:案例:(P171)

5. 爱心感化法:案例:(P171)

6. 自嘲解围法:案例:(P172)

第十二章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与非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的含义与功能:

1.教学语言的含义: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

2.教学语言的功能:

第一,教学语言是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教学语言影响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语言影响师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教学语言艺术影响教师语言表达的美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另外,语言艺术也是训练学生审美感的方法之一。

案例:(P176)

二、教学语言的特征:

教学语言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区分教学对象,把握学生的特点。二是清晰准确,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三是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严密的逻辑力量。在新课改的理念支持之下,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1.感染性和亲切性;案例:(P178)

2.讲解性和口语性;口语性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①节奏掌握。②语言掌握。

3.整体性和局部性;

4趣味性和审美性。

三、教学语言的使用技巧:

1.语音技巧:案例:(P181)

2.节奏技巧:

4、语调技巧:

5、词义表达技巧:

6、亲和力的语言表达技巧:

第二节课堂教学非语言艺术

一、教学非语言的含义与功能:

1、教学非语言的含义:教学非语言是指教师运用手势、动作、姿态、表情等体态语言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教学语言。

涉及如下几个方面:①目光语言。②身体语言。

2、教学非语言的功能:第一种是指示作用。第二种是调节作用。第三种是感情作用。

案例:(P186)

二、教学非语言的类型:

第一类是动态无声非语言活动,如点头、手势、眉目、身姿、抚摸、拥抱等。第二类是静态无声非语言活动,站立、坐、蹲、倚、等姿势(身体的气味、体格、风度、气质、服饰、发型等也属此类)。第三类是有声的非语言行,如出声的笑、叹气、呻吟、语音、语调等。

1、面部表达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别恩的研究结论:信息交流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2、手势表达语言:

(1)手指语言:如十指交叉时表示“沮丧心情”。

(2)手掌语言:如掌心向上是一种表示诚恳、谦虚和赞同的意思。

(3)手背语言: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将手背到身后可以缓和紧张的情绪,消除紧张状态。

3、眼神表达语言:

4、空间距离语:

三、教学非语言的使用技巧

1. 着衣技巧:

(1)教师的衣着要适合教师本人的形体、气质、年龄,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只有保持这几个方面的和谐比例才是得体的打扮。

(2)教师的衣着应朴素大方而不失高雅,从衣装中来体现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3)教师的衣着要干净利落,发式要整齐自然,切忌穿着颜色过于花哨、样子过于新潮、价格过于昂贵的华丽服饰。发式上切忌新、奇、特或浓艳颜色的漂染。

2.面部语运用技巧:教师的面部表情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这是对教师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在涉及到必要的教学内容时,教师的面部表情应该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教师的面部表情变化应注意分寸和场合,过多过频的表情变化使教师显得挤眉弄眼,缺少庄重。

3.手势语运用技巧:在使用手势语言时,手势语运用的频率、速度等要适度。教师的手势语还应当追求优美、文雅。

4.眼神运用技巧:首先,要扩大视目范围,要做到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其次,教师应通过目光来捕捉学生的内心世界,再次,教师的目光要具有神韵美且方式得当。神韵美指教师的眼神真诚自然、亲切热情。

5空间距离语运用技巧: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经常走下讲台,使讲台与前排座位之间也成为活动区;其次,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深入到学生座位之中去指导,帮助,这在练习课、操作课中更为重要。教师经常适当地走近后排学生,能使他们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亲切感;再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半圆式座位排列,即把学生的座位排成半圆形,教师从圆心点可以随意接近每个学生。

第十三章教学媒体的选用艺术

(学员自学)

第十四章课堂教学评价艺术

第一节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涵义和功能: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观为依据,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按照规范的评价程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状态和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水平进行评价;二是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评价。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

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改进功能;4、教学功能。

第二节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原则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4、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诊断性评价一般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使其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指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休正其本身轨迹所进行的评价。

5.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评价相结合:

二、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全面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第三节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1、体现民主协商精神;2、强调评价过程的周期性;3、注重评价标准及角度的多向化;

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2、设计评价工具:3、对反映学习情况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4、制定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二)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学生发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①基础目标;②提高目标;③体验性目标。

2、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

①教师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忒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②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内容的衔接科学合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④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⑤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习。

①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②合作学习;③学生的差异性发展;④鼓励创新。

4、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①课堂驾驭能力:能较好地组织、管理和监控课堂教学,有较好课堂应变能力。②实践操作能力: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合理地使用教具。③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规范、生动、教学意图表达清楚,板书设计合理,字体规整。

三 : 《台阶》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爸爸“坐”的生命姿态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中学蒋云斌

一、插图画坐姿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给这篇小说配副插图,大家会画些什么?

