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为什么有很多头皮屑-为什么很多高楼没有13楼和14楼?

发布时间:2018-04-18 所属栏目: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

一 : 为什么很多高楼没有13楼和14楼?

比比读小说网”,看最精彩的小说!

我们公司大厦是直接将13楼市和14楼叫做T和M。

一、是为了与国际及港澳台接轨。他们忌讳4,13,14这些数字,因此有的楼盘不设这几个楼层或以别的数字、字母代替。

二、比如:3层上边直接就是5层,不设4层;或者以3S(4层),12S(13层)等代替。但楼盘总高还是按自然楼层计算。

这个也没有具体规定,还是一个常规问题。就算开发商和物业不迷信,但购房者在乎也会影响物业出售出租。所以,普遍采用回避13楼市和14楼的做法。

另外还有一种解释。

关于13

其一,传说耶稣受害前和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是耶酥的弟子犹太。就是这个犹大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局,致使耶稣受尽折磨。参加最后晚餐的是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纸带来苦难和不幸。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13”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

其二,西方人忌讳“13”源于古代希腊。希腊神话说,在哈弗拉宴会上,出席了12位天神。宴会当中,一位不速之客——烦恼与吵闹之神洛基忽然闯来了。这第13位来客的闯入,招致天神宠爱的柏尔特送了性命。

关于14

14就是“意思”

另外:

14是13与15之间的自然数。

质因数分解 2×7

罗马数字 XIV或XIIII

二进制 1110

十六进制 E

在数学中

偶数

卡塔兰数

第6个开放曲流数

在以10以上的数为底的进位制中,14表示为E

正方锥数

十进制中的基思数

在人类文化中

在南美洲国家表示吉祥的数,但在部分中国人因为谐音「实死」(意指「必死无疑」)的关系,所以又视为不祥。

可见这个只是各个地方的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已

13楼 为什么很多高楼没有13楼和14楼?

关注公众号“比比读小说网”,看小说,没广告!

二 : 为什么东京的很多马路没有路名?


网友赤坂[日本街道]为什么东京的很多马路没有路名?给出的答复:
谢邀。
不仅是东京,日本所有的地方都经常被认为道路缺少名称。因为日本以外的大部分欧美国家和中国都以道路为地址基准,所以只要是条路基本上都有且必须有名字,而日本不是。
札幌和京都这样的道路网方方正正的地方看起来倒是都有路名的,不过基本也是主要道路。
地势崎岖的东京,事实上,大马路一般是有路名的,即使没有以文字为名的“通称名”(如青山通、山手通、明治通等等),也都会有道路编号(国道XX号线、都道XX号线)以方便管理。
小马路和小巷小街道太复杂了,并且根本就是弯弯曲曲左拐右拐——你根本也分不清哪些路可以被称为“一条路”
比如上图这块地方我顶多能看出有三条路可以称为“一整条路”。比如上图这块地方我顶多能看出有三条路可以称为“一整条路”。

日本的地址系统以什么为基准呢?不是道路,不是XX路XX号,而是按街区来的。也就是道路围城的中间的区域,这些区域中的建筑物被编上号,然后这些区域本身也有自己的号码,称为X番地,数个这样的区域组成一个“丁”,数个“丁”又组成一个地区。我们说的“XX町X丁目”就是一块叫做XX町的地区的第X个丁。
所以日本的地址格式是这样的:XX县(都、道、府)XX市(区、町、村)XX A丁目B番地C号 - D室,其中C就是具体到建筑的编号了
直观一点的例子(虚构地址):
东京都新宿区百人町3丁目24番地2号
神奈川县横滨市中央区元町1丁目1番地2号
与道路都没有关系。
这种地址系统的产生原因,据说是以前判断哪块田是谁的比较方便,当然可观的原因也确实是,以前的市镇内的道路基本都是乱修所以根本没法哪来标记地址,而主要道路相对较少,几条主要路中间围城的地方太大太大了,所以这些路即使有名字,一般用到的时候也不太多。


网友jyo gan[日本街道]为什么东京的很多马路没有路名?给出的答复:
国内和日本在街区形态上有点不太一样。

拿google地图的图片来说明吧。
同样比例尺下(都调成200米/500英尺模式),东京较为靠近市中心的港区(不是码头,区的名字就叫港区。上方的白色大楼是六本木山,下面是民宅,散布着多个国家的大使馆)是这样的:


与之相对应的上海外滩是这样的:



二线城市里像福冈市的中心部是这样的:


济南的是这样的:


相对来说国内横平竖直的街道更多一些,住宅以小区为单位,而且城市里的地址也是xx市xx区xx路(街)xx号这种,以街道来标定位置,所以差不多的道路都有名字,如果哪条街没有名字,两边的建筑物连地址都不好表示了。

而日本由于土地私有且住宅以独门小院或单个的住宅楼为主,街区要细碎很多,道路弯曲,小路众多,一条条都命个名简直是不可能的,大的道路和个别小一点的道路会有一个一般是叫XX通り的名字。他们的绝大多数地址的命名是不依赖道路的,市、区以下是地名》丁目》番地》住居号码,比如日本国会的地址是: 東京都千代田区永田町2-2-1,第一个2表示2丁目,第二个2表示2番地,也就是街区编号,一般住宅区的街区大小是3000-5000平米,约30户人家,最后一个数字是在这个街区里按一定规则(一般是顺时针方向)给每一栋住宅的号码。这种方法(1962年通过法律统一的)可以很明确地定位到每一户,也就没必要给所有道路起名字了。


网友朝寝坊[日本街道]为什么东京的很多马路没有路名?给出的答复:
曾经看过一个TED视频(Derek Sivers: Weird, or just different?)说不同的思考方式。
以下内容个人推测成分大,供题主参考一下哈。
视频中提到,世界上有些地方以纵横的道路street定位(如美国),问路的时候能够知道自己正站在某某路上,故而马路名字很重要(必须有名字- -);而有些地方正相反,如日本,主要是以道路之间的空白(即街区,block)来定位的,所以问路的时候人家只能跟你说你这是在N丁目N番地。如果具体追问我这是在啥路上?遇到有些马路别人可能就答不上来。人家不太以马路定位,所以给路起名字的运动不太昌盛吧我想。


网友老张同志[日本街道]为什么东京的很多马路没有路名?给出的答复:
楼上写了不少路名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东京的出租车拉活是分片的,大部分出租车只能在指定的区域内上客,如果客人的目的地不在指定区域内,那么需要放空跑回来。
由于出租车很贵,大部分人很少乘坐出租车长距离出行,所以东京的出租车的单台的移动范围及其有限,这直接导致了对他可以拉活的那片以外的区域不熟悉。

三 : 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


网友匿名用户[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不惭愧地说,我自己的背景很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爸爸在九几年赶上了第一代移民浪潮,来到了美国。随后几年,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在美国出生,成为土生土长的ABC。而我,在中国完成了基础教育,在美国进行大学教育。
我见证了上一代移民的生活(我爸爸),见证了一代ABC的成长(我的弟弟妹妹),赶上了留学大潮而出国念书(08年),又比同龄留学生提前拿了一张绿卡(20岁)。

