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美术教育研究-有关美术教育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8-03-23 所属栏目:美术教育研究

一 : 有关美术教育学研究论文

教育均衡是指政府提供给每个孩子的学习的条件、权利、机会是平等的,它包含着教育起点的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果的均衡等方面。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育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www.61k.com。

美术教育学研究论文范文一:美术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分析及应用

摘 要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情感教育比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教育实践 实践 分析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在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美术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在强烈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为什么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被称作“四君子”的梅、兰、竹、菊,那是因为这些植物的特性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有着某种联系。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到美,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以使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便于促成学生的情感思维。比如,版画教学首先体现的是操作性,课上应立足于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尽量提供条件使之多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版画的魅力及学习的乐趣。如在刻版制作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他们操作起来发挥空间很大,课上,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家愉快地参与其中,团结协作,增强了学习兴趣,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

版画课是轻松的,作品完成后,每个同学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由于没有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和传统形式的障碍,学生们找到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他们从被动地完成由诸多形式要求的作业,到主动地掌控手中的刻刀,任凭自己的想象,把想象变成现实,每件作品都包含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亲自体验了通过想象和创造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满足。让学生在感知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版画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而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指的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欣赏及创造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进行情感教育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学生只有被作品打动,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之产生情感互动,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比如,欣赏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舞蹈纹陶盆》,它的突出美点是装饰纹样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若盆中盛水至纹样底线,便可看到盆内壁五人一组的舞蹈者,宛如围绕着一泓池水翩翩起舞,向人们传达着原始人狩猎或劳动之余载歌载舞欢乐生活的信息。学生领悟到了《舞蹈纹陶盆》独特的美,才能领悟到那份欢快的原始情感,从而生发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美术作为一种视觉和造型艺术,通过视觉对物体进行感官认识,激起情感体验,产生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事物。因为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艺术美的形式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生活,用美术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才能体会美术情感教育的内容。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课程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学生可能会有点滴的情感感悟,但绝不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应有的依托。美术课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情感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感的激发,丰富的想象是丰富的情感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联想和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欣赏马远的《踏歌图》时,可以设计问题一:观察画中踏歌的四位老少乡农的形态,想象他们在过桥时有怎样的情境,每人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情节。问题二:农民为什么要踏歌?通过这种问题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会被激发出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画中人物淳朴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的方法千变万化,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发掘和灵活运用。美术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个体学习方式及对学习过程的感受,而不仅是专注学生学习的结果。重视对学生美术情感方面的评价,应坚持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并重。

美术教育学研究论文范文二: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内容摘要:美术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犇-嫑”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文章通过一则新闻分析了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 美术教育 现状 思考

一、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记者郑琳在2010年12月4日《钱江晚报》上刊发了一则新闻——《小学生看画展问讲解员:吴冠中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大意是吴冠中画展在杭州举办,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前往参观,其中也不乏家长带着孩子组成的“亲子”队伍。然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在看完吴冠中画展后,问讲解员:“老师,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她一脸认真地抛给讲解员老师这么一个犀利的问题,然后拿着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讲解员要讲的每一句话。这个问题让讲解员彻底傻眼了。

家长们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不过孩子们在现场的反应却让美术专家们颇感尴尬,在面对五花八门童言无忌式提问的时候,讲解员更是经常被“雷翻”。

站在吴冠中画的女性裸体画前,害羞的小女孩自动绕道了,嘴快的小男孩脱口而出:“怎么画这种东西,好难看,好恶心!”后面的家长如临大敌,赶紧把孩子拉走,并指着旁边的画转移注意力:“快来看这个草原啊!”但讲解员还来不及开口,家长和孩子的行动已经宣告,裸体画至少不适合给孩子看。

吴冠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学理念,叫做“眼睛教眼睛”。他最提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审美的眼睛。他曾经在媒体面前痛斥中国的美术教育,教出了大群“美盲”。

然而,当家长争先恐后让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时候,他们仍然无法避免花钱买“美盲”的陷阱。面对三年级女孩的问题,“中心思想是什么”,讲解员在哑口无言后,思考良久,给出了一个答案:“吴冠中画的是美。”于是,小学生们把“美”记在了笔记本上。