生:爸爸坐在台阶上抽着烟,烟雾缭绕在爸爸的头顶。

生:我觉得应该是爸爸很疲惫的坐在台阶上,边上放着他捡来的鹅卵石和瓦片什么的。

师:为什么画这些?

生:这样可以突出爸爸造这个台阶很辛劳。

生:小说中爸爸坐在台阶上就写到很多次了。

生:我想画的也是爸爸坐在高高的台阶上,满脸忧愁,我在边上陪着他。

师:造好了台阶,为什么还忧愁?

生:爸爸觉得自己老了。

二、坐姿说爸爸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画的插图有1个共同点:都是爸爸坐在台阶上。接下来,请大家把文中描写爸爸坐在台阶上的文字找出来仔细读一读,说说你从中读出了1个怎样的爸爸?请同学们用这样的1个句式“这是1个的爸爸,因为他”(PPT出示)来说一说你的阅读体会。

生:这是1个悠闲惬意的爸爸,因为他坐在台阶上洗脚、抽烟,觉得“很舒服”,还有“我”小时候在台阶上玩耍之际。

生:这是1个勤劳肯干的爸爸,因为他干活回来坐在台阶上休息一会,就“匆忙”干活去了。从这里的“匆忙”这个词中尤其看得出来他只想着自己田里的活。

师:不错,能抓牢关键词语理解。

生:这是1个有美好憧憬的爸爸,因为他坐在台阶上休息,眼睛还“专注”的看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专注”这个词很能看出来。

师:此时爸爸肯定在憧憬什么?

生:造出和别人家一样的高台阶。

师:是的,爸爸一生辛劳就是为了造出1个高台阶。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我觉得这是1个自卑不自信的爸爸,因为新台阶造好后,爸爸从最高一级一直坐到了最低一级,最后干脆坐到门槛上去了,他很不自在。

师:这里很奇怪,造好新台阶,爸爸应该有地位了,为什么还是自卑不自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想想为什么这些内容是自卑不自在的。

生:爸爸一下子不适应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很不自在。

生:因为爸爸一辈子是个农民,低眉顺眼惯了,别人和他随便打个招呼,他竟然回答错了,表明他内心很紧张,这是骨子里的自卑表现。

生:或许别人觉得他有地位了,其实爸爸感觉自己还是没有地位,所以是自卑的。

师:老师明白了,台阶造得再高,爸爸内心也不强大。刚才同学说到,爸爸已经不坐在台阶上了,那么此时的爸爸坐在哪里?

生:坐在门槛上休息,也不说话。

师:这里你读出1个怎样的爸爸形象?

生:苍老可怜的形象,因为爸爸用大半辈子造好台阶后,人也老了,头发花白失去生机。

生:内心痛苦茫然的爸爸,前面写爸爸挑水闪了腰后,变得很粗暴和烦躁,不服老,但感觉自己真的老了。

……

三、“坐姿”有深意

师:爸爸辛苦地造好了高台阶,但最终结局仍是痛苦和茫然。刚才大家在爸爸的“坐”姿中,读出了爸爸的悠闲惬意、勤劳肯干,也读出了爸爸的自卑苍老、痛苦茫然。现在老师想问的是,作者多次描写爸爸“坐”在台阶上的姿态,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生:这样更能写出爸爸的朴实。

生:反复写爸爸总是坐在那里,让人感到他很卑微。

师:文中有没有写到爸爸站立着的姿态?

生:没有,除了坐,爸爸总是在种田、捡石头、砍柴、挑水,都是弯着腰的。

生:好像有,71页后面有一句话,“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这是不是?

生:这也不是,这只能说爸爸想挺直的站立,可是爸爸是个驼背,“胸无法挺得高”,即使想挺直,也无法站直。

师:能不能说得更明白一些?