在国内亲朋眼中,我是留学生,
在留学生眼中,我是移民,
在移民眼中,我是国内的。

I.上一代移民
我爸爸在美国呆了将近二十年。在当年,在以我爸为首的出国党看来,移民的生活条件是绝对优于回国的:更好的社区,更好的收入,体面的工作,房子和车子。当时的中国人,还大多骑着永久挤着公交,住几家一户的筒子楼。美国的生活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有着致命的物质吸引力。在美的奋斗目标,无非就是两个字——“留下”。
在今天,这一代移民已经基本进入中产阶级,一栋洋房一部车,两个小孩一只狗,富足但不暴富,稳定但不冒泡,也算实现了他们当年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在国内发展的亲朋,因为赶上了90年代末的发展浪潮,生活水平也没有输于他们(虽然大部分的移民不承认这一点)。从收入和购买力上看,他们是差不多的。
从工作上来说,第一代移民对美国的事业没有太多野心。普通的工作拿到的薪资,就能过上富足健康的生活,你不必在公司挤破头,也不必踩着别人的脸,也可以住着别墅开宝马,穿着名牌逛各国。所以,并不是太多的人会以在公司爬到高层为目标。工作性质以工程师为主。工作年限以供完孩子上大学和交完养老保险为基准。总结来说,工作压力不大,薪资有余但不土豪。
在家庭方面,对下一代的期待,无非是学好中文,上ivy,打个football进个联赛。对上一代人的赡养,费用会担当更多,但是诸多大小事宜是由国内的兄弟姐妹打点,烦心事并不多。家庭财产一般在养老保险,房产,少量基金债券里,很少有人会有大量现金存款,破产可能性很小。每年去国外旅个游是没问题的。总结来说,生活压力低,模式为easy。
而以我妈为首的中国中产阶级,生活水平虽然与美国中产相差不远,但是各方面的压力却要多得多得多。下要供孩子留学,买房,买车,上要供老人的医疗和养老,工作上要和官府和无赖周旋,回家后要和兄弟姐妹争财产。防癌防吃防污染,防贼防盗防流氓。儿子/女儿在XX国留学又要缴学费了,想给爸妈转一个好一点的医院,隔壁家的老王昨天又买了一辆奥迪,今天单位小姑娘又拿了一个土豪金布拉布拉布拉……………………赚的钱多,发愁的地方也多,消费能力不低,但是安全感也不高。

II. 留学生
我接触到的留学生分为三类。一部分家境富裕,念书只是为了镀金,一开始就打算回国接班。一部分家境贫寒,大多想要留在美国,走在我爸爸当年的路上。而最多的一部分留学生,家境中产或小康。他们父母奋斗的目标,是美国的中产。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希望孩子能过上自己渴望的日子。而这些孩子们,没有当年我爸出国时那种强烈的物质对比差,乍一看觉得自己家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美国,对于自己父母一代的生活压力也没什么切身的感受,再加上寂寞和签证问题,这一批人群归国的不占少数。

虽然有的朋友归国的说辞是”父母在,不远游“,但即使归国,大多也不会甘心呆在父母身边,来到北上广打拼。其实,我的想法是,赡养父母,在如今不该成为回国的第一理由。洛杉矶飞上海只要十三小时,深圳去江苏也十几小时。视频电话和微信的普及,让每天联系到父母也变成了并不困难的事情。在北上广生活和在美国生活,对父母而言,距离感是差不多的。

III. ABC
我的弟弟妹妹是土生土长的ABC。作为第一代移民的孩子,他们比国内长的我,少了一份功利心,多了一份自信。对于归属感,他们的态度类似于自小随父母离开家乡、在北上广长大的孩子。对于老家(中国),虽然会回同父母回去,但是没有太多认同感。
虽然生活单纯,但是这一帮孩子并不是毫无烦恼。比学习成绩,比体育,比谁上的大学好,这些方面的压力和国内的孩子差不多。有的父母甚至还是典型的旧式思维,把他们没有完成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部分孩子承受的压力不亚于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但是,普遍的情况是,这些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实现自己的想法。他们在美国的发展路径比上一代人更加多元化。但是,进入绝对上流社会的孩子不多。美国是个阶级已经固化的社会,进入中产之上,需要几代人的资源,第一代ABC相对薄弱。中国处在阶级形成的阶段,如今阶级的改变还存在可能性,但是我认为未来也会越来越难。

V. 我
我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从老家来到异地打拼的人。深感幸运的是,我拿到了这里的户口。但是,我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父母在我毕业后就不会再养我,我得在这里立足,一张户口是远远不够的。你要问我,我这样的移民怎么想,我只能说,和去北上广打拼的毕业生一样,我想要的还有很多。
---------------------------
说了这么多人群的生活,只是想展现一些在美国发展的可能性,看看这是不是大家想要的东西。美国这么大,这么多行当,笼统的概括移民好不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像你不会问一个北京人”你拿到北京户口后的发展路径是什么“。这一张卡,一个户口,拿到了只是和千万当地人站在近一点的起跑线上,而已。

如果一定要说移民的好处,移民了之后会少了不少后顾之忧,会比同龄人更有底气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梦想。我看到的美国,是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虽然没有短时间暴富的机会,但是努力的付出,大都都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最后,每到一个地方之前,要想好自己如何活下去,想要什么生活,怎么养活家人。不能把移民当成人生的终极目标呢。


网友Regina Zhang[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就没人想说换个国籍在回国会更好吗?


网友蒙面大侠[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一般有两种理由。1、良禽择木而栖。2、不为什么,就是有钱。


网友傅红雪[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规避未来风险。

越高的回报,风险越大,中国现在就是这样。你敢拍拍胸脯说自己一定没事?到了规则相对完备的发达国家,国内呼风唤雨的这批人,也就是主流社会之外的二等公民。但人家属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捞够了资本,及时收手,去过逍遥平静日子,不再刀口舔血地生活,乐意。别跟我说因为国内过得太差所以要移民,除非偷渡客,贫贱是不能移的,只能下辈子美利坚。

不过对中国未来影响不会很大。

我们常常听到说机遇很重要。这背后隐藏了一个事实:有能力胜任某个位置的人数,远多过这个位置的数量。

说白了,就算所谓精英百分之五十都移民,新生的精英会填充大多数空白。无非是利益格局重新洗牌。他们又不是爱因斯坦。

像我这种无关紧要的人,去了哪里都无非是求碗热翔喝。


网友螺旋真理[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人人有权离开任何国家,包括其本国在内,并有权返回他的国家”——《世界人权宣言》第13条第2款。移民作为一种价值观,是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所以有人提倡和鼓励,是很正常的事情。


网友刘硕[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谢邀邀邀邀邀。

这个问题这两天淹没了我的时间线。我想我生活过(不是去过)的国家也算不少,现在依然在外面各种漂泊,大约有资格谈一下(如果你觉得我没资格,可以来打我,打完我还会请你吃饭)。

实际上这么些年来我已经对移民这个话题免疫了,有这么几点想说:
移民的理由是什么?是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于是他们想要更好的生活,这两点缺一不可。早些年移民的话题远没有这么热门,如今人们过得好了,有了更高的追求。祝福他们。我的经验告诉我:No matter where I am, I'm fuck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So fuck politics! (是的我人品差)。移民是私人的选择,每个人对生活有不同的诉求,请尊重别人的选择,没有必要指手画脚。生活不是比较比较比较比较比较!不是数字数字数字数字数字!别人的选择不一定适合你,如果你偏要认为哪种生活更好,去做就是了。请至少在某一个国家长期生活过一段时间(上学不算),与当地社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打过交道以后再思考并讨论移民的问题。毕竟无论是想象中还是道听途说的绿洲,即便不是海市蜃楼,也可能水土不服。希望你们能够理解,每一个靠双手在海外打拼的华人,他们都有自己的难处。他们只是选择了另外一种奋斗的方式。也许他们在不同的国度里获得了一些机会,那也是他们靠着点滴积累所得。无论在哪里,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简单二字。
那些在移民之前已经完成财富积累的人,他们当然有权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那是对他们(或者他们的父辈)所付出的艰辛的回报。如果你羡慕嫉妒,完全可以想办法加入他们,而不是揣测他们的动机,甚至质疑他们的成就。屁股决定立场。移了的和想移的,拼命说移民好;跑不了的和不想跑的,拼命说移民不好,真是没什么意思。其实怎么都好,只要你开心就好,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我长期流放海外,但是并没有移民,因为我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生活。希望你们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网友MS CC[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看了大家的答案,大部分的人都在说医疗,说教育,说政治自由。但如果我想要移民的话,原因多半没那么高大上。讲个故事吧, 我在美国有一天去逛超市,在货架前看东西的时候有一个跟kimi差不多高的小男孩从我前面跑过去了,完全没碰到我,我也没当回事儿,没想到他爸爸马上叫住他了让他跟我道歉,还告诉他打扰别人前要说excuseme.