这则新闻让笔者沉思良久,孩子的问题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而要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层面上去看待,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二、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在参观吴冠中画展时,向讲解员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吴冠中画展中出现的那一幕。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高中取消”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

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里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已经无法给出适合的答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然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本,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教材都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这应是教育革新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提升中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更新教育观念,把观念统一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上,这个《决定》,是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针和纲领性文件,是面向21世纪整体教育的思路,必须在各个学校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质的教育类型,各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可是,它也是一个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必定存在一个突破口。《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门类,有着它独特的体系,我们不能从单纯意义上的绘画概念来理解和对待,因为美学的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文学、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内在品质。没有美学知识,很可能文学家放过了一个精彩的构思,政治家失去走一个闪光的点子,科学家丢掉了一个美丽的幻想。没有美学知识,企业家可能使一个好的形象设计闪过视线,使一个新颖的广告策划与其失之交臂,整个社会将变得苍白和没有魅力,所以,美术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绝不可少的一课。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改变美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可能改变美术课的地位,让美术专业老师能真正从事自己的专业,使美育走进校园。

(二)建立系统化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应从幼教开始,这是一种贯穿整个中小学的课程,也是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1.美术教育应是实践性的。美术教育应以启发创造想象力为主,兼而学习世界优秀传统的绘画,在每一个教育阶段上,都要学习国内外不同民族优秀传统的绘画,培养学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2.突出美术教育的人文科学性质。在不同阶段上都应开设艺术鉴赏课或者其他艺术活动。只有在鉴赏中以及大量优秀的例子中,才能培养审美的眼光。3.开设艺术史课程或艺术讲座,以美育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与以学习技法培训艺匠为宗旨的教育应该是有区别的。4.可适当地开展艺术批评课程,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批评,不仅可以带动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研究兴趣,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在进行批评的活动中,依据所选择的价值判断和标准不断地评判和修正自己,以同样的价值判断和标准塑造自身。

(三)加强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尽管相对前几年有所改善,但状况仍不容乐观,城市中学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的专业美术教师,小学几乎全部是“师范”毕业的兼职教员,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是空白。而且,这些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既没有在理论上上升到美学教育的高度,在实践上又没有较强的实际美术创作和教学能力。所以,中小学生普遍无法接受系统的审美艺术教育,因而缺乏较好的审美意识。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建设。师范类美术专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范类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专业,二是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一是从师范类学校抓起,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我们培养的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辐射的受教人群,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抓好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的建设,培养美术教育人才队伍作为补充,弥补目前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不足。

在师范类美术专业建设中,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工作。师范类高校除要有一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强素质的专家教授外,课程的设置、授课的形式也很重要,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美术专业在设置必要的艺术技巧训练课外,要特别加强美学理论、艺术鉴赏、审美趣味、美学史论、艺术实践等课程设置。

只有认真抓好美术教育建设,才有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维民.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艺术教育的缺失[N].美术报,2011-01-17.

[2]阎光奇.让美育走进校园[J].美术界,2003(8):57.

[3]沛一,伞天.素质教育与美育、美术教育——论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有关

二 : 一位少儿美术教育研究者的理想国



——思麦格艺术学苑创始人黄露博士访谈

美术教育研究 一位少儿美术教育研究者的理想国

核心提示

在北京丰台,有这样一家艺术教育机构,有家长坐2个小时地铁把孩子送来,有家长退掉很多机构的培训班就只选他们的课程,有的孩子来了就不走,还有家长不遗余力推荐身边朋友的孩子也来玩艺术却不求回报。经记者的一位朋友推荐,记者特意采访了这家机构的创始人——黄露博士。

记者:您怎么设计您的核心课程?

黄露:我从创办思麦格艺术学苑以来,一直希望能将美术的学科价值和创造性思维教育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在所有的学科教育中,我认为美术最能培训公民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来源起码有几个方面,例如,相对自由的空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解决问题的多元方法论,独立的批判性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STM课程设计中思考的基本问题。同时,我认为现在很多机构盲目学美国少儿艺术教育,将自由不予限制赋予孩子,其实学的是错误的方式,美术学科价值中很重要的一点——审美修养被忽视了,审美修养还是需要教师引导的。所以我们的课程基本是以这两方面为主要出发点进行研发。

记者:您觉得小朋友学美术最重要的是什么?