生:农民都是弯腰干活的,爸爸所以驼背了。

生:老师,我觉得还可以这么理解,爸爸就是站不起来的农民,精神上。

生:是的,农民的那种卑微,使他们无法挺起身来,只能弯腰屈膝的坐着。

生:爸爸不是弯着腰,就是坐在台阶上,我觉得,辛劳和卑微,使爸爸这些农民的内心站立不起来。

师:说的太好了。爸爸有朴素的期望,但最终仍一无所有,身体却垮了。卑微和辛劳,已经使他无法获得精神上哪怕是身体上的站立。最后老师想说的是:这些以爸爸为代表的中国农民,用他们这样的生命姿态,铺就了我们民族走向未来的厚实台阶!

爸爸的头发会说话

安徽省凤台县第四中学胡明坤

分析完《台阶》中爸爸的形象以后,我让学生读读课文,品一品课文中生动优美、表现力强的句子。学生默读,思考。

一会儿,有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找到了两组有意思的句子。”

师:你先读一读。

生:一句是“爸爸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水珠,随着爸爸踏着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另一句是“我就陪爸爸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师:这两组句子怎么有意思呢?

生:“挑”和“埋”这2个动词值得玩味。

师:捕捉动词,咂摸句子,不失为学习小说的好方法。你能把这2个动词的妙处讲给我们听一听吗?

生:我先说说“挑”字吧。造台阶时,爸爸有目标,有奔头,浑身充满了激情与力量。瞧,天没亮,爸爸就起床踏黄泥,整个人浮在雾里,“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1个“挑”字,形象地写出爸爸的头发也都充满了动感与活力,连头发都在与爸爸并肩作战。

师:有道理,头发是可以体现出1个人的精神状态的。岳飞的《满江红》中就有“怒发冲冠凭栏处”这样的诗句。

生:这句话中的“艰难”一词,说明爸爸的每一根细发都承载着超过极限的重量。

师:可见爸爸重负着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极限,读出了词的意蕴,真善于思考!

生:爸爸头发上的水珠,其实也不仅仅是雾,里面也夹杂着爸爸的汗水。

师:有人说在一片树叶上可以推敲阳光,我们又何尝不能在爸爸头发上触摸他的思想呢?“挑”着的不光是水珠,还要挑起建造新屋的重任。起伏的不光是头发,还有爸爸那澎湃的心情。有奔头的日子是那样的美好,连头发都是那么的有活力。

生:“埋”字也用得很好。台阶造好后,爸爸怅然所失,将头深深地埋在膝盖里。由此可以看出,爸爸的目标实现后,他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感。

生:爸爸整个人处在无所适从、精神颓废的状态。

师:“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同学们想一想,“半晌都没动”,爸爸当时会想写什么?

同学们安静沉思。

生:岁月不饶人啊,我真的老了,爸爸大概这样想。

生:新屋盖好了,台阶也建好了,我的心里怎么反而没着落了呢?

生:好不容易建好了九级台阶,我怎么没有听到乡邻们的夸奖呢?

生笑。

师:有1种希望是“挑”,有1种失落叫“埋”。“埋”,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暗波涌动。其实这句话中对头发的描写也很细腻,请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

生自由读。

生:“灰白”说明爸爸老了。

生: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爸爸的短发比喻成“庄稼茬”,庄稼茬短而干枯,失去生机,正如爸爸的头发。

生:爸爸失去了希望,很颓废。

师:这就说明爸爸的精神家园崩塌了。多么精彩的分析!读出文本背后的意蕴,才能倾听主人公的心声。我们一起来读读这2个句子吧!

师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通过品味“挑”和“埋”2个动词,你对于小说作品的欣赏多了哪些更深一层的感悟?