所以,我如果要移民,一定是因为想要在一个无论再拥挤也不会挤掉人基本素质的环境生活,我不是说他们在品质上一定比国人好,但说真的我在路上遇见一个陌生人我真没兴趣知道他是真善良还是假善良,我期待的只有让我觉得舒服的礼貌而已。


网友纪昭[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突然收到这么多赞和评论答主有点手足无措... 首先谢谢大家,没法一一回复真是抱歉,然后小更新一发说两句:


谢谢大家夸奖我【中文好】,要是我说你们夸我我不开心那绝对是骗你们的。但是答主清楚自己的中文算不上是好,只是【过得去】而已。说自己小学六年级水平应该够了吧? 其实说六年级答主都有点心虚,因为小学六年级好像要学古文的。 答主感觉好像因为我还会用两个成语就让大家觉得我中文【好】了,不过我们这边第二代的中文普遍并不是很差,应该说,没大家想象的那么差。父母都是中国人的话还是比较注重中文的,我们年轻人就是【懒得说】而已。毕竟中文表达经常词不达意也是挺苦恼的。但大家倒是因为语言优势在进了大公司/银行之后会外派到中国,或者负责一些亚太方面的事物,一回生二回熟所以最后中文并不会差到那里去... ...


答主写这篇答案的初衷是在中国社交网站上看见太多一面倒对国外名不属实的宣传,以及回国的时候也见过父母方面一味以为国外就是天堂我父母就是泡在蜜糖罐里的熟人。答主只是想表达一下海外华人生活没很多人鼓吹的那么好,大家也是各有苦衷的。答主母亲一直很热衷于上什么万维这类海外华人网站,这类网站倒是反映出了海外华人的生活也是有苦有甜的。但国内部分宣传都是一味鼓吹国外如何好制度如何完善,闭口不提任何弊端,答主认为追求美好和进步本身没错,但这种宣传就是带有明显误导倾向,对人不仅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当然也有鼓吹中国如何好的文章,有意思的是这种文章下面倒是有不少反对意见)答主也说不出大道理只能拿自家和周围的亲身经历来举例。希望家境相似并有移民意愿的能冷静斟酌。答主在这边真的遇见过拼上一切甚至他父母都卖了房子把他供出国,真出来却发现国外生活不尽人意的前辈,还有家里花大力气送进寄宿学校却因为寂寞抑郁闹着要休学的同龄人,我哥哥也遇见过偷渡来打黑工的合租者。当然这里也有很多答主家里这样没什么大波大难但是也遇见过不少小麻烦的普通中产家庭。出国与否的舍取都在个人,我作为一个外人并没有劝阻别人的意思和能力,毕竟人想要追求幸福这是无可厚非的天性,但答主只是希望大家能理智取舍保持着平常心来看待【出国】这件事儿。


最后再次谢谢诸位的错爱和宽容,如果能有人愿意指出不足甚至有提高中文能力的方法答主会无比感激的

————————————————————————————————————————


这是我在知乎的第一个回答,啊仔细一想有点紧张。虽然很跑题,我只是想用一个海鳖二代的角度来说下我眼中的移民生活。


简单介绍一下,我父母是很早那批出国留学的学者。目前一家人定居在欧洲瑞士,总之过着普通的Bourgeoisie生活,父母拿的是长久居留许可,保留着中国护照,而我和哥哥早已入籍。

家中的长辈也同样都是知识分子,不过他们早就退休了。我父母出国之前分别都是大学讲师,出国首先是妈妈出国读第二个博士学位,随后父亲利用三个月的探亲时间也在某研究组找到了工作。父亲出国一年后,把我哥哥也接了出去。我是出国之后生活稳定下来生的二胎。

我知道我父母一开始他们并没有留下来定居的这种想法。用我妈妈的话说,他们出国的时候根本没想这么多,都是被逼着向前走的。迈出了第一步,有的时候就要跟上第二步,第三步。为了夫妻关系,为了家庭团圆,为了孩子... 然后一个不小心,啊,发现自己在国外呆了大半个辈子,自己马上就要退休了。

打我记事儿起我父母就在为回国做积极准备,不仅自己积极准备也积极让我们做着准备,这也是我现在能用中文在知乎回答的原因。我家周末晚餐桌上时常的话题是他们老同学老同事哪个已经坐上了副教授教授啊系主任啊院长啊院士啊,哪个单飞做什么做什么。然后由他们俩善意的对嘲挖苦结束。其实父母都拿到过来自国内的offer,大概是我高中时期国家有一个召回海外人才的项目,对方大学开的条件很诱人,各种title组建自己实验室每人还有不小的一笔安居费。我父母彻夜难眠挣扎了思考了一个月,最终还是继续留在大学医院的实验室做个小头儿。而跟他同时出来的一对儿夫妇响应国家号召回国过的风生水起,潇洒的扔下儿子留在这里读大学并且拜托我父母多让儿子周末过来蹭口热饭。


当初我父母留下的理由不能更简单:虽然我哥已经服完兵役去外地上了大学,但是我还没有。他们不认为我哥能当起我的监护人也不愿意把我送到寄宿学校,带我回国的话,首先我会拼死抵抗不说,就凭我的水平参加高考,大学的边都别想摸上。而如果留下在这儿,我下半生应该能继续做一头被圈养的很好的猪。


是的,首先定居在国外的最大问题,就是孩子。


我觉得我哥俩应该是个挺不错的代表:早期出国的和国外出生的。

基本上诸多家长都面临着【我该怎么让孩子学中文】【我孩子一点都不喜欢学中文】等等问题,我父母的解决方式一直简单粗暴:在家里就算哥俩也不许说德语更不许说瑞士德语,平时课下去中文学校学俩点儿中文,暑假把我哥俩扔回国参加期末考试。我哥的基础比我好,也比我更懂中国一些,所以就算不喜欢,也不是很抗拒。而我就完全不一样了,回国参加期末考试简直是对我智商的嘲笑。母上大人还对我撂下考不及格就不带我回来的狠话。总之这种噩梦一直持续到了小学四年,直到他们确保我哥俩有稍微差不多的中文基础为止。不过话说回来,我中文能到今天的这个程度,我个人觉得比起中文学校的老师,还是要感谢【汉化组】更多一点.... ..