黄露:我觉得小朋友画画首先要开心,因为在儿童成长阶段,美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是非常符合儿童爱玩乐的天性的,美术与很多学科不一样,它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表达,更强调感性。所以,开心是基础,如果画画不开心,那其他的附加价值都难以得到体现。

记者:您认为教小朋友画画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黄露:现在校外的美术培训机构主要有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是以“画得像”为标准,推行“照猫画虎”,由老师提供示范作品,每个孩子照着老师的作品画,画得都一模一样。这种教学方式,这些年已经受到了儿童美术教育专家的大力批评,因为它忽视了孩子成长阶段最需要美术给予帮助的能力,例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还有一种方式是盲目推崇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实际就是“不言教令”,老师不干预教学,孩子随便画,画完老师就鼓励,这种随意涂抹的美术教学,我们也是排斥的,因为孩子需要的“取法乎上”的审美都丢掉了,在等待天才的过程中忽视了绝大部分小朋友的通过美术学科能得到的素质教育。

所以,我们认为,真正的校外美术教育应该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为每个孩子提供符合他成长的个性化美术教育。

记者:听说您带着团队原创研发的STM课程受到了美术教育界的高度认可,您可以介绍一下吗?

黄露:思麦格的STM课程是我们教研团队用六年时间研发的一套专注于儿童艺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课程,这套课程的研发团队专业性很强,研发人员基本都是大学教师、美术教育学博士、硕士,而且有教育部课题作为支撑,完成后,我们组织了两次专家研讨会,得到了权威专家的一致认可。同时,我们进行了三年的教学实验,一直在调整,现在也不能说完全完成,只能说是阶段性课程产品,例如,我们现在正在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加入到这套体系课程中,希望能将这套课程做成我们理想中接地气的课程。

STM课程的名称来源于英文Self,Thinking,Methodology的首个字母,分别强调的是自我、思维、方法论这三个艺术创意思维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课程体系主要以年龄为分界线,通过对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行为习惯、艺术能力的分析,设置相应的主题课程。我们的经验是,9岁之前的孩子,例如4岁和6岁的孩子,他们的接受能力、动手能力会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都是将1岁作为一个班级年龄划分的界限,然后设置相应的课程。4-7岁的孩子由于约束较少,循序渐进推进符合他们接受能力的课程相对容易,只要方向不错,较容易达到孩子快乐成长,家长认可满意的效果。7到9岁的孩子,由于越来越知道规则而不敢想象,所以,应该有一些相应的课程让他们理解事物的各种可能性,培养创意思维。解决了这个想象力消退的问题后,9-12岁的孩子更应该让中外大师的营养来滋润他们的心灵成长,来解释“取法乎上”的审美,坚持这套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具体课堂的教学行为,就有可能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既拥有独立创造力又有高雅艺术品位的人。

记者:那您这边主要针对多大的孩子呢?

黄露:我们的体系课程设置主要针对4-12岁儿童,4-7岁为创意绘画阶段,7-9岁为思维绘画阶段,9-12岁为大师实验绘画阶段。

记者:您如何从教师角度来保证思麦格的理念都能得到很好的贯彻?

黄露:我们思麦格只用全职教师,而且有严格的教师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无论是工作多久的教师,只要到思麦格来,都必须经过2个月的培训,先做助教,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合格者聘为讲师,只有讲师才能独立授课,而且每3个月就会有一次新的考核,从目前来看,教师质量还是能保证。当然,我们要保证教师的创造性,所以也有一套针对原创的激励机制。

记者:能谈谈您的教育理想吗?

黄露:其实我真正的教育理想是把更多的中国孩子培养成幸福的人。以前我的关注点在校内教育,后来我发现校外教育更容易实现我的理想,包括课程的实施程度,班级的学生容量,更丰富的艺术材料,更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等都是可以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的,这样能让更多儿童接受到正确的艺术教育,为中国的少儿美术教育做一份贡献,让幸福的孩子更幸福。
本文标题:美术教育研究-有关美术教育学研究论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872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