生:好的小说,要有画面感。如果把《台阶》这篇文章拍成电影的话,这两组句子就是绝佳的特写镜头,将镜头聚焦在爸爸的头发上,头颅上,让爸爸的头发来说话。

生:小说语言不一定要使用华丽的辞藻,朴实的语言也一样可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我们学习小说,要揣摩小说的言外之音。好的小说语言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常,放在一起却很有味道。有奔头时,连爸爸的细发都具有向上的力量,挑起了重担。理想实现后,他的头却深埋在膝盖里,连高高的九级台阶都安放不下他那颗浸透了失落的心,他那庄稼茬似的灰白头发诉说着他的无奈与不甘。原来,头发会说话。选角度,学小说,品人物,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砌不进去的“青石板”

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汪晓春

师:作者说,“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大家找一找文章中与“青石板”有关的情节,说说从这些情节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青石板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是爸爸一口气背回家的,没有收石料钱。可以看出爸爸年轻时候身强力壮,很结实。

师:就是说,青石板是爸爸年轻岁月的见证。

生:还可以看出爸爸要强好胜的性格,也可以看出爸爸家境不富裕。

师:青石板的来历中既窥见爸爸的性格特点,也可以看到爸爸的经济状况。

生:文中写“我”小时候在青石板上玩耍等,可以看出“青石板”陪伴了“我”的童年成长。

师:青石板还承载了我童年生活的回忆。

生:第5节写爸爸坐在台阶上洗脚,“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可以看出爸爸的生活辛劳,常年和泥土打交道,做繁重的体力活。

生:爸爸常常“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青石板还是爸爸忙碌种田生活的见证。

……

师:文中说,“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可是,这三块青石板真的就砌进去了吗?青石板见证的那种性格特点,那段青春岁月,那些生活习惯甚至更多更深层的东西,就真的随着新台阶的建成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吗?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说说你的发现。

生:爸爸在撬青石板之际闪了腰,他坚持要抬,可以看出爸爸还是那么要强好胜,即使抬不动受伤,也忍着不说。

师:这个年纪的爸爸,还有争强好胜的资本吗?他的腰伤还能隐藏住吗?

生:爸爸没有当年的体力了,后面写爸爸挑水时竭力掩饰,还是受伤了,是腰伤的复发。

师:文中说“等爸爸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我想,青石板很沉重,爸爸心情很沉重。

生:青石板,是说爸爸的脸色像石板一样泛着青,是阴沉的,板着脸。

师:这一句很让人深思啊。青石板能砌进新台阶,但是,爸爸的年轻健壮的时光是回不来了,爸爸再怎么争强好胜,也掩饰不了身体的每况愈下,这是自尊心极强的爸爸怎么也砌不进去的惨淡现实啊!

生:爸爸在台阶建成后,要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但忽然醒悟了,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就憋住了不磕。

师:爸爸憋住了不磕,可是,他内心的极不自然,掩饰住了吗?

生:没有。因为下文写“那会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爸爸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爸爸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爸爸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

师:爸爸真的“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吗?

生:爸爸一下子还不习惯在台阶上不磕烟灰。“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可以看出,这已经成了爸爸的1种生活习惯。

师:你能找一找爸爸抽烟的细节描写吗?

生:“爸爸坐在绿阴里……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爸爸头上飘来飘去”,这一节能看出爸爸经常抽烟,因为他有心事,他嫌我们家台阶低,不如别人家。

师:爸爸造新台阶的心事,在漫长的时间里集聚,需要靠抽烟来得到舒缓和释放。青石板能砌进新台阶,但是,恒久的生活习惯怎么能说没有就没有呢?真的没有时,爸爸的失落可想而知。和青石板有关的生活习惯是砌不进新台阶的啊!这种习惯不仅仅是磕烟灰。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坐在台阶的位置,爸爸坐得高也不习惯,低也不习惯。

师:说得对。

生:“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可以看出“我”的童年美好的时代过去了,青石板砌不进新台阶,因为童年的记忆是永远忘不掉的。

师:如果我们再细细读“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这样是会吃苦头的!”,你们能读出什么更深的含义来?

(学生朗读)

生:好像不仅仅是写童年生活,还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生:爸爸不赞成我1步跳到门槛上,说这样会吃苦头的。应该是1步1步来。不能急躁。

生:“我”从上往下跳容易,但是,从下往上跳难得多。就像爸爸造台阶,想改变生活贫困、地位低的家庭现状,却几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还要靠非常辛苦的劳作和省吃俭用,才终于建成台阶。

师: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青石板真的能作为奠基的石头,承载那象征着富裕有高高地位的新台阶的重量吗?台阶高了,可是真的一切都高了,都好起来了吗?童年的我想1步跳到门槛上,可是那时候的我没有这个能力,摔了1大跤。爸爸建台阶的故事不正和我当年跳门槛的故事有相似之处吗?