刨去最基本的语言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融入问题。(integration)


移民一代多数是寂寞的。就算有一些其他的朋友,但他们更加倾向于中国人来往,保留中国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而和中国人的来往他们也是很挑剔的,一开始父母只和学者留学生来往,慢慢的才通过教会打开了社交圈,试着认识一些不一样的中国人,比如中医,餐厅老板,嫁给歪果仁的主妇。

虽然欧洲社会和美国社会相比更加保守封闭,更不容易融入,但是在我眼里他们很多人都没有积极的去尝试过。在我认识的第一代人中,有些已经出国十五年有余,别说瑞士德语了,连正经的德语依然不会说,平时也是只用英语沟通。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侨居在海外的华人,甚至最后信教也是参加华人的教会。比起瑞士的政局,他们更加倾向于关心讨论中国政策,哪怕这对他们海外华人没有任何直接影响。但正如右派常常批判穆斯林移民一样,我也认为享受着国外的福利然后骨子做个顽固的本国人这不应该是移民的目的。不要说对两国的文化,这对自己生活都没有任何的帮助。在教会时候听见某位主妇做饭都是和外国老公分开做的,因为中餐油烟味儿实在太大了,而她又不喜欢吃西餐,所以她就趁着老公不在家的时候炒菜,然后大开窗户去油烟味。到时候用微波炉热一热吃。这事儿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我不否认第一代的吃苦耐劳,包括拼劲儿狠劲儿都是我们这些二代海鳖不能比拟的——他们比其他人付出了数倍的努力。但因为无法融入这个社会,所以没法走到和能力相称的高度,在职业生涯上遇见了瓶颈。拒绝融入的后果经常就是在不景气的时代成为第一轮被淘汰的对象。很多一代学者在上次经济危机中就成了保护主义的第一批牺牲者:大批不会说德语的高龄外国知识分子被解雇。理由呢: 啊,经济不景气,拿不到经费啦,不好意思。

没错,瑞士是相当保守的国家,保护主义也做的光明正大不要脸:每年限制非欧盟的外来人口,哦根据最近公投看来连欧盟都要限制了,工作?优先瑞士人,想要雇歪果仁?好的,老板请你像移民局提交【没有瑞士籍申请者能胜任这份工作】的证明然后我们考虑下发不发许可。 而欧盟诸国近年来整体政治倾向都在偏右移动,对外来人口似乎会限制的更严。


然后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我小时候遇见过最大的问题就是自我定位:我到底是个瑞士人还是个中国人。我哥觉得我想的太多了,我们本质上是披着中国人外观的瑞士人。最简单的就体现在我们无法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假设这是年龄上的代沟。但我们明显和表兄弟姐妹们完全不一样,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对我们完全不适用。所幸作为老二,我父母已经在我哥身上学到了不少打交道的方式,所以我的青春期大概是比他更加幸福一点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之间是没有冲突的。

打个比方吧,我曾经有个英语老师,这个老头是感情化的人。喜欢和不喜欢一个人直接体现在成绩上。这就直接导致了有绝对对错的硬向考试比如语法比如单词他只能给我打高分,但是类似于essay或者presentation这种稍微主观一点的他只肯给我及格以上的分数。同时我的朋友和班里的其他人也遇见了同样的问题。然后我们去找家长,班里很多家长出面和这个老师谈话。

我和我父母说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表示的是,不,一定是你上课不好好听讲,老师才不喜欢你,不然就是你的essay真的没写好,presentation真的没做好。我当时觉得很气愤:德语就不要说了,我法语没英语好,写作文做报告也从来没低过5分好吗,为什么英语反差就这么大?只给我比及格高一点点的分数?他们依旧要求我首先反省自己,在我认识到错误之前拒绝为我出头。

是的,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委屈,从父母身边找不到支持。而朋友的妈妈拍案而起直接找校长反应去这件事更加加强了我的委屈。之后我跟父母大闹一通,内容无非是:你们为什么总是逼我,你们为什么从来都不会支持我一回。之后跟华人圈里的发小们打电话诉苦的时候,大家纷纷表示,啊,太理解了,都是这样的爹妈,因为他们是中国人嘛。什么事儿都要比,比学习要和中国学生比,比运动要和瑞士学生比,弹钢琴都要和人家朗朗比...谈个恋爱还要把你对象拿出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一比...反正比来比去只许他们比,不许我们比,我们比爹妈那就是大逆不道了。


同时我父母也觉得很苦恼,我母亲就经常抱怨,到十八岁为止我一个人闹的幺蛾子就比她活到二十八还要多。我和我哥至今觉得比起那些查经班和教友们的祈祷,我哥俩才是让我们母亲踏上虔诚教徒之路的真正功臣。


这只是一个小事,一代和二代的观念冲突还体现在更多的方面。圈子里中国父母聚在一起除了【别人家的孩子】也有【自己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是怎么样?【我家孩子玩到半夜三点才回家】【孩子逃课非要去玩乐队】【我家孩子去对象家过夜就算了,现在得寸进尺的对象都时不时来过个夜】【孩子毕业了非要休学一年再去念大学】【孩子刚18居然想搬出去和朋友一起住,胡闹呢】这类的抱怨简直是妈妈们永远的话题。


而在二代的眼里,他们做的这些事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同龄人都在这么做,为什么我不可以?你们为什么要玩儿双标准?就你们管的这么多烦不烦?


虽然出发的本质,是因为【爱】,但表达的方式和它们的背后含义是不同的。也有一些家庭为了这些观念冲突闹得子女和父母常年积怨。


很多人觉得,自己是个好父母,他们会好好的和孩子沟通的。我想说的是,当你面对着寂寞,不适应,面对着各种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压力,你还能够每天都认真听你的小孩儿呱呱呱的说个不停嘛?其实很多事情也是长大了才发现,原来父母放在国内也算得上家境良好的高级知识分子,可出国之后一切重头开始打拼。他们同学都笑着说我父母是抓住机会的幸福人士,但是我母亲在瑞士找不到Post doc位置,一个人跑去德国海德堡干了四年才又有机会回到瑞士这期间的痛苦和压力又有几个人知道呢?我父亲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中国男人四年以来带着俩青春期的小崽子所承受的压力,我也是近年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根据妈妈回忆,那时候经常是我哥和我父亲吵,吵完了我父亲怒气冲冲打电话给我妈妈,她再打电话给我们。然后两边安抚完了挂了电话自己一个人在公寓里面哭。基本上很多海外华人网站上都有这种讲述【苦】一面的帖子。但是人性使然,倒是大家回国的时候,都尽量表示自己活得很好,很光鲜。


国内有一种很普遍的想法是国外的月亮比国内的圆。国外的制度更加公平更加先进更加美好。挺有趣的是好多留学生出国了一段时间,都多了一项自干五的属性。在枫叶国留学的表哥笑着表示,出国旅游的话,肯定国外都比中国好。住时间长了就知道了。我想这种情感,如果不是由于ressentiment,那么另外一种原因就是【中国其实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差】


【别人家的草坪比较绿】好像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一样。我始终觉得一个人觉得对面政策比较好,那是因为他还没亲身体会到他的不方便之处。我的父母在海外一代中算的是活得比较幸福的人吧。我曾经问过他们如果选择了回国,现在会不会更加幸福一些。我父亲给出的答案是,无论他们选了那条路都要为付出很多努力,他们出国虽然避开了一些东西,也失去了很多东西。并不是【出国/回国就会好过】,而只是要面对和在国内时不同的问题而已。


最后的最后,答主想说点让人恶心的大实话:海外华人们在他们安稳和幸福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不比任何在国内体制中人所付出的努力和委屈要少。起码在这里,没有天上掉下来的幸福,当然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幸福。


网友朱辉[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歪个楼。
燃油税说涨就涨。不需要任何立法程序。连过场都不用走。
摇号限牌说限就限。5点公布政策,第二天0点执行。
最近似乎又在酝酿强制二胎了。
我们不是猪。我们是人。
可是他们从来不怎么想。


网友蒙面大侠[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我今天忽然跟亲爱的说我也想聊聊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关注,但总是有人在我的时间线上刷这问题,这两年也确实越来越多朋友关注移民。他跟我说没必要,因为移民这种关乎人生的事,每个人都会有截然不同的的体会。你如何让别人理解你的选择,你又如何能去建议别人的人生?

所以我只想写点感悟,也许会有参考性,但我跟父母一样从来不劝人移民,因为这虽然不是一条不归路,却是非常重大的人生抉择。与其去想移还是不移,不如出去游玩,或是游学,体会下当地的生活,也许比听别人描述的片面之词来的更好。

十三年前跟家人移民,拿了枫叶卡,五年以后入籍。那之后在中国住了几年。'

那是我第一次是比较北美和中国的生活,那个时候年纪还小,对于品牌,价格,和生活的柴米油盐处于无知状态,也感受不到污染。我看到的只是国内生活纷繁的一面。逛街,泡吧,唱卡拉OK,看电影,朋友聚餐。享受着便宜的出租车,书籍,盗版影片和软件,还可以看国内的各种狗血剧和脑残综艺节目。

除了每年要为了继续合法住在中国给政府缴纳签证费以外,我一直在广东和上海过着比国外更快乐的生活,也形成了很多人一样的心态,只要钱够,在中国一样过美好的生活。可以到进口超市购买德国的牛奶比利时的巧克力法国的芝士,可以抱着Mac坐在星巴克里对着路人一脸傲娇的冷漠,虽然奢侈品比较贵,但发个微博就会有一群人来和土豪做朋友。

可是渐渐的,从什么时候起呢?我却越来越想念枫叶国。最初是从08年饮茶,到09年很多网站的封锁,到最终google和gmail都无法顺畅使用。没错,翻墙是可以解决问题,我们生活中也确实没有那么多敏感瓷担心被查水表。但那是一种心灵的压抑感,在每一次被和谐,被删贴,在你每一次访问某个链接面对着404,一点一滴中你感到自己是被束缚的,你不可以当一个大V,你不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意见乃至愤怒,因为你会成为名单上被注意的那一个。谈起08年的那一次,原本只是我和豆瓣几个网友想为汶川做点事,在之前我试图联系过红十字会,市共青团,遭遇到各种推搪,最后却只能联系上某国企内部团委参与,结局却是…

永远不会忘记十几岁的自己当着来找我们喝茶的警察大叔流下眼泪 「为什么在中国想做点事那么难」

世博会以后,魔都空气每况愈下。以前住在广东我很少感冒,到魔都后每年冬天都上呼吸道感染两到三次,每次咳嗽大半个月,而我在2011年经常戏谑自己是pm2.5人肉探测器,只要觉得不适一定是空气重度污染。当雾霾仍是一种数值和气息,当人们只是抱怨空气不好,当大家带着啥事儿也不管的棉布口罩预防着几十年以后会不会得肺癌,离开也像是一种矫情。但对于呼吸系统疾病,鼻敏感疾病的病人来说,离开代表着生活质量真的不一样了。在寂寞和病痛之间,寂寞又算的了什么?

2012年我回了枫叶国,像是传说中的新移民,一切都从头开始。熟悉环境,交朋友,求职和工作。

十三年后国外的家庭娱乐生活再不像以前那样贫瘠,微信,skype,facetime,让人感受不到强烈的距离感。优酷,迅雷,人人字幕组,unblock youku,apple tv还有家里各种机顶盒直播着tvb,凤凰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一边看着直播的大爆炸,也没错过香港的my盛lady。科技让你在室内体会不到你已经离开,因为即使在天朝,你此时不是也在刷知乎吗。

秋天放假回国,在深圳的购物公园和好机友泡吧,洗手间排队时看着周围穿着时尚,打扮精致的酒吧里出来的姑娘们却在用着那样的洗手间,拥挤,有气味和不清洁,没有座厕,没有厕纸…我知道国内有很多装修的很好的设施中都不太注意洗手间,但和国外的洗手间里的干净和设施相比,你会感到一个人在洗手间这样私密的场所感到高贵比在商场酒吧重要的多。你觉得作为一个人类,你在排泄的时候被尊重了。

像是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例如政府给提供的免费的进修机会,各类讲座和社区活动。例如丢了钱包以后邮局根据证件上的地址跨省免费帮你寄回来。例如在骑车的海边道路上为运动的人准备了饮水器和厕所。每次让我惊喜的小细节渐渐发觉所谓的移民生活并不是平时说得那样片面的只限于食品安全,空气,为了大房子,为了孩子受教育。我们应该体会一下更文明的基础建设和社会服务,乃至规则的建立和执行,一点一滴都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去设立的。我们确实应该让中国变的更好,但在这之前我们应该参考别人都做了什么。

移民,其实很像是一个产品经理在砍需求,它只能实现你某几个需求,甚至实现的非常好。但是那些其它的需求譬如在国内一样多的发展空间,各种圈子聚会,和亲人的相处机会,廉价的人力服务…有的你也许未来才能实现它们,有的只能砍掉。一个会砍需求的人,他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网友匿名用户[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普通人一个,在美国打过三个月的工,说几件事
第一:我再Nevada的一个小镇赌场打工,7.5刀每小时,每周四十小时以上1.5倍工资,全美最低工资,除此之外每天能有20刀的消费,就这样三个月我攒了7000刀,自己cover了去英国玩一个月的费用,买了一个国内8000的单反。
第二:我的小上司好赌负债,找我们几个穷逼学生借钱后被举报,赌场老板夫人亲自从拉斯维加斯来跟我了解情况并跟我们道歉,替还不起钱的小上司把钱还给我们。
第三:只要在超市买完大包小包的时候肯定会有开着皮卡的老墨问用不用载我回去。
第四:舍友在班上不舒服,让经理看见,一通问询之后拉着上车直接送去诊所,再三嘱咐注意身体。
这是在美国很穷 很偏 的一个镇子上我的经历。
对比一下,我在天津的德克士打过工,还是几件事
第一:每天的工作时间至少超过排班表3个小时
第二:发的工资和我的工作时间有严重不符
第三:有一次骑着电动去总部取宣传单,回来时遇上大雨,宣传单裹着塑料包裹,我没有雨衣,回到店里经理说你怎么这么半天才回来,你看看这单子,而我只能落汤鸡一样听着。
这都是我在大学期间的经历,我的观点就是在国内作为普通人你不会得到尊重,不会有享受优质生活的机会,你能做的就是为了生存拼命,在美国,只要你认真做好你的工作你就会衣食无忧,你的生活水平和国内比就是一天一地。
现在我已经拿到美国研究生的offer,希望我能留在那边。
欢迎来喷