寻找《台阶》的时代背景

云南昆明市明德民族中学谷润

师:作者以农民的儿子自述,写了爸爸为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子而辛劳付出的一生。同学们读完小说后,觉得作者是在写什么时候的事情。

生:旧社会。

生:我觉得不像是旧社会,因为文中没有提到战乱。

师:你们所说的旧社会是什么时候呢?

生:建国前。

生:不可能是建国前,在建国前战火纷飞,老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是不可能花那么长的时间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子”做准备的,更不可能想到“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子”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师:你能结合常人的生存需求和精神需求思考,方向是对的。确实如此,人只有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才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到底是建国后的哪个时期呢?同学们仔细地读读文本,想想从1949年建国到1992年间,哪1个时期最不符合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

生:文中写爸爸穿的是草鞋,过年之际才能在家里用热水洗一次脚,平常都是在外面的水坑里洗,说明他们家很穷。我觉得八十年代最不符合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因为老是听大人说,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不至于那么贫穷。

生:文中写爸爸“往1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我父母对我说过,八十年代应该不会是这样的吧。

生:我也觉得不像是八十年代,文中写爸爸上山砍柴,“鸡叫到第三遍时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说明人们对时间的判断,靠的是“鸡鸣日落”的自然现象,八十年代农村不会还没有钟表吧。

师:同学们从文中找到那么多信息,很好。这些现象确实不应该出现在八十年代。因为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中国的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生:老师,我还有补充。文中写爸爸造新屋时,是用加了石灰和豆浆的黄泥来砌缝,而不是水泥,说明当时水泥还很紧缺,而八十年代农村盖房子应该都是用水泥了吧,你看农村有的房子盖得比城里的还坚固、漂亮,这也证明作者所写的时代不会是八十年代。

生:还有一处,文中写“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这应该不是八十年代吧。

师:你们从物资和人的思想观念方面进行了补充,很有道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得出这样1个结论——这篇小说贯穿了20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呢?

生:我觉得可以,那时就穷的。

生:我觉得不可以,文中有个细节,说爸爸为了盖新屋,每年有4个月要去山里砍柴卖钱,一元一担,这样的买卖行为在文化大革命时是禁止的。

师:文化大革命都知道,不错,文化大革命时确实是不准有私有经济的,一旦发现,就要被当做资本主义的尾巴,坚决割掉。所以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应该是在文化大革命前。

PPT:关于小说的时代背景,的确如您文中所分析的,应该在20世纪的六十年代初期。而“爸爸”的形象,在那个年代里,在我生活过的乡村几乎到处可见。——李森祥给编者尤志心的信

师:同学们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寻找到了小说的时代背景,你们的分析和作者的自述完全吻合。弄清小说的时代背景对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在这番仔细地寻找中,觉得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呢?

生:想表现当时的农民生活。

生:那时候的农民都那么艰难困苦,他们都想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师:确实如此,这篇小说就是一位爸爸为实现建造有九级台阶新房理想的奋斗史。文中的爸爸不是1个个体,而是1个群体的代言。

生:爸爸为造一栋新房子而艰辛付出,房子建成后他又迅速老去,作者从中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惋惜。

师:说的不错,爸爸的形象几乎是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他们始终有着通过自身奋斗来改善生活,提高社会地位强烈愿望,包括今天参与城市建设的农民工,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作者写作这篇小说,也许是要引起我们,引起全社会去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最渴望得到的尊重,也许这才是全社会真正要修筑的一道“台阶”。

逐梦,需要什么

黑龙江穆棱市教师进修学校王建国

《台阶》一课接近尾声。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小说是常常需要辨认文字以外的意味的”。“以外的意味”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辨认”。肖培东老师的话可谓一语中的:阅读说到底是让我们更为智慧。小说中的爸爸用了大半生的心血造出了台阶。有人说它是“地位”的象征,有人说它是“尊重”的代表,也有人说它是“梦想”的代名词。“象征”也罢,“梦想”也好。重要的是我们能否从爸爸“造”台阶的故事中感悟些什么?