好吧,再说几句,没回答过几个问题,这次这么多人回复讨论很激动~~
首先我不是妹子~~ 我是一个188cm 100kg的男同胞~~
我参加的是大学生赴美交流的一个项目,是拿的j1签证办社保卡参加的正式实习,非黑工。
我在的赌场是酒店加赌场的性质,叫montego bay hotlel & casino,有兴趣可以google一下。
我的工资是7.5没错的,但是我每天的工资是7.5×8+(我打扫的房间数-14)×不同的加班费,一般的话超过两间一间5刀,第3第4间7刀,第5第6间9刀,周六日的工资是7.5×8×1.5再加上不同房间所对应的钱,所以我一周的收入大概在700到800之间,而且为了去英国看女友从6月15号到9月15号我只休息了7天左右吧,如果再有疑问的我发支票照片啊~~~不要逼我~~~,因为是小镇,每个月所支付的水电房租差不多只有200刀,每天中午员工餐5刀(我要告诉你们吃的是和客人一样的价值20刀的自助你们是不是还是不信~~),自己每周去超市大概买50刀左右的吃的,健身每个月20刀,上班有free shuttle,每周和室友在外面吃一顿,一个月加一起所有的开支在500左右,住湾区的la的大苹果的请闭嘴~~,除了工资我每天有将近20左右的小费,所以我的工资基本就没有花~~~
以上是关于工资的回答

有些人说不应该因为几天的见闻就去感觉一个国家,这点说的很对,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目标不一样,当然感触就不一样。当时和我同行的有7个中国学生,其中的5个干了两周就直接走掉,也没有和酒店的经历辞职,这让我感觉很丢人,起码的契约精神应该要有一点吧?毕竟和人家签了3个月的工作合同。也许他们觉得来到这个镇上和他们当初设想来这里差了很多,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那种世界第一大国的繁华,只是在一个位于沙漠的小镇,来去都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你走之前起码要和雇佣你的雇主说明白吧?再说一件事,头两个星期我们7个中国学生住在一个小house,3间屋子,我不是一个很勤快的人,但是我会每天把自己造成的垃圾处理干净,第一周我会把厨房的大垃圾袋扔掉,因为其他人从来都不管,第二周的时候我赌气就没有管(可以批评我),直到住在一楼的实在受不了垃圾袋的味道就把垃圾袋放在了房子门口(我们离垃圾箱50米)直到邻居给门上贴了一个条,写的很讽刺,这种感觉大家试着想一下,我的感觉是恶心着别人了,很尴尬,可同行的人的反应是我靠,死老外竟然骂我~~
其他的事情我就不说了~自此之后我搬到了旁边几个老外家里,两个蒙古人,一个土耳其人,剩下的日子我们住在一起更像一个family,大家都会一起加班,一起采购,然后回来一起做饭再一起打扫,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很难忘这段日子。(有兴趣我可以发图)
我试问一下,那几个中国学生回来会怎么说?这个项目太坑了,完全就是骗钱,把我们拉到一个镇子当苦工,当地人歧视我们,巴拉巴拉,请问我可以这么想么?

我必须要说,在那边的日子很苦但也很甜,走的时候我的经理,领班都邀请我们几个去他们家给我们送行,和那几个外国室友至今仍会彼此问候。

有人说美国生活不容易,没错,很辛苦,当地墨西哥阿姨自己打这两份工养着四个孩子这种情况很普遍,但是我们听过他们抱怨什么,因为他们也可也过得很好啊,都有自己的车自己的房子,孩子的教育医疗都不用操心,只要每天多干一点,多攒一点钱就可以做点想做的事,旅旅游,据聚餐。

而且我还要声明,我没有外面的月亮就比家乡圆这种想法,我爱天津,爱的很直接,我喜欢叫上三两朋友撸撸串,打打球,和女朋友逛逛街,陪父母聊聊天,我在这里有不错的工作,但是我只是忘不掉那边的这种生活。有人会说国内国外差距有那么大吗,你要是有钱人真的没那么大,但是成为有钱人是可遇不可求的,多少人付出努力但是仍然流于平庸,我只能保证自己去认真做好自己的事,去争取机会去抓住机会,但我不能保证成为一个有钱人,所以我觉得哪怕去了美国,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的生活会比在国内更优越,很简单。

我就是想到哪写到哪水平没这么高,和我同行的几个中国学生其实也就是一般家庭的孩子,有钱的都参加游学的,谁会想着来干这种,对吧,但是就是作为普通人的孩子都吃不了一丝苦。对比一下,两个蒙古室友都是学医的,父母都是医生,土耳其室友的父亲是银行的经理,在当地也都是上层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想法就是自己来这边攒钱然后旅行,他们都做到了,为什么咱们这边的学生都没办法坚持? 这就当时我的一个问题吧,大家有兴趣就讨论一下,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

对了, 我想问一下 司昊,两个问题:
第一:你现在是什么背景?
第二:如果你是一个牛人,一般人现在没有达到你的高度该怎么办?


网友匿名用户[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居然有不适宜讨论的政治内容!!!!这也算一条移民的理由了吧!

原文有知乎认为的不适宜讨论的政治内容,已删!我还是那些话:
如果你的目标是靠自己一天八小时工作,买个大house(中国人说的房子,只能算apartment)、开宝马,然后过上舒适但是不豪华的生活,那在中国,如果全靠自己打拼,绝大部分(注意,我说的是绝大部分!不是全部,别跟我说什么你同学你亲戚你朋友什么的来抬杠!)年轻人是做不到的,只能意淫,但是在欧美发达国家甚至日本,这个梦想垫起脚就能够着。
如果你的梦想是创业发展当富豪,赚大把钞票,走向人生巅峰,站在行业之巅,那中国适合你。同时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不然也是意淫。
-------------------------------------------------------------------分割线---------------------------------------------------------------
如果你移民了,中国人会骂你是卖国贼,会骂你甘愿去国外当二等公民;如果你移民了,天天骂资本主义水深火热,在祖国多么美好快乐,那中国人就会说你特别爱国! 如果你移民了,不仅天天骂资本主义水深火热,说在祖国多么美好快乐,如果还能回国做生意捞他们的钱,那帮中国人还会说你是个有赤子之心的海外华侨,对你心存感激,顶礼膜拜!

杜汶泽问林志颖:“老弟你去年捣鼓假保健品欺诈大陆观众,被方舟子扒皮后,节目人气、广告代言不降反升, 可我只是骂了他们几句话,就遭到如此谩骂,为什么?”
林志颖:“你把大陆观众当傻逼一样欺骗,他们很开心,但你要直接说他们是傻逼,他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这招我是跟成龙学的。

现在明白北美崔哥为什么会说《劝你不要来美国》了吧?


网友梁潇华[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看这个问题现有的答案让我意识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甚至同样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在移民/出国的问题上,同样是选择选择“安稳”还是选择“挑战”,可能意味着完全相反的选择。其实大家至少有一个共识:

前提:这里说的移民,是指移民到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地区。

举几个例子。
例子一:国内某三线城市蓝翔毕业(好吧我恶俗一下)熟练电焊工,有十年工作经验,在国内糊口不成问题,若到澳洲工作可以拿到和国内数字类似的工资,但从RMB变成了澳元。

例子二:国内某顶尖高校毕业,金融工程专业,父母在国内都有不错人脉经营,若留在国内可能可以从父母的庇护之下有一个很好的起点;但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就业,自己打拼出一番天地。

例子三:国内白手起家富豪,在实业上有所成就,和很多类似的企业家一样,由于环境和时代的限制,在发家过程中难免接触到了灰色区域,现在可以用自己一年的收入完成投资移民。

例子四:家在国内的留学生,从初中毕业开始就负笈海外,米帝顶尖大学毕业后在硅谷当工程师三五年,收入稳定不但衣食无忧,还能保证自己的吃喝玩乐,就是开始觉得工作有点无聊了,恰好发现国内企业在高薪招聘和自己领域相关的技术人员。在考虑回国还是留下。

对于例子一的人而言,留在国内属于是一个在短期内预期相对稳定的选择,而出国打拼在收入,社会保障,个人尊严等方面可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留在国内选择的是稳定,出国选择的是挑战和机会。

对于例子二的人而言,无论是留在国内还是出去,都只是好和更好的区别。可能留在国内是个更稳定的预期,但相对于例子一里的人而言,例子二里的人面对的选择则明显没有那么一刀切的清楚,更多的可能是在对生活方式和长远打算上的选择。

对于例子三的人而言,留在国内可能能更利于企业的发展,但也可能某天风向一边陷入无尽的麻烦。若拿到国外身份后在回国搭理实业,则进退有度。对其而言,移民则根本不是选择挑战和机会,而只是花钱买了一份保险罢了。

对于例子四的人而言,很明显,如果留在硅谷的话收入预期基本可以锁定,而且生活的安逸和稳定也能得到保证,反而是回国要面对重新适应环境,生活质量和预期会出现较大的不定数,还要承受各种在米国不存的奇奇怪怪的限制(虽然这些限制某一天可能会渐渐变少)。当然,由于所在的领域正好是国家大规模砸钱研发的领域,若是回国的话可能会最终在领域里能有比留美达到更高的高度。对于这样的人而言,选择移民反倒是选择了安逸,而回国则是像当年第一批翻越阿巴拉契山脉向大平原进发的殖民者们那样,面对着不确定的未来,不确定的挑战,不确定的预期,当然也有不确定的惊喜。

当然上面没有一个例子完全是和答主当前情况相符的,不过如果真的要说个人的选择的话:
与其说我是不想移民,还不如说我是不想在一个地方长期settle下来——趁着自己的血和中二还没有冷下来之前——我还没玩够呢,为什么要锁定预期?

--------------------------------
说白了,大家很多时候虽然说的都是人话还能吵成这样,无非是没有意识到其实谁都是在“鸡同鸭讲”罢了。。。


网友徐天鸿[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移民发达国家,更容易做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正常人。

其实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等等,都是小事,自己花点钱可以改善。

真正可怕的是国内人们的观念。缺乏理性和人性,没有彼此基本的尊重,崇尚特权与关系而不是秩序与公正,不包容不同的价值观,等等。

这些都将严重扭曲每一个人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尤其是青少年。而这种文化遍布了你的周围,你的父母,同学,朋友。

而且问题是,这些东西用钱无法解决,除非彻底换个环境。

中国机会多多,我指的是做大事的机会,但普通家庭出身想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机会,据我所知在这个年代其实凤毛麟角。只是中国人口基数巨大,总有幸运的成功者出现了而已。

其实中国的机会,就是个饼,跟公司里老板给你画的那个是一回事。你经常听说谁谁吃到了,但你发现自己就是吃不到。

中国的发展模式,目前为止本质上是贱卖大量的劳动力和出卖自然资源。由于历史的动荡,错过了数次机会,如今中国在中高附加值领域已经很难从大量的基础投入后分得一杯羹。

这样就决定了大部分人都很难真正从这种贱卖模式中稳步受益并成为中产,只能是不断被盘剥和压榨。收入的确增加了,但是各种隐性的成本也大幅增加,社会福利的进步就更不谈了。请问,大部分人如何可能从中获得生活的自信和乐观呢?

其实世上大部分人都是本分的普通劳动者,作为努力工作的纳税人,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并不是过分的要求。其实在正常点的国家里,这是很普遍的。

如果你真正有一技之长,当焊工也好,搞科研也好,自食其力,在国外你可以更加自信和独立的生活下去。


网友蒙面大侠[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移民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经历,而不应该成为生活的目标。就如同你在国内选择去另外一个城市生活那样。生活在哪里,是要根据你的家庭、生活、事业等等的因素来决定的,而不是定一个目标我要生活在哪里,然后整个人生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想想你怎么从一个小地方 ,到一个大城市生活的过程,就会明白这一点。首先,高中毕业了,你有两个选择,读大学,或者不读,最后你发现家里经济上也负担得过来,你成绩也还可以,那么就选择了一所在大城市的大学读书。读完大学了,又面临一次选择,这次基本就没什么特别,哪里的工作好,就去哪里。工作了几年了,想换份工作了,或者女朋友在另外一个城市,想去那边看看,就跑到了另外一个城市,最后发现这份工还算稳定,这个城市气候各方面也不错,就在这里安家落户,结婚了,父母有时也可以过来住住,帮忙带带孩子什么的。移民我觉得也一样啊,工作一段时间,有点积蓄了,突然想想要不要到国外读个书,见见世面什么的,然后经济上也觉得没啥问题,父母也不需要你照顾,就去了,读了几年,发现当地也不错,找了份工做做,也觉得有发展前途,那就留下咯。或者像那个河南整个村的人移民澳洲那样,发现当地需要焊工,他们也都做得来,工资和生活又不错,不就去咯。

楼主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换一份工作,找一份自己做得比较舒心,又擅长的工作。然后找机会去国外生活或者工作一段时间,觉得那里不错了,和自己生活也没什么冲突,再移民过去。


网友匿名用户[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最近北京不是在开什么APEC会议嘛,我就回答的应景一点。
1.为了给洋大人一个蓝天白云,单双号限行,不仅是北京,还包括天津!单双号限行造成地铁大量拥堵,于是嘛,地铁限流就是了,反正屁民的生活无所谓。
2.为了给洋大人一个蓝天白云,北京的一些污染型企业要关停。不仅是北京,连周边的天津,河北都不能避免。关关关!
3.为了给洋大人一个蓝天白云,额,要死人的你还是撑住晚死几天吧,因为八宝山不让烧纸!说是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好吧,好歹也算个法律条规,咱总不能违法是不? 那请问2014.11.05晚上,政府你为什么在放烟花???这法律条规专治屁民的?
4.还是为了给洋大人一个蓝天白云,会议地点方圆5公里不得生火做饭!
5.企事业单位放假,所以,想结婚的,你就多忍几天啊,民政局可不上班。
6.部分医院停止挂号,我想在北京的应该都知道北京的医疗资源到底有多紧张,难道有病的也要多撑几天?
7.学校放假,额,您让那些父母都在私企的,家里又有小孩的,怎么办?
8.早晚高峰外地车不能进京,即使是快递物流车,运送农副产品的车。
9.小区送奶的不送的了,送快递的也延迟了,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还要限制包裹重量???
……
今天晚上又看到滨州和淄博也实行机动车管制,单双号限行了,额,这地方好像离北京快有1000里了吧。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洋大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才是国家形象;屁民心目中的,就真的算个屁么?

----------------------------------------------------------分割线-------------------------------------------------------------
吐槽归吐槽,北京的天这几天有多蓝北京人都知道。真希望APEC开完了,能开BPEC,CPEC,DPEC……一直开到ZPEC,最好是联合国总部也搬过来。这样北京人才能跟洋大人一起,共享同一片蓝天呢!
解释一个名词哈:
艾派克布鲁现象:此现象一般指短暂易逝,不真实的美好的事物。典故来源,2014年11月,中国北京举办了一届APEC会议,天空在会议期间出奇的蓝,而此种蓝是由于政府牺牲企业利益,人民的方便换取的,此结果主导的一般是有权利的政府部门,类似事件皆可统称艾派克布鲁效应。

想看看洋大人对此有何评价嘛?
APEC的英国记者艾里珊发回国稿件写道:中国这个国家看起来不错,但从他们首都北京马路上的汽车数量来看,应该是落后国家的水平,可能连坦桑尼亚都不如,有些宽阔的马路上甚至一辆车都没有。而在北京周边的很多地方,工厂不知何故都停工了,显出一副凋敝的景象。你丫有种13号别走!哈哈哈哈


网友匿名用户[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天朝的每一条新闻都是一则免费的移民广告


网友匿名用户[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没有想到此答案造成如此影响,答主实感不安。对于本答案的过于偏激,伤害了国内外同胞的感情以及造成观感上的不适答主深感不安,并且感到深深的歉意。任何国家都有适合自己的制度,旁人不该存在偏见的主观臆断。在这里一并向国内外同胞和对于我的答案感到不适人们道歉。尽是偏激之言,实则现在国内已经各方面都相当不错了。大家应该满怀希望。再次诚挚的向各位道歉!