问题犹如1个石头扔进了湖面。美丽的小手如雨后春笋在书桌上次第直直竖起。

见状,我提示学生一定联系文本说。

“勤劳。爸爸一年四季没有闲着之际,除了‘7个月种田’‘4个月砍柴’,剩下的时间就是捡卵石、编草鞋。我的祖父就常对我说,‘一勤天下无难事’。所以我认为造成高台阶是勤劳的结果。”

“梦想越大,越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了挣一元五角钱,爸爸‘鸡叫三遍时爸爸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1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山路,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今天看来真是难以想象的。另外,说到草鞋,我还想起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从本质上讲,爸爸和红军的精神是一致的,不知我联想的有没有道理?”

班级,响起了掌声。

“无论砍柴、捡砖瓦和往‘黑瓦罐里塞角票’,还是造好台阶后爸爸都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爸爸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这些都表明爸爸做事非常认真。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持之以恒,一丝不苟,这也是我和有些同学应该学习的。”

“立志最重要。人们常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长’,人生最重要的是要立志。‘我们家的台阶低!’这句话就是爸爸造新屋、造台阶之前的立志之言。这掷地有声的话语犹如威武之师出征前的誓言。如果说‘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1个黑瓦罐里塞角票’是有志之人的表现,那后文的‘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就是他‘立志长’见证。”

“立志、认真、艰辛、勤劳固然非常重要,我认为爸爸还有1种更可贵的品质是善于谋划。正确而周密的谋划才能使各种因素协调起来。不信你看:每到夏季担谷子回来,爸爸坐在台阶的绿荫里,在过烟瘾的同时用‘专注的目光’久久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这一典型而充满诗意化的细节描写,就表明爸爸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这是造屋前的;‘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1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4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这是造屋中的;造台阶‘那天早上爸爸天没亮就起了床’‘等泥水匠和2个助工来之际,爸爸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这些都说明爸爸是一位善于谋划的人。平时给人‘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的他,绝对是一位那个年代那个村落中充满大智慧的农民,常言道‘大智若愚’吗!”