网友Feng Orson[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这个答案在早上只有10多赞,回来发现破100了。

没有出息的说,这是我第一个破100的回答。

想了想,我得加上一条:本人已经移澳(大利亚)。

可能会有怀疑我这个答案的公正性。我在这先不写那么多,其实就是因为出来过,接触了很多留学、务工、工作的人,在和他们聊天中发现,几乎每个人出国的理由都有所不同。即使都是留学,也有不少并非为了赶留学潮才来的人。

如果有机会我会说一点这些可爱的人。
————————修改于11月5日下午——————————

高票答案竟然是这样的狭隘。即使说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还是一个偏激的答案。

我不应该诧异的。知乎也算是国内社交网络江湖的后起之秀了,老在河边走就会湿鞋。

期待每个知乎高票答案都是中立、客观、理性,真的不现实么?

——————————修改于11月5日早晨————————
说移民的人都是短视,就好像说“出国旅游的都是土豪”、“随地吐痰的只有中国人”一样,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世界观。

出国定居难道就是目光短浅?那么一个上海人跑去其他城市工作居住,是否就可以说他是傻叉?

又或者一个北京人偏要跑去深圳,是不是也是傻叉?

这何止是目光短浅,简直就是倒行逆施啊!

题目只是问为何要移民,不是在问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盲目的移民。

楼上某答案离题太多,简直就是好不容易逮着机会好好抒发以下心中的不快。

为何要移民?因为我愿意啊!我想移民难道不行么?我知道中国都好,但我就是想出去,为什么我就作错了?一定要走你们心中的路才叫目光长远?

不知道你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时是怎么回答你爸妈的?

我就感觉有的人在有的问题上,喜欢化身为对方的父母。嘴里说着“我们觉得我们的方法更实际更正确,你醒仪醒,考虑的长远一点,你这个工作怎么养得起老婆孩子?读商科有什么不好,偏要去学漫画?你能当饭吃啊?”
——————————
原本还有一些话,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了?以下补充。
——————————
似乎除了吃饭问题,他们好像不关心其他的。

但是他们也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物。当这些事被别人讽刺的时候,他们会反驳;而当他们讽刺别人的时候,却忘记自己捍卫自己的时候说过的话,提过的道理。

他们的理由是“这不一样”。

对啊,这句话真是万能的。我们的确无法避免用双重标准看待问题,不过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在用双重标准并且承认。

有的人好像不愿意捅破?

当你看到这个矛盾并且试图用来攻击的时候,他们会说“我是你xxx,你怎么这么和我说话?”“我x过的x比你x过的x还多”,最多的是“你懂什么?”

这个时候,除了保持沉默,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那么让人讨厌?


网友匿名用户[移民中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给出的答复:
作为一个出生在新疆、目前户口仍在新疆的汉族人,实在是被各种政策歧视逼疯了。
其他省份的人一次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如港澳签注),在这里要跑4个不同的地方、一层层盘查后才能办理,而且还不一定成功。
新疆人民就算在国内旅游也常常遭遇突如其来的盘问啦、查身份证啦,这我就不吐槽了。
而工作方面,你付出的永远会比少数民族多,得到的远比他们少。
鉴于我现在的经历和学历,想要改变自己的户口也很难了,而且永远丢不掉我“65”开头的身份证,所以还是好好准备出去读书移民吧。
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回家工作也不错,毕竟家在这里,回来后很多次从各个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出来后,一边哭一边打车,悔不当初,我的故乡还是永远回望着比较好,现在已经下定决心不择手段也要移民。

四 : 李开复:为什么Google 有很多员工离职去Facebook

确实有数百位Googlers跳到Facebook,理由包括:

怀念小公司 – 有些早期的Googlers怀念初期公司小,决策速度快,更少官僚会议等,更融洽的环境,认为Facebook就是8年前的Google。

升迁机会 – 小公司发展升迁机会较好。

爱社交 – 有很多在Google做社交不成功的,想参加一个成功的社交公司。Facebook的社交部门就有至少两个Google去的总监。

员工推荐 – Googlers到了Facebook后,再推荐自己的朋友,还有谁是公司大牛等。中国的Googler就是这样跑到美国Facebook的:一个人去了以后,中国Googlers接到好多电话!

谷歌HR在Facebook – Facebook各个部门都有多位来自谷歌的人,不但产品技术的人来自Google,从COO,政府关系、公关、CTO、HR都是Googlers。大家可以想象当你的HR部门总监和好多经理都来自一个公司,你要挖那个公司的人,或者判断谁值得挖,结果会多么地悲壮。

股票诱惑 – Facebook对股权比较慷慨(和早期Google一样)。仅仅2-3年前加入Facebook的工程师就可能已经赚了上千万美元。当然,现在Facebook价位高了,这个很难了。Google也出过天价来挽留这些人,但是Google一般也只能加个两三倍,而加后还是比Facebook低,何况还有那么多其他的理由,还有一旦一个人拿到offer,再回头就很难了。

硅谷环境 – 在美国这样大量快速的人才流动并不稀奇。加州不允许竞业协议,大家也司空见惯。Google跳槽到Facebook只是整个美国高科技快速人才流动的一部分。(下面有关环境,有点跑题,有兴趣的请继续读)

1990年代有很多Oracle、Dell、DEC的人跳到微软。2002-2006有很多微软跳到谷歌。2007-2011有很多谷歌跳到Facebook。现在开始也有Facebook的开始离开。

优秀的工程师都喜欢在顶尖的公司工作,而在高科技领域的顶尖公司不断在换。这个流动的一个理由就是在高科技领域,大公司或许可以存活百年,但是必然无法连续跨代领跑,因此微软革了IBM的命,Google革了微软的命,Facebook革了Google的命。所以,重要的不是能否活一百年,而是当历史时刻属于你的时候能否改变世界,活得精彩。

人员的流动不断地把最好的人才注入了最有潜力的公司,也促进了科技的推进。还有,在大公司内有来自不同的公司的员工,更可以避免近亲繁殖,能够有新的思维方式,甚至有新的思想火花。没有硅谷的频繁流动是不可能打造出今天的谷歌的。Google很幸运地靠一个算法做出了好的搜索引擎,然后靠这个搜索引擎拿到风险投资,然后靠这笔钱创造骄人的环境,然后靠这个环境吸引了一批架构师(来自微软、DEC等),然后靠这批架构师有搭建了顶尖的后台。

最后送你一份跳槽图:http://blog.topprospect.com/2011/06/the-biggest-talent-losers-and-winners/。看了这个,你就理解硅谷的环境了。

来源: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65823

本文标题:为什么有很多头皮屑-为什么很多高楼没有13楼和14楼?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684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