掌声如雷鸣。他的分析可以用“深刻”一词来形容了,我评价道。

“谁还能锦上添花?”我又往刚刚平静下来的湖面扔进了一颗不大不小的石子,希望再次激起与众不同的涟漪。

“老师,我发现了1个问题:一块青石板三百多斤,三块青石板是一千多斤;一口气背了三趟,而且走的是山路,一双麻筋草鞋都磨破了,这足以说明造高台阶前爸爸身体的强壮。这让我想起1个问题,1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虚无的。我们中学生也是如此,无论我们的人生梦想多么美好,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四 : 从研讨课《用目光倾听》看课堂作业与阅读教学进程艺术地融合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最关注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优质、高效。特级教师董耀红常常告诫我们:“不要避讳基础知识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语文课堂就是要精讲多练!” 特级教师杨国珍也指出:一节语文课中落实了8至10分钟的作业时间为合格,而作业的内容与时间适当为良,在此基础上作业时机也适当为优秀。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如何将课堂作业有机地融入阅读教学进程中。
在《用目光倾听》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这样设计教学环节:在学生初读课文,对文章大意有所感知之后,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中的相关基础题;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用结合重点词句体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形式的朗读等方式一步一步地揭示“用目光倾听”的深层含义,当学生心弦被拨动,对文章中心有所感悟之时,因势利导请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中有关理解中心的习题;接下来,引导学生依据板书背诵文章重点章节,并完成本课其它习题。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在学生们积极参与的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心灵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一节设计得当的语文课,是完全能够将作业与教学进程艺术地融合的,作业的全程参与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紧凑高效、更加充满动态的美感、更加富有语文味了。
以下就是我执教的阅读课《用目光倾听》的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师板书“听”,你看到这个字,你的脑海中产生什么疑问了吗?(怎样听?听什么?)
2、师板书“倾听”,怎样听呢?是倾听。“倾”是个生字,(师注音)后鼻音要读准,一起读,好!(cai)昨天预习作业的第三题中问道:“倾”在这里应该选哪种解释呢?(用尽力量),那么“倾听”也就是用尽力量地——听,全神——贯注地听、聚精——会神地听。
3、师板书“用目光”,读课题之后,大家一定有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和想法,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诗!                  
二、自主学文并完成基础性习题、批改预习作业
1、师: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音和诗歌大意,好,自由地读吧!
2、师:读完全诗,相信大家一定对诗歌大意有所了解,下面请大家完成《课堂练习》中第四大题的第一小题,和语段阅读的第二、三小题,题目不难,你们一定能完成好!你们做题,老师来为你们批改昨天的家庭作业也就是一、二、三大题。
生自由做作业,师批改预习作业一、二、三题
三、以理解性习题为线索导读全文
1、师:第四大题的第一小题中问“妈妈一句话”是指?指名说:“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大家都是这样写的吗?好!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诗歌第一节)好的,那就请你把这句话写到黑板上来吧!
2、谁来为大家读读第一节诗呢?指2人读。
看板书并简单评议,“望”字打点,用什么望?指课题“目光”。师:哦,原来啊,用目光倾听,也就是——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这句平平常常的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这节诗应该怎样读呢?指名读。
3、读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问:目光难道能听懂话吗?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呢?
(引导学生回答诗歌2、3节的内容。)诗中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师相机板书:交流 交谈 交往   真诚 心灵
4、师:原来啊,真诚的目光代表着真诚的内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谈、交往都需要一颗真诚的心灵啊!现在咱们对课题的理解是不是更深一层了?还有谁愿意也像老师这样,谈谈自己的理解?(指两人说)快看语段阅读第一题,“谈谈你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会做了吗?赶紧写下来!
大家所谈到的,其实也就是诗歌2、3节的内容!(cai)来,就让我们自由地放声朗读2、3节诗,读出你对诗歌的理解吧!
指两人读。
追问:什么叫千言万语?(很多很多的话,多得说也说不完)
(cai)此刻,让我们的思绪回到第8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迟到》一文中……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块钱给我。
师引导:是啊,爸爸什么也没说,只是看着我,看着我把夹袄穿上,同学们,你们看到爸爸的目光了吗?你们读懂爸爸目光中的千言万语了吗?谁能说?
(爸爸仿佛在说……爸爸仿佛在说……)
(爸爸虽然没有说出来,但他的目光表达出对女儿的关爱,女儿啊,一下一下打在你的身上,却是生生地疼在爸爸的心里啊,爸爸看着女儿,仿佛在说女儿啊天冷你快快穿上吧,别冻着了……仿佛在说……)引导说说。
师:从那以后,作者就成了一个勤奋早起的、每天第一个站在校门口等着开门的孩子!爸爸的目光里传送的是一位父亲对女儿的责任之爱、深沉之爱,这真诚的目光真的胜似千言万语,真的将作者带到了那温暖的春天!现在,再让你来读第2、3节诗,你会怎样读啊!
指多人读(音乐)师范读,齐读。
谁能背?指名背诵。
一起来好吗?能背的背,不能背的边背边看!
5、深入:是啊,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同学们,生活中的目光很多很多,“目光”前面还可以用上哪些形容词吗?
指名说:理解的、包容的、同情的、信赖的、赞许的、欣赏的、坚定的、严厉的……引导:当你身边的人受到别人的误解时,你向他投去理解的目光,是真诚吗?当你身边的人一时糊涂犯下错误,你向他投去善意的包容的目光,是真诚吗?严厉的目光难道也是真诚的吗?(严厉表达的是老师对我们的无限期待)这也是老师的真诚啊!
师:原来啊,这些目光都是真诚!生活中处处需要真诚,你真诚地对待他人,他人也会真诚地对待你;你真诚地对待生活,生活也会真诚地回报你!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真诚并不是智慧,可是它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泽。这就是妈妈在教会我生活啊!来,一同读读最后一节诗!
6、师:学到这里,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们这首诗歌的作者——金波。一位生活在孩子中间童心永驻的诗人,小时候,是妈妈用童谣引领他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长大后,是他用诗歌引领着中国的孩子去欣赏诗。正是这样一位真诚对待生活的诗人才能够写出这样“如泉水一般清亮、鸟语一般婉转”的诗作啊!
齐读。
四、集中练习
  在下面的时间里,请大家做《课堂作业》第四大题的2、3、4小题;以及5、6大题。可以选择着做。

本文标题: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948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